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航空航天技术特征十篇航空航天技术特征十篇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07:48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1

4月9日,柬埔寨首相洪森一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和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潘广学的陪同下,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观访问。

洪森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五院和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并对正在研制测试中的多个卫星型号进行了近距离观摩和了解。对正处于测试中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实物,洪森首相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参观结束后,洪森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参观中国航天的最新技术成果,他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交流、加强合作。他预祝集团公司承担的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任务为代表的各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雷凡培表示,中柬双方航天领域合作有很深的积淀,双方先后签署了卫星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柬星一号通信卫星在轨交付项目的框架协议。他相信通过此访,洪森首相一行能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集团公司的整体实力,更好地推动双方航天领域合作,将柬星一号项目打造成为中柬两国高科技领域合作的典范。(杭文)

黑花江将建北斗导航产业示范园

3月11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集团公司将与黑龙江省在卫星应用产业领域,共同建设北斗导航产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信息体系,联合打造国内一流地理信息企业。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在高端装备制造及技术开发领域、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平台建设及产业合作、产学研联合与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等方面加深合作。(杭文)

中国将与联合国联合召开载人航天技术研讨会

由联合国外空司(UnooSa)发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9月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是联合国空间应用项目框架下的“载人航天技术倡议项目(HSti)”的一部分,旨在推动全球载人航天领域技术合作。

HSti是UnooSa在联合国空间应用项目框架下于2010年建立的项目,曾于2011年11月在马来西亚组织召开了第一次专家会议。此次北京研讨会是上次航天技术专家会议的进一步延伸,主要目的是:交流在载人航天飞行和空间探索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计划,建立对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共识,增进微重力研究与教育的能力建设,探索新兴国家参与空间探索活动的合作机会。此次会议还将讨论在HSti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机会,以促使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更好地造福于人类。(航讯)

神舟十号飞船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月31日下午,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飞船的进场,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全面展开。

神舟十号飞船等飞行产品已按技术流程完成了研制、总装和出厂前测试工作,质量受控、功能性能满足要求。用于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正在按计划进行出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行状态良好,工作正常,具备执行任务条件。(航讯)

201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奖颁奖

3月25日,由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奖颁奖大会暨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座谈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会上,中国航天基金会对2012年度获得“中国航天基金奖”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医监医保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704所精确制导与遥感技术研究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部一室等15个先进单位,方旭来、郭玉明、郝冠军等216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杭文)

我国探空火箭首次完成空间环境试验任务

4月5日凌晨5点45分,我国首次以探空火箭为载体的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获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1所研制的天鹰3e探空火箭成功发射,火箭搭载的科学探测载荷设备成功获得了有效的探测数据。

天鹰3e探空火箭是用于搭载有效载荷、进行“临近空间环境探空火箭探测与试验技术项目”第一次空间物理试验与探测任务的探空运载火箭。本次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以天鹰3e探空火箭为载体,搭载了朗缪尔探针、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和金属钡释放装置等三种科学探测仪器,并在200千米附近的电离层中释放金属钡粉。试验获取了电子、离子和空间电场不同高度垂直分布的原位探测数据,观测到了钡云扩散、漂移和演化的整个过程,对低纬度空间垂直分布特征及近赤道区电离层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飞行试验是我国首次以探空火箭为载体的一次空间科学主动试验,标志着我国利用探空火箭开展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再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杭文)

新型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研制稳步推进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日前顺利完成了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原理验证结构整星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平台的静力和动力特性均满足设计要求,这意味着全新设计的星体结构顺利通过“大考”。

据悉,该平台结构设计灵活,可扩展性强,能够满足光学载荷、SaR载荷等多种载荷的需求。该试验的顺利完成,为平台原理验证结构的研制画上了圆满句号,也为后续首发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讯)

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正式完成在轨交付

最近,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正式完成在轨交付。这是中国航天出口的第一颗在轨交付的遥感卫星,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

2012年9月2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今年3月初,中委双方签署了卫星在轨验收评审会会议纪要。这标志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正式完成在轨交付。双方认可,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寿命从收取第一幅图像时算起,即2012年10月1日。后续,中方将根据委内瑞拉国内地面站的土建工作进度,完成地面应用系统的正式交付。此后,中方还将支持委方进一步做好卫星运营和数据应用相关工作。(杭文)

航天科工亮相西班牙国土安全展

3月13日,第四届西班牙国土安全展在马德里拉开帷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参展企业,携安保科技产业主要产品参加了展览,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展会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让世界更安全”为参展主题,从安保科技、国土安防、应急反恐、灾害监测、无人机应用体系以及信息安全等六个主要领域系统全面介绍了集团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的雄厚技术实力以及自主创新的特色产品。(航讯)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2

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中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态度。

从2000年到2011年,三部白皮书的发表跨越了11个年头。如果以2006年为中间点,对中航天前后两个五年时间段的发展做一个大致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中航天发展正处于“提速”阶段:

――从研制及发射卫星的数量看,前一个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卫星,后一个五年,这个数字是70颗,增长7218%。

――从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看,前一个五年发射24次,后一个五年发射67次,增长了179%。

――载人航天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后一个五年中,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进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功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了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深空探测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并开始实施;后一个五年中,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继飞向月球,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启了中航天的深空探测新时代……

比较三部白皮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航天跨越发展的轨迹;而最新的2011年白皮书,又预示着中航天发展的全方位提速在下一个五年中将体现得更加充分。最新的白皮书明确:未来五年,中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前两部白皮书相比,新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方面的内容,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对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也更加具体。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提出“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其中“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的名称及性能都是首次公开提及;在“载人航天”部分,首次公开提出“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在“深空探测”部分,首次提出“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等,可谓亮点纷呈。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3

振奋人心的消息相继传来!截至12月2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着陆器组合已成功月面软着陆,并开始了最关键的“挖土”任务。届时,着陆器将带着我们对外星球的向往,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并采集2kg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这标志着整个人类向未知宇宙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1此次嫦娥五号出征探月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回”的关键之战,将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有望实现五项“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然后采集大约2千克月球土壤最后通过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地球。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4器组成包含15个分系统,是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球表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

发射成功后,探测器将经过11个阶段20余天的工作采集月球样品后返回地球。据了解此次任务将突破窄窗口、多轨道装订发射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等多项关键技术,并且实现首次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跨越,同时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此外,还将对采集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中国的科技进步是如此厉害啊!从中国是前4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的日益强大。而且中国卫星性能是世界第二,并且和排名第一的美国也差不了太多了。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2月球是一颗美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卫星,从古至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传统文化角色。古时,作为重要的审美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这些诗句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显示出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和审美情趣。今天,月球依旧是我们人类探索的对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步入预定轨道,也标志着我们中国在月球探索中迈进了重要一步。

此时的中国人,不仅激动,内心更是欣喜与自豪。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把这激励人心的信息告诉学生。本学期,我所执教的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与月球》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天体就是月球。

中国的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科学课上,我将本单元的主题结合时事新闻,辅之图片、视频、研究报告全面地介绍给学生。另外,及时巩固书上的知识,如: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周期、月海的形态、神秘的环形山等。课本第50页的资料袋中,详尽地介绍了中国的探月工程,抓住这个教育时机,让学生感受到,其实课本上的知识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我想这更有意义。我语重心长地鼓励学生:“科学来自于人们对生活不同现象的各种思考和探索,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或许下一个月球探测系统的研究,就能出现你的身影。这个前提,就是你们要踏踏实实的学习,认真完成每一天学习任务。”

仰望星空是我们捕捉梦想的开始,脚踏实地则是我们让梦想成真的途径。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颗孩童般的心灵去找寻梦的光芒,用坚韧和不挠的精神完成梦想的征程。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3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13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4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实现了中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代表了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首次使用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1号工位成功实施发射。文昌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滨海航天发射场,具有纬度低、发射效率高、射向宽、运输便捷等优势,能够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行控制中心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承担,全程负责对火箭基础级、上面级进行跟踪测量,以及载荷在轨测试和长期管理。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

观看嫦娥五号心得5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以“长征”命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一次标志性实验,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它的首飞成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大运载时代,标志着我国在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首凝望,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一甲子。60年来,一代代科研技术人员锐意进取、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昂首踏上献身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交相辉映,璀璨夺目。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伟大的事业积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助推伟大的梦想。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也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激励着我们向着中国梦强军梦奋勇前进。

一部航天史充分证明,铸就强国强军伟业,不能指望别国提供核心技术,也不能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更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进步。创新,永远是引领航天事业的第一动力,永远是放飞航天梦想的强大引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路跨越,一路辉煌。对中国航天来说,每一个新高度都是新起点,每一个新起点都意味着新出发。可以自豪地说,随着空间实验任务的顺利推进,随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科学实施,人类进入太空之旅必将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4

【关键词】航空器维修差错;特点;主要原因;差错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出行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各种交通工具中,乘坐飞机等航空器出行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由于航空器飞行环境的特殊性,对于航空器安全运行要求非常严格。为此,对于航天器的维修就显得尤其重要,尽管这样,在航天器的维修过程中仍然会不断出现差错,这样就直接威胁到了乘坐航空器的人们以及航空器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分析航天器出现差错的原因,提高航天器的维修效率,对于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航空器维修差错的特点

1.1航空器维修差错具有明显的潜伏特征

在对航空器维修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某些位置已经进行过维修检查,这样就会使维修人员产生麻痹心理,导致这些位置的维修差错长时间或者在发生事故前根本无法察觉,这样就使得航空器的维修差错具有较强的“潜伏性”,而这种“潜伏性”对于航空安全具有非常强的杀伤力。

1.2航空器维修差错具有明显的突变特征

在航空器的维修过程中,维修差错有可能不是一次造成的,有时甚至是维修人员连续多次习惯性操作造成的,这样慢慢积累,就会由量变逐渐产生量变,使维修差错突然出现。其实不然,这实际上是维修人员的长期错误操作引发的必然现象。

1.3航空器维修差错具有非常强的连锁特征

在针对航天器的某个故障进行维修时,由于维修人员的操作适当,常常会导致由一个故障引发另一个故障出现,甚至前后一个故障可以使前面的故障更加严重,特别让人担心的是,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甚至不能发现由于连锁反应引发的其他故障。

1.4航空器维修差错具有明显的必然特征

不管维修人员敬业精神多么强,维修技术多么精湛,只要他还在进行航空器的维修,那么,在他对航天器维修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发生维修差错的机会,只是出现维修差错的机会多与少的问题。

2.航空器维修差错的主要原因

2.1人为原因

2.1.1维修人员缺乏维修必须的敬业精神

由于航空器维修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并且担负的责任重大,这样常常引发航空器维修人员出现思想上的波动,感到做航天器维修工作是一件又苦又累、出力不讨好的工作;甚至有的维修人员看不到光明的前途,觉得做航天器维修工作就是浪费生命。这样常常导致他们在维修过程中不但不按照基本规程进行操作,而且在进行故障排查、拆装附件、系统调试等维修工作中马马虎虎,单纯凭经验凭感觉进行维修,这样常常导致维修差错的出现。

2.1.2维修人员业务素质水平比较低

在航空器维修人员中,常常存在着一些业务素质水平比较低的人员,这些人员不但缺少专业的维修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还缺乏必备的维修素质。这样常常会导致他们在航天器的维修过程中不按照操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安全要求进行维修,常常使用错误的检查方法或者维修方法,在维修过程中,根本不懂怎样操作是正确的,怎样操作是错误的,在进行故障排查、拆装附件、系统调试等工作中无法正常操作,这样势必导致维修差错。

2.2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航空器维修的重要因素。在航空器的维修过程中,经常进行的是露天作业,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寒冷难忍,无论风霜雨雪,只要是需要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维修操作,这就给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制造了难题,导致出现维修差错。同时,社会因素也会对维修人员的维修产生影响,例如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家庭关系等因素都会对维修人员的情绪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对维修质量造成影响。

2.3管理原因

管理因素也会对航空器维修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维修过程中,维修现场是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协调有序不但会影响整个维修进程,而且还会给维修人员造成精神上的影响。如果维修任务变化无常、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常常会导致维修人员心理失衡,出现心理紧张、烦躁、郁闷、忧伤等不良心理,这样就会导致在维修过程中出现差错。相反有组织、有计划、协调有序不但可以保证整个维修过程有序进行,而且可以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维修效率。

3.大力加强航空器维修差错控制

3.1大力加强维修人员管理

大力加强维修人员的管理,首先必须大力加强维修人员的思想教育,让维修人员充分认识到航空器维修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他们对航空器维修工作的重视,增强他们责任心、责任感;其次要大力加强维修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培训,要拿出资金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从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再次,要尽最大努力改善维修人员的工作环境,时刻关注维修人员的心理变化,查清他们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努力提高维修人员的待遇,从资金上、物质上向维修人员倾斜,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技术水平和工作热情。

3.2大力加强航空器的维修管理

大力加强航空器的维修管理,首先要制定航空器的维修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将航空器的维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要定期对航空器进行系统性的故障排除和维修。其次,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检修制度,协调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确保突发事件检修过程的安全、合理、有序。再次,要努力倡导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努力消除工作人员之间的隔阂,从而不断提高航空器的维修质量。

总之,航空器的维修是关乎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大事,作为航空公司必须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改善环境,提高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航空器维修的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谢鹏军.浅析机务维修的人为差错[J].中国科技纵横,2010,15:117.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5

作为本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在轨正常运行,以等候“神舟九号”的来临。从飞行、交会、对接,到最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分离,其中轨道舱将会自然衰落后坠落大气层,返回舱返回地球。

完成这全过程,“神舟九号”预计在轨飞行13天左右,将是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在轨时间最长的一次,此前的纪录由“神舟六号”保持,时间为115小时32分钟。

经过载人交会对接的洗礼,“中国的飞般将成为真正的载人天地往返工具,能把人送到空间站或者空间实验室中去。”载人航天总工程师周建平向《财经》记者表示。

交会对接难度大

在人类的空间探索活动中,交会对接技术不可或缺,而且还十分复杂。所谓交会对接,是指将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连成整体进行轨道飞行。本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计划分为四个过程:一是交会,“神舟九号”要跟上并对准“天宫一号”;二是对接,两个航天器通过对接机构连接,并且完全密封;三是变成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此时需要实现由一个航天器控制另外一个的技术;四是航天员从“神舟九号”进入“天宫一号”,再回到“神舟九号”并返回地面。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作用巨大,其最广泛的应用就是为长期运行的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和人员运输服务。例如,除早期试验阶段外,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全部飞行任务,以及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主要任务,都属于此列。而且,空间站本身的建造也离不开交会对接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另一个重大潜在应用领域是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任务。它可以通过在轨完成转移飞行器的重新组装,以降低对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需求。在美国“阿波罗”登月过程中,航天器在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要分别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在全球已有的300多次交会对接中,出现过十多次失误,主要集中在人类载人航天活动的早期。但即使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两个航天器还发生过一次重大的空间交会对接事故,“进步m3-4”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导致“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光谱”号舱被迫关闭,部分氧气泄漏,动力系统也受到影响。

根据航天员及地面站的参与程度,交会对接技术可分为人工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美国较多应用人工控制方式,而俄罗斯则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人控方式为飞船先由地面控制,接近空间站后,再由航天员控制完成太空交会,其对接优点是: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能及时修正交会系统中的错误和排除故障;节省燃料和时间。自控交会对接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生命保障系统,可靠性高,无须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表示,人控交会对接对航天员本身有很高要求,如较高的空间位置判断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操作能力,同时,航天员还要面临燃料消耗和时间限制,必须在一定时间里完成对接,所以对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也要考核。

实际上,“自动交会对接与手动交会对接相结合,对接会更可靠。”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告诉《财经》记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控和自控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以自控方式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也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自主完成交会对接的国家。在此基础上,“神舟九号”的主要任务是使航天员掌握人控交会对接技术。

焦维新分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就可以认为中国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项技术是载人航天第二步中技术难度最大的。

“神舟”的任务演进

1992年9月21日,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初,就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空间站阶段,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载人航天工程前两步中,“神舟”飞船针对不同阶段的使命,在技术状态上呈现数种变化。

航天飞船在太空中完成任务后,若整体返回,则飞船的重量和体积很大,技术难度增加。因此,飞船不是做成一个整体,而是分舱段,以减少飞船返回时的重量。“神舟”采用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与推进舱组成。轨道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返回舱是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航天员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推进舱则为飞船在轨飞行和返回时提供能源和动力。

从“神一”到“神六”,中国解决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全部问题。“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告诉《财经》记者,在“神六”之前,“神舟”飞船的变化不大,轨道舱自带太阳电池翼,在飞船返回后实现留轨利用,可以成为一个空间实验室。

“神七”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为解决航天员出舱操作,它既没有自带太阳电池翼,也没有进行留轨利用。经过改进,轨道舱在保留航天员生活舱功能的同时,又充当出舱活动需要的气闸舱。在航天员出舱前,气闸舱能够快速泄出空气,使舱内压力接近真空状态下的零气压;航天员返回后,气闸舱又能快速恢复压力至一个标准大气压。气闸舱内还配置了支持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相关设备设施。

“神八”到“神十”的目标,是要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其轨道舱也不做留轨利用。戚发轫透露,原计划“神八”和“神九”都不载人,但“神八”圆满完成第一次交会对接,而且经过9个月的监测,“天宫一号”也具备了迎接航天员的条件,“神九”相应调整为载人任务。

如果“神九”不负众望,那么“神舟飞船的使命就完成了”。戚发轫表示,“现在‘神十’要做什么还没有确定。”

由此可见,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四大关键技术已解决其二,即出舱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还剩下补给技术和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这两项关键技术需要突破。

补给技术的实现,需要研制货运飞船,以满足数以吨计的天地间物资运输需求。戚发轫透露,“现在(货运飞船的)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但还没有起名。”

不过,即便拥有了货运飞船,天地间的运输成本也非常高,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的资料显示,1公斤物质从地面发射到近地轨道的空间站约需2万美元。而且,一旦建成空间站,航天员的留驻时间相对较长,需要物资较多,进一步拉高了输送成本。

而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正是为了能够就地解决补给。预计中国对补给技术和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的验证,需要依靠计划于2015年前发射的“天宫二号”乃至“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来实现。

火箭瓶颈

当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都得到验证后,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将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终极目标——在轨组装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分析称,由于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在2020年前后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就有可能成为太空中唯一的人类空间站。中国自建空间站将由一个21吨核心舱和两个20吨级实验舱组成,总发射重量超过60吨。此外,空间站的正常运行,还应包括一架货运飞船和一架载人飞船。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不出运载能力达20吨以上的火箭。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的“长征2F”火箭在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为8.5吨,已是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运载能力的缺口相当显著。

正在研制中的“长征5号”火箭被赋予了突破瓶颈的使命,其设计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告诉《财经》记者,“长征5号”与“长征2F”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火箭推进剂的改变:液体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是“长征2F”火箭的推进剂,其在单位时间、单位燃料消耗量下所产生的推力(即比推力)较小,而且具有一定毒性;“长征5号”则以性能较高的氢氧发动机或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

此外,“长征5号”火箭的芯级和助推器的直径,都会比“长征2F”火箭提高不少,相应的推进剂灌注量也大大提高。

不过,在龙乐豪看来,“长征”运载火箭的适用性能并不完善,仍属于“家族式”系列,即每个运载型号的发展都源于特定的需求,型号技术状态差别较大,还存在运载能力重叠的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系列化”运载火箭。

在“长征5号”设计上,可以通过在基础级火箭上面增加相对独立的上面级,即“像摆渡一样,到某个轨道再继续爬升”,以提高火箭性能和任务适应能力。一般而言,研制一个新火箭型号需六年左右时间。但“长征5号”在2006年获得批准立项,预计到2015年才能研制成功并实现试飞。龙乐豪分析称,进度拖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长征5号”起点较高,加之新型火箭需要配套建设一批基础设施,而国内相关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6

根据任务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将于今年6月~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

目前,神舟十号飞船已完成总装,正在进行出厂测试;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已完成测试,正在进行出厂前准备;航天员训练正按计划进行;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系统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行正常、状态良好。

(杭文)

长征七号火箭有望2014年首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研制进展顺利,有望2014年首飞。

他介绍,长征七号研制团队突破了“180千牛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等96项关键技术及“箭上不锈钢导管全位置焊接及装配技术”等14项关键工艺。长征七号火箭是未来深空探测的主力火箭之一。

风云四号初样鉴定星开始结构总装

针对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持续性大范围高污染天气,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总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等单位参加的风云四号卫星研制队伍,加快了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的研制步伐,初样鉴定星已进入结构总装。

欧美等国同类的三轴稳定气象卫星均计划在2016年前后发射,而在2016年之前发射的风云四号卫星面临着世界级技术难题。为了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卫星,风云四号采用了最新的有效载荷、全新的卫星平台和众多的新技术。风云四号将装载具有上千个探测通道的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等遥感仪器,在轨运行后将全面提高对天气、环境、灾害的监测能力,成为天气预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的高精度卫星。风云四号卫星发射后,我国将形成以风云三号、风云四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低轨业务卫星观测网和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双星观测”的业务格局,进一步提高全球观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尹林发)

嫦娥二号成功突破2000万千米

2月28日10点18分,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千米,标志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目前,卫星状态良好,各项飞控执行正常,嫦娥二号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2010年发射以来,从距地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从700万千米处飞越探测小行星,到突破1000万千米,再到突破2000万千米,超期服役近两年的嫦娥二号卫星,在浩瀚太空中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嫦娥二号还在国际上首次获得10米分辨率的图塔蒂斯小行星图像。

(航讯)

2020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覆盖全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顾问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日在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2020年前后,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他说,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底建成,并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

(杭文)

交会对接与北斗团队荣膺科技创新人物特别奖

近日,“2012年度CCtV科技盛典”专题晚会在京举行,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团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任务团队双双捧得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特别奖。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蛟龙号团队和航母与舰载机团队。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7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感悟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1航天员们以筑梦太空的实际行动,挺民族脊梁,壮国威军威,成为强国强军伟大征程中民族的骄傲、时代的标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纪多说,要向航天员学习,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的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为新时代航天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员在学习航天员群体先进事迹后表示,要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新征途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市第五中学师生代表,与航天员景海鹏、王亚平、陈冬座谈交流后说,梦想能到达的地方,总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

航天员群体时刻准备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为祖国而战的“满格状态”,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官兵。解放军驻晋部队某基地官兵表示,向航天员群体学习,就要扛起亮剑制敌、敢于胜利的使命,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和实践创造,发射更多“争光星”,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组织师生座谈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航天员群体用军人的无畏和血性搭起筑梦天梯,用军人的果敢和睿智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为广大青年立起了新时代的“价值标杆”。

航天员群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崇高境界,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民。许多网民表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高地。尽管航天员们少了些儿女情长,少了些安逸舒适,但因为有了大格局、大情怀,也就有了对忠与孝、苦与乐的独到诠释,对小我与大我、个人与集体的独特理解,向英雄航天员群体致敬。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2航天精神就是爱国精神!弘扬航天精神首先要树立报国之志。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兴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颗爱国之心,把爱国作为做人之灵魂,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而锻炼身体、而努力奋斗、而团结拼搏、而不断创新、而竭诚奉献;要发扬爱国传统,像中国历史上的岳飞、陆游、文天祥、戚继光那样“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便是中国精神、中国气概和中国力量,这就是民族气节、胜利信心和前进方向。

航天精神就是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就是要发扬航天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懈钻研的精神。不学习、不吃苦、不实践、不探索、不积累,何来成绩、何来发现、何来成功、何来创新?在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峰、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一次次彰显中国力量的艰难征途上,正是经过了以航天员杨利伟为代表的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我国航天事业才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航天精神就是求实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说的“面向未来,我们要瞄准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就是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的科学精神以及求是精神、认真精神、精细精神、精致精神、精准精神、精确精神,也是我们各行各业的建设发展都需要的精神。只有求真务实、科学严谨才能有真作为、出真成绩、见真效果。例如日前教育部拟对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严严重者给予开除或解聘就是弘扬航天精神的典范,是促进风清气正的良好开端和福音。

航天精神就是奉献精神!作奉献和牺牲,奉献于航天事业、奉献于脱贫攻坚、奉献于农业发展、奉献于生态产业、奉献于旅游开发、奉献于环境保护、奉献于教育文化、奉献于集镇建设等等,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恪尽职守、身先士卒、公而忘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服从安排、迎难而上、服务群众,不斤斤计较、不拈轻怕重、不推三阻四、不逃避责任,这就是在当今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时代各阶层、各行业、各地方都需要的正确的认识、作风和态度,就是甘于奉献的航天精神。

当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和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自强不息精神,“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学钻研精神以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航天精神另外的表现形式,是延续和补充。

由是观之,树立报国之志,弘扬航天精神,当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神圣的、永远的、光荣的职责也。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32011年11月3日01:40左右,神州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顺利对接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第一次是东方红卫星上天,标志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问天成功,那是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完全有能力独立发射自己的卫星了。第二次是杨利伟乘坐神五顺利升天并安全返回,这标志着中国人实现了载人航天梦想。神州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探索外太空以及登月的成功为期不远了。

神八天宫对接成功激励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激励着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为什么有些同学的成绩差,有些同学的成绩好呢?那可能是因为有些同学太懒,不好好学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成绩老是不能提高。我们可以借助航天员刻苦勤劳、细心钻研的精神,在学习方面:平时,要刻苦学习,上课要认真听讲;考试前要认真的、反复的复习;写完试卷,要细心的检查。这样,成绩肯定会提高上去的。中国的航天人通过辉煌的航天成绩,给全体中国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要相信自己,发展主要依靠自己,学习外人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自我造血能力。

中国人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只有依靠自力更生创造出的成绩,才是真正的值得自豪的成绩。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中国航天人的自力更生精神,都应该有航天人的底气和勇气,把所有的行业都做成航天事业一样的地步,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祖国真伟大!向中国的全体航天英雄们致敬!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42014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腾空,并将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开启新征程,为实现航天梦谱写新的篇章,中国人航天梦的不断美梦成真,让未来的中国梦演绎的更加精彩。

从1992年开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立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我国经历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再到“神舟十号”的艰苦探索阶段,目前正处在由第二步向第三步迈进的关键阶段,神舟十号飞行任务顺利进入应用飞行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航天科技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类。让人在太空长期健康生活、有效工作,充分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三名航天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团结人民为国家富强而奋,让中国梦更加精彩!

第十四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学习心得5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遨游太空15天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顺利完成我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后,其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

至此,中国十艘神舟飞船、一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飞行全部取得成功。中国人朝着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如同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一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组织、实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

情牵神舟,梦圆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从天地对话到太空授课??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望,都响彻着我们国家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党中央科学决策,引领中华民族筑梦太空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是最早诞生飞天梦想的民族。新中国的成立,让人们看到了梦想变为现实的曙光。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用短短21年时间,一举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面向未来,党中央以长远的眼光超前谋划,相继对新一代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深空探测等作出部署。

在太空,中国人的脚步将走得更快、更远??

党中央深情关怀,激励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你们进入太空工作生活已经有13天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

“感谢主席的关怀!我和晓光、亚平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好,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想贡献力量,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指令长聂海胜回答。

飞船发射之前,他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

鼓舞激发斗志,关怀催生力量。

作为一个承载着责任、使命和荣誉的特殊群体,中国航天员队伍成长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

何止是航天员队伍,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那一天起,每一位航天人都能够亲身感受到来自中南海的暖流。

在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进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着工程的进展。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程进展汇报,到研制和发射现场看望科技人员,鼓励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坚持自主创新,奋起直追。

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都褒奖参试人员;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登门看望航天工作者或邀请他们参加联谊活动;每次召开有关会议,都征求航天老专家的意见;国家设立专门的航天人才特殊津贴,鼓励年青一代早日成才??

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科技人员,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把来自中南海的关怀和激励送到广大航天人心头。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化作了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巨大动力,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党中央大力倡导,载人航天精神助推航天事业不断跨越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就在这次通话中,勉励3名航天员说:“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你们身上体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这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对全国人民都是启示和鼓舞。”在梦圆九天的壮丽航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跨越和进步,而且培育形成以“四个特别”为主要内涵的载人航天精神。

2003年11月7日,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到2013年神舟十号胜利归来,在十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成功将十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支撑起这“十全十美”辉煌战绩的巨大动力,正是党中央大力培育和倡导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全十美,靠的是科学求实搭就的登天之梯——

载人航天,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泰山。党中央坚持把质量第一作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根本要求,强调指出要“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要“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中国航天人把质量当作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命,把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研制、试验的最高原则,狠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培育和锻造良好的科研作风,使每次发射试验都真正做到设施设备零故障、技术操作零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正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归零”,成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成功飞行。

十全十美,靠的是团结协作凝聚的飞天合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工程,直接承担工程任务的科研院所有100多家,如果算上协作单位,共有十几万人参与到工程之中。

工程实施以来,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坚持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努力实现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依靠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依靠现代化的交通,在西安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在天津制造的飞船太阳帆板,在上海制造的推进器,在四川制造的元器件,在哈尔滨制造的控制器??最终组装成完美的船箭组合体。

十全十美,靠的是爱国奉献奏响的动人旋律——

2004年2月2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动情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大有作为。”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这,就是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根本原因。

与精神铸就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

中国航天人在用心血和汗水铸就载人航天精神的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支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方阵——今天的中国航天人,比世界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工程各系统总设计师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工程科研人员的80%。

神舟翱翔,青春作桨。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他们因伟大的事业而出彩,伟大的事业以他们为骄傲。坚守理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敢于担当的年轻一代航天人,正在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新的突破积蓄强大力量??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8

【关键词】美西南航空公司;低成本;生产函数

低成本航空业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这类航空公司通过选择新型销售渠道、购置单一机型等方式,来减少航空公司的成本,从而大幅降低票价,极其富有市场竞争力。

一、文献综述

(1)有关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制约因素、提出经营策略方面。尚婧(2010)分析了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成因,并为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张雄(2010)针对春秋航空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适合低成本航空公司采用的成本控制、差异化、联盟三大经营战略。岳鹏飞(2010)分析了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的相关建议。李绍伟(2010)通过借鉴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成功运营模式,结合国内情况,尝试性构建出了我国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2)有关航空运输生产函数的研究。国内有关航空运输生产函数的研究较少,且主要是从整个中国的航空运输业角度来研究生产函数的。罗亚光(2006)利用1994~2003年中国民航运输生产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生产函数估计模型。陈林(2007,2008)以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童表示产出,以运输飞机数量、正驾驶飞行员人数和航空煤油消耗量表示投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我国航空运输生产函数。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单一航空公司的生产函数研究很少,本文将针对航空公司(美西南航空公司)的运输生产函数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明确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经济特征。

二、生产函数模型建立

(1)生产函数选取。生产函数是一种反映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技术关系的表达式。本文将选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建立航空运输生产函数。(2)因变量的选取。本文将选用美国西南航空公司1993~2010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因变量(单位:千美元)。(3)自变量的选取。对于航空运输企业,要素的投入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技术投入、员工数量、飞机投入以及航油投入四个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设定航空公司生产函数为:Q=aeλtLαKβmγ,其中,Q代表航空公司的运输产出;L表示航空公司的劳动投入;K表示航空公司的飞机投入;m表示航空公司的航油投入。a表示基期的航空运输水平;t表示时间;λ表示航空公司技术进步水平;α、β、γ分别表示航空公司劳动投入、飞机投入、航油投入的产出弹性。为了简便运算,我们可以对上式进行变换。在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如下表达式:inQ=ina+λt+αinL+βinK

+γinm,令q=inQ、a=ina、l=inL、k=inK、m=inm,那么原式可以转换为:q=a+λt+αl+βk+γm。

三、实证研究

通过查阅美西南航空公司历年年报资料,我们得到了公司1993~201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工资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航油支出的各项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表1美西南航空公司1993~2010年财务数据

通过eviews3.1进行回归分析得:

从以上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方程一些参数不能通过0.05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且方程Dw值为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和序列相关性。但方程拟合优度R2值接近于1,方程整体的F检验通过,说明方程拟合的较好。那么,美西南航空公司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如下:q=5.666+0.003t+0.294l+0.653k

+0.217m,把相关参数的估计值代人变换前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288.88e0.003tL0.294K0.653m0.217,其中,t表示时间;L表示航空公司的劳动投入;K表示航空公司的飞机投入;m表示航空公司的航油投入。

四、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输生产函数的经济特征分析与措施建议

第一,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产出主要取决于公司的飞机规模投入、劳动投入这两个指标,它几乎解释了95%左右的产出变化。因此,低成本航空公司,尤其是一些刚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进行投入决策时要重点考虑员工数量投入、机队规模投入这两项指标。第二,由于α+β+γ值大于1,说明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输生产整体规模报酬递增。由于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的一种特例,或者说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因此低成本航空运输生产整体上同样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航空运输业由于具有线路密度经济、运输枢纽和运载工具的运载能力经济等特点决定了其应该具有相当的规模经济性,这一点国外的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都已得到证实。同样,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而且相较于一般的航空公司更甚。我国的低成本航空运输公司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来逐步提高我国低成本航空运输产出的规模经济性。第三,美西南航空公司的生产技术进步对公司产出的贡献位0.3%,贡献度较低。航空运输生产函数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涵管理术进步和生产技术进步。美西南航空公司的技术进步弹性为0.003,这表示技术进步对低成本航空公司产出贡献程度不是很高,但也从侧面表现出低成本航空公司一直将管理技术,特别是自身管理技术(包括空中管制、机配置、航线网络结构设计、航班配置和舱位管理等)做到了极致。因此,我国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发展的前期,要必须注重自身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改进,这样才能保持公司的产出水平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张言国.金鹰航空创建低成本航空公司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岳鹏飞.我国低成本航空公司发展策略[J].视点·perspective.2010(11~12)(总第360~362期):50~53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9

空中客车公司是业界领先的飞机制造商。2006年,空中客车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260亿欧元,目前约占全球一半的民用飞机订单。空中客车公司的产品线由五个成功的系列机型(由107座到525座)组成:单通道的a320系列(a318/a319/a320/a321)、宽体a300/a310系列、远程型宽体a330/a340系列、新一代的a350xwb宽体系列,以及超远程的全双层a380系列,公司已经售出了8400多架飞机,拥有330多家客户/运营商,自从1974年首次投入运营以来,已经交付了5000多架飞机。

2006年10月26日,空中客车公司在北京与由天津保税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组成的中方联合体签署了在中国共同建设a320系列飞机总装生产线的框架协议。2007年5月15日,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空客项目落户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因素,而这也正表明了中国对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吸引力。

一、市场吸引力

在全球航空运输业欣欣向荣,中国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至2008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已经进入了“十一五”规划的高速运转期。中国民航事业的各项建设也进入了改革和发展时期,以持续十多年高出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年均增长率约3倍的速度发展成为世界航空大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排名已经由1993年的第十二位攀升到2007年的第二位,2007年旅客总周转量也在世界民航中排名第二。同时,1990年到2007年,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及运输总周转量也都呈现较强的上升趋势(表1)。

1993年到2006年,我国航空公司机队规模逐步扩大,运输飞机从1993年373架达到2006年的998架。至2006年底,全行业运输飞机998架,其中客机952架,座位15.3万个。根据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的预测,未来二十年我国航空客运周转量的年增长率在整个预测期间为8.6%,到2025年客运周转量将超过1万亿人公里,同期航空货运年增长率为10.7%,到2025年达到600亿吨公里,这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按照航空业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25年,我国航空运输业机队规模将会达到3370架,其中大型喷气飞机2470架,支线飞机900架;为满足运量的增长和替换退役飞机,我国航空公司将需要补充3110架飞机,其中大型喷气飞机2232架,支线飞机878架。

根据上述预测,未来我国航空运输将呈现更加高速增长的趋势,航空运输业涉及的市场容量将进入急剧膨胀期,这将大大增加市场对航空产品的需求,极大地拉动航空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对航空产业提出更高要求。

按各国航空运输发展的规律,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5%,航空运输业将增长9.8%。按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至2010年从国外引进的飞机将超过1000架。根据中国民航“十一五”发展规划,预计至2010年,我国全行业运输飞机将达到1550架。年增长12%。同时,民航总局预计至2020年,我国全行业飞机总数将达到4000架。据波音公司的预测,中国航空公司在2007~2026年间,国内飞机制造市场价值约为2250亿美元。中国成为未来发展最快的航空运输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运输飞机需求市场之一。

二、区位优势

天津拥有良好的区位和地理位置优势,不仅便于飞机零部件的进口,更有利于国内零部件的低成本配套。天津地处环渤海的地理中心,位于华北、东北和华东三大区域的接合部,是东北通往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天津是面向东北亚的重要通道,向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桥头堡,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具有比较强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

天津向北连接沈阳、哈尔滨;向西北连接西安;向南连接上海,向西南连接成都和贵阳。天津正处于国内航空产业布局的地理中心,与其他城市相比,天津与国内航空工业城市相距在1000公里左右,交通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

随着我国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产业竞争加剧,在滨海新区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可以充分发挥天津地区区位优势,降低航空产业生产制造成本,促进航空产业集聚,有利于我国航空产业分布结构合理化,充分利用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

(一)交通资源

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为天津临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发达的综合交通初步形成,为天津临空产业区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空间,具体主要包括:

1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滨海国际机场是国内主要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中国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及东北亚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机场与天津港相距30公里,有两条专用的大件运输通道相连,可以为航空产业的大件运输提供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

2 天津港。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二位,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九位,跻身世界深水大港20强,同17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国际港口、1万多户外商建立了长期通航和贸易关系。天津港拥有140多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55个,现代化集装箱码头15个,可停靠20万吨级船舶。天津港建有滚装码头,能保证大型飞机部件运输装卸需要。

3 天津是中国公路网最密集的地区。天津有9条高速公路、6条国际级公路与全国公路网联通,形成了天津连接东北、华北、华东各省区的快捷通道。

总之,天津拥有完整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络,适合发展航空工业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大型结构件的运输。

(二)土地资源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经济发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滨海新区土地总面积有2270平方公里,其中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其中尚可利用土地约1101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又有众多的成片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可发展为航空产业用地。一方面,地面承载力大、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适于航空制造产业大型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所选用土地满足未来航空制造要求的建筑物限高;最后,在土地管理方面,滨海新区创新了集体土地征收和农业用地转用方式,开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土地资源优势在航空产业发展布局中拥有显著的区位吸引力。

(三)京津冀一体化的人力资源优势

天津、北京构成了中国一流的教育和科研基地。京津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科研教育区,也是我国航空工业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均已初具规模,还拥有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人才。

目前,空中客车公司已在北京设立国内唯一的空中客车公司(北京)工程技术中心,并建立华欧航空培训及支援中心和航空复合材料维修站,形成a320支援、保障、服务体系。北京拥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信息中心、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同时,还有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公司这样的专业进出口公司。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航空产业,将极大地利用北京的航空研发优势,天津的制造业优势,使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高科技航空产业聚集地之一,推动京津冀地区航空产业链的形成。

三、产业基础

天津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配套条件,产业聚集度高,经济发展增势强劲。作为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天津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全面的发展,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机械、现代冶金、化工、生物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六大优势产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2%。天津的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数控机床、铸锻、焊接等技术位居全国前列和世界领先水平。

天津地区聚集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12000多家企业和106家世界500强企业,经济活力已位列全国十强。天津具有广泛的专业技术和产业基础条件,具有航空电子、航空复合材料、航空仪表、飞机导航设备、机场地面服务系统、航保救生设备、航拍胶片、惯性导航设备、机载电源及通讯设备、飞机制造用金属材料、空气过滤机等航空产品,以及专用油漆、油墨、特种树脂、环氧密封粘合剂、探伤液、氟塑料、针刺双面纺织材料等其他航空产业相关配套产品生产能力,能为项目提供部分零部件配套,并有利于零部件的国产化。据统计,天津从事航空产业单位39家,工程技术人员达2000多人,航空产品年产值5亿元,相关产品约20亿元左右。航空科技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天津目前的技术的积累为发展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奠定产业技术基础。

四、国家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用五至十年时间,在滨海新区率先基本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区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新区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滨海新区将推进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项改革措施。

根据要求,十项改革重点内容从现在起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要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企业和科技改革、东疆保税港建设、金融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取得突破。目前天津在金融改革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进展,这些改革措施为推动临空产业区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

(一)具有国家首批产业投资基金

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家批准“先试先行”试点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已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基金总规模200亿元。基金公司成立后,将为基础设施和现代制造业、高科技项目提供股权投资。目前天津已形成由银行、基金、信托、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组成的融资体系,可为天津临空产业区发展航空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二)具有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2007年12月7日,滨海创投引导基金——我国最大的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发起设立。截至2007年3月23日,在天津注册的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将近30家,创业投资基金达到约1000家。

天津市成立了国内首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其目标是在直接融资领域,特别是产业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方面先行先试,引进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同时还为国内私募基金和中小企业建立一个长期的对接平台,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落户天津,天津市已经变成了非证券类基金相对集中的一个地区,为天津临空产业区的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金融支持环境。

(三)具有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的优势

天津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将安排在这里先行先试。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意见》,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增强市场发展活力;推进保险业务创新,提升保险服务水平;拓宽资金运用领域,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建设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有助于探索区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有助于完善地区金融管理体制、拓宽资金应用领域,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金融保险业务。

(四)出台有利于高技术企业入驻的土地政策

国土资源部已将滨海新区列为特殊区域来进行规划,并专门成立了滨海新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改革领导小组,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

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体系改革,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破现有行政界限,以滨海新区为独立的编制单元,推动完成规划的编制和报批;试行了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继续实施宅基地换房试点工作。2008年,滨海新区还将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敏感地带进行探索。具体内容包括:按照统一规划试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推行留地安置、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征地安置方式;加快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试行集体建设用地交易许可制度,加快建立流转中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继续推进宅基地换房,扩大城镇建设用地。

滨海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完善,出台有利于高技术的航空企业入住的土地使用政策,将成为吸引国外大型航空企业落户滨海新区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的土地规划,有利于临空产业区航空产业集聚,促进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航空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部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的优势

2005年10月16日,中国民航总局与天津市政府举行了共建“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部级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

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选址在滨海新区的航空城内,基地集民航技术装备制造加工、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主要发展民航空管及通信导航设备、机场特种设备、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的加工制造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维修、培训和技术服务。

根据共建协议,双方将以共同推进我国民航科技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促进临空产业区建成高水平的制造、研发和转化基地为宗旨,打造独具特色的民航产业群,创建国际一流的民航科技产业化平台,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民航产业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优势的民航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世界民航高科技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我国民航科技研发的“硅谷”和特色鲜明的航空产业区。

五、区位综合保税政策优势

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是继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获得的又一重要政策支持。根据国务院批复,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享受与保税港区同样的税收、外汇政策。与保税港区相比,保税区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功能更为齐全。综合保税区既能实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又兼有保税港区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之一。

(一)关税及税收政策

——保税区内航空制造企业从国外进口自用的航空生产制造设备、机载设备、建筑材料及合理的办公用品等可以免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航空制造企业的相关产品出口,享受保税区内境外与天津港保税区之间的货物交易免交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且不需办理许可证的优惠政策。

(二)经营政策

——鼓励国内外大中型航空制造及相关的航空企业在保税区内设立窗口,利用保税区优惠政策从事航空产品的进出口经营活动;

——在航空产业的经营范围方面,可设立集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航空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航空企业;

——保税区内可以存储保税或非保税航空产业的相关产品,无存储年限限制,为航空产业的制造维修提供便利条件。

(三)外汇政策

——保税区内航空产业相关企业产品出口创汇实行意愿结汇,外汇收入可以结汇成人民币,也可以其他货币形式结算,为引进的航空企业进行会计结算提供方便,并同时为引进的航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的服务;

——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可以在保税区内金融机构或者在保税区外所在地外资金融机构,开立外汇结算帐户和外汇专用帐户,为引进的航空企业在选择金融合作伙伴时提供更多的选择。

(四)贸易政策

——保税区内航空产业的相关企业从境外进口用于航空产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且实行海关登记备案制核销管理,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

——航空产业的相关企业可以直接从国外采购原材料、原部件,加工增值后报关出口或部分直接销往国内市场;

航空航天技术特征篇10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航空器计算机建模技术已成为航空器设计、制造、维修培训及试验测试的基础。《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对培训机构资质有严格的规定,如何提高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质量是摆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为提高学员的素质能力,使其尽快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知识,熟练地进行功能测试、操作检查,计算机数字演示模型以其形象、直观、栩栩如生的特点在辅助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中被大量采用。然而,如何快速建立高质量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计算机数字演示模型,提高建模效率就成为实施维修培训前的迫切需求。

综合建模策略高屋建瓴,灵活采用多种建模方法,实不失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演示建模的良策。采用综合建模策略建立的计算机三维演示数模能逼真地虚拟现实,以立体、有光、有色的生动画面表达产品的实体特征,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中较之于传统的文字及二维图说教更易于学员接受。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对于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民用航空器实物模型时,建立民用航空器三维数字演示模型更是取代民用航空器维修实物培训教学的不二选择。

二、某民用航空器三维建模的技术难点

航空器结构复杂,主要涉及飞机电子及机械两大块,由多个系统所集成,包括机身、机翼、动力装置、燃油系统、操纵系统、滑油系统、起落装置、灭火防冰加温及通风系统、冷气系统、内饰和设备、电源系统、照明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仪表系统及无线电导航系统等,有的机型还加装有农业设备、物探设备和摄影设备。

作为系统工程的产物,航空器结构制造涉及多种工艺。航空器不同系统零部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制造工艺也各不相同。有的零件通过钣金成形工艺制造,如发动机罩;有的零件通过冲压成形,如油箱;有的零件通过焊接成形,如发动机架。同样,不同零件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三维特征造型方法。

另外,某民用机型型号老旧,图样均为参照苏联原型机图样手工绘制改型,虽然经过很多次的修改,但仍存在尺寸精确度低或缺失等各种问题。由于某民用航空器许多零件形状很不规则,即不是圆、椭圆形状,也不能很好地符合某种特定曲线,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借助模胎手工钣金成形的模式,设计图样和最终零件之间信息传递多以模拟量传递,传递尺寸缺乏精确性,且形位误差大。

综上各种情况,使某民用航空器三维建模困难重重。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便成为摆在建模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三、某民用航空器建模三维工具选择由二维设计到三维建模是设计方法质的飞跃,是当今设计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三维造型技术已从最初的三维CaD设计发展到目前基于特征造型的三维软件。常用的基于特征造型的三维软件有Solidworks、Solidedge、pro/enGineeR等。尽管这些3D造型软件的界面元素、形式安排、操作方法及某些功能有所不同,但是总的实现造型的设计思路却基本一致,遵循了人对几何形体特征的认识规律。

Catia大量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及摩托车、机械、电子、家电与3C产业及nC加工等各方面。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Catia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幻影2000系列战斗机、阵风(Rafale)战斗机以及加拿大Bombardier飞机公司的Globalexpress公务机、美国Boeing飞机公司的Boeing777和Boeing737都是使用Catia开发虚拟原型机。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航空工厂都在使用Catia,如商飞公司设计的aRJ21及C919飞机,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设计的eC120直升机、特飞所设计的海鸥300和蛟龙600飞机等。

Catia产品本身的研发也非常迅速,覆盖了产品开发的整个周期,保持着其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鉴于Catia软件强大的功能和在航空企业的广泛应用,某民用航空器三维建模选用达索公司的CatiaV5R19软件。

四、某民用航空器建模策略

任何问题的圆满解决都有赖于处理问题的良好策略。处理问题的良好策略来源于深厚的知识和长期经验积累。没有知识和经验就像“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处理问题时就会盲目和茫然,导致判断失误、处理失当。对于从事技术的人员来说,任何的失误和失当无疑会造成损失。某民用航空器的三维建模问题也一样,建模者要有深厚的三维建模知识和经验积淀,要有良好的建模策略。

良好的建模策略来源于基于深厚三维建模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科学分析。针对某民用航空器建模的技术难点,某民用航空器建模可采用综合建模策略,即不同的构件可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充分发挥Catia各个模块的专长,把由不同建模方式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综合和组装,生成最终的系统数字模型。

某民用航空器三维建模目的是维修培训参考,并非车间制造数据传递数模,不要求十分精确,给其建模带来一定的灵活性。油箱等按照模胎样板制造的零件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Catia自适应造型工具建模,充分利用自由造型工具灵活方便的特点,使油箱建模达到形象逼真。钣金零件可通过Catia钣金模块进行建模,机加规则零件可通过Catia实体零件进行建模,焊接零件通过Catia焊接模块进行建模,系统管路连接可利用Catia管路模块进行建模等,在建模过程中各种建模手段还可以穿插使用。三维零件模型建成后,进行系统集成和装配。

综合建模策略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对软件各个模块的熟悉和灵活运用,要求建模者对Catia软件各个模块的运用能够融会贯通。

五、某民用航空器建模过程

Catia3D软件是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与传统二维图投影理论不同,三维造型主要采用构造实体(ConstructiveSolidGeometry-CSG)及型体几何特征形成分析理论,对实体的整体形成进行分析。思维造型具有演绎性、推理性。作为几何特征集合的计算机实体造型也具有先后顺序,其顺序安排应使生成零件既简单又方便。可以按模块化的方法理念,对造型体进行体素分解。从反映形体主要特征的明显程度、占总体积的大小及其主要功能等方面,将造型的实体分为基本体、辅助体、附加体。如有必要可进一步细分。

基本体体现了系统的主要形体特征和主要功能,并且所占体积比例相对较大,可再根据主次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单一的实体。划分出来的最主要的第一个实体应为构形的基础体。辅助体附加在基本体上,功能上不起主要作用,例如肋板、凸台等结构。辅助体内也可再划分出单独的体。附加体具有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附加于上述二种实体之内的特征,如孔、空腔、槽等,属于挖切即差集。上述各种实体可用Catia的各种模块建立,然后再集成或装配成大的部件。

由于某民用航空器结构的组成系统较多,各部分又较相对独立,故这里仅以其一个子系统――滑油系统的三维建模来介绍某民用航空器的综合建模策略。

某民用航空器滑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把数量足够、粘度适当的滑油循环不断地输送到各摩擦面上,减小发动机的摩擦功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按照模块化的理念,某民用航空器滑油系统主要可模块化分解为滑油箱、滑油箱支架、滑油散热器以及各种开关接头和滑油导管等模块,如图1。下面阐述各个主要部件的建模方法。

1.滑油箱壳体造型

滑油箱基本体为滑油箱壳体,其上有供加油的滑油箱口盖,如图2所示。滑油箱壳体按理论图及样板制造,按照三维构型基本方法,无法用基于草图的建模方法或基于规则曲线或规则曲面的方法生成。考虑到培训数模不要求特别准确,可以用Catia自适应外形设计模块(imagine&Shape)进行设计,如图3。

Catia自适应外形设计工具专门用于轻松而快速地生成对象原型,并可自由修改基本体外形。用Catia自适应外形设计时,可配合草图追踪,使思维模型快速转换为Catia虚拟现实模拟模型,且虚拟模型结果可用于其他模块进一步加工。在用该工具进行滑油箱壳体设计时,先用“ClosedprimitivesSub-toolbar”工具栏的“Sphere”建立圆球基本体(图4),再用“StylingSurfacestoolbar”工具栏的“extrusion”挤出,如图5所示。最后用modificationtoolbar工具栏的“modification”修改成型,用“dimension”显示并修改尺寸,如图6、图7所示。

滑油箱基本壳体修改成型后,转入“wireframeandSurface”,用“multi-sectionsurface”命令生成滑油箱口,加厚成实体,如图8、图9所示。

2.滑油箱托架建模

滑油箱托架主体结构用铝材LY12-m钣金成型,故可用Catia钣金设计专用模块“GenerativeSheetmetalDesign”建模。先以“wall”建立左托架基础隔板,如图10;然后再分别用“wallonedge”和“Flange”命令建立基础隔板的翻边,分别如图11和图12;最后建模完成的左托架数模如图13。类似用钣金命令建立托架的其他组成零件,建成后与滑油箱壳体组装效果如图14。

3.滑油箱固定带的建模

滑油箱固定带固定时具有一定的挠性,适合用线面造型工具“wireframeandSurface”造型,并进行材料加厚生成实体,如图15、图16。建模过程不再多述,最后和滑油箱及托架装配后的效果如图17。

4.管接头建模

各种管接头多为铸造后机加件,尺寸较为完整详尽,用最为常用的零件设计“partDesign”建模,可收到较好的建模效果,如滑油箱放油开关的数模结果如图18。零件设计为大多数Catia使用者所熟悉,故这里亦不再多述。装上各种管接头后的滑油箱效果如图19所示。

5.管路连接

滑油系统各种输油管为柔性件,Catia管路设计模块“pipingdesign”是专门用于流体管道设计的,因此滑油输油管可用此模块设计。进行管路设计时,先建立管路走线的三维曲线中心,然后用管路设计模块的“RoutefromSpline”命令生成输油管道,如图20、图21所示。所有输油管连接后,经渲染整体效果如图22所示。

至此,某民用航空器的滑油系统建模已基本完成。

六、注意事项

综合建模策略基于对Catia各个模块的综合运用,在建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建模的系统零部件型体特征的综合分析。只有对系统零部件型体特征分析透彻,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系统建模的关键节点,并选择最适宜的建模工具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