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微企业民间借贷十篇小微企业民间借贷十篇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13:25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1

关键词:民间借贷;实体经济;小微企业

一、民间借贷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一)民间借贷成为县域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本文调查的庆城县地处甘肃东部庆阳市,近年来在石油、煤炭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全市小微企业发展迅猛。庆城县目前共有各类小微企业213户,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及批发零售业,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占85%以上,出口创汇企业仅有5户。企业主要分布在县内川区、塬区、城区一带,形成了驿马工业园区、西川开发区、莲池开发区和庆城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带。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2.03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通过调查,目前庆城县所有小微企业资产规模18亿元,企业最大资产规模5000万元,企业最小资产规模100万元。2012年,企业融资总规模2.66亿元,企业户均融资规模125万元。融资结构及比例分别为:企业自筹45%,财政奖补1.5%,银行贷款28%,民间借贷25.5%。调查显示,近5年来民间借贷在企业融资中呈逐年上升趋势,直逼银行贷款,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

(二)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庆城县中兴金店,于2002年注册开业,注册资本100万元。运营10年来,累计安排就业人员65人,上缴税金180万元。刚开业时,向银行贷款50万元,业主自筹资金50万元,其中向亲朋好友借入民间资金30万元。目前已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700余万元,且目前正在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准备在陕西彬县发展加盟店。在问及经营诀窍时,业主十分肯定民间借贷的作用。他说:银行贷款因无有效抵押物,不容易贷到手,且大多为一年期,到期后又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民间借贷方便、快捷、手续简便,且可协议延期使用。按2%的年利率计算,他向亲友借的30万元付年息6万元,而黄金首饰生意的资金周转期一般为1-2个月,除去房租、税费、人工、利息等所有费用,30万元的年净利润最高达10万元以上。

案例2:庆城县天盛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于2005年注册成立,从事粮油收购和农副产品加工,当时注册200万元,拥有公司员工14人,运营7年来,资产规模达3000万元,员工78人,公司年产值2000多万元,累计上缴税金375.8万元。该公司现有农行贷款200万元,2012年资金缺口500万元。日前虽然已与农行达成了贷款意向,获得授信规模300万元,但令企业主苦恼的问题是:必须先期归还200万元贷款,然后才能得到新申请的300万元贷款。企业主忧虑之一:在还旧贷新的一个月期间,企业得先筹集资金200万元;忧虑之二:贷到300万元后,资金缺口还有200万元。而民间借贷利率2-3%,甚至高达5%,无疑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公司借入的200万元民间资金,其中150万元分别是向2户企业拆借的,50万元是向个人借入的,月利率2%,期限半年,到期付息24万元,公司法人吕经理表示,在经营淡季,企业无效益,还要承担较高的借贷利息,加重了公司的营运成本。在问及“目前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时,吕经理表示:一是贷款审批时间长,手续复杂;二是担保抵押不足。在问及“对民间借贷的看法”时,吕经理认为:民间借贷像“及时雨”,简短灵活,方便快捷,就是利息太高,如遇经营亏损,则要承担很大风险。

二、民间借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间借贷的“高息化”,潜在金融风险。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借贷利率不能高于基准利率的4倍,但实际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于基准利率4倍以上。长期民间借贷利率的月息一般为2%到3%,尤其是一个月内的短期民间借贷利率高达5%,有的甚至高达10%。参与民间借贷的,一般都是资金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本来利润就很微薄,民间资金的高息,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民间借贷大量资本在地下横流,一旦资金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断裂,会引发“多米诺骨效应”。

(二)民间借贷盛行,导致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民间借贷利润高,加之实业不景气,都想去赚快钱,要么开发房地产,要么做担保公司。其具体表象有三:一是资本逃离实业;二是企业外流外迁;三是利用实业作为融资平台,进行投机,导致实业越来越差。

(三)民间借贷涉及民事纠纷较多,会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民间借贷大多是半公开甚至是秘密进行的,借贷双方仅靠信誉维持,借贷手续不完善,缺乏担保,无任何法律保障,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就会引发纠纷甚至刑事犯罪。加之民间借贷利率高低不一,影响国家科率杠杆作用的正常发挥,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不利于当地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民间借贷的“地下性”,易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如果出借人的钱存到银行,所得的利息要交20%的利息税,但由于民间借贷不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不受工商税务部门制约,其经营及收益极具隐蔽性,造成国家税款不能足额入库,使得这部分利息税得以消遥法外,国家税收流失严重。也正是因为民间借贷能够逃避税收,部分拥有闲置资金的私营业主才热衷于此种交易活动。

(五)民间借贷的“无序化”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当前的民间借贷远非单纯为生存、为生活而借,也非单纯为亲情、为救济而贷,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民间的经济、金融活动。如果这种活动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监管,处于无序的“自由空间”,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方面随心所欲,潜藏着很大隐患。由此引发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以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诈骗、以民间借贷方式非法集资、以非法方式强行索债等。特别是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个别地方还比较猖獗。

三、规范民间借贷,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在财力范围内,优化财政贴息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用,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通过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探索建立对实体经济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奖励补贴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政府与民间金融组织要加强合作,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能。

(二)加强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工作,发展壮大地方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试点范围,创造条件,鼓励其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增强其抗御风险能力,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规模实力与专业能力,鼓励设立专业性担保公司,探索建立再担保公司。加快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规范和完善民间信用。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发展中的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化管理,使之有序合法发展。政府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发挥激励效应,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同时,规范民间金融秩序。要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四)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减少民间借贷纠纷的发生。有关方面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减少借贷风险和纠纷。同时,要切实加强民间借贷的管理,尽快出台民间借贷的有关条例或法规,对借贷投向、利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严厉制裁放高利贷者。

(五)企业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资能力及管理水平。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首先应正确认识和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其次,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及融资能力,改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霞.对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析与思考[J].兰州学刊,2010,(1):64-67。

[2]刘建伟.当前金融实体经济影响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11):24-28。

[3]熊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发展论坛,2012,(1):82-83。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2

   一、企业民间借贷融资现状及问题

   民间借贷事实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因其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快速,较好地满足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发挥了其有利的一面,只是近年来其带来的负面问题更加突出。

   1.范围太广

   2007年河北工商联调研显示,177份有效问卷中41%的企业回答有民间借贷;其中中小微型企业民间借贷约81%是用于解决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约23%用于固定资产投产。据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255家中小微企业中,曾经有民间借贷行为发生的有182家,占71.37%。特别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民间借贷比例更高。民间借贷的范围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

   2.速度太快

   据中金报告显示,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估计)的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2]如此规模的民间借贷一旦出问题将很严重,其发展的速度严重超出国家预期,迅速从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展。

   3.成本太高

   民间借贷利率本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其高低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关系和借款人偿还能力、期限长短而定。但近年来,国家实施连续加息、银根趋紧等宏观调控措施,信贷资金渐趋紧张,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导致借贷利率持续升高。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为3—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高到1角5分,年化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

   4.风险太大

   民间借贷手续简单,但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一旦不能如期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使用非法律或暴力手段,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企业负责人人身安全也成问题,由此造成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相当大。

   二、中小微型企业民间借贷的成因分析

   1.系统环境影响

   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剧烈变化。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内需市场迟迟不能扩大,中小微企业本已恶劣的市场生存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国家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亦不能分一杯羹。不尽完善的国家法律亦不能从律法上保证中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的合理权益。2.企业财务手段匮乏中小微企业在本已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由于财务管理手段的匮乏,在经营陷入困境时,首先不懂得运用财务知识自我分析是否有必要进行融资,而仅仅是拍脑袋、拍大腿、拍屁股的三拍盲目决策理论;如需要融资,在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的平衡上运用不当,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股东融资、增加留存收益、加大销售力量、加快存货周转、应收款项周转、拖延应付账款和供应链优化等。不一定非要选择增加企业负债来解决资金问题。

   3.合法融资渠道受阻

   我国金融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受行政命令的影响较大,以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为使命。紧缩性货币政策造成金融企业可供贷款金额趋紧,同时作为市场法人主体,总是按照市场规律优先放贷到经营风险小、利率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此造成中小微企业贷不到正常渠道的资金。

   4.财务风险管理不足

   Fisher(1906年)最早阐述了更关心低于某个特定收益下的风险思想,其对风险定义为:收益降到低于利率水平线的可能性。[3]中小微型企业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财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由此造成财务风险预算控制、财务风险跟踪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到位,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更谈不上应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了。一个处在财务风险浪口上的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风险就是最大的灭顶风险。

   三、中小微型企业民间借贷融资的可行性策略

   1.加快立法,整治系统环境,严格执行现代法人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首先加快关于民间借贷融资的立法进程,让民办借贷融资进入国家监管范围,引导其稳健发展,给予合法地位,健全法律环境。再有我国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立的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应允许其破产保护。股东权益和法人权益要严格分开,保护公民的合法私人财产。中小微企业老板亦应学习我国《公司法》的内容,明确法人和股东的权益,企业破产,股东权益最多损失殆尽。但作为自然人,你个人的私人财产不受影响,法人不是你股东的法人。

   2.强化综合理财手段的运用

   中小微企业一旦陷入经营困境应首先做自我分析和市场环境分析,一定要在融资必要与否上做出明确判断;如需要融资,一定要在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上做好平衡,并要在融资成本的先后顺序上逐步排查,不能盲目进行民间借贷。比如能通过加大销售力量、加快存货周转、应收款项周转、拖延应付账款和供应链优化等手段解决资金困难的就先不融资,通过增加留存收益融资成本最低、股东融资成本次之,负债融资最高、国家借贷融资成本比民间借贷融资成本低等。一定强调注重多种理财手段的综合运用,避免单一手段造成公司更大的被动风险。

   3.强化财务风险管理

   中小微型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引进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仅关注会计部门核算,凡是涉及成本费用的都是财务管理问题,财务风险管理部门高于会计等各部门,要赋予其权限,不能仅作为摆设或更改会计部为财务部。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机制;建立公司财务风险跟踪、监督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全程跟踪、识别、评价和预测;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问责制,明确承担责任和风险报酬;同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处理突发或偶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建设。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3

【关键词】 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支持

2011年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大考之年,随着2010年宏观调控,银行收缩银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1年来自年浙江政协的一份报告显示:浙江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拿不到银行的贷款。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下,中小微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民间借贷,结果民间借贷利率逐年翻番,到2011年上半年,浙江民间借贷月息已经超过10%。高利贷积聚起来的风险,终于在2011年的夏天得到了集中释放。一夜之间,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等地大批小微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倒闭,一时间浙江小微企业人人自危。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银行纷纷紧急动员出台政策、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场由民间借贷引发的实业危机。

从2011年10月至今年2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了3次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政策“大礼包”,从国务院的“国九条”,到银监会的“银十条”,再到两会的各项提案与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扶持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陆续推出,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连续组合出台表明,政府不仅要为小微企业摆脱现实经营困境创造条件,而且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足见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那么究竟如何破解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呢?这需要我们先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一是融资渠道单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但多数小微企业的筹资仍然为向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而合资、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利用率低。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二是受企业管理缺陷的影响。绝大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其内控机制达不到银行发放贷款所要求的标准。

(二)外部原因

一是银行风险控制的要求。出于风险防范需要,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均要求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但多数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担保公司的担保。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小微企业,大多使用的是以前镇办、村办企业遗留的旧厂房,土地属集体所有,机器设备老旧,抵押物价值低。对于这类小微企业,担保公司不愿意提供担保。

二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县级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普遍采取“指标控制、逐级审批”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虽然抵押物存在缺陷,但经营前景较好、现金流较大的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被判“死刑”。另一方面,县级分支机构为了保证上报贷款的审批通过率,往往会优先上报抵押物充足、偿还能力强、贷款额度大的客户申请,从而在事实上造成了对抵押能力不达标的小微企业的歧视性待遇。

三是地区发展战略的冲击。地方政府为满足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热衷于发展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以期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地区经济总量的目的。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府希望银行将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小微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支持的空间。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是健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多层体系。一方面要加快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草根”金融机构在县域、乡镇的落户速度

二是加大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力度。笔者走访多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担保公司参与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也是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但是,目前成立的信用担保

机构,大部分行政色彩浓厚,注册资本到位率低,运转很不规范,同时存在担保基金量小,协助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加强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

三是银行努力优化贷款程序,减少放贷成本。银行要改变传统的以大企业为主的操作流程。在传统的审贷流程上,进一步缩减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对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差别化的授权机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微企业快速审贷,提高效率。

四是加快发展民间借贷市场。促进民间借贷市场发展要明确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在法律层面明确正常民间借贷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界限,对正常的民间借贷给予法律上的保护;要引导典当行、旧物行、中介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向小额贷款公司和财务公司转化。通过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公司准入门槛等方式,逐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准金融企业管理,从而引导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进入规范化的融资市场,实现民间借贷行为的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五是采取商业集群批量开发营销模式,这方面民生银行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民生银行首先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区域优势明显、受经济波动和通胀影响较小、经营周期相对稳定、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日常认知度高的行业”。在此前提下,紧紧围绕“商业圈”、“产业链”及“供应链”(一圈两链)集群进行批量的、系统性开发和授信。

六是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七是设立统一、高效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和金融机构,并加强、完善对其宏观管理。一些发达国家有完善的管理机构,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美国设立了永久性的联邦机构小企业管理局;英国贸易工业部设有小企业服务局。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企业分属于各级政府及各个产业的主管部门,管理比较分散。可以把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进行剥离合并,组建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

参考文献

[1]赵国忻.中小企业融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程剑鸣等.中小企业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对策泰安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193-03

一、引言

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小微企业已占到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于提高市场活力、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推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的主力军。但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融资问题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本文通过对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进行调研,探究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泰安市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1.泰安市小微企业现状。

(1)近几年来,泰安市的小微企业有了较快发展。根据泰安市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5年,泰安市共有小微企业26760户,比上年增加2036户,其中,小型企业12596户,比上年增加1030户,微型企业14164户,比上年增加1006户。泰安市小微企业中从业人员681769人,比上年增加43200人,其中,小型企业475030人,比上年增加23560人,微型企业206739人,比上年增加19640人。

(2)在泰安市小微企业的行业分布中,工业企业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批发业和零售业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小微企业的中坚力量,住宿业和餐饮业与往年相比也有了较大发展。

2.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融资规模。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泰安市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也有了较大发展。据泰安市发改委的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末,泰安市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约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0亿元,增幅9%,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5.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虽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金融机构也将资金投向向小微企业倾斜,但对于泰安市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来说,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贷款需求,资金的供求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2.融资渠道。根据泰安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报告显示,从2010年以来,泰安市小微企业以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企业数量占比为19%,有30%的小微企业依靠亲朋借款,还有20%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渠道,依靠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占比为10%;另有21%的小微企业则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和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在对泰安市部分小微企业进行的调查中,认为从银行贷款简单的企业仅占24%,有76%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有一定难度,即便是小微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小型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的难度也较大。

通过以上对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和渠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虽然近几年来在市政府以及各县区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并保持较快增长,但是,融资供需缺口大、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等问题让小微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融资难问题也成为了泰安市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解决融资难问题就成为了当下泰安市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

三、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融资难存在的问题。

(1)内源性融资力度不足。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渠道。内源性融资是指小微企业通过股东自有资金投入、定额负债、留存收益等方式进行的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是指小微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银行借贷等方式进行的融资方式。根据泰安市中小企业局的调查报告,泰安市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内源性融资,然而,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小微企业的产品销路变窄,原材料成本增幅较大,员工工资节节攀升等状况导致了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小微企业的内源性融资中,留存收益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利润的减少降低了小微企业内源性融资的能力,同时也打击了一些创业者的信心。

(2)商业银行融资受限。通过和泰安市商i银行的信贷员交谈,我们了解到泰安市商业银行的所有贷款中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较少,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视度不够。另外,在银行中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很少,而且大多数员工是兼职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业务。由于银行的贷款行为在本质上讲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从银行的层面来考虑,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规模小、时间短、频率高的问题,为了实现风险、收益、成本三者的均衡,商业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给一些投资回报率高、规模大、资信良好的大中型企业,这让本来有贷款需求,而且偏好于向商业银行借款的小微企业不得不另寻借款出路,从而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难度。

(3)民间借贷融资比例高,风险大。在走访的泰安市几家小微企业中,我们发现在自身资金实力有限、从商业银行无法获取贷款的情况下,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主不得不借助民间借贷来筹集所需资金。据泰安市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涉及民间借贷的小微企业占泰安市小微企业总数的70%,而且,一部分企业主要依靠民间借贷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虽然民间借贷市场能够为小微企业快速筹集资金,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但是,民间借贷过程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相关的法律约束,很容易出现一些刑事案件,从而对社会造成不和谐的影响。另外,由于民间借贷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存在高逐利性,在泰安市的一些地区,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出现20%的情形屡见不鲜,再加上小微企业资金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这就为资金炒作提供了机会,从而推高了民间借贷的利率。在泰安市实体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小微企业的利润更加微薄,很难承担高昂的民间借贷成本,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

2.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一是资产规模小,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设备、房产等固定资产少,因此缺乏有效的抵质押品,在经营面临困境、急需资金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为其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经营原则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一般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和资产抵押,尤其是土地使用权、商品房等固定资产的抵押,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时,其抵押品条件更为苛刻,而小微企业由于受到资金、设备等的限制,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都相对缺乏,所以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非常谨慎,很多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由于无法提供担保物而选择其他贷款渠道。二是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贷款风险。通过走访泰安市的相关小微企业,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小微企业在创建之时采用的是个体私有或者合伙制的形式,家族企业在小微企业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企业的管理多以血缘关系、亲戚关系为纽带,和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采用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制度的约束,企业主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根据个人判断而缺乏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同时小微企业还存在人员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财务制度不明确、个人资产和公司资产的界限不清晰等情况。另外,在商业银行内部,不健全的小微企业征信平台限制了其获取完整和准确的信用信息的能力,银行无法对贷款资金进行有效的贷后监督管理,这就造成了银行和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推高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2)融资难的外部原因。一是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根据泰安市金融办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泰安市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的数量占据了95%的比例,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很少,能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中小型担保机构屈指可数。由此可见,泰安市金融机构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由于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和体制存在误区,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另外,我国银行业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实际到位需要较长的审批时间,这种方式打击了小微企业主申请借款的积极性,许多企业主担心审批时间如此之长会让自己错过很多投资机会,从而不得不利用其他渠道来筹集所需资金。但是,除了商业银行外,其他金融机构中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少之又少,再加上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和缺少抵质押物、财务信息不透明的情况,让小微企业的贷款难上加难。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法律法规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于小微企业的立法规范,一些政策文件只是笼统得将其称为“企业”,没有把小微企业看作一个特殊的服务对象。另外,由于金融法制的不完善,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当小微企业的贷款出现违约的情况时,在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金融机构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较小,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金融政策方面:近年来,泰安市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出台了一些向小微企业倾斜的信贷政策。但是,因为缺乏完整的金融扶持体系和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很多政策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大多数社会资金仍然流向了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四、解决泰安市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1.政府方面。政府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其对经济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从经济的大方向上决定了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营造良好的金融法律环境。出台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小微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还要制定对小微企业监控监管的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良好的信用风气。对违约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增加企业的违约成本,让企业主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从而对小微企业的按时还款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减少企业违约情况的发生。

(2)加大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让小微企业获得更多的贷款资金,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情况。实行定向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免征税额度的门槛,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给予税收补贴,提高小微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的福利。

2.金融机构方面。金融机构在泰安市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解决泰安市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1)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问题的重视。首先,各金融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小微企业信贷部,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开展专门的服务。其次,金融机构要增加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的人员数量,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服务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信誉、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提高贷款方的忠诚度。第三,金融机构要合理调整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结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减少银行“惜大放小”现象的发生,同时引导和推动自担风险、经营合理、定位于小微企业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建立,以实现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发展。

(2)加快融资模式和产品的创新力度。在互联网金融日益崛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加大创新力度,顺应时展的潮流,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对于小微企业贷款资金小、缺少抵押物的特点,金融机构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无抵押信用贷款、动产和权利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贷款等新型的融资担保方式,激发小微企业在资产方面的潜能。另外,金融机构应根据小微企业不同的贷款类型、贷款额度等,为客户进行私人订制,提供不同的贷款品种,在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审贷过程实行统一控制,减少放贷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3.小微企业自身方面。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除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建设也要加强。

(1)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增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需求少,家族企业在小微企业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家族企业往往采用“人治”而不是制度管理,透明度低,绦辛θ酰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效率。因此,小微企业应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增强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走科学、创新的发展道路,用制度对企业进行约束,严格规范生产流程。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产品,实行规范化生产,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内员工素质的培养,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在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从而判断企业是否符合信贷的要求。由于小微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指标不透明、不真实,其借款的申请会遭到金融机构的拒绝,陷入融资难的窘境。因此,小微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建立一套透明度高、可信性强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另外,小微企业还要强化自身的信用制度建设,树立信用意识,努力塑造良好的融资信誉,杜绝逃避债务、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增强企业对借贷资金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朝阳.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管理现代化,2016(9)

[2]王俊.民营企业融资的障碍及解决对策.时代金融,2016(8)

[3]于泓.构建小微企业融资体系,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经营与管理,2015(12)

[4]田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企业技术开发,2015(12)

[5]李秀芬.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时代金融,2014(9)

[6]刘瑜.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500)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供给侧改革

一、“双创”背景下河南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在提出“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后,为加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在供给方面,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扶持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成长对促进新的发展动能加速成长意义重大。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只有在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找到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突破口,为建设富裕河南提供更加和谐的发展前景。然而河南省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和障碍,从微观层面上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原先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由1978年以来的超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的转折期,为应对“成本上涨、订单减少、工人难招”的严峻外部环境,小微企业加紧转型升级的步伐,但资金缺口巨大。由于现有政策对于发行企业债券、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存在诸多限制,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阻碍了小微企业的转型发展。故此,河南省小微企业资金短缺和贷款困难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金融机构已逐步打破对小微企业的限制,依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受当前信贷评估体制和标准限制,特别需要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比重与其对GDp的贡献严重不符。

为切实了解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的现实困难,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课题组设计问题并实地调研,选取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为样本,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两大产业中的相关行业,问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41个问题,样本数据采集时间为2014―2015年上半年,l放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通过问卷分析,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单一,以个人借贷为主

据问卷分析,89%以上的小微企业初创资金来自企业主个人及家庭积蓄。当其发展扩张时,外部融资渠道依然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信贷资金。从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并不多,抵押和质押贷款所占比例不超过23%;但民间借贷则十分活跃、方式灵活。问卷显示,有70%以上的小微企业有过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中80%以上来源于个人(亲戚、朋友、邻居等)借贷。其他融资渠道方面,具备手续简便、放款速度快等优势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迫切的资金需求,因此很受小微企业的欢迎。而商业银行贷款程序效率低下,部分小微企业贷款额仅占自身负债额的15%左右,一旦金融环境或企业经营变化,许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压贷、断贷、抽贷等行为将会屡见不鲜。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畸高,超出正常融资成本

据问卷统计,小微企业常用的几种债务性筹资方式有: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以及民间借贷等,其融资成本由低到高为8%、19%、26%和36%。总体来看,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非常高。以银行贷款为例,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通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比大中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提高10%―30%左右,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即使小微企业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但在取得银行贷款过程中还要支付各种财产担保、评估、验资等各项附加费用,这些间接融资成本也是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总成本的因素之一。此外,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暂时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本息,往往需要借助“倒贷”筹集资金以维持继续向银行贷款的信誉,而这种“倒贷”资金利率更高。即便如此,无法成功从银行获得支持的小微企业依然很多。这些小微企业向银行告贷无望,为解决燃眉之急,迫于无奈选择年息24%―36%的民间高息融资。

(三)商业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虽然许多小微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方式缓解资金需求,但因民间融资存在利率高、政府监管不到位等缺陷,使得经营环境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小微企业因担心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巨大的财务风险而首选向银行借贷。在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的金融大环境下,面对不断上涨的各项成本,小微企业资金缺口扩大,急需银行长期、大量的资金支持。调研显示,几乎所有的小微企业迫切希望银行能够放宽贷款条件,设立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虽然河南省相关商业银行不断提出强化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但问卷显示,受访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不足1/3,小微企业急切期盼银行融资政策松动,针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倾斜。河南省小微企业资金渠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小微企业的融资主渠道在于内源性融资,而外源性融资中银行支持仅占小微企业融资的7%,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却高达37%。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健康的信用环境和相关的法律保护,非正规金融在较大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纠纷,同时干扰了河南省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据统计,河南省2011―2015年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量均在90%以上且逐年上升。一方面可以看出河南省经济发展积极向上的态势,另一方面更说明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有效缓冲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上,小微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相对于市场而言,小微企业又是严酷竞争环境中的弱者,其中造成小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举步维艰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融资困难。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很多,除了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不成熟外,也有外部市场体系、金融机构和政府政策支持及扶持体系不完善等各方原因。究其原因,造成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微企业经验管理不规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托政策扶植,河南省小微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其外源性融资困难。

1.短期行为严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河南省小微企业普遍产品单一、资金薄弱、抗风险能力差,通常面临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产品研发、财务、市场等方面的风险,而且小微企业的领导者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宏观形势和市场环境研究不充分,应变能力欠缺,大多没有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能及时识别、分析和管理相关财务和经营的风险,也无法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规避、防范、控制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方面的考虑而不愿向小微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问卷分析显示,少数从银行申请到贷款的小微企业中,一年以下期限贷款占比达80%以上,而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期限的贷款不足20%。短期信贷资金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长期资金占用需求。

2.管理简单滞后,内控问题突出。小微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的特点造成其无法实现员工配置对口化,对各职能管理的疏漏较多。财政部的《小企业内部控制调研报告》显示,在小微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表现在:建立内控的主动需求不足;监督机制相对缺失;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内控信息系统成本与效益在时效性方面不配比等。银行对贷款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也无法有效进行,自然无法对小微企业投入更多的放贷热情。

3.学习能力不足,缺乏了解新政策意识。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制定多项政策支持、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例如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强担保机构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河南省政府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但问卷显示,60%以上的小微企业并不了解,这固然与政策宣传力度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缺乏学习政策的意识,无法享受对本企业发展有利的措施。

(二)小微企业缺乏外部扶植的有力支撑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河南省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开始尝试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创业投资体系、小微企业板等间接和直接融资体系。这一系列工作,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推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依然存在,通过问卷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错位。为防范金融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首先倾向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即使面向民营企业放贷,也首先考虑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固定资产规模。受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的限制,加之市场定位不清,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也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分布散、成本高、风险大”等原因,小微企业不受商业银行的重视,造成其固定资产投入不足、技术更新难度增加、发展缺乏持续性。从问卷得知,小微企业的大部分贷款来源于民间融资、小额贷款公司和部分民营商业银行等,且利率负担重、贷款期限短。

2.新型金融组织外部支稳蔽弧J芙鹑诠苤朴胫贫鹊闹圃迹当前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金融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在极度缺乏中小金融机构的环境下,国务院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十分引人瞩目。新兴金融组织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该举措虽然为河南省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提供了参考标准,但结合河南省具体情况建设实施还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不能及时解决当前迫切的问题。

3.相关支持政策实际落实不到位。河南省针对小微企业了一系列措施,推出了《(2013―2014)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计划》,从财政、税务、土地、环保、工商等各个方面联合多部门鼓励小微企业发展企业规模,促进技术改革,加大小微企业的品牌效应,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提高小微企业的经营特色,同时帮助河南省小微企业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助力。然而本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相当多的小微企业并没有享受到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与扶持政策。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初创业时,人员少,精力主要放在用户和市场上,很少有精力研究政策与申请优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审批过程相对过长、过于繁琐。有企业在问卷中表示:到政府部门办事需要排长队等候,咨询相关部门时找不到办事人员,找到人后几句话就被打发、往返多次才解决问题。

三、解决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分析

小微企业因“型小、具微、量大”而著称,因在税收和就业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而备受学界关注,因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力量而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化解小微企业在转型和创新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难。针对上述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等分析。

(一)小小联合,相互帮扶

鼓励现有的小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于小微企业,以专业人员规范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帮助小微企业完善财务体制,培养小微企业定期管理报告,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做到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与小微企业联合成长。

(二)校企联合,各取所需

河南现有的财经院校很多,但受到专业教育的学生的就业趋势更倾向于北上广深等城市,即使留下的学生也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学校要对学生的就业理念上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到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财务建设输送充沛和优质的人才资源。因为,具有财会专业知识支持的小微企业更易募集资金。以英国为例,定期管理报告且聘用受过财会培训员工的小微企业增幅在30%以上的占17.4%,其中的10%更是获得了最低风险评级。河南省的财经院校资源丰富,招生规模可观,建立校企联合,能够为小微企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三)多维交叉,完善征信体制

将小微企业所有者及其企业均纳入征信系统,且扩大征信体统的征信范围,改变以单维信息考核小微企业还贷能力,强调以多维交叉复现信息含工商局、税务局、保险公司、园区、行业协会、社会保障部门等各部门的数据交叉分析考核小微企业的还贷能力。如此,既能够降低信息调查成本,又能够实现规模效益,更能够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机会和规模。

(四)善用民营银行,细分融资市场

自2014年首家获得银监会批准的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式开业以来,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全部正式开业。相比那些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p2p平台,民营银行的管理和服务则规范很多,对于投资者和融资者均找到了很好的投融资渠道。据网商银行统计,自2015年上线一年来共计服务小微企业170万家,贷款资金余额达230亿元,间接拉动就业230亿元。民营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服务于传统银行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对金融市场起到了很好的细分作用。

(五)扶持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

金融机构自身应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尤其是结算系统畅通和征信系统的接入,保障小微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小微融资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允许小微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担保、咨询等增值服务,并建立基于小微金融机构的质量、风险、运营评估体系。对于特别优质的小微融资企业,要允许其开展资产证券化、再融资等金融创新业务。

(六)创新金融服务配套机制

商业银行要围绕支持创新发展发力,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创新模式,将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科学集成,尽力满足“双创”的特色金融需要。通过优化信贷、科学利率定价等市场化方式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银监会也要继续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针对小微企业创新政策措施,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持续采取清理规范银行收费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参考文献: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6

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着重重难关,加之银行贷款门槛不断提高的现状,使得那些资信状况并不占优势的小微企业从银行分到的信贷之“羹”越来越少。在资金瓶颈中生存,不少小微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从而造就了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在当下的民间借贷市场上,月息10%是最常见的利率标准,有的地下钱庄年息居然达到了180%。根据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基准利率4倍,那按一年期利率计,4倍基准利率为26.24%;而月息10%,折合年息就是120%,已超过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18倍。民间借贷利率的暴涨,还形成了一个火爆的高利贷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囊括了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及个人,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共同造就了活跃的民间高利贷。在高利贷链条中,担保公司是个重要角色,通过担保获取银行资金,然后用于放贷,最终成为民间高利贷的积极推动者。而这场火爆的高利借贷中的可怕之处就是,由于民间借贷行为存在交易隐蔽、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控制等特征,有些甚至以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行为充斥其间。一旦民间资本借贷出现问题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的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还有,不少中小企业既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上游下游都会随之出现不良运转。

目前,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有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22项收费。通知指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本系统内相关收费单位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通知的下发为小微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为此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九项措施办事,紧密与商业银行加强沟通与联谊,并提请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要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以及进行结构性减税。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7

关键词:民间融资;小微企业;互动发展;台州

中图分类号:F832.42;F27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20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42-04

浙江台州是我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是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早、规模大、密度高的地区,又是民间融资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民间融资为台州的民营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因民间融资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浙江企业家“逃债潮”事件中,台州民间融资的诸多弊端也屡次被媒体曝光,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故有必要对台州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实证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有关文献资料显示:对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行为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间金融是一种低效率的融资,应该限制其存在。相反的观点则认为民间融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目前,这两种观点逐渐融合趋同,即:认为尽管民间融资风险较大,有不完善之处,但民间融资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资金支持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存在、规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的共识。

为了掌握台州市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融资数额、用途、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企业主对金融环境的期望值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实地访谈。

此项调查由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50名大学生来实施的,10个调查小组分赴台州市椒江区、路桥区、黄岩区、临海市、温岭市等五个区(县、市)走访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4份。各区(县、市)收回样本问卷数量相对均衡,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台州市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的信度、效度均在适宜分析的范围内,误差控制方案已通过统计部门认可,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获得的数据利用Spa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调研数据分析

(一)小微企业获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例

对264家已填列数据企业的问卷数据整理,结果显示(表1):2012年样本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例是0的,有50户,占比18.94%;在20%以下的有108户,占比40.91%;在20-50%之间的,有76户,占比28.79%;在50-80%的之间,有25户,占比9.47%,且全部为民营银行的贷款。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比例在80%以上的,仅5户企业,占比为1.89%,且这5户工业企业的年销售额都在500万元以上,均不属于小微企业。由此可知:小微企业中从银行获取贷款占融资总额均在50%以下,且全部是从民营银行获取的贷款,没有一户是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

笔者所调查的小微企业,其销售额分为100万元以下、100-200万元、200-500万元、500万元以上这4个区间,各区间内的企业数接近相等,其中,销售额在200-500万元的企业相对较多,占34.09%。笔者对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进行了统计(见图1)。

由图1可知,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由多到少依次为自有资金、民营银行、熟人借贷、小额贷款公司,最后为地下钱庄等。

(三)小微企业发生的民间融资规模

样本小微企业2012年实际发生的民间融资规模如表2所示。

表2表明,被调查小微企业的民间融资规模主要集中在200万以下。分布在20万以下、21-50万、51-100万、100-200万这4个区间的企业,分别有103户、36户、71户和44户,分别占39.02%、13.64%、26.89%和16.67%,有效样本企业总计264家,占全部调查对象的96.21%。

(四)民间融资是否能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笔者就认为民间融资是否能够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小微企业中,72.8%企业认为目前通过民间借贷融资能够解决企业资金需求问题。表明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这一途径获得的资金,能够满足企业正常运行的资金需求,可见民间融资在台州市民营经济特别是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但仍然有28.8%的小微企业认为民间融资不能满足它们的资金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的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业主通过民间融资获取资金后的主要用途

我们将业主通过民间融资获取的资金各种用途的可能性的五种选项(十分可能、比较可能、可能、不太可能和不可能),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分值,分别计算出每种途径的平均可能性期望分值,得到表3。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将从民间借贷获取的资金用于放款给其他企业和个人。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小微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得很长,企业间资金互相借用和拖欠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的结果正好符合台州小微企业的现状。其次是将所获资金转而投资于房地产的比例很高,排位第二,这也是形成近几年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排位第三的为偿还其他贷款和临时性资金周转,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更新的资金比例最低,说明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六)小微企业期望的融资环境

笔者将小微企业期望的融资环境分为五个选项(十分期望、比较期望、一般期望、不太期望和一点不期望),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分值,分别计算出各种融资环境的平均期望分值,得到图3。

图3显示,企业更希望民间借贷能满足它们的融资需求,其次是希望政府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降低融资成本。对各类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能满足融资需求的期望值最低。

(七)小微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

笔者将业主认为小微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的可能性分为五个选项(十分可能、比较可能、可能、不怎么可能和完全不可能),分别赋予分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的分值,分别计算出各个原因的平均可能性期望分值,得到图4。

这些企业认为,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将从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转投资于房地产;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产品滞销;决策错误,投资失败;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经营管理不善等这些均是造成一些小微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

二、调研结论

笔者对调查问卷和小微企业主的访谈录进行数据处理和归纳整理后认为:台州民间融资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发展的关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虽高,年利率在6-25%之间,但能保证小微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并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民间融资已经成为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助力器”,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民间融资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而台州发达的民营经济又是民间借贷的肥沃“土壤”,民营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对资金需求的扩大,为民间资本提供了投资渠道。民间的富余资金通过给小微企业资金支持也获得了较高的利息收入,增强了民间资本的收益性。

(一)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

调研显示:从融资金额看,占比最大的是20万元以下,频数最高为88,其次是50-100万元之间,频数为63。从融资期限看,3-6个月占比最高,为31.86%,其次是6-12月的,占比27.42%。这种金额小、期限短、频率高的小额贷款,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核的成本大,手续繁琐,放贷风险高,这些都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对它们“惜贷”的根本原因。而民间借贷由于其地域范围小,放款人能够利用地缘、血缘、人缘、亲缘等优势,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营状况、诚信度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借款人进行有效地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而这是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二)民间融资是助推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研显示:借款人将从民间借贷获得的资金转投资于房地产的比例很高,业主认为这个因素最有可能导致企业倒闭。而民间借贷融资成本高导致小微企业破产这一因素最不可能。这一结果证明民间融资必需正确引导、整顿和规范,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合法合规地发展。

(三)转变发展方式是台州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调研显示:小微企业从民间融资获取资金后,将资金转投资于房地产和偿还其他贷款的比例很高,而投向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更新的比例却最低。这说明台州小微企业的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因此,台州小微企业必须加速技术革新,跟上时代技术进步的步伐,走“小而专”、“小而精”集约型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民间金融法制化

国家应尽快出台诸如《民间借贷法》、《民间借贷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保护民间金融的合法权益,依法规范民间金融法制化、阳光化、秩序化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多元化小微金融机构

强化各级政府在引导民间金融和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创新小微企业的融资机制,正确引导民间资本组建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依法将“合会”、“摇会”等地下钱庄改组成为诸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小额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多样化的小微金融机构。探索试点政府参股、国有控股银行参股、政府与小金融机构共担风险的融资模式。多样化的民间金融组织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多品种的金融服务,能够满足小微企业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使得小微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通过市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强化小微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防范

具体措施有:(1)选择融资对象的谨慎性原则;(2)融资对象第一还款源的重要性原则;(3)限定贷款对象资金使用范围的限定性原则;(4)对融资规模的控制性原则。

(四)加速转变小微企业经济发展方式

台州市政府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对落后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转型升级、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以增强日后台州市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促进小微企业与小微金融机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民间金融稳健成长提供制度性保障

存款保险制度在防止挤兑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民间金融不存在国家信用的最终背景,万一发生问题,储户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对民间金融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削弱了储户对存款安全的担忧,大大改善它们在吸收存款方面的地位,提高它们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存款保险制度能够给整个民间金融系统提供信用支持,一旦某一家小金融机构发生危机,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能够避免民众对整个民间金融系统的恐惧感和信用危机。

参考文献:

[1]兰秀文.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01).

[2]黎友焕.加强监控民间金融发展状况[J].中国金融,2012,(03).

[3]黄友松.中小企业互助融资研究——社会资本的视角[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4]罗德明、奚锡灿.金融契约与民间金融市场的局部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小微企业在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小微企业在推动河南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政收入等方面成为社会经济、活跃市场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不完整、初期规模较小、经营风险大、自身信用意识不高、财物状况不透明等特点,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很难得到银行以及信贷担保的支持,融资难已经成为阻碍小微型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贷款

小微企业作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据《河南省中小企业统计月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小微企业单位数42.5万家,其中小型企业14.1万家,完成增加值7452.9亿元,营业收入24583.3亿元,实交税金600.8亿元,利润总额2370.8亿元;微型企业28.4万家,完成增加值2724.2亿元,营业收入8771.2亿元,实交税金187.1亿元,利润总额782.2亿元。

但是由于河南省小微企业起步晚,市场机制不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小微企业的融资受各种限制;直接融资方面,因小微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透明度缺乏、抵押资产薄弱、经i风险控制难度大的特点,难以凭借债券、股票融资;而作为商业银行出于贷款规模及风险的顾虑,于是提高融资成本,抬高门槛,使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及信贷担保的渠道融资。

所以如何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当前河南经济发展的严峻问题,能不能及时融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河南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近十年,河南省小微型企业发展迅猛。根据河南省2015年的统计年鉴中的2014年数据:河南省小微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为34.6%;分行业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14年)中,小型企业8036个,占总数的78.27%;小型企业的利润总额106233万元,占总额的48.85%;小型企业的利税总额为140533万元,占总额的48.54%;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97.76人/万人,高于中型企业的96.26人/万人,大型企业的33.63人/万人。各种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指数中(上年=100),小型企业为116.4,中型企业为110.5,大型企业为107.5。

由于政策多偏向国有企业,多数银行因小微型企业规模小,变化快,信用低等原因不给予贷款,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多数小微企业只能通过有限的融资支撑公司运转。唯有从根本上改善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才能实现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

二、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2.1融资形式单一

银行体系是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主渠道。在对小微企业的调研中,企业大多只选择了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两种融资方法。小微企业除了自身积累外,主要通过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可供小微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有从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民间借款以及商业信用等,其中银行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是相对规范的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方面,直接融资比例偏低。当前从各个企业融资情形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企业通常达到一定规模才有资格发行股票。间接融资方面,间接融资困难。因小微企业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完善,信用级别低的特点。受到银行与社会以及担保机制的歧视。银行提供给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较之大中型以及国有企业少,小微企业本身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民间融资方面,由于民间金融借贷简便迅速,能够小微企业应急资金需求的特点,在小微企业从银行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融资的情况下,非正规融资渠道成为小微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目前民间融资利息及民间借贷利率都较高(一般都在人民银行贷款利率4倍之上);民间融资又缺乏行之有效监管机制,违规操作频繁。

在这种限制条件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体制的瓶颈。在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内,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资本短缺,主要从事技能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很难与技术高超型的高科技高收益的企业竞争。

2.2银行贷款困难

鉴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经营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抵押物缺乏、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低等特点,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及综合信贷收益的考虑,实行严格信贷配给制度,抬高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呈现“慎贷”、“惜贷”,甚至“不贷”现象。即使部分小微企业有好项目,但因达不到银行信贷条件或银行难于对此项目收益及风险评估,导致此类小微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即使获得贷款,又因额度低、期限短、利率高,仍然制约着此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并且承担着较高的借贷成本。

而作为权限相对较小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严格,评定级别及信誉等级的门槛较高。多个金融机构严格控制贷款的发放,全面要求授权授信制度,对超过一定贷款的要求上报审批审核。银行出于风险控制和综合信贷收益的考虑,特别是当前银行系统采取了贷款责任追究终身制的情况下,不愿贷款给风险高、信息模糊的小微企业。基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存有偏见,很少有专业性强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信贷人员。其次,由于河南省经济水平较低,银行借贷权限没有下放,造成基层银行借贷权限有限。譬如:河南省国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较多;信贷管理机构均是由上一级别给下一级别在年初给基层的下达指标要求,有明显的计划管理体制色彩,许多小微型企业被排除在银行借贷支持范围之外。

2.3融资成本较高

小微企业的数量大,起始阶段发展速度快,其业务和发展规模都处于企业快速成长期,资金需求量很大,但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

因内源融资不需要外来投资者支付费用,考虑到成本,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时会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只有在内源融资满足不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转而考虑外源融资。如果通过民间集资等二手资金取得的融资,资金链条长,资金流动成本增加。小微企业无法向金融机构支付更高的贷款利率。另外,一些大企业经常参与投机套利,发挥借钱较小企业容易的优势,以较低成本融资之后,变相把钱借出去给第三方小企业,小企业借钱利率达到20%,这样从根本上阻碍了小微企业融资。

其次,利息成本较高。调查显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都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贷款手续繁琐且办理时间长,放贷速度较慢,信贷额度较低等状况。

2.4政府扶持乏力

当前,政府很多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政策不明确,政策支持力度欠缺。近年来国家虽然从金融、财税等各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但是研究具体政策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原则性强,针对性差。如“国九条”规定对小微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但没有具体的关于税费减免比率及数量的规定,政策具体实施随意性大。其次,“国九条”直接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呈现“上面请客,下面买单”的状况,直接削弱了地方积极性。

其次,显失公平。国家出于规范民间金融考虑,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目的是促使小贷公司能够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小微企业,但是部分政策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性突显。此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小贷公司为扩大资金来源想转制成为村镇银行,其控股权都要出让给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比例被限制在10%以下。

2.5企业自身缺陷制约

河南省作为内地的省份,内部经济相对不活跃。内地小微企业性质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组织水平及产业水平普遍低下,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其次,抵押资产缺乏。小微企i的融资缺乏足够的贷款低押担保物,部分小微企业主要采取承包或租赁经营,不具备独立自主的产权可办抵押。企业土地、房产、设备等作为物权也往往因证照不全而抵押不成。在缺乏完善担保体系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因自身缺陷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或担保人。

其次,小微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管理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为逃税漏税,逃避银行及司法部门的监督,甚至部分企业开设多个银行账户,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造成银行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

再次,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诚信度较差。譬如:假破产、真逃债,提供“有水分”的担保品,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态,隐瞒不利信息,误导银行发放贷款或者获得贷款后改变资金用途等;造成银行方面因为顾及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谨慎借款。

三、河南省小微企业的融资对策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血脉。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即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完善融资的微观环境,又需要政府、银行以及信贷部门的积极配合以营造良好的宏观融资环境。针对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小微企业作为整个社会信用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关于小微企业的信息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信息彼此相对封闭,严重阻滞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时,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缺位,小微企业的征信记录及信用等级资料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业务程度。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迫在眉睫。

建立在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小微企业的资信等级评价制度,稳中求进的对资信等级机构认可及监督,是信用担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鼓励小微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强对信贷的吸引力。鼓励小微企业主动申请信用评级,并制定配套的优惠措施,加快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建设。其次,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建立专业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构建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合理设置指标权重,配套相关的保障政策制度,全面客观地测评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出准确的信用评级。再次,商业银行充实和完善银行的企业信用系统,利用银行的全国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参考,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3.2建立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信用是企业经济行为准则以及程序的重要事项,其系统设定形成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响应及小微企业的协助配合,积极建立一个科学严谨的担保体系。

企业的所有信息是构建社会信用平台体系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机制及科技先进网络,包括电脑技术和信息源。实现各部门之间联网,建立有一个统一的客户数据库,详细记录中小微企业的客户详细信息,各部门在工作中能及时收到信息,达到一个信息双向流的作用,建立双向流通系统;从而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实现规范信息及资源共享。但是,需要提出的是,小微企业征信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目前为止,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即在涉及到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和共享方面也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其次,中小企业数据开放程度低,信息相对封闭,分散于各个部门造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

3.3提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身条件不足,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势在必行。首先,慎重决定投资项目,分析自身位置,合理定位,拒绝盲目投资造成的财务制度混乱,企业资金流失。其次,明确产权关系,实行制度革新。私营的企业要引导其走向资本化,引进现代企业和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现代化的最新要求,完善企业制度,改善企业结构是现代企业的新要求,例如,中小微企业要实现重组,退出旧的市场体制。再次,培养企业经营人才,健全企业的政策制度和人才培养的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组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以及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满足小微企业的生产需求。

3.4建立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

由于小微企业因自身较高的不稳定性因素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阻碍了银行贷款在小微企业作用的发挥。所以可以借助融资平台建立间接融资体系来缓解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以下方面:

第一,建立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效益最大的资金流动体系。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定制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融资产品,适当提高对小微工业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建立贷款信用分级制度,增加小微企业的短期借款额度。同时,小微企业融资必须公开透明,向融资机构及向社会所有小微企业开放。

第二,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小微企业的创业投资。对发展前景好、有特色品牌的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提供无偿或者低息贷款,加大技改贴息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第三,充分利用河南省普通居民储蓄的个人存款,将其转化为企业可利用融资的资本,将股份合作制修改为企业的民间的集资资本,增强利益的融资功能。同时,小微企业可以采取以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收益为导向,发展以长期股权作为投资形式的投资,通过筹资资金投资给企业,实现储蓄到投资的资金转化,从而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娟.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2]赵晓云.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以C银行为例[D].安徽大学,2013.

[3]廖亚敏.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方案[D].广西大学,2015.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9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民间资本

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正常的企业间商业信用不在民间融资范畴之内,但若超出合同约定时间并收取利息或其他报酬,应被纳入民间融资范畴。

一、民间融资的现状

作为现行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小微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投资难,二者在寻求出路中形成了互补,民间融资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融资的特点

一是灵活简便,借贷双方一般基于亲友或乡土等信赖关系,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商定金额、期限、利息等,资金到位迅速。二是利率弹性大,民间融资较银行利率高、弹性大,与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相关。三是增长快、规模较大,市(县)城区与城乡结合部民间融资增长迅速,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四是呈现专业化趋势,民间融资的便利性与普遍性使其得到了公众较为广泛的认同,逐渐由“地下”“浮出水面”,转向半公开或公开状态,并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五是融资行为渐趋理性,小微企业的发展对民间融资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人们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基于投资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融资不断提升。

(二)民间融资的分类

一是民间借贷,属民间融资的传统方式,互助形式的借贷规模较小,在乡村比较常见;“高利借贷”是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资金多用于小微企业的生产周转需要,以短期为主,利率一般为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三至六倍。二是企业内部集资,以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职工集资的情形在小微企业中非常普遍。三是其他融资形式,以票据贴现、存单、债券等抵押、质押融资的形式有较快的增长,但总体规模还比较小。

二、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

基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征,其融资体现出下述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因为小微企业数量大、分布广,具有分散性、周期性、季节性强等特点。二是资金需求频率高,单次融资金额较小、期限较短,这与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主要用于周转所需的流动资金密切相关。三是违约风险高,由于规模小、普遍缺乏竞争优势,影响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伴随着很高的风险。四是融资利率较高,高风险必然要求更高的资金回报,即便是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也必然面对更高的利率。

(二)银行信贷的特点

银行信贷较为明显的特征:一是提供统一的标准化金融产品,执行严格的信贷流程;二是信贷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时间长、要求高;三是实行严格的贷款调查和审贷分离制度;四是给予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往往还会附加其他条件。这形成了对小微企业的挤出效应,而宏观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使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三)民间资本的特点

民间资本与银行信贷相比较,其特点:一是交易方式灵活,期限可长可短,手续简单。二是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或通过中介完成,方便快捷,资金能够迅速到位,以解小微企业燃眉之急。三是利率高,弹性大,灵活性强,其利率水平因小微企业所处地区、行业、企业自身情形等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别。四是融资基于彼此相互的了解与信任,相互约束,道德风险较低。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恰好可以满足民间资本希望找到投资出路的需求,两者有着很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望贷无门的情况下,民间融资就成为小微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小微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缺位,易引发地下金融和非法融资

立法缺位导致难于界定合法与非法融资的界限。基于真实的生产或消费支出背景、利率水平处于合理范围内的融资,政策层面上应当予以支持和引导;对金融诈骗、高息揽存、高利贷、洗钱等非法融资行为应予以坚决打击。制订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的专门法规,有助于弥补现行金融体制的不足,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规范民间融资行为。

(二)风险高,容易引发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稳定

介于立法缺位,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游离于法律之外,不受国家控制,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借款人出现经营困难,无法还款或恶意欠款时,坏账风险很高,极易引发债务纠纷,个别债权人采用暴力等极端手段催款,影响到社会稳定。

(三)利率高,加重小微企业负担

小微企业往往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或困难期,资金捉襟见肘,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加重了企业负担,一旦资金链断裂往往加速困境,进而倒闭。

(四)资金投向难以控制

小微企业本身处于市场补位角色,受利益驱动易流向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等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行业或领域,进而弱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民间融资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困境加剧了其隐蔽性,资本的逐利本性又加剧了其失范性,隐藏着极大的风险。诚然,民间融资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但不应当简单粗暴地扣上“非法”、“高利贷”、“扰乱金融秩序”等帽子,政府应加强研究,出台政策对小微企业民间融资进行引导和规范。

参考文献

[1]罗丹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1.

[2]郭斌,刘曼路.民间融资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6(10).

[3]周其仁.民间融资合法化的根据.经济观察报.2005(6).

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篇1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世界范围部分国家的经济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经济疲软状态。中国的小微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小微型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出现了很多“跑路”事件。此次危机为小微企业后期发展,尤其是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小微企业作为融资主体,其融资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内源融资通常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发展状况,从企业内部融通的资金,概括来说是企业在创建过程中的原始资本积累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积累,主要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外源融资则主要是以企业所处市场,运用企业的品牌效应等自身资源从外部融通资源的途径。其中,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主要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实力状况,其外源融资主要集中于间接融资。虽然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多种多样,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依旧面临着很多困境。比如,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融资成本过高、融资信用制度创建不完善、政府政策不实用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予以思考解决。

二、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

1.融资渠道利用不充分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小微企业中,95%有融资需求,其中43%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45%选择民间借贷的融资渠道,剩下的则侧重于选择内源融资、信托融资等方式。由该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在众多的融资渠道中,它们仅将融资渠道限定在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其他途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2.融资成本过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大多选择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作为融资途径。众所周知,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实力以及诚信度进行严格的考核。小微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的影响,银行对其贷款门槛要求往往很高,这种要求自然而然的转嫁为贷款利率,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偏高。此外,从温州房地产泡沫“跑路”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也不容小觑。在如此高的借贷利率之下,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的发展处于恶性循环过程当中。

3.融资信用制度创建不完善

融资除了需要提供资金方拥有足够的资金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融资方与提供资金方两者之间拥有良好的信用度,确切的说是融资方必须拥有较高的融资度来取得提供资金方的信任。目前,融资信用制度的创建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者的信用意识以及品牌意识较差或者部门执行力度差,造成小微企业信用度普遍较低,也给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渠道的运用带来一定的困扰。另一方面,并不是每一种融资渠道都有一个规范性的信用标准作为衡量信用度的尺度,尤其是外源融资渠道,这就使得提供资金方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考核时不一定客观、公平,会给提供资金方带来隐形的资金危机,进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

4.政府政策不明确

政府的政策往往存在的一定的模糊性,即原则性强、针对性差。比如“国九条”中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虽然原则性很强,但是所谓的原则性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出现上面请客、下面买单的现象,削减地方的积极性。此外,在融资渠道方面也不尽明确,比如对于信托融资渠道的规定,只是对信托融资的一些中介进行了原则性的指导,这些原则对于其具体操作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策略,给信托融资中介带来规避法律法规的机会。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对策

1.充分利用融资渠道

(1)完善内源融资渠道。由于小微企业特殊的社会地位造成其外源融资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渠道,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资金。内源融资渠道主要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等构成,通过内源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可以使企业处于主动地位,给企业带来大量资金。对于小微企业,初始投资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评估,采取提取盈余公积的方式,增加企业留存收益,为企业的运行保留足够的资金,避免出现资金链条断裂的现象。

(2)拓展外源融资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直接的外源融资渠道可能不太容易实现,但是可以通过拓展间接的外源融资渠道为企业筹集资金。企业可以将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可以作为基础性的外源融资渠道,同时可以拓展像融资租赁、担保融资、信托融资等融资方式。借助多样的融资方式,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在金融市场上可以主动地结合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固定的融资伙伴以及多样的融资渠道。

2.规范融资成本

(1)提升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融资成本过高有很多原因,比如融资渠道过少、提供融资方要求过高等。其中,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是融资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微企业只有立足发展,在市场上扎扎实实的站稳脚步,提升自身实力,才能不断积累融资的资本,用实力取得银行、民间融资机构、担保公司等的信任,用企业自身实力以及企业文化使提供资金方成为长期合作伙伴,降低融资成本。

(2)规范银行贷款以及民间借贷利率。针对银行贷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小微企业进行银行贷款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西方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往往采取阶梯式的优惠政策,按照不同的企业实力予以不同的银行贷款利率。针对民间借贷,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严格的规制,总结温州房地产商“跑路”现象的经验教训,降低民间借贷成本,避免过高的利率带来过高的企业破产率。

3.创建完善的融资信用制度

(1)完善企业的融资信用机制。品牌的树立是小微企业创建信用度的关键环节之一,it行业的发展给小微企业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宣传环境,小微企业可以运用互联网为企业打造品牌效应,不断树立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此外,企业还应当严格按照融资协议,履行还款义务,支付还款相关利息,做到诚信融资。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要确保拥有抵押物的所有权,确定担保人的还款能力。在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的前提下制定融资方案,并且对融资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分析以及应对。

(2)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机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不断完善其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一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管理小微企业贷款经验,针对小微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级的小微企业采取不同的宽松贷款策略,适当降低其贷款门槛。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建立适当的信用评估机制,结合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因素有选择的参考,而不是一味的参照企业实力,导致企业发展积极性降低。

4.完善政府相关政策

(1)明确细节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原则性政策制定更加详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细节性问题的处理。不仅仅包括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包括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比如,盈余公积的提取、银行贷款的具体程序、民间借贷的利率幅度、融资租赁的范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相关金融机构做出具体的规定。

(2)加大立法力度。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各项具体政策都是建立在小微企业的相关法律基础之上的,鉴于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立法力度,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标准予以法律化、标准化,将法规的执行予以具体化,鼓励企业采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这些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