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的步骤十篇健康教育的步骤十篇

健康教育的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3:55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管理单;骨折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54-02

骨折患者应在入院、围术期、出院及居家等各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锻炼,护士负责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质量的控制。健康教育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患者预后,而且会直接关系到一个护理团队的护理质量。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本科将健康教育管理单应用于骨折住院患者,在减轻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也取得了有效的效果,如下所示[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骨折患者465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骨骼患者4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女有210例,男有255例;年龄为21~76(34.00±11.05)岁;住院时间为6~22(11.00±4.95)天;病种: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其患者分别为299例、164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有200例,男有225例;年龄为20~79(35.00±12.00)岁;住院时间为6~27(11.00±8.05)天;病种:上肢骨折与下肢骨折,其患者分别为310例、115例。经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没有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1.2方法

1.2.1通过利用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两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其顺序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护士在帮患者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住院规章制度、收费项目、抽血检查前注意事项、查房时间等待内容,并且将常规教育便签条发给患者;步骤二,在患者住院期间,主管护士需通过口头讲解向顾客提供一切有关健康教育方法,在谈及功能锻炼方法时可以通过以身现法进行指导。步骤三,患者即将出院时,护士不仅对其进行出院指导,还给病人发放出院指导便签。步骤四,患者出院一周后,责任护士通过电话询问病人状况,然后对其提出相关的健康指导。

1.2.2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主管护士按照常规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患者掌握锻炼方法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导。每周由质控员与护士长进行一次功能锻炼效果情况的评价。

1.2.3观察组:主管护士负责在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管理单对患者进行护理。责任护士每天将患者评估情况、护理重点、功能锻炼要求及实施过的健康教育方式记录在健康教育管理单上,每周由质控员及护士长进行一次的功能锻炼效果情况的平价,主管责任护士根据评价结果指出的不足进行改进。健康教育管理单要贴在病人床头,其管理单包括的内容有:(1)病人疾病信息;(2)关于实验室阳性指标、诊断、既往史的情况;(3)入院须知、术前术后所注意事项、饮食要求、功能锻炼要求、护理重点;(4)护士长与质控员每周的评价;(5)出院日期、复查日期、随访时间等[3]。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是通过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的进行调查的,该表的调查内容有:(1)护士关于环境、相关设备、人员是否有介绍;(2)护士关于医学检查、治疗及给药所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否有提醒;(3)护士关于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特殊要求是否有讲解;(4)护士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是否有了解;(5)患者在术前术后,护士关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有向患者提供教育等等,一共有18项内容,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和未介绍5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

3讨论

通过利用健康管理单,不仅减少了护士护理工作遗漏点,并且有效地针对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由于骨折患者出院后都需要良好的功能锻炼指导,责任护士可通过健康教育管理单上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回访,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居家功能锻炼指导,假如有患者需要咨询关于健康方面的问题,护士可根据该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单进行指导回复。从而可得出,使用健康管理单不仅将健康教育从入院贯穿到出院、居家的各个阶段,而且有效地保障了患者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主管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交流,提高满意度。根据康教育管理单上所要求,主管护士将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记录在健康教育管理单上,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这些都需要与患者良好交流沟通,患者才会配合护理工作,才能提高其满意度[5]。通过实践表明健康管理单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主管护士需要负责5~8个患者,包括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而主管护士上夜班或休息是需要由另一个护士代为负责,在传统方法中,主管护士需要向代管护士说明患者的功能锻炼内容及已掌握的锻炼方法等,再由代班护士根据病情评估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这工作的重复性,不仅使护士工作量加大,而且会使护理工作繁杂错乱。通过利用健康教育管理单,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也不需要反反复复进行询问。

健康教育管理单的使用还有效防止年轻护士因个人经验、知识、沟通技巧等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健康教育内容的遗漏,健康教育管理单内容有7项,分别是:饮食要求、伤口观察、、皮肤情况、引流管、功能锻炼要求、护理重点。年轻的护士只需按照内容要求执行即可。综上所述,在骨折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管理单,有效地保障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士重复性的工作得到减少,还能提高年轻护士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斌,杨海韵.骨折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6):478-480.

[2]杨洪菊,沈传侠,徐燕.住院病人护理需求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8):18-22.

[3]施秋桃,黄金姣,曾志羽.浅谈提高护生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学,2010,32(9):1139-1140.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2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单元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活动性、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等性质[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青春期辅导和生涯辅导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并不是严格按照年龄特点划分,而是依照学生的即时需求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如情绪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等可以贯穿中小学的每个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课程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至关重要。所谓单元设计,是指为了顺利实施某一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而制订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一、确定单元名称

根据单元围绕的话题对其进行命名。单元名称是对活动特定内容的概括,因此应尽量做到表述贴切、新颖别致、通俗易懂。如“认识挫折”话题的单元,可命名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主题理论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开展不能偏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指导,因此在单元设计过程中,应对与主题相关的理论作一番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如“品德心理”的主题,教师应对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过程中的其它环节。

三、确定活动对象

活动课程的对象可以是全班学生,也可以是小组学生。活动对象的确定应以主题的广泛性为依据,若主题只适用于小团体,即不应面对全班学生开展,而要选择小组学生为活动对象;但小组学生的选择要注意分组的标准,如同质、异质小组等。

四、确定单元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活动主题所要达成的目标。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可观察评定、可训练操作的原则。即活动目标不能太高太空,而要明确、具体化,切合实际,是可以观察评定、训练培养的行为特征。例如“我们都是好同学”这个单元名称下的目标,若确定为“学会人际交往”就非常含糊,我们可以将目标确定为“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识,促进同学团结,教育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常识”等可观察评定、可操作的具体目标。

五、选择活动策略与方法

活动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单元主题、目标,结合活动内容、对象进行选择,如:针对小学生,应多选择游戏、讲故事等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策略方法;而针对中学生,则应多选择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法引导其体验感悟;高中生由于思维发展较完全,可选择心理自述、讨论等方法。策略和方法的选择经常需要根据活动对象的年龄特征而定。

六、确定活动时间

每个单元由于主题不同,因此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先根据单元主题的需要,估算整个单元需要的课时量,一般一个单元主题所需的课时通常是1-3节不等;此外,单元内各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也应事先估算,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节奏。

七、活动程序的安排

这是单元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准备阶段(材料准备、场所规划、人员安排等)和实施阶段(具体步骤)。特别是对实施阶段的安排,应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同时,每个步骤的安排要符合逻辑规律,即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3]。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单元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思考、总结、探索,才能够有力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发展。

[注释]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3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则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

2、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依据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团体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而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结合;团体内部想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合在一起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和价值,使团体行为深入影响个体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指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会从每一个互动场合的具体他人处获得暂时的自我形象,最终形成相对稳定,把自己归于某类客体的自我概念。人需要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概念。

二、体验式教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类型

1、直观感受型。体验式教学法:教师通过选择相关的音像、诗歌、小品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心理上互动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心理剧、小品、音乐等资料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心理上互动体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根据情况让事件当事人参与到相关课堂中,分享体验,获得成长。

2、动手操作型。体验式教学:教师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或参与制作产品来完成体验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后体验小论文。

3、社会调查型。体验式教学:设定调查任务与目标,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要求根据调查结果作相应的结果分析和论证。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做一些调查,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不断成长。

4、角色模拟型。体验式教学:如:模拟采访、模拟招聘等。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角色互换,小品表演,心理剧表演。

三、体验式教学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

1、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步骤。

(1)创设类似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者形成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前,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相关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它都应该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2)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内心的体验。在学生有了直观的感性的“体验”后,需要把它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语言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

(3)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体验有时其实很薄弱、片面、易逝,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时,会让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更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大脑中的知识架构。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步骤。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4

心理辅导课有时也叫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因此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近几年,除了心理辅导教师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也渐渐开始尝试开展心理辅导课。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又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设计缺乏系统性,辅导主题分析不到位或不透彻,辅导过程脱离辅导目标,辅导步骤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等特点。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心理辅导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系统地设计辅导过程。

一般情况,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认知目标、态度与情感目标、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认知目标是指对有关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态度与情感目标是指形成对社会、自然、他人以及对自我的积极态度与情感。问题解决或能力目标是指运用有关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三个目标层次明确,清晰易懂,在当前心理辅导课设计中较为常用。在确定三个层次辅导目标的前提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就需要围绕辅导目标而设计,然后选择合适的辅导方法和辅导材料来设计辅导步骤或环节。因此,一般情况下,辅导过程可以根据三层次辅导目标设计三个步骤,分别针对和实现三个目标。

关于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钟志农提倡“起承转合”的团体动力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的过程包括暖身、转换、工作和结束四个阶段。曹梅静、王玲等人提出“导入―展开―结束”的三阶段教学模型。笔者结合他们的辅导设计思想以及以目标为导向的思想,认为心理辅导课过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简称“三阶五步”。三个阶段是“导入―展开―结束”。导入阶段对应的是暖身步骤;展开阶段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包括与三层次教学目标对应的三个教学步骤;结束阶段即课堂总结环节。因此将辅导过程概括为“三阶五步”。

一、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即暖身步骤,是一堂心理辅导课的开始。心理辅导课需要学生心灵的敞开,当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不仅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存在焦虑与阻抗,这阻碍了学生心灵大门的开放。暖身步骤正是学生心灵之门打开的钥匙。

钟志农特别重视心理活动课的暖身阶段,认为暖身对团体动力起着开启的作用,是整堂课前进的动力保障。笔者赞同其观点,认为暖身阶段不仅暖身更要暖心;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更要启发学生心灵;不仅与下一环节密切衔接,更要对整堂课充满意义;不仅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更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经验开放。

暖身阶段的设计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身体略微活动,从而促进放松,也可以是对心理有启发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领悟道理;可以是需要团体间个体相互合作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不需要合作个体独立的活动。但无论如何,暖身步骤的基本原则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不能只让个别同学参与,其他学生观望,如此起不到整体暖身的作用。另外游戏结束时,适当地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启发,教师给予引导和小结,并自然地引出题目和过渡到下一环节内容。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

总之,暖身阶段减轻了学生的焦虑感和戒备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整堂课打下了基础。

二、展开阶段

暖身后应该是进入正式的教学与辅导,但是对于这个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设计。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地联系辅导目标,以辅导目标为指引设计步骤。因此,根据三层目标模式,笔者认为该教学阶段也基本上可以设计为三个步骤,以对应三层辅导目标。

步骤一,what&why。该环节主要是认知目标达成环节,认知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普遍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简单地说是学生明白“是什么”和“为什么”。因此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认知法教学,包括故事法、讨论法、艺术欣赏法等,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相互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原理和意义。选用的素材可以来自名人故事、经典寓言,也可以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学生有很强的励志作用和榜样作用,后者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对学生的启发更大。一般情况,可以先呈现名人故事,再呈现实际案例,从远到近自然过渡。在故事呈现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可以讨论故事说明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反馈、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二,who。该环节主要是态度与情感目标的达成,是学生作为自主、独立的个体体验和探索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的过程。简单地说是学生体验“我的感受是什么”“我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在不断和反复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该环节主要是根据上个环节学生明白了一些现象和原因后,开始试图分析和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在上个环节我们明白了别人身上的一些现象,那么我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情况和原因分析写在纸上,写好之后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情况和感受以及原因。也可以使用想象技术,即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状态(也可以说是催眠),并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忆过去或者想象未来,在想象中体验各种感受。在想象之后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想象的内容以及体验到的感受。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学生当事人扮演具体生活事件,重新经历生活事件和感受;也可以改编生活故事,体验积极的情绪。此环节的学生讨论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分享体验感受,有助于当事人形成积极全面的情感品质。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作积极的引导和总结。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0分钟。

步骤三,How。该阶段主要是问题解决目标达成环节,是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环节。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考“怎么办”,领悟问题解决方法。上一环节学生已经体验到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明白了原因,这一环节学生迫切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可以采取讨论法,比如脑力激荡法,即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位学生的问题,让大家齐心协力出点子,帮助问题解决,因为学生提到的问题解决经验对同伴之间有更好的借鉴作用。教师也可以总结概括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各种办法写在黑板上,并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方法,总结成一套问题解决方法集,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解决的方法不能由教师直接呈现和说教,而是由学生讨论、领悟和相互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和总结学生讨论。然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并设计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这些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示范训练和行为训练。最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堂课的收获以及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将如何应对。一般情况,该步骤的时间为15分钟。

三、结束阶段

一个好的收尾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情况在结束阶段,教师对整堂课作总结,对学生的反应作总结,并给予学生祝福语。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作总结。

有些人认为结束阶段可以包含到上一个步骤里面,笔者并不赞同,因为通过整堂课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依依不舍,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过程使师生渐渐为课堂拉上序幕。在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定的心理辅导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送给学生一首与辅导主题相关的歌或者诗,以温馨而舒缓的方式给课堂渐渐画上句号。一般情况,该阶段的时间为5分钟。

总之,心理辅导课的辅导过程设计基本理念是以目标为导向,即辅导过程围绕辅导目标而展开,“三阶五步”辅导过程的具体设计则是根据三层次目标而展开的。对一般的心理辅导课设计,“三阶五步”均适用。对于具体的一堂课来说,如果辅导目标层次有所变化的话,那么“三阶五步”的辅导过程设计也要作相应的调整。要灵活运用“三阶五步”辅导过程设计,不能生搬硬套。(稿件编号:090906004)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2]钟志农.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形成性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7(1).

[3]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4]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2,5.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21004,电邮:)

封面人物档案

张璧宏,1957年生,河南温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的办学理念,在他的带领下,许衡中学在六年多的时间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学校,被教育专家誉为“建国以来学校发展史上的三大奇迹之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考察过许衡中学后,称赞“许衡中学素质教育开展得好,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这样说:“许衡中学是素质教育的典范,是全国最好的素质教育创新的楷模”。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5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6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规划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生态体验

随着幼儿教师行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到幼师队伍中,给仅有大中专学历的幼师生造成很大的就业压力。幼师生就业引入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部分学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前途感到迷惘。她们在自我认知、职业角色认同、职业环境分析、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普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茫然性,于是就业、择业中出现了茫然无助、自卑畏难、眼高手低、受挫感上升等复杂的心理反映,负面地影响了从学生到老师的就业角色转化和从学习社会到服务社会的心理责任过渡。

如何帮助幼师生建立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完善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如何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理念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已成为幼师毕业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怎样对幼师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运用生态体验教育模式作为实践模式,架构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从幼师生个性发展特点和幼教职业特点出发,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什么可以支持我?我将成为什么?”通过学生对人格特征与职业环境的关系、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了解,用积极的心态来解决在择业、就业、创业中面临的心理困惑,用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路径激发学生从体验活动中感悟职业发展与生涯幸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心态的调整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生态体验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凸显体验、感悟生涯、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优化积极生命样态的实践模式。

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这两只主翼,初步构建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模式。使幼师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开发心理潜能,树立积极的心态,提升自我效能感,优化幼师生的职业生涯样态。从体验活动中去感悟职业,将学校的世界延伸到工作的世界,将学习学业、探索职业及将来就业紧密结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就业观,提高个人就业竞争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享受幸福的职场人生。

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系统地让幼师生了解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价值观、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内职业生涯发展及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以此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从业与创业的意识与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未来就业、择业与创业的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职匹配,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感受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即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让学生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调整和构件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状态,表现出热情、活跃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注重引导学生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解决就业、择业及创业等方面的问题。

生态体验实践模式是遵循体验活动、从体验中去领悟的流程。在课堂教学和主题活动中,进行师生生态位的优化和创新,以自觉超越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和传统师生关系的拘囿。通过创设一定的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体验活动,造成学生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生态体验实践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活动设计上要强调“体验”,重视“感悟”,这是实践模式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体验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的反思感悟形成内化过程,体验中澄清她们的职业价值观,厘清她们对职业规划教育意义的重新认识,激发她们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感受的共情,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感悟为顿悟的体验反思过程。促使幼师生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改善,培养幼师生职业生涯中的积极心理品质,用积极的心态去规划、实践自己的职场生涯之路。

有效运用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即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构建了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内容体系:

1.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一步——知己: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悦纳自我,完成霍兰德的“兴趣岛”、舒伯的“彩虹图”、人格盾牌等体验活动,了解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做到人职匹配,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二步——知彼:通过体验活动“生涯人物访谈”、“探索工作世界”对社会的发展和职业工作世界的变化与需求有所了解,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各种挑战。

3.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三步——抉择: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在求职与就业、创业中的会产生巨大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4.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四步——目标:通过体验自己是吃苹果的毛毛虫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健康发展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5.职业规划步骤中的第五步——行动。成功的职业规划除了有理性的抉择、远大的目标之外,最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与积极的行动计划。

幼师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研究的实践路径有:生涯联想、人我是谁、人格盾牌、生涯人物访谈、兴趣岛、冲出重围、成就故事、理想与专业、解手链、时间馅饼、生命线、时光隧道、金钥匙、职业规划设计、模拟面试、心的启航等多种教育实践路径。实践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培养个体积极的心理态度,增强个体适应社会的“力量”,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目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模式作为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用积极的心态塑造积极的人生,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思想活跃起来,全身心地获得心理感悟,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通过习惯形成为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

幼师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的两只主翼,让学生感受职业规划教育的无穷魅力,更让学生的职业生涯道路绽放如花!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授的核心研究理论。孟万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

2、生态体验教育模式:刘惊铎教授的核心研究理论。刘惊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德育研究中心主任。

3、孟万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

4、刘惊铎:生态体验式道德学习引论,《中国德育》,2006年02期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7

一、重视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护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他们大多在初中时就是学业和品行滞后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后,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加之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做好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培养中职护生的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不仅要培养护生的技能、文化及专业修养,还要注重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水平。

1.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心理,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深挖教材内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学目标中,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健康心理。

2.培养中职护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许多中职护生基础知识差、认知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无兴趣、信心不足。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首先要以亲切的表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进行授课,在示范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每项操作的步骤富于程序化动作,加以设疑、启发、引导等讲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操作只靠语言讲解,护生难以完全掌握,需借助挂图、教学视频、多媒体等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把操作步骤细化,逐一分解,从而很好地帮助护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肌内注射操作时,教师先进行示范教学,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每一个步骤清晰、规范地展示给护生,再通过慢放、回放对重要操作步骤进行分解详述,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成动态的传播,不仅加深了护生的理解记忆,还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参与意识。在实训课上护生情绪活跃,为了找准注射部位、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他们先在局部模型上反复练习,然后同学间互扮角色进行实战演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注射原则有条不紊地、顺利地将针头刺入“患者”体内,不仅提高了操作成功率,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中职护生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心理健康。

3.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偏小,进入中职学校后,需独立生活,学习方法、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面临着职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其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面临许多心理问题。针对此现象,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教师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案例教学法等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操作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操作中语言交流要亲切自然、不做作,交代注意事项时应条理有序、语气温和。例如讲解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口腔护理、鼻导管吸氧等操作时采用角色互扮法,扮演护士的护生在操作中应适时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咐等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扮演患者的护生,从患者角度出发,学会考虑患者的感受和需要。采取互扮角色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互为“护士”和“患者”,可现场解决各种护患问题,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其中,对于交流的技巧把握得当、掌握透彻,让护生认识到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培养中职护生的爱患观念

中职护生由于年龄、知识、学制有限,在家长的关爱中长大,自我意识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缺乏宽容、谦让、协作意识。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上,采用情景设置法,编写病例时让护生参与其中,一起设计具体操作流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情景设置要尽量客观真实。示教中把关心与体贴患者的技能清晰而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去关爱服务对象。使用模型人进行示教时,将模型人当做真正的病人去真切对待,教育护生把自己想象成患者,将患者的感受作为护理的出发点去操作。例如在示教鼻饲法时,教师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解释清楚此项操作的目的,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胃管插至咽喉部位时,告诉患者如何做吞咽动作并适当鼓励;在灌入温开水和流质饮食时注意溶液温度,处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关心、爱心、责任心体现得淋漓尽致。护生分组练习后展开讨论:假如我是患者,我当时的心情怎样?你希望护士的关心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护士,你对患者的关心到位了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让护生体会到作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又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渴望治愈疾病的心理状态,逐步形成和发展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护生的爱患观念。

5.培养中职护生团队合作和服务意识

中职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造成依赖性强、自私自利。在护理技术实训课中,教师规范示教后,同学之间采取小组合作式训练,练习过程中每个成员有针对性地互相指出存在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评判,出现疑难困惑及时请教教师,小组成员各自发挥优势,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成员都要经历学习者、指导者、评判者等角色转换,组内成员都要接受其他成员的考核,练习完毕,教师随机抽查一名同学进行操作考核,成绩作为小组内考核成绩,由于小组成员间成绩的关联性,组内成员更加关注小组整体操作水平,大家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实训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从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重心,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护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为护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涵义模式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的尝试运用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运用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而在教学活动中,一般分五步完成探究式学习,即:1.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3.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4.得出结论;5.练习拓展。例如:高三年级(水平五)“武术:搏击――过肩摔”探究式学习,观察现象:老师示范并讲解方法、原理及其实战意义;提出问题:如何借力打力将对方轻松扛起在肩上摆动;动手做:学生1对1相互比划,并进行讨论;形成假设:每小组通过比划,形成自己认为的可行性用力方法;检验评价:以小组为单位,依次进行“实际扛起摆动”的展示,做出评价,突出优点,找出不足;得出结论:正确的动作方法:臀部顶跨手握腕、肩顶腋下腿下蹬,手锁肩部撑腿转、借力打力甩上空;练习拓展:思考如何利用人体力学原理有效扛起对手;思考与探讨在实战中如何有效运用课中练习的动作方法以及摔过肩后的下一个锁定动作等等。

在本课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互间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明显体现,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能。探究式学习的优势在本节课中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是本案例仅仅是探究式学习案例之一,如何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的其它项目中也能有效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何轻松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探究式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尝试构建出“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

二、对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性学习的理解

那什么是探究性式学习呢?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的一种学习形式。

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指在高中体育实践课中进行的以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总结

1.基于上述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探究式学习的内涵与探究学习的共性过程,结合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尝试构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建构如下:

2.对“两圆循环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几点说明:

(1)高中体育实践课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步骤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探究问题部分由“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三个循环步骤构成。观察现象是探究教学导入的前奏;练习拓展是探究学习的延伸,主要包括“集体合作与交流、课后练习、可持续性时间较长的练习”。

(2)本结构图由两个循环的圆构成,一个是“动手做、形成假设、检验评价”形成的相互循环的圆,此圆体现在探究教学中时,假设性问题可能被不断提出,随后不断实践(动手做)、不断检验与评价,如此循环多次,最终找出规定时间内本组间的最合理结论。

(3)结论可以是肯定的,探究的结果是原理性的;同时,结论也可能是否定的,即没有结论即为某次活动探究的结论,探究的结论只适合小范围的应用而不能大面积推广。

四、应用探究式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体育实践课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进行技能的探究教学,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的选择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标准,以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为杠杆。要多种教学方式并存而非仅仅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创设问题情景,紧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准备所教内容的技术动作,明确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设想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文献:

[1]吴凤炜.探索发展式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教学.2001(08).

[2]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07).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9

动还是不动?不少老年人陷入两难之中……其实,这样的为难在专家眼中早已有了解决之道。

赵之心教授高大健硕,一看就是搞运动出身的。赵教授197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田径专业,后留校担任教师,2000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为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此,他把工作重心从讲台移到了社会大课堂。这些年,赵教授不仅出版了众多运动健康普及方面的书籍,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作专题科学健身类节目,以运动与健康为题,在北京及其他地方作报告2000多场,在医疗保健与体育健身相结合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一个阳光温暖的冬日,刚从社区做演讲归来的赵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到目前很多老年朋友“想动不敢动”的困惑,赵教授笑了,说,其实这个问题并不算问题,因为运动锻炼和疾病治疗、康复本身并不矛盾。没有哪个医生会告诉你,因为患病,所以你不能运动。即使因病卧床或不便行走的老人,每天被动地活动肢体,进行按摩、推拿等,也是很必要的。

运动是老人的健康秘籍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好处,却不知道老年人运动的意义更为深远。

赵教授告诉记者,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老年人肌肉的耐力、灵活性,同时会使骨骼更加坚固,从而延缓骨质疏松等老化过程。经常运动,还可加强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预防老年骨关节炎。

其次,老年人血管壁弹性变差,心功能也有减退,如果不注意锻炼,平时会出现心跳加快、气促、胸闷、头晕等症状,也很可能因为突然活动而引发心脏病等危险。如果长期坚持运动,会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从而改善心脏本身的循环,预防或推迟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再次,老年人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肾脏的供血能力,从而提高肝、胰的运动功能和肾脏排除代谢废物的能力,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防御能力,有效预防脂肪肝、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同时,运动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运动时各部分肌肉有规律地协调收缩,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的指令,从而锻炼神经系统,使其反应敏捷,保持良好防御机能,对防止老年性痴呆很有帮助。

把握好运动“五戒”

当然,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放开,需把握好一些必要的原则。赵教授指出,老年人不论进行怎样的运动,都要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握好以下五戒――

第一戒:戒负重练习由于老年人的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较长,因此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都能得到活动的运动项目,运动时切忌背负重物。

第二戒:戒屏气使劲屏气时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使血液回心不畅,心输出量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也会减少,容易引起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导致昏厥。而屏气完毕时,血液骤然大量回心,会使心输出量骤增,血压上升,大脑的血供也猛然增加,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切忌屏气使劲。

第三戒:戒激烈竞赛老年人不适宜选择比较激烈的运动竞赛(如快跑)。这是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的功能下降,协调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运动损伤;而且,激烈的竞赛易使情绪过分激动,诱发意外。

第四戒:戒急于求成活动量过大或增加过快往往是老年人发生意外损伤的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差,因而在运动时应有较长的适应阶段,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即可。

第五戒:戒头部位置变换前俯后仰、侧倒旁弯、各种翻滚、头低脚高、脚朝上的倒立等,都属于头部位置变换的动作。这些动作会使血液向头部流动,老年人血管壁变硬,弹性又差,一旦发生血管破裂,就会造成脑溢血(中风),重者危及生命。

赵教授说,老年人在运动时,通常达到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不感到疲惫,仍然能较好地保持食欲与睡眠习惯,对于运动仍然有良好的兴趣,这种状态为最佳。同时,运动前后要注意检查身体,如果能记录一下运动前后的脉搏、血压,则可提供较好的参考资料。

步行是最简单、有效的运动

对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且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为什么说步行最好呢?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步行简便经济。赵教授说,有一种说法很恰当,那就是“步行是健康的零存整取”。现在的人出门开车、打的、坐公交,不愿多走一步路,可你是否想过提前一站下车,多走几步路呢?要知道,就在你提前下车、选择步行的同时,也在为健康多加一分,也许就是这一分会让你的健康与众不同。这又是为什么?赵教授的解释有两点:

其一是步行舒筋健体。清代名医曹廷栋有言道:“坐久则络脉滞,步则舒筋而体健,从容展步,则精神足,力倍加爽健。”可见步行之好早就被人所知。尤其是常年坚持步行的人,身体更是好上加好。

其二是步行消除烦恼。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实验报告指出,户外快步行走,可使精神获得振奋。烦恼、沮丧等感觉也随之消失。

赵教授指出,虽然说步行存在着相对运动时间较长和会发生下肢不同程度劳损的缺点,但从整体意义上来讲,步行之于老年人最合适不过。

除步行外,赵教授还给广大老年朋友推荐了以下运动:

有氧走跑步

跑步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大。实际上是人体在跑步时每一步的体力付出比平时要大许多倍。此时的肌肉能耗而引起的外部表现主要是以心血管系统活动发生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形成人体心血管系统运动,所以又可称其是“心血管体操”。

走跑运动对健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对心脏有疾患者来说,在医生的嘱咐下一定要量力而行。首先是慢慢适应这种运动方式,然后再逐步提高跑步的强度和运动量。

划船运动

大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背酸、背痛的症状,背部的酸痛主要是缺乏肌肉力量所致;另外,不正确的姿势、非正常的用力、长时间的伏案也会造成背部伤害。

所以,人的背部肌肉相对工作时间最长,其疲劳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这种疲劳会引起小肌纤维损伤,造成背部的多种不适。大家有通过按摩等方法缓解症状的体验,但这种方法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划船运动对人体背部肌肉的锻炼最为明显。所以这项运动还有着很好的缓解、根除背痛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步骤篇10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教育健康行为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预防和促进冠心病康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心内科通过改进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健康教育的对象

随机抽取2006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男68例,女32例,年龄40~72岁,平均(58.67±10.92)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23例,初中及以下者77例。职业:干部24例,工人76例。吸烟者41例。nyha功能分级:i级24例,ii级47例,iii级29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2例,合并糖尿病者38例,合并心律失常及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各28例。

2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2.1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健康教育过程在患者入院时给予评估,根据资料确定健康问题,制订个体化的教育计划,然后实施。评估的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健康的理解和关注程度、目前的饮食、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目前的病变程度、服药的依从性、患者的情绪状态、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随时评估,及时了解教育效果,给予强化和调整,使教育活动在不断的监控中逐步完善,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2.2制订健康教育方案人的健康需求各不相同,对文化程度较高、较关注健康者提供疾病最新的治疗、护理、保健信息;对理解能力差者反复宣教,教给其一些疾病的自护知识;对生活质量较差者宣教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知识。同时注重冠心病健康教育内容的可行性。如做饮食护理时经常请营养师给予协助,从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出发,列表向患者讲解可以采取的食物种类以及忌食的食物种类,并教会患者正确掌握食盐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患者则协助其制订食谱。对吸烟者因人而异,与家属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戒烟计划。

2.3掌握恰当的健康教育时机和步骤①灵活掌握宣教时间:采用忙时“见缝插针、言简意赅”,闲时“主动有序、具体详实”[1]的教育方法。危重患者仅给予急需的护理指导,规章制度宣讲及一般健康教育在病情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在治疗操作和护理中,给患者解释和介绍相关药物知识;在非治疗和护理时间内与患者进行交谈,联络感情并收集资料,以便系统地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出院指导在出院前1~2d内完成。②步骤:采用胡容创立的“优势健康教育内容递增教育法”(apie),即通过从患者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教起,不断激发患者的学习愿望,不断递增健康教育内容[2]。

2.4教育方法灵活多样①语言教育:包括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护士在给患者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主动介绍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为主动形式。患者提出问题,护士针对性地作解释为被动形式。②书面教育:采取宣传栏、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卡片等书面形式,这种形式适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以及年龄较轻的患者。③实物教育:应用模型或实物向患者展示、讲解,把抽象的知识让患者感到直观、具体,易于接受。

2.5运用多种教育形式①个别指导:针对不同病情、不同知识层次、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一对一的指导;②专题讲座:每周一次集中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康复知识;③小组讨论:组织患者一起讨论交流;④电话教育及随访:我们对出院患者登记在册,定期给予电话或上门督促指导,指导其合理饮食、安全服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

2.6督促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通过各种途径,指导患者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行动。行为转化过程中,护士不仅反复说教、宣教知识,更重视技能的培训。

2.7增强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取决于良好的自我效能的建立。根据bandwra理论,个体自我效能的形成有4个来源:即自我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及情绪[3]。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①中年冠心病患者阶段性复测血糖、血脂,观察血压、体重,自我评估身心状态及工作生活质量,正向积极的作用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形成起了正性强化作用;②鼓励患者记流程日记,体验克服困难和惰性、坚持规律饮食和锻炼的成功经历和益处;③组织各种形式的病友交流会和座谈会,充分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④与患者建立密切护患关系,定期家访和咨询,督促患者维持良好的行为。

3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调查,患者1年后较入院时对冠心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38%,对护士满意率提高了42%,定期门诊复查和服药依从性佳者提高了21%,血脂达标率提高了18%,戒烟率提高30%,心绞痛复发率降低了12%。其中血脂达标率按内科学第6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tc<4.68mmol/l,ldl?c<2.6mmol/l的治疗目标值作为参考。

4讨论

4.1健康教育方法灵活多样采用灵活多样、形式不一的健康教育方法,是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的有力纽带。我们采用了胡容[2]的apie教育法,利用恰当时机,采用多种形式,并逐步使健康教育走出医院,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详细具体的长期个体化的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患者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轻松掌握了自己最迫切希望获得的知识,使健康教育取得了实效。

4.2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观是健康教育取得成功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利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通过护理干预逐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使药物治疗与行为、心理治疗有效结合,加强了其自护和自救能力,减少、避免了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4.3健康行为的建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维持和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健康教育效果得以巩固的法宝。通过运用各种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患者基本能自觉遵从健康教育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并且能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总之,对冠心病患者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安全、高质量、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士的满意率、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血脂达标率,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宇,倪利蓉,刘桃英,等.医院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