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2:47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1

《贸易畅通合作倡议》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记者: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相关方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请问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钟山:主席在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重申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张,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受到与会代表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发出《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就是贯彻落实主席关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立场、中国主张,广泛凝聚共识,深化经贸合作,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来说,从三个方面贯彻落实:一是着力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秉持丝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以开放为导向,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挖掘贸易投资新增长点,拓宽贸易投资领域,创新贸易投资方式,释放合作潜力,促进贸易投资增长,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三是发挥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贸区建设,坚定不移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一份凝心聚力的重要成果文件

记者:贸易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国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请问,《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钟山:《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源自各方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意愿,反映出各方寻求畅通、高效、共赢、发展的共同愿望,展现了各方在促进贸易增长、振兴相互投资、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行动,是一份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继往开来的重要成果文件。《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

第一,确定了推进贸易畅通的合作原则。在《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各方表达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支持经济全球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各方认为,要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共同完善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具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共享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

第二,提出了推进贸易畅通的合作举措。在促进贸易增长方面,各方强调推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新业态,加强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在振兴相互投资方面,各方表示愿探索创新投资合作模式,增强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共建经贸产业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各方重申将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第三,展示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积极姿态。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推动者,更是参与者、贡献者。《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包含中方一系列主动开放的务实举措。我们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也为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还将与参与国加强贸易便利化基础设施合作,与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支持参与国加强经贸及投资人才能力建设。

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互利共赢

记者:《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已成为高峰论坛一大亮点。请您具体谈谈《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对促进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钟山:《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是这次高峰论坛一个重要成果。这个中国倡议,得到了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还会有更多的⒂胝吆椭С终撸体现了参与方支持经济全球化、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共同意愿。这充分说明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深得人心。我们提出的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举措,也得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热烈响应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说:“举办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大举措,我愿参加明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目前情况看,预计明年会有90个以上国家参加进口博览会,这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战略主动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2

时代背景

2.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各国都在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描绘了新蓝图。

3.在此背景下,我们欢迎各国积极开展双边、三方、区域和多边合作,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市场化产业转型,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各国发展战略和互联互通合作倡议层出不穷,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4.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虽在缓慢复苏,但下行风险犹存。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依然低迷,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有待加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消除贫困、促进包容持续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共同挑战。

5.我们注意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在挑战和变革中创造机遇,我们欢迎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加强亚欧互联互通,同时对非洲、拉美等其他地区开放。“一带一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倡议,为各国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取得了积极成果,未来将为各方带来更多福祉。

6.我们强调,国际、地区和国别合作框架和倡议之间沟通协调能够为推进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这些框架和倡议包括: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议程、非洲2063年议程、文明古国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亚欧会议及其互联互通工作组、商旅驿站关税倡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海陆快线、中间走廊倡议、中国―欧盟互联互通平台、欧盟东部伙伴关系、以平等、开放、透明为原则的欧亚伙伴关系、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欧亚经济联盟2030年经济发展基本方向、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跨欧洲交通运输网、西巴尔干六国互联互通议程、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议等。

7.我们重申,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共同致力于建设开放型经济、确保自由包容性贸易、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将努力促进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普遍、以规则为基础、开放、非歧视、公平的多边贸易体制。

合作目标

8.我们主张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和各种发展战略的国际合作,建立更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

9.我们重申,在公平竞争和尊重市场规律与国际准则基础上,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扩大贸易和投资。我们欢迎推进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小微企业深入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发挥税收和财政政策作用,将增长和生产性投资作为优先方向。

10.我们主张加强各国基础设施联通、规制衔接和人员往来。需要特别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有效互联互通。

11.我们致力于扩大人文交流,维护和平正义,加强社会凝聚力和包容性,促进民主、良政、法治、人权,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腐败和贿赂;更好应对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诉求;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确保所有人公平享有发展机遇和成果。

12.我们决心阻止地球的退化,包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立即采取行动,鼓励《巴黎协定》所有批约方全面落实协定;以平等、可持续的方式管理自然资源,保护并可持续利用海洋、淡水、森林、山地、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综合、平衡、可持续发展。

13.我们鼓励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建立巩固友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

合作原则

14.我们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平等透明、相互尊重的精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本着法治、机会均等原则加强合作。为此,我们根据各自国内法律和政策,强调以下合作原则:

(1)平等协商。恪守《联合国》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和领土完整等国际法基本准则;协商制定合作规划,推进合作项目。

(2)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兼顾各方立场。

(3)和谐包容。尊重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相信所有文化和文明都能够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4)市场运作。充分认识市场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确保政府发挥适当作用,政府采购程序应开放、透明、非歧视。

(5)平衡和可持续。强调项目的经济、社会、财政、金融和环境可持续性,促进环境高标准,同时统筹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合作举措

15.我们重申需要重点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强调根据各国法律法规和相p国际义务,采取以下切实行动:

(1)加强对话协商,促进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与第六段所列发展计划和倡议协调发展,促进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区之间伙伴关系的努力。

(2)就宏观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磋商,完善现有多双边合作对话机制,为务实合作和大型项目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3)加强创新合作,支持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科技园区等领域的创新行动计划,鼓励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加强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模式交流。

(4)推动在公路、铁路、港口、海上和内河运输、航空、能源管道、电力、海底电缆、光纤、电信、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欢迎新亚欧大陆桥、北方海航道、中间走廊等多模式综合走廊和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构建国际性基础设施网络。

(5)通过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必要时统一规则体制和技术标准等手段,实现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协同效应最大化;为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有利、可预测的环境;在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效率的领域促进公私伙伴关系;欢迎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6)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和效力;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第11次部长级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让普通民众从贸易中获益。

(7)通过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等方式扩大贸易,欢迎有兴趣的国家开展自贸区建设并商签自贸协定。

(8)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和供应链联接,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贸易、工业园区、跨境经济园区等领域合作。

(9)加强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抗灾、减灾、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等领域合作。

(10)加强通关手续等方面信息交流,推动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共享;加强海关合作,通过统一手续、降低成本等方式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促进保护知识产权合作。

(11)合作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融资体系;加强金融设施互联互通,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平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探寻更好服务本地金融市场的机会;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积极作用,加强与多边开发机构的合作。

(12)为构建稳定、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作贡献;通过推动支付体系合作和普惠金融等途径,促进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和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机构在有关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和合作协议,发展本币债券和股票市场;鼓励通过对话加强金融合作,规避金融风险。

(13)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纽带,深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智库、媒体以及包括实习培训在内的能力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

(14)鼓励不同文明间对话和文化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愿景展望

16.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强互联互通倡议对接的努力,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有助于推动实现开放、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

17.我们重申,促进和平、推动互利合作、尊重《联合国》宗旨原则和国际法,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3

稳中求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增长

当地时间18日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在新落成的洛斯卡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在峰会第一次全会上,发表题为《稳中求进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对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和完善全球治理的立场,呼吁各国协调合作,共同推动世界发展繁荣。

本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新的风险又在形成和积聚的背景下举行的。如何寻求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的对策,是与会领导人讨论的重要话题。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指出,各国既要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又要稳中求进,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1.坚定不移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当前,二十国集团成员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保增长、促就业、促稳定。我们应该继续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认真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共商妥善应对之策,巩固和增强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我们应该继续以建设性、合作性方式支持一些欧洲国家解决债务问题的努力,推动这些国家经济早日迈入稳定增长轨道。我们应该认真落实以往峰会承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充分考虑各国国情和合理关切。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创新潜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从源头上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反对将价格上涨简单归因于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

2.坚定不移深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中方赞同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源,提高其应对危机和紧急救助能力,以更好履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职责。我们应该提高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遴选程序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应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使金融体系更好服务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使用并改善其货币篮子组成,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3.坚定不移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该重视当前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消除贸易障碍,增强贸易发展动力。我们应该坚定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恪守历次峰会承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授权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机构加强对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的监督。我们应该保持各种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安排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之成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促进力量。我们应该维护并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我们应该关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链问题,使贸易统计标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各国从贸易中获益情况,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所谓贸易失衡问题。

4.坚定不移推进发展事业。实现共同发展是世界经济持久增长的根本之道。我们应该重视有关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溢效应,推动国际社会在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繁荣进步、缩小南北差距方面下真功夫并见到实效。二十国集团应该加强同联合国的合作,支持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继续在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发展和促进减贫功能。我们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支持,切实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贸易领域的关切,尽快实现对最不发达国家产品的免关税、免配额待遇。我们应该在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等发展问题上加大投入,着力破解导致南北发展失衡加剧的难题。

5.坚定不移倡导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增长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机制保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充分考虑各国发展绿色产业面临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能力水平差异,支持各方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加强有利于绿色增长的国际技术传播和合作,避免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将召开,我们应该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主渠道地位,推动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

讲话中有关巩固和增强经济复苏势头,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营造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以及实现共同发展、推动绿色增长的建议,高屋建瓴,明确务实,在与会国家和地区组织领导人中引起共鸣。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主席的讲话既传递了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又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对二十国集团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起到了关键作用。

墨西哥经济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员劳尔·费利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要保增长、促发展,同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发出了声音。

全球治理推动世界经济秩序改革

峰会期间,无论是双边会见会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还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全体会议,全球治理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始终是主要议题之一。

自2008年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首次在华盛顿举行峰会以来,这是主席连续第七次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峰会,明确提出国际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提出四点措施;在伦敦峰会,他强调加快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在匹兹堡峰会,他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多伦多峰会,他呼吁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在首尔峰会,他提出完善金融体系,推动稳定发展;在戛纳峰会,他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提出五点建议……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推进世界经济秩序改革,切实履行各项承诺。中国的主张和行动,成为峰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洛斯卡沃斯峰会第一次全会上,面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宣布,中国将以430亿美元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计划,以切实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进程,让该组织拥有更充足的资源,提高其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中国的这一重要举措,受到与会国家的欢迎。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领导人同意提高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出资额,并寻求将增资与长期拖延的改革挂钩,这将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更大话语权。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以发展中国家代表的立场发出自己的声音,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何建雄表示,中国参与增资,是世界经济形势的需要,也有利于中国扩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话语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安全流动性和回报都是有保障的,对储备管理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主席在峰会期间就全球治理问题提出的一系列主张,代表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反对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归因于新兴市场国家需求增加,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要求从价值链角度看待所谓贸易失衡问题,在绿色增长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和基础设施等投资,这些立场受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欢迎。

张宇燕说,中国以积极的行动,树立起“积极、建设性、负责任”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共同行动携手世界繁荣发展

“戛纳峰会以来,在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保持复苏态势,增长前景有所改善。”在本次峰会上对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给予充分肯定。

无论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多伦多、首尔、戛纳还是洛斯卡沃斯,主席始终强调二十国集团的重要作用,倡导有关国家携手推动二十国集团机制向前发展。

由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的二十国集团成员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由于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二十国集团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有效多边机制。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自2008年启动以来,逐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发展为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绿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断向前推进。

正如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二十国集团的作用和影响,牢牢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同心同德,协调合作,共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共同推动世界发展繁荣!”

在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当今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推动世界向经济更加平衡、国际关系更加合理、全球治理更加有效、世界和平更加持久的方向前进。

19日下午,峰会闭幕。会后发表了《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领导人宣言》,为全球携手应对金融危机,解决共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行动方案。

人们期待,在峰会共识基础上,各成员本着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精神,继续加强协调合作,推动世界繁荣发展。

(据新华社)

链接:

二十国集团

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9月25日,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土耳其和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国际金融问题的解决除西方发达国家外,还需要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9月,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华盛顿发表声明表示,同意建立由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就国际金融问题进行磋商。

1999年12月16日,二十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柏林举行二十国集团创始会议。会议强调,二十国集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构成兼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地域利益平衡,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二十国集团议题涉及各方经济金融主管部门,国际影响大。会议讨论机制专业化、多层次,按照协商一致原则运作。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

有学者担心G20议题广泛容易导致峰会不能集中突破取得成果。但如果从G20本质上是非正式机制的特征出发,“集中议题”的建议也值得商榷:一是非正式的特征决定了G20的主要目标是在大国之间谋求共识,议题之间相互关联的特点,决定了保持议题开放更有利于领导人统筹各项议题,通过“议题联系”来建立解决问题的共识;二是其他专门性的正式国际组织可以参与G20峰会,如本次会议邀请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来参加,由它们负责具体议题领域达成协议的执行,让领导人将更多时间集中于各问题统筹达成共识的“务虚”层面。

在机制架构方面,作为一个非正式会议的体系,目前G20已经形成了“峰会-协调人会议-部长级会议-工作组会议”的机制架构,但过于集中在“峰会层面”,其他层次的会议有待进一步加强。峰会事务协调人作为领导人参加G20机制的“全权人”,理应在峰会会前筹备和会后成果落实中发挥更大作用,召开更多的峰会协调人会议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部长级会议目前主要是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劳工部长会议,但随着G20更多地涉及贸易、环境、能源等议题,应该考虑召开G20贸易部长会议、环境部长会议、能源部长会议等,为峰会取得成功奠定扎实的部长级会议支撑。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4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省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条主线,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了重大改善,灾后重建完成阶段任务。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除进出口贸易由于价格持续下降、难以完成目标外,其他主要预期目标均已完成。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需求拉动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差距过大,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对此,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明确,主要预期目标及措施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春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省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一年。完成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壮大能源基础产业,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继续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兰州及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继续强化“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水利、农村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继续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就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突出职业教育发展,加大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健全基层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继续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积极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继续集中力量为民办好实事。

(五)积极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5

会议指出,经济区与地区一水相隔,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在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大力推进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加快建设经济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强调,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加快建设经济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会议要求,支持加快建设经济区,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二是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整体素质。

四是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是创新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继续发挥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

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6

上午好!

在我市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的进程中,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城市咨询大会即将于6月5日至6日在我市召开,这是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月1日成立的联合国人居署,其前身为联合国人居中心,较之联合国人居中心而言,联合国人居署不仅级别更高,而且职能更为广泛,主要体现在:1、人居署执行主任相当于联合国副秘书长级,2、职能不仅限于项目的执行,而且具有更强的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3、具有更强的政策协调能力。目前,联合国人居署的工作着重于住房和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环境和基础设施、评价、监测和信息等8个重点领域。

联合国为了贯彻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21世纪议程》,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推行了一项全球“城市可持续计划”(SCp)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人居署为改善人居环境,减少贫穷,在全球范围推广的一项技术合作计划,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帮助项目参与城市分析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制定科学、实用的环境规划,提高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协调能力,培养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建立适合城市特点的长期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早在年,联合国原人居中心就已在中国开展该项目,武汉市和沈阳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年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签署协议实施第二轮中国城市SCp推广项目(SCpii),项目城市拟在中国48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产生,经过层层筛选,市因年与联合国人居署在“城市指标调查”项目上进行了成功合作而荣幸成为8个候选城市之一。

市从年起开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年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同年5月,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认为全国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城市。年初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认为全球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随后,我们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又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市的战略定位。应该说,市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作为内陆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在寻求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要促进经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上还缺乏经验、办法和途径,十分需要联合国人居署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帮助和指导编制《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最终形成解决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市今后在生态经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途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实施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示范项目与我市实施生态经济市的内涵是相吻合的,因此的示范项目主要是用可持续城市计划的机制来解决特大城市综合环境问题,同时,《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不是针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开展的,而是涉及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所展开的综合性研究。据联合国人居署项目官员介绍,该项目的启动,在中国甚至全球都是没有过的先例,可见,我市的项目实施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应该说,《市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成功编制和实施对中国乃至世界其它城市都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对双方的意义将是不言而喻的。

市参加(SCpii)项目的工作时间为2年,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利用人居署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分析我市生态与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增强编制《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二是进一步增强市在自然界涵养能力和更新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推进城市走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之路的信心,促进政府、企业、市民对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三是促进政府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的完善,提高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为推进市经济社会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能力和熟悉国际惯例的干部。四是无论在生态经济市的内容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要将该项目建成国内或国际的示范项目,并通过《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积累相关经验,与国际社会分享在项目上所取得的成果,推进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人居署对我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了解,有助于市委、市政府在“环境立市”战略中提出的用10-15年时间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目标早日实现。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7

一、2013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对重点地区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

一是狠抓已出台规划和政策性文件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实施的督促检查,重点开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继续推进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建设。落实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二是进一步实化细化区域政策。编制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印发了《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按照国务院要求起草了《新区设立审核办法》。有序推进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前期研究,编制完成珠江—西江经济带、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并报国务院。

(二)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一是推进国内区域合作。指导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推动建立统筹推进前海、南沙、横琴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继续指导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二是推动国际区域合作务实开展。深化中欧区域政策对话机制,与欧盟委员会共同举办第八次中欧区域政策对话会,组织召开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等部际联席会议及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协调小组会议。组织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研究。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事务。

(三)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一是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建立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山东、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编制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和《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试验区规划》,推动建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强化围填海管理力度。编制下达了2013年全国围填海计划,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三是加强海洋污染防治。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环境保护措施。

(四)推动国土开发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国土开发利用基础性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报工作。编制下达了2013年全国土地计划和基础测绘计划。二是加强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划引导和项目管理。编制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兴凯湖综合保护规划,推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组织开展重点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考核工作。研究制定《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下放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审批权限。

(五)加大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扶持和对口支援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进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投入。二是协调做好新疆、和青海等省藏区工作。召开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编制实施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做好对口支援工作,部署开展援疆、“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起草、援青项目管理办法,研究完善对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区工作机制。三是落实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召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方案》,推进建立对口协作工作协调小组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二、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

201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一主线,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合作,推动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着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一)落实完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

一是着眼于区域政策的落地实施。突出构建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实施的跟踪评估与监督检查,在中期评估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区域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暂行办法》。二是组织编制若干重大区域规划。研究制定2014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重点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推动实施《新区设立审核办法》。指导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功能区加快建设。三是做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开展战略合作。支持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指导建立高层协商机制。

(二)进一步扩大区域开放合作

一是大力推进国内区域合作。继续深化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以及前海、横琴、平潭、南沙等合作平台建设,因地制宜设立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潜力的合作区。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有关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区域合作。做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相关工作。推进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推进《中吉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深化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机制。

(三)加大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编制下达2014年度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落实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编制并组织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振兴发展规划。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青海、贵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及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规划计划实施,全面启动实施对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区工作,积极开展“十三五”对口支援规划前期研究。

(四)统筹推进国土开发整治工作

一是严格土地计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系,探索拓展计划管理对象,强化计划执行监管。科学编制2014年全国土地利用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计划执行情况跟踪检查。二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参与国家海洋战略研究制定工作,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对海洋经济形势监测分析与研判。深入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跟踪评估与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相关经验,研究制订促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强围填海计划管理,做好围填海计划实施评估工作,科学编制2014年全国围填海计划。三是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太湖、渤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或海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编制西南中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实施兴凯湖综合保护规划。继续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相关后续行动,开展流域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五)加快构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8

■我国正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高位并存的状况。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相比,外需减少、成本上升并,我们必须充满信心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实现稳中求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2年的经济工作定了基调以后,各部委也围绕如何稳中求进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进一步部署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等10个全国性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监测,我们发现,在稳中求进这个主基调下,各部委在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的中观层面上,是稳字当头,以稳为主。大多数工作会议的首要任务都是围绕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在这里,我们进一步梳理出“稳”的六大支点和“进”的三大动力。

“稳”的六大支点包括: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深化社会矛盾化解;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进”的三大动力包括: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稳”在三农:聚焦农业科技,稳定粮食生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始终是农业这个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必须依靠科技,唯有不断地科技创新,才能保障我国农业安全。

2004年至2011年,中央已经连续了8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按惯例,中央“一号文件”意见稿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后将在来年1月颁布。在2011年1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回良玉副总理作总结讲话时提出,推进农村科技创新,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可以肯定,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锁定农业科技。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同时,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也在12月27日至28日召开。会议决定在2012年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确保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时,韩长赋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不动摇,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工作着力点上,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方向,突出“巩固、加强、优化、改革”。

“稳”在社会:切实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在不断前行中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矛盾。最近在广东发生的乌坎事件告诉我们,“利益”是诉求点、是转折点、是关键点,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降低燃点,必须将社会管理摆在更重要的位置,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

2011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强调,要以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保障,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贡献。

此前,12月16日主持召开工作专题会议时也强调,要以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带着感情和责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重点在解决突出问题和久拖未决的积案上下功夫,力戒各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另外,在民生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2012年要实现国家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约4%的目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同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新农合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投入力度等。

“稳”在安居: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2011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之大、任务之重是史无前例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虽然安排的新开工数量比2011年少,但竣工量要高于2011年,加上结转续建,在建规模仍很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2011年12月22日在全国住房保障工作会上强调,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更多竣工,确保分配公平,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2012年全国住房保障工作重点要做好的8项任务中也强调,要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强化管理工作。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落实地方政府对房价调控的责任。着力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加快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注重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同时,在全国住房保障工作会上,住建部代表“国务院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协调小组”与地方政府签订2012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责任书,竣工量全面纳入考核。据了解,在2011年签订“工作责任书”的基础上,2012年工作责任书首次将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纳入全年任务的考核范畴,这意味着2012年地方政府要确保竣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数量达标。

“稳”在企业: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2011年4月以来,浙江温州80多家企业发生老板失踪、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仅9月一个月,就多达20多起。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制定并实施好工业发展规划,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环节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信部2012年将会推动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并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以支持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创业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此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受多种因素挤压,目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加大,特别是一些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突出,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将成为2012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好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税费减免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稳”在就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2012年,随着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总体上就业增长仍会呈现稳定向上的态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以2012年8.7%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测算,预计2012年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0万人左右。但即使按2012年全年可提供城镇新增就业机会1200万个计,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人数预计将超过1400万人,军队转业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也将达1000多万人,这意味着2012年全年仍将出现近1200万的就业缺口,表明就业压力依然较为明显,特别是一些影响就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指出,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就业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坚持就业优先的目标,实施就业优先的战略。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9

面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并成为当今时代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绿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项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强的意识、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责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践行可持续发展行为的能力。绿色技能可以同时在工作场所及通过其他的学习经历进行培养。

随着以绿色经济为导向的就业结构的转型,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发展绿色技能成为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关注点。2008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国际雇主联盟等联合启动“绿色工作行动”,旨在促进各国把环境、就业与技能开发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2009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绿色技能协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能力构建,培养学习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能、知识和责任感,并为此提出四个具体建议:发展可持续性技能标准;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技能,使其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技能;重新设计培训包,把可持续技能纳入进来;制定相关策略,提升弱势群体的技能,促进其向低碳经济顺利过渡。2012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把绿色技能和环境意识纳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报告,提出教育与培训的供给要满足绿色企业的发展需求,以促进欧盟到2020年实现智慧、可持续及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借鉴国际理念与战略行动,我国应根据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从技能供需到劳动力开发都制定具体的绿色技能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对绿色技能需求的预测,确定对绿色技能的具体需求,据此对各层次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和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或修订,同时引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绿色技能专业或培训课程;二是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纳入到所有层次的教育与培训中,通过全面提高人口的绿色素养,促进关于绿色经济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就业创造,促进整个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三是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场所实训与绿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绿色技能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习者的绿色技能。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地区金融业现状作用对策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能够集聚生产要素总量,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深入研究金融业,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促进地区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一个地区金融业繁荣,企业才能活化资产,项目建设才能有支撑,城市建设才能更有活力。笔者在回乡调研过程中,通过对辽宁本溪市金融实体的考察和运行情况调查,总结了地区经济发展中金融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看到了在金融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了强化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六个方面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一、地区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其作用

辽宁本溪作为国家重工业基地,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今天,银行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态。除原有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构成的四大主体外,兴业、广发、浦发、盛京、交通等银行机构进驻本溪,城市信用联社成功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省农村信用联社已经遍布地区网点,同盛、禾丰村镇银行相继开业,实现了金融体系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到2012年末,银行机构总资产达到1126亿元,当年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银行机构网点数达到380个;到2013年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8.2亿元,比年初增加93.1,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765.3亿元,比年初增加46.7亿元,增长6.5%。

近年来,当地银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拓展信贷业务领域,积极创新信贷服务产品,社会融资渠道和总量有了长足进展,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有效缓解了困扰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货币信贷调控水平,确保资金有效注入实体经济。市人民银行先后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本溪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银行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意见》,定期召开金融运行情况通报会,合理科学地编制全年信贷投放计划,并督促银行机构进行有效落实。二是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市人民银行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新型债务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经市主要领导签批快速转发到各县区和相关经济部门,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突出了多元化融资这个主题,加大了非金融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推广力度。2012年全市利用传统和新型融资工具多渠道、全方位融通资金,地区信用总量近1600亿元,其中发放贷款970亿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95亿元,办理信用证212亿元;实现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贷款230亿元,海外直贷23亿元;发行中期票据30亿元,企业私募债30亿元,发行城投债18亿元。三是制定出台《中小微企业金融顾问服务制度》,通过创设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搭建优质高效的“政、银、企”合作新机制,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已促进40余户企业与银行形成对接,发放贷款17亿元,为解决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私利和新方式。

二、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搞问题纠缠,一切以传递正能量为指导的精神,在有针对性调查和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地区性金融业发展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笔者提出如下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议之一:提升金融业运行质量,不断壮大金融主体。

应加快金融业创新,努力从金融政策、金融组织、金融工具、金融产品、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服务效率等各方面入手,积极进行创新,提高资金吸纳能力和资本促成能力。应不断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其先进管理经验和资本,推动地方金融业对外开放。应培育和发展社区银行,培育和引导民营资本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公司,不断壮大金融主体。

建议之二: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应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持续扩大信贷投放,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证信贷总量与地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生产周期相匹配,确保对地区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应重点加强和改进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银企合作。地区金融监管机构与政府金融管理和有关企业管理部门,应共同对全地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做出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加强银企衔接的组织和服务,对已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企业,给予大胆支持,实现规模扩张;对有效益、不亏损、还款有保证、信誉好的企业,采用抵押担保的方式给予支持;对有潜力、信誉度高的企业,加大力度,优先扶持,把国家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建议之三: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现时期的有利政策,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和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加速推进和欠合理支持地区性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改革,提升其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应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改组改制,优化股权设置。加强资产置换管理,完善资产置换法律手续,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置换资产进行再置换,增强置换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商业银行升级为区域性银行创造条件。同时,应抓住全省推进农信社组建农商行工作的有利时机,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税收及相关费用的减免。应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帮助农村信用社做好不良资产置换工作,使这项工作推进得更快、效率更高、成效更好。积极主动推进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议之四:加强引导和服务,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硬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既要引导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进一步从事资本金,做强做大,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又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指导监管,规范运营管理。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大企业出资或参股建立规模大、担保能力强的大型担保公司。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发挥国有资本的调节和引导作用,整合财政贴现资金为保证金,撬动银行贷款,发挥担保融资的倍数效应。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创造更加宽松环境,雀斑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建议之五: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进企业股权融资。

应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推进企业上市和股权融资工作。应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领导,切实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有新的突破。“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原则,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提高企业上市的效率。应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引导、扶持和培育,挖掘和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逐步形成梯次推进的格局。应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改制、重组、上市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优良宽松的企业上市环境。应充分利用辽宁股权交易市场启动的契机,培育和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挂牌,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企业股权融资。应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和省政府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培育和建立科技金融中心,引进投资基金,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的有效结合,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应积极探索和推进沈本金融同城化工作,充分利用省城金融资源优势和服务外溢的功能,主动接受沈阳经济区金融的有效辐射,建立紧密地沈、本金融业务联系,引导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融资,享受金融高效、低成本服务,提高融资效率。

建议之六: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各有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要注重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作用。深入研究促进金融产业布局更加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金融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金融创新和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应进一步完善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政银企联动机制建设,发挥政府在银企合作中的引导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投放与财政性存款挂钩的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应建立奖励机制,对信贷投放大、不良贷款低、服务质量好、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和群众满意度高的融资机构给予奖励,促进相互支持、护理供应的工作格局。应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各级政府应作信用建设的表率,加强自律,依法行政。金融机构应做重诺守信的典范,加强服务,兑现承诺。企业及个人应成为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督管理,增强监管合力,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行,促进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