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1:47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当代艺术发展的中国艺术的寿命

一、艺术与环境变化

艺术在社会生态中存在一种循环作用,这样的循环作用使艺术史得以不断的推进,而这样的循环作用在大多数的艺术家、不论是自我内心为创作的艺术家或是社会取向创作的艺术家都共同在这样的艺术生态之循环作用当中,在作品未与观众达成沟通之前,所有使创作成形的思维及社会作用都使作品发生改变。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处于开放系统型组织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使艺术家们的创作更希望达成社会认同。

二、艺术信息的循环

艺术组织是开放的系统,它自各种不同的来源接收输入信息;这些输入信息经过艺术创作者的思维加工后,转变成输出信息。不管是对艺术组织还是艺术家个人而言,这种程序皆适用。艺术创作者的使命和对资料的诠释或许不同,不过,以下的事实不变,便极有可能面临挫败。假使组织太过僵化或改变的速度太慢,很容易在现代的各种竞争受到淘汰。一个文化或是思想的老化甚至结束,受害的将不是文化或是思想,而是在这个文化下及思想下的人群,而我们是否试着去分析过,瞬息万变的环境里,艺术家应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何处。

所有开放系统的组织,都将与变动的环境产生互动,进而修正调整提出的作品。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人口学、科技、教育的环境因素下产生交互作用,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条件,而影响到艺术家对目标的思维及达成率。艺术家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取决于从观众、其他艺术团体、媒体、专业人士及顾问等,所得到的信息。艺术家们必须假设,环境总在变动,并因此发展一套能持续评估变化的程序。

三、艺术家的自我判断

在长期以来艺术一直被认为是缺乏规划及理性的,至今仍然有部份未接触过艺术的民众认为艺术有如玄学,甚至艺术家本身也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人理解,利用上述分析,如环境、教育、政治、文化等等,将具前瞻性的、可预测的、可执行的艺术思维找出来,避免将过多资源投入产生错误传达的作品当中。在当代艺术中,传达是关键的的环节,若是在传达当中产生些许偏差,也将使得作品的理念无法得以延续。在深入探讨艺术思佳规划之前,必须要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与这个展览、是为了展出机会或是为了赚钱、或是某个目标而募款吗?或是只为了改善拮据的生活,也可能只是为了想为观众带来新的东西,一种新的艺术形态、或是一位新的艺术家、或是一次非常有噱头的展出。

结语:

艺术是无形的,它并不像实体商品能被直接的以合理思维来决定其价值、被拥有。当代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例如,潜在的艺术品收藏家于购买艺术品之前也无法事先检验之,这是和买车之前的试车、试乘活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艺术活动的展期间,是否能以正确且相关的方式来传达艺术家的理念,这将是艺术活动当中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对艺术的推广尤其如,中国的当代艺术逐渐走向理性化,而理性的艺术形态及使命感的传达也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然而在多数的观众的印象中,艺术是遥不可及的,是由某一位神经质的人做的神秘工作,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普及也渐渐体现出当代艺术的重要性,以往的感性的艺术逐渐无法满足群众探索艺术的求知欲,因此理性的艺术对于以往早期接触艺术的群众或是艺术家来说,就象是新的一片沃土,然而感性的艺术思维仍然是困扰着我们。

参考文献:

[1]《日本现代美术馆学》并木诚士(日本)五观艺术出版社.2003年

[2]《法国文化政策》杰郝德.莫里耶五观艺术出版社.2004年

[3]《文化新形象》鲁思.温丝乐五观艺术出版社2006年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2

论文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现代科技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学科,它的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本文分析了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初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指出其必然适应时代的发展向多元性的转变,从而形成一个在科学、技术、艺术,以及经济等领域相互关联的新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亟待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必须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深入分析和研究,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本专业培养的环境艺术设计师既不是单纯的艺术家,也不是单纯的工程师。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是融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一方面,设计师既要研究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需求,即人与物的关系,又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还要熟悉施工工序,并且能判断市场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效果是以产品的形式展现给人们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专业必备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市场价值观念,这是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知识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要素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以个性化、标准化的形式出现,但又必须体现出产品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大要素的综合。因此教学中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双重的、多元的。

1、实用性要素的分析

设计首先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求,它是第一性的。精神需求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更上一个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感官的需求,它是第二性的。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解决设计适用性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制图知识,主要掌握设计施工语言;材料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加工方法;加工工艺知识,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加工工艺的程序和特点;人机工程学知识,研究人的生理特征,诸如人体尺度、动作分析、感觉分析等;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帮助分析、研究设计。除了要熟知上述的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数理化基础。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人们的注意力向形式感方面倾斜。人们更习惯用个人在行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经验去衡量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从而加重了艺术设计的含量。这在客观上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师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学科常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把握一定的民族特点、经济、地域文化和社会意识,去更好的统一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2、文化性要素的分析

任何设计在满足了物质功能基础上,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才具有生命力。单纯追求物质功能的产品,只能是工作原理的物化而谈不上美。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受到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制约,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宗教文化信仰不同,还需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常识,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才能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优秀作品。

因此教学中相关的美学知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知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绘画基础知识,提高素描、速写、默写能力;色彩知识,色彩的构成和色彩的运用能力;构成设计基础,二维和三维空间构成的能力等。

3、经济性要素分析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3

关键词:壁画;公共环境艺术;价值表现;应用

步入到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类对生存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环境艺术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壁画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中,对公共环境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现状,十分有必要对壁画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把握应用特点和应用规律,为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高质量应用提供相应的参照。

一、壁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壁画艺术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人们在墙壁上描绘出的一些符号,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是人类最早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从对壁画的历史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壁画体系中,我国壁画文化传播最为广泛的途径为佛教建筑壁画,如北方的石窟造像以及南方的寺庙壁画等,以丰富的图案和慑人的气魄营造出气象万千的景象,给社会大众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中国、日本和印度是三个壁画较为盛行的国家,从现有资料看,中国的壁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对距今2300多年历史的中国陕西咸阳宫壁画残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汉唐时期我国壁画较为繁荣,敦煌壁画更是典型代表,壁画艺术一度发展到高峰。[1]艺术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作为基础,以社会的主流艺术取向为依托,在宋代后,受到文化见解差异的影响,壁画艺术逐渐趋于衰落,并且这种衰落趋势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追求,壁画艺术重新进入到社会大众的视野中,并且在公共环境艺术领域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公共环境艺术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我国公共环境艺术呈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彰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独具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形式。

二、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价值表现

壁画和公共环境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将壁画合理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实现壁画与环境的相互映衬,进而促使公共环境表现出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的艺术性,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2]

(一)壁画在视觉感官方面的价值

在公共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应用壁画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感官价值,体现出公共环境设计的艺术性,具体来说,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中的视觉感官价值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美化和装饰环境。设计人员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壁画来装饰公共空间,实质上都是借助壁画的空间装饰作用对空间加以美化,为人们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这一作用属于壁画的最基本属性,是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应用价值的直观体现。[3]具体而言,设计师结合环境的需求在设计主题中融入相应的壁画,壁画思想能够与环境风格进行良好的结合,单一的公共环境就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特征,在装饰公共环境空间的基础上也有效满足了公共空间中社会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促使处于空间中的人能够身心放松,切实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品质。其二,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改变视觉空间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公共环境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对视觉空间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进而呈现出新的视觉空间效果。如针对具有一定凹凸效果浮雕式瓷砖的应用,设计人员可以尝试将灯具隐藏到墙壁内,借助灯具的光影效果促使空间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得到明显的增强,在拓展视觉空间的基础上,保证社会大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二)壁画的人文艺术价值

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空间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借助自成体系的壁画能够向受众群体展示出特殊的历史故事,让受众群体在欣赏壁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陶冶受众的情操,促使受众的思想认识得到良好的培养。如对于壁画在教育启迪民众方面的作用来说,《井冈山》、《祖国山河》以及《发展缔造未来》等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就向社会大众传递了一种革命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歌颂,对青少年群体具有一定的启迪性。[4]又如对于壁画传递美学思想方面的人文艺术价值而言,壁画本身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在公共环境空间布局中合理应用壁画能够促使壁画中的美学内涵得到充分的激发,展现出特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趣,在传播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受众群体实施文化熏陶,促使受众群体的人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如我国现代社会陶瓷壁画艺术取得的成果相对广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思想逐渐趋于成熟,为陶瓷壁画艺术的现代化传播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支持。如日本著名的拓词壁画艺术家天雄亮在进行壁画绘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部分不常见的材料,将公共环境空间中个性化的美学思想准确地传达出来。其在对《水阶》壁画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水元素,通过将流动水元素与朴实的陶丕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古今相宜的美学效果。

三、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合理应用

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借助壁画的合理应用能够促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大众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逐步提升社会大众的生活品位,保证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艺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环境的要求以及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对壁画的合理应用,促使壁画能够与公共环境空间构建出协调共生的关系。同时壁画的应用应体现公共环境艺术的文化整体性,借助和公共环境中多种因素的交融,来真正构建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文空间。设计人员将壁画合理地应用到公共环境中,必然会促使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发生相互关系,壁画依附于公共环境中建筑物的主体,并且对建筑物进行装点,进而与建筑物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促使壁画和建筑物共同构成一个建筑艺术的合体。[5]同时,由于壁画在公共环境中处于客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注意将其母体作为参照依据,以母体的基本形式对壁画的功能、样式、色彩和选题等加以限定,保证壁画的设计和制作能够与公共环境完美契合,充分发挥出壁画的艺术装饰功能,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显著的提升。简言之,要想保证壁画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合理应用,就应该对其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借助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交融,促使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良好的凸显。

(一)壁画在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环境不仅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环境服务的功能,也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壁画艺术逐渐融入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凸显公共环境艺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室内公共环境是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地方,因此室内公共环境的质量会对社会大众的生活品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室内公共环境的美化作为重要的工作。基于室内公共环境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空间结构特点,在应用壁画的过程中对壁画的色彩和材质等方面的选择应该尽量服从环境的基本要求,以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作为基本创作目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壁画较之于室外壁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重视构图的自由和色彩的丰富性,所能够使用的材质也更加广泛,设计师在实际构图过程中可以借助建筑的限制,促使壁画与建筑构建成为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设计师在应用壁画进行室内公共环境空间布置的过程中往往会借助室内景观构造将壁画自然地融入到室内空间中,促使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加富有艺术效果和生活情趣。[6]例如,在都市白领人群常在的公共环境空间中,结合白领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对公共环境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壁画,应注意借助壁画彰显白领群体的身份和地位,重视形式美感;而在农村等与自然更为接近的地方进行公共环境空间设计,所使用的壁画应该尽量采用自然、通俗易懂的艺术设计形式,保证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能够满足农村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在幼儿园等教育场所应用壁画进行公共场所布置的过程中,基于儿童天真、好奇、喜欢幻想的性格,可以尽量选择绘制一些卡通形象,保证壁画的趣味性,为儿童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空间。

(二)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室外公共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壁画在室外公共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将壁画应用于室外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尽量保证壁画的自身特点,并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希望能够借助壁画本身的装饰功能在室外环境中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壁画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处于环境中的人们产生轻松愉快之感,还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艺术感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人们的艺术引导,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功用。同时,针对不同场所的特殊性绘制有针对性的壁画,能够促使壁画在增强公共环境艺术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增强公共环境空间的功能性。如在火车站、机场等地进行公共环境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地区的环境艺术效果能够给旅客留下第一印象,因此这些场所的壁画应该尽量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并注意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内涵,表现城市的整体文化水平。[7]此外,将壁画应用于室外环境设计中,壁画不需要占用其他的环境空间,只要选择在特定的墙面上布置就能够借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凸显环境的艺术性。特别是在建筑相对密集的居民生活空间,受到环境的限制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而在墙壁上绘制壁画则能够有效地增强空间的层次性,增强城市的色彩感,促使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壁画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壁画合理应用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促使壁画的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公共环境艺术也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在探索将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注意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之间的关系,借助良好交融关系的构建促使壁画的艺术作用得到充分凸显,为我国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以及公共环境设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荟文.关于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探究[J].金田,2015(6):80-80.

[2]潘沪生,刘谦益.浅析公共环境艺术与壁画[J].大众文艺,2015(12):78-79.

[3]苗菁菁.陶瓷材质在环境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表现[J].艺术科技,2014,27(2):443.

[4]梁海霞,,张广军,等.陶瓷壁画在地铁环境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12(3):159-162.

[5]许俊婕.当代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6]李健.论现代陶瓷壁画的现实意义[J].陶瓷研究,2011,28(3):81-82.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环境艺术功能;功能研究

一、环境艺术的概述

环境艺术通俗的讲属于一种艺术,在美术学的领域更确切的说可以是一种设计,它是贯穿于艺术与设计整个领域的一个有机合成体,体现的是一种是视觉的审美,通过人为地的将所设计的对象、空间、地域、环境等一些因素艺术化,设计成一种人们理想能够达到的效果。然而,在环境艺术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能够使环境艺术化以及使艺术环境化,通过相互交错的方式达到艺术设计的巅峰,他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单纯的作为艺术或者设计的一方面,而是将两者相互融合汇通,不像室内设计或者是园林艺术等,这些艺术的设计仅仅凸显的是单纯设计美感,利用的是在设计的艺术而缺乏在环境的依存,而环境艺术是受到环境的限定和约束,由设计师借助设计的手法在自然地基础上或者利用人工的手法将各种元素在不脱离本体的前提之下进行环境艺术的创作,从而体现绿色的艺术与科学。

二、环境艺术功能概述

环境艺术功能指的是人们生存的环境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所能够提供的帮助,在这种通过艺术手法设计出的环境在实用方面和艺术方面所达到的功效,比如在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城雕壁画等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环境艺术功能是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取决于环境自身的特点,环境需要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艺术的功效设计对象在形体、空色彩等方面的视觉感,这样就会创造一种在局部感知整体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也要结合生态领域中,遵循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环保的原则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力求营造一个节能、环保、再生、循环的生态环境,在社会的功能的推注之下,达到精神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在环境艺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感,使人们将亲和感、凝聚力、归属感都聚集在环境艺术的功能中,使在精神层面上流露艺术功能的价值和追求。而在这个复杂的概念上,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在满足人们不同属性的基础上发挥它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效应,但是同样,在研究的过程会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着重探究它在实际意义与效果,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的对象的功能进行理解、灌输以及侧重。

三、环境艺术功能的类型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功能进行分类:最常见或者最直接的分类就是根据在实用价值和美学设计上可以分为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根据作用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辅助功能和基本功能;根据物质的质与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功能类型和功能水平,还可以根据主题人物的设计特点将功能分为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

按照最常见的分类对于环境艺术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下:

(一)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的分析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又称为现实功能,在功能领域指的是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具体用途和使用价值,在实用功能上不是单单的说明在功能的作用,讲究的是与其他因素相联系而说明,比如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的传统习惯、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的地理位置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都是相互融汇相互交融的。而依据不同的案例可以设计不同的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直接可以体现在景观的实际价值或者作用,比如有居民小区的游乐设施、商场的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等,而与之相对的一方面则具体体现在辅助物的搭配上,如制植被的种植、花卉的修剪等,所以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强调的是景观的具体利用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实用功能的类型进行分析:

1.日常生活娱乐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以说是正在动态方面,在这方面主要应用在居民的居住小区内,在小区内部设计一些可以便于居民休闲娱乐的设施,而这些可以依据居民年龄的不同阶段进行设计不同的娱乐设施,比如:对于青少年可以为了减少学习的压力,建筑一些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台球场等等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对于一些忙于工作比较繁忙的父母来说,时间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所以这些体育设备对于他们可能就是属于渴望为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就要考虑这方针对性的设计,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说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是他们不会像青少年一样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他们更适合一写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散步等,这就要在我们全面的考虑涉及对象进行合理的设计,在确保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前提之下,设计令人满意的方案。

2.文化教育方面

环境艺术文化的审设计永远贯穿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领域中,人们会将在文学中的丝情画意应用环境艺术上,这样不仅仅可以体现了在使用功能上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下了设计师灵感获得设计技巧,对于不同的景点,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信仰的宗教应用于环境的设计上,这样可以让人们直接通过观赏当地的景观进行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到一些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这样将文化教育应用于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即满足人们的要求,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生态环境方面

现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棘手解决的问题,而环境艺术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必须要确保遵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仅仅是对于环境中对象的设计,还需要注重生物的再生,使得在地球的生物能够持续的发展。而在这方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绿化上,不仅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的需要,精灵减少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二)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以及标准化,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价值的特效,而这种特效最终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通过不用的审美手法艺术创作不同的环境艺术,再添加于人们的情感认知,将这些感性的因素相互交汇,共同创造和美化一种艺术上的设计。而这种艺术上的功能进而推进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不仅仅可以引起人们在精神和认知方面的潜意识,还会促使人们共同干的激发,利用艺术的手法焕发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理解与热爱,通过对与环境艺术功能柳绿各种信息与思想,是人们对于不同的建筑设计表达不通过的想法,从而增进了语言的交流和信息的发展,更加体现了环境艺术功能的灵活与创新,更加具有深的寓意与情感的表达。

2.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具体值得是环境艺术作品中美感的表露,艺术家通过将美学的思想借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抒发了对于生活的体会、人生的感慨以及社会的希等情感的流露,它是环境艺术上的一种最基本的特征。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在环境艺术上更加注重在功能的研究,讲求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环境艺术乃至多方面的功能设计,现在,人们已经于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是属于互利共惠的机体,必须要正确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机体。在保持生态合理循环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环境艺术功能的作用,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兼备艺术与自然地特色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7):34-36

[2]王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12(34):124-126

[3]刘明亮:艺术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9(3):11-14

[4]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11)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5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

1.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多适应性的创新人才,因此,在教育中应该将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基础,构建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机制。而且,伴随边缘科学以及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社会环境下不同部门对不同职业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在很多专业课程设计中,并不是单纯的设计教学,使艺术设计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变化。

2.设计角度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环境多元发展的环境下,信息化社会的组件在某种程度上会为社会的运行及发展构建出全新的发展环境,不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艺术教育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创新环境。在设计本质上分析,其服务体系的设计不在只是强调其服务性的功能,而是更注重一种创新性的理念需求,在这种环境下,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性的教育机制,在满足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发展。

3.学生自我需求的现状分析

在学生自我需求角度中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我需求发生了系列性的转变,不同时代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拥有自己较为鲜明的特点。对于当前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理念开放,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全新的事物充满渴望。但是,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成长及学习的过程中,艺术的追求及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制约。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可行性教学模式

通过对广东职业院校艺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在教学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可行性的教育创新理念,并做大以下几点内容:

1.构建专业性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出现使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在这一环境下,高职院校在专业性艺术人才培养中,就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通过对设计元素的灵活运用,构建创新性的教育理念。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掌握时展的基本需求,注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市场的全新需求,从而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应该培养“一专多能型”的专业人才,随着不同行业的渗透性发展,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在设计行业运行中,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展。

2.有效明确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高职院校教育创新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构建向导性的教育创新理念,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工作协调能力,从而为人才的培养明确目标。高职院校教育中,也应该在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在艺术设计课程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专业课程操作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基本目标。而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明确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帮助并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通过课程方案、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专业性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为艺术专业教学活动的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3,有效调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机构是现阶段艺术专业课程创新的基础,通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充分结合,实现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发展。文章将广东省某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的创新作为基础,对其选修以及限选课程进行了分析,其具体的课程模块如表一所示。

三、结束语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6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内容;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5)11-0118-02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开始单纯追求设计的实用性,逐渐向功能性、舒适性以及人性化等多种需求上变化发展,因此,为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多种需求,开展设计人性化处理分析研究,以提升其人性化设计水平,推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下文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内容以及原则、发展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以实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的分析研究,促进设计发展与提升。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内容分析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以满足建筑居住人群对室内环境的需求为目的,在设计中加入适当的人性化处理措施,不仅能够提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美观性效果,同时能够进一步满足建筑居住人群的设计需求,对设计提升与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1)在室内陈设设计中,人性化处理就是要求结合室内陈设家具以及装饰物品的尺寸、形态与颜色、视觉效果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处理,以室内陈设品或家具对居住人群能够产生良好的视觉、心理或精神影响作为设计目标,通过设计安排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增加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和认识。

(2)在进行室内物理环境设计时,人性化处理就要求根据室内空间环境的采暖、温度调节以及通风等设计安排进行相应处理。设计处理中既要对室内空间大小进行充分考虑和把握,同时注意通过色彩的运用达到相应的设计处理目的。比如,在通过空间设计把握实现的人性化处理中,对室内空间较小的设计,应通过质地较为细密材料的设计应用,达到人性化设计目的;反之,则应通过质地较粗狂材料的设计应用,来达到人性化设计目的;而以色彩运用把握实现的室内物理环境人性化设计,需要按照室内整体色彩纯度低、局部色彩纯度较高的原则,进行设计运用,以达到较好的色彩设计与运用效果。

(3)在进行室内空间及装饰设计中,人性化处理要求将室内空间整体形态与空间各个界面、室内家具、装饰等设置综合考虑,使整体呈现出相和谐统一的风格、观感。

2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

2.1人性化处理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提升,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采取人性化处理措施,融入丰富的个人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朝着精细化与更高水平方向发展,还能够促使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但是,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中,应注意坚持以下设计处理原则,以确保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1)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需要以环境科学性作为基本原则。这是由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通过对设计元素的全面分析与把握,将人物心理因素和生理现象等多种因素进行相互结合,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以尊重自然环境作为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人性化处理中,仍需要坚持以环境科学性作为原则,以确保设计与处理的科学合理。

(2)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还要求以环境的伦理性为原则,在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通过设计处理,追求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和谐统一。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注意加强对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更为显著和突出。

(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还要确保环境的实用性与个性化特征。其中,实用性特征就是要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以居住人的要求为根本,通过全面、综合分析处理,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个矛盾问题进行处理,以达到室内环境设计在空间、功能与形态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满足设计需求。个性化特征则是在满足设计的舒适性、美观性需求上,还应具备个性化特征,在空间组织与结构形式、设计风格等方面与其他设计相区别,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以实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表达。

2.2人性化处理发展方向

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材料与符号元素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实现,追求自然的回归必然会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而在现代化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适当增加自然设计因素与比例,以营造和谐融洽的自然环境范围,带给人自然和美的享受,也必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实现。此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还将逐渐增加地域和环境等设计因素,越来越与当地的人文、风俗相融合。

3结束语

总之,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研究,有利于提升其人性化设计水平,推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研究价值突出。

参考文献

[1]陈旻.形态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12).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69-01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与价值体现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与传统艺术设计不同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建筑装饰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也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传统的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从传统民居的装饰理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之处。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建筑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文价值在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国家,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中经常会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这些具有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符合大众心理还可以给人们一种亲切感与舒适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少了一份民俗性和人文气息,将传统的民居装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文环境的发展,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传统民居装饰设计元素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是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每一种民居装饰所体现的文化价值都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有些是视觉冲击有些则是心灵上的震撼。每一种文化的融合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要吸取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的理念,取其精华,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除了人文价值外就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环境艺术设计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传统民居装饰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有所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去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体现其社会价值。如今的民居装饰都会融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针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心理而进行的设计,为了符合大众心理就需要及时的转变设计理念。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遵循着适形,适度,合情,合理的原则。传统民居装饰的选择会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选用,还有一种是部分提取。

直接选用是针对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理念的选用。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过程中有些装饰设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设计可以直接采用,属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但是在运用前需要认真的选择,环境艺术的设计是讲求整体的协调性,如果只是套用设计则不利于整体的设计。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方向。尊重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另外还要注意对选择元素的控制,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需要慎重考虑。

部分选取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有些设计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所以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改造。这也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整体的改造、颜色的选择与搭配、材料的选用和更新。这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保持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以便达到整体设计的协调。

三、总结

从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民居装饰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审美需求。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以促进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与心理学,实际上就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针对使用者的心理特点,把握使用者在外观环境刺激下会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探讨这种反应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然后把它运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之中,从而设计出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适、给人以美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到的学科很多,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不仅涉及到色彩心理学、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形状、色彩照明、陈设装饰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

一、心理与美感

美感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心灵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环境艺术设计能不能给人以美感,首先要看这个设计是否切合空间或环境的实际用途和性质,否则很难使人感到美。适于某种环境的设计搬到一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环境,也未必为人们所欢迎。一盏豪华的晶体灯悬挂于宾馆的大厅中可能使人感到美,搬到一个小型卧室中,就成为空间的累赘。在切合空间的用途和性质的前提下,室内设计能不能给人以美感,关键在于是不是符合构图的原则。实践表明,凡是尺度得体、陈设有序、色彩和谐的室内设计,即使没有强烈的感染力,也能使人感到舒适、和谐。这种感觉就是大众普遍接受的审美的一般标准。为此,在设计中,设计师要依次注意土建设计提供的空间、陈设品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对整体环境的局部调整。

二、心理与氛围

氛围是通过艺术设计创造出来的环境给人的总印象。美观固然是一个总印象,但是,这里所说的总印象则更加近似于个性,是能够多少体现这个环境与那个环境具有不同性格的东西通常所说的轻松活泼、庄严、肃穆、安静亲切、欢快热烈、朴实无华、富丽堂皇、高贵典雅、新颖时髦等就是用来表述气氛和氛围的。内部环境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主要因空间的用途和性质所决定。如起居室和会客室应呈现亲切、和谐的氛围卧室应该具有安静、平和氛围宴会厅应该给人以热烈与欢快的感觉会议厅应该是一个庄重、严肃的氛围等等。但是,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空间的种类繁多,以至于每个微小的差异,都给预想的氛围带上预想之外的色彩。

三、意志与情感

人都是有感情的,人的社会性情感组成了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而这种高级情感的反映是需要一定的客观事物引发的。设计师的工作目的是为人创造好的生活空间和条件,设计出能够引人联想的环境,即强化环境的精神功能,使其能够充分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并对人们的情感和意志形成积极的引导和影响。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联想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同一个现象,能使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还可以使在不同心境下的同一个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尽管如此,客观对象对人的联想所起的作用仍是不能轻视的。因此,把人们的联想引导到一定的方向,是设计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个性与环境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对设计师来说,了解、落重使用者的个性特征,并通过室内设计来体现其个性特点也是很重要的。从居室的设计格调中能看出主人的兴趣与气质,这表明设计师充分了解、准确表现了使用者的要求,满足了使用者的对环境设计的要求和愿望,是使用者和环境的高度和谐和统一如果这个环境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个性,也就是说表现出艺术家的气质,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时尚性,同时又为主人所接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将反过来给人以积极的影响,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甚至会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环境在改变使用者、引导使用者。

五、人际关系

在人类出现的时代就有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通过其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便使得人们在同一空间内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处位置所带来的交互方式又能体现出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有时的是人们下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能更加真实地体现出人的潜在心理活动,体现了主人与来访者不同的地位与心理状况环境艺术设计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向心核,使人们可以向核心中聚拢;反之,那些缺乏向心核的空间,例如空荡荡的场地,或者笔直的道路则不容易聚拢人群因此,设计者们与环境适的人群中交流,可以增加一些向心的空间;而如果希望人们不要停留,尽可能快速地离开,则应提供一些离心的设计我们比较一下那些情调浪漫,适合长时间交流的酒吧咖啡厅的布局,以及那些希望人们快速用餐的快餐店食堂的布局,就不难理解前面的观点。

六、艺术心理学与环境艺术

(一)气泡理论

心理学家萨默提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见的空间范围,它随身体移动而移动,任何对这个范围的侵犯与干扰都会引起人的焦虑不安,该气泡以人体为中心发散,前部较大,后部次之,两侧最小当个人空间受到侵犯时,被侵犯者会下意识地作出保护性反应,如表情手势等霍尔据此提出了4种人际关系,即密切距离个体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环境不仅影响人,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创造出行为需要的环境。

(二)好奇心理

好奇可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好奇心理能够导致相应的行为,尤其是其中探索新环境的行为,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的扩张,环境艺术设计因人的行为与活动而获得意义,在了解了个体行为与环境是完整的体系,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艺术设计应以人为核心,充分考虑空间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同时以人的各种行为因素指导环境艺术设计与建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注重人性化的回归,努力营造宜人的环境艺术改善大众生活环境和质量。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婷婷公共空间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防工业出版社,1996

[5]季爽.浅谈展示空间设计[J].才智.2010(02)

[6]郭巧愚.浅析展示空间的设计问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余声.基于设计心理学角度的景观营造设计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9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在教育哲学的层面分析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的重要性与前瞻性。建立新的学习观点与理念并用其反思评鉴美术学院艺术考察课程活动式教学实践。

一、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学习理念

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只有通过把个人世界里的经验组织起来以提高个人面对世界的效能,学生才能主动地建构自己学习的求知方式”。①建构主义的情境式学习是通过问题解决而进行的,是一个建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并主动地对外在的经验加以筛选、组织和整合,学习者无须依赖一些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心智活动。社会文化观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把活动与社群文化有组织地联系起来,并强调认知过程从属于社会过程和文化过程。学习活动与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关系。学习是因共同参与实践社群文化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观与社会文化观相辅相成。在实践中面对特定情境时,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学习应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相互撞碰、开放式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活动,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学习是创生式学习,笔者称为“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

二、艺术考察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变成考察活动,教学不再是说教,而是协作和帮助,教学成为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协作式的框架与在具体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成考察者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与考察成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在兴趣与激情的引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考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中碰撞创生出自己的学习考察成果。教师变成考察者的协助者和服务者,与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方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学习者、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成果,当然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与考察活动的咨询者和解决问题的协助者。

下面笔者具体列举一些艺术考察课程课例:

1.课程简介

艺术考察是艺术情景式实践教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者的亲身感知与体验使学习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扩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全面艺术素质与文化修养。在国内选取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碑林、专题博物馆、民居、帝王宫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学目标

扩展学习者的艺术视野,感知与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学会对各门类艺术的赏析、考证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对艺术的研究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访问民间艺人、著名画家、民俗专家,以画速写、做笔记、记录影像等动态情景式学习方式获取艺术资料,为各门美术专业课搜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的一系列活动,学会欣赏、感知、探究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获取优秀艺术经验与丰富的艺术知识,培养学习者热爱优秀的中国文化,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与艺术的关系。提高学习者生动准确地感知考察对象艺术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记录与把握艺术要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应目会心以及应物象形的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

4.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专题博物馆、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请专业导游或当地专家、学者讲解其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首席与学习者共同学习。在听完介绍之后教师与学习者讨论、探究、访问并进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实情景中教师给学习者传授搜集考察资料的方法。

(1)学习者根据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选择艺术考察的侧重点,如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学习者访问民间艺人,欣赏民间艺术,感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获取艺术灵感。

(3)参观考察不同专题博物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视野和艺术感知能力。

(4)学习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素材,根据自己的特长,认真整理考察记录。

5.考察延伸与艺术考察报告和撰写考察学术论文

(1)学习者通过不同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方式如速写、笔记、影像等,仔细分析并深入细致地整理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

(2)把艺术考察的对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探究,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

(3)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

(4)艺术考察外出时间为15天,回校整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考察报告和撰写学术论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及艺术考察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撰写考察报告与学术论文,教师根据文章质量、课堂表现与考察态度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百分计入成绩。教师根据质性与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分数与学生的过程性成绩客观地填入下表。

三、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

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中国画等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史,加深对国学包括儒、释、道文化的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美术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等综合概念。开设艺术考察课程主要是开阔学生艺术审美视野,感知不同地域风土人情,赏析经典艺术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速写、笔记、影像等记录方式,为专业课收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活动培养学生以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开拓创作思路。艺术考察课程中,教师以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方式引导学习者参观名胜古迹、洞窟壁画等,培养学习者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互动、整合、展示的综合性艺术和文化素养。教师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或艺术环境中了解与国画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习者接触多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情境与艺术考察活动中提高体验艺术的综合能力,并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综合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明白自己将来做中小学美术教师或艺术教师,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术与艺术史与发展轨迹,这些具体的美术史与艺术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态的存在于地面、地下与民间。所以给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考察课程更显重要。

结语

艺术的社会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符号学;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符号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一个有力的工具。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初始的语言都是以符号为主的,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才将这些符号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才慢慢地开始对符号语言赋予声音的特征。可以这样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源于符号,而符号又是随着人类社会地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对于符号学的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主要就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着重论述,阐明了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表达。

一、符号学

符号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标记,是一种系统意识的输出和记录,这里的系统,指的是符号代表的“所指”或者是是符号代表的“能指”物,“能指”代表的是表现,而“所指”的意思。设计作品可以通过符号意识表现在其输出上,同时还可以通过符号输出的感性意义。设计符号是符号作为设计元素的传达信息,通过编辑符号,运用符号的解释和指导,让使用者将符号传达的意义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事物标记。

一直以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都比较注重外观形式的简约表达所蕴含的多层意义。由于先前的环境艺术设计脱离符号的内涵,不仅无法将环境艺术设计与符号进行有机结合,还形成相互对立的形式。随着社会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将符号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有效避免符号与艺术设计的矛盾。将符号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从符号的角度入手,将环境艺术设计所要表达的文化理念与人们对环境的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满足人们对环境的文化需求,符号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载体,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

(一)设计符号的明示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的感官接收大量的符号信息,我们通过“视觉”接收环境的形态、尺寸、色彩、位置等特征,通过“触觉”感知环境的“肌理”、压力、温度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符号明示意。在于通过表述环境的特征、操作表述和表示形态的设计,向人们准确地诠释环境的本质(功能、操作、规格、安全)等。例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由于生活物品较多,我们就会对储存空间提出“量”与“质”的要求,如整体厨房中橱柜里隔板的定位、抽屉的大小、轨道滑篮的布局等,在设计时,通过具体的符号意识引导使用者合理使用,既区分储物的类别,又指示使用的功能。

(二)不同类型的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达的意思不同

对于符号语言来说,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和类别,有推理性符号语言、视觉符号语言。不同类型的符号语言所传达的涵义有所不同,发挥的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也有所不同,以及人们对环境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视觉符号语言没有自身的体系,只能够体现在一定的情感之中,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符号不能像标签一样随处张贴,符号的使用以及创造要体现准确性、合理性、恰当性,要因地制宜、巧妙的、恰如其分地对某一种内涵或是现象进行反映。

(三)设计符号的暗示意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化的环境小品,除了其外观形象说明外,还具有很多引申意义,包括设计者和使用者的文化内涵、传达的环境氛同、暗示信息、特定的社会价值取向等。特定符号的环境小品、雕塑,会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我们通过设计作品传达人文信息,但是,这些符号的意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设计的认知需要依托共同的设计理解,比如,美国著名女雕坦大师路易斯・布儒瓦的作品“蜘蛛老太”,巨型的蜘蛛甥像名叫“母亲”,在布儒瓦的记忆中,因为母亲约瑟菲娜就像一只和善的蜘蛛,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她在耄耋之年依然清晰记得,小时候躲在母亲用来织补绣品的丝线堆中,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而对于中国人来讲,这种理解很神奇。

三、环境艺术设计之中的符号学应用的意义

符号是“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体,它的功能和文化内涵是互相作用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表现为以空间的使用价值为主,而空间的审美、象征都依托于空间的功能和形式,但是,内涵同样作用于功能,当功能意义不明确时,我们通过隐喻等手法引起暗示作用,唤出缺失的功能意义。在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中,分析设计符号、创新与构成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几个重要特征,以建筑环境为例,一是空间的多元性,符号的使用是多样的,它体现了环境的表达特性,使空间表述更丰富。二是空间的重复性,以不同构成形式重复或近似重复,组合运用空间符号,以增强环境主题。三是空间的重构性,运用符号结构或者组成的重构手法,打破建筑原有盒体空间,形成空间新秩序。四是空间的变形性,针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合理的变形改造,创造联想的新境界。五是空间的隐喻性,运用抽象的象征手法,如以柱体代表树木,以曲线加蓝色代表湖泊或者海洋等手法,体现环境场所的特殊蕴味。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遗漏色彩与灯光,它们可以发挥鲜明的“象征”和“隐喻”的作用,通过冷暖色彩、聚散灯光,可以反映主题、营造氛围,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煜博.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J].商情,2013,(45):138-138,143.

[2]杨子钺,段勇.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文化表征分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3):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