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劳动教育的感想十篇劳动教育的感想十篇

劳动教育的感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9:43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1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对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条件下,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沿用过去单纯说教或讲大道理等方式,来达到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的目的,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层大队干警经常反映‚一些劳教人员很难管;有的劳教人员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这些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迎接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为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脑入心,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理解、关心劳教人员的理念,在尊重、理解、关心上实实在在的做文章。

尊重,就是要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劳教人员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崇高,更谈不上重大。但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却是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他们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人身安全、个人合法财产受保护和不受侵犯等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保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就要把劳教人员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劳动教养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劳教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基点。现实中,劳教人员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只有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劳教人员才不会丧失自尊心,也就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我们在做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受教育的对象是劳教人员,但也是人的理念,要坚持按照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允许劳教人员述说怨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劳教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情感上拉近同劳教人员的距离。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还必须关注劳教人员的需要,要把耐心的思想教育同为劳教人员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我所在“爱心帮教”、“结对帮教”和帮扶解困等活动中,不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了大量的婚姻纠纷、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还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说教和硬性灌输。让劳教人员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教育挽救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可有可无的“傻子”听众,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极大的调动了劳教人员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解,就是要理解每个劳教人员的具体环境、个性和心理。即:要多从每一个劳教人员身上找出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劳教人员的角度多想想。比如,少数劳教人员身体素质特别差,经常生病,生产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思考,能否以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工作,犹如心理治疗中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重视其人格尊严,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作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教育者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促成他们的成长;教育者不是单纯以理论去影响甚至强加于他,而是提供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促进教育对象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在解决劳教人员的思想问题时,从理解劳教人员的感情出发,顺着劳教人员的思路谈下去,加上教育者适当的分析见解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极有可能达到最终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关心,就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劳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劳教人员被劳教入所,脱离家庭,离开亲人。在感情、生活等方面都渴望得到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当遇到家中发生危难或身体患病之时,更是如此。在对劳教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定要关心劳教人员的生活,了解劳教人员的心理需求,注意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诚心诚意地为劳教人员解决困难,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对劳教人员关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往往就是出自教育者口中一句带有人情味的语言,竟然可以促使劳教人员流下感动的热泪,或者还能成为劳教人员解决思想问题的转折点,这就是关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比如,个别劳教人员入所以后,家庭发生了变故,年迈的父母无人赡养,妻子离家而去,小孩辍学。这些情况一旦反馈到劳教人员心里,劳教人员的第一个念头有可能就是要“出去”。我们的管理者如以常人之心及时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给以说服或安慰,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困难。这样一来,劳教人员不但不会想方设法脱逃,或许还会对我们干警感激不尽,从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劳教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四必谈”,坚持“四必看”。即: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劳教人员受处理时必谈,劳教人员改造岗位调整时必谈,劳教人员因种种原因有不满或消极情绪时必谈;劳教人员生病时必看,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困难时比看,劳教人员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必看,劳教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必看。

当然,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从人性的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切不可因之而出现“妥协执法”现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与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教育改造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一起抓,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以不断提升劳教场所的教育改造质量。

本文作者: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曾镒秀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2

关键词:劳动教育;生活化;前植式劳动;即时式劳动;后延式劳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4C-0007-03

一、现状扫描及问题归因

高等学府本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之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文明素养却遭遇了大幅滑坡,一些不良行为日渐增多,校园中“低头族”和“啃老族”的学生数量日益壮大。据有关调查统计,大学生92%使用智能手机,每人日均紧盯手机屏幕3小时左右,课堂之上的“低头族”也不乏其人;“啃老族”大学毕业生已经扩大或前移到了部分在校大学生身上,集中表现为交往圈中请客聚餐消费过高、恋爱成本感情投资居高不下、非理性攀比消费支出惊人等等。网络技术在支撑学子们更便捷获取讯息的同时,也阻断了与他人躬身交流沟通的能力,课堂上的“低头族”们,沉湎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自娱自乐,不尊重教师劳动与付出,折射出目前高校学风建设、思想教育的紧迫性与严峻性;自身没有断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啃老族”们,视家庭和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应当,挥霍、坐享父母劳动成果而毫无歉意内疚之情,更是将爱劳动与善感恩的传统美德抛在了脑后。“破窗效应”中的部分大学生,集中反映出了劳动观念淡漠,自理能力不足,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未形成等诸多问题。

劳动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不热爱劳动的种种现象,笔者认为其形成原因是多维度多方面的,既有个体主观原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既有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家庭、社会的深度影响;既有生源地城乡区域差异,也有男女性别差别等等。

第一,源自家庭教育方面的深度影响。来自城镇经济宽裕家庭的独生子女以及“官二代”、“富二代”们不爱劳动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并占有很大比例。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衣食无忧,有求必应,几乎所有生活事务全由父母亲人包办代劳,家务劳动从不动手承担,父母的辛劳从不关心体恤。而父母的百般宠溺与宽容又时时固化着他们追逐享受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劳动能力日渐下降,感恩意识淡薄。

第二,来自社会文化方面的不良熏陶。随着改革开放深度推进,社会多元文化日益融合,国际化视野中的高校青年学生,正兼收并蓄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与声音。但是在域外强势文化面前,部分大学生过于崇拜西方文明,盲目跟风,流连于洋风洋节洋生活,淡化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忘却了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能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的朴素道理,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被摒弃,个别学生终日沉湎于网络世界、追逐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而心安理得。

第三,囿于学校教育方面的教条呆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各项政策,对各类学校的劳动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应该说在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殊时期,学生的体力劳动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但是在今天改革开放中得到极大发展的高等教育,仍多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劳动教育被弱化和边缘化。不仅劳动教育内容空泛,劳动形式和方法也显得呆板乏趣,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与提高。

在这种倒逼机制下,笔者认为,劳动教育不能成为一纸空文,创新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全面提高新世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二、消除破窗效应的对策探讨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1]在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应该树立劳动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生活是劳动教育的源泉。生活源于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和生活水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求到的教育”,[2]生活是教育的活力之源,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就不能离开生活。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和生活脱节,必须紧密联系生活,以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教育的养料。高校重视和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劳动教育更加贴近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回归大学生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高校只有实现劳动教育生活化,只有实现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化、情感化和教育方法的趣味化、多样化,才能真正让大学生们在劳动和感恩中体验感悟到幸福与快乐,才能真正让大学生们懂得劳动创造美好梦想的人生哲理,才能寻找到消除“破窗效应”的根本良策。

第一,补上家庭劳动课。与家风家训相融合,与学生家长相配合,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前植式劳动”,补足补齐成长过程中缺失掉的家庭劳动一课。家风家训等家庭教育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3]“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常态下和谐社会大力倡导的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家庭教育的肥沃土壤,才能根深叶茂,生机无限。家风家训等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职业教育的突出优势是,它靠亲情的力量来拨动心灵琴弦,扣的是人生第一粒纽扣。作家老舍先生认为:“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家风家训等家庭教育对人的亲情影响离不开规劝、褒奖与提醒,但成效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力行、躬身示范,正所谓“三分靠说,七分靠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家风淳正、相亲相敬、和谐温馨的家教环境成长的人,一定会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中增强共同的价值认同,实现优秀道德润泽与传承。有鉴于此,我们在“前植式劳动”教育过程中,具体做法是:精心设计“我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主题班会,通过学生在校撰写“家务劳动承诺书”,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家庭、爱父母、爱劳动、懂感恩,广泛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我帮爸爸干农活”、“我替父母看亲戚”、“我为爸妈分忧愁”等系列家庭劳动。这是一场体验式的劳动,其劳动的最大实效是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辛劳、体验家庭的责任和传递亲人间的温情。这种体验式劳动,最大优势在于学生情感上的真情倾注和投入,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心态,让独生子女大学生担当起家庭的责任义务,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懂得珍惜,增进亲情。

第二,抓好学校劳动教育环节。与学生自理能力提升相协调,与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相契合,积极组织大学生大力开展“即时式劳动”,抓常、抓实、抓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劳动进行时和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即时式劳动”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各类课外实践,包括自理状态下的个体自我服务性劳动与合作状态下的奉献他人集体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体现为大学生个体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化的劳动内容与劳动行为,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躬行,遏止并逐步消除依赖父母、依靠同学的心理惯性。其劳动载体是寝室个人内务整理、服装清洗、个人自主学习安排等等。集体性劳动体现为集体协作和团队合作,在劳动合作中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克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人格缺失,其劳动载体是教室、寝室劳动值日、校园区域卫生保洁、校内社团活动组织及服务等等。“即时式劳动”是在校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时期,是学生能否形成正确劳动观和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一步,作为辅导员必须抓细抓实。

第三,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相一致,与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相契合,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后延式劳动”,驰而不息地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载体与平台。“后延式劳动”是指大学生为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作准备的综合性实践劳动。诸如“劳动进社区”活动、“手拉手结对子送温暖”活动、“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植树节”开展的植树活动。“后延式劳动”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参与的劳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奉献社会、担当社会责任做了必要而丰厚的心理、能力与才干储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实施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第一,高校劳动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尚人格的基本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勤劳勇敢,勤俭持家是本分。高校理应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发挥家风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培育青年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提供丰厚的文化营养。

第二,高校必须创新劳动教育载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凝练劳动教育特色。高校应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重点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首先做到“内化于心”,然后才能“外化于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思想上要认识到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能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中的一切辉煌,只能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行动上要清晰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就是普通劳动者,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第三,高校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完整的教育体系之中。劳动意识与劳动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的实施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应把劳动教育纳入完整的教育体系之中。在操作层面上要贴近生活、回归家庭、走向社会,采取综合实施策略,从细处着眼、实处入手,才能久久为功。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3

【关键词】劳动教育;习惯;“家社校”三位一体

2020年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劳动教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了课程标准。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职业院校“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一环,“五育”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融合。但现实中很多职业院校在“就业为先”的指导思想下,已将劳动教育“工具化”并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倾向,导致劳动教育出现了理念功利、目标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亟需回归育人本位。在这种大前提下,分析劳动教育的内涵特点,探索“以劳促智、以劳树德”的育人途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含义及其与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

从学科地位的角度来讲,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涵盖特定的教育内容,与“德智体美”四育并行。从本质上讲,劳动其实是脑力和体力的结合。如果缺乏脑力劳动,学生也许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果缺乏体力劳动,学生可能变成“书呆子”。脱离劳动教育的德育会成为“夸夸其谈”,脱离了劳动教育的智育则会变成“纸上谈兵”,脱离了劳动教育的体育往往“顾此失彼”,脱离了劳动教育的美育将成“无果之花”。因此,“五育并举、缺一不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劳动教育边缘化

目前,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薄弱化,在学校中被边缘化,在社会中被轻视化。职业院校很多学生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各类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所占据;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机制和平台来专门支持劳动教育的开展,且部分网红、主播传播的扭曲的价值观,使很多学生对劳动的看法出现了严重偏差。

(二)劳动教育口号化

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关键载体,本应让学生去主动体验,但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学生被动接受。很多劳动教育活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停留在“口号”上,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劳动而去劳动,学校忽视了将劳动情感和劳动精神融入劳动教育中。劳动教育逐渐沦为某个特定时期内临时起意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纪念日大扫除等),或者在技能大赛中强行融入劳动元素,明显缺乏长效机制,导致了劳动教育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上“变了味儿”。

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已成必然趋势,三个要素应分别发挥不同作用,在劳动教育体系中扮演不同角色。

(一)家庭要素

家庭对于孩子劳动观的形成具有最直接和最深远的影响。很多家长虽然在心里也认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落实到行动上却瞻前顾后、缺乏魄力,没有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周末以及寒暑假等学生在家的时间,专门安排一些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两个一”(一道拿手菜、一次家务活)主题劳动教育活动等,既让孩子享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又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二)社会要素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要不断强化社会要素的作用。学校应鼓励各系部、各班级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志愿者服务(地区举办的大型活动如“马拉松比赛”等)、校内服务(如定期打扫校园包干区、校内实训场所等)、家务劳动(以寒暑假作业的形式开展)等形式多样的普遍性劳动教育。这样可以让学生时刻感受劳动氛围,享受劳动果实,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职业精神的养成,继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信心以及对劳动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学校要素

学校要把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上,将“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植根在学生的人生观培育过程中,让学生最终养成“肯吃苦、能吃苦、不怕吃苦”的劳动品质。校系两级可以组织开展“模拟面试”“劳动教育进课堂”等活动,在校园文化、宿舍文化等建设中融入劳动教育思想,构建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制度,让学生真正“以劳为荣、以惰为耻”。“参与劳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让学生在思想层面慢慢转变,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继而发展为“大家的事情抢着做”。劳动教育不是凭借“一头热”就能完成的,它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专门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要素的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认可、接受劳动教育。

四、结语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4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5

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6

1班主任工作与责任意识

所有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那天起,就感受到不大自由,心里总是惦记着班上的学生,即使自己没有课,不呆在学校,不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心里老是不踏实,这种感觉就是一种责任意识。在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今天,班主任这种责任更为突出,学生的人身安全,交往安全,学生的学习效果都需要班主任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从事自己的工作。

学校安排谁来做来班主任工作是经过认真考虑和慎重决定的,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到位与否,决定着学校大局的稳定,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状况。一个班联系着几十个家庭,班级管理到位,学生健康成长,决定着几十个家庭对学校的良性评价,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这种社会效益不能小视,它就是民心,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认为,班主任与其他老师相比,没有其它优越感,只有沉甸甸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能主动积极地去研究班情,寻找对策,为班级建设尽心尽力,做到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和社会满意,让自己安心。

人来到这个世界,从独立生活、独立工作那天起,责任就会伴随终生。使人不得安宁,正是这种不安才促使我们克难奋进,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出使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情来,真正这样做了“责任”二字又能使自己心静如水,宠辱不惊。

当今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就学校而言,优质生源的争夺战早已展开,每个学校的生源状况不一样,学校的声誉也不一样,但无论怎样,没有一所学校因生源不好而放弃努力,总是千方百计地加强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寻找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生源状况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作为班主任,无论接手到一个什么样的班,都要感到一种责任感,学生基础好一点就要想到学生在升学方面责任更重更大。基础差一点的就要想到管理的责任,引导学生进步的责任更大。只要有了责任意识,工作起来就会轻装上阵,无怨无悔地踏踏实实地工作,什么事只要尽心尽力了,群众会看在眼里,领导也会记在心里。

2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班级管理的首位

一所学校由若干个班级组成,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发展。班级的特点在于它的群体性,班级管理的复杂性表现在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思想认识的个体所构成的一个群体,要做到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时间的跨度上看又具有长期性。因此,班致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采取一种长效制机进行管理,效果才会明显,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坚持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长效机制。

2.1理想教育。学生步入初中学校,总是带着一种好奇,带着一种任务,带着一种想法来到学校,无论基础好坏,表现优劣的学生都有内心的想法。这些想法其实就是他们人生理想的雏形,从入学教育的那天起,班主任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理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教育使学生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让学生从“混日子”模糊生活圈子中醒悟过来,让他们从“好玩”转到“好学”。这种理想教育不是大而空的,要注意理想教育的渐进性和针对性,比如说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班级,在学校展开学习竞争,争取他可能取得的成绩或名次,这是一种理想,一旦实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个人信心就会大增,对于基础较差的,表现不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进步,这仍然是一种理想教育,试想一个班级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理想,那他们都会为之奋斗,注意力会转移到学习上来,人人都争取好的表现,班风、学风、在这种氛围中会逐渐养成。因此理想教育是实在的,让学生感到理想就在心中,理想就在身边。三年的时间,不断地坚持理想教育,不断的调整理想设计,学生会得到良好的理想教育。

2.2劳动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享受着优厚的生活待遇,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劳动意识淡薄,只求享受,不愿奋斗,造成许多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厌学情绪浓,学习上惰性十足,表现较差,自私心理严重。要根治这种毛病,劳动教育是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人的情感与意志要在劳动中形成。在学校生活中劳动机会是比较多的,比如定期值日,从拖地,抹桌,整理学习用品,参加公益劳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有的学生在公共场所乱扔乱丢,有的学生将自己的垃圾扔在他人的桌上或桌下,有的值日不主动,这些足以说明劳动意识欠缺。需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学生朴实的劳动意识,长此坚持下去学生逐渐懂得珍惜一切,爱护公物。劳动中还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2.3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在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要教育学生尊重所有的老师,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外尊重老师的人格,见到老师打声招呼就是一种很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作为老师不仅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差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更讲感情,老师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他会终生不忘,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一辈子也不理想。能做到这一点,老师会受到所有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要讲“团结”二字,绝不允许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无论学生家庭背景如何,在老师的眼中都是自己的学生,引导他们互帮互学,互相尊重,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的气氛,喜欢说三道四搬弄是非的学生要引导教育,喜欢拉帮结伙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化解,避免学生中非正式团体的形成,这对于班级建设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尊师爱生的品德养成等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7

关键词:劳动课;教育性;素质教育

劳动课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要特征,以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劳动能力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针对来自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重视劳动课,上好劳动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明确目的,端正思想

1981年劳动课列入小学教学计划并规定为必修课,1993年开始试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课教学大纲。说来劳动课已不是新课程,但是由于教育阵地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烙印很深,小学劳动课常因不考试而遭冷遇,其教育性也不被重视。很多人认为劳动课中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等,学生不教自会。这种片面认识只注意了劳动的实践性,而忽视了它的教育性,更忽视了通过劳动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都是日后无法弥补的,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

教学大纲对小学劳动课提出了明确的目的: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同是劳动课,目的明确与否,其意义也就不同。这种不同可以拿走路和散步来比较。走路是为了从此地到彼地而行走;而散步的目的则是为了闲散消遣,无须到一定地点,看上去也走了路,其实目的是休息健体。劳动课就是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从而认识劳动的意义,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像低年级的洗手、洗脸、洗手帕等课看起来很简单,没多大意思,可是在这些劳动项目的训练中,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点自我服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光荣。培养动手能力和热爱劳动的观念,使其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只有明确了劳动课的教学目的,才能端正劳动课的教学思想,努力做到劳动课的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处理好劳动课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2探索方法,提高效率

要上好劳动课,发掘劳动课的教育效应,就应像对待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经常学习教学大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从思想教育入手,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

2.1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是道德之源。”单纯的劳动不可能自发地产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把劳动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1.1找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小学劳动课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扩大学生接触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只有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牢牢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才能不断激励情感,诱发兴趣,使兴趣变为乐意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2.1.2找准思想品德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点。

劳动课不仅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要注意找准与教学活动的结合点。找准了结合点,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有载体,否则,思想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如上《折纸马》一课,老师首先在黑板上贴一幅碧草茵茵的大草原图,再指导学生折纸马,谁折得好就把谁的放到大草原上。这样创设一种祖国大草原万马奔腾的情景,挖掘学生愉悦的心境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调动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争相折好纸马放到大草原上。这样既渗透了积极向上、争取成功的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发挥学生的创新与想象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生天真活泼,心灵手巧,想象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他们的这些长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上《铺床》一课。教学时,可做“过家家”游戏,让学生将课桌当床,纸当床单,手帕当被子,橡皮当枕头,在游戏中学会铺床。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简便的铺床方法,最后集体总结得出哪种方法较适合春秋季节,哪种方法较适合夏季和冬季,学生通过回家体验,效果良好。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家务劳动,热爱做家务劳动,又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2.3注意养成教育的培养

小学劳动课,经过简单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受到思想教育,但这还不够,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善于动手的能力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劳动操作,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用。现在的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往往经不起社会对他们的需求和考验。因此,在学生一进校门就紧抓劳动教育不放松,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劳动的意义和饱尝劳动艰辛的欢乐,以适应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上好劳动课,注意小学劳动课的教育性,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每位劳动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写入=SLope(J2:K2,J3:K3),ab线斜率:在单元格L5中写入=SLope(K2:L2,K3:L3)。

2.8计算截距

ac线截距:在单元格K6中写入=inteRCept(J2:K2,J3:K3),ab线截距:在单元格L6中写入=inteRCept(K2:L2,K3:L3)。

2.9塑限入土深度hp计算

首先判断该土样是否为细粒土,如果是在单元格K7中写入Y,否则写入n。在单元格K8中写入=iF(K7=“Y”,G13/(0.524×G13-7.606),29.6-1.22×G13+0.017×G13×G13-0.0000744×G13×G13×G13)。

2.10塑限含水率wp的计算

由ac线计算塑限含水率wpac:在单元格K9中写入=10^((LoG(K8)-K6)/K5),由ab线计算塑限含水率wpab:在单元格L9中写入=10^((LoG(K8)-L6)/L5),塑限含水率wp值:在K12中写入=iF(aBS(10^((LoG(K8)-K6)/K5)-10^((LoG(K8)-L6)/L5))

2.11液限含水率wL的计算

由ac线计算塑限含水率wL:在单元格K10中写入=10^((LoG(20)-K6)/K5),由ab线计算塑限含水率wL:在单元格L10中写入=10^((LoG(20)-L6)/L5),塑限含水率wp值:在K11中写入=iF(K12=“重做”,“重做”,aVeRaGea(10^((LoG(20)-K6)/K5),10^((LoG(20)-L6)/L5)))。

2.12塑性指数ip的计算

在单元格K13中写入=iF(K12=“重做”,“重做”,K11-K12)。

小结

液塑限试验是公路工程试验中一个非常常规和重要的试验,其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了解液塑限试验a、b、c三点的实质数学关系,编制出自动计算表,既提高了试验的精确度,又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8

1.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在劳技教育中,学生运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又动脑,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劳技教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培养了关心集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格。因此,劳技教育对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起着重大作用。

2.劳技教育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个时期以来,单一的升学目标的追求影响和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把师生的思想禁锢在唯一的一种教育形式上,劳技教育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实际中的特点和作用,对家乡经济发展有所感悟。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课堂,利用劳技课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了解和接触社会。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和将来的学习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发展与自己能力和特长的培养结合起来。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践能够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学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观念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内化为“我要学”,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劳动是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技教育则使学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劳技教育实质上是开发人的潜能。在当前,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成为世界潮流,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劳技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合作能力。学生不但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理想,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劳技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完善。劳技教育深受学生喜欢,其重要原因是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把自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释放了人的自由。学生们在劳技课上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这就可以适应他们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挥。学生感到劳技课学习轻松愉快,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们都能获得很大的收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初中劳技教育的途径

1.建立有实际意义劳技教育目标体系

(1)认识劳动的意义。通过初中三年的劳技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保证劳动质量、端正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2)学会生活自理。教育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和维修最常用的基本劳动工具,教会学生学会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意识,形成勤劳、坚强、认真负责,服务社会的品质,具有初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2.建立动手动脑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可与多家企业联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还可配备一定的劳动工具和物资,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保障,将课堂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地教育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书本模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3.建立有形有效的劳技教育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实施,我校已把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列入学校办学方针,这从制度上保证了劳技课教学应有的位置。根据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将劳技课分为选修课和活动课两大块,使劳技课教学做到三结合,即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选修课按教学计划规定实施,是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选修课根据学生特点开设,九年级一般为职业规划和创新课,八年级一般为家政课和简易维修,七年级一般为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活动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参观考察加工车间、实践基地等形式,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调查研究等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劳动技能的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学分制、星级制的办法,每学期进行考评并纳入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档案中。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9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爱学习爱科学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纳、大兴安岭等,让他们领会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发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为保护名山、建设风景区作贡献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形”、“观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了感知理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劳动教育的感想篇10

关键词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

一、美育能陶冶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育所重在感,要动之以情。这样就会使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情操上得到陶冶。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不是客观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典型化,从而更集中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与一定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寓有一定的社会理想,体现一定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珍品,由于它们能在人们面前展现出美好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人们提供区别美丑善恶的标准,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要运用具有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教育学生。用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教育学生。如高尔基《母亲》中的典型形象巴威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都以他们的完美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感染并陶冶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二、美育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极为丰富的、具体形象的素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要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不仅要借助于科学理论,发展逻辑思维,还需要文学艺术的感染、启迪,发展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阅读艺术作品,参观、游览,进行写作训练等,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而精细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新事物的热情与敏感,唤起并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红楼梦》,学生所得到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且还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主义社会家族解体的过程得到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一部《李自成》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完整而又形象的明末农民运动怎样兴起,明朝统治者怎样衰亡,清朝怎样入主中原的历史画卷。《徐霞客游记》告诉读者的却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地理知识,宛如一幅幅优美、瑰丽、壮观的山水画。

三、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后,从事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转化一下兴奋中心,可以使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也可以说美育在解决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发展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大自然的美,常常能陶冶人们的情操;鸟语花香,潺潺流水,宁静山幽的环境,使人感到神志清爽;层峦叠翠,奇异山峰,飞流瀑布,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一望无际的大海、湛蓝色的天空,随着微风飘动着的朵朵白云,使人感到视野辽阔,胸襟大开。当人们沉浸在美的感受和欣赏中,精神上得到美的滋养和协调时,可以通过形象感染、节奏变换、注意转移、情感体验等,使冲突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伤感会得到抚慰,消沉会变得振奋,喜悦的心情得以抒发,从而调整了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实施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能够运用对美的感受能力,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促进学生体态健康匀称的发展,形成一种坚毅乐观的性格。

四、美育具有促进劳动教育的作用

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价值。美来源于创造性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美育主要内容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都源于劳动,都是人类劳动生产的艺术化和具体反映。古今中外歌颂丰收景象的艺术大作不胜枚举,农业生产的春华秋实,工业生产的钢花飞舞,都与包含着大量的赏心悦目的美感。这些反映劳动人民的艺术作品,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可以美化学生们的心灵。

五、美育可以促进完善个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而教育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因此,全面发展教育是必须以个性的发展为条件和基础的。教育在个性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个体中那些符合整个社会利益的心理定势,美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美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须知人的个性发展不是绝对自由的,而必须在理性的调节下适当地、有节制地得到发展,而在高级的和艺术的水平上,人却要求自身与他人、自身与整个社会之间的一致和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情感不象理性认识那样可以迅速改变方向和更新内容,但它更为稳定而牢固地沉积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而艺术特有的审美教育作用,恰恰在于给人们的情感领域以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情感交流是离不开美育的。美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