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采购管理的价值十篇采购管理的价值十篇

采购管理的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7:25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采购价值链

一、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间重要程序的整合与管理,包含了从上游供应商至下游客户间实体原料、服务和信息的管理,以增加客户的价值为目的,整个程序包括:原物料的获得与采购、生产排程、订单处理、存货管理、配送、仓储及顾客服务等。

供应链管理可以分成三个维度:功能内的协调,是指企业内部对作业及程序的成本控制,以达到较佳的生产效率;功能间的协调指企业内各个部门间亦需要有良好的整合,以降低可能的目标冲突,诸如后勤与财务部门或后勤与生产部门等的协调;组织间的协调指从整体供应链来看,组织与其它组织间通过某种机制来达到成本更低、效率更好的生产,如根据销售状况实施的自动补货系统或及时生产等。在全球环境不断变化及客户需求多变的情况下,讲求“快速”是企业创造优势来源之一,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下,“时间”是另一个改变市场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能立即反应市场而快速做出改变的企业才能真正享有成功的成果,因此,“时基”(time-based)竞争是企业必然会面对的,Just-in-time是整合的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目的是改善质量、提高生产力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Jit提供了一种成本有效的生产并且在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及地点配送正确的需求量给客户,多运用在及时地提供原物料、生产制造及配送的过程上,Jit是供应链管理中讲求时基竞争下极为重要的一种策略,例如厂商与供应商采用Jit的配送,有效地控制厂商的存货量并降低不必要的货品积压,更进一步地甚至可以达到零库存的有效管理等。

二、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

采购、生产以及配送是传统供应链当中三个主要的阶段,不论是制造商对其生产原料与零件的采购或下游厂商对商品的购买,原物料采购对每个在供应链内的厂商而言,是不可避免的一项作业,因此,企业的“采购”是企业一种功能性的活动,诸如购买原料、半成品(如零件)和成品(如机器设备),与日常的物料管理及信息管理有关,企业对供应商的采购关系着自身的成本及产品质量,有高质量的原物料才能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进而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对大部分的厂商而言,自行生产所有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或组件是很困难的,甚至是某项生产技术,为了降低自行开发的风险,厂商倾向专注在核心能力上,并从其它外部供应商获得所需的其它资源。因此,采购最基本的目的是在保证组织能有称职的供应商在合理的成本下,持续不断地提供所需的原料,它扮演着支持生产及作业程序的角色,所以,组织的采购策略必须和生产策略一致,以使得组织在公司层级的策略能有效运行;对内,采购应当和企业的生产及公司层级策略相互沟通,对外,则与供应商互动。

三、采购价值链(SourcingValueChain)

采购价值链可以充分说明策略性的购买在供应链组织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它是组织成本控制及获利的主要原因,如图1。

1.制定年度计划:主要指组织制定整体目标及未来在采购上的相关细节。

2.定义需求:定义需求是依据组织内部在未来的生产程序或其它相关企业活动所需的原料或组件等,定义出所需要的原物料清单。

3.拟定采购策略:此阶段对组织来说是一个做或买(make/buy)的决策选择,组织依本身的能力来衡量是否由自己来开发生产所需的原料或向外寻找供货商。

4.评估并选择供货商:在决定向外采购原物料时,组织必需在多个符合要求的供货商间选择欲合作的对象,包含了对供货商过去经验及能力等的评估。

5.取得原料:组织在此阶段的重点是如何降低交易时的成本,可通过电子商务或网络来达到这一目标。

6.管理与供货商的关系:对供应链内的厂商而言,与供货商的关系是一种资产,并不仅是交易而已,除了采购原物料外,厂商与供货商间更可有技术及知识上的相互支持,长期来看,是一种竞争优势。

从采购的价值链中可看出厂商与供货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为了有效地在市场上竞争,必需拥有称职的供应商,而供应商亦必须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提供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原物料,因为厂商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最终决定在其供应商的能力上,采购策略的功用之一即是为企业与有能力的供应商间建立联系,包含了寻找新的供应商及改善原有供应商的能力。

作者单位:黄海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王依群,中国石油东北化工销售抚顺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海鸿,刘志峰等.产品环境价值链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3):210-214.

[2]李严锋,刘贲.基于价值链原理的复合型业态供应链价值模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2):96-99.

analysisofthepurchasevaluechaininsupplychainmanagement

HuangHaifengwangYiqun

LiaoningpetrochemicalUniversityofnortheastChinapetroleumChemicalsalesFushunBranch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2

abstract:itisfeasibleandnecessarytousevalueengineeringtheoryintheenterprises'production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toreducethematerialsprocurementcostofprocurementbiddinginpurchasingmanagementofenterprises'production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itneedstostrengthenthevaluesintheprocurementbiddingprocessofmaterialfortheenterprises'production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andimprovealltheworkofprocurementbiddingbyvalueengineeringtheory.Basedonvalueengineeringtheory,thispaperstud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valueengineeringandprocurementbidding.thestudiesofthepaperarehelpfultoreducetheprocurementcostandimproveenterprises'revenuebyvalueengineeringforthematerialprocurementbiddingofenterprises'productionandengineeringconstruction.

关键词:价值工程;采购招标;优化

Keywords:valueengineering;procurementbidding;optimizing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002-02

0引言

采购是企业生产及工程建设中成本节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采购控制不力,生产及工程建设成本就会出现大幅攀升。材料价格在市场中波动比较大,而且品质不同的同一类材料价格相差很大。生产及工程建设进行定额预算时,是基于历史成本的,价格不能及时、准确地随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这样生产及工程建设中购买材料经常会发生超出预算的情况,给企业生产或工程建设造成很大的成本变数。

价值工程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劳伦斯・戴罗斯・迈尔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价值工程可以寻求变化情况下的最优解,在企业生产及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研究了价值工程与采购招标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企业生产及工程建设进行材料招标采购时,通过价值工程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1价值工程管理的简介

价值工程管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通过对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价值工程研究对象的价值,与研究对象的功能和成本有关,价值的有效提高是价值工程管理活动的目的。价值工程管理提高价值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降低研究对象成本,一种是提高研究对象功能。

功能分析是贯穿价值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价值工程管理的核心,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消除不必要功能,降低成本,使研究对象的功能与研究对象的成本相匹配,从而通过价值工程管理获取较高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价值工程管理提高研究对象的功能水平,并非研究对象功能水平越高越好,而是要求功能水平符合用户的要求,价值工程管理强调产品的功能水平必须符合用户的要求。这里的用户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功能本身、使用条件、价格等等。

价值工程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为:

①价值工程管理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目标和分析条件;形成价值工程管理工作文件;确定工作小组成员;制定工作计划。

②价值工程管理的分析阶段。搜集整理研究对象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功能进行系统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确定应当增加、放弃或改进哪些功能。

③价值工程管理的创新阶段。制定功能改进的方案;从功能、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对方案进行科学评价;编写提案。

④价值工程管理的实施阶段。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进行成果鉴定。

2价值工程应用于采购招标的必要性

2.1价值工程管理是采购招标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多元化,材料的种类和样式越来越多,材料价值的差异越来越显著,生产及工程所需材料的数额越来越大。这样采购招标涉及的材料的成本越来越难以控制,导致了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处理好采购时材料功能与经济的关系十分重要,采购招标的核心就是提升所采购原料的性能与成本之比。使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所采购原料的性能和成本之比进行控制。通过价值工程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之间最佳的综合效益,防止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在采购招标中超概算、超预算、超中标合同价的“三超”问题。

2.2价值工程管理是控制采购招标费用的需要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的招标采购过程中,通过价值工程分析,研究材料的功能与寿命周期成本的关系,提高所采购材料的价值系数,并且通过价值工程分析关发现不必要效能的材料,予以剔除或改进。这样,通过价值工程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总成本。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创新提高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使技术、经济和管理实现紧密结合。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时,需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寻找材料功能与费用的最佳结合方案,从而为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创造更大的价值。

2.3价值工程管理是选择采购策略的基础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虽然采购招标策略可能不同,但采购招标都必须符合价值工程的标准:①材料的必要功能;②材料寿命周期费用的降低。不同的材料,可以满足同一功能,所以有些材料可以相互替代,这是价值工程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材料招标采购中运用价值工程方法,针对材料的功能、成本做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采购材料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通过价值工程管理,可以在达到预期效用的同时,节约材料采购费用。

3采购招标中运用价值工程评价的策略

3.1确定价值工程问题

3.1.1确定价值工程研究对象运用价值工程分析研究对象,根据材料的功能和特殊要求,进行功能定义和评价。价值工程所用于此的方法有:功能重要性分析法、经验分析法、aBC分析法、价值系数法等。对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影响大的采购材料,进行重点分析。

3.1.2搜集可靠信息进行价值分析价值分析的质量,依赖于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的主要信息包括:①市场信息。采购材料的供求变化、价格、技术服务等;②技术信息。采购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水平、科研进展、生产技术等;③成本费用:同类材料的成本费用等;④采购信息:材料的生产厂商的分布情况、信誉、远近等;⑤其他信息:包括国内外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情况。

3.1.3分析功能成本在材料采购招标过程确定材料的单项功能和综合功能,并进一步分析采购材料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费用,进行综合调整,实现采购材料功能的最低费用。

3.2制定价值工程改进方案

①制定价值工程方案。通过多种途径或方式充分发挥决策人员和参谋人员的智慧,制定、改进方案。通过试验和评价,把改进方案进一步具体化和优化。

②评价价值工程方案。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几个方面,保证评价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现实上可行。

③总评价值工程成果。采购招标的价值工程方案实施后,要实时进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3.3采用有效途径提高创新能力采购招标价值工程要突破现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基于功能提升和成本降低,大胆进行革新和改进。可以在采购招标中利用价值工程激励条款,促使材料供应商主动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或者企业采购招标管理者提出价值工程计划,要求供应商必须完成约定范围内的价值活动。

4结束语

在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降低采购招标材料购置成本,在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采购管理中不仅可行而且是必要的。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在材料的招标采购过程中,需要强化价值观念,通过价值工程原理进行采购招标各项工作的改进。企业生产和工程建设要在采购招标过程中,尽可能地扩展价值工程管理的范围,对可能提高功能降低成本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不仅可以满足最终用户对功能的需求,还能大幅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盈利。

参考文献:

[1]黄伟烈.价值工程提升高炉设备采购的济经效益[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1).

[2]黄伟烈.价值工程在设备采购与投资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冶金,2014(02).

[3]宋超,桑士川.基于价值工程的装备采购成本控制[J].价值工程,2011(04).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3

关键词:精益;采购成本;研究

一、传统会计企业采购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采购成本管理战略思想

企业生产和经营都是围绕采购成本费用进行的,传统会计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最常见的手段就是降低浪费、降低采购成本。由于当前企业制定的采购成本管理战略大多缺乏长远性,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当中去挖掘更多的采购成本效益,最终导致资源配置以及物流技术无法得到创新,企业也将难以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二)缺乏采购成本管理市场理念

最主要的表现体现在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还有程度范围等方面存在许多错误认识。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也是在于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但是一味地降低采购成本将未必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难以获得占据优势的市场竞争力。

(三)缺乏先进的采购成本管理方法

传统的企业采购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定期制定财务报告。计算产品的销售采购成本以及存货价值,进行采购成本估计以及预测。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采购成本管理办法,还应该满足及时、全面以及准确等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进行采购成本管理还是处于手工操作阶段。

二、精益会计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优势分析

(一)消除财务会计流程中的浪费

(1)应付账款流程。在进行精益应付账款处理流程当中,最先应该了解的是供应商基础,明细哪些供应商给企业的供应的货物价值占到了所有物品采购价值总值的80%,开展供应商认证计划,并且保证关键零部件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交付到精益单元。(2)应收账款流程。实现对应收账款流程的精益化管理,有效简化应收账款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将其变成一个交易量偏小,充分实现各个程序实现内置控制。通过和重要客户的签订采购订单,逐渐成为重要客户的认证供应商,除了需要开具发票之外,还应该开具装运单据,如果重要客户也是实行的精益化管理,则应该鼓励客户在受到货款的同时确认付款,鼓励客户使用自动转账系统,当客户获得原料之后,则进行确认打款。

(二)消除不必要的系统、交易以及控制

(1)单元交易。在进行精益化改进的时候企业一般会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多个不同的精益单元,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了人工汇报以及物料采购成本核算,还有存货控制以及保证存货等方面的记录。(2)追踪人工采购成本。在进行精益化改进的过程中对人工采购成本进行追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工采购成本是确定货品采购成本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精益化改进之后,则不需要再记录工作通知单上面各个作业的步骤使用了多少人工采购成本,只需要把这一个环节拿掉即可。(3)存货追踪。使用精益制造以及精益采购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存货水平,还能有效拉动系统以及看板这种可视化工具对存货水平实施有效控制。当存货水平获得有效控制,企业则无须使用计算机系统对货品进行跟踪了。精益企业一般在收到原料的时候就把原料采购成本进行转化成为价值流采购成本,而且每月对其进行调节,成为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存货价值。另外,存货价值能够由价值流内的实际存货天数取得。

(三)有利于企业制定决策方法

实施精益会计方法下的企业决策方法制定关键在于了解穿过价值流的生产过程,还有这些角儿对于价值流的具体的盈利能力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精益会计方法也只是提供了相关决策的财务结构,采用精益会计方法进行计算比较迅速和简便。

(四)关注客户价值

实施精益会计方法的最重要原则是实现客户价值,主要采用目标采购成本法以及业绩考核指标来对客户价值进行确定。针对精益企业而言,实现采购成本要素向价值要素转变这一过程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文化转型。以追求更高的客户价值为基本原则。

三、小结

本文主要概述了如何进行企业采购成本预算、采购成本决策以及采购成本核算,还有采购成本分析以及采购成本考核等等。对精益会计企业采购成本管理以及优越性进行分析,精益会计采购成本管理主要是以价值流采购成本核算为基本导向,以实现客户价值的增加为目标,尤其关注价值流采购成本本身,主要从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采购成本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精益企业追求零库存,使用Jit存货管理模式,用最小的采购成本实现最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姜上泉.生产采购成本管理细化量化与过程控制[m].(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4

abstract:accordingtotherawmaterial'scharacteristicsoftheproposedaBCpurchasingmethodininstallationproject,meanwhile,duetothereasonthatthematerialmarketeasilyaffectssomerawmaterialinB-purchasingmethod,thepaperpresentsapurchasinghedgingmethodbasedondynamicprogramming.inthispaper,theprocessofrawmaterial'spurchasinghedgingisregardedasamulti-stagedecisionproblem.atthesametime,purchasinghedging'sdynamicprogrammingmodelisconstructedandpurchasingstrategyisimplemented.Finally,acasestudyofcoppermaterialisproposed,inwhichtheprincipleisexpounded.thenapurchasinghedgingisputforwardinordertoeffectivelyavoidthepricerisk.

关键词:安装工程项目;采购;套期保值;动态规划

Keywords:installationproject;purchasing;hedging;dynamicprogramming

中图分类号:F426;F2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23-03

0引言

依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及企业状况,可以采用不同的采购方案,包括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细化采购、联盟采购及混合采购。在众多方案中,建立中心化的采购组织实行集中采购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案[1]。从工程供应链角度看,通常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会包括设计、管理、承包等多个工程项目主体,其中承包商又分为建筑承包商和安装承包商。对安装承包商而言,又面临着如何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使得采购原材料的成本最小。在安装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种类很多,文章认为可以借用库存管理中的aBC法[2],在采购中也将采购物资分为三个不同类别,如表1。

一般情况下,B类采购目标主要包括:电线、电缆、通风配件、母线、铜管、钢材、桥架、塑料管件、铸铁管及配件、不锈钢、法兰等,总量占整个机电安装材料30%,可见推行集中采购降低项目成本很有必要。B类采购目标中的某些原材料,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也就是说会随着市场上铜和铁的价格变化而波动。当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文章主要研究B类采购目标的采购方案,以铜的采购为例,提出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有效规避价格风险。铜的套期保值过程是符合动态规划的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可以借助动态规划的思想,设计该材料的套期保值采购方案。

3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实施流程

针对B类采购目标,在实施套期保值采购方案时,可以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采用套期保值采购法的原材料。

文章认为采用套期保值采购法的原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1)该材料的原料必须在期货市场上有相关期货品种;2)该材料的使用量比较大。

②分析上述材料的价格变化规律。

了解相关期货(与公司所要采购材料的原料相关)的价格变动规律。根据期货市场上该材料近五年的价格,总结出其价格变动的规律,然后结合宏观经济的预期,分析价格变化规律。准确分析判断市场趋势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企业应在参加各类专业分析机构召开的市场分析会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市场行情分析会。遇市场行情发生突变时,期货部应广泛收集信息及各方意见并及时召开市场分析会研讨行情及相应的对策。

③利用动态规划制定套期保值方案。

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制定企业年度或阶段性套期保值建议方案并提交企业期货业务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后,决策套期保值方案实施的方式和时间,形成可操作的套期保值方案。制定保值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走势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成本为参照,以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动态规划为方法,将风险降至最小。

④套期保值方案的实施。

在企业套期保值方案确定后,由期货部制定套期保值操作方案并经领导批准后进行具体运作,其运作结果在每日报送期货领导小组成员的期货日报中反映,企业主管期货业务的领导对保值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防止发生意见不一的多头指挥,期货保值运作实行统一布置,单一指挥制度,即由企业主管期货业务的领导或企业经理指挥期货部操作,期货领导小组成员及其他各方面针对期货运作的意见则通过企业经理或主管副经理权衡后下达期货部执行。如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需要对保值方案进行较大修正,则需由期货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⑤套期保值头寸的交割(原材料及加工企业)。

在进入交割月的前一月由现货部门将需要实物交割的产品数量通知期货部。现货部门组织资源并发运至指定仓库,由指定单位进行验收、制作仓单,并根据期货部的书面指令将仓单交由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实物交割,或由财务部按期货部提出的资金计划筹集货款交指定的期货经纪公司办理实物交割。交割完毕后期货部将仓单交由现货部门处理。如因资源、资金、运输等原因不能如期办理交割则及时向企业主管领导汇报,由其进行协调处理,确定不能进行交割则必须提前通知期货部作平仓处理。

⑥资金管理与调拨。

用于期货套期保值的资金由企业法人授权期货部经理进行调拨。期货部在保值方案中应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在保值方案确定后,按方案所需资金及时间要求及时足额提供保证金,如遇行情突变需临时增加保证金时,则由期货部提出书面报告经有关领导批准后由财务部增拨资金,平时保证金有富裕时应及时调回企业。用于交割提货的资金由期货部在接到现货部门提出的交割数量后在交割月的前一个月向财务部提出申请;卖出保值头寸交割后,要求期货经纪公司必须将全部交割货款尽快汇到企业资金账户上。

4结论

文章基于安装工程安装设备和材料的特性,根据不同的采购特点,将所有的设备和材料分为a、B、C三类后提出aBC采购法。在安装工程采购中,B类采购目标中的某些原材料,比如铜管的价格容易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波动比较大,影响安装工程项目的成本,因此文章提出了用套期保值的方法有效规避价格风险。铜的套期保值过程就是符合动态规划的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文章在构建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动态规划模型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阐述铜的套期保值原理,也即以铜管为例,通过期货市场上铜的期货买卖来实现对于铜管的保值。最后文章提出了套期保值采购方案的实施流程,为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的风险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蒋贵善,王东华,等.生产与运作管理[m].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5

【摘要】医用高值耗材的用量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管理问题尤为重要,如何改善现状,增加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已成为医院医用材料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效益,同时也涉及到老百姓看病能否得到实惠、建立医患间信任度、缓解医患矛盾等问题均有积极的意义。

一、定义: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医用高值耗材是相对于普通低值耗材而言的,分属于专科使用,一般指种植、埋藏和固定于机体受损或病变部位,支持、修复和替代其功能的一类特殊医用消耗性材料。包括人工关节、人工晶体、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或腔道内导管支架、介入性治疗导管器材和其他金属或高分子植入性器材等。

二、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大多数医院利用反向物流法实现“零库存”,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医院组织招标并签订合同,采、供双方商定具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先临床使用,后审核入库、出库的管理模式。利用产品供应商的高值耗材品种,建立使用科室专科耗材库(备查账),把必要的材料,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必要的途径,做必要的供给,减少库存量与及时供给[2],减少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中间环节,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实现“零库存”。节约了流动资金,减少产品因过期或技术落后被淘汰的风险。

2.1高值耗材管理不透明化。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高值耗材验收、存放和领用采取的是各科分别管理各自负责,工作过程缺少监督体制,致使账实不符,耗材的质量和安全缺少有效监管,极易造成医疗质量隐患,导致医疗纠纷发生。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期望与医疗器械市场客观现实的差距造成医患纠纷日益增多。目前有的医院还没有对高值耗材实行电子化记录,以手工记录为主,资料没有形成一个数据链,发生不良反应或纠纷时,难以及时、准确查找,追溯有一定的困难。

2.2高值耗材收费缺少监管

部分医院存在高值耗材采购进价发生变化,采购与价格管理部门间业务工作衔接不紧密,出现脱节,价格信息更新不及时,收费系统缺少部分品种、型号的耗材。为此,科室采取挂靠的方式收费,导致医院少收、多收或误收等情况的发生,违反了物价管理规定。

2.3不能对耗材进行实时追踪,致使耗材使用环节不完善

由于高值耗材的管理靠手工,高值耗材的种类繁多、规格型号复杂各异、名称不规范和专业性较强等特点,给高值耗材追溯带来很大麻烦,既无法精确追踪具体耗材,也无法保证耗材的有效期。而在收费核对环节,存在核价滞后的情况,容易出现疏忽及人情等所致的漏费现象,存在很大的财务隐患。

三、建立高值耗材的管理体系,应对不完善的管理现状势在必行

3.1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型

医用高值耗材管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规范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做到准确计价、有效跟踪和规避风险,对于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2高值耗材采购计划的制定

对于常规耗品,采购员根据库房管理人员提供的库存数量及时制定采购计划,、

(5)新的品种耗材,需求又较急,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满足临床的需要,要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各种相关的合法证件。

3.3加强卫生材料政府采购管理,实行招标采购,降低卫生材料的入院价格

卫生材料的收费与卫生材料的采购价格密不可分,降低卫生材料的价格就必须加强材料采购流程的管理。医院采购的材料,要积极采取社会、网上等各种形式集中招标方式,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扩大招标范围、增加招标品种,切实降低材料的入院价格,使质量更可靠,价格更合理。

3.4高值耗材的出入库管理

1、入库验收完善手续

(1)对于验收合格的材料,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后要分类存放,便于领用和发放。发放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2)卫生材料入库、验收中发现与采购合同或采购计划有出入,应及时告知采购及财务部门,拒绝签收及付款。

供货厂家在接到医院采购部分的通知后,及时将货物送到医院库房,应做到货物包装完整,品名、数量、标识清楚。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检验合格证书,送货单应齐全,发票随货同行,库房管理人员进行检验合格入库。

2、入库后保管管理

库房的管理中,首先要对所需采购的耗品进行分类、编号,高值耗材库房管理员对已计价的高值耗材在《高值耗材管理程序》中进行入库、出库处理,并打印物资入库单和物资出库单,供应商根据入库单开具发票。同时细化物资分类编码,增加高值耗材的管理属性,全程掌握高值耗材的采购和使用情况,采用条形码扫描,对高值耗材进行电脑自动计价,提高收费的准确度,解决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高值耗材按“类”收费的情况,满足了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交费的需求,克服了以往多收或误收等情况的发生,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5高值耗材临床科室领用管理

医用卫生材料采购回来后,由器械科验收入库保管,临床科室需用时,由科室护士长到器械科仓库依内部结算单办理首次卫生材料出库使用手续,第二次领用卫生材料时,科室护士长必须持患者卫生材料记账单,内部结算单办理出库使用手续,月末有器械科仓库统计上报医院相关科室,

对于临床需求较急的产品,临床可先填写《采购中心新增卫生材料审批表》并报医务科审批确认产品使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医疗风险防范,报财务科确认设保情况。经采购中心确认后报院长审批后购置,以满足临床需要,在短时间由医院设备及卫生材料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是否允许购置及补齐所有相关手续。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6

关键词: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35-02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统计信息,2005年全国实际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节约资金380.2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实施政府采购改革7年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平均增长77.9%。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渐扩大,政府采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政府采购范围有限、规模较小。从发达国家看,一般国家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通常相当于其年度GDp的10%~15%。而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占年度GDp的份额仍显过少,采购项目单一,结构比例不合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而对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政府采购程序不完善,效率不高。我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导致整个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一方面是采购资金的申请、拨付环节不够顺畅。虽然有的地方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但在资金申请环节的时间周期长,同样影响了采购项目的执行周期。另一方面是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开标和评标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过程包括项目的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信息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专家的选择,评审委员会的确定,评标标准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一整套过程,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都要力求严谨、规范。三是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特别是管理体制还不顺,操作上也是各行其是。这样既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有违实施政府采购的初衷,最终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信誉。四是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五是政府采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1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目标与指标设立

1.1 客户角度

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将客户角度的绩效目标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体现了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只有及时回应客户需求、提高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与客户合作和沟通才是政府采购的绩效内容的集中体现。同时,衡量客户角度各个目标的绩效指标也是指标体系的核心。

(1)客户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和供应商等)对政府采购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可以分三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二是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三是政府采购的投诉率(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有效服务指标主要衡量客户对采购服务的有效性的满意程度,主要考察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

1.2 财务角度

把财务角度指标放在第二位,这主要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初衷是节约财政支出考虑的。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和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等指标,是衡量采购部门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它要求采购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来驱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改变以往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不计成本的弊端。

(1)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节支情况,是指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之差)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资金节约率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考察,①某个具体采购项目的资金节约率,用于考察某次采购的节支情况;②某类采购对象的节约率,用于考察不同采购对象的节支情况;③当年全部政府采购的节约率,用于考察政府采购的年度节支效果以及政府采购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但较高的节约率并不是政府采购的惟一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节约率并不完全意味着政府采购的高效。

(2)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才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资金。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二是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三是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是指全部政府采购金额占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比重越高,说明政府采购对财政与经济的影响越大,从而带动财政管理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3)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主要用于衡量政府采购中心的成本费用情况,即要求政府采购中心以最小的采购成本费用完成尽可能多的采购量。

1.3 管理过程角度

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周期是否合理等指标,是为了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政府采购的程序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政府采购的办事效率。

(1)政策效率主要用于评价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的战略使命不仅是为了节约财政支出,而且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效率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政府采购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政府采购周期指标主要衡量政府采购的及时性。政府采购周期是指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1.4 学习、成长角度

设置了人均采购额指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

员工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促使组织文化、人事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专注于完成主要绩效目标。

(1)人均采购额指标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2)员工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考察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利用新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周期等。

2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标准制定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评价标准一般分“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

定性指标有: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定量指标有;政府采购的投诉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政府采购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周期、人均采购额等。

2.1 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性指标中涉及“满意度”的指标,一般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确定评价标准。如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低”,0~60分为“差”。对其中的管理效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一般根据制度要求、专家经验或横向比较的方法确定其评价标准。

2.2 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7

关键词: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指标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统计信息,2005年全国实际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节约资金380.2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实施政府采购改革7年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平均增长77.9%。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渐扩大,政府采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政府采购范围有限、规模较小。从发达国家看,一般国家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通常相当于其年度GDp的10%~15%。而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占年度GDp的份额仍显过少,采购项目单一,结构比例不合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而对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政府采购程序不完善,效率不高。我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导致整个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一方面是采购资金的申请、拨付环节不够顺畅。虽然有的地方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但在资金申请环节的时间周期长,同样影响了采购项目的执行周期。另一方面是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开标和评标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过程包括项目的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信息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专家的选择,评审委员会的确定,评标标准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一整套过程,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都要力求严谨、规范。三是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特别是管理体制还不顺,操作上也是各行其是。这样既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有违实施政府采购的初衷,最终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信誉。四是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五是政府采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1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目标与指标设立

1.1客户角度

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将客户角度的绩效目标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体现了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只有及时回应客户需求、提高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与客户合作和沟通才是政府采购的绩效内容的集中体现。同时,衡量客户角度各个目标的绩效指标也是指标体系的核心。

(1)客户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和供应商等)对政府采购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可以分三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二是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三是政府采购的投诉率(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有效服务指标主要衡量客户对采购服务的有效性的满意程度,主要考察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

1.2财务角度

把财务角度指标放在第二位,这主要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初衷是节约财政支出考虑的。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和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等指标,是衡量采购部门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它要求采购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来驱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改变以往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不计成本的弊端。

(1)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节支情况,是指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之差)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资金节约率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考察,①某个具体采购项目的资金节约率,用于考察某次采购的节支情况;②某类采购对象的节约率,用于考察不同采购对象的节支情况;③当年全部政府采购的节约率,用于考察政府采购的年度节支效果以及政府采购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但较高的节约率并不是政府采购的惟一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节约率并不完全意味着政府采购的高效。

(2)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才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资金。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二是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三是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是指全部政府采购金额占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比重越高,说明政府采购对财政与经济的影响越大,从而带动财政管理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3)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主要用于衡量政府采购中心的成本费用情况,即要求政府采购中心以最小的采购成本费用完成尽可能多的采购量。

1.3管理过程角度

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周期是否合理等指标,是为了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政府采购的程序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政府采购的办事效率。

(1)政策效率主要用于评价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的战略使命不仅是为了节约财政支出,而且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效率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政府采购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政府采购周期指标主要衡量政府采购的及时性。政府采购周期是指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1.4学习、成长角度

设置了人均采购额指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员工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促使组织文化、人事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专注于完成主要绩效目标。

(1)人均采购额指标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2)员工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考察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利用新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周期等。

2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标准制定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评价标准一般分“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

定性指标有: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定量指标有;政府采购的投诉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政府采购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周期、人均采购额等。

2.1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性指标中涉及“满意度”的指标,一般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确定评价标准。如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低”,0~60分为“差”。对其中的管理效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一般根据制度要求、专家经验或横向比较的方法确定其评价标准。

2.2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存货管理,明确存货管理的权责关系,规范、完善的存货业务管理流程,保证存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避免存货非正常损失,根据省国资委《风险管理应用指引》和公司《资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货,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在途的、加工中的.库存的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物等。

第三条存货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司和使用(管理)单位两级管理,以使用(管理)单位管理为基础。

第四条存货管理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管理原则,包括:

(一)采购人员与复核、审批人员分离;

(二)采购人员与验收、保管人员分离;

(三)存货实物保管人员与存货价值管理人员分离;

(四)存货的盘点由存货实物保管人员、存货价值管理人员和独立于这些岗位之外的其他人员共同进行。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及各全资子公司的存货管理行为。

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XX部为存货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拟订存货管理办法;

(二)负责公司本部存货的实物管理工作,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盘点以及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三)负责组织对各分公司、子公司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存货盘点工作,监督、检查、指导分公司、子公司存货实物管理部门做好本单位的存货的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四)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七条公司财务部是存货价值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负责公司存货价值形态管理,建立公司存货价值管理台账;

(二)负责对存货的购置、转让、出售、置换、报废、损失财务核销等活动引起的价值增减变动情况进行控制和管理;

(三)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八条分(子)公司作为存货使用(管理)单位,负责本单位存货实物的日常管理,履行下列存货管理职责:

(一)申报本单位日常存货采购预算;

(二)配合公司财务部、XX部组织的本单位存货的定期盘点;

(三)负责对本单位使用(管理)的存货实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四)负责本单位存货的实物管理工作,包括采购、验收、保管、建立存货实物管理台账、盘点以及转让、出售、置换、报废等工作;

(五)其他存货管理职责。

第三章存货的计价

第九条存货采购的计价由公司财务部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初始计量,正确核算存货采购成本。

第十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由公司财务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计划成本法中确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未经公司分管财务的领导同意并报公司总经理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一条使用(管理)单位与财务部应结合盘点结果对存货进行库龄、品质等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存货报废处置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第四章存货的取得

第十二条存货的取得,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预算管理:

(一)公司XX部和各分公司分别作为存货使用(管理)单位在每年年底编制本单位下一年度的存货预算方案,由分公司的存货预算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交公司XX部;

(二)公司XX部汇总、整理编制公司本部及各分公司存货预算,并提交公司财务部;子公司的存货预算,由各子公司财务部汇总、整理后直接提交公司财务部汇总。

(三)公司财务部汇总、整理编制公司存货预算,并入公司财务预算,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先后进行审议;

(四)公司股东会对预算方案审议通过的,公司财务部编制预算批复文件,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三条各使用(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存货预算。对于预算内存货采购项目,各使用(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相关财务支付手续。

存货采购超过公司股东会批准的度财务预算的,应由各使用(管理)单位通过公司XX部提出申请,按照前条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再办理相关财务支付手续。

第十四条存货的采购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存货使用(管理)单位的经办人根据批准的年度预算填制《存货采购申请单》或发起“网上存货采购审批流程”,经经办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提交本单位负责人;

(二)存货使用(管理)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查确认后,报经财务部审核同意、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同意、公司总经理批准。

(三)存货使用(管理)单位或公司XX部根据采购项目的金额额度,按照公司采购管理制度的规定,分别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比)价或单一来源等方式进行采购。

(四)确定采购供应商后,对于不能即时清结的采购项目,由存货使用(管理)单位或公司XX部根据中标(成交)价,按照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填制《合同签发审批单》或发起“网上付款类合同签发审批流程”办理合同签发审批手续后采购;能够即时清结的采购项目,直接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公司财务部对本部、分公司存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报公司总经理。

第五章存货的验收与领用

第十六条公司外购存货在入库前,由使用(管理)单位履行以下验收程序:

(一)检查订货的买卖合同以及供货商提供的材质证明、合格证、运单、提货通知单等原始单据与待检验货物之间是否相符;

(二)对拟入库存货的交货期进行检验,确定外购货物的实际交货期与订购合同中约定的交货期是否一致;

(三)对待验货物进行数量复核、表观检查,核对名称、品牌、规格、型号,必要时应当测试检查其功能、性能。

对不经仓储直接投入生产或使用的存货,由现场使用(管理)单位接照上述规定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存货验收合格后,使用(管理)单位采购人员开具《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或填报“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经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一式三联,使用(管理)单位的存货保管员与采购人员、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各持一联;采用“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的,经验收人员确认,流程抄送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使用(管理)单位实物保管员同时将购置的存货转移至库房进行保管。

第十八条使用(管理)单位实物保管员将存货登记至本单位《存货实物管理台账》,详细登记存货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存放地点等内容,并报公司XX部备案。

采购的存货,由采购人员按照公司财务报销规定,将《买卖合同》(不能即时清结的必须提交)、发票﹑《存货验收(入库)登记单》或“网上存货验收(入库)登记流程”截图一同送交财务部作为付款入账之依据。

第十九条使用(管理)单位应当按存货保管所要求的储存条件贮存,并采取必要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严格限制其他无关人员接触存货。

第二十条存货的领用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使用(管理)单位领用存货的,领用人员填写《存货出库单》或发起“网上存货领用审批流程”,经所属部门负责人同意,本单位存货实物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到存货实物保管员处领用。

(二)《存货出库单》一式三联,一份由存货实物保管员留存,一份交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一份交领用人;采用“网上存货领用审批流程”的,流程抄送财务部资产价值管理员。

第二十一条存货实物管理员应当及时核对领用手续,确保领用存货与库存存货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价格一致。

第六章存货的盘点与处置

第二十二条公司XX部定期并至少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前组织各分(子)公司进行一次存货实地盘点,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经常性地进行日常盘点工作,全面掌握存货的状况,及时发现存货的残、次等情况。

第二十三条公司XX部及各分(子)公司进行盘点时,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安排盘点人员。

盘点人员进行存货定期盘点时,应编制存货盘点表,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结果、报废及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XX部或分(子)公司的存货实物管理主管部门审核,对盘亏损失的,按照公司资产损失财务核销办法的规定报批,对盘点报废的,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第二十四条存货以转让、出售或置换方式进行处置的,其处置挂牌价或招标价的形成,应当以涉及标的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并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进行决策:

(一)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以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也可以参照市场价确定,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二)涉及标的账面价值虽然超过100万元,但其属于市场交易活跃,能够形成市场价格的品种或项目,可以参照市场价作价,其价格或价格区间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三)涉及标的账面价值超过100万元且无前项规定情形的,其价格或价格区间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报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

第二十五条存货进行转让、出售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中:账面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通过省国资委确认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竞价进行,账面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通过竞价或市场询价进行;但如购买方为国有企业的,经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后,可以进行协议转让。

第二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存货可以由使用(管理)单位申请报废:

(一)超过使用年限,存在能耗增加、精度降低、生产(运行)效率降低或有较大安全隐患的;

(二)使用年限未到但腐蚀严重、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作用易发生危险的;

(三)使用年限未到但因事故或其他灾害,遭受严重损坏且无修复价值的;

(四)其他达到应当报废条件的存货。

第二十七条存货以报废方式进行处置的,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进行决策:

(一)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由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征得公司总经理同意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决策;

(二)涉及标的账面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由公司分管存货实物管理的领导征得公司总经理同意后,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报董事会决策。

第二十八条存货经过转让、出售、置换或报废处置后,公司XX部或有关使用(管理)单位应将有关批准的文件或网上审批流程截图及相关合同资料一份提交至公司财务部,由财务部对存货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公司XX部及相关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对存货实物管理台账进行更新。

第七章违规责任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9

关键词:合同审计;审计理念;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

企业常常出现因经济合同签订、履行而遭受损失的现象,把经济合同,特别是支出性经济合同纳入审计工作的重点,可以把住资金收支的关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以物资采购合同为例,从提升合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发,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提出

增值型内部审计并非一种新的审计形式,而是一种新的内部审计理念[1]。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概念的新诠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其中价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订内部审计定义时首次提出的,与iia1990年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相比,内部审计的目的由“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这标明内部审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为引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方向性旗帜。

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参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条件。价值是从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内部审计虽然不参加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保护企业资产、减少组织风险、降低自身审计成本、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增加组织获利机会等活动来为企业增加价值。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在价值增值方面不同的是:第一,传统的内部审计不注重为组织增加价值,它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型内部审计来讲是不增值,或者虽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费的资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带来的价值,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全面转变审计观念,不增值的审计业务尽量少做,能增值的传统审计业务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和成本,重点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第二,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资源消耗者,是一个费用中心,它不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3];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致力于价值增值,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通过给组织提供有意义的审计结果或有价值的建议,直接给组织增加价值;第三,传统的内部审计为组织间接增加价值的事实往往受到忽视,由于它的定位只是一个费用中心,不计量收入,人们的计量记录只有内部审计花出去的钱;而增值型内部审计有所不同,它的定位是一个利润中心,成本的耗费有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也有衡量和记录。

二、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现状

经济合同是法人、经济组织等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以书面形式签订的协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合同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物资采购合同是以材料、设备等为标的支出性经济合同,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金额上都占经济合同中的绝大部分比例,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物资采购合同在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容易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签订虚假经济合同,套取资金。物资采购合同主要是由企业的计划部门和物资、生产、维修、科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签订的,如果缺乏监管,有些企业内部的合同经办人员可能会为了谋求私利与合同的对方当事人相互串通,签订虚假的经济合同,套取企业资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价格虚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未按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价格,应该采取招标方式而未进行招标,对价款组成部分的包装费、运输费缺乏明确约定等等。此外,合同条款内容未按规范进行表述,容易使合同双方在供货时间、标的物规格及费用的负担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不能严格予以执行,有些企业由于计划、仓储与验收、生产部门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没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损失。

4.将自身具有加工能力的业务外包,导致资金外流。有些合同标的物的技术含量不高,在企业内部完全有能力完成,没有必要进行外包,但由于在合同审批管理环节上并不严密,出现企业现金流逆转现象。

我国大多数企业开展合同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作好物资合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合同审计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事实上,企业内审机构对合同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合同审计的力量薄弱,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合同项目审计。因此,需要处理好有限的审计人员与大量、繁杂的合同审计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二是事前审计与事后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4],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因此,需要处理好事前发现控制与事后监督处理之间的关系。

三是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关系。经济合同,特别是物资采购合同的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事项,财务收支、财经法规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内容兼而有之,科学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尚在不断探索之中。因此,需要处理好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内耗之间的关系。

三、对企业物资采购合同实施增值型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审计时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借助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对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和方法可就以下4个层面予以探讨。

(一)合同审计重心前移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实现“改善和增值”,与提出并实施审计建议进而影响公司整体价值相比,为企业减少资金的流失,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是一种更直接的增值途径。就物资采购合同而言,物资采购合同一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难以更改。审计人员对合同的审计,必须在合同产生法律效力前进行。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能够体现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职能,是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因此,重新设计审计程序,将合同审计重点从后端评价移向事前把关,具有及时性、主动性、预防性的特点,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更改,无疑是获取审计效果的最有力、最可行的途径。在物资采购合同审计中,应采取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专项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策略。

签约审计——事前审计。其一,针对物资采购合同中盲目采购、虚假采购和扩大消耗、虚增成本等问题,为防止不合理的采购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浪费现象,按照先平库、后采购的原则,审查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贯彻订货选厂、产品选型、质量选优、价格选廉、运距选近、供货选快、服务选佳的宗旨,作好合同条款和价格的审计。

结算审计——事中审计。结算审计是物资采购合同价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关,针对经常容易出现的高于合同约定结算、不按合同条款履行、结算手续不完善、结算多付款等问题,应该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作到物资验收单、运货单、发货票与合同书约定“四相符”;入库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价格与合同约定“五相符”。

消耗审计——事后审计。作为一种跟踪审计手段,主要目的是监督真实消耗,通过核实计划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差距,防止实物短缺、物资散失及变卖行为,实施专项审计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

总之,内部审计全面介入物资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将审计重点前移,有利于将经济合同中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有利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经济合同漏洞,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施信息化审计技术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物流全过程,点多、面广、渠道繁多,这些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要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大量繁重的审计工作,必须采用信息手段为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创造优越的条件,建立起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审计工作平台。针对合同审计的特点,一方面,应进一步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实现实质性合同条款局域网络数据传输,建立合同审计部门与合同签订单位关于合同条款的网络接口,确保合同条款及时、准确的网络信息传递;另一方面,建立合同签审网络操作运行管理系统,实行网上合同签审制度,构建“不经审计,不得签订合约;不经审计,不得结算付款”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闭环回路,使签约审计和结算审计工作实现网上浏览,网上查阅,变人工核对为网上查看,变手工签字为网上点击,增加业务的公开和透明度,将审计人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保合同审计时效和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再进一步,合同审计职能还可以镶嵌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之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可建立计划管理、经营业务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供应商管理、配送管理、物资编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包括物资编码、物资需求信息、物资商情信息、合同文本、物资价格、库存物资信息等数据库。主要实现计划的网上传递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网上确定、订单的自动形成、价格的自动比对、合同及结算审批的网上控制、供应商信息的自动控制、网上招投标业务、各种信息的查询统计及报表的生成等工作。

(三)重点关注合同价款审计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对象时,往往关注高风险领域,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其出发点是,随着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新的审计技术的采用,原先一些潜在的经营风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了。一个动态的企业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风险态度,审计人员应该对非程序性、非常规性的事项更感兴趣,并通过实施审计来增加价值。正如ittHartford保险集团总审计师Howrdmasbacher所说,其审计部“正努力对商业事务更加敏感”,“除非有商业风险,否则我们不会审计。我们的审计部要通过具体的、真切的披露为本公司创造价值[4]”

物资采购合同是一种支出性经济合同,从风险分析上看,在审计过程中,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时间、地点以及履约方式等,基本上要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进行程序化的文本性审查,在采用合同文本网上传输和网上签审等信息化手段审计技术后,审计功能将作为物流过程的一个必经环节,虚假合同、履约不力等问题能够被内部控制系统发现并很好解决。同时,由于物资采购合同的履行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合同的价格受供求关系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变动比较频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审计中的高风险因素。

为确保物资采购合同价格审定的科学、合理与公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价格审查方法。

1.价格咨询法。对于价格变动频繁且市场用量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价格相对公开的产品,利用上网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掌握当期价格的升降幅度以及变动因素,从而提供合理的市场参考价格。

2.中标价格法。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对大宗物资、大宗材料,采取货比三家的招标采购方式,落实中标价格和中标品种。

3.最高限价法。对政府定价的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且价值较低的物资,根据历史资料,直接实行最高限价。

4.价格库应用法。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凡是已经签约过的价格全部存放在价格数据库中,随时调阅、随时修正,实行自动比价。

5.成本测算法,对新产品和特殊加工制作产品,实施成本测算,依据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标准,测算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科学确定产品价格。

(四)发挥部门间协同效应

物资采购合同审计涉及的敏感问题较多,为减少内耗,适应开展具有建设性的增值型审计工作的需要,合同审计部门必须抛弃以往以查处问题为宗旨的审计理念和居高临下的审计方式,实行参与性的审计策略,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以取得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理解,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起探讨改进问题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及时将审计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并带动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步发展。

首先,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审计与合同主管部门审查的关系。审计部门与合同主管部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把企业的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体工作上,应各有侧重。合同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合同的谈判、起草,负责合同条款内容的审查;审计部门作为经济监督部门重点应放在合同价款、标的金额的审计上,对有问题的合同条文有修改建议权,对合同价格不合理的有权建议变更,同时对合同主管部门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其次,要正确处理审计部门与经办单位(物资供应、建筑施工等)的关系。合同经办单位是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最了解物资产品的性能、用途及消耗使用各环节。在审计过程中,应让经办单位人员参与到内部审计中来,充分听取并尊重经办部门、经办人员的意见,避免主观武断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目标与经办单位的组织目标也是一致的,通过审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为经办单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黎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态势.财经论丛[J].2005,(4):59-65

[2]anthonywalz.addingValue-creatingValueHasBecomeamatterofSurvival.internalauditor[J].1997,(2)

[3]詹姆斯.罗瑟,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m].倪卫红,贾文勤,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采购管理的价值篇10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胜利油田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分为三项,即“采、管、用”,推广实施的中国石化模板的erp系统软件物资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物资采购供应业务需求,全面提升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 

 

近年来,胜利油田推广实施的中国石化模板的erp系统软件在物资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较好地满足了油田物资采购供应业务需求,全面提升了油田物资管理水平。物资管理工作可分为三项,即“采、管、用”,每一项工作都有其管理特点,对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效益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采”即采购,是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率的关键,“管”是保持物资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用”是发挥物资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erp物料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采购、发票校对、供应商评价、库存和库房管理等所有有关物料管理的功能。这些模块在胜利油田实施后,物料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集中采购的实施 

 

发挥集中采购的批量优势一直是物资供应管理长期致力于实现的目标。胜利油田物资供应管理体制经过近五年多的专业化管理改革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以油田供销处一级采购为主(总采购额90%以上)的物资集中采购模式。但是这种集中采购模式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规章制度和事后监督考核来制约。实施erp系统以后,正好填补了没有技术手段支持的空白。特别是sap系统与中石化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接口,有效地控制了属于总部直接集中采购和组织集中采购的采购申请直接上传电子商务网,确保了上网采购率。在胜利油田供销处内部采购权限控制上也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mrp(物料综合平衡)范围的划分和对物料主数据中不同采购类型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主要物资集中到专业业务科室采购,避免各区域性供销科多头重复采购,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采购的资金、价格优势。 

 

二、实现计划采购岗位分离 

 

胜利油田抓住实施erp项目的机遇,通过对采购组织架构的重整和优化,将物资采购、计划岗位分设,明确采购和计划的岗位职责,一改过去“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制衡机制。计划员根据用户单位提报的需求计划,平衡物资库存,分析消耗规律,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框定供应商范围,并负责询比价,根据询价的结果维护采购信息记录;采购员根据计划员创建的采购计划、确定的采购方式、框定的供应商范围和维护的采购信息记录,选择供应商并与供应商谈价定价,最终在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在sap系统中通过本地角色划分赋予采购组和计划组不同的权限予以严格控制,各司其职,较好地规范了采购和计划的岗位制衡机制。 

 

三、以贴近市场的价格反映库存价值和成本核算 

 

物资供应部门告别了物资收、发、存长期实行计划价的计价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以前,胜利油田的计划价平均两到三年调整一次,计划价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价的变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计划价比较固定,与市场价格偏差较大,不能真实地反映原材料的库存价值和使用单位的材料消耗成本核算状况。实施erp后,物料主数据的价格采用月末移动加权平均价,物资库存、供应和销售价格每月都会随着采购价格的变动而进行更新调整,从而和市场价格趋于一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库存物资价值,更利于使用单位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材料消耗成本。

四、增强对供应商的控制和管理 

 

规范管理物资采购供应网络,优选供货渠道,是物资采购的首要环节。虽然胜利油田物资采购两级供应网络比较健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网外采购的现象还是难以控制,仅靠事后检查监督,致使控制滞后,效果甚微。实施了erp系统后,可以实现事前控制。如果确实需要在供应商网络外采购,采购员首先要申请,经物资管理部门审查、领导批准后,在sap系统中维护相应的临时供应商主数据,采购员才能在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实施采购,较好地控制了随意网外采购的现象。同时,利用erp系统供应商的评估功能和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建立了供应商的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每一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和售后服务情况进行评分,并按分值排序,实现动态优选管理,优选供货渠道,把好物资采购的第一道关口。 

 

五、实现库存信息共享,合理调用库存 

 

以前,整个分公司的库存信息不能实时浏览查询,库存调剂极不方便。erp系统上线后,全油田各个库存地的库存可以在sap系统的任何终端上实时浏览查询,库存信息非常透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库存调剂,为优化库存结构提供了便利手段。计划员可以准确地掌握可用资源量,根据计划缺口量充分调用各地库存,高效配置物资资源,在保证生产物资供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同时可以避免各地重复采购,减少物资积压,使库存结构趋于比较合理的状态。例如,去年12月底,安徽勘探处急需1台10kv电力变压器,由于该种型号的变压器当时在汊涧供应库和邵伯总库均没有库存,如果临时向市场采购,供货周期较长,可能会影响用户单位的生产进度。需求计划报到供销处机电科后,计划员立即在sap系统上快速查询分公司各个库存地该种型号变压器的库存情况,最后在真武供销库查询到该种型号的变压器还有2台库存,计划员立即与该库取得联系,紧急调拨1台发往安徽勘探处。从需求计划提报到最后开单发货,前后仅用了二十多分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六、“三流合一”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