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药市场现状分析十篇医药市场现状分析十篇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5:16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1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教学

医药市场被人们称为朝阳行业,行业的利润增长很快。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医药分家趋势的明朗化,再加上外资巨头的纷纷涌入,使得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竞争愈演愈烈。所以医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的营销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医药代表与国际一般的医药代表群体不同,国内的医药代表医学,药学的专业人员以外,还有很多都是毕业于其它毫不相关的专业,甚至还有一些医药代表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培养既懂医药专业知识又懂营销技巧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医药市场营销》的课程,就是为了能够培养这样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市场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需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仍然有许多地方急需提高。

一.《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现状

鉴于医药行业本身专业的特殊性,普通的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的医药企业的营销人才。由此《医药市场营销》作为培养洞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规律,讨论医药市场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以便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应用型课程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是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分支,但是其内容都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被动式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实践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找到适合市场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改进,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医药营销人才。

二.对《医药市场营销》教学改进的几点建议

1.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

由于《医药市场营销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大体分为前修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前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关系、高等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营销学、企业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医学、药学、医药基础学、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等课程。前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必备前提,而且这些都是今后学生从事医药营销具体工作中会用到的知识。

2.丰富教学材料与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板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特别是这门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好的教学活动包括合理的教学计划,精心编排的教材,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行业数据库,还需要借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用ppt来展示具体的图标信息,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由于今后学生工作会用到特殊的软件来进行市场问卷的设计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还要教会他们使用营销实训软件等等课本以外的知识。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改善高校的教学设备,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还有一点也要改变,由于课程的教学并不是属于理论研究方向的,所以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市场分析,营销策划,案例讨论和模拟实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培养。

3.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当做教学工具,通过营销市场的真实案例所呈现的营销行情,引导、鼓励和要求学生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运用所学的营销知识,在案例的启发下,学到通过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际运用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作为案例总结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沟通和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站在药企和医院的角度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介绍民营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对医疗市场针对性的营销,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市场竞争力毫不亚于部省级的公立医院;在讲授品牌策略时,介绍河南宛西制药―一个曾经既无区位优势,又无地域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河南的道地药材“怀地黄”,以及医圣张仲景这一中医名人的品牌效应,伴随着“药材好,药才好”的口号,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一举打造成了六味地黄丸的第一品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关注和留心生活中的成功的医药营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积极思考的思维习惯,对今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4.改进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当前各大院校在进行《医药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大多把药与营销分开,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求具备营销的技巧以外,还要具备完整的医药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知识,才能向医生和患者提供完整的作用原理,副作用和用药禁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打开市场,所以具体教学的时候尽量穿插知识进行讲解,比如讲授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时,可以介绍现代化的药物剂型如控释制剂、缓释制剂、透皮吸收制剂以及现代化的制药工艺等;讲授品牌策略可以结合“地道药材”等,知识的交叉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灵活运用。随着近些年医药市场的放开,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为医药市场的营销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通过开展社区营销,会议营销,演讲营销等方式,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疗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给相应的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将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市场环境,让学生明白,从上游产品的生产到终端的医疗服务的营销整合,才能最大化市场。

5.加强校企合作,强调实战

《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要服务于实际的市场,需要培养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的资源,比如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写实习报告,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邀请往届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做的比较好的佼佼者回学校做主题报告,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建议;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开展订单班,通过学生自己报名,企业考试选拔的双向培养模式,使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尽量培养那种出了校门就可以上岗进行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

三.总结

总之,只要付诸行动,同时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最终肯定会获得成功。也正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的需要,也是培养中国医药营销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雷朝阳.论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来源的模式创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周筱莲.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6)

[3]史保金.普通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5)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2

(一)行业发展迅速

我国政策一直对医药行业进行大力支持,这种政策支持引致医药行业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我国医药行业自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内医药工业总产值平均增幅高达22%,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幅的两倍还要大[1]。

(二)监督管理制度越发完善

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也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从产品数量到产品质量,从产品结构到成品治理,有关机构的审批力度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都十分严格,实现了医药行业在产品信息方面的透明化、审批程序的法律化和监督方面的专业化。

(三)医药外贸额发展迅速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医药外贸额稳中有升,特别是最近几年,医药外贸额增长迅速。我国的外汇收入中,医药行业创收占比不断提高,即便在2008至2010年经济危机的萧条时期,我国医药行业外贸额依旧保持同比增幅继续提高的态势。

(四)外企进军我国,加大行业竞争性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催生了“银发经济”,“银发经济”主要利好医药行业,因为未来人们对药品和医药器械的需求很大。很多国外的商人嗅到了这块可口的蛋糕而进军我国,以合资的方式在我国成立医药相关企业,加大了行业竞争性。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特点

1.对资金需求大。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是在研究和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先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后通过销售回收资金,这种高成本的研究开发使得医药行业对资金需求大。

2.高风险与高收益性。研究开发新药前期需要巨额投资,但研究成果在临床试验阶段风险极高,新品成功率几乎为千分之一。但风险与收益同在,企业一旦推出新药,那么新药将会在市场上形成垄断效果,企业也很可能成为对应同类药品的龙头,获取高额收益。

(二)我国医药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1.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和国外医药企业的规模相差巨大。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没有足够的资金去研究开发新药,导致企业不能突破规模瓶颈。有数据显示: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企业没有1~5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有1.6%能满足需要,52.7%部分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2]。

2.我国医药企业制度不完善,普遍面临融资难现状。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权益融资。但大多数企业在制度方面不完善,各项指标无法满足上市条件,特别是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多数医药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前文介绍了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相伴的行业,而银行是典型的“锦上添花”但不会“雪中送炭”的作风,为了规避贷款难收的风险,银行对医药企业的贷款审批十分严格,对医药企业惜贷明显。药企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无法在资本市场融资,又无法从银行融得资金,导致陷入融资难的现状。

3.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匮乏。企业融资一般按照内部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有数据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58%[3]。可见我国药企缺乏权益融资和一般的债权融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医药企业的权益融资渠道可以依靠新三板。

综上所述,我国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并且在企业常用的权益融资方面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权益融资对融资企业的制度有所要求,而我国医药企业和资本市场显然存在问题。总结起来,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在于三方面,其一是资本市场不健全;其二是融资渠道有限;其三是医药企业方面的制度不完善。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以提高融资效率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出了新三板,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医药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以下两方面还存在问题:

1.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基础。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许多企业在证券市场中利用法律的球,以谋求自身利益并规避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我国医药企业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机构严格的监督管理。

2.对中介市场加以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严重,散户无法获得上市医药企业的真实信息,所以,为了规避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散户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医药企业。若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实现医药上市公司信息的透明化。同时还要加大对证券市场不法分子和违规操作人员的惩罚力度,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拓宽医药企业融资方式和改变融资渠道

1.加强国际合作以吸引外资。我国医药企业应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我国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获取国外医药企业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经验;“引进来”是指我国医药企业应加快与外国医药企业的合作,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医药研发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以此解决我国医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加强企业兼并和企业联盟。医药行业属于规模经济的类型,所以在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我国医药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兼并和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统一的高效管理,并且可以将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之间的优势叠加,企业之间通过相对优势来获得各自的好处,以使得企业在医药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相关制度

1.完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完善我国的医药企业法律制度需要以《宪法》、《公司法》作为基础,及时根据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修订,应该加大在法律上对医药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补贴和利率优惠等。

2.完善医药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我国医药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需要医药企业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之上,应积极推进有利于医药企业融资的监管政策,对违规融资的企业法人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理,通过完善的监管机制提高银行与医药企业、股民与上市医药企业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以促进我国医药企业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0(5):59-66.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新环境;医药市场;营销策略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药卫生市场的逐步开放,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快速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买方市场,导致医药卫生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不投入其中,在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场在及资源配置作用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营销完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营销策略探究。

一、基本市场环境分析

(一)现有市场环境分析。医药生产行业作为一种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产品取得盈利前就必须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推广费用,并且这些费用在完成从产品到商品“惊险一跳”之前,其回报率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旦形成市场占有率,产品回报率却比较高。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市场互动也越来越频繁。现在国际市场增长率约为每年7%-8%,但是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对于企业来说形成了被稳定供货人,而中国市场随着城镇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人们手中支配财富的迅速增加,对于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也越加苛刻,继而药品市场增长度也快于国际市场,尤其目前中国人均用药量人仍旧停留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并且在广大后发地区以及一部分先发地区的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与自身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购药用药常识,这意味着在现实条件下通过适当的医药产品推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市场占有,实现资本回报。

(二)未来市场环境预期分析。对于未来市场环境来说,首先,最明显的是国际国内联动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尤其是质量问题,随着新闻无国界状态的形成,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最高意识”即其标准瞄准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标准较国内更为严格,所以未来市场环境国际国内条件将逐模糊,甚至于国际药品风波,会在一夜之间传到国内形成公关危机。其次,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大大扩大,并且在将来五到十年内形成中国药品市场消费结构以及消费布局,在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国从医院到消费者还未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费习惯,但是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其基本的消费习惯形成只是时间问题。第三,传统非处方药市场扩大,随着人均用药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增长方向是可预期的即为非处方药,故在未来市场整体分配中非处方药是其中发展重要方向。

(三)市场环境整体作用分析。市场环境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起到先导与基础作用,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中,市场环境就是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对于市场环境未来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未来营销策略未来的着力点,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自身市场定位实现企业营销策略的实际化、有效化,通过整体市场研究课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市场定位,是保证企业资本回报率重要的方面。

二、在之前市场环境下竞争策略分析

(一)原有策略以及发展阶段研究。市场营销作为企业完成基本回报的根本手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药品从产品变成商品需要通过基础生产机构到中坚流通环节到最终销售终端,而这三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流通环节,而流通环节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九十年代初形成“卖方市场”而进行的“饥饿营销”,到之后的质量营销,再到现在初具模型的公关模型营销。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的变化营销策略也在不断进行改变,同时市场也在通过自身规律进行营销策略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半统制经济下,政府政策转向对于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政府工业化策略的变化,与价格双轨制的废除,最终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对于药企营销策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策略积极性研究。三个阶段策略都满足了当时市场发展方向,同时适应了当时市场发展状态,以90年代初为例,当时药品缺额很大,尤以胰岛素为最,所以当时药品生产部门都加班加点积极下进行生产,满足了市场“量”的需求,实现“有”的状态;质量营销则是面对当时重复生产状态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状态,为了完成市场需求的有一次改变,提高了药品市场质量,进行了较有效的末位淘汰;公关营销,一方面大规模药企技术与产量已经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当时市场已经基本分成完毕,想要实现企业盈利就需要通过市场广告与公关,通过信息轰炸实现知名度,在药效大致相等的状况下选择本企业产品,但是通过此种营销侧面上促进了药品市场的扩大以及基本医药知识的宣传。

(三)策略消极性研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些策略明显带有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大多数企业并无自身长时间发展方略,仅仅是跟随市场趋向起舞,由此造成大量不必要营销支出。在之前两个阶段,营销支出并不很突出,但是在第三阶段浪费就十分明显,同时也导致企业在第三阶段缺乏质量精神,大量依赖于宣传与营销,典型就是前些年充斥于电视的虚假药品广告,这些手段一方面降低了企业作为产品生产者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对于药品市场营销的逆反心理,同时也助长了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造成市场信任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些营销手段大多建立在“坐商”基础上,对于自身的推广停留在“借力”上,对于现在网络以及自媒体缺乏利用,或者利用手段粗糙,由此可见较适应于原有的计划经济或班半计划经济模式,对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不适应,颇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三、市场影响下竞争策略再编制

(一)数字化发展方向研究。上文可知市场策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现在网络时代里数字化是不可避免的产业方向,对于医药市场营销来说也不例外。所谓数字化,一方面对企业所生产的药品进行数字化编组,做到消费者查询方便,价格透明,另一方面采用网络宣传与推广,可以有机结合类似于小米手机的网络营销法,同时通过网络建立客户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在网络上进行产品质量调查,以八亿网民为基准进行自身产品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取向研究,以及市场竞争力测试研究,以数据为支撑为企业未来具体市场营销活动打下基础。

(二)直观化发展研究。所谓直观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上传自身产品图片,让消费者能够了解自身产品及其功效,另一方面就是组织,通过网络直播以及组织车间参观团,通过此等手段建立对于企业的信息透明的信心,同时通过直观化的营销满足人们内心打破知识黑箱的渴望,满足人们猎奇心理。通过此完成医药产品市场推广。

(三)理性化发展方向研究。这是针对于之前盲目采用所谓明星效应进行广告宣传,同时过分看重于医院市场而忽视平价药品市场的状况而采用理性化营销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整体化的营销理念以及营销计划,并做到责任到人,合理计算成本收益,通过一线营销人员反馈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实现营销策略适时而动的状态。

(四)整体化发展方向研究。整体化就是要求在影响策略有目的,有主从,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市场营销过程分清楚主从关系,面对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瞄准新兴的平价医疗市场,另一方面也不要忽视原有的销售渠道,通过公司产量以及市场占有整体化发展研究,完成销售策略整体化与专业化的转型,克服原来销售过过程中不成体系的弊端。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基本市场环境分析认为现在市场处于网络化内外联动的状态下而原有的销售手段由于其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存在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的特点,无法适应市场环境,而通过数字化、直观化、理性化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医药市场营销有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w医药公司经营现状对策分析

一、C医药公司现状介绍

w医药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前身系某卫生服务开发公司,由2002年改制为w医药公司。2010年公司引入新的经营团队,使企业经营机制得以全面改观。公司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奋斗的目标,努力打造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物流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生物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制剂、生化药品、中成药及部分Ⅱ、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于2014年3月通过了新版Gsp认证,拥有符合Gsp要求的仓储条件。公司的经营宗旨即,质量方针:质量为先,规范经营;质量目标:品质安全,优化管理。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舟山市各区县,已建立健全了全市所有小岛卫生院的配送网。

公司现有零售药店3家:舟山新城w售药店(舟山医院门口);舟山北门w零售药店(舟山妇幼保健院门口);舟山东门w零售药店(舟山市中医院门口)。

公司自2010年进入规模化经营后,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销售额达到3.47|元,超越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在舟山市五家医药公司中位居第二(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3.72亿)。

2015年公司的重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浙江省新一轮药品招标工作,其中的招商勾标工作尤为出色:新增外资企业12家,新增大型国企5家,新增首营企业85家,新增首营品种550个,实际新增品种280个;新开发医疗机构:普陀区分布于各小岛的乡镇卫生院6家,嵊泗县乡镇卫生院5家。

医用耗材的配送平台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主要产品强生医用缝合线已覆盖全市所有大医院。

北门药店通过了GSp换证检查;三家零售药店的药品结构正在调整中,三月份起主动降低零售价2%,受到了市社保的肯定,社保资金全额到位。

目前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药品断货缺货现象多见;岗位技能培训不到位,各部门协调衔接不够流畅;政策变化快,相关信息不够通畅;人员少、工作量大,致有些工作不够细致;大病保险药品目录少于预期等。

二、中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行业不断创新,出现了高端药品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目前由于高端药物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在生物制药上中国目前只能走仿制的道路,但无法在技术上和欧美一些国家抗衡,现在我国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中药的创新。但由于中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致其创新能力匮乏,结构发展失衡,且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中药材基地布局不合理,监管主体缺乏,资源保护责权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明确了打造创新型经济的大方向,不管是医药还是其他产业,都要做科技创新和全球品牌化的产品。近年来国家也加大了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创新成果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在质量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虽取消了除品和第一类的政府定价,但各省(区市)卫计委组织的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尤其是“带量采购,价格联动”方案,使药品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随着公立医院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市场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已成为继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之后的第三大药品销售“终端”。

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也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1.新药品种研发逐步提高。2.新修订的Gmp稳步实施,药物质量标准不断提高。3.兼并重组比较活跃。4.制剂国际化呈现良好趋势。

从药品品种研发逐步提高方面来看,研发数量不断增多,各类仿制药品相类似药效药品不断开发生产出来,为重大疾病治疗和较低医疗成本提供支持,并且开发出质量可控度较高的品种,而从医疗器械方面来看,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获批上市,可降低医疗机构采购成本,使医药业不断良好地发展。

近几年来,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发展,新修订的药品Gmp稳定地实施,使我国无菌药品质量保障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加强,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升。

此外,许多优势企业开始占兼并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来并购实现快速良好地发展。

最后一点,我国药品制剂国际化正呈现着良好的趋势,制剂出口从承接国际市场代工为主向发展自主产品转变,国内企业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径,使我国生物制品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与国际接轨等。

综上所述,由于医药行业有着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这就促使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必须要实现的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未来医药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非常明确,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不断扩大促使医药需求持续增长;生物科技的发展使得供给从技术上能够保证医药创新研发,满足医药需求;而政府对医疗投入的不断加大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资金。那么现阶段将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行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而站在w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卫w医药公司作为一家医药流通公司,并无自主研发生产药品的能力,故w医药公司想要取得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拓宽业务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更多的业务,即不断加宽,加深已有业务的发展,并展望创造新的业务。

故由此可看出w医药公司在如今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下应仍能有所作为,把握住优势领先的层面,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改变,不断进行发展壮大。

三、w医药公司产品市场分析

(一)各个产品市场情况

w医药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与中成药类,稍微涉及医药器械及生物制品。而在舟山市本地,w医药公司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主营的药品批发方面,在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占据着27%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市场地位相对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基层乡镇市场份额大占32%),舟山存德医药公司(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大占23%),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后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行业中,销售成本相对较高,库存成本比较低,而w医药公司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所获取的利润就是中间转手差价,并a.w医药公司主要成本在于销售成本,故现在销售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发展可以着重于此。

(二)产品竞争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销售的重点是在大医院,占59.7%多(20774万元/34774万元),乡镇卫生院仅占6.3%的份额(2208万元/34774万元):而药品零售占比13.7%,但增幅大。并且,w医药公司在舟山普陀两家大医院中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而分析w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相比具备一些优势的原因,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故在同样的条件下合作机会大,次数多,相应的市场份额就较多。而如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公司,公司地址并不在舟山市,故其直接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但这些大公司进货渠道多,货源足,w医药公司或是其他公司也需从这些公司进货,其实际的市场份额当高于报表。但w医药公司等公司亦能从中获取相对比这些大公司小些的利润,故从此中可以看出w医药公司产品在舟山市本地占据市场一定份额,但并不是很大一部分:即w医药公司需保持在本地医药公司中的领先地位,也需思索另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主要竞争对手市场情况,分析优势劣势

w医药公司有许多竞争对手,如舟山市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其市场分布较为合理,大医院市场仅占40%多,明显少于w医药公司的近60%,特别是其基层乡镇市场份额较大,2015年占有32%的乡镇市场;舟山存德医药公司主营业务在大医院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在药品零售市场上仍占有近23%的份额;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英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外地企业在舟山市的市场份额则以高端药品为主。

普陀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是w医药公司目前在舟山的主要竞争对手,2015年实现了销售总额3.72亿(含零售)的好业绩。其经营团队业务熟,人脉好,其基药的销售网络延续着原普陀区医药公司的团队,特别是在普陀区的乡镇各小岛上尤为实出,经过近20年的经营已经相当成熟。但近期其控股公司海事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给公司日常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舟山市存德医药公司是舟山市级医药公司,原是舟山市的龙头企业,但自改制以来,经营团队变化频繁,近来的主要负责人又非医药行业出身,加上控股公司万事达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业,集团上层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医药业较为轻视,致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国药控股舟山公司虽是国企下属企业,拥有国企的很多优势,但其经营团队原是从普陀医药公司分化出来的一批中层,近来与集团公司下派的负责日常业务的经理问的矛盾多发,已有多人离开了该公司,其业务除舟山医院和普陀医院两家大医院外,一直未能与别家公司竞争。

而域外企业如浙江英特,华东医药,宁波医药股份及浙江大生等公司受地域的影响,因其配送成本高,配送时限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除享有大部分的高端药品配送权而在几家大医院占有一些市场份额外,在基层医院尚无明显优势。

四、卫w医药公司Swot分析

优势:w医药公司是舟山市本地企业,公司经营团队在各医疗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已相当大;公司资金运转较为正常,流动资金相对比较充足;医药企业形象良好;具备能够较好完成招标药品的配送能力;医用耗材的配送工作也已步入正轨;在全市主要的大医院周围都设有自己的经医保部门认可的零售药店;销售网络遍及全市各区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有利因素多,具有良好有利的竞争态势;且有充足的财政来源;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质量优;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具有成本优势等。

劣势:因公司地处海岛,目前市场主要局限于舟山本地,而舟山虽为副省级城市,常住人口仅100多万,市场规模小;公司本届经营团队起步稍晚,基层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普陀医药药材公司,零售市场则逊于舟山存德医药公司;普陀区和嵊泗县的多数乡镇村级卫生机构,都分布在远离舟山本岛的偏僻小岛上,配送和售后服务成本都高于平常;受行业发展的局限,且大多数高端产品都为二次转手经营,相对于大公司,w医药公司所获取的利润较少。总的来说,存在一些企业内部劣势因素,起步较晚,取货渠道较少,获取利润相对较少等。

机会:行业发展大环境尚属良好,有意向与w医药公司合作的大型企业已抛出橄榄枝: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机会是基层乡镇市场将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非禁即入”必将促进社会办医,私营医院也将是一新市场;大病医保全面实施,给零售药品带来一块“大蛋糕。总的来说,企业外部有利因素多,大环境良好,有许多拥有合作意向的合作伙伴,扩大开拓进货渠道等。

威胁:药品招标政策变化快,应对稍不及时就会影响销售;市外多家大型医药企业正加大对舟山市场的关注度;中标药品二次议价;“史上最严限抗令”舟山6月1日实施,必将影响在大医院的销售。总的来说,存在一些威胁方面的企业外部因素,行业政策变化,竞争对手因素等。

五、提升w医药公司竞争力对策

改变原先的经营理念,积极寻找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以保持公司在舟山市场的既有竞争力,同时也可扩大高端药品的经营品种,尤其是公司所欠缺的外企原研产品,这些原研产品都是各大医院的当家药品,在其业务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大型医药企业的合作,当以增加注册资金为必需条件,为公司扩大经营提供资金上的保证。同时也可尝试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尤其是资金得到财政支撑的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院将会有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如利用现阶段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现状,以为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增加冷藏药品设备提供资金担保的方式,扩大公司在基层的市场份额。

采购部门应加大与外企和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商务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多的争取高端药品和高毛利产品在舟山的配送权。

销售部门可建立激励机制,以扩大高毛利品种的市场份额为重点;同时也应积极的走出去,尤其是分散在小岛上的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服务网点,趁其他公司尚未重点投入的时候,尽早的扩大基层的市场份额。

储运部t适当增加与公司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人员配备,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继续提升公司在药品配送方面的良好形象。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5

摘要:利用SCp范式对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进行实证研究,对产业现状进行描述、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药业产业组织政策调整的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关键词:制药业;SCp;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03-01

1理论简介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是贯穿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一个完整而富有代表性的分析框架,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学派的贝恩(J.S.Bain)提出,他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并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同时兼顾具体环节和系统逻辑的分析框架,即SCp范式。

根据SCp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但不少人习惯于简化SCp结构,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也未考虑其他因素对结果、行为、绩效的影响,从而误解了SCp范式的真实意图和思想。

2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中的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内在联系的特征及形式。”其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等。

2.1市场集中度

本文采用绝对集中度作为衡量我国制药业集中状况的指标,用我国医药制造业每年销售额最大四家企业占医药市场总销售的份额(即CR4)来表示,其数据是根据历年《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CR4(销售额前4的医药企业销售额之和/我国医药销售额)*100%。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CR4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根据贝恩产业结构衡量标准,我国制药业属于原子型的市场结构,说明我国制药业还没有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2005年开始CR4开始下滑,是由于我国医药市场容量以平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吸引着各行各业闲散资金的眼球,新企业不断进入,而在位大企业未能很好的借势扩张市场份额。

2.2产品差异化

所谓产品差异化就是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在其向顾客提品和服务时,通过某种方法引发顾客对其产品的特殊偏好,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它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分开来,说服顾客选择自己的产品,从而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医药产业中产品差别化表现在药品的适应证、质量、剂型、服用方法、患者依从性、安全性等方面,它使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小了可替代性。另外顾客忠诚度在非处方药销售中表现的比较明显。依据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的我国制药业新产品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医药产品差别化水平在逐年缓慢提高。

2.3进入退出壁垒

所谓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新厂商多承担的成本劣势,或者是产业中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企业数量达到了5000余家,这比许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总数还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1998年以来,国家开始对医药生产企业实行强制性的Gmp认证制度,没有通过认证的企业不得进入医药产业或者被强迫退出医药产业,从而从政策法规和必要资本量角度提高了进入壁垒。

退出壁垒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费用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因素构成。相对于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医药产业的退出壁垒应该低得多,特别是在行政法规壁垒上应更为宽松,但目前我国的制药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即使是经过股份制改造,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再加上地方、部门利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需要等的影响,我国制药业的退出壁垒被人为地提高了。

3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又称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策略。制药业作为技术先导性产业,其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点,所以市场行为中应更多关注其新药研发行为。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新产品研发投入正在逐年快速增长,虽然2008年全国R&D费用总量不到辉瑞公司的六分之一,但是从其快速增长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国内制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新药研发并不断加大费用投入,大企业逐渐由仿制、仿创结合转向更多的自主创新。

4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在产品价格、产量、质量、成本、利润、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的最终经济结果。本文利用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来综合评价我国制药业的市场绩效。

表1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产品销售率、专利数情况

表格2我国制药业目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业销售利润率从2000年开始缓慢提升,反映出制药企业盈利能力的逐步提升,产品销售率维持在94%~95%之间,低于国内平均水平(97.5%),说明我国制药业生产能力过剩,药品总体供过于求,产销一定程度上脱节,这很可能是由于制药业较高的利润率吸引了过多的外部资金注入,短期内行业需求无法消化如此巨大的供给量所致。

5结论

从我国制药业SCp的综合研究结果(表2)可以看出市场集中度、退出壁垒、新药研发以及产品销售率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情况相差较大,虽然理想值一栏为笔者综合了制药强国实际情况和一定的个人主观性,但笔者相信,理想值和实际值的差距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所以我国制药业的产业组织政策调整重点为:第一,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促进市场集中度达到理想状态;第二,鼓励企业增加新药研发费用,保证产业成功地向仿创结合转型;第三,盘活过剩生产能力,规范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著,史东辉译.高级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高技术产业司.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eB/oL].省略.cn/sjkl/gjscy/index.htm.

[4]冯国忠,任正华.我国医药产业组织的实证分析及优化[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7):55-59.

[5]杨建文,周冯奇.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6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摘要: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及市场潜力等方面,实例分析了我国现有的18家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资本经营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7

【关键词】目标成本;医药企业;成本管理

一、引言

当今经济发展迅速的局面下,大多数医药生产企业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顺利在市场上占取一定的市场份额,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般来说,医药生产企业均在产品的质量水准和价格方面上进行不断的革新,但由于竞争激烈,企业想要有所突破,还是要从产品的成本价格层面入手,即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高的质量,这是企业实现最高利润的根本有效方法。但就目前现状分析,对医药生产企业而言,其成本不仅表现在医药生产,还有医药研制,医药销售等方面,所以目标成本管理对医药生产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目标成本管理是指根据本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在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的基础上,对目标成本进行的层层分解、控制分析、日常考核、综合评价的一系列成本管理工作。

二、目标成本管理现状

虽然许多的药品生产企业懂得用最低的制造成本制作最有效益的产品,但是这其中也是有些讲究的。药品是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的作用是保障生命安全的,所以制作药品必须首先遵照安全且有疗效的原则。有些医药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药材的用量,结果使药品效力达不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损害了患者利益,对人民群众生命不负责任;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企业形象,造成了产品积压,不但没有降低成本,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严重违背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初衷,药品生产企业这种节省成本行为,会能给企业带来诚信危机,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医药生产企业对目标成本管理缺乏科学规划。一般医药生产企业从决定生产哪一种药品开始就已在目标成本该计算的范畴。就比如提前了解市场行情,然后调查分析,制定出可行的生产方案,具体生产什么药品,生产多少,必须把控市场动向。接下来是为制作或者研发药品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的环境主要指制作或研发的场地、职工工作环境和职工生活环境。条件主要指原材料,机器设备,人员安排。当然等到产品制作成功以后,之后是重要的销售产品环节,在目标成本中是主要的构成要素。产品销售之后,企业才能获得利润,成本投资才会有回笼,因而一般企业都是鼓励销售的。

三、进一步改善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管理

药品生产中因为药品直接用于人体之中,因此,药品的质量问题成为药品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药品生产企业也正在不断探索创新,如何在提高药品质量和效果的同时降低前期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利益最大化。在采购环节进行之前,药品生产企业采购部门要制定详细周密的采购计划,在对市场上现存的可供选择材料做科学严谨的考察分析后,对采购的每一个原辅材料都必须做到严格谨慎,保证入库的生产材料符合医药行业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此外,采购部门和公司管理部门应该重视材料供应商的招标审计工作,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应认真研究和分析对方的信誉、资质,企业采购部门要充分把握药品生产行业的市场最新行情和动向,保证选择的供应商价格低、质量好、信誉高,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渠道。

(二)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所生产的药品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在对生产仪器、生产中药品含量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在药品生产环节中,不能随意变动和更改药品含量,对于药品生产的软硬件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管理,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和目标意识。此外,企业要进行管理方法和生产模式的变革,将企业内部的目标成本降低工作与管理人员的业绩与工资考核相联系,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收益状况与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目标意识。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报废材料,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加强核算,重视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提高生产部门员工的责任心、提高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三)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实现销售额的增长,在前期往往会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和业务销售费用,为了吸引更多药品使用单位的企业,同时也为了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药品生产行业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大量的药品生产企业加大了业务量和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使广告费用的支出完全超过了最初的预算范围。在生产企业的销售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销售部门管理者要注重调动销售员工的积极性,将员工的销售业绩与员工的收入结合起来,对于宣传资金进行调配,加大业务销售的投入力度,将前期过多的广告投入转移到对员工的销售业绩奖励及提成之中。对部分药品使用单位存在的赊账现象,药品生产企业要对客户的资信做好全面调查,尽量避免坏账现象的出现,保证药品生产企业的利益。

(四)强化制度建设和创新

首先,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严谨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对企业内部成本的支出、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及调整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保证企业内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对企业内部的日常成本支出要进行严格的考核,避免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第二,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的质量是企业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上得以存活的主要关键和前提,因此企业在加强内部成本目标管理的同时,要注重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的改革和创新,使医药生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不再只局限于对前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最后,企业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把目标成本管理具体落实到实处,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烈,因此可采用定额比例法管理成本,积极引进科学的成本管理办法和手段,最大程度上做到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有效结合。

四、总结

目标成本管理关乎企业所得的利润,这是企业发展核心问题,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目标成本管理对策各不相同,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运用。对于具体的什么地方该节省成本,通过系列的考察,完善的目标管理机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成本管理流程,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出相应的的成本管理对策。就目前发展而言,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社会的进步,企业所需的目标成本管理将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企业将有更好的管理成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宁琳.略论目标成本管理在医药生产企业中的运用[J].企业研究.2011(16).

[2]李安定.成本管理研究[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医药;企业;销售

集对分析是处理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由中国学者赵克勤提出于1989年,至今,集对分析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集对是由一定联系的两个集合组成的基本单位,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人、事、物、数字、概念。销售渠道(channel)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通道或途径,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商业机构。销售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医药企业而言,销售占据了企业资源的重大比例。近年来,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行业政策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医药行业正式进入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期[1-2]。当今的医药企业与同行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品牌的知名度、销售服务等方面,更重要的还将比拼企业对销售渠道的分析。现有的销售渠道存在着成员相对较多、渠道功能弱化、渠道成本较高、渠道控制力弱、渠道环节多、渠道管理水平低、渠道控制力弱、效率低等不同的问题[3-5]。本文基于Spa的医药企业销售渠道方式选择进行研究。

1医药产品的销售现状

在我国,医药企业普遍依行以投入大量的广告或者招聘大量的业务员作为确保销售量的主要方式,还没有找到更创新的销售模式。普遍的医药企业没有对产品销售出去后的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医药企业经常对于这种后期市场的反应没有处理会让医药企业在经营策略中发生失误。很多医药企业在销售管理上是做不到位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单一没有目标性。现在的医药市场,顾客对产品的效果从盲目跟从到理性消费,要求更高。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与网络营销化的经济模式相结合,加剧了企业在销售模式上的创新和改变。近些年,我国放开了药品销售市场,制定了药品采购的公开招标政策,促使医药企业以合理规范的途径把产品推向市场。因此制药企业的选择什么样的药品销售渠道成为了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因素。

2医药产品的销售模式

制药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八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二种模式为医药企业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医院消费者;第三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四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五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六种模式为医药企业自营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第七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消费者;第八种模式为医药企业各地销售中心医药公司医院消费者。现有的销售渠道存在着成员相对较多、渠道控制力弱、渠道环节多、渠道功能弱化、相应的渠道成本较高、渠道管理水平低、渠道控制力弱、效率低等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渠道较长渠道控制力弱,渠道费用较高。第五种模式和第六种模式缩短了渠道周期但容易引起覆盖率低。第七种模式和第八种模式增加销售成本,易导致串货。

3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医药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综合因素,确定一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效率(a1)、营销渠道的运行(a2)、营销渠道的控制(a3),确定二级指标为营销渠道的增长率(B1)、营销渠道的扁平率(B2)、营销渠道的铺货率(B3)、销售市场渗透率(B4)、营销渠道的决策效率(B5)、营销渠道的反应力(B6)、营销渠道的信誉度(B7)、营销渠道的服务水平(B8)、营销渠道的串货现象(B9)、营销渠道的存货周转能力(B10)、营销渠道的存储条件(B11)、营销渠道的资金周转率(B12)、营销渠道的成本(B13)、营销渠道的新产品的渗透率(B14)、营销渠道的回款时间(B15)、营销渠道的处理问题的能力(B16)、营销渠道的信息反馈的能力(B17)、营销渠道的松散度(B18)。

4集对分析法

通过运用集对分析法对医药企业销售渠道的选择提供了一种科学量化的依据。集对分析是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和数学分析。通常包括对集对中2个集合的特性、关系、结构、状态、趋势、以及相互联系模式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一般通过建立所论2个集合的联系数进行,有时也可以不借助联系数进行分析。由于数学中规定集合的元素可以是人、事、物、数字、概念,因而如:评价标准与评价对象、设计要求和实物、目标与现状、状态与趋势、现在和将来、时间和空间、教师与学生、领导与群众、官员与市、投资与回报、改革与创新、正数与负数、东西、南北、好坏、胜负、实数与虚数、函数与图表、图像与方程等等。如某制药企业主营产品为补铁口服液,年销售量5000万支,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多个省市地区。首先建立理想的目标集合D=(B1,B2…B15,B16,B17,B18).利用德尔菲法给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同时进行归一化处理,判断企业目前最适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今天谁来掌权――浅析当下销售渠道控制权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5(2).

[2]松布尔.浅析销售渠道管理方面存在的几种障碍[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3]邵昶,蒋青云.营销渠道理论的演进与渠道学习范式的提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9

本文应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2003年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医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进而从优化资本结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业绩现状探析

截至2004年10月1号,沪深两市中共有医药类上市公司共计104家,包括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流通。其中2004年上市的医药类公司为16家,包括华邦制药、马应龙、京新药业、双鹭药业等。

由表1可见,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另外,通过与2000年同期数据相比,2002年中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收益率均呈现下降趋势,这与中国医药工业产值快速增长相背离。一方面与近年来药品经营成本大量增加,而药品价格则大幅度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与公司是否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也有关系。经计算,2004年前上市的医药类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5.3%,而国际上一般认为企业的合理资产负债率应高于这个水平。所以,可以通过改善资本结构来提高医药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实证研究与分析

为了研究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从而为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提供政策建议,选取84家2003年前(不包括2003年)上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这84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进行了分析。本文采取的分析方法为统计分析法。上市公司资料来源于银河证券、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并假设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资料是完全真实的。

现在对医药类84家上市公司中的80家的2003年经营业绩与资产负债率的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St海药、St金泰、St中西与St银广夏资产负债率异常,故从样本中剔除),见表2:

从图1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处于50%到60%之间的公司具有最高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也较高。资产负债率在30%到40%之间的公司虽然具有最高的每股收益,但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较低,仅为6.95%。本人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的指标,因为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较其他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营利能力。所以,资产负债率在50%到60%之间的上市公司具有最好的经营业绩。另外,资产负债率在10%到60%的区间中,资产负债率与经营业绩间呈现不规则变化,而在资产负债率大于60%的区间里,随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的经营业绩呈下降趋势。

结论及其原因探悉

在表4中,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本结构分布基本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一方面,存在着少数负债明显偏低的企业,像四环生物资产负债率仅为10.94%,根据资本结构理论解释是不合理的,这些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负债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达到最佳。另一方面,少数企业负债过高,像样本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桐君阁,其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9.5%,由于其负债过高,给企业带来破坏风险及破坏成本,业绩也会下降。根据前面的分析,资产负债率处于50%到60%之间的公司具有最高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若以这个区间是比较合理的话,那么只有12.5%的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其他大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偏低的。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当前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普遍不高,部分上市公司负债水平明显偏低。

形成这样一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1.公司在上市前经过改组,对大量的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以使其财务形象较好,因而刚上市时公司普遍都是负债水平较低,盈利较好。譬如2003年上市的四家公司,(见表3)

2.由于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规模较小,再加上目前银行已处于高不良债权的风险区,对企业贷款十分谨慎,这就驱使上市公司偏好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上市后,公司通过股票市场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大多数公司不发现金股利或少发现金股利,通过送股、配股、不分配等形式使公司权益资本进一步增加。经本人统计,在80家样本上市公司中,曾经实施过配股或增发的公司达到47家,占到了58.8%,并且上海医药,通化东宝等9家公司实施过三次配股或增发,占到样本总数的11.25%。这与目前国际上债券融资的兴起,股权融资衰弱的局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3.由于中国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太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医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偏好于无风险的股权融资,而厌恶有风险的负债融资。

对策与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从政策、法规、制度上为上市公司利用债券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负债经营。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度,并逐步取消额度管理,改变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方式,变行政审批制为核准制。积极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对于符合要求的公司债券积极鼓励其挂牌上市。以此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第二,改进股权结构设置。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国有股处于控股地位,由于所有者虚置缺位,从而不可避免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现象。这样上市公司行为更多地体现出经营者的意志,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选择股权融资。只有真正的股东出现,才有可能行使股东权益。因此应适当减少国家持股比例,增强流通股比例,促进“同股同权”,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及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其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限制其过度股权融资偏好的冲动。

医药市场现状分析篇10

【关键词】抗抑郁药;销售;市场;分析

analysisofthesalesmarketofantidepressantsinguangdongprovince

HUanGwei-qiao,wULi-hua,RongYing-ci.Dept.ofpharmac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8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ethesalesinformationandthetrendofdevelopingofantidepressantsinGuangdongprovince.methodsBasedonthestatisticsoftheconsumptionofantidepressantsusedin75hospitalsinGuangdongprovinceduringtheperiod2005-2007,toseethesalesinformationofantidepressants,toanalysethesalesinformationofeachkindofantidepressantsandthesalesinformationofthemedicineproducedbyinternaloroverseasmanufacturer.Resultsthesalesamountofantidepressantshadincreasedby23.93%annualaverage.the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SSRis)wereheldalmost60%marketshareofantidepressants,andthe87%salesamountoftheantidepressantshadbeencomefromoverseasandjointstockmanufacturer.Conlusionthesalesamountofantidepressantshadincreasedobviously.SSRiswereusedmostpopularlyinallkindsoftheantidepressants.theinternalmarketofantidepressantswereleadbythemanufacturersofoverseasandjointstock,andinternalmanufacturershaveagooddevelopingopportunity.

【Keywords】antidepressant;Sales;market;analysis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在追求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心理健康的治疗,对心理障碍、精神性疾病不再讳疾忌医,随着医疗领域对精神相关症状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抑郁症的治疗水平也跟随抗抑郁药研究进展取得快速发展,抗抑郁药物的销售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状况。广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研究抗抑郁药在广东的销售情况对了解全国市场发展尤其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广东75家代表性医院抗抑郁药销售数据,了解抗抑郁药的发展趋势,以给国内生产企业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数据由中国药学会广东分会医院用药信息网提供2005-2007年广东75家医院抗抑郁药物销售数据。

1.2分析方法按通用名统计抗抑郁药物销售金额、年平均增长率(aaRG);分类统计各类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年平均增长率(aaRG);分别统计同一通用名各生产厂家品种销售金额、年平均增长率(aaRG)及在同一通用名品种中所占比例;分别统计国产、合资或进口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并计算其构成比。

aaRG=[(止年销售金额/始年销售金额)1/(止年-始年)-1]×100%。

2结果

2.12005-2007年广东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元)及年平均增长率,见表1。

2.22005-2007年广东省各类抗抑郁药销售总金额(元)、构成比及aaRG,见表2。

2.32005-2007年广东省部分同一通用名不同厂家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元)、构成比及aaRG,见表3。

2.42005-2007年广东省抗抑郁药不同类型厂家销售金额(元)及构成比,见表4。

3分析与讨论

3.1由表1可见,销售金额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帕罗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其中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均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说明SSRis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复方制剂,其两药联合表现为治疗产生协同效应和不良反应方面的拮抗效应,该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因此倍受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欢迎,在2001年对广东省35家医院1998-2000年抗抑郁药的用药频度(DDDs)分析亦表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得到广泛使用[1]。从各药的年平均增长率看,排前5位的品种中只有氟西汀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2.42%,相对较低,其余均有25%左右的增长,氟西汀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SSRis,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目前已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3.2由表2可见,SSRis均有约6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平均增长率为23.93%,三环类(tCa)药品呈现明显的负增长,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已基本退出广东市场。

3.3由表3可见,在同一通用名不同生产厂家品种中,进口或合资品种基本都占据绝对优势,通用名为氟西汀品种中由礼来公司生产的“百优解”占88%以上,通用名为帕罗西汀品种中由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赛乐特”占85%以上,通用名为舍曲林品种中由辉瑞制药生产的“左洛复”更是占99%以上;国内厂家的品种只有浙江华海药业生产的“乐友”,年均增长223%,常州华生制药生产的“每素玉”,年均增长105.67%,成都大西南制药生产的“博乐欣”虽然还有3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已呈负增长,年平均增长为-10.55%。

3.4由表4可见,合资/进口抗抑郁药(由于合资厂家药品大部分为进口药品在国内分包装生产,两者基本没差别,故把它们归在一起统计)3年平均约占整个抗抑郁市场的87%,进口合资厂商继续牢牢控制着广东以至全国抗抑郁药品市场;从国内其他地方的统计也可见到类似结果,据郝红兵报道,北京地区36家医院2003-2005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显示在该地区进口合资药品平均约占95%以上[2];据张美玲等[3]报道,杭州地区21家医院2000-2003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显示在该地区进口合资药品平均约占82%以上。

由以上分析可见,国内厂家在抗抑郁药品市场依然进展缓慢,这与国际药品市场趋向“非专利化”的步调很不一致;目前国内抗抑郁药药品市场从以上数据可见依旧发展迅速,与国际药品市场调查基本一致,据全球领先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Health发表的2006年报告显示,在全球药品市场前十大治疗领域中抗抑郁药销售206亿美元,排第6位[4]。结合国际国内市场及国内政策,国内制药厂家起码存在如下机遇:①国际国内抗抑郁药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药品市场日趋“非专利化”,仿制药品得到快速发展;②国际大厂的抗抑郁药产品陆续到期,礼来公司的品牌药“百优解”(氟西汀)的专利权已在2001年8月到期,辉瑞公司的“左洛复”(舍曲林)的专利权在2006年8月到期等;③国家政策扶持,让患者有权选择更廉价且同样有效的同通用名药品,2007年5月1日施行的新《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当然国内制药厂家亦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①保证仿制药品质量,注重药品的生物等效性,不能仅局限于对药品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仿制药的审评主要侧重于生物等效性方面[5],可见生物等效性对仿制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②注重学术推广,促进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认识,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用药选择的引导。总之,国内抗抑郁药市场前景光明,制药厂商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做好市场推广,将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发展正当其时。

参考文献

[1]黄伟侨,黄开明,黎曙霞.广州地区35家医院抗抑郁药使用分析.广东药学,2001,11(5):54-56.

[2]郝红兵.北京地区36家医院2003年~2005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中国药房,2006,17(20):1560-1561.

[3]张美玲,薛飞.2000年~2003年杭州地区21家医院抗抑郁药利用分析.中国药房,2005,16(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