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十篇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十篇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0:19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1

应对云环境新的安全挑战,更好地保护企业业务发展,7月22日,趋势科技正式推出基于趋势科技云安全技术核心的全新云安全3.0解决方案,率先确立云时代新商业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法则。

安全3.0令安全进化

从借助云实现更高等级的安全,到保护云自身的安全,趋势科技云安全3.0进化的脉络,就是为云环境下,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平台与数据资产两个核心要素提供安全防护:一方面,用“云之盾”技术来保障云平台本身的高可用性,使得各种企业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或者云环境免受病毒、攻击、系统漏洞等威胁侵害;另一方面,通过“云保险”技术来保护用户存放于云端的隐私和关键数据不被非法窃取和利用。

此外,存放于云环境中的企业数据信息,同样是关系到企业在云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调查显示,对于大部分企业和组织机构来说,风险防范、数据隐私和遵从法规要求,成为实施云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

为了提升云端的安全,引领云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科技,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云安全1.0到云安全3.0的革命性进化。

趋势科技全球执行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总经理张伟钦介绍了云安全的演进历程:“云安全1.0的核心是对用户所访问的网页进行安全评估,云安全2.0增加了文件信誉技术和多协议关联分析技术的应用,让文件信誉技术(FRt)与web信誉技术(wRt)、邮件信誉技术(eRt)实现关联互动,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护,这对终端系统安全管理及资源释放绝对是一次重大变革。云安全3.0的出现,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对云计算环境的一次颠覆,以更完整的方案保护云计算基础架构。”

保护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核心技术;智能终端

回顾信息产业发展历程,结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的迅速兴起,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科学发展规律。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动力不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是否会发生转变,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是否有影响呢?

一、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没有走出2008金融经济的影响,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应对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尽管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有所放缓,但是,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工业和人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功能,促进信息产业和工业的一体化,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这一点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就可以看出。随着当前网络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电子信息产业之间相互融和,产业界限变得不再明显,各种先进技术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以下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深度深入制造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渗入传统制造业,给制造业添加了新鲜的血液,促进当今的制造业向着以下三个发展方向不断进步,这三个发展方向分别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制造:智能制造在制造设备中使用信息技术,比如嵌入芯片、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使电子信息产品向着网络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生产制造设备之间彼此能够交换信息,从而对设备进行系统综合,充分发挥设备的综合效应,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为了满足未来经济对工业发展的要求,制造产业正向着节能减排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回收和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现在的电子信息产业在为制造业服务时,还有一个趋势就是,电子信息产业对制造业的服务,不仅限于对设备进行改造,而是为制造业提供网络平台、知识平台、支持平台等,向制造企业卖解决方案等服务转变。为了更好为制造企业服务,必须不断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度,促进信息产业迈向高端。

(二)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

为了应对金融经济危机,各大电子产业设备制造商都对智能终端做成了调整,是智能终端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放方面,各企业间加快并购与强强联合,比如很多硬件企业联合软件企业进行产品联合生产,着一现象在手机制造行业尤其引人注目,在国外有诺基亚与微软的联合,google与摩托罗拉的联合,国内则是联合趋势是更加明显,阿里巴巴与天宇公司的联合,小米与联通、电信的联合等等。可以说让人眼花缭乱啊。尽管当前我国在电子硬件方面与国外仍有一些差距。但是已奋起直追,相信随着各电子信息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信息产业之间整体效益将不断得到发挥。另外一条值得注意的是,各电子信息产业公司之间逐渐重视电子信息产业运作模式的创新,意图创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三)云计算建设速度不断加快

云计算技术是最近几年来才兴起的一个新兴词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他实现了计算能力的商品化,行业化和专业化,使传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得到了变革,二是它降低了企业的计算成本,实现了计算资源的积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对我国的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去,当前我国的云计算行业存在着以下发展趋势:

1.云计算将显著改变我国软件行业的商业模式

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将受到颠覆,比如近年来google推出的play,苹果公司的appstore,以及其他很多公司提供的各种云服务将使现在的软件转变为在线服务、按客户需求快速迭代的模式方向发展,这有利于计算资源和信息数据的有效利用,有利于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业务开拓和产品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2.产业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由于云计算深入到了国家经济的各个部分,因此,云计算行业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确定了北京、上海、无锡、杭州、深圳五个城市作为云计算先行试点城市,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也加快了云计算的产业布局,一时云计算红遍全国,火遍全国,据统计到2015年中国的云计算产业将超万亿元,成为国家的重要长夜形态。

3.云计算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显现

云计算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对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芯片等硬件设备,还包括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平台、it服务业、外包服务等,客户范围则不仅包括企业、个人、还包括政府和一些工业用户。由于云计算正在逐步创建一个计算资源集约利用的社会,对新兴的商业模式起着重要的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推进,传统的iCt提供商将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方向转变,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拉近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增加企业的灵活性。

4.云安全不断受到重视,国家将逐步建立云经济立法体现

当前安全问题是阻碍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应尽快立法保证云经济安全,并且并逐步细化,对不同的产业给予不同的安全保护水平,但也应适当给予灵活性,以保证云经济繁荣。同时,应在企业及普通民众之间普及云安全概念,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内的传播。对于技术上则要建立相应的服务标准而和服务水平协议,同时与客户签订sla协议,以保证客户安全。

(四)LeD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仍然滞后

我国的LeD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平板产业与日韩等相比整体规模仍比较弱下,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和政府应不断优化产业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其次是LeD产业主要生产材料让然要依赖进口,产品让然停留在中低端水平,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以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一定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机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的制度建设,推动产品的产业化和多样化应用,不断建立联盟性质的行业协会的联合会,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

(五)物联网产业,谨防概念炒作

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在物联网企业培养十个产业集群和100个骨干企业,随后,全国的物联网产业铺天盖地的建设了起来,掀起了投资物联网投资的热潮,目前我国90%以上的城市把物联网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全国各地都忙着圈地,忙着投资。不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或者是形象工程。就当前来说,无锡市重在创新示范和成果转化,上海则要建设产业基地,创新产业模式;杭州打造产业体系,推广产业化应用,北京则是推进产业联盟,促进应用示范为主。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科学发展规律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变化规律

电子信息产业的驱动因素,在就是90年代以前是以技术驱动为主,90年代以后,逐步转变为以市场为驱动的发展变化模式。1904年第一只电子管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随后出现的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在经过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之后,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特别是80年代的快速成长,使得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然而,进入90年代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有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在这一时期,虽然技术仍然在进步,但缺乏重大原创性创新,同时许多国家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纷纷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此以后,整个信息产业的进步,逐步由原来的技术驱动逐步向以市场驱动转变,欧美等国家纷纷转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二)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成长规律

电子信息的成长本身呈现一些规律,首先是他的成长性非常的强,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到现在,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大大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不过这些增长过程也有波折性,主要原因是他的增长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比如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1981年与1982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只有3.75%,而1984年和1987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率则分别达到了27.77%和20.26%,21世纪的网络泡沫更是让世界经济出现大规模的负增长。因此,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态势基本成正相关的关系,当前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形态。

三、结束语

推进信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建立在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充分把握上,只有充分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真正制定出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智勇,徐云喜.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1(26).

[2]娄策群,王方.信息产业集群结构形态及其运行效率分析[J].情报科学,2010(5).

[3]蓝庆新.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1).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3

“2016中国it创新年会”于2016年10月28日在安徽宿州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主办,以“创新驱动it变革”为主题。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席卷下,信息技术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下一代通信技术等创新热点后,VR/aR、云服务、ai等创新正成为各大it企业和投资界追捧的焦点。

互联网发展促创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宋显珠书记莅临这次大会并致欢迎辞,明确指出创新将成为推动it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也将成为其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综合处处长杨旭东致辞中提到,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正处在重大变革时期。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将在推动关键技术、促进产业融合、信息安全等方面统筹布局、加快落实,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发表了题为《中国it市场十大创新机遇》的主题演讲,深入阐述了在产业政策强力推动、信息技术集中爆发、“端+数+云”的应用空前丰富,it转向生态竞争、业内并购热潮不断的创新背景下,未来产业创新将呈现数据中心云化加速、云服务高速增长、大数据聚焦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人工智能、VR、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企业级应用成为投资热点,信息技术颠覆行业应用模式,并对区域发展和企业发展提出了切实建议。

本次会议得到了宿州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宿州市相关领导对宿州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现状做了详细阐述,并对宿州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解读。

中共宿州市委副书记张孝成莅临大会并致开幕辞,详细介绍宿州市深刻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全面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双创活力不断提升。目前,宿州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动力,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云计算产业链,努力将宿州打造为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

利用优势促产业集群发展

宿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远做了题为《宿州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展望》的演讲,详细介绍了宿州在发展云计算方面的独特资源优势――地理便捷、产业集聚、电力优惠、网络可靠;产业生态良好,宿州已聚集了300多家云计算相关企业,服务涵盖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涉及云计算的各个层面。未来,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云计算、智能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力争2020年实现500亿元年产值目标,努力建成“立足安徽、服务华东、辐射全国”的千亿级云计算特色产业基地。

宿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祖钧公补充道:“这300多家云计算相关企业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产值75亿元,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目前高新区已经集聚了中国电信、世纪互联、华为、浪潮、科大讯飞、金山、亿赞普、网库、塑想科技、炫云科技等知名企业。手机游戏、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应用蓬勃发展;电子竞技、半导体、石墨烯、量子通信等相关产业异军突起,为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地云计算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和爆发式增长的良好态势。”

此外,在区位方面,宿州位于北京至上海的高铁中间站点,是欧亚大陆桥东部桥头堡、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区域辐射能力极为宽广。从时间上看,高铁的贯通实现了1小时到合肥和南京、2小时到上海、3小时到北京,便捷通畅,区位交通优势非常突出。

在电力网络配套方面,宿州高新区拥有多个110千伏专用变电站,电力资源稳定丰富,可供云计算数据中心使用,云计算企业在高新区享受电价优惠,电价在五毛钱以下。国有华瑞网络公司统购统销宽带资源,并对高新区企业提供宽带优惠。为了保证高新区云计算中心网络带宽的需求,数据中心机房直线连接省电信数据中心,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鹏博士将宿州市数据机房同南京数据机房进行光纤直连,实现了一级节点的直连直通,提高网络质量。

宿州市高新区对于宿州云计算产业的定位是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将宿州市纳入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将宿州市建设成为部级特色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面向全国市场的云计算运营服务中心。

宿州高新区招商局局长徐平发表了题为《宿州高新区助力云计算企业新腾飞》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宿州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展了影视集群、手机游戏、电商、医疗、智能制造五个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宿州政府给予了云计算企业最强的产业支持政策,包括每年安排2亿元云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基金融资平台,以及一系列税收人才支持政策。

行业应用促创新

行业内专家在本次会议上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影响、投资热点均做出前瞻判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做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的演讲,指出在产品研发、生产、使用、维护、维修和再制造方面,互联网与大数据资源深度渗透到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将形成众智设计和智能制造,有效提高产品涉及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生产维护的智能化水平。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电子行业创新趋势和投资机会》的演讲中,指明新一轮创新周期驱动的换机周期来临,VR/aR和其他智能硬件产品正在完成技术积累,用户需求倒推市场,创新机遇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

iBm、华为、科士达、微软、烽火通信、中科曙光、科大讯飞、中标软件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发表了以it创新、云计算发展等为主题的演讲。

iBm的合伙人陈文演讲的主题为《拥抱认知时代创造新价值》,他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在数据重塑商业的时代,如何通过智慧认知系统有效地获取更大的价值。

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工欧阳定恒的演讲主题为《云计算为城市发展培养新动能》,重点分享了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如何构建城市级别的云化资源池支撑产业经济发展,以及华为携手宿州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等内容,当地已建成安徽省信息消费支撑中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中心、大数据处理中心和高端智能制造中心。

深圳科士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戈戈表示:“科士达自2005年开始研发将UpS、制冷设备整合在一起,做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软硬件设计、整合均由科士达进行自主研发。该方案不仅关注大型企业,也覆盖中小型企业。”在云时代,各地纷纷建立数据中心,这对电力和制冷设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在论坛上做了《云时代下的基础设施创新》的演讲,阐明了科士达在云时代下,运用防漏液托盘专利、CVCF系统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iDU智能监管等先进技术保障数据中心安全、节能、智能地运行。

微软亚太区渠道总监刘晟在题为《物联网时代下的云服务的发展》的演讲中,介绍了微软将围绕三个核心来做数据化转型:创造更个性化的计算,构建智能云平台,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

中科曙光安徽分公司总经理王宝苗在《曙光城市云及智慧城市实践》的演讲中分享了曙光按照智慧城市“1+2+3”的建设理念,已经在全国22个城市设立了云计算中心。曙光城市云项目主体建设内容包括:云计算中心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应用体系建设、应用展示中心。

烽火通信技术总工李铿重点介绍了应用烽火云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用于建设楚天云平台和基础四库(人口、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法人、宏观经济),有效提升了平台承载、资源利用、信息共享、综合服务能力。

科大讯飞智慧城市事业群总工童剑军在《人工智能助力城市发展智慧化》的演讲中,阐明整个社会it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朝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大数据分为统计、识别、理解和搜索、预测四个层次。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人工智能发展更是进入飞跃的阶段,全领域、全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将会迅速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标软件的李震宁在题为《自主可控万世大业――近期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汇报》的演讲中介绍了新的安全形势。基于目前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他指出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及早解决。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云存储技术云存储技术应用范围

1云存储技术的相关概念及优势

1.1云存储技术的含义

云存储系统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的存储技术,随着云端数据越来丰富、用户数量越来越庞大,云存储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云存储承担着的工作任务是,在最底层以服务形式收集、存储和数据处理的工作,主要的服务内容是在此基础上为上层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进行服务。云存储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调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云存储是分布式存储技术与虚拟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的高科技产物,这也就是意味着,存储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网络用户在服务的过程中,云存储技术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数据存储技术先后经历了从磁带、磁盘、磁盘阵列到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发展历程,目前存储系统与平台已经成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云存储与云计算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内容极其相似,主要是利用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的功能,通过应用软件将网络中数量巨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进行协同工作。从而达到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最终目标,属于一个系统。

1.2云存储技术的突出优点

与传统的存储技术比较起来,云存储有着很明显的优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数据管理方面,数据的性能需求方面,从功能需求方面。云存储系统主要的工作对象的应用方是时多种类型的网络在线,而传统存储系统主要工作内容是高性能计算、事务处理等;云存储系统有着数据的安全、可靠、效率等指标的保证,最后是,为了方便云存储系统后台数据的维护,云存储系统必须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管理,而且还能够提供公共服务支撑功能。

云存储平台的结构构成主要有:数据存储层、数据服务层以及数据管理层三部分组成。云存储的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空间,完全不用担心空间不足,还有就是能够大大的减少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这是不可忽视,也是其他装备、软件系统所无法取代的优点长处,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也从侧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云存储系统的应用、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1云存储系统的应用范围

由以上可知,云存储有着成本低、效率高、方便管理、方式灵活等优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个人应用方面的网络硬盘、在线文档编辑等应用都已经十分普遍。企业的应用方面有企业空间租赁服务、企业级远程数据备份、容灾、视频监控系统等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云存储可以支持多种形式的应用方式,比方说有云备份、云数据共享、云资源服务等,当然也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接口给其他网络服务使用。

2.2云存储系统的出现的问题

亚马逊是最早提供远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公司,目前该亚马逊公司提供的S3云存储服务已经成为现在世界上运作最为成熟的云存储平台之一。虽然Google、iBm、amazon、microsoft等公司提出的云计算平台已经为很多用户所使用,但是云计算、云存储系统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及缺点。比方说云计算在行业标准、数据安全、服务质量、应用软件等方面也面临着各种问题,云存储也面临着如何保障数据安全性、提高数据查询算法效率、修复存储系统故障等众多难题。

资源的共享服务是云存储系统的重要的突出优点,但同时也是该系统所面临的挑战,是关于信任与安全的挑战。用户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依赖于用户设置的访问控制协议,为防止数据的恶意篡改和泄露,需要提供必要的手段保证用户间的可信关系。另外,查询处理方法和优化策略对云数据管理系统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还有,云存储环境中,节点失效或受损是分布式存储中常见的问题。

以上均是云存储系统的常见问题,希望以后的研究人员以及大中小型的企业的技术人员多多关注,从而使得云存储的系统能够发展的更好,更快,走的更远。

2.3云存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除去在教育方面,云存储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之外,云存储系统还在娱乐等的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如今,各大高校都已经着手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集成是一个信息资源的超大联合体,形成资源互补,同时避免造成资源重复。最重要而且关键的是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更新和共享。

现在各大游戏软件公司都在推出各种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可以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系统来构建一个庞大的游戏服务器群,来满足成千上万玩家同时在线游戏。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各种游戏玩家的联盟,可以快速通关。而且还可以保证游戏玩家的账号以及密码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盗号的发生。现在有很多的玩家在装备已经顶级的时候,会突然出现账号被盗,装备被偷的情况,给广大的游戏玩家造成损失。最重要的还有保证了游戏下载的快速性。

除去以上提到的教育以及娱乐方面的应用之外,云存储系统的广泛应用在个人的应用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也是极其显著的。关于云存储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还需要广大的科研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科研努力,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来。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发展以及网络的快速普及,云计算和云存储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丰富了网络的应用。随着工业界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及广大群众的不断参与,云存储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云计算平台也已经开始大规模商用。本文介绍了云存储技术,讨论了云存储应用实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云存储,并使其广泛应用,还需要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明芳,袁曦临.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9,104(9):107-109.

[2]朱光磊.云存储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2(28),108-112.

[3]李煜民,章才能,谢杰.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06(2):1032-1034.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5

,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作为新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云计算在近年来

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创造自身竞争优势带来了契机?本文首先

应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我国云计算的未来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并结合云计算在中小企

业中的实践应用来说明云计算是促进中小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并在此基础上

,基于企业资源观理论深层次分析云计算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云计算;企业;竞争优

势;资源观理论;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

Doi:10.3969/j

.issn.1008-0821.2014.01.028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0821(2014)01-0128-04

HowCloudComputingaffects

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Smes

——aResource-basedView

ZhuZhangxiang1ZhaoKun2

(1.BusinessSchoo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2,China;

2.informationSchool,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Kunming6502

21,China)

〔abstract〕”BZ〗practicehasprovedthatcompaniescanapplyinformationtechnologytoc

reatesustainablecompetitiveadvantage.asanewitservicemodel,cloudcomputin

ghasrapidlydevelopedinrecentyearsandbroughtanewopportunityforSmest

oenhancetheircompetitiveadvantage.inordertoillustratetheactualsituatio

nthatcloudcomputingisaninevitablechoiceforSmestoenhanceandmaintain

theircompetitiveadvantage,thispaperappliedGrayLinearRegressionCombinatio

nmodeltomakeaquantitativeanalysisonthedevelopmenttrendofcloudcomput

ing,andatlast,combineswithresource-basedviewtomakeadeeperanalysisont

hequestionabouthowcouldcloudcomputingpromote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

theSmes.

〔Keywords〕cloudcomputing;

enterprises;competitiveadvantage;resource-basedviewtheory;graylinearregress

ioncombinationmodel

1研究背景

大型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较好,加上管理较为规范,其在实践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

自己创造竞争优势?但是中小企业的情况却与之相反,由于资金?人才的短缺,他们并不能

够像大型企业那样为自己构建数据中心并自行维护,加上社会环境不完善等原因,信息化水

平低,系统集成度不高以及应用层次差异大等现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中小企业有效利用

信息技术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传统信息技术而言,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它不

仅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动态需求,满足其自身业务的需要,还能解决中小企业

信息化过程中的成本等问题,弥补中小企业的不足,使其专注于核心优势业务的发展并获取

持续竞争优势?现实实践中,云计算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关注,并应用其开展相

关业务活动?因此,探讨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

研究工作?但是笔者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

究虽然已有所涉及,例如,a.Bajenaru(2010)研究了SaaS服务模式如何应用于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m.Srinivasan(2010)研究了中小企业应用云计算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陈铁

东(2009)以及董炎(2011)初步探讨了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新模式,等

等?但就云计算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方面,这些研究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连续性

,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

另外,以Barney(1995)?powell(1997)?Bharadwaj(2000)和wada(2004)等为代表

的众多学者近几十年以来分别从不同角度基于企业资源观理论探讨了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竞争

优势的价值,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由此可知,企业资源观理论是解释信息技术如何为企

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较好框架[1]?鉴于以上分析,本文首先运用短期预测性能

较好的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定量分析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以此来说明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

业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资源观理论,对云计算的it能力及其如

何促进中小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进行深层次定性分析,以期在当今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

背景下,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云计算及其发展趋势

2.1云计算的概念及其服务模式

自从iBm和Google于2007年宣布了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后,云计算开始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

和应用计算方式被提出,并迅速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Google的Googleapps?a

mazon的eC2?microsoft的azure和iBm的“蓝云”等云计算平台都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

[2]?云计算可以理解为一种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它将计算能力从用户终端集中到

“云”,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并行计算等技术由“云”

端计算机群共同完成,用户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等

资源?应用的实现和维护全部由“云”服务提供商完成,用户只需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必关

心应用的实现方式?

云计算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据存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模式以及虚拟化技术等

[3],并通过软件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平台服务(platformas

aService,paaS)和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iaaS)等3种方式提

供服务[4]?

(1)SaaS服务模式属于软件定制服务,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业务需求,通过互联网向

服务提供商定制所需的应用软件,支付的服务费用取决于获取服务的多少和时间长短?

(2)paaS服务模式属于开发并托管网络应用程序的平台服务?低层技术问题对用户是透明

的,方便用户应用开发平台和语言,根据自己的需求部署需要的软件运行环境和配置?

(3)iaaS属于最低层服务,服务提供商为了方便用户能够部署操作系统和运行软件,通过

虚拟化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存储?计算处理?网络带宽以及其他物理硬件资源方面的服务?

另外,由于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以及

成本低廉等特点[5],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

2.2云计算的发展趋势

为了分析云计算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对我国云计算未来市场规模进

行预测?鉴于预测模型当中灰色Gm(1,1)模型没有线性因素,而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没有指数增长趋势的不足,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将两种相结合[6]

,既有严格数学保证,又弥补了两种模型各自的不足,短期预测精度较高,且最重要的优势

是所需的样本数据量少?本文选取2008-201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数据如表1所示,数据

来源于在线信息服务平台——赛迪顾问在线,该网站面向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来源

真实可靠?3.2影响途径的定性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受资金短缺和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等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企业竞争优势应建立

在创新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协作方面?而云计算能够整合中小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所需

的it资源,满足稀缺?有应用价值?不能完全被其他企业模仿以及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等4个

条件?促进他们所提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提升,使他们有别于其他行业竞争者,因而能促

进中小企业提高包括财务等各方面的组织总体绩效,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3.2.1客户服务定制提高组织创新能力

由于当今大多数中小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动态不稳定性,对于它们来说自身的创新能力是取

得成功的关键?云计算出现之前,中小企业很难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获得定制的it资源,且it

资源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大多是标准化的,因此无法满足资源观理论所述的资源稀少和不可模

仿的特性?云计算的客户定制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根据他们的业务需要从“云”服务提供商

定制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有别人他者的it资源,满足自身业务情况,且这些it资源将是有价

值?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例如,云计算技术的paaS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应用开发平台,

允许它们根据自身特殊业务需求开发应用程序并运行于“云”服务提供商的云计算平台,使

其获得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信息化服务;而SaaS服务模式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诸如

eRp?Bi以及CRm等信息系统和各类业务软件,成本低廉,业务针对性强?这种it能力使得中

小企业不仅能专注于自身业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这些it资源能够与他们的企业战略目

标相匹配,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进程,提升组织绩效,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2.2资源内部调度与互联提高组织创新和协作能力

云计算技术能在一个特定的云环境中,根据一定的资源使用规则,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分布

于世界各地的虚拟资源池,根据用户不同的资源需求,在用户之间进行资源调整过程?根据

不同的资源调整策略提供给中小企业的it资源也是稀少?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这种it能

力所能提供的it资源共享的优势不仅能方便中小企业与它们的利益相关群体建立广泛的跨国

合作关系,而且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内部人员之间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

信息交流与共享,发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it资源内部互联性

也能通过工作流以及彼此信息的交流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内部以及它们与相关群体之间在工作

方面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中小企业业务活动的运营效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3.2.3it服务匹配提升组织协作能力

云计算技术提供的it服务需要确保与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具备很高的匹配性?从技术

角度来看,中小企业自身it设备水平参差不齐,而云计算技术所提供的it服务具有灵活性,

提供的it资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不可模仿性,与中小企业及其利益伙伴现存的技术能达到很

好的兼容与匹配,进而缩小企业间的信息化差异,提高企业内部个部分以及企业与外部利益

相关群里的业务协作能力;而从管理角度来看,云计算提供的it服务也能够与中小企业的各

类信息化战略目标达成较好的一致,避免出现目标冲突的同时,增强中小企业的协作各项业

务的能力,这个重要优势使得云计算技术区别于其他信息技术?

另外,正如图3中所示,虽然云计算技术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潜在阻碍因

素也是存在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云计算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其用户数据存储的

安全性以及隐私性,服务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等[12]?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将会直

接影响云计算所提供的it服务能力,并对中小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产生一定限制和阻碍?这些

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受篇幅限制,本文就不再赘述?

4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可,而它对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也必将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研究对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前景,以及中小企业如何应用云

计算创造竞争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随

着今后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者的研究将更多地集中在如何进一步结合企业竞争优势

与信息技术的其他相关理论,结合实证方法对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张嵩.信息技术如何创造持续竞争优势—一种基于资源的观点[J].管

理工程学报,2003,(17):108-110.

[2]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0):1337-13

48.

[3]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4]Luism.Vaquero,LuisRodero-merino,JuanCaceres,maikLindner.aBreakinth

eClouds:towardsaCloudDefinition[J].aCmSiGCommComputerCommunicationRev

iew,2009,39(1):50-55.

[5]HarryKatzanJr.ontheprivacyofcloudcomputing[J].internationalJour

nalofmanagementandinformationsystems,2010,14(2):1-12.

[6]鲍丹,吴艳萍.基于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的组合预测新方法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3):95-98.

[7]陈博,王建国.灰色线性回归组合模型算法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5(1):82-85.

[8]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

alofmanagement,1991,17(1):99-120.

[9]petarafm.theCornerstonesofCompetitiveadvantage:aResource-basedView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3,14(3):179-191.

[10]thomasC.powell,anneDent-micallef.informationtechnologyascompetitiv

eadvantage:theroleofhuman,business,andtechnologyresources[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1997,18(5):375-405.

[11]anandhiS.Bharadwaj.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oninformationtechnol

ogycapabilityandfirmperformance: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miSQuarter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6

我国云产业迅猛发展

在北京,参与祥云工程的中外企业已有100多家,以“基金+基地”的运作模式,已建成以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为主的北部云服务基地和以亦庄中国云产业园为主的南部云后台基地。在上海,闸北区着力打造上海云计算产业基地,集聚云计算企业近百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在深圳,已经建立起云计算相关的部级、省级和市级工程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室1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在杭州,云计算产业已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云的年产值约30亿元人民币。在无锡,以新区太科园为发展核心已形成了一批云计算以及与云计算相关的龙头企业,2012年云计算业务收入将突破10亿元。

百度、阿里、盛大、新浪等互联网公司,华为、神州数码、浪潮、曙光等it企业,三大运营商、iDC企业等,构成了中国云计算服务的主力阵营。阿里、盛大和腾讯主要提供云主机、云存储、开放数据库等iaaS服务。

百度、新浪、360等公司则推出了面向企业和开发者的paaS云平台,通过分成方式与开发者实现了共赢。此外,华为、神码、浪潮、曙光等iCt制造商在云计算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企业私有云解决方案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电信运营商和iDC企业依托数据中心,开始向iaaS服务商转型。

部分发达地区也已经开始将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探索云计算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园区服务以及医疗卫生、互联网、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私有云也已成为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重点,包括电信、能源、电力、医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都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始实践云计算。调查显示,云计算的市场认知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受访企业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

云计算本质是融合

革命性的变化也不是单一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它往往是几种技术相互交织和互相促进的结果。如果说前两年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不同领域还是各领的景象,那么未来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多的呈现融合发展态势。当云计算、移动化、社交化成为2012年it产业新标杆时,今年三者的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对云计算来说,将拥有更多社交化、移动化的特质。这也是企业级用户、普通消费者在享受it服务时的大势所趋。

在这个时代,不移动、不社交,将失去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根据iDC的报告,服务器、网络、存储以及软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将其称为:融合基础架构,包括iBm、oracle、Sap在内的各大厂商都纷纷推出软硬件结合的一体机产品。这一趋势的优点在于易于管理,企业不再需要单独配置存储网络等,使企业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研发上。

大数据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增长,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化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而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优化结果,又将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反馈或交叉反馈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应用中,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针对特定区域、行业、个人的商业性数据分析的创新服务可能会迅速兴起,进而带动并促进智能手机终端、社交网络平台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功能和商业模式演进,并最终影响和带来一代人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社交、信息、移动和云计算不应该作为一个孤立的市场力量被考量。”Gartner副总裁兼分析师LindaCohen指出。“这些力量的融合,也被Gartner成为nexusofForces(力量的连结),这些带来了真正的商业价值。力量的连结有多种方式进行融合:云计算、移动和社交解决方案使信息、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和习惯来驱动移动和信息解决方案成为可能,而且云计算会成为信息、社交和移动解决方案的基础。”

创新是根本动力

云计算是全球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被视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创新突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iBm中国全球咨询服务部Cto首席架构师王静玺认为,云计算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其中,开源节流将是云计算核心价值的体现之一。

我国拥有世界级规模的互联网和电信运营企业,iCt制造企业也拥有较为雄厚的产品研发、制造基础。但目前在一些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方面,我国与领先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将进一步向企业倾斜,从而激活企业创新动力、缩短新技术产业化周期。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效益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云计算产业有望在高性能计算、高端容错服务器、海量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数据中心节能、增强虚拟现实、企业级云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2013年云计算、大数据自主研发和创驱动能力还将继续得到政府高层的密切关注,并可能会在不同场合或讲话中被反复提及,云计算、大数据会被提升到国家竞争力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高度,并且在一些地区,通过政府、产业资本、龙头企业和领袖的推动,完整的创新型云计算产业基地、云计算生态系统会落地生根,成为示范性标杆并爆发出拉动和协同的巨大力量。

迈入普及时代

大约五年前,就有人开始炒作云计算的概念,而云计算发展到今天,业内达成了新的共识:让云计算真正落地才是关键。云计算不再是空中楼阁,“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体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对数据更灵活的存储、操作提出更高要求。2013年,我国面向个人的云计算服务将开始普及推广,呈现大幅增长态势。

从Dropbox在线云存储应用诞生,到iCloud的风靡,再到谷歌、微软、百度、腾讯的陆续加入,云存储、云音乐、云视频、云游戏、云阅读等应用正获得越来越多个人用户的认可,这些应用可以改变消费者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的习惯,而且这些应用都具备共享、同步、面向移动、动态获取、多终端应用等特点。个人云服务多方面纵深拓展,从个人手机终端应用到覆盖工作、家庭的云计算、大数据相关创新应用全面爆发,云端资源整合、多屏互动分发趋势进一步明晰。

云计算将越来越趋向于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方式,普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领域,云计算将帮助企业降低it运维成本、提升设计研发能力。在城镇化领域,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服务手段,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必要保障,在交通、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与城市生活和社会管理广泛关联。在制造业现代化领域,通过云终端与云服务的方式对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云计算特点关键技术

技术需要是一切科学进步的来源,它的作用将比大学本身所创造的财富要多的多,并且技术的要求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减短了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时间。

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形式,它以虚拟、共享为框架,在网格计算、分布式算法、并行算法等多种技术基础之上演变而来,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多门学科结合的一种交叉科学。它的出现给电信、安全产业的工作模式、商业运作都带来了根本的变化。

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它以时代性、趋势性将影响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云计算这种崭新的计算科学,认真的分析其特点和探讨影响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最初由Google公司提出,但随着行内对云计算概念的认可和拓展,云计算已经脱离了Google的早期目标,成为it应用的一种全新理念和发展模式。

狭义云计算是专指it商业领域中的付费和基础平台使用形式,具体说就是通过it软硬件平台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可扩展的资源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广义云计算的服务范畴不在局限于it的软件、硬件或平台的使用,它将通过互联网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按需的任意服务。

目前,云计算在范围上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云计算主要指遵循“云”的开放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以拓展的方式将it基础设施进行交付,以及用户获得所需资源的应用模式,提供资源的设施和网络即是“云”。第二个层次,云计算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it资源的使用和交付模式,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也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总之,云计算是通过虚拟的形式闲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再把互联网的软、硬件、数据资源、信息应用作为一种有偿服务提供给互联网用户的全新计算、运维模式。

二、云计算的特点

(一)大规模

要想提供云计算服务,首先要搭建可用的云计算平台,这个“云”将是超大规模的、据2010年谷歌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仅在云计算中公司投入的服务器已经超过100万台,分布在50多个国家。可想而知云计算的规模及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虚拟化

云计算的基础是虚拟化,它支持需要提供用户的用户在世界各地的任意地点、只要使用各种云客户端就能获取相应应用服务。

所请求的服务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来自虚拟的云端。用户只需要能够有上网的条件,所需服务的对象、地点、提供的方式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因距离、位置的中断。

(三)可靠性

云计算因其超大规模与虚拟化的优势,为服务提供了多处,异地的副本容错,提供了比城域服务器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四)通用性

云计算没有指定的应用,所有应用都可以在云计算异构的平台下运行,每个“云”都能虚拟出多种应用,支持各种服务。

(五)高可扩展性

在虚拟基础上建立的“云”,其规模是可灵活、动态扩展的,根据服务器、存储数量的增加,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满足用户以及应用服务增长的要求。

(六)廉价性

由于云计算的虚拟特性决定了运行商提供的服务只关心基础硬件的性能,不依靠于品牌,所以大大减少了数据中心建设的费用,“云”的集中式管理也给日后的运行与维护提供了方便与廉价。

三、应用状况

随着国内外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走过概念形成阶段,相关技术日趋走向成熟,正进入实际应用部署和运营阶段。未来十年内,云计算的应用将以政府部门、电信行业以及高校教育、石油化工、煤矿钢铁行业为重点,形成规模化的云计算中心、云服务中心、云计算应用中心、云平台中心。

(一)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既是云计算的应用部门也是云计算的监管与启动的重要支撑力量,有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启动云计算的应用就会顺利的多。

各地政府部门在有组织、计划下创建云计算发展基地,使云计算中心、应用中心、服务厂商聚拢,形成产业“云”,提高服务竞争力。

(二)电信行业

依托云计算,电信运营商将借力发展,对内进行业务系统it资源整合,提升内部it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业务的提供成本;对外通过云计算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的基础资源平台,提供公用it服务,提升传统电信经济的效率,加速电信运营商平台化趋势与产业链的整合趋势,并在应用层面推动云计算的落地。

(三)其他行业

云计算在其他行业中也有不同的应用,一般都是与虚拟云、安全云等业务相关联。

四、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不能割裂的看作是一种技术,它是由许多技术共同作用下的新型计算模式。影响着云计算的关键性技术包括:①虚拟化技术;②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③安全技术;④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等。下面我们将对这四种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其他还有很多对云计算有益的技术,在这里我们不一一进行介绍。

(一)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有效地隔离了软件与硬件平台,让人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上。在“云”应用中,用户不需要知道个人数据的准确存在位置,各个用户的私有数据都存储在“云”中,共享底层的存储资源,数据完全由云端的服务供应商来负责管理。

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因为低计算需求的任务可以共享一个单独的物理站点资源,虚拟机的部署和调度还能简化网络的负载平衡。

通过网络把强大的服务器计算资源方便地分发到终端用户手中,同时保证低成本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在这其中,编辑模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式并行编辑模式技术创立的目的是是软件和硬件资源得到高效地利用。mapReduce是云计算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编辑模式,在该模式下将任务自动分成多个子任务,实现分布并行编辑。

(三)安全技术

安全性是一切行业、应用服务生存的前提,没有了完全一切服务将是风险服务,不仅不能带来方便,反而会增加许多的危险。

云计算它的开放性和云端性直接影响着云计算环境的安全,给it行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虚拟化技术能够实现跨平台以及异构体的结合应用,然而虚拟化技术也会带来主机受到破坏及虚拟网络中断等安全问题。

2.各类云应用的飘渺性,没有固定的基础平台、没有有界的安全限定、客户的信息及数据的安全将成为重要隐患。

3.云服务大规模导致无法统一的进行安全策略的规划与部署。

(四)信息的海量存储技术

为满足分布在各地用户的不同需要,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需要由无数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来承载各类海量信息,对信息量的要求势必要求海量的存储。

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海量存储的管理,需要云计算系统应具有高的网络吞吐能力和分布式计算等能力。目前数据存储管理技术主要有Google的GFS(G009leFileSystem,非开源)以及HDFs(HadoopDistributedFilesystem,开源),这两种技术已经成为事实的标准。

五、结束语

云计算以其大规模、虚拟化、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通用性及其廉价性等特点,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的应用。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它将给it产业特别是运行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响.云计算风云乍起[J].计算机世界报.2008.14.

[2]肖连兵,黄林鹏.网格计算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2.28.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要素集聚产业转移制造业云南省

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它们在行业与空间的流动对地区产业的集聚起着关键的作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将云南省制造业21个行业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层次,从行业与空间两个角度,通过构建制造业集聚系数等指标,并与其他西南四省进行比较,深入剖析云南省制造业要素集聚过程中的行业分布,以及云南省在西南五省区中要素集聚过程的空间定位,以期对云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路径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云南省制造业要素集聚强度的度量方法

不少学者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开展了深入的分析与比较[1-4],经过对统计指标的拓展与改进,目前用于测度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法、区位基尼系数法、eG指数法、绝对地理集中指数法、相对地理集中指数法、熵指数法、标准差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本文基于以上测度方法特点比较分析,选用杨林涛(2014)建立的集聚R系数法对制造业集聚强度进行度量。

(一)集聚R系数法

集聚R系数法主要是衡量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差异程度,而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产业集聚度的测算实质也是在考察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其基本逻辑是:若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p程度很高,表明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一致程度很高,意味着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从而该行业集聚程度较低;相反,若某行业与此参照对象之间的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较低,表明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不一致性,意味着该行业地理分布与整个产业的地理分布之间的差异程度很高,从而该行业集聚程度较高。因此,在与行业与参照对象之间地理分布的相关程度的相关关系方面,行业集聚度与之存在反向相关关系。据此,行业集聚R系数(Ri)和地域集聚R系数(Rj)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其中,i表示行业,j表示地域,n表示地域个数,xij表示行业i在地域j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行业i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i表示行业i在n个地域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为1/n,xj表示地域j产业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n个地域产业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表示产业在n个地区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也为1/n。行业集聚R系数(Ri)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该行业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其中,i表示行业,j表示地域,m表示行业个数,xji表示地域j在行业i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地域j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j表示地域j在m个行业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为1/m,xi表示行业i产业的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占m个行业产业总工业销售产值(或实收资本)的比重,x表示产业在m个行业上的平均份额,实际也为1/m。地域集聚R系数(Rj)的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越接近于1表示该地域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二)制造业行业分类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制造业产值与投资集聚的变动趋势,本文考虑数据可得性,结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5、2009及2014年制造业统计行业数据口径变化,首先,将2014年统计行业口径以2005和2009年统计口径为基准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是:(1)将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归入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将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归入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将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归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剔除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调整结果将制造业归为21个行业;其次,参考原(2015)[5]的研究中依照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大类的密集程度的惯例分类,将21个制造业行业分为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具体划分见表1。

二、云南及周边地区制造业要素集聚分析

对于产品内分工下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分析,以西南五省区为对象,以行业和地域两个维度,选择工业销售产值和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六种。两个指标分别计算行业与地域的集聚R系数,以反映西南五省区制造业发展集聚趋势以及投资集中流向。

(一)产值与投资行业集聚分析

结合表1,资本密集型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系数接近于1,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与之相对应,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下降趋势,且系数由2005年接近于1变化至2014年接近于0,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由集聚转为分散发展。除以上2个行业外,其余6个行业的发展在西南地域均未形成集聚。资本密集型各制造行业资金流向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接近于1,表明在西南地域资金正不断向这两个行业集中。除以上2个行业外,对其余6个行业的投资在西南地域均未形成集聚。

劳动密集型各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烟草制品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系数接近于1,表明该行业在西南地域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除此之外,其余6个行业的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5,表明行业发展在西南地域集聚程度不显著。劳动密集型各制造行业资金流向中烟草制品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呈上升趋势,且在西南地域资金正不断向这两个行业集中。除以上2个行业外,对其余5个行业的投资在西南地域集聚程度均不显著。

技术密集型各制造行业在西南五省区的发展大部分呈现集聚趋势,其中,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其他5个行业三个时点的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1,表明行业在西南地域发展显著集聚。技术密集型6个制造行业资金流向2005、2009、2014年行业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表明各行业在西南地域未形成集聚。

(二)产值与投资地域集聚分析

结合图1,根据计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截至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均未超过0.5,各地区内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产业的发展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2005和2009年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现集聚发展,但到2014年该集聚现象不显著,发展逐步分散化,其他四省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尚未形成集聚发展。根据计算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截至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均接近于0,各地区内部资本密集型制造产业的投资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和重庆2005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资较为集中,但2009、2014年投资集聚现象不显著,投资逐步分散化,其他四省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内部资金流向不集中。

投Y集聚R系数变化趋势结合图2,根据计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发现,西南五省区整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地域集聚现象不显著。从各省看,云南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变化趋势相反,云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省内发展由2005年的未集聚转变为2014年的集聚,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省内发展由2005年的集聚转变为2014年的集聚程度不显著。其他三省区集聚现象不显著。根据计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系数变化趋势发现,重庆市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流向由分散逐步转变为集聚,而云南省内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流向由集聚变为分散,其他省区资金地域流向未形成集聚。

投资集聚R系数变化趋势结合图3,根据计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工业销售产值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西南五省区地域集聚R系数发现,云南、贵州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现象显著,而四川和重庆两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地域集聚不显著。根据计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西南各省区实收资本地域集聚R系数所得结果,比较2005、2009、2014年系数变化趋势发现,除省内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投向呈现集聚趋势外,其他四省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资金投向集聚程度并不显著。

三、云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行业与空间的路径定位

云南省制造业需与东部制造业生产网络对接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受自身制造行业发展进程与集聚分布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周边省区制造业布局与吸引投资的空间竞争影响。为此,基于以上西南五省区制造业集聚状况的分析,着重分析云南省制造业要素的行业集聚与空间定位。

(一)要素集聚的制造行业分布分析

云南制造行业产业发展集聚程度不断提升,但资金投向集中程度却在下降。结合图4,2005年云南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集聚R系数均未超过0.5,表明此时云南制造行业分布未形成集聚。而从资金投向看,2005年云南省资金流向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与之相对应,2014年云南制造业的发展主要集中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但资金投向却未形成对这两个集聚行业进行支撑,一定程度上表明云南省目前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对资金吸引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二)要素集聚的西部空间定位分析

承接产业转移或嵌入东部生产网络的可达性受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程度很大,该区域内部各成员的经济实力、产业分布、要素禀赋等因素差异反映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弱[6-7]。因此,云南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从空间角度看与西南周边四省区的制造业发展与投资情况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云南省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其他四省区比较,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资金吸引能力相对较弱。云南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占西南五省区的比重2014较2005年分别下降6.08%、12.40%、5.07%,表明云南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在西南地域内不强。同时,云南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行业实收资本占西南五省区的比重2014较2005年分别下降1.59%、4.87%、1.67%,表明云南制造业吸引投资能力在西南地域无优势。

参考文献:

[1]孙慧,周好杰.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6):449―451.

[2]关爱萍,陈锐.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4(12):150―155.

[3]杨林涛.一种可供选择的产业集聚测度新方法――来自已有测度方法比较的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4(4).

[4]张琳彦.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6):113―118.

[5]原,李国平,孙铁山等.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大类的区域转移特征与聚类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10):94―102.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9

可以说“云安全”计划的提出,其本身的一枝独秀就是对用户的吸引。趋势科技官方分析表示,用户在使用传统杀毒软件时会面临三方面的尴尬:一是觉得产品不够动态,虽然每天升级依然有病毒的不断爆发;二是软件不太主动,一种病毒被消灭后,另一种病毒又随之而来;三是杀毒软件不断地更新病毒库会导致所占电脑资源越来越多。据此,只要做足推广,这种把查毒任务交给互联网中的云计算中心的技术会很受到用户的青睐。

趋势科技方面很自信地说,“云安全”技术在整个信息安全行业具有分水岭的意义,随之而来的必会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行列。的确,7月16日,瑞星了“瑞星卡卡上网安全助手6.0版”,也实现了在全网内进行木马的监测和查杀,以此瑞星也推出了自己的云安全计划,期望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平台。

面对行业内的竞争,趋势科技如何能保证“云安全”计划的扩大推广?打开趋势科技官方网站上的“云安全”界面,用户会很方便地看到“云安全”服务的尝试信息,“不管是科技企业或个人用户,都可免费下载并使用”,同时还附有趋势科技“云安全”技术的产品介绍。趋势科技北京代表处的市场部杨小姐告诉记者,在广告上目前主要选择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两个部分,特别是趋势科技选择了在《三联生活》周刊大篇幅地推介“云安全”,对此杨小姐表示,之所以选择的是《三联生活》周刊,首先是因为其拥有忠实的读者群,且读者的层次与水平相对较高,这些人对品牌的理解会更好。更为重要的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与“云安全”计划的目标受众也有很大吻合,杂志庞大的发行量也更有利于“云安全”品牌知名度的拓展。据了解,目前趋势科技在各行业如电信、政府、金融、电力、教育、能源等领域有骄人的战绩。

一直以来,趋势科技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品牌打造。作为“唯一一家拥有宏大国际规模的防毒公司”,趋势科技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酝酿一种“看广告免费用软件”的经营模式。不同于其他杀毒软件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趋势科技提出用户在接受软件广告的前提下可以不限时地全免费,开创了行业的独家。而早在其推广2002年首创的企业安全防护战略epS中,趋势科技大胆提出“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客户的问题将接受罚款”的承诺,这也开创了防毒业的唯一。

云计算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

将计算机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符合现代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使现代工业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现代工业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工业产品的设计目标,还要做到产品与人、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基于这样的发展目标,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可以使现代工业设计向这一方向进行深化发展,实现深层次的发展目标。

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念

要想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进行分析,就需要先对其概念进行相关分析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这一系统之所以会得到应用与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发展这两方面主要内容上的,这两方面的发展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指的就是在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与相关内容中,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引入应用,让计算机技术对现代工业设计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辅助作用。这一系统的主要应用,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使现代工业设计得到更为合理的发展。与此同时,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设计进行结合,主要可以在工业设计中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色彩设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结构及主要技术

2.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体系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是根据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所确定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软件、应用技术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以上三点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的架构可。可以清晰看出,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主体系之中,有设计方法学这一主要层面,在这一层面中,还包括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与设计方法的相关内容层面。在知识基础这一部分相关内容中,主要包括了相关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多种内容,并且还包括了工业设计的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工业的应用过程中与工程技术等进行交叉,在交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方法与知识。此外,这一部分的设计符号、计算机图形学等主要内容在该系统未来应用中会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些相关内容的深化发展不仅可以推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合理运行,还能实现较为先进的人机交互及智能设计等。这一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层,也可以被称作是系统的支持层,内部主要包含了工业设计所要使用的主要方法及工业设计的相应基础。在工业设计的基础部分内容中,主要包括了工业产品自身的模型与实现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工业产品的自身模型就是为了将工业产品的各种内部信息进行统一的整合与分类,如产品的设计过程、用户的具体需求及产品本身体现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被整合在一起,可以利用相应的框架来进行表示,将工业产品的整体设计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信息交流平台是为了产品的各部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才建立的,为的是提高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项信息之间交流的准确性,为工业产品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相应保障。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类的方式或组件方式。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保证信息交流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除了上述两个层面之外,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还包括了设计应用层这一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体现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设计的相关过程当中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再设计等环节,可以很好地将用户自身的具体需求与工业设计的主要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保证产品设计可以符合用户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就使得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实践作用,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具体过程与内在的科学性。

2.2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

2.2.1CaD技术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CaD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CaD技术的具体应用,可以很好地将设计师自身的内在创意进行很好地体现,并且可以进行效果很好的视觉传递。将CaD技术用于视觉传递这一环节,主要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CaD技术的的传播性相对较好,可以帮助设计师完成视觉传递,保证产品的视觉效果。

2.2.2aSp技术aSp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动态服务器页面,在工业设计中应用这一技术,可以使工业设计变得相对柔和,更好地满足制造业发展。某工业设计公司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就应用了aSp技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先将aSp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再利用CaiD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让aSp技术提品的部署、托管等服务。这样一来,aSp技术就发挥了自身的实际作用,也保证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最终效果。该设计公司在应用了aSp技术之后,不仅保证了工业设计的合理运行与相关发展,也使产品的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及市场需求,保证了产品的设计效果。

3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现代工业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知识库。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就体现在知识库的建立方面。工业设计师可以将所要进行表达的产品内在形态、产品的外在颜色、产品设计所使用的材料等集中建立在一个知识库中。这样一来,就很方便工业设计师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产品设计,加强工业设计具体效果。第二,丰富生成方法。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产品生成方法方面相对较为薄弱,设计师一般都是通过将点或线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来生成曲面造型等不同的产品造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让设计师通过草图就将产品形态进行生成,提高产品生成效率。第三,虚拟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还可以进行虚拟设计。设计师只要将这一系统应用在特定环境中,就可以进行虚拟设计,实现多种感官的同时交流。一般来说,要想实现虚拟设计,离不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的网络环境。

4结语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不仅可以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还能保证现代工业设计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其未来的合理发展与深度转变。想要合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需要相关人员先对其自身的概念及系统体系进行分析,还要着重把握系统内部应用较为广泛的CaD技术,并且要对这一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见性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倩.基于aSp技术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7):8-10.

[2]张文.CBD为核心的网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57-259.

[3]李振方,苟秉宸,卢凌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化工业设计系统新模式:云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07):152-155.

[4]朱伟,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222-224.

[5]杜刚佶.浅谈工业设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5(04):111-112.

[6]李响,许征尼,樊雪.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图书馆危机管理预控系统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04):87-89.

[7]冯畅,赵廷弟.基于案例知识的系统安全风险模型[J].航空学报.2010(04):724-731.

[8]张军,赵江洪,孙宗禹.网络协同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中的知识获取与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6):149-154.

[9]高剑峰,蒋华,张申生.CBD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1998(06):44-46.

[10]曾宇,王洁,吴锡兴,等.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01):69-74.

[11]张永兵.云计算安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9):93-94.

[12]罗润洲,陆长德,余隋怀.工业设计信息管理及查询系统建立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01):125-128.

[13]黄晓波,余隋怀.CaiD网络协同设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09):127-129.

[14]景韶宇,王展,余隋怀,等.基于aSp模式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84-1190.

[15]刘利.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07):166.

[16]孙守迁,黄琦,潘云鹤.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进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06):643-650.

[17]马鹏鑫.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价值工程.2012(22):223-224.

[18]李世杰,陈杰武.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发展状况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