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十篇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十篇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3:07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1

今天我们召集县区水利局长、市属单位的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和安排水利风景区建设问题,这在我局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水利风景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刚才李局长结合水利旅游现状实际,对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提出了非常好的工作思路,我完全同意。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凤翔、凤县从近年来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具体实践,谈了今后的做法和打算,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学习的地方。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抓落实时参考。

一、切实增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启动全市水利风景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大解放的结果。今年全市开展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项目建设年”活动,水利行业下一步如何搞?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有着无法替代和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无所作为,无动于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市局党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中之一就是摒弃单纯水工程思想,树立打造区域水文化品牌的理念,也就是水利风景区建设。

(二)水利风景区建设是自加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的需要。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一个大的趋势。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的一大热点,人们已经不满足于那些已成定势的旅游,随着回归自然热在全世界的兴起,人们更热衷于探险猎奇,更热衷于少人问津的新景点,更热衷于恬静的景点。水利风景区建设早干早主动,早干早收益。水利是个传统行业,但多年的工作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思想。水利风景区建设虽是岗位目标之外的任务,但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作为水利局长,在自己的任期内,不想不干不做,是对这个岗位的渎职,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不但是份内的事,而且是应该做好做大做强的事情。水利风景区建设是补课,更是迎头赶上。

(三)水景观社会效益初现,是急需行业引领和推动的现实要求。上月底,局组织部分县水利局长、局属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共计18人赴吉林和辽宁两省,学习考察水利风景区建设先进经验。对我们的的启发很大,对我们如何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有了初步的掌握。为全面启动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了准备。我市水利风景区现处于零星建设的起步阶段,凤县大作山水文章,在嘉陵江和支流上建设了四级翻板闸,打造了山水环抱,水韵江南县城景观,凤翔东风水库风景区建设,的拦河坝等,已初步显示了水利风景区建设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支持和接受。显示了无穷的魅力。现在正需要我们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规范和指导,以便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得到发展。水利行业发展水利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重视,不及早动手,被其它部门牵头干,我们工作就显得很被动。

(四)建设水利风景区是打造旅游名市的现实要求。近年来,市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建设西部园林城市、旅游名市和区域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十大景区、四大品牌、四条精品线路”。今年,市政府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提出并全面部署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新目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填补了我市旅游产品中水利风景区空白,也为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挖掘了新的增长点。

(五)从现阶段国家经济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已涉及我国,拉动内需,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是重中之重,搞好水利风景区建设,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利行业练内功,对外树形象的好时机。我们要抢抓机遇,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抓上去。

二、把握水利工程的特点,搞好规划设计

水利旅游的载体是水利风景区,顾名思义,是依托水利工程而建的风景区。它以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满足了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对优美环境、良好生态的迫切需要。水利旅游除了具备旅游业共性外,还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出水利工程的特色性。水利工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水库就有100多座,而且分布广,只是知名度较低,鲜有人问津,但开发潜力极大。每一处水利工程,特别是大中型工程,都充分反映了工程建设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和血汗,散发着神秘的色彩,本身就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探究性。如我市境内的峡,冯家山水库,虽然没有作为景点开发,但也有不少人去逛赏玩,对水利工程的风景区建设,就是对水工程进行艺术修饰和文化包装,使其美化。从这一层面讲,任何大中型的水利工程都具有观赏和旅游价值,都可以作为风景旅游区来进行开发。

二是彰显地域环境的生态性。水利旅游景点大多远离喧闹的都市,地处幽静山川,依山傍水且水域宽广,非常适合于开展水上旅游、水上运动及休闲垂钓。

三是展示景区开发的多样性。水利旅游景点的餐饮、住宿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可让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食与美景。一句话:水景观饱眼福,水产品饱口福,水运动很刺激。

牢牢地把握水利旅游特点,对于我们搞好水利风景区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搞好水利风景区规划首先是做好定位。旅游的定位与一个城市的定位包括一个市场的定位的道理是一样的。定位实际上是个灵魂。商品定位定不准的话,市场很难发展起来,一旦商品定位定得很准,发展起来就很容易。这不是谁拍脑瓜儿拍出来的。要组织一些有实践经验的、见识比较宽的人,包括有书本知识的人,包括聘请省内外专家来研究这个事情,尽可能地把定位搞明确。发展方向明确了,往哪方面用劲自然也就明确了。要研究这个水工程的整体优势是什么,区位优势是什么,发展优势是什么;要搞好市场调查,了解水库附近的大中小城市(县)及工矿企业的客源等;要站在大旅游的角度,树立为著名旅游景点间的过往游客和主要交通干线上的过往旅客(潜在游客)服务的思想;要避免建造人工景点;要用水利工程所独具的粗犷、壮观来吸引游客。水利工程大多依山傍水,宽阔的水面和茂密的树林,使这里的小环境质量远好于城市,人们到这里来的根本目的不是看亭台楼阁,而是要远离喧嚣的城市来拥抱大自然。因此有资金时要投入到自然景观的开发上,水库的“青山绿水”,清新的空气,都要比人造景点有吸引力;要注意开发有水利特色的旅游商品。具体到水利旅游景点上,不宜随波逐流的搞小工艺品、珠宝玉器等。要结合水利工程所在地基本无污染和去水利旅游景点的游客大多是附近城镇居民的特点,开发价格适中、方便携带的鲜活水产品;要利用库区附近的山坡地开发一些可种植的山野菜、菌类植物等,既可包装好卖给游客,更要创造条件鼓励游客自己动手、有偿采摘,使城镇游客在采摘过程中既亲手采到了鲜嫩的绿色食品,又体会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总之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层次挖掘和不断创新,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绝对竞争优势,吸引游客,抓住市场。只有定位定准了,纲举才能目张,才能够清楚发展方向,才能有比较快的发展。

三、用改革的办法加快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水利风景区建设最发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水利旅游业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怎样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怎样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旅游业发展的投入问题,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伸手向上要钱搞旅游的路子将越来越窄。解决资金短缺,可考虑三条途径:一是利用水利工程项目资金搞好基础建设。比如说利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对水工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开发、包装;对防汛道路进行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对风景区建设规划中子项目可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要坚持多渠道筹集旅游业发展资金。欢迎外系统跨行业开发水利旅游资源,提倡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不管谁投资、谁来搞,必须明确所有权是国家的。新增加的设施,如围绕水利风景区的服务设施都可以搞,在内部也可以搞适宜搞的服务设施,谁搞归谁所有。三是立足自身,用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比如成立开发公司。坚持“以旅游养旅游”的发展方针,要在“自我开发、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积累”上很下功夫。在发展上要有计划地一年上几个项目,逐年配套、滚动发展,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将景区大门包给个人修建,再由投资者负责收取前几年的门票收入,用做偿还建大门的投资。筹集资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有短时期内让利于民、藏富于民的思想。

四、水利风景区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和经营思想

长期以来,水利建设主要靠国家投资,工程都公益性的,没有成本效益的概念。从水利风景区建设一开始,就要逐步强化市场意识和经营思想,旅游是个大市场,市场的特点就是竞争,旅游也是个项目,抓旅游项目要像抓其他项目如基本建设项目、工业项目、商业项目那样对待?旅游是产业,要当产业来对待,这也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旅游也必须讲效益,这叫“效益原则”,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有投入,产出究竟怎么样?回报率怎么样?需要好好地研究。这就是抓住了牛鼻子,抓住了关键。所以,搞旅游与搞其他项目一样,必须注意产出问题,必须注意回报问题,这是经营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水库对开展旅游工作有畏难情绪,主要是认为水利旅游挣不了多少钱再“烧香引鬼”。由于社会风气等众所周知的原因,旅游行业的门票收入因“关系户”等因素影响很大,确有其事。经验证明:只要加强管理,采取个人承包收取门票等多种形式是可以堵塞各种漏洞的,更何况水利旅游在刚刚起步时,也确需争取到外部环境的足够支持。因此,对门票损失等问题要辩证的看,切不可“因噎废食”。

五、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今后设想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以这次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全国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在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中不断强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编制发展规划。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组织技术力量将于年底前结合各自特点,按照“突出特点,培育亮点,打牢基础,切实可行”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制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用于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的有利契机,争取在工程规划建设之初,聘请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专家,结合工程建设进行水利风景区规划,与枢纽工程建设同步实施,这样就可以解决水库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做到建设一个工程,打造一处水利景观,使工程建设与环境相协调,实现水利工程和水景观的双重功能。同时争取在本级水利投资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水利风景区开发与建设引导资金。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

(二)打造精品。国家水利风景区它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品牌,它更是我们水利行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我们一定要强化精品意识,突出水文化特色,塑造精品水景观,整合水利风景区资源,适时建立水利旅游协作组织,将水利旅游纳入社会大旅游规划之中,使水利风景区成为人们的休闲度假的精品线路。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凤县水利局,要力争将千湖风景名胜区和嘉陵江山水生态旅游区申报为第九批部级水利风景区,陈仓区钓鱼台水库凤景区、凤翔县雍城湖风景区力争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陇县段家峡水库、峡口水库、太白县、千阳县城河道生态治理区、岐山苜蓿河水库,以及已治理恢复的生态小流域,要按风景区建设标准,进行配套完善,达到省级水利风景区条件。争取明年将凤县城区水景观、2012年将千湖风景区水利风景区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并纳入旅游线路,扩大了水利旅游的知名度,初步建立起了水利旅游品牌。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园林施工园林产业发展特点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园林业是以廷设、维护和调整园林并提供服务为主要技术构成的从业人员及相关物资的集合,目的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天然山水地形地貌或人为改造山水地貌,将建筑布置与植物配植相结合,辅以园林小品、灯光等,从而营造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及活动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品和对自然环境认识水品的不断提高,对园林相关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园林业起源与农林业,主要包括花舟、苗圃业和园林绿化施工、养护管理,还包括各类园艺资材、园林机械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服务等。是一个综合的技术经济系统。园林绿化是是我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丰富的植物配植,结合园林建筑,灯光照明,雕塑、假山、水景等园林景观布置,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和优美的景观环境,对于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的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游览休息的活动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园林业的发展现状

而今,城市园林行业己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特有的绿色环保的生态概念和价值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可推崇,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风景园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过去都是皇家园林或达官贵人私家园林,而城市园林绿化成为一项事业,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幵始发展起来,并随着改革幵放的进程,逐渐进入蓬勃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风貌和环境生态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性。全国各地都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从而促进了我国园林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城市绿化的重视大大推动了园林业的发展。我国园林工程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渐壮大并逐渐走向成熟。据建设部的《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2008-2009年度》,截止2009年1月2012,具有等级资质的园林企业已经达到16000余家。企业规模也迅速扩大,截至2011年1月具有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454(根据建设部各年的获得园林绿化一级资质的企业名单推算而出,未考虑2010年相关特殊情况,如2007年获得一级资质的少数企业申请延续资质未获审批、企业倒闭)家。最近几年,一些园林绿化龙头企业陆续上市,如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棕榈园林、东方园林,它们已经成为园林工程企业的龙头企业。但是总体而言,中国园林行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调查显示,总资产超过2亿元的园林公司仅有5家,由此可见我国园林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园林企业总体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大规模企业占比低,企业盈利能力差,新品种、新材料、样产品开发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下是我国当前园林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国应加强风景园林科技研发和创新,制定行业科技发展纲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升园林行业的科技水平和和生产水平,并完善加强管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增强园林行业实力。

3当前中国园林行业的特点与主要问题问题分析

3.1当前中国园林业的特点

(1)园林企业越来越多。全国拥有一级和二级以上的园林企业近一两年呈现出膨胀式增长,但企业规模都不算大,仅有的几家上市园林企业尽管在某一区域特定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无法垄断市场,市场空缺由各企业激烈竞争补充。

(2)园林施工养护市场逐步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由城市园林主管部门垄断的的政府投资类市政园林施工和养护项目,将逐步开放,进入公开招标市场。

(3)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园林项目中越来越得到广泛使用。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园林项目中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材料被广泛使用,甚至引领园林行业的发展。

(4)园林企业趋向于走开发和养护综合发展的道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园林企业趋向于苗木和设计与施工养护一体化的模式发展,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5)其他专业的施工企业也承揽园林专业施工,出现了一大批综合资质的施工单位。随着我国园林市场幵放,进入这个行业的单位越来越多,园林行业结构也逐渐变化,如建筑装饰业和工艺美术等单位也纷纷介入,一些园林公司成为拥有多项专业资质的综合性企业,园林业也与其它专业有更多的交融,同时大型跨国企业如易道、贝尔高林等也纷纷看好我国市场,他们的到来给我国园林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新的园林理念,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2当前园林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和施工经常脱节。园林企业施工项目中,经常存在园林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经常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且我国大多数园林公司不进行自行设计,施工方与设计方相分离,且我国大多数设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造成施工方与设计方协商不足,施工方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设计要求来施工。

(2)设计中存在利益驱动。一般来说,除甲方要求指定外,成功的设计不会在自己施工设计中对某些材料指定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但如今,很多的设计单位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丧失了职业道德,在设计中对某些材料指定了特定品牌,如果施工方在施工中使用该材料,设计方就会得到材料供应商一定的经济报酬。

(3)恶性投标竞争现象较严重。近些年来,园林施工企业快速增长,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失衡局面,一个工程招投标中经常存在十几个乃至是几十个的潜在的投标单位,招投标严重供小于求,为了减少投资成本,恶意压低栏标价,甚至栏标价小于成本价。投标单位为了中标,更是不择手段的压低报价,报价一家比一家低,恶性竞争现象严重。但是中标单位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则在施工时减少施工成本,偷工减料,倒致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另外,招标方存在随意提高竞争门滥,甚至出现许多违反规定的行为,如投标前收取履约保证金、投标保证金,甚至存在收受贿赂等现象。

(4)缺乏专业施工队伍。园林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分工程,例如景观小品工程、水电安装工程、绿化栽植工程、广场园路铺装工程等,景观小品工程内容广泛,包括廊架工程、亭台楼阁、景观喷泉、景观大门、假山工程等各种工程,这样的综合工程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将会很难创造出精品的工程。大多数园林施工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专业施工队伍,在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方往往拼凑一些临时工人,技术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所以施工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体现设计方的意图,景观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竹梅.结合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现状谈其未来的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07.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3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能源和原材料的接替区,这将极大地带动我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如何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败,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资源状况

(一)矿产资源

经过40余年的地质勘查,重庆市已发现矿产81种,已探明储量的38种,其中在全国排前10位的有14种,依次为石英砂岩、毒重石(第一位)、岩盐(第二位)、汞(第三位)、锶(第五位)、锰(第五位)、铝土矿(第六位)、滑石、耐火粘土(第八位)、水泥配料泥岩(第十位)。此外,重庆的天然气、煤(煤层气)、石膏、粉石英等高效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目前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以及探明矿种的开发利用现状,其中天然气、煤(煤层气)、锰、汞、锶、钡、白云岩、石灰岩等具有现实资源优势;铂族金属、硫铁矿、粘土矿、石膏、粉石英、岩盐及滑石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

截止1998年底,重庆市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2915.57亿元,加工增值可达万亿元以上。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l00亿元以上的有:煤1031.01亿元;岩盐706.55亿元;石膏441.97亿元;水泥灰岩301亿元;天然气160.02亿元,5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合计达2640.53亿元,占全市保有储量潜在价值总值的90%。

(二)旅游资源

我市山川秀美,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之一。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旅游景点300余处,旅游景区45处。既有闻名遐迹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又有蜚声中外的大足石刻,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山城都市文化荟萃一炉,异彩纷呈,赋予了重庆旅游资源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长江三峡、江津四面山、缙云山、南川金佛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巫山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水文碑林、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歌乐山烈士陵园、合川钓鱼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构成了重庆市旅游资源的主体,它们的区域分布及空间组合构成了重庆市一个中心、一条主线、旅游特色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三)水能资源

我市水资源较丰富。据统计,地表水资源总量达53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4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总量400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重庆的水电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分析表明,除三峡电站外,重庆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8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占可开采水能资源总量的85.5%。全市已建大小水电站1000余座,装机容量61.9万千瓦,占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总量的8.14%,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我市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寿、合川、江律、英江、钢梁等县(市),水能资源为278.69万千瓦。其次为彭水、武隆、酉阳、秀山、丰都、万州、奉节、巫溪水能资源41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89.35万千瓦。重庆水能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对重庆的经济振兴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资源

我市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名、优、特品种多,优势较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竞争力。除种植植物4000多种和养殖动物40多种外,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1%的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达500种左右,水生动物达100多种,占陆生脊推动物种类的17%。在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约50种。另外,还有毛皮草羽用动物、药用动物和其他有益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的动物。野生植物繁多,有6000多种,其中列为部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63种、特有和模式标本植物达47种,食用、药用、工业用等植物达2200多种。缙云山、四面山等国家、市级自然保护区从生物多样性看,堪称物种基因库,建设“天保工程”势在必行。

二、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建议

(一)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应选择天然气、钾盐、锰、铝、钡、石灰岩、煤(煤层气)、硫、锶、石膏等优势矿产,建立集约化矿业集团,加强矿产品深加工,紧紧把握国内、外市场对这些矿产品的需求,依靠高科技,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使矿产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议建设以下3大国家、7大市场级矿物原料基地及矿产品供应加工基地:

1.渝东天然气工业基地

渝东天然气产于长寿、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及云阳等地,是我国陆上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资源总量2.38万亿m3,远景储量12000亿m3,已探明储量3200亿m3,列全国陆上及西部10省(区市)第三位。目前探明储量中剩余储量2000亿m3。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气东送”工程的启动,我市天然气除已北上四川,正东送湖北外,建议向西南大区贵州、湖南等省输送。同时,加强渝东地区天然气的滚动勘查开发。新增探明可采储量2000--3000亿m3,力争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80--100m3,使之成为部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议成立以川维天然气电化工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团,对天然气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的规模性开发利用。

2.渝西锶盐工业基地,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锶矿是我市优势矿种,集中分布于铜梁、大足、合川一带,探明储量385.26万吨,在全国排第5位,保有储量285万吨,远景资源量达1406.3万吨,因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矿业开发利用已上规模,现已成为我国锶盐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基地。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建议以重庆天青锶化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大力开发锶盐化工系列产品,严禁低附加值的原矿外销。

3.城口、秀山锰工业基地

锰矿是我市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城口、秀山县,探明储量3631.8万吨,在全国排第五位,预测远景资源总量达20177.35万吨。目前,我市年采锰矿石约26万吨,工业产值5011.08万元,利润156.22万元,税金500余万元,是我市矿业开发中效益较好的矿种之一。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开发产品还较单一,科技合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目前经过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有望在城口县找到优质富锰矿,开发锰矿系列产品,力争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80―100吨,构筑我市锰电矿业工业基地。建议以乌江电业集团、城口县燕山锰矿厂为锰电骨干企业,规模性开发锰矿系列产品。

4.南川铝工业基地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我市南川、武隆、黔江等地,已发现矿产地26处,探明矿石储量6571.28万吨,在全国排第6位,预测资源总量31290万吨,资源潜力巨大。目前,为我市私营业主开发利用,生产熟铝钒土和棕刚玉,远销国外,经济效益良好。我市铝资源潜在价值巨大,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开发铝土矿系列产品,尤其是近年来氧化铝国内紧缺,市场前景较好,可建年产30万吨的氧化铝厂缓解我国内需。同时充分利用彭水电站、江口电站的电力资源,大力发展铝电联合,形成我市铝业基地。以西南铝加工厂、重庆铝厂、南川矿产品集团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强铝土矿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

5.万州盐化工基地

万州区、忠县及云阳县等地有丰富的岩盐和盐卤资源,已探明储量20亿吨,在全国排第2位,预计远景资源6000亿吨。钾盐为我国的急缺矿产,是国家近期开发利用的导向矿种,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以索特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拟建我市年产卤盐110万吨、烧碱60万吨的盐化工基地。

6.城口钡盐化工基地

产于城口县的巴山钡矿,矿床规模为特大型,探明储量329.9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1.9%,排第一位,远景资源量3887万吨。以川渝钡盐化公司为龙头企业,可建年产30万吨矿山,开发钡盐化工系列产品,形成我市钡盐化工基地。

7.重庆水泥原料基地

水泥用石灰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涪陵、丰都、江津、合川以及渝东南的二十余区县,探明储量181274万吨,远景资源达100亿吨以上。目前,应加大水泥用石灰岩及粘土岩等配料的开发利用力度,抓住西部大开发中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中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市场需求的机遇,以重庆水泥厂、江津水泥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形成年产4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原料基地,并逐渐扩展为向大西南乃于长江经济带等市场辐射的矿产品供应基地。

8、北碚轻型建材基地

重庆市石膏、滑石等非金属资源丰富。石膏主要分布在北碚区,探明储量7.8亿吨。滑石分布在秀山、南川一带,为黑滑石、探明储量2497万吨。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北碚石膏矿为开发龙头的骨干企业,随西部大开发中市场对非金属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超细、合成、提纯、改性和增白等新技术手段,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产品,构筑以北碚石膏矿开发为龙头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基地。

9、渝南煤、煤层气、硫化工原料基地

重庆南部的南川、綦江、万盛等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煤层气和硫铁矿资源,探明煤矿储量58.36亿吨,预测煤层气2904.4亿立方米,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控明储量53575万吨。我市煤以高硫煤为主,属目前国家限量开采的矿种,但煤层气属清洁能源,应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煤系地层硫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拟建我市的硫化工基地。

10、主城区温泉文化度假村群

重庆市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及,已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应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把地热和矿泉水的开发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温泉文化娱乐度假村群,并与矿泉食品加工业相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紧紧围绕我市旅游总体布局,以突出整体、突出重点、做好业品为原则,以资源为基础、把整体发展和重点景区深度开发相结合,突出区域旅游特色。对我市拟定的一个中心、一条主线、特色旅游区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发。

1、打好“三峡牌”,重点开发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和灿烂的三国文化、三峡文化以入精湛的名胜古迹构成了三峡黄金旅游干线。沿线有著名的丰都名山、白鹤梁水文碑林、石宝寨自然风光、张飞庙、白帝城、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景区景点,其旅游综合功能优势明显,开发应在现有景点和景区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拓展景区和景点的旅游文化蕴涵和可游览性。同时,加强库区交通网络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形成三峡旅游线水陆空的旅游交通网络。

2、构建山城都市旅游中心和山水园林都市。重庆主城区以典型的都市风光、著名革命纪念地、丰富的抗战文化史迹和都市园林景观,以及息然风景和温泉度假为特色,主要旅游功能是山城风貌揽胜、革命传统教育,抗战文化遗址凭吊、观光、游乐、会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等。并以此作为重庆乃至西南大区的旅游中心辐射地和国内外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应与主城区地热资源的优势开发相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建一流设施、提供一流股务、发挥龙头效应,充分分展示重庆的旅游形象,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旅游景区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尤其是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万州科考旅游区和芙蓉洞猎奇旅游区等旅游资源极富特色,有的堪称世界奇观,国内外罕见,如大足石刻艺术、芙蓉洞、奉节的天坑地缝、龙缸、黔江小南海等,探险猎奇科学考察价值很大。应加大旅游资源的分区规划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力度,促进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再上一个台阶,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首先,资源开发利用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其次,发挥资源调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先行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重点调要成矿区、重要经济区的重要和急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源与环境评价;开发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方法。

第三,在调查基础上,制定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在实施规划中,严格依法力矿、科学开采、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第五,对大型矿产基地、大型水能基地等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做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工作。

第六,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富集区和优势矿产基地勘查开发利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

四、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领导

由于过去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铂矿、有色多金属矿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够,铝土矿、锶矿、毒重石、天然气等部门优势矿产的工作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发利用的需要。要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需做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关键是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领导。

建立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内入市场西部大开发领导管理体系,以便加强对全市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综合组织协调工作。建议领导小组由一位市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为成员,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牵头组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代表市政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协调我市矿产资源富集区主要矿产和急缺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其投入来源,一是引进资金,二是矿产资源神偿费国家和市的留成部分,按项目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组织研究我市特有的铂矿、锰矿、铝土矿、锶矿、毒重石等矿产开发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法研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出一条适合我市特,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点、科技含量高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3、组织编制符合西部大开发要求的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开采、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养护技术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在施工管理及养护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鉴于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较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施工内容繁多,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提高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为核心目标,做好相应的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在计划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园林工程效益价值的最大化。与常规工程项目相比,风景园林绿化施工更多的是要关注绿色植物的生长情况;管理人员应在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后期养护管理,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根据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开展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施工管理以及养护管理);管理人员还要确保将施工管理贯穿于每个施工细节中,以提升风景园林工程的品质和效益。

1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的重要价值与内涵

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能够利用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从而起到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的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工业化城市的污染日益加剧,大力发展生态风景园林工程是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方式。打造集生态、美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能够切实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当然,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商业区及住宅混合建造,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加强生态风景园林建设,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另外,风景园林绿化工程还能够美化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建设企业想要获得理想的自然景观开发效果和改造效果,需要全面掌握区域环境特点和区域文化特点,确保自然景观与区域环境、区域文化和谐统一,提高园林绿化的审美价值。在实际建设阶段,管理人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有秩序地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以更好地展现自然景观的艺术效果,为人们营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2现代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

2.1特殊性

与常规的工程项目相比,风景园林施工的对象主要是花草树木,它们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保证不同色彩植物以及不同类型植物搭配的合理性,利用植物特性来提高除尘降温效果,利用植物造型来呈现美观的园林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2.2艺术性

风景园林工程是一项富有艺术性的工作,工程设计以及实施效果,对整个园林工程的应用价值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植物特,设计人员必须以工程的实际使用功能需求为目标,灵活应用美学知识和园林工程相关知识,提高整个工程的艺术效果。

2.3附属性

风景园林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常以附属配套设施的形式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为城市增添景观效果。

2.4长期性

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管理人员不能只重视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还要特别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由于风景园林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管理人员应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施工与养护,保证植物的存活率,真正发挥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

3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综合分析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情况,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极为关键。由于实际施工涉及的方面较多,施工工序错综复杂,将施工管理落实到每个施工环节,对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安全质量问题是施工管理的焦点,如果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或管理人员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就会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给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管理人员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加强施工人员监管,做好突发问题的防范工作,为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3.2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机制

管理人员应建立环境保护机制。风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实质目标是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对周边自然环境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注重维护园林环境的整体性,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在园林工程的建设阶段,施工人员需使用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在原材料采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做好对采集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要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另外,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初期,管理人员应将环境治理作为管理核心,按照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提升绿化指标,在达到改善绿化环境的目的的同时,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

3.3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管理人员是开展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工作的主导者和执行者,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效果,其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层面,还体现在工作责任感、业务水平等层面。因此,管理负责人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施工人员应不断扩充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质量责任意识,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方法,从而高效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另外,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人员应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和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不断提高技术方案的科学性,以顺利实现各项计划目标。

3.4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土壤预处理控制。在风景园林施工正式实施前,管理人员先要完成土壤预处理工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求,调节土壤pH值,适当增加土壤养分,确保土壤条件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坡面设计工作,合理调整地面的平整度和倾斜度,如果存在土壤水分过多的问题,就必须做好排水工作,使土壤的含水量处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存活率,才能节约成本。(2)苗木质量控制。植物是风景园林工程的基本构成单位,如何保证植物存活率是施工中的重点问题。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苗木质量控制,使植物处于健康的生长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风景园林建设效果。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掌握不同苗木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在苗木采购前期全面分析苗木的生长特点,尽量选择与施工区域土壤环境相符的苗木,以防止植物大面积死亡。

4优化风景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4.1加强施工前期质量控制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效果,因此,在施工前期,管理人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质量控制:首先,管理人员应仔细研究与风景园林施工相关的资料,听取更多的建议与意见,及时优化和弥补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顺利开展各项施工活动,同时务必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施工人员正确理解设计内涵,掌握施工重难点,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其次,管理人员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再次,管理人员应全面勘察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条件,综合分析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仔细检查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确保所有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都达到施工标准;最后,管理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资源,有效管控施工质量。

4.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管

风景园林施工阶段存在许多动态因素,甚至一些因素是不可预测或控制的,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人员应与现场施工人员加强沟通,保证各项施工工作顺利开展;②管理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流程开展质量监管工作,实时关注施工进度,确保实际情况与施工技术标准相符;③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士来负责施工全过程的监管,保证施工有序开展;④管理人员应积极落实专业技术培训工作,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进一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⑤管理人员应做好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降低植物的存活率;⑥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土壤改良工作,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好土壤肥力调节工作与土壤养护工作,保证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符合植物的生长需求。

5有计划地开展风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植物的存活率和风景园林的美观性,以及整个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在养护管理阶段,管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植物的生长状态,有计划地进行浇水、施肥、除虫等养护工作,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计划地开展风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5.1积极完善园林灌溉、施肥技术

水资源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重要资源,在对植物进行灌溉时,管理人员需根据季节变化合理规划灌溉时间。例如: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只有保证土壤水分充足,才能促进植物萌芽和生长;而夏季温度较高,管理人员通常应将灌溉时间安排在清晨,以保持土壤水分不流失,增强植物的水分吸收能力。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土壤条件,管理人员想要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就必须及时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根据植物的生长态势,给予适量的水分,同时还要保证灌溉的及时性。

5.2定期开展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养护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任何一种病虫害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消除病虫害。另外,管理人员还要加强病虫害区域全面检测,适当增加检查频率,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必要情况下采取提前预防的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5.3做好园林植物的修剪工作

园林植物的外观造型的修剪,不仅是为了提高园林植物的美观性,还是为了促进植物吸收营养,使植物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养护管理人员在修剪植物时,要注意观察植物枝干、枝丫的生长朝向,及时剔除影响植物吸收营养的枝丫,提高树木的透光率,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养护管理人员应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合理修剪植物的外观,充分发挥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作用。

5.4加强植物防寒防暑技术应用

在风景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实施阶段,管理人员应做好植物的防寒工作和防暑工,许多植物不是在春季栽种的,对这类植物进行防寒防暑保护,有利于提高植物存的活率,使植物始终处于健康的生长状态。目前,常用的防寒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木的抗寒性;②早秋时节,停止施肥;③灌冻水处理;④对树木进行早春灌溉和早春施肥。防暑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上,养护人员应掌握植物防暑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植物的季节性需求,以此来保证技术的应用效果。

6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管理以及养护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效果和应用价值。随着审美标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各方面要求不断增加。严格把控施工管理,做好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绿化效果,充分凸显绿化工程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这样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观的、舒适的景观环境,还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及空气质量,提高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在缓解城市居民生活压力的同时,实现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为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振敏.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15):111+113.

[2]马建坚.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砖瓦,2020(11):94-95.

[3]刘明玲.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与管理研究[J].花卉,2020(8):51-52.

[4]田旭茹.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的探讨[J].精品,2020(9):221.

[5]刘海波,孙莹.景观园林施工设计及绿化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风景名胜,2020(1):212.

[6]潘芳.风景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与管理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6):176+178.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天津、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生态

1工业废弃地的定义

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城市的发展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1]。

2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2.1天津市城市发展概况

天津在环渤海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在城市建设方面起着引导与推进作用。滨海新区在区域政策上被赋予如同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浦东同样的地位,在政策上加快了天津乃至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脚步。

2.2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天津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导型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所代替,导致了很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同时,第三产业吸引了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工业用地逐步由城区向转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主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近郊区和滨海新区迁移,近郊、远郊工业区逐步成型[2]。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的出现,使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功能性衰退[3],以致形成城市工业废弃地。

3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再认识

3.1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定义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是针对位于城市城区的废弃工业场地,通过景观途径对场地自然要素和场地构筑物、建筑物、机器等设施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在尊重场地历史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科学和艺术方法,结合新技术手段来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环境,结合工业遗存创造新景观,营造一种为人们提供活动、户外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的具有鲜明场地特征的公共空间[4]。

3.2国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发展与实践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在欧美经历了萌芽、发展到趋于成熟的过程。现代城市公园的象征,设计于1857年的美国中央公园,就是将城市中环境恶劣的废弃地营造成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开创了利用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出现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如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保留了工厂内的高炉和车间,并利用生物技术清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成为保留工业景观和运用生态技术的设计典范。随后80-90年代欧洲城市复兴运动与内城更新,出现了在城市工业类地块上的城市公园,如巴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这样的现代城市公园。随着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改造,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时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后悉尼奥运会的千年公园和韩国汉江仙游公园都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新设计趋势,即强调场所精神内涵,尊重地区历史文脉。

4成功案例

目前,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本文选取了天津主城区的南翠屏公园、滨海新区的紫云公园作为实践项目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和特点进行分析,来说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在天津取得的成功经验。

4.1紫云公园―营建碱渣上的绿色空间

4.1.1区位背景

紫云公园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城区东部。在改造之前这里曾经是天津碱厂用来堆放废渣的三号路碱渣山,也是三座碱渣山中堆积量最大的一座,高度6-12米,占地1.5平方公里。经过认真的论证,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几年的艰苦努力,治理完成该区域中体积最大的三号路碱渣山,治理碱渣1060万立方米,整理出151万平方米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碱渣400万立方米建设了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

4.1.2改造前现状

改造前碱渣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产生的废渣、废液不仅对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污染海河下游水体和入海口近海域水质。另外,碱渣山位于滨海新区了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阻碍了城市交通,制约了城市发展。

4.1.3生态修复过程

(1)生态修复手法

利用碱渣配比制成工程土。通过向碱渣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经搅拌、晾晒、碾轧等处理后,制成可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填垫土。利用这些工程土,形成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构成公园的主景。

堆山改造。在保留和强化现状已有的部分碱渣谷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堆山改造,采用空间绿地围合的形式,使游人站在高地形上观看碱渣的原始风貌和原始地形。

强调生态景观与自然题材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碱渣山的特殊景观效果,在废弃的碱渣堆场上营建城市山景公园,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的新题材,另一方面在被破坏的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的绿色天地,成为滨海新区新的城市景观。

(2)修复区域的景观构成

在景观分区上形成自然之舞景区、蓝色天际景区、绿语林溪景区、生态林景区、原生景观保护地五个景观区。每个景观区各具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把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以景观语言向游人展示恢复后的内容。

4.1.4评价

紫云公园是在城市工业废弃地上利用工业废料来营建的城市公园,这样的实践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为数不多的。它不但成为以环保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更体现出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新生态技术和设计手法。

4.2南翠屏公园―建筑垃圾上的山水园林

4.2.1项目背景

南翠屏公园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35.6公顷,被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型居住区所环绕。在历经2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消化了约500万方建筑渣土,在这些城市废弃建筑垃圾的基础上矗立起了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林。

4.2.2

公园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理论。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中国式山水园的景观特点,以山为筋骨,以水为血脉。湖区景观强调开合收放的多变滨水空间,山地景区强调植物多样性以及山体与水系的空间联系。

生态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对堆积的建筑垃圾的生态修复,通过植物自身对土壤土质的长期修复作用,逐步降低土层中的污染程度,从而利于植物多样性。节水方面,利用中水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自来水使用。此外屋顶绿化也大规模运用于服务建筑。

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是自然山水园林的特色,也是南翠屏公园设计的重点。按照生境的不同划分为湿生植物、疏林草地、缓坡混交林、陡坡林地四类植物景观群落绿。公园山上共种植乔、灌木12万余株,山下种植树木21万株。大面积水域和大量树木绿地将起到减少风沙、减弱风力、吸滞尘埃、净化空气的作用。

4.2.3评价

南翠屏公园是在城市废弃荒地上用废弃建筑垃圾堆山而建的城市山水园林,公园设计充分考虑本市气候因素和园内地形、土壤等条件,合理分区,科学地应用抗旱、抗碱等植物,利于形成远期动态的生物平衡,达到最好的生态效益。

5小结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影响和启发,使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将生态、美学与艺术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为天津市以后的此类景观设计乃至整体的城市建设寻找到了最佳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25-28

[2]郭少锋.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大,相伴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突出表现在水环境的恶化。作为水的输送体,河道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态发展状况,客观上将直接影响水环境的保护。本文将简单介绍城市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相关问题。

关键词:生态型;景观型;河道;城市

生态型河道是相对贴近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生态型河道以安全、可靠、经济为基础和前提,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开发为目标,逐步形成陆域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水体鲜活流动、水质改善、具有多样水生物物种互相依存形成系统并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景观。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是现代社会人类渴望回归自然、渴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要求,是当前水景观建设的最简单直接、自然生动的客观反映。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水景观建设是与城市的现代化相联系且密不可分的,是城市水利建设中体现水环境的重要方面。现代城市概念不再以高楼林立、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为唯一指标,应当体现生态、人文、活力。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命之源,是资源、是财富、是生机、是文化、是景观,是城市文化底蕴和文明素质的象征。从一定意义上说,建设生态型河道,就是在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规划,确定目标,科学论证,合理选项,规范管理,组织开展生态型河道建设,发挥整体效益。为此,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安全与景观、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首先,在开展河道工程建设之前,应当研究城市的环境建设,并了解各条河流、工程区域每个河段的自然特征和保护对象,居住居民的对河道环境的需求,然后再规划。其次要确保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功能。河道要符合安全要求,作为工程,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另外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河道整治,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河道形态的简洁朴素、自然通畅、水质改善、水体调活的局面。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要求可以分为两种,即生态作用和景观效果。

一、生态作用

现在因为城市各种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的水体资源在深大程度上都遭到破坏,生态河道要负责维系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以生态修复为目标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岸线要尽量做到自然,富于变化;河道的横断面要宽窄不一;河道有冲有淤;坡度要有缓有急;在不同河段,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的生存。具体来说就是:无害化。采用对环境的负作用及损害最低的方案,避免在使用对其他自然环境掠夺式破坏的材料。生态化-水体池岸、河道等的设计要有利于水环境的生物、植物、鱼类的生存;节能化-从住区水环境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评估设计方案,优选低能耗的方案;综合化-综合审美要求与功能要求、经济与实用、生态效用与日常维护、保养等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我们要定期进行河道清理与整治,保持河道的生态循环。

二、城市景观

以景观建设带动滨河开发也是最近许多城市河道建设的重点之一。如在河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内河游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水系建设,从而带动中小河道整治和加快沿岸绿化景观建设,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可以选择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人文历史景观丰富的河段启动景建设和旅游开发,并在市区形成中心水环。在居住区附近的观赏型风景河道要满足市民的居住要求,使人们拥有一个可以散步、运动的自然场地,同时为了满足周围居民戏水、观赏的需要,将定期往河道内补充中水。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应该是渐进式的。无论生物多样性的构建,还是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保证,在河道整治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注重生态而快速地实施环境水利工程,往往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不和谐。而且一定要定期清理维护,动员市民爱护环境,保护绿化河道。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管理

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还要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河道的管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管理是以前未遇到过的新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在管理过程中,探索管养分离的新机制,制定市场准入的规划和管养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养护的社会化、市场化。二是落实管理的经费。任何管理都需要人和物的投入,管理也必须要有成本。管理的投入要根据工程的性质和管理责任权限,由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性投入配套组成。三是提高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科学调度水平。四是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除此外可在河道两岸设置管理路,满足管理、养护河道的要求,局部地段与现有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在河道管理路上设置路灯,以满足道路亮化的要求。要求清淤弃渣存放在指定地点。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统一外运处理;在最大程度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基础上,将产生少量的废混凝土、桩头、废砖头等建筑垃圾排放。

生态景观型河道是人们理想居住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努力协调的结果。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冒进态度,而应该因时因地因类制宜,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方面条件来选择规划,充分照顾业主、住户的接受程度,不但要创造生态景观型河道,而且要保证其可持续的运行与使用。总之,创造生态景观型河道任重而道远,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牛松杰,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8(8):25,29.

[2]胡方,杨利,赵静.论生态型河道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水利,2008(6):49-51.

[3]J.o.西蒙兹著,程里尧译,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综合治理;措施;成效;辽宁葫芦岛;五里河

中图分类号tV8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265-01

五里河发源于葫芦岛市龙港区寺儿堡镇后干峪沟北沟虹螺山脚下,全河道长度36.2km,流经市区10km,属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流量为零,丰水期流量较大。五里河下游流经市区的沈山铁路桥至茨山北桥段无成型堤坝,河道狭窄曲折,最窄处不足20m,蓄水能力差,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的标准,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水灾害。给两岸工厂企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给百姓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流经市区河段锦西天然气化工总厂铁路桥至沈山铁路桥,每年接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上游农业垃圾等大量污染物,更重要的是每年却要收纳葫芦岛炼油总厂、化工总厂、天然气化工总厂3家大型企业的3000t工业污水,水域水质破坏严重,2007年前水质多为劣质5类,各项指标超标严重。2006年葫芦岛市政府投资3亿元开始对五里河进行全面整治,结合治污,河道工程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原河道进行取直、拓宽,完善防洪堤坝及河岸生态景观和桥梁配套设施。工程治理范围包括沈山铁路桥至茨山北桥段长4620m的治河工程,疏挖河道4620m,两岸河坡防护、堤防填筑、防洪路总长6.85km,建橡胶坝6座,改造跨河桥1座;同步实施河流治污、河岸生态绿化及景观公园建设。

1综合治理措施

1.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

五里河综合治理是葫芦岛市最大的治河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自从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以来,葫芦岛市市长孙兆林、葫芦岛市政协主席刘知良、副市长刘宁绥曾多次到现场调研,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合理化建议。市政府在2006年就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崔枫林为总指挥,副市长刘宁绥、王德波为副总指挥,市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市建委也相应成立了以建委主任郝廷怀为总指挥的综合治理指挥部,指挥部的成立对于领导、协调、组织五里河工程施工,推进工程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五里河人克服困难、通力协作的工作作风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治河、景观建设2个阶段的工程施工,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克服了雨季施工、拆迁、资金短缺等多重难关。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拆迁办、招标办加快拆迁、招标进度;水利局、环保局、园林处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财政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了施工进度要求;五里河现场工作人员克服雨季施工、拆迁等不利因素,加人工、加机械、抢时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24h倒班的施工工序。葫芦岛市人民克服困难、吃苦奉献的工作精神为各个阶段的工程如期完工提供了重要保障。

1.3坚持以质量为本、精益求精的目标是五里河工程圆满完成的重要条件

一是严把技术审查关。招标前,严格审查竞标单位的信誉、资金及其作品,确保技术过硬、信誉优良的单位中标。绿化、进水挑台等技术很高的项目,聘请省内的园林专家及市水利勘探设计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论证、优化方案。在图纸会审中,五里河指挥部发现五里河两岸的进水平台,采用回填提高河床的方案,不利于行洪,经现场勘察、反复论证,最后提出平台做独立基础的挑水柱,得到水利专家的认可,被设计单位采纳。变更后的进水平台不但美观,还能行洪,更符合五里河现状。二是现场管理关。指挥部要求全体成员及监理同在施工现场,严格把好几个关口:①把好项目开工关,首先准备好施工图纸、施工队伍、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放线等工作;②材料进场关,在治河工程中,对整石、压顶石、护栏、料石等大宗材料进行了集中采购,保证质量优良、产品材料规格统一的石材进入现场;③施工现场控制和验收关,监理和指挥部成员对工程起双重监督作用,严格实行施工报验制,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坚决返工以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安全文明施工关。五里河指挥部始终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方针,把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计划。严格实行《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考核,严防施工事故、不文明施工发生,以安全、文明促生产。

1.4公开合理使用资金、打造阳光工程是五里河工程施工圆满完成的必要条件

五里河治河工程的预算费从当初匡算的3亿多元,降至1.19亿元,节省了近2/3的造价。景观工程施工中,从深圳北林苑设计的造价3500万元,降至2227.3万元,也降低了将近1/3。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工程在确定标底额时,只许中标单位获得微利。在材料采购方面,指挥部全面考察市场,货比三家,在保证质量、规格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当地的石材或苗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并且对材料进场进行了限价,对材料价格实施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金。

2治理成效

通过3年的治理,截至2008年年底年沈山铁路桥至茨山北桥段行洪效果好、水质达标、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河流全面达到景观水体要求,生态初步修复。环境的良性发展带动了河流两岸经济的飞跃,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带动房价攀升和贸易的发展。从前人人远远避之的五里河,现在变成百姓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葫芦岛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向五里河转移。2008年10月,五里河景观工程被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省级绿化优质工程;五里河综合治理工作2006~2008连续3年被市政府评为市直机关最佳实事;2008年年底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被葫芦岛市科技局授予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里河的综合治理已经取得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枢纽门户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改造;城市文脉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6104

1引言

“十三五”规划初始之年,广佛肇城轨开通预示未来5年肇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加强,带动投资建设及城市发展。在肇庆市打造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背景下,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由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引动城市发展,刺激城市经济复苏。纵观肇庆城市交通建设,阅江大桥建设工程进一步联动城市南北岸,枢纽门户功能加强,但西江滨水空间缺乏变化、水污染问题滞留、两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掣肘西江经济发展。因此,打造肇庆市“一江两岸”滨水空间需要挖掘城市本土文化,突出城市文脉。

阅江大桥建设工程的实施促进肇庆市中心与高要区之间交通便捷,同时带动局部区域经济,引动社会资源流向高要区,激活高要区的经济潜力。借用此契机,以西江大桥至阅江大桥段作为品牌形象工程进行重点打造,利用两桥的视野制高点以及围合的西江两岸,形成四边围合的大区域滨水空间―“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图1)。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基础设施、交通,为西江两岸市民打造以景观为核心的滨水空间,在以原有场地为基础的前提下,完成该区域升级改造工程。

2背景与场地现状

肇庆市打造枢纽门户城市,需要积极研究探索肇庆市东南板块与山区板块的有机融合,形成组团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构建肇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进行的同时,优化肇庆市绿色大背景,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1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中除涉及枢纽门户城市、东西南北板块融合之外,着重强调西江休闲功能强调“一江、一城、一山”联系。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肇庆市现行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从最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可知,肇庆市将来的发展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珠三角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广佛肇都市区副中心城市。肇庆市作为一个拥有山湖城江天然优势的城市,自然资源丰富。近几年,陆续开发建设了北岭山森林公园和羚羊山古栈道森林公园,山体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但作为拥有中心大型湖泊和天然西江的城市来说,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发展都以围绕星湖而展开,出现了邻水而不亲水,未利用西江滨水资源的问题,滨水景观无特色,滨水区域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可提供市民游憩的景观空间匮乏。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肇庆市未来的城市建设需要从“环湖城市”走向“山湖城江一体化”的大格局着手,整合山水环境,塑造“湖在城中、江环城绕”的肇庆城市风貌,着重建设西江沿岸滨水景观区,重视人文历史环境保护[1],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2.2场地及场地现状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西江是肇庆的母亲河,从肇庆市城中蜿蜒而过,西江北岸为端州区和鼎湖区、西江南岸为高要区。西江是珠三角地区乃至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和生态屏障区,西江水源在农业灌溉、航运、饮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随着西江沿岸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总量的增加,西江的生态环境压力与日俱增,水环境的风险隐患逐步加大[2],存在城市建o、工业发展与西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利用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非法采砂和非法砂场经营行为问题突出,对江水水质、两岸堤防以及河道行洪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无序盗采河砂容易造成河床下切变形,影响通航和桥梁安全,还会对西江两岸的堤防带来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西江沿岸都是作为临时采砂的堆场用地、简易码头、临时餐饮用地和临时开垦蔬菜种植用地,土地利用率较低,西江大桥至阅江大桥段除了高要区金沙咀广场一处滨水广场和滨水休闲道、高要区江畔湾花园小区外一处滨水栈道外,基本无其他可供人们休闲活动的滨水景观空间和设施。北岸江滨堤西江大桥至古塔南路段分布着大量食肆,占据江边滩涂用地进行户外烧烤等类型的饮食经营,建筑杂乱无章、高低错乱,严重影响城市景观,部分区域存在垃圾堆放现象,部分餐饮场所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西江;江边驳岸基本为人工驳岸,空闲的滨水用地处于荒废状态,难以为人们提供亲水活动空间,沿岸植被多为原生状态,广泛分布芭蕉林和其他杂草植物群落,以及人工开垦种植的菜地,难以形成城市滨水岸线景观。

3“一江两岸”滨水景观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西江滨水区是肇庆发展的重要区域。中国古代筑城理论中就有“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揖,而后可建”之说,在我国历史上河流具有防御、运输、防洪、防火和清洁城市等功能,而在近代,滨水区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的热点,在城市中承担着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西江的滨水景观空间升级改造,既可以促进肇庆旅游业发展,也可以引导城市中心与公共功能沿江发展,实现“沿江塑城,山水连城”。

3.1城市中心区域快速发展的需要

西江及其沿岸的开发及利用可以激活城市活力和潜力,肇庆城市文化、历史遗产都沿西江脉络保存下来。近年来,肇庆端州区的快速发展,有效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西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能带动肇庆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区高品质要求的需要,实现双赢。端州区是肇庆市的中心区域,高要区相对经济滞后,两个区域相对独立,纵观肇庆市卫星图,通过桥梁架构可以缓释局部区域压力,因此,阅江大桥打破了城市空间局部区域不合理的桎梏,连通南北,使其城市中心区域对于其他区域具有交通优势,解决了局部城市空间问题。实施对西江滨水景观空间升级改造,以西江大桥和阅江大桥为主要边界划分水域,增加人们与西江景观的视觉互动,营造立体的滨水空间以利于展示该区域的景观特征,形成两区连接处的景观轴线,提升肇庆市中心快速发展的竞争力。

3.2保护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需要

西江是肇庆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经济廊道,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滨水岸线较长,对西江滨水区的改造升级,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环境,利于西江两岸的生态恢复;利于创造出具有一定景观序列的滨水空间;利于西江可持续发展。

西江是肇庆的母亲河,也是珠三角重要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区,更是粤桂澳港共同的“生命源”。通过对“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的改造,积极实现“绿色西江,生态西江”的目标。同时,肇庆城市中心的东迁,城市新区的滨水区不少还未开发,西江滨水景观发展空间广阔,开发潜力巨大。依托肇庆市经济发展,对西江滨水区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升级,营造绿色的生态廊道,形成富有生机活力的滨水景观空间,协调周围生态环境。

3.3人们日益丰富的户外活动需求

西江滨水区是肇庆市的户外开放空间,提供人们聚会、出游、娱乐的场所,具备信息交流的功能。西江北岸是端州区,随着端州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追求精神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户外活动。西江滨水区坐拥南北交界线,拥有可以t望的观景视野及开阔的水面空间,满足市民的亲水要求。通过对西江滨水景观空间的改造升级,在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滨水岸线的空间组织能力,扩大肇庆市滨水景观影响力,为发展旅游城市目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升级改造的原则

西江滨水区改造对肇庆城市的发展具有推动效应,在保持沿江主体建筑群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再设计,达到满足传统与现在的共生,自然与城市的共生,为实现更好的滨水景观空间,主要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考虑。

4.1生态自然原则

在尊重西江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保护西江两岸乡土植物及原有构建良好的自然景观。一方面,尊重肇庆市滨水区的历史文脉,凸显城市文化底蕴,通过植物净化西江流域的水质环境,营造西江多功能滨水区,打造包含线性文化遗产的绿色廊道。运用廊道最大程度实现动植物资源保护屏障,减少因肇庆市的快速发展造成的滨水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通过西江滨水景观空间改造升级,有效增加西江滨水景观的地域特色和可识别性,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形成互动,更好地实现滨水空间体验式旅游目标。

4.2开放共享原则

共享性是实现滨水景观空间价值的前提,通过营造开放性空间,带给市民更多的游憩体验和休闲场所,实现西江滨水景观的共享性。

文脉的共享性。利用西江的区位优势,注入人文历史元素,与肇庆的山体景观相互呼应,引起人们进行游憩活动行为。空间形态的共享性。通过西江平面的空间划分、几何形体空间的穿插和相互渗透、多种形式手法的运用等,打破旧布局,对西江滨水区进行解构和重组,赋予西江滨水区新的时代内涵,实现滨水区开放空间的共享性,使更多的市民全方位体验到西江滨水景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4.3亲水宜人原则

亲水性是人们对水体的本能反应,通过营造滨水区的亲水平台,促进人们与滨水的互动,使市民逗留于滨水区的活动空间,推动滨水区旅游的发展。小范围的“亲水”主要指运用河流、湖泊、海岸创造亲水公园,满足人们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大范围的“亲水”指肇庆市布局可以顺应西江流域发展,大力发展西江边特色文化景观和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使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4景观可达性原则

景观可达性是指从空间中任意一点到该景观的相对难易程度,可用滨水景观的可达性来衡量滨水给人们提供服务的可能性或潜力。西江滨水区改造后将呈现多样性的空间形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西江滨水区划分不同区域提供多样化功能,满足人性化使用需求。

西江滨水景观空间改造满足人们对滨水的使用需求和心里诉求。国内的一些滨水景观设计,只可远观,不能进入其中深度体验,大大降低了滨水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另外,可适当增加景观廊道,以增加滨水区各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5“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升级改造策略

5.1严格把控滨水岸线

西江是激活肇庆经济的黄金水道,贯穿肇庆新区与旧城。就研究路线而言,西江滨水北岸主要功能是防洪,堤坝高耸;滨水南岸以生态驳岸为主,缺乏生气[3]。因利势导,结合滨水区原有场地现状北高南低的滨水岸线高度,进行北岸打造滨水大道,并结合城市绿道,延伸肇庆市整体绿道网络格局,力求为将西江绿道纳入全市绿道系统提供伏笔;南岸自然生态驳岸易受到江水侵蚀破坏,适度打造生态护坡及生态坡道,关键位置选择抗逆强的水生乡土植物进行围合,原有场地提供两种规划方式:其一,改建都市农业产业园,结合市民种植瓜果蔬菜的生活习惯,采用记名承包制的方式进行小区域(10~50m2)租赁或实践体验,规范土地利用的同时,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提升土地利用率,紧致滨水区空间格局;其二,通过修筑滨水栈道,维持原有场地植被总量,增加景观湿地植物,营造具有抗洪防涝抗逆性高的滨水环境,市民以栈道为观赏路线,最大程度地保护植被生态系统,利于二次改造,后期连接北岸滨水绿道,为高要区绿道建设提供借鉴(图2)。

5.2建设具备明显高差的亲水空间

“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总体格局北高南低,单边驳岸高差亦不同,水岸线曲折富有动感,为建设视觉走廊提供有利条件。利用高差变化可以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不同视角的滨水空间外,也打破了平缓的滨水岸线,使其围合更多小型组团空间,根据不同等级及性质,应用到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中,以不同高度的亲水空间为基础,建造与山水渗透性强的亲水平台及周边商户建筑,形成有机完整的城市滨水形态[4]。

同时,考虑到起伏不大、位置较低的滩涂基面,既能t自行车,又能散步,还能兼作防洪疏散、钓鱼的功能,丰富亲水空间序列,也可成为生物的栖息处和培植天然花草的场所,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亲水空间。

营造动感性的空间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景观轴线及导向,高差变化也利于营造小空间。但亲水性的实现是以西江沿岸的公共空间充分开放为基础,一方面要求设计出符合安全要求、有层次变化的滨水边缘,形式丰富、造型有趣的亲水平台或植物层次丰富的缓坡护岸;另一方面,亲水平台附近的植被不宜过高,有利于实现亲水平台远景的视觉可达性,扩大人们对西江滨水区的心理界限,同时营造架空的水上栈道、悬挑出水面的平台、面向水域的广场、伸入水中的木平台、挑入岸边的座凳和水边的散步道等,吸引人们到西江滨水区散步和观赏西江美景,改善附近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全市市民提供一处适合休闲度假、愉悦身心的户外滨水空间。

5.3打造彰显城市文脉的景观空间

自古以来,肇庆市村落多依山傍水,这些村子四周多依附水塘、河溪,形成肇庆地区特有的广府岭南水乡[5],且这些村落名字中携带“水”的含义,例如塘下、湾头、黄塘、沙湖、大甬等,结合肇庆岭南文化底蕴,形成西江重点形象段。将富有岭南特色的习俗、方言、饮食、戏曲、绘画、音乐、建筑多彩[6]表现在基础设施、特色建筑、形象店铺、雕塑等媒介上,利用滨水线性空间的延展性,将每个要素铺展在每一条廊道维度上,考虑到人行走路线的不确定性,使其每一条廊道都有景可观、有景可愉。

城市文脉与滨水景观空间的融糅,除了利用岭南元素外,充分挖掘现代元素,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复活沉寂的滨江景观带,并布置商圈迎合发展需要。传统要素“岭南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继承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贴合国际设计思潮,做到雅俗共赏,面向大众,符合更多人的审美需求。

基本土地利用不提倡大土方改造,考虑到肇庆市门户枢纽城市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形象工程的亟待实施,不应该将视野局限在滨江两岸,更应重视“江”的开发性,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合理有序治理江河污染的情况下,营建江心绿岛、绿洲,不仅可以亮化江面形象,净化渗透过滤水质,亦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生态场所,同时通过江心栈道、汀桥、亲水平台等岸边构筑物将绿岛、绿洲联结起来,形成景观局部空间,强化滨江沿岸景观空间序列,力求为生态保护提供更多空间。

6结语

肇庆市枢纽门户城市的目标,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以西江滨江景观空间作为切入点,满足符合肇庆市新一轮形象工程的要求,同时带动滨江南北岸的发展,激发两岸岸边的经济活力,创造了怡人怡城的滨水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崭新活动场所及空间,改善生活品质。

本文是在肇庆市极力发展建设枢纽门户城市的前提下进行阐述的,并非局限打造一处滨水景观空间。在进行“一江两岸”滨水景观空间改造的设计思潮过程中,力求为肇庆市新时期发展提供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温春阳,周永章.山水城市理念与规划建设:以肇庆市为例[J].规划师,2006(12):71~73.

[2]王一彤.肇庆市西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J].华夏地理,2016(5):218.

[3]肖光明.肇庆城市滨水区游憩资源的整合开发研究[J].山西建筑,2008(6):1~2.

[4]吴欣,崔鹏.仿生理念在城市滨水新区设计中的应用:以肇庆市鼎湖坑口片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43~346.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9

径河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笔者就武汉市径河水岸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构想谈点浅见。

一、径河水岸保护与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立足于东西湖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科学规划、重在保护;优化布局、开发创新”为发展理念,努力把径河水岸打造成集生态、康居、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武汉城市生态旅游区。

(一)发展目标

通过三至五年的打造,将径河建设成为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和景观河。将径河水岸建成以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将东方马城、武汉水乡旅游城、金银湖、东流港、银柏渠等岸线景观以循环流动的水脉串联起来,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景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实现年接待旅游者100万人次以上的泛水生态旅游区。

(二)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径河水岸利用是推动径河水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充分利用水岸资源,以水兴城,深度保护,合理利用,必须坚持以下利用原则。

1、“保护先行”的原则

要明确保护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保护的有效手段,树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强化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要利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突出“水”特色,对径河两岸进行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径河两岸的保护、整治和有序利用。

2、突出旅游体验性原则

时下的旅游已进入休闲体验时代,旅游实质上就是游客所追求的一种独特的体验过程,利用径河要通过创造一个让游客体验快乐的生态乐园,实现径河旅游利用的目标。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尽情体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氛围;通过参与亲水、戏水等水上娱乐项目,寻求能给游客带来欢乐的旅游方式和手段,让游客在愉快的旅游体验中乐而忘返。

3、展现水文化内涵原则

利用径河水域,不仅仅在于恢复和美化其生态环境,更要注重挖掘其所承载的水文化内涵,并与当地本土文化积极融合,以展现“水文化”为魂,才能对反映自身资源特色的文化进行主题化深度利用,从而凸显自己的主题形象,满足旅游者“深度”旅游的需要。

二、径河水域旅游定位与主题形象设计

(一)总体定位:武汉城市生态旅游景区

集城市河道与乡村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国家4a级城市生态旅游区和高性价比的大众化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市场定位:武汉滨湖水景生态旅游目的地

从地域上划分,近期目标市场,定位于东西湖、武汉中心城区及邻近的孝感、黄陂等市场;中、长期目标市场,定位于武汉城市圈旅游目的地及广东、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等高铁沿线市场。从市场规模看,近期3-5年内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万人次。

(三)主题形象设计:

1、主题形象: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径河是吴家山新城和大汉口生态新城的城中河,又是内环水景旅游带,是沟通金银湖和武汉水乡旅游城的水景通道。径河常年有活水流经,水量充沛,岸滩草木繁茂,空气清新,禽鸟栖息其间,是大汉口的后花园,可谓是武汉市汉口“肾肺”。可建设成水上观景、岸上休闲、“可游、可居”的生态长廊。

2、宣传口号

①“梦里水乡,汉口肾肺”。

②“径河,我的水上乐园”。

③四季口号

春踏青――春游来径河,踏青你我乐(农场、滩头赏春回大地时的农耕放牧情景);夏亲水――消暑径河边,火炉无影踪(水乡戏水、吃新鲜水果、采莲蓬菱角、品农庄饭菜);秋采摘――周末捕鱼摘菜,赛马秋游自在(周末休闲,下水捕鱼、入园采摘,速度赛马节);冬赏景――冬至径河畔,做客赏景忙;

三、空间布局及旅游产品设计

(一)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根据径河水域及其两岸旅游资源分布,以及产业格局状况,未来将形成“一心一轴,三带五区”的旅游空间格局,总体形成“龙头”加“精品”的径河生态旅游区。

一心:是指以径河水域水上乐园景点为中心;

一轴:是指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上起武汉水乡旅游城,经径河-金银湖-东方马城。其中东方马城以体育休闲为主,金银湖以湿地度假、商务为特色,径河以亲水娱乐、文化休闲及康居等为重点,武汉水乡旅游城作为主题公园,提供以水景游乐服务为核心,空间上形成以径河为联系纽带的亲水休闲主题旅游轴。

三带:一是指“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的东西湖区内环水景观光带。二是径河水上观光娱乐带:以径河街大屋口为起点,顺河而下至严家渡,以水上乐园为核心,以沿岸游艇码头、栈道、生态护坡和水景植物园等为旅游节点;三是径河南岸水文化观光游憩带:沿径河南岸为主轴向东西方向延伸,以游客服务中心为核心,以“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东盟-台湾美食城、农垦文化雕塑园、水上乐园等为支撑。这二、三带共交于全区的精品景点水上乐园,形成水中岸上的环线旅游圈。

五区:是近期将重点建设的五个精品旅游景点,分别是水上乐园、“沧海桑田”主题文化馆、“农垦文化”雕塑园、径河葡萄田园观光园、东盟-台湾美食城。

(二)旅游产品设计

径河旅游产品应定位于近水、亲水、戏水等涉水旅游,以及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的水文化休闲旅游这两大系列的多个产品。

1、径河内环水景观光游

重点利用“径河――总干沟――东流港、巨龙湖――银柏渠――金银湖――径河”构成的旅游产品。做好与外环水系府河、汉江衔接的旅游项目,北上可抵景德寺,东至府河堤边,南下慈惠石榴红村与汉江互动,西可游新沟镇、辛安渡,把东西湖区泛水旅游连成一片。

2、径河水文化休闲特色游

以古云梦泽、东西湖围垦等文化为主题,依托金银湖湿地、径河等水体,把东流港、银柏渠、九支沟、径河大堤、西湖堤、径河钓鱼场等港渠、堤坝、闸泵诸种水工建筑组合成线路,展现“荆楚人民治水、理水和用水历史文化”和江汉水乡特色。

四、径河水岸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措施

径河是东西湖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保护和利用径河,重塑两岸滨水景观“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按照“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积极采取保护和利用并举的措施。

(一)政府主导,市区联动、宣传造势

1、市区联动。建立市、区联动的组织体制,把径河水岸建设成武汉生态旅游区,是一项统筹策划、综合整治和有序利用的系统工作,涉及众多专业和政府的多个部门,需要建立起一个市、区联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体制,实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同心合作,各司其责,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

2、政府搭台。对于径河水岸的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工作,市、区财政应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做好旅游规划、策划宣传、招商等旅游专项工作;同时,还要积极申请省市相关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以及道路、电力、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与投资环境。

3、宣传造势。要组织专业队伍和力量挖掘武汉运河、径河传统故事及滨湖魅力,渔家风情等文化,并将其精华创作成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演艺、影视、网络、小说、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对径河文化的宣传和展示,打造武汉生态旅游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和参与。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把径河作为一个旅游投资和利用的热点、靓点,推动武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统一规划,深度保护、科学治理

1、高标准做好径河水岸控制性发展及武汉生态旅游区的发展规划

面对现实、着眼长远、运用大手笔,聘请高水平的规划机构,高标准地做好径河水岸保护、有序利用的规划。通过规划,对其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充分发掘径河的自然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切实把径河打造成一条城中河、景观河、氧吧河、亲水河。

2、深层次保护治理。做好径河水体及河岸的保护和治理,迅速清退和转移养殖承包户,妥善给予安置和补偿;逐步清理和迁移沿岸违章建筑和有污染源的企业;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和护坡修缮,提高河道通水能力和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污染治理,对沿河企业和居民水区排污进行排查,登记和治理;启动引水济河工程,疏通径河上水和下游,将沦河水引进径河,确保径河水活透清;提升径河沿线桥梁、闸口的档次,处理好既不影响公路交通和防汛排涝功能,又要便于游船通行和视角美感。尽快实施和完成河道整治工程,早日改善径河水生态环境,实现径河及其沿岸“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整治目标。

(三)招商引资,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1、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引资部门应重点地推介径河水岸旅游利用项目,不断吸引和扩大社会投资力量。市、区两级政府要制定出关于武汉生态旅游区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优惠政策和创造优惠环境,积极引进社会投资力量和经营机制,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吸引外地骨干旅游企业进入本地市场;鼓励各行各业、全社会参与旅游利用,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加快径河水岸利用和利用的步伐。

2、政府加大投入。政府部门应把径河水岸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计划,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加投入;在年度财政预算中,设立径河水岸旅游保护及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径河水岸的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前期规划与基础性利用、旅游公益设施的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旅游项目及产品的推介宣传与市场营销等工作,实行专款专用

(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打造高素质旅游队伍。

径河水岸保护与利用,以及将来建成的径河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人才支撑,人的要素是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目前,要进行专门旅游人才储备;要对现有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特别要加强径河水岸地陪导游的培养。长远来讲,要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和机构建设。

(五)做好“水”文章,彰显“水”特色,唱响“涉水旅游”品牌

径河保护与利用要围绕“水”的主题与周边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把径河水岸打造成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实现“三线"目标(既是水路交通线,又是水利安全线,同时也是景观线)。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文化交流、民俗体验、乡土特产商贸等项目相结合,创建特色各异、风格互补的旅游站点,发展亲水休闲旅游。如可将武汉水乡旅游城、泾河、金银湖、东方马城等纳入亲水休闲旅游整体利用,形成水陆、动静结合,“观”、“游”、“娱”相融合的泛金银湖休闲旅游板块。真正发挥径河承东启西的黄金水道功能,唱响“梦里水乡,汉口肾肺”旅游品牌。

水利工程市场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景观;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事业突飞猛进,园林景观建设已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中新的文化现象。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要在科学创新、统筹安排、结构合理、立体系统的标准上进行规划,将园林设计成为集生态、经济、功能、分类、管理于一体的城市景观。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性

1.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环境问题已不陌生。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环保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城市的大气环境,减少空气中有害悬浮物的数量,吸收与阻隔城市噪声,调节城市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保持水分,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实施,是黑色工业化城市向绿色环保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城市园林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有助于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

受网络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民族文化国际化已成为了一种文化发展的潮流,但这种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得城市发展特色也逐渐消失。园林建筑是以自然的力量使得城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对于促进城市建设民族化、地方化,展现民族文化特点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中国的城市景观成就发展的时候,也应该静下来反思一下目前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现阶段我国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大的方向来看,如今的国内园林景观设计师中,多数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而且这些人有着较为陈旧的设计理念,落后的规划设计手段及文化品味的缺失,以至于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相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及美感,导致设计水平整体较低。而有些城市,他们本身缺乏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缺乏有效而持久的监督系统以及制约措施,导致我国城市园林的整体建设以及发展水平降低。

2.自然生态的不合理利用

在我国如今的园林设计中,生态园林或许只是一个口号,如今的设计师打着生态园林的名号,却做着与实际相违背的事情。例如在生态园林的景观规划区,有的设计师没有尊重植物的生理学特性及地理原貌的特殊性,合理配置植物,而只是纸上设计,造成后期管理难度加大,景观也达不到其设计的预期。有些景观规划区的原生景观如大树、小湿地及坡地没有被因地制宜的利用,而是破坏后重新建造,自然生态就这样变成了口号。

3.景观设计被标准化、雷同化

如今的景观设计,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景观设计出现较为普遍的雷同现象。尤其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一些有关景观设计的新软件被开发,使得景观设计用新的设计手段进行,大大的缩短了景观设计的周期。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景观设计大大的被标准化,被雷同化。

4.对于园林规划中选择的植物品种具有不合理性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没有按着生态学中对于植物种植的要求,不尊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及生理学特性,缺乏对于植物多样性及每一种植物生理学特性的考虑,品种配置过于单一以及植物宜生性考虑欠缺,不能保证园林生态景观效果的稳定及保持。

5.对于园林景观规划中缺乏设施及植物养护管理方面的涵盖

现在的一些城市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大量经费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尤其会种植大量的名贵植物。然而,对于应该给予更加重视的园林日常管理却毫不重视,忽视了对于园林植物及设施的日常护养,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低下,景观设施破坏严重,使得植物的生长不良,无法充分发挥园林景观在城市中的功能。

三、加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策略

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以及明确的功能要求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市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市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市民之所想,市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规划区域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景观规划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景观规划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对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根据居住行为学的原理,居住区的公共景观设计具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它的重点功能是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因为居住区户外环境是他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同时居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兼顾了“动”“静”两大功能,居住需要“动”,这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都属“动”的部分,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时,“动”的区域应安排在远离住宅建筑物区域,或集中设置,如设置在会所,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2.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目标项目经理部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施工图进行汇审,确定图纸的正确性与适用性。项目经理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目标规划工作从根本上决定了项目经理的管理效能,因此要及时组织项目经理班子成员对目标系统做出详细规划,进行目标管理。结合工程特点、地区环境和施工条件,从施工的全局和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科学地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3.苗木质量的把握

对苗木的品种、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铺栽草坪用的草块及草卷应规格一致,边缘平直,杂草不得超过5%。草块土层厚度宜为3cm~5cm,草卷土层厚度宜为1cm~3cm;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均应注明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重量、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0%以上方可使用。

4.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证。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

四、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极大地提高,园林绿化行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园林绿化工程要从规划、施工到后期管理都要严格认真、高度负责,努力打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也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精品。

参考文献:

[1]朱磊.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