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教学评课十篇高中语文教学评课十篇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4:25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1

[关键词]教学评价;语文课堂;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27-1.5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根据高中阶段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这也是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语文学科是大家公认的高考九大学科中最不易作教学评价的一个学科。学生们不能将每天语文课堂上对课文的文本解读与期中期末考试中那张以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试卷联系在一起。工作五年中我会有这样的无奈,总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语文成绩却不够理想的学生。几经学习与思考,明白这是由于目前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性、静止性、绝对性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桎梏,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这引起我们更为深入的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的思考。

“评价”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及评价体系具有多向度多层面动态的特点。一方面,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评价要依据并兼顾多重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而要确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是正确的,则惟有针对同一评价对象的样本行为进行多次评价,才能评价出比较接近正确的结果。

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课堂教学行之有效。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有一整套适合本次预习的评价系统来督促、检验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比如以往教学中教师们使用的课前听写测试,介绍作家作品以及文本背景,提问学生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作者思想或是更加详细的学案导学等等。重点是教师要针对每节课的特点对学生的预习学习进行评价落实。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评价。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无法知道学生在教师授课这个个人的行为中学习到了什么。教师、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生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比较全面地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这位作者的情感,而不顾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知识,或者不去思考学生掌握了你教授这些知识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是否有益处。这样的教学是无法进行教学评价的。因为这种课堂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学评价点。

教学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有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或是以此来代替教学评价,就会形同虚设、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教材文本的解读入手,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易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的评价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比如我们讲《记念刘和珍君》,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探究,理解鲁迅先生的“真的猛士”、“有恶意的闲人”、“佣人”等词语。而学生在课外自读《狂人日记》,定会遇到类似难懂的词句。对于这些教师是无法去评价学生是否全部理解的,但是教师可以在讲授课内文本时培养学生理解鲁迅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就落实到了学生读完书能否理解文章内容、能否在与他人探讨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2

一、没用电教媒体就不是好课

电教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感受力,从而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正因为它有如此作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才提倡用电教媒体。而许多学校却单纯地认为只有用电教媒体才是好课,释之为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殊不知,某些领导的片面看法正将语文教学引入一个死胡同,导致了假、空、秀等现象的产生。许多教师为了投领导所好,不惜在上公开课之前耗费大量钱财制作原本不需要的课件以备教学之需,而在一些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教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成展示出来。倘若需要,则无须批评,很多内容只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或完全可借助黑板展示,又何必单纯地为电教而电教?电化教学只是“辅助”,主体仍是教师,我们能说在多媒体产生之前就没有好课吗?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采用什么手段,还需视学校条件、课文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不可“东施效颦”。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就不是好课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语文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而在强调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今天,某些农村教育领导则奉之若神明。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尚方宝剑”,课堂气氛活跃说明教师的水平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趋之若鹜,积极效仿,于是在课堂上常出现“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一类毫无意义的问题,也常出现“我们为他鼓掌,我们给他一点掌声”这种近似哗众取宠的语言,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课前将答案告诉学生,或干脆先上一次,或是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上课变成了作秀,完全把教学重难点置之课外。同时,有些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为了创造气氛活跃的课堂,不惜在课堂上发挥表演天赋,挤眉弄眼,阴阳怪调。这样的课堂,气氛固然活跃,但教学效果不一定好。

三、没有活动就不是好课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活动尤显重要,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它是一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新颖性等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很有帮助。但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以语文常见活动为载体,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这是课堂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评课时也必须依据这一原则。而在农村,大部分教育领导要么不是科班出身,要么脱离教学岗位很久,加之平时忙于应酬,没有时间从事理论研究,只是偶尔开会才学了一点肤浅的知识,于是他们便单纯地认为:语文课必须要有活动,但不能把握活动的原则。这样一来,很多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往往花费大量时间来研究活动设计,或以活动来代替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的活动,将一些课堂知识生搬硬套地放在活动中,牵强附会,舍本逐末,对学生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将语文教学同游戏等同起来,这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3

众所周知,在目前我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知识面宽、见效慢、提高幅度小的规律制约,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语文学科“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片面认识,甚至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造成语文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尴尬现状。

对此,我认为,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学分认定为契机,大力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必将对我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评价和反馈,在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它还直接对教学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二、构建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

依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和我校制定的《獐沟中学中学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模块i学分认定工作中,是这样构建课改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的:

1.评价原则

(1)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的原则;(2)注重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原则;(3)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基本评级体系的构建

(1)采用学分管理的办法,即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其中,语文学科在5个必修模块共设置10个学分(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完成模块学习并获得学分的必备条件是:学习时间达到总学时的5/6以上;该模块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段内的过程性评价考核合格。(2)综合评价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终结性评价(即模块考试成绩)占总评价成绩比例的70%;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成绩的30%。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则予以认定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

3.过程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原则。注重学习态度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该学段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评价不是目的,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有高有低的差异化原则:过程性评价绝对不能流于形式,搞“一刀切”,应该充分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备课组协调统一的原则:在过程性评价中,备课组应该承担起协调统一的职能,做到过程性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统一,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出勤评价:科任教师应严把考勤关,确保出勤达到评价要求。出勤评价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10%,就每个学段30―40学时而言,缺课25―33学时以上则直接判定为不予认定学分。

学习态度评价: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课堂表现评价:遵守课堂纪律是课堂表现的前提,积极参与课堂是课堂表现的关键。

作业情况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课堂表现按照作业收交和作业质量两个基本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既关注学生作业的收交情况,又特别强调要确保作业的质量。

平时单元检测:平时单元检测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过程性评价的程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高2010届语文备课组模块i学分认定过程性评价标准》,如实及时填写《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记载学生日常表现情况。

4.终结性评价

每个模块结束都应该进行终结评价。就终结性评价的功能而言,终结性评价应该能承担起对该模块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功能,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正面的导向。

根据目前通行的做法,终结性评价的任务是由期中、期末考试来承担的。

三、我的体会和建议

1.教师必须对新课改背景下评价方式改革认识充分、思想重视

对新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方式,我们必须做到认识充分、思想重视,切实把评价方式改革作为一项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来抓,切忌流于形式,切忌成为儿戏,更不能给学生留下“过程性评价只是形式,关键要看终结性评价”的错误印象,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2.做好平时记录是保证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关键环节

做到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核心环节是填写好《学生发展性记录册》,平时注意随时记录好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给分有据,扣分有因,真正把学生的差异性反映出来,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与合理,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

3.必须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

新的评价方式为改变语文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尴尬现状提供了一条新路,但是,应该注意把握好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1)评价不等于惩罚。(2)评价不能取代教育。

4.模块考试应充分承担起应有的评价职能

建议学校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模式,尽可能的使考试命题贴近教学和教材,切实承担起终结性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正面导向,与过程性评价一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5.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

在今后的评价体系改革中,可以考虑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使之达到或接近40―60%,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过程特别重视的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4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探究手段,并且要关注学生自主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情况。在这个时间段中,出现了许多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等科学实用的教学手段逐渐被教师与学生所接受,高中的语文教学也慢慢从传统被动的教学课堂变成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实践的实用课堂。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在学生之中多多推广科学探究的学习手段。

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学指示

1.新课标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语文句子的使用上,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可以什么”或是“应该什么”这样的句子,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对于教学结果的关注而对于教学手段的不关注。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要学会“学会什么”或是“能够什么”这样的生动句子,主要是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活动中,要认真地对待文本内容的学习,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追求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经过探究性的学习,使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手段,尽情地发挥出学生的内在潜力,与此同时,语文内容的教学也能够变成师生沟通的渠道,可以培育学生处理语文问题的技能。

2.探究性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一直是我国认可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是一种强调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手段。高中语文新课标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希望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手段与高昂的学习热情来培养自主思考的技能。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思维,而且学生本身要具备不错的处理信息技能。在学生学习的活动中,探究性学习着重关注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处理生活中困难的能力,也体现了重视学生学习的实用性的突出特点。

在实施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指导工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了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是认识出现了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给出正确的指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语文的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教授者,还要承担好指引学生的责任,当然,学生也要自己主动研究,去获取有用的知识。

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的含义

“先学”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示,学生对于课文要持质疑态度,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做好前期的预习工作与知识积累。关注课前的预习工作不但可以指引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认真研究文本上的句子,也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引作用,真诚地对待学生,处理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共赢。“后教”便是希望学生之间学会团结合作,增加语文课堂的自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技能,而且经过交互式的学习,能够吸引学生的求知热情,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彼此认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也要重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使之形成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先学后教”这个教学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的活动中一定要做好自己指引者的工作,认真地教育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给高中生带来的教育效果还是不错的。

2.先学后教的方式

经过实践研究,可以知道,先学后教能够使用在探究性教学之中。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留下几个问题,让他们能够边预习边思考,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内容的学习热情。认真思考问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比如,在课文《雨霖铃》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描写的环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悲凉的情况。应该如何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能够提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尽管每位学生表达的看法有些不同,有些挺相似的,但是他们都参与到了这个问题中来,都说出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问题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从其他同学的讲解中收获了许多。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己去研究问题,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主性,认真研究课文中的文字,如此,才能够较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才可以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阳丽梅.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4-01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评价教学的课堂效率,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而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通过我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正在向常态化、课堂评价目的、重视集体评课议课转变。

(一)课堂教学评价呈现为常态化

课堂评价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有反馈调节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向教师反馈问题并调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经常开展课堂评价活动。

(二)课堂评价目的转变

学校新课改前是以课堂评价作为教学结果用来给教师评级的,课改后课堂评价的目的正在向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转变,即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m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集体评课议课。新课改前课堂评价主要是按照评价表打分,课改后学校更注重听课后集体评课议课。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和效果进行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和评价的总称。从大的方面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对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和教师互评中改正自己教学中的缺点,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学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都有着积极意义。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从“强调知识”到“强调发展”

转变教学观念是保证语文学科评价科学性的开端。教学观念是教师对学科、学生、教学的整体观念。从初中语文学科来看,传统课堂对语文学科评价的界定都是在字词掌握量、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强调知识型”的评价是对学生静止性知识的过分强调,而并没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总体运用与深层次感悟。这是对语文学科的错误认识所导致的评价方式的选择失调。如果学生只会记得一些字词的拼写,按照一些模板去套用对语文基本能力的掌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异化。具体来说,对于学生基本语文知识能力的测评在评价中必须有所涉及。即对字词的掌握、对段落大意的划分、对文章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把握、对基本写作技能的训练等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进行测评。此外,鉴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从提升学习兴趣入手,从教材提供的内容出发,在提供最基本的评价体系的同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丰富评价工具,多角度切入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所学,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情感上的培养以及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应用。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校长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等。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校长和其他教师的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仍忽略了学生和专家评价,因此要打破传统课堂评价主体单一化模式,评价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对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时,不仅仅其他教师、校长参与,还应在课下听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邀请专家对课堂教学给予意见。例如,在本月课堂教学评价时,邀请专家来听课并给予意见,教师在课上讲到初中八年级语文《背影》,听课的校长和其他教师应观察课上学生参与度,并在课下询问学生是否听得懂等。

(三)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勤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6

【关键词】外语教学评价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7-01

外语教学评价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元化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为了解我国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现状,明确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课题,本文运用定性、实证研究方法,对某高校外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

一、外语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研究

罗少茜(2003)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主要的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终结性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熊新华等(2005)指出,长期以来,对外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系,致使外语教学的效果难以评估,使得部分教师没有动力,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我国外语界对教学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吴秀兰(2008)对2000-2007年国内期刊上相关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后指出,高校外语教学评价研究的研究对象不均衡,以英语专业为对象的研究较少,及实证性研究匮乏的问题。

高校外语教学评价研究中,多采用思辨或定量研究方法。思辨研究带有任意性,无法把握现状;定量研究虽客观,但无法得到广泛的信息,对现实的把握缺乏全面性。

二、调查概要

本调查将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式及评价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对象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问卷)”、“同行听课评分表”、“年度教学评优实施细则”、“教学督导评分表”、“校评估办网上评教系统表”等文件。除了对文件进行分析,还采访了教学督导团成员及部分教师。

三、调查结果

1.评价主体

即评价者。也就是由谁来评价。

该院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有领导(校教学督导团成员及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同事、选课学生及任课老师等四类。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客体

即评价对象。也就是评价谁及评价什么方面。

该院教学质量的评价对象是任课教师和选课学生。其中,教师占5项;学生占2项,分别为“期末考试”及“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作出评价。

领导评价及同行评价的评价内容为课程教材选用与把握、语言表达、教学方法与手段、操作流程、教学模式、学生互动等讲授情况;学生评价的内容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语言表达、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课外指导等教学情况;教师评价的内容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平时表现。

3.评价方式

该院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听课、问卷、测验、给平时分等。领导与同行通过听课来评价任课教师的讲授情况,学生通过问卷来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任课教师通过测验及给平时分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平时表现情况。

4.评价指标

评价表共有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采取打分制,总分100分。其中,与教师教学相关的指标10个,分值89分;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指标2个,分值11分。

四、某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该学院的教学评价呈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种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评价对象不均衡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并不多。

2.评价内容偏重语言知识的学习

主要关注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关注不够;学生学习侧重语言学习效果,对课堂表现关注不够,忽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人交流等主体性能力。

3.评价方式仍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

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平时表现只占30%。

4.缺少自评方式

主要采用他评的评价方式,未见教师评价自己课堂的自评、学生评价自己学习的自评及学生互评等。

5.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相悖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考核与评优,而不是该学校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五、今后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评价的课题

安敏(2008)调查了84所高校的相关文件后也指出了类似问题。这说明本文的实证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

今后,高校外语专业课堂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自主性、创新性等主体性能力,积极导入过程性评价方式,并将评价结果反映到评价指标体系中。

此外,外语教师也应该自主评价教学,并在课堂活动中导入学生自评及互评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安敏.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003).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艺术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途径,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教学评价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语言的运用,如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当地使用语言,不仅不会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还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学评价活动发挥其强大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围绕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提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动以及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习惯等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评价性语言就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一种语言。合适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奖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评价性语言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来说还没定性,比较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同样的这种新鲜感降低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怀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恐惧以及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有语文教学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经过前面分析不难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评价性语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有很多教师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地认识到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将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当成是与教学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认识到提升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改进。

2.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

正确认识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运用技巧就是接下来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3.构建合理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

就像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一个教师习惯使用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但是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就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建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是保证评价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8

改革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学习评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些评价尚存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突出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考评;过多强调共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看重纸笔测试和量化结果;学生多处于被评价地位,忽视学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考评,未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检测监控学科教学质量,高新区每学期都抽调各小学两个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尽管区上三令五申“不以调考成绩考评老师”,但各校仍把“调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导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工具性演练和逻辑性演绎,强化字词句的理解训练,忽视文章思想价值、人文情感的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和再创造;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凡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就上就练,而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培养则被迫“滚到一边去”,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日趋衰弱。

改革束缚教学生命活力、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教育评价已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指出了“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的根本走向。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应在终极关怀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其优势智力发展并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空间;应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和培养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和赢得生命的灿烂。

2009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将教师注意力从关注期末考试分数转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过程上来,为区域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实践研究基础。2010年9月,高新区正式立项全区推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并把研究目标定位为:创建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这一研究遵循评价发展性、主体性、多元性、动态性等原则,着力突出如下特征:一是突出评价学生进步,放大其优势和潜能,促进学生不断超越。二是改变学生被评价的现状,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其主动发展的内动力,使其学会诊断与反思、自觉调控学习语文行为。三是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横向分为读写能力、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纵向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不仅关注智力发展,更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情感等潜能发展;注重评价主体多元互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和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呈现。四是突出评价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其学习转变与发展;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相互交融,使评价过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创建“教学评一体化”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研究目标明晰,选择问题抓住了关键;从评价入手切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行政力量进行区域性推进,既全面展开又确定重点,子课题细化研究很好支撑了总课题。”2011年1月课题开题会上,专家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优势,并提出中肯建议:抓住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清晰定位发展性评价功能,突出诊断和发展功能;通过设计考试、测验问卷、个案研究等开发评价工具,突破评价难题;评价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评价标准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利用评价这一中介将观念转化为行为;评价应突出引导“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着力解决学生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如何等问题。

着力“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创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动作不断。

1.创新评价载体,运行“评价手册”

构建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高新区首先创建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手册》,它包括“分项评价”、“形成性评价”、“综合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项评价占30%的分值,有学习习惯、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8项内容,各项积分最高为5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级换算为该项积分;学月形成性评价占10%的分值,每月进行纸笔测试,以打出等级和换算积分;期末综合评价占60%的分值,着重考查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样换算成积分。累计积分得出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等级。

“手册”设置了“使用说明”、“分项评价”、“期末总结”等事项,“分项评价”进行评价标准、要点、方式指导;“期末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学期语文学习自评和师生、家长多角度评价。“手册”只给全区学校一个基本导向,不少学校据此形成了具有校本、班本特色和学生个性的“语文学习成长手册”。

进一步落实“分项评价”,高新区根据“手册”设计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量表,包括学月检测、期末综合检测试卷、日常表现性评价量表、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质量分析量表等,并投入使用,产生了较好效果。

2.改革考试命题,突出表现性评价

摆脱“期末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尝试小学生语文素养表现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高新区首先进行了考试命题改革。

纸笔测试依据课标、教材分册制定命题方案,从测评要点、参考题型、分值权重等方面进行命题导向。如五年级下册“听答练习”的测评要点是:“听一段文字,能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能听出语段中心意思、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参考题型有:“选择题,听录音材料后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目的选项;填空题,听完录音材料按要求填空;问答题,根据录音材料设置的情境、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听力材料”要求注意思想性、趣味性,篇幅在300字以内,尽量口语化,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

目前纸笔测试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试卷模板,其“卷头设计”如是说明:“本次测评包含表现性评价和纸笔测试两个部分。表现性评价检测为30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纸笔测试a卷70分、B卷20分……”a卷包含“听答练习”、“积累运用”、“阅读理解”、“笔下生花”四大模块,B卷着重考查口语交际拓展积累、应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高新区考试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学月、期末检测a卷100分调整为70分,拿出30分作为表现性评价分值。学生语文素养表现性评价指标包括识字与写字、朗读与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习作表达、综合性学习五项内容,并从“评价项目与分值”、“评价要点”、“评价标准参考”、“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参考”五方面指导落实评价。“评价标准参考”分为四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本册教材“认字表”和“写字表”中的汉字、词语,难度相当的儿童经典阅读材料;“评价方式参考”有抽读、平时观察认识更多教材未涉及的生字、选取难度相当的课外美文让学生准备后朗读、关注课堂和家庭作业并做好评价记录、专项写字比赛等。

推行纸笔测试改革,起初遇到一定阻力:认为增加了教师负担,不如过去一张卷子考试评分来得容易;有教师为了应付,给学生表现性评价全部打满分,或象征性扣一点分。

高新区利用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培训等机会,引导他们认识推行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开展评价改革,全区“教学视导”加大对各校考试改革的检查力度,老师们逐步适应了新的考试改革要求。

3.改革阅读测评,撬动教学变革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高新区把教学评价改革重心落点课堂,重点展开阅读教学评价改革,形成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测评指导建议”。它包括三个板块: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指标、阅读能力内涵解读、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

依据国家新颁语文课标精神,高新区修订了各年段阅读能力测评办法,如第一学段阅读能力测评的主要指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读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测评类别及比例是:积累运用10%,提取信息70%,形成解释20%。阅读材料要求是:选择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作为阅读考试命题的材料,篇幅控制在200字以内。

根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测试研究,阅读能力核心是阅读理解能力,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是“提取信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理解,包括对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二是“形成解释”,整合加工文本信息,结合既有知识经验建构意义;三是“反思和评价”,利用已有经验对文本观点进行反思性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所作的评价。根据我国各地开展的阅读测试尝试,阅读能力还包括“依托文本生发、联结的积累运用能力”。

高新区据此提出了“各年段阅读教学与测评建议”,引导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课外训练、阅读测试、表现性评价四个方面落实阅读教学目标。如根据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要求,建议阅读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有关键词句理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辨别其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理解句子尤其是言外之意;课外训练要加强课外阅读、摘录鉴赏词句;阅读测评要设计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品鉴词句表达效果的考题;表现性评价要查看学生课外阅读词句摘录与鉴赏本。

高新区拟从本期开始实施这一全新的阅读测评和教学改革,并已分年级展开教师培训。

4.区校联动探索,展开校本研究

高新区首开先河以行政手段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推进语文学习评价和教学改革,全区小学均参加课题研究,并确定8所学校重点参研,展开有关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能力、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评价子课题研究,研究过程和效果纳入区域教学视导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估。

2010年以来,高新区修订了期末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下发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实施意见,要求各校制订实施方案,每学期形成学生语文素养评价质量分析报告。

各子课题学校分项探索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体系及操作路径,并通过全区交流,带动各校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如高新实小构建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从“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着手,进行阅读量、阅读要求、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综合性评价建构。追求“班级做实、年级做亮、学校做出文化”,找到了共性操作策略:建立《学年课外阅读计划》,编写《课外阅读手册》丰富评价形式,形成了“读书银行储蓄卡”、“亲子阅读评价”、“古诗考级评价”、“争当读书小能手”、“快乐阅读分享卡”、“阅读欣赏驿站”、“家校互动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评价特色。又如芳草小学探索出“小学生诵读能力发展性评价研究”三种评价方式:“星级评价”,每学期根据背诵篇目及数量给予学生不同星级的奖励;“闯关游戏”评价,在班级墙上专设“经典背诵闯关比赛”,学生每背诵十首诗词即闯过一关,每学年设二十关,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家校合作”评价,如低年级每天背诵篇目由家长负责登记,每周向教师反馈,家长自行制定奖励措施。

“四个突破”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2011年12月13日,高新区进行“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研讨,从“改革学月及期末命题检测”、“着力探索表现性评价”、“子课题引领辐射”三个方面进行阶段小结,子课题研究学校进行了阶段成果汇报交流。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罗良健认为,课题研究做到了尊重个体、尊重生命,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要求,操作性、实效性很强。成都市教科院顾颉老师强调:“评价”的研究是最重要最难啃的“硬骨头”,高新区评价研究是扎实有效的,成果是丰厚的,步步走下去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大贡献。与会老师深切感受到:展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研究,是切实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全区语文教师实践学生素养评价提供了框架体系和借鉴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9

关键词:课程改革;有效教学;语文课堂

笔者认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效果,即教学效果,另一个是三维目标,简单地说,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效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这里既有时间要求,即一堂语文课程,又要有目标要求,即实现语文三维目标。总而言之,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实现素质教育。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只有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研究教材的目的不是照搬教材,而是在理解教材以后更加合理地处理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呈现更合适、更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读出新的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时候照着教材讲,甚至出现念教材的情况。每个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会非常吸引学生,而只会照着讲的老师,基本上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文本,语文教学设计又是每一堂课的讲课文本,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设计文本。笔者认为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既源于课本,同时又要结合生活,让一堂语文课变得有血有肉。例如,在诗歌讲解专题,笔者把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余光中的《乡愁》,还有于右任的《望大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同时联系历史知识,并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取舍,使得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显得丰满,而且具有语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学生更易掌握和理解。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有效管理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师生共同开展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基本场所,语文课堂是最主要的语文教学空间,它的主体构成包括教师和学生,以及有效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空间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一堂语文课是否能够高效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空间的管理,首先要实现民主性。语文教学空间的民主性要求教师,致力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具有民主性的语文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民主性的课堂教学空间也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身份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不高的,而且也调动不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要求民主、和谐的语文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出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和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语文教学空间的管理也需要教育性。语文教学空间的教育性要求就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空间设计和管理中,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价值观。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空间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保加利亚教育家乔治・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乐趣。

三、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仅语文教学设计得很好,课堂教学管理实行得很好,这还不算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只有加上有效的语文教学评价才算完美。评价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忽略课堂评价的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教学理念,而且也不可能让语文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即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的一种及时的反馈。还有一种评价是课后的评价,这是针对学生作业或者检测进行的评价。前者是一种语言的评价,后者则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评价,或者落实于作业的效果或者分数的高低上。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评价,笔者认为应该以鼓励性为主,站在尊重学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对课堂结束后的作业评价或者试卷评价,要及时进行反思和反馈,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完成,学生的成绩才能提高、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健康与健全。

总之,构建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每位语文教师首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这必须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注意,希望一线语文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并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最终达到高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教学评课篇10

文化类公共选修课课程考评多元化评价非测试型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外语教学的关注点逐渐转向提高阶段的各类后续选修课程。各高校都开设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共选修课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要求。其中大学外语文化类的课程是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外语文化类选修课模块内目前包括10门课程,包括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欧洲文化入门、美国历史与文化、西方生态文学与文化、外国影视欣赏、英语现代生活、中日文化比较、日语国家概况和英语话中华系之中国当代社会与文化。外语文化类选修课程占外语学院所开设的公选修程50%以上,对推动通识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改革经验。但是多数课程的考评还是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要形式,对于形成性评价尚未形成较为规范和相对统一的模式。这种随意随机性的考查方式不仅影响到评价的公平性还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开展了大学外语文化类公共选修课考评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形成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的外语文化类公选课考试模式。

二、理论研究

1.课程考评的定义

课程考评指的是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后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评估。对于课程评估,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表达,如“评估、考试、测试、评价或者考核”。英语testing表示考试、考核和测试,assessment和evaluation表示评估和评价。“‘evaluation’常用于教学项目或课程的评价,而‘assessment’可泛指包含判断和决策在内的课堂和教学评价,特别是形成性评价”(金艳2010:69)。Blackandwiliam(1998)把assessment定义为“includeallactivitiesthatteachersandstudentsundertaketogetinformationthatcanbeuseddiagnosticallytoalterteachingandlearning.”它包括teacherobservation,classroomdiscussion,andanalysisofstudentwork,includinghomeworkandtests(Boston,Carol)。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外语课程考评中测试(testing)仍然是主要的评估手段。这种单一的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管,不仅会影响考评的效度和信度,而且会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度追求学习结果。因此,在这里我们使用“考评”就是想表示它应该涵盖以测试为手段评价学习者学习效果的终结性考核和重视学习者过程学习的形成性评估两方面的内容。

2.课程考评的方式

一门课程的考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张试卷,这也是目前课程考核的常用手段。而试卷的效度和信度往往得到深度研究,只有严密科学有效的试卷才能真正达到考试的目的。但是考试或者测试不只是,也不应该是课程考评唯一一种手段。

课程考评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对学习(效果)的评价(assessmentoflearning)、强调学习过程的目标性评价(assessmentaslearning)和促进学习(效果)的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在学习结束后采取测试来对学习效果的终结性检验,一般是以分数和等级来界定的;而assessmentaslearning应该是针对目标的边学边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通过自评或互评,不断改进和提高学习的评价手段。“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本身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提高认识、调整节奏、改进方法”。最后一种是“促学评价”,即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手段地跟踪、监测和评价后进行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wikipedia)。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包装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的概念是由196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斯克里文(michaelScrivenScreven)提出的。Black&wiliam(1998)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他们把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定义为“thebidirectionalprocessbetweenteacherandstudenttoenhance,recognizeandrespondtothelearning.”(Black&wiliam,1998a)。它涵盖“allthoseactivitiesundertakenbyteachersand/orstudents,whichprovideinformationtobeusedasfeedbacktomodifythe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inwhichtheyareengaged”(Black&wiliamdefine.1998-54)。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是“thetypeofevaluationusedattheendofaterm,course,orprogramforpurposesofgrading,certification,evaluationofprogress,orresearchontheeffectivenessofacurriculum,courseofstudy,oreducationalplan”(Carye.Jenkins.2010;Bloom,Hasting,&madaus,1971,p.117).

形成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合作学习。2004年以来,我国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教学模式,重视自主学习,要求“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上海交通大学金艳教授2010年提出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现多元评价的理念。多元评价(multipleassessments)具有“评价功能的多重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手段的多样化”的特点。“系统化的多元评价以改进学习、提高教学和完善课程体系为目标,评价标准具体针对教学和学习的所有环节,包括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和困难等,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编以及课程的设计和发展等(金艳2010:70)。

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FredGenesee和肯高迪亚大学(ConcordiaUniversity)Johna.Upshur把课程考评分为测试评价(evaluatingwithtests)和非测试性评价(evaluatingwithouttests)。非测试性评价包括课堂观察、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日志和问卷,面谈等可选择性评价方式(alternativeassessment)。并提出把这些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结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模式。(FredGenesee&Johna.Upshur2001:76)同时他们还强调指出:实现有效的课程考评需要不仅需要熟悉各种方式的评定手段并创造性的运用好这些手段,而且更要做好认真系统的记录和评定。(FredGenesee&Johna.Upshur2001:256-257)

3.非测试性评价的特点和优势

FredGenesee&Johna.Upshur的非测试性评价方式不仅具有形成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更强调其激励机制,倡导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体系。通过学习者的参与评价,能够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通过阶段性的分析和反思、反馈,学习者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有助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和困难,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苏文秀2008-86)

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3m指motivate(激励),monitor(监控),modify(调整)。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监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同时也促使教师完善了他们的教学。(李珩2013:275)

非测试性评价对于现阶段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1)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教学倾向,改变把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和唯一检测手段

(2)能真正落实和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3)鼓励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创新和创造性。

三、探索实践

1.文化类模块选修课的特点

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大学生对于异国文化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文化类选修课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所在是课程所负载的文化内容,而非语言基础知识。该类课程具有学生选课率和到课率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于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类选修课采用以内容为主导(content-based)、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方式。因此文化类模块选修课程的考评方式和手段也应不同于基础阶段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

在我校进行的对课程评估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形成性评估模式的认可度很高。308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1~6表示认可度的从低到高。(1~5表示您对本条陈述同意或否定的程度,1表示您对本条陈述完全不同意或否定,5表示您完全同意或肯定。0表示不了解或不明白其义。)46%的学生对形成性评估适合文化类课程考核的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估能体现考评的公平性(图2),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很大作用(图3)。

对于文化类的考评方式,学生们认可的既不是一次终结性闭卷(开卷)考试(仅占28.5%),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形成性评估,而是一次终结性闭卷(开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方式(约占53%)。

(图4)对于平时成绩应该涵盖的主要内容,学生们建议可采用以下多种形式,如平时作业、出勤考核、小组合、口头报告、专题讨论、回答问题、文艺表演,实践调查,课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在平时成绩应占总考评成绩的百分比的问题上学生们的观点非常一致,约占50%人认为应该占40%以上,32.8%的学生认为平时成绩应占总考评成绩的30%,只有16%的人认为10%-20%。

2.文化类选修课的考评模式

根据文化类选修课的特点,我们认为课程的考核应该采取多元评价(multipleassessments)手段。不仅要进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assessment),还要进行多种非测试考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具体模式如图所示:

虽然文化类选修课学生人数多,给课堂教学和非测试考评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文化模块课程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小组活动是非测试考评基础。我们认为小组活动的形式不仅能积极的调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小组活动的结果可以采用报告、课堂展示、课件制作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给与的评分将纳入最终的评定。

《现代生活英语》课程则采用了课程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实地考察生活情景中的实用英语。并以实习报告和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考评。实习报告最后由小组成员自评互评后给出实习成绩,ppt的展示由教师给出评定,几项成绩综合成最终非测试成绩。

文化类选修课的考评模式使用时应该主要的问题是:

(1)“量”和“度”的把握:无论是自评还是互评,学生之间的差距会很大,教师应加以规范指点。

(2)非测试性考评部分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最好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完成。

四、结束语

系统化、规范化的大学外语文化类公共选修课多元化考评方法把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学生自、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课堂和课下评价相结合;评价贯串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课程二元素“教”和“学”同步发展,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Black,p.J.&wiliam,D.assessmentandclassroomlearning[J].assessmentineducation,1998a,5(1):7-74.

[2]Carye.Jenkinsmay.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mativeassessmentandStudentengagementatwaltersStateCommunityCollegeadissertationpresentedtothefacultyoftheDepartmentofeducationalLeadershipandpolicyanalysis.easttennesseeStateUniversity,2010.16.

[3]FredGenesee&Johnaa.Upshur.第二语言课堂评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