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十篇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十篇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6:56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1

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2、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3、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情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理解支持原则;②保密性原则;③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89-02

一般来说,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监控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专门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在防治传染病上面,我们必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常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对于传染病而言,这是一项最为基本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积极地动员全体社会成员自觉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对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做到基本的了解,最终使广大的群众能够客观地看待各种传染病,并且能够在发病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处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健康教育就是指,通过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将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逐渐改变行为。接下来,笔者将就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相关作用和探讨做出如下综述。

1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当中,我们对于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从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方面说起,另一个是从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方面说起。首先是经常性的健康教育,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而又广泛的经常性健康教育工作,对相关传染病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普及,这能够使广泛的群众对传染病相关的预防方法做到基本的掌握,还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讲究公共卫生,最终建立起卫生而又环保清洁的大家庭,从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1]。

第二是应对突发疫情的健康教育,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在疫情突发的期间做好一定的工作。要将城乡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防范技能提升起来,需要使公众理解政府对社会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帮助群众预防方面,我们要积极对群众进行引导,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众的恐惧心理和排他心理,在做好个人卫生和防御工作的同时,也要鼓励群众同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配合,及时地发现并隔离相关的病人,这样就能够避免疫情进行进一步的蔓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行保障,最终起到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

2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健康教育的原则

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当中,健康教育需要遵循以下三点原则:①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健康教育需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所以最先要做的就是必要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我们需要了解当地群众对于社会、医学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从而对其进行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健康教育,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涩的名词和术语。举例而言,在新疆这样的少数民族,我们的健康教育就需要尽力达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需要注意民族的习惯,需要尊重民族的特点等[2];②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这里所说的科学性就是说健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需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对相关的群众做出健康教育,避免片面性或者形而上学的观点发生,不能夸大更不能缩小事情的情况和危害。比如艾滋病,目前我们还没有相当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但是其传播途径却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们只要对受众讲明这些,他们就能够自觉的遵守了;③要遵循感染性的原则。对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当中的健康教育,需要使其具备艺术感染力,最好能够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使语言和形象更加的生动鲜活,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3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的作用探讨

3.1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所取得的效果我们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将相关的传染病基本知识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受众群众,最终将预防的效果更好的满足。举例而言,艾滋病在目前尚且没有相当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但是我们却知道这种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所以,对于该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主要可以通过知识教育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来进行[3]。

3.2健康教育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传染病的流行和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将健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麻疹以及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做出了主要的预防。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有资料显示,它一共减少了发病患者1.9亿人次,减少了131万人因为传染病而死亡,因为传染病所花费在医院的住院费用直接减少683万多元人民币。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收获了必要的经济效益,也收获了一定的时间效益。

3.3健康教育提高了全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参与意识在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对于领导层面,具有开发作用,能够使政府在人、财、物、力等方面予以莫大的支持,其次也能够获得和协调各个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支持,还能够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起来,充分地调动了全社会各个阶层人事的参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结论

本研究主要对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当中的作用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和分析。经过综述和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俊峰.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J].结核病健康教育,2010,11(02):14-15.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3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4

立德树人已成为各学科培育人才的总目标,文章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探讨高校体育进行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和体育学科与德育学科相结合育人的理论问题,通过挖掘高校体育中的德育要素,从而寻找更加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为高校体育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理论研究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德育渗透;理性;思考

Doi:10.15938/ki.iper.2016.06.02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6)06-0114-04

一、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立德树人”的问题

体育立德,就是要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坚持德育为先导,通过正面的体育思想、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育人指导思想,通过科学和有效地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如何积极寻求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贯彻我国各学科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学科育人要求,已经成为学校各个学科,以及学校体育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学生在体育思想、体育品质、体育意志、体育规范、体育人格等素养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要素和特征的解析,明确高校体育具有身体练习和开放的体育空间特性,引申出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高校体育工作所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直观性,动态性、实践性,交往性、社会性,突发性、即时性等特点,把握道德教育中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教育优势所在,尤其是开发出“高校体育德育渗透”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改变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在动力不足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寻找一条实现体育立德树人目标的行之有效地途径和科学方法,以此来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无疑,该研究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基本任务”的问题

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为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入21世纪的高校体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尤其是高校确立的“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高校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目标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重新界定,这是高校体育发展理念和思想的进步,以及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越,从体育本质和特点入手,充分认识高校体育的任务和功能,不片面理解过去所倡导的体育教学基本任务中的“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道德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之任务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都有各自侧重的发展领域和重点,道德教育目标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高校体育中的道德教育要求不仅没有降低,相反,从另一个层面得到了进一步地重视和加强。但也应客观地看到,长期以来,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对高校体育中的德育问题也有着一些争议,主要问题是:从过去高校体育教学基本任务之一的“对大学生进行w育道德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体育功能中体现出的“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表述问题上存在着不同意见。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受到片面体育运动竞技化思潮和大学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道德教育不足、道德教育缺失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受到社会上出现的缺少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不良风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第二是人们对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体育道德教育的思想认识还存在误区,认为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把确立的“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多地认为“全面发展”包含了体育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第三是由于没有专门和深入地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从而使我们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的体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渗透教学实践缺少理论指导;第四是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素养和德育教育能力不足,如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自我修养不够、思想水平不高等原因,没有起到正面的表率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三、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本质属性”的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众多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及体育家,对于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地阐释,一些教育和体育的理论思想中也浸透着德、智、体相互配合、并行发展的观点,他们都认识到体育对于人的道德品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国外的体育教育研究者一般将发展诚实公平精神(运动精神)作为所有不同年龄和水平的运动员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主要价值之一,因为,体育竞赛是一项必须遵守规则的运动形式,不允许弄虚作假,依靠的是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来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从而获得成功并得到大家的尊重,而没有其它捷径。以真诚之心来对待竞赛和对手,以实实在在的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等实力来参与竞赛,这是奥林匹克运动本质和运动精神的体现。但是,也应客观地看到,由于研究中对诚实公平精神(运动精神)的定义缺乏一致性和指导道德发展研究理论的不足,我们无法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中用定论和定律的体育道德发展理论来指导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的道德教育,这是值得我们加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校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还是培养人格的教育等问题,依然存有争议,但从体育塑造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来看,高校体育不仅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也具有塑造健全大学生人格或完善人格的作用。但就其体育本质属性而言,高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而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完善人格,应该被看做是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之一和目标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对此,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德育渗透问题上,我们应本着遵守矛盾定律和按照辩证法的原理之科学态度,不要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德育渗透问题复杂化和形式化,应把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德育功能、德育作用,视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这才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态度和符合逻辑推理的正确思维。

四、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道德教学目标”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理应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竞争进取教育、遵守规则教育、团队合作教育、责任义务教育、人本人格教育等。第一,竞争进取教育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可以把进行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强意志和超越自我的体育思想道德教育品质教育做为目标,让大学生学会体育竞争的方法,懂得体育竞争的意义,从而来塑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人文精神品质。第二,遵守规则教育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要让大学生学会严格遵守体育规则,养成遵守体育规则的习惯,做到公平公正的进行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不弄虚作假,遵守体育伦理道德,通过遵守规则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给高校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遵纪守法和体育伦理道德的教育,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思想基础。第三,团队合作教育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集体项目和团队协作的其它项目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让大学生得到团结协作、凝聚力、互帮互助等思想品质的培育,为未来走上社会,打好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第四,责任义务教育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要通过培养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责任意识、体育运动位置履行职责的意识等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严肃认真的责任态度和思想意识。第五,人本人格教育目标。就是在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要认识到体育的对象是人,体育是为人服务的,体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的发展。因此,在组织大学生开展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中,要把培养大学生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的思想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做为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不片面追求体育锦标和运动成绩,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五、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道德教学原则”的问题

1.遵循体育文化传承的原则

注重充分挖掘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外体育文化内涵,以及体育运动特有的思想品质教育功能进行直接和间接地德育渗透,正确处理好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否则,就会降低体育教学的主要功能并影响强身健体教学的实际效果。

2.遵循体育精神激励的原则

注重利用体育运动特有的顽强拼搏;超越进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更高、更强、更快…等等体育精神力量和体育正能量来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将体育精神力量化作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

3.遵循体育思想教育的原则

确定体育思想教育主题,有的放矢地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在活动前和课前,明确一个体育思想教育的主题,使整个活动和整堂课的设计与安排,必须考虑体育思想教育的因素,把体育思想教育穿插在活动和教学的全过程,借助体育教学的特殊方法和手段来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和强身健体的教育。

4.遵循体育教学艺术的原则

把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活动视为一门体育教学艺术。注重做好课的设计、准备和活动安排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条件。应紧扣教学主题,选择体育教学所需要的音乐、宣传图、教具、场景等素材进行课的设计,使思想品德教育在生动、自然、有趣和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体现德育渗透的体育教学应具有的艺术性、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5.遵循体育教师为人师表的原则

用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用体育教师的敬业思想来引导学生。体育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使体育中的德育渗透达到预期的“即育人又育体”的目标和效果。

六、高校体育中德育渗透之“体育道德教学内容”的问题

1.体育思想

思想也称为观念,体育思想是指对体育活动实践中的一种观念、想法和意识。其本质是体育实践中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体育活动者和体育运动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什么样的体育思想观念、想法和意识,就会影响和指导着着一个体育实践活动者的体育行为意识。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思想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体育思想观念,让大学生以一种科学、正确的体育思想做支撑,指导和引领大学生自觉和主动地去强身健体,去磨练意志。对此,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该十分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人生观、体育价值观、体育健康观、体育生活观、体育道德观等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可将洛克、夸美纽斯、马克思、、萨马兰奇等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体育教育家、体育活动家等对体育思想、理念、价值、功能等的学说、语录、书籍作为学习内容,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人生观、体育价值观、体育健康观、体育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2.体育精神

精神是指人的精气、元神。是一种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而体育精神就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要有活力,有生气,有意志,顾名思义,就是要有一股精气神。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精神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通过体育精神来激励人、鼓舞人,达到在健体中育人,在育人中健体。所以,高校体育活动中,应该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教育,如通过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强、更快”、“参与比取胜更重要”;通过中国五连冠女排精神,如“顽强的拼搏精神”等等的学习,让大学生理解体育精神实质和体育价值所在,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体育锻炼热情。

3.体育文化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体育文化是指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身体健康财富和体育精神财富的总称。体育本身就具有创造性,典型的特征是体育竞赛中创造的新纪录,以及挑战人类极限的体育技术和技能等行为、精神之表现。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向大学生宣传、灌输和传承博大精深和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如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奥林匹克精神文化、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体育素材作为大学生体育学习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可以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体育在人类发展长河中,为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和发展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激励大学生担负起“传承人类体育文明,强身健体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4.体育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也是一种坚信、坚持的心理表现。意志的素养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体育意志是指在体育活动中,确立体育活动目标,通过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的表现去实现自己确立的体育目标。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意志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向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地教育。如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体育运动项目、体育锻炼活动、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运动竞赛等内在独有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教育的体育素材,对大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磨练意志、拼搏进取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大学生懂得体育的人生价值和生命价值。

5.体育规则

规则是指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也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体育规则是指体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体育法则、体育制度和体育规程。体育规则可以用来制约不良的体育行为。讲规则,守规则是一种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遵纪守法的教育。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规则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向大学生进行一种讲体育规则,就是一种讲社会规则和讲法律规则的教育。使大多数大学生懂得参加体育活动遵守体育规则,不仅具有体育教育意义,而且,还具有法律教育意义和行为规范教育的意义,懂得什么体育活动行为可以做,什么体育活动行为不可以做,如通过体育运动规则、体育活动规则、体育游戏规则等多种体育素材的学习,使大学生真正懂得遵守体育规则的意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公正和公平竞赛”的思想品质,以及潜在的“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6.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指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具有强身健体、娱乐,另外还有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活动中,把体育规则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要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和举办体育赛事来加强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德育教育。

⒖嘉南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5

[关键词]小学空竹教学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3-076

空竹,是我国民族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而得名。空竹俗称风葫芦,作为一种民俗体育器械和玩具,同风筝、毽子一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抖空竹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表演性、竞技性于一身,不仅四季皆宜,而且其运动强度可随意调节,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近几年来,抖空竹项目走进了校园,成为部分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在空竹教学中本人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第一”的原则,就是要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准则。小学体育课程引进民间休闲项目抖空竹,主要是考虑到抖空竹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全身协调能力和身体的各个部分。抖空竹时,上肢要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则走、跳、绕、落、蹬,眼睛还要瞄、追,腰配以扭、随,头适时俯、仰、转,各种动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反应快、把握准。抖空竹的时候,需要集中精力,克服困难,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大脑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的受挫能力。

另外,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抖空竹还可以自由发挥,创新方式,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空竹的反复练习和与同伴的交流中,大大促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提高了社会适应性。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空竹构造简单,入门快,时而转得快,时而转得慢,甚至还在空中划弧线,而且会发出“呜呜”的响声,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玩空竹,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他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玩法就够了,不必勉强他们学多么复杂的技巧,以免伤害他们学习空竹的兴趣。

三、解决师资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师资的问题。由于抖空竹这项运动目前还没有完全社会化,因此目前小学专业教师几乎为零。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师资问题,一是聘请高水平的社会人员来校任教,二是聘请高手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三是鼓励专业的体育教师利用互联网视频进行自学。通过这些学习途径让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满足学生学习抖空竹的需求。

四、编排空竹操,不断满足学习需求

可以编一套校园空竹操。这套操融入民族传统空竹运动元素,配以现代音乐,形成一套传统与现代结合、体育与艺术融合、锻炼与欣赏相结合的运动。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当别的学校都在做全国统一的校园广播体操时,全校师生共同做一套欢乐而有趣的空竹操,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享受的事!

五、通过多种模式实施空竹教学

空竹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而且可以在阳光体育活动课上开展。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学校一大特色。抖空竹还可以在社团活动甚至社区活动中开展,班级可以组建空竹社团,进行学校层面的空竹表演;学校可以组建空竹表演队,在假期进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表演,从而满足学生不断学习空竹的需求,使空竹走进千家万户,让终身体育的思想辐射到每个公民的心中。

六、安全性原则

抖空竹虽然没有身体的接触,但是在一些花样组合上有高空抛接和多人抛接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学校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学生课间抖空竹一律到操场进行活动,不许在教室内、走廊里抖空竹。

(2)抖空竹时人与人之间保持4米以上的距离,空竹在高速转动时不要用手去碰,在没有掌握基本动作的情况下不要做有难度的动作。

(3)自己的空竹要保护好,勤检查竿和绳,确保安全使用。

(4)在上下学的路上不要抖空竹,在家练习时要选择开阔的场地,注意安全。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6

关键词:身心活动拓展训练教学分析

前言

身心活动的探析针对于身体和内心,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研究,而在此基础上的开展拓展训练教学活动,则是一种大胆的探究。从二手资料文献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国外和国内已经有少数的专家进行研究分析,但真正引入课堂的,则是本世纪的初期,即十一五规划的末期,显得较为繁多。

1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主要是以体育竞技化,体能训练单一化等多方面的不利。针对中小学生的体质下降,做出体育与健康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这是大胆的尝试,也是对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作为铺垫。在专家不断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对于当前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得出不同方面的研究,首先是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是可行的,主要是针对以前的应试教育所形成的学生思维单一,灵活性缺乏,针对实际问题处理能力欠缺,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程度较大,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学生传统学习的学习压力较大,焦虑、烦躁等心理方面的负面情绪,会形成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其次,传统的体育教学,其结构模式单一,难以适应学生快速发展的身心,开展拓展训练是对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极大促进,能够较为顺利的引导学生对体育传统认知,这些都是拓展训练引入教学后所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三,拓展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后,形成多方面协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积极的深入开展拓展训练体育课堂教学,这是较为有积极意义的,也是遵循国家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

2拓展训练与新课程标准的有机统一

2.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

在引入拓展训练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都是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生理、心理都存在着动态的变化。在生理上,随着进行拓展训练的课堂教学,不同的器官、组织都是生长极为迅速的阶段;在心理方面,学生的心理变化较为明显,从原先的自我封闭状态,逐步的走出,这是塑造学生的心理,完善个人人格方面的重要阶段,也是有活力和充满好奇的时期。因此,对于拓展训练,必须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主,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调整,全部都是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2符合地域特色体现有机融合

在内蒙古这个大草原的广袤的地区,属于亚高原气候,开展拓展训练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着实有效的利用这一地域特色。依据地域上的山地和河流的不同地形,进行多种方式的拓展训练,野外拉练都是极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进行思维模式的启发,能够促进学生野外生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配合,沟通能力。在此体育课堂的引领下,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锻炼身体,更新自我知识,增加自己的审美,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塑造,最终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完成拓展训练与体育课堂的结合。

2.3遵循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

小学学校在进行引入拓展训练时,就会结合国家提出新课程标准,做到拓展训练与其有机融合,对教学目标做到符合学情,符合地域,符合学校实际状况,来调整拓展训练的教学目标,以期考察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机能的学习了解。在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方面,都要考虑到。体育教学做到心理方面的评价,不断改善团队协作,集体主义意识,身体锻炼意识逐渐加强,拓展训练的目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原则与标准。在利用内蒙古大草原广阔的山地和草原特色,会令人有开阔的胸襟,并不断的开拓人生,融入集体,有积极的生活方式,充满活力的面对挫折,达到新课程的社会和谐目的,完满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

2.4拓展训练教学中的安全

学校在开展拓展训练时,除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基本情况,地域情景特色,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教学安全,这是任何训练教学中的首要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学校遵循“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安全问题则是首要问题,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拓展训练中的保障,安全才能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必须做到几点要求:首先,在开展拓展训练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其次,进行拓展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模拟演练,达到基本的熟练后,进行实际拓展训练教学;最后,在开展拓展训练教学中,要做到仪器和设施的安全保障,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受到伤害。

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都是要求时刻遵循教学活动贴近真实,这样对于学生的身心教育性强,人格塑造可塑性极强,都是极好的,这些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才能逐步实施的。

3小结

拓展训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体系,将安全放在首位,结合内蒙古当地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学校的实际校情,有的放矢进行拓展训练的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心理,及时的做到新颖独特的拓展训练,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新课程标准的践行中,做到有机统一的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为基础教育的学生身心教育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7

【关键词】中职体育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合作竞争

中职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得益于国家的各种帮扶补助政策,我国的职业教育更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先进的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中职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包括师生观念、教学手段、器材装备等方面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不仅让我们一线教师对体育教学有点儿无所适从,也让学生们对体育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以及培养提高职业能力等功能融于其中,立足素质教育,并为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是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只有让中职体育课堂快乐起来,才能让效率高起来,学生动起来,身体壮起来,能力显出来。

一、师生关系

在长期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眼里的体育教师都是非常严厉、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表面上对体育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敢和体育教师接触,其实内心里对体育老师存在一些逆反和抵触情绪,这样会让他们对体育失去兴趣,对体育教学产生一种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下降,体育教学活动很难向前推进。为此,解决好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教学活动中,究竟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对中职体育教学更有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师生关系大至可分为三大类,即强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强制型师生关系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定规章制度及上课要求,学生只有无条件的服从,它强调统一,学习效率高,但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放任型师生关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加限制和干涉,学生可以随心所欲,也就是平时在体育课出现“放羊”现象,它强调了个性,但这种方式的管理对一些自制力、体育能力强的同学有好处,对大部分学生是不利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求体育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时安排等不要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更要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

让中职体育课堂快乐起来,民主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民主型师生关系即强调了统一又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信心和责任感。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同学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学生很愿意接受,教师也不用那么费力了,这样对师生双方都有好处,师生关系拉近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二、循序渐进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以快乐贯穿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是,如果一开始教学内容设置太难,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甚至烦闷反感。因此,要想让中职体育课堂真正快乐起来,难易适度、循序渐进是关键。

循序渐进原则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指田径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时,应遵从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安排每个项目、每次课、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法,都应前后衔接,逐步提高,不仅考虑课与课之间互相影响,还要考虑动作技能的迁移和身体素质的迁移,以及技能与素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实多年来,我们中职体育中运动技术教学也基本都是按照循序渐进为原则设计教学过程的,例如篮球从“最简单”的传球开始,或从更简单的滑步,从空手传球模仿动作开始;足球从踢定位球开始、排球从下手发球开始,滑冰从学站立开始、体操从滚翻开始、武术从马步冲拳开始等等。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开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此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进行拆分讲解的。我们应该对学科特性和运动项目加深认识,对体育教材和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加强研究,对不同项目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如何理解难与易、如何考虑局部与整体、如何安排分解与完整,都有一个新的视角,这样我们对体育教学中的“循序渐进”才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体育课堂才会更加快乐。

三、合作竞争

学会竞争与合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阔。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中职学校,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大发展,我们更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8

关键词:大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栋梁、21世纪的主人。作为服务和建设社会的主人,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为社会作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各种情况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是一种积极的、丰富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时代要求存在偏差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其心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他们的自我意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理想呈现出层次化、多元化,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但尚未成熟,性格特征处在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品德心理结构趋于合理并日渐成熟,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与时代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偏差。

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成才,因此新时期大学生必须设法消除或减轻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健康和谐的心理。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遵循科学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现实性原则。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促进”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仅有横向差异,还有纵向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另外,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该进行分类指导。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在多元化社会中促进自我意识发展。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完善自我意识,是能否成为栋梁之材的关键。新时期大学生应在多元化社会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强化意识。

(2)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社会实践使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让新时期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用自己所学知识实际地改造自然和社会,有利于他们坚强意志的培养。

(3)在社会交往中健全人际心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朋友之间等应多多相互往来。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有助于健全人际心理。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58-01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其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任务。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和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就其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则包括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不断优化。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如何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于上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格局

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

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相关讲座,注重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式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对个别学生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下,开展好团体和个别的心理健康教育。

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咨询心理学始终要遵循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模式。咨询对象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适当的应变能力。”。可见,心理咨询者被认为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人。不能把咨询者必然地与病人联系到一起,视之为有心理病的病人。在心理咨询中里要淡化心理学概念,恰倒好处地应用心理学原理,抛弃某种概念的典型“范式”。同时,不能把心理咨询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思想工作”混为一谈。要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恰当的心理咨询模式帮助咨询者走出困境。

三、通过各学科教学和利用体育手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要客观、科学地判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心理问题判别上,要坚持把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和客观、科学的心理异常判别手段结合起来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要正确掌握学生的正常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正确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把主要是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视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问题;把主要是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障碍,视为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把个性品质不良导致的心理障碍,视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把心理障碍视为道德品质恶劣等。只有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判别,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较高。体育锻炼能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篇10

【关键词】社会需求;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健美操运动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健美操、滑雪、游泳等项目被正式列为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并开设了北京、沈阳等职业鉴定站,这标志着健美操人才培养纳入了标准化教育轨道。由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等行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提高健美操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必须针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以社会对健美操专业人才的需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健美操教学、训练及课程内容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专业教师和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掌握与本研究的相关资料。

1.2.3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对资料进行缜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健美操专项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国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纲要,纲要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全民健身骨干等内容,本纲要对培养健美操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1.1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社会需求趋势

通过调查、走访专家和就业单位,运动训练专业的就业主要有4个方向。

(1)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2007年国家颁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意见指出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人民体质的重任放到从娃娃抓起。健美操以其特有的功能被各级院校列为体育课程内容之一,随着课程的发展,学校需要大量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证顺利运行。

(2)从事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工作。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体育等企事业单位需要大批健美操专业人才,以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科学、健康的发展。

(3)从事各类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随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壮大,国家每年要举办许多健美操比赛,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需要大量专业能力突出的健美操专项人才,为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保障。

(4)从事社区和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社区体育场所与健身俱乐部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首选去处,这需要社区和俱乐部除了提供专业的健身场所、健身器械之外,还能够提供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以满足科学健身的需求。

2.2契合社会需求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研究

随着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改革,健美操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之一也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发展要契合社会需求,遵循时代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

2.2.1遵循原则

2.2.1.1时代性原则

健美操运动是一项时代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健美操与舞蹈一样,种类多、变化快。契合社会需求,优化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够及时更新与调整,让学生学到健美操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

2.2.1.2系统性原则

优化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和考虑学生情况,重视基础教学。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科发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健美操知识和技能。

2.2.1.3实践性原则

不断完善健美操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相教学环节,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优化教学实践体系,优选教学实践内容,改进教学实践方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掌握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与技术水平。

2.2.2优化健美操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课程本着遵循原则,充分结合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着手,,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培养过程具有弹性、个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2.3优化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本,建立“契合需求,分层实施,加强实践,突显能力”为框架的“多元化”培养模式,以“打牢基础,拓展专业、加强实践、突显能力、契合应用、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2.4优化健美操课程内容设置

健美操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就业方向起到关键性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健美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全面,但缺乏社会需求。因此,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前提。

2.3运动训练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优化内容

2.3.1契合社会需求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各类学校和健身俱乐部需要大批健美操教师、教练员和健身指导人员,因此,健美操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3.2分级实施

在社会需求指引下,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技能的运用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采取“分级实施”的方法,培养出不同社会需求健美操专业人才。

2.3.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专项技术指导他人从事训练,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2.3.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意识、创新与观察能力等,学习的目的就是实践与创新。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

2.3.5组织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