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绩效工作总结十篇乡镇绩效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58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1

一、开展绩效考核的基本情况

(一)开展前期调研

为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2009年8月至11月,乡党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站所、村组开展调研,就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进行详细调查了解,通过调研,为制定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11月底,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和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涉及的站所长、纪检专干、工会主席、一般职工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乡组织办,明确乡组织人事专干全权负责处理绩效考核工作的日常事务,确保了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制定考核方案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明确岗位分配和岗位职责,细化岗位指标,2009年12月10日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绩效改革目的、意义和改革对象、改革内容。

2009年12月15日制定了《**乡绩效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12月15日至20日,通过召开群众会、职工大会、党政班子会、党委会等形式,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借鉴和采纳群众和职工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经全体干部职工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后,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乡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规定:考核范围和对象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参公管理人员(共26人),不含乡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事业单位人员暂不列入考核范围。考核资金来源为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乡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除外)在职在编干部职工随工资发放的工作性津贴按人均500元/月纳入考核资金;考核方式为按季度考核;考核方法以百分制考核(加分另计),按岗位职责划分为公共职责和具体岗位职责,并结合出勤和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情况,由乡考核组负责组织考核、兑薪,考核分每分值为15元,考核分低于80分以下视为不合格,不得领取考核资金。

(四)全面组织实施

2009年1月起,乡党委、政府按照职工通过的《**乡绩效考核方案》,首先明确岗位及岗位职责,由职工自愿报名、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的方式来决定各自的岗位,当同一岗位出现3人以上来报名,采取竞争上岗位,对没有人报名的岗位由组织研究决定,对个别的岗位实现轮岗交流任职,全乡16个股级岗位全部调整充实了人员,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

二、2009年一季度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情况

2009年4月1日至5日,乡领导小组对照实施方案逐人逐条进行了检查考核,并按照考核分值计算出个人的一季度绩效工资,通过公示后报县财政局发放绩效工资,一季度共兑现绩效工资42000元,平均人均兑现1500元,最高绩效工资1700元,最低1200元,绩效工资差距不大,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很多指标的数据难于计算,扣分和加分难度都很大。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考核指标难于细化量化,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突出;

二是我乡在职大部分职工年龄大、文化偏低,加之空编较多,现有的人员满足不了岗位的职责要求;

三是部分职工对用扣他本人津贴来考核有意见。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

一是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日常监督检查;

二是全面细化、量化指标,根据指标定分值、定工资;

三是加强痕迹管理。

建议: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2

1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卫生院发展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全员医务人员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其行为,从而达到提高每位医务人员的的绩效水平,并最终提高卫生院整体绩效的管理活动过程[2]。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卫生院各部门及医务人员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改进个人行为,实现自我激励从而提高自身绩效水平,并最终使卫生院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绩效管理有利于推动卫生院及医务人员自我调整,优化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整合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目的。同时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明确医务人员的具体职责不仅有利于他们实施自我管理,也为相关管理部门实现对卫生院和医务人员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有效依据和科学方法,促使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更加有效和便捷[3]。因此,绩效管理是实现乡镇卫生院管理现代化,提供管理效能的有效措施,对推动乡镇卫生院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绩效管理在甘肃省乡镇卫生院中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疗机构就引入了绩效管理模式。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次将医院绩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列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2006年和2007年作为全国“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活动年,绩效管理成为各级医院的重要考评指标;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成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全省乡镇卫生院管理,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枢纽作用,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为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甘肃省于2007年制定了《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意见(试行)》,开始在乡镇卫生院试行绩效管理模式。2010年甘肃省又出台的《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绩效管理在甘肃省各乡镇卫生院开始全面推行。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具体做法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乡镇卫生院及医务人员考核指标体系,年终进行考核和评价,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方财政匮乏,加上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卫生院没有额外收入,无法支付绩效工资。因此,多数乡镇卫生院是将医务人员工资的20%~30%事先扣除,作为预留绩效工资,年终考核达到标准后,补发这部分工资;如考核不合格则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并将扣除部分作为高绩效医务人员的绩效奖励。

3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甘肃省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绩效管理,但是由于对绩效管理认识不清,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再加上相关软硬条件不具备,使得绩效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问题重重,不仅没有带来整体地高绩效,反而带来了医务人员的反对,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甘肃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考核目标与医务人员个人目标错位

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根据组织目标,结合实际将组织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然后根据员工能力大小,在和员工共同研讨基础上合理确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其目的在于有效将组织任务合理分配给员工,并能让员工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有效实现个人绩效目标基础上,最终推动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甘肃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本身的目标不能确定,因此不能合理确定员工的具体绩效目标;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并不真正懂得绩效管理,因此忽略了目标的重要作用,而是单方面、简单地设立一个笼统的绩效标准作为医务人员绩效目标,这个目标常常不符合医务人员的具体情况,也不被医务人员所认同,导致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考核目标错位甚至冲突,使得绩效管理不能有效实施。

3.2重考核轻过程,绩效管理不能提高医务人员绩效

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的过程管理。当确定医务人员的绩效目标后,管理者应该对其绩效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4]。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员工绩效目标不合理时应及时调整目标,帮助员工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以激发应有的工作热情。所以,绩效管理主要任务在于对过程的控制和管理。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大家均忽略了对过程的调控和管理,往往重视对年终绩效的考核,并简单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优劣,将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由于只重视结果,忽略过程,使得医务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简单追求考核结果,而行为得不到改善,整体能力水平得不到提升,绩效因此得不到提高,乡镇卫生院整体绩效也得不到改善。

3.3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它是对乡镇卫生院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全面客观考评。然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内部考核,考核主体以上级考核为主,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方式,往往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无法真实反映出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实际工作绩效。另一方面,在考核方式上也较为单一,往往是直观性的考核,做表面的评价,使得考核结果不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再有就是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指表不健全,通常注重结果的考核,过程性指标较少,同时各类指标的权重设计不合理,并具有随意性。由于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使得考核结果不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使得医务人员对考核不认同、不支持,甚至反感,考核通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也不能指导具体管理实际,最终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

3.4内在动力不足,医务人员支持度差

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对绩效管理不了解,担心绩效管理实施会增加自身工作强度,降低工资总体水平;再加上习惯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工作方式,害怕竞争,因此对绩效管理持反对态度,并有意无意在思想和行为上阻碍绩效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医院管理者也对绩效管理持反对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害怕改革带来不稳定因素;二是对绩效管理本身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实施;三是受条件限制,开工不足,医务人员任务不饱满,多数医务人员实际上根本无法实现高绩效,绩效管理离开了现实基础,绩效工资也无法兑现。由于内在动力不足,使得绩效管理实施困难,只能被动的推行,随意性和变样实施表现十分突出。

3.5绩效考核结果不能用于指导管理实际

绩效管理的精髓在于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改进。绩效管理是根据考核结果,将有关问题反馈给员工,将考核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实际,以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绩效水平。然而,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中多注重结果的考核,忽视过程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档案,或者作为绩效工资的依据,往往忽略绩效反馈,医务人员不知道工作中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也不知道哪些方面做的好应该进一步发扬。而管理者也不知道根据考核和评价结果去改进管理方法,或者指导医务人员更好开展工作,最终导致绩效考核失去意义。

4完善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对策

实施绩效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乡镇卫生院整体绩效水平和服务效能的重要方法,乡镇卫生院应按照绩效管理理论相关要求和标准,科学推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

4.1广泛动员,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绩效管理活动中

绩效管理是参与式管理,它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全员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乡镇卫生院推行绩效管理,应该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体医务人员都参与到绩效管理全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医务人员明白绩效管理不是要求医务人员增加工作量或者简单增加产出,而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和绩效水平,以有效完成工作并获得更多的绩效收益。它既有利于卫生院整体绩效提高,更有利于医务人员个人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其次,要通过动员和培训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绩效管理具体活动中。要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绩效管理的程序、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使他们能够全过程有效参与到绩效管理各环节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绩效。

4.2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绩效目标

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和医务人员一道,结合卫生院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具体的绩效目标。医务人员的目标必须与卫生院总体目标相一致,并能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持。在确定医务人员具体绩效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能力大小,以及相关制约因素和条件,目标必须具备可行性和激励性。医务人员绩效目标确定后需再次明确,以便医务人员明确自身具体任务和责任,能在工作中主动向目标努力,并能随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行为,确保工作过程始终向目标努力。

4.3强化过程的绩效管理

良好的过程是实现绩效目标的基本保障,目标管理重点在于对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有效开展,必须优化医务人员的行为,确保绩效管理按预期目标和预先计划顺利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随时与医务人员保持有效沟通,并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确保医务人员行为与绩效目标保持一致,并始终符合绩效目标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积极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有效实现目标创造条件;同时要随时注意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确保医务人员以始终饱满的激情努力向目标方向努力。

4.4优化绩效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从而主动创造高绩效。一是要结合卫生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应组织发展的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让考核方式为多数医务人员所接受和认同[5];二是要合理确定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内容要覆盖德、能、勤和绩等各个方面,并因不同岗位而有不同的重点;三是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要让医务人员全程参与到考核过程中;四是将各项考核指标量化,并根据岗位特点科学确定各指标权重,以保证考核结果具有可比较和可评价性。绩效指标应根据岗位特点来确定,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和任务不一样,绩效评价指标也应不同,指标权重也应有所差异。

4.5强化绩效反馈与考核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结束后,要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及时做好疏导和引导工作,让医务人员能够明白下一个绩效周期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强化绩效结果的应用。除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医务人员以奖惩,达到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外,还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指导具体管理工作,如:指导医务人员培训,任务分配,岗位调整,薪酬等级确定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的作用能够全面发挥。

作者:罗中华庆学利何少恒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阿克苏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谢令青.卫生院实行绩效管理的方法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3):64-65.

[2]骆冬梅.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探析[J].吉林医学,2013,34(3):9-11.

[3]阮柏荣,喻国军,余飞跃.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1(11):35-36.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乡镇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一、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乡镇政府在优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当中,在确保制定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乡镇预算编制的测算方法缺乏科学性现如今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在开展对预算目标、内容以及流程化编制的工作的时候,并不能充分考虑到整个乡镇的新兴经济增长点以及充分重视对于乡镇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估测,仅仅是依靠上级政府所制定的财政收入比例来进行测算。这种不科学的测算方法极大的抑制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仅仅只注重于宏观整体的目标规划,在对于支出和税收内容细化的方面则不够重视。往往许多部门在面对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获取更多的财政资金,从而疏于对于项目绩效的预测。除此之外,各部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单一,急需一套以严谨、准确的数据为基础的科学全面的指标信息化系统。而在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熟悉项目实施的整个流程,并对项目作出全面的绩效以及影响的分析,正确的分析项目目标的可实现度,最后再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乡镇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

(二)缺少专业化管理人才预算绩效管理属于现阶段各级财政机构新生事物,面临短时期发展极端,同时如今乡镇财政机构缺失专业化人才培养,专业化素质欠缺、缺少培训机制,所以,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其他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包含中介机构,专业度暂时均无法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业务办理同时,无法真正把控时机绩效管理事务重点,则无法达到上层级机构对乡镇提出的明确工作要求。

(三)缺失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乡镇政府的基层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以及信息传递效率较差,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不能为乡镇财政资金的预测工作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参考,乡镇政府难以对财政预算管理开展有效的评级工作。同时相关的监管机制建立不完善,难以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作出有效的处罚,政府财政资金信息的透明化程度较低,无法通过民众监督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对此,有三点措施需要乡镇政府积极实行,一是推进财政绩效信息化,二是开展系统操作专题培训,三是健全结果反馈整改机制。

(四)评价结果应用不够目前乡镇做法暂时无法得到整改落实,根据现阶段的预算编制计划,总体来看,由于财政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事件的处理不够尽心尽责,降低了评价结果的质量,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

二、提升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编制办法乡镇政府应当在全面的了解完当地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财政预算情况之后,再对乡镇的财政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确立。乡镇政府的各部门之间应当简化工作流程,加快办事效率以及信息传递效率,为政府能够更为全面的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以及内容提供帮助。在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时候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算管理的目标,形成动态变革,发挥资源配置,促进当地的发展。顺应时代的变革,形成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系统,避免因数据传递延误导致的预算管理工作失误,有利于财政人员整合数据,做好有效的信息收集,为此后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便利。

(二)提高专业化人员培养充分贯彻预算管理思想,使财政机构相关人员从基层到管理层均对财政预算管理得到充分认识,不断优化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开展管理工作,提高专业化人员薪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引进新时代专业化优秀人才,增加管理机制下的专业化人才,避免由于专业度不足产生的决策失误。

(三)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中的监督机制依据现阶段的管理监管途径,丰厚监管方式,完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监管机制,若使监管机制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完善责任追究办法,事无巨细,责任到人,才能够充分体现监督机制的有力度和实际意义。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要与各部门人员的晋升及待遇挂钩,在使用每笔政府资金的同时,能够考虑到实际影响与自身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做到权、责、利三者结合,迫使违背相关制度人员能够得到合理把控。所以,在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最终达成资金使用者在享受使用资金的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四)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各部门责任不断划分,坚决实现责任到人,让各部门成员互相监督、互相牵制,避免财政资金被被不合理的使用,不允许有任何的包庇、纵容行为的发生,一经发现要给予严肃的处理。同时对于在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当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从财政预算当中取出一小部分作为奖励,从而达到以最小的代价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的目的。同时也需要乡镇政府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评判规范,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区分,鼓舞正方向发展战略,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针对偏差较大的发展策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监督意识,增强绩效管理理念,促使政府部门从盲目追求调整为科学性追求绩效。

(五)加强乡镇财政的严谨度,确保公开公正对于预算公开事项,应简历预算公开的工作机制,规范预算公开的流程,对外做到透明化,能够定期对外进行展示,尽量细化到:“科、目、项”上,扩大乡镇群众的知晓权和监督权,从而给乡镇群众一个清楚明白的财政预算数据,提高预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一步提升乡镇预算的管理水平。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乡镇政府绩效管理

乡镇是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乡镇政府则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地方行政组织。作为我国政权组织体系末梢的乡镇政府,直接面对亿万农民,其管理具有直接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论文百事通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为我国乡镇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我国乡镇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我国乡镇政府推行绩效管理,其管理的科学性和效果的优质性为我国乡镇高质高效管理提供了保障。

一、我国乡镇政府管理现状

我国的乡级政权体系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建立,国家为了能够最优化农村资源,成立了政社合一的,维护农村的稳定,是我国在农村的基层政权。随后,国家决定改革体制,恢复乡镇建制,建立了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我国的乡镇政权在成立之初就问题连连,乡镇政府的管理也举步维艰,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治理都充满挑战。

1、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庞杂,供养人员过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我国现行乡镇政府机构设置的最佳表述。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不管地域多大,人口多少,都片面追求和上级政府机构设置的对口,设置全套的机构组织,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共有乡镇政府4万多个,总财政供养人员有1280万人,平均每个乡镇接近300人,按照中央和乡镇结构改革的要求,要精简近100人。机构臃肿,人员庞杂导致财政支出增长超负荷,财务债务责任不明,终将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

2、乡镇政府职能不清,缺位错位现象严重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的概括了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体系末端的职能复杂性。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三方面:传达上级政府的政策法规,执行上级指令和本级人大决议;推进本乡镇的科教文卫体等公共事业发展;为乡镇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但许多乡镇政府职能不明,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承担了过多的部门职能,使得乡镇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服务缺位和职能错位现象严重。

3、乡镇政府财政危机严重,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

财政危机是乡镇政府最棘手的问题。供养人员过多,对财务支出缺乏有效监督已使许多乡镇政府债台高筑。本来为乡镇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乡镇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但事实上大部分乡镇政府的财政已经成为一种“吃饭”财政,更有人不敷出的乡镇政府财政沦为“讨饭”财政。财政危机让走投无路的乡镇政府只有巧立税目,搜刮民脂民膏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引起了广大乡镇居民的不满。

4、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欠缺,人民满意度下降,与人民矛盾日益突出

公共服务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政府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严重的财政负担,农民交上来的钱基本上花在了供养人员的身上,乡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迫切希望政府能改善乡镇生活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可总是事与愿违,钱花了却看不到效果,民众的不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并将出现的问题归结为乡镇干部的腐败无能,严重影响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信任危机空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乡镇政府推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对绩效管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小的投人获得最大产出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寻求经济、效率和效益。政府绩效管理是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基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解决财政危机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以公共选择和新制度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以服务、社会、公众、市场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管理主体和范围的扩大,更是公共生产力提高的彰显,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效能建设的诊释。乡镇政府地位和职能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所暴露出的行政成本高、行政效率低等问题,都表明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选择。

1、有利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当前各乡镇政府在机构改革方面虽然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始终都没能走出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出现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改革不到位,没有与改革相匹配的制度来保证改革的完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政府绩效管理,成为一剂良药,给乡镇机构改革带来了新的希望。绩效管理不仅强调乡镇机构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注重改革过程中的检查和控制,利用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来衡量机构改革的效果,这样一种规范与机制相统一的控制,为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2、有利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一级政府的7条职责权限中,主要体现的是“执行、保护、保障”职能,各级乡镇政府都在向有限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乡镇政府引人绩效管理,以政府该做什么、如何做作为立足点,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职责使命,以提高绩效作为目的指向,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的职能止步于社会起作用的领域。乡镇政府集中精力做好“执行、保护、保障”工作,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职能缺位向补位的靠拢,错位向本位的回归。

3、有利于建立合理科学的乡镇绩效财政体制

实行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政府的财政来源受阻,使得人不敷出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乡镇政府引人绩效管理,在公共预算和公共理财观的指导下,运用绩效预算方法和目标管理手段,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进行源头控制,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预算、绩效评估、绩效审计的乡镇绩效财政体制,公开财政支出项目,透明乡镇政府财政,接受群众的监督,让人民清楚了解国家的资金和自己的积蓄何去何从,以此来解决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4、有利于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改善乡镇政府和居民的关系

为乡镇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但目前乡镇生活水平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均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居民寄希望于党和政府带领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乡镇政府绩效管理则将满足农民需要置于首位,并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由管理与被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由不平等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并由政府控制农民转变为农民监督政府,这样也就必然极大地增强政府的效能,提升乡镇干部形象,改善乡镇政府和居民的关系。

三、以绩效管理推进乡镇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

乡镇政府是国家权力在乡镇的触角,其能否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安宁。将绩效管理运用到乡镇政府,帮助乡镇政府进行改革机构,转变职能,解决财政危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用绩效管理推进乡镇政府的管理创新,对提高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效能型、有限型、廉洁型、服务型乡镇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1、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效能型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构改革以后人员如何分流、撤销部门的职能如何合并、新增部门职能如何落实成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难以彻底的问题所在。过去的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员庞杂,机构改革是一场效率大仗,触及了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他们抵触机构改革。因此,强化绩效管理的意识,加大对绩效管理的宣传力度,使绩效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使人深刻了解到政府绩效管理在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诸如机构改革后的人员分流问题,可根据绩效综合考评结果决定人员是提前离岗、提前退休还是分派到村里或其他部门;对新增部门的职能也可以根据绩效评估指标来界定。这样,乡镇政府改革就能顺利进行而不再会有后顾之忧,使乡镇政府向效能型政府转变。

2、运用绩效评估指标,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有限型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绩效是履行自身职能的表现,而绩效评估的指标需要根据乡镇政府的职能来设定。我们首先应该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在行政体制改革以前,乡镇政府承担了所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职能,行政行为杂乱又无效率。运用绩效评估的指标来推动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作为绩效评估的主要能容,并以此为依据来设定评估指标,加强各评估指标之间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乡镇地域之间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样,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进行有效地绩效管理规范乡镇政府的行政行为,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使乡镇政府履行正确的行政职能,努力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3、加强绩效管理规范,建立乡镇政府绩效财政体系,建设廉洁型乡镇政府

我国大多数乡镇政府的财政系统都是不规范的系统,公款私用,乱立税目的现象十分严重,债台高筑,财政压力大使得社会公共事业无法顺利进行。这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乡镇政府的财政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财政运行规范。虽然乡镇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提高乡镇政府财政绩效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和尝试,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加强绩效管理的规范,就是从法律上明确绩效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并通过立法明确绩效管理的程序,建立乡镇政府的绩效财政体系,包括绩效预算、绩效支出、绩效审计,把乡镇政府的财政体系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有效解决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提高乡镇政府的财政效率,努力把乡镇政府建设成为廉洁型的政府。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5

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建立以岗位工作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各项工作目标与工作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农技服务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服务单位管理、绩效奖惩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对象为全市十个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其工作人员由中心具体考核到每一个人(各服务中心的考核分数即为主任的分数)。

绩效考核坚持注重实绩与全面客观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科室、二级单位评议相结合,不定期抽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按照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考核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乡镇农技中心分别具体考核到每一个服务人员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由共性工作指标、业务工作指标两个方面组成。

(一)共性工作。共性工作指标主要依据《治庸问责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关于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党风廉政、集中开会、学习和活动、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和临时交办工作,农业生产情况、典型上报,产销信息与农产品质量信息提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共性工作考核到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考核细则见《2013年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指标(共性类)表》。共性指标占考核结果的40%。

(二)业务工作。业务工作指标主要根据年初各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定的“农技推广公益合同书”及农业局相关工作,由局绩效考核专班拟订,分为三个部分:(1)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项目申报与实施。(2)重大病虫害防治,协助病虫害、农业灾情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以及农业资源普查与保护,农业投入品监测,“三品”认证,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与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申报与实施。(3)科技入户、农民培训与技术资料编发、知识更新培训、农业生产事故鉴定调处协助,科教项目申报与实施。业务工作考核到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实行“一单位一表”。考核细则见《2013年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业务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业务类)表》。业务工作指标占考核结果的60%。

三、考核程序及办法

(一)设置分值

实行百分制考核。共性工作指标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征求各方意见后拟定,业务工作指标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根据年初各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定的“农技推广公益合同书”并征求相关业务科室、分管领导意见后拟定,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核定分值。共性工作、业务工作指标拟定后报局党政办公会审定。

(二)考核方式

1、考核时间: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

2、考核办法:共性工作季度考核由农业局所有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根据平时了解、活动及会议记录情况、检查情况和上级抽查情况进行考核后打分。业务工作季度考核首先由被考核单位在季度初提供季度工作计划,经分管领导确认后核定每项工作分值。被考核单位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需向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提交月度自查报告,该季度结束后,被考核单位需提供季度工作小结并由农业局相关业务科室征求对应二级单位负责人意见后考核打分,分管领导分块审核。应严格按照指标评分,不允许最终分数出现满分和所有分管人员分数雷同情况,扣分时要对扣分点做出相应说明。季度考核结果由局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存档备查,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季度考核情况实行抽查检验制度,一旦发现考核成绩与事实不符,将对被考核单位绩效成绩进行扣分。季度考核总分为共性工作季度考核得分加业务工作季度考核得分减去当季度的减分,半年考核分数为上半年两季度考核分数的平均值,年终考核分数为全年四个季度考核分数的平均值加加分分数。

(三)加减分

在共性工作、业务工作考核指标之外设立加减分项目,加分项目按照核定分值年终直接计入最终考核成绩。因同一项工作受到多次表彰的,取最高分计入考核成绩,本年度受表彰情况因时间原因未计入该年度绩效考核成绩的,顺延计入下一年度绩效考核成绩。有减分情形的在作出处理结论的当季度,在得分中直接扣分(同一事件被多条款追究的,取最高值,不重复扣分)。有关获奖或受表彰情况由局绩效办统一汇总核准后,提交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评奖加分。

1、加分项目。当年单位被本局、本市相关部门或市局属机构评为先进加1分,被市委、市政府或市局、省厅属机构评为先进的加2分,被省农业厅或部属机构评为先进的加4分,被省政府或农业部评为先进的加8分。个人(含负责人和中心一般人员)授表彰的减半加分。

2、减分项目。凡因工作不力受到局党委通报批评的每次扣5分,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7分,因工作不力,事件发生地在乡(镇、处)、发生原因在乡(镇、处)农技服务中心,导致市农业局受到市及以上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0分;在上级专项考核检查中不合格的每次扣7分;因农技推广工作失误造成非正常上访且影响恶劣的每次扣10分;单位中个人存在违纪行为被查处的每次扣7分,存在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每次扣10分。

(四)评议说明

绩效考核共性工作指标季度考核由局所有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打分,总分除以打分人数即为共性工作季度得分。业务工作指标季度考核三部分由相关业务科室分别打分、分管领导审核,季度、半年、全年考核分数由局绩效办计算汇总。

四、考核结果及运用

(一)考核结果公示

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成绩经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复核后,由局绩效办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天,单位对考核结果不服的,可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申诉。

(二)考核结果运用

1、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预警提醒的重要依据。局绩效办在季度考核结束后,针对考核结果对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体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对绩效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找准原因、采取措施、着力改进,确保全年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2、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年终评先表彰以及优先安排外出学习的重要依据。最终考核结果将按分值高低决定是否入围市农业局年度先进单位评选。

3、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拔付“以钱养事”经费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作为市财政从省级“以钱养事”资金中安排专项用于考核奖惩资金拔付的的重要参考依据。

4、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改进的重要依据。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结束后,考核小组以面谈形式与被考核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客观评价被考核单位工作表现,听取被考核单位对今后工作的合理建议,达成一致的绩效改进计划,为下一阶段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五、绩效考核申诉

考核对象对绩效考评结果有重大疑义的,可在绩效结果公示后七天之内,向局绩效办提出申诉。局绩效办接到申诉后,应按照相关程序对申诉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申诉处理程序按照调查事实、协调沟通、落实处理三个步骤进行。

(一)调查事实。向申诉涉及的各方面人员核实申诉事项,听取申诉人及其同事、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掌握与申诉事项相关的事实依据。

(二)协调沟通。在了解情况、掌握事实的基础上,由局绩效办与申诉人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有效解决申诉人诉求的途径。

(三)落实处理。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情况下,由局绩效办对申诉所涉及的事实进行最终认定,报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对考核成绩进行相应修改并进行公示。

六、考核组织与领导

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局长王德凤任组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总农艺师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科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为组员。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具体负责绩效考核日常工作。

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由任主任,任副主任,等为办公室工作人员。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6

 

中共镇圩瑶族乡委员会  镇圩瑶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圩瑶族乡对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乡直各有关单位:

根据自治区、南宁市和上林县绩效办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要求,为做好我乡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现将《镇圩瑶族乡对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镇圩瑶族乡委员会

镇圩瑶族乡人民政府

2021年4月30日

 

   

镇圩瑶族乡对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方案

 

根据《上林县对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方案》(上绩发〔2021〕2号)要求,为做好我乡2020年度社会评价意见建议整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改目标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转变机关作风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对意见建议的整改,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任务,健全绩效考评工作机制,把抓整改与抓绩效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目标实施,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整改内容

自治区反馈我乡2020年度社会评价建设性意见建议共1条,经县委县政府督查考评办组织各级各部门将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整理汇总编号后,涉及我乡的内容具体、合法合理的归类为建设性意见建议共1条。

三、实施步骤

(一)分解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将涉及镇圩瑶族乡的群众意见建议反馈到相关责任单位,各相关责任单位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存在问题根源,找准整改方向,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对各单位认领的意见建议再次逐条分析、归类、汇总,明确整改责任单位,确定整改目标任务。

(二)制定整改方案。

1.整改措施撰写要求。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要按照有量化的工作任务、有可操作的推进路线图、有明确的时间表、有具体的责任主体、有可以检验的成果形式的“五个有”要求撰写整改措施,每条建设性意见建议的整改措施原则上不能超过250个字,整改目标要符合实际,做到年内可实现、现场可核实、效果可检验,年终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将对建设性意见建议整改情况现场察访核验。整改措施应逐项逐条陈述,杜绝连篇累牍说大话、空话。 

2.完成时限要求。各责任单位要于2021年5月7日前制定出整改方案,同时将整改方案中的建设性意见建议的整改措施(附件2),通过邮箱报乡党政办,由乡党政办汇总上报县委县政府督查考评办。

(三)督促检查落实。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各有关责任单位结合实际,对照整改目标,倒排工作进度,分阶段部署,落实整改工作。2021年8月25日前,各责任单位要填报整改进度报乡党政办,要求内容完整、描述详实,无字数限制。乡党委政府全程跟进,全程监督,防止整改流于形式,对于整改不到位的要及时通报,确保整改工作如期完成,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县委督察考评办。

(四)总结整改成效

年终,各责任单位要对整改项目进行全面自查,即对年度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包括采取的措施、整改成效、群众满意度情况等进行总结后,形成整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于2021年11月25日前报乡党政办,经乡党委政府审核后上报县委县政府督查考评办。

(五)公开整改情况。乡党委政府将于2021年5月8日前将整改方案及2021年12月8日前将整改工作完成情况通过门户网站予以公示(涉密内容除外),以便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

四、整改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整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抓好整改工作,确保我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二)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有整改任务的单位要树立责任意识,认真制定细致的整改实施方案,把整改任务逐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人,确保整改工作目标到岗、责任到位、任务到人,以建立整改工作责任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三)加强督查,务求实效

乡党委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对各有关责任单位整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有关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督促有关责单位妥善解决,以提升整改工作执行力。

如有其他未尽事宜,请与乡党政办联系。

党政办联系电话:5104019   邮箱:nnslzxx@163.com

 

附件:

1.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建设性意见建议上林县镇圩瑶族乡责任分解表;

2.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建设性意见建议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整改措施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镇圩瑶族乡党政办                                  2021年4月30日印发

 

附件1

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建设性

意见建议上林县镇圩瑶族乡责任分解表

序号

主题

意见建议内容

整改

责任单位

意见建议性质

1

设区市城乡居民

南宁市上林县镇圩乡洋造村没有建设球场、活动场地、文化室,水利水沟没有砌水泥都设施也没做好,塌完了。

镇圩瑶族乡、县文广体旅局、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

建设性意见建议

 

附件2

自治区绩效考评2020年度社会评价建设性

意见建议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整改措施表

 

填报单位:                  填报人:               责任人联系电话: 

填报时间: 

对应附件1

序号

意见建议内容

(对应附件1意见建议内容)

整改措施

完成时限

责任单位

分管领导

责任人

意见建议性质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7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海林市被确定为全省县(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之机,选准乡镇为突破口,在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围绕“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这一主线,成功地建立起了用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这两把“尺子”评班子量干部的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更具有导向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一、主要做法政绩与公论是衡量、考核评价班子和干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为此,我们坚持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实行工作实绩与民主测评双百分考核,用两把“尺子”评班子量干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考实绩、论政绩。科学准确、客观公正地考核领导班子工作政绩、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必须有一个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分办法。1、科学地设定工作实绩指标。工作实绩指标是评班子量干部的“指挥棒”,它决定了实绩考核的导向性。我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科学地设定了工作实绩指标。在工作实绩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设定了体现发展实力的经济发展指标、体现关爱民生的社会和谐指标、体现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现打基础保稳定的自身建设与管理指标,切实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四大板块指标框架。在工作实绩指标具体内容的设定上,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围绕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当前”又看“长远”、既看“规模”又看“速度”、既看“总量”又看“人均”、既看“过程”又看“结果”、既看“发展”又看“民生”、既看“物质文明”又看“精神文明”的要求,设定了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率及人均水平、本级财政收入增长率及人均水平、招商引资到位额、乡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产业开发投资额、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经济发展方面的指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和谐方面的指标;造林绿化、水土保持、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道路交通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指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安全与稳定等自身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指标。切实形成了总揽全局、统筹各方、反映全貌的综合量化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合理地确定指标评价标准。指标评价标准是评班子量干部的“标尺”,它决定了实绩考核的准确性。我们在充分考虑和认真分析了各个乡镇的地域环境、基础条件、经济现状等实际情况后,在各项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因地制宜,因标而定,增强指标的可考性。主要采取三种办法确定标值:一是上级下达,定标。对逐级考核的指标,如:全口径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到位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劳动力输出及转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污染治理等,由市委、市政府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每年初下达当年度目标值,做到一乡一标,合理评价,以落实能力、取得实绩行奖惩。二是自己比,定标。对乡镇间不可比,但却能充分体现自身发展速度的指标,如:产业开发投资额、乡镇(村)债务下降率、造林绿化、水土保持等,与自身历史同期纵向比增长,定标值,以增长速度论功过。三是横向比,定标。对各乡镇间存在可比性,又能反映出各地发展水平的指标,如:全口径和本级财政收入的人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率、安全、稳定、党建、精神文明等,与各乡镇横向比速度、看发展,定标值,以发展水平排位次。3、客观地制定考核计分办法。考核计分办法是评班子量干部的“规则”,它决定了实绩考核的公正性与严肃性。我们坚持主次分明、难易有别的原则,公平合理地分配各项指标的分值权重,客观公正地制定各项指标的计分办法,以保证各乡镇间的公平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分值权重的分配上,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向工作实绩倾斜。为了鼓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发展、干事业,我们突出了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对工作实绩实行百分考核,最终按70%的权重比例折算计入绩效考核评价总分。二是向经济工作倾斜。在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中,以经济发展为先,兼顾其它,对经济发展指标赋予了较高的分值权重,对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建设与管理方面指标所赋予的分值权重相对较低。三是向重点难点工作倾斜。为了确保各项指标分值权重分配的公平合理,突出重点,明确工作的主攻方向,对完成难度较大的重点难点工作指标赋予的分值权重较高,反之,对较易完成的工作指标赋予的分值权重较低。在计分办法的制定上,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多劳多得”原则。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指标,采取超额完成任务加分的办法,鼓励多干多得。二是“按劳取酬”原则。对常规非重点工作指标,按完成任务比例计分,体现“按劳取酬”。三是公平竞争原则。鉴于乡镇大小不等、指标基数高低不同的实际,为使各乡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保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反映各乡镇工作实绩,对单项工作指标加分进行封顶,对超过封顶“线”的,以此项工作最高得分为基准缩减计分,避免因一项指标加分过高而出现以偏盖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四是鼓励“创优”原则。坚持“在上有位置、在下有实效、在外有影响”的工作目标和理念,对定量工作目标以外的创新工作、典型经验、先优表彰等“创优”工作给予加分,树立争先创优的意识。五是保稳定原则。按照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对出现影响全局、阻碍发展、破坏稳定的事件、事故和滞后工作,给予扣分,增强维护大局的观念。(二)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测民意、看公论。我们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民主测评,以民意和公论来检验领导班子的工作政绩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具体实施中,对民主测评实行百分考核,对各项测评要素及各层面测评主体双重赋予权重、量化每项要素的各评价档次分值,得出量化考评结果后,最终以30%的权重比例折算计入绩效考核评价总分。1、分类设定测评要素。为了充分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群众认可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别设定了10项测评要素,其中,对领导班子设定了工作实绩、方针政策、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选人用人、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廉政建设10个方面评价内容;对领导干部设定了工作实绩、思想品德、政策理论水平、求实创新、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团结协作、依法办事、勤政敬业、廉洁自律10项评价内容,并根据重要程度不同对各评价要素分别赋予20分、12分、10分、8分、6分五个档次的分值。2、科学民主地确定测评主体。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不断扩大测评主体的层面和范围,确定了6个层面测评主体,使测评的参与面更广、公开性更强、透明度更高。同时,根据知情度、关联度不等分别对各层面测评主体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乡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基层单位主要领导,村“两委”主要领导4个层面,与乡镇班子和干部联系最密切,利害最直接,人数众多,各赋予了10%的权重;考核组自始至终参与考核工作,能够全面客观了解班子和干部的情况,赋予了30%的权重;市委书记、市长、市级分管领导、其他市级党政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市直部门主要领导6个方面人员,对乡镇班子和干部的熟悉程度不一,人数也少,分别赋予了5%的权重。分值权重的合理设置,既扩大了民主,又有效解决了“少数人评价少数人”的问题。3、公开化组织实施。为确保民主测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公开透明,坚持全程阳光操作。每年由组织部门制定民主测评实施方案,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召开述职大会,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向参加测评人员述职述廉,使他们真正做到“知情评价”。述职述廉后,各层面参评人员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为保证测评质量,组织者向参加测评人员每人发放一本测评指导手册,进行详细讲解,公开各测评要素的打分评价标准,使参评人员有章可循。(三)坚持以全面准确地评价班子和干部为目的,考过程、评结果。以往对领导班子工作政绩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只注重对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考核,为全面准确地评价班子和干部,客观真实地反映其业绩,我们坚持既考过程、又考结果。1、强化日常考核,考过程。过程考核体现了班子和干部的凝聚力、执行力。我们紧紧围绕工作实绩目标考评开展日常督促检查,通过督过程来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团结协作、抓落实的能力。一是实施三级督查。建立市级领导、绩效考评办、综合部门三级目标督查体系。市级领导负责重点督查,是所承担市级重点工作和分管战线目标的第一督查责任人;绩效考评办负责综合督查,对工作实绩目标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反馈,以督办检查专报、督办检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进行通报;综合部门负责专题督查,对所承担的重点目标进行专题督查,确保目标落实。二是实施现场督查。对全市的重点、难点工作不偏听材料,不偏听汇报,而是深入实际,看进度,查实情。三是实施跟踪督查。坚持结果督查与过程督查相结合,对时间紧、环节多的工作推进全程督查,随时抽查,一抓到底,做到了将督查贯穿于目标实施的全过程,以环环相扣的督查确保工作的落实,检验目标的结果。四是实施暗访督查。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暗访的方式,直接到企业、乡镇调查实情,摸清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五是实施社会督查。聘请市委、市政府顾问为兼职督查员,分别对经济建设、优化环境、文明执法、干部选拔任用、城市建设与管理、政府行政效率、蓝天工程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随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情况,所提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后,分别向有关部门下发督办单,限期办结。六是实施舆论督查。在电视台开设新闻督访栏目,借助新闻媒体把督查对象推向社会,用新闻舆论推进督查对象抓好工作落实。2、强化年度考核,评结果。年度考核结果是评班子、量干部的重要依据。在年度考核中坚持严把“四关”:第一,指标认定关。年初目标确定、年终指标完成认定,都经过自行申报,经济、发改、招商、统计、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把关、考核认定,绩效考评办审核,市委、市政府审定。第二,公示关。对年初确定的目标、年终完成的指标,对下向群众公示,接受各方面监督。第三,述职测评关。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向本乡镇测评主体述职,述职后进行民主测评。第四,综合评价关。考核组根据工作实绩、民主测评考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形成绩效考核综合评价,提交市委、市政府确定。这“四关”,保证了群众的“四权”,提高了考评结果的可信度,确保了考评工作的权威性。3、强化结果运用,定功过。在年末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使用上,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在抓工作落实中考核干部、识别干部、使用干部,有效解决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依据考评结果划定干部档次,确定提拔重用、横向平调、降职免职范围,以考核定评价,以评价定使用,真正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聚集在发展上,落脚在实干上,体现在政绩上。二是与评先优、公务员考核、奖金发放相结合。通过考核结果下达奖励先优名额、确定奖金发放标准,先进单位奖励标准是其它单位的2倍,以工作实绩论功行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三是与强化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相结合。将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考评结果向班子和干部本人进行如实反馈,具体指出优点、不足及努力方向,为干部自身发扬长处,克服缺点,补齐短处,为组织有针对性调整配备班子、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干部,提供了准确的参照依据,进而形成了累积式改进、螺旋式提高的班子和干部管理教育新机制。

二、取得成效

1、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用工作实绩和民主测评两把“尺子”评班子量干部,切实树立起了“重政绩、重公论”的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把全部精力投放到谋发展、干事业、造福于民上来,把实际行动落实到科学发展中去,把工作成果展现到正确的政绩中来。2、健全完善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内容更加科学,考核评价标准更加合理,考核评价办法更加规范,考核评价主体更加专业,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高效、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3、提供了准确的干部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依据。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班子和干部实行多侧面、多视角的立体诊断,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班子和干部,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干部的成绩与不足,为今后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参照依据。4、促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扩大民主贯穿于考核评价的始终,对班子和干部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张榜公布,对下向群众公示,横向向同类部门通报;对班子和干部所做出的工作政绩,接受各层面群众的监督评议,把考核评价的权利充分交给了群众,使群众的“四权”在干部工作中得到有效保障。5、推动了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创新。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乡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以绩效考核评价为基础,大胆探索了科级单位正职领导干部3年任期制、副职聘任制、领导班子分类管理制等一些新做法,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8

分类考核办法的主要特点

在考核对象上,把乡镇(街道)分为综合发展型、工业主导型、农业生态型三大类型。富阳市按照不同乡镇(街道)的功能定位、区位优势、自然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把全市25个乡镇(街道)分为三类,即综合发展型、工业主导型、农业生态型,分别对应中央提出的主体功能区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对不同类型的乡镇(街道),分别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和指标权重。这样既反映了乡镇(街道)的差异性,又明确了乡镇(街道)不同的定位和发展重点,较好地体现了分类考核、分类指导的原则。

在考核内容上,把乡镇(街道)工作重点分为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三大部分。其中,经济工作考核设立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产值、农业收入、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效益、服务业增加值、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自营出口、实际利用内外资等11个经济指标,分别按照3个乡镇(街道)类型,确定不同的经济指标权值分。常规工作考核,包括党的建设、社会建设、群团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管理4个大项31个小项,按完成情况实行倒扣分。专项工作则根据年度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乡镇重点工作来确定,实行附加分,内容包括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素破解、创新突破、民生保障、重大活动等。如农业生态型乡镇设置农家乐、乡村游、农村饮用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等,突出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考核;工业主导型乡镇重点考核招商引资、质量效益、产业结构等;综合发展型乡镇重点考核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状况。通过这样的考核内容和指标设置,基本做到了与各类乡镇工作侧重点相一致、与各项工作的难易度相吻合,既突出了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又涵盖了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既体现考核内容的全面性,又体现了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

在考核方法上,实行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目标管理与日常督查相结合。富阳市提出了“时间明确、计划倒排、过程控制、目标管理、分工落实、责任捆绑、结果验收、考核奖罚”的考核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日常考核台账制度,通过抓好日报制、承诺制、例会制、报表制、通报制等“五个制”,加大了平时考核和日常监督力度。这样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各乡镇(街道)的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年终再将各类平时考核数据汇总,就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考核结果,改变了以往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状况,既注重抓好年终考核,又加强平时考核,既注重目标管理,又加大了日常督查力度,既注重考核结果、又加强了过程控制,使考核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在考核激励上,设立了发展目标考核奖、专项工作进度奖、乡镇(街道)工作创新奖等。富阳市注重发挥考核结果运用的导向作用,设立了发展目标考核奖、专项工作进度奖,把考核实绩与乡镇(街道)干部职工的年终奖金挂钩,按考核得分确定奖金额,同时把实绩考核与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比各类先进、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另外,为鼓励乡镇(街道)工作创新,专门设立创新奖,乡镇(街道)单项工作创新被市委、市政府及以上级党委、政府总结推广的,予以创新奖励。

分类考核办法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富阳市一年多来实行分类考核办法有关情况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富阳市的做(转下页)(接上页)法,有以下几点借鉴意义和启示:

实行分类考核,使乡镇(街道)定位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有利于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富阳市原有的考核办法,不论乡镇(街道)条件“一刀切”,搞单纯的GDp竞赛,一味追求数字,容易导致经济的粗放增长。而新的考核办法,强调分类考核、差异发展,明确了各类型乡镇不同的区域功能定位、生产力布局、空间结构和发展重点,乡镇(街道)定位是什么,就考核什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实做到把乡镇街道的定位和发展重点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提出的推进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推进乡镇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使各级干部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理念。

实行分类考核,有利于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富阳市原有的考核办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乡镇(街道)在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基础好的乡镇(街道)考核档次连年靠前,一些资源条件差、底子薄的乡镇工作再努力、成效再好,考核中也永远排不上好名次,严重影响了这些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实行分类考核,充分考虑了乡镇(街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考核内容和考核权重,从而调动了不同乡镇(街道)的工作积极性。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9

一、考评对象

(一)建制镇: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

(二)一般集镇:柯村乡、宏潭乡、美溪乡、洪星乡

二、考评内容

(一)城镇建设:主要考核城镇化水平、项目建设、城镇功能、镇容镇貌。

(二)规划管理:主要考核城乡规划编制、规划执行与管理、建筑风貌控制。

(三)经济发展:主要考核城镇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

三、考评方法及程序

以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日常考核

县建设局每月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核检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查阅相关资料、台帐,并将考核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二)年终考核

分三个阶段进行

1、自查评分阶段。按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各乡镇进行自查自纠,并准备好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本年度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自评结果、相关证明材料等),以乡镇政府正式文件向县建设局报送。该阶段于本年度12月28日前结束。

2、复查审核阶段。由县建设局牵头,规划、国土、农业、发改、财政、统计、民政、市容等部门共同参与,依据考评办法,逐项复核各乡镇上报的自评材料,形成复核认定的评分结果。县建设局结合日常考核情况,确定最终考核表彰名次,报县政府审定。该阶段于次年1月8日前结束。

3、总结表彰阶段。在县委、县政府年度表彰大会上,对获奖乡镇进行表彰。

四、考评工作要求

(一)城镇建设考核评比,主要看建设成效,看发展实绩,看管理水平,体现县政府提出的“六比六看”(比发展、看位次,比增量、看变化,比项目、看投资,比特色、看产业,比争先、看干劲,比绩效、看贡献)的要求,重点对当年城镇建设各项工作进行评比。

(二)考评工作按照全面考核、注重实绩、鼓励发展的原则,各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考评内容和要求,实事求是地抓好城镇建设考核工作,认真开展自评,翔实提供有关材料。

乡镇绩效工作总结篇10

显而易见,“全报销”制度对于已经基本纳入参保或参合的无棣县城乡居民来说,住院时减轻医药负担有着现实意义。2011年,无棣县,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在全省县(市、区)排名80余位,财力尚不丰裕,在如今城乡普遍面临“看病贵”前提下,无棣拿什么进行的医改?

一、积极能动,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

2012年7月17日,无棣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实施方案》,按照积极推进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结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利民惠民、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的基本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的医疗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全部实行住院“零押金”、出院“一站式结算”。此模式的推行,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彻底解决以往群众“先筹钱,再看病”的难题。

纳入“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服务范围的患者除参加无棣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外,濒危、危重及其他病情危急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在全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时,均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诊疗服务。在办理住院手续和住院治疗期间,可与医疗机构签订住院治疗费用结算协议,并将其城镇医疗保险证、新农合证原件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交医疗机构保管,无需交纳住院押金,患者出院结算时向医院支付报销后个人所承担的费用。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的推行,打造了群众生命“绿色通道”,病人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交费程序后置,强化了患者、家属对医疗服务全过程的监督,促进医护人员转变观念,改善态度,向病人提供更加规范、优质的医疗服务,病人的总体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体现了对患者的信赖和尊重,有利于增进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二、把握时机,试水乡镇卫生院住院“全报销”制度

一是实施“一调双控”,落实经费保障。“一调”指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居民医保起付线调整到现在的全报销标准;“双控”指控制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和总体费用,同时制定手术住院单病种费用标准;将县医院、中心医院为主的县内其他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下调不低于10%,同时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控制县内其他医疗机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作为保障金。

二是分类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义务。针对推行全报销工作,县卫生、人社部门制定出台全报销工作实施细则,与各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突出次均费用和总体费用控制、单病种限价管理三个重点,研究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坚决杜绝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反弹现象。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严格绩效考核,建立新型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服务模式。充实县合管办力量,理顺管理关系,切实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四是严格控制措施,保障基金安全。通过总额预付制、单病种限价管理及次均费用限价控制等多项措施,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新农合、居民医保资金科学合理使用,达到合理治疗、基金安全、群众受益的效果。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由原来的150元、80%分别调整为200元、100%;参加居民医保的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0元、70%分别调整为200元、100%。城镇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按照滨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结算完毕后,由县财政参照全报销政策进行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