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十篇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十篇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0:21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污染;措施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cityconstruction,isengagedintheconstructionofcityenvironmenttoproduceacertaindegreeofpollutiontotheenvironment,increasednewpressure.inthecit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toeliminateorreducethepollutiontotheenvironment,ensurepeople'snormalworkorderandorder.

Keywords:cityconstruction;environment;pollu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文明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发展。各大城市在基础设施、居民住宅的新建、改造工程使得现代城市日新月异。但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却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城市区域内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给环境增加了新的压力。建筑施工近几年在城市产生的各种污染已经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兼容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

1.关于城市施工环境的特点

1.1拆、改、移问题是影响施工工序.安排和工期控制的关键因素在市区搞工程建设,在通常情况下,拆、改、移工作必须先行,为开工扫清障碍。

1.2交通导流问题决定施工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城市施工经常会遇到交通导流的问题,而且,交通导流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市民出行能否安全顺畅,处理不好,还会影响企业声誉和社会信誉。

1.3“民扰”和“扰民”问题是城市施工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所谓“民扰”就是施工区域附近居民干扰正常施工秩序。

1.4文明施工是城市施工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工作。市容市貌代表着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程度,身处市区施工,文明施工的程度和成品保护的意识应该是和这座城市的景观和文化融为一体的。文明施工还时时体现企业管理的内涵,展现出企业文化的底蕴。

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

2.1噪音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中,使用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切割机、挖土机等设备时,发出尖锐刺耳的机械噪音和振动,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工作。有的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赶工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施工,危害更大。统计表明,目前城市建筑施工噪音扰民投诉占群众环保投诉的60%以上,成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2空气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中,拆除旧建筑、推土、填土等大规模作业时,施工现场扬起大量灰尘,形成“点污染”和“线污染”;车辆运输建筑材料、残渣余泥时沿路撒落以及车轮粘带,经车辆来回辗压形成“面污染”。建筑施工污染源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使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各种呼吸器官疾病频发,而且降低了城市大气的能见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3水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泥浆、污水。大多数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效益,未采取任何污水净化处理措施,造成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横流。含有大量泥沙、杂物、建材粉末等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直接经城市下水道进入周围水体,不仅直接污染了城市水环境,而且还极易造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淤积,影响城市排水防涝。此外,一些高层楼宇、地下隧道等工程建设需深挖地基,影响了城市地下水的水位,严重的还会造成地面下沉和周围建筑结构破坏。

2.4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主要包括来自于土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石、砂、砖和水泥等建筑垃圾,扫尾阶段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3.建筑施工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合理城市规划,对老城区而言,应停止过度的开发方式,实行适度开发,避免建筑施工噪声和扬尘扰民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新城区开发,要实行合理的土地使用和区域划分,实行一次规划,分片施工。

3.1提高环保意识

施工单位的领导应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保法规。应组织其施工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大力宣传噪声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使施工单位对应尽的责任、义务及超标排污费征收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3.2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增强法制观念

建筑施工企业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控制和处理施工现场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但是,这些法律对于某一地区的某一具体污染事件,缺乏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规,以规范施工行为,界定污染限度,并出台相应的奖惩条例。主管部门对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在施工中没有采取任何环保措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居民反映强烈的单位和工地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停工整改,不达要求不得继续施工,对恣意污染环境和违规施工、造成重大污染事故且后果严重的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3为防止污染应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3.3.1防止废水污染。首先应控制施工废水,施工期废水种类较单一,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颗粒和矿物油。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大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高的其他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利用。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经沉淀处理,底层泥浆作为建筑垃圾清运;砂浆和石灰浆等废液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共同处置。其次是控制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理,严禁以渗坑、渗井等方式排放。

3.3.2防止空气污染。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文明施工,避免扬尘污染,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现场主出入口外应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上路行驶;对装运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应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袋装水泥、白灰、粉煤灰等易飞扬的细颗散体材料,应存放库内。

3.3.3防止噪声污染。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现场管理力度,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督查制度,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施工噪声不得超过所在地区的环境噪声标准。距路肩50m以内的噪声敏感点,设置临时声屏障(如木板或铁板声屏障)。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3.3.4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应采取分类集中堆放,并尽可能回收利用。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量小但危害大,要用专门容器收集,及时清运至当地市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否则会影响市容及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

4结束语

总之,城市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并且能够得到解决的,只要加强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顾全大局,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困扰,使城市建设与周围环境和人文因素相协调,保持社区和城市的生态平衡,只有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才能实现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才能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安全、整洁、卫生、舒适、美丽。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环境保护局.2005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J].深圳环保信息.2006,10(6).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因素进行代表值测定,推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内容、类别和目的

1.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设计监测计划、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监测各种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人为因素,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包括振动、电磁辐射、热、光和卫生监测等内容。

1.2环境监测分类

(1)监视性监测。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监视性监测是监测站的第一位主体工作。监视性监测包括对各种污染源的监测和检测,既要监测污染物含量,也要监测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程度等。监视性监测是及时了解当前环境主要情况的重要手段。(2)特定目的监测。多发生意外的高浓度警报时,便于及时掌握污染造成危害之前采取的预防性监测措施,确定紧急情况下污染程度和波及范围,属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范畴,按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和咨询服务监测四类。(3)研究性监测。即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类型,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学科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污染物或新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体的危害及影响程度。

1.3环境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目的包括: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综合防治对策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的数据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帮助判别环境质量与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是否一致,了解各种污染物分布情况,并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充足且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评议、咨询和考核验证为目的的环境监测重点是要做好相关资料收集,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其中,考核验证类监测还需要作出是否符合环境标准的评价,事故类监测则需要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观察,确定污染源、影响范围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环境治理措施制定是否科学的关键,做好环境监测对于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1使环境治理基础工作更扎实

环境治理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依据的是环境监测的结果。针对环境监测得出的环境质量现状作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安排。例如,环境监测发现周边环境状况较好,所需治理的措施和投入的力度就会相对小。反之,环境监测发现区域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后期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环境治理措施。此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也会影响环境治理措施的出台,是环境治理措施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详细的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每个环节,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从而作出对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作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了解并预测各污染物类型、浓度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从源头做好环境治理奠定扎实基础。

2.2使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污染物类型区别较大,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趋势。在开展环境污染物治理时能够帮助人们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污染物危害大、污染物出现频繁的作为重点整治对象,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投放至重要污染物的治理上,提高污染物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因素差异性较大,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并为区域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目标措施,抓住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能够作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环境治理效果。

2.3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相互促进

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的改进、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自身工作也更具针对性。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并相互促进[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此外,环境监测的长期开展,能够检验后期环境治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污染物是否得到控制和降低,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性问题。要积极发挥环境监测站环境治理中的促进作用,根据环境监测的内容和不同类别,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提供可以参考的现实依据[2],不断促进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华,陈勇.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5(3):233-234.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评工作;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8-102-02

1项目环评概念及作用

自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以来,环评工作在我国已走过近40a的历程。在此期间,最先开展的是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评和项目“三同时”(三同时是指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的制度)验收管理工作。至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相继出台,我国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项目环评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为项目的选址和布局、项目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和项目审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预防项目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决策源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然而,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上的讲话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除了交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以外,更主要的是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的增加。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增加,但是,如果企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有效,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因此企业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措施是环评报告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环评工作者应该更深刻地思考环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以使环评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环评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1环评单位普遍缺乏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导致项目污染源核算出现偏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政策性和技术性极强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多种专业知识背景的人通力配合才能完成[3]。尤其是高污染行业项目污染源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评述这两部分内容,不是真正的行业专家很难搞清楚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污染物产生环节,更弄不清此类项目应该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至于高污染行业的特征污染物和无组织排放情况就更难把握。再加上目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开展时段,建设单位大都不能提供较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这就很容易导致工程污染源排放种类和数量出现偏差,进而导致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效果不佳。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环评单位要注重引进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在具体高污染行业项目环评工作启动前,环评单位可以聘请资深的行业专家担任项目顾问,全程跟踪指导项目的环评工作。这样才有可能使该项目的污染源分析准确无误,污染防治措施切实有效,事故污染排放源估算合理,风险应急控制措施及时高效。

2.2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通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都能做到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量满足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可是若干年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却越来越差(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区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失当,没有对区域、流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做出科学的分析论证,没有考虑到众多项目的污染叠加影响。环评报告中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参数偏少,无法预测区域、流域综合因素的影响,且这种预测分析结果大多没能得到及时的验证和修正。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必须做好区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通过科学论证确定区域、流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并据此制定出地方相关环保标准。在此前提下确定单个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达标浓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流域环境质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改善。其次,在项目正式投产后,尽快对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源和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要素质量进行监测,这样做既可以验证环评报告中的环境影响预测数据,一旦发现问题,又可以及时对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便及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2.3公众参与问题公众参与是环评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保证[3]。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让项目所在地周围即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内的公众充分了解该项目的内容,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建议,使项目采取更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和敏感保护目标不良影响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信息公开不全面,公开渠道狭窄,公众不易全面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二是在公众意见调查表发放过程中公众选择的代表性不够,所选公众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不能很好地反馈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环评结论中对公众的反对意见和合理化建议重视不够,甚至完全忽略对项目不利的意见。导致大多数环评报告结论中几乎没有公众的反对意见,使本来十分重要的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环评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督促环评单位在环评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项目信息在大众媒体公示,公众参与调查时要选择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公众参与填表,切实做到能够代表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公众意见。另外,争取每个项目都能召开听众会,更好地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环评结论中积极采纳公众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不断提高环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2.4评审专家问题环评审查专家是环评行业的重要资源[3]。评审专家的意见是环保管理部门审批环评的重要依据。好的专家团队有助于提高环评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在许多地方,既懂环评专业知识,又懂项目所属行业专业知识的高级专家严重缺乏。通常情况是不同行业的项目环评评审同样都是那几位专家,评审“专业户”现象比较常见。有的专家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多年,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既不能发现环评报告中的实质性问题,更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有的专家甚至因为某种利益的关系,导致评审意见有失客观性和公正性。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地方专家库,规范专家人选的产生办法。用法律形式规定专家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环评项目涉及各行各业,每个项目环评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必须由项目所属行业专家和环评行业专家共同组成。规范评审专家咨询费支付方式和数额,加强教育,要求专家以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参与评审,对环评项目进行严格的技术把关,从而为项目审批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5项目投产后的跟踪评价问题目前,大多数项目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后常态化监管严重缺失。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企业项目做环评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得环保管理部门的批文,为项目开工建设扫清障碍,对环评及批文中要求的污染防治措施敷衍塞责,只求在“三同时”验收时蒙混过关。甚至为了节省投资,减少污染治理的“麻烦”,乱排偷排污染物,直至向深层地下水直接排污。这也是环境污染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环保管理部门要依法加强例行监管,奖惩分明。对污染治理做得好的企业通报表扬,并给与治污资金和税收方面的奖励;对有问题的企业严罚重罚,大幅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直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是等到污染危害已经造成,有人举报才去查处。其次,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和排污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跟踪评价,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结语

党的“十”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民生工程。环评体制是否健全,环评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公众环境权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4]。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正确战略思想指引下,明确环评既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要担负起节能减排的重要责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有效地督促企业做好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工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童健,李科林,王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7):195-200.

[2]周生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J].世界环境,2013,142(3):16-19.

[3]和晓荣,张嫦.关于云南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思考[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4):86-88.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4

一、“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

面临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

“空气”提供了较丰富素材,课文用四幅图片,“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排放的废弃”、“洁净的空气”、“汽车尾气的处理”,以直观、对比的形式,展示了大气污染的情况、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2.水体污染

“自然界中的水”出现了两次对比:①水“无色透明”水“浑浊污垢”;②水“分布很广”水“资源短缺”.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教材重视环境、资源等问题.

3.温室效应

“奇妙的二氧化碳”和“化石燃料的利用”都提到了温室效应,并解释了温室效应的成因.这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4.酸雨

“化学与环境”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根源.

5.白色污染

“化学与材料”中重点讲述了塑料的使用、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大量使用塑料造成的后果——白色污染.

二、“明危害”——帮助学生明确

污染的危害

各种污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得到信息,一是课本,二是网络.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各种危害感同身受,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三、“找方法”——协助学生找寻

问题的解决途径

在找寻防治各种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时,我有意地引导学生从“国家号召做的”、“当地政府做的”、“自己应该做的”三方面考虑,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国家整体的解决思路,还能让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自己也可以为整个人类作贡献”,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例如,大气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对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植树造林;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当地措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定期植树造林.“自己应做”:不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优先选购节能电器;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室内室外养花种草;不吸烟;等等.

又如,水体污染的解决措施中,学生找到的解决措施有:“国家要求”:工业上,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发展生态农业.生活中,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当地措施”:大力度监督工业的废水排放达标情况;建立集中处理垃圾厂.“自己应做”:使用不含磷的洗涤剂;洗菜的水浇花;做实验时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等等.

四、“强意识”——增强学生的环

保意识

1.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会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蕴涵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意识,将教书(传授化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应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探究

当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老百姓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空气污染的加剧导致了人们开始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应该充分的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也急需解决。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理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它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的新建、改建、拆建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它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辅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坏的两大“法定”,是中国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化、制度化。

一、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影响分析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我国提出的解决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大的自然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措施,将公路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好处理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地表植被的破坏,地表植被的破坏往往就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来源。由于地表的植被是进行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杂质以及平衡土壤中环境的一个重要帮手,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对地表环境进行了间接的污染。

其次就是对水资源的污染,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工程有以下几个方面挖泥、取砂、材料冲洗引起水质混浊,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及油料泄漏造成水污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入水体;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因保管不善造成进入水体。这些是直接导致水资源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公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能够注意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容易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

最后就是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灰土拌合、扬尘、沥青烟、废气。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砂土进行搅拌,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就会导致扬尘现象的发生,还有就是在路面铺设过程中,对于沥青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沥青烟,这些气体往往都给大气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

二、公路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的措施,应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由于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些对于环境污染现象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只要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完工后能够稍加注意就能够将这样的污染降到最低。在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做到“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思想,彻底有效的控制在施工期内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应该确保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对于环境污染排放标准的要求。

公路工程建设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设计要求,认真的作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毁坏树木和草地的行为,都应该充分的考虑到施工整个过程中去。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植物生长情况以及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由于公路工程建设过程往往是产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一个步骤,比方说噪音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等等各个方面的污染都应该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控制,最重要就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的建立。最后就是在公路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对周边环境的清理过程,这个过程尽管看起来和环境保护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忽视了就容易导致恶劣的环境污染现象的产生。特别是植被的恢复、及时绿化都是重中之重。所以说应该从公路工程建设开工前、建设中、完工后三个完整的周期进行环境监督和管理。

三、公路工程建设中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规范化施工往往是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中比较成熟的一个方法。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做到规范化施工,是解决和防范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所在。规范化的施工过程往往需要有规范化的监督管理机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分季节施工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在干旱的季节施工,不仅会占用大量水资源,而且还容易形成灰尘满天飞扬,这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就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施工方将公路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这样才能够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程度。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污染源头是多方面的,作为进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者应该自觉地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地做保护环境的守护者,成为自觉维护环境的重要参与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公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周围环境的保护。这就要求公路工程的建设者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施工,并且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化施工,缓解和减轻公路工程施工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以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治理污染与污染同时存在的工程项目,只有公路工程建设者清醒的认识到这点,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来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芬,郁麒昌;试论公路交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张红梅.西部黄土高原区公路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S2期

[3]汪慧.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6

一、考题例析

例1(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0题)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图1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西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小,所以东南地区产生的镉、汞、铅等重金属土壤污染物比西北地区多,因此土壤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态势。与东北相比,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分布较多。

第(2)题,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折线可以得出矿冶区污染最严重,其次是居民区和商业区,城市绿地和风景区污染较轻,开发区污染最轻。

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是铅和镉,主要是因为矿冶区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工业污染严重。

第(4)题,土壤污染会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为防止土壤污染加剧,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切实保护土地资源等。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例2(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40题)图2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其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

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人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答三点即可)

二、考点归纳

1.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图3。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如图4。

【误区警示】

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表1)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与乡村主要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2)。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如表3)。

4.我国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如表4)

【方法技巧】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和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和随意排放有害物质等。另外,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要准确、全面。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学生在回答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遗漏。

(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等。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三、命题预测

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集中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不同区域某一环境问题的统计图表、文字数据等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以当前我国或世界发生的重大环境问题为切入点,综合考查某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结合重大工程考查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分析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联系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将特别关注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及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呈现信息,选择题、综合题并重。从能力考查上看,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识记及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四、强化训练

(原创)图5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5中a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2.图5中a、b两地区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成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B.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C.经济发展水平高,非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

D.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多发

3.图5中a、b两地区生态建设的共同措施是()

①改良红壤,治理中低产田②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③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④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改编)图6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a.连接了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

C.穿越巫山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

图7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图7中甲、乙对应的是()

a.草场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

D.土壤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6.解决乙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①南水北调②退耕还林③治沙治水④节约用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改编)表5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在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表示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7~8题。

7.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分别对应的类别是()

a.Ⅰ类、Ⅱ类、Ⅲ类、Ⅳ类

B.Ⅳ类、Ⅰ类、Ⅱ类、Ⅲ类

C.Ⅱ类、Ⅰ类、Ⅳ类、Ⅲ类

D.Ⅱ类、Ⅳ类、Ⅰ类、Ⅲ类

8.m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海南

B.浙江

C.山西

D.吉林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2013年3月4日起,北京等地严重的灰霾天气,令公众对pm2.5的关注急剧升温。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教授表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去解决pm2.5的问题,全世界都少有先例。”

材料二大气中pm2.5主要来源示意图(图8)。

(1)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美国城市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a地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开矿。

2.ab地区为南方低山丘陵,a、b两地区人口增长过快,过度获取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3.Da、b两地多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封山育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变过去单一生产粮食的现象,进行多种经营。

4.a从图示及其名称上可以看出,粤赣运河就是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a项正确;运河建成后,可以发展航运、养殖等,但是对沿线土壤、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不可能是百利而无一害,B项错误;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因此该运河应该穿越南岭,C项错误;运河会占用沿线大量土地,但是也会带动当地农业、航运、养殖、旅游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发展,因此会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5.D大水漫灌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会导致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该地区降水总量少且蒸发旺盛,加之工农业用水量大,易造成水资源短缺。

6.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区域调水是解决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7.D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广东酸雨、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四川水土流失、酸雨问题较严重,可得出D选项正确。

8.Cm省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寒潮,综合选项中的各省份,山西省符合题意。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7

一、农村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农村水源污染、迅速发展起来的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乱排乱堆等都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工程施工、农业垦殖与秸秆焚烧对水环境的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是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这造成了非点源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而非点污染源分散、范围大、难于监测和控制,具有不能用排放标准来衡量的特点。非点污染源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污染物质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主要集中在:

1.侵蚀泥沙本身就是非点源污染物,造成江河湖泊泥沙淤积,水体浑浊,降低了江河湖泊的防洪泄洪功能;

2.侵蚀径流和泥沙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环境恶化;

3.由于侵蚀泥沙和所携带的化肥、农药、病菌等污染物的进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因此,水土流失不仅使得农业资源遭到破坏引起土壤退化,降低土地生产力,而且造成水环境的非点源污染和水质的恶化,已经成为当今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旱涝灾害频繁加剧农村水环境恶化

我市自然灾害频繁,降水量的70%主要集中在汛期,甚至是汛期当中的几场大雨,而且年际丰枯变化很大,容易形成非涝即旱、旱涝交替发生的局面。有些支流污染较为严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破旧衣物等不可降解物大量产生,村道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等随处可见;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堆放,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环境恶化。枯水季节这些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在河槽内积蓄,而到汛期雨洪而引发大部分支流积蓄的劣质水、污染水集中下泄,使干流和沿河湖泊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污水的下泄还导致沿河的城镇供水和下游湖泊渔业养殖遭受影响。非点污染源在暴雨或暴雨后对水质的影响最大,特别是90年代几次大洪水期间,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土地,基础卫生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区的粪便、垃圾、畜圈以及淹死的家禽和牲口造成环境和水源污染。

四、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总体思路

我市地处淮北平原,水资源相对充足,应进行水环境容量研究和核算,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在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时,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我市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五、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对策

农村水环境保护: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严格地讲,应当在满足一定水质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编制农村水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治水,节约用水,维护水体的良好水质,防止水源枯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加快区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即水务体制改革,对供水、节水、排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六、?加强水土保持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改变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传统耕作方式,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泥沙、养分和农药的流失。随着点污染源的严格控制和全面治理,在考虑水体污染控制时,非点污染源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但在治理非点源污染涉及政策、管理技术、市场调节、农民配合等方面,存在着技术困难、国情条件限制以及农民利益的协调等,在农业中又存在着化肥、农药的难以替代性等诸多限制因素。因此,必须加强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有效的水土保持经营管理方式可以防止侵蚀,减少径流,控制水质的退化。第三,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上,必须把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即使搞人工治理,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第四,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

从根本上来讲,我市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采取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等,为大自然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增强其自我修复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市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在水利专项规划中,不能侵占行洪河道,要注意给河道让出一定的宽度来,防止人为约束河道造成恶果;在堤防建设上,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在防汛工作中,要加强分蓄洪区建设,科学合理地运用分蓄洪区。

从单纯的防洪减灾转变为在考虑防洪减灾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更多地为人类造福。首先就要保护宝贵的水资源。其次,要因地制宜应对干旱缺水,按照常规做法,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塘坝多蓄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水利设施抗灾能力低,靠修水库与其他蓄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量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市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8

20*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和有关重点企业对污染减排工作都很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年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8%和1.2%,与20*年相比,增幅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为今后的减排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环境压力仍在持续加大。今年第一季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其他行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减排任务。

为努力实现“*”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总理亲自担任组长,曾培炎副总理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月*日,*召开了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和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今后一段时期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追究,切实打好“*”节能减排这场硬仗。这次会议有六个特点:一是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入手解决环境问题;二是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涵盖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三是依法严格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四是加大投入支持节能减排;五是实施大工程带动快治理,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六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部署环保工作。总理还特别强调,“*”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今年是关键。作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江流域,重化工业多,历史欠账久,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不仅是全国污染减排工作的重点,也是污染减排的难点。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江打好污染减排工作总体战役的第一仗。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污染防治面临的巨大压力背后,往往存在着无限的机遇,解决*江问题的最好时机可能就隐藏在这种被动局面之后。这就是被动优势,能否发挥这种被动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要靠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于被动优势的理论最早出现在同志的《论持久战》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伟大进程中,都曾出现困难和被动的局面,正是由于发挥了被动优势,万众一心,奋发努力,扭转了被动局面,呈现出勃勃生机。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局面虽然很困难,很被动,只要我们能够发现被动局面隐藏的机遇,发挥被动优势,就一定能够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批复《*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来,有关部门和吉林、*、*古三省、自治区(以下简称“三省区”)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减排责任,筹备和启动部分规划治理项目,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增强环境应急能力,妥善处置了多起突发环境事件,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吉林省委、省政府去年召开了第六次全省环保大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以省委名义印发文件,在吉林省环保工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省环保部门针对玉米大省的省情,围绕玉米芯加工生产糠醛产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探索一条既有利于玉米产业化发展,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路子。*省委、省政府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去年,省政府召开了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今年3月以来,连续召开了省长办公会、省委常委会和全省加强*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紧急会议,对*江流域污染防治作出了全面部署。*古自治区去年召开了第五次全区环保大会,出台了贯彻*《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今年“两会”之后,*古又迅速召开了全区环保工作会议,对污染减排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区党委、政府提高了盟(市)党政领导班子的环保考核权重,使环保指标成为所有实绩考核指标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之一,大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这两天,我们沿江察看了哈尔滨市四方台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4家企业的污染治理情况和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总体上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20*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江干支流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呈加重趋势;支流水质污染比20*年明显加重,总体上为重度污染,监测的14个断面中,Ⅳ、Ⅴ类水质占43%,劣Ⅴ类水质占43%。吉林省的伊通河、饮马河和*省的呼兰河、阿什河等支流污染最为严重。

二是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江流域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有许多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产业;污染排放强度居高不下,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近年来*江流域经济快速增长,但新建项目仍以重化工等高污染行业为主。一些重污染行业如造纸、制革等,有从发达地区向*江流域转移的苗头。

三是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流域内许多大中城市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一些规划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迟迟不能开工,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投入运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偏低、使用不规范,甚至存在挪用和占用现象。生活垃圾填埋场达不到卫生填埋要求,渗滤液直接威胁*江水质。

四是环境违法现象严重。企业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情况普遍存在,非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在总局对*江流域暗查的82家排污单位中,超标排放的竟占80%。环境监管不力,监管能力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环境差,一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所谓的“重点保护企业”、“重点服务企业”等“土政策”,妨碍和干扰环境执法。

五是《规划》治污项目实施进度较慢。一些地方对污染治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治污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截至目前,治污项目仅完成6%,尚有48%的项目未开展前期工作。受气候影响,项目施工时间短,如不加快进度,如期完成《规划》项目难度很大。

对于这些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加强*江流域污染治理,对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要求。*江是东北地区经济腾飞的基础。解放初期,为了国家的需要,沿岸地区建设了大量的资源型和重化工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昔日的资源“宝库”面临着枯竭,过去的能源基地变成了塌坑,曾经辉煌的大中企业濒临破产,*江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目前,正逢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大好时机。加强*江流域污染防治,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老工业基地增长方式的重要步骤。其次,这是保障沿岸群众环境利益的迫切需要。*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哺育着沿岸6200万华夏儿女。近年来,*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频发,一些重大环境事件如*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牛河污染事件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经济增长了,而沿岸群众身体健康却受到了损害,这是对经济发展莫大的讽刺。第三,这是发展中俄关系的现实需要。*江是一条国际河流,见证了中俄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更是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在经济、外交、环保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近年来,*江流域连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引起了俄罗斯的密切关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加强流域污染防治,不仅有利于增进中俄两国友谊,更是展示我负责任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

总之,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江流域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切实把这件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好,努力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明确让*江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从长远来看,就是要恢复*江流域山清水秀的自然面貌,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全流域江河安澜;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近期目标是,到20*年,巩固*江治污成果,保持水质基本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管理,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依法防治、社会监督的方针,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沿岸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强化环境执法,全面启动*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使流域水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落实好以下六项政策措施:

(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让*江休养生息,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新的污染。一要严控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期间,凡是向*江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项目,一律停批。“*”期间,停批的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二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钢铁、铁合金、焦化、电石、铜冶炼、汽车等行业准入条件,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一律不批。三要严格控制污染“增量”。对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超过总量指标、环境违法现象突出、主要控制断面不达标,以及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或企业集团,实行“区域限批”,暂停该地区或行业新增污染物项目的环评审批。四要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全面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对不履行“三同时”的,要立即责令停止生产;对试生产的企业,要重点检查污染防治设施同步运行情况,对不正常运行的,要停止试生产,并责令限期改正。五要积极开展规划环评。结合《*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江干流航运规划》的修编,积极推动有关单位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在项目受理中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工作作为前置条件。同时,要根据各地的产业结构情况,对一些污染严重或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水电建设项目,以及可能造成跨国界影响的建设项目,上收一级环境审批权,切实把好环境准入关。

(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要按照*即将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国家关于火电、钢铁行业“上大压小”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大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今年年底前,要在*江流域全面淘汰或关闭生产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草浆和化学制浆生产装置,以及黄板纸、废纸造纸、酒精、味精、糠醛、淀粉生产企业。有条件的地区要进一步采取严于国家标准的产业政策,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快实施。各地要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工作方案并认真实施,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地方政府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并加大处罚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又要制定全面的规划方案,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由于历史原因,*江流域遍布了化工、石化、冶炼等高危行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灾难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我们一定要充分吸取*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沉痛教训,把保障沿岸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此次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调整。今年,各地要完成本行政区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的要求,在上半年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和划分工作,并明确环境保护措施。二是严厉打击危害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要加大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取缔的直接排污口的巡查力度,防止死灰复燃。对20*年以来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要在8月底前限期取缔或清除。三是建立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对威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重点污染源,要逐一制订应急预案,建立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20*年底前,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7个城市要率先建立水源安全保障体系。

(四)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治理的重点,也是治理的难点。一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及时掌握老污染削减和新污染增加动态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奠定基础。二要加快安装自动监控装置。省、市(地)、县(市)要分层次确定各自监测的重点污染源,要督促重点企业尽快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做好与环保部门的联网工作;对没有安装的,要增加监督性监测频次,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限期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开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评估制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三要加快重点企业的治污进程。列入《规划》的126家重点治理工业企业,“*”期间必须完成治理任务,大型化工、制药类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车间、分厂、总厂对废水实行逐级处理,实现稳定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四要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整治;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对虽能达标排放、但未按期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技术改造。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污染物减排的项目,国家适当给予补助。

(五)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稳定运行,是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按照*的要求,省辖市城市污水处理率20*年年底前要达到50%,2010年年底前达到7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上游的主要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年年底前要全部开工建设,2010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施进度距离《规划》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大力推进治污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要根据管网建设进度和污水收集能力,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同时,根据*江流域水污染特点,新建、改建、扩建的污水处理厂一律要有脱氮工艺,现有的污水处理厂也要在20*年年底前增加脱氮工艺。城市垃圾处理场必须建立渗滤液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二是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要尽快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到位,同时充分考虑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成本。20*年年底前,流域内所有城市要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标准不得低于0.8元/吨,以保证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行。所有自备水源用户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要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保证污水处理费专款专用。中央给予污水处理设施补助资金时,将把地方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情况作为前提条件。三是坚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方向。国家已经在土地、税收、用电政策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各地要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现有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单位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20*年年底前要全部成为市场化运营的法人企业。

(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是保持河流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要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保证河流必要的生态基流。“*”期间,要停止审批所有从*江流域向外流域的调水工程。同时,要兼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保护,制止地下水无序开发,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

三、加强*江流域的环境监管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关键在于加强监管,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江治污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各级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污染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污染减排领导机构,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影响工作进度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污染防治情况的考核评估,将污染治理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取消总局授予的有关荣誉称号,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治污进度快、完成任务好的,中央财政将给予适当奖励。

(二)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污染防治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污染防治项目。国家将逐步加大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努力筹措资金,增加政府投入,保证地方资金及时到位。列入《规划》的项目,要逐一落实,加快实施进度。对未动工的,要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对在建的,要加快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已建成的,运营单位要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采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发改、环保、建设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工程建设进度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严格环境执法。各级环保部门都要挺直腰杆,敢于执法,做维护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钢铁卫士”。一要将*江作为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环境整治,严厉打击涉铅、造纸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二要按照监察部、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和规范性文件的通知》的要求,坚决纠正各地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土政策。三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对明知故犯、阳奉阴违、屡查屡犯、恶意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给予高限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发现超标排污的污水处理厂,除了罚款、收取超标排污费、停止支付污水处理费外,累计达3次的,取消运营单位的运营资质。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1.建筑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

随着大批的建筑工程的上马,由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和能源问题的认识不足,建筑施工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建筑垃圾和建筑原料的耗费同样成了建筑工程与质量管理一项重要问题。据统计,国内建设项目72.3%的或多或少是消耗资源的现象;85%的建筑废料因为缺乏妥善处理和再利用对生产和生活的严重影响,还有38%的建筑单位并没有针对建筑垃圾而带来的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各个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较差,对于因施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有的是对此视而不见,导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先进理念和工程施工的基础管理。建筑工程目前主要存在的环保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意识缺乏。

许多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工程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没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时使用国家禁止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

1.2环保成本高。

有效的减排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环保建筑施工,但许多建筑公司因对减排技术掌握和理解不足,再加上缺乏一个合理的管理手段,在实际的施工中不能做好排减工作。很多建筑项目由于开工过快,对绿地的保护规划不合理,往往是先破坏,再改造,对未破坏的环境也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些因素的综合存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成本。

1.3建筑施工噪声

根据统计,2010年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遇到因施工噪音的投诉就多达5000家。这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处在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工程所处位置的显著特点就是居民相对集中。由于建筑企业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不足,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特别是夜间施工时施工噪音对施工地点所居住的居民的工作和学习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

2关于建筑工程环保问题的控制对策

从现有的建设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可以看出,有效地改善资源的消耗,治理建筑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打造生态施工环境已经迫在眉睫。建筑施工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为了改善建筑工程中的环保问题,防止由建筑工地的施工造成的作业污染,施工噪音,排减物体,建筑垃圾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本人认为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环境改良,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1组织措施

环境建设工作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投入的问题,它已经延伸到建设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层面,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要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保目标层层分解到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施工班组和施工作业人员,切实地做到管理职责明确而具体。企业负责人作为环保工作的总负责人,他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节约资源和替代资源战略,寻求污染或非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积极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项目经理作为环保工作的第—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施工作业人员是环保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要按照企业制定的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污染的具体措施进行施工。

2.2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按照国家、地区、行业有关防治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技术措施,以减少空气污染。

进行有粉尘的工作,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封闭进行,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严禁向建筑地外抛洒垃圾,高大建筑物清理施工垃圾时要使用封闭式容器;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减少粉尘的污染;机动车要安装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水体污染预防和控制的技术措施

禁止有毒有害废物作为土方回填,对排水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革,对工地道路进行全面整改,保证工程废水的流通顺畅;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污水排放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在工地建设明显坡度的排水渠道,并要在明沟上加盖钢板,并做好标识;工地临时厕所,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

(3)防治噪声污染的技术措施。

选择国家的最先进的设备,特别是设备制造商的工厂出厂时就带有噪声防治措施的设备;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要时刻注意尽量防止噪声的产生,特别是突发性高噪声的产生;将较严重的产噪设备安置在远离敏感区的方位,尽量利用天然屏障的隔音作用减少噪声污染。尽量避免在人们活动频繁、集中和休息工作的时间作业,尤其是要避免在夜间施工作业。

(4)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措施

对固体废弃物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合无害化的处理;例如回收利用、焚烧、热解、堆肥和填埋等。

2.3经济措施

控制建筑施工的环保问题,经济措施是最直接做有效的方法。加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环保知识培训的经济投入,通过大量的培训使他们高度把环保理念融与实际的作业中。同时,实现建筑的环保问题还要靠立法约束以及企业决策者的自发自觉,单靠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环保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

3.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建筑公司为了谋取最大的利润忽视了他们自己的环境责任,致使建设施工环境问题影响质量的和基础设施的管理,面临资源和环保高度突出的局面,在建筑工程的环境保护,资源耗费,建筑垃圾产生以及回收再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了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管理项目。、

建设项目想要不断发展壮大,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的高跨度长效发展,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清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改良这些问题的现实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治理这些问题,改善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相应的举措,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治平:《公路施工期间对环境影响分析》,《东北公路》,2001,(12):84。

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篇10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污染问题;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只注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污染所带来的影响,污染问题严重,酸雨、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政府加大管理力度,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被建立,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标语,环境监测在我国环境保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监督环境的污染来源而且为现在的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合理的对其进行保护。因此保证环境检测的质量在环境保护中是非常有必要的[1]。

1环境检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部门是我国政府管理机构,根据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好坏进行评估,流程一般如下:首先接到上级任务或举报,然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样品采集并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数据。环境质量的监测具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科学性、系统综合型,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系统综合的处理各项问题,二、是持续性,环境处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必须保持长久的工作以及监督,才能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

2环境监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2.1对环境的标准制定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因素,监测相应的环境指标,以及污染状况,得出相应的数据,从而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以及制定环境的标准,为该地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整改环境的合理方向,并提供合理有据的环境标准,使其对该地区具有指导意义,让该地区能够科学治理,维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建和谐美好、绿色新家园。

2.2遏制环境的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为谋求利益,铤而走险,将污染气体、污水未见、处理排放出来,严重污染人类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的大气、土地、水资源,使得人民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损害,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检测利用科学手段,针对某地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治,并对该地区进行维护,从而控制环境污染扩大化的现象发生,并对环境污染源,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向中小企业进行监督,对违法相关条例的企业进行警告并处罚,从源头杜绝了环境污染[3]的问题,从而预防环境的破坏。

2.3环境污染处理的作用

环境检测通过对该地区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未获得结论,并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长期施行,整治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处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某些违法相关环境条例的企业,严格实行监督的权利,如果出现乱排乱放的行为,果断处理,给予严重的警告并处罚,若不知悔改应查封企业,从而控制污染排放的来源,维护生态环境。

3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

3.1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分析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数据的参考非常重要,他是改善环境问题的科学依据,也是在整改过程中的处理标准,也是衡量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环境检测中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度而且还要提高数据分析的深度,格局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污染源,以及不同的污染来源规律,进行合理分析,做出正确的结论,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应及时汇报、处理,为环境改善和处理提供准确帮助[4]。

3.2加强数据的质量

数据分析关系到数据质量,以及最终结果,而数据质量则是关系整个环境的处理工作。数据的出错将会直接影响以后针对环境的工作,因此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加强管理措施,加强数据的准确性,防治数据的丢失,以及数据失误,对数据进行合理备份,若发现情况的发生数据的丢失,应及时弥补错误,挽回损失。与此同时也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按时采集样本,进行分析,掌握环境的污染变化情况,如果在治理过程中有所改善,应保持相应措施,如果环境仍然未发现好转或者更加严重,应及时提供合理建议,该换思路,从而解决环境问题。

3.3提高对环境监测的认识

目前一些部门无法理解环境检测的目的意义,通过宣传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环境检测。让人们知道环境监测在实际环境治理、监管中的重要性,也让公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为改善环境提供相应的帮助。加强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为现代环境整治、保护提供合理依据,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实现环境监测的真正目的。

4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人们生活质量,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的损害,环境监测在治理环境,保护环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保护环境的力度,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加强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如何彻底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困扰,已是阻碍我国建设新社会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先进技术,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努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菊芳,张宁.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6,(33):65-66.

[2]王惠.环境监测质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相应措施探析[J].中国市场,2016,(47):165+173.

[3]田萍萍,郭芝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