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经济行业前景十篇数字经济行业前景十篇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48:23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紧邻北京,在承接产业转移、吸纳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环首都经济圈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宜居宜游,建设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基地是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开发刚刚起步,如何塑造和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独特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旅游形象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塑造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独特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旅游形象。其次,分析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对数字化传播软实力提升的影响;最后,探讨数字化技术对个性鲜明的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传播的高效性。

一、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塑造分析

(一)塑造旅游形象的必要性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客观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旅游形象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通过产品、服务和现场控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旅游区的独特形象风格。旅游形象定位的核心目的是突出差异。旅游形象完整、系统、表现良好的景区,更能被旅游者选择为目的地。如果一个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而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形象是形成潜在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

(二)塑造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有效途径

(1)完善旅游环境的舒适度

河北省作为连接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但由于河北省地处渤海经济圈腹地,环绕京津和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特殊区位,对交通的需求很大,使河北综合交通运输总量不足,主要旅游交通干道的畅通性和重点特色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得不到保障。另外,休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购物、住宿、餐饮、泊车、娱乐、信用卡服务以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游客对环京津旅游带的出行选择,应予完善。

另外,严格管理旅游市场秩序,严禁违规违纪的不文明现象发生,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为环首都经济圈的旅游形象增加美誉度,吸引潜在游客。不仅要通过游客的良好口碑宣传旅游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先进的传媒手段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经过长期的积累、完善、改进,确立固定而适合的环首都经济圈的旅游形象,形成品牌。

(2)建立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

以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定位和受众分析为基础,从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中抽取隐藏性旅游形象,将抽取出的旅游形象符号化,并应用到旅游地名称、旅游地标徽、旅游地标准字体、旅游地形象代表、旅游地吉祥物、旅游地纪念品、旅游交通工具、旅游地人形象、旅游企业形象中,创造生动而别具特色、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从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和形象标志标区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其中,以旅游者最先到达旅游目的地的边界出入口、机场区、火车站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作为第一印象区;以旅游者离开目的地时最后与目的地接触的地点,如,最后一个旅游观光点、新开发的景区、旅游者离开目的地的边界区作为最后印象区;以环首都经济圈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重点旅游区和主要发展景区作为形象标志区。

(3)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系统

在旅游形象数字化研究方面,通过抽取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特有的视听觉元素,如历史沿革、风俗风貌、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名家趣事等,提炼出形式化符号,引入景区数字化形象系统的设计中,构建数字化、风格化的旅游形象推广系统。在传统旅游营销服务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旅游营销服务和旅行形象推广研究,并制定设计方案。

二、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数字化传播分析

作为向游客传达景区环境信息的数字化传播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形象传播给游客、不受地域、时间、地点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介带来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等问题。旅游形象的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展现景区文化特色、推广景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对景区内容进行宣传,建立景区景点数据库,方便游客检索使用,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合理的游览线路,既经济又尽兴;利用计算机对景点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游者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景区相关景点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甚至通过短片动画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游戏互动等,构建良好规范的现代化风景名胜区行业形象。

(一)明确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1)实现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升级和转型

河北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是河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塑造鲜明的环首都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号召力,可以加快实现河北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2)提升数字化传播的软实力。数字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只关注技术而忽略人文软环境的层面上。增加数字化传播的人文内涵,塑造景区旅游的鲜明形象,提高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达的有效性,也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二)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实施策略

(1)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进行数字传播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的确定;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国家和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环首都经济圈景区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构建旅游景区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方案。

(2)通过发现和整理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的特征元素,甄别出代表性符号,将其归类,并抽象化,得出在数字化环境中可用的资源。然后,运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原理,从核心标识、公共系统标识、数字效果的表现、人文关怀的传达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多元化、风格化的数字传播形象。

(3)依据CiS设计的理论,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传播系统的共性符号体系、景区数字标志系统、景区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景区虚拟游并做案例示范设计。

(4)环首都经济圈数字化传播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数字化的风格特征应当融入时代特征。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加强数字化传播的使用周期。

(5)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条例,结合数字化信息的特点,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评估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尊重各景区的个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评估方法坚持多样性、多角度,提供定性评估、长期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估结果能够促进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

(三)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引导职能

环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战略构想是“13县1圈4区6基地”,即划定13个县建成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在该地区内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4个园区。同时,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六个大型基地。北京在将资源向河北溢出时,旅游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离“原生态”的途径而助推环首都地区旅游业的风格,一味追求“先进”的旅游环境。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应当避免与北京一体化的传播策略,相反,在正确的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定位的指引下,完善旅游环境的同时,应注重保留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县域旅游特色,通过数字化传播技术引导游客旅游消费,帮助游客体会景区的乐趣基础上认识旅游价值,避免抹掉应有的本色,追求人为的精进。

三、结语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2

编者按:在经过连续27个月的销量增长后,今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环比降幅超过15%,同比年内首次下降,其中商用车降幅更明显。尔后虽然市场形势略有好转,但是整体仍无起色。自2009年起超过美国并已经习惯爆炸式增长的中国车市一时手足无措。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车市的低迷?这种低迷是阶段性的还是漫长寒冬的前奏?是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了车市,还是车市影响了宏观经济走向?中国经济的未来向何处去?中国车市的未来向何处去?

本期杂志,《汽车商业评论》记者选取了国家有关部门的3位专家——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杨建龙和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的专题演讲,作为对上述问题的一个解答,供读者诸君参考。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与汽车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切。所以,要研究好宏观经济,汽车是必须要了解的一个行业。反过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对汽车行业也产生影响,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在加大。

我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主要谈宏观经济形势。我着重讲两个问题,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最近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怎么去看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这两个问题,我会结合着一起来讲。

谈什么硬着陆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目前的情况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前后的那个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今年二季度GDp增长9.5%,似乎和2008年三季度的9.7%差不太多。但是大家往上看,9.7%之前是10.8%,10.8%之前是11.3%,经过了快速的下滑过程。现在的9.5%实际上是2010年的企稳之后,经历了一个非常平稳的过程后达到的数字,虽然有所回落,但是跟那个时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和2008年有什么雷同的地方。

我们把年度放长,从整个本世纪以来季度GDp来看,就能够看得更清楚,现在的9.5%、9.6%左右的增长,实际上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的前三年,那个时候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在8%-9%之间。

大家还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十多年前,中国GDp的总量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也就是说那时候的分母是很小的,基数很小,那时候增长8%-9%。现在是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依然增长9.5%、9.6%,依然是一个很高的增长。这谈什么硬着陆?

我们再看企业景气调查的数据。当前企业景气数据是135左右,在历史上是属于比较高的状态,表明企业家的信心或者企业经营的状况总体讲是处于历史上比较理想的位置。

那么,对比金融危机期间(2008、2009年),那个时候景气指数迅速下滑。我们看预期2010年三季度的景气指数,基本上是平稳的,甚至有所上升,说明当前不存在这样一个所谓硬着陆的状况。

我们看银行家的景气,银行家的信心,高度景气,当然,和大家的资金需求非常旺盛有关系。银行业景气,银行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依然是强的。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数字,只是很多人忽略了,经济好不好,有一个数字很重要,什么数字?就业。大家知道美国、欧洲现在经济困难,为什么困难,因为有非常高的失业率,失业率高,意味着企业家没有信心,不愿意招工人;失业率高,影响消费,影响投资,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影响整个国民的信心。

中国今年截至到上半年,工业企业的就业增长,从业人员的增长,呈现出的是10%以上的增长,这在历史上是相当高的位置。2009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就业增长几乎是零。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农民工返乡,因为本身人口还在自然增长,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零增长的话肯定有人失业。现在10%的增长,谈什么硬着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再看企业赚不赚钱,企业的利润保持28%左右的增长(上半年),销售利润率是6.2%,是历史的高位。这说明企业是赚钱的,赚钱的情况下,大家都是有信心的。

再一个,当前的经济增长并不是说政府主导,实际上当前的增长是我们整个经济体的内在动力在增强。我们看一个数据,全社会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了33.8%,全社会是26%,国有的只有14.6%,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民间充满活力,因为投资是要花钱的。所以,民间的活力是非常强劲的。民营工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增长速度。这个数据也反映了内在动力非常的强劲。

我把行业的数据也给大家看一下,销售利润率,上游企业很好,反映了当前的一个特征,就是采掘业、煤炭、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这些行业很赚钱,价格很高,所以销售率非常的高。汽车,我们看交通是设备制造业,销售利润率是7.8%,也比较高。整个工业平均水平是6.2%,尽管我们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回落得比较大,但这是一个理性的回调,依然是挣钱的。

所以,这个情况并不意味着硬着陆,中国经济目前增速的适度回落完全是调控预期的一个方向。

我们采取了不断地加息,不断地提高存款准备金,使企业融资出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我们还在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淘汰落后的产能,很多地方都在收缩,影响增长。现在这种增长正是我们经济转型的需要,是我们调控的需要,是我们应对通货膨胀的需要。所以,这不是硬着陆,而是一种理性的调整。

融资难与消费不足

当前的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大家有这么多的恐慌?

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有一些问题。看企业景气指数,中小企业的景气指数比较低,尤其是小企业:看流通资金的景气指数,可以看到小型企业的指数是比较低的,是不景气的状态,说明他们的融资非常困难。在这样一个适度紧缩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说的是那些正常的,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九寨沟数字化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6-085-03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健康,九寨沟风景区管理机构以新的思维和理念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向世人展示山水风光、宗教文化、集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九寨沟风景区新的旅游产品,努力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完成对九寨沟风景区自然、人文、民族风情景观的整合,并通过媒体、旅行社将九寨沟的整体面貌和神奇美丽展示给中国和世界。让双方建立友好、互助的良好关系,为进一步巩固九寨沟国际旅游景区的市场定位奠定基础。

九寨沟管理局提出九寨沟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数字化建设首先为九寨沟风景区的保护与管理服务,其次是为游客服务,然后是为九寨沟营销服务。以“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九寨”为理念,明确了九寨风景区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以一流的标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建成数字化九寨。

九寨沟景区始终把安全生产置于首位,运营管理非常严格,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因此,社会治安稳定,旅游氛围康好。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5·12地震对交通、景区、基础设施、通讯等旅游相关因素的大面积破坏也对游客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尤其在地震时部分游客滞留景区,更增加了游客的心理担扰。所以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消费心理考虑,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游客已成为未来旅游的首要之事,也成为游客考量旅游目的地的首要指标。

2九寨沟及数字化介绍

2.1九寨沟简介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长约6km,总面积6万多公顷,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九寨沟自然景色秀美,既有湖泊、瀑布,又有森林、雪山。其中有长海、黑海、剑岩、树正、诺日朗、扎如六大景区驰名中外。由三条沟组成,其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千米。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泉、瀑、五彩九寨河、滩将108个海子连缀一体,碧蓝澄澈,千颜万色,多姿多彩,异常洁净,能见度高达20米。以翠海(高山湖泊)、叠瀑、彩林、雪山、藏情、蓝冰“六绝”驰名中外。1991年被列合国《世界风景名录》,1992年12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0年10月29日,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九寨沟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2.2数字化建设

2.2.1数字化管理特点

所谓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技术,对管理对象进行量化管理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计划、服务、创新、协调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数字化管理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可数字化;二是可计算化。可数字化指通过网络实现企业管理活动,即企业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财富可数字化;可计算化指企业采用量化管理技术来使得企业的管理问题得以解决,即管理的可计算性。

数字化管理的特点主要有:

(1)智能化。许多高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在数字化管理中集成并应用,使其具有模拟和分析人脑思维并信息处理的能力,也就是人工智能。

(2)定量化。通过应用定量化和模型化的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数字化管理是定量化的表现。

(3)综合性。在数字化管理中强调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方法是其综合性的表现。除了需要数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外,还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综合运用物理学、化学、统计数、社会学等各种专业技术知识。

(4)集成性。集成是指集中统一在一起,其实质是指将各种优秀管理方法的精华部分集中起来组合在一起,通过重新组合、重新创造,使其融合在一起,以实现功能、技术在管理系统中的集成。

(5)系统性。根据系统观点来研究数字化管理中各种功能的关系。

(6)动态开发性。动态性是指随着内外部的情况变化,数字化管理要不断修改和补充数字化的信息输入,从而求出新的数字化的最优信息输出。

2.2.2数字化发展进程

随着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九寨沟风景区管理机构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现有模式下以难以支撑以后多元化、人性化的业务发展和管理。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目前主要面临的业务挑战:各个景点游客无法模糊统计;对景区内的各个景点游客无法合理的分配和调度;对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无法科学的调度与管理;针对人性化服务无法科学的提高和管理。

当前建立统一的指挥管理平台,构建面向服务的数字化服务架构,面向服务的it架构,是大势所趋,也是解决当前it困境的务实之道。在九寨沟部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进行集中式it的建设。

统一的面向服务的it架构,包括了涉足企业规划和it发展的各个方面:

(1)统一应用运行平台:以Supermap三维全息展示可视化应用软件基础平台为中心,搭建多个专有应用子系统,使各个子系统为三维全息展示可视化平台服务,同时中心平台又为各个子系统提供信息传递作为保障,使各个子系统不在是独立的“信息孤岛”。

(2)统一数据库和数据标准:统一的数据库,决定了统一的存储方式和数据格式,采用oracle或者SQL和XmL混合数据库,使其系统数据格式转换难度有所降低,同时降低了成本,易于管理和维护。

(3)统一应用整合平台-企业服务总线:总线结构,简化系统之间的结构,连接方式松散耦合,接口数减少,支持扩展性和灵活性。

(4)统一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多种交易类型和业务模式的一个平台,在电子商务平台中领先于业界,是能够外包给联盟合作伙伴,为客户和企业提供多种产品和整体管理的统一平台。使得企业部署方式的管理难度和规模成本得以测底的改变。

(5)统一优化策略和业务创新:通过业务仿真和建模、组装和编排、业务管理和监控、部署等业务流程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把it人员和业务人员整合起来,从而使其持续创新。

(6)统一业务流程整合平台:通过全局业务流程管理,支持系统自动化和人工事务,及可视化流程定义和编排,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难度,杜绝时间上的浪费,实现真正的随需应变和快速实现it价值。

(7)统一信息整合平台:通过对整个企业内部信息的分类和整合,使得全局关键数据得以方便地掌握。告别手工数据,打造实时企业,提高企业决策反应速度和效率。

(8)统一安全策略和系统管理:通过这一策略无论软件还是硬件资源的管理都可以得到解决;通过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能够指掌企业全局的it资源;降低了出差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同时提高了企业对整体it资源的监控,提高了it服务的响应速度。

2.2.3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自2002年起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着手推动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数字化建设。几年来,在各景区、省级主管部门和部监管项目组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景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风景名胜地区的数字化建设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1)搞好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建设,是风景名胜区管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和具体体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集中应对并解决当前风景名胜区管理面临的保护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落在实处。

(2)推进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和数字化建设,是创新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推动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和数字化建设,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多年来解而不决的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管理效益;同时也将管理监督工作前置,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前主动预防,依托现代科技带动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的创新。

(3)风景名胜区监管系统和数字化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到今天,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搞好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建设成为必然。哪个省或者哪个景区如果错失良机,必然被历史所淘汰。“数字九寨”是以九寨沟整个景区光纤通讯网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及基础数据库为可视化平台支撑,以高度的应用平台集成为连接点,通过整合各个业务平台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的景区管理平台。将网络技术与现有管理体系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宣传、保护、营销、管理、服务、决策系统。

3现状分析

3.1人员状况分析

数字化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通过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调查,可以看出管理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但是总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是实现数字化九寨沟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数字化九寨沟建设需要着重考虑培训计划。为了提高九寨沟管理局全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需要制定详尽的培训方案,培养出一批有相当技术水平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队伍,推动数字化九寨沟的建设,同时也要求在设计开发应用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和友好性,不能因为应用系统的复杂性而影响数字化九寨沟的建设步伐。

3.2设备及网络状况分析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目前铺设了覆盖整个办公区的网络,指挥中心与中心机房都待建设。目前,九寨沟景区已建设了覆盖办公区域的局域网,景区内已铺设了112芯光纤。已连通至各售票中心、监控点位、SoS呼救点等。据相关人员介绍,但是目前存在着光纤节点较多,光纤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冬天气温低,容易将光缆冻断,造成相关系统不能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扩建设。

3.3信息系统建设状况分析

(1)150m无线对讲系统:目前已建设了一套150m的无线对讲系统,能通过对讲机调度车辆、工作人员等。因为受设备、人流及地理环境影响,给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2)SoS呼救系统:目前九寨沟的SoS景点呼救系统主要由分布在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内的25个终端机和置于数字信息中心一楼的呼叫中心服务器组成,它们通过光纤相连,采用传统电源供电,存在着网点少,终端固定等缺陷,并受到通讯光纤和供电电源等影响,给系统运行带了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保证每一个游客每个时刻的安全,我们需要对SoS景区呼救系统进行全面改进。

(3)景区监控系统:目前已在景区的重要部位(如景点、车站)、售票厅等区域建了57个监控点,用来将各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指挥中心,以便相关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景点的实际情况,以便于景区管理。但因此系统为2003年建设,部分设备已坏,还有因为九寨沟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造成系统不稳定,同时,监控点数量较少,也给景区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改造和扩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的数字化建设,九寨沟建成了办公网络一系列应用软件系统,培养了一批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员工,为数字化九寨沟的深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网络链路建设迟缓,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类型和和数字化服务需求。

(2)数字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各个应用系统彼此独立,无法进行数据的汇聚和资源的整合。系统彼此独立,不能进行数据交流和数据共享,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

(3)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性,缺少一个集景区管理、指挥、调度于一体的集成工作平台,使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协同。

(4)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原有的总体规划方案已不适应“数字化九寨沟”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太军,李颖玲,蒲成华.地震重灾区九寨沟黄木山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493-495.

[2]风鸣剑.中国世界遗产觅踪之九寨沟风景名胜区[J].课堂内外(初中版a版),2006(9):42-43.

[3]九寨沟,五光十色景奇绝[J].出版经济,2006(3):61.

[4]王钦芬,徐玉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企业管理数字化模式[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39-40.

[5]史雪龙.企业管理数字化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5):1606-1607.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4

一、融合发展理念

自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蒸汽机为主的机器时代,即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发电机和电动机为主的电力时代,即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时代,即第三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处于以纳米技术、生物技术、量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认知学科等多技术融合的智能时代,即第四次科技革命。技术融合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和历史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能力的不断提高,数据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数字化已经成为构建现代社会的基础力量,技术在数字化进程中不断突破摩尔定律,推动着我们走向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原本相互独立的技术、不同的业态正逐渐融合,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技术融合能引领颠覆性创新,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发生革命性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及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技术融合构建金融发展新格局

技术融合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单一现象,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相关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也为技术融合提供了理论研究支持。金融信息化发展从最初的电算化、网络化,一直到今天的金融科技,不论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其本质都是两者的融合,“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1.技术融合重塑金融业态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从金融技术与场景的开放到金融生态的共建与共生,再到金融底层架构、应用场景及内部组织的重构,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正改变着金融领域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既是金融机构对商业模式与业务重构的全新探索,也是金融机构的主动求变和自我革新。2.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动能技术融合以异质性科学技术的跨界整合为核心特征,催生新兴交叉性学科和融合性技术领域,甚至触发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连锁式涌现,形成长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金融领域,技术融合强化了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影响了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不断升级迭代的速度。新经济模式的崛起,以技术融合为新发展动能的数字化、智能化金融发展将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科技在未来势必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3.监管合规下的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带来了金融创新,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2021年初,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的监管,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监管机构通过监管科技(Regtech)技术实现穿透式监管,提升合规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风险监测识别能力。技术融合发展离不开监管的支持和对监管容忍度的理解,监管也不断适应技术融合新趋势,持续提升监管科技能力。

三、北银金科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实践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数字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通用管理能力;项目化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各行各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深刻变革[1]。数字经济时代不仅要求慕课、在线课程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手段要大力创新,而且对包括培养目标、人才标准、课程体系等在内的高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高职管理类人才需求

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平台经济、新零售等商业模式创新,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等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以及项目化、协同管控等管理功能提升[2]。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也要与之相适应。

(一)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无边界”的协同式管理。传统的企业组织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下,变成了开放的生态空间和平台。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变成合作共赢。基于此,海尔提出“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三无”发展观,并提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理念[3]。此举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管理模式,形成了“无边界”的协同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资源更好地被协同利用。2.“去中心”的平台化管理。数字技术将传统企业从流程驱动、中心控制的组织形式转型为高度去中心化的共享平台等新型组织。企业运营生产的整个过程得到了改变。数字企业搭建了以产业链电商平台为中心的,集信息、交易结算、物流仓储、加工配送、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企业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打破原来的部门和科层结构,只保留承担具体职责的岗位,每个岗位随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项目化组合,科层或部门并无决策权。这种以节点管理为核心的平台化管理模式,使企业实现了“按需生产、零库存”。3.基于数据的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指标、参数等,对生产经营做具体要求和明确。企业的各项活动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展露无疑,也都留下了相关的数据捕获记录。大数据分析有利于获取需求、生产、交易、售后等信息,了解员工工作情况、消费者消费信息等等。大数据思维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进行标准化管理,使企业实现精准生产并降低成本。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类人才的新要求1.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在互联网“去中心化”模式下,社会化思维的联结是网络。企业面临的客户以节点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等整个形态。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每位客户都可能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个性化推广、个人评论等现象不断涌现[4]。每个员工、消费者、合作者手中都有话语权,其沟通与反馈也更加及时。每个个体都可能是企业形象的树立者、维护者。管理目标通过社会化媒体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外部人群。这需要职业管理人才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跨界管理理念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并具备一定的危机处理能力,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2.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在内的通用管理能力。此“项目”非工程项目,而是指根据市场需要或管理要求,各类组织生产运营过程中活动、作业、任务、事项等的总称。平台化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要求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科层管理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管理目标,并将所做事情包装成一个个“项目”,通过整合资源、组合岗位来实现管理目标。腾讯马化腾实施“谁提出、谁执行”的策略,才有了微信张小龙的诞生。因此,职业管理人才应具备项目的形成、组织、跟踪、协调、评价等能力。通用管理能力是各个管理岗位都适用的能力,是一项可转换、可迁移的能力,属于个人的无形资产。3.数据分析能力。企业市场调研、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仓储物流、工作计划、员工发展等各项活动,都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做出理性科学的决策和执行。管理者在工作中将接触到大量的数据。那么,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获取、清洗、分析数据,从而进行有效管理,即数据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未来管理从业者的必修课。

二、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与现存问题分析

1.“跨界”“融通”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非常重要,管理类专业的设置亦是如此。“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与实施,但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实施效果却不太理想。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义工商”)为例,管理类的专业散落于几个二级学院。例如,工商企业管理、金融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在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外语外贸学院,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在人文旅游学院。管理类专业分散导致诸多问题:一是经济学、管理学、数据分析等基础性课程的教师资源并未整合到一起,出现了各自设置课程标准、各自授课等“各自为政”的现象。二是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呈现出盲目性。三是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存在必修课的比例偏多、选修课较少,或是在实际中出现选修课也开成了必修课的问题,两种课程的比例不协调[5]。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资源并未得到合理分配,并未满足培养“管理能力+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四是除专业设置分散外,高职管理类专业方向也存在定位不准、目标不清晰等问题。以义工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延续以岗位为中心,专业方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行政管理等内容,力求包罗万象的结果却造成培养靶向不准确,并未打破原有的科层制结构而将诸多岗位整合起来,缺乏项目管理、数据分析等通用管理能力将这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各个能力统领起来。

2.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尚未形成。“供应链”原指涉及产品或服务供给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的网链结构。高职人才培养供应链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提供给企业所涉及的“供应源(普高、职高、中专等)-高职院校-人才市场或大学-需求方(企业)”的网链结构[6]。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未根据数字经济时代的特征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合理规划专业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人才培养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是毕业生学非所需,就业难或就业专业对口率低;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等现象。

3.数字经济时代背景更加要求高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为此,学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与实际深入结合,共同开发市场调研、讲座报告、实验实训、技能实战、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将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课堂。这将有助于实现“无缝对接”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7]。然而,管理类专业相对理工科专业而言,涉及大量社会活动且具体工作不确定性较强,其实践教学面临更大的困难。义工商管理类专业由于缺乏服务区域经济以及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亦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问题: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地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由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一端,滑向做简单游戏、看网络视频、分析网上案例等易操作的另一端。很多实践教学课程人为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这无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8]。二是一些实践活动收益不大,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后即束之高阁,教师下企业锻炼只是堆积文字,学生到企业参观只是走马观花,顶岗实习让学生成为低价、低端劳动力而所学甚少,师生参加竞赛也是注重作品包装而轻视内涵建设……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框架

1.基于能力目标的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应对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包括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在内的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创新与重构。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职业管理人才是具备通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内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职业人才的供需分析,结合义工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构建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详细内容如图1所示。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高职管理类职业人才,课程体系应实现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学校应构建出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模块化、纵向化的培养体系,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也应以适应终身教育为度,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提升其创新性素养。

2.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人才培养过程柔性化设计。一是高职院校应与生源机构、用人单位联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共享数据来研判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和新的规律,科学管理与规划人才培养工作,从而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二是高职院校应快速响应企业需求,面向学生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流程和指标,一方面结合当年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学生的行业和岗位取向,设置“定向式”课程系列或“订单式”培养模块,灵活增添相应的课程模块或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实行弹性培养,减少教学计划、常规管理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为各种不同情况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自主规划职业生涯[6]。三是建立“推-拉”混合式人才培养供应链下的课程体系结构: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推动阶段以高职院校为主,搭建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而拉动阶段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专业模块建设。“推-拉”混合式人才培养供应链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课程体系结构得以调整和优化,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而且使高职院校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3.“全程项目教学”贯穿三年教学始终。灵活、实战性强的“项目化教学”,是应对数字经济“去中心化”“无边界”等形势变化的良方。项目教学不仅仅是将所授内容在教学形式上的项目化、模块化,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体现。此处的项目既包括参加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观摩性项目,又包括校内实训等仿真模拟性项目,还包括参与教师课题项目,实践实习等真实性项目。在课程开发中,教师应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来选择、设计、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强化知识、技能、职业素养,最终完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实务性课程开发。高职管理类人才培养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包括市场调研、讲座报告、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技能实战、创业创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在态度、方法、技能上更符合企业的要求。项目教学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入职教育”,并将学校课堂延伸到企业课堂,有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管理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实施

1.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资源配置。高校应摒弃挥舞考核大棒、层层传导压力和层层推卸责任等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只重指标与结果的功利主义思想。这样只会助长不涉及指标则形式主义、关乎考核则机会主义的不正之风。为此,高校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秉持服务理念,学校高层应高度重视专业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师生与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系铺路搭桥、创造条件;行政部门应提高行政效率,打破界限与藩篱,使师资、实训等资源在学院之间、专业之间能够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强化绩效管理和过程性考核,对教研教改项目立项评审、中间监管和最后验收把好关,杜绝“假大空”、玩“文字游戏”“标题党”等性质的课题项目产生,识别、鼓励和服务好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项目。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全校管理类专业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方面进行整合资源,在分方向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合理设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变化。具体做法为:以专业群为基础重构教学院系,以管理类专业群教学为中心,重构跨专业教学组织,成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组织,促进管理类专业融合发展。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经济危机市场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2009年企业的广告计划会更加谨慎,企业对营销的态度的普遍心态是从观望到保守,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做出削减营销费用的决策。但在营销中有一种观点:如果在市场低迷时期削减营销费用,就等于对竞争对手做出让步。此时,企业应该把营销费用当作投资而不仅仅是费用。在研究美国100多年来对付经济不景气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不景气时继续维持营销费用的企业,将在景气恢复时的成长高于其他企业三倍。但另一方面继续营销上的投资,固然有益,但受经营状况的制约,大部分企业不得不削减营销费用,但期望此时同等的投入会有更大的产出,在营销的策略中需要注意的有:

1.投资在产品的研发,及时推出新产品或改进性产品。新产品最容易吸引媒体和顾客的眼球,做好新产品的研发和宣传造势,会增加品牌的影响力。

2.多渠道的传播活动,有针对性的营销更有效。可以加大软文营销的力度,渠道进一步下沉到乡镇等,这些措施一般投入不多但在经济不景气时采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重公关营销的作用。公关营销是以搞好公共关系营销为基础,以公关工具为主要工具的营销。随着新媒体新科技的兴起,公关营销影响的范围更大,公关营销越来越被企业家们看好并利用。

4.投资于数字营销。数字营销是使用数字传播渠道来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活动。数字营销现在经常被看作是能够涉及到绝大多数的传统营销领域。数字营销包含了很多互联网营销中的技术与实践,但它的范围要更加广泛,还包括了很多其它不需要互联网的沟通渠道。数字营销的领域就涵盖了一整套元素,如:手机的短信/彩信,横幅广告以及数字户外广告等。

5.信赖传播伙伴,让商和行销伙伴了解企业经营上的思路和问题。对商进行蹲点式的深入了解。因为只有他最贴近市场和消费者,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最有体验。在经济不景气时应该让伙伴知道你的处境和想法,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包括如何优化广告预算,如何创作更有效的广告,低迷时期如何运用数字营销,如何运用网络的营销力开展新公关,如何改善终端,如何改善销售人员的绩效。

营销组合要更有创意,与商的关系要更紧密。注重改善与消费者的接触点,让消费者有很好的体验。这里还要说一下降价的策略,降价除了甩掉库存一般不建议采用,可以在促销时使用一些好的创意,比如积分,好处是产品在消费者的储存空间中占据了位置,延长了使用品牌的时间和使用次数,比降价更有意义。

此时因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收入降低,人们会减少耐用品的消费,减少餐饮旅游等不必要的娱乐消费,多数人选择呆在家里了,电视的收视率会上升,如果把投放在电视的广告时间段做些调整,效果会更好。广告的策划可以突破传统。不景气时人们更需要梦想,更需要对未来有信心,此时情感性的诉求比理性、功能性诉求更突出有效,用情感的力量让消费者对未来有憧憬。

历史表明,每经历一次危机,都会诞生一批卓越的企业或新的模式,未来数字营销和公关营销会变得更重要,比如家用电器企业可以网上开店,手机和电脑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网络销售业绩。据此有人说:国美苏宁未来的竞争对手不是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国外连锁大鄂,而是淘宝和2688这种提供网络销售平台的服务厂商。有的企业成立了品牌小组,小组成员来自不同部门,这样可以对维护品牌和强化品牌形成共识,也可以激荡更多的创新的想法。危机时企业要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增进内部沟通,强化自身体质修整组织,增加作业效率。经济危机也许是企业变革的好时机,一些以前不能实现的想法现在可以实施了。经济危机也是并购的好时机,并购可以弥补渠道的不足。重新审视企业的Swot,据此制订新形势下的企业营销策略,由于此时市场会重新洗牌,企业需要评估投资多少才会提高市场占有率。

虽然遇到了经济危机,但中国的情况要比其他国家要乐观。2009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已经尘埃落定,92亿,这个成绩高于上年18%。这源于国内外企业对中国的信心,世界对中国寄予厚望,中国广大的市场更需要营销来推动。如果企业削减广告,会被消费者感知到,从而形成恐慌,品牌可能在顾客心中造成坏印象,这是企业最不愿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7

关键词:北京石景山区;科技馆;数字娱乐;规划

abstract:thispaperfirstanalysesthesocialbackground,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thesciencemuseuminBeijing’sShijingshanDistrict.thenthepaperdiscussestheneworientationandmechanismindigitalentertainmentofsciencemuseuminShijingshanDistrict,andprovidesseveralpolicysuggestions.atlast,thepapergivessomediscussionconcerningtheplanningofsciencemuseumandsciencepopularizationinChina.

Keywords:BeijingShijingshanDistrict;sciencemuseum;digitalentertainment;planning

1规划背景

石景山区是首都北京八个城区之一,区域面积84.32平方公里,2003年全区常住人口50.6万,地处北京市城区的西部,位于城郊结合带,是中心城和西部发展带的交汇点。从历史上看,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传统重工业区,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产业的调整,石景山区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传统重工业区厂房遍地、烟囱林立的情况大为不同的是,石景山区实际上是北京市城区绿化率最高的地区,2004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31%,超过北京市的平均城市绿化覆盖率(38.56%),同时是全市唯一拥有山林的城区,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首都中心区西缘的生态走廊和绿色屏障。也许是考虑到石景山区在新的城市规划中相对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新世纪初颁布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石景山区的功能定位是“一区、三中心”,一区即指城市功能拓展区,基本内涵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中心则分别是城市职能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

结合首钢的搬迁改造,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2005年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以休闲、娱乐为发展主旋律,以营造京西花园式的生态环境和时尚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基础,打造集休闲、娱乐、会展、购物和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即CRD(CapitalRecreationDistrict)。至此,石景山区未来5-10年的发展战略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石景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CRD战略的实施将会引发石景山区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转变,即从传统重工业区到高新技术区、数字化产业区的转变;从污染区到生态区的转变;从单纯游乐到文化休闲的转变。在促进这些转变的过程中,建设数码娱乐产业被石景山区确立为本区产业技术的发展主线,其目标是构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北京数码娱乐产业基地,进而成为全国数字娱乐都市经济的领头羊。其中,以建设数字娱乐科技馆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得到了广泛共识,并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无疑为石景山区科技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2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来,石景山区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区科技馆,第四纪冰川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区图书馆,特别是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已有较好的基础和知名度。此外,全区目前共建有科普画廊330处,建筑总长度2759米,建成市级社区科普基地1个,区级科普社区49个。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石景山区科普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缺乏现代化的、有较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科普场馆。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长期受制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机制僵硬等诸多因素,积重难返,困难重重。以石景山区科技馆为例,作为区级科技馆,自1992年成立以来主要依靠区政府投入和市科委、市科协专项资金支持。10多年来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从建馆到2003年,11年来科技馆用于维护建设的费用仅为70万元,平均每年不足7万元,且都是政府投入,从未得到过其他渠道的资金投入),科技馆自身的建设一直没有较大的进展,场馆的基础设施少,自身不具备科普展品的制作能力,始终没有常设展览和展品,只能举办临时性展览和活动。同样,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在北京市也颇有特色的石景山第四纪冰川馆建馆后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再投资,时至今日最多一次也只能接待30人,其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周边环境差的状况长期以来都得不到改善。

石景山区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显然在我国科普设施建设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基本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费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严重制约科技馆的正常发展,甚至维持生存都比较困难,很多时候不得不靠出租场地等勉强维持。

(2)在设施方面,场馆的基础设施少,并且单调落后,一般缺乏常设展览和展品,往往只能举办临时性的展览和科普活动。

(3)在人才方面,在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的同时,由于科技馆发展状况比较差、待遇低等原因又往往难以留住已有的人才。

(4)在机制方面,科普展品的制作、交流缺乏支撑以及协调机制,造成科普展览、活动的成本较高,展品利用率低,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3重新定位与机制探索

数字娱乐产业对于石景山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数字娱乐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结合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配合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新世纪初,石景山区政府适时提出了以建设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为重点,大力发展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普的重大举措。在围绕打造石景山区科技馆"科普主阵地"这一中心的过程中,逐步开始走上整合社会资源,引进企业机制的道路。

为此,石景山区科技馆首先重新进行了功能定位,依照建设“休闲主题特色科技馆”的发展理念,其中科技馆原先的展示厅将建设成含汽车模拟驾驶、全息音响、地震仿真、幻影成像等10余个科普体验项目为主的大型数字娱乐科普展示厅,同时打造无线娱乐科普厅、动漫科普阅览厅、电子竞技科普厅、数字港科普餐厅等新设施。从而一方面将科学普及寓于数字体验休闲娱乐之中;另一方面也能积极推动石景山区以数字娱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其次,在数字娱乐型科技馆的建设上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投资兴建的机制和模式。即由政府投入少量资金,企业提供主要资金和产品,科技馆提供场地,走企业化、社会化的发展之路。科技馆为公司提供设备展示平台;企业则为科技馆提供数字化科普设备,较好地实现了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如科技馆已与东方恒润公司共同合作建设数字体验展示中心,同时与北京锋行九州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泰利科技集团共同筹建的电子竞技中心项目也已正式签约,并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将独家受牌该中心为“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届时该中心也将对公众开展电子竞技方面的科普知识教育。

石景山区科技馆新的功能定位以及运行机制的初步变革,不仅能够有效盘活科技馆的既有资源,而且也将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数字娱乐方面的体验展示功能,进而达到向全区进行科普功能辐射,并建成具有"数字娱乐"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和体验娱乐展示中心。这无疑将为石景山区引用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基础设施、推动开展科普工作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4规划与发展建议

显然,石景山区科技馆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应该说有其天时、地利的因素和机遇。当前在科技馆的规划和设计中,以下几点有必要引起关注:

4.1与区发展规划相协调,赢得政府大力扶持

石景山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是科技馆未来规划和发展的大方向。需要进一步与石景山区当前十一五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争取政府部门在政策导向、资金引入等方面的扶持,在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为石景山区科普场馆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起到示范作用。

4.2找准发展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石景山区科技馆确立数字娱乐、打造“休闲主题特色科技馆”的新定位,为本区数字娱乐产业与数字娱乐这种新型科普形式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作为北京市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的体验展示中心,数字娱乐科技馆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数字娱乐产业的内涵和发展前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和形式,使人们充分体验和感受到数字娱乐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真正喜爱数字娱乐,进而支持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技服务功能和科学普及功能。应找准未来发展定位,不断突出自身特色,在促进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区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取得一举两得,相互促进的效果。

4.3与企业互惠双赢,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在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的初步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在发展数字娱乐科普和数字娱乐产业过程中,需要继续努力探讨和完善科技馆与企业两者互惠双赢的新机制,按照互利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如科技馆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产品展示推广的平台,提供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场所,而企业的相关技术、设备、产品、人员等资源也会为科技馆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不仅降低科技馆的运营成本,减少政府投入,同时也能够提高场馆使用效率,集约有效地实现其科普功能。

4.4改革运作模式,加快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

在已有的良好开局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在石景山区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由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共同投资、合作兴建的适宜模式。建议加大政府在经费、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力度,探索、改革与相关企业共建、互利的多种运作模式,在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道路。以此为突破口,在区CRD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引用社会力量建设科普场馆、兴办科普事业开辟一条新路子。

5几点思考

5.1科普工作的需求导向问题

石景山区科技馆在向数字娱乐的转型、改造和建设过程中,相继得到北京市财政、石景山区财政以及多家企业的大量投资。2004年5月数字娱乐科技馆建设正式启动,至2005年,短短两年间科技馆建设总投资已达到2280万元(相当于石景山区科技馆建馆以来前11年资金投入的30余倍!),其中北京市科普联席会支持130万元,石景山区政府投入1800万元,吸引企业投资350万元。可见,具有公益性质的科普工作并不排斥与本区域的发展目标以及市场投资需求相结合,相反在适应需求,服务发展的同时,科普工作往往能得到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更好地使科学真正成为大众的财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2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的结合问题

应当说,目前把科普划分为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的提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公益性科普事业主要在市场失效的地方发挥作用,经营性科普产业追求市场利润则也是天经地义。但这种二分法却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二者各不相干,是各干各的两件事情。实际上,一方面公益性科普事业也并不排斥市场机制,也不是不可以赢利,只是不能以市场赢利为目的。其发展壮大同样需要引入市场的激励机制和手段,只不过不能把市场机制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另一方面,经营性科普产业也并不是完全的唯利是图,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同样重视和追求社会效益,在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也才能实现企业市场效益的最大化,人们常说的“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品牌”也含有这方面的道理。所以,在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与追求市场效益为主的经营性产业之间是可以寻找到结合点的,而科普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5.3科普工作的信息交流问题

今天的科普工作主体涉及到政府、科技、教育、传媒、文化、企业界等多个领域和部门,在这些“隔行如隔山”的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意义十分重大。除了科普各主体内部垂直方向的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到上的沟通交流外,尤其还要注意科普各主体相互之间水平方向的横向沟通与联系。如当前的科普联席会议,就不应仅视为是科普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信息纽带,同时也应是各个相关部门、企业、团体乃至个人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科普活动、发展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此,可考虑逐渐扩大科普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尤其是企业单位,并允许社会团体、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参加或列席会议,向全社会开放。

参考文献

[1]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研究室,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研究室编.石景山区优秀调研报告文集(2004年度)

[2]北京富达尔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石景山区科技进步现状调查与分析(讨论稿),2005年6月

[3]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简版).2004

[4] 陈治光.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科技潮,2005年7月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8

关键词: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大搜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党的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9年的两会也提到关于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的“智能+”概念,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和传统企业转型创新的新引擎。平台型企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交互和传播的速度更快,导致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当前的外部市场环境,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出现商业模式不成熟,改变过程混乱,管理混乱,与其他企业商业模式类同等问题。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的调整与优化,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面对机遇与挑战,推动平台型企业提高效率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目前,学者们对于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平台型企业起源于双边市场理论,关于平台型企业的定义[1,2]、分类[3~5],具有一些共同点,可以归纳为:平台型企业是以平台为载体来提供产品与服务,依托于互联网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商业模式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体系包含的要素[6~9]、创新动因[10~12]和创新路径[13]等方面。而对于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有针对性地研究能使平台型企业更好适应数字经济背景。对此主要集中于战略视角[14,15]、组织视角[16]角度,对于平台型企业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商业模式体系进而创新,还须后续继续研究和关注。总体看,商业模式及创新路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仍旧缺乏深层次与多角度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而不能从某个角度来片面判断。

1传统商业模式困境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高速的信息交互和传播,导致市场需求变化快,企业难以准确预测外部市场环境,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出现了商业模式类同,信息化程度利用率不高,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等问题。

1.1商业模式类同

企业在面临外部挑战时,一方面会尝试根据市场环境与消费者需求调整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会向业内优秀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对自身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由于未深入调研市场环境,企业简单认为所处环境类似,从而直接模仿业内发展较好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商业模式核心要素的冲突,无法与自身所在市场匹配。另外,受限于管理者素质或企业规模的企业会倾向于维持现有交易结构,推迟商业模式创新,以此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1.2信息化程度利用率不高

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化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导致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企业拘泥于陈旧的组织结构和销售模式,无法有效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企业若无法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扩大市场,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1.3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意识与习惯随之转变。不重视市场环境的变化,拘泥于传统生存方式的企业,则无法准确定位市场,给用户准确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与完善,用户对产品要求更高,信息与对比更全面。这需要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与转变,来应对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2商业模式优化策略——以大搜车为例

面对商业模式类同,信息化程度利用率不高,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要求等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优化策略,选择以汽车产业互联网平台大搜车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目前,大搜车已经搭建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互联网协同生态,是汽车行业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符合研究主题。此外,大搜车自创立短短几年便获得超过12亿美元融资,并列入由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评选的“2017年全球新晋独角兽”名单,其成功背后的关键原理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在确定研究对象后,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以下一些对策及建议。

2.1因地制宜,通识合变

不同企业可以有选择性地引入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的改变来进行商业模式的优化。2012年,中国二手车的供需存在巨大市场。由于行业无标准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二手车交易困难。大搜车在当时市场环境下,致力于打造二手车行业诚信、透明的交易平台,在做好二手车零售商的基础上向服务化拓展,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和培养用户忠诚度积累了用户基础。大搜车通过建立平台的方式,连接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构建平台稳定生态圈,最终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市场的目的。

2.2加强科技与数据应用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商业模式发展需要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科技技术的“双引擎”,才能更好适应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大搜车在科技与数据上的应用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大搜车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驱动的方式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化,追求以多平台多端合作的方式实现厂商端、店端和用户端三端合一、平台协同,追求交易双方数字化,进行实现数据最大限度的采集,从而实现数据更快更广的流动。这些举措能够更好抓住市场痛点与需求,通过数据应用提升企业效益。

2.3资源互补,合作共赢

能否有效整合并合理利用资源关系是衡量企业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大搜车通过资源互补,搭建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互联网协同生态,涵盖了全国大部分中大型二手车商、4S店和新车二网,包括具备较强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公司,以及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的主机厂商等众多合作伙伴。大搜车的成功离不开其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其通过战略合作,参与各方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数字化经济复杂性局面,高效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内外潜力,提高企业价值。

2.4重视用户体验

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即将用户价值转化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从而打响企业品牌,营造口碑效益。大搜车转型升级的成功离不开其对客户关系的用心经营,大搜车认为在用户中形成的口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品牌,并且将影响到外界对于品牌的感知与评价。因此,大搜车以用户为中心,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车辆产权关系严格、车况复杂、物流难度大等问题,从而打开市场,并通过网络协同,打造三端合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智能驱动,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这也反向驱动产业链各个环节,从而提升整体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最终惠及用户。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9

■能源经济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介绍,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较强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能源经济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了解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专业知识和主要技术,掌握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知识与方法,熟悉世界各国能源市场和能源政策,具备一定的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的实际能力。如果仅看这些介绍性文字,很多人会认为该专业将是一个“金饭碗”。从所学的课程来看,其既要学经济学、金融学,又要学管理学,还要关注自然与环境,一旦学成毕业岂不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典范?那么,各级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大中型能源企业、教学及科研单位哪有不虚位以待之理?

从能源经济的专业代码来看,它属于经济学之下经济学类的专业。资料显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在2004年和2008年连续两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是北京市精品课程;1998年设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院与多国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东京大学等)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协议……上述资料告诉我们:虽然能源经济是一个新增专业,但其所依托的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学方面实力出众。这意味着为发展培育新专业可调配资源丰富,学校如果精心筹划,新专业完全可以办好。

相应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北京电影学院的数字电影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的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也具备类似特点:基本都是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学科资源拓展、整合出来的专业。因此,对这几个专业怀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具备冒险精神、良好学习基础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从专业代码来看,它属于工学之下电气信息类的专业。就华北电力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两所高校来看,均基本具有开设这个专业的基础。因为这两所高校都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或相近专业,并且业界声望较高。当然,这仅是从一般层面来解读开设这个专业的可行性。智能电网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基本处于概念化阶段),怎样才能实现电网高度智能化是没有任何模式可以照搬照套的,发展到某一阶段出现不可预期的技术与材料的障碍都有可能。有新闻报道,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规划了从2008年至2030年的“三步走”战略,即:在2010年初步建成电网高级调度中心,2020年全面建成具有初步智能特性的数字化电网,2030年真正建成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因此,选择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极具挑战性!不过,别忘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一个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领域必然蕴藏着丰富宝藏――有取得理论突破、技术突飞猛进的光辉前景。

■物联网工程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在一份报告中畅想“物联网”时代的美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这为物联网的实现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过,本次开设物联网工程的院校既有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类的学校,也有山东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学校,这需要有兴趣报考该专业的学生紧密关注拟就读高校的相关学科基础(如,有没有开设电气信息类专业,或者有几个相关相近专业,所开设专业是否有较强影响力等)。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217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512S)从专业代码可以看出这两个貌似差别不大的专业的差别所在。“080217S”意味着该专业隶属于工学之下材料类的专业;“080512S”标志着该专业隶属于工学之下能源动力类的专业。要看出这个差别就看中间的两位数码,即,“080217S”中的02和“080512S”中的05。在把握住这个区别之后,假如你要报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可以去找专业代码为“0802**”(*表示0~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的相关相近专业作为参考。例如,材料科学与工程(080205)、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080210)等。特别是要关注拟报考高校在这些相关相近专业的情况。

综上所述,这些新增专业都具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特征,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多种学科知识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意味着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增专业毕业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而,是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扎实的学风也是作为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必须纳入考虑的要素。

专业代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中间两位为该专业在所属学科门类之下的分类,最后两位是该专业的最后定位。例如,080102,08工学,01工学之下的地矿类,02石油工程。按照教育部规定,学科门类的代码分别是:01-哲学,02-法学,03-经济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各学科门类下的分类也按照一定顺序赋予两位数字编码,最后对各具体专业再赋予两位数字编码。必要时,在专业代码之后添加字母或特殊符号予以进一步限定。例如,080640S中的最后一个S表示该专业是在少数院校试点的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外的专业。

选专业的“三大纪律四项注意”

针对具体个人而言,高校专业没有“冷”与“热”的区别。对具体个人最重要的是通过就读所选择专业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状况确实存在差异,但大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而归的专业。

报考当年制造就业“热”专业的风险也许很大。

研判新增专业的流程:

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甚至是一些方向明确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背景。通过了解社会发展大局,可以基本感知某专业的部分远景。

根据专业代码提供的信息弄清楚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以及分类,并结合高校专业目录确定其相关相近的既有专业。

数字经济行业前景篇10

[关键字]数字城市;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

1引言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与应用,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城市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区域信息化的中心,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我国通信业、计算机业、广播电视业的传输、存储、处理技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行各业都争先开展语音、视频、数据综合业务,竞相进人结合服务领域,并且出现了产业重组与兼并现象,形成了“数字会聚”、“三网融合”的趋势。随着宽带ip技术的发展,宽带ip网已成为三网融合的结合点。产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无缝网络,将改变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也将对未来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数字城市背景分析

2.1社会背景

数字城市的概念来源于数字地球。人类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空间科学技术以及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地观测系统(eoS)、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等重大计划的实施,人类对地球不同层面、不同现象的综合观测能力以及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应用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由此,1998年1月,美国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率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个全局性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l)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地处理地球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目标,目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建立数字城市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可操作性更高。所谓“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2.2技术背景

2.2.13S(RS、GiS、GpS)的技术背景

遥感技术(RS)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从空间或空中对城市进行观测的能力空前提高。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世界各国成功发射了5000余个各类航天器。其中,对地观测卫星(含侦察卫星)占总数的40%左右,居各类航天器之首。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已获得分辨率高达1m的影像。成像光谱仪可以达到5-40nm的光谱分辨率。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获取全天候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初。近20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令人瞩目。据国际高科技企业分析公司1994年的年报分析,全球GiS软件及相关服务的产值从1994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38亿美元。

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测定三维坐标的方法,使定位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后处理扩展到实时定位与导航,其观测精度达到各种要求的精度,如从百米级发展到数米级,进一步发展到分米级、厘米级。

作为现代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测绘己经从传统的地面大地测量转移到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地测量,从航空摄影测量转向基于遥感的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从单一的地图制图转向电子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技术结构也从单一技术向“3S”集成技术、基于网络环境的“3S”运行体系发展。

2.2.2空间数据建设

构建数字城市需要数据。1994年,美国提出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即nSDi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它包含数字线划地形数据(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数据(DR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以及地名等数据库的建设。

2.2.3信息高速公路

数字城市的信息是可以并应当为公众所共享的。共享的基础设施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源于美国。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2月正式提出美国决定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此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带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形成高新企业群,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经济腾飞。

2.2.4互联网

1996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新一代internet,即nGi实施计划。该计划由美国34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起,其目标立足于当前internet的tCp/ip协议。

3发展数字城市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