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十篇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十篇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2:59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1

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是维护社会就业稳定的重要助力。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比高达99.8%,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并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1]。中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十分要的意义。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微企业大多属于机会型企业,管理方式不规范[2]。中小微企业缺乏管理人才,难以从管理特别是财务制度上去完善自己。中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的最大阻力是其经营指标不符合银行贷款投放要求[3],难以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同时,中小微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且财力薄弱,难以购买固定资产,不能提供不动产抵押的担保,资产担保能力弱,风险信用大,缺少良好的信用担保体系,故难以取得贷款,资金短缺造成中小微企业面临发展难题。

由于银行的手续繁、流程多、高收费等问题的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不愿意到银行贷款。同时,商业银行从规避风险和控制业务成本的层面考虑,不会愿意将业务的重心转移到中小微企业上来的,往往会出现银行惜贷,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故中小微企业更多的转向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会收取高额的利息率,其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其融资的另一途径就是企业债券。但由于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严格,对企业准入的条件要求高,中小微企业难以进入,也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同时,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能源和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劳动成本较快上涨,导致企业不堪重负[4]。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其融资问题更为严重。

二、国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出台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国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出台的财税政策

1.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财政政策

在政府引导上,在2011年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免征税务部门对小微企业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①。在2014年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免征小微企业有关政府性基金②。对中小微企业的行政事业费的减免减轻了其税费负担,是政府间接引导其他企业对其融资的导向。

在专项资金上,在2003年的相关法规中首次提出中央财政预算应当设立相应的科目,安排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③。随后,在2012年的相关文件中对专项资金的贷款贴息额度做了规定,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确定,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200万元④。同时,在2014年的相关文件中指出要规范和加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⑤。财政方面对其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扩大化,管理严谨化。

在信用担保上,在2012年的相关文件中指出通过业务补助、费用补助、资本金投入和其他方式鼓励担保(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再担保)服务,并做出了具体的补助方式及补助比例、金额等⑥。财政给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提供财政支持。

2.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税种上,在企业所得税上,一直对中小微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在营改增上,一直积极地推进营改增。在税率上,中小微企业的企税一直沿用按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增值税上,在2014年的相关规定中规定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⑦。在营业税上,一直沿用对各个不同行业征收不同的税率的原则,且对某些营业税现已取消。在税基上,在2011年的相关文件中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低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税⑧。在2014年的相关文件中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小于低于10万元⑨。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在放宽。在2013年的相关文件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中月销售额(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⑩。在2014年的相关文件中对月销售额(月营业额)2万元(含本数,下同)至3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上,国家缩小了其税基。

(二)国家针对中小微融资的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

1.财政支持的不足之处

在政府导向上,财政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其融资的措施很少,导致其他相关的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帮助也很少。且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较差,有许多未能实施。

在专项资金上,对中小微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如要求健全的财务制度,管理良好等,限制了许多中小微企业通过专项资金来融资。同时,专项资金属于政府财政行为,也会有政府寻租行为的发生,以及甚至有些企业对此项政策几乎不了解因此,许多中小微企业难以受惠于此项政策。

在政府担保上,政府只在2012年提出用对担保机构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形式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并未提出政府财政如何通过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为其担保,如建立政策性融资机构,或直接为其提供担保等。因此,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未形成,融资难以实现。

2.税收优惠的不足之处

在税种上,对三大税种的征税力度没有明显的弱化,还有对其他税种上的征收使得中小微企业的留存收益减少,阻碍了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税率上,对中小微企业的税率都没有明显的减少。在企业所得税上,中小微企业都是按照同一标准纳税,费用以及成本扣除少,且20%的税率较高,其税收负担较重。对中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一般都按3%来征收,不像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所以增值税负担重。有些中小微企业营业税的税率为3%-20%,在实行营改增后,实行了17%、13%、11%和6%四档税率以及3%简易征收,使有些中小微企业的税率更重。在税基上,对三大税种的起征点都有上调,但上调的幅度不大,所惠及到的中小微企业较少,再加上货币贬值,中小微企业享受的税基下调的税收优惠是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内源融资也就削弱了。

三、完善我国财税政策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财政扶持力度

1.财政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问题

在中小微企业管理方面,政府应制定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法律法规,运用财政奖惩手段来鼓励引导中小微企业制度化的建设。在财务制度方面,财政可以给其提供相应的财务人员培训,从人才和资源上给予支持,让中小微企业健全自身财务制度,增强各贷款机构对中小微企业信任度。同时,发挥政府导向作用,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电子网页等形式向中小微企业传达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解读,给其营造一个正确的经济环境以及融资方向。

2.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

财政可在财政支出中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规模和范围来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财政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直接资金补助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相应的规定和标准来约束的力度稍微放松。从补助对象上来讲,比如针对各项信用记录良好,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财务制度中无重大错误问题的中小微企业即可发放专项资金。从补助额度上来讲,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有不同的补助资金。如对规模较完善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的专项资金补助相对较多。

3.采用政府信用担保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政府尽量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机制,提高其信用度。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奖励考核制度,落实已出台的小微型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适当提高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忍让度。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其担保的业务规模,对担保机构进行补贴,规范担保机构的各项收费标准。

财政应与中小微企业在运行中风险共担,建立政策性融资机制[5]。担保公司可由政府与商业机构共同组建,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其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受出资人监督,经营亏损由财政承担[7]。担保公司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之前,要实地考察企业后,在符合担保条件后再为其提供担保。同时,政府可直接为中小微企业进行担保,但政府出面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也必须经过筛选后再担保。

4.优化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

首先,财政采用政策倾斜,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引导商业银行专设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的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快速地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其次,财政应整合零散的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放贷业务,并设置贷款利率的上限,补贴商业银行的中介管理费用,降低其融资成本。最后,进一步开放债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债券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作用,为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服务。政府可为中小微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提供一定政策保护,为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渠道。

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国内外环境,政府出台财税政策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信用担保或再担保,让中小微企业能够融资。同时,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帮助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

(二)进一步完善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1.从内部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

从税种上,企业所得税应主要在企业融资和科技创新上加以完善;从营业税上,可加快营改增的步伐,取消营业税税种;在营改增上,适当合并税率档次,将一些中小微企业纳入一般纳税人,降低其税负;就增值税而言,应降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降低中小微企业税负,实行留抵税额退税政策。

从税率上,首先,应降低中小微的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将中小微企业可以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进一步扩宽。在营业税上,要进一步加快营改增,取消营业税税率。在增值税上,可降低对中小微企业的税率,简化税率档次,为其取得更多的税后利润,从而为中小微企业自身资金链的良性循创造条件。

从税基上,缩小中小微企业的税基。如把起征点改成免征额,并增大免征额的范围,或者进一步缩小税基、提高起征点。同时,将可税前扣除的费用成本部分也进一步扩大,缩小中小微企业的纳税所得额,从而较大范围的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最后,对中小微企业采取少取多予的方针,进一步推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税外收费,减轻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使得中小微企业内部资金链得以循环。

2.从外部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对开设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的商业银行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如对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取得的贷款的利息收入按低税率开征,并且给商业银行的此部分费用给予减扣。用税收政策鼓励商业银行给中小微企业贷款,同时用税收惩罚来规范商业银行的各项收费规范,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

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再担保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减征增值税或者实行低税率的企业所得税,鼓励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担保,为中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方便。同时,对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及大型企业变相借贷现象给予税收惩罚,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融资。

注释:

①源自于2011年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

②源自于2014年的《关于对小微企业免征有关政府性基金的通知》。

③源自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第二章第十条。

④源自于2012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第二章第九条。

⑤源自于2014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第一章第七条。

⑥源自于2012年《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第二章。

⑦源自于2014年的《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

⑧源自于2011年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⑨2014年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tXYSY13001,项目名称:《巴彦淖尔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创造社会就业岗位,意味着使小型微型企业在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广大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市场持续低迷、银根趋紧等诸多问题,其中尤其以融资难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65%的企业发展资金源自于自筹,2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10%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民间,而根据《中国经济时报》的调查,小微企业的融资较中小企业更单一,对自有资金的依赖更高。但内源融资只适合企业初始阶段,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内源融资因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必须进行外部融资。我国小微企业之所以面临融资难的困难,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虽然我国于2004年在深交所建立了中小企业板市场,2009年开设了创业板,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其融资门槛都是很高的,申报条件根本达不到上市的要求,不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至于场外股权交易、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备,更是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企及的。而债券市场由于规模较小,投资者更倾向于实力强、信用水平高的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发行公司债难度很大。因而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依赖向银行贷款,而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普遍对小微企业惜贷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借贷发展迅猛,但民间借贷的高利率和缺乏合法与有效的机制约束,使得民间借贷虽能解决小微企业一时的融资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从自身原因分析,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短、拥有的资产也有限,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状况,财务统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实效性难以得到保证,投资者较难判断其真实经营状况,投资风险较高,较难吸引投资者投资。同时由于经营规模小、自有资产少、在贷款过程中通常难以提供足够且符合商业银行规定的抵押品,同时很多小微企业也很难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担保人,有的企业租赁厂房经营,无抵押资产,所以难以获得融资支持。另外就是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大多数小微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不重视信用建设,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难以按期还款,影响其信用等级。

2.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

从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基本途径,国有大型银行在业务上经常追求大客户,对小微企业贷款有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倾向,认为小微企业贷款放贷成本高、信用风险大,所以对于开拓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不积极。中小型银行本身资源实力较弱又定位不准,往往与大银行争抢大客户,而忽视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而且各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不足,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有效需求。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供给相对缺乏,部分银行的信贷产品不能紧贴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小微企业通常对贷款的要求通常是单次资金需求量小、融资频率高、资金使用期限短的特征,但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融资期限不灵活,而规模不经济的情况,使得银行的贷款成本较大企业贷款成本要高得多,因而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服务。即使贷到款还要支付如担保费、评估费等各项费用,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3.政府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对小微企业冲击非常大,为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例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等,各部委及各地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小微企业业主反映并未从中受益。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多是指导性意见,本身操作性不强,基层政策落实起来困难重重,而小微企业普遍也对政策关注不够。另外政策出台过于密集,地方政府往往对政策处于观望状态,对各类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大多数小微企业业主限于自己的信息渠道、知识水平、经历能力根本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些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更谈不上享受这些政策了。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策建议:

1.提升小微企业自身素质是关键:

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微企业灵活的经营方式,努力创新,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探索,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管理上进行企业产权的明晰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格式来编制标准财务报表,严格遵守会计政策法规,完善与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为商业银行考核企业经营状况提供可靠的依据。重视信用管理,坚持诚信经营,培育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保持良好的还贷记录,建立企业自身的诚信形象,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加深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了解,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

2.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作用: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政府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作用,应该专门成立国家层面上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统一管理和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对小微企业相关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从宏观角度对小微企业融资统一调控,统一整合现有的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融资、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理顺小微企业政策事权关系,制定全面系统且更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方案,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落实。要求各级政府设立中小企业还贷应急周转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等。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督促金融部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整体支持作用。整合现有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各种相对独立而分散的资金安排和财政补贴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有效对接,建立长效沟通和合作机制,创新融资担保形式,统一安排配套使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充分发挥这些资金的作用。另外政府还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相关部门构建统一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弥补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和信贷成本,也使得企业自觉履约形成约束,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3.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

如前所析,内源融资因数量所限只能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补充,而资本市场目前对大多数小微企业又是难以企及的,所以目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还是主要靠向银行贷款。因大型银行主要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服务,所以中小型银行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最佳选择。但小微企业融资因其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性质相悖,因而只能采取政策性金融的解决方式:成立全国性政策性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导中小型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负责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进行统一协调支持和适当的利润补贴。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他新型银行金融组织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持续拓展和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小微企业融资得到长期稳定发展。对于中小型银行,政策性银行要积极引导中小型银行避免盲目模仿大型银行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定位,加快贷款审核流程,创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例如地方性中小型银行因为属地的原因,对当地企业的实力、资质、经营者信用都比较了解,对其经营风险比较容易掌控,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进行支持并伴随其成长壮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成长。对于农村信用社引导其始终把服务三农和农业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经营宗旨,利用其对当地农村小微企业的了解,选择一些有潜力的农村小微企业予以支持并提供配套服务,为这些农村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融资环境,推动其快速发展。对于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小微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又没有资产抵押获取流动资金的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可以给予中小型银行适当的利润补贴,以企业股权质押和全体投资人提供无限担保责任的方式,中小型银行向这类小微企业发放利率低于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让这些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运转资金,迅速地成长起来。另外政策性银行可以与行业组织合作,由行业组织出具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贷款,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综上所述,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微企业自身原因,也有银行机构、政府等外部环境原因,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通过这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雄.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助力破解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难题[J].北方经济,2012,(9).

[2]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2,(6).

[3]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5,(4).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门槛低,规模小,但是遍布于各行各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大,我们社会不仅需要大中型企业的“遮天蔽日”,更需要小微企业的“漫山遍野”。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就业提供了完善的平台,为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的一些年中,一些小微企业逐步进入了新三板、创业板、主板等资本市场,成长成为国内大公司甚至国际型大公司,例如从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格力、海尔、康佳等,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动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小微企业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具有以下特点:竞争程度强,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竞争程度高的行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规模小,固定资产所占资产总值比重较低,主要依靠租赁的方式获得经营场所、设备等固定资产,可用来抵押质押的固定资产缺乏,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占据较大份额;融资、财务制度不健全,创业资金主要通过个人积蓄或家族集资,融资也是依靠人缘、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来进行,社会信用起主要作用,较少通过银行信贷和其他正规渠道,公司主要依靠家族式或者个人管理,财务透明度低。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中出现了各种投机倒把,坑蒙拐骗等不良社会风气,使长期以来构成的社会信用受到极大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逐步减低,降低了经济合作的基础。

1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

由于小微企业具有竞争程度强、规模小、固定资产比重偏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融资途径不正规等特征,因此其具有独特的融资特点。因为小微企业所需资金多为临时性周转资金,融资期限较短,所以对短期信贷需求较多;融资额度小,由于公司规模限制,单笔资金通常在500万以下;在向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中缺乏土地等传统抵押物;大量不同类型企业产生不同种类个性化信用贷款需求。

1.1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都是通过内部融资来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只有少量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一是银行贷款品种不能满足众多的小微企业,银行需要小微企业提供的质押、抵押物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而且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更是捉襟见肘。二是我国经济市场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由于现在银行执行的评级体系多针对于大中型企业的特点,各个方面很难符合小微企业的特点,也反映不出小微企业的经营实际和发展前景,而其评价结果又决定了银行是否给企业贷款。因此,不合适、不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给小微企业带来融资上的巨大影响。三是信贷管理体制无法对接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的特点。由于金融机构有贷款审批流程长、手续繁杂等问题,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有时间短、额度小、频率快、时间急等特点,造成了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小微企业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标准流程,双方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影响融资。四是部分金融机构愿意参与小额、高频的小微企业贷款,缩小了服务面,影响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

1.2融资成本过高

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抵押物登记评估费、贷款利息、担保费用和风险保证金利息等。其中的贷款利息包括了基本利息和浮动利息,而利息的浮动幅度高于20%。大多数金融机构在给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时事实上得到的贷款只有本金的80%。

1.3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1)自有资本不足,缺乏足够的贷款担保品。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存在自由资金不足的情况,很难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2)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账目混乱、财务不透明,导致银行贷款难度和风险。

(3)信用意识淡薄,很多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拖欠还款,甚至套取银行贷款,造成信用危机。

(4)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低,很多企业缺乏创新、缺乏发展前景。不具备市场综合竞争力。

2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

2.1完善小微企业自身发展

国家政策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小微企业覆盖面广、涉及行业复杂,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融资都难。在小微企业的构成中既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也有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行业。有一批响应国家政策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业、节能环保业、智能制造业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的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其融资其实并不困难,无论是金融机构融资还是民间融资都会比较容易。但是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高污染、高耗能的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缺乏完善的管理、公开的财务信息、强有力的核心竞争技术,就比较难获得融资。

(1)加强企业管理规范,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首先应加强企业管理规范,科学有效地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坚强盾石;其次抓质量,质量应该是一个企业的品质保证,良好的品质加上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是我们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保证。

(2)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完善的财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财务不完整、账目不清晰很难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透明的财务是企业获取融资的必要条件之一。

(3)加强人才的培养。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依照科学的管理制度,找到、找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员工,并加强培养,锻炼相应的管理人才,凝聚企业核心组织能力。

(4)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小微企业相比大中型企业规模要小得多,但是要比大中企业更灵活,更能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小微企业在经营规模上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想较,但是一个优质的小微企业必然有其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那便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该核心价值在不同类型企业可能有不同表述,有可能是它的信息处理水平,也有可能是组织管理能力,总之要使小微企业长久健康发展就要保证小微企业在其核心领域的优势。

(5)加强企业创新。

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曾经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并不是在于找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技术空缺,而是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己的优势所在,改进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身的一套理论或者方法,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优势,是企业能长远发展。

2.2国家出台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政策体系势在必行,小微企业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但是其待遇却远远比不上大企业。政府应提高对小微企业重视程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金融机构和保障服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就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完善经济市场体系,保障小微企业发展,是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2.2.1加强立法和政策指引

首先,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构建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小微企业融资力度,在已有的《小微企业促进法》基础上,再出台一些更符合当前市场的法律条文。其次是政府相应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政策进行细分,形成相关的专项政策。社会各部门和组织应针对各项政策加强宣传力度,以加强政策引导和帮助。然后是政府应当推动相关政策向小微企业倾斜,来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包括财政扶持力度、优惠创业政策、加强财政补贴等等。也可以借鉴推广国际社会已有成熟做法,切实可行保障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最后是强化工商联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各地工商联要积极配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设立针对性的管理和职能部门,加强专职人员的宣传力度,深入企业进行政策引导。加强工商联在改革中的纽带作用,健全工商联职能,引导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将小微企业有序组织起来,发挥更大社会作用。

2.2.2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建设

加强政府干预,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最佳途径。一是国家政策引导政策性银行设立小微企业融资部。相应职能部门的建立,既能促进金融机构积极向小微企业放贷,也能使企业更容易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再贷款条件,防止社会信用贷款泛滥,影响市场经济。二是专门设立政策性小微企业发展银行。虽然在政策性大银行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部要比发展小微企业银行要成本低得多,也更容易。但是由于现有的一批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大多在大中城市,虽然覆盖面不小,但是想对来说还是少,难以满足乡镇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这就使得融资难也来越突出。依据政策完善地方小微企业发展银行,自下而上建立一批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对解决大银行无法满足小地方的融资问题很有帮助。一方面来自地方的政策性银行对当地的企业的发展比较了解,可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更好满足乡镇企业的分布广、分布散、类型多的特点,满足不同企业多种需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是小微企业更具活力。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放开,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制度势在必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历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面太庞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不仅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的完善、提高,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小微企业以有力保障,最终使得政府和相关组织协调合作,完善金融市场。相信随着各项政策完善落实,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孟祥东,宋霏露.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商业经济,2014(9).

[2]韩俊华,干胜道.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4).

[3]徐骏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观察思考,2012(05).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4

【关键词】新常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06-0059-04

小微企业在就业、创新以及激发经济活力方面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对其高度重视,但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脆弱性又导致其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因而,各国都对小微企业发展采取了政府干预手段,以期提升小微企业存活率和成长率,政府在减少市场扭曲程度的条件下采取了各种政策工具培育、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融资难既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政府扶持小微企业见效甚微的领域。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对市场的扭曲程度,同时又能有效帮扶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税收政策成为了各国x择使用的政策工具。借鉴国际成熟、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又具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对缓解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税收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借鉴

由于小微企业特殊的市场地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实施了“小企业优先原则”,对小微企业实行有别于一般企业且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1]。目前看,各国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工具类型、实施环节丰富多样,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总体而言,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常与产业政策、就业政策结合,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小微企业投资、研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增加就业。各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零星见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中,鲜见税收优惠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紧密结合形成系统的税收政策体系。

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角度看,各国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对新创办的小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新办小企业的投资额大,所需资金较多,创办期也正是小微企业生存艰难期,许多国家对新创办的小企业实施了特殊的税收政策,通过减少税收支出降低小企业资金压力。在美国,小企业创业初期新购设备的价款按一定比例在一定年限内可以享受投资抵税①,日本也有类似的政策。在韩国,处于创业期的小企业减免一定的财产税、综合土地税。在法国,小企业自创办之日起的23个月内全面免除企业所得税。在阿根廷,创业初期的小企业通过政府审核的技术性投资后,将获得投资额80%并且限额13万比索的税收减免。

(二)对小企业投资、直接融资给予税收优惠

例如:英国对小企业投资者的投资额给予限额税收抵免;美国对投资中小企业获得的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加拿大对持有投资于小企业的公司股票投资人给予税收优惠;英国对小企业投资资本的利得给予免税;在韩国,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符合规定的投资损失准备金,可计入年度经营亏损;等等[2-3]。

(三)其他政策

韩国对因为债务过重而导致运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美国对作为法人公司的S公司在所得税层面,课征类似合伙制企业的单一的、股东层面的所得税;俄罗斯允许小企业选择按照简化税制或普通税制纳税[2]。

二、经济新常态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思路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靠高储蓄率支持。由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不完善,在政府主导下主要通过银行体系以贷款的方式将高储蓄转化为投资,随之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以信贷扩张、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的模式。此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是:经济下滑,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投资,银行扩大信贷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主导下项目投资经济效益不高或者失败,导致银行系统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最后财政为银行系统坏账买单。在此模式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政府主导,形成了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实践已证明,依靠政府主导、通过银行贷款扩张、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新常态的需要。

而在直接投融资市场上,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均由自己承担,投资者会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决策、自主选择投资项目,资金会更好地配置于成长性强、经济效益高、前景好的项目,投资效率会显著提升,经济结构将更为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经济新常态下应更多依靠直接融资方式获得投资资金。

在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直接融资方式将逐渐成长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特征也必然面临银行惜贷的境遇。小微企业融资方式既包括间接融资也包括直接融资,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既包括外源性融资也包括内在性融资[4]。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决定了小微企业的各种融资方式和资金来源都将长期存在,但从趋势看外源性的直接融资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不应当将银行贷款当作主要甚至唯一资金来源,而更应转向股票、债券、风险投资基金等直接投融资方式。这也成为税收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体系构成和重点突破方向。

(一)税收支持小微企业内在性融资

小微企业内在性融资是通过小微企业经营盈余也即利润留存扩大资金(股份制的小微公司则是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税收政策对该种资金来源支持的方式就是减轻税收负担。

理论层面讲,降低小微企业所得税负担是对该融资方式的有效支持。但在实际中,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盈利能力较低,普遍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难发挥实效,应当更具针对性地对特定企业采用更为彻底、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看新办企业更需要资金、对税收负担更敏感,可以选择对新办企业在一定年限内给予企业所得税免除或全部税收免除;而从小微企业扶持的目的看,更应支持成长性和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产业政策中鼓励类小微企业给予类似的税收优惠。

在现实中,除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外,流转税优惠也是许多国家意图降低企业税负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选择。事实上,流转税的纳税人和负税人分离,流转税负对企业而言只是资金占用而非形成真实税负,降低流转税负并不会直接提升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增加其内生性资金来源。但降低流转税负是提升小微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其产品较同类产品具有更低的销售价格;同时降低流转税负将减少对小微企业经营性资金的占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二)税收支持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

1.税收继续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融资

小微企业面临的银行惜贷状况,是经济规律和市场理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采用行政手段或者其他强制手段强迫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效果只会事与愿违。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在本质上是因为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同时也包含了在市场条件下收益与成本比选结果的理性选择。

改变小微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才能真正解决商业银行惜贷问题。在风险收益完全不匹配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只会导致亏损,对商业银行和社会金融体系都会形成伤害。改变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关键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政策性贷款和担保等措施是不二选择。因此,税收应当对实施政策性贷款和担保等业务或其主体给予扶持[5]。

在风险与收益基本匹配的条件下,比选结果则是在获利性大小之间选择,而非亏损与盈利的选择。通过合适的政策设计,改变收益与成本比选结果或者使这种选择结果的差异性缩小,在次优选择过程中将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因此,对可能向小微企业贷款的潜在商业银行(常常是缺乏优质客户资源的银行)给予其或者给予其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税收优惠,也是税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选择之一。

2.税收政策应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直接融资

目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中仅有少量的政策是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给予扶持,而这正是当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需要调整的重点。顺应经济新常态,税收政策应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直接融资[6]。

以直接融资为切入点,从直接融资的方式和业务流程展开,可以很清晰地找到税收支持政策设计的路线和方法。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方式包括股票、债券等,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业务的主体主要是风险投资基金及其出资人,对小微企业直接投资获取的收益包括持有期获取的分红、利息和处置时取得的利得。

三、经济新常态下税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结合目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不足,按照新思路,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一)统一小微企业界定范围,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

一是及时统一小微企业政策口径,提升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政策口径不一致,不利于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政策合力,根本上制约了政策效果。对小微企业常见的政策口径有四种:(1)2011年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了小型、微型企业确定标准;(3)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界定了小规模纳税人标准;(4)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等通称小微企业。上述四种口径不统一,导致针对小微企业的各类政策着力点不一致,也使小微企业政策缺乏系统性。应尽快统一小微企业的政策口径,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二是提升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提升政策的稳定性和刚性。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是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出台的红头文件,法律层级不高,实施刚性不足,而且稳定性较差,多是短期政策。支持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是经济中的常态,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列入法律,有利于稳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小微企业构建稳定的政策环境和预期,也有利于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增强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刚性和稳定性,便于小微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小微企业不因繁杂易变的税收政策和复杂的申报要求而被迫主动放弃税收优惠政策。在目前我国税收立法层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出台,可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和刚性。

(二)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提升企业内源性融资能力和减轻小微企业营运资金压力

一是提升小微企业流转税起征点,实现优惠政策和法律界定的小微企业一致,并改革起征点为免征额。尽管经过多次调整,现有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优惠面依然显著窄于税法界定的小微企业范围。应进一步提升增值税起征点,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划分的营业额标准作为起征点,将该项政策普及至所有小规模纳税人。完善此项政策,将增值税起征点改为免征额,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也避免在临界点出现负不公,避免扭曲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行为。同时减免相应的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文化建设基金等行政性收费。

二是将小微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享受的应纳税所得额减按50%确定的政策扩展至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目前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对小微企业税收征管存在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方式,核定征收企业常常无法享受现行税法规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应注意将在查账征收下实施的应纳税所得额减按50%确定的政策扩展至核定征收的小微企业。

三是对创业期的小微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实施“三免两减半”。初创和新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资金压力尤其突出,税收扶持能有效促进这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应对投资于小微企业的投资额给予税收抵免,对开办企业自设立之日起一定时期内所得税给予免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实施开业前三年免征和第四至五年减半征收的政策。

四是探索实施小微企业有限的单一税制。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对小微企业征收综合统一税,按照一定的综合税率和应纳税额,征收一种税,替代需要正常缴纳的多种税,建立小微企业有限的单一税制。同时给予小微企业有限单一税制的选择权,允许其按照现行税制缴税,也可以选择按照简化的单一税制缴税。

(三)通过多种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小微企业营运资金压力

一是加大小微企业教育经费和研发支出的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例。小微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教育培训经费是其重要支出,也是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现行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教育经费支出给予更高的扣除比例。研发支出是确保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而小微企业是最具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应在现有的企业所得税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基础上进一步给予小微企业特殊的研发支出扣除,提升其扣除比例。

二是允许小微企业设立投资准备金并税前扣除,对小微企业新购固定资产支出给予特别折旧或税收抵免,允许净资产损失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允许小微企业设立投资准备金,并按照年销售收入的6%计提;允许投资准备金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在投资准备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后可以停止计提。新购固定资产是小微企业开业和持续经营的重大支出,也是其资金占用的主要方面,主流市场经济国家多数对此都给予了特别政策。应对小微企业新购固定资产给予特别折旧,可以允许其在经营的第一年将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0%一次性折旧,或者对其投资额的30%给予税额抵免。同时,对小微企业发生的净资产损失,应允许其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三是将现行的部分行业小微企业资产费用化的政策扩展至所有的小微企业。我国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六行业的小微企业,单价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和不超过100万元的新购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可以一次性扣除,超过100万元的上述设备可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以上政策有效减轻了上述六行业小微企业的营运资金压力,但在税收征管实际工作中明确划分企业行业归属比较困难,容易导致执法风险。无论是降低税收执法风险,还是借鉴各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将资产费用化扣除作为重要手段,应当将上述政策扩展至覆盖全部小微企业,这是全面减轻中小微企业运营资金压力的有效措施。

(四)对小微企业直接投融资给予税收优惠

对小微企业直接投融资的税收优惠包括风险投资等直接投资小微企业和对小微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行为给予税收优惠。

一是对风险投资基金给予税收优惠。对风险投资基金及其出资人在所得税层面给予优惠,允许风险投资基金按实际投资额以一定比例抵税,借鉴国际经验可以暂定为70%;对出资人从风险投资基金获取的收入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是对个人向小微企业转让技术或者以技术入股等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个人技术入股是投资中小企业的重要方式,同时从个人获取专利或者非专利技术是小微企业获取技术的重要渠道,为了鼓励个人向小微企业转让技术和技术入股,应允许技术转让方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享受更大的扣除标准,对因技术入股取得的股息红利应给予免征个人所得税。

三是对小微企业用税后利润再投资于生产经营的,允许其以再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税。应鼓励小微企业税收利润再投资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尤其是投资于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和升级改造,应允许其按再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减应纳税额。

四是对小微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对购买小微企业股票、债券获得的股息、红利和利息收入,按照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50%缴纳个人所得税;对持有小微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满5年的投资人,其获取的股票分红、债券利息和转让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五)对小微企业间接融资主体和服务业务给予税收优惠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但小微企业融资的特殊性决定了应以政策性融资体系作为其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在尽量避免税制碎片化与有效提升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前提下,税收既要支持现有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更要致力于推进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建设。

一是对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特定主体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免征相关收入增值税。对主要为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公司、产业扶持资金等主体,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并对上述主体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保费收入、咨询费收入、投资分红等免征增值税。

二是对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业务给予税收优惠。第一,因给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等获得的各级政府或相关部门注入或者补助的财政资金,作为免税收入。第二,对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的资金账簿、账册等免征印花税。第三,小微企业获得的贴息收入免税。第四,对面向小微企业服务的贷款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等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第五,对因向小微企业融资发生的不良贷款,税务机关应与金融主管部门一同建立不良贷款快速核销机制,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层面给予快速核销。第六,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参与上述业务的,享受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7]。

(六)给予政策选择权并完善税收征管,确保小微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丰富小微企业融资税收优惠的政策类型,给予小微企业一定的税收政策选择权,实施更具弹性的小微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确保小微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小企业实施比一般税率更低的企业所得税率或更优惠的累积税率,也可以允许企业选择定期减免税;对研发费用支出,既允许加计扣除,也可以选择现金返还或者税收限额抵免;对固定资产投资,既可以加速折旧,也可以选择在正常折旧之外对小企业给予特殊折旧,或者直接限额税收抵免,或者费用化扣除;对小微企业的投资,既可以实施投资额税收限额抵免,又可以选择免除持有期投资收益税,还可以选择减免资本处置收益税等。但小微企业一旦选定适用的税收政策,在36个月内不得变更。

二是完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促进小微企业更好地享受税收政策红利。第一,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营时限,让小微企业确实享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带来的税收红利。第二,取消对新发生业务的出口企业经营满12个月方可退税的政策,对于新办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准确计算退税额并退税。第三,取消小微企业增值税预缴税款制度,通过加强小微企业增值税发票管理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第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纳税辅导,在税收征管中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广小微企业税务、税务援助等服务。第五,探索实施小微企业综合申报制度,目前分税种纳税情况下我国企业年均纳税次数为9次,一定程度上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负担,可对选择有效单一税制的小微企业实施一次性税收综合申报,减轻企业负担。

【参考文献】

[1]夭氏迹岳倩.税收东风助小微企业破浪前行[J].中国税务,2015(6):18-20.

[2]解学智,张志勇.世界税制现状与趋势(2014)[m].第一版.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4:120-156.

[3]刘文波,董登新,仵霜.中小企业融资国际经验浅介[J].中国中小企业,2010(3):35-37.

[4]姬艳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1(11):103-104.

[5]贾康.财税如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J].金融市场研究,2012(6):71-77.

[6]欧阳明.找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政策着力点[n].上海证券报,2015-04-08(a02).

[7]王伟,魏含.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政策性融资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4):16-19.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5

关键词: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江是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大省,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浙商们创业的重要平台。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困扰着小微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现状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总数超过300万户,具有数量大、分布广、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家族式经营和管理粗放、盈利水平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浙江众多小微企业需要依靠外源融资来推动企业经营和发展。然而多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小微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小微企业资金普遍紧张且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增长趋缓,浙江经济下行的压力逐步增大,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也日趋严峻,其中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企业资金周转普遍困难,并导致一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2年问卷调查,66.1%的小微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其中8.1%感到非常困难。而在现有的金融体系和管控体制下,小微企业想要通过上市和股权、债券从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几乎不可能。有资料显示,目前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不到1%。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还是靠间接融资,以向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但银行出于“经济人”的理性,对于小微企业又普遍存在惜贷行为,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比较有限。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小微企业并非银行的优质客户,缺乏议价能力,向银行贷款时不得不接受一系列附加条件和费用。银行会将借款与存款挂钩,征收手续费或者将理财产品等附加销售,并收取担保费和中介费等额外费用。这样,贷款本身的利息和费用折算成年利率加上上面所提及的费用后,实际利率一般会达到10%以上,远高于基准利率,有调查显示,2012年浙江有31.4%的小微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支付了附加费用,有6%高于贷款利率的20%。

小微企业如转向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等非银行渠道融资,则成本更高。2012年,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平均利率高达19.2%。《2013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民间借贷年利率为20%至30%不等,短期融资年化利率高达50%-60%,甚至100%。政府对民间借贷又没有更全面系统的规范,导致民间借贷秩序紊乱。若小微企业要依靠大比例的民间借款来维持经营,在其贷款回笼慢、利润难以支付贷款利率的状态下,不仅会很大程度地打击企业要求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增加的经营成本和巨大风险还会让部分企业无法生存。

(三)资金链断裂有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在浙江,由于小微企业家族式经营、区域集群发展的特点,小微企业贷款采取互保、联保这类方法“抱团取暖”的情况较为普遍,这固然有利于企业贷款,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有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连带一大批企业资金出现风险,最典型的是2011年,温州等地许多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发生了大批民企老板“跑路”事件,仅2011年9月就有将近20起事故的发生,前后有近40名老板“失踪”。虽然近期没有再发生这样涉及大批企业的,但民间“跑路”的事件仍时有发生。根据浙江省经信委统计,2013年以来浙江省各地上报倒闭、法人代表逃逸的企业累计近两百家,涉及银行信贷资金56亿余元,民间借贷资金61亿余元。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欠佳

小微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已举足轻重,但其拥有的真实地位和所能获得的资源与政策待遇并不与之匹配,更与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不可同日而语。现实中,政府看重的、要扶持的仍然是国企、央企和大中型企业。每当遇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银根紧缩时,首先受到冲击和挤压的是处于弱势的小微企业,从历次宏观调控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如此。虽然201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国九条”、“银十条”等政策,浙江也相继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落实情况不理想,使企业难以感受到政府的“善意”和政策的实惠。同时,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小微企业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了解不多、不深,他们急切希望在税费减负、政策信息和申请等方面得到帮助。政府对小微企业这个庞大群体的信息掌握不多,现行的企业统计监测系统也没有覆盖到所有小微企业,人员配置和可以动用的资源与手段十分有限。

(二)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1.我国资本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小微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来为自己筹措资金。总的来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为迟缓,结构比较单一,产品种类不多,中小板和创业板虽然已创立运行,但总体规模较小、门槛高,同时对小微企业上市审核较为严格,程序繁琐,能够上市募集到资金的企业极其有限,小微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的也只是少数。民间借贷在浙江有一定的市场和规模,但其融资成本过高,易演化为高利贷行为,风险较高。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和金融服务主要还是按照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来设置的,“门槛”较高,不符合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使其贷款成功率大大降低。此外,小微企业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导致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经营成本高,不如大中型企业般能为银行带去大量存款和中间业务收益,加上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低,风险大且回报不稳定,所以银行总是“抓大弃小”、“嫌贫爱富”,对小微企业表现出明显的“惜贷”甚至“压贷”倾向。

3.担保、评估等信贷中介服务跟不上。小微企业融资离不开担保、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但目前浙江省内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与银行分担风险的机制不完善,普遍既设有苛刻的条件和要求,又收取高额的担保费用,所以小微企业寻求担保成功的几率不是很高。目前,民营担保公司费用收取率一般为2到3个百分点,高的甚至达到5个百分点。据调查,2013年只有12%左右的小微企业是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得到贷款的。

(三)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可以说一直是小微企业和银行双方都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国缺少银行与小微企业信息沟通的平台,人民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社会上也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机构,加上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不透明,银行很难通过企业以外的渠道去了解获得企业生产经营、资信等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财务顾问,对银行推出的信贷产品缺乏了解,不清楚产品的内容,不熟悉申请的流程和审批的过程,不知道申请要提交哪些材料,加之银行也不知该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如此就大大降低了银企双方信贷合作成功的几率。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浙江小微企业大多起步于农村家庭工业,以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为主。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员工基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企业经营者大多缺少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却过于依赖自身的经验和常识,在管理决策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往往不太重视企业内部建章立制工作,管理松懈薄弱,尤其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费用开支和现金管控不严格,缺少必要的财务预测、决策、控制、监管、分析等程序和环节,较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收入、成本、利润等进行有效分析,往往财务报表不齐、不细,财务信息不完整、不透明,对外披露不及时。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薄弱是影响企业融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五)税负重、成本高、利润低影响企业融资还贷能力,又缺少抵押担保

小微企业的税负种类繁多,有资料显示,2012年浙江小微企业缴纳税费共计14项,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缴纳8.2种税。《中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摘要)》显示,自2013年8月1日国家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起,仍有56.9%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享受到优惠。浙江省近年来减税优惠政策涉及更多的是出口和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此类政策,很多企业反映税收的减少还跟不上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的增加。据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一季度调查显示,样本企业中认为生产总成本增加的小微企业占37.09%,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占23.08%,认为人工费上涨的占49.55%。人工费用和原材料价格的刚性上涨,严重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还贷能力,加剧了融资难。还有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少有符合抵押条件的物品,又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合格的担保人,导致银行不予融资。缺少抵押担保成为小微企业融资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优化政策环境,改进政府公共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问题取决于小微企业地位的确定和提升并做出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切实改善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首先,政府应对小微企业从信贷、财政、税收、收费及服务等全方位给予支持,制定出实质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可以为小微企业划定合理的信贷比例,让更多小微企业能获得贷款支持。对有条件的、成熟的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具有转型升级潜力的企业,政府可以出台特殊的政策鼓励其在国内或者海外上市融资,推动和扩大其股权融资。可以按照中央“推进结构性减税”的要求,为小微型企业制定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要进一步清理和缩减涉企收费,对于行政性收费可以取消或者降低收费标准。

其次,政府应更多地担当起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责任,特别是为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改变重大企业、轻小微企业的倾向。①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让小微企业经营者能主动发出申请或获得政策优惠,防止政策被架空。②积极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让小微企业了解帮扶政策的内容、申请及操作方式。通过项目推荐、融资对接会和开设小微企业金融超市等形式,帮助银企双方沟通信息,找到双方的对接点,增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几率。③建立一套科学的、涵盖面广的小微企业统计监测体系,创立符合浙江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逐渐形成小微企业的信息库,供金融机构参考,增加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

(二)加快企业改革创新,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固然需要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努力,但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而能变或者说需要改变的更多的是金融机构。所以,加快金融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1.督促各大商业银行建立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并投入实质性运作,严格执行两个“不低于”的政策规定,保证有足够的信贷资金投向小微企业。银行应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降低贷款门槛,取消与贷款有关的各种不合理的“搭车”收费等。同时,要建立一套银行监管和考核制度,对银行小微金融机构设立情况、信贷金额、服务满意度、收费项目等进行监测评估和考核,督促和鼓励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放下身段”为小微企业服务。

2.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有天然优势,能更好地为其服务。国家应适当放松金融管制力度,允许和鼓励地方金融创新,放宽地方创立发展中小银行的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地方银行。也可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政策性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银行金融机构应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量身打造一些信贷产品,并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近年来,浙江省先后推出了以林权、商标权、海域使用权等为抵押品的信贷产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为网商创业者们批量发放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特点的小额贷款。这些创新的小微信贷产品和服务,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4.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及体系,突破融资“担保难”。可由政府建立政策性的融资担保机构,或政府部分出资并吸收社会资本共同创立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融资实行担保或再担保,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对现有的担保公司,要支持其扩充资本、做大规模,提高担保实力,并规范运营。要加快建立和发展独立的、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的财务、产权、团队进行评估,提供第三方更具公信力的评估报告,帮助小微企业融资。

5.规范民间借贷使其健康发展。浙江民间资本丰厚,对民间资本要给予“出路”,宜疏不宜堵,堵只会激发更多问题和矛盾。政府应尽快出台规范民间借贷的政策性意见,确立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经济实体、重大项目建设和参与地方金融发展。

(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提升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和实力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很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实力。为此,小微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引入优秀人才。尤其要注重强化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会计系统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杜绝账务散乱、随意开支经费甚至做假账等现象,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并准确及时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和企业形象,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及时了解企业信息,建立起互信合作关系。企业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注重人才引进,增加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层次和产品档次与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政府则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的扶植力度,通过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化分工,促进高精尖企业间的协作,改变浙江小微企业“低、小、散、弱”的状况,扭转浙江省经济始终徘徊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价值链末端的格局。X

参考文献:

1.王今.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信息,2012,(33).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6

关键词:小型微利企业政府优惠政策

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下,融资难已经演变成为我国小型微利企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障碍。资金运行情况是小型微利企业正常发展的动力和血液。融资作为其中一个核心项目,如何更好的出台政策解决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就更加重要。由于过度的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正常发展不利,因此政府在合适的时候对融资情况出台恰到好处的各方面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的政策。据相关数据调查,我国95%小型企业得不到金融行业正常的金融资源,再加上绝大多数小型微利企业的经营类型增加了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性,若对其贷款很有可能致使我国金融事业发展受到阻碍和滞后。

一、小型微利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小型微利企业是以自我雇佣、个体经营的方式经营的小企业,但是这小型微利企业的创立意义和发展前提下对创造就业机会和扶助弱势全体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的升值,小型微利企业本来就没有获得盈利的状况下,租金费用、行业管理限制和经营能力等费用因素却很大幅度的提高,更加造成小型微利企业融资本来就较为困难的情境下更大程度的提升了企业的破产。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如今经济市场发展上面临资金紧缺现状,中小型企业资金都如此紧张,更何况小型微利企业受到发展空间和还贷能力的各方面限制,因此资金的问题直接能够影响小型微利企业的生存。根据小型微利企业的一些情况,分析出以下微利企业面临的困境:

(1)小型微利企业利润空间微小、日益增长的费用支出和还贷能力非常有限,各类性质的银行普遍都不会提供贷款给微利企业。

(2)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小型微利企业面临极大危险和压力,愿意加入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越来越少,而且文化水平极度缺乏,无法提高微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其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目前小型微利企业员工的福利非常少,连基本的社会保险都没有,这一问题也制约了其人才的储蓄,进一步阻碍了微利企业的不断发展。

(3)政府对其的关注度缺乏,二者联系和沟通不够频繁,即使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企业的组织能力有限,经常很难从政策中及时获得利益,从而丧失了帮助小型微利企业渡过困境的机会。

二、关于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政府的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政府在小型微利企业税负的优惠政策

在政府的政策工具中,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无疑是最高效、最直接、最简便的政策工具之一。

中央政府出台了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年纳税所得额

我国还出台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的起征点,减半征收营业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部分地方税费等。虽然不能马上解决融资的问题,但是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型微利企业的资金投入,更能够为政府腾出更多时间来想出更好的优惠政策。

政府对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以消除投资者的税额负担重并给与小型微利企业业主很大的支持,促进企业业主利用利润再投入资金进行管理投资等等。会计上允许通过加快折旧来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不仅可以提高小型微利企业技术含量,还能够降低小型微利企业对外部资金的依存度,有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情况。

(二)政府构建和完善小型微利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难是艰巨的任务,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和信贷考核体系存在诸多问题。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提出应加强营造宽松的政策和金融环境,支持小型微利企业的快速创立和健康发展,并提出建立小型微利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基金,发展多层次信贷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各银行对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贷款给与减免印花税等小费优惠规定。

(三)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协助小型微利企业

2011年中央财政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给与安排专项资金106亿元,同时中央财政预算内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也要针对性的加大投入资金。

(四)政府完善小型微利企业服务体系

各地方政府抓紧有针对性的修订小型微利企业的划分标准并充分的对这些企业进行了解,然后加快小型微利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创业基地,简化部分审批手续和取消不必要的收费。

三、小型微利企业面对政府优惠政策的相应融资措施

虽然小型微利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企业本身应该保持与政府深度沟通,形成及时的反应机制,避免政府的措施无法实施到位,政策与实施效果不一致。各种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应该在政府有效的组织下,成立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微利企业行业组织协会,有利于促进小型微利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能够跟政府进行密切研究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婧妮,新企业所得税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9,25(12):108-111

[2]程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小型微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0,26(4):144-146

[3]钟田丽、孟晞、秦捷等,微小型企业互助担保运行机制与模式设计[J],中国软科学,2011(10):138-145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7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却长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小微企业内源融资不足,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提出构建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以期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

1金融支持体系构成

要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从体制方面入手,转变工作思路,将现有大力发展小微企业的政府政策导向机制转变为构建具有内生活力的新型融资体系。现有融资模式下,银行出于收益和风险方面的考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不足。中国现有财政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1]。构建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财政与金融有效耦合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包括:制度支持、机构支持、市场支持和配套措施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制度支持

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能够为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2]。出台《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企业担保法》、《民间借贷法》、《商业信用法》等法规,对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做出相关的规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完善金融制度、贷款制度、财政投资等法规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3]。制定政府采购、行业准入、反垄断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尽快出台《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法》。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融资途径进行立法并及时予以完善。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应充分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优惠,为其成功融资创造更为公平的外部环境[4]。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金融机构可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数额。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预算拨款、资产划拨和会员企业风险保证金为资金来源的,全国性、省级和地市级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及再担保机构[5];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大公司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担保部门,政府为其提供适当的指导与监督;推进小微企业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成立互助担保基金,政府在此期间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对其进行指导,严格控制金融风险[6]。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为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提供贴息和风险补偿;减免小微企业税收,减免金融机构小微贷款利息所得,降低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税赋负担[7];采取更为有力的财税政策,投入更多专项资金对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行补贴,推动其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考核体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外,中央银行对设立专门部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准备金政策,降低其资金运营成本,鼓励其更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优质、高效服务[7]。

3机构支持

(1)商业银行应灵活使用金融工具为小微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及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咨询机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理财、中介、市场开发和融资咨询等多样化服务;积极进行贷款方式的创新[8]。

(2)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小微企业政策性银行由政府出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很难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足够发展资金的小微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政策性贴息业务、专项引导基金、政策性保险业务等等。政策性银行需要采取法人治理结构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完善其内控机制、风险共担机制、业务评审机制及合理绩效评价机制,以保证政策性目标的顺利实现。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金融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担保条件和配套措施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优惠,降低其业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

(3)创新金融组织模式,适当放松金融市场管制,放宽中小商业银行成立的条件;促进非主流金融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予民间资本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构建。中央与地方财政给予注册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地方性小微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的构建,降低经营成本和民间资金的进入成本。

4市场支持

(1)创业板市场

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入市门槛,设立中国的纳斯达克指数,使得更多的小微企业(特别是那些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来获得发展资金。推进创业板市场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开拓创业板市场风险对冲工具,建立市场化的收购兼并市场。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强化监管以维持市场安全,有效降低风险。

(2)债券市场

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放开对小微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限制,采取“政府牵头、企业自愿、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分别负债、捆绑发行”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债券发行额度,提高投资者债券投资的积极性。此外,大力发行包括可转换在内的企业债券,创新债券融资方式,大力探索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式,使得发展良好的小微企业得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3)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私募股权融资,拨付相关资金建立小微企业发展种子基金,使得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私募投资者参与其中。同时组织更多的如座谈会和论坛等活动创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出资设立及地方政府联合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三类。政府参与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及国外风险投资基金的进入,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为促进私募股权融资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政府部门需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并提供税收优惠,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地方政府还需制定创投企业资助计划,对符合标准的创投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和风险补贴。

5配套措施

(1)小微企业中介服务体系

小微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和审计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科技指导中心等。推进小微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需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健全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通过拨付资金和提供补助等途径,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完善支付系统和动产质押登记系统,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2)健全的征信体系

由财政出资,联合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资信评级机构,并建立具有可信度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推进小微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信用档案,严格记录企业的各种信用行为,执行奖惩制度,奖励守信企业,对失信企业加以惩罚;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责任追究制度,对企业的信用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大追究和处罚的力度;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这样一来,相关担保机构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并方便的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最大程度的降低信用风险。

(3)完善的监管体系

中央银行负责市场监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联合工商、税务、质检、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由财政出资的联合监管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快金融安全区建设,降低金融风险,实现有效金融监管,完善风险控制和社会信用体系。

6结语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8

关键词: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化解机制

1、国内及重庆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1.1、我国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微型企业是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市场占有率很低或只在小范围有较高市场份额、规模组织很小的企业组织。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其范围和大小都不相同。就我国而言,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规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重庆市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重庆市微型企业主要是指重庆市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中的“微型企业”,是我市为关爱民生、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出台的实行财政资金专项补助的企业。它特指雇工(含投资者)在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这个定义对微型企业从数量规模上作出了界定,即雇工(含投资者)在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

2、重庆微型企业的融资现状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背景下,微型企业作为促进就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新兴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而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推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等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因此,重庆市政府将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其突破口,将微型企业的发展放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扶持性质的政策规定来鼓励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是,由于环境的驱使和微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了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就是融资困境问题。尽管各家政策银行制定了微企贷款细则及流程,而且还引入了不少小额贷款银行,但由于微企规模小、大多无抵押担保物,自身信用等级差等原因,导致微企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十分困难,阻碍了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3、重庆微型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3.1、政府政策方面

3.1.1、对微型企业融资的扶持体系不够完整

重庆市政府以商业银行为依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这类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在政策的规定下金融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大对微企的扶持力度;但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自负盈亏的特点,政府的这种扶持行为会最终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微企放贷缺乏积极性。因此,仅是有“头”无“尾”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才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微型企业融资专门管理部门协调不足

重庆市各职能部门对微企后续扶持的合力还未形成,尤其是对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对于微型企业后续扶持力度偏弱。各职能部门协调不足普遍存在“一人干,大家看”的现象,同时也加大了融资的难度。

3.2、融资渠道方面

3.2.1、银行借贷方面

尽管微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旺盛,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政策,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而非微型企业。何况微型企业贷款金额普遍较小,银行对处理这类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贷款意愿并不强。

3.2.2、民间借贷方面

我国还没有关于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政策或条例,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都是借贷双方自行协商规定的,这导致了民间借贷利率的混乱。其次,民间借贷控制风险的能力主要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主,贷款后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民间借贷的风险难以预判。

3.3、微企自身方面

3.3.1、微型企业产业结构分布不均

重庆市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微型企业中高新技术型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其他种类的微型企业的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小,减少了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3.2、微型企业缺乏抵押或担保资产

商业性银行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是小型微型企业取得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要求必须要有担保物抵押。而小型微型企业在成立时,固定资产本来就有限,而在无形资产方面,小型微型企业成立之初根本就没有无形资产。这样一来,微型企业根本就无法提供抵押或担保,融资困难问题进而衍生。

3.3.3、微型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重庆市微型企业成立时间短,由于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财务信用问题明显,重庆市微型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还款不及时,资金使用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出现,严重打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3.4、微型企业管理不规范,集体素质较差

重庆市微型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为主,企业主实行集权式、懒散式的管理,主观随意性大,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再加上重庆市微型企业的企业主,大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也会导致融资困难。

4、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微型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方面都实施了多项措施,尤其在企业融资方面尤为突出。

4.1、美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4.1.1、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1)完善法律体系,为微企融资提供法律保障。美国于1953年出台了《小企业法》,奠定了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基础。此后美国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体系,为微企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融资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于先后制定了《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融资法》《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等20多部法律,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财税政策优惠。美国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微型企业采取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美国除采取一般税收优惠扶持微型企业外,还利用政府订货政策在财政上给予微型企业支持。

(3)成立专门政府的管理机构。在《小企业法》实施后,美国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于1998年升为正部级,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其职能就在于发展微型企业,帮助微企融资,解决微企的资金不足问题,进而有效的促进微企的发展。

4.1.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利。

(1)提升管理水平,为支持微企融资提供便利条件。美国商业银行并不主动为没有外部融资资源的微企提供融资,而是采取配合金融体系中其他机构的战略,与其他金融机构一起为微企提供融资支持。

(2)美国积极拓展微企直接融资渠道以促进筹资来源的多元化。一是设立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和小额股票挂牌市场,为微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帮助。二是由美国SBa审查、许可和支持成立的专门为微企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为那些融资困难的微企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微企的发展。

4.2、日本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4.2.1、与美国一样,日本也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厅设置法》、《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微企来说是进一步的保障,使得微企在融资时能够以合法的方式融资,进而有力推动了微型企业发展。

4.2.2、建立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服务机构在日本不仅发挥着政府与企业的功能,而且还是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政府通过机构落实有关支持微型企业的政策,从而达到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目的。

4.2.3、完善相关金融体系

日本先后建立了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形成了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同时,还专门成立“微型企业经营改善资金融资制度”,对融资能力较弱的微型企业提供低利息、无担保、无保证的融资服务。这样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极大降低,企业也能持续发展。

5、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化解机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本质是一种资金约束型经济,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要解决微企的融资困境,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还必须从政府、银行和微企自身三方进行探索,从而寻求法律政策的规制扶持、银行业务的支持以及微企自身制度的建设。

5.1、对政府而言: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微企的融资环境

5.1.1、立法律保障体系

与美国和日本一样,构建完善的微企融资法律体系,是微企能够有效融资的法律保障和支持。我国目前已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微型企业发展虽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缺乏实施规范,迫切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具体的法规,如《微型企业法》、《微型企业融资法》等,以此来实现对微企发展的法律保障。同时还应当借鉴国外实施多个全面的立法,以此来规制和促进保障微企的融资活动。

5.1.2、构建微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服务机构

与美国的SBa机构一样,公共服务机构不仅能够帮助广大微型企业整合融资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与各金融机构的融资信息对接,同时也能成为政府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重要窗口。这样的机构不仅对微企融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政府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5.1.3、建立微企的信用制度体系

如果能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就可以降低向中小微型企业放贷的成本,微型企业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因此为了确保信用评级的工作有法可依,快捷、高效,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国企业市场中的微型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进而促使是微企提升自身信用,增加融资的可行性。

5.1.4、完善微型企业担保体系

担保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政府如果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考核奖励等手段,建立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实现扶持与监管的有效衔接,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如此则能为微企创造良好有效的融资环境,使微型企业的走出融资窘境。

5.1.5、规范民间借贷融资

金融活动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对最大限度避免资金运作失败的风险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及是否在保护社会投资者的努力上达到合理的程度。所以,民间借贷得以合法化的前提是资金用于微企的经营运转上,因而微企在借贷时应注明此项融资是用于企业的经营运转,并登记在册。只有履行相应的登记手续,才能收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变“地下交易”为“阳光交易”。

5.2、对银行而言:加快银行改革步伐,建立完善微企间接融资体系

5.2.1、转变银行观念,重视对微企的信贷支持

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应是唯“效益”论而非唯“成分论”。因此,银行在微企与大型企业之间应当做到公平信贷,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微企同样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管理水平高、信誉度好、设备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市场需求旺盛等微企,银行应当重点帮助他们创业和发展。同时,如果银行放弃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微企客户,从经济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也必然降低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

5.2.2、银行应当加强金融体系创新,增加微企的金融服务项目

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完善票据业务以及开发应收账款的抵押和出售业务,这样不仅能够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同时能够对微企进行有效的资金支持,不仅发展了自己,同时也促进了微企的发展,全面实现双赢。

5.3、对微型企业而言:提高微企自身素质,增强融资信誉度

5.3.1、提高微企的自身素质,增强融资信誉

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一,管理创新。缺乏内部积累能力的企业,单靠外部融资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以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融资能力。其二,制度创新要求微型企业必须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确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监控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收益分配制度。其三,人才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微企只有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才能为企业培养高效高素质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素质和信誉。其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微企如果能够掌握核心技术,那么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愿意为这样的新技术给予资金支持,才能促使微企的融资不会出现短缺。

5.3.2、微企经营者还要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使经营项目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保障偿债能力,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和违法违规行为,树立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这有做到这些,微企才能在众多大中型企业中立足,才能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青睐,才能不断发展,从而解决融资难这一窘境。

基金项目: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资助项目(13XZ-BZX-086)

参考文献:

[1]廖妮娜.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研究―以渝北区为例[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22).

[2]胡瑞光.美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经验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1.(11).

[3]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额措施和启示[m].经济纵横.2007(05).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9

虽然我国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己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并且己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融资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据统计,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约为30000至50000亿元。六成以上小微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来解决其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而在外部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总额的20%左右,其他融资形式占其融资总额不足1%。二是小微企业融资供求长期失衡。[1]这同小微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价值严重不匹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

一、国内外小微企业融资现状探析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内部融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形式

小微企业在初创期,以自有资金进行创业,通过向银行筹集资金是十分困难的。相对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减少信息的不对称。[2]即使进入发展期,内源融资仍然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0.7%。

2.融资成本高

由于我国的拍卖市场不健全,有形资产的拍卖不是很理想,金融机构难以将抵押的资产变现。同时,小微企业的信誉度又不高,如果能通过担保公

司进行贷款,银行才会考虑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并且其贷款利率是高于大企业的。然而通过担保公司需要支付高额的担保金,因此融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是比较高的。

(二)典型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管理借鉴

1.德国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德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7%,而其中的78%是微型企业。在德国,间接融资是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因此,德国对小微企业的关注焦点在法律、财政等方面关于融资体系的保护。其融资体系如图1所示。

(1)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为了对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实施有效的法律保护,德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多年来,

德国先后颁布了诸如《改革中小企业结构的基本纲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减负法》等法律条文,为小微企业能够顺利进行间接融资提供了法律保障。

(2)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税收减负方面,德国是税收优惠最为典型的国家。为了鼓励小微企业的大力发展,自1984年开始,德国便制定了大量的税收减免政策,切实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外,为降低企业在初创阶段的成本费用,规定了其向某些行业协会需要缴纳的具体费用。

(3)大力建设信息与技术服务体系

德国政府为使小微企业得到便利服务,建立了信息技术体系。首先,为小微企业可以随时向专家咨询经营问题,设立热线电话和服务网站渠道;其次,利用行业协会对该领域信息掌握的优势,发挥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的纽带作用;再者,为小微企业搭建技术研讨交流平台,提供学习研究成果的机会,实现科研机构与小微企业的友好交接,使小微企业壮大发展。[3]

(4)发挥多层次金融机构的作用

德国中央及各州政府出资创办政策性融资银行,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2%-3%的利息补贴,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贷款支持。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2.美国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现状

美国企业总数中小微企业占98%,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偏向于资本市场融资,其融资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图2所示。

(1)设立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

1953年,美国政府为帮助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问题,特意在各州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分支机构的办事处。小微企业可以在各分支机构的办事处直接进行贷款、担保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2)充分利用发达的市场化融资体系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美国的资本市场十分发达,这为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美国小微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获得大量的长期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银行借贷获得短期资金。[4]由于小微企业很难符合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银行则成为其资金供给者。此外,财政得到政府的特许,能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还能为其产品研发提供经费,这些融资体系不仅能使企业与银行获得双赢,还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3)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信贷市场的竞争,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美国,知名的美林证券公司通过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形式向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在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3.我国台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现状

我国台湾地区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扶持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台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是以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信用保证制度、财务融通辅导体系为主,并辅之以法律法规体系和财政性专项贷款,其主要构成如图3所示。

(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67年便制定了《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用于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后又在1991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中小企业发展的路?胶头椒ǎ?并于2009年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

(2)组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

根据我国台湾地区1975年出台的“银行法”,对银行业的信贷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小企业专业银行对小型企业放款额度不低于信贷总额度的40%,对于中型企业信贷总额度不得低于放款总额的30%。目前,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总额中有30%是定向提供给中小企业的。

(3)信用保证制度

我国台湾地区已建立一项信用保证制度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这项保证制度由信用保证基金与银行共同承担贷款风险,向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提高银行贷款机率。通过这项制度,一旦金融机构与信用保证基金签订协议,企业可以向最近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借取基金。

(4)小微企业政策性专项贷款

自20世纪70年代起,台湾地区向企业提供了项目繁多的政策性专业贷款:如由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的海外营建工程贷款、海外投资贷款,台湾行政院开发支持的购买自动化机器设备优惠贷款,振兴传统产业优惠贷款政策等。

(5)中小企业财务融通辅导体系

由台湾地区“经济部”同信用保证、贸易促进、研究服务、金融等机构及工商业和机关团体一起建立了一个最大的台湾企业辅导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辅导的专门化平台,即中小企业财务融通辅导体系。建立了相互合作、信息咨询、指导经营、技术生产、拓宽市场、财务管理、提升品牌等一系列的辅导体系。

(三)典型国家和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借鉴

通过对德国、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融资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属于自身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其优势和特点值得我们借鉴。总体来说,我们需要借鉴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设立专门的小微企业辅导机构;多元化融资体系;健全的贷款担保体系;政策性银行的支持。[5]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的构建

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指导原则多,具体措施少。就目前在我国实行的有关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大部分政策是从整??行业领域给出政策要求及指导意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政策,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建设性规划,这样较容易忽略执行的环节,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这些融资政策虽多但落实不到位,缺乏实施的监管力度,未真正发挥扶持小微企业的作用。

其次,是金融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外资金融机构和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滞后。[6]而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偏向于对大型企业和资质较好的企业进行贷款,忽视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从而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需要无法到满足。

再次,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组建严重滞后。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源的中介组织严重滞后,且此类组织数量少,范围小,没有形成网状的运行体系,无法满足全国所有行业的服务需求。同时,在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无法支付高额的中介服务费,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热情较低,这些服务机构占有收益性高的竞争优势,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使小微企业不能快速得到融资与发展。[7]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构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一)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1.加强立法,制定配套执行措施

政府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予小微企业全方位的保障,制定配套的执行措施,解决其融资问题,为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建立政策监督机制

建立政策效果反馈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制定措施,及时进行控制监督。同时,相关执行部门需要定期反馈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运行情况。

3.设立专项发展基金

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其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预算拨款、企业捐赠款项等方式进行筹集。

(二)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1.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集合票据支持融资,以扩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多方共赢;完善创业板市场及退出机制,保证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满足资本市场建设及企业融资的需要,完善融资环境。

2.发展小型金融机构

建立发展针对小微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推动社区村镇银行的建立,促进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改革;为弥补市场不足,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特有的融资方式,设立专门的政策性小型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3.推进民间借贷制度化,规范融资行为

制定民间借贷条例,降低融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保证民间抵押和担保行为的规范性;通过规范民间融资行为,提供融资支持,建立融资监管机构,使民间金融运行更加规范化。同时,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其融资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4.建立数据平台缩小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8]在目前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内部数据仓库技术平台收集分析数据,对小微企业的资产情况、信用评价、融资担保单位等经营活动的信息进行精细化分析,从而正确做出是否为小微企业做出信贷的决策。

(三)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新形势下,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对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水平,增强小微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并逐步发展壮大。

1.设立小微企业辅导机构,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实地调研考察小微企业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需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问题。小微企业辅导机构主要是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其服务功能。在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辅导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线上进行,而在线下的辅导主要体现在现场指导。小微企业辅导机构服务平台应该至少包含以下一些具有核心功能的平台:互联网融资平台、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企业发展咨询平台、政策信息咨询平台,具体如图4所示。

2.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由政府、商业性担保机构、民间互助性担保机构、民间资本及行业协会共同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以“融资性担保为主,信用及资产评估为辅”相互结合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需要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发挥开展担保业务的识别防范风险的作用,具体如图5所示。

(四)加强小微企业自身体制建设

小微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借助各方的力量,完善自身体制建设,提升自身能力,做好未来整体的规划。

1.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

在小微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之中,企业要讲求信用、重视合同、遵守合约,杜绝拖欠债务。偷逃税收。小微企业需强化自身信用意识,提高自身价值及信用等级。

2.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强化诚信观念,使企业信息真实合法,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管理观念,健全财?罩贫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贯穿其中,并运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做的更加真实准确。[9]

3.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银行对企业进行融资贷款,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并对其发展前景及贷款损失的预防和控制进行正确的判断、控制和发放融资贷款;[10]企业可以降低与银行的交易成本,银行可以节省审核调查费用,两者都让成本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良好的关系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企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篇10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近年来,小微企业在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创造财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国务院、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然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突出表现在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努力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水平就成了摆在广大金融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从研究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出发,积极寻求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服务水平

1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1小微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缺陷。较之大企业,小微企业自身有着许多不利因素:比如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够完善,金融机构无法从中获知有效信息;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较少,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等。

1.2金融机构存在“惜贷、慎贷”现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早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识,但实际操作中,不少金融机构并未充分认识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由于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金融机构在主观上更是产生“惜贷、慎贷”现象。

1.3各地政府出台的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收效甚微。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然而这些优惠政策在金融机构很难得到落实。政策中规定的“减轻企业行政性收费、规范中介机构等经营性服务收费”等优惠政策因涉及有关部门利益,也难以很好执行。

1.4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滞后;信用保险机构和农业保险机构建设滞后;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部分中介机构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产现状视而不见,没有公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这些都不利于金融机构分散贷款风险。

2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袁金融机构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中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广大金融机构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从经营策略、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2.1抓好风险防控,努力提升信贷管理水平。目前,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贷款“惜贷、慎贷”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承担的责任大,因此制约了信贷人员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应该适时督导检查,加强客户贷前调查管理,在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制度基础上,切实做实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只有做好信用评级工作才能为下一步的授信工作打好基础,合理控制风险。金融机构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掌握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把好贷前调查关。贷后管理是贷款回收的重要环节,要在具体工作中落实贷后管理,加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贷款用途、货款归行、资金往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认真做好贷后间隔期检查和抵押物的检查,严格执行风险预警制度,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稳健发展。与此同时,要对小微企业做好全方位、全流程的资金运营监控。避免信贷资金的挪用、占用,让小微企业将资金用于业务经营,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防止形成信用风险。

2.2创新贷款品种,畅通小微贷款服务渠道。金融机构要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区分小微企业所属不同行业类别,研究开发票据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林区抵押等个性化的信贷产品。不断完善小额贷款审批中心职能,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实现贷款评审的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提高审批效率。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针对小微企业可供抵押的财产较少,经营周期较长,地域特色较强等特点,金融机构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适用贷款品种,甚至创新贷款品种,从而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2.3加强调控和引导,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局面。面对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地方政府部门要以宏观调控为契机,银监部门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沟通,逐项落实有关政策,全力破解“政策瓶颈”。一方面要根据当前急需和优先支持的小微企业名录,优先保证列入名录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合理引导小微企业正确投资,防止小微企业把资金投向那些受限制、被淘汰和一些污染且不环保的项目上,浪费有限的资金。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广大居民选择正确合理的投入,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打击那些高息集资和扰乱金融市场的行为。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推动小微企业上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等措施,促使小微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2.4创新担保方式,全力化解小微企业担保难。目前,地方融资性担保机构存在注册资本不足,担保实力不强,数量偏少,缺乏资金补偿和风险分散机制,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必须创新担保方式,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一是必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机制,全面划分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担比例,鼓励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全力破解“担保瓶颈”。二是着力搭建银政合作平台。比如可与工信部门、经济部门沟通,建立信息渠道,对确实遇到融资难题的小微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共同扶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适当考虑以行业协会会员联保方式,解决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信誉良好的行业协会会员,通过资源组合的方式形成联保体,互助互保,建立信用体系,解决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四是考虑与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同时,通过应收账款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企业联保等创新担保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张耀谋,李世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