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十篇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十篇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4:59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1

基于国有企业传统采购管理模式的关注点,即“集中与分散采购”以及“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提出采购管理模式新视角,即集中分离型、高度集中型、集中管理型以及完全分散型,为国有企业选择采购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集中采购;分散采购

1引言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采购管理。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石化等一批国企相继在采购管理领域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购管理模式,成为国有企业管理变革的热点问题。

2采购管理模式界定

近年来,采购管理变革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采购决策、编制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对采购活动和人员的管理、对采购资金和库存的管理、采购绩效评价,也包括建立采购管理组织、机制以及采购基础建设等。采购管理模式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管理模式是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由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规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反映。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就是指在采购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来的,由采购管理方法、采购组织结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等一系列影响采购活动的元素组成的采购管理行为体系结构。采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管理变革不断推陈出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应链思想的不断深化,相继出现了战略采购、集中采购、双赢采购、电子采购以及环保采购等新的采购管理模式。这些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关注采购管理方法和流程,同时也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技术平台等要素考虑在内,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3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关注点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关注的焦点有其倾向性。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多家国企采购管理变革的研究,发现采购管理模式变革主要聚焦于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等方面。

3.1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

近几年,在国资委的号召下,国有企业不断探索采购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尤其将重点放在推行集中采购上。如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中石化借助电子商务打造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神华集团推行“大物流”经营理念等,都重点关注了集中采购方面的改革。集中采购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采购模式也已得到实际运用。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集团总部建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其分布于全球各地分支机构采购业务的批量采购方式。与集中采购相对应,分散采购是由企业下属各单位(如子公司、分厂、车间或分店)实施的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的采购。出于规模经济优势的考虑,相关政策偏向集中采购,也有很多国有企业试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集中采购模式应用探索,部分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企业面临重重阻力导致进程缓慢。客观的讲,集中与分散采购各有优缺点,大多企业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的均衡点。

3.2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

管办合一和管办分离最早是中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两种职能划分机制,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其中,所谓的“管”有管理、监督的含义,“办”则主要是指执行、运作,从概念上分析,事业单位所称的管办分离是指,作为公益服务供给者、事业单位举办者的政府,将其监管者与举办者职能相互分离。管办合一则是指两种职能归属同一主体,管办分离即分而治之。这种思想也对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有所影响。采购管理与业务的职能如图1所示。管办合一意味着采购管理职能和采购执行职能由同一主体完成,管办分离意味着采购管理职能和采购执行职能由两个主体完成。目前,关于采购组织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的不同选择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变革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适用与选择。

4新视角下的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分散采购模式和管办合一/分离模式在企业中存在交叉,通过集成互动的视角,提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新模式,即集中分离型、高度集中型、集中管理型和完全分散型,如图2所示。基于这种视角进行划分的合理性在于,第一,采购管理模式不仅涉及到采购管理方式的选择,要保证一种模式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必须考虑与之相适应的采购组织设计和采购权限分配;第二,集中/分散采购模式涉及的是总部与下属单位关于采购权限的纵向划分,管办合一/分离采购组织设置方式涉及的是同一层面上不同部门对于采购职能的横向划分,将二者进行组合是从横纵两个维度把握采购权限合理分配,也是组织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在采购组织内的应用。

4.1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在总部设立唯一的采购部门,负责整个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绝大部门的采购工作,该部门不仅负责采购规章制度制定、采购计划汇总、采购绩效考核等采购“管”的工作,同时具体执行采购谈判、合同签订与执行、物流与库存管理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办”的工作,集“管”“办”于一体。对总部控制的采购权力而言,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是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纵向上将分散于下属单位的采购权力收归至总部,集合整个集团内部的采购市场和资源应对外部供应商以实现规模效益。横向上将所有与采购相关的管理与执行活动归于一个部门,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统一的采购标准和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并统一执行采购活动。这种模式下的采购组织设置一般是总部设立采购部门,属于高层,在整个行政范围上能与财务、生产运营、战略管理部等总部重要部门处于同样位置,可以直接向董事长或相当职位管理者汇报工作,是集团中比较重要或受重视的组织之一。而采购部门内部按照集团经营特点、地域特点等的不同来设置。总部采购部完成收至集团总部的所有采购工作,而下属单位负责的内容一般为总部控制的采购范围之外的工作。

4.2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集团负责集中采购,但采购职能实现管办分离的采购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集团总部设立采购部,负责整个集团采购管理的指导性工作,包括制定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审批采购需求计划、批准供应商进入、考核采购绩效等“管”的方面。同时,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公司,具体执行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签订及跟踪、物流运输及库存管理等“办”的采购活动,从而实现管和办相分离。该模式是纵向集中、横向分离的一种集团化采购管理模式,从纵向上看,下属公司拥有的采购权力是有限的,整个集团的采购主要还是集中在总部进行。但从集团总部的横向职能划分上看,整个采购管理活动被分置在两个独立部门完成,相互之间形成制约。这种模式下采购组织设置最大的特色就是总部设立采购部的同时设立平级的直属物资采购公司,从部门领导的级别上看,两个部门在总部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设置的物资公司一般是总部直属法人企业,从级别上看与总部采购部门并不是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采购活动的业务能力。一般而言,主管集团企业采购“管”的工作的采购部内部结构设置是按照采购业务划分,设立管理部、计划部、审计部、绩效考核部等,而物资采购公司的内部设置比较多元化,既可以按照采购执行流程划分,又可以按照业务地区划分,还可以按照物资采购类别划分。

4.3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在总部设立的采购部门仅对整个集团的采购工作作出指导,并不从事具体的采购活动,下属公司根据总部的指导自行进行采购实施。具体表现为集团总部与所属企业均设立采购管理部门,集团采购管理部门不开展具体的采购业务,而是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采购制度、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规则以及搭建统一的采购交易平台等对采购“管”的工作进行指导,由所属企业具体执行采购操作的“办”的工作。这种模式下的采购权力集中程度较前两种弱,总部采购管理部门仅履行管理职能,制定整体采购战略及体系框架,并不执行具体的采购活动,下属企业在供应商选择、采购价格决策、合同管理、物流运输与库存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自。这种模式相当于采购“管”的部分职能在总部,而“办”的职能完全下放到直属企业。这种模式虽然看似采购活动分散,但因都在总部的采购管理框架下进行,有形散而神不散之理念。该模式下的采购组织结构由总部采购部和下属单位采购部共同组成,总部采购部门或者采购管理中心的定位是采购管理集中而不是采购行为集中,因此这一层的内部设置包括标准化部、信息化部、供应商管理部等。对于很多集团企业来说,下属企业也是包含很多孙公司的集团企业,所以下属单位采购部内部机构设置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按照区域、采购业务流程、物资分类等标准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下下属企业根据总部管理框架自行组织采购,所以采购职能的设置比较齐全,需能够满足企业采购需求。

4.4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集团总部不设立采购部门,不参与下属单位任何与采购相关的工作,所有的采购活动包括采购制度、供应商选择、采购谈判、价格决策、合同实施、库存与运输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都由下属企业自行组织完成,甚至由各个需求使用单位直接进行。对于集团总部而言,这是最分权的一种采购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不参与下属企业的采购工作,也就不在总部设立采购部门。下属企业的采购部门设置可以按照所处行业的特性或者业务地域分布进行选择。

5新型采购管理模式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5.1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优点包括:有利于实现资源集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提高总部层面采购管理效率,减少内耗;有利于实现集团内统一采购管理,降低采购质量、交期等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采购专业化水平,降低机构和人员重复设置频率。该模式的缺点包括: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相互监督与制约;采购流程相对较长,不利于及时满足下属单位的需求,尤其是紧急需求;对市场的敏感性较低,对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对于集团内业务经营相关程度高、集团对下属企业管控能力强的商业性集团企业来说是合适的选择。

5.2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优点包括:有利于整合资源统一对外,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总部层面采购工作实现异体监督,提高采购透明度,减少采购腐败;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采购;专业采购公司对外部市场的敏感度高,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积极响应,提高反应速度。该种模式的主要缺点包括:总部采购部与采购公司之间、采购部与下属企业之间、采购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沟通协调难度大,采购环节增加,容易产生摩擦,内部采购效率有所耗损;采购公司自主性较低,对外部供应商的控制力较弱。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经营业务相关性大、对下属企业管控能力较强,同时专业化运作水平高、对监管要求高的企业集团。

5.3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型模式的优点包括:分工具体,权责明确,发挥两级采购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生产保障;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既有利于实现集团内统一采购管理,又有利于保证基层工作富有弹性和成效,及时满足下属单位采购需求;两级单位参与采购工作,有利于互相监督,防治采购腐败;建立统一平台有利于降低与外部供应商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采购效率。该模式主要缺点包括:沟通环节多,容易出现上下政令不一的现象;组织机构设置复杂,采购组织人员较多,增加管理成本;采购执行分散,不容易形成整体规模优势。集中管理型模式适用于集团经营业务多元化且下属单位地域分布广、经营情形较为复杂,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同时集团对下属单位的管控以财务和战略管控为主,管控能力一般偏下的集团企业。

5.4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

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主要优点包括:下属单位能够及时满足采购需求,尤其是紧急性和个性化需求;沟通环节少,采购效率高;下属单位仅对本单位成本负责,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该种模式的主要缺点包括:采购行为分散,不能形成规模优势,采购成本较高;各企业之间标准、流程不一,从集团层面看管理混乱;采购机构重复设置,导致整个集团采购组织冗杂,管理成本较高;各二级单位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弱,容易遭受质量不合格、不按时到货以及价格不稳定等方面的风险。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适用于那些集团内的经营单元行业跨度大且相关性低、经营地域较为分散、管控能力弱的集团企业。

6结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集中分散采购与管办合理分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的采购管理模式,即集中分离型、高度集中型、集中管理型以及完全分散型,探讨了它们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变革从而提升采购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作者:宋玉卿郭娇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红泉,赵萌.国有集团化企业集中采购模式探讨—基于某大型国有集团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23):77-82.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控制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可以说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各企业一直研究与探索的课题。首先加强采购成本管理,规范采购计划管理,建立大宗商品采购制度,如何培育高素质的采购队伍;其次是材料消耗定额成本管理,自行开发材料消耗定额成本管理软件,对产品生产用原辅材料的定额消耗管理、维修料定额基数管理,探求材料消耗定额成本管理之路;然后针对近年来人工成本剧增的压力,不断探求如何精细化人工成本管理。

一、采购成本管理

据悉1%的采购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利润提高5%-10%。尤其在采购资金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降低采购成本既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也是实现赢利的基础。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管理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了一整套的采购计划

将本单位需要支出的物资详细计划(包括供应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单价、需要的资金数额、维修单位等相关依据)报企业资金使用计划审议办公室。在审议通过后由供应部门汇总,进行统一询价。在询价过程中弱化采购人员与领导的个人行为,注重产品市场价格调查。每种原辅材料选用2至3名供应商,这既能对物资供应提供保证,又能够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降低价格。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进行市场信息收集,着重了解和掌握商品的成本价及利润构成,最终选择质好价低的产品进行采购,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对大宗商品实行统一招标制度

制订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办法》,实行阳光采购,大宗商品采购实行统一招标,招标具体工作有招标办公室负责,招标办公室人员由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通过阳光采购,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杜绝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真正实现向采购要效益。

(三)建立高素质的采购人员队伍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是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一般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管理出身,对车间生产工艺技术不是很了解,这样在和供应商的谈判中就会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在采购人员了解了采购物品的特性之后,才能在众多的供应商及谈判中做出最优的选择。

二、加强材料消耗成本管理

面对近年来主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落实好源头把关、过程管理、机制推动等措施,加大材料消耗管理,控制材料消耗,是企业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途径,可以有效地缓解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

(一)消耗的定额管理是材料消耗管理最主要的管理方法。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标准数量,制定消耗定额时采取技术计算法和经验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既考虑材料自然属性,还要考虑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对生产所需各种原材料核定消耗指标。

(二)制订了材料消耗定额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还需要采取措施保障其有效实施。首先根据定额和生产计划计算材料消耗量,据此组织材料采购,以保障生产并防止材料闲置积压。其次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定额下达成本控制指标逐级分摊给各基层单位、班组、个人,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并现场进行严格控制,使材料消耗定额向规定标准靠近。最后加强材料消耗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明确考核办法,实行定额控制考核管理,企业可以利用存货管理软件,为成本管理及考核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有效地制止超领超支现象。

三、人工成本管理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通过降低人工成本在劳动分配率中的比重,从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其最终目的是在保证企业利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员工收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一)增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意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要有客观的认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员工工资的增长,相应的由企业负担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及附加也随之提高,造成企业人工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其它方面成本上涨压力,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全员参与是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加大对人工成工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这些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人工成本的构成以及人工成本对企业的影响,进而提高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杜绝人浮于事等现象,同时增强员工参与人工成本管理的意识,鼓励员工对人工成本自觉进行监督,从而堵住人工成本漏洞,减少人工成本浪费。

(二)深化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控制劳动力的投入。按定员组织生产经营,以行业先进定员定额为标准,制定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标准,以此为尺度,核定岗位定员,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把多余的人员减下来调剂投入到新项目上去,以减少非有效劳动支出。通过强化预算管理,根据企业经营计划,在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制定人工成本总额计划,工资总额计划,福利计划,招聘费用计划、培训费用计划和保险福利计划。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对各项人力资源运营费用分项控制,坚决杜绝预算外开支,确保人力资源成本在预算控制内。加强工时管理,降低无效成本。推行“满负荷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措施,杜绝有效工作时间内无关工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成本管理,在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中想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

参考文献:

[1]张云清;如何加强铁路多元企业物资采购及实物管理;时代金融;2010年07期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3

一、实施范围及组织

(一)实施范围。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二)采购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签订协议授权或委托省药品采购中心代表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本药物采购主体。以县为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代表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与省药品采购中心签订授权协议,其他医疗机构直接与省药品采购中心签订授权协议。

(三)组织实施。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省药品采购中心具体实施采购。省药品集中采购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四)采购周期:不少于一年。

(五)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参加省非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及其他各方当事人。

二、采购计划及采购方式

(一)采购目录。药品采购目录包括通用名、剂型、规格等信息。根据医疗机构使用需求,由专家对医疗机构上报的药品品规进行筛选后,确定采购目录,在集中招标采购时。

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品、第一类和第二类、医疗放射药品、医疗毒性药品、原料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不在本次集中招标采购范围,仍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采购数量。医疗卫生机构上报本单位年度需求量,省药品采购中心汇总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我省集中招标采购计划。

(三)采购方式。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通过经济技术标、商务标的“双信封”方法公开招标采购。

为充分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药物实行量价挂钩采购,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品规,通过单一货源承诺方式招标采购。

根据我省的地域特点和人口数量,全省设1个采购供货区域。

(四)药品质量类型划分

采购药品目录所列药品按照五类质量类型进行评标。每一质量类型单独设定竞价分组,同时满足两类以上质量类型的药品,按高一级质量类型划分。

第一质量类型:专利药品(仅指化合物专利),原研制药品。

第二质量类型:年以来获得部级奖励的药品,单独定价药品,国家保密处方中成药,监测(保护)期内国家一类新药。

第三质量类型:优质优价中成药,中药保护品种,西药组合物专利、天然提取物专利、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专利、中药提取物专利,新版Gmp药品。

第四质量类型:欧美认证药品或进口药品,工艺专利药品,工信部年医药统计年报医药工业独立核算企业主营业务排序前50名企业生产的药品。

第五质量类型:普通Gmp药品。

三、投标企业及材料申报、审核、公示

药品生产企业可以直接投标,也可授权经营企业投标。药品生产企业设立的仅销售本企业产品的商业公司、境外产品国内总可视同生产企业。集体公司所属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产品参加投标的,可以集团公司名义进行,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生产企业授权委托经营企业进行投标时,同一生产企业的同一品种只能委托一家经营企业投标,一家生产企业只能接受同一品规的一家生产企业的委托。经济技术标评审时,只评审授权的生产企业,但中标企业名称为被委托的经营企业。中标结果产生后中标企业名称在二者间不予变更。

药品投标企业必须委托本企业的工作人员,持法人委托书在内的企业证明文件等材料办理相关采购手续。对于委托其他企业人员(或个人)办理采购相关手续的,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由投标企业承担。

(一)投标人报名条件

1、依法取得有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和营业执照。

2、具有履行合同和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3、近两年内无生产假劣药品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4、经营企业投标的还需取得生产企业的投标授权书。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二)报名及信息维护

1、新参加省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人,应持法人授权书、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到省药品采购中心申请领取网上操作用户名和密码。年已参加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投标人用户名、密码不变。

2、投标人通过用户名、密码登陆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维护企业信息和产品信息。

(三)材料申报要求

1、投标人需递交的材料

(1)生产企业报名材料:

①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营业执照副本的清晰复印件并加盖单位鲜章;

②《法人授权书》原件(需法人代表章和签名,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原件核对后交回);

③企业基本情况表;

④其他材料(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生产企业设立的仅销售本企业产品的商业公司、境外产品国内总需提供《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和营业执照副本的清晰复印件并加盖单位鲜章。境外产品国内总的,还需提供协议或境外企业出具的总证明。

(2)经营企业投标报名材料:

①生产企业直接投标所需的各项材料;

②生产企业授权投标的授权书原件;

③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GSp证书、营业执照副本的清晰复印件并加盖单位鲜章。

(3)配送企业报名材料:

①《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原件清晰复印并加盖单位清晰鲜章。

②《法人授权书》(需法人代表章和签名,需提供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和身份证清晰复印件,原件核对后即由被授权人带回)。

③《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

对报名企业的资质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审核,对审查通过的企业予以公示。已经参加了我省年度基本药物招标并通过资质审核的生产经营企业不再进行资质审查。

(4)经济技术标投标时需提交的生产企业资料:

①年度单一企业增值税纳税报表清晰复印件(原件核对后即由被授权人带回)。

②《投标品种汇总表》(并提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赋予的药品编码)、《供货承诺函》。

③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5)经济技术标投标时需提交的产品资料:

①内地药品:

Ⅰ.《药品注册批件》;

Ⅱ.产品说明书(原件);

Ⅲ.药品质量类型(专利药品、国家一类新药、国家科学技术奖药品、优质优价中成药、单独定价药品、原研制药品、中国驰名商标药品相关证明材料;

Ⅳ.政府定价药品需提供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有效证明文件。自主定价药品需提供生产企业所在地物价部门备案的价格证明;

Ⅴ.药品最新批次省检、市检或厂检全检报告书;

Ⅵ.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材料。

②港澳台及国外药品

Ⅰ.《医药产品注册证》或《进口药品注册证》;

Ⅱ.产品说明书(原件及中文翻译件);

Ⅲ.药品质量类型(专利药品、原研制药品、单独定价药品)相关证明材料;

Ⅳ.国内的药品最高零售价有效证明文件;

Ⅴ.提供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口岸药品检验所出具的进口药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

Ⅵ.招标文件规定的其他材料。

2、申报材料格式要求

(1)申报资料统一使用a4纸张。

(2)申报材料如为复印件应清晰并逐页加盖单位公章。

(3)提交的所有文件材料及往来函电均使用中文。外文原件资料需提供相应的中文翻译文本并经公证部门公证。

(四)申报材料修改和撤回

投标人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可以修改或撤回经济技术标申报材料,商务标报价只能撤回不能修改。逾期投标人不得对其申报材料做任何修改,不得撤销报名。

(五)申报材料审核与澄清

省药品采购中心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审核投标材料。对申报材料中不明确的内容,省药品采购中心有权要求投标人做必要的澄清,投标人必须对有关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逾期未提供的,视为放弃投标。

(六)公示

对企业和产品材料的审核结果,在采购平台进行公示,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督委员会备案。有关企业对公示情况有异议的,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省药品采购中心递交书面申诉或投诉,由采购中心组织人员进行复核,复核结果反馈申(投)诉人。逾期不再接受申诉和投诉。

(七)信息确认

投标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采购平台对企业及产品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信息确认后不再修改,由此造成的后果由投标人承担。逾期未确认的,视为放弃投标。

投标人对其提供的各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评标过程及采购周期内,若发现投标人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不合法,取消其所有产品的投标、中标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投标人责任。

四、投标和报价

(一)投标

投标人需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

(二)限价

1.限价制定依据及原则。参考年度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价和周边省份(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新疆)最新一轮中标价。

化学药品取以上参考价格的中间价,中成药取以上参考价格的平均价,原则上不超过我省年中标价。

对年全省药品集中采购结束后,国家及省发改委指导价格发生调整的品种,原则上按政府指导价格调整幅度同比例调整限价。

对年我省未招标,本轮首次在我省投标的新增通用名药品(含剂型、规格,下同)无参考中标价的,其限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制定。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9号)和《关于贯彻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605号)要求,同一通用名、同一质量层次下,每一种剂型选一个代表品;国家发改委确定了代表品的,以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代表品为准;未确定代表品的以最小规格作为代表品。

3、限价在报价前向投标人公布,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省药品采购中心受理企业提出的质疑。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药品采购中心以及省相关职能部门对质疑依职责进行回复。

(三)报价

1、投标人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报价系统对投标药品进行报价,并递交纸质商务标。

2、投标人报价为最终中标价格的,不允许弃标。否则,取消该企业所有产品的入围资格。

3、报价使用货币及单位:人民币(元),报价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即0.01),如超出小数点后2位,则四舍五入。

4、小容量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按最小包装规格报价(如:某厂家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10ml×10支/盒,按“盒”进行报价;某厂家生产的罗红霉素片剂,0.15g×24片/盒,按“盒”进行报价);

中成药及外用制剂中贴膏、贴膜、贴片等以基本包装报价;

注射剂以支(瓶、袋)报价;

外用制剂中的乳胶剂、凝胶剂、滴眼液、滴鼻剂、滴耳剂、软膏剂、眼膏剂、喷雾剂、气雾剂等以转换系数报价。

5、同厂家通用名同质量类型下不同剂型、规格、包装的药品的投标报价,应符合合理的差比价关系,不得倒挂。如有倒挂,除价格主管部门另有规定以及儿科等专科用药外,按就低原则作调平处理。

6、药品的报价是可供应给医疗机构的供货价,也是医疗机构的采购价,含配送费用。

7、报价时间:以公告时间为准。

8、企业报价不能高于限价,否则该产品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

五、评审和中标

(一)评审组织

1.根据非基本药物评标分类,兼顾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省药品采购中心在评审专家库中分类随机抽取13人以上单数,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分为若干个评审专家组。从抽取专家到开始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并严格保密,实行全封闭评标。

2.评审委员会专家应客观公正地提出评审意见,承担相应责任,并不得参加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企业药品评审。

3.相关部门行政人员和药品采购中心工作人员不得参加评标及评审。

(二)经济技术标评审

1.对投标药品质量及质量可靠性(质量类型、生产规模、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不良记录情况等)相关指标,实行百分制评标(评标体系详见附件三)。其中的客观指标计86分,由计算机评标系统自动赋分;主观指标计14分。由医、药学专家评价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值为该品种的主观指标最终分值。两项得分合计为经济技术标得分。

2.经济技术标合格后,按照不同质量类型中同一品规药品经济技术标评审得分高低,确定进入商务标评审药品。经济技术标小于等于4个的,全部进入商务标评审;5-6个的,取前4个进入商务标评审;7-8个的,取前5个进入商务标评审;9-10个的,取前6个进入商务标评审;11-13个的,取前7个进入商务标评审;14-16个的,取前8个进入商务标评审;17-19个的,取前9个进入商务标评审;大于等于20个的,取前10个进入商务标评审。经济技术标评审得分在网上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内,受理企业申诉并及时研究处理。

(三)商务标评审

1.投标药品生产企业在经济技术标评审前,投商务标。经济技术标评审入围的投标人,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投标药品纸质商务标(报价表),并通过采购平台,对商务标进行网上报价和解密。网上报价与纸质报价不一致的,以网上报价为准。电子报价解密失败的,可申请解密纸质备用投标报价表。逾期未解密报价、未提交报价或报价为“0”的药品,视为放弃。

2.商务标评审计分办法

(1)满分100分

(2)计算公式:该药品价格分=100xnmin/该药品报价(nmin为同组中某药品的最低报价)。

(四)中标规则

1、按照不同的质量类型设立竞价组,同一竞价组,中标产品数不超过3个。

2、竞价品种拟中标规则。进入商务标评审的竞价品种,综合得分最高者首先中标,即同竞价组,入围品种中综合得分最高者中标(综合得分=经济技术分x65%+价格分x35%)。其余中标品种的确定:即同竞价组,进入商务标评审的品规,按照报价由低到高,依次确定为中标产品。如果2家以上企业的报价相同,则经济技术标得分高的为拟中标品种;若报价和经济技术标得分均相同,可并列为拟中标品种,不受中标产品数量限制。

3、议价品种拟中标规则。同竞价组品规投标企业等于或少于3家的需进行专家面对面价格谈判。

(1)谈判专家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根据专业分类随机从基本药物专家库中抽取,每组谈判专家5人以上单数,其中设组长1名。实行邀请招标和直接采购的,专家委员会为7人以上单数。

(2)投标人须提供谈判药品的实物和纸质报价单,并在谈判现场对最终报价进行签名确认,一旦确认将不得更改。

(3)谈判专家根据专业知识、同类品种价格以及投标人对产品的原料成本、工艺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科研成本和利润等信息的阐述和报价,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价格并与投标人进行谈判,达成一致的中标,达不成一致的废标。

(五)价格整理

对于拟中标药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9号)和《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价格〔〕605号)和中位数等规则进行价格整理。

投标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整理后的价格予以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视为弃标。

(六)拟中标结果公示

拟中标结果通过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公示,公示期5天。公示期间接受各方申诉。

(七)中标结果公布

投标人申投诉处理结束,省发展改革委审核拟中标药品中标价格和零售价格后,公布中标结果。

六、采购和配送

(一)药品采购

医院根据有关规定,在中标药品目录范围内组织遴选本院使用的药品目录。采购人必须通过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进行网上采购。

(二)配送

1、中标人必须满足所有采购人临床用药需求,不论采购人采购规模及配送距离大小,均须保证供货,并对所供应的药品质量负责。

2、中标人可以直接配送,也可以委托经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具备配送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配送。在各州(地、市)委托不超过6家药品经营企业,在一个县域内,同一品规只能委托1家配送企业。

3、产生中标结果后,中标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确定配送企业,并将配送企业相关信息报省药品采购中心备案。在采购周期内改变配送企业的,须及时配送企业变更情况及新配送企业的相关信息报省药品采购中心。

(三)药款结算

由采购药品的医疗机构与供货企业直接结算,在药品配送到位后60个工作日内结清配送药品款项。

七、监督管理

(一)采购人的责任

1、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验收、储存、使用中标药品。

2、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规范药品购销合同签订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按时通过采购平台下达药品采购订单,并认真履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3、按照省卫生厅《省集中采购药品和一般医用耗材配送及货款结算暂行规定》,及时与供货企业结算药品款。

(二)中标人的责任

1、应按照公布的中标药品目录上注明的产品信息和质量及时供货,所提供的药品必须是合格的药品。

2、急救药品4小时内送到,一般药品48小时内送到,节假日照常配送。

3、及时完成网上采购单确认、发货处理操作。

4、Gmp证书、GSp证书、药品注册批件、营业执照(副本)、价格证明文件、药品检验报告书等到期前,应将变更后的最新有效证明文件报送到省药品采购中心。超过有效期未报送的,停止中标药品的网上采购资格。

5、企业名称、药品价格等信息变更后,需在10个工作日内到省药品采购中心办理备案手续。逾期未办理备案的,停止中标药品的网上采购资格。

6、在领取中标通知书时,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时缴纳费用。

7、对于已确认的中标品种,中标人在采购周期内一律不得废标。

(三)各方当事人违规行为处理

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发生违规行为的,依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卫规财发〔〕64号)和《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国纠办发〔〕6号)和我省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4

关键词:政府采购;现状;改进浅析

中图分类号:F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0-0000-01

一、政府采购体系现状

我国由于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起步较晚,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存在一些法律盲区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阳光采购”不“阳光”,甚至滋生腐败,采购过程中乱象丛生,比如:“高价”政府采购;使用“明低暗高”的招标手法使得结算资金远大于招标预算;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竞标,比的不是价格、不是质量,而是关系,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甚至会和供货商“共谋”赚取差价;审批、招标、公告等环节皆有“漏洞”,监督不到位使有些监督形同虚设;在“审批关”中,一些职能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是采购需求人,也是审批人,还是监督人,角色上的交叉使得这些个职能部门是否能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遭到质疑;在“招投标关”中,有些只是走个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投标人合伙商量“围标”、“陪标”等早已不是秘密。

二、政府采购需持续完善担当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促进器

针对政府采购活动中的现状,急需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从国际上看,凡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及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政府采购法规体系,这些法规政策对保证政府采购的目标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政府采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思考与落实:

(一)加快我国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建设。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从上到下不统一,采购评标规则与程序不统一,管理办法不统一,甚至一个地区都达不到统一,各具地方特色。有的地方政府采购机构是在财政厅(局)内部单独设立,有是与国库处合署办公,有的是与预算处合署办公。根据实行采购管理与采购执行分开的原则,各地又下设了采购中心事业单位。这样的组织机构,就形成了各地采购招标规则及评标规则差别较大,各有特色,容易形成不规范和各种漏洞及滋生腐败。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建成科学合理相对统一的政府采购组织机构,相对一致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和招标程序,实行半集中半分散的模式。做好政府采购体系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要刹住政府采购中的“歪风”,应在制度和程序上“补漏”。一是尽快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二是建立多元化的立体监督机制,让“潜规则”无处遁形。实践证明,在财政审批环节中,引入社会监督十分必要。财政部门应将政府采购预算细节在网站和媒体上公示,如果公众有异议,要组织专家重新调查,或举行听证会,有效规避“审批关”中出现行为。除了公众监督外,审计、监察机关应加大过程监督,及时向公众通报结果,取信于民。三是把好政府采购的最后一个流程“公告关”,应公开事前、事中情况及事后结果,让公众监督。在制度“补漏”前提下,还应让公众监督参与到政府采购中,改变以往单一行政监督模式的弊端。四是探索建立采购事前需求论证制度,从而加强预算和需求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节约财政预算资金。

(三)建设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网络平台。才能客观公平公正透明的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极力减少和避免人为主观的随意性。

(四)持续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评标规则,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招标文件和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应持续改进与完善,形成多元化制定科学评审办法的机制。以改善目前存在的明明是有些政府采购规定不尽合理经不住法律和科学的推敲但还是机械教条执行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不利于政府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持续加强评审专家的建设与管理,形成长效化机制。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怎样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掌握招标文件需求的重点,如何衡量投标方案与招标需求的契合度,正确理解采购方案与清单,如何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等等,都会影响到招标结果。如何规范化评审过程和如何监管评审专家的评审行为,制定科学严谨的评审专家资格和入选程序,每年更新与考核,能进能出,加强组织评审专家学习与交流活动,加强评审专家与企业公司的良性互动活动,加强评审专家参与中标产品和服务的验收活动,上述种种都应在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中体现和落实。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验收管理办法并着重坚持落实。不能流于形式,让制度只挂在墙上做空架子。通过严格的验收环节,使那些不良商家无处遁形,让那些有诚信的企业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七)政府采购应真正成为一种手段、平台和催化剂。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促使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等,也促使市场经济的活跃,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良性竞争、扶助微小中企业尤其是本地微小中企业的发展壮大、引导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调整,这才是我们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制定者们,我们从事政府采购相关工作的人们需要不断思考与改进的根本问题,发挥政府采购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调节作用,推进保护国内产业、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等政策的实施落实。

(八)政府采购要监管政府资金的使用。节约财政支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相关的管理与监督制度中要有成本效益核算的标准,政府行政必须引进成本核算概念。实践证明,政府采购制度是一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公开透明的采购制度。从国际经验来看,实行政府采购一般资金节约率为10%以上。我们既要节约政府采购资金,又允许企业有合理的正常利润,这样才能良性发展。

(九)如何面对政府采购中供应商及厂商之间的潜规则和陪标,冲标等乱象,应该如何认定和采取什么措施制约不良行为,值得管理部门加紧思考与行动。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5

此次大会重点探讨了国际公共采购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近年来的最新议题。其中,电子采购、绿色采购、政府采购与反腐败、采购的职业化、采购的经济功能、公共采购的国际开放和发展中国家的采购发展等议题备受与会者关注。

此外,此次大会还举办了47场分论坛,主要就公共采购相关平行议题进行了讨论。我国清华大学教授邓晓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丛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白志远和国家信息中心吕汉阳等也应邀出会,并参加了各平行议题的讨论。

据悉,国际公共采购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目的是为全球的公共采购科研机构、学者及实施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公共采购最佳实践、理论创新及知识的平台,以推动公共采购的知识化和职业化发展。

博阳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新产品升级

近日,北京博阳世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供应商代表在《经济》杂志社政府采购编辑部主办的《政府采购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国内首款高安全级地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BeyonDB》的演讲,分别从应用背景、产品定位与架构、产品功能与特性、行业应用与市场四个方面对BeyonDB空间数据库产品进行了介绍。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6

1998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入wto后国内外氧化铝企业的严峻挑战,中州铝厂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眼睛向内自加压力,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全厂达成共识:只有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回报,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一、学习先进经验,实行招标和比价采购制度,降低采购及工程成本

1999年,中州铝厂开始学习山东潍坊亚星经验,在大宗原燃物料等采购中实施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办法。当年采购成本就有明显降低。为此厂领导果断决定,从2000年开始,所有的进厂物资必须全部实行招标和比价采购,仅此一项使2000年的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占制造成本降低额的16%。

但学习亚星经验并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操作办法,运作更加简洁高效,手续更加简单可行,但又不失控制职能。在亚星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设物价管理科和招标办公室,仅增8个人就把整个中州铝厂进厂材料、备品备件以及10万元以上的工程招标管理得规范有序。

中州铝厂还把这项机制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不但对工程物资实行招标采购,而且还对工程建设采取招标的办法进行竞标。如中州铝厂4#窑磨工程首次采用招标办法。首先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然后把整个工程分成材料、设备、土建和安装等几部分进行招标。4#窑磨工程中熟料窑窑体通过招标,投标单位以1014万元中标,与3#窑磨工程同比降低336万元,降低率为24.88%;原料磨以153万元中标,与3#原料磨同比降低47万元,降低率为23.5%,仅此两项就降低工程成本383万元。招标使4#窑磨与3#窑磨工程成本同比降低13%。同时仅用6个月就全部竣工,缩短工期半年以上,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创造了有色行业工期短,质量高,且工程造价最低的纪录。

措施运作正常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通过三年多的摸索,中州铝厂的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日趋正规。为此,2000年厂部专门在企业管理处成立招投标办公室,在审计处成立物价管理科,同时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比价采购管理办法在全厂推广,使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成本管理,实施科技兴厂,实现降本增效

1、完善成本核算和考核体系。氧化铝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因此其成本核算既关键又困难。原来采用的平行结转法,既不便于考核,又算不出各种半成品的实际成本。针对这种弊端,中州铝厂在实践中摸索出“逐步结转成本法”,又叫“分步转移法”。在“逐步结转成本法”下,首先要核算每个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再根据前一车间结转的累计半成品成本加上本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合计出向下一车间结转的累计半成品成本,依此结转,最终可求出氧化铝产成品的成本。这样不但可算出各生产环节半成品的成本,明确各个车间的责任,也完善了考核依据,增强了大家的成本意识。在此基础上,中州铝厂建立起以班组核算为基础、车间核算为桥梁、分厂核算为单位、总厂核算为指导的四级核算体系,并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从而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目标责保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与全员目标管理紧密结合。为了推动四级成本核算和全员成本目标责保体系的落实,中州铝厂还实行了全员目标考核。不但考核成本费用的完成情况,还考核指标成本、行为成本、事故成本等,增强全员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为保证这一套作法顺利实施,该厂还根据生产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考核奖励形式,既有成本降低奖,又有单项奖,有效调动了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本费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三年制造成本年均下降率达到11%。

2、加大科技和技改资金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几年来,中州铝厂坚持科技兴厂,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加大科技和技改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2000年中州铝厂科技开发及技改资金投入占到了产品销售收入的1.7%—1.9%,同时坚持走以我为主,厂院和厂校相结合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中州铝厂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比如与中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了“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技术”,仅此一项2000年就为中州铝厂增加6000万元以上的效益。目前中州铝厂已有三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强化烧结法新工艺、新型回转窑密封装置、新型熟料窑电收尘技术和连续碳分技术等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的成功和推广应用,使中州铝厂产量大幅提高,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以碱耗为例,从1996年吨氧化铝180千克降低到2000年吨氧化铝75千克,降幅达58.33%。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从1996年吨氧化铝2710千克标煤降低到2000年吨氧化铝1642千克标煤,降幅达39.41%。氧化铝吨制造成本由1996年的2140.68元降低到2000年的1391.45元,经济效益巨大。

3、加强可控费用的管理,降低可控费用支出。中州铝厂这几年把可控费用进行切块管理,并实行奖惩挂钩办法。年初核定费用指标,例如对办公用品按人核定;差旅费按照处室的性质和对外联系业务的多少进行核定;对各单位的小车规范管理,为节约费用封存了部分车辆等。在上述基础上,再将各项费用的控制与各单位的奖金挂钩考核,如果超支则否决该单位的奖金,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可控费用的支出,使近三年来可控费用每年以5.2%的比例降低。

三、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7

一家中标1550万元大单的公司,在纪委介入调查后,为何连500万元尾款都顾不上要,就匆匆申请注销?

这两件离奇的案例,均发生在我市的政府采购活动中。这两家神秘公司引出一个沉重的话题:政府采购,离阳光有多远?

“阳光交易”凸现阴影

我市早已推行的政府集中采购,在国际上素有“阳光下的交易”之称,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合理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但前述两家神秘公司,引起了纪监部门的高度警觉:“阳光下的交易”,究竟有没有阴影?

今年7月4日,调查人员按照标书上留下的地址到沙坪坝区调查前述第一家中标公司,却根本找不到该公司。调查人员请求该区的工商和地税人员配合进行寻找,终于在都市花园路某小区找到位于14楼的公司办公地。据现在承租这套住房的人介绍,纪监部门所要寻找的公司,竟然在两年前就搬走了。然而正是这家“隐姓埋名”的小公司,在今年3月就轻松获得了我市某医院采购Ct机招标项目总计500余万元的大单。

2007年6月,当前述第二个案例的调查人员正在苦苦寻找中标公司时,该公司的一个神秘人物突然主动给调查人员打来电话,希望能够面谈,但在面谈中,一遇到关键性问题就语焉不详,随后表示公司已经在重庆被注销,即将到沿海地区开拓新的业务。调查人员到有关部门核实,虽然还有500多万元尾款没有收到,但这家公司确实已被注销!这样一家公司,究竟凭什么优势能够承揽总计1550万元的政府采购大单?

经过深入调查,我市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违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

度身招标型。某公司在招标文件中规定了众多限制性条款,招标公告后,最终参与投标的企业只有4家。某招标项目使用的是财政资金,根据《政府采购法》,必须进行集中采购,其公告的指定媒体应为财政局所设的政府采购网。但该项目的采购人和机构以不清楚资金来源为由,擅自改变招标信息的媒体,结果只有4家单位参与投标,除了a单位,其他三家公司实力较弱。通过合法评标,最后招标人如愿以偿地让事先内定的a单位中标。

请人陪标型。某公司招标公告后,为了减少竞争者,公司负责人出面邀请了一家私交较好的公司“陪伴”自己老婆开办的公司前来投标,最后自己老婆开办的公司如愿以偿。

阴阳合同型。某校在政府采购中,为了将中标的物品折算成现金套出,该校与中标公司合谋,签订了两份合同:对外合同以物品交易为内容;对内合同则以专项资金的返还为内容,各自分成,并由中标公司出具虚假采购物品的发票。采购双方实现双赢,唯一的输家就是财政资金。

阴影背后暗藏监管漏洞

“阳光交易”中出现的阴影,暴露出当前我市政府采购监管制度还存在较多漏洞。

首先是缺乏独立的监督主体。《政府采购法》虽然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为政府采购对象的主管机关,但由于《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主管机关是各级发改委,故公共采购市场中的监督主体实际上尚未统一。

其二是缺乏细致的监督规则。《政府采购法》虽然赋予各级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力,但没有详细规定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也没有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细则。这就使得财政部门面对违规行为,往往无所适从,无法真正履行监管职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但我市市级部门和主城九区从2005年至2006年上半年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率仅为32.55%,其中市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率仅为18.18%。从2005年至2006年6月,182家市级单位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而自行采购金额3.63亿元,占总采购金额9.47亿元的38.33%。

其三是政府采购中心企业化运作缺乏独立性。市政府采购中心于2001年11月成立,隶属重庆招标采购集团,是一个典型的国有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把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终极目标。这种性质决定了其所有行为都要为目标服务,表现在政府采购招标活动中,必然受采购人的制约。在多起案件中,我们发现在招标文件中设置不公平的歧视性条款等违规行为,都是采购中心按照采购人的意图实施的。同时,为了争取业务,赚取利润,对于投标人的资质,集中采购机构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弥补漏洞须重构规则

要弥补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让“阳光交易”真正充满阳光,必须从根本上重构规则。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8

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现金流量周转效率

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能够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份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二、加强往来账目清理工作,减少费用支出

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清欠,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经讨论研究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动脑去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应收账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极其利息。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等待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的审批,企业的价格管理办公室(价管办)直接受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由比价小组呈报“物资采购价格审批单”,价管办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在购进货物的运输上,在合同签订时要求采购员原则上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如有特殊要求,需报批价管办审批。

三、加强生产管理、产成品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合理的制品计划,并作为对分厂考核的一项内容,并与生产、技术部门一起研究生产物流的合理性,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工艺流程,使在制品降低到最低程度,生产部门要按单件小批生产,用以销代产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占用,避免在产品资金占用过长而增加资金的投入量。同时,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减少废品损失,减少或避免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对产成品资金要加强管理,对产成品库存量应制定统一标准,一旦超过标准,及时分析原因,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调整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借款合同管理

虽然国家为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推行了系列债转股措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改善了企业生产条件及资金结构,但企业仍然有较高的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存在,其数目仍然很大,资产负债率约占70%,根据标准财务比率和国际上用来测算工业化国家企业债务与资本金合理比率的经验,以自有资本占50%—60%,负债占40%—50%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达到资产负债率60%以内,在现有负债总量前提下,向社会发行募集股份,以求增加资本金及企业持续经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减少负债是比较困难的,但在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利息支出上每年利息费用支出很多,财务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政策下的倒贷措施,尽早还旧贷,贷新贷。这几年来,国家一降再降贷款利率,使还旧贷,贷新贷后减少一定的贷款利息,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使资金真正的“活”起来,相对提高经济效益。

五、积极利用国家现有政策、优惠政策,加快资金周转

国家鼓励企业出口时,也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是企业一项存利,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税务部门联系,汇报出口情况,当年出关的货物尽快办理核销单,争取当年出关当年退税,既增加经济收入又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六、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使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各单位、部门就能够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出差方式及路线。将工资、资金与办公费用是否超标挂钩,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

七、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

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发展,财务人员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再生长面临着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游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9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了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不少受影响的企业急需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加强管理和降低成本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营创利能力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降本增效,正确体现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就创新成本管理来达成企业增盈目标进行探讨。

如何加强创新成本管理来达成企业增盈目标

一、加强成本管理软件的应用

残酷无情的价格战,让企业管理者深刻意识到基于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成本管理软件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持续改善成本管理,建立成本领先优势的各类型工业企业而设计的。

这类企业的困惑是:成本核算方法单一、工作量大,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不能在众多产品品种中识别哪些产品盈利,哪些产品不盈利,也不了解每一张订单,究竟为企业带来了多少利润,而成本标准的缺失,更加无法准确评估成本管理的绩效,以至于成本管理不能为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以金蝶K/3wiSe精细化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为例,本方案提供了精细化的成本管理解决方案。围绕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两大体系,实现了从算清产品成本,到评估订单赢利,再到作业成本管理,最后达到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全员、全面、全过程考核。再到深入的成本分析。帮助企业逐步细化成本责任单元的考核,提升成本管理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实现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化,最终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本方案不仅提供了实际成本及标准成本管理,还率先实现了日成本管理功能,在六十万企业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丰富的行业化成本管控体系。在金蝶K/3wiSe精细化成本管理解决方案中,充分利用了K/3wiSe的集成优势,借助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和业务预算等系统建立起生产、库存、采购等各环节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与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准确地统计分析并披露成本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控制作业,考评绩效,实现成本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本方案充分满足了生产管理人员、销售管理人员、采购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各环节对企业全面业务的成本控制需求。

二、完善企业采购管理

采购付款实行付款凭单制。有关现金支付须经采购部门填制应付凭单,并经财务经理审核,财务总监和总裁按权限审批。已确认的负债应及时支付,以便按规定获得现金折扣,加强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并维持企业信用。财务部应该按照应付账款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按月结账,并且互相核对,出现差异时应编制调节表进行调节。财务部按月从供应商处取得对账单,将其与应付账款明细账或未付凭单明细表互相核对,并查明发生差异的原因。

采购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同时送一份至财务部备查;采购物资到达时,采购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仓库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实物、供应商的送货单相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单,一份送财务,一份连同供应商的送货单送交采购部;当实物与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送货单有出入时,仓库必须当场查出不一致的地方,并通知采购处理,经采购部同意后,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作为欠款依据,未经采购部同意而签单的,所发生的损失将由签单人负责。(采购部在处理有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在供应商的送货单上按照处理后的情况修改过来,方可移交财务;仓库必须按照实际收到的物资开具入库单。) 若收到的材料在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合同、发票不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办理部分拒付或全部拒付手续,材料仓库应对所到材料暂时另行代管。财会部门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对仓库明细账进行控制监督。月末财会部门材料总账与仓库明细账进行核对,帐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

三、成本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必须努力建立内部成本稽核监督制度

成本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企业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的法宝,因此必须加强内部成本稽核监督制度的建立。要事前审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无违反政策规定和本企业规章制度,是否应该准予批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审核各项手续是否齐备,凭证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在授权范围内经办.对已办理的经济业务,稽核人员还将事后审核,审核凭证是否真实,相关内容是否完整清晰,办理是否恰当等.审核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企业采购管理办法最新篇10

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现金流量周转效率

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能够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份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二、加强往来账目清理工作,减少费用支出

对应收账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账目清单,集中清欠,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经讨论研究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动脑去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账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应收账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极其利息。

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因此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采购部门设立比价采购小组,采购组长由采购业务部门主管担任,明确采购小组的职责、权限及采购程序。比价小组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等待企业价格管理办公室的审批,企业的价格管理办公室(价管办)直接受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由比价小组呈报“物资采购价格审批单”,价管办人员进行继续询价、压价,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在购进货物的运输上,在合同签订时要求采购员原则上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如有特殊要求,需报批价管办审批。

三、加强生产管理、产成品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合理的制品计划,并作为对分厂考核的一项内容,并与生产、技术部门一起研究生产物流的合理性,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工艺流程,使在制品降低到最低程度,生产部门要按单件小批生产,用以销代产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占用,避免在产品资金占用过长而增加资金的投入量。同时,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减少废品损失,减少或避免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对产成品资金要加强管理,对产成品库存量应制定统一标准,一旦超过标准,及时分析原因,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调整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借款合同管理

虽然国家为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推行了系列债转股措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也改善了企业生产条件及资金结构,但企业仍然有较高的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存在,其数目仍然很大,资产负债率约占70%,根据标准财务比率和国际上用来测算工业化国家企业债务与资本金合理比率的经验,以自有资本占50%—60%,负债占40%—50%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达到资产负债率60%以内,在现有负债总量前提下,向社会发行募集股份,以求增加资本金及企业持续经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减少负债是比较困难的,但在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的利息支出上每年利息费用支出很多,财务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政策下的倒贷措施,尽早还旧贷,贷新贷。这几年来,国家一降再降贷款利率,使还旧贷,贷新贷后减少一定的贷款利息,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使资金真正的“活”起来,相对提高经济效益。

五、积极利用国家现有政策、优惠政策,加快资金周转

国家鼓励企业出口时,也给予出口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口退税是企业一项存利,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税务部门联系,汇报出口情况,当年出关的货物尽快办理核销单,争取当年出关当年退税,既增加经济收入又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六、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

财务人员应吸取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使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各单位、部门就能够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出差方式及路线。将工资、资金与办公费用是否超标挂钩,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

七、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

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发展,财务人员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再生长面临着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游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