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民营医疗市场前景十篇民营医疗市场前景十篇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0:57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1

一、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民营化的困局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以此为标志,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新医改阶段。新医改强调“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旨在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在此背景下,浙江杭州、江西、上海等地先后出现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现象①,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在2003年以7500万元的价格把原来由政府和集体开办的全部29所乡镇卫生院卖给了个人经营,2009年政府出资3亿回购当地原有的29家民营卫生院除1家以外的28家;江西抚州市第二医院2003年以招商引资的名义作价4500万元,被浙江省杭州市回音必集团收购实现民营,2009年抚州市政府出资2800万元回购抚州第二医院。2009年1月份,上海首家“国有民营”模式的浦南医院正式结束5年的委托管理,重新纳入浦东新区公立二级医院管理序列。

在这场公立医院由国有―民营―国有的变革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两个处于尴尬局面的角色:政府与民营医院。

就民营医院而言,面临着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博弈。民营医院作为一类企业遵循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行动逻辑,通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获得经济回报本属天经地义。更何况当年这些公立基层卫生院转为民营股份制医院后,其经营途径是通过对公立医院实行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而获得。但另一方面,民营医院作为一个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是衡量民营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而在目前现有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几乎所有的卫生服务机构都有强烈的创收动机,以“以药养医”为生存模式,提供过度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也不例外,这不仅影响了其声誉,更将面临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就政府而言,这场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的现象是发生在新医改前后,引发了公众对政府应该在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话题产生了质疑。其一,回购民营医院是否与新医改确定的方向相违背?2009年新医改方案以及2010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明确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在这一医改思路下,一些地方政府高价回购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有悖于新医改方案确定的改革方向?其二,回购是否会造成因竞争缺失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在“补供方”模式下,公立医疗机构在政府补助之下,凭借政府补助的优势占领市场,私立医疗机构难以与其抗衡,显然这个市场是不公平的,造成原本就短缺的医疗资源更加紧缺。其三,是否存在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基层医院,不仅要出资承担起其相关软硬件建设成本,还要提供财政差额或者全额拨款,增加运营成本。

原本是一场以给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医疗服务为目的的改革,为何却引起了各种争议?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反思空间。公立医院转民营后所面临的经营不善、公众信任度降低、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凸显了医疗服务产品的公益性与民营资本营利属性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职能缺陷。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面临的共同课题:政府当初推行公立医院民营化是否表明政府在回避其履行公共责任的义务?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又否定了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的探索?在公立医院民营化的进程中,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二、民营化:公立医院改革困局下的“霍布森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引进市场机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经营绩效,推动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走向市场化,实现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合作提供医疗服务发展模式的制度变革,成为近十余年来西方国家医疗改革的主要策略。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民营化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就进行了以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改革,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单一所有制和缺乏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机制制约其良性运行和发展,由政府单一供给医疗服务的体系难以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既然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的选择机制是失灵的,那么出路何在?对此,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解决方法是私营化(privatization),即通过减缩政府官僚部门的规模,使公共服务回归市场,并由市场的供求规律来决定服务的供给,使公共服务效率得以提高。[1]基于此,在医疗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被认为是摆脱医疗体制弊端的良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为标志,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域开始引入市场机制,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运作模式规范医疗卫生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后,医疗服务领域的改革开始向市场化的管理和目标转型,越来越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到医疗服务领域。而公立医院在各种条件(政府财政补偿降低、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相对下降、医院要素市场形成、居民收入水平增高和就医观念更新,同行业之间竞争增强、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等)的推动下事实上走向市场。[2]

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2000年初江苏宿迁市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支持民资、外资办医,改变政府单一投入体制。在江苏宿迁等地实行把医院推向市场改革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对公立医院实行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的风潮。2003年,浙江余杭区29所原本由政府开办的乡镇卫生院,被29名个人及其股东以7500万元竞拍买断所有权。2003年江西抚州第二医院由负债严重的原抚州市红十字医院和原抚州市附属医院转制合并重组而成,以招商引资的名义作价4500万元,被浙江省杭州市回音必集团收购实现民营。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满足公民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达到公民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要建成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相对于急剧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不断增加的服务成本,政府的福利资源和财政投入毕竟有限,而民营医院以其灵活的治理结构、多样的服务项目满足了民众对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为医疗体制改革注入了生机,对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控制医疗成本上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扩大患者医疗服务选择空间、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有效竞争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公立医院民营化在客观上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激活医疗服务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其重大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当地医疗市场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政府财力有限,而民众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医患冲突不断的情况下,如何在不大幅度提高医疗成本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既经济又有实效的医疗服务发展的路向,开创出一个竞争性的制度空间,增加民众“以足投票”的权利,形成政府、民众、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共赢的局面。

三、回归国有:解决医疗服务“市场失灵”的策略行为

中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三十多年,在政府职能逐渐转变,市场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医疗服务供给呈现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供给的局面。医疗服务产品因其具有公益性而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医疗服务领域之所以引进民间资本,旨在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社会福利水平。然而,中国卫生系统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要考虑与市场相关的控制约束、机构自和生产效率,又要控制供方增加不必要的治疗和费用上涨的倾向。[3]当市场机制介入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我们也无法回避由于对质量、效率、效益的追求以及多样化选择所带来的公平问题。正如萨瓦斯(e.S.Savas)所认为的,“自由、正义、效率……代表着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目标,三者之间的权衡因此十分重要……社会可以使用政府这一工具,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并保持平衡。但如果过头,它会威胁所有三个目标”。[4](译者前言4)为弥补民营化逻辑的不足,公立医院民营化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政府“回购”经营管理不善、生存困难的民营医院是否否定了公立医院民营化改革的探索?答案是否定的。政府回购不应看作公共服务国有―私有―国有的简单回归,也不应看作是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彻底否定,而可以视为在“回归医疗服务公益性”的新医改背景下为整合医疗服务资源而采取的策略。这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源于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的市场失灵。在我国医疗服务领域,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面对政府与市场双重薄弱的约束机制。我国虽然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这个‘市场’本身却是一个高度扭曲的市场,市场约束薄弱主要是因为存在三个方面的制度性缺陷: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权力;监管体制仍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完全且常常被扭曲”。[5]20在医疗服务领域,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以及药品零售业务方面占据垄断地位,市场既无法约束来自垄断性的公共部门的这种行为,政府部门又缺乏相应的规制来监管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同时具有了市场和计划的两种弊端,即保持计划时期的行政垄断行为,同时又利用这种行政垄断性占据了医疗市场,造成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严重失衡,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在此环境下,不难发现,杭州余杭区公办医院转民营措施却暴露出了改制后对民营医院投入不足、公众信任度不高、生存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其次源于政府在公立医院民营化中的适当角色。自从arrow发表了《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一文[6],指出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以来,对卫生服务应该如何发展,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卫生服务市场应该如何来加以管制,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萨瓦斯认为,“民营化不仅是一个管理工具,更是一个社会治理的基本战略。它根植于这样一些最基本的哲学或社会信念,即政府自身和自由健康社会中政府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适当角色。”[4]3美国卫生经济学家恩索文(a.C.enthoven)有管理的竞争(managedcompetition)[7]24-48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卫生领域,被解释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对世界各国的卫生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政府从生产者向供给者和监管者的职能与角色进行重大转变,政府需要建立既有政府干预的公平性和成本可控性,又具有市场的高效性和灵敏性的制度,及时调整由市场失灵所带来的影响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公平性的市场行为。对公立医院民营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度管制正是为了达到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经济目标,这恰好构成了对市场失灵的补充。

在这样的逻辑下,政府回购民营医院体现了政府责任的回归。医疗服务产品具有正外部性效应(或社会公益性)和公平性,对于医疗服务产品,是按照公共部门规则还是按照市场竞争规则来运行,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合理边界。而这一边界是由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行为所决定的,这不仅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服务是产生积极效应还是消极效应,还取决于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及各种公共资源和服务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8]因此,对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需要反思的不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而是市场化的内容及具体形式。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政府是否有责任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而在于政府是否恰当地履行提供医疗服务的职能?“没有管理体制和服务提供机制带来的微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即使政府财政投入扩大数倍也不一定导致所期望的结果,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9]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可以视为在“新医改”背景下为解决医疗服务资源整合而采取的策略,意味着政府回归了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公众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的本位,也是完善民生服务平台,合理配置公共医疗资源的举措。

四、公立医院民营化:呼唤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诚然,回购已经“市场化”的医疗机构,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整合资源方面的巨大的动员能力,但也不容忽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是否就是解决市场失灵的唯一药方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医疗服务产品因其具有公益性而关系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更多地依赖私人市场能够改善政府的绩效,而在医疗服务领域之所以引进民间资本,旨在进一步改革医疗服务质量、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但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表明:医疗服务领域中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在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达到一种最佳平衡状态以及如何管理这一平衡过程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正如经济学家科斯指出的,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需要每一个人都“考虑整体效应”,要考虑伙伴关系对政府效率和问责性所产生的效应。[10]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权力分享是否会威胁到宪法、法律和公民意愿规定政府必须追求的公共利益。[11]

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必将进一步引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资准入门槛、进入退出政策以及公私合作竞争机制的关注。因此,公立医院民营化意味政府管理的重大变革,对变革过程的驾驭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强化政府监管以避免委托的复杂性而导致的监管失灵。科尔奈在阐释福利部门改革时写道,国家在福利部门的主要功能必须是提供法律框架、监管非国有机构,并提供最后的救助与保险;国家有责任保证每一位公民享有获得基本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权利。[12]26这无疑是当前人们对我国医疗体制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一种深刻总结,也基本反映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领域。政府回购民营医院实际上凸显了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合理界限,“民营化只有在市场良好、信息充分、决策张弛有度和外部性有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效用,而在外部性和垄断存在、竞争受到约束、效率不是主要公共目标的情况下效果最差”[13],因此,政府必须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规则与标准,通过对市场准入、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政策执行和市场监管,约束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并维护一个基于公平规则和透明程序的现代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真正建立起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充分的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这对于维护公众利益以及确保医疗服务供给的效率与公平,显然是一个可行的并能产生积极效果的改革路径。

其次,培育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市场。科尔奈明确将竞争性原则列为公共卫生部门的理想特征和改革的价值取向,并指出,“不应该存在国家所有和控制的垄断,允许在不同所有制形式和协调机制之间存在竞争”。[12]21在一个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的环境中,私人所有的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都可以提供相关服务。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完全契约的条件下,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可以取得同样的绩效水平。[14]事实上,发展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实质上是选择一种激励机制安排,而“一个决定性的挑战是对引进私营部门的过程进行管理,在保证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允许私营部门在这些领域的投资有一个合理的回报”。[5]342因此,需要通过市场准入政策、财政补贴、购买医疗服务等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在法律、政策和制度层面明确承认以市场化运作的民间资本追求投资回报的权利,促使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通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竞争争取患者信任以及公共财政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维护公众利益。

五、小结

医疗体制改革实际上是改变各利益集团的游戏规则即制度性约束。西迪亚克―里兹卡拉(monaC.Shediac-Rizkallah)和伯恩(LeeR.Bone)的规范研究证明,在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项目中良好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尤其是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配置、制衡监督关系和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的介入程度问题。[15]政府回购民营医院现象揭示出:医疗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制度层面之外的变革对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公立医院民营化中政府的责任在于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是政府在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1]Lane,J.K.,&ersson,S.Governmentandtheeconomy:aGlobalperspective[m].London:Continuum.2002.

[2]李卫平.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与治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6(05).

[3]世界银行.中国农村卫生改革[eB/oL].2009年2月.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eXteapCHinainCHineSe/Resources/3885741-1248158887450/rural_health_full_report_cn.pdf.

[4][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周志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世界银行.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6][美]肯尼思・阿罗.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J].比较.2006(24).

[7]enthoven,a.C.thehistoryandprinciplesofmanagedcompetition[J].HealthaffairsSupplement.1993.Vol.12.

[8]刘小玄,赵农.论公共部门合理边界的决定――兼论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07(03).

[9]周志忍.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辩[n].健康报.2007年4月5日.

[10]RonaldH.Coase.theproblemofSocialCoast[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60,vol3:44.

[11]RonaldC.moe.exploringthelimitsofprivatization[J].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1987,vol47:602.

[12][美]雅诺什・科尔奈翁笙和著.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东欧国家卫生部门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3]JohnR.ChamberlinandJohne.Jackson.privatizationasinstitutionalChoice[J].Journalofpolicyanalysisandmanagement,1987.vol6:602.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2

困难与利好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原发改委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包国强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医改方案虽然为民营医院提供了一些利好,但离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在洗牌后的医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民营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非常关键,“错位竞争”或许是奔跑在坎坷道路上的民营医院的一条“捷径”。

“差异化”营销

正如营销大师科特勒所说的一样,“在一个竞争的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品差异化”,“拿上海徐汇区所属的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其一半为口腔诊所和门诊部,至今尚无亏损迹象,全部赢利。究其原因,口腔保健不属医保范畴,没有了医保做后盾,公立与民营医院起跑线的位子靠近了。事实上,‘错位竞争’的思维在上海已经渐渐有了起色。我想在全国内也同样适用,只是原则上要‘因地制宜’罢了。”

包国强分析:不远的将来,预计国内市场将会出现五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帮困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医院、高收入的白领医院、针对境外人士的豪华医院和顶级的奢侈型医院。民营医院的眼光,更多地将会瞄准后三种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民营医院中整形美容专科、特殊体检中心等特需项目中的前期投入,已经远远超过公立医院。

当前,综合类医院基本上都在走“大专科,小综合”的路子,而“大专科、小综合”就比较适合民营医院的发展特性了,民营医院可以通过品牌专科树立医院的市场形象,同时兼顾一些常见病和公立医院没有设立的专科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走综合类路子的民营医院可以利用自身灵活的机制,将市场反映良好的一个或几个专科保存发扬,重点充实力量,而将一些鲜有人问津的专科进行淘汰。其它保留下来的专科可重点吸引附近社区的群众前来就医,扩大医院的影响范围。”包国强说。

发展中的民营医院,如果不针对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差异化”特色,在茫茫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很艰难,民营医院营销,只有在竞争差异化中才能取胜。

服务“护航”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又联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陈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民营医院的营销模式可以为医院自身的发展保驾的话,那么服务推广方式则可以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起到护航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有好多医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今天,为了降低就医门槛,河南一家民营医院决定实行“手术按揭付费”,早在2006年就已经对120多种常见外科手术,推行分期付款。

针对这家民营医院的做法,我们姑且不来关心“医疗按揭”前景几何,是诚心减轻患者负担,还是纯粹的炒作行为这一系列问题,仅仅就其提出的这一服务方式来看,就是典型的“差异化服务推广”。

“服务差异化是现代社会民营医院发展的趋势,这正如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然后呼唤‘售后服务’的产生一样,民营医院发展到今天一样呼吁‘差异化的服务’产生。”陈维说。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3

2月4日,贵阳市贵航贵阳医院在其官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称1月30日,该院精神科主任杨绍雷私自带64名患者集体离院转至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准确地说,这是一起精神科医生带病人一起“跳槽”事件。

近些年来,每年都有一两起医生跳槽事件引起业内关注,引发媒体热炒。大家不禁要问:医生为什么会跳槽?医生患者“集体跳槽”,该羞还是该愤?当然,医生患者“集体跳槽”的故事,在新医改背景下,其实还有更多正向价值与意义。本期“声音传递”就听听来自各方对“医生跳槽”现象的看法。

《中国青年报》评论――

医生能否合理流动,是检验社会是否有竞争力、活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仅是医生,其他领域的人才也是如此。国内已经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流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在今后15年内,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杨绍雷带病人跳槽,最大的争议还在于职业伦理。但是,这些准则都没有直接谈到医生带病人跳槽是否符合医学伦理。因此,针对此探讨新的伦理,没准是一个创新。不管如何,病人选择好医生,天经地义。

人民网评论――

目前民营资本介入医院领域,最大的问题即人才瓶颈。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更重效率,给予医护人员更高的薪酬、更自由的发挥舞台,向医护人员的利益倾斜。杨绍雷和他的团队跳槽,看重的正是新东家对自己的支持力度以及提供的更加优厚的条件。对此,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除去行政化的内核,让人才自由流动起来,医疗资源的配置才会有更高效率,医护人员的利益才能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维护。

《健康报》评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等各种各样的压力。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大,工作愉悦度低,因此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公立医院骨干集体跳槽到民营医院引发人才“地震”,对医院来讲不亚于一场危机,但同时,也反映出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隐性弊端:随着民营医院日益增多,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这两种不同形态、不同机制、体制的碰撞与竞争不可避免。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将促使医院技术更高、设备更优、服务质量更好,老百姓将获得比以前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骨干医生集体出离,短期内肯定对医院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阶段性的影响对于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来说会很快消除,而换来的是公立、民营医疗机构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对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多好处。

《河南商报》评论――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鼓励医生自由流动和多点执业本来就是方向,为啥会出F这些“开撕”的行为?河南一位主抓医政工作的副院长说,从正在进行中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角度来说,亟待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一套明确的关于允许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调配的配套改革方案,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医院间良性竞争机制,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医生的执业积极性和就业选择权,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4

从2006年2月份起,海外风险投资机构便开始关注佳美,后经多轮谈判,最终签下协议。

“目前民营市场刚刚开放,伴随着中国政府重建全民医疗保健体系的政策,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国内医疗市场和医疗消费规模巨大,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品牌专家李志起表示。

风投青睐

据了解,佳美口腔1993年开始涉足口腔医疗服务,2001年进驻北京,确立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截至2007年7月,佳美口腔已拥有60家连锁门诊部。

马丁可利公司代表柯世峰表示,马丁可利过去曾投资过中药企业、医疗设备公司,在医药领域拥有投资经验,愿意投资那些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小企业。

海纳亚洲为海纳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海纳国际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海纳亚洲比较认同佳美口腔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并认为佳美口腔过去14年已经形成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准确复制。

而当年,佳美口腔董事长刘佳放弃高回报率的房地产而转战口腔行业就是看中这方面的前景。刘佳称,口腔医疗行业有巨大的竞合期,但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很容易复制,“这个是考虑未来的预期而不是单纯的短期利益。”

据佳美工作人员介绍,佳美的工作重点仍会放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采用新建和收购两种方式建设新店。其首轮获得的1000万美元私募资金将用于佳美口腔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的门店建设。“至2008年底,佳美口腔全国的连锁机构将要达到300家。”刘佳表示。

“风险投资机构在进行投资时会重视两个方面,一是这个企业未来是否具有成长性;此外,看经营团队是否有进取心,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健全。一旦品牌得到公众的认可,连锁的扩张力还是非常强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另据刘佳透露,至2007年底,佳美口腔还将完成第二轮私募,募集资金达4000万美元,第二轮所募资金除了用于企业的快速扩张之外,将重点完善因快速扩张所带来的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掘金细分市场

“国外风险投资对国内民营企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般都会选择那些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市场空间比较大的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从所有制来看,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治理会更好一些,产权也比较清晰,激励机制会更有效一些。”郭田勇说。

据了解,目前在综合医疗市场上,国有医院占据市场95%的份额,其中口腔卫生医疗是走在市场化前端的子行业,但国有口腔医院仍占据垄断性地位,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仅占15%左右的份额。

所以,有关专家称,此次佳美口腔与风投合作将加速其全国战略的实施。而成功与国外资本的合作,也将使佳美口腔成为我国医疗领域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5

医疗美容机构在中国存在三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和军队医院,而军队医院里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科室,绝大部分被私人承包,或是由私营公司投资兴建,尤其在一些大城市里极为普遍。军队医院不允许做广告,于是这个市场化的项目不允许用市场化的手段去经营,在市场推广上面临诸多问题。

而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也可以说各有各的问题。公立医院相关科室的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受到来自民营医院的市场挤压,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而缺少政策支持是民营医疗普遍存在的先天不足,在逆境里能够自强不息的有识之士实在不多,民营医院大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跨越了政策、法规甚至道德的底线,“唯利是图、素质低、广告凶”等似乎成了民营医院的代名词。

乱象多发于地下黑诊所

“正规的民营医院因地下黑诊所的种种劣迹一起被抹黑,其实没有人们印象中的不堪,”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业务院长韩胜苦笑道,正规的民营医院“躺着也中枪”,“一些求美者被做生活美容的美容院诱导,事故频频。大多数乱象发生在美容院等地下黑诊所,不能把帽子都扣在民营医院头上。正规的民营医院还是很规范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下称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付国博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一些从事生活美容的美容师半路出家,赴韩国进修医疗美容的技术,半年后即操刀归来,开办地下黑诊所。

“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有人误以为微整形比如注射整形去路边的美容院就可以了。但是,这些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范围,美容院完全没有资质开展这些项目,求美者只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做。”上海九院虹梅特需门诊主任崔海燕从事该行近二十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斥地下黑诊所的道德无底线,他在门诊中看过很多曾去美容院做微整形的患者,不但没有变美反而出现溃烂等后果。“这些案例不在少数。”

不过,他也坦言,现在求美者的消费行为已经越来越理性,“一般都会跑两三家医院了解情况。很多求美者知道,医生有不同的手术特长和优势,他们也会按照自己需求挑选。另外,网络的发达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手术相关信息和不同病人的手术后体验,以作参考。”

那么究竟哪些医疗美容机构是正规的?本刊记者打开国家卫生部官网后发现只能查询三级医院名录。于是,记者尝试从地方政府网站查询。打开上海市政府网站后,本刊记者发现可查询的医疗机构数据仅更新至2007年12月1日,而在上海卫生局官网上可查询的医疗机构数据虽显示更新至最新日期,但是记者在查询的时候发现,许多医院并不在可查询的数据资料里。

而药物滥用的情况也在地下黑诊所频频发生。上海九院颅颌面整形外科中心颅颌面主治医师余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一些美容院忽悠求美者使用国家从来没有批准过的非法产品,这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常给求美者带来金钱损失、身体伤害和精神挫折。但凡那些名字听起来很炫的都是不靠谱的。”

“一些相对市场价特别便宜的药物,求美者也要提高警惕的,比如进口玻尿酸,瑞兰-2在上海九院售价3900元/ml,有些美容院仅售价1000元/ml,但这显然是‘狸猫换太子’之举。”

“还有种情况是使用经国家批准但民营医院自身没有资质使用的药物,”余东介绍说,“像肉毒素属于毒麻药品,不当使用风险很大,因此国家规定有只有三等甲级医院才能开,但难保一些地下黑诊所受经济利益驱使,违规操作。”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的网站上可以非常便捷地查到通过药监局认证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一位从事临床医学整形十余年的医生提醒求美者,“在美容前必须要做好功课,查询时注意细看商品名称、有效截止日期、生产国家、产品适用范围等。如果再有机构忽悠新产品,直接让他到药监局的网站上给你找找看。”

韩胜表示,乱象发生最大的原因与产品的进货有关。“正规机构引进产品,需要得到药监局的认证,而这非常困难,审批需要经过很多年。另外,产品也在推陈出新,很容易对产品造成认识不足。”

他告诉记者,很多国外高新产品难以引进国内。许多产品已经在国外特别是像韩国这样的周边国家大行其道,成效斐然,但在中国仍然处于非法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过于严格的市场准入反而会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势头和技术水平。

国外一些“合理合情不合法”的好产品无法使用,国内部分产品则“合法却不合理不合情”。这正被一些地下黑诊所钻了空子,“不知从哪里搞来些产品,对外声称这就是国外的某某药品,然后坐地起价牟取暴利。”

民营医生人力紧缺公立医生频“走穴”

与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一样,余东对一些民营医院医生糟糕的技术表示顾虑,“很多人在我们这学习过,很清楚他们的水平,看着他们走进一些正规的民营医院为病人动手术,甚至做那些较复杂的磨骨手术,实在担心。”

韩胜解释道,“民营医院里大多数医生都是有经验有医师执业资质的。以我为例,大学毕业后从事脑外科9年,后又转行到美容外科,现在又从公立医院出来到民营医院继续医疗美容事业,也有相关的医师执业资质。这样的资历背景实际上是比较完整的一套培训系统。我们做事非常认真,与公立医院的医生业务交流时,他们也感慨我们的病例书写极其规范细致。”

但是,民营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学科领头人紧缺是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出现了部分公立医院里的医生频繁“走穴”的现象。

据了解,一个公立医院的医生要想在民营医院注册行医,他必须要得到原单位的书面认可,而激烈的竞争使得公立医院优秀的医生要想得到原单位的批准去竞争对手的单位行医几乎不可能。上海九院就曾发公告表示至今未与任何民营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合作关系,也未曾批准其任何执业医师到民营医疗机构从事医疗会诊活动。

但这并不能阻止医生“走穴”的步伐。一名大型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顾先生向记者透露,“有些公立医院的医生在人前不断指责民营医院的是是非非,人后又去各个民营医院捞金。”据悉,医生知名度不同,手术难度不同,每次手术收入也不同,少则千元多则上万。

针对“走穴”的合法性,2009年9月,卫生部曾发出《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希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通,在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让广大医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收益。此后,广东、北京、云南、海南、四川等地相继开展试点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各地进行多点执业登记的医生数量不多,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立医院的态度成为医生多点执业的瓶颈。院方担心多点执业会给自己医院的科研、医疗与教学带来冲击,而医生也因此顾虑重重,“多点执业需要院方签字,怕领导对我有看法,影响自己的年终考评。”“走穴”医者不在少数,而公开多点执业的医生则少之又少。

咨询师存废之争

“民营医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用咨询师将求美者和医生完全隔离开来,双方的信息不互通,很容易出现沟通问题。”与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求美者一样,陈付国谈到咨询师制度慷慨激昂,“很大程度上,咨询师肩负的只是市场营销的责任!”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坑蒙拐骗的“医托”。

“的确,咨询师这个职业一直存在争议。”韩胜表示,由于一些技术好的专家往往很忙,手术多而且压力大,而手术前必须要和求美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从手术的疗程、效果到求美者的心理包括家人的反应等等,要解释清楚非常耗时,甚至有的专家不善于沟通。于是,咨询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民营医院自身优秀医生的缺乏,公立医院“走穴”医生的时间紧张,让咨询师有了生存空间。目前,“医疗美容咨询师”并非一个被纳入国家劳动人事部门职业大纲的正式职业,但在各类医疗美容机构中,医疗美容咨询师大量存在,特别是民营医院,几乎都设置了这样一个岗位。这个职业没有统一的培训和考试,不需要任何资质条件。相反,会“忽悠”却是其必要的能力。

记者听到对医疗美容咨询师的抱怨不在少数,“急功近利”、“说得天花乱坠,把医生的技术夸上天,不靠谱”、“专业水平不过关,回答模模糊糊”、“问到手术的危险性,啥都说安全,不会出问题”诸如此类。

本刊记者在相关的招聘信息中看到,医疗美容咨询师的招聘条件学历不高,不一定要求医学背景,更强调“积极热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主动挖掘和维护客户资源”等营销能力和经验。大量的非医务人员充斥在医疗美容咨询师的行列里,不乏从生活美容院来的美容师,医学背景的缺乏导致病人对整个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和对医生的信誉度降低。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民营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abstract】FirstappearedinChinaprivateHospitalin1984,medicalinstitutionsin2001,theimplementationofcategorymanagementsystem,establishedfor-profitlegalstatusofmedicalinstitutions,Supportfromalargenumberofnationalpolicyinthisareainfluxofsocialcapital,theemergenceofprivatehospitals,sothatvariousformsofownershipofmedicalinstitutionsplaytheirrespectiveadvantagesinmarketcompetition,tobringourcountry'smedicalcareervitality,tobettermeettheneedsofthepeopleatmultiplelevels.after20yearsofdevelopment,thetotalnumberofprivatehospitalsaccountedforabout10%ofthetotalnationalhospital,Butasurveyofprivatehospitals,outpatientclinics,medicalinstitutionsaccountforthetotalvisitsclinicvisits2.7%,spatialadmissionsaccountingfor2.5%ofhospitaladmissions,Yearinthenationalhealthcarecosts,privatehospitalsaccountforlessthan3%.privatehospitalsoperateonthecurrentstatusquo,theChinesephoenixHospitalGroupChairmanmr.XuBaoruianalysis:onethirdoftheprofits,onethirdofthemaintain,onethirdoftheDifficulttomaintain.

【Keywords】privateHospitalDevelopmentStatusanalysis

引言

民营医院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无法和国有医院相抗衡,无法对国有医院形成更大的威胁和竞争。民营医院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良好的经营机制,如何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从而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这块大蛋糕中取得更大的份额,以更好地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是民营医院所有者和经营者迫切关心的问题。

一.合肥市民营医院概况

合肥市民营医疗机构起步于九十年代初,发展比较快。合肥市到目前为止有中山医院、红房子妇科医院、普瑞眼科医院、长城医院等28家民营医院。业务范围涵盖中西医美容、心血管病、骨科、中医结石病、中医妇科、泌尿结石、眼科、性康复、乳腺病等多个专业,成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也存在着民营医院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信誉度不高,医疗条件、医疗设备较差,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此外,政府在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引导和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部门利益驱动和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等问题。

二.合肥市民营医院存在的问题

1、信誉危机。由于大多数民营医院的掌权者并不是医疗卫生的业内人士,他们不懂医学知识和规律,只是简单利用管理企业的经验来经营医院,在广告中频繁出现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情况。将聘请的厂矿医院、乡镇卫生院退休医生包装成高级专家欺骗患者,篡改审批后的医疗广告,随意夸大疗效误导患者等不正当的竞争或违规行为,都是民营医院的通病,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也影响了民营医院自身的形象。有人对社区人群调查,超过60%的市民认为民营医院的社会公信度差,不值得信赖。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仅失去患者信任,也失去同行专家和公立医院的支持。另一方面,少数媒体由于没有承揽到某些民营医院的广告业务而对这些医院想方设法进行负面报道,要么言过其实,要么无中生有,使得这些民营医院原本艰难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极少数医院缺乏医疗道德,为了提高收入,无病说有病、小病说大病、小手术变大手术、一张处方数千元等等既坑害了患者,也损害了医院的名誉,使民营医院的诚信在民众中丧失。一项调查显示:在1500名从未去过民营医院的群众中,有61.3%的人明确表示民营医院社会公信度差,不值得信赖,只有8%的人表示在小病的情况下才愿意到民营医院就诊。经过初步测算,合肥市民营医院年业务收入,仅占全市医疗业务总收入的4%左右,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2、人才匮乏。目前民营医院的骨干力量往往是从国有医院退休的银发人才。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是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组成,人才断层现象严重,普遍呈现哑铃型的人才结构。医院不重视中青年员工的继续教育,不愿意花钱培养人才,聘来的人只要能赚钱就行,再加之许多医院都是成立时间不长,这些因素导致了专科无梯队或梯队断层,且科室人员之间互相难以适应。优秀的科主任难寻,即便有优秀的科主任,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团队配合而难以开展工作。

国家卫生部出台《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后,各大医院相继加紧了对医生走穴的治理,一些原本靠私下邀请医生走穴的民营医院提前出现专家荒。

3、医保定点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医保定点机构民营医院门难进,进了医保门的民营医院也存在着起付标准低于公立医院的苦恼。合肥一些专科医院反映,其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与公立三级医院相关科室旗鼓相当,但每单元格起付标准却比三级医院低1600余元,是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4、内部管理不科学。许多民营医院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有报道全国80%的民营医院都是由福建普田东庄的投资商兴办。

家族式管理、裙带关系是科学管理的障碍,外来的医院管理者与投资商在价值观、发展理念以及经营思路上产生分歧和冲突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民营医院有着庞大的营销队伍,但是医疗质量控制人员却寥寥无几,对政府主管部门举办的质控检查也不够重视。同时有些民营医院缺乏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职工缺少归属感,没有安全感,医院缺乏凝聚力,使医院决策的执行力大大削弱。靠私下邀请医生走穴的民营医院提前出现专家荒。

三.对策及措施

1、品牌建设。公立院要接待的病人太多,因此不可能能提供很细心的服务。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民营医院大都实行导医制度,就是从病人一进门开始就有人陪同并指导整个就诊的过程。不少医院取消午休,全年全天候24小时接诊,为尊重病人隐私。医院没置一人诊室,还规定必须与病人交谈20分钟以上。这些都体现了民营医院为树立自身形象,开展了系列的人性化服务。在公共关系方面,医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如合肥市普瑞眼科医院以博爱在江淮为宗旨,与安徽省红十字会、安徽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进行公益合作,对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救助,不但为他们解决了学费问题,而且提供兼职岗位。使大学新生们既增加了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又找到了学习期间的生活费来源。医院在帮助人民群众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2、加强诚信建设。树立医院的诚信形象,首先要在质量上讲诚信,关键是要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要建立健全医院各项工作的程序和流程,培训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使各项工作在规范中运行。同时,还要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其次在收费上讲诚信。收费问题一直是病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产生医患矛盾的关键症结。在收费上讲诚信,关键是要让患者明白消费和物有所值。①坚持收费价格透明化,公开药品价格和各种检查处置费用标准,主动接受患者监督。②坚持按国家规定的医疗项目标准收费,收费必须按医嘱。同时,让患者对治疗方案和用药有知情同意权,在患者接受治疗时,医生必须向患者说明用药情况、收费标准及是否自费,让患者心中有数。③坚持一日清单制,每日向患者发放当天消费的详细清单,让患者明白自己的费用并监督医务人员工作是否到位。

3、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障持续发展。医疗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的成功,归根结底是人才使用的成功。稳定的人才队伍是确保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可靠保证。作为民营医院,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民营医院要立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确保医院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注重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档次。应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人才招聘、试用、正式聘用考核制度,用人制度要建立在注重个人技术能力、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基础上,既重文凭,又不重文凭,对医技人员采取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制度。保证人才质量和技术队伍的稳定性。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民营医院可以与医学院建立联系,从根本上培养自己的医技人才,可以送员工参加各种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要善于培养年青人才,尽量避免技术骨干流动过于频繁,要做好引才、留才、用才、育才四篇文章,为创特色品牌奠定组织基础。管理者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市场理论和管理理念,以更好地管理和培育人才。最后要控制人才流失。医院要为员工创造优越的条件,提供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职工医疗、社会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估系统,把员工工作的数量、质量全部量化,为医院创造效益;大力提倡实施高薪、高效工作模式,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倡导奉献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行为文化。总之,要通过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和事业留人,为民营医院的持续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健全而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为将民营医院的高效运作提供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民营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领导组织构架。从而避免政出多门、无所适从的情况,民营医院可按照董事局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行设置领导体系:董事局为医院的最高决策机构,院长行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权,直接向董事长负责。医院内部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业务副院长统管医务和护理,行政副院长统管人事、后勤和办公室等直接向院长负责。这样的组织结构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淡化了企业内部的等级划分,能够提高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

5、国家在加强对民营医院监管力度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民营医院的产生,对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医疗卫生需求市场,缓解医疗保健领域的供需矛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一方面必须要扶持、监管和指导相结合,给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要在问题发生以后以罚代管,要监督民营医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有目标责任制,并等同于公立医院定期进行考核,以督促其规范经营,使这项工作纳入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另一方面,在严格民营医院准入的同时,对民营医院定级定等、医保资格的取得、税收政策、人才引进、技术人员执业注册、职称晋升、学术交流等问题,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国民待遇。

四.合肥市民营医院发展前景展望

与民营医院灵活的运行机制相比,公立医院缺乏一个灵活、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运行机制,其对人才的种种僵化管理表露出明显的劣势。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却忽略了其商品属性,使得优质医疗服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目前我国医院收入结构中,药品占一半左右,而医疗服务的比重明显偏低,医生薪酬比重也较低。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重药品,轻服务”现状将逐步得到纠正,医疗服务也将经历市场化下的价值回归。

 

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随着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不少民营医疗机构走上了高端化路线。业内人士认为,发展高端医疗是必然趋势,且必须由民营资本主导发展。

 

高端医疗=高价医疗?

一位医疗界人士如此定义高端医疗——在满足基本医疗基础上,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并享受更好的服务,如减少等待时间,改善病房设施,提高就医舒适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秋霖表示,“高端”是经济概念,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理解。需求方面,高端医疗是针对高收入人群提出的,是满足高收入人群需求的医疗服务;供给方面,主要指附着于医疗服务的附加性服务,比如便捷的就医安排、舒适的就诊环境、宾馆式住院、个性化健康指导、康复旅游等。当然,也包括一些成本较高但只是减轻患者痛苦而不影响主要治疗功能的药品和技术,但总体应尽可能与医疗功能本身脱钩。

 

与高端医疗相对应的是基本医疗,在建有比较完整的医疗卫生制度的国家,政府承担基本医疗的主要责任,保障人人享有此权利。高端医疗则是非基本医疗的一部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看来,高端医疗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只在医疗领域,各行各业都在为高端客户提供着差异化的服务,满足高端人群的特殊需求。比如,航空公司设有头等舱、经济舱;高铁设有一等座、二等座。医疗服务需求,也正从基本医疗服务转向个性化、多层次需求,高端医疗服务也就应运而生。高端医疗的主要特点是:住房高标准、服务高规格、检查高费用、用药高价格。但是,它的治疗效果未必一定比普通医疗更好。不管是高端医疗还是普通医疗,遵循的永远是一样的诊疗规范。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的看法是,从医疗的本质来讲,高端医疗与基本医疗并没有区别。医疗技术水平同样是高端医疗的立身之本,之所以说高端,最主要的是附加在医疗本质之上的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流程、质量标准、文化等,它迎合了基本医疗之外的更高层级的需求。从高端医疗的核心来讲,它更体现了“奢侈品”的人性化,让传统的刚性需求变得丰富多彩、温馨亲近。不过,高端医疗并不等于高价医疗。当就诊患者接踵而至的时候,服务与需求如何相应是关键问题之一。

 

谁来发展高端医疗?

从200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2年《“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实施方案》,不难看出,国家在保障基本卫生保健措施的同时,也不断推动高端医疗市场的开放,为其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契机。

 

我国高端医疗市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公立医院为主导,另一类则由民营资本所设。公立医院发展高端医疗固有其医疗实力雄厚等长处,但由于公立医院本身所具职责便是推广较成熟、廉价的医疗服务。因此,公立医院所主导的“特需”病房等项目,往往遭受诟病。民营资本所设的医疗机构早期虽面临诸多不足,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高端医疗机构,并发挥专科治疗等优势,也能为客户群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刘玉村认为,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应向患者提供高规格的医疗服务。他希望,公立医院既服务于普通百姓,又服务于高端人群。在比例上,医院利用80%的空间和资源,医务人员拿出80%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普通百姓,医院由此得到的回报只占总量的20%;而医院利用20%的空间和资源,医务人员拿出2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高端人群,医院得到的回报却可以占到总量的80%——这样会迎来一个良性循环:公立医院有更多资金用于持续发展和改善医务人员待遇,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普通患者也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刘玉村说,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不应为了扶持社会资本办医起步,就要求公立医院将高端人群拒之门外——那样将会产生不好的示范效应:高端化、高收费的民营医院获得了高额回报,而处于不公平竞争下的公立医院生存艰难,医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优秀人才流向民营医院。最终结果是,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集中在民营医院,服务于高端人群;一般人才在公立医院服务于普通百姓,这样的情景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一位资深医院管理研究专家认为,高端医疗应该是高技术品质和高服务品质,目前国内的高端医疗走的是高服务品质的路子,高技术品质达不到,因为医疗人才没有流动起来。目前,高技术品质大部分集中于政府办的大医院。“不一定非要让公立医院做基本医疗。即便是有介于基本和高端之间的特需服务,也不一定规定公立医院只能做10%以内。不一定非要把社会资本架到三楼,就让他做高端”。

 

眼下的情况是,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公立医院要在自我经营和发展中寻求市场,于是,公立医院的市场触角已经超越其公益性的边界,延伸至高端医疗市场,这种有悖于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的市场行为便被默许存在了,并被美其名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权威人士表示,随着医改的深入,高端医疗在公立医院大行其道的状况将逐渐得到改变,公立医院兼做高端医疗的现象很快将会消失。早前就有政协委员提议,新建医院不得设Vip病房,而像总统间、“一对一”服务等高端医疗服务的空缺,便由民营资本来补充。

 

有人担心,由民营资本来发展高端医疗会对医疗资源造成挤兑。有权威人士认为多虑,因为公益性医疗和高端医疗的投资渠道不同,任务不同,两者并不冲突。例如,有人分娩愿意花费10万元享受高端服务,就应由民营医疗机构满足其需求,其费用自付,并不需要医保负担,其对医生和医药资源的占用,也是此长彼消的关系。此外,市场机制也会有效地满足各种服务需求,发展了民营高端医疗后,反而会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凸显。

高端医疗的商机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指出,医学本身具有“趋高性”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中外资本强力注资高端医疗机构便满足了部分人群的相关需求,同时也分流了部分患者,在将医疗市场分层拉大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医疗商业市场的完善。

 

随着中外资本争抢高端医疗市场,越来越多的高端医疗机构纷纷建立。彼此间的有益竞争亦将推动高端医疗市场的不断壮大,在不断实现专科化、特色化的同时,也将促进高端医疗机构向着真正的一流、顶级目标所进发。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8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相比2009年的增幅有了显著上升,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由此可见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动力。

正因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医疗相关产业公司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追捧。就在2010年11月26日,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医疗)获得了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的8000万元注资。“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资料,计划2012年启动上市规划的程序。”新元素医疗董事长张欣表示。

慧眼识珠

2005年,张欣在深圳一举创办了新元素医疗,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从事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经过数年的发展,新元素医疗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系统方案解决、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医疗相关技术开发与投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在国内设有27个办事机构,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南亚地区的销售和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服务网络。

“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眼光独到,在我们公司规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这几年一直密切合作,双方都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新元素医疗首席科技官张黔说。据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目前国内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新医改的推出,远程医疗成为医改的重点领域,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空间无限。

新元素医疗目前有三个大的产品线,一是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产品线,主打产品有远程无线排尿日记检测系统、无线实时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等,全国有200-300家医院在使用。目前新元素医疗已经在和一些城市合作,建立医疗信息化框架协议,如广东、内蒙古、吉林、安徽等城市,从整个大的框架上看有相当好的市场占有。二是医院内部信息化,侧重医疗物联网,利用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的技术,对院内管理、人员管理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深圳人民医院、深圳滨海医院等都在使用这个系统。三是创新型医疗设备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系列。

多方联盟

“此次对新元素医疗的投资是基于一系列市场调查和对新元素医疗的创新力、研发力及各项综合考评之后作出的决定。”蓝色大禹成长合伙人表示。就在2011年2月下旬,新元素医疗推出的远程健康监护产品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了iBm认证,从而正式获得iBm高级iSV成员资格及pwin计划高级成员资格。很是令投资双方感到兴奋。这一认证的通过,表明新元素医疗不仅在国内传统医疗健康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上也同样走在了前列。与此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结盟,帮助新元素医疗提升了竞争实力。“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校,但是对新元素医疗最大的帮助就是人才培养,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助于公司产品发展的建议,无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还是科研人员等都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张黔说。

在新元素医疗的产品中,有远程无线个性化健康监护平台、医疗物联网络平台、病人随访专家系统等产品。“今年我们将推出一些新产品,从技术上有几个看点,其中关于睡眠分析的监护是我们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的。张黔自豪地说,“如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怎样,可能有打呼噜、睡眠终止等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枕头位置的影响。我们的产品通过对人的睡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你的枕头,并通过测量你的心率、血氧,以及监控枕头的情况,从而判断你的睡眠质量。目前在美国有一两家机构在研究这方面,而我们的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年中就会推出。”

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外,新元素医疗也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新元素医疗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医疗信息化模式,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把医院的运营成本下降,把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主要市场目标;其二是远程监护模式,通过远程技术可以使大医院医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推广到农村和社区。“远程监护模式主要服务三个目标群,第一是大医院向外推广,如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帮助他们建立远程监护科室,通过这个科室把医生资源推广到数控、慢性病人;第二是大医院资源向院外延伸,也就是大医院资源向社区、县级医院拓展;第三是整个区域范围内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张黔说。

北京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未来五年内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而且电子病历建设也同步在全国推广。新元素医疗则在健康档案方面找到切入点,“我们的切入点是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你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当你生病时,可以查到你的以往病史,从而达到对症下药。”张黔表示。

竞争砝码

让客户对产品放心使用,是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功课,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情。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的需求更加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非常看重服务质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中心鼓励实行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从技术源泉上进行服务;其二是有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去现场实施方案,给用户做现场指导;其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我们有专做市场模式的创新部门,创造一些新的市场模式、服务模式。”张欣表示。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9

2002年8月,卫生部联合十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指出为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界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至此,国家开始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

近日,卫生部蒋作君副部长表示,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实施细则和公立医院一样,要求同样不以营利为目的,体现公益性。民营医院定位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后,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提供一定补助,甚至一些设备政府也可以给予必要的补助。

宽松的政策吸引大批民营医院转移战略目标,进军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一场战役就此打响,攻方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守方变守为攻,步步紧逼,在社区这片战场上,厮杀声鹊起。

现状:门槛降低,民资大举进攻

门槛降低了,机会也来了。很多民营医院纷纷转移战略投入社区医疗市场,各省市也开放政策鼓励民资进社区,一时间出现了社区卫生建设的新浪潮。

据统计,至2004年末,全国卫生机构总数29.6万个。全国登记注册的医疗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8.8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4万个,与2003年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了4000个。

以青岛市为例,北区卫生部门以竞争的方式选定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竞争者有7家医疗机构,包括2家民营医院。最后,经过专家打分,民营长征医院夺得了华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营权。

而此前,在这个区的十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经有一家是民营医院,另有10个民办医疗机构经申请并经审核各项条件合格后,被挂牌为全科医生诊所、社区照料中心、社区护理院。此外,还有不少民办医疗机构还在申请加入。

青岛市南区情况大致相同,3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民营性质的占据半壁江山,共17家。这17家民营服务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原先的民营医院、诊所转变而来的。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虽然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在经费方面的资助还比较少,有些政策还不配套,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正是看到这一点,加之社区卫生本身贴近居民的特点所带来的市场号召力,使众多民办医疗机构希望跻身其中,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随着众多民营医院的一起涌入,社区医疗市场会不会因此掀起一场大战?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就目前民营医院的经营状况看,只能成为社区医疗市场的有益补充,难以形成竞争态势。

格局:两军对垒却无力抗衡

民 营民资进社区对于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是件好事,但是一位民营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想和公立医院“较上劲”就得有相当的规模,由于目前民营社区卫生机构规模不大,没有能力去争夺社区市场份额。

与兴办之初的兴奋与憧憬相比,如今,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平添了几分困惑。目前,大多数民营机构仅能维持盈亏平衡,主要原因是政府当初鼓励时的允诺并未完全兑现,拨给的经费微不足道,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民营社区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基本上靠自己创收来解决。

有些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接待的病人不少,但每月的房租加员工工资都要上万元。记者调查了几家民营社区卫生站发现,他们的房租最高的达每月5000多元,最低的也要1000多元。到目前为止,赢利的站点不多,有的甚至亏本。对于大多数民营机构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偏袒公立卫生机构。

民营社区卫生机构还面临着提供公益卫生服务问题。政府一直强调社会力量进社区公益性质也不能变。在政府补助不到位的情况下,提公益问题对于民营社区卫生机构来说是雪上加霜。因为部分公益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出包含着一部分无偿服务,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由此产生了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

公立与民营社区卫生机构相比,公立机构的日子似乎舒服得多,政府拨款、配套设备、医生工资皆由政府承担,不用为生存而苦恼。其实不然,目前的情况是民营的日子不好过,公立的处境也很难。

广州市卫生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从上个世纪末广州市开始推广建设社区医院,目前全市已有1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使用,平均每3.2万居民就拥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绝大多数市民都可以做到“在家门口看病”。而且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纳入医保。

然而,患者对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并不买账。曾有中立机构在广州随机调查12家社区医院,发现赢利的只有2家,有的社区医院甚至一天只有几个病人。天河区是广州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之一,2003年底就启动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但是据区卫生局乐观地估测,仅有不到1/3的小病住户到社区医院就诊,相当一部分社区医院都“吃不饱”。华颖社区医院在区内已是公认业务开展较好的单位,但每天的门诊量也仅为40余人次,远远低于设计容量。

不管目前的态势能不能真正形成竞争,但从准备开办的这些民营医院看,他们可是做好了竞争的准备,打定主意要从大医院嘴里分一杯羹。

民营:拉开架势一展拳脚

据一些正在“勘察”社区医疗市场的业内人士介绍,要在社区市场上站稳脚跟,民营社区服务机构要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牢牢把握社区居民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谋得长远发展。

相对公立机构,民营机构的服务优势最明显。“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大部分公立机构尚未“悟透”的一个道理。在这种理念中,机构服务将向五星级饭店及航空公司服务靠拢,改变医生认为服务业低人一等的观念,大胆地承认自己就是服务部门,病人就是消费者,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将成为主导,病人的感情、隐私将被尊重。

记者走访北京市大兴区几家民营社区卫生机构后,发现大厅均有导医小姐,且只要一进大门,导医小姐都会主动询问有何需要,不需要排队,还有专人服务,又是倒茶、又是提供休息场所等,其专业度可与酒店相比。而且更重要的是,民营机构的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沟通互动。

民营机构还会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登门对社区内的老人进行巡诊,为社区

老人免费查体。另外,民营机构还会给居民上健康教育课,进行健康咨询,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而一些公立机构却坐等病人上门,服务态度与民营机构相比也是天壤之别。

一位民营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说:“要让社区群众接受,必须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服务争取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固定的病群,从而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

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机会与风险永远是共存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及前景将取决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是否出色。作为管理者或经营者要善于“发掘”自身的潜能,只有“发掘”新的机会点,路才会越走越宽。

公立:改头换面积极应战

政府此次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社区卫生机构,与公立机构分一杯羹,主要是希望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降低社区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民营机构的经营者们认为,他们的介入会或多或少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从部分公立机构医护人员处了解到,不乏有对民营的医院暗渡陈仓而无动于衷者。在其观念中,民营机构是小打小闹,抢不走主流病人,即相当大份额的医保人员。另外,公立机构长年形成的技术优势也是民营无法相比的。然而,也有一些人员却能够开始感受到“如芒刺在背”的压力。毕竟,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暂时性的技术优势能够“呵护”公立医院多久,已经不难想像了。

的确,公立机构不能再以老大自居,只有改变经营思路,适应市场经济,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才能抢占医疗市场。民营机构由于其灵活的经济手段,必将吸引公立医院的一批人才,这是对公立机构的又一个严重考验。公立机构必须改革人事制度、经济分配制度,引进人才竞争机制,从而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新人才。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篇10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民营医院也不例外。在市场营销环境发生变化后,若医院的营销还是仅仅依赖于广告,而且广告形式上不寻求突破,其效果必难见成效。所以,有在这上面摔过跟头的民营医院人士发出“做广告是找死,不做广告是等死”的哀叹。

分析早期民营医院广告的成功,会发现当时的营销环境是其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卖方充分利用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其次是营销环境初级单纯,使一些胆子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医院啖得“头啖汤”。早期做广告的民营医院本来相对较少,即使是做广告的医院,一方面受到资本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广告投放量有限。这样,那些资金实力较强、胆子大的医院,抢占了市场的高端。

再次是国家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有限。在早期,国家对医疗广告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监管,这样,虚假广告大行其道。虽然有违社会公德,但上当受骗的患者却将大量的真金白银送给了医院。

以上几点,只是医疗行业市场初级阶段的几点总结,相对于这种市场环境,现在的医疗市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变化:

一、外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些老牌民营医院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完成资本的积累。这些,使民营医院整体实力加强。

二、有强大资本做为后盾,使民营医院的竞争更趋激烈。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量上。以为例,目前,在电视、报纸二大主要的医疗广告媒体上,各大民营医院的广告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患者趋于理智,社会对于医疗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自从年、相继出现高价收费事件后,医院的诚信问题到了冰点。而且,由于民营医院虚假广告在媒体上的相继曝光,诚信问题成为一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四、国家对于民营医院广告的监管趋严,对于医院广告的限制性条款越来越多。

现在,没有拿到广告许可证的医院,想拿一个许可证非常艰难。由于受到公立医院与国家政策的挤压,民营医院的成长环境本来就比较险恶,只能在不孕不育、性病、慢性病等专科领域求生存。而现在,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这些变化,民营医院的发展更是艰难,可以说,目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迎头赶上,成为时代的宠儿。我们仔细考量了目前民营医院的现状,以为,在当前形势下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做好以下事情:

一是营销:

有营销界的人士在对当前纷繁的民营医院市场进行观察后曾断言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没有真正的营销,只有广告。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综观的民营医院,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在电视报纸上广告量比较大的主要是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及华美、等多家美容整形医院,从其的内容上来说,基本没有多少营销的内容,营销的主要还是知名度。从这一点来说,民营医院的营销还是属于初级阶段。

近几年,在中国其它行业大行其道的整合营销离民营医院还远,真正进行整合营销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公共关系积累。但量力而行的、结合医患关系的营销还是有大把的潜力挖掘,比如结合社会较有影响的事件进行事件行销(今年上半年地区水患的公益活动、举行社区卫生研讨会、节日里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如白云山与管理部门成立救护站等)、出版有关疾病预防的手册发送等,钱花得不多,但能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医患危机重重、诚信问题突出的社会中独树一帜。

二是广告制作与创意:

虽然有人说现在是“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后面一句话实实在在,前一句则不尽然,重要的是看怎么做,也就是广告的创意与执行。

广告的目的无非以下几个,一是扩大医院的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一是创建医院品牌。就现阶段大多数的民营医院而言,创建医院品牌是一个相对空泛而不切实际的目标,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成为民营医院广告传播的最切实可行的目标。

怎样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呢?笔者以为可以先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通盘考虑:

我们医院为什么要做广告?

我们医院的广告里面要卖什么——我们做的是哪个专科,有什么特点?

我们要卖的专科与竞争对手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不同?这些不同几句话能说清楚吗?

我们医院的广告要给谁看?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最怕什么?

竞争医院是怎么做广告的?

竞争医院广告里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说?

他们在哪里说?我们在哪里说?

当然,这样的问题还可以提很多,也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搞准确,才能做到创意的量身定做,才能做具有销售力的广告。

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其它行业的广告创意中也经常采用,在这里,笔者根据对市场的了解,就民营医院的影视创意谈几点看法:

一、民营医院治疗的是不孕不育、性病、癌症、慢性病等专科领域的疾病,本质上说,这些疾病都存在没法根治或需终身治疗的特点,在疗效上民营医院并不比公正医院特别是那些三甲医院强多少。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需要创意性强的广告支撑。

二、民营医院的同质化也使民营医院对广告的创意具有较强依赖性。

本来,广告服务于产品与营销,但这一点,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寻求产品的差异性比较艰难。本来,医院比的就是设备、人才以及历史与名气。但显然,各民营医院的设备与人才相互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性,而且,每家医院都会宣传其设备与人才,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按人之常情,旁观者绝对不会去轻易地相信其中任何一方,更何况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患者。所以,明智的作法是在没有显著差异时干脆不说,跳出这个是非圈,去说点其它东西。但其它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服务?营销?显然,在营销层次较低的民营医院广告中,显然也没有太多可说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依靠广告人员的创意了,靠其突发奇想了,这虽然有点本末倒置,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三、广告创意的差异性是民营医院成功的重要法宝。

这话一说出来肯定会遭到每一个广告人的批评,但这一点却是目前民营医院市场的一个不争事实:既然在产品也就是医院本身找不到差异性,就只有靠广告创意了,通过不同于别人的广告、与众不同的创意与不一般的视觉声音效果,卖出好成绩来。

这一点,在民营医院影视广告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现在在电视上播的民营医院的广告,主要是、、、、及、等美容医院。抛开几家美容医院不说(她们诉求都是的高科技与美容效果),、、、、都有几条片在播,她们诉求的共同点是:专家与设备。不同的是有一条片诉求年不孕不育的辉煌,现代医院有一条片诉求以诚信为主题搞的一项全免费检查活动,益寿医院有一条诉求近期的免费检查活动。在本来应有高科技、技术为后盾的所有医院的影视广告中,唯有益寿医院提到了一项“快速消炎治疗前列腺炎”的技术(美容整形除外),其它医院均只字未提。从画面看,大都为实景,真正谈得上创意的是医院播了多年的“皇帝有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