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离任审计审计报告十篇离任审计审计报告十篇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9:01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1

__x同志的基本情况

__x同志,女,19__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助理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197x年10月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历任__分社出纳员、大社主管会计,于20__年6月被聘任为__分社主任至今。

__信用社基本情况

__信用社现管辖营业部1个,分社3个,共有正式员工25人,其中在岗职工20人,退休职工5人。截止20__年12月底,各项存款3878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606万元,定期存款2272万元;各项贷款2805万元,其中不良贷款1877万元,不良率为66.92;固定资产余额99万元;历年累亏损985万元。

审计范围

本次审计对__x同志主管信贷、财务、会计出纳等进行了全面审计,并抽查了__分社、中__分社的有关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审计组调阅了__分社自20__年6月至20__年12月的会议记录、查库登记簿、稽核部门历次检查记录和信贷档案等资料,重点审查了该社的各项经营管理情况。

审计的总体评价

__x同志在任职期间,能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确立“存款立社”和“效益兴社”的经营理念。在座谈中,同志们一致认为,该同志业务熟悉,办事公道,处事稳妥,思路清晰,工作扎实,关心职工,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职工信得过的好主任。

一、安全保卫、内控管理方面

任职期间,能及时贯彻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安全保卫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该社内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一是落实员工经常性演练《安全防范应急预案》,以提高员工应付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二是按照安全保卫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如在每年年初同全体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了该社安全保卫制度的进一步落实;三是落实好库存现金检查规定,基本能坚持做到每月不少于一次,对辖属各网点重要空白凭证、库存现金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防范了各类事故案件发生;四是基本能按上级稽核、财务等职能部门在检查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进一步规范了该社各项业务操作规程。

二、信贷管理方面

作为该社信贷管理第一责任人,基本按《__市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基本办法》有关规定,一方面遵循贷款投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三性原则,明确贷款方向,在贷款投向上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宗旨;另一方面积极抓好不良贷款的清收和保全工作。一是抓好贷款的营销,积极做好支农贷款投放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一致好评;二是狠抓不良贷款盘活清收工作,如落实信贷员岗位责任制,列出重点跟踪对象,对钉子户及时,收到一定的效果;三是积极配合县“清收工作组”,加强对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初任职时,该社贷款余额274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就占2116万元,不良率为77.2,20__年底下降为73.26,20__年底下降为70.11,到20__年底下降为66.92,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任期内共净压不良贷款239万元,不良率下降10.28,逐步优化了该社信贷资产质量,提高了整体经营效益。四是加强资产保全工作的开展,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生,加强了对超诉讼时效贷款清理力度,及时补签了部分合法催收书,从而减少信贷资产损失。

三、存款方面

任职期间,始终确立“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一是在加强营业窗口服务,做好日常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带领全社干部职工挖掘储源,以扩大存款市场份额,增强发展后劲。20__年5月底,该社存款只有2837万元,20__年底该社存款达到3228万元,到20__年底,达到3878万元,任期内全社共净增存款1041万元,增幅36.69,其中低成本存款增加526万元,从而优化了存款结构,降低经营成本;二是个人吸储成绩显著,到20__年底,个人吸储额达到78万元,完成个人吸储任务数的433.33,受到领导的好评。

四、财务管理方面

任职期间,一是在“效益兴社”经营思想的指导下,除抓好存款、贷款管理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贷款收息工作,做到应收尽收。20__年底营业总收入76万元,其中5011科目利息收入约占营业总收入的97.2,20__年底营业总收入79万元,利息收入就占营业总收入的98.3;二是结合农村信用社“勤俭办社”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特别注重从小事抓起,如倡导“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后,该社营业费用开支逐年下降,20__年底营业总支出210万元,到20__年底,营业总支出下降为181万元。

五、其他方面

任职期间,对上任领导1994年向__县__镇__村购买土地的遗留问题,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多次主动向该村委历任班子领导主张权利,要求尽快办理有关的土地确权手续,如采用口头或书面等形式限期要求落实。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管理方面

主要是超诉讼时效贷款居高不下和部分信贷档案资料建档不够完善。

二、财务管理方面

主要是执行财务开支不够严格,如20__年6月4日在5321科目列支办公费用600元无凭证附件;20__年8月27日5321科目列支差旅费用500元无附差旅费表和无出差人及证明人签名;20__年9月27日暂付办公费用20__元无审批人签名;20__年5月29日5321科目列支差旅费用500元无出差人及证明人签名。

三、内控管理方面

一是查库制度执行不够彻底,如20__年全年欠1月份、2月份、3月份和10月份对该社营业部的库存现金检查4次;二是对个别网点管理不严,造成辖属原__x分社于20__年发生了原该社业务人员挪用有关账户资金的违规事件,为此,被追究领导责任。

稽核结论

通过审计,我们认为__x同志业务熟悉,办事公道,处事稳妥,思路清晰,工作扎实,关心职工,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虽存在上述三种问题,但不影响岗位变动。

`__农村信用联社审计组

组长:__x

成员:__x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2

校长作为你一校之长,他带领着老师和学生们走过每一年。现在要离任了,作为校长的你是不是感慨良多。在这之前还要做好校长离任述职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校长离任审计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时光似箭,20__年7月23日,我走进余东中心学校的大门担任校长,20__年7月6日我离开余东赴三厂任职,整整四年一转眼就过去了。离开余东一晃又过去了近2年。今天,我再一次回到余东,回到饱含我心血和感情的学校,回到我不知讲了多少次话的会议室,向我十分熟悉也非常了解我的同志们述职述廉,向组织和同志们汇报,接受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

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我于20__年7月至20xx年7月担任余东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职务,任期4年。4年中,我在市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镇小学教职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走文化铸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之路,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奋发图强,不断地强化管理,优化队伍,提升内涵,培育特色,推动了余东小学教育事业持续加速地向前发展;同时,努力加强自身廉政建设,落实经济责任,严格执行经费支出和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学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优美,功能教室及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比较齐全。20__年,学校在海门市小学教育质量百分考核中获得了最高奖项特等奖,20__年获得了最高奖项一等奖。4年中,学校先后获得了海门市一类学校、海门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海门市先进学校、海门市平安学校、海门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海门市文明单位、南通市青少年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余东镇优秀党支部等荣誉,我代表学校先后在海门市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工作讲评会、海门市教师读书活动促进会、海门市习惯养成年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20xx年5月,学校成功地承办了海门市习惯养成年专题研讨会。会上,学校展示了十五节课和一台诗词诵读节目,我代表学校作了题为《突出三个重点,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介绍。4年前,我们梦想的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余东人民有口皆碑、海门市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农村中心小学的目标得以基本实现。

现就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个人廉政建设方面

4年中,我一直注意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勤政廉政,努力做到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具体说来,在廉政建设上,我做到了以下“四化”:

1.自我要求严格化。中纪委办公厅编的《中国共产党党内廉政建设文献选编》,厚达八卷,共约5000页。其实,干部廉政的基础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是自身的道德良知对自己的监督。4年中,我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四个“不”:不骄、不躁、不贪、不软。不骄,始终保持谦虚的作风,热情对待教师、学生和群众来访,关心群众疾苦。有的人,能不帮你,就不帮你,如果帮你,请你付出代价;有的人,能帮你就帮你,如果帮不上你,请你给予谅解。前者大约就是指贪恋之人;我自己衡量,属于后者。我一直想做校长是一时一地,做人才是一生一世。我曾在全镇教师大会上向大家公开承诺:“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与人为善,不与人为恶。”我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4年中从不食言。凡是教师和群众提出的请求,只要不违背原则,我都尽量满足。我清晰地记得,在与我们余东镇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第一次见面讲话的最后,我向大家说明了这样一种基本的认识:“领导就是服务。在职务上,我是校长,但我更是大家的服务员。大家有什么想法,尽可以来与我沟通;有什么困难,尽可以来与我说说。服务得不周到的地方,望大家批评和谅解。我坚定地相信,我与大家共事的过程是我们愉快合作的过程,是我们彼此之间情谊增长的过程,更是我们余东小学教育事业一路高歌、迅速发展的过程!”今天想来,当时所说的这一席话,如今都成了事实。4年余东工作的经历,可能将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在我们余东,我与许多同志结下了真的是十分纯粹的感情和友谊。每当想起这,我总是心潮起伏。不躁,我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办学也是慢的艺术,急不得,急了,很可能“欲速则不达”,在困难面前我总是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分析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地策略地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不贪,我信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应是自己的,决不伸手,公私分明,绝不也从不搞权力寻租之类的勾当。不软,我想没有管理的刚性,就不可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对于学校内个别不良倾向的苗头,我一直直接面对,及时制止,不充老好人,不当糊涂校长,敢挑担子,敢负责任。

2.生活作风低调化。我信奉“静以致远”,生活作风一贯很低调,不事张扬,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乐于埋头苦干。人云“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不敢妄称自己是一个好校长,但我的性格和作风无疑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学校内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明显远离浮躁,而显得务实、严谨。我在学校中倡导“少化钱多办事,不化钱也办事”的作风,提出“三从”(即工作要求从严,公用经费使用从紧,教师待遇从宽)理念,全校基本杜绝了浪费,而教师待遇持续不断地提高,有限的经费用到了刀刃上。全校教师对我的思想和作风,一直普遍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大家人心稳定,工作情绪高涨。

3.重大决策民主化。虽然现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但我从不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对于招生、评优、评职称、海初中推荐生选拔、中层干部的选聘、较大笔的学校开支,我都组织学校党支部、行政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大家一起反复权衡,从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角度形成统一的决策。对于招生,既要增加学校收入,还要平衡学校与余东社会各界的关系。评优、评职称,总是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评上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海初中推荐生的选拔,严密组织,参与人员不存私心,互相监督,坚持把最好的学生推荐上去。学校大笔开支,尽量做到货比三家,反复权衡,公开透明,少化钱办好事。操场建设、食堂建造等重大工程,都阳光作业、规范操作,尽量做到以最低的价格,做最好的工程。

二、学校经费运转和基本建设方面

1.精心安排学校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20xx年7月,我接任我们余东中心小学校长之时,学校因新教学楼的建设负债40多万元。新教学楼的建设是前任校长王小松同志与学校一班人的共同决策。这个决策抓住了市政府对中小学校进行危房改造的机遇,得到了政府的补贴47万元,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策。我到任之时,新教学楼刚刚毛坯到顶,后面就是粉刷、装修、做场地、添置内部设施等工作。新教学楼建设共投入经费90多万元。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这40多万元的负债成为学校的一个沉重负担。当时,学校还有一笔大的开销是每月要负担教职工住房公积金的一半(另一半是镇政府出的),每年7万元左右,这也是一个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实现教职员工的待遇能逐年有所提高,就显得十分吃力。在我的4年任期内,学校的经费运转始终处于拮据的状态。在余东4年真的是艰苦奋斗的4年,余东的同志们与我一起辛苦了。在余东任职时,我从不奢想学校的教职工福利能一下子提得多高,能比周边乡镇兄弟学校高多少,但我想首先必须保证每学期放寒假或暑假时,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能发到手,并且能在原有基础之上一年又一年不断有所提高,做不到这两点,我就对不起与我一起共同奋斗的同志们。在学校,我一直提倡无私奉献,但我从不把无私奉献作为对教职工的普遍要求,因为这不符合人之常情。教职工做出成绩要从精神上进行鼓励,也应该从物质上给予奖励。在余东任职4年,我始终精心安排使用学校经费,把事情分出个轻重缓急,努力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尽量做到“少化钱多办事,不化钱也办事”。

2.多方筹措办学资金,努力改善硬件条件。学校经费来源主要靠三个“一点”,即自己省一点,政府拨一点,社会给一点。在余东工作4年,我把这三个“一点”做到了较高的水平。刚才汇报的“精心安排学校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讲的就是学校自己如何省一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政府是办学主体,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保障。作为校长,我紧紧依靠政府办学,经常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工作,陈述困难,请求支持。可是由于余东镇政府财力的困难,我常常要不到钱。老实说,我没有任何的经验,而且我性格内向,不擅长跟外界打交道,同时,或许读书人都是这个脾气,我向来不喜欢求别人。但是我首先挑战自己性格中的弱点,下定决心去募捐,我与行政组的部分成员一起从崔福兴董事长开始一个一个地拜访余东的企业家,给他们发公开信,与他们交流,争取他们支持。有的企业家,我们拜访了两三次才成功。一年的募捐过程,我们不时有取得收获的喜悦,也饱尝了艰辛与挫折。募捐开始之前,我就作好了心理准备。我深知,余东大大小小企业二十多个,有的当时并不景气;即使景气的,也不一定人人会开明地捐出钱来。有的企业老总见我去募捐,“王顾左右而言他”,只与我聊天,对捐款与否只字不提;有的企业老总或许知道我会去募捐,对我避而不见;更有甚者,有的企业老总见我到了他的办公室,似乎视而不见,有意冷落我,希望我识趣而退……募捐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非亲身经历者真难以体会。值得高兴的是,余东不愧是千年古镇,民风淳厚,企业家开明的居多。至20xx年正月初九,晟泰建筑有限公司的1万元捐款到账,募捐工作全部结束。一年中,我们共在社会各界募捐30.6万元,830余平方之新食堂得以建成。新食堂建设共投入经费近60万元,其余欠款适逢政府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后由政府负责偿还,学校没有因新食堂的建设背上新债务,这是后话。

三、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方面

1.专业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应该说,我是一个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人。余东4年是我校长职业生涯最初的4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校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探索上,持续地对推行学校文化管理进行研究。4年中,我先后写下了40余万字的文章。这40余万的文字记载了我们余东中心小学4年来的发展轨迹,也记录了我自己4年来办学思想和人生理念丰富和发展的印记,使我初步完成了学校管理理念与策略框架的构建。这40余万字的文章中,大多数文章都发到了全镇小学每一个教师的手中,有18篇得以发表,其中7篇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20xx年5月,我从这40余万字的文章中精选了60多篇,出版了专著《静静地思考着》,成为近几年来海门市农村校长出版个人专著第一人。我写的许多文章都首先发表在“教育在线-学校管理论坛-卢志文在线”的主题帖“文化铸校之路——一个农村校长的职业历程”上,在教育在线上赢得了较好的反响。但是,我在教学业务上学习和思考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我是语文教师出身,在语文教学专业上,4年中我进步得很慢,我希望自己今后在老本行语文教学专业上有所作为。

2.教职工福利待遇提高还不快。在余东任职4年,学校一边还债,一边建设,经费运转始终处于拮据状态,过的是紧日子。4年中,学校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虽然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并且逐年有所提高,但提高得不快。我从内心深处对与我一起艰苦奋斗的余东的全体教职员工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我们学校经济条件并不好,福利待遇并不高,但是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凭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的精神。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3

自我分公司收到对__总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后。我公司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由__总经理为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对审计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在报告中对__分公司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有效的肯定,也对在基础管理中存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意见,小组成员一致认为报告是客观的、详细的、实事求是的。会后,领导小组决定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的意见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自查、整改。

本次整改活动由综合部牵头组织,各责任单位积极配合,主要在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合同签定、授权、管理等方面

认真学习了集团、省、市公司有关合同签订、授权、管理办法的精神,按《德州市网通公司合同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请记住我站域名》的规定,进行各种合同和协议的签订和授权管理工作。

1、按照有关规定与张文霞重新签定了营业厅柜台租赁合同。

2、按照有关规定与刘明章重新签定了崔口营业部房屋租赁合同。

二、在物资材料及工程剩余料、拆旧料登记方面

认真清理盘点了库存材料,对未入账的材料进行了入账登记;账面与实物不符的,重新进行了盘点落实,做到了账实相符。

1、对材料仓库进行了清理、登记,库存电话机、墙担、电缆挂钩、热缩套管等材料进行了归类整理,改善了材料摆放混乱的局面,有利于今后的取料和盘点工作。

2、对工程和维修拆旧料建立备查簿,对06年库管员交接后未登记的旧料和剩料进行了登记。

三、按会计准则和集团会计政策的要求正确收集了我公司经营信息和进行会计核算。

四、规范业务外包合同签订、执行和授权

加强了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与13个业务外包单位签订了业务外包协议,补充修订合同和协议,规范了外包业务和会计核算,规避经济合同和劳务纠纷的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应按市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20__年新增固定资产粘贴了固定资产条形码标签,对综合部使用的速龙5026e-0031计算机,4楼、5楼会议室的格力空调和4楼会议室的pc控制台资产,均粘贴了固定资产条形码标签。

六、在今后的生产经营工作中认真及时的发现和分析用户欠费产生的各种原因,积极与市公司相关部门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用户欠费争议,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七、结论

经过对审计报告的学习研究,以及对照报告要求对我分

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的整改过程中,使我公司认识到了在基础管理、材料管理、利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在学习、整改过程中得到了提高。__分公司对市公司领导的监督和帮助表示感谢!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离任审计风险控制

1、离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所谓离任审计风险,就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准确客观的证据,在对公司或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执行离任审计的程序后,经过准确的分析判断,对离任人的任职期间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发表了与其对义务履行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1、离任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指审计人员因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等,所造成的审计风险。先审后离的原则得不到贯彻和实施,是目前离任审计风险形成最主要的主观原因。目前很多实际工作中,还在使用先离后身的方法,即已决定了被审计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的职位变动等情况后再进行的审计。当有人升职时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人员就会认为其升职已经是确定的事,离任审计仅仅是个形式,如果完全按照严格程序可能会遭到报复。

1.2、离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审计人员以外的因素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离任审计发生在国企领导人员离任时或离任后,那么对其任期内可能的舞弊行为或者发生的失误就无法及时检查和披露,更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难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和组织的利益,减少损失。同时,离任审计存在滞后性,普通员工、群众无法及时了解情况,导致政务部门的管理透明度存在问题,妨碍了工作的改进以及管理的加强。

2、国企领导人离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2.1、离任审计准备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审计准备阶段,接受审计委托和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两项工作,它们的核心都是控制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能力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是是否接受审计委托的中心问题。为了进行平度,需求进行三项准备:评价客户的可审性;评价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签订业务委托书。它们也都是以控制审计风险为核心的。具体地说,国企领导的离任审计准备阶段,应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评价离任领导的正直性

评价离任领导的正直性,如果被审计离任人平时作风不正直、有舞弊前科等,那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将面临潜在的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先判断客户值得信任,然后再考虑接受委托。

2.1.2、离任前所处职位的特殊环境

应该特别离任领导人在离任前的职位特殊环境和异常风险,例如是否可能影响其他管理人员共同舞弊,是否原职位监督松懈容易发生违法行为,同时也包括离任领导人员未来法律及财务的稳定性。

2.1.3、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独立性

判断一个审计人员是否可以胜任,应该从三方面评价:审计的技术能力、独立性以及审计人员是否保持了应有的职业关注能力。

2.2、离任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离任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是整个离任审计程序中控制风险的最重要阶段。具体内容包括:

2.2.1、评估会计报表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决定了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为了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标,必须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其中,只有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可以控制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法控制的,只能对它们的状态水平进行评估。

2.2.2、评估离任审计风险应该考虑的因素

从我国国情出发,应对离任领导离任前所处管理层的地位做特殊考虑,判断是否可能对其他领导人员进行影响、集体舞弊,对审计风险是否有潜在威胁,是否可能利用职位之便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舞弊等。领导在任时的经营成果与其政绩相关程度越密切,就应越关注是否存在利用虚假交易等舞弊行为以帮助其提高职位。

2.3、离任审计终结阶段的风险控制

离任审计终结阶段的风险控制是审计工作即将完成时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2.3.1、复核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是指会计报表日后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重大事项,并且这些事项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审计人员必须对期后事项保持关注,并且进行复核和披露,否则会导致审计报告的结果不公允,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承担潜在风险。

2.3.2、复核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结局还不确定,正在进行、发展中的事项。或有事项根据其重要程度应选择是否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如果重要的或有事项不进行披露,那么审计结果的允许性也很难保证。

2.3.3、检讨审计过程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审计工作结束时,相关人员应该堆整个工作流程、环节进行反思检讨,以发现和弥补不足,也为以后的业务工作提供更好基础。

2.3.4、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实施过程及结果的书面记载。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是确保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

2.4、离任审计后风险控制

离任审计后风险控制是离任审计风险控制的最后阶段,也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的阶段。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2.4.1、离任审计报告的复核

离任审计报告完稿后,应经审计机构的业务负责人进行复核。主要对执行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的过程中是否有遗漏、错误、整个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四方面进行检查。

2.4.2、离任审计报告的报送

审计人员完成离任审计之后,应将离任审计报告提交给委托人。委托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将离任审计报告和离任法定代表人对离任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一同交给有关部门(如企业主管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等)。由有关部门根据审定后的离任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处理决定,并交有关部门执行。

参考文献:

[1]史艳芹.1996:《关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特点》,《交通财会》第6期:p110-114.

[2]刘达,宿昆山,冯军,2000:《浅析领导干部的审计》,《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第32期:p34-37.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晋焦煤有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评价和看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既利于提高对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本质的认识,又利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笔者作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者,现就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存在的难点及完善措施提出了看法。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方法

在对公司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时,采取听、谈、查的方式进行审计。

听: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听取所在单位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工作评价情况汇报及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谈:就是与所在单位其他领导、部分业务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查:就是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取得了相关审计证据,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司所属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重大审计事项认定的难点

1.对存货的真实性确认的难点

(1)存货涉及的账户众多,抽查审计难免有疏忽或遗漏。存货的核算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很多账户,这些账户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发生时间,少则2-3年,多则达5年之久,对其审查通常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重点账户和近年发生的事项,难免产生审计风险。

(2)存货不仅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而且品种多、数量大,实际盘点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依靠被审单位抽调人员进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或抽盘也只是一部分存货,因此账实核对的困难多、难度大。此外,有些存货如原煤、精煤、中煤等只能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理论测算法,难以避免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对于在途存货、港口存货,审计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存在路途远、花费大、成本高等困难,使审计证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4)对于前任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留下的存货,如果有潜在损失,那么现任领导任期内究竟消化了多少前任领导的潜在亏损,现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审计人员分清离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的难度。

2.对债权债务的确认难点

(1)债权与债务核算中相互混淆,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目的在于人为缩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掩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债权与债务结构合理的假象。(2)债权债务单位路途遥远,审计过程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回函率极低,导致对企业债权债务中的坏账损失和有问题的资金难以认定。(3)审计中所属企业请求审计组不要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否则往来单位正好以此为借口找上门来结账催债,使得审计有时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3.对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投资损益的确认难点

由于审计人员受知识面的局限,对企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效益及风险难以断定和评价,因而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等回避矛盾的办法,使得企业投资及其损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二)经济责任认定的难点

1.离接任领导人员责任划分界限: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审计中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离任审计实践中,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些离任领导人员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对此,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三)审计评价的难点

1.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

离任审计中有人认为,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往往是非难分,陷于被动局面。

3.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

三、完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对策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仅用听、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审计目标的,必须与审计调查结合进行。审计调查既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又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调查的特点

1.审计调查对象的特定性

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调查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管理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3.审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4.审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调查能够获得账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账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的分析,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内容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1.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2.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

(四)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充分运用的措施

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1.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审计调查工作依法进行,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认真编制审计调查方案,科学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组织方式等,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写好审计调查报告。

3.建立规范的审计调查工作制度,保证审计调查的质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建立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和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调查情况,检查审计调查档案资料,防止审计调查走过场和隐瞒审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情况,避免审计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如实反映审计调查结果。

总之,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人员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客观、真实、准确、科学的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得失,为全面考核、合理使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审计依据,推动审计监督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有序衔接,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2007年-2008年有关离任审计文章[J].会计之友.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6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体会,深感搞好内部二级核算部门(单位)的经理离任审计,不但需要企业领导的有力支持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而且更需内审人员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是搞好离任审计的关键。

过去,部门经理岗位变动时,通常是任、免决定在同一文件、同一时刻宣布,虽也对离任者作过审计,但多数是查查帐帐、帐贷相符,肯定成绩,说些好话,走走过场而已。这几年,我公司领导深刻认识到认真搞好离任审计工作,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从1997年起,将审计工作从原来的综合管理部门——企管科独立出来,专门组建了审计督查室,定为一级部室,授权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审、督、查,直接对董事长负责,公开选拔思想好、作风正、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还明确宣布:凡离任者,先调离原部门,暂不明确职务,在从事营业现场管理的督导台边工作,边接受审计,边配合做好任期内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待审计作出结论、遗留问题解决得有眉目后,再安排到新的岗位。由于对内审机构定位明确、授权到位,对离任者实行离任即审,审后再定职,这样做,增强了内审人员不辱使命的责任感,强化了离任者积极配合审计、争取过好“审计关”的紧迫感,促使接任者尽快进入角色、弄清家底,也使其他在任的经理从中受到强化责任意识的启发和鞭策,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针对内部离任审计的特点,把把好审计工作的在京,是搞好离任审计的前提。

我们在开展离任审计的实践中,将工作重点定为:

l、验证、评价离任者任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审核、验证部门掌管的资产状况;揭示并处理不实资产和不良资产,夯实家底。

3.对购销业务活动中涉及尚未进行帐务处理的商品转移、财务收支、资产损溢、债权债务等遗留的利或有的事项,作好衔接或处理。

4.验证和评价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

5、对离任者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必要的奖励或追究经济责任的建议。

三、遵循审计规范,精心组组实施,是提高离任审计质量的基础。

L、成立审计小组、科学分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以审计督查室成员为主,必要时抽调财务、业务人员参加。组成审计小组,明确审计组长。审计组长一般由一名副总经理兼任,或由审计室主任担任,具体负责审计方案的制定和人员分工,检查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分析研究审计证据,协调、处理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负责把好审计质量关。

2.按照审计程序;认真实施审计。具体步骤是:

(l)、发出《审计通知书》。

(2)作好审前调查。听取离、接任双方的意见和要求,召开柜组长、营业员代表座谈会,进一步了解被审计部门情况,通报审计程序,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提出配合审计的要求。

(3)、调阅会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和柜组管理台帐及其他相关资料。

(4)、对柜组进行现场盘点,在盘点过程中检查商品质量和存贷管理状况。

(5)、集中精力,弄清以下情况;

a:有无虚报、瞒报利润情况。

B:向当事人或责任人调查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和“预付帐款”各债务单位经营情况及资信程度,逐笔审议债权的可靠性,债务的真实性,逐笔明确帐款清理、清收的时限和责任人,列表备案。对其中帐龄较长、债务人已发生变化、收回无望的,确认经济损失,对可能会形成呆坏帐损失的,在《审计报告》中作说明。

C:弄清各柜组帐货是否相符、库存中有哪些有问题商品、代销商品有无退货或付款过头现象、柜组帐存总额中有帐无货的“往来库存”(包括来货短少待查、退调货未达帐、商品赊销、批发应收款未达帐)等问题,查明原因,逐一落实责任人。

凡排查出来的冷背呆滞、质次价高、残损失效、销小存大等有问题商品,在了解其形成时间及原因的基础上,组织离。接任双方和财务、业务等部门负责人,现场逐一鉴定,按当前市场行情评估可变现的处理价,确定资产损失额,使这些潜亏因素浮出水面,待《审计报告》获得认可后,按程序进行报批,调整损溢。

D:对各柜组进销差价和进销差率进行检查验证,发现低于正常水平的,进行差价核实,调整损溢。

e:抽查柜组物价台帐、代销台帐、合同台帐和平时的盘点表等,查证内部管理有无失控现象。

(6)、分类汇总,撰写《审计报告》。将审计证据及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召开审计小组成员会议,对照方针、政策、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及任期内的经营指标,对被审计部门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集体讨论、评价;研究《审计报告》提纲和审计“建议”,做到对离任者和接任者负责,使离任者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让继任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发送给离、接任者,再根据双方反馈的意见,作进一步调查论证和修改。

四、耐心细致地处理也离、接任双方的意见和要求,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要求,是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多数接任者希望对有问题商品和有问题资金能一次性处理到位,尽快清仓、平帐;轻装上阵;而离任者则往往认为商品削价损失幅度过大,对其经营业绩和评价有影响,双方互有争议。如何准确判断有问题商品和有问题资金。合理认定任期内的各种损失,明确划分离任者应承担的责任,这是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验证、取证过程中,凡发现利润不实、费用开支不当。债权不够可靠、债务有出入等问题,都及时向离任者反馈,在认真听取其陈述的同时,明确指出离任者的责任,要求其边工作,边清理、清收,争取少遗留或不遗留给继任者;在认定有问题商品削价、报废损失和有问题资金的坏帐时,离任者有时提出各种理由进行辩解,甚至不肯签字,我们坚持耐心细致地听取离、接任双方意见,反复组织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对离任者一时难以处理到位的遗留问题,由离任者负责落.实责任人,交由接任者今后继续催办、落实,总之,通过审计,使离任者移交得清清楚楚,接任者接收得实实在在,对前任未尽事宜明明白白,做到双方责任明确无疑。

五、落实《审计意见书》,延伸和深化审计成果,是离任审计工作价值的提升。

离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充分拓展这种综合审计的综合效应,在审计小组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后,还开展以下四项活动:

1、董事长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专门听取审计小组汇报,研究离、接任者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审定《审计报告》;根据离任者或当事人的经济责任大小,确定经济责任奖赔金额,签发《审计意见书》。

2.董事长召开全司干部大会或各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审计情况(必要时由离任者作任期总结或反思发言),并对在接受审计期间,能认真配合审计,积极清收帐款,推销处理有问题商品事迹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扬奖励,而后明确新的岗位。这样做,收到了每次离任审计,全体干部都得到一次教育和提高的效果。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7

关键词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表现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可靠、未能全面了解责任者所在单位的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导致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准确或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起不良后果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处处存在,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常见的风险有以下方面: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未按规定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而使被审计对象以不按法定程序进行操作为由提出异议或申请行政诉讼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原则,在责任者调离原单位且到新单位上任以后,审计工作才介入,使审计核实、定性、评价带来困难。

2.忽略审计通知书的时间界限,不是在实施审计前三日把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并抄送责任者,而是电话口头通知,甚至在进驻审计日才把通知送给被审单位。

3.审前不作调查,对责任者和所在单位(企业)的情况心中无数,编制的审计方案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

(二)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因专业技能、政策水平、综合素质等主观和客观原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产生偏差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取证风险:如果审计人员所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完备就不能满足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就会导致审计结果偏离事实,而产生风险。

①获取了与责任者的经济责任不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工作方法、生活作风等不属于审计范围的证据,并写进审计报告。

②审计工作底稿取证手续不全,如:对有关事项调查当事人的询问记录,没有被调查人的签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不盖公章。

③有的审计人员违反作业准则,调查取证时一人单独进行。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在实质性检查的现场作业中所造成的的失误使审计结果偏离事实的可能性。

①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没有或不认真检查测试,凭书面和口头汇报去判断。

②在进行审计抽样检查时,选取的样本量不够,使审计结果误差较大,可能会遗漏违纪违法的审计事项。

③对资产核实时,单纯从数量上检查,忽视资产的构成和存货对成本、利润的影响。

(三)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

出具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把握不全面,对责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不准确,未能按照规定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给审计主体带来不良影响和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

1.把一些未经查证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实和问题写进审计报告。

2.不按审计规范征求被审单位和责任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或口头上征求意见而不要求书面意见。

3.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提出异议后不去核实也不作解释。

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抵御、降低审计风险的根本保证,因此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重要对策就是过硬的审计质量。在审计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和降低了审计风险。

(一)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质量

1.从实际出发,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①按干部管理权限划分,接受不同的授权或提请。坚持“先审后离”原则,对一些账不清、悬而未结、交接未办就离任的审计项目要慎之又慎。

②进行审前调查,了解被审对象的基本情况,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对审计的难点和风险进行分析和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

③在实施审计三日之前向被审对象送达《审计通知书》,在《审计通知书》中要求被审计对象在进点审计前提交述职报告和有关资料,并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作出承诺。

2.因地制宜,运用听、看、查、比、核相结合的审计方法实施审计

①听:在进点审计时,先召开领导班子、工会和财会人员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责任人有关履行职责的情况汇报和所在单位有关制度建设及管理情况的汇报;在审计过程中,走访有关人员,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情况。

②看:通过审阅管理制度、合同协议,核对账表、账物,看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合同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财产物资管理是否完善,账账、账实是否相符。

③查:根据审计范围和重点,查报表、账簿、会计凭证几有关资料可选用顺查、逆查、详查、抽查方法,发现疑点再深入查明,以核实利润的真实性;分析债权债务的风险性;查证资产的安全性;检查各项收支的合法性。

④比:责任人任期初与任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考核任期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⑤核:坚持复核制度,收集的审计证据和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均经审计组长复核后才交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和部门签名和盖章,如有异议再进行核实,如有错误和偏差则要重新取证。

3.事实求实,客观公正出具审计报告

①审计组长综合实际情况草拟审计报告,如实反映经营管理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抓住事物的主流,对责任人进行全面、综合的客观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写审计报告时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责权结合,对从任职前、任职中和离任不同时期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二是对审计中未经查证或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实和问题不作评价;三是对查出的问题适当披露,并如实向干部主管部门反映。

②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责任人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如无特殊情况,在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则视同无异议,如有异议应进一步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

4.审计组长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对审计报告进行适当修改,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把审计质量关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注重从学习、培训、管理三方面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法规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2.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抓住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保证审计人员每年不少于2周的脱产学习,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边干边学边提高,遇上审计的难点疑点问题集体讨论,分析研究,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业务能力在审计实践中不断提高。

3.建立审计项目管理机制,坚持组长负责制,严格执行审计操作规程,对现场作业的每一个审计环节责任到人,实行审计风险责任制。促进审计人员认真对待每个审计项目,把好审计质量关。

几年来,我们先后对15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对责任者的业绩予以肯定,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披露,提高了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增强了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了干部廉政建设。实践证明,只有依法审计,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才能提高审计质量,从根本上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朱书依.经济责任审计防范风险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1):28.

[2]谷云波.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J].一重技术,2003(3):126-127.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8

铁路运输企业设置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下设经济责任审计科,配备专门审计人员。根据干部管理部门下发的《审计委托书》对各铁路局、各站段领导人员的任期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出具《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在客观上起到了为干部的选拔任命把关作用,同时为预防腐败、加强经营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二、铁路运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局限性

审计时间滞后。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内部审计部门在接到干部管理部门的审计委托书时,部分领导干部已经到新的岗位走马上任。这就直接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在审计被审单位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不能直接有效地与被审计领导进行沟通,审计结果若不是性质十分严重的问题也不能对被审计领导的提拔或调动造成任何影响,发挥不出领导干部任免参考意见作用。缺乏有效问责机制。铁路运输企业针对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提出的问题无法有效问责。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之后,被审计领导干部针对审计结果报告中涉及自身经营管理责任的问题轻则视而不见,重则找企业高层领导苦诉在原单位工作开展的不易与现有问题形成所不得已的原因,导致审计的效力戛然而止,唯审计报告而报告,被审计领导所遗留下的问题只好由后接管领导接手,致使有些能整改的问题也有理由一直错误下去,当再对其进行其他审计时,以属上任领导遗留问题为原因而百般搪塞。审计人员职业素质。内部审计与第三方审计的区别决定了内部审计不可能脱离原单位领导的领导。需要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离任领导干部大多数走上了更高的领导职位,个别内部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怕惹事、被报复的心理。反映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就会造成对有些问题瞒而不报,违背《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二章第十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诚实、守信、廉洁、正直,不应歪曲事实、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规定。

三、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9

关键词:实验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03-02

2010年10月12日,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育部随之出台了《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对如何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实践证明,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已经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安徽省属本科高校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各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安徽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

(一)建立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据统计,截至2012年5月31日,在安徽42所省属本科高校中已有38所制定了本校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或暂行规定,其中6所院校结合形势需要和工作实际,对以上办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有7所省属本科院校先后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3所院校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制度,5所院校制定了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审计结果运用制度,2所院校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起到了一定保证作用。

(二)明确审计对象和内容,树立责任意识

安徽省属本科高校在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相关规定中均明确审计对象和内容,将校内党政部门、教学单位、直属和附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法定代表人,工会、团委等群团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主持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等全部纳入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也从被审计对象对本单位、本部门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等多个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通过依法规定和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进一步树立了责任意识。

(三)坚持受托原则,履行审计职责

按照党管干部原则,近年来,安徽省属本科高校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均能遵循受托审计原则,在开展学校内部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准备立项阶段,针对其立项特点,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委托精神办理,强调受托审计的严肃性,注重委托手续,坚持“先委托、后立项”的原则,即先由负责干部任免、管理的学校党委组织部根据干部监管工作的需要或者党委、行政的意见,向审计部门发出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授权或委托通知书后再组织实施审计。

(四)注重审计实施,开展各项工作

学校内审部门在接受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后,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认真做好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在审前调查阶段,及时发出审计通知书,召开座谈会,进行走访和必要的谈话,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及实施方案;审计实施中重点对财务部门提供的被审单位财务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审查,取得相关审计证据,并形成相应审计工作底稿和初步审计意见和复核意见;在报告阶段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按规定程序征求意见,结合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查证、复核和讨论后作出适当修改后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交审计处(或监察审计室),并按规定程序向委托部门提交经审计结果的报告。

二、当前安徽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安徽省属本科高校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部分教职工对之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就能做好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有些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形式,无任何作用。尤为关键的是有些被审计对象存在认识上的差异,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的,从而存在一些抵触情绪,甚至不予配合。同时内审人员也存在畏难情绪,认为难度大而出力不讨好,容易得罪人,致使工作消极被动。

(二)部分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意识有待增强

从全省本科高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情况看,部分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一些涉及资金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有些被审计对象对如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尚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存在重资金,轻资产、资源管理的现象。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各高校在有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中大多规定:中层干部在任职期间、任期届满或因调动、转任、轮岗、辞职、免职、撤职等原因离开现职岗位前,依照规定对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开展的基本上都是离任审计,往往是被审计的领导已经提拔、转岗、改任或退休离岗后组织部门才委托实施审计,这种“先离后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待健全

随着形势变化,目前高校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安徽省属高校中大多还没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以致在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提升,保证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体系。

(五)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依据有待规范

各高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基本上采用的是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进行评价,注重财经管理各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因素较多,没有形成科学统一、便于操作、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的审计评价标准,缺乏定量分析依据,以致对一些责任界定很难准确划分。同时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除个别独立核算单位的负责人签订有经济责任任期目标和具体经济责任要求外,其他如教学单位、机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均没有,导致审计评价缺乏客观依据和标准。

(六)问题整改力度有待加大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各高校通常比较重视审计实施工作,而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不够重视,以致有时审计的成效打了折扣,未采取整改措施而得不到有效解决。

(七)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审计,其直接针对领导干部个人,风险更大,面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局面,目前,安徽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人数上配备不足,而且主要是从事工程决算审计的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应有的审计经验和业务技能,势必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以学习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及有关通知精神为契机,采用专题学习、认真研讨、编印学习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学习,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和教职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高校职能部门要对学校内部制订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的起草背景、建立原则、要求、内容等进行详细说明,做好条文解释工作,以便正确理解,为执行制度作好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最终目的使教职员工从认知到认同,不断推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向纵深开展。

(二)规范和明确审计内容,强化经济责任意识

严格按照两办《规定》和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依法规定和明确高校中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增强经济责任意识。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前告知制度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

(三)坚持先审后离原则,注重审计成果运用

先审后离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做到先审后离,使经济责任审计在考察使用干部时真正起到作用,促使评价客观,用人得当,也有利于新老干部交接时做到离任者交得清楚,接任者接得明白。

(四)强化部门协调,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相关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全学校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并对审计实施前后的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协调,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审计合力。建立学校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保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五)严格工作程序,建立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审计评价中经济责任界限不明、无量化指标等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和各项经费使用性质,及时研究制定任期经济责任指标,并在实际操作中逐步补充和完善,选择和确定最能突出反映被审计对象工作业绩的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论评价时,做到有据可依,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可操作性。

(六)完善经济监督模式,加大落实整改力度

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作出的决定以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落实,切实整改,细化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建立审计公示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审计结果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审计和组织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督促其落实到位,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高,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切实做到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遵守回避制度,注重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推进省属本科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乐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当代经济,2010,(2).

离任审计审计报告篇10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界定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把国家审计的项目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合规性审计,一类是绩效审计。合规性审计基本与我国开展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当,绩效审计则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投入最低,或者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使产出最高。效率性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用单位产出的投入或单位投入的产出来表示,一个单位投入的产出越高,效率就越高;同样,一个单位产出的投入越低,效率也越高。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它是实际实现的目标与计划目标之间的比较。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关系中,效果性是决定性的。只有在不低于最低计划标准,即预期结果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才能谈经济性和效率性;否则,在效果很差,即“产品”为废品的情况下,即使再经济和有效都是没有意义的。由于经济生活的多变性,特别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边界处于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准确规定其期望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与现实之间、同类部门之间、一个部门同类事务之间的比较就成为一种替代的选择。无论如何,计划目标或预期结果的事先确定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条件。

国内外开展的绩效审计实践,按照在绩效审计过程中对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关注程度,绩效审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如美国审计署对能源部核安全监督系统的绩效审计、加拿大审计署对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绩效审计。一种是以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为基础、与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紧密相关的绩效审计,如我国目前开展的效益审计。因此,效益审计就是指审计机关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二、效益审计是我国绩效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的主要类型是合规性审计,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还没有开展,效益审计是我国绩效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委托人的需要,对国家审计而言就是社会公众、人大和国务院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二是审计项目有适宜的评价标准;三是有完善的授权。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仍然是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虚假带来的诚信危机和违规违纪导致的腐败蔓延。打假治乱、清除腐败、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社会公众对经济社会生活形成稳定的预期,是保证经济社会平稳的基础条件。因此,打假治乱、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合规性审计仍然是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关注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效益性审计是社会公众、人大、国务院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审计的趋势要求。同时,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责任、部门目标、绩效的定位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很难确定一个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被审计单位也容易从多变的环境条件中找到绩效不高的借口,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和提出的审计建议很难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和落实。最后,从法律授权来看,目前审计机关并不具有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的法律授权。《审计法》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对国家审计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前款所列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第三十一条对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也作了规定“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依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从《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应当提供的资料来看,审计机关既没有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的权力,被审计单位也没有提供与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活动无关资料的义务。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完全脱离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绩效审计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绩效审计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建立在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基础上的效益审计。在评价标准很难界定的情况下,效益审计的视角主要是经济性(资源的节约),即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在效益审计中需要注意合规性问题,合规性审计也要注意效益性问题,二者的区别在于审计的组织方式、力量配备和审计重点的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法律制度的完善,国家审计机关应当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开展与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无关的绩效审计。

三、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关系

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是效益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二是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理念上存在差异。

第一,效益审计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效益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都产生于对受托责任的评价与鉴定,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受托财务责任,效益审计侧重于受托管理责任。受托财务责任与受托管理责任是同时产生的,但从上看,人们对这些责任的评价和鉴定的需求却不是同步的:先有财务责任,后有管理责任,这种情况是由二者对实现目标的重要程度和评价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的低级阶段,大量存在的是粗放式管理和经营,管理方式简单明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资金量的多少,确保资金的合规、安全成为重要的事情,合规性审计就应运而生;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管理方式变的越来越复杂,竞争的实质从资金的多少变为管理的好坏,绩效审计就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规性审计在前,效益审计在后,效益审计建立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效益审计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在大量违规违纪存在的情况下,效益审计就失去了判断和比较的基础。因此,在合规性审计的使命完成以前,合规性审计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效益审计的条件具备以前,效益审计也不会自动登上历史舞台,效益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由于经济社会的复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合规性审计与效益审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同存在。

效益审计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绩效的好坏,而是通过效益审计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应的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第二,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理念上的差异。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绩效,但二者的审计理念并不相同,合规性审计是问题和过程导向性审计,它通过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和纠正,促进对既定制度的维护,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效益审计则是绩效和结果导向的审计,它通过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的缺口,找出制度上或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完善制度和管理,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在合规性审计中,任何被审计单位或人员对制度的任何挑衅都将受到制度的惩罚;而在效益审计中,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对制度的创新可能成为修改制度的建议。

第三,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流程差异。合规性审计以资金流开始,用关于资金使用的规章和制度与资金的实际运行相对比,从资金的流入、使用和流出三个环节查找资金使用中的问题,防止资金使用的跑、冒、滴、漏和流向错误,通过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管理和制度的漏洞。效益审计则从业务流程入手,用正确的管理原则、管理办法和管理政策与实际实行的相对比,沿着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路径查找管理上的漏洞,防止决策失误、执行不力和监督失效等方面的问题。仅仅从纠正违法违纪行为来说,全面性不是合规性审计的必然要求,如果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违法违纪,就可以对这个环节、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纠正;效益审计则不同,制度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必然带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因为好的绩效不能由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所决定,而只能由系统的绩优来决定。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合规性审计和效益审计都强调“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但对合规性审计来说,全面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重点环节和重点方面);而效益审计是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追求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四、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