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标准化十篇健康教育标准化十篇

健康教育标准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9:31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考核指标;教师队伍建设及结构;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0-0006-04

记者:钟老师您好。自1993年以来,您一直致力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并于2002年,被破格评为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这说明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到见解。我们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理解“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的,您认为这个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保证落实?

钟志农:“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在接受贵刊采访时提出的,我认为王司长说得很有针对性。他提出的“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击中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某种阻滞的要害。“考核”,实际上是对一个学校教育行为的“行为塑造”与“行为矫正”。不管一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重视,只要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和激励,那么,学校领导的“成就动机”就不能满足,他们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和热情就会逐渐淡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里的地位就会被其他更容易得到“愉快刺激”的功利性的工作目标所替代。在任何一项工作中,目标是催化剂和兴奋剂,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如此。

至于说到这个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我觉得可以从“人、物、事、绩”四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人”,即王司长所说的“有人做”。事在人为,人在,事业就在,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在现在的大气候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光靠一纸空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本推不动的。而目前关于“人”的问题在于:一是“进不来”,一些学校以“没有编制”为由,不愿意接收科班出身的高校心理系毕业生做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认为随便找一个工作量比较轻的人兼任一下就可以了;二是“用不好”,进了人以后,总觉得这个“人”的工作量太轻,没有什么事干,于是就让心理辅导教师兼任学校的文秘、教务员、政教干事之类的职务,时间一长,主次关系就颠倒了;三是“留不住”,由于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业绩考核与认同、评优晋级等具体问题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大部分心理辅导教师觉得干得“不明不白”、干得“不痛快”、干得“窝囊”,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途,于是跳槽去做社会心理咨询师,去企业做人力资源培训,或者改行去教外语、政治,以便让自己从学校里的“杂牌军”转为“正规军”,这就叫“留不住”。

如果“人”的问题不解决,其他考核指标就都无法落实。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出一个刚性的指标,多少个班级以上规模的学校要配备1名(或者2~3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当然,兼职教师也很重要,他们同样是生力军,他们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但兼职教师流动性大,没法列为刚性的考核指标。依我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历时十年,已经到了建立“专职化”队伍的时候了,否则这种有关“人”的考核就等于没有考核。至于我们的中小学校几年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那是另一个问题。关键是基本的目标不能模糊不清。而“编制”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决心”的问题。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就很好地用红头文件解决了正式编制的问题,破解了其他省市长年未决的难题,可见,“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

与“人”的指标相关联的,就是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待遇、职称、评优、晋级也要有可操作的考核标准,总的原则是不能用学科教师的考核指标来考核心理辅导教师,而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辅导专业要求的指标来评价他们的工作量与绩效。这样才能解决好“不愿做”的问题。

其次是“物”,就是物质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少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基地,有一些必需的设备和工具。关于基地建设,部分学校出现了两种分化:一种是硬件建设得相当好,学校不惜血本加以投入,动辄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建起了“五室”、“六室”,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校内“心理辅导(咨询)中心”;另一种是根本无基地,或者虽然建了基地,条件却相当简陋。从考核的角度来说,应该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作为引导的方向,包括:按标准化要求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配置相应的场地、设备,其他硬件和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班级团体辅导专用教室;内部设施应该强调实用性,符合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不必过分豪华。

再次,就是“事”。这个“事”,不是指心理辅导教师要做哪些事,而是指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的最基础性的事情。我认为,现在对学校的考核不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媒体报道往往注重抓“新”,这样的导向很容易出偏差。对学校的考核还应该强调“实”,要实实在在把必须做的事情真正做到位,不搞花架子。如果说要考核学校做的最基础性的事情,我看主要是四件:

1.上好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出台一个比较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权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标准”,详细规定开课年级、每月最低课时数等。要给心理辅导活动课一个“活动课程”的“名分”,“名正”才能“言顺”。过去某些概念的提法导致一线学校认识模糊、行动迟缓,应该加以澄清。

2.建立个别心理辅导基地并能正常运作。坚持定期的接待来访制度,对出现适应不良和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补救性辅导和矫正。

3.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努力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能自觉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技巧来教书育人,减少“师源性”的心理伤害。

4.建立危机干预机制。要有完整而又有效率的危机干预体系,能对学校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做出及时预警、初级干预和有效反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常规性的、不可或缺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无需追求“轰动性”效应。如果每个学校都能扎扎实实把上面四件事情做好,能埋头苦干十年八年,那么我们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出现一个大好的局面。

最后,是对“绩”的考核。我们现在对“绩”的考核总是“喜新厌旧”,这是浮躁世风的折射。我觉得“绩”的指标不一定很高,关键考核两条:是否“真做”,是否“做实”。只要“求真务实”,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好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要保证上述指标落到实处,让学校校长“想做”“愿做”,就要外加一条刚性的指标,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达标的学校,不能授予“文明学校”“先进学校”“重点学校”等综合性的荣誉称号。

记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您认为怎样的机制,才能让这个职业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

钟志农:我非常赞同“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岗位”。

在我看来,不同地区情况各有不相同。有些地区、有的学校确实存在着用“老、弱、闲、兼”人员来应付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这样做必然使心理健康教育“形同虚设”。但我发现也有不少地区、不少学校是选择了比较优秀的师资在做这件事情,而这往往是这些优秀教师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这些优秀的教师即使学校不给待遇报酬、不给课时、不算工作量,也还是干劲十足、无怨无悔、孜孜不倦。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各地都有这样一批“志愿者”。正如俞国良教授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这些“志愿者”往往是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才会有这样高的热情、自觉性和积极性。尽管他们当中很多是“半路出家”和“兼职义工”,但他们是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从实践效果来看,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心理辅导教师,往往原本就是学科教学或班级管理的骨干。这就是说,基本素质在他们身上是相通的,而不管这些基本素质表现在哪一个专业范围内。

所以,我理解的“优秀教师”,是指基本素质良好――他们应该有执着的专业理想和追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和人文关爱,对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有理论和实践的“悟性”,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同理心,有清晰的思路和表达能力,有奉献精神。这样的教师,往往放在哪里都是出类拔萃的。而要想让他们能够加入和稳定在心理辅导教师队伍里,至少应该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心理辅导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能够和其他学科教师“平起平坐”。

记者:您理解,什么叫做“真做”?各级行政、科研部门及学校和教师要怎样才能保证“真做”?

钟志农:所谓“真做”,就是“有上级检查”和“没有上级检查”一个样,“有领导督促”和“没有领导督促”一个样,“有荣誉、奖励”和“没有荣誉、奖励”一个样,“出现恶性事件”和“没有出现恶性事件”一个样。当然,有检查比没检查要好,有督促比没督促要好,有荣誉和奖励比没有荣誉和奖励要好,没有出现恶性事件比出现恶性事件更是好上加好。但如果学校只是为功利性的目的或者仅仅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才匆匆忙忙抓一下心理健康教育,风头一过就又安之若素甚至是麻木了,那肯定不能叫做“真做”。无论是行政与科研部门还是学校与心理教师,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化”“制度化”的轨道,不因人事变动而“时有时无”“时冷时热”,才能算是做到了“真做”。

记者: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需不需要建立课程标准,或课程试行标准?这个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标准的框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才能适应一线的实际需要?

钟志农:这是一个大问题,简而言之,十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

1.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要面临身体的、认知的、情绪的和其他方面的成长问题,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文化中都普遍存在。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发展和预防为主。

2.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通过活动课程来加以保证。

3.中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的,因此,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也必须有一个系统的,与学生成长历程相对应的内容体系。

4.这样一个科学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性辅导内容体系,必须以国家权威部门研制的“课程标准(试行)”来加以确认。

自1999年以来的十年里,由于缺少这样一个权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课程基本大纲,导致社会上各种版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泛滥,其中固然有些版本的内容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总的说来,是良莠不齐、精芜并存,也不乏以盈利为目的的“杂烩”和“拼盘”。这说明,在发展性心理辅导的课程内容和文本载体这一领域里,教育行政部门如果不主动到位加以引领和统整,那么市场经济就会把“山寨版”的课程内容和文本载体推向学校,这是无法禁绝的。

我认为,在发展性心理辅导方面,最重要的不是编写教材,而是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学参考书,这两样东西都是给辅导教师用的。至少下一个或两个十年以内,在发展性、预防性辅导方面,国家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应该给每个辅导教师提供这样两个可操作的“拐棍”和“蓝本”。特别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应该尽可能详尽。但是,有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之后,如果不编教材,那么在利益驱动之下,社会上各种版本的“教材”还可能蜂拥而至,来占领这个有利可图的“真空市场”,所以,回避不是上策。我的意见是不编教材,只编“学生心理活页”。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用不着使用文本教材的,有了教材反而会中断甚至阻塞课堂团体动力的推进。但若是以很简洁的“班级心理辅导课学生心理活页”来加以代替,就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课后用三五分钟时间做一些思考和活动性纸笔练习,以巩固和拓展课堂辅导效果。“学生心理活页”可以用散页的形式出现,一个学年也就是20张左右16开的纸,价格低廉,但必须要有权威性,经过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样就可以防止把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变成商家盈利的目标。当然,这样的“学生心理活页”要由科研部门来专门研发。

记者: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您认为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弊端?您认为应该由什么部门组织,如何组织,培训哪些内容?

钟志农: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最突出的矛盾是全国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培训目标、计划与课程,也没有统一的符合学校心理学标准的资格认证和职业规范,师资培训的力度远远滞后于事业发展的需要。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还有一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地方培训标准与考核认证,更多的地区恐怕是处于“自然”状态。这样一大块培训的“真空地带”,必然会被其他社会化的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所渗透和取代。当然,各地社会化、商业化模式的“国家咨询师培训”,自有它的长处和功劳,也培养了一些素质较高的咨询人员,特别是对“心理咨询热”的兴起和咨询行业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是,“国家咨询师”培训在某些地区走了“味道”,降了标准。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操作;重医学模式,轻发展模式;重成人心理障碍性问题,轻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所以,拿了“国家咨询师”的资格证书,回到学校却往往发现很多东西用不上,而需要用的东西却没有学。

学校心理辅导与社会心理咨询有很多不尽相同的地方,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资格认证标准当然也应该有所区别。从内容角度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提法已经很全面,即“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具体说来,在掌握基础性的四大理论流派的前提下,应该加强青少年发展心理辅导、班级团体辅导、游戏辅导、行为矫正、认知调整、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等操作性的技能技巧培训,并注意与班级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相沟通。从培训的组织角度说,我认为还是应该由教育部来制定培训标准和认证标准,也就是说,要与国内的“部级心理咨询师”相对应,可以参照国外的提法,称作“部级学校咨询师”;具体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可以由省级教育行政(或科研)部门授权若干地区级的业务部门来加以组织;在培训师资的配置上,要特别注意聘请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教师来参与这项工作。

记者:在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基础上应增加哪些刚性内容,才能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下一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钟志农: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中小学心理健教育指导纲要》应该说还是比较全面、比较有弹性的,这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初期是必要的,因为必须考虑各类地区的不平衡性。但是时过近十年,形势在发展,要求应该跟着提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三件事情的提法上要增加刚性。

第一件事,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修订为“必须开设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把“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修订为“课时必须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认真加以安排”。

第二件事,把“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以及“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修订为“专职人员的编制必须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和“省市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解决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第三件事,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修订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

上述三件事情如果有了刚性的要求,就可望下一阶段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出现一个较大较快的发展。

记者:如果请您寄语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钟志农:做中国第一代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是幸运的,开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记者:您的深邃思想和精辟观点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很强的指导意义。谢谢。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工作――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4~7.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2

摘要本文分析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并简单概括了当前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实施《标准》的过程具有十分鲜明的专业化的特点,而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除了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外,还能够对《标准》的实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业化管理体育教学体质健康

前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开始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测试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和学生却未能对《标准》有足够的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受到仪器设备的影响以外,《标准》的实施在很多时候还受到学校事务、教学活动、学生和教师个人行为的影响,在客观上影响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各类学校因经济环境、教学条件等原因,在运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大学和重点中学,事务性工作、教学活动、学生和教师人为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更增加了《标准》工作中的组织和协调的难度。因此,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须走专业化管理的道路,推动《标准》的规范化操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信息,实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及其发展方向

从《劳卫制》到《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在不同的时期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标准体系,这些标准都良好的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随着时代的推进,旧的标准体系所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任务的需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是顺应新的教学大纲的需要而产生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今后的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把“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达到教育的目的。这预示着,在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健康”意义将十分重要,而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够凭借考试分数加以反映,它需要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对教学效果做出更为客观的评定。这种普遍意义上评价标准的出现,将使学校体育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体育”。因此《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体育教师们苦于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时候,当学生们在体育课与繁重的学习压力之间游离的时候,当学生们越来越疏于体育锻炼的时候,体质健康标准的出现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从过去的经验中不难看到学校体育教学虽然经历了多重改革,始终存有两条无法摆脱的困境。一是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教育目标的彻底实现。“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的认识十分贫乏,一旦出现教育者把教育的选择权交到学生的手上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当学生对自己手中掌握的教育选择权一无所知时,无疑会把体育教学推向瓦解的边缘。然而如果将“健康教育”与健康标准的实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能有效的解决其中的矛盾。“健康教育”与健康标准的推行会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意识,并且逐步加深对自身的健康水平的了解,提高对健身锻炼的兴趣,进而自发自愿的、有目的的走到体育教育中来,形成从“盲目学习”到“择优学习”的转变,同时它们的推行和实施将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完成体育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合理定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合理应用到教学大纲的指导以及体质健康标准评价体系,对推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面临的困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现虽然符合时代的需要,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境,这种困境首先反映在思想认识的变更上。当前,从教师到学生到执行者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都仅局限于数据采集、上报数据,对工作的意义普遍缺乏认识,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常常将《标准》成绩与体育课成绩混淆,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安排不够重视。思想意识的缺乏造成《标准》的实施在管理上的困难,使得《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组织调动十分被动。特别是高等学校学生动辄上万人,各院系的作息时间都各有不同,某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影响到整个测量工作的进行,而在部分中小学更因为升学率的压力使得《标准》的推行实施变得十分的困难。《标准》实施的另一困境是仪器设备的更新、完善和保养问题。体质健康测试仪器设备的价格昂贵,使用强度非常高,一但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测量工作的全过程。而且测试仪器设备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测量准确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工作效率,如果仪器使用后保养不当,不仅对下次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财物浪费,这对部分教育经费本来就紧张的中、小学校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上述问题对各类学校的测试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曾多次调整上报数据的时间这一行为中明显的反应出来。

《标准》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直接影响了其在今后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教育中作为客观评价的意义,阻碍了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实现。狭隘的认识和低下的工作效率,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身的健康水平,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健身处方,更不能帮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方向,改进和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采用专业化管理手段解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至关重要。

三、专业化管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业性

管理是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专业化管理是指对管理对象,按照技术特征、生产过程、资源组织、管理要素等进行类别划分和确定职能,分别进行管理。专业化管理的作用在于能更为合理的对人力和资源实施优化组合,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工作的职业化、专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专业化管理的出现,使人的行为目的更为明确,能更为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的。

体育教育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带有鲜明的专业色彩。从测试的目的上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目的是要能科学的指导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学校体育教学。从测试项目及方法上看,它反映的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两类指数,采用的是体育测量方法。从测试评价结果与对策上看,它的评价结果是身体健康状况,对策则是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有体育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扩展性。它减少了以往评价体系中根据运动成绩对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增加了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手段和内容,采用了操作起来相对简易的测量方法。这就要求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操作手段更规范,人专业素养更高,物质资源使用更合理。特别是要在人多手杂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开展需要把专业作为基础,管理作为依托,运用专业化管理手段更为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

四、专业化管理对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促进作用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进行专业化管理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现在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作为评价系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包括:监测人员、数据统计分析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多少工作人员,要多长时间来完成相当数量的测试、统计和设备保养工作,需要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较好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除了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外,还将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

实施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内容上的扩充与发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现行的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指数、台阶实验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和立定跳远。这些项目只能对学生的个体身体素质做最基本的评价。要能正确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身体体质状况,同时为学校体育教学、学生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客观的参考和评价依据,需要更加全面的项目和精确的测量。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将为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为探索新的科学、客观的评价手段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源。

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数据―分析―研究―改革”的良好格局。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学校体育教学,“利用《标准》的激励功能,实现课、内外一体化”③实施专业化的管理能帮助测试的职能部门及时准确的采集和反馈专业信息,同时组织有针对性的实验和研究。准确、客观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将能直接引用到体育教学中,并逐步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标准》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实践”良好格局创造有力的条件。

结束语

实现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业化管理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实现将面临着思想意识转变、部门职能变换、人力物力资源重组等多项问题。然而结合高校体育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体育教学走向更为科学化的道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一系列专业而又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将为今后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5.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编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陈东岗.对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7).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3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工作成效评估

一、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所确立的教育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判定。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开展,各省市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本研究针对国内12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状况、工作成效评估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对这四个标准细化,如机构设置又细化为:领导重视、有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个指标,按各指标完善程度分别记分,具体方法为:在各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若无某项指标就记为0分,若有某项指标则按标准中提到过、标准要求一般、标准要求较完善、标准要求完善分别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包括领导重视、工作计划、设心理咨询室、有基本设备、专项经费五项指标,根据各省市的资料对其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各省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上海、浙江等地比河南、陕西、吉林对“机构设置”这一标准的要求要高;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都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12个省市中除河南和南京外都将有心理将康教育计划作为机构设置中的一项指标。在上海学校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纳入了学校总体规划。在心理咨询室建设这一指标中,上海、南京、大连、浙江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有专用电脑、办公桌、电话、收音机等,还需配有图书、各类心理量表等。而北京、武汉、河南、陕西则未将心理咨询室建设作为一项评估指标,;此外,上海明确规定“学校财政预算中又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确保经费到位。”而在南京、大连、吉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中并未将“专项经费”作为一项评价指标。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有专兼职教师、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团队干部培训四项指标。如表2所示:上海、广东、北京、南京在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标准中的得分要求比其他地区高,其中广东省将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各镇以上学校有“a级证书”教师一名以上,中小学以上学校至少每校有“B级证书”教师2人;60%以上中小学有“C级证书”教师3—5人,校长、主任、团队干部基本上都参加过培训;在有专兼职教师这一指标中河南、陕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中只提到要有专兼职教师,但没有人数限制,其他10个地区都对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有各自的限制;武汉、大连未将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评价指标;此外,在全体教师的培训这一标准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每年都举行1—2次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教师团队化建设方面,南京要求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而天津、陕西、重庆、浙江的教师团队中主要是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包括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咨询室定期开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对家长和学生的讲座情况、有无研究课题、家校之间的沟通情况、心理档案的建立情况八项指标。如表3所示:浙江、广东、北京、南京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这一标准中得分较高。浙江省除要求学校更具专项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外,还对心理辅导课的内容作了校本课程的要求;北京、上海等地则只要求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的课程,天津和吉林则未将这一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上海、南京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介的宣传活动,并设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上海、广东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健康教育网,并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进行网络咨询及维护更新。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包括有定期的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学校有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记录、是否重视校园心育氛围、是否重视教学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并为其他学校提供示范作用。如表4所示: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取得成效的评估都不够重视,天津、重庆、河南、陕西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标准中提出重视校园心育氛围;重庆、武汉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有实效性。除此以外,各省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有咨询记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学实效性、产生社会影响并为他校提供示范作用这几项标准都没做出要求。

二、从评估中体现的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差别大

从地域上看,各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情况各有不同,评价标准也因地而异。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地区都分布在省会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城镇农村等西部偏远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极为缓慢。

2.教师队伍的评价标准仍需完善各地并没有对学校交流学习提出明确的指向性引导,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的具体要求也依然未作说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人员较少,充当着孤家寡人的角色,且心理健康教师本身就比其他教师相比要面临更多的烦恼,解决更多矛盾,更容易有职业枯竭感。除了心理教师自身要积极的自我调节外,学校对于心理教师的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缺乏全面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四项构成,相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评估”这一指标,前三项指标受到了各省市的重视,但各标准中的具体评估指标还存在差异,如附表1所示,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中的专项经费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需基本设备这两项指标中,各省市存在差异。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4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新一轮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评什么,怎样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探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健康教育

1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2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3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①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②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③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④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⑤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6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或集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活动过程,其目的就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2]。医院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医院健康教育是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的与疾病有关的医学与护理知识的教育,与对普通人群进行的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教育,共同构成了医院健康教育的完整概念[3]。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住院患者及陪护进行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其主动参与诊疗计划,配合诊疗过程,还有利于患者及陪护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3年世界发展状况中指出:“虽然需要医生指导和监督基本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但是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实践证明,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4]。本文旨在了解护理人员开展临床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以期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促进健康,现综述如下。

1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广泛

现代医学模式中,护理对象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健康教育的对象也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属、陪护及朋友、同事等探视人员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以提问题、提要求等方式来向护理人员索取健康知识,进行健康咨询,希望掌握一些卫生知识,既有利于护理患者,也能促进自身健康。

2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求增多

以往的临床健康教育内容局限,仅围绕疾病护理展开,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护士凭日常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的口头宣教为主,这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5]显示,住院患者需要健康教育的内容因人因病种而具体化和专业化;健康教育的内容系统化;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多位学者[5~9]调查显示,住院病人认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对健康教育的需要程度高,而且较为迫切,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案、用药常识、饮食护理、手术效果、检查结果、心理健康知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等方面的需求。文化程度高的病人较文化程度低的病人需求更为强烈。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患者已经不愿意再接受过去那种“无言的操作”、“无言的护理”了。文献[10~12]显示,教育方式上94.4%患者希望与医生口头交流获得健康知识,91.7%患者希望进行一对一床边指导,声像资料和患者现身说法也比较受欢迎。患者对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也有需求,张坤、周兰姝等[13,14]人调查显示:患者希望出院后打电话咨询,护士家访也是最受患者欢迎的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3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3.1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认知不足

护士注册法明确规定健康教育是护士应尽的义务。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均系统接受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护士的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2,3]。在我国护理人员同样认为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很重要。郑海燕等人[15]调查显示,95.7%护士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很重要;马玉洁[16]对基层医院调查显示,88.4%的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调查[16,17]显示,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实际上健康教育的信念还没有真正纳入护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中,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仍存在护理观相对滞后,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认识不清,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健康教育中对承担的角色认识不清等问题。

3.2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欠缺

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我国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储备和能力相对患者的需求欠缺。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理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和培训,临床健康教育能力有限。郑海燕等人[15]调查显示,46.4%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包家明等人[18]调查显示,92%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点认识不清,81%的护理人员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马玉洁[16]对基层医院调查结果显示,37%的护理人员认为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30.4%的基层临床护理人员不进行效果评价;在徐进、徐迎春[19]的研究中,24.5%的护理人员没有进行效果评价。由此可见,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健康教育知识欠缺,缺乏系统性地继续教育培训,健康教育能力有限,患者的护理质量大打折扣。

3.3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较单一

美国健康教育的研究已从疾病知识教育、健康教育形式拓展到对健康教育信念、态度、行为、评价手段、伦理道德以及健康教育与经济发展、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健康教育上[24],并且护理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教育,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病人收效不理想;健康教育内容简单,对不同需求病人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病人个性化需要的内容;护士在对病人健康教育时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因为健康教育的不得当,护士还可能涉及法律问题[20]。

3.4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未完善

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组织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护士工作职责条文及记录表格[26]。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还未完善。

3.4.1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未形成

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临床科室无统一的标准化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无健康教育规范,未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住院到出院缺乏连续性的全程健康教育,未设置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护士,安排健康教育班,无健康教育工作职责条文,缺少落实具体措施记录、定期督促检查和记录等,健康教育随意性大,健康教育效果不良。

3.4.2缺乏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工作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美国各医院均设有健康教育委员会、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健康教育科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形成了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为健康教育有效地开展提供基本保证[27]。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26]。

3.4.3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发达国家有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27]。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健康教育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状态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它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24]。我国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效果评价标准,邓丽金[22]等人调查显示,现行的健康教育重视普及率,而不重视效果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是口头提问法和观察法,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真正反映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缺乏有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能力;重视病人知识掌握程度,缺乏病人态度改变、健康行为形成的指标;评价时间重视终末评价;评价方法多以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以护理人员评价为主。更有甚者,护理人员不进行效果评价。

4对策

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大体上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24],借鉴国外经验,着手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的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规范及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设置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护士。强化护士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包括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康复学、预防保健学、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知识。在临床实践当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仍需要进一步地拓展,临床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也尤为重要,既要护士能掌握、能做到、能坚持,又要患者易掌握、乐于接受,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教育效果[25]。

健康教育作为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手段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对病人及其周边人群的健康促进起重要作用。我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借鉴国外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长处,结合我国护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满足病人及周边群体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8]。

【参考文献】

1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2余小鸣.国际健康教育发展概况.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185-188.

3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487-488.

4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5张珂.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91-392.

6高早琼,张敏,黄友梅.住院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护理学报,2008,15(5):30-32.

7程晓红.肿瘤化疗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3,3(3):14-17.

8袁凌.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6):9-11.

9陈健.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国防医药,2006,8(4):125-126.

10王?,方鹏骞.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632-634.

11谭卫仙,杨引,张良清,等.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4,3(2):52-54.

12吴婷.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分析及对策.四川医学,2003,24(1):110.

13张坤.肝胆手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5):536-539.

14周兰姝,李树贞.骨科患者入院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6-328.

15郑海燕,张少浓.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8(5):863-864.

16马玉洁.基层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8):45-47.

17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94-96.

18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8-450.

19徐进,徐迎春.716名临床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05,3(1):7-9.

20王井霞,唐四元.健康教育方式的分析及我国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现代护理,2006,12(16):1501-1502.

21bosworthhb,olsenmk,gentryp,etal.nurseadministeredtelephoneinterventionforbloodpressurecontrol:apatient-tailoredmultifactorialintervention.patienteduccouns,2005,57(1):5-14.

22邓丽金,陈锦秀.我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3-24,27.

23ithinsons.areviewofthehealthpromotionandhealthbeliefsoftraditionlandpreject2000studentnurses.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95,21(2):356-363.

24包家明,华小芬,李剑媛.中美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比较与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4.

25壬兆爱.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13(1):85-86.

26包家明,周一汝.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护理研究,2002,16(7):473-573.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7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标准的出现,要求体育与健康教育有适应其发展的评价标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切实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更加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旗帜鲜明的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任务。党的十六大已将我国带进小康社会阶段,目前,国家教育部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改革表明体育与健康教育在这个时期起关键基础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才能完善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健康状态,使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这就需要靠科学有实效的评价体系。我就以此方面进行阐述。

评价标准的具体说明

1、主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评定将是学校体育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部分,搞好每节、每周、每学期、每学年的质量评定不仅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并且对体育教学还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也能为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化管理积累资料,更是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这个过渡时期,人们的观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体育与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怎样使学校的体育教学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从过去的单纯追求身体(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习改变为以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体育教学,真正使中小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与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要谈的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2、目前的基础状况

传统的教学已正在逐渐被淘汰,但应该怎样改、具体怎样落实到实际中的每一节课,要使教师做到有条不紊,又不随着学生的主观动态而波动,这种状态十分难把握,造成教师不愿教课,学生不愿上课,家长担心孩子出意外,不让学生参加活动,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我们的体育课与健康严重脱节,指导思想成为了束之高阁的贡品,但具体怎样做才算合理呢,就成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科学地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

3.1科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让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得到什么

人在不断探索知识时会遵守这样的规律,对体育与健康学科也是如此——即学生乐于上课,对课堂所授的课感兴趣,才能使学生自愿努力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受益,同时才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会不断的在不同时期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积极的学习。在完成几年的固定学业中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形成自己喜欢的自学行为,并有能力支配自己运动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及健康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就是一堂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带来的良好效果的积累。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2面对这样的目标、教育的主导—教师起着不可限量的作用

注意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责任感和成就欲,教师要把教学任务转化为一个个不同年段、不同年级、不同课节的教学目标,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中分层次、有侧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认识到阶段总的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的各个目标是连贯、相互融合的。由简至繁,由低至高,每个目标都有可比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便有可评价的依据,以促进更好的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并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每节课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操练,已不能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展示、创新的机会才能实现师生相互真实的交流,才能确切的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说,通过创新促进并推进课程发展是课程改革中永不褪色的亮点。体育与健康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初级指导下,为学生的学习与锻炼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运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互帮互学互评以及群众合作行为与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所述,教师在选择教材教法上应注意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科学性、多样性。

3.3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适应发展的需要。

教与学的双向管理自成系列,又可互为促进,同年段横向联合,不同年段纵向联系,以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为中心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优势。

结论

综上所述,评价方案由六个方面构成: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阶段性系统管理评价。(见表1,表2,表3,表4,表5,表6)

表1体育与健康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评价表

授课人学校教学内容教务处aBCD同行aBCD学生aBCD教师自我评价aBCD得分

评价项目子项目

课前(15分)1.仔细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练法,达到课程标准五个领域中侧重的一方面。2.教案工整、齐全。3.教学任务、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实际。

课过程(65分)1.场地设计合理、器材完备、安全性高、现代化手段得当、组织能力强。2.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紧密、过渡自然、教法科学、手段多样、区别对待、措施得当。3.发挥主导作用、尊重主体、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寓于课堂、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4.教师基本功过硬。5.学生负荷量适中、不影响身体健康。

效果(20分)1.完成教学目标、动作质量。2.学生的学习情绪状态、学习能力的提高(参见表2为依据)3.教学中有创新、现代意识加10分。

说明: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过程来评价教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需要不脱离课程标准的情况下达到目的,表1、表2相互对照,缩小教与学的差距,差距越小,教学改革越成功。公开四方面综合评论,三项“C”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初中阶段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水平目标四来确定教学内容、方式、手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水平三、水平五的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表2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姓名知识技能技术能力情感思想个性等级评价总评

aBCDaBCDaBCD自学合作创造接受兴趣表现榜样态度情操aBCDaBCD

说明: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受教育的主体来体现的,每一种教学过程都会给学生身心带来某些变化,对以上内容的收集,可以更好的、更直观的看到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充实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主要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学过程的体验。

表3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堂小组管理与评价

项目:第小组时间

项目姓名各项表现为a、B、C、D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综合评价

合作责任表现创造刻苦竞争

说明:此评价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地位,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转化为自我动机,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促进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同时也将这种观念深入思想的程度通过课堂实践反映出来,它是教学改革再深化的主要依据。由教师和学生协同评价共同完成。

表4体育与健康教学主体—学生评定表

序号姓名性别

测试时间测试内容心理状态适应力总评

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耐力跑5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握力/坐位体前屈

说明:此表为学生入校或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效果改变的对比,作为初始记录,为评定的起点,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系统管理的基点,是其它表的基础,与现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登记卡》(初中级)相互参考应用。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真正的从自身改变来发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变化,从而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参与评价,同学和参测同学要真实填写。

表5学期(年)体育与健康教学总评表

姓名:性别:班级:

年段学期教师评价(参考表2,表3)aBCD学生互评(好中差)自我评价(好中差)与上一学期差距(大中小)总评(aBCD)

一12

二12

三12

年段总评

备注

说明:此表中可见到学生的发展与变化,较清楚的看出教学的效果,易被做为资料收藏,结合表2,表3,表4,为表6提供有力的依据。

表6体育与健康教学阶段性总结评价

课题阶段性教学目标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预达目标初中阶段培养目标成功经验不足之处

说明:这是从教学管理角度宏观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成果,它使整体评价为下一个目标做了总结性的信息反馈。

将以上六个表综合起来,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风貌,形成系统管理,让体育与健康教育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之更贴近21世纪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2]王占春.关于修订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大纲的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标准;执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45-03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正式了,这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今年是《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在高校实施的第4年,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因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提高测试的组织方法及组织者的管理水平,了解现阶段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和高校深入开展体育健康教育,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实施意义和理论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四所高校2003-2004级大学生10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该项研究对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四所高校随机抽样20班,调查人数1000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5份,合格问卷955份,有效回收率为82.65%。

1.2.2数据统计法问卷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通过SpSSii.5系统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运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能力的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健康概念的重新认识,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的体质健康的新理念,认识到身体的成份、身体形态、机能、基础素质、运动素质是影响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明确地帮助和督促学生实现健康目标;有利于科学、综合地自我评价和自身体质的健康状况,而且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和及时的反馈,同时也激发他们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生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和习惯。《标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包括心理负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采用《学生健康体质标准》能够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学生只有87人,占总人数的9.11%;而只能进行个别指标进行评价的学生有604人,占总人数的63.25%。而缺乏自我评价知识的学生高达264人,占27.64%。调查中发现多数的学生只能对简单的握力、耐力、立定跳远指标进行评价,而对身高/体重及肺活量/体重的指数评价能力较低。因为这些指数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并且将运算的结果和标准进行对照,才能得出结论,这也反映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广大体育教育对《标准》评价方面知识的讲解存在问题,见表1。

2.2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要意义讲解的调查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标准》从建立和完善我国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的目标出发,体现了学校体育的价值,回答了学校体育为什么要以“健康"为本和怎样以“健康"为本的问题,明确了“健康"不仅应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而且还是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根本理由。

《标准》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同时,《标准》的贯彻实施,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促进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身体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淡化测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设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讲解的人数为265人,占总人数的27.75%;只进行过部分的讲解人数有351人,占总人数的33.75%;没有进行过讲解的人数为339人,占总人数的35.50%。相互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是进行过讲解的学生人数比率有低于部分讲解和没有进行讲解的人数比率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从总体上讲,高校体育教师对设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讲解或部分讲解的人数高于没有进行讲解的人数。因此可以肯定多数高校广大体育教师对高校设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意义自身均能理解并能够对学生讲解。但是,也有少部分体育教师对此理解和重视不够。这对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将造成定义影响,见表2所示。

2.3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方法的讲解状况的调查评价实质上就是一种判定目标达到程度的过程。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正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正在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方向转化,《标准》作为一项评价制度,就是要与体育课程目标保持一致,使评价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并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的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教育手段,它不是以选拔和鉴别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为目的,而是通过评价,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努力达到目标。如在评价指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肺活量、握力等都采用指数法进行,排除不同个体因体重差异造成的影响和潜在的消极因素。因此,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态度,加深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健康的认识,也可以提高对体育的情意、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得到评价知识讲解的学生有562人,占总人数的58.85%;接受过部分评价知识的学生有269人,占总人数的28.17%;进行过评价讲解的学生有124人,占总人数的12.98%。相互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提示,在被调查的955名男女大学生中有562人没有接受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方法的教育,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得到《标准》评价知识的教育,这对《标准》中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从“技能教学"向全面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方向转化,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意识、对体育的情感投入都具有潜在的消极因素。

2.4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织与管理现状的调查《标准》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标准》本身结构和内容的适应性与科学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组织管理的质量。因此,加强实施《标准》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测试是学校实施《标准》工作中较复杂的环节。其中包括测试时间安排、测试人员的培训、场地器材和仪器的准备以及安全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必须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测试实施制度和办法,才能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标准》的试行和逐步扩大实施,尤其是在各地具体操作过程中,测试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出来。如果测试方法不够合理、科学,测试手段不正确、不规范的活,则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就无法得到保证,那么无论《标准》的结构、测试项目、评价指标和标准多么完美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4.1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与测试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时,每个项目都有教师进行指导测试的人数有359人,占总人数的37.59%;而有时有教师指导和测量的人数有321人,占总人数的33.62%;也就是说部分项目测试时有教师指导,没有教师指导的学有275人,占总人数的28.79%。相互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提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在进行体质健康的测试时有部分学校的体育教育对整个测试的监控并不严格,多数情况下学生自己随意测量,测量的方式也多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们走访的几所学校中看到,有些学校的学生在进行身高的测试时发现,穿鞋进行测量,由此可以看出测试、组织和监控场并不是很严格(表4)。

2.4.2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收集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的登记要准确无误,要进行严格的核查。《标准》的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既是检查实施《标准》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宝贵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学生反映,能够全程对测试数据进行填写的有348人,占总人数的33.44%;有时教师填写的有267人,占总人数的27.96%,测试结果由班干部及体育委员进行填写的有340人,占总人数的35.60%。相互进行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同时也发现,个别学校在测试800m/1000m跑时,学生的填写成绩与实际测试成绩并不相符合。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测试过程中,对测试的数据收集无法保证其真实性,缺乏有效的可信度,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监测(表5)。

2.5公共肺活计的卫生状况的调查公共肺活量计吹气嘴的消毒问题,一直是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因为经费有限,不可能为每一名学生在4年的测试中每次都提供一个无菌的吹气筒嘴。目前没有一个专业机构对此来负责,高校体育部门也无专门的消毒设施,高校的卫生部门也无能力为一次千人或万人的肺活量计的吹气嘴进行消毒。因此,只有体育教育部门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消毒,如使用药水溶液浸泡,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净后继续使用。也有的高校用高孟酸钾放入一个大盆水中溶解,学生在溶液中洗一下后继续使用,这样无法保证学生肺活量计吹气嘴的清洁卫生。这将对学生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表6)。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设置的评价体系的了解不足,多数学生只能进行个别指标的评价,完全能够评价的学生人数只占到了极少数。

2)由于高校体育教育在课堂上对《标准》的重要意义及评价体系的讲解程度较低,至使学生们无法应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健康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

3)高校大学生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的组织过程,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调查中发现,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中能够有教师全程监控并组织测试的不到40%,这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4)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过程中由于组织工作有不尽人意之处,至使数据的采集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调查中发现,多数情况下由班级体育委员填写成绩。

5)《学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仪器校正,是保证测试数据的正确的保证。调查中发现,对于测试仪器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试过程中没有学校进行测试。另外,肺活量计的吹气嘴消毒和卫生管理状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建议

1)各级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教育行政部门一起,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

2)应继续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工作。各级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部门的科研管理与研究机构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工作,要在经费的投入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纠正。

3)提高广大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重要性的认识,对在《体质健康测试中》不负责任的教师给予批评教育,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邢文华,李晋裕,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12.

[2]李晋裕,曹叙棠,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11.

[3]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杨贵仁.深化改革,促进学校体育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5]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2.

[6]贾伟廉.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9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是心理对象、心理活动过程的简称,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心理健康是指人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能适应社会上的任何情况,并能有效克服其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一般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没有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浅层的含义;二是可以以一种积极发展的心态进行社会活动,这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含义。而本文所提及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指第二种。

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策略

1.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培养目标具体化。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心理和身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其次,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自信心。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通过上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优化教学设计,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开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内容明确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使教学内容明确化。因此,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为学生讲解健康知识,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其次是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饭勖娑岳?难的心理,使学生的个性逐步健全和完善。再次是情绪调控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成为自己心理的主人。最后是社会适应教育,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3.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游戏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相关的心理健康小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缓解学生的身心,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2)创设情境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疏通情感,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3)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

4.教学评价科学化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更加科学化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健康教育标准化篇10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107-04

abstract:inthispaper,usingdocumentstocomparethe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andtrytoclarify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bout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andanalyzethecurrentandhistoriccausesofitandfindthemeritsofUnitedStates’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whichisfittostudytoChinathatattempttoimprovetheConstructionofChina’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

Keyword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comparison;enlightenment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内容与方法、评价与管理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在改革实践中也碰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也面临许多的疑虑和困惑。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符合我国社会、教育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要有宽阔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作比较分析,一定能进一步拓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思路。

1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发展轨迹探寻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急中》(nationatRisk)的报告,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序幕。1985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nCate)邀请各学科专业协会对教育进行评价,制定改革方案。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学会(aaHpeRD)指定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作为代表,对学校体育进行研究评估。1986年,naSpe组成结果委员会回答“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经过6年研究,1992年结果委员会提出“受过体育教育者”的著名定义。[1]随着结果委员会的工作结束,1994年3月,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把制订国家教育标准写入了联邦法律。该法案第二章对教育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使之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保证这些标准具有国际性;保证他们能够反映关于教育学的最好的知识;保证这些标准的编写是经过了一个广泛的、开放而集思广益的过程。

根据法案,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校体育国家标准,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指出,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要达到以下七条目标: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差异;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的社交的机会。根据这七条目标,按照七个年级水平(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十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制订了每一条目标在各学段的学习重点、具体目标范例和详细的评价范例。[2]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中的第六项规定:建设“安全、有纪律、无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禁止和酒精的综合教育计划。其中有关反和酒精的课程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另外,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3]依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几个州的课程框架和标准。该标准和200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5.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6.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4]标准规定,每学年有至少有50个小时的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为了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围绕酒精、烟草和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

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实际包括身体教育标准和健康教育标准两个方面,以下统称《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美国的体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体育协会组织制定,而不是美国教育部,各州负责实施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各州可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制定符合本州实际的标准,灵活机动地执行和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因此各地区及学校可根据州标准制定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课程内容;纽约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泽西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罗德兰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阿肯色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都是在国家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

2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由来与特征

由于国情的限制,1997年中国开始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正式启动则自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5]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关于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内容标准。《课标》分成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领域的内容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的内容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6]

3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3.1共同点

3.1.1都拓展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特别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我国有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评价并参与到有助于个人健康活动目标的实现,并能激励终身参与运动的个人身体运动计划中;分析有规律的参与运动对自我选择适当大强度身体运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影响成年人身体运动和练习表现的因素;分析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提高与终身身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间的关系;评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学生们要设置运动目标和提高决策的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将循序渐进地了解恰当的运动项目,并展示他们;学会识别并安全地展示多种运动技能。

3.1.2都包含了学生健康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都重视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中国专门设立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影响成年人健康行为的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比较媒体对成年人健康安全积极、消级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发展中检测并运用决策程序;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要求学生获得营造并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新泽西州和罗德兰岛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健康,营养,身体运动,心理健康,个人和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学生们要练习提高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的危险性;心理和情绪预防;损伤预防;和家庭生活;、疾病预防(酒、烟草、其它药物、);恶瘾及预防。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学会使用模板设置与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1.3都包含了发展学生良好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发展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国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评学生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要运用人际关系交流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学生要有交流,决策,领导能力、支持、服务;学生将在身体活动中通过积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来展示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将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

3.1.4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为培养未来良好公民作出努力。如我国在社会适应领域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中有,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定在家、学校、社区中个人不安全行为结果;分析暴力事件对社区环境和社区受害者的影响。纽约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理解并能够管理他们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资源。夏威夷州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包括社会和情绪健康;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评价,学生将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2原因分析

3.2.1中美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共同的难题

我国与美国虽然国情有相当大差异,但是在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的威胁是共同的;终身体育成为两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更多的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美国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已经成为可能,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以美国为蓝本,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3.2.2世界的趋同

世界发展太快而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课程来塑造青年一代清晰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合作、分享、容忍等情感和品质。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因此,中美两国中体育与健康内容标准中有共同关注的内容。

3.3不同点

3.3.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划分不同

中美两国具体的内容不一样,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与损伤预防;身体活动这三个方面。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分为:个人健康和体适能;安全、健康的环境;资源控制(处理、管理)三类。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具体的内容分支包括:健康良好状态;综合技能;与药物;人际关系与性;运动技能与发展;良好体适能六个方面。罗德兰岛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七个内容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紧紧围绕关于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损伤的主题。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两个标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3.2美国更关注和生活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总体来说,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关注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规定的更多更细,如有让学生如何正确用药,如何戒瘾等,有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和媒体的关系。我国的五个领域在强调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很强调,但内容更多的还是学校教育层面的,和学生生活中联系的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美国的不一样,我国的课程内容中健康内容没有美国课程内容中的关注度高。

3.4原因分析

3.4.1社会原因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病症所造成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000万人超体重,占总人口的1/3;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患糖尿病,美国已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亿剂。[7]因而,相对来说,美国的内容标准对健康更为关注。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富贵病正在逐渐增加,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健康内容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增加健康方面的内容。

3.4.2中美两国课程发展的道路不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是:学科改革、注重双基;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好的典型。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效并不理想。

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近年来,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4.3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美国是经济力量雄厚,社会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他们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他们已具备了较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8]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国实施的虽然是国家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全国一个模式,全国一本教材,全国一个教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应该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构筑适合我国地域广、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总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或许是解决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4.4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差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推动整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走向。中美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不会完全相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健全,更关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而态度情感对个人行为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认为,通过促进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开设相关课程,以保证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应对各种重大健康问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HiV病毒/艾滋病和性病、暴力和伤害、意外怀孕和不良生殖卫生、寄生虫病传染、营养不良和饮食安全、不良的公共卫生和水的管理、免疫缺乏、不良的口腔卫生、疟疾、呼吸道感染、心里问题、与缺乏锻炼的有关问题以及烈性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思考

4.1内容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包含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既有对运动中健康的关注,也有学生行为健康的关注,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健康理念。因此,在学校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我国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4.2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同时,运动风格、运动规则、竞技心理等的掌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最终应该获得的能力,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会运动,还应该提高相应的体育能力,如了解相关项目的简单竞赛规则,会做裁判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应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4.3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相关内容

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且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关注度还不够,我国应重视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具备关心周围人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5结束语

杜维明教授指出:“不同文明对话之时,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研习自己所不知的、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敞开心扉接受多种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想法,分享不同的洞见,寻求彼此之间的默契,习得最有益于人类繁荣昌盛的最佳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了解其他国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以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比较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期望对其进行“中国化”,借鉴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伊向林,张瑞林,陈安,项萍.美国《国家体育标准》与中国《课标》制定、实施和评价状况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6):8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3.

[3][12]王建平,纪湘懿.美国国家标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0)27;26.

[4]Sunmmerfield,Lianem…nationalStandardsforSchoolHealtheducation[J].eRiCDigest,1995,(10).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