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传统文化计划十篇传统文化计划十篇

传统文化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5:27

传统文化计划篇1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建设,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寻求建设现代化设计与时尚感并存的同时,对建筑规划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种背景,需要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文章主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述,分析了传统文化为建筑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

建筑规划;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尝试将传统文化应用至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当前时展背景,人们对建筑规划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并指出要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中,加深两者间的联系,进而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建筑的文化价值。

1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

基于当下发展背景,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在设计建筑物过程中,纷纷尝试性添加传统文化元素。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其不仅有效满足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需求,且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建筑规划的满意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对宣扬民族艺术而言具有较大影响。

2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迎来空前发展机遇,建筑规划设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但是,因为一些城市过于急切发展经济,导致城市内建筑物如出一辙,毫无本土文化特色,更加谈不上体现城市独具的民族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其除了面积、形状上存在区分其他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当前,我国许多现代建筑规划成果一成不变,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当地特色的文化气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现代建筑的文化需求[1]。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人们不再单一追求物质文明而是逐渐寻求精神层面的满足,通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美感的需求,也进一步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由于设计师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事物视角的不同,设计出的作品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时会将着重考虑地域环境、文化、采光等因素,还有一些比较迷信的设计师还会考虑到风水这一实因素。还有部分设计师是以哲学为主要视角结合西方审美设计建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四合院为例,其作为代表传统文化的一个实体物质,不仅能够抵御四季天气的变化,还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充分体现古人的智慧。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国建筑审美习惯造成极大影响。人文理念作为影响传统文化的主要理念,与禅宗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以上文化理念都将在我国建筑物规划设计贴合现实的特质中展现出来,此种设计理念十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尽可能贴近自然,拥抱自然。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人文思想。同时,道家指出的“无为而治”也为当代建筑规划设计带来深远影响,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家大剧院正是利用此思想设计出来的,并在建筑空间内将思想发挥到极致。

3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

3.1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展现出的文化理念也有所区别,这也就导致许多设计师设计出的建筑效果存在差异。因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容易受到周遭文化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事先对地域文化进行了解。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物四周的环境及地理位置进行调查,尊重地方民族风俗,尊重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建筑多个环节,及时摒除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因素,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在保证建筑物现代化与时尚感的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理念,真正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设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展现出当地文化经济布局及人文情怀的发展需求[2]。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也存在一定缺点。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寻求自然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统一,必须要充分解析传统文化,选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有效实现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2价值取向与审美方面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建筑规划设计效果衍生出的价值观取向与审美情趣会对初期规划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影响,特别是一些设计师,传统文化对于此群体而言,不仅是设计灵感的来源,更是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现代建筑物中许多都增加了龙这一元素,从古至今龙一直是神圣的象征,而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龙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此时设计师则需要利用此元素将其现代建筑进行结合,全面开发建筑物的商业价值,此举不仅有效融合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更有效中和了人们对建筑物审美的需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结合社会大众比较倾向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全面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审美需求。

3.3设计创新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经济文明正处速发展的阶段,为了防止出现建筑物过于雷同的问题,设计师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并将其中创新思维应用至建筑物设计活动中[3]。为了实现预期的设计效果,设计师还需要在建筑规划过程中,深度考察美学与建筑学的连接点,基于物质文明结合的基础,结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在考量计划可行性的前提下,创新设计方案。这样一来,有效衔接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学,还可以宣扬传统文化。设计师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语言符号,将其表现在建筑物中,有效增加建筑物的文化情趣。若是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物设计看作是某一种文化语言,那么其所采用的传统文化都将转变成一种文化元素展现自己对于建筑物的看法。只有设计师才具备此种审美情趣与价值观,通过有效将此内容应用至建筑物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凸显出建筑物隐含的文化价值。只有真正做到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才可以在建筑物充分凸显出当地文化属性。通过有效创新传统文化使用方式,有效结合现代元素,不仅可以防止设计师出现雷同的问题,还进一步凸显出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优势[4]。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的洗礼,不仅没有走向衰亡且变得更加风采依依,直接证实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性。因此,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学习先进技术,吸收借鉴一些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充分彰显出建筑物的文化价值。通常情况下,设计师更为关注传统文化的解析,这也就要求此群体在设计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建筑设计的创新,还要将更多的发展目光投向传统文化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统一。在了解本地区风俗人情后,结合传统文化发展需求,创新现代建筑的古典文化内容,将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渗透在现代建筑中,进而全面实现现代建筑与人文文化的结合。除此之外,设计师在创新建筑物设计方案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建筑的还原与保护,只有保护好具备浓厚气息的建筑物或者是修复一些受到损伤的建筑物,才可以真正提升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并为其设计出更好的建筑方案提供素材。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至现代建筑设计规划中已经成为未来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此举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建筑设计形式与内容,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建筑物的人文化,若是想要满足社会大众对建筑的需求,就必须要在设计规划中融入传统文化,设计出具备代表性的建筑物,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治宇.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城市建筑,2014(18):32,61.

[2]王传捷.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中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0):79.

[3]苏嵩焘.建筑规划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6(12):57.

传统文化计划篇2

关键词:传统文化,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亮点,一所城市生命力的长久在于是否具有文脉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材料与观念等不断的涌现能否让一座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继续发挥它的独特魅力,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完美结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发展史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景观难题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传承到现代景观设计当中去,并很好的发扬传统文化特色,是景观设计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的祖先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文化瑰宝,许多智慧和处理手法就是现在人们也难以想象和构思。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所以,在现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和谐宜人的城市生存环境是每一名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历史的积累和发展,其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有表象元素和隐性元素。表现方式各具不同:表象元素主要有琴、棋、书、画、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服饰、动植物、饮食文化等;隐形元素主要包括有宗教哲学、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比较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有书、画、民间工艺、传统建筑、服饰、宗教哲学、动物植物等。

2.2表象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

2.2.1中国画

中国传统书画文化与当代景观设计文化的交融性使得传统的书画艺术转化成为现实中的如诗如画的美景。特别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承传统园林设计中的障景、借景、框景等手法,结合月洞门等构筑物很好的表现另一个空间的深远意境和景观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北京北海公园内长廊的设计,结合圆形的门洞和湖水对岸的景观形成一定的角度,每一个门洞都是一幅构图优美的中国画,步移景异。不仅仅丰富了景观层次,同时在另一方面增加了游人的兴致和联想与想象。是不可多的的好作品。很好的体现出了中国画框景的美以及深远的意境美。

2.2.2动植物等的运用

在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各种习俗和文化中也赋予了动植物各种吉祥和美好的寓意,来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寄托。比如在景观设计别是在传统的民居内的装饰上,多采用蝙蝠、石狮、白鹤、青松、石榴、柿树等祈福长寿、多子多福等美好的祝福。同时在江南私家园林的一些植物配置的设计上,常常采用竹子、梅花、荷花等植物来表现文人的高尚气节。例如在江南私家园林中有一处景观名叫“古木交柯”的处理上就是通过植物的选择来表达主人的美好寄托的,造园者在一面粉墙之前采用一棵云南茶树还有一棵百年青松。正是一刚一阳,一强一弱,一大一小很好的表达了在家庭中男女和合的寓意,是百年好合的象征。还有就是利用形似云彩的青石作为进门的台阶,寄托了主人想要平步青云达官显贵的寓意。在现代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城市市树、市花的植物选择也体现了这一点,如广州的木棉花、西安的石榴等

2.3隐性元素在景观中的运用

2.3.1中庸的生活方式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正和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例如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中雕塑等景观小品的设计大多采用的是对称的手法,建筑的围合性、色彩选用上的朴素及与气候环境的和谐在设计中的应用比比皆是。于对称中展现变化、于朴素中包含韵味,这种看似中庸平和的生存方式中有着非常深远的理想追求和文化内涵。在现代的很多景观设计作品例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和北京的香山饭店。并没有采用特别夸张的造型,也没有特别华丽的色彩,但是却引人入胜,意韵深长,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温和中庸的民族气质。把现代的材料和技术结合中国书画意境及中庸和谐的民族精神很好的找到了他所设计建筑与所处环境当地文化特色的结合点,把传统文化的神韵灌注于时代精神之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3.2景观设计中儒、道、佛哲学思想的运用

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融合,缔造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内涵,影响比较大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对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及其特色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处事的一门哲学—儒学思想。也是中庸的一门哲学,讲究礼制。例如在传统皇家园林建筑及其他的雕塑等的设计中对建筑的开间数、柱子的数量以及其上的浮雕采用何种图案和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室内的陈设品及其摆放位置、屋顶的色彩的选择、形制的大小等制定了一系列严格完备的规范,具有强烈的阶级色彩。

修身的一种哲学思想—道家思想。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中国传统造园之中就有这样大的规律:因地而建、曲径幽通、朴素自然,轩窗生画,尺幅无心,追求身心与道合一,技巧动作纯乎自然,追求疏淡与天人和一。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的时候采用自然石材湖石等作为台阶的铺砌材料,同时和软质材料植物进行自然地结合就很好的体现了“道法自然”这一道家思想在设计中的集中体现,而这些造园规律存在的内涵,对当今的设计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修心的一门哲学—佛教思想。园林空间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美好境界既体现了这一点。为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审美体验。

三、传统元素和现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融合

现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中充斥着许多景观视觉垃圾,或者只是简单的运用传统元素的一个外形,没有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吸收到设计当中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从最初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把传统文化的神韵与现代设计融合起来,找到一个最恰当的结合点使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语言符号相互沟通和互补,实现传承历史,服务社会的设计目的。达成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的完美结合,实现一所城市特有的城市景观特色。

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是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沃土,要求我们在学习借鉴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艺术鉴赏能力,不断开阔艺术审美视野,在设计创意时把传统文化原创性和高品质的审美结合并体现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当中,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和互补。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计划篇3

我就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

在全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根据全国人口发展形势,结合**省情提出来的,目的是把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我们要从四个方面提高认识。

首先,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计划生育既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项最广泛的群众工作,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既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措施,又是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符合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其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教活动,坚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的思路,以宣传教育为抓手,把宣传教育融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全局工作发展,坚持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是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第三,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这条路子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党政领导、人口计生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所认识、所理解、所接受。但是,要使这一要求变成广大干部,特别是人口计生系统全体干部的共识,变成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想武器,变成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自觉行动,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必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各项措施落实。

第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几年来,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识日益提高、坚持认真实践的结果。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旧传统影响较深的省份推行计划生育,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没有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积极支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应该看到,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面临的人口形势并不乐观,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健康持久地发展,必须始终把宣传教育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把对广大群众进行耐心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切实做好。

宣传教育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就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的需求,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宣传教育工作的大加强、大深入,就没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大提高和大发展。同时,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回顾总结宣传30年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强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地位,一定能为人口计生工作创造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因此,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摆上十分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大力推动,切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先进理念,突出时代特色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新提的口号,要在实践中丰富内容,赋予时代特色,贯穿先进理念,推动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创新、内涵创新和方法创新。

第一,突出四个方面,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思路。一是宣传教育内容要突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要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条主线,着力宣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二是宣传教育主体要突出。人口计生系统内部各有关单位要联合起来,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充分利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这个平台,扩大宣传,广泛交流,形成氛围,推动工作。三是宣传教育对象要突出。对党政领导干部,侧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教育;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者,侧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念,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人民群众,侧重少生快富建设幸福家庭的教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的教育,树立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的教育。四是宣传教育方式要突出。从说教灌输式宣传向满足群众需要的方向转变;从单一计划生育部门宣传向多部门大联合、大宣传的方向转变;宣传内容从就计划生育宣传计划生育向新型生育文化宣传转变;宣传的方式由表面走向深入,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向走向双向,由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

第二,做到四个结合,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内涵。一要与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相结合。组织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为农村育龄人群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富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二要与生育关怀行动相结合。关怀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搞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宣传活动。三要与政风行风建设相结合。教育工作人员遵守行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作风,树立形象。四要与依法行政、关注民生相结合。通过学习宣传,提高广大人口计生干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为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自觉性,提高为人民群众真心服务、热心服务、诚心服务的主动性。

第三,抓好六个载体,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法。把宣传教育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一要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主动与党委政府的宣传部门、文化部门联系,进一步提升综合宣传效应。加强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手段,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二要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协同团省委、省妇联等团体组织开展关爱女孩志愿者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省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条例》,广泛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生育观念,宣传重男轻女给社会、家庭以及子孙后代带来的危害,在全社会形成倡导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的强大舆论氛围。三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按照“幸福家庭行动”示范户、村、乡的标准,落实各项措施,认真总结在“五进农户”中创造的先进经验,推动幸福家庭行动更加深入、扎实地有效开展。四要深入开展送文化、送技术、送服务“三下乡”活动。五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组织人口计生系统有关单位,重点联系100个乡镇,抽调1000名计生业务骨干帮扶1000个行政村。六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省人口计生系统要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努力打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形象好的人口计生系统,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注重实际效果,打造一流品牌

第一,在培养过硬团队上注重实际效果。在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锻炼一批人才,把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人口计划生育宣传干部要达到“五项要求”:一是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要敏锐;二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协调能力强;三是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能说会写,理论水准高;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工作求实效;五是严于律己,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分管宣传教育的主任和宣传科长,要做到“五个一定要”:一定要增强理论素养;一定要有高尚的人格;一定要有演讲的口才;一定要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希望同志们多读书、求上进、重修养,提高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动手能力。全省的分管主任、宣传科长之间,要比水平、比能力、比业绩,每年都要发表有份量的文章。从今年起,年底要把这些文章编印成册,互相学习借鉴,互相促进提高。

第二,在推出时代精品上注重实际效果。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工程,多出优秀产品,增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推出一大批来自实践、源于生活、贴近群众需求,主题鲜明、导向正确、体现时代风尚,内涵丰富、情景生动、艺术感染力强的计划生育宣传品。要做好评选工作,表彰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人口先进水平的优秀作品。

第三,在夯实文化阵地上注重实际效果。弘扬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宣传教育阵地,要在八个方面出成效:一是县、乡、村宣传教育的软硬件建设改善,宣传教育功能有新的增强。二是农村人口文化大院真正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吸引群众的学习场所。三是在机关、办事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大型市场等地方完善宣传设施,环境宣传氛围浓厚。四是与各级党校、干校、团校紧密联系,办好人口理论课或人口计生讲座。五是争取党委宣传部门有力支持,每年党委中心组安排学习人口计生内容。六是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人口计生专题栏目开办好,能够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听到声、看到影、见到文。七是在主要交通要道、人口聚集地和大型农贸市场设立固定的大型公益宣传广告牌,广泛增强影响力。八是利用短信、声讯、网站等现代电子信息手段开展国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第四,在扩大社会宣传上注重实际效果。一要在重要节日上扩大社会宣传。在“5.29”计划生育协会成立日、“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日、“10.28”男性健康日等,有重点地组织活动,强化社会宣传。二要在新闻媒体上扩大社会宣传。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传播迅速,能够形成很强的舆论声势,是对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与主流媒体多沟通,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影响力。三要在促进工作上扩大社会宣传。促进各地形成因地制宜、具有时代特色、本地特点的宣传教育模式;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形成新型的生育文化。四要在创造经验上扩大社会宣传。要在创新上出思路,在提高影响力上动脑筋,在出经验上下功夫。省人口计生委要加大指导力度,经常通报各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宣传教育活动进展情况,注意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适时开展讲评工作,推动各地出亮点、出典型、出经验。

传统文化计划篇4

目的:探讨转变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寻求转变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策略和方法。方法:调查我县育龄群众1304人,按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年龄结构、性别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低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高年龄层次的传统婚育观念分别与高文化水平、高经济收入、低年龄层次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低的文化素质、落后的社会经济是严重制约广大育龄群众传统婚育观念转变的主要因素。所以,努力促进广大育龄群众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实现有计划的生育,必须要在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文化素质,加大基本国情及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上下功夫,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努力促进广大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做文章。从而才会有效地达到促使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仍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仍然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难以给农村计划生育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伦理观念和生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行为,针对传统的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探索转变婚育观念的对策和方法,是提高农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有效的途径。

资料和方法:

5月,随机调查20~49岁育龄群众1304人,根据其对生育子女的目的回答,作为衡量婚育观念的标准,然后根据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所占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农村,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所以,实行计划生育仍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转变群众的传统婚育观念仍然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经济不发达、科学文化落后,难以给农村计划生育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伦理观念和生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的生育行为,针对传统的婚育观念的影响因素,探索转变婚育观念的对策和方法,是提高农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有效的途径。

资料和方法:

5月,随机调查20~49岁育龄群众1304人,根据其对生育子女的目的回答,作为衡量婚育观念的标准,然后根据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所占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

结果:

1.文化水平对婚育观念的影响(表1)

类别

样本量(人)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高中

123

21.95

初中

624

33.33

小学

412

51.39

小学以下

14582.07

合计

1304

43.56

文化水平越低,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小学以下水平,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82.07%,而高中文化水平所占的比率为

2.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对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影响(表2)

类别(年人均收入)

样本量(人)

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1500元以上

463

26.57

1500元以下

841

52.91

合计

1304

43.56

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以家庭年人均经济收入1500元为界,1500元以上的其传统观念所占的比率为26.75%,1500元以下的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52.91%,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3.年龄结构及性别对育龄群众观念的影响

类别

样本量(人)

传统生育观念人所占比例%

20岁

386

32.64

30岁

631

42.47

40岁

287

60.6

564

44.33

740

42.97

合计

1304

43.56

年龄越大,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越大,20~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32.64%,30岁~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42.47%,40岁~年龄段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为60.63%,经统计学分析,20岁~与30岁~与40岁~比较,30岁~与40岁~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男女之间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次随机调查育龄群众1304人,其具有传统婚育观念的比率占43.56%,而低文化水平、低家庭经济收入状况以及年龄偏大的育龄群众其传统婚育观念所占的比率更高。在我国农村,由于传统的婚育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受旧文化的熏陶,所以,要转变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必须要在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文化水平,加大基本国情及国家有关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下功夫,要在发展社会经济,努力促进广大人们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做文章。

对策:

传统的婚育观念有着很深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同其他观念一样,它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很快消失,特别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传统的婚育观念还有其存在的条件,要彻底消除人们传统的婚育观念是非常艰巨的,在农村“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传统的婚育观念仍然还在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所以,要逐步转变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积极宣传新的婚育风尚。

1.发展社会经济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主要核心

在农村,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初期,人们的收入与劳动力数量的投入呈显著正相关,所以群众的生育愿望仍然偏向于多生孩子和生男孩,而追求生育数量和追求生男孩的实质,是追求物质利益和传统婚育观念影响的混杂表现。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加速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应作为全社会性的工作来抓,各级各部门应充分协作,相互配合。如何发展社会经济,转变经济模式,应在如何充分改善农业产业化结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做文章,正确引导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充分改善传统的农业结构,走科技致富的路子,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经济不断增加,使家庭经济收入与科技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逐步达到根本转变育龄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

2.提高育龄群众的文化素质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的重要基础

转变群众传统的婚育观念,是一项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做基础,人们就能以摆脱愚昧落后的传统的婚育观念的束缚。偏低的文化素质、愚昧的封建思想严重制约着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为了引导广大育龄群众更新婚姻、生育观念,针对农村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受传统婚育观念影响较深的特点,必须长期地、坚持不懈地从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方面有计划地进行规范教育,努力提高育龄群众的文化素质。工作的重心应在如何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上下功夫;应在全面净化文化市场、文化环境,加大科学教育,正确引导广大育龄群众崇高先进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上做文章,使广大育龄群众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应对周围的复杂情况,达到相信科学、崇高科学、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自觉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使新的婚育观念蔚然成风。

传统文化计划篇5

关键词:基层计划生育;新时期;宣传

一、引言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实施三十多年以来,大大缓解了我国人口过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压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振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笔者将结合体现地方特色努力打造亮点,切实加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为例,对D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做了简要阐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人口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D市辖16个乡镇、4个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4个厂矿企业,总人口48.7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9.4万人。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提出的关于加强长白山人口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努力在体现特色、打造亮点上下功夫,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开展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杯全民健身万人长跑。二是开展“五个一”活动。为纪念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成立31周年,在全市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开展了送一台戏、讲一堂课、进行一次竞技比赛、搞一次集中宣传、开展一次生殖健康服务的“五个一”活动,市直18个部门1.3万人参加,参赛人员身披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彩带,高呼“树立婚育新风,建设和谐计生”口号。三是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建设活动。以图书形式宣传人口文化,统一购置了600本《青春的港湾》一书,无偿捐献给相关学校,教育青年学生用知识代替盲目,用理性战胜任性,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同步成熟,顺利度过充满希望和挑战的青春期。四是开展形势教育宣传。以科普大集、世界人口日为契机,打造长白山人口文化,认真做好人口计生宣传。五是开展人口文化节是我市建设长白山人口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借鉴D市来发挥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适时的引导、沟通,使基层人民群众自觉的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从而践行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给予舆论支持,敦化市也让我们如何科学开展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有了很大的借鉴。

二、科学开展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1.创新宣传教育理念,确保宣传教育实效性

当下,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种配套设施的相对滞后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因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队伍必须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转变传统工作思路,针对新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从而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良性发展。根据国务院在“十”人口规划中的精神指示,我们必须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上来,将宣传教育工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燃民之所急,切身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一些基层计划生育部门应改变以往唱独角戏的工作形式,尝试向“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调动综合力量,共同推进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为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一线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者应走出办公室,走进农家小院,通过拉家常、谈心等方式及时精确的掌握群众的思想诉求,并及时做出相应宣传教育,使基层计生宣传教育的作用落到实处,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顺利的展开。

2.完善宣传教育内容,确保宣传教育广泛性

新时期社会条件下的国民人口产生的新问题,超出了原有宣传教育的内容设置,为了有效开展基层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针对新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补充与调整,从而不断完善宣传教育内容,确保宣传内容的广泛性。一切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群众的需要,不断丰富计生宣传教育的内容,例如,可以将诸如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女性关爱等知识纳入到宣传教育的内容中来。为了转变国民传统的婚育观念,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要培养群众的自身保健意识,还应加强群众的生殖保健常识普及。针对计生宣传教育的内容,进行有层次性、阶段性、重点性的规划,在确保教育内容的详细化的基础上,提高宣传教育内容的影响力的长期性与持久性。此外,还可以尝试跳出传统的宣传模式,通过开展其他与计生宣传工作相关的活动,来增强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3.优化宣传教育方式,确保全民主动参与性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本身具有相对的思想性、科学性与社会性。因为计生宣传工作的开展,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成熟、完善。在宣传教育的每个环节里,它本身的效果不会跟随计生工作人员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必须在科学的理念指引下,有序、有章的进行。而其思想性,则体现于宣传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人与人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所以传统的片面说教式的宣传往往只能会使群众心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尝试优化宣传教育的方式,实现由说教式、命令式向互动式、主动参与式的良性转变。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指导下,尝试推广一些诸如,典型示范法、交流互动法、启迪疏通法等宣传方式,使群众的思想在友好的宣传氛围中陶冶、感化,进而转化为一种自觉性、主动性,使群众切身感受到计生宣传工作本是为民着想,从而确保全民的主动参与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宣传教育工作者坚持科学的工作理念,根据时展的新特点、产生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宣传内容。在真正体会计生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在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实践中发现不足,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为计划生育这一利国利民政策的施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池毓棣,池哲勖.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31.

[2]赵婷.在新时期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8.

传统文化计划篇6

一、总体目标

㈠总体目标:面向基层、面向大众、面向家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传播重点,全面推进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为提高群众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力争到2015年末,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核心理念广泛传播,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载体覆盖全县;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吸引力明显增强,诚信计生、和谐计生的氛围全面形成,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㈡具体指标:以“婚育文明、性别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幸福”为总体要求,结合实际,设置若干子系统,对“新风尚·新家园”年度推进计划和总体目标实现作出综合评判。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26个子项目(具体指标见附表)。

二、主要任务

㈠宣传倡导工程。

1、广泛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宣传倡导。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文化倡导和传播力度,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思想共识。把人口理论教育纳入党校和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

2、大力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大力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正确引导育龄群众的婚育行为。深入开展生育文明“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到2015年末,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家庭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充分采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载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有效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传播等手段,与相关部门开展的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关注度。

4、构建立体宣传网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各乡镇要设有大型、醒目、美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宣传牌。城渔两镇要在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集贸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和社区,设立宣传橱窗、标语牌、广告画、灯箱广告、电子显示屏。所有乡镇必须建设一条标准较高的国策街(或宣传长廊、漫画长廊、集中连片的宣传牌)。各乡镇对村级人口宣传文化资源要进行统一整合、统一配置、统一优化。村(居)全部建有人口文化大院和人口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底以前,力争100%的村(居)建设高标准新型人口文化大院。继续强化党校、村(居)人口学校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宣传教育阵地履职能力;认真实施计生宣传精品入户工程,购置、制作发放反映婚育新风内容的图文并茂的声像宣传材料和实物宣传品。

㈡“幸福家园”示范工程。按照观念先进、行为自觉、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总体要求,在生育文明“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中,通过倡导文明婚育观念,树立文明服务理念,建立文明管理机制,规范文明生育行为,营造文明宣传环境,逐步实现生育观念文明、生育行为文明、生育制度文明、生育管理文明、生育服务文明、生育科技文明。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县80%的乡镇(街道)、80%的村(居)达到生育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目标,全县30%农户达到生育文明示范户建设目标。

㈢“关爱女孩”工程。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维护女孩的合法权益,形成关爱女孩、尊重女性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机制,把“关爱女孩行动”纳入党委、政府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进行督查,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纳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溺弃女婴、非法买卖及抱、送养婴儿等违法行为。不断完善关爱女孩利益导向机制,让女孩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真正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思想观念。全面实施千家女孩户安居和万名贫困家庭子女成才规划。加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县每年为100户计划生育女孩家庭解决住房困难;借助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城乡低保,协调解决万名贫困计生户生产、生活和子女上学等困难,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㈣“安康计划”拓展服务工程。实施生育文明知识宣传普及、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生殖健康促进、优生促进、服务能力提升、优质服务示范创建等六大子工程。关注全员人口和关爱人的生命全过程,做好生育期、婴幼儿期、青春期、围经期、老年人服务及男性生殖健康服务。通过5年的努力,使育龄群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得到基本普及,安全健康意识得以明显提高;避孕节育技术服务达到国家技术服务规范要求,以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得到全面落实,意外妊娠和人工终止妊娠明显减少;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均等化服务稳步推进,流动育龄人员享受市民化服务;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出生缺陷干预基本实现全覆盖,计划怀孕夫妇普遍享有科学规范的孕前优生指导服务,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优质服务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进展。

㈤惠民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法定的优先优惠及奖励政策。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和“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奖励扶助制度、推行计划生育贡献奖励制度,做好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困难救助等工作。要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年化,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加大对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独女”“双女”家庭的奖励优惠力度,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与计划生育有关的养老、医疗、就业、入学、生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

㈥特色品牌工程。做好品牌建设规划,通过挖掘民俗资源,嫁接民族民间文化,改造传统生育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育文明品牌。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立体化的现代宣传手段,实施精品名牌工程。

三、工作要求

㈠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党政线、部门线和人口计生部门线“三线”考核的重要内容。

㈡精心部署,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系统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㈢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广泛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家庭人口文化以及生育文化建设成果,力争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要不断总结新经验,发现新情况,实施新举措,加强检查督办,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四、部门职责

组织部:将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作为干部学习培训、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带动生育文明建设“三级联创”活动;高度重视县、乡、村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保持乡、村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稳定,确保村两委班子中有一名女性委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做好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处理工作,在提拔任用干部,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选各类模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审核把关。

宣传部:负责指导全县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人口理论学习纳入党委(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指导新闻媒体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报道工作;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坚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活动;统筹安排部署生育文明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家庭活动,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舆论氛围。

工会:积极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发挥工会宣传教育、职工之家、文化阵地作用,倡导婚育新风,在职工中普及家庭人口文化。

共青团:把宣传婚育新风纳入共青团组织的相关活动,教育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普及新型家庭人口文化。

妇联: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妇联宣传工作计划,结合基层妇女工作,组织妇女积极参加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开展“关注妇女、抗击艾滋”行动和开展“双学双比”、“春蕾计划”、创建“文明家庭”、实施“巾帼扶贫计划”等各类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残联:建立残疾人服务体系。特别关注和支持计划生育家庭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计划生育家庭残疾儿童的免费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家庭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的适配,计划生育家庭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和重度残疾人的托养服务建设。建立完善城乡低收入计划生育家庭残疾人生活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的护理补贴制度。

文明办: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把生育文明“幸福家园”创建活动纳入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户等创建内容,推动生育文明建设。

党校:把人口理论、人口形势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纳入党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学员和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人口计生培训课。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生育文明建设的课题研究,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教育局:把人口理论和青春期健康教育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教育阵地的示范作用,落实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好农村独生女高考加分政策,完善中考独生子女优录政策。优先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入园、入学。

民政局:在发展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工作中,优先照顾和扶持实行计划生育并符合条件的家庭,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社区建设内容。对农村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子女无赡养能力的老年父母,按规定纳入农村社会扶助范围。村(居)民代表中女性代表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比例。

人社局: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生奖励政策,落实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优先照顾和扶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介绍安排劳动培训就业、劳务输出和再就业。

文旅局:以弘扬健康家庭人口文化为主题,组织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排演一批反映生育文明的小说、歌曲、小品、书法、绘画等作品。组织文艺团体、群艺馆(站)、文化馆(站)送戏下乡,并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将文明的婚育新风融入景区的文化建设中,可编入景区文艺节目,让游客和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人口文化的熏陶,树立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念。

卫生局: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妇幼保健和性别平等宣传教育、咨询与技术服务,做好预防出生缺陷、性病、艾滋病的宣传、干预和防治工作,查处和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全面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计生局:协助党委宣传部门和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制定婚育新风进万家年度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家庭人口文化建设,落实活动项目,组织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及技术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住建局:在县人口和计生局的指导下积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户外大型公益性广告的制作、设置工作。在城镇主要街道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户外大型公益性广告,计划生育户外大型宣传广告不少于户外大型公益性广告总量的10%。在审批沿街灯箱广告设置时,不少于10%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广告。

扶贫办:坚持扶贫开发与人口计生工作两结合、两促进,扶贫到户项目向农村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家庭、贫困女孩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倾斜,鼓励少生快富。

传统文化计划篇7

【关键词】新形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17-02

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以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全面素质为主要任务,坚持“三不变”和“三为主”为主要原则,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能够促进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目标的实现。当下,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要求相关宣传教育工作者对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积极迎接该工作所带来的挑战,着力解决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制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氛围。

一、新形势下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第四次高峰期的人口环境特点

近几年,我国迎来了第四次人口高峰期,这引起了社会全面的广泛关注。人口增长趋势上浮、南方城市和北方农村地区超生现象严重、人口老龄化与日俱增、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流动人口呈不断增长态势,这些特点都造成了人们对环境、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建设小康社会前进的脚步。

(二)传统生育思想意识的固化

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还处于稳定低生育的水平,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工作,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来巩固加强此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由于法制社会建立与完善,从根本意义上转变了人们固有的传统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对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转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在宣传教育的同时,引导人们重视此项国策,严格遵守其规章制度,让人们主动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相互监督,实现宣传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二、当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一)认识不够深刻,宣传方式死板

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绩,实现了控制人口增长和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因此,某些观点则盛行开来,如既已转变了群众传统的生育观念,当下就不应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来继续宣传教育,而且很多的上层领导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这对青年人的婚育观念没有任何意义等,故此敷衍完成宣传教育这项重要任务,将宣传的思想内容一味的灌输给群众,无论其愿意接受与否,而群众也因为不理解出现了厌恶情绪,削弱了宣传教育的意义。

(二)宣传手段滞后

在改革开放初期,各省市地区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宣传教育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很多地区都存在着用以前的宣传报、警示牌、标语条幅等旧有宣传方式的现象,资金不到位也使得很多地区无法更新其陈旧的宣传设备,制约了现代化宣传手段的发展,是各地区普遍存在的困难。

(三)宣传内容陈旧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传统的宣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该项政策更深入了解的需求,通过调查显示,人们对陈旧的宣传内容已经不再关注,更关注如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知识和生殖系统的健康等拓展性问题,渴求构建和谐幸福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当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是没有结合实际对宣传内容的创新,不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形势下该项国策的主要内容。

三、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对策

(一)确立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贯穿其工作全程。提高所有部门的思想意识,不能把宣传教育工作只放在宣传部门去实行,应该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当做一件大事去落实,领导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统筹兼顾。

(二)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养是关键,只有工作者的自身对其工作思想认识进行提高,才能保证政策宣传的顺利开展。对于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个人良好素养的培训,不仅仅是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岗位职责。对政治知识的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时刻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对于群众在对政策知识的理解有困惑时要及时解答,给予帮助。

(三)创新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手段

由于传统的计划生育内容没有针对性,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对宣传教育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服务人民大众为宗旨,扩大宣传教育的知识点,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政策、妇幼保健知识、生殖健康知识以及如何有效避孕等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纳入重点宣传内容中。

零距离的宣传教育工作模式,将纸媒、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运用到宣传教育工作中来,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扩大宣传面,用中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予以理解和接受。

结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怎样克服在宣传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工作活动,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制定出解决方案,推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婷.在新时期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8).

[2]王继丽.浅谈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J].企业家天地,2008(08).

传统文化计划篇8

【关键词】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公共设施;设计;规划

一、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对这一理论的伟大实践。这一构想和实践体现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的历程和趋势,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实践性的指导。这一建设和规划,从很大程度上讲,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加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与繁荣。

(二)基于历史遗存和现实习惯的一种设计规划的创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突出的意义在于它结合了传统和时代两个因素,实现了文化和建筑的相结合。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来说,它在肯定和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整合和改进,力求实现设计规划的创新,不仅能够客观上与传统的文化保持一致,同时也能够积极地实现与时展相结合。这一特点是设计规划上的创新,是更加绿色、更加文明的建筑方式。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大大地丰厚了其文化底蕴。

二、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关键点

(一)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地安排住宅的空间设置。要做好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首先要保证在设计和规划的时候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对当地居民的住宅空间设置有较为详尽的了解。明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进而设计出较为严格和科学的建筑方案。空间设置对于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空间设置不到位,就会使居民在以后的居住中产生种种不习惯的问题,这与当初设计和规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二)形成较为完整、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住宅的设计和规划说到底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构想,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的有机的改革,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做到建筑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适应。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中,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和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原始的建筑的结构来进行设计,就会将创意完完全全地忽视,不能带给居民富有创意的住宅设计。所以说形成较为完整和有创意的理论体系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切的设计和规划都是严格地按照这一理论体系来进行的。

(三)重点是维系各户人际关系的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在对于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建筑、设计等自然方面的因素,还有人文价值的提升。尤其是在强调科技和人文并进的时代,只有将更多的人文情感积极地融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够实现社会发展和时展的主题。因此说,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要考虑到各户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的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格外地重视共享交流空间的设计,便于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便于缩进彼此之间的距离,实现居民之间的情感上、生活上的交流。

三、实现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一)在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规划。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过程,设计和规划的前提基础是要综合农村的气候特点和传统文化,对这些因素要作详尽的了解和认识,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进行住宅的设计,以居民的生活需求为根本,方便居民的生活。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决定了建筑的类型和主要特点,符合居民生活需求的建筑才是最合理的。总之,在住宅的设计和规划之前,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认识和思考。

(二)公共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居民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具体到设计的时候就是要处理好居民个人的生活需求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生活交流需要。对于个人的生活方式而言,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和规划时要多进行居民的采访工作,依照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设计,努力地做到求同存异,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在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交流上要做好共享交流空间的合理设计,使得居民之间的关系融洽,符合当展的主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对当地的人口结构进行研究,提高居民的认同度。在进行住宅的设计和规划时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结构,人口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住宅的结构设计,进行人口结构的调查可以对住宅的功能做相应的了解,满足不同的年龄层次和不同的职业居民对于住宅的生活需求。只有深入对于居民的人口结构的了解,才能够实现住宅的功能化,满足居民对于住宅的不同需求,提高大家对于住宅设计的认同度。因此说,在冀南地区新农村住宅及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规划时要综合当地的种种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才能够实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四、结语

传统文化计划篇9

2014年年尾,路易十三正式宣布作为首席荣誉赞助商,倾力支持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发起的《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通过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该计划首年,三位国内外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史金淞先生、梁绍基先生与杨心广先生分别与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及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在思想和创作等层面展开交流与碰撞,以独具天赋的创新手法演绎当代艺术作品。

《今天传承・当代再造》

首年的《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特意邀请到了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和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参与其中。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剧和“织中之圣”的缂丝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绚丽璀璨的瑰宝,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昆剧更是中国第一个被评定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组成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华夏基因深植于血脉之中。但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标准化的推进使得以昆剧与缂丝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此次路易十三所支持的怀着独立反思初衷的《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是以当代艺术担当先锋,对此文化困境给予积极多元回应。邀请当代艺术家从文化脉络的继承上发起独立的反思,与文化传承艺术家展开对话,并携手创作出回归于传统的艺术作品,从哲学意义上来警觉、揭示和关怀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旨在对传统本源表示充分尊重的同时,提出具有当代意义的艺术态度,为传统达成一种有效保护、修复、延伸或者再造。这与路易十三矢志保护极致干邑酿造工艺并代代延续的核心精神恰是殊途同归。

至尚初心致礼传统

在《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中,路易十三关注传统工艺的保护,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源自路易十三自创始以来,对于法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守护―有如路易十三对传统陈酿工艺的专注和坚守。其传世干邑酿造工艺历经世纪,经由家族极致艺术追求与天赋智慧,被不断传承并发扬,最终问鼎世界。

在《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中,传统工艺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与路易十三佳酿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精粹不谋而合,与路易十三家族及五代酿酒大师百年来始终秉持的沿革与创新的天赋之举相一致,亦彰显两者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创造力。路易十三期待《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合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唤起社会精英人士的共鸣与关注,也让中国新生力量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光辉。远见、创造、传承是其天赋的本质,《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更传递了路易十三精英消费人群所秉持的至尚初心和远见,并渴望回馈及造福社会的崇高愿景,更彰显了他们对于文化传承无国界的国际视野。

至臻匠艺品质传世

固本溯源,路易十三的历史传承可追溯到干邑酿造工艺的最早期,酿造历时横跨百年。自1874年创立以来,路易十三始终将干邑文化传承作为家族的核心灵魂,其对至臻陈酿工艺的保护源自路易十三超越世纪的传承,经由五代酿酒大师拳拳守护。世代奉献、薪火相传,这是他们毕生的承诺。

这些大师深悉每一种细致幽微的芳香,充满灵性。这些生命之水将储藏于专属的蒂尔肯(tieron)橡木桶中进行陈酿,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色的生命之水渐渐变成琥珀色并赋予自己独特的性格,在寂寞无声的酒窖里,秘密地沉睡长达百余年,经过历代酿酒大师日夜悉心关注,只待最后被唤醒并调配那玄妙神圣的荣耀瞬间,让世界惊叹它的香醇和深厚。

正是由于路易十三创始140年以来对于传统酿造工艺的专注与传承,最终才孕育出绝世佳酿。“我已经是苏州缂丝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运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皇家龙袍织造工艺,成功仿制明朝的龙袍。我有这个使命延续缂丝世家的荣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同样铭感于心并责无旁贷。

同样,首年参与《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的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也曾说过:“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并且也是世界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昆剧文化发扬下去,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传给一代又一代。”这与路易十三背后对于坚持干邑酿造工艺传承的天赋之举不谋而合。

路易十三以无可比拟的天赋之举、王者之姿,将非凡的传统酿造工艺与干邑文化悉心保护并代代传承,以跨越百年的孕育与沉淀,吸引了相当一批世界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成为其拥趸,铸就“干邑之王”之名。

左页

“路易十三140周年纪念限量版”(最新发行,全球限量775瓶)。2014年10月14日,在路易十三私人拍卖晚宴中,一瓶编号为“600”并由三位首席酿酒大师亲笔签名的“路易十三140周年纪念限量版”以32万元成交,拍卖款项全部捐至《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

右页从上至下

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i丽女士(左)与路易十三中国区品牌大使朱晟琪先生(右)。

传统文化计划篇10

关键词企业人口计生工作宣传教育探讨

计生宣传工作要教育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法宝。因为计生工作者作为具体组织,抓好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计生工作植根职工群众,宣传者与被宣传者都是职工群众,具有群体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以及茶余饭后、随时随地都能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沟通优势。这些优势都决定了计生工作者应在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中当好排头兵,主动融入企业和社会主文化建设大局,引导育龄职工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婚育观。笔者认为,新时期计生工作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目前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企业坚持把人口计生宣传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和先导工程来抓,有效推动了广大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稳步转变,但在工作实践中感到,当前基层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加强和改进。

(1)大宣传格局尚未形成,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大部分基层计生宣传,主要是计生部门集中在世界人口日、艾滋病防治日、法制宣传日等几个特殊的日子进行,且多数限于摆桌子、发材料、挂条幅、写标语等常见的宣传方式。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也鲜有计生工作的报道,还基本处于计生部门“单打一”搞宣传的局面。宣传形式较单一,方式不够灵活,氛围不够浓厚。

(2)精品宣传、特色宣传匮乏。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生工作思路应不断创新,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基层计生宣传工作没有突破标语、宣传画、板报、公开栏等传统的形式,缺乏创意,更谈不上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宣传手段不够现代化,整体设计上不够人性化,“精品工程”、“特色工程”匮乏。

(3)宣传职业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基层从事计生宣传的工作人员多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宣传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人员少,多数宣传工作人员并不是以宣传工作为主,使计生宣传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推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计生工作创新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们煤炭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计划生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每一个角落,保持了较高的工作质量,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里,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更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下面就如何在企业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形式要创新,不断增强群众性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的文化理念、欣赏水甲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假如我们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抓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时间久了再好的内容也会失去新鲜感。因此,各级计生工作组织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本着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原则,积极创新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

要把握规律性,传统手段要升级改造。以前面向群众的计划生育宣传基本限于刷几条标语、演几个节目、发些宣传品,这些手段在过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这就需要对传统手段进行升级改造。要统一规范标语口号,使之温馨和美观;要优化户外宣传环境,结合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建设人口文化园、人口文化一条街,使之与周边环境相互交融、相映成趣。要丰富节目类型,吸收小品、戏剧、快板、相声等艺术形式,既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使宣传品更人性化、更实用,既方便群众,也宣传政策。

要发挥地方民俗文化,促进生育文明。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地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群众性民间生活文化,是一个地方生产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生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愈加受到欢迎。借助民俗文化的优势和创新发展,大力弘扬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是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途径。

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淮北市历史悠久,民俗文化荟萃,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社会生产、生活、生育等诸多方面,遍布城乡和各行各业。其表现形式有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符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资源。打造皖北江南,文明淮北、旅游文化名城、煤矿博物馆、相山庙会等,早已名扬省内外。民间剪纸、泥塑、石雕等民间美术;淮北大鼓筝等传统手工艺技等。随着淮北文化事业的人发展大繁荣,淮北民俗文化的发展会更加绚丽多彩。

(二)丰富的民间文化是倡导新型生育文化的有效载体

淮北民俗文化既有民风的遗存,体现了粗犷、豪放、质朴、纯厚的品格,又有诚信、和谐、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成为淮北人民传统性格和当代精神文明的驱动力。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健康的文化基因,就会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激励和促进人们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追求。因此,民俗文化应该成为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民俗文化表现于文化的各个层面,在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特别是在制度、意识、观念、情感方面,均可产生记录历史、文治教化、情感交融和娱乐愉悦等作用,充分表达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方群众的文化社会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民俗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外来文化更具凝聚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把婚育新风引人民俗文化,使之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践结合起来,与培育人们新的婚育观念结合起来,把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的推动力,就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挖掘民俗文化的价值,有力地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继承创新和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实为新型生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创新发展民俗文化,促进生育文明建设,要把着力点放在促进人们婚育观念转变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既要设计符合时代精神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实生育观念,大力倡导婚育新风尚,又要分清良莠,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的文化侵蚀,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感染和教育;既要尊重群众历史悠久的情感和习惯,体现群众多年形成的文化性格特征,保持民俗文化的原真品味,又要适应群众现代社会的消费娱乐情趣,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拓展其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三)突出“三个围绕”,不断增强实效性

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大局,有利于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利于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有利于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做到“三个围绕”:

一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国策教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计生工作机构要依托网络,利用计生人口学校、计生之家、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通过广大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宣传国情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的文明婚育观念,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当前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坚持现行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关于国家计生问题,要面向群众作出准确而鲜明的回答,澄清职工群众的一些模糊认识。

二要围绕重点工作任务。抓好专题宣传。各级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年或者一个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任务,各级计生工作组织群众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制订相应的宣传计划,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以此推动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要围绕职工群众需要,抓好分类施教。要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人细致地进行宣传。要根据人群、年龄、职业等差异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既要考虑群众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又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改变职工群众的生育观念,首要工作就是从宣传教育着手,只有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理念,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培养一批熟悉人口与计生法律,善于学习,善于思索,善于创新,使宣传教育达到“内容精”、“方法活”、“过程优”、“范围广”、“品位高”、“效果好”的要求,让职工群众树立“少生优生”的婚育新风尚。

参考文献:

[1]韩亚荣.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计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政府法制》,2011.1

[2]张淑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管理观察》,2012.22期

[3]戚娇娥.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