首页范文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十篇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十篇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50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1

男,1958年生,汉族,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

1978.10~1985.12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读大学、研究生;

1985.12~1990.04河北省建委科教处干部;

1990.04~1994.05河北省建委科教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1994.05~1996.01河北省墙体改革粉煤灰综合利用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1996.01~1996.08河北省建委勘察设计处副处长;

1996.08~1999.10河北省建委勘察设计处处长;

1999.10~2000.04河北省建委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2000.04~2001.11河北省建委总工程师(保留副地厅待遇);

2001.11~2003.12河北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2003.12~2013.08河北省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13.08~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新疆巴州党委副书记。

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李连玉

男,汉族,1959年12月生,江苏丰县人,1975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1975.08~1983.09徐州矿务局庞庄煤矿地质科文书;

1983.09~1988.07丰县城建局文书、秘书、团委副书记、人秘股副股长;

1988.07~1991.08丰县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科长;

1991.08~1993.07丰县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组织科科长;

1993.07~1995.05丰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组织员办主任;

1995.05~1997.12丰县大沙河镇党委书记、大沙河果园总场主任;

1997.12~1998.12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1998.12~2000.12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政府党组成员;

2000.12~2001.01邳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1.01~2002.12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2.12~2003.01邳州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3.01~2006.01邳州市委书记;

2006.01~2010.04徐州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邳州市委书记。

2010.04~徐州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2013.08~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党委书记。

湖南省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姜欣

女,汉族,1964年1月生,湖南邵阳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1.09~1985.07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1985.07~1994.01湖南省广播电视学校新闻教研室教师;

1994.01~1995.12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办公室秘书;

1995.12~1996.12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局)办公室副主任;

1996.12~2002.01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

2002.01~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3.08~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湖南省第七批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徐纪平

男,1958年4月生,浙江宁波人,198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4月参加工作,浙江农业大学农机系毕业,省委党校研究生、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

1984.11~1992.09绍兴市越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92.09~1994.05绍兴市机械电子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1994.05~1995.07绍兴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95.07~1997.08绍兴市机械电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7.08~1998.01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1998.01~2002.05绍兴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2002.05~2002.10绍兴县委书记、县长;

2002.10~2003.10绍兴县委书记;

2003.10~2006.01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

2006.01~2009.03温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9.03~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

2013.07~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副书记。

辽宁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延东

男,满族,1970年5月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沈阳师范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硕士学位。

历任盖州市九垄地镇政府科员;盖州市九垄地镇党委组织干事;盖州市九垄地镇党委副书记;盖州市归州镇党委副书记、第一副镇长;盖州市归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盖州市归州镇党委书记兼镇长;盖州市归州镇党委书记;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鲅鱼圈区区长;

2010.09~调任大石桥市党委书记;

2013.08~拟任辽宁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正厅级)、辽宁省援疆干部总领队,兼任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吉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领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冯庆忠

男,1969年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

历任吉林省建设厅直属机关党委主任科员、直属团委书记;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处长,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事教育处处长;

2009.10~吉林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

2013.08~吉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领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黑龙江省第二批援疆干部领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兰景力

男,汉族,1965年4月生,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入党,吉林省委党校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高级讲师。

曾任省司法厅办公室主任,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2011.05~黑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党委委员;

2013.08~黑龙江省第二批援疆干部领队、前方指挥部总指挥。

上海市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靖

男,1964年3月生,汉族,浙江苍南人,1989年2月参加工作,学历研究生,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1982~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4~转入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

1987~1989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9~1995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干部,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

1995.10~2001.07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青年联合会主席;

2001.07~2005.01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党组书记;

2005.01~2010.05闵行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

2010.05~2010.08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2010.08~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总领队兼喀什地委副书记;

201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李水华

男,汉族,1963年6月生,广东五华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80.07~1984.08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专业读书;

1984.08~1987.03肇庆教育学院教师;

1987.03~1989.05肇庆教育学院团委副书记;

1989.05~1991.09肇庆教育学院学生科主任、团委书记;

1991.09~1993.07中山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读书;

1993.07~1995.04肇庆教育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团委书记;

1995.04~1997.01肇庆教育学院副院长;

1997.01~1999.03共青团肇庆市委书记(1998.02~1999.02团中央挂职任组织部长助理);

1999.03~2002.03肇庆市鼎湖区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2002.03~2003.08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2003.08~2006.02广宁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02~2006.12四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12~2010.08肇庆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2010.08~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东省援疆工作队领队,新疆喀什地委副书记(正厅级)。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朱廷峰

男,汉族,1970年07月生,四川荣昌人,1999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07月参加工作,深圳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大专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师。

1988.09~1990.07深圳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

1990.07~1992.08深圳国际房地产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助理;

1992.08~1996.12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6.12~1999.1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主任科员;

1999.11~2002.0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副局长;

2002.01~2004.06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地政处处长;

2004.06~2006.05深圳市规划局建设用地处处长;

2006.05~2006.08深圳市规划局综合业务处处长;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2

争取在重大建设项目中的话语权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对项目科学决策、建设管理、运行使用、维修抢险、改建扩建、维护权益、投资监管等各项活动具有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价值。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同时,重大建设项目从咨询决策、审批立项、施工建设到建成营运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多元化、参与形式多样化和权利义务分散化特点都十分突出,关联到各行各业,管好项目档案需要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需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参与单位密切配合。在这种情形下,要抓好项目档案工作,档案部门需要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在建设项目中的话语权。

近年来,四川省档案局主动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电力公司、川投集团等省直部门、中央在川企业、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密切协作,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建立了同行文、同指导、同监督、同验收的联席制度,着力解决了项目档案管理职责分工不明、工作机制不顺等问题。各级政府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列为同级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协调机构成员单位,为档案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做好项目档案工作创造条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为掌握每年新疆境内重大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情况,积极与自治区发改委沟通,由自治区发改委定期向档案局通报新疆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情况,为自治区档案局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监督、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在四川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展改革部门每年向档案部门及时通报本级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在下达目标计划时,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同步安排;在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查是否通过档案专项验收。项目主管部门按规定做好项目档案登记工作,在审查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时,对未经档案专项验收的项目,不予同意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建设单位落实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完善项目档案管理网络,做好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和移交等工作,及时申请项目档案验收。2010年6月和11月,四川省档案局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会,今年,省档案局又和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专项督查。通过这些举措,保证了各行业、各系统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合力推动项目档案工作纵深向前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与项目行业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抓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先后与新疆电力公司、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交通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施细则》对“新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疆高等级公路建设”、“750千伏输变电(新疆段)”等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项验收。

在登记管理和监督指导上下功夫

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管理是实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步骤,是保证建设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手段,是加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措施,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国家档案局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登记管理向来非常重视,早在1997年就与原国家计委联合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

在2011年7月3日――4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上,四川省档案局局长胡金玉介绍了该省开展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管理的情况。每年初,四川省各级档案部门会根据同级政府下达的重点项目计划,及时转发重点项目名单,积极谋划当年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建立健全项目档案登记制度,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档案登记管理工作。在四川省各级档案部门的努力下,全省项目档案登记率逐年递增,单就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而言,登记率2008年为53.2%,2009年达到72.1%,2010年达到了82.6%。

除了四川之外,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省(区)档案局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对本地区建设项目进行登记,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全过程跟踪服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局对建设项目采取提前介入、全程指导、执法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在业务指导过程中,创新地建立了《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业务指导卡》,对建设项目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进行记录,规范管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发挥经济利益对档案管理的约束力

在2010年6月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上,四川省档案局认真总结推广水电系统和公路交通建设等部门的经验,要求对政府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要把项目档案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合同内容,并实行预留尾款制度,对建设单位管好项目档案进行经济制约。这种将档案工作与经济利益挂钩的方式确实能够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据了解,陕西省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在项目建设中,把档案整理进度和质量纳入施工和监理单位的目标责任中进行考评,推行资料上报时限和超时扣罚措施,规定施工现场工序资料必须在工序完成24小时内完成,否则监理有权停止下道工序检验,施工原始资料必须在实体完成24小时内提供,否则扣罚,这种方式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在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上,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要求建设单位档案部门要参与招标文件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起草,在其中提出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违约责任并通过支付控制,使档案管理的要求具有刚性约束力。

把援建项目档案工作当成重点来抓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对口援疆;区域援助;新疆;跨越式发展;意大利

二战以后意大利政府为了解决南方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国内地区协调发展,通过国家干预对南方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开发活动,已成为政府开发落后地区的典型案例,为国家区域援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在对口援疆形势下新疆经济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一、意大利政府开发南部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历程

意大利政府开发南部欠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则是国家干预为主和坚持工业化道路,其政策通过规划、立法和阶段性持续开发措施得以落实和顺利进行。

意大利对南部地区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57年),通过南方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这一时期,政府拨出巨款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开发,为工业化准备条件。第二阶段(1958-1975年)主要是促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南方工业发展。首先在南方设立了“工业发展区”,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减税、补贴、优惠贷款、职业培训等等,致使在1959-1963年出现了第一次投资高潮。70年代,由于政府进一步制定出对南方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又出现了第二次投资高潮。第三阶段(1976-1984年)重点是发展南方的中小企业,解决失业问题。第四阶段(1985年之后)经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南方与北方尽管仍存在差距,但整体上南方已基本实现工业化,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在此情况下,意大利政府于1984年结束“南方基金局”使命,代之以南方发展促进公司和其它机构,对南部地区的基本政策也转变为“综合性和常规性干预”,意大利对南方开发进入第四阶段。阶段性持续开发是意大利南方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意大利开发南部欠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

1.重视立法

意大利政府开发落后地区十分重视立法,为使南方开发有制度保证,进行专门立法,使开发在有序、持续和法律范围下进行。较早的法令是1947年的第1629号法令,宣布在南方地区成立一系列农业开发机构,执行土地法令进行。1950年后,意大利又颁布了二十多部法律。其中最重要是1950年8月10日颁布的第646号法律。根据该法,政府专门成立“南方基金局”负责整个南方地区的开发事宜。南方基金局最初活动期限为15年,它所干预的面积占全国领土的43.2%,创办基金为1万亿里拉,相当于当年全国国民收入的10%。因南方开发计划不断更新,1965年第717号法律、1967年颁布的第1522号总统令和1971年第853号法律,延长了南方基金局的活动年限,并进一步扩大了政府干预的能力和范围。同时,1962年6月第948号法令、1965年7月第901号法令确立了对南方的农业政策。1959年第623号法律是为南部地区工业提供优惠贷款立法,1971年第853号法律和1976年第183号法律是为南方的固定资本投资和企业补贴立法。此外,1986年3月第64号法律规定了在“南方基金局”结束任务后,政府新的干预目标,1992年第488号法律规定了政府拨款的用途。这些立法为南方开发的政策、资金和工业化战略提供了法律保障。

2.重视开发机构建设

意大利政府十分重视相关组织机构建设:(1)决策机构,1950年成立“南方特别干预部长委员会”,负责协调开发南方的政策制定工作。1971年,这个机构撤销,其权利移交给“经济规划部际委员会”;(2)执行机构。1950年成立“南方特别干预部”,负责执行南方特别干预部长委员会和后来的经济规划部际委员会的决策,指挥下属几个专门开发南方的工作机构贯彻这些决策;(3)工作机构。开发南方的具体工作机构有三个。第一个是南方基金局,1950年成立。这个机构接受政府拨款,向南方的农业、工矿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优惠贷款和无偿投资。南方基金局先后接受了政府7万亿里拉的拨款,约合100亿美元,用于南方开发的各个方面。1980年,南方开发基金局因完成使命而撤销。1986年成立了南方发展促进局,继续行使南方基金局的职能,但投资重点转向教育、科研和电讯事业。第二个机构是南方开发援助局,专向南方开发提供技术援助。第三个机构是南方研究和培训中心,为南方开发培训人才和进行开发战略的研究。这三套工作机构都受南方特别干预部领导。

3.规划先行,阶段目标明确

计划是国家干预的一种形式,战后,意大利政府先后制定三个全国性计划:“瓦诺尼计划”、“皮埃拉奇尼计划”、“潘多尔菲计划”都涉及到要消除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使南方获得快速发展的是——南方开发计划。这一计划从1950年开始,历时36年,中间经过几次更新,多次延长。计划实施的结果使南方的产业结构升级,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具备了现代经济社会的特征。

意大利政府根据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人口状况和发展潜力,把推进南方地区的工业化、缓解南北差距作为开发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南方地区总体开发规划。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开发目标、开发规划和干预重点。

开发南方的阶段目标及重点分为四个:(1)1950-1957年,这个阶段开发重点是农业和基础设施,目的是增加农业投入和为南方工业化创造条件,并缓解失业压力。南方基金局征收了50万公顷的大地产,通过分期付款和优惠贷款的办法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时期开发基金的60%用在农业上,其余的40%全部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如水道、电网、铁路、公路。(2)1958-1965年,这个阶段的重点转向推进南方的工业化进程,奠定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开发基金70%以上用于工业,采取区域开发战略,推进南方工业化进程,把发展较快、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确定为工业开发区或工业开发中心,设立机构进行规划和管理,政府投资、国家参与制企业投资和私人企业投资都向开发区域内集中。8年内,南方先后建立了“那波里——萨勒诺——卡塞塔”工业三角区,杰拉工业区,塔兰托工业区,阿普利亚工业区等十几个工业发展区。(3)1966-1975年,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同时促进该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4)1976年-1984年,这一阶段国家对南方开发的重点是发展南方的中小企业,改善其技术设备,改变单纯依靠大企业促进南方工业化并仅局限于区域开发的做法,使南方的工业企业地方化和普遍化。政府为扶植中小企业拨款18.7万亿里拉,成立了租赁公司,向南方中小企业以优惠价格出租先进技术装备。

4.政策优惠,保障资金

为了吸引各类企业到南方工业发展区投资设厂,意大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政府在金融和税收上的优惠促成大量私人资本流向南方。为了扩大投资来源,政府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措施。一是政府拨款,通过南方基金局向南方投资。二是通过低息贷款、税收优待和减少企业的社会负担方式,鼓励私营企业到南方投资。例如,给南方新办工厂10年免征利润税的优待(当时利润税为28-36%),厂房建筑由政府补贴25%,购置机器设备的费用由政府补贴10%(如果是南方工业部门购置机器设备补贴20%,并为新建企业提供70%以上的优惠贷款。三是指令国家参与制企业把其工业投资的40-60%和新建厂房投资的60-80%投向南方。这项措施很有成效,仅1957-1965年,国家参与制企业在南方的投资就达16550亿里拉,占这时期工业总投资一半以上。四是规定政府必须把投资的40%向南方,并从南方购买不少于政府开支总额30%的产品。

5.结合市场机制,逐步由企业主导开发、培育中小企业

1984年意大利南方发展促进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南方开发开始由企业主导。南方发展促进公司具有法人地位,是公私合营企业,其资金来源包括几个方面:南方经济开发银行、西西里工业投资银行和撒丁工业信贷银行的捐款;南方发展资助局、南方职业培训和研究中心、南方发展协会等公有机构的入股。

1976年意大利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拨款18.2万亿里拉用于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南方兴建新企业、扩建和改造老企业给予占固定资本投资40%的优惠贷款,利率为普通利率的30%,贷款期限为15年(新建企业)和10年(其他项目)。同时南方金融租赁公司专门向该地区中小企业优惠出租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流水线。

6.加强研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

意大利成立“南方研究和培训中心”,免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南部建立各层次职业教育和大学,主要接收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子女实行基础性教育;通过制定法律规定,将技术创新作为新的开发目标,并增加对南方科学技术研究的优惠和补贴。

从取得的经验看,意大利南方开发的有序开展首先在于政府主导和干预。政府制定出系统的开发规划,并以法律保证实施。其次,通过工业化,南方基本上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其生产力不但得到较大提高,而且一些社会问题也得到解决,南方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了现代经济社会的特征。第三,长效、持久的政策导向和全国性参与使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融为一体。

三、意大利政府开发南部地区对区域援助新疆发展的启示

意大利对国内落后地区进行的长达几十年的开发活动,为国家区域援助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对于我区经济赶超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1.区域诱发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必须处理得当

投资是区域发展的基本动力,政府投资应慎重选择部门及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实现赶超目标,政府为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在经济政策、税收、土地等资源价格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往往严重偏向于资本利益,区域之间的竞争之势愈演愈烈。在竞争格局背景下所形成的“官僚垄断资本主义”,最终必将导致地区已有经济活力的扼杀和经济创新驱动力的可能性削减为零,劳动者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资源配置背离经济规律,导致地方经济活力的不断削弱。

2.经济推动应以“区域诱发”为本

即以先进的技术和部门诱发当地的经济活力,使其能够实现自然的、自主的区域发展。新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要与区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意大利南部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力主要是政府主导投资型驱动,地方政府具有加快对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发展的强烈冲动,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既不能充分吸纳地方就业,又无法大幅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最终使产业发展恰恰走了一条违背它的比较优势的道路,无法形成雁阵模式。区域内经济增长驱动力的错位是导致区域内产业结构偏离区域资源禀赋优势的直接原因。

3.确保援助政策效应发生在目标区域内部

现实中,由于区域经济的开放性以及公共政策漏出效应,极大可能使援助效应偏离或漏出,最终让非援助对象受益,这将会影响区域援助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有效的援助政策,应该具有科学的目标识别标准和结果评价机制,从而使援助政策更具指向性,将援助的政策激励效果最终保留在目标区内。

4.新一轮对口援疆必须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

对口援助推动区域发展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面临引入要素与当地要素的整合过程。通常,后进地区会引入先进地区的资金技术等要素,引入要素对当地资源禀赋形成新组合;引入要素融入当地资源,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引入要素与当地资源禀赋要素整合,提出与当地资源禀赋要素相适应的要求,要求改善参与配置的资源禀赋要素素质。

新疆资源禀赋地域特色突出,资源环境对发展方式和可持续性形成内在约束;对口援疆引入要素携带原先技术理性并形成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处于被动地位的要素存在被要求改进的问题,同时也形成对引入要素功能发挥的制约。引入要素要与当地要素整合,必须以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资源禀赋要素的认同与建构。此外,必须适应开放竞争条件下的科学技术进步趋势,资源禀赋要素的整合才有竞争力和发展前途。在这一约束条件下,新疆当地的禀赋要素也须努力改进,如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管理条件等,使之与引入要素相适应,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因此,我区要借助对口援疆推力,积极发展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发挥新疆资源禀赋优势抓住赶超的历史机遇。

5.经济的跳跃要符合发展规律,经济增长点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和条件

新生经济增长点不可能在不具备生成、生长条件地区形成和发展。工业化必须具备较发达的城市经济基础,如果不具备较成熟的工业体系、技术力量、地方市场以及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主导部门对相关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推动是难以实现的。意大利南方经济命脉均掌握在北方手中,其管理、计划、中间产品、生产都在北方。例如塔兰托钢铁厂不仅要以北方为市场,而且工人的培训也要在北部进行,南方几家汽车的底盘、发动机和一些零部件均由北方供应,南方居民的日用品也大都来自北方。意大利南部的赶超缺少适宜的环境和基础,经济发展没有形成一个独立体系,缺少自我发展能力,始终依赖外部“输血”,没有形成“造血”机制。

6.采取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保障援助政策的实施

意大利援助实践表明,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可以保障区域援助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对口援助既要制定保障援助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成立统一的援助管理机构,并采取恰当的管理模式,切实保证援助政策的有效实施。

7.积极发展和扶持中小企业

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发展中小型企业十分适合新疆的就业状况、市场容量、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而且也有利于这些企业的生存和竞争。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经济实力和配套建设的逐步改善,然后选择中心城市,围绕当地支柱产业,通过中小企业的联合兼并,发展成具有真正长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因此,新一轮对口援疆应重视培育地方中小企业实力,积极发展和扶持中小企业。

8.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与地方政府融资相结合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新疆的转移支付力度,另一方面要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有效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强地方政府的造血能力。除中央财政外,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融资,如创办基金、贷款、地方债券等方式。建议国家设立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了优惠政策,帮助解决财政和金融困难,确保开发进程。

总之,意大利实践对新一轮对口援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区域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多个积极因素的作用,关键是既要政府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要采取政府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条件建设和智力投资相结合。区域援助新疆发展,既要促进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也要增强自我积累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查振祥.意大利落后地区开发的情况和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1992(5):60-62,32.

[2]李廉水,殷群.典型国家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剖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6):56-59.

[3]马述强.巨额投入十年免税--透视意大利南方开发计划(二)[n].光明日报,2000-3-10.

[4]李光勇.意大利的南方开发政策及其理论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6).

[5]丁四保.“增长极”模式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意大利南部的教训及启示[J].经济地理(4):297-301.

[6]邬晓霞,魏后凯.国家区域援助政策的理论依据、效果及体系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9(7):94-103.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4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共同的“中国梦”

新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201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将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祖国西北边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为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兄弟省市倾力相助、大企业无私支持、新疆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新一轮援疆步履坚实——规划先行,民生突破,产业带动,全面援疆,天山南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布局、前所未有的建设新象、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向共同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新一轮援疆大战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举全国之力加速新疆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扭转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跨越。

“中央之所以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新疆工作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决定的,是由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遇到的特殊困难决定的。座谈会注定将成为新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个春天注定为新疆各族人民永远铭记。”这是当时参会新疆代表的第一感受。

在天山南北辽阔大地上,凝聚着19个援疆省市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手足之情。从各援助省市规划来看,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仅资金总规模就将超过千亿元。

“在中央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新疆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这样判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抓工作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援疆工作机制、编制规划计划、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做好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为新疆发展定位时连用了三个“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进入了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愿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的新阶段。

新疆的干部群众欣喜地发现,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内涵被大大扩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智力支持。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全面推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以人为本,援疆资金、政策、项目全方位向民生倾斜

“60平方米的安居房和100平方米的暖圈,我只掏4万元,政府补贴6万;全家加入新农合,生病住院费用可报销70%;政府还免费培训手工艺、养殖技能,全家纯收入从3年前的1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5万元。”在各级财政不断支持下,新疆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蒙古族牧民巴加甫发现,如今日子过得“比奶茶还要香甜”。

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张春贤说,自治区和各援疆省市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民生建设年”活动,将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累计实施了近2000个当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累计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82.87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近40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年来,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累计支出4829亿元,年均增长29.7%,比2009年新疆生产总值还多552亿元。眼下,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等5个地州,围绕塔里木盆地周边城镇建设的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清洁能源送到家家户户后,将惠及当地600万人口,资源开发已经让越来越多当地民众直接受益。

今年,新疆继续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2.71万户定居兴牧工程和29.6万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定居兴牧212项配套骨干水利工程和480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推进燃气化工程,对62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实施整村推进,确保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利好民生的除了资金,还有国家部委的各项措施。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其援疆工作计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新疆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缩小新疆与内地卫生事业发展差距,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中央驻疆企业将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与造福当地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新疆民生建设。华能集团援建的别迭里水电站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极端干旱缺水局面,为阿合奇、乌什两个部级贫困县的矿产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华电集团与紫金矿业共同援建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拉曼水库项目,解决了343户1200多游牧民定居问题。国电集团援建的塔城地区额敏县麦海因水库项目,有效缓解了下游农牧民1.8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各央企还积极参加捐资助学、设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体现了中央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授鱼”更要“授渔”,产业援疆突出“造血”机能,实现双方共赢

张春贤介绍,新一轮对口援疆,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100余家中央企业的规划,今后中央企业将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引领新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特色行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项目建设。

张春贤说,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援疆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带头参与新疆重大项目建设。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中央企业与自治区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11年以来截至到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2382亿元;自治区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3298个,实际到位资金3459.5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渔”却绝不能是“涸泽而渔”,新一轮援疆对此尤为重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立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产业援疆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坚决避免盲目引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生态是新疆的命脉,山东在援疆工作中坚持把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引进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和自治区的环保要求,杜绝一切工艺落后、高耗能、排放多、污染重的项目落户受援地。

更为可喜的是,社会资金促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

在美丽的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被逼出来的企业”: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是江苏省产业援疆项目之一,一期350台单晶硅炉即将投产。

“新源县没有煤炭和油气,农牧业增长缓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竭尽所能去招揽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以推动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新源县副县长、江苏省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副总指挥李桂山说。

在伊犁河谷,如今到处都有江苏企业落户生根。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与新疆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37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在伊犁州已累计实际投资81.5亿元。

产业援疆为当地带来的还有市场。近3年来,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根据受援地发展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经贸会展等方式,引导浙商“走进新疆”,打造新型工业化建设示范园和产业转移集聚新平台,同时也助推阿克苏地区优势产品“走出新疆”。

截至2013年6月底,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0个,协议资金6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阿克苏地区各类果品销往浙江省的达22.5万吨,占阿克苏地区总产量的25%,浙江省已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产业援疆留下的不仅仅是项目,企业入驻后,迫切需要在当地吸收技术工人、种植养殖能手等。这对于受援地各族群众来说,最直接的利好便是就业。截至目前,浙江省产业援疆已为阿克苏地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596个。

产业援疆受益的不只是一方。浙江新世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投资建厂的第一批浙江企业。农一师阿拉尔市是浙江台州对口援建的城市。企业负责人陈永胜说:“新疆的市场容量确实非常大,未来十年是企业在新疆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浙商带来了巨大商机。2011年3月,由浙江红狮控股集团投资7.6亿元的库车红狮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标号水泥4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4亿元。

自治区援疆办主任、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介绍,在产业援疆中,自治区与各援疆省市、央企紧密联系,将援、受双方的优势紧密结合,通过发展寒地水稻、冷水鱼养殖、设施农业、食用菌栽培、妇女手工编织等现代农业项目,使受援地群众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徐工集团、苏新能源、中广核、庆华、万向、雅戈尔等一大批新型工业化企业,推动山东钢铁、华能托什干河别迭里水电站、广新集团20万锭棉纺、浙江荣盛集团天然气化工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带动了受援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新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人才并重,“智力援疆”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口援疆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激发新疆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不少援疆省市和新疆干部有着清醒的认识。

谁也不会想到,一家由几个下岗女工创立的名为“紫苏丽人”的薰衣草小厂,在科技“援手”下,变身为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供销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领跑”企业,并开始在全国布点,建立了数十家加盟连锁专卖店,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

“紫苏丽人”副总顾湘雯说,在江苏省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紫苏丽人”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姻”,后者不远万里为前者提供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智援”。

“紫苏丽人”仅仅是“智力援疆”的一个小例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现代化是新疆实现跨越的根本动力”——3年来,“智力援疆”始终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主线之一。

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曲敏表示,“再多的物质援助也是有限的,而‘智力援疆’带给当地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的提升,才是新疆长治久安的不竭源泉。”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尊民对此深有同感,他介绍:在各个省份的援助下,新疆很多县乡下面的幼儿园比黑龙江的还好,但软件水平跟不上,其他都白搭。

为此,黑龙江每年组织省内特级教师去阿勒泰地区重点提高教师水平。同时,黑龙江省教育厅建设“信息资源库”,对阿勒泰地区免费开放。

除了派员到新疆指导培训,各地也积极接收新疆前来培训的人员。以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作为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组织了3.5万名新疆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

2011年,韩世国和张铭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从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来到喀什边塞,在一所小学任教。就在即将结束援疆回乡之前,张铭来到了教师资源十分稀缺的高原之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给这里的塔吉克族孩子上课。课后,孩子们将心爱的老师团团围住。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张铭和她的丈夫决定继续在新疆留教一年。

“最美丽的援疆女医生”、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为了不耽误援疆工作,毅然决定将半瘫痪的丈夫接到若羌,继续援疆。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问余文丽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再给组织上添麻烦。

浙江省援疆医生、杭州市萧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欧阳栋,为了援疆事业,举家搬迁到阿克苏地区定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张铭、余文丽、欧阳栋只是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首批援疆的60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才中的几位典型代表。如今,在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医院,在帕米尔高原的寄宿学校,在沙漠边缘的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到处都活跃着援疆干部的身影,而他们身后则是全国19个省市做坚强后盾,其目标是通过10年的援助,争取使新疆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与全国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会。

“干部人才援疆对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培养当地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张春贤说。

张春贤说:新一轮对口援疆,19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6000多名,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10742名,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42.1万人次,选派6735名受援地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2.1万余名干部人才建立帮带培养关系。特别是组织3.5万名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并落实就业岗位,影响深远。这些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新疆人才短缺矛盾,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

后发赶超、科学跨越,新疆向“中国梦”大步迈进

3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新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19个援疆省市对口帮扶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力用力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如今的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实现千亿元增长,由2009年的4277亿元,到2012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530亿元,年均增长11.5%,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1元,是2009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4元,是2009年的1.6倍,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前列;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35万人次,3年翻了一番,增速在全国21个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

援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中央的亲切关怀及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是援疆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先后14次来疆考察指导工作,三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援疆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财税、土地、产业等政策,30多个国家部委先后来疆调研,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工作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9个对口支援省市把援疆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赴疆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每年都派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受援地,深入了解援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援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充分发挥新疆主体作用是推进援疆工作的根本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援疆工作。成立了区、地、县三级援疆工作机构,各受援地与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建立了援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建立援疆项目“绿色通道”,出台了税费优惠、行政许可、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援疆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援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巨大成就,宣传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和良好风貌,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援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感谢援疆省市、感恩伟大祖国的浓厚氛围。

——坚持试点先行科学规划,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各援疆省市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在援建方法、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援疆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积累了经验。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需求,编制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对口援疆规划,科学确定对口支援的具体项目和建设时序。每年结合援疆工作实际编制实施援疆项目年度计划,推动规划滚动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援疆工作深入人心。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实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支持改善居住条件,消除饮用涝坝水,帮助百姓看到电视听到广播,使孩子们搬进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学校、幼儿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抓计划、抓开工、抓质量,科学有序、高质量、高效益推进,努力把援疆项目建成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在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的同时,把促进受援地百姓致富作为大事来抓,积极支持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为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的热情。

——推进以产业援疆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增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各援疆省市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了产业、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援疆,增强了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把支援省市的资金、人才、市场优势与受援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设立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制定鼓励本省市企业来疆投资的财税、金融、流通等优惠政策,为各类商会和企业来疆投资搭建平台,建立产业援疆服务跟踪机制,把更多的项目、人才和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了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发展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广大援疆干部把援疆省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管理引进来,推动新疆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引导和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弘扬了新疆精神,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在许多新疆干部眼里,与3年前相比,如今的新疆人民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提炼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如今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开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新疆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状态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回眸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道路光明。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5

党员干部学习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胜利召开,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此次座谈会通过大量数据对新疆近年来取得的依法治疆、团结稳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充分肯定;座谈会鼓舞人心、振奋士气。对此,结合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学习贯彻的讲话精神,谈谈个人的仍只和体会。

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学习、宣讲,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做出积极贡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把深入学习的过程变成提高认识、改进工作的过程。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

要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组织律师法治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第三次中央新疆座谈会精神的宣讲活动。按照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新要求,在进行法治宣讲的同时,讲好新疆故事,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宣讲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以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指针,深化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各项司法行政工作。注重提升广大司法行政干部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认识,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总目标,大力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大依法治理工作力度。

以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引领,为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与政法、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积极作用。要坚定不移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做好新疆工作,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是重要支撑。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训练,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把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对新疆各族干部,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带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不断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党员干部学习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7日上午,市委传达学习贯彻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贯彻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下面谈几点体会。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新时代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明确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完整准确理解和长期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支持新疆稳定和发展,确保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服从党中央新疆工作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下大气力做好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工作,全力做以心换心、心手相连的工作,巩固感情纽带,持续开展“结对认亲”等加深民族团结活动,推动宗教健康发展,促进津疆交流交往交融,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升级加力、有限无限相结合”,加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力度,着力增强受援地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科学编制“十四五”援助规划,实施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做好新疆籍高校毕业生在津就业等工作,狠抓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6

幸福来得太突然。

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寥寥数语,将喀什这一西陲千年古城,猛然抛到聚光灯下,“经济特区”四字,令人期待、兴奋。

“西有喀什”

政府文件言之凿凿,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似乎这里会一夜之间成为“财富聚集之地”。但以眼下喀什基础之薄弱,与深圳的差距可谓云泥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喀什地委委员、喀什市委书记曾存简短一言,被全国媒体广泛转载,既成为喀什获准建立特殊经济区的注脚,亦饱含喀什人对这个“西特区”未来的美好期待。

喀什全名喀什噶尔,维语意为“玉石聚集之地”。作为中国的西大门,喀什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接壤,拥有六个部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可谓明显。

今年5月之后,政府文件言之凿凿,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似乎这里将在一夜之间成为“财富聚集之地”。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当地官员们的看法是: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特区之特,不仅在支援力度,还有特殊政策。喀什地委行署常务副专员叶林向《财经》记者表示,国家层面的具体特区优惠政策还在制定中,国家发改委与税务总局已到喀什调研过,将在调研基础上拟定细则。

目前已知的优惠政策包括:在喀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前两年免征、后三年减半征收的“两免三减半”政策;对口援喀省市企业整装转移到喀什地区各县市五年内,企业增值税地方财政留成部分与企业所在地按50%分成。

产业方面,将放宽水泥、钢铁、矿产、汽车组装、平板玻璃等有本地资源优势和周边市场需求的行业准入限制;支持企业在喀进行纺纱、织布、印染及服装加工,并在出疆运费上给予补贴,减免出疆棉花铁路建设基金。

金融和土地政策方面,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喀什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未利用地指标;在戈壁荒滩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引进产业项目的,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

援喀惠政一石入水,已在当地激起层层波澜。受“喀什经济特区”概念照拂,7月初落幕的“第六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签约总额和参展人数分别较上届飙升127%和80%。

奥都商贸公司源自重庆,2001年就到喀什投资。该公司总裁助理李政霖告诉记者当地一桩“怪”现状:特区消息公布后,喀什各大商场销售状况反而普遍走低,后经调查发现,原因在于现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喀什市民,都把钱用于投资,主要是在房地产上,即使贷款也要买房以待升值,导致到商场购物减少。“得知喀什要建特区,普通百姓都看好房地产,向温州炒房团学习,搭上房价快车,发财致富。”

近来上涨30%的房价,基本爆满的宾馆酒店,市中心平房区维族百姓紧急加盖住宅增加拆迁面积,特区概念给这座古老城市带来的激流涌动,已清晰可感。

喀什地区政府人士介绍说,近期工作量数倍于平时,不仅地区发改委、城建局、规划局等职能部门频繁加班加点,组织部、宣传部等党委部门工作量也陡然增加。从3月底中央援疆工作会议召开到6月底,喀什地区共接待援疆省市政府和企业代表团、先遣组40多批,3000多人次。

据叶林介绍,按照喀什地区“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喀什地区GDp将达到1540亿元以上,实现比2010年翻两番;人均GDp在3万元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但以眼下喀什基础之薄弱,与深圳的差距可谓云泥。喀什地区属部级贫困地区,纵观20年来喀什各级政府文件,“为改变本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提法几成固定格式。2009年喀什地区人均GDp为8569元,约为全国水平三分之一。欲落实规划中的雄心,喀什必须拿出当年的深圳速度。

援疆机制之变

援喀试点已全面铺开,具体援助额度,资金分配比例,按什么标准分派,都由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

豪言背后,底气何来?

全国支援新疆力度将不同以往。“下一轮支援喀什工作,将和以往有本质区别。”喀什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来自山东泰安的援疆干部曾晓黎将国家最近14年援疆历史细细梳理。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新疆局势不靖,很多干部都回迁内地,导致干部比例发生变化。为此,1996年国家提出新援疆文件,从内地抽调汉族干部,每批为期数年,到新疆各级政府任职。当时主要是干部援疆,没有资金和项目随之进入。

2005年后,山东、广东等地援疆干部开始给受援地区带来投资和项目,但当时主要出于感情和责任感,并无硬性指标要求。

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援疆进入崭新局面,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经济支援放在第一位,向民生倾斜,坚持普惠原则,强调经济、干部、教育综合援疆。

新一轮分工支援喀什的广东省、山东省、上海市和深圳市,可谓中国经济先行地区的“全明星阵容”。此次援疆,各地拿出真金白银成为硬性指标,并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奖惩体系。

按照规划,中央规定各支援方年底前完成准备进入受援地即可,从明年初才纳入新一轮援疆规划,但实际上各省市早已迅速布局,提前落子。

喀什地委行署常务副专员叶林向《财经》记者透露,广东省委书记、省长黄华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上海市长韩正、副市长胡延照,都曾于近期赴喀什调研。各地援喀前方指挥部已挂牌,部分骨干已到位,还有一部分在各自省市接受培训。

目前,援喀试点已全面铺开,具体援助额度,资金分配比例,按什么标准分派,都由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

叶林介绍说,各地援喀规划的最新版本是,广东、山东、上海、深圳四省市政府2010年将向援喀试点项目投资5亿多元,援助项目主要集中在教育(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卫生(医院、卫生所)、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抗震房屋建设、道路建设、水电设施)、政府公益服务建设(养老院)、工业园区厂房建设等方面。

从各地具体进展看,山东已确定试点项目四个,资金8823万元;广东省六个,资金约6000万元;深圳市三个,资金9250万元;上海市六个方面20多项,资金3亿多元。

从《财经》记者自援喀领导小组拿到的援喀项目明细表来看,各地新一轮援喀以民生和社会工程为主,规划十分具体。例如上海市对泽普等县教育卫生事业的援助,明细栏中标注“五套远程医疗设备和若干辆救护车”“双语教育多媒体软件”等,其他援建医院学校的省市也把医院床位数量、学校可容纳学生人数规定清楚。

喀什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并不算在援喀项目之内。喀交会上,四地援喀企业代表与喀什地区签订协议110个,签约额279亿元,其中山东省43个,资金总额102.4亿元;广东省(含深圳市)38个,资金总额67.9亿元(不含与兵团农三师签约项目);上海市29个,资金总额108.7亿元。

在机构设置上,原来隶属于喀什地委组织部的援疆工作办公室,将被级别更高的援疆工作领导小组所取代。在领导小组中,地区区委书记任组长,地区行署专员任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专员任办公室副主任,地区发改委、财政局等一把手悉数为其成员,各地将在喀什成立援喀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也被纳入领导小组。

喀什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相当于当地“超级发改委”,将全面统筹各地援喀项目建设。作为第六批援喀干部,曾晓黎们的援喀项目流程,亦是各省市新一轮援喀之标本。

到达喀什后,包括曾晓黎在内的这批干部先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调研,到山东负责的疏勒、岳普、英吉沙和麦盖提四县基层去了解当地需求,继而和当地协商确定支援项目,并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资金数额。

确定项目后报地区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然后以正式意见函形式发到援疆省市,接下来各地相关党政部门会审查项目合规情况,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查通过后即可施行。

在备受瞩目的资金流程上,各地援喀项目资金将通过该地援喀前方指挥部,直接划拨到项目建设上,不经过喀什地方政府,以确保专款专用。

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方面,新一轮援喀主要是搭建产业平台,而非直接涉足产业。曾晓黎坦言,现在招商引资都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可能直接把企业移过来。当前普遍的做法是,山东在喀什受援县每县建一个工业园区,提供招商平台。山东干部负责招商引资,宣传推荐优势,如喀什五口通八国的区位优势。

快速发展之障

当地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连疏勒政府办公楼都年久失修,几成危房。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体制问题构成另一桎梏

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喀什经济特区未来的壮阔图景,要从一砖一瓦的项目起步。

曾晓黎提及,喀什当地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连疏勒县政府办公楼都一度年久失修,几成危房。山东东营对口援助疏勒,时任东营市委书记石军到当地考察,看到办公环境实在太过艰苦,从东营财政拿出800万元,援建了新办公楼。

基础设施薄弱还体现在交通和物流上。李政霖介绍说,奥都商贸公司曾经有一项主营业务为水果贸易,向巴基斯坦和内地销售喀什水果。但由于喀什物流条件不佳,集装箱经常不能直接运到喀什,还要到阿克苏提货,再转到喀什,导致成本大增,出现亏损,最后公司无奈放弃水果贸易业务。

产业结构上,喀什地区一二三产业之比为37∶29∶34,工业所占份额偏低,且基础薄弱。财政收支上,喀什地区2009年财政收入14.9亿元,而支出高达147亿元。

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喀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指出,新疆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但政府仍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企业单独购买昂贵的环保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成本。她认为应通过工业园区,把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由政府来负责环保除污,为中小企业“减负”。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体制问则成另一桎梏。喀什环疆商贸城总经理范卫东坦言,喀什与内地省市相比,差距不仅在经济规模,更在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上。

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改革期间,喀什各级政府下属的企业原本应脱离出来,但很多企业仍和原主管单位藕断丝连。企业给政府部门解决离退休人员问题,政府则出面干预市场,以或明或暗的政令,要求相关业务必须到特定企业办理,令外来企业、民营企业不能获得公平竞争机会。

喀什地区工商联副主席吐尔逊介绍说,喀什棉花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曾经兴起不少棉纺加工企业,但由于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落后,导致产品质量差,最后倒闭。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当地旅游业。喀什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高翊指出,喀什地区旅游业资源丰富,香妃墓、冰川公园、东门大巴扎等均独具魅力,但无奈导游资源匮乏,缺少外语导游,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叶林也坦言,欲振兴旅游业,必须抓紧培养当地旅游业人才,突出喀什地方特色。喀什政协委员于新泉也认为,较之高等教育,当地职业技术教育需求更加迫切。

从就业结构看,喀什地区就业人员116.76万人,80%以上仍从事农业生产。共有各类企业7656户,从业人员5.5011万人,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已达8.3612万人,超过企业从业人数。私营企业4185户,占企业就业人员的75.2%。

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是解决喀什就业问题的主力。

王宁坦承,要提高就业率,惠及民生,必须给当地民营经济和个体工商业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在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植其尽快成长。

民生亟待补课

贫困仍是喀什人首先要迈过的一道坎。语言不通也增加了维吾尔族民众的就业难度

尽管一些消费能力较强的喀什民众欲炒房牟利,但当下拥有此等豪气的喀什人仍属极少数,贫困仍是喀什人首先要迈过的一道坎。

数据佐证,喀什民生亟须补课。喀什属部级贫困地区,下属12个县市中有8个部级贫困县,近380万人的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六成。2009年喀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957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农牧民纯收入为3270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387.28万人口当中,有65.66万居民要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活。

就社会保障而言,喀什地区非农业人口86.55万,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9.8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8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803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3.6089万人,参保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赶超全国、比肩深圳之前,首先还是要着眼当下,先把历史的欠账补上,把坑填平。”喀什地区一位领导官员坦言。

在王宁看来,喀什地处南疆,没有北疆丰富的矿产资源,难以通过资源税等二次分配手段来把财富留在当地,因此急需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创造就业岗位,让民众利用一次分配来自己“创富”。

在政府公布的官方数字中,喀什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但熟稔当地经济的人士认为,因为统计等原因该数字明显偏低。占当地人口90%的维族民众,由于文化水平、语言等原因,就业渠道并不通畅。

在最新的喀什2010年对口援助试点项目表中,一个细节颇为惹眼。四地2010年31项试点项目中,仅教育方面援建学校项目就有八项,为各类项目之最。而喀什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证明,教育援助确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喀什地区学生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只有21.4%,维族升学率更低。12个县市仅有一所高校,在校生仅有1.14万人。曾晓黎认为,维族人口占当地90%,但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就业状况堪忧。

另外,语言不通也增加了维吾尔族民众的就业难度。

当地多位企业家表示,汉族企业在当地虽多,但由于语言、文化和宗教等原因,很多企业更愿意招募汉族工人――隐忧就此产生:即使到喀什的资金、企业再多,新增就业岗位如果多被当地和外来汉人所享有,维族民众不能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难以改善,民族间贫富差距加深,于发展、稳定都至为不利。

目前喀什虽有双语幼儿园和双语学校,但不少汉族家长都不让小孩学维语,这在维族人看来是一种歧视,因此他们也不让自家孩子学汉语。

谈到语言问题,吐尔逊回忆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早期援疆干部,衷心扎根新疆,努力学习维语,能和维族民众顺畅交流,容易获得信任,新一代汉族干部往往不学维语,交流不畅之外,难以全面了解维族民众之所想。

据介绍,在当地民政部门和团委组织下,喀什农村青年近年来有不少人到内地打工。外出打工具有一定吸引力,打工一年可赚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从事农业只有数千元的收入,还要扣除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花销。

但语言上的障碍让这些维族民众外出打工者难以和当地汉族人沟通交流,在打工地容易被边缘化,存在矛盾激化的隐患。

王宁认为,针对维族民众就业难问题,除了开展语言和文化培训外,还应扶植维族企业发展,并采用补贴等方式,积极鼓励当地企业雇佣维族工人,解决维族人的就业,以就业保民生,以民生促稳定。

“其实无论,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所需所图无外乎丰衣足食。极端的戾气往往源于对生活的绝望,对不公的怨愤。”对此,当地官员学者多有共识。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7

我就当前需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抓好农业和农牧团场工作。农业是兵团发展的基础,团场是屯垦戍边的主要载体,团场职工是兵团履行使命的主力军。抓好农业、抓好团场、抓好职工是做好兵团工作的重要基础,对这一点,任何时候都要十分清醒。要以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继续深化农牧团场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把兵团农业搞上去,把团场工作搞扎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当前的备耕、开春的春耕春播,这是今年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效益的提高。三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30年团场改革的实践证明也完全符合兵团实际。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稳定已有的承包关系和政策;要坚持先富职工、分配向职工倾斜、减轻职工负担的政策导向;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继续规范团场与职工两个经营主体的行为,进一步理顺两者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集团化、国有现代化的大农业优势,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形成生产过程统分结合以职工经营为主、收获加工流通及整个的配套服务过程以统为主由团场主导的模式,形成全产业链农业的强劲优势,实现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效益最大的目标,长期稳定地使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四是切实加强职工管理。这是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关键。五是切实加强承包及土地管理。要规范签订合同,团场作为兼具经营职能的主体,由团场经营部门与职工签订的承包合同,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必须兼顾团场与职工两者的利益;要确定合理的定额承包面积,提供相应的用水等生产条件,并保持长期稳定;要按照兵团统一规定的项目、按照各师确定的社会平均工资标准,在定额承包面积部分收取职工应承担的自身受益部分的费用;定额承包面积之外的土地应视为团场的经营资产,可用于吸纳新职工,富余部分可以竞价等形式发包给本团场的职工及其家属承包;在结构调整中转而从事设施农业或林果种植的职工,应重新核定管理定额并收回其超过的承包面积。兵团的耕地都是国有的,其生产力都是国家几十年投入形成的,凝结着地方各族人民对兵团的支持和关爱,凝结着兵团几代人的心血,必须严加管理,不管是自用地还是定额承包地,均不得自行流转。六是切实加强产品管理。要按照合同义务加强产品管理,团场要坚持利益向职工倾斜的原则,确保职工利益不受侵害,职工也要顾全大局讲诚信。在职工队伍中要加强热爱兵团热爱团场的教育,要告诉职工从产品变为商品的收益,是团场与职工共享的利益,要通过坚持市场运作、认真落实政策及加强教育引导来解决产品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七是大力推广机采棉。建设优质商品棉基地是国家下达的任务,为此,国家和兵团的专项投入已超过150亿元。按照兵团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国家的要求,今后兵团棉花的种植面积将稳定在750万亩左右,这比处于高点时的面积已经减少200万亩。推广机采棉还可以向前端和后端大大延伸棉花产业链,大大提高团场经营棉花产业的附加值。基本的思路是:机采过程实行“国家补贴、多元投入、公司经营、市场准入”的政策,加工过程实行“团场投资管理,兵师给予支持”的政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产品的集团化经营。需要重申,兵团、师棉麻公司以及团场棉花加工厂未经批准,不得引进兵团外非国有合作者。兵团将在近期出台推广机采棉的指导意见,下决心在“十二五”期间兵团棉花全部实现机采。

二、抓好工业运行。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实现今年经济增长15%目标的关键。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业首季“开门红”。当前,一要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确保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二要突出抓好纺织、食品、化工、有色、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加强组织协调,帮助企业落实原料、开拓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三要管好用好兵团产业发展资金。产业发展资金来之不易,凝聚了兵团上下的心血,体现了国家对兵团的特殊关爱,必须把这笔宝贵的资金用在对兵团跨越式发展产生重要支撑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上。四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搞好各项服务,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园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农三师、农四师要紧紧围绕喀什、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及早谋划兵团所划区域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定位,尽早提出方案,争取与地方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兵团发改委与商务局要立即

介入帮助做好指导协调。五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落实节能降耗责任的监督检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

三、抓好改善民生工作。今年要重点抓好四项任务的落实:一是保质保量完成10.38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继续改善职工群众住房条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定要先规划,后建设,一定要和城镇化相结合。二是采取多种途径集中解决80多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要本着对职工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不等不靠,加大投入,抓紧实施,尽快让职工群众喝上安全水。三是加快通团通连公路、52个边境团场基础设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双语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团场公共服务水平。四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抓好扩大就业工作。自治区提出两年内基本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兵团要认真落实贯彻措施,细化工作方案,切实将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在今后2年至3年内,使职工群众住房、饮水、出行、就学、就医及就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逐步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一要落实任务。今年兵团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525亿元,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落实到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落实到每个师。农六师、农八师去年实际完成投资均突破100亿元,占兵团的近一半。今年还要继续努力,力争对兵团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其他师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二要加强科学论证。当前各师发展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是好事,但各师各单位的基础和发展条件不一样,不要盲目攀比。所有项目,尤其国有控股的项目,一定要科学严格论证,按程序核准。要特别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非公经济在兵团垦区发展。三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续建项目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投产、早见效,新建项目要抓紧施工前的各项准备,落实建设资金、建设条件,提前备工备料,天气转暖立即就投入施工。四要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普遍都已开展了前期工作,兵团总体上比较滞后,许多项目只有一个名称,没有任何前期工作,这样下去,我们与地方的发展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各师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奖惩措施,下大力气切实抓出成效来。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要求和自身的优势谋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兵团发改委要尽快举办一期前期工作培训班,向师、团场和企业讲清楚如何谋划项目、如何做好前期工作。要通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扎扎实实为兵团“十二五”发展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五、切实抓好对口援疆工作。今年是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之年,必须加强综合协调,完善保障措施,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为10年援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确保援建规划科学、可行。要加强与支援省市的协调配合,认真做好规划初审工作,共同研究编制好对口支援兵团规划,将规划任务落实到改善民生、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促进就业、培养干部人才的具体项目上。今年一季度,兵团将召开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请十个支援省市前方指挥部和受援师、团场负责同志参加,听取对口援疆工作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总结交流对口援疆试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全面组织实施对口援疆的各项工作。请各师和有关部门做好充分准备。二是确保援建项目优质、安全。对口支援事关重大,各项工作都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援建项目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项目“四制”,兵团建设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援建项目的质量监管力度,力争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优质安全工程,向支援双方都交上一份放心账、明白账。三是确保援建工作有序、高效。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细化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积极配合支援省市解决好项目审批、资金筹措、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审批手续,列入今年计划的援建项目要全部开工建设,力争当年投入使用。兵团各级宣传部门也要加强对援建工作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援疆、支持援疆的浓厚氛围。四是充分发挥援疆工作的综合效益。新一轮对口援疆是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的全面援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援建资金是有限的,但合作空间是无限的,各受援师要根据自身特点,推进与援建省市的长期全面合作。要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更新我们的知识和观念,培养我们的干部和人才。我们还要扎实做好援疆干部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注重发挥援疆干部的作用和特长,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六、抓好承包收入分配兑现工作。2010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对兵团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团场和职工收入普遍增加。应努力赶在春节前完成去年的承包分配兑现,让广大职工群众享受丰收的喜悦。同时要提醒团场和职工,把增收的钱用好,用到刀刃上,除了可以用于减少债务、备耕备料、储备小城镇建设物资,尤其可以推动完善或健全以丰补歉机制。要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各级都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办公、车辆、会议等一般性支出,严禁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节前突击花钱。

七、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当前,新疆形势总体稳定、总体可控、总体向好,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兵团作为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提高维稳戍边能力,确保一旦有需要,“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各师、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树立大局观念,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坚决防止发生恶性暴力恐怖事件,严密防范随时准备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兵团内部稳定,承担好维护一方稳定的重要责任。要加强工作,依法按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严厉查处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及时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一定要强化工作的责任制,把重点放到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抓好从源头上消除问题。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出抓好煤矿、化工、运输、棉花加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安全躲管,加强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安全防范,查找隐患,堵塞漏洞,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银行业支持;新疆发展;对策

2010年7月19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拉开了全国金融援疆的盛大序幕。一年以来,新疆银行业肩负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把握机遇,全力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疆同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目前银行业支持新疆经济发展面临许多特殊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难点及其对策加以研究分析。

一、目前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一)银行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截止到2010年末,新疆共有法人及分支机构3110家,从业人员4.72万人,存款总额8642亿元,贷款总额5217亿元,新疆银行业存贷比为61%、近五年贷款平均增速仅为16.96%,金融增加值仅占全疆GDp的4.65%、万人机构覆盖度仅为1.42个,这些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

(二)结构、区域发展失衡

一方面主要突出体现在客户大小不均、信贷投向行业不均、金融服务地区不均和各类机构责任不均。大客户资金宽裕,而占企业总数80%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总量的14%,电力热力、化工开采等五大行业(除农业)占贷款总额的36.83%(高于东部发达省区平均值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和边境团场农牧民相对贫困,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发展困难大。2010年末有全疆近30%人口的南疆三地州贷款总额仅占4.12%,存贷比仅为27%。

(三)对“三农”、中小企业、民生建设等薄弱领域的服务力度不够

1.“三农”服务方面存在信贷支持面临的困难

首先,信贷、证券、保险“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的问题。新疆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类信贷为主,农村信贷市场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其次,由于规模削减引起的资金缺口问题,部分现代化农业发展项目无法如期实施,仅新疆农行系统2011年一季度信贷资金缺口就达40亿元。最后,优惠补贴不够的问题。新疆银行业缺少相应的利率、汇率优惠,缺少锁定信贷资金留疆的倾斜政策。

2.中小企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区域间分布不平衡,新增中小企业贷款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乌鲁木齐、昌吉、伊犁等天山北坡经济带,而经济相对欠发达南疆五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占27.55%,中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业间的不平衡、在南北疆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有待解决。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抵押担保缺失、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银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网点分布不均及信贷额度不足等。

3.改善民生,对口援疆配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贷规模受限。2011年在国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信贷规模扩张的情况下,辖内大部分银行信贷规模与去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紧缩从而导致一些安居富民工程也资金不能有效保障。其次,贷款条件受限。由于援疆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的特殊性,难以确定具体贷款主体。钢铁、煤炭、化学原料等能源项目,总投资金额较大,需要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的核准,短期内项目手续不全,不符合贷款条件。最后,监管政策受限。银监会明令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企业应收财政资金或补助为由,向企业发放财政性资金的搭桥贷款,并严格控制平台贷款的发放。而19省市对口援疆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镇化建设等,多属于政府融资平台授信,未来还款来源主要是援疆省市的财政资金,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

(四)银行金融机构服务覆盖不全面

一方面表现为县域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据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减,存贷比不足50%,明显低于全区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金融服务功能逐渐弱化。截至2010年6月,全疆仍有211个金融机构网点空白乡镇,占全部乡镇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的群众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银行金融机构对偏远贫困地区金融信贷支持不足。由于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的限制,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的信贷资金的支持。据2010年末统计数据显示有全疆近30%人口的南疆三地州贷款总额仅占4.12%,存贷比仅为27%。

二、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新疆特色”银行体系,提升银行业实力

为了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要不断完善“新疆特色”银行业组织体系,提升银行业实力。首先,新疆银监局加强对内地商业银行在新疆设立机构的审批服务。例如: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三峡银行在新疆设立机构通过初审。2011年9月光大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喀什分行、昌吉支行已开业。其次,城市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发展。诸如: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哈密市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引进优秀投资者,改善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最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取得进展。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正积极改制组建。截止到2010年末石河子交银村镇银行等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先后开业,新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增至7家。

(二)采用灵活的金融授信政策,加大重点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为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各家银行总行在全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背景下,对新疆分支机构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授信政策。一方面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如农发行新疆分行适度下放二级分行的信贷业务审批权限;工总行大幅度调增新疆分行部分重点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审批权限;农总行、中总行、招总行等均不同程度下放了授信审批权限。另一方面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如工总行、中总行、中信银行总行均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但符合新疆区情的行业对新疆分支机构给予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三)完善对“三农”、中小企业、民生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

1.加大涉农信贷投入,支持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方面为了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新疆银监局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工作,引导不同类型银行发挥优势,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结合自治区“十二五”设施农业规划,制定配套支持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加大涉农投入。支持农信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鼓励中小法人银行增设农村网点。另一方面加大对“三农”信贷政策保障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对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积极发放农户及兵团农工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可比照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方式,力争人民银行、银监会、总行在信贷资金管控上的倾斜、优惠政策,获得银行业在利率、汇率、贷款不良考核率、存贷比例等多方面的倾斜政策,新疆的农业较其他地区独具特色,各行在疆“三农”贷款业务也要作出特色,截止到2011年6月末全疆涉农贷款余额达26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6%,高出全疆贷款增速9.63个百分点,使新疆农业现代化得到跨越式发展。

2.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长足发展

一方面提高小企业融资担保实力。通过增加注册资本、财政补助等多种措施增强新疆各地、州、市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借鉴内地省市的成功经验,安排风险补偿金,搭建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参与的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平台。2011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881.93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余额761.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高出全疆贷款增速14.8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为了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目前,全辖共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89个,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辐射全疆的中小企业专业化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3.加大对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

首先,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做好民贸民品优惠利率贷款贴息工作。做好对口援疆资金在民生领域、公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以及保障性住房和生活设施、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加大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贷款呆账核销和贷款责任认定制度。逐年增加对南疆地州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使未来五年南疆三地州信贷平均增速不低于20%。最后,完善银行业体系的信息披露制度,辖内银行不仅为各援疆省市指挥部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和账户管理服务,还要了援疆资金专款专用、运行高效和公开透明。

(四)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的覆盖面

首先,使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更趋合理,努力形成以城区、县域和乡镇三级结构相配套的金融网点布局。认真贯彻人民银行《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不断加大考核督促力度,有效扩大对县域经济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努力形成各类银行机构齐全,服务全面,竞争充分的良好局面。不断改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服务水平,使全区偏远乡镇和兵团团场实现金融服务100%覆盖。其次,合理扩大南疆三地州银行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贷款呆账核销和贷款责任认定制度。逐年增加对南疆地州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未来五年南疆三地州信贷平均增速不低于20%。最后,出台信贷资金锁定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将更多来源注入当地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南疆等经济发展困难地州的信贷投入,“十二五”期间其信贷增速应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燕琳,赵琳.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2011(4).

[2]李寿龙.金融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几点认识[J].中国金融,2010(16).

[3]王晓东.金融支持喀什跨越式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0(10).

[4]新疆金融.银行业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政策分析及路径调研,2011.7.

[5]新疆金融.银行业支持边疆地区发展六大问题待解――对阿克苏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关调查,2011.5.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对口支援;援疆;民生

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两个大局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全面开展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第一年,在十年援疆的起步之年深入调查研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对口支援溯源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为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中央政府依靠计划经济体制对各种资源进行全国性的调配,虽没有明确提出对口支援的政策概念,但一些地区间的支援协作和交流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延续性。比如上海对陕西的支援,从20世纪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上海派出数万名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支援陕西建设,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口支援政策,是在1979年4月召开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乌兰夫在《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建设繁荣的边疆巩固的边防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国家将加强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增加资金和物资投人,并组织内地省市对口支援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对口支援政策提出初始主要是针对发达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相关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1984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61条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应当组织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经济、技术协作,帮助和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984年2月,中央召开工作座谈会,确定由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8省、市支援43个建设项目。198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的《关于我国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横向联系,这是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交往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发达地区应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这是一项历史使命,应当坚持做好。同时,在自愿结合、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联系。通过横向联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1995年9月,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专门提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措施,其中就规定了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中西部的10个省区。1996年,第一轮援疆正式启动,1997年2月,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到新疆工作的首批200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疆。中央开展援疆工作十几年来,已先后为新疆选派了6批3700多名援疆干部,各地已累计向新疆无偿援助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43亿元,与新疆实施合作项目1200多个,到位资金250多亿元。此后,全国范围的对口支援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此后,全国范围的对口支援规模不断扩大。21世纪初,在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中,对口支援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东西部之间的差距出现了进一步扩大之势,对口支援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具体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交流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逐渐凸显,支援的内容和范围也不仅仅只局限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而逐步向更广和更深的领域拓展。20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再发展问题,国务院出台《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等法规和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2001年,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对口支援政策得到了延续和强化。2008年6月11日,汶川大地震发生1个月后,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从1979年对口支援政策明确提出到现在己经30多年,对口支援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已成为国家用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政策手段。

二、新一轮援疆内容

(一)新一轮援疆政策的出台

2010年3月29日至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组织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重要决策,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策部署下一阶段新疆工作,会议为新疆发展和稳定指明了正确方向。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战略部署。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根据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支持,民生优先;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强协作,促进互利的原则,部署对口援疆的主要任务,由此,新一轮援疆拉开帷幕。

(二)新一轮援疆的主要内容

1.新一轮援疆的主要目标

力争5年内,使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通过10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2.新一轮援疆的主要任务

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体包括:改善当地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支持受援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培养干部人才。

3.新一轮援疆的主要模式

援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交钥匙,二是交支票,三是共建。“交钥匙”指的是,项目设计施工全部由支援方负责,建好以后交钥匙给受援方使用。“交支票”则为,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受援方负责实施,支援方提供资金。“共建”则是支援方和受援方共同承担项目实施和资金筹措。

4.新一轮援疆的时间安排

新一轮援疆工作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2010年为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开展试点,加强人员培训,抓紧做好对口援疆的前期准备。2011年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工作。

5.新一轮援疆的结对关系(表1)

(三)新一轮援疆的主要特点

一是范围广。新一轮对口援疆包括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的全方位对口援疆。

二是支持力度大。对援疆资金作了明确规定,按援疆省市每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定比例进行支援。并且资金支援和项目支援、产业支援相结合。

三是重点突出。强调民生优先,重点支援新疆贫困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四是思路创新。把增强受援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强调“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强调“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资金支持与人才支持相结合、物质支援与文化交流相结合。

五是强调协作。支援省市把对口支援作为自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援地区主动配合,例如江西省把阿克陶县作为江西省第100个县进行规划建设。中央支持新疆的专项资金,在不改变分配渠道、不改变使用方向的前提下,可按照对口支援专项规划,与支援省市的援助资金统筹使用,体现了协作原则。

表1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一览表

支援方受援方

喀什地区

深圳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广东疏附县、伽师县、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及团场

上海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巴楚县

山东麦盖提县、疏勒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

和田地区

北京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兵团农十四师团场

天津民丰县、策勒县、于田县

安徽皮山县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江苏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

江西阿克陶县

阿克苏地区

浙江阿克苏市、阿瓦提县、温宿县、新和县、沙雅县、拜城县、库车县、乌什县、柯坪县、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及团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

江苏伊宁市、霍城县、奎屯市、伊宁县、新源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尼勒克县、巩留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兵团农四师团场、兵团农七师团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河北库尔勒市、和静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硕县、博湖县、且末县、若羌县、轮台县、尉犁县、兵团农二师团场

吐鲁番地区

湖南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

哈密地区

河南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兵团农十三师团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湖北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兵团农五师团场

昌吉回族自治州

福建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山西阜康市、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及团场

塔城地区

辽宁塔城市、乌苏市、额敏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托里县、裕民县、沙湾县、兵团农九师团场、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及团场

阿勒泰地区

吉林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吉木乃县

黑龙江青河县、富蕴县、福海县、兵团农十师团场

三、目前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进展(2010年及2011年1-6月)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后,19个对口援疆省市选派优秀有经验的干部担任前方总指挥长,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按照既定援建方案,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援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19个省市从2010年4月1日—5月7日,陆续到疆开展调研工作,成立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工作方案。

按照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及2010年8月1日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协调会上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保持特色、确保质量”的原则和中央提出的分阶段目标,支援方与受援方迅速启动援疆规划编制和项目对接工作,并按照5年打基础、10年见成效,分步实施的原则,迅速推进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各地州根据2011年对口支援省市援疆资金基数,提出了“十二五”项目计划和项目资金需求,并与援助省市进行项目对接。

根据各对口支援省市2011年援疆资金基数测算,“十二五”期间,对口援疆资金646.09亿元,其中地方562.78亿元,兵团83.31亿元。根据对19省市援疆《规划》的初步统计,援疆规划地方项目共1847个,援助资金总额562.78亿元,项目涉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医院病房楼和学校教学楼建设、乡村道路和防洪应急工程建设、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层阵地建设等;其中房屋建设项目280个,援助资金268.49亿元,占援疆资金总额的47.4%;社会发展项目744个,援助资金138.09亿元,占24.4%;产业发展项目331个,援助资金84.5亿元,占15%;人才培训项目144个,援助资金19.14亿元,占援疆资金的3.4%;基层阵地建设项目235个,援助资金10.23亿元,占1.8%;其它类项目113个,援助资金14.3亿元,占2.5%;地州统筹和预留资金32亿元,约占5.6%。

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自治区及时成立了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与对口支援省市的衔接配合,确定由自治区14位省级领导牵头,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单位抽调170名厅、处级干部组成12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支援省市来疆调研的接待以及指导地州、县市的对口支援工作。各受援地州、县市也全面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专门人员,全力以赴做好受援工作。

(二)民生优先、试点先行

援疆省市按照试点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受援地实际,先后启动了一批条件成熟、受援县市急需的对口支援项目,其中教育卫生和房屋建设项目数及援助资金均位居前列。例如2010年4月,北京市对口支援的和田市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启动,计划建设安置房2.3万平方米,安置棚户区居民228户。同时启动的还有和田县抗震安居工程暨新农村建设、墨玉县设施农业建设、洛浦县人民医院病房楼建设和农十四师红枣加工基地建设4个项目。

1.2010年试点项目情况

目前,2010年的试点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试点项目涉及住房、教育、卫生、农村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截止2010年12月31日:2010年启动的173个试点项目已完工91个,项目完工率达到53%;已到位援助资金20.3亿元(按资金拨付到项目计算,下同),占试点项目援助总资金27.4亿元的74.2%。具体项目是:城镇基础设施项目9个,援助资金2.4亿元;房屋建设项目30个,援助资金5.98亿元;工贸园区项目23个,援助资金2.19亿元;农业示范园区项目18个,援助资金2亿元;新农村建设项目26个,援助资金2.26亿元;教育卫生项目44个,援助资金8.5亿元;水利项目6个,援助资金0.76亿元;政府公益项目14个,援助资金2.19亿元;规划建设项目2个,援助资金0.1亿元。

2010年试点项目完工91个,项目总投资约23.26亿元,其中对口援助资金约12.47亿元。具体完工项目是:城镇基础设施项目3个,援助资金0.6亿元;房屋建设项目24个,援助资金5.32亿元;工贸园区项目12个,援助资金0.21亿元;农业示范园区项目9个,援助资金0.88亿元;新农村建设项目13个,援助资金0.86亿元;教育卫生项目14个,援助资金3.76亿元;水利项目2个,援助资金0.1亿元;政府公益项目2个,援助资金0.74亿元。

表22010年援疆试点项目情况(不含兵团)

支援方受援方试点项目完工项目项目完工率(%)

江苏伊犁州直4125

辽宁塔城地区10660

吉林、黑龙江阿勒泰地区14428.6

湖北博州4125

福建、山西昌吉州8562.5

湖南吐鲁番地区9111.1

河南哈密地区9777.8

河北巴州3266.7

浙江阿克苏地区241145.8

江苏、江西克州11654.5

上海、山东、广东、深圳喀什地区422764.3

北京、天津、安徽和田地区352057.1

合计1739153

2.2011年计划项目情况

2011年计划安排1183个援助项目,截止2011年6月30日已开工792项,开工率达到67%;已到位援助资金38.4亿元(按资金拨付到项目计算,下同),占今年计划项目援助总资金141.3亿元的27.2%。

表32011年1-6月援疆试点项目情况(不含兵团)

支援方受援方计划项目已开工项目开工率(%)计划资金(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到位率(%)

江苏伊犁州直17615990.316.93.2519.2

辽宁塔城地区554785.58.91.415.9

吉林、黑

龙江阿勒泰地区643757.82.20.314.4

湖北博州351748.61.50.1610.7

福建、山西昌吉州575087.74.90.816.4

湖南吐鲁番地区4320472.360.020.8

河南哈密地区50397841.640.1

河北巴州1712714.361.3831.6

浙江阿克苏地区123917414.13.826.9

江苏、江西克州6351816.144.1868.2

上海、山东、广东、深圳喀什地区28720972.847.31633.8

北京、天津、安徽和田地区213602828.75.519

合计118379267141.338.427.2

四、对口援疆工作进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整体规划,各省市援疆工作亟需自治区统筹协调

党和国家做出全国19省市支援新疆的决定以后,各省市陆续开展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然而就目前进展来看,由于缺少援疆整体规划,各地援疆工作缺少统一协调机制,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这势必会在客观上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的同构化倾向,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新疆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不利。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规范,工作衔接不顺畅

受援地组织机构设置不统一规范,工作职能不明确。从调查了解,各地援疆办设置形式各异,有的设在地委、有的在政府(行署)、有的在发改委,部门之间对口关系不一致,与自治区援疆办之间的衔接沟通渠道不顺畅。少部分受援地仍未成立专门机构,很难协调解决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推诿扯皮现象。有的机构级别太低(科级),不仅很难与正厅级的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之间衔接协调,而且不利于与地州相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三)部分受援地政府“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严重,自我造血功能弱

一些受援地长期以来依靠政府“输血”,缺少自主开发意识,地方经济脆弱,一旦财政紧缩、资金减少,当地经济和就业就会陷入停滞或衰退困境,如何把握援疆机遇发展有特色的地方产业是形成援疆长效机制的关键。

不少受援地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自我造血功能弱,支援方很想大力引进项目,但在一些既无资源优势,又无区位优势的地方,对引进项目天然不具备吸引力,如果缺少给支援方在引进产业项目上足够的优惠政策,很难形成产业援助的互利双赢。

(四)受援地专业人才匮乏,劳动力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结构矛盾突出,一方面受援地人才流失严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援疆项目需要。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近20年来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万人。新疆近年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多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的人返回。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援疆项目引进,不利于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从事基础性工作的劳动力也呈现严重不足的现象,尤其南疆三地州和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用工荒”现象较为严重,人力资源匮乏会直接推动企业成本,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有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倒闭,不利于地方就业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援疆项目的顺利开展,依托援疆加快产业发展的难度显而易见。

(五)政策尚不明确,援疆工作服务环境有待改善

深圳等特区当年的“特”主要体现在利用外资和项目审批、财政收入、贷款、税收、土地、外汇及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享受较大自和优惠。作为“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喀什和霍尔果斯,至今国家支持政策不明确,工作推进受制。

援疆工作服务环境不尽如人意,部分受援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较差,思想意识落后、办事效率不高,行政审批环节繁琐,难以和支援方通力配合和协调对接,影响到援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五、关于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研究制定援疆整体规划,科学统筹对口支援工作

建议尽早出台援疆总体规划,统一协调19个省市的援疆工作。加强自治区级的统筹机制,协调各支援方、受援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特别是要合理布局重大和公共产业,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按照各援助省市的实力和受援地的实际需要,从有利于我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和自治区整体发展出发实施项目,研究制定援疆的自治区整体开发战略。

(二)规范机构设置,建立工作衔接协调机制

由于新一轮援疆是全方位援疆,时间跨度大,涉及部门多,涵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衔接、协调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建议各地比照自治区模式设立援疆办,将援疆办设在发改委,援疆办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并安排一名专职副主任主管。二是建议各受援地结合自身实际增加人员编制,明确机构级别和职责,安排固定人员专司其职。三是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援疆服务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三)借助援疆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保护生态,培育造血机能

经济发展能力是自我发展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各受援地应借助援疆的有利条件,以本地资源、市场、文化为基础,培育地方经济实体,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培育自我造血机能。

保护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让青山绿水常在,积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四)通过援疆平台,采取优惠政策激发、鼓励资金、技术向我区流动

1.对投入我区的资本提供一定补贴。如新建或扩建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和进出口项目,可享受一定的投资补贴,补贴可采用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等形式。

2.对援疆企业提供就业补贴。对内地援疆的就业人员提供一定生活补贴。

3.利用地方企业带动社会投资。利用地方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或与地方财政资金及其他资本合股举办控股企业,以带动、吸引其他资本的进入。

4.规定对受援地区的强制性政策采购比例。这是为了支持受援地的经济发展,政府采购总额中规定一定的比例必须从受援地或援疆企业购买。

(五)提高受援地政府行政能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受援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立援疆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优先发展教育卫生事业,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加强能源、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加快提升地方信息化水平,增强自我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好地配合援疆工作顺利实施。

(六)培养本土人才,提高劳动力素质

一是培养一批本土的企业家,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造血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二是提高就业人员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援疆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三是通过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是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

(七)重视项目相关软件配套建设,防止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为有效避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项目建设应重视软硬件配套,如医院、学校,除房屋建设之外,还需要专业人才、相关设备、配套设施。唯此,项目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缺一不可。

(八)维护社会稳定有序,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事业,营造和谐援助环境

借助援疆机遇,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在民族宗教领域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能力,维护援疆政治稳定有序、团结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倪锋,张悦,于彤舟.汶川大地震对口支援初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7):55-62

[2]申忠岐.关于对口援疆工作的思考和建议.http://.2010.8.27.

[3]援疆工作信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援疆办.2011.

司法局援疆工作总结篇10

1月4日至6日,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隆重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真聆听了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刘新齐的重要讲话,并就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兵团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推动兵团经济社会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积极建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帮助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此次会议精神,凝心聚力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本刊集纳了部分代表的感想体会和真知灼见,以飨读者。

齐新平(农十三师师长):车俊政委所作的报告,充满创新意识、改革意识、拼搏意识,洋溢着热情、豪情和信心,特别是对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总结、深刻反思、科学提炼,指明了今年兵团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实现途径,既鼓舞人心,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报告中提到,要着力加强“三化”建设。我认为,“三化”建设是相互联动的,要把职工从大田中解放出来,为二、三产业服务,做大工业,用大企业集聚人,从而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建设。同时,城镇化建设要走商业道路,促进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赵轶平(农十二师政委):刘新齐司令员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讲话中提出,今年要继续为职工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兵团自2006年开始实施“十件实事”工程,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11年,兵团党委把牧工定居工程纳入“十件实事”当中,104团畜牧连就是受益者之一。

王合理(塔里木大学校长):车俊政委的报告提出,维稳戍边是兵团立身之本。这是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兵团特殊使命的进一步认识,是对“三大作用”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屯垦戍边是立身之本,就是要体现兵团在维护新疆稳定,反对分裂当中的重要作用。屯垦戍边是千秋伟业,而拴心留人是兵团发展的基础,兵团要发展壮大,没有人才的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注重人口结构的合理布局,特别是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对兵团自己的人才进行开发,做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曹开军(农三师45团团长):刘新齐司令员在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45团正是依托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管理方法,才创下了兵团籽棉单产的最高纪录,也创下了45团植棉史上大面积丰产高产的新纪录。通过节水灌溉工程,45团实现了精准播种、精准施肥和精准收获,确保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重视总结、提升、发挥兵团农业组织化程度高、劳动者素质较高的突出优势,以及规模、科技、设备、管理、农业资源等基础优势;要积极探索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建立既具有兵团特色,又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周新军(农九师政委):兵地团结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长治久安的基石。处理好兵团和地方的关系,既是中央对兵团的要求,也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前提和保障,更是新疆的大局。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要求各级部门支持兵团发展壮大,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融入,积极争取支持,做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生力军。车俊政委的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协调,加快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发展。这让我备感振奋。今后,农九师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职工的培训力度,多选拔、多任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积极鼓励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力争使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郭庆人(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齐司令员在讲话中提到,随着兵团“三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我深深地感到兵团的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人才的流动也趋于市场化。所以我们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拴心留人,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兵团事业代代相传。

王平海(农八师师长):车俊政委的报告提出,要以坚持强化工业支撑,着力构建符合兵团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此,我的理解是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要在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同时,通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跨越式发展。农八师、石河子市“十二五”期间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工作要求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变、变中求快、快中求优”,当好兵团“三化”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

裘东耀(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总结2011年的浙江省对口援疆工作,尤其是台州市对口援助农一师的工作,可以说是立足实际的,成就也让人欢欣鼓舞。我们可以从车俊政委的讲话中看到兵团大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兵团党委对援疆工作的重视,我们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一定会协助兵团、农一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李全秀(兵团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车俊政委的报告提出,要强力推进城镇化。城镇化不只是盖房子,更不只是盖人住的房子。超市有没有?能不能引进一些国内、国际知名的连锁集团?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商业化道路,发展服务业、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让职工生活更加便利。生活便利了自然可以集聚人气,自然可以带动城镇化发展步伐。

王新伟(河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农十三师副师长):来兵团一年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深深教育了我,兵团人的真诚、朴实深深感动了我。今年,我们要继续按照自治区、兵团和河南省的对口援疆部署方案大力支援农十三师。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农十三师的交流合作,加大产业援疆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将兵团精神带到河南省,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2011年,我们将“梨园春”等河南省的经典电视栏目带到了农十三师,今年我们要为农十三师带来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

张成隆(农十师政委):我认为确如报告所说,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蓝图和依据,是提升城镇建设品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农十师党委坚持以规划为纲,2009年花费3200万元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包括北屯市在内的师、团城镇体系总体规划,确定了以北屯为中心,以屯南经济区、边境经济区为双翼,以182团为支点的“一心双翼一点”城镇战略布局。北屯市“物流集散的交通枢纽、山水宜居的军垦重镇”的城市定位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