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十篇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十篇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3:52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1

关键词:化工产业;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优化策略

1加强化工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化工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化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它们两者对于化工产业的影响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与此同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化工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管理不能够相互割裂开,而是应该同时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工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提高,生产出更多的化工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促使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1.1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由于化工产业自身所需要的原材料所具备的特点就是有毒,有害物质,易燃物品,易爆品等危害性,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生产技术的管理,规范相关的生产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生产技术的管理对于安全生产的意义就是十分的重要,很多安全生产事故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人为操作的失误,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这些失误的产生,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减少生产流程的损失

在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化工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加强对于化工产业生产技术的管理还有利于减少化工产业生产的流程,提高化工产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产品的质量,极大的减少了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之中的损失,节约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化工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进一步的促使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化工产业生产技术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对于生产流程的优化还能够减少其出现生产安全事故的概率,这对于提高化工产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化工生产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2.1管理制度有缺失,落实情况不理想

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管理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对于现有的管理制度不能够很好的落实下来,这就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不仅仅会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的伤亡,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造成制度缺失以及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尽相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许许多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不能够加以严格控制,让无关人员随便进入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巨额的经济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

2.2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

在化工企业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之中,由于管理人员对于经济利益的盲目追求,把很多安全管理条例以及规章制度都置之脑后,使许许多多的管理制度流于表面形式,难以真正的贯彻执行下去。其次就是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之中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责任意识,对于生产技术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在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之中各个参与人员也严重缺乏,不能够从自身做起来杜绝安全隐患,这也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3生产工作人员技术有待提高

在化工产业中生产人员的技术有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欠缺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一线的生产人员自身专业技能较差,对于一些专业要求较高的化工产品的生产不能够按照生产要求以及生产规范来进行,再加之在生产过程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优化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措施

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应当从多个方面来进行,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与改革,落实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还有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生产设备,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以及生产人员的专业技能。

3.1重视设备引进,保证安全生产

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对于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因此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引进,保证安全生产。在进行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引进的过程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化工产品的特性来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之后还要重视对其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证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已有的旧设备的维修和保护,保证它们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这样才能够极大的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3.2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

在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已经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之中还要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的实施下去。在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前要以化工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作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制定出适合本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其次就是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把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这样就能够保证管理制度的执行。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

在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生产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是按照生产规范来进行,才能够有效的减低人为失误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化工企业中要定期举办学习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每一个生产人员都能够及时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次就是还要加强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使化工企业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3.4改善生产环境,重视原料检测

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大多都是充满了有害物质或者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因此必须做好生产环境的改善,重视原材料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生产环境的改善上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于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其次就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加强对其的检测力度,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以及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2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煤矿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2003年8月14日我矿裕公井也曾发生瓦斯爆炸,夺取了28名工友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二)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得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三)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关系;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253-01

引言

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薄煤层开采综合机械化有许多种,大致分为:①滚筒采煤机;②刨煤机;③螺旋钻采煤机。

2・1滚筒采煤机

现在使用的滚筒式采煤机是传统的采煤设备,其应用十分广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随着缓倾斜中厚煤层至厚煤层综合机械化成套技术的逐渐成熟,“三软”和大倾角煤层等困难条件下综采配套技术也得到了应用。以电牵引、故障自动诊断、支架电液控制等为核心的技术也应用到了滚筒式薄煤层综合机械化设备上,这种采煤技术也正趋于成熟。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经过多年的试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

滚筒采煤机由于适应性强、效率高、便于实现综合机械化作业,因而发展迅速。它的整体结构、性能参数、适应能力、可靠性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创新和提高。薄煤层滚筒采煤机是在中厚煤层滚筒采煤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具有许多优点:

①积木式无底托架结构、液压螺母紧固、多台截割电动机横向布置、抽屉式部件安装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为轻便;

②整体结构和传动方式的改进,使得滚筒采煤机的机身变得更窄、更低;

③采煤机功率的不断加大,以及电气调速行走和远程无线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薄煤层滚筒式采煤机更能适应较复杂的开采地质条件;

④薄煤层采煤机比较适合小型煤矿的综合机械化开采。

2.2刨煤机

刨煤机采煤自20世纪40年代在德国问世以来,很快就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薄煤层采煤机械化的强大支柱。原欧洲的主要产煤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等,使用刨煤机开采的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刨煤机的日产量可达到5000t以上。

刨煤机的主要优点:

①能实现极薄煤层的综合机械化开采,便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自动化;

②采煤过程连续进行,工作时间利用率高;

③采出的块煤率高,工作面煤尘量少;

④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2.3螺旋钻采煤机

螺旋钻采煤是前苏联顿巴斯矿区顿涅茨克矿业研究院开发的一种开采薄煤层的采煤方法。该采煤法是一种新型的无人工作面采煤方法,也是一种开采缓倾斜薄煤层的新型采煤方法,可将煤层可采厚度由0.6~0.8m下延到0.4m,对开采松软煤层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螺旋钻采煤法的主要优点:

①投资较低;

②人员和机组设备全部在工作巷内,人员在宽敞支护良好的巷道内就可将煤采出,安全状况良好;

③煤的可采范围达总面积的95%以上,可以多出煤,并充分释放瓦斯。

螺旋钻采煤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①留设钻孔间煤柱和钻孔组间煤柱,降低了采出率;

②接长和缩短钻杆所用的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比重较大。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二)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得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三)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87-01

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与发生的基础,然而,目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火、粉尘等,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煤矿采掘、运输等各个环节,从某种程度来看,直接决定了煤矿企业生产具有复杂性以及危险性等特点,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看来,只有使煤矿企业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生产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那么必然会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与效率,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技术管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矿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而且环节众多。因此,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这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都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和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因此对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等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技术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作业规程、技术报告等技术文件上,是当前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工作之一。

提高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和技术报告的认识;工程设计、规程或技术报告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应由专业副职组织执行;井(区、段、队)负责人负责实施、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和进入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和操作。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规程指导、落实、修改和补充工作,工作面地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规程或报告是一个工程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关系到这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编制总的要求,一定要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必须坚持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工程的具体措施要体现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创新性。

5.技术管理要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绝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6.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管理水平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7.以人为本加强技术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领导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技术生态化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社会管理

一、引言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也是该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因此,该地区农产品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全省农产品的整体安全状况乃至食品安全的状况,也关系着圈内千家万户的健康。同时,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重点是加快“两型社会”建设,重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技术生态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农产品安全和技术生态化对于武汉城市圈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成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者在一定层面上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技术生态化”是使技术发展朝着遵循生态学规律方向转变或转化。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应用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即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给人类变革自然的活动设定的最低限度。二是技术系统本身应按生态学原理组织起来,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系统的内部结构,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拓展和深化人工自然。王子彦、陈昌曙(1997)详细探讨了技术生态化的层次,刘怫翔、张欣(2001)分析了工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方式,罗天强等(2006)认为技术生态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技术生态化系统地实现,其系统构成包括宏观层次的国家技术体系生态化、中观层次的区域技术系统生态化和微观层次的企业技术生态化三个层次。

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技术生态化的社会系统控制需要通过如下四种途径实现:一是政府管理。包括完善促进技术生态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实施生态科技和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监管、示范和引导工作。二是生态消费。社会的生态消费一旦形成将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三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技术生态化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将会推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更好地履行生态责任。四是社会生态伦理价值观内化。通过大力宣传和内化,全社会形成倡导绿色、崇尚生态、主张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政府决策者、企业决策者、公众及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推动技术的生态化发展。

技术生态在“绿色产品”的生产计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与技术生态化密切相关。我国在农药用量上居世界第一,化学肥料的运用每5年翻番增长,因淋湿挥发损失有50%以上进入周围环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地下水污染,使蔬菜、饲料及生物受到危害,同时也会降低水产,造成稀有水生动物的灭绝,而且诱发人类消化系统癌症。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商业利润,将色素、甜味剂、发酵剂、漂白剂、防腐剂,甚至连激素都加入所谓人工种植或养殖的农产品中,因此,倡导和实施技术生态化,生产“绿色农产品”成为当下农产品安全最迫切的任务。

二、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的现状分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食品安全是武汉城市圈最大的基本民生问题,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2013年武汉城市圈农产品安全管理的亮点不少,成效显著。湖北省自2010年起实施产地准出制度,自2012年1月起,对凡在本省内农产品市场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行以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检疫合格证、有包装(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有标识为门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对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业“三品”实行以有包装、其他食用农产品以有标识为门槛的经营场所准出制度。自2013年5月1日起,全省所有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实行“四有”要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

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从2013年7月1日起率先实行全新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将原先属于质监、工商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划归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各区分局下放区政府直管,设立街(乡、镇)食品药品监督所,实行新的全链条食品监管模式。这种新体制打破食品安全监管“分段治水”格局,完整锁定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农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监管,共同承担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此举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尚属首例,杜绝了以往多顶“大盖帽”,管不了一棵“毒豆芽”多头管理、相互推诱,导致监管失效的现象。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作用分析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尽管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战略,以减少煤炭资源消耗,构建符合和谐社会需求的生态文明社会,但从能源消耗构成来说,煤炭依然占很大比例,尤其在火力发电方面,约占60%左右。安全是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当前中国在煤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备制度,但在执行方面却存在一定漏洞,亟待完善[1]。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管理中存在大量分工,客观上造成安全生产需要不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煤矿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在现行煤矿生产中调查发现,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煤矿生产中的基本构成因子,其自身所发挥安全管理效能却很低,这与严格管理体制、专业人才培养及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很不协调。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形成安全管理意识造成。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仅仅偏重于“技术”,但却偏离安全主线,认为“安全管理”是有安全部门负责,不属于自身工作范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主要负责煤矿在运行各种技术,如机械设备、电力照明、通风排气等。事实上,这些技术的专业性恰恰也反映出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技术专业性存在较高门槛[2],在各司其职前提下,其它领域的技术人员无法鉴别生产条件,即便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也无法有效及时排查。另一方面,煤矿生产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最基本因子,彼此之间配合很重要,如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引起操作不当而造成人为安全事故。

2保障措施

安全生产无小事,尤其在煤矿生产环境下存在因素繁多、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等情况,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基层操作者,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管理优势。如在技术施工方面,可有效了解、判断瓦斯故障、通风系统故障等;为充分发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可通过以下保障措施展开。

2.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施工技术策略

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人员组成部分,技术与安全之间密切联系,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比一般工人更强的安全意识。否则,无论安全体制多么完善、多么严格,都不能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作用。这是因为人作为执行的唯一主体,只有在思想上形成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才能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安全要素的驱动力。据中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3],要积极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安全思想教育,使其具备企业主人公精神,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结合中国煤矿自然环境、作业模式、设备特点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身上。换而言之,根据煤矿安全生产要求及开采进度管理规划,要制定安全、环保、高效的施工测量。在这方面,煤矿井施工之前,需对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安全、技术和管理之间的权责关系。同时,在施工、开采过程中,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技术方案,号召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沟通、协调,制定符合现实情况、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2.2科学制定生产方案关注安全技术实践

煤矿生产方案制定是一个大型计划,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从事不同领域专业性工作,如机械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地质专业等,煤矿工作现场往往是针对技术方案展开。相应地,技术内容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所以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需求,要灵活制定科学生产方案,并及时做出整改。技术具有创新性,尤其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引入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影响安全管理现状。为保障安全技术实践,不能仅考虑技术质量标准,更不能仅依赖数据和资料,还应结合安全管理、安全监督部门共同验收技术实践,并决定是否进一步推广。此外,工作交接制度不仅适用于煤炭工人,也适用于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应交接表,在一项技术实施之前、之后,基于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填写核心要素。

2.3专家定期安全检查企业动态安全抽查

煤炭资源生产主要包括开采、加工、运输等环节,其中开采是获取煤炭资源的过程,也是整个煤炭资源生产主体,存在安全隐患最多。从技术角度来说,不同煤矿资源类型、不同地质区域、不同安全标准需求下,使用开采方法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都与安全息息相关[4]。为确保安全,仅依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可通过组织专家小组的形式定期安全检查,以专业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保持日常生产模式,而不做刻意改变,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以煤炭企业为主导展开动态性安全抽查或安全状态鉴别;检查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如设备安全、照明安全、通风安全、瓦斯安全等,尽可能扩大范围。由于中国国情特殊,煤矿工作环境本身比较恶劣,如考虑不周,就不能发挥安全检查(抽查)的作用。

2.4加大煤矿安全培训构建培训考核制度

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主要针对领导层和安全管理部门展开,但工程技术人员却被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科学。因此,除在思想方面安全意识提升外,还要不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业务性安全培训活动中,使其与自身专业工作相结合,提出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合理建议[5]。在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时,也应构建相应考核制度,考核内容除一般性安全常识外,要设定一些与技术相关的安全考核内容,并结合工程技术人员自身特点展开。

3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关系到煤炭资源稳定供应、煤矿企业安全效益、从业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在以技术为生产力先导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通过培训的方式,将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在工程技术人员身上体现,发挥未雨绸缪的效果。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才能保障中国煤矿生产正常运行,为国家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者:杨加兴单位: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金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彭涛,吴世跃.浅析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信息通信,2011(6):179-180.

[2]王庆双.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08(7):194.

[3]张有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3(8):31-33.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7

关键词: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

1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的任务和意义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规程制定、规程执行情况检查、生产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组织措施和经验总结完善等方面的内容。化工企业工艺技术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化工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技术的技术标准、规章制度,重点是管好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化工企业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企业的技术工作,健全完善各项安全技术管理规定,维护好生产技术工作秩序,督促各部门严守规程进行生产,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技术革新研究,推进技术创新进度,并负责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保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三是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立足企业现有物质技术条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新品种。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和完善安全技术管理,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2化工企业工艺安全技术管理方法

2.1工艺设备质量保证

工艺设备质量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而质量保证是提高工艺设备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和具体措施。开展工艺质量保证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辨识、预测和消除工艺设备在设计、选型、制造过程中设备本身的缺陷,从设备源头实现风险控制目的;同时优化组合管理资源,修复和弥补工艺设备前半段生命周期中存在的管理偏差和管理漏洞,消除因管理不善引发的设备缺陷以及随之产生的风险,并持续改进,以确保工艺设备运行时保持良好状态和高可靠度,提高设备后期管理的效率。

2.2工艺安全技术的收集与采集

企业应从信息收集内容和制度上为信息的完善提供保障,认真组织收集工艺设计信息、设备设计信息、工艺危害物料信息、安全信息、运行过程信息。

2.3工艺安全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在工艺安全技术收集完善之后,对收集的内容进行筛选、分析与评价。生产中,各专业部门指定专人核查相应的信息是否及时沟通,保证工艺安全技术信息更新为最新,提醒现场人员使用最新的工艺安全技术。相关的安全信息充分应用于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检修方案的制定以及工艺安全分析、变更管理、员工培训的实施等;按照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要求储存、使用、处理各类危险物料,员工了解与其岗位相关的危害物料的危害和防护要求,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危险化学品应在现场张贴明显的安全标簽;设备的运行、维修、检测等信息得到有效应用,能为设备管理提供明确的标准。

2.4艺安全技术数据的动态维护与管理

对于企业的工艺安全技术数据信息,应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维护和更新,对变更后相应的工艺安全技术(连带变更)应及时进行更新。工艺安全技术信息,如piD图、工艺装置内介质的技术参数必须与实际操作及生产现场保持一致,以便在工艺安全技术参数发生偏离时给员工以正确的指导,避免危害的产生。对变更项目的工艺安全技术及时进行更新,包括存放在不同地点且可能使用的同一类信息,这样才能避免过时工艺安全技术的误用。

2.5加大安全生产管理投入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把安全生产贯彻到位,全面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保证充足的资源投入。一是要做好技术革新,根据企业具体生产要求,及时更新生产设备,加设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要保证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三是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故障及时修复,保证设备状况正常稳定。

2.6建立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要将安全生产作为日常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工作职责和内容,明确企业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将每一个员工安全生产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之内,与个人经济收入相挂钩。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全面检查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规范员工行为。

3化工工艺安全管理发展展望

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只要我们把握好原则,按照具体的制定好的方法措施来执行,把各个方案都执行到位,加强管理监察的力度,那么化工工艺安全管理的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化工工艺也必将进人一个高速更新的节奏,因此我们的相关安全管理设施和具体措施也并非能够保持一层不变而永葆工艺安全的,而是需要根据化工工艺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态势和新情况,对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化工工艺安全管理才能够有发展的未来。

总之,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安全对于产品的产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工工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每一个化工企业或者单位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需要我们时刻关注、不断革新的一大模块,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作者:王宝利

参考文献: 

[1]龙才.化工企业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技术分析[J].石化技术,2015,12:254-255.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矿山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400-01

随着矿山产能的增加、生产任务加大,传统的人工调度与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矿山生产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当前开采难度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琐碎的日常事务日益增加,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时间和资源被压缩,导致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矿山安全管理的精度和效率,对优化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信息技术及其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利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视频、数值、文本和音频等进行传输、显示、变换与加工等,达到传递各种类型信息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提供的信息服务以及提供信息的设备与方法。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传统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系统操作的规范化与控制自动化。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显著的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例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地面中央调度控制系统,对矿山安全生产作业进行统一的全面监控与管理,同时提供对应的安全管理功能,将现场管理人员从不安全的工作环境、高强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置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工作中,是现代矿山建设的必然趋势。应用一整套完整、成熟的安全管理系统,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集成到系统中,对矿山的安全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与规范,能够解决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对矿山全生产过程的跟踪与规范,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使得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2、当前矿山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整个管理责任机制较为复杂,在后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彻底突破相关限制因素,了解相关安全政策与技术,采取高效的管理方式。但是,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安全生产责任没有落实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管理职责不清晰,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而当前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客观存在,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矿山管理责任不够明确,安全事故频发。

2.2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亟待完善

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必须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基础,对安全责任进行有效落实。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健全的情况,既有的安全生产规范、制度等依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生产实际需要。因此,在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

2.3安全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矿山的安全管理系统自身较为特殊,例如在通风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核,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往往只是考虑安全管理工作的集中化,虽然提高了管理效率,但是忽略了矿山生产环节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使得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执行效率较低,容易产生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给后续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3、信息技术在现代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矿井下出现突发的危机时,井下的生产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副井、主回风井、主斜坡道等进行逃生。在紧急避险硐室中通过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自助求生、通信系统,能够使得进入避险系统中的井下工作人员顺利的利用相关的设备与地面工作人员沟通、获救,或者通过其中的系统自助逃生。例如,通过建立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将压气机的压气主管道与压气站相通,然后通过副井筒铺设到各个分系统中,最后通过压风自救防护口罩为逃生人员提供新鲜空气。

3.2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在矿山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做好通讯联络系统的建设工作。通常,一个完整的通讯系统设备包括固定通讯设备与无线通讯设备两个部分。其中,在关键的电站、风机房、水泵等重要部分都要使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在其中设置固定电话与地面中央指挥系统相连。而无线通讯设备则设置在各个生产水平的运输巷道、井下车场、破碎硐室等现场,便于生产人员移动作业中使用,主要包括对讲机、手机等。

3.3矿井的矿压监测系统

矿山的监测系统类型较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矿压传感设备以及对应的信息传输设备。其中,矿压传感设备主要是指液压支架上设置的压力信号,通过获得其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获得其工作状态。在矿压传感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因为其容易受到传输信号的影响,地面计算机应该设置噪声滤除功能,使得其能够真实的反映检测位置矿压值的变化,确保获得的结果真实可靠。

3.4矿山井下安全测试系统

矿山井下安全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当前主要采取在出入口分别设置入井考勤点与出井考勤点的方式,同时将考勤设备通过通信网络与计算机设备连接,可以实现对不同位置、不同考勤设备进行实时通讯,确保获得的考勤数据能够及时的发送到地面安全管理控制中心。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及时的分析安全测试系统,同时结合矿山井口的实际设计形式,设置合理的考勤系统,实现对范围内生产人员的有效监控。

3.5专家智能系统

从当前大部分的矿山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分析,在信息描述过程中,一般从整体情况着手,对信息系统采集的不同类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而针对这些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则是矿山企业的各个部门与科室,考虑到安全监测信息与安全管理系统较为特殊,常规的安全管理系统可能不能满足部分要求高的安全管理需求。这时,将专家系统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将搜集获得的安全管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方式,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预测、辅助依据等,保证安全管理决策的可预见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立鑫.矿山安全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4).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9

关键词:企业安全工作注意问题

1.序言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伤亡事故严重,尤其是重、特大伤亡事故连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并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搞好安全工作,最大限度的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观察各类事故发生,可以发现,没有科学的安全理论指导,对安全工作意义认识不清,安全与生产相互扯皮,不重视安全技术和提前预防,安全责任不落实,当部门主管工作与安全职责发生矛盾时,各取所需,加上安全监督难以到位,安全投入不足,造成事故。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尤其是广大安全工作者,对安全科学理论和实践认识,在生产实践中自觉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的要求认识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隐蔽性,从“以查代管”阶段走向提前预防、事故阶段,才能真正达到本质安全。

2.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探索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应是探索和研究安全、隐患、事故的本质及运动规律,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健康,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涉及基础科学理论,如物理、数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力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同时还与专业生产技术相关联,通过揭示安全与事故运动规律,探索本行业预防、消除事故的理论和方法,并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从本质上对事故进行超前有效的预防和消除,才能达到减少事故、持续稳定生产的目的。目前,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安全工作认识不清,不知从何下手,处在被动、机械的安全管理阶段,平时任务搞检查,出现事故搞追查,“以查代管”为主要形式,虽然工作很忙,工作也做了很多,但事故得不到有效消除,安全工作时紧时松,出现事故则出一些规定,总认为安全工作突发性大、凭运气,靠命运、没有规律、掌握不住安全生产主动权,这些现象是没有以现代安全科学知识为理论造就的,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必然造成行动上的盲目,企业面对事故的发生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加快现代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学习,提高人们安全科学文化素质,把安全管理水平由事故发生后转为事故发生前,从本质上对事故进行超前、有效的预防和消除意义非常重大。

3.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属性认识

企业安全管理的属性是指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在和外在联系,在保护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特殊属性。

1、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由生产力决定的要想发展生产必须对生产实践活动进行安全管理的客观性。生产实践活动就有相联系的安全事故存在;要想发展生产,必须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安全健康,劳动手段的安全使用、劳动对象的安全利用,和利用其它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的新的安全技术,则就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发展需要安全管理的自然属性。

2、安全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生产关系决定对生产实践进行安全管理的意义。一个稳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一个平安美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全人类追求的目标,健康、安全、环境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决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安全、健康的性质,国家的安全第一的方针是指导企业的社会属性。

4.安全技术是预防事故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分支,具有预防、消除事故的功能,是预防、消除事故的技术手段,具有超前性和应付可能发生事故的功能。

1、凡是同生产技术能分开的安全技术管理内容,要逐步走向安全专业管理,如单独的安全技术装备、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管理、隐患整改、消防、报警检验、试验等。

2、凡是需要同生产技术一道进行管理的,除要检查督促生产技术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外,从安全管理角度要注意收集掌握管理情况,总结安全管理经验,使之逐步走向专业管理。

3、在开展安全技术的应用管理中,由于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部分,要从安全存在于生产之中的整体出发,不管哪个部门或分工不同,都应在管好生产的同时做好安全技术的应用管理。

5.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的有效方法

安全检查―是指运用安全检查具有的功能,强化客观事物的安全科学管理,达到预防、消除事故的目的。安全检查是发现隐患的重要方法,从确认安全检查的内容、检查形式和检查周期,确定检查标准,选用安全检查手段以及实施安全检查,到后面治理隐患,达到全面、及时、准确发现隐患和超前、有效、预防、事故目的,安全检查应注重实际效果,我们发现有些行业、单位虽然经过多种形式无数次安全检查,事故总还是不断发生。所以安全检查只重于形式,关键要注重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标准制定是安全检查的基础,在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必须是熟悉生产、安全、工艺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按照安全工作、生产过程、工艺流程顺序进行,要参照同类事故的实例,依据国家、行业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进行,检查表应简单,易于使用操作,不应重复和复杂。由于安全检查表依据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编写,是符合安全生产运行过程的,因而具有发现安全工作问题、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功能。安全检查表是指导安全检查的一种通用检查手段,在进行安全检查中,不管检查人员对被检查单位是否熟悉,只要懂得生产过程和按检查表的检查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均能达到发现安全隐患的目的。在检查过程中,以物质在系统中运动为依据,以能量转换形式为出发点来识别隐患。

6.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科学回答的理论问题,这是因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而且在认识上存在严重偏差,有的人不知安全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片面强调生产的重要,只抓生产不抓安全,不是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违背生产规律,冒险蛮干,其结果是发生事故,破坏了生产发展,失去了经济效益;有的片面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只抓安全不管生产,因怕发生事故常用停产来保安全,其结果由于不必要停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减少了经济效益,以上观点均是没有从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去考证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要探索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一切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不可避免的存在人、机、环的缺陷,就必须有安全活动参与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生产活动是安全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实践活动就没有与生产有关联的安全活动的存在,同时要认识到存在于生产之中的安全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均与生产活动有本质联系。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篇10

关键词:安全技术;技术防范;防范管理

一、生产企业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的特点

(一)形成的阶段性。依据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不同可将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划分为设计依据与设计成果两大类,设计依据主要体现为工程项目设计之前,政府部门提出的批文、任务书及设计要求等相关安全技术;设计成果体现为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等安全技术。其中设计依据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设计的可行性;而设计成果直接反映出工程项目施工的可行性。

(二)内容的专业性。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中所形成的设计安全技术均与相应专业紧密相联,可以说设计安全技术是各专业活动有关特点共同组合而成,以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为例,结构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骨架,结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所以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依据结构相关知识,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特点科学合理设计工程项目结构。

(三)组成的成套性。工程项目设计流程:提出工程项目建议书――设计招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修改设计――竣工图设计。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由七部分构成,上述每个过程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的完整性、有效性。

二、生产企业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分类的现状

(一)生产、经营、质量等管理安全技术分类不清晰。目前,国内多数生产企业传统机关安全技术管理模式的束缚,仍将各种管理安全技术列入文书安全技术管理范畴。如生产企业将工程项目设计任务书与初步设计的审批安全技术列入文书安全技术中予以保存,以致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缺失,无法保证其完整性,从而导致工程设计的高效性应用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二)忽略了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出现在社会市场中,为生产企业构建设计装备安全技术,提高工程项目设计有效性,增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然而,国内多数生产企业设备装备安全技术意识不足,未能够充分认识到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先进性,以致对待构建设计装备安全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特别注意的是设计装备安全技术是生产企业购置、验收、安装、管理现代化设备的重要依据。

(三)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混淆不清。通常情况下,生产企业自行设计本单位办公楼、餐饮楼、宿舍楼等,其中,这些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从性质、内容、作用等多方面均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存在较大区别,不应混同于一类。然而,多数生产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将本单位的基本建设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技术防范混同于一类予以编号,同时还将相关施工执照、合同、竣工验收有关安全技术分散至各部门,以此给予生产企业保管、利用基本建设安全技术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混淆不清。技术咨询与服务是工程设计过程的一项重要环节,该项环节中涉及到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书及报价书等一系列安全技术材料。目前,西方多个国家已形成专业从事技术咨询与服务的机构,而我国大都由生产企业代为承担技术咨询与服务业务,以致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掺杂于一起共同配套整理分类归档。实际上,无论从性质、作用、内容层面看,还是从结果、国家税收标准等层面看,工程安全技术防范与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安全技术之间均存在较显著区别,所以将其混淆为同一类安全技术不科学、不合理。

三、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的指导思想及要求

安全技术分类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业务,其复杂性体现在工程项目涉及到的安全技术种类较多,而且各类安全技术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重要性体现在安全技术分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性直接反映出生产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从而影响到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所以做好工程项目单位安全技术分类工作至关重要。

(一)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指导思想。生产企业以自身性质、特点及管理职能为依据,以各类安全技术为对象,结合各类安全技术的内容及形成过程对全部安全技术予以科学合理分类,以此确保各类安全技术得以充分利用,促使其高效性利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二)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分类要求。第一,客观性。生产企业严格依照自身专业性质与特点,结合安全技术形成规律,从内容、任务等多个方面对全部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以确保分类后的各类安全技术得以准确反映出生产企业职能活动历史全貌;第二,实用性。安全技术分类仅是一种手段,其分类目的在于更为有效的使用安全技术,所以生产企业以保证安全技术实用性为核心目的,以安全技术实际状况为出发点,结合生产企业业务范围及组织机构增减现状对全部安全技术进行分类;第三,合理性。生产企业应针对于不同门类的安全技术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依据问题对管理类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依据专业对设计技术工作安全技术予以分类、依据种类对装备安全技术予以分类等,即保证分类层次的分明性、类与属类概念的清晰性、分类标准的规范性及平行类相互排斥性等。

四、生产企业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策略

解决风险问题不能单靠纯粹的安全技术系统,还必须进一步演化,从系统思维的视角,使其得到充分的优化。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是“由与社会安全问题有关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若干因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但是,从安全系统的角度来看,社会系统是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子系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安全技术有充分理解,既要从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又要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联中来理解系统的优化问题,处理好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工作,推进安全防范工作的进程。

一般来说,优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立管理上,通过加强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及措施的执行来达到目标。传统风险管理虽然考虑到了降低风险,但对于风险往管理人员上转移重视得不够,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后诸葛亮”,常常出现“从事故中学习安全”的被动局面。这显然缺乏系统观的视角,因此必须从系统角度出发,而不必局限于具体事故的管理,使管理行为满足促进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优化和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我国学者刘潜提出的“安全三要素”对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的优化,即通过安全人体优化、安全设务优化及安全人机联系优化,使之融为一体成为全新的安全系统结构。

这种系统的优化具有吸纳处理各种安全好处且能有效应用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风险熵减的功能。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着重于培育和发展人机环境的直辖机制与亲合程度,克服以往降低成本的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错误倾向,不以以牺牲安全来追求获利最大化而导致风险嫡增,而是以促进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的风险熵减为宗旨,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结构优化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运行优化的关键是吸纳和注入安全要素并应用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行为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处理与有效利用风险信息,保证有效利用的安全要素增长率始终大于安全技术风险防范系统最大风险的熵增长率,使安全要素的有效利用向系统注入负嫡,从而确立系统风险的通常增嫡过程变成为减嫡过程,充分地体现安全技术风险控制的精髓所在。(作者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宝鸡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关于对进口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进沪销售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的通知沪公技防[2000]009号[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0(06)

[2]西安市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暂行办法[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0(06)

[3]全国公安厅(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办公室一览[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1(04)

[4]肖宏露.高校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