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十篇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十篇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0:28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

目前,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埃森哲等海内外知名咨询机构都在密切跟踪、研究和倡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本质是“信息化”

早在上世纪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商人唐・塔普斯科特就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里,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他被认为是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从字面上来说,数字经济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这样的理解并不荒谬,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分清,所以很多时候数字经济也长被作为“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而要说到网络经济,马云在中国绝对有发言权,在2015年的一次信息技术博览会的演讲上,他甚至表示:与其说这是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因为数据传输的缘故,各种数字经济活动皆有可能。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信息化,实际上这也是数字经济的本质所在。信息化这一过程的发展涉及到了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而它本身既可以自己进行制造业活动,同时还可以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数字经济已被写入了政府报告,同时还是众多互联网巨头企业们发展的重点。《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思维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革新。

“数字经济”的魅力何在?

或许你觉得数字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但其实它已经影响了超过7亿的中国人了。数字内容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跟普通的民众结合最紧密的产业。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的4G甚至5G网络技术、直播、短视频、游戏、aR/VR都属于数字内容的范围。

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数字内容产业还具有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扩就业的作用。我们看的电影《大圣归来》、游戏《梦幻西游》及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就是在小说《西游记》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这种树开新花的现象就是培育新供给、新动力的表现。而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更是带动了一波不同以往《西游记》价值观的认识何解读。

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功能的其中有一个就是迅速将具有相近世界观、价值观的受众聚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年轻人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数字经济的魅力不止是在这种新型的互联网产业上,在传统的实体经济上也很有影响力。比如说,一个制造玩具的工厂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找到好的渠道方式砣米约旱闹圃斐杀窘档停而卖玩具的人同样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来扩充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扩大销售量。

此外,通过数字经济的影响,国内海上风能的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风能转化率不仅变高了,上网电价也在逐年的降低。

2016年天猫双11全天的交易额达到1207.4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为32.37%,这些巨大数字背后,是无数网民需求带来的商业契机。热气腾腾的网购发展,其背后显示的正是数字经济的力量。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2

把握政策立意求高

新闻都是产生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先不说建国以来数十年的农业、农村政策变迁,单就近几年农业、农村政策的巨大变化,就很值得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后上升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2006年,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近年来我们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如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放开粮食市场等。可以说,任何一项措施首先都是一个重大政策新闻。

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政治家的“大局观”,牢牢把握政策导向,提升新闻报道的立意高度。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新闻宣传的切入点,增强敏感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新政策与旧政策对比有什么不同?农民面对新政策有何反映,能否迅速适应?农业、农村为何会有如此新变化?等等,每个方面都是关注的重点,也是“三农”报道的重要素材。如针对国家出台的“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政策,地方对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对农民减负增收作用有多大?历史性地取消“皇粮国税”对农业、农村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从这些方面切入,发现新闻的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处理新闻的深度和高度也就有了。再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全面深刻学习领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才能在宣传报道中做到有的放矢、全面兼顾、突出重点,在农村层出不穷的喜人景象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及时、有效地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丰硕成果。

所以,只有切实具备“首要的政策观”,才能在发现新闻、处理新闻等方面时刻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做到总揽全局、着力新闻眼,让新闻的深度和高度得到展示,体现出新闻应有的价值。

小处着眼发现素材

新闻源于生产生活,农业农村新闻就更是如此。大量的农业农村新闻素材来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来自于火热的农业生产一线。这就要求记者深入基层,多走走,多看看,在农村多与农民交友交心,多留“眼线”,并通过与农民的频繁交往来了解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把握农民的思想脉搏。

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星星点点变化往往折射出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比如,农民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增加,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旧习俗的改变,表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农民选举意识的增强,标志着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农民自我意识的凸显……

因此,要善于观察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并注意在点点滴滴的改变中细心寻找新闻眼,方能写出视角独特、有深度、有高度的好新闻作品。

抓住“数字”联系对比

农业、农村报道属经济报道范畴。看经济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着眼点就在于“数字”的变化。通过报道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的数字,读者了解农村的变化更加直观,也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因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字是写好农村报道最好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3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新常态”,并对各行各业以及全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华三对此一直非常关注。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大会致辞中提到,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先厂商,新华三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在新常态下带动产业链价值提升,推动新经济发展;举办navigate2017领航者峰会,就是新华三围绕这一愿景的具体举措。

如何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挑战,为新经济的前行提供“引擎”,是此次新华三navigate2017领航者峰会讨论的重点话题。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在演讲中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创新交替引领、彼此促进。新it则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化技术变革的聚合,它从it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资源池化开始,融合了大数据、大互联平台、大安全防护以及创新的服务与模式,为应用的创新提供支撑。

作为新it解决方案领导者的新华三,面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应用驱动,云领未来”最新战略,重点在于让应用驱动it的云化,在广义的新it环境中,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双轮驱动,持续引领、推进数字经济走向未来。

围绕着“应用驱动,云领未来”这一战略,新华三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大互联和大安全四个方面的技术能力进行支撑,并分别规划了明确的创新“路径”。未来的新华三,将通过全面支持云生应用的H3Cloud2.0,带动基于云的业务与模式创新;为用户提供数据平台和数据服务的大数据引擎;借助应用驱动、万物互联的应用驱动网络,构建数字经济的神经系统;并借助“自主创新+生态共建”,为数字经济打造全面升级、主动防御的大安全体系。

此次峰会专设了9000平方米的互动体验式展区,从“大互联、大数据、大安全、云计算、it基础架构、运营商、智能家庭消费类产品、新华三大学”等八个维度,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新华三在新it领域的创新成果。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4

关键词:数字化;民族文化;保护;研究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水融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在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各式各样的人文景观,以及保存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及典籍。并且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是无法估量和无比珍贵的。如何采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研究这样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1]。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及新时代特征

什么是文化,很多人各执一词,其中被大众所广为接受的一种认知和定义便是泰勒所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这对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而民族文化它所包含的内容和特征又是极其广阔的,而且随着生活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同样引发了民族文化的转变,并且还伴随着很深的时代气息,其新鲜的时代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发展飞速的民族文化旅游业带动了整个民族文化的保护,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帮助,而且当前的民族文化保护也不能缺少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帮助;其次,经济价值正在逐渐取代文化价值从而占据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伴随着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大好前景下,旅游经济发展速猛,而旅游经济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正在向经济方向靠拢,而民族文化中的反映民族生活的民族性正在下降,而民族文化中的伪造情况也越来越多;再次,国内的民族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新的速度与日俱增。民族文化产业的重心应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核心。注重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维持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力,关键就是看创新;最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利益驱使的目的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竞争的是各自的文化价值,只有文化价值提升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文化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竞争,是对各种资源的追逐竞争。而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很重要稀缺的资源,如何在现代商业化和旅游经济的催化下转变出最大的经济价值来,将各地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整体来推动当地的发展,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新发展的核心内容[2]。

二、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冲击,很多珍贵的民族文化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措施,正在面临越来越危险的环境。我国绝大多数的民族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落后的农业区范围,这些地域的经济发展是很落后的。但是,随着近些年,由于这些地域的特殊民族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民族文化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从政府到民间都希望通过这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实现本地域的脱贫。但是旅游经济却是对民族文化发展造成危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旦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由于旅游经济的带动越来越知名,会逐渐对当地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逐渐破坏当地的民族文化特性,丧失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由于这些民族文化价值大都不是物质性的,是以一种精神性所存在的,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发现,特别是那些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这种破坏也是最严重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有效的处理好对我国目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立即解决的。如果采用相对传统的保护方法,其前期的准备和实施阶段过于繁琐和漫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能。合理的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将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记录保存下来,建立相应的保障数据库,切实的保护好珍贵的民族文化特性,为今后的文化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三、在数字化技术下保护民族文化与传承的具体运用

1.运用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等技术。

目前数字化方向的保护技术主要为数字录音、录像等手段。数字化录音及录像相比于过去的采用磁性材料录音、录像的手段要更加精密,而且效果也更加逼真和出色。出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才用数字化技术中的计算机中介是采用二进制信息来表示的。而二进制信息是通过离散的方式来表示的,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表示方式比传统方式更加容易实现、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等。这种表现方式与计算机信息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使之能够很方便的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运算。同时,可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记录精度进行很方便的调整,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音频的记录模式:分别有电话(3KHz)7位取样模式和CD(44.1Hz)16位取样等各自不同的音频模式。都可以根据记录音频时的当时环境和需求分别加以区别,保证录制效果的完整和逼真性。数字录音和数字录像技术可以用在保护民族文化和传承中的歌舞、绘画、民族剪纸等等[3]。

2.运用数字三维成像技术。

数字三维成像技术也就是常说的3D技术。大众所常接触的3D技术即是3D电影,3D电影就是一种立体电影,为观众呈现逼真的电影环境,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置于真实的世界中。三维成像技术的高超所在便是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技术,它能使人产生立体的感觉,平时大家采用的数码相机和以前的光学相机并不能排出立体的效果,那是因为在记录图像的过程中,相机只是保存了长度与宽度这两个单位,而深度这个单位并没有保存记录下来,所以大家看到这种技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时并没有三维立体的感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三维立体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也是三维立体的,那是因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是通过我们的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的距离一般在6cm所有,正是因为这段距离,使我们在观察世界和物体的过程中产生了视差,就是说在观察物体时每只眼睛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结果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使之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这种技术手段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早已问世,这种早期的技术手段就是模仿我们双眼的视差这种生理特征,在记录图像信息的过程中,采用两部机器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拍摄已达到立体的效果,而放映时同样用两部放映机同时工作,再通过一种特制的眼镜,使人们在观看时产生立体效果,进而达到三维成像的要求。这种早期的拍摄手段过于繁杂而且后期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已经不能被当前的社会所采用。目前所采用的是很先进的数字化模拟3D技术,这种数字化3D技术大大缩减了影片制作的周期,减少了工作量,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利用数字3D技术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一台摄影机,通过一条影片就能产生两台摄影机达到的效果,这种新的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大众一致认可。这种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的出现为保护我们民族文化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三维成像可以对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比如民族曲艺和歌曲进行全方位的记录,记录下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三维立体影像资料,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可能。

3.运用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及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化多媒体数据库,这种多媒体数据库可以大容量的储存大量的音频和图像以及视频等等,是目前现代科技的研究前沿之一。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大量的带有民族特征的剪纸、刺绣、马尾绣等等,这种民族文化形式的图案都有很多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对研究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这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图案不会消失,应该采用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将这些鲜明独特的艺术图案保存下来,一旦保存下来,可以方便的进行查询、检索以及传播,是保护图案类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如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这两个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图像进行查询、检索等,再根据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量对图案进行开发设计,使传统文化形式得以保存延续,甚至得以发扬光大,不仅能达到保护民族文化和传承的目的,而且对于当地民族文化艺术的产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

四、结论

我国具有56个民族,具有很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化中都产生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民俗和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各个民族文化融合脚步的不断加快已经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正在接近濒临消亡的边缘,对它们进行保护是每个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个民族交流创新的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整个社会前进的脚步,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数字录音、录像技术;数字三维成像技术;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手段的保护,相信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保护手段一定会对民族文化和传承起到正确良好的积极影响。(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卓么措.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兰台世界,2012(35):97-98.

[2]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6-49.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数字出版;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112-02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能够决定一个民族是否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和国家是否能够持久发展。如今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我们已经不必像几年以前那样炒作“知识经济”的概念,对其他人灌输知识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知识经济已经是这个世界运转的基本规则。然而在我国知识的价值却被远远的低估,各种山寨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非法拷贝等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文化创意、科技发展等都进行了大力的支持,而且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都意味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历程,文化建设也出现欣欣向荣的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出版,尤其是科技出版和学术出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一、知识经济与数字出版简介

(一)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在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如下特征。

知识是主要资源。在农业经济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还需要各种原料和能源作为重要的依托。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以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基本所有的经济行为都离不开知识。如今知识资本已经开始成为创造与积累财富的主要条件。

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基础上实现的,而数字出版则是信息化后的重要产物之一。信息化也是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主要区别。信息化打破了时空上的限制,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加剧了竞争。

知识经济时代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传统的诸如农业经济等经济形态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的,其竞争的对象也主要是土地、劳动力等重要的资源。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才是首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的产生传播、继承、创新更加离不开人,这就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时相对于传统出版的一个泛化的概念。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出版的认识,大大的拓宽了出版的领域,对于出版物的种类也是一种丰富,同时还打通了各个出版环节。数字出版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出版过程数字化、内容产生的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广义上来讲,在出版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使用了二进制技术手段,那么就可以归属于数字出版,包括了原创作品、编辑加工、印刷复制等等的数字化,如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网络游戏、在线音乐等。从狭义上讲是从传统出版扩展到数字出版领域,例如很多出版社所推出的各种在线工具书和电子图书等。

数字出版实现了出版物载体的拓展,可以利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媒体来作为出版的载体。同时也可以让我思考到底何谓“书”。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得出版业商业模式的重建。如今已经不是传统的为书寻找用户,而是为用户寻找内容,出版企业必须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进行转变。在如今这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出版使得文化交流的特性更加突出和易于实现。传统观的出版物在交流上则很难解决从一开始就与读者进行及时沟通的问题,也很难在创作的过程就能够与读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利于知识的传播。而数字出版则可以大大的解决这些问题,它能使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根据读者的要求不断改进延续,同时因为网络的存在,数字出版的产品可以进行广泛而又快速的传播,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有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基本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出版对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外来文化的冲击,弱化民族精神,使得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已经按照承诺逐步地对外开放了我国相关的文化市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水平。为了能够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国禁止了外商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音像制品、文艺表演团体、电影进口和发行等。然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数字出版则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纸质媒体的传播,通过新的渠道与形式进行传播。通过数字出版使得外国文化在中国的盛行,通过这些文化入侵,西方资本主义国际不断的推销他们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从而引起了部分国人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怀疑、否定,对一些传统美德视而不见,民族精神被大大的弱化,十分不利于我国文化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的数字传播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力的提升,带来了人类文明的跃进,数字出版虽然对促进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却不可避免的为某些不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途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数字出版的高速发展,网络出版发展也在不断加速。然而网络却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使得各种涉嫌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的广告科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在网络上充斥着色情及其他的各种低俗信息。整治这些不良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净化社会文化的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积极影响

虽然数字出版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其起到的积极影响。

数字出版有利于将我国文化推向世界,从而增加文化的开放性。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从而为人类知识的组合与利用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如今数字出版已经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亮点。不同于传统的出版物,数字出版则可以有效的改善语言、内容、传播渠道和营销网络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正是因为数字出版没有了这些限制,可以使得我国的文化更容易走向全世界。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我国的文化更加具有先进性。

有增强我国文化的科学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要进步,就需要有先进生产力作为主要支柱。知识经济时代十分重视人才,而人才则又是提供生产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已经逐渐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出版数字化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如今已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层出不穷,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观念、传统业态以及传统机制的束缚,推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7号法律出版社

参考文献: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6

你是否看过摩尔定律衍生出并广为流传的不同版本,是否也曾猜测过摩尔定律何时走到尽头……是的,它终有不再灵验的一天,尽管这将比摩尔本人预计的还要晚得多。但笔者以为,探讨摩尔定律何时终结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理解摩尔定律推动工业进步的出发点。

透过摩尔定律表面的数字表述,可以解读出,其实它强调的精髓是经济。换句话说,摩尔定律的灵验之处就体现在,它在一定时期内为半导体行业指明了如何做才最经济,才能适应从小批量、高利润的专业市场转变为大批量、低利润的消费市场。当然,这个特定时期是指半导体的尺寸没有达到理论极限之前的阶段。

尽管如此,但到了缩小到极限了怎么办?实际上,由于特征尺寸迅速减小,当沟道宽度减小到大约20nm时,iC技术也将达到实际极限。科研人员早就在开始研究候选技术,比如基于量子效应的新器件,试图探明CmoS以后的iC将是什么。

我们知道,英特尔有个tiCK-toCK战略,就是按年份交替进行制造工艺和微架构的升级。按照这样可见的发展路线图,到了2015年,制程将由2007年的45nm发展到惊人的9nm(这个数字是指芯片上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间的连线宽度)。显而易见,这已经跨过了iC极限的分水岭,届时的iC将与传统iC明显不同。新一代iC或许引入了新材料,也许3D晶体管已经成熟,或者半导体本身与生物科技结合在一起……定律受物理限制会寿终正寝,但半导体工业却不会因此而止步。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7

今年年初,盛大文学正式推出宏大的运营主体平台“云中书城”和“云中书城店中店”,整合盛大文学旗下所有网站的原创内容,以及传统出版商的版权内容,为消费者提供包括数字图书、网络文学、数字报刊等数字商品。平台将为版权方提供内容录入、自主定价、营销推广、支付结算等一整套数字版权解决方案。

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的店中店概念引入到数字出版行业中来。其运营模式是B(内容商)2B(云中书城)2B(各种终端设备)2C(用户),定位为“文字淘宝、正版文库”。目前用户可以通过云中书城网站、盛大电子书Bambook和使用andriod系统的手机进行下载阅读,未来用户还可以通过iphone手机端应用、ipad应用、电视等多种平台设备随时随地下载阅读云中书城的海量内容。

作为盛大集团旗下文学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实体,盛大文学2008年7月成立后,运营的原创网站分别包括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言情小说吧、榕树下、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七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和悦读网。还拥有三家图书策划出版公司:“华文天下”、“中智博文”和“聚石文华”。

据了解,盛大文学目前已经储备了约800亿字的原创网络文学内容,拥有约500万部网络和传统畅销书、1000余种电子期刊杂志、100多万名作家在线写作、每日更新超过7800万字,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

盛大文学非常注重人才和技术创新。通过版权的管理和运营,盛大文学还成功地向无线和线下出版、影视话剧、动漫游戏等周边领域衍生,形成了“内容、技术、渠道、衍生”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相关报道称,盛大文学4月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上市申请草案。若成功上市,盛大文学将成为盛大旗下继盛大网络、actoz、盛大游戏、酷6之后的第五家上市公司。为此,本刊专访了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董事长吴文辉。

《新经济导刊》:起点中文网在成立一年多后,于2003年果断推出“在线收费阅读”服务,开创了国内网络文学盈利模式的先河,请问当时为什么要作出这一重大决定?而最近又宣布将在“世界读书日”期间推出免费阅读尝试活动,这又基于什么考虑?

吴文辉:起点中文网的前身为起点原创文学协会,长期致力于原创文学作者的挖掘与培养,并以推动中国文学原创事业为发展宗旨。在2003年10月,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奋斗,在众多热爱起点的作者与用户的关心下,基于为了更强有力地推动中国原创事业的发展,起点中文网开创了在线收费阅读的先河。为作者的辛苦写作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与保障,进而激发作者创作的动力,为构建更为良好的国内网络原创文学环境作出探索。

此次在“世界读书日”期间推出免费阅读尝试活动,有利于增强网络读者的版权意识,通过阅读正版,支持正版作者,增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同时深化读者尊重作者的版权意识。

《新经济导刊》:盛大文学迄今已拥有起点中文网等七大原创文学网站,这些原创资源仅靠“收费阅读”这一盈利模式实现高增长、高收益无疑杯水车薪,你们是如何将其转化为最大商业价值的?

吴文辉:在线收费阅读自2006年起至今,通过大量实践证明了其作为网络文学收费模式的价值。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化及原创版权周边产业的发展,盛大文学始终坚持正版化运营,在聚合大量原创资源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拓版权周边领域的业务。随着网络文学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实体出版、游戏改编、影视和话剧的改编等版权周边领域的业务亦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增长。通过衍生及周边产业的飞速发展,原创版权资源的周边产业链初见雏形,原创版权的商业价值亦愈发突显了。

《新经济导刊》:今年2月,盛大文学运营平台云中书城从盛大电子书官方网站中独立出来,随后又上线云中书城店中店,这一系列创新动作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请介绍一下推出这两个平台的主要目的和功能?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您感觉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吴文辉:电子书平台是基于硬件设备、重视用户阅读体验,更侧重于推广与普及电子阅读概念的平台。云中书城则是更为宽泛的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秉持着开放的姿态,云中书城海纳百川,欢迎各界的文字作品权利人洽谈合作。云中书城店中店通过打通整个出版产业链,缩短了版权产业链的上游及下游群体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一全新的运营模式,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合作平台,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变革与发展。

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随着云中书城理念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接受,目前已有浙江少儿出版社、萌芽杂志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磨铁图书等89家出版社在云中书城开设店中店,相信随着云中书城的健康发展,将来会有更多的权利人的作品在云中书城上可觅其踪迹。

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否认依旧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尤其是对于普遍的侵权盗版现象,如何通过立法、执法对其进行规范,如何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的版权意识,都是摆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前进道路上的难题。

《新经济导刊》:有人说,网络盗版泛滥与文学网站、电子书、手机阅读等数字出版平台正版优质图书“无米下锅”有很大关系,您怎么看?在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吴文辉:网络盗版泛滥本身是因为其中有利可图,所以驱使着不少盗版从业者铤而走险。今年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我们打击了多家盗版网站,包括铲除了之前规模最大的盗版网站,“小说520”等。打击和封停盗版网站本身并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对侵权盗版的打击,在震慑不法盗版者的同时,提高全民的版权意识,希望更多的读者尊重作者的辛苦付出,支持正版阅读,从而在根本上净化网络文学的阅读环境。

《新经济导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您认为对数字出版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盛大文学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新技术?

吴文辉:数字出版行业本身由于在我国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新兴技术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应用的同时,还可能带来诸多法律方面的新课题。盛大文学始终积极推进数字出版产业的有序发展,并将始终坚持走正规正版化之路。

《新经济导刊》:数字出版产业要做大做强,仅靠卖终端是不行的,“内容为王”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盛大文学发掘、培养了一大批原创作者,建立了庞大的原创作品库,请问如何留住这些作者群?又如何保证作品的质量呢?另外靠什么吸引其他优秀作者、传统出版商、杂志社和报社的加盟?

吴文辉:对任何一个热爱文学创作的作者来说,写作本身更是他们的一种兴趣与偏好。在盛大文学的原创作者群体中,有着大量优秀的作者、出色的编辑,在这样浓烈的文化氛围中,无论是久经文场的老手,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可以每天有所感悟、有所领悟。盛大文学同时亦推出多项综合福利措施,为作者的原创写作提供经济上的保障,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加入。同时亦定期组织作者参与拓展活动,如作者会、采风等,通过拓展,为作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创作灵感,提高作品的质量。

盛大文学在为作者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的同时,也积极培养、提高编辑团队的素质,使每一名作者都可以得到编辑团队强有力的支持与协助,以此保证作品质量的不断优化与提高。

数字化本身是时展的趋势。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蓬勃发展,云中书城作为承接出版资源上下游的综合平台,顺应市场化发展,通过接入ipad、android系统产品,来提供更多样化、更优质的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传统出版商、优秀作者、杂志社及报社的加盟,与我们一同为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8

关键词数字电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2-008-02

在当代,数字电视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它的发射、传输、接收等一切环节都依靠数字电视信号来进行传播,从而大程度上减少了其他电视技术的局限性,即加强了信号传播速度,又减少了“有线”带来的浪费和污染,从而也降低了经济成本,降低了其维修难度。数字电视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后的第三代电视。因其多功能以及普及方便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数字电视技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相应的都已经抛弃了传统的电视技术,这也给数子电视技术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机会,但也导致人们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如何提高数字电视技术的质量,其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就成为了一项热门话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经验,从其概述、业务、卫星信号、内部系统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使大家能够看清其现状与发展的趋势。

1数字电视技术的概述

在本质上,传统电视技术与新兴的数字电视技术有着根本区别。无论是摄像录音,还是节目后期剪辑制作,每一项工序之间都摆脱了原有传统模式的束缚,现有的数字视频信号与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相比,其性能更加稳定,传播速度更为快速,质量更为清晰,而且其功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提升。业务和内部系统也得到了具体化的完善。

1.1业务的提升

在这个信息膨胀、爆发的时代,人们早已不满足从单一渠道获取知识量的传统方式,而以一种平台只传递一种规定的信息模式也渐渐被人们所抛弃,现有的传播技术当中,以网络传播方式为主要手段,其信息快、信息量广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第四大主流传播方式,而数字电视技术正是看准这点,结合网络,做到了以前电视没有做到的许多事情,彻底提升了电视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地位,包括视频通话、医疗服务、观看网络视频等等,这不仅是其业务的扩展与提升,也是其自身发展自身的有利保障。

1.2内部系统

数字电视技术的诞生以及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良好影响,其内部系统也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以卫星为主导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通过卫星为中间媒介,播放室发送信号,“机顶盒”接受信号,以最快最省力的模式转播到广大用户的家庭当中。2)以多媒体形式出现的数字广播系统。其无线电波为主要传播媒介,使手机、pDa、笔记本等电子技术,都可成为数字电视的终端,大大加强了其广泛性。3)以有线传播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这也是比较传统的数字电视技术,现在正被新型技术所取代。4)以电视塔为主要形式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它通过电视塔发射信号,用户用天线接收,使其可以“移动”的观看电视节目,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出租车、公共汽车等方面,但是信号的清晰度以及画面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现状

2.1数字电视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有关数字电视的使用数量调查报告显示:在2012年年底全球已有10亿人在使用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模式,也就是说全球每六个人就有一个人已经使用上了这种技术,这标志着数字电视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电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发展的新兴技术,由美国人开发,并在1994年6月在美国本土使用,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数字电视覆盖技术已经得到了系统性的完善,超过90%的地区被数字电视技术所覆盖。而时隔两年后也就是1996年,法国也应用了数字电视技术,并将其投入到商业当中,以商业模式带动其发展,为数字电视技术的新兴带来了有力的保障。1998年英国也相继应用了数字电视技术,并采用了电视塔发送信号的技术,使其能够“移动”应用,而且在英国,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数字电视的方便与快捷。2003年日本,也应用了数字电视技术,并在2011年关闭了模拟电视技术信号。

2.2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亚洲大国,并且也是亚洲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国家,早在2000年中旬,就开发了第一个以数字电视技术为主的广播电视台,虽然相比欧美等国家,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起步较晚,但是数字电视技术的覆盖率一点也不比发达国家差,甚至已然超出了有些国家的覆盖率。可惜数字电视技术虽然覆盖了千家万户与许许多多的企业以及部门,但是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欠缺,因为那时的数字电视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引进了发达国家的数字电视技术设备,在技术方面我国还欠缺的很多,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且现有的一些数字电视技术设备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或者是在技术上与其共同研制的,缺少自我研制的技术是我国当时的数字电视技术设备的一大弊端。这种问题直到2002年才得到彻底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任何事情与科技的更新换代都是让人目接不暇的,在时隔两年后,上海、广州等地率先完成了数字电视技术的更新,并在同年播放信号,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彻底的改善了我国当时数字电视技术依靠外国的弊端,直到今天,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研制的技术设备,技术等级可与国际接轨,这与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3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现阶段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下面我们就针对其技术设施以及发展的现状来具体的谈一谈它的发展趋势。

3.1通过卫星来进行电视直播

通过相应的卫星来传播信号实现卫星电视直播,这种直播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覆盖性广泛。而且通过DtH业务,还可以收看到许多精彩纷呈的国外电视节目。在2008年,我国的“中星9号”广播电视卫星成功发射送入太空,这颗卫星彻底解决了边远山区以及农村无法收看到电视节目的弊端,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电视信号的覆盖率,也显现出了卫星传播的强大性,随着经济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我国的高速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人们对信息的追求也越来越广泛,如果想让电视这种传统的主流传播媒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依靠卫星传播是其主要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覆盖,而且还能收到国内国外许多电视,这对人民了解国内外形势,了解新闻动向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也是其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3.2数字高清电视

传统模拟电视技术与数字电视技术最大的差别不是在其覆盖率上,而是在两者的清晰度上,传统模拟电视的画面清晰度根本不能与现有的数字电视技术相比较,所以如何提高数字电视的清晰度是其当下发展趋势的主流之一。普标、标清、高清是数字电视清晰度的三种表现形式。在当下的社会中,生活压力普遍增大,人们在工作之余需要对身体以及精神的双重放松,才能使其在心灵上得到愉悦,所以普清电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这也是传统的模拟数字电视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改善电视的清晰度,使其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是数字电视能够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3.3网络电视

单一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所需的要求,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更多时候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时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它利用pc端插口,可以与电脑以及网络端口直接相连。通过电脑和网络的在线观看功能,可以轻松的进行转播、直播、插播等一系列的有效观看手段,使人们可以随时观看自己想看的节目,不仅提高了电视的收视率,还解决了人们无法及时观看的这一难题,所以网络电视的新兴也是现有数字电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3.4手机电视

手机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手机电视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视频接收终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移动着接收信号,虽然音质画质不如普通电视。多媒体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电视、车载接收机、笔记本、mp3以及mp4等,其接收和传送的业务不仅仅局限在电视节目、音频、图文以及数据等方面,如手机电视。由于手机的普及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手机观看数字电视,其在网络上的运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手机电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它也成为了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其生活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数字电视技术这种新兴的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密不可缺的重要伙伴,针对数字机电视技术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下如何提高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的覆盖率,如何加强数字电视技术的更新程度,如何完善其技术设备,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积极的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数字电视技术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依照其发展趋势来看,走卫星大面积覆盖化、数字电视高清化、网络技术连接化、手机电视移动化这四种路线,是现有的主流发展趋势,所以笔者呼吁,作为现代的数字电视技术人员,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完善自身实践技术技能,以科学是第一发展力为前提,不断的在这一条道路上进行摸索与实验,最终通过集体的努力,摆脱依靠外国技术这一弊端,开发属于我国本土的高科技数字电视技术,不仅为我国人民创造福利,还为我国在数字电视上的技术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彭松.中国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2011(24).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9

【关键词】语言;平等;社会;和谐

【作者】蒙元耀,广西民族大学博士、教授。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7)04-0006-005

aStudyontheequalityofLanguagesandtheConstrutionofHarmonicSociety

mengYuanyao

abstract:thispaperwilldisscusetheissuesintheconstrutionofharmonicsocietyanddevelopmentofmultiethnicregionseducation.theproblemsequalityoflanguagesarerelatedtotherightsofminoritiesandprotectionmulticulture.itisnecessarytosavethelanguagesandcultureoftheminoritiesifthenation’seconomyandculturewilldevelopharmonically.thereforethespaceisprovidedforminoritylanguagesandculturetosurviveanddevelop.

Keywords:equality;Languages;Harmonic

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是我国的一贯政策,各级政府都不允许民族之间的语言歧视问题出现。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方,各族人民友好和睦相处。长期以来各族人民一直在这块土地上开拓进取,繁衍生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之间这种和谐相处的环境,得益于国家民族政策的合理引导以及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可。

根据宪法,我国各族人民有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在广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略多。世居的少数民族中,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彝、水、仡佬等十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回族已经转用汉语作交际工具。其中,壮、侗、毛南、水、苗、瑶、彝、京等八个民族均有自己的传统老文字。虽然这些传统的老文字使用领域有限,但它们保存了不少民族民间的珍贵文化资料,特别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手抄歌本,可以说是民间文学的瑰宝。政府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给壮、侗、苗等民族创制了拼音文字,帮助彝族改进了彝文。直到如今,广西的民族语文工作者还一直在为瑶文的创制而作努力。

民族语文工作长期以来都纳入民族工作序列而当作一项重大工作。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民族语文工作事实上却不大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许多东西很值得认真总结,特别是一些政策层面的东西,更值得我们深思。

国家为什么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语言文字?

早在1950年代初期,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就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当时主要任务是要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上的不平等。政府在百废待兴之际,依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摸清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状况,为壮、苗、彝、侗、布依、哈尼、佤、傈僳、纳西、黎等十个民族创制了文字,为景颇、拉祜、傣等民族改进了文字。并通过行政力量在民族地区大力推行使用民族文字来扫除文盲。现在回顾历史的发展过程,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却颇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因为当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问题,以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翻了身,当了家,再给文艺工作队到民族地区学习一些民族歌舞,多多巡回演出;办一些民族院校,培养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就能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理想了。至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如何把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办好,都没有通盘考虑,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直到19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要搞活经济,这才发觉少数民族地区根本就不具备现代经济的竞争力。待到沿海地带的经济长足发展之后,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经济、政治水平真的就能很快提高吗?他们的权益因有民族文字就得到切实的保障?

几十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问题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少数民族民众在很多领域并不因为拥有了民族文字自己的权益就得到相应的保障。于是人们便以猜疑的眼光来评价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这种猜疑扩散开来就形成一种很不利的看法,似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除了政治象征外再也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用处。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不发达,表面上看是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在制约。但其深层却还有认识上的偏差,有行政关系的不顺畅,有教学体制的失当,更有民族语言规划策略上的失误。种种问题堆积在一起,必然导致民族语文工作的艰难。宪法虽然赋予少数民族人民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但因语言文字规划策略不到位,最终的实惠落实不到少数民族民众的身上。平民百姓只讲实惠,得到好处的东西才有用。民族语文的工作成效距离人们的期望目标太远,因而人们就得出民族语文无用的看法来。

少数民族文字究竟有没有用处?若是有用,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要让少数民族得到切实的好处,如何发挥少数民族语文的作用?濒危的弱势语言文化应该怎样保护?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摆在民族语文工作者面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难题。

作为少数民族一分子,作为长期从事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研究者,我对民族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是深信不疑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除了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外,还有许多不可取代的社会功能。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我在许多文章里都曾反复申明过这一点。在我看来,民族语言文字主要作用表现在如下这几方面: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二)双语师资的培养;(三)民族古籍整理;(四)民族医药与民族植物研究;(五)民族文化研究;(六)农村科普推广应用;(七)影视文艺演出;(八)时事政策宣传。①

如今看来还需要加上一项:濒危语言文化保护。语言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濒危语言自身就是一种濒危文化。要保护濒危的弱势语言文化,首先就要研究和描写这些少数民族的语言!与社会主流语言相比较,少数民族的语言处在事实上的弱势地位。我们应该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经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给予综合考量。多保存一份语言资源,即多给子孙后代保留一份文化财富。

既然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为什么几十年来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一直都得不到理想的成效呢?我以为问题就出在“通、懂、用”三个关键环节上。

“通”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通。领导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领导者,要对自己辖区内的民族语文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多半地处国家边陲,民族语文工作涉及国家边疆的安定与安全。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若是长期发展滞后,就会拖国家建设的后腿。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质。而民族语文在民族地区人才素质教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说,民族语文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兴旺大业,其实也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建设。国家要兴盛,要长治久安,要和谐发展,就必须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懂”是民族语文干部要懂行,要精通业务。民族语文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是这项工作的成败关键。干部的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才能打得开局面。有为才有位。假若民族语文工作没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不出人才,不出成果,不重视自身队伍建设,自然在主管领导心目中也就没有这项工作的位置。事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

“用”是民族语文要派上用场。学了民族语文,就需要有使用它的领域和机会。若把民族语文仅仅理解为民族平等的政治需要,或者把这项工作当成谋取一些办学经费的渠道,那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政府要通过行政行为,有意识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升学、就业、职称评定等方面用上民族语文,在新闻媒介、影视宣传等方面拓宽民族语文的应用领域;有目标地制定民族语文发展声望计划,进而提高少数民族语文的声望和地位。②

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问题上,我们多半还是停留在说说而已的状态上。基层干部曾经诙谐地开着玩笑:这项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我们有实际效果的措施还是相对比较少。可以说,民族语文工作效果不显著,绝非民族语言文字本身没有用,那是我们未能把工作做好!

在中国,汉语和汉字是主流语言文字。汉语传媒是全国最大的信息源。不仅汉族人民在使用汉语汉字,就是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也要使用汉语汉字。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模式。只要不离开原有的生活环境,少数民族就需要自己的语言文字来维系本民族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可在大多数民族地区,人们连用母语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跟接受文化教育的学校教学用语不一致,然而他们却跟母语是汉语的儿童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教材来学习,这中间的差异太大了。

汉语为母语的儿童七岁入学时,他的语言能力已经相当强了。在小学启蒙阶段学习,他主要是在认字这一环节上下工夫。字义和用法对他来说不是困难,因为他会听、会说、会用那些词。而相对于少数民族儿童,他要认识一个字,同时还要死记字的读音、意思、写法和用法!因为平时他所说的不是这一套语言系统。他与生俱来的思维工具和表达机制完全不同于教材用语。从零岁到七岁所积累的那点生活知识得暂时放过一旁。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启蒙阶段不论是自觉或是不自觉,教师都必须使用民汉双语教学来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否则小学生们是无法理解课本内容的。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的新合村,小学语文教师告诉我们,他们给学生讲解课文,先用普通话朗读一遍,然后用壮语解说一遍,因为班上的小孩以壮族居多。接着再用苗语讲解一遍,班里的学生也有不少是苗族儿童。临要下课或下了课,还得赶紧用仡佬话再跟仡佬族的儿童解释课文的内容。对个别彝族儿童只好个别辅导了。可想而知,在这种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教师付出的精力绝对比单一用汉语来教学的学校教师要大出许多倍!也可以推知,这类地方的学生学习知识要比发达地区的学生要慢上许多年才能达到相同的水准。根据我们的研究,壮族地区的学生一般要到初中二、三年级时才能比较顺畅地使用汉语来思维和表达。换一句话说,这类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他们要转换思维机制和语言表达工具,需要到初中阶段后方可完成两种语言的顺利交替使用。③

在这种先天不足的学习环境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要在初中毕业时完全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依然是十分困难的。个别优秀的学生也许能够出类拔萃,但多数学生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除了语言因素在制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不太如意。所以,要指望这些地方的教学质量能跟城镇、跟发达地区相比,实在是一种奢望。

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来说,政府虽然给少数民族十分二十分的照顾分数,但这点分数远远解决不了少数民族语言与受教育语言不一致的文化差异问题。愚意以为,这十分二十分只是一种权利的象征而已,它无法解决少数民族母语思维和受教育用语不同的根本问题。少数民族学生一开始就处在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上。他们要用第二语言来学习知识,这原本就无法体现公平。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交通、信息均欠发达,受教育的条件远远不如发达地区那么优越。不加区别要把他们放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用同样的试题参加统一考试,这是貌似公平实失公允的做法。

在国外,发达国家很注意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他们施行多元文化策略,鼓励非主流语言族裔的人学习主流社会的语言,同时也鼓励他们学习自己的母语文字。政府也鼓励主流语言为母语的人学习第二门语言。

比如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提倡学习英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对国家与人民均有好处。虽然澳大利亚的人口有83%是以英语为母语,但其中有不少文盲。而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中很少有人精通其他语言,就是澳大利亚的主要贸易国家的语言也很少有人学习。由于能说英语以外语言的家庭在家中忽视了小孩有学习双语的潜在能力而导致澳大利亚语言资源的减损。随着多种土著语言的消失,澳大利亚将失去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精通英语之后再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至少可以使澳大利亚在四个方面受惠:(一)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好处。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有使用主办国语言能力和了解他们的文化,澳大利亚会占有优势并将因此而受益。(二)在澳大利亚多语言社会中以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为辅助工具,将之利用以提供全民服务。(三)能在国际事务上尽更大的职责(即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声望与地位)。(四)机会均等,克服不利处境使社会趋向公平(语言平等即受教育机会均等,亦即就业机会均等)。所以,澳大利亚政府的语言政策目标就是让所有的澳大利亚居民有机会学习至少两种以上的语言:英语和另外一种。同时能提供英语以外的语言服务来营造这些语言的使用环境。

为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政府提倡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应有机会至少学习一门英语以外的语言。如有可能,每个人应有机会学习自己的母语;为了国家利益,最好学习国家所需要的语言。并且强调,每个学校所要教授的任何语言在教育上和文化上都应该受到肯定并加以鼓励。在高中三年级时,各州或各领地当局应测试尽可能多的语言。在高考中,对非英语母语的考生设另一套相对比较浅易的考题,而且把考生母语列作一门考试内容,成绩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对公认学习难度较大的语言(如希伯莱语等),加分的比例还要更高一些。④

在德国,学校至少要开设一门外语课进行双语教学。他们在十三年义务教育阶段都坚持进行双语或多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为的是能够用母语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并与讲同样语言的人交流;能够用母语对错综复杂的事实情况进行思考;能够掌握双语就意味着择业机会增多并有助于国际间的交流。所以学校选择的外语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因为这些语言在欧洲共同体内使用人数最多。德国的少数民族都是移民进入的,其语言文字是来自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字。这部分人的双语教学跟德语为母语的人又有所不同。非德语母语的少数民族双语班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要多学习一年。即先学一年母语后再进行双语教学。一年级时使用母语教材,进行扎实的母语训练。二年级后使用双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低年级时母语成分多一些,随年级的升高,母语成分逐渐减少。然后逐渐过渡到德语与外语的双语或多语教学。少数民族的母语教育贯穿整个中小学的教学过程。到中学阶段时还要开母语补充课,进一步传授母语知识。使学生从单一语言过渡到多种语言,实现培养多语型人才的目标。⑤

西班牙被认为是鼓励少数民族语言与国语共同生存和繁荣的范例。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加里西亚三个地区都以当地语言为官方语言。这些地方语言在公共机构、学校及传播媒介当中得到广泛使用。加泰罗尼亚语还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官方语言。而在佛朗哥独裁的时候,加泰罗尼亚语是被禁用的语言。⑥

可见,少数民族语言能否得以生存,政府的态度和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语文政策是正确的,少数民族所处的语言环境氛围也是宽松的。现在关键是如何制定明确的措施来实现国家宪法规定的民族语言平等目标。语言文字的平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少数民族若长期处在语言、文化的劣势地位上,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繁荣。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以提高人口素质。而要解决教育问题,则必须解决双语师资和母语接受教育的问题。后面这两个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公平发挥民族语文在国民教育上的作用问题。

实施双语文教学,这是民族地区教育改革的一条出路。没有双语文教育,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就不会大面积得到提高。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也不会得到长期保持。特别是现今社会经济转型,经济观念改变,市场经济的大浪潮强烈地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实施双语文教学,首先要有合格的双语文师资。培养合格的双语文师资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国家政府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这是重大的行政行为。政府应以行政决心下大本钱来解决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问题。

与主流语言文字相比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相应是比较窄小的。而且因地理位置上的边缘化和社会功能的层次不高,我国目前多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处在发展不利的位置上。在广西,即便是拥有1800多万使用人口的壮语和壮文,依然也摆脱不了弱势的地位。一些只有几千或者几百人的濒危语言,它们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窄小了,甚至到了非紧急抢救不可的地步。若不再着重加以保护,这些语言很快就会消失于无形!

借鉴国外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多元文化资源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我们应该把民族语言文化当作重要的文化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来加以重点保护。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繁荣发展当做国家社会整体的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机部分。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许多地方都不能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民族教育事业上来。这项事业只能依靠国家加大投资的力度来解决。现在国家暂时无法投入太多,但相应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总是应该可以的。比如从高考、招干考试等政策上将按民族成分给人平均照顾分改为将民族语文增列作考试内容。在高考或招干考试里设上四五十分民族语言文字的题目,让民族考生变照顾为争分。学好民族语文者,应该得到相应的实惠。在职称评聘之中,懂民族语文者可以免试一门外语。以政策诱导民族语文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民族文化教育和师范教育上,设一些专用的名额指标给相关的民族院校和师范院校,给学习双语准备从事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人才予以一定的优惠待遇。比如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费,或定岗定向培养人才,给民族地区或贫困地区保证一定的编制指标,让学了双语文的大中专学生有就业的保障等等。甚至一些民族地区农林医性质的大专院校也应该按一定比例开设民族语文课,为民族地区培养一些实用型的科技人才,改善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极端匮乏的状况。

总之,宪法和教育法都赋予少数民族学生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权利。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领域。国家政府要加大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步伐,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就必须在政策措施的层面上给予明确的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提高民族语文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实施双语或多语教学来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让少数民族从社会进步中获取相应好处的同时又不至于丢失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

如何发展好数字经济篇10

【关键词】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中医药;外语教学

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发展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这一新机遇。其中,数字经济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的理念下,为提高患者就诊效率,避免交叉感染,利用数字技术所研发的在线诊疗、病情诊断数据化、药类ai智能快检技术等,呈现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以及行业人才素质的新需求。本文对外语教学如何服务于数字时代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输送复合型、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一、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单一的纸媒语言层面的教学亟须转变

在传统的外语课堂中,致力于单一的纸媒语言学层面的音形意的讲解,显然脱离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要求。首先,数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单一纸笔教材的媒介演化成多元媒介的数字资源,如网页界面、视频、社交媒体、通信方式和数字软件。学生在日常的外语学习情境中,学习资源已转变成各种超链接构成的语篇综合体。倘若课堂教学不能打破传统纸媒语言文字学习的局限性,便会抑制培养对象的外语学习动力。其次,单纯的语言学层面的语料分析已不能包罗数字经济时代呈现的语言信息形式的学习。教学资源需要合理安排多元功能类型的语料学习比例,例如,行业口语、网络语言、学术语言等不同语境下的语言形式的课程设置。另外,外语通识课程与中医药eSp外语教学之间的脱节现象严重,“外语”与“专业”的衔接工作则尤为重要。最后,如何运用数字工具对信息进行检索、处理、管理、分享和创造已成为语言学习负载的关键切入点。

(二)被动型、内向型培养对象亟待转型

中医药学有着最为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向型特点,尤其在认知方式上更为强调“医者意也”,讲求“体悟”,即从静观自身、从自身的内向实践开始而发展、形成起来的世界观、宇宙观与方法论。因此,这种学科特点使中医药专业学生较之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倾向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谦虚、内向的性格表征。虽然内向型文化特点可以算是中医药的专业优势,但倘若没有进行良好引导的话,培养对象就会产生对新事物的不敏感性,从而阻碍创造力的发展。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形式意味着它将不可逆转地走向包容的全球化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数字科技则是一种外向型的产物,强调“信息对话”的时速与效率。有着内向型文化价值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应该协同外向型数字科技发展,成为信息话语的发起者、对外交流的发动者。因此,外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新的经济模式的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掌握最新动态、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实现向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转型。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亟须确立

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使现实社会与虚拟空间进行了深度融合,导致了“万物皆媒”“信息爆炸”“泛娱乐化”的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与媒体格局。而当今高校学生在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体量以及极快的传播速度,极易产生注意力碎片化、情绪浮躁化、学习功利化等问题。这就亟须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专业理念的干预与指导,从而确立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当学生借助数字工具获得历史、社会、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信息时,可以通过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批判性分析,成为信息技术的主人,而非信息技术的附庸。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高校,还应该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等培养,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四)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如前文所述,当今的高校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擅用网络资讯以及通过网络自学,对数字媒体的交互技术驾轻就熟。然而外语教师队伍承受着由数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倘若继续以单纯的语言技能讲解进行教学,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做到超越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熟识,需要自身和院校共同努力,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课堂,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对教师的期待。另外,教授通识课程基础外语的大部分教师多为语言类专业出身,缺乏中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致使基础外语与中医药专业外语无法做到有效衔接。而教授专业外语的教师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眼光。信息时代的发展既需要外语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教师自身还需要具有中医药行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市场前瞻性眼光。

二、数字经济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外语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数字技术为多模态资源融入外语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物质载体。外语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语言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模态的学习训练,最终实现课程资源优化配置。另外,加强外语教师的数字技术融合意识,任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数字工具都可以应用于教学设计;学校也要积极配合与倡导,总结实践经验,从外语基础和专业外语的整体规划中将数字化教学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数字工具的使用、信息检索和处理、在线学习等。例如,在语音方面,可以利用ai语音识别纠音技术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写作方面,通过语料库的创建、搜索、应用,辅佐学生的专业翻译与学术写作。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配合教师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增设交互式教学方法

数字技术革新了信息传达的方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可以经由互联网虚拟空间互动与交际,从而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因此,人才的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外语教师应该促使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内向型文化优势与外向型数字科技协同发展,多采用任务协作和意义交流的交互式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互动,未能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阶段的交互协作加以考量,因此全方位与学生交流协作的教学方法需要大力推进。例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尽可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与其进行交流与互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对利用数字工具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小组展示和汇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设小组间互评,把学生的交际能力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布置在线合作的互动任务,增加数字技术与合作式教学体验;课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增设师生间的互动分享环节。

(三)贯彻思想规范与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