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十篇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十篇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0:30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福建;物联网;发展趋势;农业;应用

一、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与发展趋势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lot)是一种根据约定协议,利用传感器网络、激光扫描器、射频识别(RFiD)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一系列息传感设备,连接物品和互联网,通过信息交换,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跟踪、识别、定位以及监管的网络,它是一种以“物一物”通信模式(m2m)为基础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相连接。

二、物联网的体系构架与作用

物联网是一项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的系统技术。它可以按照信息生成、传输、处理以及应用的原则,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与综合应用层三个主要层面。

(一)感知识别层

感知识别层是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起着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作用,主要包括射频识别(RFiD)与无线传感网等设备,具有自动生成信息的作用,还能通过多种智能电子产品进行信息的人工生成,其中RFiD的标签具有存储规范性与互用性的信息的作用,能够体现物品的特征,并利用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对其进行自动采集与物体识别,无限传感器网络能够利用各种传感器长期、实时、大规模地获取信息的性质、行为模式以及环境状态,起到智能化跟踪、识别、定位、以及监管的作用,总之,RFiD是物联网感知识别层中的核心技术,主要覆盖了标签、软件、服务阅读器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等。

(二)网络构建层

(三)综合应用层

综合应用层能够结合物联网技术以及一些行业专业领域的技术,例如城市管理、智能家居、远程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控制、楼宇监控、车辆调度以及精准农业等等。通过综合应用层,物联网能够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和行业专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一些行业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物联网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市场、金融、物流、安全、气象、环保以及水利等等。其中农业由于在我国分布的领域最为广阔,因此物联网的相关应用也最为关键。

三、物联网在福建农业中的应用

由于信息化农业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以福建省的农业发展为例,物联网的应用核心主要是采集、加工、传输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湿度、温度、光照、土壤变化以及植株生长情况等信息,实现其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以期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产品效益,改变以往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以及自然条件的趋势,使其能够依靠信息资源获得有效生长,并能有效控制不可控产业,促进福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在当地农业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精准监测农业环境

2014年,福建省为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泉州、福清等市的茶叶、果蔬、食用菌等优势农业产业中设立了多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对其进行农业环境的精准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建立农业精准控制系统,科学控制农作物田间或者温室的环境,进行收集并反馈土壤的温度、湿度、风速、大气气压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等作物的环境信息数据,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条件信息之后,将其应用于传感器节点,能够为作物生长环境的参数精确调控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利用网络将其传输给农业生产监控中心,科技人员在通过电脑或手机获得这些参数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还能进行相关行为的自动触发,比如对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或者智能灌溉。总之,物联网能够帮助农业专家利用精确的数据参数进行农田产量方面的决策和作业,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为农业生态资源的整治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近几年在多个地方的试用,促进了福建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智能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1年,福建省在8个地市的14个县15家企业的水果、蔬菜、食用菌、生猪以及养鸡业等5个产业中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并在武夷山市与福清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物联网与智能监控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RFiD技术建立起现代养殖业食品供应链跟踪与可追溯体系,并将RFiD技术应用于个体畜禽标识之中,同时结合pC机数据库技术、手持移动设备与无线传感网络构建了RFiD养殖管理信息系统,对种植业与畜牧业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与零售等环节进行智能追踪,有效追溯农产品与畜禽的数据,实现业务方面的共享,促进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自动化,另一方面,福建省三门市将乐县的禄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农产品电子档案,在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通过RFiD技术快速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有效解决或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有效提高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优质化目标。福建省通过两年的试用,明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农产品的种植、采收、运输、检验以及销售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消费者的放心程度,降低农产品的安全隐患,所以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县市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三)远程诊断动、植物病害

此外,物联网中的农用传感器还能应用于农业资源管理、农产物流产业、农业自动识别技术、农业精细作业机具产业以及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产业中,促进福建当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网络营销;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知识图谱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中国营销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网上购物面向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广,网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带货主播李佳琦在2021年双十一狂欢节预售首日完成超过106亿元的订单交易额,创下个人主播带货新纪录,由此可见中国电子商务环境日趋成熟,网络营销模式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2020年商务部增补国家电子商务基地,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带动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已经覆盖中国各个区域,成为新经济时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由传统营销转向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也在发生改变,网络消费者逐渐趋向于个性化、社群化,商家与此同时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营销策略,尽可能做到精准营销。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的热点与发展前沿趋势更具有实践意义,现阶段中国学者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重点在于梳理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热点与前沿,绘制中国网络营销的知识图谱以对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积极借鉴作用。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在CnKi上进行文献检索。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在CnKi上进行文献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网络营销”,文献类别选择学术期刊,共检索出25299篇文献。由于数量庞大,研究起来困难,故进一步对文献进行精确筛选,在文献来源类别中取消全部选择,勾选“CSSCi”与“北大核心”选项,这样就将文章精确到来源为高质量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大多是对于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因此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筛选,检索到3036篇文献,文献时间跨度为1993年5月到2021年10月,并通过手动筛选去除广告、会议通知、征稿通告等无效文献,最终获得2954篇文献。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基础文献分析工具,由陈超美博士和大连理工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绘制某一科学领域的知识图谱。本文将2954篇文献在CnKi上以“refworks”格式输出,并将输出的文献按照规定方式进行保存,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data”数据转换,将在CnKi上保存的refworks文件数据转换成为wos数据,数据转换成功后将其导入软件中,“timeSlicing”设置成需要研究的年份时间段,“YearsperSlice”设置1年为一时间分区,阈值设为50,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分析当前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并进行“Burstness”突变词分析以及时间线图谱分析,得出网络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二、网络营销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通过高频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来分析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勾选节点“key-word”,时间选择2001—2020年,分析20年来中国网络营销研究高频热点词汇,通过对高频词汇的分析,判断当前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表1是出现频次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其中“网络营销”在所引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高达985次,这是因为网络营销是本次知识图谱分析的关键词,故在研究热点分析中不再对“网络营销”关键词具体分析。图1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通过共现图谱可以直观看出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由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得到Q值和S值,Q值表示模块值,S值表示平均轮廓值。聚类结果显示Q值为0.4387,超过0.3;S值为0.8467,超过0.7,认为本次聚类结果是显著且可信的。表1列出了排名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消费者、互联网、农产品、网上营销、营销模式、对策、网络、网络广告、创新、关系营销、企业、网络经济、问题、图书营销、绿色营销、口碑营销、传统营销、互联网+、网络直播、品牌营销、整合营销、模式、知识经济、企业营销以及企业管理。通过高频关键词以及结合关键词聚类网络分析,总结出以下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主题: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互联网、农产品、网络直播。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媒介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作为网络营销的背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不断发展演变。在消费者层面,电子商务主要关注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与信任,网络购物质量、网购愉悦程度等都是衡量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指标。在企业层面,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出现给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营销相较于传统营销的线下营销而言,直观地将线下营销转移到线上,同时更加注重网络运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流使得信息的传递更迅速、更准确。网络营销策略多元化。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在前30位高频关键词中,涉及多种营销策略,多种营销策略并发构成网络营销研究热点的关键词,由此可见网络营销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营销之外的全新策略,而是与众多营销策略相辅相成的,以实现整合营销达到协同效应的目的。战略性地制定企业专属的营销策略,根据不同情境适当调整营销策略,是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企业管理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在高频关键词分析中,“中小企业”出现210次,“企业管理”出现26次。互联网时代、网络零售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及营销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营销模式。企业管理与网络营销相结合,主要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化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系统管理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即在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以及信息精确度的同时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可以构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在企业遇到风险时,该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并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企业损失。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在高频关键词中,“互联网”出现的频次为130次,“网上营销”出现86次,“网络”出现61次,“网络广告”出现58次。互联网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通过数据追踪技术,能够精确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实现网络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加强网络营销市场定位,打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营销平台。农产品与网络营销。“农产品”在所选文献中出现94次,可见农产品是当前网络营销模式研究的热点话题。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乡村发展正处于由脱贫攻坚到振兴发展的转变过程中,这期间,农产品销售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想让农产品走出去,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营销的线下营销模式,网络平台是推广农产品的重要渠道,通过图片、视频、公众号推送以及短视频传播等宣传农品,讲好农产品故事,实现农产品高销售的目标。但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农产品的贮存与运输困难,产品质量影响营销效果,以及品牌建设能力较弱,通过网络营销以及明星网红宣传,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但品牌建设的持久性仍有待加强。因此应提升农产品质量并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长效机制。网络直播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网络直播掀起一股热潮,双十一天猫交易额屡创新高,尤其是在当下疫情环境下,消费者更加热衷线上购物,网络直播通过明星及网红等组成意见领袖,刺激消费者消费,借助名人影响力宣传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网络直播能够将产品更直观地展现给消费者,且消费者可以与主播进行互动。相较于传统的线上购物而言,网络直播带货更主观、更直接。应不断优化消费者线上购物环境,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

三、网络营销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采用突变词分析以及关键词时间线视图来分析中国网络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2001—2021年20年间网络营销不同时期的热点,并通过20年来网络营销的突变词分析出网络营销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表2为2001—2021年中国网络营销突变词表,自2001年开始,时区单位设置成两年,通过运用CiteSpace中的“时间线视角”(timeline)功能,得到20年间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时间线图谱,通过时间线的跃进,可以看到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演进过程。根据关键词突变激增以及时间线图谱得出中国网络营销研究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该阶段为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萌芽阶段,该时期的关键词涉及网上营销、知识经济、绿色营销、知识营销、传统营销、网络广告、博客营销、搜索引擎。该阶段涉及的网络营销较少,网络营销模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包括博客营销、传统营销等;与此同时,搜索引擎的出现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奠定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营销的发展。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该阶段为网络营销的发展阶段,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品牌营销、网络团购、网络社区、B2C。2005年中国“两会”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此同时建立网站,网站的出现结合上一时期搜索引擎的发展为网络购物搭建了平台,由此网络社区与网络团购得以出现,网上购物成为本时期的主旋律。B2C是中国发展较早的电子商务模式,商家在互联网上为消费者提供平台,且实现了线上支付功能,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为购物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的平台。该阶段,网络购物逐渐走向成熟,网络营销也在此阶段得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与B2C成为本阶段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第三阶段为2011—2021年,该阶段为网络营销的成熟阶段,涉及的关键词包括新媒体、农产品、营销策略、互联网、网络直播与精准营销。该时期网络营销发展走向精细化,逐渐由传统营销转向精准营销,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由传统营销逐渐转向精准营销。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商品不仅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的营销方式进行宣传,由此涌现的网络直播成为该时期的热点与前沿,直播带货更是成为网络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出路。公益助农层面,互联网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宣传平台,通过明星、网红直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电子商务层面,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出现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开展农产品等生鲜食品的经营,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业发展。该阶段,网络营销已经迈向成熟,互联网+、农产品成为该时期的发展前沿。

结论

本文聚焦CnKi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2954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中国20年来关于网络营销的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分析以及共现网络得到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具体包括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互联网、农产品、网络直播六个热点主题。通过突变词以及时间线图谱绘制将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找到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与农产品是中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沿主题。通过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能够更好了解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虽然中国学者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优异的成果,但是较之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仍然有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瑞峰.农村电商多维度动态特征构念与量表开发[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0):55-64.

[2]徐青,胡林枫,朱亚丽,等.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电子商务文献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1-9.

[3]王和勇,芮晓贤.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电子商务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68-271.

[4]宋琳.基于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整合———评《网络营销实战解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7):2194.

[5]庞爱玲.新网络营销时代特色农产品的网红营销之路[J].农业经济,2021(08):140-142.

[6]周盈,周海燕,余露.直播助农模式下主播行为对受众购买决策影响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9):96-99.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生鲜电商现状存在问题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69-04

一、选题背景

(一)思维

“互联网+”的第一个内涵是“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思维不只是社会化营销。互联网思维与社会化营销很容易被模糊概念,社会化营销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实现手段,但并不能完全代表互联网思维。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包括社会化营销,包括其所体现在网站、微博、微信、inS、贴吧论坛中的营销属性。互联网思维通过社会化营销这种手段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壁垒消除,将品牌的传播者从生产者变成消费者。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行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这些新事物也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为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2015年3月5日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它开始进入到各个行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农业”诞生了。

(二)战略

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开创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加强网络、农副产品及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尤其是国务院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这表明“互联网+”已经处在了部级战略的高度。随着一年的发展,于2016年8月31日,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互联网实验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联合的《G20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今世界经济疲软,急切需要开创新的思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新时期新兴经济体代表,我国网民的数量众多,在全球名列前茅,在全球的互联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此,我国在G20这个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上需要更多的创新、联动和包容,也需要更具影响力的作为”。由此观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重大战略。

(三)数据

1.设施数据。目前,我国农村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地完善,例如光纤宽带到村、宽带提速、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已经比较高,学者在其书中总结“现今已经覆盖全国342个城市、2055个县及90%的乡镇,农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台数由2009年的7台上升到2014年的24台,通过手机上网的农民数量也在不断提高,截止2014底,农业部在全国农业系统建设了近40条信息采集渠道,部署信息采集点800多个,形成了60多个行业数据库。”{1}我国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宏观上已基本完成,每一级的农业部门也都已经在搭建面向农业从业者的需求及相关农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上了有了初步尝试,并取得成绩,为农业从事着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市场、政府指导、政策环境等。这说明我国农业互联网化得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2.政策数据。2015年可以说是“互联网+农业”的“元年”。国家在农业从事者以及商业从业者面前,展示了许多倾向性及诱导性政策。在农业上,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它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为目标。阐述了一系列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理念与措施。再一次强调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用创新的方式来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体系进行了展望。同年6月2日,国家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从以政府扶持建强势农产品流通业,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一文件的,使农村仓储物流、冷链物流等都更深入地融入农村与乡镇,成就了一个完善的农村和乡镇营销体系。随后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进一步结合实际,部署了农产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和全国主要商业功能区、农产品优势产销区分布,在全国农产品生产、集散和消费集中区域布局100个左右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8个市场集群,依托市场集群形成“三纵三横”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与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相对接,形成全国网与区域网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实体网与虚拟网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战略目标。使得“新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主流。

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中,政府2015年的《2015年中央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以及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中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指导作用与政策支持作用。为“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了强有力的补给。

3.发展数据。2014年10月底,阿里⒍“千县万村”计划,推出农村线上交易平台――农村淘宝,并表示会在未来的3~5年投入100亿元用于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及10万个农村服务站的建设。2015年,京东推出了“县级服务中心”,同年8月15日,京东农资频道正式上线,为”互联网+农业”的基础发展奠定基石。2015年3月联想控股闪投济宁嘉祥县的云农场,投资金额达千万美金级。与联想控股之前的投资项目相比,云农场的业务完全下沉到了农村,业务范围包括农村电商、农村物流、农技服务以及农村金融,并覆盖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十几个省份的农村区域,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农村站点超过16000个。就如在其书中所提到的,目前,“‘互联网+农业’已经深入到了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虽然新兴的互联网与传统的工业看上去距离颇远,但却放出了巨大的潜能。全国涉农网站超过3000个,遍布河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淘宝村多达几百个,带动的创业群体更是规模庞大。

(四)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缓增长,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新态势。这一时期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动力提升的主要源泉。在此时机下,政府大力提倡“互联网+”概念,将“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多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现在其正不断融合到国家发展中的农业、交通、能源、医疗等各个领域。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带领着整个市场的变革,其中消费者的需求从原来的基本需求,逐渐开始衍生出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农业产品有新的变化与升级。与此同时,消费互联网也在向产业互联网递进。这种情形下,我国农业产业还处于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急需搭上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发展的快车。在充分普及的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及智能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下,诞生了许多新兴的电子商务与农业结合的商业模式例如“新农人”、生鲜电商“顺丰优选”、半成品生鲜电商“青年菜君”等。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与流通业巨头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融合到农业中,例如配送物流起家的顺丰、电子商务起家的阿里巴巴、京东等。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6%,引起了产业资本的关注与切入,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政策支持相继出台,显示出“互联网+”与农业合作的新模式“互联网+农业”,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投资空间,将成为中国农业经济改革的一大趋势。

二、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定义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定义,在此问题上有许多学者有自己的想法,学者陈雪频[2014]在他的论文“定义互联网思维”中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2}同时她还解释了许多人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误区,并对如何有效运用这一思维做了相关建议。

(二)“互联网+农业”

学者柳莲彩[2015]在其“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讲了互联网+农业市场的新变化,提到了现行的农业特征,她认为现在市场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市场空间大,但产业相对落后,信息不对称严重;二是农业市场存在大规模分散的用户;三是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交易环节较长、交易可持续性强。与此同时学者李国英[2015]在其“‘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中讲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电商发现的基础,以及互联网+农业商业发展模式的变革。

(三)创新模式生鲜电商

学者张子祥、崔岩[2016]在分析了我国传统“互联网+农业”的情况下,于文章“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探索了我国“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他们认为“生鲜电商”是“生鲜农产品是生鲜电商实现商业闭环的载体,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生鲜农产品指由农户生产、养殖的不经过加工或经过少量加工,无法在常温状态下较长时间保存的农业产品,一般包括三种:果蔬、肉类和水产品,合称‘生鲜三品’”{3},并从多个角度对该行业进行了分析。

(四)“生鲜电商”模式发展

我国学者吴传淑[2015]在其论文“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中分析国外的生鲜电商模式发展,为我国后来学者研究生鲜电商提供了良好的可参阅典范,在她的观点中“国外生鲜电商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4种:o2o模式、C2B模式、B2C+o2o模式、纯平台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和风险”{4}这些模式都是值得学习的,但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性发展。同年学者储萌、张宝明[2015]在文章“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中对中国生鲜电商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认为我国在生鲜电商中,冷链科技还需加强,在此研究基础上我国学者龙慧琳[2015]在其“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以每日优鲜为例”从配送、物流方面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了移动生鲜电商的问题。其实在这之前学者段战江[2014]已经在其文章“顺丰选本来生活命位与抢镜”和“顺丰优选的尴尬与转型”中对我国非移动网络生鲜电商就有过案例研究。目前学者们主要研究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来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学者范晓[2016]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困惑”的研究,藏郑齐[2016]在其文章“靠创意制胜的生鲜电商”中对本来生活创意性营销与运营的剖析与借鉴建议。

三、我国生鲜电商现状

(一)潜力巨大

如图1所示,中国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在2014年是245亿元,到2015年就上升到412亿元,成两倍增长趋势,通过有关数据预计在2018年将1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随着生鲜电商的不断发展,生鲜电商也从原始的创业阶段逐渐走向正轨,其所依靠的物流基础设施、消费者消费习惯培养、市场接纳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经验积累与发展,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良好的便捷的产品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客户群,但目前我国生鲜食品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相比服装和3C数码产品20%的电商渗透率还相差较远。因此可以看到,在生鲜电商领域,中国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大量实体店品牌加入生鲜电商,如沃尔玛等。可以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l展前景可观。

(二)三大主流,品牌繁多

中国目前的生鲜电商可以用三代派系占领行业,群雄割据发展局势来形容。三大派系占领行业是指在生鲜电商行业中主要是三大类别的生鲜电商模式,第一个类别是大型电商平台生鲜频道,主要包括常见的电商巨头,例如天猫、京东等;第二个类别是上下线都涉及的垂直生鲜电商,主要以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第三个类别是传统的百货超市或水果超市结合现代o2o产生的生鲜电商,例如永辉超市。群雄争霸是指,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还比较低,没有寡占市场份额的大头,目前占据市场份额第一的,是天猫的“喵鲜生”,天猫的“喵鲜生”市占率第一,也仅占据4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的京东市场占有率为14.4%,之后是天天果园13.2%,顺丰优选11.7%,一号店8.6%,因此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还是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阶段。

(三)生鲜电商发展困境

从相关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国内农产品电商数量为4000多家,但是其中只有1%商家可以盈利,还有7%的商家有巨额亏损,高达88%的商家都是略亏的,4%的商家能保持收支平衡。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的困境。

(四)地方垂直生鲜电商占据优势地位

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引进国际的互联网在传播的时候也会受到限制。当商品从信息流过渡到物流的时候总是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冷链物流需要有专门的冷链物流科学技术与专业的运输环节,但是我国目前的交通系统还存在弊端,没有达到物流完全畅通的环境,尤其是多数人居住的城市,更是经常有严峻的交通环境。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难以从生鲜源头把握新鲜的品质,使得许多生鲜电商不能完全保证产品品质,从而带来诸多问题。所以是否拥有高效、顺畅、及时的物流配送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国性的垂直生鲜电商需要配置更多的要素资源,也难以实施。在此情况下,地方垂直生鲜电商就具有了超然的地位与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产品品质的疑虑,降低了物流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市场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地方生鲜更多采用垂直物流,因此其运输成本更低,且更容易培养本地客户消费习惯以及建立信任,表现更加活跃。

四、我国生鲜电商现存问题

(一)生鲜电商供应链实施阻力大

在物流方面生鲜电商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库存周转上对供应链的需求度较高。供应链即从供货商到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部过程,是一个商业贸易闭环的整体。企业各功能部门之间进行程序整合运作与协调联盟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是通过与合作企业的整合与协调,来互相形成互补,最终给各企业间形成竞争优势的方法。管理好供应链是发挥这种方法的最直观要求。在生鲜电商中,消费者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因此供应链的管理者也对其更加重视。

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传统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及时性,这种消费习惯将有可能递延到电子商务农产品的消费行为中。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认知中认为农产品作为即食性产品一定要新鲜,“新”就要求建立订单后,到货时间短,“鲜”就需要农产品保持品质,而农产品的腐坏率是极高的,因此对其库存周转的要求就要尽可能的快、且准。这就要求商家具有精准的库存周预判率,当预判率高的时候才能够是农产品库存接近零,成本能相应降低。但是在现实的商业运行中,由于供应商、物流运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预判率一般低于70%,所以目前要让供应链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是有难度的。

(二)生鲜电商市场接纳度不足

生鲜电商作为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在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论是购物习惯还是购物体验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新体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质量追求提高,期望能蛞愿快的速度收到有品质有保障的生鲜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又担心生鲜电商所提供的生鲜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对以互联网来进行生鲜选购保持观望态度。因这样的双刃剑所形成的生鲜电商的高成本和相对较低的市场接纳度,导致生鲜电商盈利状况令人担忧。

(三)生鲜电商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生鲜市场还是处于竞争规模发展的环境中,各大生鲜电商都处于不断拓展业务规模,而不是品牌建设。因此,众多生鲜电商存在着用户粘度与品牌溢价不足的问题。在生鲜电商市场中,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主要关心两点,一是便捷,二是便宜。为了实现吸引消费者的目标,生鲜电商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自建物流体系上,以此来从“节流”上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整体利润。但实际上,一个产业要积极健康的生存发展更需要在“开源”上提升自己,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成活新动力。进行品牌建设,实现较高的品牌溢价,使消费者愿意以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则能实现产业“开源”的作用。

五、相关建议

(一)加快与鼓励建设供应链辅助商

借助电商的平台,使得供应链的需求度增加,在整个商业闭环中,供应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供应链的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建设服务电商的货源地,为电商向消费者提品时能有更加优质的货源而打下基础,从源头上满足消费者需求;(2)配套建立完善及时的物流体系,从航运、空运、汽运等多个方面加快物流的速度与质量,为供应链的周转缩短周期;(3)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维护品牌信誉与形象,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和体系容忍度,使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达到人性化的优化。

(二)加大生鲜电商营销力度

目前我国的生鲜电商发展正在不断地积累经验,找到出路。许多消费者,对其接纳度低,主要是因为对生鲜电商的了解度不够高。因此这就需要生鲜电商进一步地加大生鲜电商之一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其运转机制,在其运营的各个环境都进行宣传营销,从其产品的整个流转过程都进行适度的营销,以此更深入地走到人们的生活中,对其可信度的认知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接纳这一新型互联网电商模式。同时生鲜电商也要从源头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将产品做好,将产品的流通过程做好,以优秀的品质来获得消费者更多的接纳度,进一步打开市场。

(三)加强品牌意识与建设

从品牌意识上来看,生鲜电商应在积极扩大规模,建设自建物流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将品牌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从企业内部开始形成品牌意识,从而发挥品牌的功效,将企业做大、做强。在品牌建设上,生鲜电商应该从企业内部建设企业品牌文化,从营销方面定位企业品牌形象,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同时不断从推销产品变成推销品牌产品,以此来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增加后,就会增加用户对企业产品的粘度,久而久之,消费者就愿意支付品牌溢价,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

注释:

{1}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10.01.

{2}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70-71.

{3}张子祥,崔岩.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6(03)27-29.

{4}吴传淑.国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J].世界农业,2015(05)136-138+150.

参考文献:

[1]储萌,张宝明.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J].电子商务,2015(12)13-14.

[2]王春生,钟日丽,拓路者团队.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优化研究――以顺丰优选为例[J].物流科技,2016(01)80-83.

[3]范晓.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困惑[J].农家之友,2016(05)14-15.

[4]张子祥,崔岩.基于Swot分析的生鲜电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6(03)27-29.

[5]张夏恒.生鲜电商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4(11)275-278.

[6]吴传淑.国外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探析[J].世界农业,2015(05)136-138+150.

[7]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63-65.

[8]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09)29-33.

[9]龙慧琳.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研究――以每日优鲜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322+324.

[10]周冬娥.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风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

[11]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70-71.

[12]伏佳敏,王明宇.生鲜电商,电商的第三波蓝海吗?[J].电子商务,2014(01)1-2.

[13]段战江.顺丰优选VS本来生活:抢位与抢镜[J].商界(评论),2014(04)110-115.

[14]本刊编辑部.角逐生鲜这片蓝海[n].中国邮政报,2016(05)24001.

[15]臧政齐.靠创意制胜的生鲜电商[J].光彩,2013(07)14-15.

[16]李博.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17]段战江.顺丰优选的尴尬与转型[n].中华合作时报,2014(01)17B04.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模式发展趋势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3年我国农产品继续大丰收,农产品总产量近20亿吨(不含木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现有各类涉农网站3.1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3000多家(洪涛,2013),具体来说,一是农产品网上期货交易,大陆三个期货交易市场有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16个,交易额达31.5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2.2%;二是商务部、农业部、供销合作总社政府信息网站,商务部夏冬两季组织农产品网上交易会,交易额达到840.54亿元;三是我国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538个,其中有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有161家,交易额达10万亿元;四是粮食电子商务交易额2000亿元;五是阿里系(淘宝、天猫、1688平台)网有农产品商户有200多万户,交易额达421.25亿元;六是京东、1号店、我买网、沱沱工社、顺风优选、中国地理标志商城、龙宝溯源商城、全农汇、菜管家等网站生鲜农产品交易额达到250多亿元,如表1所示。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框架体系

2013年我国初步形成了涉农政府信息网、农产品电子交易网等多层次性的电子商务网络体系(见图2)。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方式

1.网络期货交易。2013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达到16个,农产品网上期货交易额达到31.53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在新品上市的同时,“期货僵尸”也相继出现,许多品种交易额惨淡,从目前来看,大商所的豆二,郑商所的普麦、菜籽成交量都十分低迷,甚至有几个品种的日成交量保持在个位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有限。

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2013年我国有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538家(见图3),其中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类交易市场有161家,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额达到10万亿元。大宗商品交易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13种,如买方挂牌交易、卖方挂牌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托管储销交易、Rat交易、双向竞价交易、在线洽谈交易、现货递延交易、集合竞价交易、招标拍卖(买)交易、专场交易、中远期交易(其中包括期现货式、准期货模式、渤海模式、糖网模式等)。

3.粮食电子商务交易。2012年全国有亿元以上粮食交易市场111个,交易额达到1641.26亿元,2013年国家粮食局系统有粮食市场65家(国家粮食交易中心25家,其他各类粮食交易市场有40多家),网上交易额接近2000亿元,其中“中华粮网”交易粮食近500亿元,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达1193万吨,比上年增长106%,2013年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网上粮食成交数量达187万吨(其中小麦20万吨,大豆167万吨),交易金额72.4亿元,温州网上粮食市场2010年至2013年,积极吸纳全市网上交易粮源,共组织了318场次的网上粮食交易,成交量42.14万吨,成交额10.83亿元,交易成功率91%。中国网上粮食市场等也表现突出。其主要模式是G2B(政府抛售)或者G2B(政府采购),具体模式是网上竞价交易、撮合交易、招投标交易等形式。

4.商务部等网上产销对接会交易。2013年政府部门组织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交易额达到840.54亿元:

商务部先后在夏季、冬季两次组织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2013年夏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2200多万吨,成交额达820亿元;截至2014年1月11日,2013年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商户数9.1894万家,供应信息71.1241万条,求购信息10.1095万条,实际成交额19.33亿元,意向成交额16.99亿元。

2013年8月9日,由上饶市粮食局、衢州市粮食局、温州市粮食局、台州市粮食局和绍兴县粮食局共同主办的“中国网上粮食市场早稻交易会”,网上早稻交易为期7天(8月9日至15日),会议当天举办了三场网上竞价投标,共成交早稻4.25万吨,成交金额1.21亿元,此外还组织网下现场订货洽谈会,成交量4.76万吨,成交额1.33亿元。

(三)农产品网络零售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各类农产品生鲜网络零售网站上千个(见表2)。一是淘宝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达到203.9万个,比上年增长24.9%,阿里系(淘宝、天猫、1688平台)交易额达421.25亿元。二是京东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亿元。三是许多生鲜农产品网络公司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一号店、我买网、顺风优选、天猫、龙宝溯源商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沱沱工社、电子菜箱、菜管家、优果网、本来生活、优果网、全农汇等,2013年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生鲜农产品成为继图书、3C电子产品、服装之后的第四大类网上热销产品。具有较大的影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有:

1.“电子菜箱”模式。2012年“电子菜箱”在武汉悄然流行,上午在网上点击鼠标选好菜,在线支付后,下午就可以在家门口的菜箱里取菜。这种无人交付式的“电子菜箱”蔬菜直销零售方式,目前已经进入武汉市240多个小区,每天为3000多个家庭提供生鲜配送。由于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网上买菜不但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比超市便宜20%。

2.智能菜柜模式。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构建网上超级生鲜市场,采用“产地直供+电子商务+智能货柜”模式,如:扬州智能菜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产销直达”、“农宅对接”,在社区免费安装“智能菜柜”(客户可通过刷用户卡、输入密码或远程开箱等方式在便民菜箱取货,冷链保鲜),市民只需轻点鼠标()或一个电话就能收到干净优质的生鲜农产品,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3.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商城模式――C2B模式、B2B2C模式。该商城是国内首家销售国家认证(注册审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网上商城。商城面向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提供线上销售服务,同时还建成了国内首个地理标志文化博物馆。2013年8月份销售昌平久保大桃6000多箱,受到城乡居民好评。

4.中国首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网站。中国首家农产品安全食品平台网站―龙宝溯源商城是2012年上线试运营,为食品商家提供安全食品展示和交易平台,该模式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商品授权销售服务;二是店铺授权运营;三是商家开店自营。该平台销售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安全食品超市等,现有安全食品指数、安全食品信任体系。

5.“产地+平台+消费者”的模式。这一模式实际上是B2B2C模式,将电商平台商与农村合作组织(或者其他经济组织)形成合作关系,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者用户。如京东商城、沱沱工社、1号店、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菜管家、优菜网、全农汇(通威集团)等。

6.“平台+自营+直销”模式。农民在淘宝网上建网店,销售自己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省略了中间环节,也就是产销直接见面,但是,产销直接见面还需要中间物流和配送服务商,或者其他服务商,这里衍生出新的服务业出来。

7.跨境生鲜电商模式。近几年以来,许多电商探索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如1号店、顺丰快递、亚马逊、我买网等开展了一些生鲜跨境交易的探索。2013年1号店已引进了全球近70个国家的2万种进口商品,进口量非常大,以进口食品为例,1号店售出的进口食品件数高达2.5亿,截止到2013年11月,1号店进口牛奶的销售量已经占到全国海关进口总额的37.2%。

8.移动农产品交易平台模式。“上海一叶扁舟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创新型企业。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超过12亿,手机网民超过5亿人,“一叶扁舟”迅速选择了与移联主办的“大变革”工程合作,打造“中国农产品”手机平台。这使得它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了一个大型农产品网络交易第一门户平台(见图4)。主要采取了B2B、B2C模式。

9.河北国大集团“36524”模式。“36524”是“四网合一”模式,即由实体店铺网、互联网、电话网、人力营销网等四网并行的混合体。“36524”不仅仅是部级注册的商标品牌,而是可以为无数消费者提供小到油盐酱醋,大到租车,囊括六大类30多种服务的家庭生活的“o2o模式”(洪涛,2011)。

10.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6网联动”模式。该公司是安化黑茶惟一中国驰名商标,是集茶叶科研,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6网联动”包括:公司官方网(语言:中文/英语/俄语);在淘宝网开网店;在天猫上开旗舰店;在京东商城开网店;在“一号店”上开网店;网下有实体店。

11.淘宝网上网下联动发展。在网上,淘宝网平台开设了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馆,如遂昌馆、高淳馆、芜湖馆、广元馆、宜城馆、安徽馆、湖北馆、山西馆、海南馆等,形成了特有的淘宝网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网下,淘宝网促进了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集群模式,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电商集群模式,如江苏睢宁县的沙集模式、福建南安的世纪之村模式、浙江义乌模式、浙江遂昌模式、辽宁通榆模式、甘肃成县模式等,形成了20个淘宝村,分布在浙江、河北、江苏、山东、广东、江西、福建、山西八个省。涌现出了许多模式,如江苏睢宁沙集镇、浙江义乌青岩刘村、浙江遂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形成了许多特有的电子商务集散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网商,如王小帮、杜千里、中闽弘泰等。在网上与网下联动的模式,如“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淘宝网”模式,以遂昌模式为代表,当地政府为保证遂昌馆运营,县政府配套资金与政策支持遂昌网店协会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投资300万元建设遂昌农产品检测中心,并推动建立了一套“5方”负责机制,以保证食品安全。并已经规划出专门的电商产业园,开始投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网商聚合、协同发展。

12.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2013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于0点正式拉开帷幕,其中坚果类食品更是吸引了大量买家的疯狂抢购,根据最新更新的数据显示,以森林坚果、花茶、干果等系列产品为主打的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在双十一购物节开启七分钟后,销售额超过125万,1小时内,累积销售额达到779万,相当于2012年双十一该店全天交易额,稳居坚果销量排名第一。

13.我买网“双品牌运营”模式。我买网是中粮集团旗下的网站,该网站重视“中粮集团”品牌效应,在它的网站首页采取了“双品牌运营”的模式,即中粮品牌、我买网品牌两个品牌同时运营,在网络平台上形成了双品牌运营的B2B2C供应链模式的效果。

14.海西新农村电商平台模式。海西新农村电商平台模式是门户+应用模块(1+5模块),即:一个平台是指“中国农户网”所拥有资讯行情、招商展会、供应求购、农业百科、视频图库等综合信息,为涉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信息及浏览等服务。5模块是指:农乐问专家咨询模块;农乐买农资商城模块;农乐卖的订单农业模块;农家乐的休闲农业模块;我家农庄的1+1直供模块。

15.o2C模式。2013年11月,在四川省双流县的一些小区、临街商铺等地出现了储物柜一样的“绿箱子”。这些箱子背后,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o2C(officetoCustomer),即从原产地(或基地)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厨房的预订消费模式。

16.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京东商城开网上旗舰店。2013年11月11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新发地京东官方旗舰店即日上线。消费者可通过网上选购精品果蔬、干货干果、海鲜特产、特色礼品等农副产品,以及智利蓝莓、美国红提等来自46个国家的优质进口果品。通过与京东合作,可以减少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用户餐桌的中间环节。

17.农产品流通电商化新模式:p2C2B2F模式。p2C2B2F模式是指从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出发,深入分析农产品流通电商化一般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模式―p2C2B2F模式,以期为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18.聚划算集合交易模式创新。2013年聚划算探索生鲜品类电商集合交易模式,如:农户+电商―“遂昌猪”、经纪人+电商―四大鲜果(山东烟台大樱桃;山东胶南蓝莓;广东茂名红荔枝;浙江仙居杨梅)、农企+电商―“巴美淖尔羊肉”、渠道商+电商―“双11聚海鲜”4种模式同时并存。

(四)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

2013年商务部启动第4批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至今达50个城市,国家工信部也开展了酒肉奶领域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2013年以来,菜鸟网络的出现促进了电商物流资源整合,如整合多家冷链物流公司,配送范围覆盖到42个城市,其中有部分线路全程冷链,其他则是半冷链。此外现有生鲜电商探索了多种物流模式:顺丰自建全程冷链物流,覆盖全国11个城市。1号店在北京和上海自营生鲜品类,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京东在开放平台运营生鲜频道,开始探索自营生鲜,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一些垂直生鲜电商在北京、上海地区自建冷链物流,但在其他城市仍需要采用第三方物流。农产品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

1.自营物流配送模式。自营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电子商务企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自行组建配送系统,并对整个企业内的物流运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的一种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有资金实力的电商公司自建物流;二是实体经济体制造企业、零售企业或者批发企业自建渠道。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也称这种模式为外包物流配送模式。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提供商主要包一些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圆通等)和国内邮政体系(e邮宝)两种(见图5)。

3.联盟物流配送模式。物流联盟是物流配送需求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上互补的配送联合体。电子商务物流联盟模式主要是指多家电子商务企业与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或多家电子商务企业共同组建一个联盟企业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为了实现长期的合作而组合到一起的组织方式。

4.“o-S-o”物流模式。该模式的英文是指“outsourcingself-constructedoutsourcing”。此模式不是简单的开始、发展、回归过程,而是这一模式与中国物流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客户需求水平相联系,从最初的业务全部外包、到中期的选择性自建,到最后业务趋于平稳,社会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必然会要求电商企业开放自身的物流服务渠道以供全社会使用,同时对于自建渠道的不足又会吸纳优秀供应商进入服务体系。最终形成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模式。

5.物流一体化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供应商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物流一体化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其实质也可以说是第三方物流模式,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见图6)。

6.第四方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主要是指由具有专业化物流知识的咨询公司提供的物流咨询服务,应物流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物流系统的分析和诊断,或提供物流系统优化和设计方案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可以算是第三方,因为通常把为买卖双方之间提供服务的公司都叫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公司原则上自己不做实际的操作运营,而是做第三方管理,整合资源和管理资源但对管理结果和服务结果负责。第四方物流是个大概念,是真正能把众多的、成百上千家第三方整合在一起的供应链管理型公司。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模式

1.农产品电商平台支付模式。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单位的增加,许多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网站支付工具,大多数网站推出了货到付款、在线支付、其他支付方式、优惠券使用,甚至有的网站推出了移动支付方式,使得支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安全的情况。

2.银联商务创新惠“三农”模式。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中国银联支持下,银联商务充分利用多年来在第三方支付服务领域耕耘积累的支付经验、技术力量和市场资源,不断加大市场投入,通过“全民付”便民缴费、“全民付”助农取款、“全民付”手机客户端等系列项目的实施,在农村打造出了“面”(助农便民缴费点)、“线”(助农取款)、“点”(移动支付)多位一体的“服务三农”新平台。

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底,银联商务各地分支机构共在20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全民付”助农取款便民缴费点1.7万个,在农村地区共计布放和维护poS终端18.9万台,占整个公司市场终端总数的7.4%。

3.银联手机支付多省农村模式。中国银联自2012年启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将银联手机支付业务延伸到了多个省份的县乡:四川、湖南、山西、江西、广东、江苏、山东、贵州、福建、浙江、安徽、黑龙江、海南、湖北、河南。服务内容除了跨行转账、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础性支付功能外,还可实现农资购销、涉农保险、农事查询以及公共事业缴费、手机充值、交通票务等支付应用。

4.邮储银行推行农村手机支付模式。邮储银行2012年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云岭村和四川省成都市郫县战旗村试点推广“汇易达”手机支付业务。“汇易达”手机支付服务是将一张与Sim卡形状相同的、可贴在手机Sim卡正面的卡片贴膜卡与手机Sim卡贴合后装回手机,在手机主菜单中预置相关的农村手机支付应用程序,即可办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助农取款、农资结算等多项农村手机支付服务业务。方便、快捷、实惠、安全地解决了农村金融消费的问题。

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从2012年7月在成都郫县战旗村开始试点“汇易达业务”,截至2013年4月底,共发卡238张,在战旗村的发卡覆盖率达到近60%。客户通过“汇易达”业务渠道办理的行内转账、跨行转账、密码汇款、按址汇款、助农取款、便民缴费等各类转账业务交易笔数485笔,交易总金额25万余元。

5.人行支行手机支付助春耕模式。在2013年“春耕备耕”生产之际,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建阳市支行组织辖内各涉农银行机构深入企业、农村和农户等涉农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当地春耕生产资金结算方式,以“农保卡”、“惠农卡”等涉农银行卡为载体,以手机银行、助农取现服务点等支付结算渠道为平台,向涉农企业和农户重点推出了种子、化肥和农机具等采购领域的手机支付业务,为种粮农户和农资供应商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结算服务。

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建阳市各涉农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办理春耕备耕资金采购业务1782笔,金额2865万元,有力服务了当地春耕生产,建阳市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6.乌鲁木齐县联社电商平台支付模式。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县联社开通新疆农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支付业务,实现了联社电子支付业务零突破。新疆农资集团是疆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农资集团几十亿的农资销售资金都归集到其他银行,未能实现全疆信用社销售资金的体内循环。

乌鲁木齐县联社与农资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后,将实现实时在线支付、安全保密、支付接口等功能,并通过这三种功能使客户在新疆农资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就能完成B2C、B2B电子支付业务,为其提供资金结算服务,方便客户网上农资支付需求。此次与农资集团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实现了银企农三方共赢。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下农产品电商进入“成长期”。201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论述,商务部2013年12月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在10项重点任务第二条提出:“加强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建设”,2014年预计涉农电子商务将得到高速发展,进入“成长期”。天猫/淘宝农产品交易额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京东将加快农产品电商步伐,我买网、一号店、顺风优选、龙宝溯源网等都将加快其速度,并且涉外电子商务也成为新的亮点。

农产品电商集成模式趋势。一是平台模式。许多企业B2B电商平台、B2C电商平台等纷纷推出相应的集成交易模式业务,使各类涉农企业和农民便捷上网销售农产品、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探索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电子商务等。如广西糖网、江苏莱芜农产品储销集成模式将成为农产品大宗电商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农产品自营模式。农产品自营电商纷纷开放平台业务,同时纷纷自建物流和多种模式的其他物流,并下网建设体验店,实现网上与网下相互动。三是平台+自营模式。许多成熟自营电商也开放平台,两种模式相结合,形成立体交易模式。

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趋势。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继续探索多种现货模式,“立足现货、围绕现货、提升现货、发展现货”得到共识,如多种现货交易模式:买方挂牌交易、卖方挂牌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托管储销交易、Rat交易、双向竞价交易、在线洽谈交易、现货递延交易、集合竞价交易、招标拍卖(买)交易、专场交易、中远期交易。广西糖网的物流金融模式、四川白酒交易中心的产业集群模式、安徽莱芜同盈储销网的交易集成模式等是创新发展趋势。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趋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呈现六种模式趋势,如:自营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联盟物流配送模式;“o-S-o”物流模式;物流一体化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趋势。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多种模式趋势:多种交易集成支付模式;银联商务支付模式;银联手机支付模式;邮储银行支付模式;人行建阳市支行推广手机支付业务助力春耕生产;供销合作联内部开电子支付模式;多种其他第三方支付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成趋势。许多城市和地区计划建设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基地,如龙宝溯源商城计划在北京平谷马坊物流园区建设我国第一家农产品食品安全示范基地;成都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点(基地)5个,农产品的电商交易额从现在占农产品销售总额不足8%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5

1互联网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契机,改变了城乡信息不畅通局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7年1月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报告》显示,农村网民占比35.4%,规模达2.17亿。这说明不到3个农村居民就有1个网民。通过《报告》显示,现在的农村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村落了,不再是老子说的老死不相往来的世界了。现在农民可以通过网络,可以很快很方便的获得国家各个方面的政策方针,尤其关系到他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政策。例如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资产品,农产品销路市场,城市务工信息等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农村将大有作为,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发乡村旅游消闲;开发农村滞销产品;通过信息,企业也可以找到投资新点。可见,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城市信息垄断的局面,改变了农村和城市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可以大胆的预计,随着互联网的更加普及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必将成为现实,农村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将成为井喷式发展,因此,企业发展要把握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2互联网改变城乡资源配置不科学流动的模式

由于城乡差别的存在,造成了无论在人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以及产品的流动都很艰难。改革开放之后,大批农村资源单向的流向城市,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差别难以抹平,这种不科学的单向资源、人才流向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的落后和开发滞后。但是现在,互联网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这一切。首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不断开拓空间,给农村提供了创业的空间。电子商务将极大改变农村人才奔向城市的选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归农村参与开发创业。以前只能在城市里的创业谋生的渠道由于互联网可以在农村得以实行。其次,互联网金融正在转变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局面。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具有极大的金融实力,他们在城市发展遇到了激烈的竞争,他们把眼光投放到更加广阔的农村,开展以农村、农业为对象发放贷款。这种金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资金都是单向向城市的流动趋势,这种现象无疑巨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养殖大户、种粮大户、创业创新都是极大的资金支持。再次,互联网快捷,方便的营销方式已经把城市的人正在往农村吸引。现在网上随处可以看到吸引人的假期游,这些旅游地点大部分都是农村地区,农村的乡村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通过农村的乡村游,极大的改变了农村的精神面貌和环境,这些旅游带来了许多经济收入,极大拉动了消费。

3互联网也给农村社会智力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带来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更为深刻的是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颠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互联网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以及乡俗民风都带来极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将给农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和改变的机遇。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农民在闲暇之余除了看看电视,打打麻将也想不出更好的娱乐方式。互联网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通过互联网,农民完全和城市人一样可以接受现代文明的便利,他们可以看网络新闻、在线电视,随时观看电影、电视剧,极大的丰富了农民们的精神生活。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充电学习,可以在网上面对面的接受专家教育,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大大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极大的方便了农村社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将农村从一个熟人社会转变为一个互联网连接的开放社会。传统的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处理问题思路都将被改变,这将为乡村治理带来机遇和挑战。

4企业发展要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互联网改变农村的现实无可争议告诉企业要重新考虑企业发展的未来。城市发展固然好,但农村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在历史上诸多不利的农村因素正在消除,有的还成为未来农村发展经济的亮点。在面对这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下,有眼光、有胆略、有责任的企业更应该把企业的未来投向农村的发展,不要再用老眼光来看待现代的农村社会了。企业可以在人财物上面都考虑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这种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还有一份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大缩小城乡差别,消除贫困,这个社会才能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时小侬.浅谈融资租赁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2]于洋,沈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投资机遇简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农村电商;传统农批市场;流通平台;协同融合

一、引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文件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并凭借自身优势对传统的农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传统的农批市场在竞争中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仍然在农产品流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农村电商与传统农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1.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较2015年底增加2571万人,增幅为5.2%。

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6年10月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的全国农商互联启动大会上,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达100万家,预计全年交易额将超过2200亿元,占整个电商交易额的比重从4.6%上升到6.2%,增幅达35%。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民通过网上购物,农民通过网络销售优质农产品,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农村电商的优势在于,产品信息及价格信息透明,减去了中间环节,节省了成本,让利于广大消费者,同时缩短了企业与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之间的距离,能根据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及时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市场反应迅速。然而由于电商发展过于迅速,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例如,第一,线上销售存在农产品质量监管盲区,可能会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第二,物流不畅,农村地区由于道路不畅、通讯不畅、网络不畅等问题造成物流短板,影响线上销售;第三,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缺乏,有知识的年轻人进城务工,留守人员年纪大,文化水平差,造成了农村电商人才缺乏,同时一般电商规模较小,很难实现规模化销售。

2.传统农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利弊

1984年,我国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寿光批发市场)成立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目前仍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截止2013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3万亿元,占据了流通总量的70%。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较为科学的农批市场在管理体系和流通环节上占有优势,已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在对农产品质量把控,及对销售商的管理上存在优势,但各地农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也不能严格对农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把关,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农批市场管理成本及运营成本较重,价格不透明,中间环节多,销售程序相对复杂,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三、打造农村电商和传统农批市场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何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校、透明的农产品信息和配送服务成为重中之重。传统的农批市场农产品在交易上不能实现价格透明,在流通过程中环节又显繁冗,而电商平台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农村电商可以整合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可以减少、优化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可以提升交易效率,也能做到价格透明。其次电商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交易、结算方式,而且有更多的销售渠道,但销售产量有限,不足以影响价格行情。而传统的农批市场虽然受到了电商的不少冲击,但目前来看,由于人们消费观念、电商平台普及率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传统的销售渠道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传统的农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如果能将两者优势互相融合,对加快农产品流通,就能大大减少盲目种植、滞销等问题,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创收增收。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人群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行业都纷纷开始接触电商,意图去打破那种传统企业和电商行业之间的壁垒,积极、主动的去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打上互联网的顺风车。而作为传统的农批市场,长时间以来都比较封闭,不太愿意主动去接触互联网和电商,但是由于发展大环境和趋势,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趋势会越来越强,农批市场才开始看到了“触网”的种种好处,开始与电商合作,融合电商优势,开始争夺农批电商这块新的蛋糕。

四、电商与农批市场协同融合方式成功案例分析

从发展的趋势看,以后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应该是这样的,不但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电子交易的方式,还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和前沿的运营理念,不但是为农批生意人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还应该为市场经营者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更应该与经营户休戚与共。

案例一:深圳谷登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谷登科技旗下有谷登农批网、农商友app以及物流、金融等服务项目。深圳谷登电商推出产地供应商及农批商两个采购和销售服务平台,为农批市场的进货、销货提供更准确更高效的服务。不到半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产地供应商合作入驻,在短时间内,让产品抵达消费者手中,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进程,我们或许从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目前深圳谷登科技有限公司已整合了13家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谷登科技通过农商友app采集了农批市场的即时供货信息,将买主所关心的农产品价格、库存、所在地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呈现在全国农产批发客户面前,帮助买主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化,迅速实现交易。农产品电商是目前国内电商领域最具发展前途的“蓝海”,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及成功又与其他行业的电商不同,有很多的特殊性,涉及到供应链和配送链,与物流业息息相关。谷登电商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除了服务好农批市场,还积极开拓上下游资源,形成了自有的稳定供应链,供应链不断,资金链也就不会断。与很多农产品电商平台一样,谷登电商起于农产品信息供应,打破信息不对称,但它却又不止于此,而另有创新之处--针对农批市场管理水平落后问题,为市场量身打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批市场管理方案,软硬件同步优化,线上线下双向整合,促进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

案例二:以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以下简称武汉白沙洲市场)与谷登电商的结合为例,武汉白沙洲市场是第一个进驻谷登电商平台的大市场。市场商户入驻平台,谷登电商利用平台优势,为武汉白沙洲市场提供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市场农产品信息,将果蔬、粮油、水产等各类农产品信息在平台上公开,农产品价格不再由商家或者农户坐地起价,而是按照市场规则来制定,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武汉白沙洲市场和谷登电商在半年后的今天实现了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调的目标。同时,谷登电商还利用大数据报表指导市场管理与布局,改善武汉白沙洲市场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并且在谷登电商的协助下,武汉白沙洲市场对农产品实行安全监测,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无害化处理、为采购商推送物流服务等措施,创建了一个高效的农批市场平台。谷登电商还为武汉白沙洲市场的商家安装了poS机,简化交易流程,为武汉白沙洲市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五、结束语

我认为,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新兴的农产品电商,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和自身的狭隘性。就目前国及国外的农业电商发展趋势来看,线上和线下的渗透正在加速。由以上案例看出,我们要以创新思维的电商之路打开农销大门。一方面,通过为农批市场提供完善的管理信息平台,帮助农批市场做交易数据统计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报表指导市场管理与布局,对农批市场的商铺、商户、商品、订单等信息进行管理,创建一个完善的农批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批市场现有交易模式与发展需求的分析,为农批市场量身定制包括信息、交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业务。从而保障市场交易有序进行,市场发展可持续,提升市场乃至产业链的整体水平,在信息时代的新形势下,为农民、农产品批发商、采购商提供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构建优质、高效、透明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为农产品流通打开一个新的流通渠道,达到农业产业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雷敏.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3万亿元[n].经济日报,2013-09-25.

[4]冉隆楠.农批市场做电商,蛋糕还是陷阱[n].中国商报.2016-06-01.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7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新进展

   1.1农业和农村信息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20年来,农业部逐步加大农业经济信息网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了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农业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信息核心网站,全国各个涉农领域农业信息网络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数量。“金农工程”的骨干工程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已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现已能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良好联接;以农业部为中心,连接31个省、市(区)农业厅的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全国所有的乡镇都能上网,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宽带上网,农民网民规模不断增加,已经超过整个网民的四分之一;电信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网方面,农村广播、电视人口在农村的综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5%[1]。

   1.2农业信息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利用

   1.2.1重视农村信息资源调查组建了由22个部委参与的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班子,开展农村信息资源摸底调查,初步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并建立17个部委间的涉农信息资源交换制度,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开始走向深入。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了“农村科技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示范”,在科技数据供需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农村科技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加工,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总量超过300GB,并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系统开发,建立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开展农村科技数据应用示范,为农村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民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保证农村科技信息及时、准确和主动地送到广大农民手中,也是解决农村科技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的良好途径。

   1.2.2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日益受到重视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和地区一些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各省建立了种类繁多的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库,内容涉及地貌、土壤、气象气候、耕作制度等各个方面。同时,国土资源、水利、林业、测绘等部门也相继建设了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与人才、农村经济统计、农产品价格等多个行业数据库,如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全国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行情数据库和农业合作经济数据库等[2],其中部分数据库的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各类农业数据库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建库技术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同时还研制出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农村信息化的技术产品,如各种数据库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模拟系统、作物病虫害防治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资源。在农业农村信息数据采集上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农业部门在全国建立了几十条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共计部署信息采集点近万个;通过远程联网采集信息、报送农业农村各行业和各领域的生产动态、价格行情、科技教育、质量安全、自然灾害、动物疫情、农民收入等信息。

   1.3农业和农村信息建设成果显着

   1.3.1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已初具规模2010年末,全国各省、97%的地市、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大多数乡镇都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总计发展了数十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3]。农村信息服务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农业部和各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80%以上的地级市和6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1.8万个;整合电话网、电视网、电脑网优势而形成的“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扩展到100多个县;部分地区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

   1.3.2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县有信息服务机构、乡有信息站、村有信息点”的农村信息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发展和成熟[4]。吉林农委与吉林联通联合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成功建立了“12316新农村热线服务”模式;浙江省成功利用“农民信箱”信息服务平台,实名制发展用户近300万人次;上海市建立的“农民一点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信息服务。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信息服务模式,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制约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有信息服务站”的目标。

   1.3.3农村信息人才培养培训有所加强教育部“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已初步建成中心门户网站,10万多农民接受了实用科教知识服务。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北京派得伟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多期全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班,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培训2万人次,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建设信息化培训体验中心,开办了各类信息化技能培训班1323期,已建立21个市级培训中心、50个县级培训体验中心、404个镇级体验站、919个农村信息服务体验站、51个专业市场信息采集点,组建了超过200名专家的农业专家队伍和超过6600人的信息员队伍,体验中心可辐射到5000多个村,让农民有机会就近免费使用互联网。

   1.4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4.1信息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环境信息获取与解析、农业无线传感网络、农业过程数字模型与系统仿真、虚拟农业与数字化设计、精准农业与自动监控、呼叫中心、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以及农产品流通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应用推广工作,并且发展迅速,有逐步深化的趋势。国内外各大农机公司普遍加强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在农机中的运用,农机也向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数字化农业机械在目标识别、无人驾驶、自主行走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控农业机械基本上能达到自然人操纵机器工作的水平,这些都为发展农村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新的信息技术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上得到初步应用,如精准农业技术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农垦系统以及各大型国营农场有效进行推广应用;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部分地区农业领域开始试点示范。

   1.4.2重视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针对中国农业生产区域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差、经验性强等实际情况,国家“863计划”长期支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共研制出5个智能系统开发平台和20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并在全国3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地区应用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国家数字农业重大专项“数字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发面向农业生产管理、宏观决策和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农业数字化模型及软件系统,初步实现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开发了数字农业信息获取、处理、传播、加工、利用的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农业结构布局、农作物长势和农产品品种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研究,建立了面向农村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市场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开发适合设施条件和大田条件下精准生产管理的多种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与设备,并建立了部级“数字农业”示范区。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新趋势

   2.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多元化

   在政府主导之下,各类社会力量已经积极进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而且初步呈现激烈竞争的态势。从长远来看,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会并驾齐驱,社会力量将会逐渐成为生力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行为主体多元化、社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除政府部门及相应国家事业单位继续大力推进外,要广泛发动和利用有关媒体、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科技示范户的积极性。新农村信息化既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协力推进。中国电信“信息田园”、中国移动“农信通”、中国联通“12316热线”等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由企业主导开展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因其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及时和有效性高等特点而广受欢迎。

   2.2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更加扁平化

   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服务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点,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相关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由于农业和农民的分散性,需要一个整合的统一平台来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这样既可以集成资源又可以降低成本。政府不能全包,但也不能由运营商全包,因此第三方平台必将成为今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各地政府越来越重视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在省级行业部门,这样可以集成力量、减少浪费、提高投资效益。市、县级及以下不必建立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如宁夏全区统一建设中心平台,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数字有线电视等应用内容共享,修建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共建一个涉农数据库,整建一个“呼叫中心”[5]。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8

1、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产)电商支持

过去,农村电商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一直是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在主导发展,这些年来通过地方上的积极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样本,也让政府调研有了足够的参考,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的时机也愈发成熟,所以才出现了一段时间内连续推出政策的情形。多位专家表示,中央针对一个较为细分的涉农领域如此连续的抛出扶持意见和政策在过去是较为罕见的,也显示了当前政府对现阶段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决心和思路。

2、移动端持续发力去中心化明显

虽然农村网民数量增长快速,但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农民电脑操作水平有限,信息公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农村还是特别突出。随着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农村手机数量也有很大的增长。手机的普遍和简便的操作优势,为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带来信息的契机。

3、农业新媒体营销继续爆发产生一批有影响的农业自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在消费者圈子里流传开来,它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摒弃了以往菜场买菜,电话沟通的形式。自媒体的运用,是农业人的福音,未来的农业商机尽在于此。

4、区域性协会力量会在农业电商中发挥更大作用

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生鲜农产品电商是皇冠的皇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区域化越来越明显。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有通过平台建设,进行专业化分工,基地只负责产品生产环节,电商只管发展用户和服务用户,物流外包给专业生鲜物流企业。这样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产品安全性、冷链物流等三大难题,其业务也越来越区域化。

5、农业复合型态将成为新常态和新模式

传统营销模式销售面比较窄,销售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也受到一定局限,农产品虽然好,但是由于分散经营带来的品牌优势不突出。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着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资金等产业环境,集农业电子商务、高品质绿色食品原产地直供、体验式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将给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产生农村休闲旅游、体验、民宿、产品销售等复合型新业态。

6、农业众筹、预售将会成为农产品电商重大业态

电商只是单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售卖,而农业众筹在产品形成之前就有了完整的创意,包含更多内容和可选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新农业生产革新有力手段。农业众筹在此之上,更是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既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为之提供销售渠道。同时也让那些想吃到健康又安全食品的人得偿所愿。

7、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格局进一步稳定

随着一些生鲜网络平台等第三方平台的倒闭,2016年,农产品第三方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洗牌,会更加体现电商平台“赢家通吃、巨头竞争”的趋势。

8、农产品电商本地社群逐渐兴起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社区电商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农产品的性价比会很高,比以往传统渠道购买的还要高,生鲜农产品电商更被消费者接受、生鲜电商企业开始盈利。以社区为主力的移动端涉农电子商务占主体,产地直发影响力降低,生鲜电商物流冷链等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9、农产品品牌建设加速成为电商品牌崛起的领域

由于农产品整体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类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间,所以,未来品牌农产品电商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农产品电商的快速增长,物流成本的提高,目前电商产品还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上,而这类产品有着天然的品牌依赖性,没能完成品牌打造的产品,很难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10、农产品电商趋势加速消费习惯形成

据统计,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我国农产品电商与农资电商、农村再生资源电商将得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发挥较大的作用。

为什么是农业?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对于人类来说,解决温饱问题是一切的基础。而我国地域广袤,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占有很高的比例,同时更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结构改革过程中,各个行业都在进行深度整合,农业作为一个保障,将是一个安稳社会民心的产业。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可以看出。而从中国的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和发达国家基本没什么差别,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发展非常快,而且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农村这块,却一直进展缓慢,所以,未来30年,农村肯定是会紧跟发达国家步伐,成为下一个重点发展的点。

农业作为农村的基础,未来30年,将迎来高速的互联网化,广袤的农村,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所以,有人预测农业是未来30年最大的金矿。

大数据看“互联网+农业”

①网络: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从2008年刚过10%快速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近30%。

②网民:2014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占总网民的27.5%。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9

3月19日下午,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的签字仪式在山东嘉祥县举行,有关此次投资的具体金额及占股情况,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陈绍鹏用“千万美金级”和“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一带而过。

据公开资料,“云农场”正式成立于2014年2月,是由天辰云农场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一家网上农资交易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等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其中自营和商家入驻比例大致各占一半。截至目前,云农场拥有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16000多个村级站点,市场覆盖了山东、江苏、河南等十几个省份。

“农业电商”不等于“农村电商”

今年“两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而目前全国与农业相关的网站,已经超过3000多个。发展农村电商已成大势所趋。

从产业角度解读“农业电商”与“农村电商”需要严谨区分。笔者认为,两者不可等同,农村电商是以地域为载体形成的双向市场,农村既是借助电商方式进行产品输出的卖方市场,也是借助电商平台进行在线消费的买方市场,而“农业电商”偏向前者。

联想控股从2010年开始布局农业,目前旗下有佳沃集团、丰联集团、翼龙贷、云农场。为什么联想选择投资云农场这样一家田间地头的电商公司?透过云农场,我们又能看到农业电商背后隐藏哪些机会和挑战?

要回答这些问题,得看清楚农业电商整体产业链情况,为此笔者制作了农业电商产业链结构图。

传统农业产业链,从交易层面看,上游集中在农资贸易环节,中游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集中在农产品贸易环节,物流、金融则贯穿整条产业链。而目前产业链下游的电商、互联网渗透度最高。这个环节终端消费者是主要服务对象,电商以阿里、京东综合电商平台,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等垂直生鲜电商为主导,社区o2o进行试水。其中阿里巴巴以“淘宝村”、“遂昌模式”和“中国特色馆”组合打造农村电商的声势最大。中游的C2B/众筹的订制模式目前在农业电商中并不常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农业电商“逆城市化“现象。早前,沱沱工社Ceo杜非与笔者交流提到,他们计划上线一个农产品众筹项目,消费者基于LBS聚集到一起领养一个牲畜或指定种植某种作物,沱沱工社可以定期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反馈到消费者,消费者在周末也可以去农场进行管理维护。该模式相比农业批量产出的方式,效率会低,难规模化,目的是有让消费者有参与感、娱乐性。

云农场――“拉皮条“模式

云农场依附于上游农资交易环节,服务对象是农业生产者。同类企业有农一网、91农资网、农卖网等。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4年,中国农产品和食品市场规模为9.3万亿人民币,农资市场规模超过2.2万亿。农资作为生存要素,与农产品相比,标准化程度更高,且季节、地域因素导致农资需求周期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受到农民文化水平和生产场地的限制,导致以云农场模式为代表的电商对线下服务站的依赖很大。

近日,笔者在嘉祥县村镇的两个云农场服务站点进行了考察,发现虽然云农场是在线B2C交易平台,但交易主要通过线下服务站完成。其交易场景:当农民需购进农资时,去就近的云农场服务站点进行咨询,站点服务人员根据农民需求介绍相关农资,农民看中合适的农资后,站点服务人员再帮助农民进行下单,站点代收费用后通过网银将货款支付给农资商家,商家进行发货。个别种植大户,熟悉电脑操作会在网站自行下单。(注:该交易场景与烟草电商类似)

云农场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农资招商(供应商),通过线下办会和上门拜访的方式,吸引农资商家入驻。云农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个环节要对农资商家进行“互联网思维”洗脑,农资商家看好电商趋势,但顾虑与线下传统渠道商关系破裂。二是培育服务站点,招募原来农资批发商户,通过加盟方式,入驻云农场,通常情况下一个站点的服务半径为2.5公里。云农场对服务站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农资商家返“代购费”(又称“服务费”,根据农资品类毛利而定),发展云农场注册会员是服务站的主要盈利方式。不难发现,云农场在整个农资交易环节中,只是农资供应商和服务站点的枢纽,直接对接农民的情况少。因此,云农场商业模式恰似“拉皮条”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是:缩短了传统农资贸易的中间环节,价格优势带来的销量增长,服务站点营收增加,口碑传播,用户获取成本低。比如考察嘉祥县万张镇云农场服务站时,负责人张建华称,他去年6月份加盟云农场,一年卖出肥料700吨。粱宝寺农场服务站负责人曹留德介绍,他去年4月份开始经营服务站,当年卖出800吨肥料,预计今年能卖掉1500吨。价格方面,以40公斤的沃夫特为例,其他渠道卖150元/袋,云农场110元。

农业物联网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创新;支持基础;实践路径

1“互联网+”及“互联网+农业”内涵

“互联网+”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实现信息挖掘、技术升级、信息与技术充分应用的数字化技术。利用“互联网+”的辅助,可有效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互联网+农业”是在“互联网+”功能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技术贯彻落实到农产品计划、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的产业。其中,“+”代表的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直接拼凑与组合,而是结合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农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进而促进农产品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使互联网为农业生产与运营提供有效支撑,全面推动农产品实现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简单而言,“互联网+农业”,就是将传统农业产业链以互联网的方式转化成新型高效的农业经营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向新业态方向继续发展。当前,“互联网+农业”主要实行了三种相对有效的模式:①在生产领域,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涵盖范围广的智慧农业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精确化,减少劳动力及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农产品的时空分配效率,为农民、农业争取最大化的经营效益;②在流通领域,接入互联网,构建农业电商模式,使农产品流通由原来的线下单一渠道转化成线上线下共同流通的渠道,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生产、高效销售;③在产业链方面,使互联网与农业实现深度融合,即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使更多人的能够获取农产品信息,包括农产品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等,并不断完善法律服务和融资服务,从而全面提升“互联网+农业”的竞争力。

2“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基础

2.1农业生产愈加趋向规模化,农业发展需互联网支持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利用局面形成。尤其是在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化后,我国农业生产与经营明显趋向规模化。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规模化还不够成熟,粗放管理现象严重。尤其是在资金周转、农资产品大批采购方面,缺乏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基于这个农业生产与发展现实,我国农业向前发展亟需取得互联网的支持。尽管我国已有部分农村地区开始构建生产资料电商,但其经营模式还不够完善,互联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2.2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向前发展

我国中央机关曾在2015年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粮食与食品安全逐渐成为了生产发展的重点。同时,中央部门高度强调,必须要积极贯彻落实农业科技,使互联网农业转化成解决农业发展困境的主要方向。而后,相关部门为推动互联网农业落实,又提出了一些意见,明确提出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使农村农产品能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良好的农业服务,推动农村电商加快网上购销对接,进而全面降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还特地出台了清扫“互联网+农业”发展障碍的相关政策,为农产品实现互联网化提供了较良好的优势环境。直至今日,我国各地依旧高度倡导支持农村电商向前发展,使“互联网+农业”真正落实到农产品的实际生产与经营中,实现“互联网+农业”更上一层楼,并反过来助推农业经济向前进步。

2.3农村网络普及,农业产业互联

网技术条件具备近年来,随着网络迅速普及,农村居民家中几乎都配备了完善的基础信息设备。如当下,光纤、宽带进村,农村宽带提速工程全面开展等,就是在农村网络普及理念下执行的具体工作。其次,我国大部分农业经济产业都已开始贯彻落实云计算、遥感等互联网技术,农业经济已由原来的技术荒漠转变成了新兴技术“当家作主”,农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再者,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工具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我国农业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融合速度,线上线下互通,共同推进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趋势明显。而且据电信机构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成为了网民增量最大的地带。随着未来互联网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农业”将拥有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3“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3.1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智慧农业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首先要在现有“互联网农业”的基础上创新智慧农业。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举措:①将互联网及其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肥灌溉的效率,节约农业经济成本,并保护环境。如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功能,能够使农业经营的每个步骤,包括育种、栽培、灌溉、收割、加工等都实现数据精细化,进而提高农业经济创新效率;②利用物联网的功能加快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一方面,物联网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将农业经济信息采集、通信等集合为一体,使规模化农业经营者能够通过远程控制等方式管理农业生产、销售等事宜。另一方面,农业物联网体系实现了感知技术、GiS技术等技术的集成,有利于各地区农业机构的数据共享与农业数据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效率;③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如引进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加快农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在农业物联网基础上构建符合畜禽生长实情的优化调控系统;建成集智能感知、传输等为一体的农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率;打造专门监测农田水利、病虫害情况的智能信息化系统,提高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监测能力。

3.2创建并完善农业电子商务

如果说创新智慧农业是农业经济创新的首要步骤,那么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则是最直接的创新表现。构建并完善农业电商,并不是帮助农民更好地买卖农产品,而是帮助农业经济更好地明确其消费导向。即市场需要什么,农业才生产什么;消费者需要多少,农业才生产多少。由此可见,创建与完善农业电商的最主要目的是转变农业经济的传统经营观念,使农业经济纳入互联网思维。据悉,目前,部分农村已开始构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农产品网络交易愈加活跃。而且,部分农村地区也逐渐回归到市场端口,全面扩展网购市场,企图利用推广网购来提高农业经济的水平,使农村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找到足够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创新农业经济过程中,还可设置具备中介性质的、专门解决用户低订单密度问题的“中转站”,使农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实现有效流通。通过这种设置,农产品销售速度还可适当加快,规避农产品买卖信息的不对称风险,提高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3.3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

在“互联网”视域下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必须要先明确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链。首先,毋庸置疑,借助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重新塑造农业产业链,能够解决传统农业产业链问题。如解决传统产业链中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脱节问题、农产品销售的合同问题等。据悉,在传统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买卖时,双方一般以口头协议为主,违约风险较大。但依托互联网构建的农业产业链则不同。它不仅为农产品买卖合同提供了良好社会信用监督环境,还能够通过搜索、索引等方式借用其他同行的电子交易条款制作纸质合同,实现农产品交易双方良好合作,规避不必要的买卖争执,提高农产品买卖效率。其次,借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还要特别注重培育具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的龙头企业,全面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增强龙头企业的信息专业化程度,进而推动龙头企业成长为一个竞争力强、影响广泛的企业。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改造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优化生产过程,确保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效率与质量能够同行;四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完善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形成相对较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五是在农业经济生态圈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农村电商,并使金融业务逐渐和农村经济相互挂钩,实现大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从而有效满足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资金需求。“互联网+”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研究

3.4构建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

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看,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上,整合数据资源,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农产品市场相互衔接的准入机制,扩大追溯范围;②结合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打通农产品的“种子”到“舌尖”流程,实现信息互通,上下游质量追溯无缝对接;③以标签的方式记录农产品所有环节的数据,并尽可能让扫描终端全面读取农产品标签,包括农产品的生长区域、生产环境、质检报告等所有信息;④针对该互联网追溯体系存在的漏洞,制定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的追溯有法可依;⑤加大农产品质量互联网追溯体系作用的宣传,向消费者全面普及相关的质量安全知识。同时,若在农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通报全社会,使农业各生产环节都能意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4结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管是二三产业,还是农业,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都离不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支持。可以说,依托互联网而生的农业运营模式乃至农业经济融资方式,都将大大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因此,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坚持在“互联网+”视域下,构建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村经济,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