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十篇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十篇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7:41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1

2.管道储运行业HSe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张虹,ZhangHong

3.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储存设施的统筹设计侯建萍,滕宗礼,HouJianping,tengZongli

4.自助加油站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金万刚,Jinwangang

5.石化装置施工检修中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新模式袁博涛,YuanBotao

6.海油陆采设施HaZop分析的应用研究廖达伟,LiaoDawei

7.基于matLaB的灰色熵权管道风险评价模型潘婧,蒋军成,panJing,JiangJuncheng

8.油气管道安全预评价的Fmea方法分析胡灯明,郑志强,HuDengming,ZhengZhiqiang

9.石化企业事故应急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介绍马景涛,乔建江,陈德胜,maJingtao,QiaoJianjiang,ChenDesheng

10.影响苯乙烯装置安全运行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冯艳婷,FengYanting

11.油气田轻油(凝析油)装车安全若干问题探讨潘永东,李官全,panYongdong,LiGuanquan

12.天然气脱硫过滤器液位测量波动原因分析乔运丽,QiaoYunli

13.故障树分析在用火作业中的运用探讨何文忠,Hewenzhong

14.液态烃储罐引发火灾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才玉松,齐丽艳,刘永彪,CaiYusong,QiLiyan,LiuYongbiao

15.油气管道施工过程中硫化铁粉自燃的控制胡明,胡剑,Huming,HuJian

16.石化装置有机废气处理孙发群,SunFaqun

17.海水作为沿海石化企业消防用水可行性探讨兰正贵,刘小辉,黄贤滨,邱志刚,LanZhenggui,LiuXiaohui,HuangXianbin,QiuZhigang

18.钢球磨煤机噪声治理及效果评价王彦强,wangYanqiang

19.多级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泥减量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苟爱仙,梁立伟,赵吉娜,王宏太,Gouaixian,LiangLiwei,ZhaoJina,wangHongtai

1.海外工程项目的HSe管理阚学军,KanXuejun

2.一个基于Soa的石油化工HSe信息系统的设计胡英男,冒亚明,HuYingnan,maoYaming

3.现代建模技术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张艳,刘萍,李建文,孙志涛,ZhangYan,Liuping,LiJianwen,SunZhitao

4.建立中国炼化行业的本质安全设计管理框架孙成龙,SunChenglong

5.基于aCCeSS的聚丙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苗琪媚,宣爱国,吴元欣,闫志国,陈伟,miaoQimei,Xuanaiguo,wuYuanxin,YanZhiguo,Chenwei

6.靠泊卸油作业危害分析及控制赵飞松,ZhaoFeisong

7.Bta技术分析在Hemp中的应用石天雄,Shitianxiong

8.长输管道超声波在线检测技术探讨张克文,ZhangKewen

9.储罐带油整体更换囊式密封装置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李建军,LiJianjun

10.aBS树脂粉尘爆炸特性研究刘学武,林晖,徐峰,贺辉宗,LiuXuewu,LinHui,XuFeng,HeHuizong

11.HaZop研究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应用马莉,韩文辉,王朝晖,maLi,Hanwenhui,wangZhaohui

12.细水雾灭火系统原理及其在石化企业热油泵区的应用卢振海,何炜,LuZhenhai,Hewei

13.反渗透浓水回用技术及运行探讨张妍青,ZhangYanqing

14.次氯酸钠在低浓度含氰废水处理中的运用曾平生,Zengpingsheng

15.涤纶碱减量废水的水解酸化预处理试验研究杨期勇,吴晓华,张新华,李国朝,陈季华,YangQiyong,wuXiaohua,ZhangXinhua,LiGuochao,ChenJihua

1.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申满对,沈海啸,Shenmandui,ShenHaixiao

2.浅析炼化企业在役装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张凤祥,ZhangFengxiang

3.油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作业违章行为分析孙珀,Sunpo

4.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浅谈炼油厂爆炸危险源辨识及防爆措施刘国芬,LiuGuofen

5.散装硫磺储运中的危险分析与防控技术程艳会,王校东,黄军民,赵彬,郑秀丽

6.信息动态

7.乙炔火炬系统事故及安全操作探讨王明臣,袁欣,张杰,wangmingchen,YuanXin,ZhangJie

8.原油储罐清罐作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高强,GaoQiang

9.热塑性弹性体SBS生产中干燥箱下料口闪爆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黄亚军,杨磊,HuangYajun,YangLei

10.含硫天然气管道破裂硫化氢扩散的影响分析张林霞,杨琴,向启贵,胥云丽,ZhangLinxia,YangQin,XiangQigui,XuYunli

11.石油化工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及处理技术综述袁晓华,YuanXiaohua

12.电脱盐去除汽提污水中硫、酚机理的探讨黄进,HuangJin

13.石化区雨水收集与回用模式初探唐安中,tanganzhong

14.活性污泥法对处理化工厂浮渣的探讨孔令刚,王岩,KongLinggang,wangYan

15.微生物法治理气体分馏装置碱液再生尾气的工业应用王冬霞,谭兴利,wangDongxia,tanXingli

16.eGSB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的启动研究毕万新,张克利,Biwanxin,ZhangKeli

17.旋流分离技术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刘丽军,赵兴龙,,LiuLijun,ZhaoXinglong,wangDan

18.催化燃烧法在污水处理场的应用肖慧英,王有华,XiaoHuiying,wangYouhua

19.炼油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pH值的控制方案研究梁立伟,郭桂悦,赵文辉,秦英海,LiangLiwei,GuoGuiyue,Zhaowenhui,QinYinghai

1.油糠醛精制装置设备的腐蚀与防护金南燕,Jinnanyan

2.信息动态

3.安全状况等级3级压力容器检验周期的探讨郑新兵,张永利,ZhengXinbing,ZhangYongli

4.卷帘密封型干式气柜检修过程及安全节能策略赵兴华,ZhaoXinghua

5.应急预案演练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刘华成,苏志远,刘美君,LiuHuacheng,SuZhiyuan,Liumeijun

6.改进层次分析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运用赵长勇,ZhaoChangyong

7.浅谈石油录井过程中的防雷保护杜虎,代道文,DuHu,DaiDaowen

8.硫磺回收原料酸性气带烃的影响及对策肖生科,XiaoShengke

9.联合生产装置中单套装置停工检修安全对策李志敏,LiZhimin

10.石油化工企业接地方案研究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高志国,高新鹏,GaoZhiguo,GaoXinpeng

11.大型储油罐接地电阻测试方法王龄,wangLingHttp://

12.网状铝合金材料对爆炸火焰抑制性能研究解立峰,王静虹,饶丽芳,李斌,XieLifeng,wangJinghong,RaoLifang,LiBin

13.重整装置反应加热炉操作的危害分析及对策周月平,ZhouYueping

14.油田注水泵房噪声危害和防治措施陈涛,Chentao

15.炼油厂酸性水的脱硫除氨技术李岚,LiLan

16.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牛新征,niuXinzheng

17.有机锡废水及其化学氧化法处理技术王倩,wangQian

18.天然气输气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分析高冀,刘强,GaoJi,LiuQiang

19.抚顺石化公司化塑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初探孙鸿飞,SunHongfei

20.换热系统在LtBR碱渣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唐国建,梁远凯,郭光宇,张进来,tangGuojian,LiangYuankai,GuoGuangyu,ZhangJinlai

21.好氧-沉淀-厌氧过程在污泥减量化应用中的研究梁立伟,陈福霞,赵兴龙,张克利,LiangLiwei,ChenFuxia,ZhaoXinglong,ZhangKeli

1.煤气化污水回用工艺技术丁士兵,DingShibing

2.炼油污水回用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分析高四明,GaoSiming

3.气田甲醇污水处理装置节能技术研究单巧利,李勇,王明军,ShanQiaoli,LiYong,wangmingjun

4.实施在线清灰,降低芳烃装置加热炉能耗白云川,BaiYunchuan

5.浅析石化企业应急准备和响应张凤祥,ZhangFengxiang

6.建立安全监护管理体系确保直接作业现场安全李志勇,徐林钊,LiZhiyong,XuLinzhao

7.班组园地

8.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危险性分析及"三个强化"措施周德才,廖红茹,潘积鹏,ZhouDecai,LiaoHongru,panJipeng

9.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后评价工作的探讨刘进龙,于鸿培,LiuJinlong,YuHongpei

10.蒙德法在聚丙烯生产安全评价中的运用魏震东,谭菁

11.某化工企业的风险评价黄海燕,HuangHaiyan

12.地震应急预案的评估与改进罗明,苏光伟,Luoming,SuGuangwei

13.消防冷却水系统中减压孔板的水力计算滕莉梅,tengLimei

14.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的思考郎需庆,刘全桢,LangXuqing,LiuQuanzhen

15.炼油化工装置检修与开车中典型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吕清茂,LvQingmao

16.涤纶聚酯切片生产包装静电危害防治对策施忠华,刘绳海,ShiZhonghua,LiuShenghai

17.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快速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倪桂才,niGuicai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2

关键词:工业用火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石油石化企业工业用火(又称工业动火)是指使用气焊、电焊、铝焊、塑料焊、喷灯、电钻、砂轮等工具,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作业和维修油气容器、管线、设备及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能直接和间接产生明火及火花的施工。在石油石化企业中,设备及流程管网的安装维修、技改更换,都需要进行工业动火施工,而且经常是一边生产,一边用火,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保证动火安全就成了石油化工企业的首要监控目标。

根据工作实践,笔者就陆上石油化工企业而论,认为确保安全用火作业施工,在制定动火方案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1切断与隔离

在对设备实施动火检修之前,必须使其与运行系统可靠隔离。在法兰上装设盲板或隔离是使检修设备和运行系统隔离的最保险的方法,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1首先必须将需要用火的部位与整体断开。如将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联的运行系统整体断开,关闭闸门,拆掉相联的管线,并加好盲板或堵头。[1]应特别注意,不能用简单的关闭阀门代替隔绝。盲板除必须保持不渗不漏外,还应保证能承受管路的工作压力,避免受压破裂。盲板的强度应按平封头的强度标准计算。有条件的工艺设备在盲板前应加放空管或压力表,并派专人监管和挂牌警示。

1.2如果用火部位与相临危险装置很近,应在动火作业区四面加筑防火墙或防屏障。[2]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隔绝了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气体进入用火作业施工点;一方面在用电焊作业时防止电流进入主体危险装置。

1.3在管道与容器连接的部位进行用火作业时,通常采用绝缘螺栓将管道法兰与容器法兰之间加绝缘盲板临时固定,以隔离管道与容器法兰之间的电焊杂散电流的通道。

1.4在采用电焊用火作业中,实行防护接地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防护接地是为防止被用火的设备、设施及管道、容器因电焊机杂散电流引起火灾而设置的专用接地线,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施工现场电气线路布局与要求应符合GBJ50257的要求。通过接地线将杂散电流引入大地。

2拆卸与遮盖

2.1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应严格限制用火。但在确需用火作业的情况下,凡能拆下来的设备、设施、管线及其附件应从主体上拆下来,拆卸(安装)时应采用防爆工具作业。与主体危险装置隔离后,移到非用火区域安全地方预制用火,用火后及时熄火清理场地,再将预制好的设备、设施、管线及其附件安装回原处。[3]

2.2对于用火作业点(处)相邻的非密闭的设备槽、取样口、罐口、放空排放口等处,凡是用火作业施工中所产生的电火花能溅及的地方,包括容易被人忽视的排污沟、地下井口、集油池等,都要进行密闭封堵遮盖。同时还要注意来自周边处于上风向30米产生易燃易爆的气体生产场所的影响。

3置换与清洗

为保证检修动火和罐区作业的安全,检修动火前要对设备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进行置换、吹扫;对积附在器壁上的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残渣、油垢或沉积物要进行认真的清理,必须时要人工刮铲、热水煮洗等,对酸碱等腐蚀性液体及经过酸洗、碱洗过的设备应进行中和处理。

3.1对于盛装过易燃易爆介质的管线、容器、储罐等,在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隋性介质置换,将原有的易燃易爆介质排出,消除管线、容器、储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条件,置换出的易燃、有毒气体应排至安全场所。

3.2在拆离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内积有易燃易爆物料、污垢或残渣时,应严格按规定和要求进行蒸汽蒸煮、吹扫等方法清除,同时还应对现场积有的易燃易爆物料、污垢或残渣及时清除并强制通风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待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合格后方可用火作业。

3.3清洗置换后在进入容器设备前30min必须采样分析,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如在容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个2h分析一次或中断作业超过1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出人员。

3.4动火前应对动火现场周围环境或动火设备内的易燃气体进行分析。动火分析不宜过草,一般应在动火前半小时内进行。如果动火作业间断半小时以上,应重新分析。动火分析合格的标准是: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1%为合格;爆炸下限<10%且≥4%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0.5%为合格;爆炸下限>1%且<4%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0.2%为合格;爆炸下限≤1%的可燃气体(蒸气),其可燃物含量应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富氧设备的管道、容器及附近的氧含量≤22%为合格;其它设备、管道、容器内部动火作业氧含量19~22%为合格。

4.申请程序与审批

4.1石油工业用火实行工业用火申请报告书制度是安全用火的重要保障。按照《石油工业动火安全规程》SYt5858―2004的要求,用火单位(生产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首先就用火部位、施工作业内容共同进行危害识别、现场技术交底。[4]根据交底,施工单位的技术、安全人员编制用火作业技术(安全)措施组织方案(此方案也可分为技术、安全两个不同的方案)。方案应详细说明动火作业范围、确定危害和风险、作业(或交叉)施工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编制的方案应先报请施工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再呈报生产管理单位审批。

4.2石油工业用火申请报告书(许可证)的填写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规范填写,其内容应根据编制方案中用火部位,用火级别、安全措施、用火人、监护人及用火负责人等相关要求后,逐级申请与审批。

4.3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许可证)只在签发的一个场所、一个作业班次有效。

5监督与管理

5.1实施用火作业前,监督人员严格按照申请报告书(许可证)填写的内容逐项确认(在确认中增加补充措施),各项措施满足安全用火条件,用火人、监督人全部到位后方可用火作业。

5.2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许可证)只限一处用火(用火地点),实行一处、一证(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一人(用火监护人),禁止用一张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许可证)多处用火。

5.3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许可证)有效时间为一个作业周期。如果中国石化《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油田、销售企业的有效时间不超过5天,炼化企业一级、特级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有效时间不超过3天,三有效时间不超过5天。如在用火作业规定的有效时间(或交接班)不能完成,作业前应重新按程序填写申办动火作业申请报告书(许可证),或在交接班时重新确认,进行技术交底,并由接班相应人员签字后方可持续有效。

5.4在油气集中的场所进行多处用火时,相连通的各个用火部位不应同时进行。上一处用火部位的施工作业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个部位的施工作业。

5.5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指定用火作业监督人和监护人,负责用火现场的协调和管理,并检查和确认用火措施的落实,用火作业人员应遵守生产单位的用火作业安全制度。执行“申请报告书(许可证)没有批准不动火,防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的原则。

5.6施工过程中,要定时对危险部位有关数据进行检测,并填写记录。对前后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监控,出现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用火作业,并及时找出原因,在问题排除后,再进行检测,在检测数据达到安全要求时,再开始用火作业。实践证明,用火现场监护人高度的责任心和配合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是保证工业用火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6结论

在用火项目确定以后,在制定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之后,并不能完全保证用火施工万无一失。特别是(特)大型用火施工,涉及生产、设计、工程、安全、消防等多个部门,技术复杂,组织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因此,各职能部门必须提前组织召开用火施工协调会议,对用火施工的措施、方案进行研究,综合制定出用火施工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在用火施工时,做到组织、措施、教育、监控、预案“五落实”,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才能确保用火施工优质、安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SY/t5858-2004

[2]《安全生产技术》(2008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4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G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84-01

石油是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产生了很多以石油资源为核心的各种行业,而这些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石油资源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和管理和监控通讯设备的更新十分落后,造成了很多石油事故,对于石油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本文将从石油企业的监控与通信技术的实际情况和石油企业监控与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深入的研究。

1安全监控与通信技术对于石油企业的意义

全世界现在已经进入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时代,石油对于各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的石油能源十分的短缺,通过进口和生产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着我们生产和生活。我国石油的生产具有大型化和规模化的特点随着我国石油生产的大规模进行,在取得重大的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2011年全国发生石油事故179起,造成149人死亡、5人失踪、1234人受伤。石油企业的生产安全关系到每个石油生产者和他们的家庭。安全监控与通信技术对保障石油企业的生产安全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安全监控和通信是保障着石油的安全生产,安全监控和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生产者的危险作业,及时的监测检查石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在危险来临前对灾害情及时的对危险进行预警和危险来临时可以及时的组织救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石油企业的安全监控与通信技术的实际情况

2.1石油企业安全监控技术的实际情况

我国目前的石油企业的油田一般分布分散,各地的间隔距离很长,使得监控的安全监控数据的需要长距离的传输,这往往会使监控的数据失去了原来的时效性。这需要采取远程的监控传感设备,增加监控的数据的传输速度。油田的天气、温度、风力经常性的发生变化,使得监控的传感器电压的波动范围很大。这需要监控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及时整理和维修。监控系统的及时监控发现安全隐患,对于减少石油企业的事故十分重要,因此监控人员应该掌握监控技术的相关知识对监控设备及时的检查和维护。是监控系统在油田火灾的防治和灾难事故的预警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2.2石油企业安全通信技术的系建议

我国石油油田目前分布面积广和实际情况复杂,使无线通讯网络全面覆盖难度较大。通讯信号覆盖的面积不够大,使紧急情况发生后很难及时的预警。通信设施的发射功率受到限制,这需要建设通讯设备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尽量避免网络覆盖的重叠,造成通讯资源的浪费。一般油田开采的位置周边的环境十分的复杂,通信信号易受到周边磁场的干扰使通信信号不稳定,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技术人员在架设通讯设备之前对周边进行仔细的勘查,远离磁场干扰的地带。石油企业应该建立油田移动通信系统,以便在油田事故中能够及时的对资源进行及时合理的调动,将损失减到最小,维护人员的生命。

3石油企业监控与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石油企业本身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监控与通信技术对于保障石油生产者的生命安全十分重要。针对我国目前石油的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国家已经下大力度采取措施保障石油的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重点发展的方向。以下将举出一些监控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给监控与通信技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启发,为以后应用监控与通信技术来保障石油的生产安全做贡献。(1)一体化的通信技术与系统。在未来的生产中对于生产的调度在石油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因此对于一体化通信系统的研究十分的必要。一体化的通信系统完成了调度、报警、扩音等一系列的功能,有利于石油企业生产中的及时合理的调动,合理的利用了资源,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适应了应急通讯的需要。(2)自动化遥控技术。石油的提炼和运输的环节是事故多发环节。为了减少这个环节的事故发生率,要通过通信、监控、机电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石油提炼和运输的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来减少这些环节带来的安全事故。目前石油的开采工作能够实现人员的巡视条件下,自动的采油和管道对于石油的自动运输,要实现无人的全自动化还需要一段的时间。需要工作者研制出一种具有地层识别技术的仪器,通过与监控和通讯系统相连接,有望研制出开采石油和输送石油的全自动一体化的系统。(3)油田重大事故的预警技术。由于目前油田面积广,分布零散的特点,无线通讯网络和监控系统全面覆盖难度较大,使得通讯和监控系统对于重大灾害的应急能力较差。很多的油田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发现和应对隐患,造成重大的灾害。现有的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的灾难预警的需求,研制出提高油田灾难的预警的准确率的系统,已经成为现在的石油企业最迫切的需求。研制出油田重大灾害的预警系统需要依托油田的安全监测技术、安全通信技术、地音监测技术、一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监测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来实现。需要研究者在对于这些技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油田生产的实际情况发明出一种结合了多方面技术的预警的仪器。为减少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做贡献。

总结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为石油企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提供和很好的保障,对于保障石油企业工作人员安心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石油企业要重视发展监控和通信技术,组织科技人员发展和改进通信和监控技术,早日实现通信和监控技术的一体化、自动化。实现石油企业对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石油企业安全监测系统联网技术研究;[m]石油科学技术;2010年.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4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控制

中图分类号:tQ0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68-01

石油化工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其机械设备安全往往关乎到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与控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规范的要求执行,确保石油化工企业不因机械设备安装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安装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思想意识,不断提升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实现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规范化,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石化设备安装的特点

1)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关键机械设备大多是超大、超高和重量大的设备,并且一般都是在高温高压的特殊环境下运行,管道中的介质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性。这就要求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独特性,安装工程的管理和控制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的进度实施和装置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2)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涉及到建筑、电气、仪表、工艺安装等不同工种专业之间的交叉作业,需要各个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有很大的要求,还需要工程各相p方的共同协力合作,是一个长周期,复杂管理的过程。

3)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多为大型焊接设备及进口设备,其市场价格昂贵,安装调试运行周期长。机械设备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返修处理时间较长,会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各个安装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机械设备验收等管理工作。

二、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控制要点

(1)施工前安装准备阶段的控制

机械设备安装前,管理人员要对机械设备的验收、安装管理中所要注意的技术文件进行详细的解读。确保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编制经批准合格的施工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同时要确保安装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件。机械设备开箱验收时要核对机械设备信息,检查机械设备有无损伤,并将相关记录文件完整保存。要为机械设备的安装作业面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对现场要进行三通一平的施工。提高安装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能提高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可控性。

(2)安装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加强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健全项目组织机构,建立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兼职人员进行体系管理。强化安装施工队伍管理,施工队伍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具备识图能力。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做到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施工队伍按照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进行安装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技术质量资料的编制及归档工作,做到与工程同步。其中对施工队伍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尤为重要,技术交底是安装过程的具体化描述,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注意事项、检验标准和应急措施等。只有交底全面详细,施工人员才能明确安装施工中的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

(3)安装验收阶段的管理要点

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完成,相关的附属装置也安装到位以后,要对整个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测,包括单机试车、联动试车等。在能源与相关材料准备完成后,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并记录,其测试结果要符合规定及设计要求。

三、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施工人员素质及管理问题

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低,管理落后。施工单位不重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人技术水平较差、野蛮施工,致使机械设备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安装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使其具备与工程施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技术要领,同时要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强化人才培养意识,组建专业性安装工程施工队伍。

(2)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开箱检验及本身质量问题

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多为承压设备,属特种设备。质量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对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都能造成损害,还会留下隐患。而机械设备本身的质量,就求建设单位,采购单位,选择优秀供应商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优质产品。开箱检验就是确保机械设备在安装之前质量完好的过程。部分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检验重视不够,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记录不全面,这就造成对机械设备的检查把关不严,以后会为安装工程埋下隐患。机械设备检验工作是安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先对外部包装损坏情况检查,再核对装箱清单与实物是否一致,做好记录,再由参与验收的各方签字确认。

(3)施工过程资料问题

很多施工单位认为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只要按规定安装并调试合格后就算完工,对安装工程中的文件资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下手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进度,施工工序,逐步落实安装工程技术资料,做到工程与资料同步。要将此项工作落实的相关安装技术管理人员,与岗位责任制挂钩,确保工程过程资料同步正确。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工程检维修提供充分全面的技术资料。

(4)机械设备设计缺陷问题

机械设备土建基础尺寸与工艺安装尺寸不一致,装置工艺存在缺陷,设计图与现场实际情况存在差距。这些都是设计缺陷。出现设计缺陷,难免造成工程进度延期、设计变更、材料代替等一系列施工问题发生。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加强图纸审查和会审工作。在不同专业间,强化沟通协助,仔细核对交叉施工处,确保工序交接顺畅。施工前详细研究施工图纸,各工种密切配合,发现存在设计缺陷隐患后,并及时与设计进行沟通,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不会受到设计缺陷的影响。

结束语

作为现代的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人员,必须将安装机械设备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掌握住安装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石油化工装置的成败。只要我们加强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过程控制工作,就能杜绝多种质量问题发生,才能更好的促进石油化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稳步发展,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安装水平来更好的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明昭.化工机械的设备安装技术要点[J].科技与企业,2013(07).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5

[关键词]互联网+;石油石化;安全生产;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1.025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1-0055-02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不仅仅在移动通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且在石油石化的安全生产等领域也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无法忽视的是,在石油石化的生产作业中,由于各种意外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要加强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作业这一领域的管理力度。虽然目前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a中仍然处于初级、不完善的阶段,但通过对互联网创新科技的融化,及时使相关产业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升级,是“互联网+”的最大优势所在,它的实际应用为石油石化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并有力地推动了相关行业向前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和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提高“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石油石化生产的工作特点

石油石化生产也就是通过对燃气、石油等自然资源来进行相关的化学技术与物理技术加工,制造出能够让人类使用、并为人类创造价值的能源的过程。在对石油的开发、勘探、炼制和化学处理的具体过程之中,人们发现,石油石化的生产过程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较大的回报性。一旦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就会很容易发生严重的事故,甚至会导致人员的伤亡。在对相关的产品进行储存在运输的时候,对储存、运输器材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稍有疏忽,往往便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3“互联网+”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基本内涵

为了能够使行业实现飞跃式的迅速发展,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极具创新性的基本概念。“互联网+”是以数据共享和数字信息传递的基础上,融合了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以及计算机科学应用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实现行业全面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以实现行业的再创新与再变革。这为石油石化工业提供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只有及时把握机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石油石化行业与“互联网+”这一先进概念相接轨,实现优势互补,使安全生产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稳固的提升。

4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安全生产未能实行有效的预防

近些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总是会有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而在实际生产之前,石油石化的预防工作不到位便是重要的一个原因。通过各种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很多石油石化企业总是在事故发生后才进行处理,而不是及时地采用真正有效的防御措施。这为石油石化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4.2安全生产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到位

石油石化生产过程中未能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是安全事故频发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对切实执行相关规定、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单薄等多种原因,近些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生产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一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和运营,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措施

5.1建立健全“互联网+”的安全生产预防体制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管理,很多风险和事故是能够提前预防和控制的。而“互联网+”这一先进技术为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预防体制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和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使用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具备的各种强大的功能,着手于人员、设备、实用工具、安全生产状况等多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体制,以增加石油石化安全生产的可预控风险能力。

5.2不断完善“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的监管体制

由于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大多数事故都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所以,不断完善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对于石油石化危险品安全、公路保障安全、设备生产安全、监管中心安全等多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加大对完善监管体制的重视和决心,从根源上处理对行业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隐患的毒瘤,落实相关责任。

5.3妥善处理相关安全事故

在石油石化的安全生产发生了事故之后,应当充分使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功能,及时实施抢救措施,力图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在对相关事故的处理完成之后,要对涉及到事故的设备进行详细排查,比如,要在供水、供热、供电等设施实行在线自动控制,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分析研究,以便预防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对涉及事故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处理,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石油石化的安全生产水平。

6结语

由于我国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领域的实际工作时间较短,相关设备、工作经验还不成熟,存在着诸多的缺漏和问题,导致近些年来石油石化行业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只有重视对“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不断推进安全意识的增强,整个石油石化安全生产领域才能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帮助下,得到持续的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大改革的步伐,石油石油安全生产的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杜逢雪.“互联网+”在石油石化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91):100-106.

[2]郭晓丽.张亚静,李峰宜,等.互联网+在输气站场的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6(12):259-261.

[3]王工华.互联网+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应用探讨及石油规划设计,2015(143):114-116.

[4]钱海军.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及对策[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218.

[5]杜逢雪.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分析和对策[J].工业,2016(9):61.

[6]阳平平.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24):62.

[7]邓晓燕,袁梦鑫,宋晓晖.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6):132.

[8]房学飞.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6(8):91.

[9]王超.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3):68.

[10]唐召凤.FGDS系统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2,28(5):71-73.

[11]简念秋.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223.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6

关键词:钻井施工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石油钻井施工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石油钻探任务。井队的搬迁,井架的安装,钻井设备的维护保养,钻井液的使用等,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给石油钻探施工带来危害,降低了石油钻井的速度,影响到钻井的周期,危及油田勘探开发的效率。

1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是通过勘探确定合适的井位,通过钻头的钻探施工,钻穿储层,并下套管,固井施工,形成稳固井筒的作业施工过程。采取各种石油钻井工艺技术措施,解决各种储层的钻井施工问题。更好地完成井筒的钻探,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控制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降低钻井施工成本,满足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石油钻井施工的全过程,包括钻井准备阶段、钻井施工阶段以及钻后的质量验收阶段,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井队搬迁过程中,实施全过程的安全措施,保证石油钻井全过程的安全。

2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石油钻井施工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建立安全保障措施,提高石油钻探的安全性。

2.1加强钻井施工过程管理

在石油钻探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对石油钻井施工的各个工序进行管理,防止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对石油钻井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其操作行为,防止发生人为的安全事故。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对参与石油钻井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安全钻探的操作规程,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风险演练,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

2.2严格执行石油钻井的施工标准

提高石油钻探施工队伍的标准化程度,规范各种安全操作行为,建立各个钻井工序的施工作业标准。在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作业标准,发现不合格的工序,立即进行整改,避免影响到石油钻井施工的质量。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对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防止由于安全隐患的存在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如在钻井平台工作的人员,存在着高空坠落的风险。钻井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出现,存在机械伤害的风险。确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后,合理控制安全风险源,防止各种安全风险事故的发生。

2.3建立HSe管理体系

通过体系的建立,保证健康、安全和环保,使石油钻井施工的全过程达到HSe管理的目标。实施全员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领导承诺,体现安全环保的技术要求,避免发生安全环保事故。对钻井液的循环,达到石油钻探的需要,防止岩屑及钻井液的随意排放,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质量。执行二书一表的规定,按照施工作业计划书完成石油钻井施工作业任务,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规范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按照作业施工质量检查表的项目,对石油钻井施工的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更高的作业施工质量,不断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效率。

2.4实施井控技术措施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实施井控技术措施,优选最佳的井控设备,更好地对钻井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防止各种钻井事故的发生,利用井控的井口装置,能及时发现井口溢流的现象,利用井口的防喷器,关闭井口装置,有效地防止了井喷事故的发生。建立各种井控管理规章制度,对参与钻井施工人员进行井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井控管理水平,防止各级各类事故的发生。对岗位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岗位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石油钻井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能够降低经济损失,保障人身的安全,同时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2.5优化石油钻井工艺技术措施

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措施,解决石油钻井施工的安全问题,利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措施,防止井眼的歪斜,保证石油钻井的井筒达到更高的标准。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防止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避免储层污染事故的发生,提高储层的开采能力,为后续油气的开采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动化钻井技术措施,提高石油钻井施工过程的自动控制能力,降低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各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石油钻井施工中,对钻井施工现场的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和管理,并通过调度指挥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达到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目标,提高了石油钻井施工的安全性。

3结语

通过对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的探讨,保证石油钻探的安全,避免发生各级各类的安全事故,更好地完成石油钻井施工的任务。建立石油钻井施工的档案资料,加强HSe体系的管理,并实施井控管理措施,防止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质量,达到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7

1.1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在深海和地下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受到结构多样、地形复杂、岩层较厚等因素的影响,勘测开采的难度极大。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利用大位移井来实现石油地质开采的目的。在开采的过程中利用可控偏心器和变径稳定器的优势,从而有效清除井内钻屑,以及解决钻柱摩擦阻力大的问题,实现石油开采。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大位移钻井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石油地质环境中,需要针对大位移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具体的工况和特征,研究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

1.2连续油管钻井技术

针对钻管油层大和断层多、深埋地下和断层分支众多的技术特征,通常适合应用连续性的油管断层钻井钻探技术。连续高压油管井筒钻井分离技术在石油工程钻井实践中具有井筒分支多、井筒降压距离长、分离降压效果好和分离压力高等四大技术应用特点,不仅具有可以直接解决井筒平衡压和欠压的技术特点,甚至可以直接达到良好井筒分离的技术效果,其他就是钻井设备技术的国际结合与技术创新。连续管式油管深层钻井钻探技术不再局限于连续油管钻井传统的管体结构设计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油管分支较多的油管钻井钻探技术,有着钻井下沉直钻钻井时间短,设备简单的技术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油管钻井的安全系数,降低油管钻井技术成本。

1.3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

在改进石油钻井技术工作中,还要合理安排使用高压欠平衡和高压力石油钻井工艺技术。该相关技术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来,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目前科技进步水平较低,导致对这种欠平衡式高压力自动钻井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全面。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高压欠平衡式高压力模式钻井传动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欠平衡的低压力液体钻井勘探技术由于具备较多的技术优点,将其更加科学、合理化地应用在石油液体钻井勘探工作中,不仅能够避免境内的石油液体直接流入境外地层,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石油开采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

1.4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地质钻井导向深层钻井钻出技术改进是一项在传统导向地质钻井钻进技术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地质钻进钻井技术。地质定位导向油藏钻井工具技术把地质定位导向仪与地质导向钻井工具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使测井、钻井与地质油藏管理工程技术有机衔接以及有机融合,从而基本实现了随机一钻即可控制的钻井目的。地质勘探导向塔式钻井技术在用于地质指导设计时,主要考虑使用的两个地质储层参数为探测电阻和功率,该探测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地质储层特定、地质储层构造和石油钻头移动轨迹,还有效提升了石油钻井的地质采收率以及钻井成功率,并且大大减少了钻井生产成本,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1]。

2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洋开采石油技术难度很大,石油钻井开采速度很慢。且在现代石油钻井开采技术过程当中,我国石油钻井主要设备使用的石油钻头是pDC型号,但是纵观目前全世界的现代石油钻头开采技术现状,这样的石油钻头已经处于一种被淘汰的发展趋势,因为这种钻头的开采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高效率的石油开采技术需求,并且它也无法克服目前海洋开采环境的各种复杂性和恶劣性,因此逐渐被企业淘汰。钻头设备型号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特殊开采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当前,石油钻井开采工艺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对于特殊的工艺情况开发有着比较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和企业发展管理水平来看,我国的一些相关特殊工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例如侧向直钻开发技术,由于侧钻开发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当前我国的石油钻井开采不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石油开采的技术质量,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石油工业钻井开采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影响着当前我国石油钻井开采的长期发展战略深度和未来发展战略方向。我国石油资源储藏储层保护能力不足,就现在我国当前的石油开采技术状况来说,我国的长期石油储备开采技术储层安全保护没有真正受到一个高度的重视,由于储层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较少,所以对于长期石油废水处理矿藏的储层保护研发能力存在不足,过度强调了石油开采生产技术的研发,而忽视了长期石油资源仓储的储层保护,这种行业发展中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当前我国石油开采生产技术和石油资源的大量储备,不利于我国石油资源储备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2]。

3提升石油钻井质量和效率的相关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

在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我国石油开采的价值,石油开采产业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依托和重大能源供应,所以我国石油开采产业的重要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企业实践操作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努力扫除企业员工的层层思想管理障碍,使钻井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参与到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当中,不断逐步提高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管理水平,促进当前我国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

3.2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研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相关的企业领导和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开采者在技术上的提高,不断为石油开展开采工作人员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大量财力的技术支持,在石油开采的工作过程当中要不断地鼓励企业员工积极进行石油开采钻井技术的研发,落实员工奖励制度,全面研究改善石油开采钻井技术,提升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与有效管理手段仍然是企业进行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开发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保障,在企业进行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工作引导和工作规范,不断地支持、鼓励企业员工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创新和进行技术的不断改良,使未来我国的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产业能够继续拥有新鲜的技术发展创新活力和激发创新力的源泉,使得未来我国的石油钻井产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3]。

4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4.1自动化发展趋势

为了对石油钻井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开采工作效率的有效化和提升,我国近年加大了在石油钻井相关方面的课题研讨,多次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研究新型高效钻井技术,促使我国石油钻井相关技术向着钻井自动化的研究方向不断推进发展。实现多一个学科的有机科学结合,既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效率,也推动着特殊领域勘探开采的技术突破。

4.2智能化发展趋势

石油资源开采钻井工作中技术风险和经济效益问题是共同存在的,智能化石油钻井主要功能是通过在石油钻井工程内部中引入多种现代钻井技术进行远程钻井操控。与普通石油钻井作业技术设备相比,智能化石油钻井作业技术仍然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能够轻松实现完全自动化钻井作业,有利于缩短石油钻井工作时间,降低石油钻井操作成本,提高石油钻井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减轻人工远程操作的钻井劳动轻度。但是,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技术涉及推广到诸多技术领域,所以开展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不仅需要多种跨学科、多应用领域的技术配合,而且其在技术难度上也相对来说较大,虽然目前我国在开展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就,但亟须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4.3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现代石油行业钻井信息技术中,如能引入一些现代钻井信息基础技术,就为促进石油行业钻井技术工作的安全、正常化和实施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中3G实时视频自动监控摄像系统技术便是充分结合了现代多媒体、语音信息科技的一种新型监控技术,其通过在石油企业钻井现场内部设置监控摄像机,便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从而准确了解我国石油企业钻井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利于确保钻井野外作业安全。

4.4钻井工具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采用水平井、分支式下井,还是从式式下井,钻井工程技术离不开通过提升钻井技术工具的优化升级,而更加高效地提升钻井技术工具有效使用率也是现代钻井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长钻井工作使用寿命的主钻螺杆、高效型和复合型的钻头等更是直接影响我国钻井施工周期的时间长短,影响我国钻井施工速度的快慢,影响我国钻井施工成本的高低。所以说要加大先进新型钻井过程工具的应用研究力度是现代钻井工程设备施工的必然内在要求。

5结束语

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现代能源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我国石油行业钻井开采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组织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升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石油专业化技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事故突然发生的最大概率,推动我国石油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成.浅谈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2):99-100.

[2]吴建.浅谈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2):118.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仪表控制;石油化工;系统管理

石油化工作为我国基础的能源产业,其重要性和贡献不言而喻,加上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爆发的大环境,使得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仪表控制系统就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实现自动化仪表控制成为了可能。通过近年来的技术创新,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法发展,对于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石油能源的高效利用有很大帮助。

1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传统的石油化工仪表系统主要以气动控制为主,通常用来进行生产活动的实时检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化工企业的仪表控制系统才逐渐用电动仪表取代了气动仪表。与传统的气动仪表相比,电动仪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反馈及时、信息易于存储记录等优点。由于石油化工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些科研机构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石油化工的仪表控制系统。但是由于受科技条件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制约,一些仪表控制系统不能适用于企业的实际需要,给国内仪表系统的自主研发带来了很大困难。现阶段多数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采用引进国外先进仪表控制技术,然后结合自身生产需要,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的方法。经过革新之后的仪表控制技术,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对于石油化工产业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2石油化工中仪表控制系统的具体应用

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在整个仪表控制系统中,所有基本数据采集单元都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系统来操作和控制的,可以说在仪表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处理能力处于整个体系的核心地位。在石油化工企业中,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两个方面:监督产品生产和控制生产流程。随着仪表控制系统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功能的丰富,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层次也越来越细化:从局部优化处理到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整个石化生产线每个局部的成功运转都离不开计算控制系统的支持。

2.2自动分析仪在石化企业的应用。石油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深远影响。因此企业在保证生产活动安全的前提下,注重生产的质量水平,是保证企业利益的现实需要。在线自动分析仪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分析仪主要有:产品质量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随着技术的进步,最近几年研发出了多路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使得石油化工仪表检测和质量监控工作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对于保证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纯度有极大的改善效果。

2.3先进控制仪器的应用。安全生产是一切生产活动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条件。考虑到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通过把先进的控制仪器和生产检测设备安装到石油化工企业的流水线上,可以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另外,先进的生产和检查设备还能够实时的检查和反馈生产运行状况,对于节省生产管理时间、压缩生产成本有积极帮助。目前使用的控制技术有如下特点:以模型为基本点建立控制环境、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解决多变量过程控制。

2.4制造执行系统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为了适应仪表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的主流趋势,现阶段许多石油化工企业都采用eRp、meS、pCS三层管理,并与控制系统进行相互结合,以此实现管理控制功能的最大发挥。在三种管理中,meS的开发使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meS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是建立实时数据库,合理制定企业生产规划和生产目标,实现单位时间内的产品利润最大化,通过模拟项目的运作流程,能够直观的掌握物料供需情况,方便进行及时的数据更改工作。其二是优化控制器和控制系统。先进控制器的优化建设要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指标为依据,当控制器投入生产线使用之后,通过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全程跟踪监控,保证控制器的控制灵敏度和精准性,同时也有利于检测人员第一时间发现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方便进行系统修复和优化。其三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校正工作。在控制系统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通过利用传感技术,对企业生产线上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然后将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存储备份和分析处理,从而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输、贮藏等环境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3仪表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仪表控制系统在我国石化企业应用发展已经有很多年,经验告诉我们,仪表控制系统如果得到合理运用,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推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但与此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反馈,选择最适合国内石化企业发展的模式,因地制宜,合理使用仪表控制系统。

3.1建立集散控制新系统。目前使用的集散控制系统,面向狭隘、接口缺乏标准、人性化不足,因此我们必须革新该系统的相关功能应用,使其结构开放型,系统操作能面向过程和用户。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性能高、功能强、操作性好、软件资源丰富、容易维护、可靠性高、安全性高。

3.2建立安全保护机制。仪表控制在给企业生产带来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为常见和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仪表的误操作。由于整个仪表控制系统都纳入了计算机网络体系,所以多数仪表都被串联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上,一旦出现仪表误操作或仪表失灵,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相关的仪表控制系统失灵,给石油化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带来影响。所以,在实行仪表数字化控制的同时,还要建立安全反馈机制和保护系统,对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或操作环境不安全的仪表,要进行特殊处理和强化监督,从源头上将事故发生几率降到最低。

3.3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向。信息化建设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智能化是电气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想更合理的在石油化工企业运用仪表控制系统,针对仪表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是必须紧抓的工程。仪表控制、安全仪表和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是未来石化企业使用的安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安全仪表控制系统的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叶松林.浅谈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4):26-27.

[2]段春峰.浅谈石油化工仪表自动化的科学管理[J].化工管理,2013(18):164.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9

关键词: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加大了对于石油的需求量,经过不断研究,石油钻井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研发成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着较大的差距。技术上的提高为我国的石油开采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在石油勘探的成功率以及石油开采的安全保障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现状

在我国刚建国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时,我国的主要的石油钻井技术为高效钻头技术与喷射式钻井技术,经我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自身的不断研究,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带动了石油钻井工程的整体操作水平与工程的规模,提高了开采的质量与数量。

我国当前开采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出不同的开采方式,提高了开采效率,减少了开采石油资源所消耗的成本资源,继而减少了开采的成本。

石油钻井开采的效益与开采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石油钻井开采技术正不断朝着设备的机械化与国产化等方向发展,进行石油开采的钻井设备造价相对昂贵,设备运转也将消耗大量的资本,而进行石油开采的公司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降低开采的成本才能够最大的提高石油钻井开采的效益,因此,现阶段的设备研究不仅应注重设备的实用性,也应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降低设备消耗的成本[2]。

想要提高石油资源的产量,还应注意对于信息掌握的准确程度,如对于井下测量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十分严格,这就要求加大对钻井的测量技术与信息传输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开采十分迅速,易于开采的石油资源逐渐减少,当前许多的石油资源在开采时开采条件较为苛刻,存在着高温高压等情况,以往的开采技术不足以支持高难度的石油开采工作,这就要求我国的石油钻井开采技术应对深井高位高压情况进行专门研究,保证石油资源能够顺利开采。

二、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加大与因开采而导致资源的逐渐减少,石油开采将会越来越困难,开采条件也将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石油的钻井技术应在未来的不断研究与开采中出现更大的突破。石油钻井作为一项重大的开采项目,其需要的资金与技术是很大的,且存在着一定的开采风险,因此,石油开采对于石油钻井技术是有着诸多要求的,这也就导致了石油钻井技术很可能朝着以下方向发展[3]。

1.石油钻井设备的自动化与规模的大型化

随着石油需求量的不断加大,石油开采企业对于开采的效率更加重视,这也就要求日后该领域企业在进行石油钻井设备研发时应朝着设备的自动化与大型化方面努力。

提高石油钻机的钻探效率作为最终的目标,在进行设备自动化与大型化的过程中也应努力朝着交流变频调速电驱动石油钻机的方向发展。使用该技术的石油钻井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提高钻探的安全程度。并且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在开采中能够更加方便操作,达到更先进的自动化。

2.在石油钻井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当前社会的重要特色之一,在诸多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均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石油钻井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开采的安全,如采用视频监控技术,技术人员通过视频了解井下施工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与损失,另外也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或减少事故复杂,提高钻探效率。

3.石油钻井技术的智能化

石油钻井技术的智能化,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设备完成钻井工作,在设备操作室根据设备的相关操作流程完成钻井操作,不用通过自身大量的体力劳动进行资源开采,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工作的危险程度,逐步达到智能化。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当前我国在石油钻井方面已推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钻机,今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管柱处理系统。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在国内领先,有创新、有特色,是我国钻井作业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有着我国自身知识产权,并以此不断加强研究,力图将石油钻井技术的每个工作流程均转变为智能化,使我国石油钻井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总结

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大,石油钻井技术对于石油开采有着直接的影响,石油开采技术的提高,石油的开采量也就随之提高。由于易于开采的油田逐渐减少,现今对于石油开采的条件更为苛刻。因此,提高现今石油钻井工程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能够大大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也有着较高的提升。因我国石油产地的地质环境不同,对于石油的开采也将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认清现今石油钻井技术的现实情况并确定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日后石油资源的顺利开采奠定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张扬.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a].工业工程与技术,1003一5168(2013)21一0025一02.

[2]夏宏伟;谁青松;测试温度对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影响规律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01期.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篇10

【关键词】海上石油检验工作安全生产

海上石油检验工作是海上石油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海上石油的检验工作,保证石油各个专业设备的安全顺利生产,是石油安全系统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海上石油勘探和生产的日益重视,如何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保证石油生产的安全顺利,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坚持“作业者自我约束、发证检验机构的检验以及政府实施监督”的海上石油生产安全管理原则,是实现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促进石油生产安全顺利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从事海上石油生产的工作单位都按照这一原则进行了石油检验工作的改善与加强,以此来保证石油的生产安全与顺利。

1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完善和加强了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在浅海石油工程,特别是胜利油田区域的检验工作,对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1发证检验工作不到位

所谓发证检验工作就是指检验机构对生产设施进行检验并且设施达到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规范所颁发的合格证书和安全证书。这两项证书是今后政府对海上石油生产设施颁发相应作用许可证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放松对检验工作的质量,将工作的重点放到证书的发放中,这种发证检验工作的不到位,会对石油的顺利生产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1.2生产设施检验或评估标准不完善

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我国的海上石油检测工作大多是借鉴国外的技术,难免会存在着生产设施检验或评估标准不完善的现象存在,甚至在一些检验方面存在着空白。这就造成了检验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使检验工作缺乏有效性。同时,由于生产设施检验或评估标准的不完善,使得待检单位缺乏对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重视,放松了石油安全生产隐患的警惕。

1.3对专业设备的检验不全面

虽然我国的绝大多数油田都制定年度生产设备的检验计划,但是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其对设备的检验往往存在不全面的现象,达不到我国对海上石油生产设备检验周期和检验不漏项的要求,甚至一些单位的设备从投入生产到退役都未对其进行检验工作,这种问题的存在为海上石油生产埋下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2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保证生产顺利安全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海上石油检查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保证其生产的顺利与安全,是当前我国海上石油事业发展重中之重。[1]

2.1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法规标准的培训教育

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是保证海上石油检验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实现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加强,首先要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对其专业检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其专业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与待检单位的法规教育,一方面检验人员通过法规教育的加强,能够增强其执法检验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提高对海上石油设施的监督检验意识,保证生产的安全与顺利;另一方面,加强待检单位法规教育的培训,能够使其增强对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重视,促进其开展检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安全隐患或事故的降低与避免。

2.2重视发证检验工作,做好监督工作

通过对海上石油生产单位领导者与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使其加强对发证检验工作的重视。对海上石油生产设施进行发证检验是我国为了保证海上石油安全顺利生产的重要制度要求。因此,要严格规范发证检验工作,保证检验的质量,进行责任落实,实现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此外,进行监督工作时,要注意加强对新建、改建以及扩建等海上石油生产工程项目检验工作的监督,并加强对其改造、维修等方案的审查,以此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

2.3规范和完善专项检验机构的服务工作,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在进行海上石油检验工作时,离不开专项检验机构的服务,促进其机构的规范与完善,逐步建立起技术支撑体系,是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要积极推进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可,使其海上石油技术检验服务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的道路。而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则是做好海上石油生产设备检验工作的基础。在对其进行构建时,要明确和摸清石油生产的检验项目,做好每个项目检验周期、检验标准等方面的计划,通过市场限入、资质降级等管理办法实现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杜绝不合格检验机构的介入与使用。[2]

2.4重视对检验人员的考核,建立检验机制

重视对检验人员的考核,实现海上石油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就要建立长效检验机制。首先,要加强对检验人员培训、从业准许以及法规标准考试等方面制度的建立,实现专业人才的有效利用;其次,要建立技术标准更新和制度,实现检验标准的更新与完善,从而及时对海上石油生产设备、技术以及材料等环节进行检验标准的补充,实现生产各个环节检验的科学性。例如,从海洋石油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来说,锅炉压力容器是海洋石油工业广泛使用的承压设备,是海洋石油顺利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国家颁布的对其检验的相关标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实际检验工作时,检验人员要能够掌握最新的检验技术与标准,实现对其检验工作质量的增强,以此来达到加强海上石油检验工作,实现石油安全顺利生产的目的。[3]

总之,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加强是保证其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有效环节。随着我国海上石油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其检验工作是保证海上石油生产的必然要求。因此,检测单位及待检单位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海上石油检验工作的质量,避免或降低石油生产的安全隐患,以此来实现我国海上石油生产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伟珍.加强发证检验工作确保海上石油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办公设备与耗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