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十篇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十篇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8:14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1

【关键词】低碳金融;经济发展;建议

1.保定市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试点政策和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的如火如荼,先后打造了“中国电谷”、“太阳能之城”等重点项目,提出了“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符合保定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发展理念。

1.1保定市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1.1大力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

保定市在以清洁能源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电谷”,加快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发展。“保定・中国电谷”已拥有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骨干企业1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及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2005年―2008年,销售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254亿元,出口创汇9.77亿美元,同比增长82.7%。骨干企业众多,其中,英利绿色能源公司已是国内最大的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中航惠腾公司也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1.1.2尽心打造低碳城市生活

2007年,保定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太阳能之城”的实施意见》,旨在发展光伏LeD及LeD其它产品,将其推广到太阳能照明、热水供应、取暖等城市生活的多个方面,目前,“太阳能之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37条路段的太阳能路灯应用改造,共安装太阳能路灯700基;完成159个小区照明太阳能改造工程,在交通信息、道路照明、建筑工程光热利用、小区改造、公共园林等众多方面实现了低碳生活改革。

随后,又推出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和“绿荫行动”,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动,目前已卓有成效。2009年底,全市已取缔改造燃煤锅炉472台,大气质量明显改善;新建污水处理厂32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日均104.7万吨;园林绿地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绿化覆盖总面积4377.77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三绿”指标分别为9.28平方米、33.9%和38.7%。

1.1.3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助推绿色产业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低碳发展,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业等绿色产业发展,也是保定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涞水县金融体系投放资金6000余万元,将“野三坡”景区发展成为5a级旅游重点景区,年收入超过6500万元;易县则着力打造狼牙山、清西陵景区,推出“农家乐”特色服务,年收入超过560万元;又在“太阳城计划”中,完成23处景区(其中,自然景区10处、文物景区13处)的太阳能应用改造,完善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2金融支持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1.2.1支持新能源产业壮大和发展

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在低碳城市经济建设上,积极支持“保定・中国电谷”打造,为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11年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对“英利”新能源、“中航惠腾”等新能源建设骨干企业发放贷款共计67.96亿元,其中,仅对“英利”新能源贷款高达54.91亿元,对“中航惠腾”等其他骨干企业投放贷款达13.05亿元。除此之外,各金融机构还给予新能源产业信贷政策优惠,建设银行在贷款投向上,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相关行业,比如风电、光伏太阳能行业的投放,并且积极争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和客户政策,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浦发银行保定分行也给予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重点授信支持,同时开辟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专项审批通道,大大提高审批效率。

1.2.2支持低碳技术开发和应用

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拓展节能减排市场,加大对节能减排金融支持力度,保定市各金融机构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方面的资金投放力度。其中,建设银行及其办事处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分别投放0.45亿元和0.12亿元。

1.2.3支持低碳城市建设项目

全市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低碳城市经济建设项目,为相关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农村信用联社对“碧水计划”建设项目发放贷款0.46亿元;建设银行对高阳污水处理企业发放贷款0.9亿元,有力的促进了“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等低碳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快了保定市区“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城市水系空间格局的形成。

1.2.4支持生态农业发展,创新“绿色信贷”模式

保定市农村人口占比80%,是一个农业大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低碳城市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为此,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保定市商业银行推出了生态农业发展贷款产品,发放贷款160万元支持保定市固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中行保定分行对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绿色信贷”5820万元资金支持;建行保定分行支持农业优质企业发展,2011年对生态农业发放贷款600万元;此外,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0.11亿元,促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各金融机构为打造“山水保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综合扶植政策

首先,缺乏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及低碳技术的研发缺少政策扶持,尤其是地方上财力有限,很难给予低碳经济有力的财税政策扶植。其次,缺乏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对绿色金融的利率补贴、风险补偿等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企业的融资信贷、上市发行股票等也缺乏政策扶植。最后,缺乏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方案》这两部文件偏重宏观指导,政策约束与激励作用不强。

2.2低碳经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与金融机构利润目标矛盾

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为三大主线,节能环保、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可持续发展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方式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社会效益。而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研发成本上升,盈利模式转变,短期的经济效益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信贷融资的主要来源,十分注重贷款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经营目标,这与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相矛盾,低碳经济可能面临较严峻的融资形势。

2.3新能源生产本身高耗能、高污染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它们可以替代煤和石油这些传统能源,通过先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比如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有些新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加昂贵,太阳能发电的主要材料是多晶硅,这种材料的生产本身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并且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是较高的。风能发电中玻纤风机叶片和风机轴承易损坏,会相应增加成本。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热污染较严重,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在事故中泄露,将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对人身造成极大危害。

3.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低碳经济综合扶植

政府的大力扶植在加速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至关重要,若缺乏综合性的扶植政策,金融部门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的作用效果必然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于是,保定市出台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一个理念、两个阶段性目标、三个主要任务、六项重点工程”的建设框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物价工商管理,配套金融监管制度建立等众多方面对金融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综合扶植,有效地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同时,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风险补偿、担保提供等扶持政策,对金融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和资金配置调整起到了显著的激励作用。可见,建立综合的低碳经济扶持机制,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等多方的共赢,是实现低碳金融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3.2政府银行审慎选择支持低碳项目,防止高耗能高污染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系统构成的金融体系,是完成低碳金融支持的核心,该体系通过增加低碳项目融资力度,同时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信贷支持的方法,“双管齐下”,能有效地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支持城市低碳经济建设。首先,政府、银行部门应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注意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从贷款审查、项目评估、借款人分析等“贷前”环节入手,审慎选择优质低碳项目,重点扶持。其次,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机制,下大力度控制商业银行对“三高一低”项目的资金贷放。最后,要加强低碳金融观念的宣传,在银行部门树立低碳新理念,从根本上建立低碳金融支持体系。

3.3银行加强低碳金融创新,综合考核经营效益

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拓宽贷款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还应进行必要的金融创新。总的来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基础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当政府设定了碳排放的总量上限,于是排放权就会具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转让获得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允许申请贷款的企业将其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尝试推出“绿色信贷”和“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规避工具,为个人,企业和相关投资提供便利和渠道。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定一套适合低碳项目的贷款管理办法。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方式,即企业贷款建设节能减排项目,并用由此节省下来的开支分期偿还设备价款。节能项目的提供者多为中小企业,它们一般不具备充分的抵押贷款条件,也较难获得银行满意的信用评级。按照传统的贷款管理方法,这些银行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而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这种新的贷款方式,则可以使企业获得贷款。

3.4大力引进培养碳金融人才等其他措施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2

会议经济,或称会议产业,是指由于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大型社会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的产业形态。据资料介绍,会议主办者在筹备会议上每花1美元,就可以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其他方面带来9美元的收入,会议参加者的平均消费为一般度假休闲消费的三倍。会议经济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涉及第三产业的多项业务领域,可以发挥“一业兴百业兴”的“鱼礁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给举办城市带来更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

根据国际会议专业协会的预测,随着机场、港口、公路交通的不断完善和会议技术的发展,一些大型的会议将向中小旅游城市转移,中小城市必将成为全球会议经济的新热点。

面临这样的趋势,**作为一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应当有所作为。

一、**发展会议经济的条件和可能

(一)先天条件优越

其一,**本身就是因“会”而城。综观历史,城市的兴起各具由头,或因工而城、或因商而城、或因港而城、或因枢纽而城,甚而因宗教而城、因搏彩而城,可谓五花八门。**因何而城?**因“会”而城。**始于春秋时期,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会议”。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在这里找到了希望,新中国从这里奠定了基础,**也因此闻名遐迩,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会议”给**留下了一个典型的文化象征遗产,那就是:一个会议与一支队伍的转折—发展—成功。将**称为“会议之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而言并不为过。怎样把历史的、文化的“会议之都”打造成为经济意义上的“会议之都”,正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善加利用这个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会议经济的吸引力、向心力是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营销手段构建起来的。

其二,**气候宜人,风景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1℃,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紫外线强度较低,森林覆盖率高达40%以上。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主城区环境秀美,“城中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有名扬中外的“**会议会址”、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和中世纪古军事城堡海龙囤等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吸引力。周边县(市)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部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群等。仁、赤、习原生态自然景观旅游和星罗棋布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得天独厚的长征文化、蜚声中外的国酒文化与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为会议附带休闲活动的延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其三,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历来是**、川南商品集散地,历史文化深厚,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国西部新兴工业城市,拥有国酒茅台、**海绵钛、贵州钢绳等一批优势产业、明星企业和名牌产业,在国际上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正在建设和拟建设的竹浆林纸一体化、煤电一体化重化工、氧化铝等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也将在全国占具重要的席位。

(二)后天条件基础良好

其一,交通区位优越。**地处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咽喉,具有一定的区域枢纽地位。**铁路贯穿南北,杭瑞高速、兰海高速在境内十字交叉,北上**、南下**的城际快铁即将开工建设。20xx年12月,厦蓉高速公路(贵州段)开工建设,贵广快速铁路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正式批准。这两条快速路的建成,将把**到**的铁路车程和公路车程分别从现在的20余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以内和9个小时左右。**机场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其二,具备一定的会议硬件设施和会议服务经验。现在拥有**会展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每年均举办一些大型会议、活动和体育赛事,有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丰富经验。

二、**发展会议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需进一步解放。其一,在干部群众中,对于**是不是有条件发展会议经济,要不要发展会议经济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其二,会议经济所称之“会议”,主要是指以市场方式运作的,以会议运营商为主体的,既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会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由政府为主体承办的会议。要减少甚至杜绝用财政的钱“请客吃饭”,改变过去政府包揽一切的思路,尽可能去培育市场,利用市场的力量,使每项事情都有专业人才、专门机构去运作。运作机制可以是政府主导、企业操作,但最终要向政府引导、企业操作过渡。其三,要给予会议参与者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给予会议运营商以“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给予会议参与者宽松的人文环境和治安环境,不要过多干预会议参与者的活动。

(二)立体交通体系需尽快完善。虽然**的交通相对较为便捷,但与承办大型会议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为了方便会议或者会展展品的运输,必须加快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建设;为了方便高端人士便捷出入**,必须加快**机场建设。可以说,**机场不启用,**的会议经济永远不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城市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其一,**的高星级宾馆太少,会议接待能力极不适应会议经济的发展。其二,城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交通拥挤现象亟待改善。

(四)会议服务主体发展滞后。会议服务主体或称会议运营商,即会议服务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企业提供全程的会议策划和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会议策划、会议接待、酒店预订、用餐安排、会场布置、设备租赁、礼仪服务、翻译服务、秘书服务、会后活动安排、票务预订等。目前,在**基本处于空白。

(五)会议服务专业人才匮乏。会议服务专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从事会议的策划、推广、销售、协调、组织的人才,以及相关联的招商、贸易、税务、金融、投资、法律、翻译等人才。由于会议服务主体的缺失和教育体系对会议服务专业人才培训的忽视,会议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训、引进和聚集都显得乏力。这虽然是全国性的一个普遍问题,但对于**这个相对边缘化的城市而言,尤为突出。

(六)会议相关行业缺乏应对发展会议经济的充分准备。其一是缺乏思想上的准备,交通、酒店、餐饮、安保、媒体等相关行业对**发展会议经济尚缺乏充分的认识;其二由于认识上的缺失,从而导致硬件设施、人才储备、实践经验都显得不足。

三、对**发展会议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会议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的会议经济起步晚,既是劣势也是优势。我们可以认真总结和吸取其它一些城市在发展会议经济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抓好**会议产业的发展规划,使其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和消费结构相协调一致,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从而实现会议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认为,结合**目前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应以会议为主,展览为辅,间以特色的、个性化的赛事。短期内,将**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会议目的地;中期目标是争取成为全国性甚至国际性大型会议的主要候选城市之一;长期目标是建成经济意义上的中国“会议之都”。

(二)建立会议发展促进机构,规范行业管理和服务。其一,由于**的会议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议服务主体尚待培育,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市场,服务市场。从政策制定、行政许可、部门协调,甚至会议策划、组织等方面都仍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直接介入。这个部门可以是一个新的部门,也可以是现有的招商引资部门职能的丰富。其二,将来培育起来的会议服务主体,也需要一个负责管理和服务的“娘家”来规范行业行为。

(三)加快发展交通事业,促进立体交通体系尽快完善。在坚持不懈发展高速公路的同时,兼顾乌江航运,重点突破**机场建设。

(四)加大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接待能力。其一要进一步改善城区交通状况,改善城市面貌;其二要加快发展高星级酒店,争取在3至5年内新增五星级酒店5个以上;其三要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会议会展场所,但要注意的是搞好市场预测,确定科学合理的规模,避免盲目贪大求洋。

(五)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打造“转运之城”品牌。一个城市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才具有吸引力。**最令人过耳不忘的,莫过于“转折”二字。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尤其是**门户网站和城市公共宣传标志),打造“转折之城”,利用“转折”这一文化符号来影响和带动会议经济的繁荣。

(六)鼓励支持发展会议服务主体。要积极研究并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主体的成长,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和指导,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先由政府主导,建立示范型的会议服务公司;另一方面,可以争取引进其它城市的会议服务公司到**来设立办事机构,逐步引导**本土企业成长。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3

构建西部第三大经济区

专家认为,构建大关中城市群和发展大关中经济是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国家沿海已经建成了享誉世界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未来,也要把成渝地区、环北部湾和大关中建成中国西部三大重要经济区,更加有力地推动西部大开发。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在西安召开了大关中经济区(城市群)发展会议,会议认为大关中经济区应该包括关中地区周边省份甘肃、河南、山西所属的天水、三门峡、运城等城市,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

因而,论坛研讨所指的大关中经济区(城市群)包括16个城市,它们分别是陕西省的西安、汉中、延安、铜川、商洛、宝鸡、安康、渭南、榆林和咸阳,甘肃省的天水、平凉、庆阳三市,山西省的运城、临汾两市,以及河南省的三门峡市。

从2007年开始,国家在西部将重点扶持建设“成都――重庆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因而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概念的大关中经济区就是以西安为中心,通过提升现有基础设施,促进咸阳、宝鸡、天水等中心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建立起一个以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特色旅游等为主要特点的大关中重点经济区,带动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经济的发展。

搭起大关中城市群合作平台

论坛上,大关中经济区各城市的政府官员、相关专家和企业人士发表了14个主题报告,对大关中城市群如何推进、如何建设发展;在城市群大背景下的各个城市未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支持政策、战略目标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为此,论坛以“大关中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创新、求实、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还召开了重大产业项目研讨和推介会,为大关中经济区城市间、企业间搭起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论坛希望通过探讨交流,进一步明确差距,理清思路,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大关中城市群建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区域优势资源和产业互补,促进大关中各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大关中16城市发出倡议

构建大关中经济区的宏伟蓝图已经形成。

“建设大西安、整合大关中、带动大西北”成为论坛16个城市代表们的共识。他们共同倡议:积极构建大关中城市群,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组建大西安,将关中经济向东西南北扩展,把关中周边城市纳入大关中城市群;尽快搭建大关中经济区合作平台,建议成立大关中合作组织,定期召开政府间联席会议,规划大关中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关中产业整合和企业合作,使大关中经济区在西部率先发展。

正像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代表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论坛召开所做的主题发言指出,希望论坛能够为大关中城市群搭建起一个高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平台,以推动大关中城市群建设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目标,增强其内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使大关中经济区成为与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并列的我国“十一五”重点支持发展的西部三大经济强区之一。

四大问题制约大关中城市群发展

在论坛上,专家们认为四大问题制约着大关中城市群的发展。

一是中心城市与外比实力不强,与内比则一枝独大。作为关中城市群龙头的中心城市西安,综合实力不及东部沿海的上海、广州和北京,即使与周边地区的其他大区级中心城市相比也相对较弱。西安市在人口和经济总量规模、经济平均规模等方面均滞后于郑州、武汉、成都三个城市。

二是中心城区与地区以及各城市之间经济关联度不高。城市密集地区应是城市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地区。但关中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范围较为有限,未能覆盖现在所辖的县(市)。其原因在于,关中城市中城区产业结构中重工业较高,与周边乡村地区的产业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从而使得城乡两元结构得以固化。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4

而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之前,12月7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终于审议通过。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表示,要做大做强济南,发挥核心和龙头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在今年8月份山东省公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对济南有着明确定位—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中部经济聚集中心。此外,在山东整体规划中,“大济南”也被作为振兴山东经济三大支柱之一。

不过,记者注意到,作为经济圈中的核心城市,济南已处在众多强手的包围之中。

在千呼万唤之中,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布局,终因一场会议的召开,迈出了更具实质性的一步。

12月7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于济南召开。而该会议被定义为该经济圈“决策层”的高度。此次会议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席会议制度》终于审议通过。会议上,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表示,要做大做强济南,发挥核心和龙头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并进一步发挥好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各市对接融合,建立区域协作长效机制。

此前的8月28日,山东省政府正式公布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山东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地市,将共同组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在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山东方面人士看来,在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力推“金改”的同时,山东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也将在省政府的工作中重新划定。

有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进行推进,以上升到省级层面,在各个市联席会议制度的推动下,将会慢慢走向正轨。

济南与青岛的差异化发展

作为大学教授,邓相超在课堂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辩论,辩论双方多是来自胶东半岛与省会及周边区域的学生,辩论的内容则是省会城市济南与另一大经济中心青岛之间的经济差距,以及发展思维的差异。

同时为山东省政府参事,邓相超还是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传播与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邓表示,济南与青岛是山东发展的两个经济中心,不过,在经济总量上,济南只占青岛的60%左右。

事实上,在山东省内,省会济南的经济总量颇为尴尬,2012年其位列第三,居青岛、烟台两个沿海城市之后。

济南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青岛的GDp总量为7302.1亿元,济南为青岛的65.9%,在增速方面,青岛的10.6%亦高于济南的9.5%。

不过,在济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马黎明看来,济南、青岛都曾注重工业发展,青岛虽有港口优势,但济南也有省会地位的优势,两个城市的发展本应差不了很多。

媒体曾于12月中旬报道,在全国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中,于2005年规划实施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其中。

马黎明向记者介绍,半岛城市群的最初规划,以东西贯穿山东的胶济铁路为轴,地处两端的济南和青岛,被看作该城市群的两个核心。

在邓相超看来,按照原来的半岛城市群布局,胶东沿海因其地理优势发展快。相对而言,济南发展较慢。而在省外,济南已处在众多强手的包围之中。

马黎明认为,在天津以南,南京以北的范围上讲,济南是该地域上的中心城市,本应成为连接这两个经济区的一个重要节点,但是这个作用暂未发挥出来。

邓相超认为,山东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但济南对周边地区却一直没能产生足够的辐射力、带动力,也未能形成紧密的城市圈。

《济南统计手册(2012)》中的数据显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中,济南2011、2012连续两年位列第11位。此外,在2012年国内城市的GDp排名中,济南以4812.68亿元的GDp位居23位,比郑州、长沙等内陆省会城市靠后。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2005年,郑州、长沙两市的GDp分别只占济南的87.9%和80.9%,但到了2011年,两市的GDp分别达到了济南的1.13倍和1.27倍。

济南被定位为中心

邓相超向记者透露,“省会经济圈的提法其实很早就有了,像"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最早提出来是2004年。”

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2月,山东省确定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并着手制定青岛、济南、济宁“三大都市圈”的建设规划。

济南市委党校课题组曾认为,济南都市圈作为鲁中北区域最发达的地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其所处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

如今,济南在2012年的山东经济排名中,位列青岛、烟台之后。令济南担忧的还有潍坊,该市正快速缩小与济南的差距。

此外,邓相超向记者表示,在山东,比济南更有地理优势和物流优势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不过,在新的蓝图中,未来济南不仅是山东两大金融中心之一,还将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

在邓相超看来,省会经济圈的建设要比“金改”更为重要,“"金改"是为省会经济圈服务,也为山东省整个经济服务”。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指出,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必须要有核心。济南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和龙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快慢、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济南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济南的首位度难题

实际上,《规划》对济南有着明确定位—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科技人才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中部经济聚集中心。

然而,作为山东省内的区域经济学者,郑贵斌坦言,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济南人口少,面积小,经济实力较弱,缺乏足够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在他看来,作为核心城市,济南在经济圈的首位度不高,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作为全省经济、文化、科技、人才、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凸显出来。

记者计算获悉,2012年,济南市GDp总量在经济圈中的占比(首位度)为26.87%。而在2008~2012年间,该占比维持在27%上下。

此外,郑贵斌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成渝经济区的成都、武汉经济圈的武汉、长株潭城市群的长沙、中原经济区的郑州中,2011年4市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854.6亿元、6756.2亿元、5619.3亿元、4912.7亿元,济南仅为4406.3亿元;成都、武汉、长沙生产总值分别占其经济圈的54.3%、57.3%、36.2%。

马黎明有着多年区域经济研究经验,他告诉记者,一般首位度在30%以上,才能够显现出作用,很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首位度,都能够达到50%。

在马黎明看来,在省会经济圈的规划中,济南就被赋予了一个核心、一个高地的使命,起到一个带动作用。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5

一、引http://言

我国目前县级行政区划分有286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除外)。其中市辖区808个,县级市393个。我国国土面积国土面积和总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县域范围内,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约为9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4%,全国县域内人口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也在县域城市经济范围内,2001年全国县域gdp为5。4万亿元,占全国的56%。2006年国县域经济的地区生产总值达8。81万亿元,占全国gdp的48。1%。2008年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2010年gdp总值占全国的50%。因此,县域城市做大做强了,必然能发挥它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集聚作用、辐射作用,引领区域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县域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不利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经过20多年的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进,特别是一批特大城市和以省会、地市政府所在地为代表的中等城市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但目前,我国多数县域城市人口总数在30万至100万,75%以上县域城市人口不到10万人,远没有达到规模人口要求,推进县域城市大发展、增加县域城市人口的阻力很大。对发展县域城市的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就是抓产业发展,一味地强调经济上规模、农业养殖业上规模等,而忽视了县级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带动、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对农民进城抱有排斥心态,认为农民进城加剧城市劳动力市场竞争,对农民进城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发展县域城市受到一定阻碍。/

二、研究综述

(一)政策性管理研究李铁明分析了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的现状和妨碍我国县域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了推进省管县进程、深化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县域民主、推进体制创新这些有益于县域政治发展的对策。李宜春提出我国现行政府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注意改革中各环节的关联性、系统性、连贯性,突出区域改革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地方各级率先进行积极的拓展体制创新的试验。徐雪梅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市管县管理体制的弊端,并对推进“省直管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推进改革,通过全域城市化建设推进大都市“省直管县”改革,建立区域协调的“省直管县”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许艳娟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河南政府在“省直管县”政策的发展道路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针对改革道路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蓝红星指出了“省直管县”体制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提出了改革思路。

(二)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赵宏钧出于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的目的,对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以及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杨晶晶出于发展县域经济的目的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为实例站在滑雪旅游的角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通过改进滑雪旅游设施及增加投入的方法发展县域经济的策略。张慧霞提出了发展济南市县域工业经济的一些策略建议。林寿富分析了中部县域城市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并指明了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所需要的政策保障。梁杏飞以贵州省施秉县为例,通过分析施秉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卢建明研究了山西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及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以选择的发展模式和政策建议。李泓震以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在深入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的现状之后针对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性建议。马增明通过研究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提出了一些有益于加快县域城市发展的政策性建议。郑炎成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全面转轨时期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理论地位与现实地位不对称入手,深入质疑我国现行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配套体制及其对县域经济安排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全面解除我国县域经济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不合理约束,进而深化县域经济内部体制改革和优化县域经济内部发展战略。//html/jianli/

(三)县域城市统筹发展研究杨娜分析了影响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因素,构建了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并且利用所构建的体系和方法对河南省偃师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益于该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袁静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研究视野,在分析研究关中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宝鸡市为例提出了关中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杨丽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与县域经济壮大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统筹城乡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6

大家好!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已经20年,今天我们在美丽古老的河南安阳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建会20周年暨2007城市发展研讨会”,首先让我代表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对安阳市领导给予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北京中央有关部门,全国各地各城市的领导、学者和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是1987年,在德高望重的原会长汪道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同志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成立的。1986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在上海宣布成立,标志着城市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研究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徐正元同志当时兼任芜湖市社科所所长职务,致力于中等城市问题的研究并作为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更好地与各地、各中等城市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协作研究,提出了建立一个专门研究中等城市问题的学术团体的设想。刘国光同志非常支持这一设想,并希望挂靠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作为学会的一个分会。这一建议和设想得到学会会长汪道涵的赞同和批准,并予以全力支持。他明确指示,可先在上海经济区范围内筹备,然后再逐步扩大全国。根据汪道涵同志指示,开始由芜湖、常州、沙市、宁波、九江、温州六个城市组成筹备组,接着由筹备组成员分别联系其他城市,使筹备组很快扩大到全国范围的23个城市,从而加快了筹备工作进度。同时,由筹备组与中央编译局《比较》杂志、《世界经济导报》共同发起召开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收到应征论文200多篇。经过充分筹备,于1987年5月26日在芜湖召开了成立大会暨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正式成立。

1987年5月26日至今整整20年。20年,中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上升到43.9%,城市的经济实力明显加强,正在发挥着强有力的经济中心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居民开始过上和谐和幸福的生活。作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的重要部分的中等城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国城市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许多中等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更多的中等城市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发扬城市历史和现实特点,建设成为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相当吸引力的特色城市或品牌城市。

中等城市经济研究会成立20年来,在研究会成员,特别是成员城市领导的支持下,研究会组织了大量的研究、调查和交流活动,举办了许多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特别是中等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年会和各种研讨会。研究会20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了22次研讨会或年会。徐正元同志已经对每次会议整理出简要的材料,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印发给大家。

二是联系中等城市实际和需要组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如:“中等城市与城市化”课题研究,其中包括对发展和建设小城镇问题,城市经济结构问题,城市体制改革等问题的专题研究;

私营经济问题研究;

中等城市经济治理结构问题研究,其中包括城市的经济指标体系,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市经济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以及市民的参与等专题研究等。

三是做好书刊和会讯的编辑出版工作,及时反映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已出版《中等城市经济从书》5册,会议专辑10册,并不定期出版《中等城市经济会讯》。同时,除了通过会议和《会讯》加强与各城市的联系外,也为一些城市做了牵线搭桥、沟通信息和咨询参谋等服务工作。

四是积极地推进研究会的组织建设。按照研究会章程规定,研究会先后产生和改选了四届理事会,现一届是2003年11月第13次年会选举产生的第5届理事会,现有团体会员单位170个,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的86个城市中。有97名城市的市长或市委、人大、政协的领导同志参加本会,研究会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吸收城市领导、管理人员和学者专家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此外,研究会还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活动,注意加强与其他学术团体的联系与交流,并通过《会讯》进一步扩大研究会的影响。

前一时期,研究会曾约请发起成立研究会的一些老书记、老市长座谈。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充分肯定了研究会20年来的工作成绩和收获,同时也认为,当前研究会面临新问题和诸多困难,特别是,以市长为主要对象的学术团体,在现职市长工作繁忙,缺少时间和精力顾及的情况下,增加了推进研究工作的难度。即便如此,只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正确方向,更加积极工作,不断创新方法,仍然可以把研究会的工作推向前进,取得新的成绩。从研究会的实际出发,总结研究会的经验,今后要坚持以下方向和原则:

1、抓住改革主题,为改革扫除观念障碍。实际上研究会一成立就遇到这个问题,这时中国改革还处于争论阶段,特别是成立不久的三年治理整顿期间,曾一度因经济上出现的问题而掀起了一股怀疑、否定、批判市场改革取向的潮流。对此研究会在1988年首次年会上态度鲜明地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方向,指出治理整顿的根本目的就是扫除改革的路障,解决问题的出路只能是全面地深化改革,而不能一出问题就回到计划经济老路上去。同时这次会议通过常州经验,提出不应消极地把治理整顿仅仅理解为后退,而是通过改革积极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做到既有退也有进,既有下也要有上,一些城市从这次会议受到启发,派人到常州参观学习,使治理整顿成为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总结这次经验,以后研究会一直重视在推动中等城市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发挥作用。

2.“市长们遇到、思考的问题就是研究会研讨的重点课题”。力争更好地贴近中等城市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对于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是回避,而要积极地组织研讨,共商对策。例如1988年初召开“乡镇企业发展研讨会”,1991年在浦东召开“浦东开发与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研讨会”,1997年在诸城市召开“股份合作制研讨会”等,都是征求市长们意见确定的。

3、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根据对学会是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理解以及研究会成员的主要对象是市长和经济实际工作者的现实,在确定会议主题和研讨内容时更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会理论普及宣传的作用,避免抽象的理论探讨。其次,坚持群众团体的性质,不以行政工作的办法办学会,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但依靠而不依赖,注意发挥理事的作用,包括会场的布置采取圆桌会议形式,便于畅所欲言,发扬学术民主。

我们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下,研讨如何打造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全面发展。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但是随着工业化开始迈向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阶段,城市的增长潜力将越来越不取决于城市的规模,而是取决于城市的功能和其辐射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既要注意量的扩张,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而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缺失个性,单纯地以GDp为中心,把GDp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标志,“千市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忽视提升城市质量和城市全面发展的情况相当普遍。所有这些都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要把着重点放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个性,突出城市的特色上,特别是高层次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功能,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实现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研究、总结各城市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要求各城市选择本市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比如发展战略、经济结构、城市品牌、自主创新、文化产业、城乡协调发展,有重点地总结、介绍城市发展的新鲜经验。会后,研究会准备将这些经验编辑出版专辑,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7

一方面表现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新郑连续两年地区生产总值都达到了13%。主要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增长在20%以上,特别是2004年,主要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3.8%和21.3%,是6年来的最高增速,2004年全市新开工及续建项目91个,新投产和试产项目104个,是近年来开工建设和投产项目最多的一年。

另一方面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郑连续两年新招项目超百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2004年超过30%。连续两年完成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2004年新郑又被确定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其三是经济特色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六区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医药、化工、建材、食品的主导产业地位更加明显;煤电、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等产业日益崛起。

在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全面进步:高考成绩持续位居郑州各县(市)之首;科技工作连续12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3年保持全省一类县(市)先进地位;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位居全省各县(市)之首。

在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稳步推进了各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先后取消行政审批项目近500项,收费项目近百项。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局和国库支付中心;深入开展了“千名干部到一线,千名干警到一层”活动;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弘扬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工业经济“四比”擂台赛活动,激发了全市上下的创业热情。

近两年,新郑市的发展是明显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作为一个区域负责人,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实际出发,还有几点想法,供领导参考。

新村镇区作为我市开放开发的最早区域,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倍加关注的首要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先后设立了温州城、京深工贸区、北城区、新郑新区,举全市之力,强力开发和建设,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工业园和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但是随着“城东区”、新港经济带、两大煤田的开发,北城区原有的区位、交通等招商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市领导重视程度一再降低,与前些年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目前新村镇正面临基础设施老化、招商成本过高,以及由地款利息、拖欠的农民地款等原因造成的财政压力过大等困境,造成的开发后劲不足。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发展战略上、关注程度上加大对新村的支持力度。

我具体谈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议加大对新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已经成为新村发展的首要障碍,但是,镇级财政仅是吃饭财政,难以给予更多投入。作为《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市区之一,建议市财政在给予城东区支持的同时,也给予北城区相应的倾斜,以实现城市扩张的两翼齐飞。特别是华瑞路的打通问题,目前对新村发展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上尽快出台相关的支持方案。

2、建议市委、市政府从改革税收体制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新村镇财政困难和北城区开放建设后劲不足的问题。

3、目前闲置土地问题已经阻碍了北城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但是,作为镇级政府,无论是在权限、能力方面都感觉力不从心,建议市政府协调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北城区土地资源。

4、新村镇作为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重点镇,省、市两级都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在保证政策落实的基础上也出台符合我市情况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在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项目上加大协调力度,以确保重点镇在河南省、郑州市城镇建设的龙头地位。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8

市政协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期间,常委们认真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情况的通报,8个调研组作了大会发言,大家就如何进一步转变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协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专题常委会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夏望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飞飞出席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夏望平书记在听完8个调研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张传才主席在主持会议的讲话中,对做好政协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两位负责同志的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在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本次专题常委会作简要的小结。

一、认真做好专题常委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是今年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把调研工作做好做实,取得成效,更好地体现政协特色,我们着重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精心选择课题。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总书记今年年初考察安徽工作时的一个重点,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好势头,“三年中变化”业已实现,“五年大变化”指日可待。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依然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摸清我市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三个主要转变”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年初,市政协主席会议经认真研究决定,在第二季度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议,协商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市政协二届四次全会上,委员们在讨论中对这项工作表示认同。委员们普遍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调研并召开专题常委会,可以说是抓住了参政议政的关键。

二是扎实组织开展调研。调研课题确定后,市政协成立了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常委会议筹备工作小组,在主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为选好调研子课题,找准调研的切入点,使调研内容更贴近市情,我们专门召开了有市发改委、农委、经委、招商局、科技局、环保局、商务局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调研内容的范围。调研内容涉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基本涵盖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主要方面。市政协各专委会及政协办公室、县区政协、市各派、工商联共组成22个课题组承担了调研任务。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去粗存精,认真分析,充分论证,力争调研报告切合*实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后形成了24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这次调研共形成24篇调研报告,其中8篇作大会发言,16篇作书面发言。24篇调研报告和常委座谈讨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转变。针对我市产业的总体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一产业格局还处于较低水平现状,调研报告建议,要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树立二产当先理念,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要编制一个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总体规划,突出大项目及大企业带动和名牌发展两个战略,建好行业生产要素服务、公共产品服务和企业科技创新三个平台,营造争先创业的文化环境、诚信为本的经营环境、成本洼地的产业环境、自然和谐的投资环境等四个环境,在招引重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园区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五个方面求突破。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会计、信息咨询、职业培训等生产业,继续发展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社区服务、旅游、商贸流通、餐饮等消费业。

二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转变。*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还要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外力增强*发展动力。调研报告建议,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着力构建省会经济圈,加快融入“泛长三角”,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方法、新机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分工,做到优势互补,强化自身。一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招引外地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把电缆、化工、造船、采掘、建材、旅游6个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把6个省级开发区和6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培育成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二是突出区域合作的环境建设。要加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为区域合作创造好的硬环境。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为区域合作提供好的软环境。

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针对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的实际,调研报告建议,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新化并重,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后发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各产业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与市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协作,争取高新技术成果,攻克技术难题,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报告建议,要强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通过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企业产学研结合机制,设立研发机构,将引进的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灵活的引进使用人才机制,采取聘用、暂聘、借用、试用、招标等多形式多渠道利用人才,发挥他们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四是搞活流通扩大内需促转变。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调研报告在分析我市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后,建议要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发展,逐步把城市的商贸服务业态、流通方式、经营模式推广到农村,优化农村流通业态结构和空间布局。要通过招商引资,运用政策手段和市场方式,发展农村城镇店、超市、便民店,形成合理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设体系。要整合优势资源,培育龙头市场,建设一批档次高、批量大、辐射广、功能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的同时,把农家店的经营范围扩大到科技图书、药品、电信服务、代购、代销、代储等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五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转变。我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调研报告在指出目前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经营粗放、追求短期利益、管理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等问题后,建议要严格执行规划,促进科学开发。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鼓励开发企业采用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控制污染,走科学开发、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之路。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深度开发,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开发。资源开发项目要坚持环境准入条件,对新上项目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要纳入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方案,已上项目没有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调研报告还就淘汰高物耗、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控制点面源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旧物品回收再生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提出了建议。

六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转变。调研报告对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建议。建设生态城市,一要认真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切实将规划具体落实到城市的道路、建筑、景观、住宅等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二要加强城市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不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行为要依法严管。三要加大生态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强化市民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识,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共建生态城市。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农村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夯实硬件基础。要创新发展思路,用工业理念谋化农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要加强科技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支撑新农村建设。

三、继续发挥政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市政协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并召开这次专题常委会,只是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言献策迈出了第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今后市政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关注和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宣传者。我们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省市有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政策,利用政协联系广泛、代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实际,大力宣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更多的群众投身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去,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2、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支持者。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政协委员,要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己任,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等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要多思考、多探索,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建言献策。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9

日前,首届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会议在浙江江山召开,经济协作区的成员有:浙江的江山、龙泉、遂昌,福建的浦城,江西的广丰、玉山。他们将打破行政壁垒,谋求共同发展。福建省将携手周边行政隶属浙江、江西两省的六个县市建立区域经济协作,谋求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这种内陆地区打破行政壁垒共建经济协作区的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组建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江山市是发起方。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说,随着各地开放日趋深化,打破周边县(市)行政壁垒,共建经济协作区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江山的竹木加工,建材两大产业,原料主要集中在周边县(市),平时一有磕磕碰碰的事,以往都需要各方领导出面协商才能妥善解决,而成立经济协作区,有了沟通协调机制,能为双方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开拓提供便利。

不仅仅是江山市有紧迫感,在筹备协作区征求意见时,福建省浦城县主动将龙泉市“拉”进来。“龙泉至浦城的龙浦高速,浦城段的施工许可已批复,建设资金已有着落,将于明年初动工实施,而龙泉段刚完成设计。”浦城县领导表示,只有争取同时通车,这条长三角通往珠三角的最快速的高速公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浙闽赣三省边际六县市包括浙江省的江山市、龙泉市、遂昌县,江西省的广丰县、玉山市,福建省的浦城县,他们互为毗邻,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辐射内陆的主轴线,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结合部,同时也是未来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内陆地区的交汇点。由于交通地域等原因,这六县市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县市相比较,经济发展动能较弱。目前,这六县市土地总面积达到14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80多万人,六县市去年生产总值总和只有400亿元,这一数字不及沿海县级市慈溪一个市的年生产总值总值。

“六县市都基本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在增强,更加需要进一步密切联系,推进产业互补、项目对接等经济协作”。江山市委书记傅根友表示,各县市在交通、旅游、社会治安、森林防火、文化艺术等方面历来就有交流合作,随着交通条件、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改善,各县市之间的联系还将在以往的基础上更为密切。“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成立协作区,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傅根友说:“成立经济协作区的最根本动因在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城市,需要在更大空间里配置资源。”同时他还表示,发起成立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区倡议,就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在空间相近的区域内,为共同发展目标,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最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

产业、旅游、基础设施等各个合作项目,正在悄然进行。“浮盖山景区,三分之一在江山,三分之二在浦城。”江山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邓柳青说,7年前江山就前往浦城商谈联合开发事项,因种种原因,浦城方一直没有开发相应的景区。这次,双方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共同投资1.5亿元,合力打造浮盖山景观品牌。

福建宁德有世界级的天然深水良港,可供50万吨级巨轮全天候进出。规划中的衢州至宁德的铁路,将直接经过江山市和浦城县,并辐射另外4个县(市)。建成这条铁路,江山至宁德的路程不到300公里,战略意义显而易见,经济协作区将抱团向上争取项目。与此同时,开发航运对接钱塘江等一系列水路、公路交通网络设施建设,也被经济协作区提上议事日程。

福建浦城县委书记黄建生认为,三省边际六县(市),一直以来大多局限于各自的行政区域,在区域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建立经济协作区,可以打破“围墙”,消除条块分割市场的体制性因素,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今后,六县(市)将建立经贸合作机制,探索研究招商引资分工协作政策、投融资无障碍流动政策,通过产业合作与分工,实施差异化发展,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旅游资源共享互补机制,就区域间旅游发展进行协调磋商,互为市场,互送客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

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议篇10

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本次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法院、检察院等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计划和财政两个报告,依法补选了区政府区长、区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此,我代表区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同志们和大会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

这次会议深入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区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同志,肩负人民重托,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使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审议通过的报告和决议,体现了党的主张,反映了群众意愿,符合我区实际,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大会,也是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大会,对奋力建设幸福文明一流城市区意义重要深远。

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即将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认真组织传达学习,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齐心协力抓好贯彻落实,确保2012年全区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二、奋力开创2012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幸福文明一流城市区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按照区委确定的“民生优先、转型升级、工业强区、生态建设、开放创新和党建工程六大战略”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务实苦干,奋力开创明年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形势,增强发展信心。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十年来召开最晚的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晚,主要是因为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当前经济形势用了“十分严峻复杂”一词,提出了明年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面,我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一是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情况看,明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地方政府投资仍然看好,保障房、基础设施以及区域投资和重点产业投资仍将持续不减;内需方面,消费拉动增长的动力还需进一步加大;外需方面,因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将长期不振,明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或将为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我区经济增速将会减缓,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居民收入增长放慢,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压力增大。二是从有利因素看,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经济运行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温和复苏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投资、消费等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日趋明显。加之,我们面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建设、沿黄城市带建设、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等有利机遇,尤其国家“稳中求进”的策略,使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定发展的信心,这是战胜困难的坚强保证。因此,针对明年各项工作,我们不仅要“稳”,更要求“进”,在“进”上下功夫,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不利的形势中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科学安排部署。区八次党代会上,区委明确提出通过保障改善民生,深化经济转型,突出城市带动,创新社会管理,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幸福文明的一城市区。这是区委站在长远发展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全区人民智慧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一流城市区的目标,充分反映我区发展实际,符合全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幸福文明的一流城市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委、人大、政府、政协必须肩负起的神圣使命。本次会议上,按照区八次党代会的要求,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了细化和量化,提出了很好的具体措施。我们坚信,随着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全区居民幸福指数将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生活将更加幸福。全区人大代表是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家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一定要明确全区今后的工作任务和主要目标,把一流城市区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本次人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及各自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细致地确定各方面的工作计划和方案,使各项任务、各项工作更加具体细致,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领导和每一名工作人员身上,确定工作时限和标准,将一流城市区建设的目标变成实际行动。

(三)紧扣工作重点,力促跨越发展。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已经确定,要重点抓好民生保障、经济转型、城市建设、社会管理、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建设工作。在民生方面,要继续加大投资,实施产业富民,大力抓好教育、医疗、就业、保障等一点一滴。在经济转型方面,重点抓好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围绕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全面建设“百亿”产业、“百亿”园区、“百亿”企业,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想办法在招大商、招好商上做文章。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煤炭市场整顿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勇于啃这块“硬骨头”。在城市建设方面,要紧紧抓住环星海湖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协调,主动出击,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明年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维护稳定方面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社会管理面临新挑战,如何在以产业带就业,以改革促保障,以管理促稳定,以保障促和谐,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和改革力度,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共创文明。同时,明年区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将要换届,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都要全面加强。

(四)风清气正,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在某种程度上,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自治区党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开展为期一年的“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区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分别从七个方面全面促进发展环境大改善。全区干部要责无旁贷地从自身出发、从工作实际出发,树立“人人就是发展环境”的理念,切实强化为民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决克服慵懒散的不良作风,为一流城市区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三、在一流城市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人大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地位独特,职责重要。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代表要围绕区第八次党代会及本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监督,建言献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在一流城市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区上下形成一流城市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加强监督。区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中心工作,把依法监督与日常监督有机统一起来,以监督为基本手段,以支持为根本目的,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在支持中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一是加强法律监督。明年区人大要围绕食品安全、维护稳定等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要进一步加大对《禁毒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的大额资金及专项资金的监督,将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作为监督重点。三是创新监督方式。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大日常监督的力度和比重,结合这两年工作实际,对“周督查、月贴牌、季通报、年评比”的工作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二)积极建言献策。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位代表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视察和调研,结合明年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视察,深入进行调研,尤其要加强劳务移民安置工作、淄山飞地工业园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视察,继续参与区委重点项目的督查考核和联系工作,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支持经济社会建设,不断提出更多对策性、预警性、战略性意见和建议,为区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增强为民意识。人民代表为人民。区人大和广大代表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真正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配合区委、政府抓好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群众关心、舆论关注的事项。要扎实开展“521工程”及“机关干部下基层”等活动,深入了解民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增强广大群众推动一流城市区建设的坚定信心,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

(四)做好明年工作。按照规定,明年我区将进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区人大的换届又是前提和基础。要提前筹备换届选举工作,抓好机构组建、方案制定、人员培训、代表分配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在抓招商、抓项目、抓城建、抓民生、抓社会管理上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真正成为一流城市区建设的有力参与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