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十篇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十篇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27:49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1

换句话讲,我们生活的时代,一方面经济、金融和技术全球化了,另一方面政治生活、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还停留在民族国家各自为政的层次,政治事务还没有全球化。在没有一个世界政府存在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国家化之间的落差将会长时间持续存在,更何况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任何明显的冲动来推动以取消国家边界控制为目标的全球政治一体化。

然而,经济、金融和技术全球化穿透了各个国家的地域政治边界并直接影响各国人民的实际生活,而且这种穿透往往是高度无序的。事实上,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和任务,即如何规范对冲这种无序穿透带来的各种国内社会后果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球化的负面冲击,成为各国政府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后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正面看,财富和繁荣从传统的工业国家向新兴国家极速转移,从而在全球的范围内拉平了以往许多穷国和富国的收入水平差距,降低了全球层面上的贫富不均现象,提高了许多非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负面看,资本的野蛮流动、网络的间谍渗透、知识产权的破坏和人为的贸易壁垒加剧了人们对全球化放荡不羁的感受,使得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变得越来越困难。

全球化的逻辑决定了对付全球性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全球性的政治解决方案。一个统领全球的世界政府的存在可能是这种解决方案的最高哲学境界,但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美好乌托邦。我们美好的地球上生活着近70亿人口,分布在近200个国度里。将这么多的人口和国家置于一个世界政府的管理之下,实现“政治全球化”,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态和治理方式若被一个貌似统一的世界政府所取代,岂不可惜!

因此,即使经济、金融和技术全球化进一步向前推进,也不可能导致“政治全球化”或一个“世界政府”的产生。然而,谈论一个“世界政府”是一码事,设想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对冲机制是另外一码事。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各国单枪匹马对应全球化背景下增长乏力的挑战是不现实的。只有抱团取暖、协调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放眼望去,目前似乎只有G20这一框架能承担得起协调全球经济发展进而对冲全球化负面影响的重任。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首脑峰会的运作模式和联合磋商机制加深了这种印象。

一、杭州的启示

2016年9月5日,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落下帷幕。在闭幕词中代表各国领袖宣布:“我们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和协调,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这个宣誓,可以看作二十国集团有意通过政策协商和沟通来建立一种全球化风险对冲机制。

事实上,G20有实力来对冲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在这个响当当的誓言背后,站立着掌管世界经济命门的“大佬们”。全球八大经济实体的首脑们,从美国、中国到法国的国家元首,从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到印度的政府首脑,都到杭州来了。再加上俄罗斯和十几个主要新兴国家以及欧盟的领袖,浙江省会杭州一时间首脑云集,俨然成为一个世界“联合经济政府”的“临时首都”。

来杭州参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们的确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代表着全球19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欧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多国统一市场。从人口来说,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的2/3;从贸易分量来讲,全球贸易活动的80%都在他们中完成;从生产能力和产出来讲,G20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所以G20就是一个小联合国,而且是一个比联合国效率还要高的政府联合磋商机制,作为政策“引领者”,它的“联合政府”功能不容小觑。

从目前披露的许多公开的信息来看,中国在坚持自己诉求的同时,以主席国的身份成功地“领导”了这个政府联合磋商机制,相当平稳地整合了各国的立场,尤其是几个主要经济实体的立场。在北京的主导下,光是二十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去年就开了三次准备会:二月的上海会议、四月的华盛顿会议、七月的成都会议,讨论一次比一次激烈,共识一次比一次清晰。杭州峰会的公报表明,直到会议的最后一刻,大家都还在紧张地磋商,以实现在联合治理世界经济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利益,从而取得多赢。

看得出,包括中国在内,大家都做出了妥协,使得杭州峰会成为一个“联合引领”世界经济前行的峰会。二十国集团一百多位财政部长、央行行长、贸易部长、劳工部长以及其他各部门的首长们在中国的协调下事先做了大量的政府功课。共同的利益使各国政府的要员们坐在了一起,不同的诉求使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然而,他们毕竟“联合决策”、“联合施政”了。

杭州峰会的经验表明,在没有全球政治“一体化”的条件下,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是可以通过协商来对冲从而降低全球经济风险的。19个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欧盟的领袖们在主席国中国的协调和“引领”下,联合行使了一次政府权力,共同治理了一下世界经济。从首脑们出台的经济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及其批准的各项措施的强度和力度来看,一个以G20框架为依托的“世界联合政府”开始显露它的轮廓。

人们依稀看见,一个由工业化国家和新?d国家轮流主导、有针对性地邀请不发达国家参与并由世界各大功能性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全球治理机制似乎正在形成。事实上,与历届G20峰会相比,这次杭州峰会给人留下一个更加实干、更加协调、更加包容的印象。在中国政府的协调和“引领”之下,诞生了一个联手有效刺激全球总需求的“杭州共识”。

这个“杭州共识”的核心,用的话来讲就是“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向国际社会传递二十国集团成员共促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这个信号实际上是工业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政府们联合向全世界发出的,它可以看作二十国集团未来几年联合治理世界经济的“共同政府纲领”。

这种各国部长级和司局级政府官员“联合办公”、“巡回协商”的模式虽然在前几次峰会筹办过程中都出现过,但杭州峰会“联合办公”的强度和“巡回协商”的密度在G20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跨国协商、联合决策的模式很可能成为一个世界“联合经济政府”的新常态。G20这一功能是对联合国全球治理功能的一个有效补充。如果说联合国安理会是全球治理的“国防部”的话,那么G20则是全球治理的“经济部”。而且这个“联合经济政府”因为没有“一票否决制”的机制,它的决策效率更高,而且显得更民主。

现在的世界经济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需要人来“引领”。杭州峰会非常成功地突出了G20这个使命感,可以说是一个各国领袖们团结起来发挥引领作用的峰会。正如所强调,“引领”是二十国集团的责任,也是他对这次峰会性质的基本定位。北京一反常态,毅然决然地克服了以往在“领导世界”问题上的矜持,给了世界一个难得的惊喜。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诚布公地以“引领者”的角色协调各国领袖“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从这种意义上讲,杭州有可能是将G20的“引领”功能做实做强、赋予二十国集团峰会更多“联合政府”功能的开端。如果二十国集团朝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并进一步深化“联合执政”的功能和扩大“联合执政”的领域,一个更有实效的世界“联合经济政府”的问世并不是不可能的。

二、共同行动计划

杭州峰会俨然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峰会。会议开了两天,全球得到一个清晰的信息,这就是当今世界亟需的一个东西,即“扩大全球总需求”。如何扩大,峰会也给出了方案:“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到哪里去挖掘新增长点,代表领袖们的回答也很清楚,这就是创新型的“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再加上维护“多边贸易机制”,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都是中国亟需的东西,也是世界各国亟需的东西。催促领袖们尽快动起来,组成“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由“清谈馆”转变为“行动队”很可能是杭州峰会对二十国集团实现历史性转型的最大贡献。

包容发展这个理念是杭州峰会的一大特色。G20不仅要“引领”,而且要“包容性”地“引领”,这是杭州峰会向全球发出的首要信息,使世界各个地区和每一个角落都能感觉到它们和杭州紧紧地连在一起。在峰会上多次提到“包容”这个词,可谓对全球“包容”发展念念不忘。如何包容,杭州峰会在北京的引领下开出的药方是“协调发展”,尽量减少各国各自为政的“负面外溢效应”。这是杭州峰会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欧日纷纷不加协调地采用量化宽松政策的婉转批评,是对未来全球治理的期待,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大国政府的约束。

二十国集团在中国的“领导下”好像确实是要“动真格”了。好多经过激烈的交锋和磋商而产生的措施都基本回应了国际社会热切期待的事情。如果2017年这些措施及时到位,世界经济的回升应该是指日可待。杭州峰会要做的事情分散在不同的领域,从外贸体制到金融改革,从气候公约到环境保护,从劳工条件到企业融资,大大小小的方案和措施不下一百多条,而且看似分散,实则紧密相连,一环套一环。抛开一些细节不谈,分析一下二十国集团“联合经济政府”为推动当前世界的发展打造的“改革方案”,基本可以梳理出下面八条经脉:

一是“以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二十国集团的财长们虽然重申“将各自和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但他们总体认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只有大刀阔斧地推进结构改革,才有可能保持全球可持续性的增长。取得这一共识,可见中国和德国的坚持与说服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能核准“增长框架工作组”提出的“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暗示货币工具量化宽松边缘化将只是一个时间上的事情。不仅如此,首脑们还制定了一套结构改革的“指导原则”和“评估标准”,以防各国在执行时“走样”。随着这个“结构改革”路线的执行和深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慢慢让位于稳健的财政政策、宽松的税收政策和严格的债务政策。以这种结构改革来拉动需求将是未来二十国集团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

二是“以破除壁垒促进贸易增长”。杭州峰会决定对世界贸易体系进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尤其是消除2008年以来积累的贸易壁垒。各国在过去的八年里出台了不少于1500项限制贸易的保护主义措施,这些都可能在杭州峰会后寿终正寝。二十国集团的首脑们批准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是:“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促进服务贸易,增强贸易融资”。在中国的极力倡导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已形成二十国集团的共识,全球电子商务将会是未来全球贸易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未来:全球化3.0呼之欲出

全球化和全球化对冲机制未来的最大风险是美国和英国这两个老牌全球化旗手开始对全球化产生动摇。事实上,英国是19世纪全球化1.0的领军人,以工业革命为主导将自由贸易推向全球;20世纪全球化2.0的主要推手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以网络技术和信息革命为驱动器,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下,趁苏联帝国崩溃之势,将全球经济纳入以美元金融为润滑剂的市场经济体系。

一切迹象表明,特朗普主政的美国觉得自己是全球化的输家,不想当全球化的旗手了,而是想用“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重振美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动全球化的重任很可能就落在“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中国和德国的肩上了。事实上,事情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2017年新年伊始,举世闻名的世界经济论坛于1月17至20日在白雪皑皑的瑞士滑雪圣地达沃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率阵容整齐的代表团出席并发表开幕式主旨演讲。开门见山,引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名句描述今天风起云涌的全球化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狄更斯在他的不朽名著《双城记》中对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全球繁荣和赤贫共存的辩证描述。有意思的是,就在发表达沃斯演讲的同一时间,狄更斯的重孙辈同胞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伦敦发表演讲,抛出英国政府“脱欧”方案,展现“干净果断”同欧洲大陆切割的决心,誓言尽快回归大英帝国的“主权时代”。

姑且不谈狄更斯是否会把特雷莎?梅的“硬脱欧”战略称为“智慧”或“愚蠢”的战略,如果这位大文豪还活着的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正如所说:“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如何应对这个矛盾的时代,各国都在苦苦地“上下求索”。“美国优先”是特朗普为美国开出的对冲“愚蠢年代”的药方;“脱欧回归”是英国试图远离这个“最坏的时代”的选择。我们看到,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20世纪全球化2.0伴随着华盛顿“沦陷”于全球化逆反势力特朗普集团之手而正在走向终结。速度之快,就像19世纪英国主导的全球化1.0版本因为力不从心在战后迅速被美国终结一样。

我们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正在呼唤一个新的全球化版本的诞生。这个全球化3.0应该更加包容,更加公平,更加理性。今年的达沃斯年会,让人充满遐想,白雪皑皑的小镇能否引来金光闪闪的新世纪?它似乎在暗示,在英美“自绝”于全球化的这个“愚蠢的年代”后,中国和德国联合欧洲各国共同开启全球化3.0的机遇来临了。

这次到达沃斯来,给欧洲和世界的政商精英们带了颗定心丸。他告诉他们,中国不会屈服于对全球化的逆反,不管你来自哪里。他还请世界放心,中国不会搞贸易保护主义,也不会放弃世界气候公约《巴黎协定》。他提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配合这次达沃斯论坛“勇于担当”这个主题,承诺:“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他“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位中国国家主席以坚定的语调提醒世界注意,这个庞大的数据,意味着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

从全球化未来政治对冲和政治引导的角度来看,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实际上是给中欧关系的发展送了一个大大的新年礼物。特朗普对全球化的逆反,无意中给中国和德国造成了一个新的良好的合作机会。这也可以说是响应今年?_沃斯论坛“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呼吁吧!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2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际经济中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问题,是只能合理规避,永远不能完全消灭的。对国际中一些“经济潜规则”问题、缩短南北经济差距问题以及国际经济体系广泛化问题等,需要采取一种成熟的规则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控及解决。在众多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权力导向性的经济秩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及价值,逐渐由其“专制性”的地位转变为“大众化”的游戏规则,逐渐合理地进行竞争。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世界各国为对自身的捍卫,对经济自主性进行一定的控制“。一体化”经济模式下,需要国家对经济自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样问题就产生了,这一矛盾现象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首先,各国认为,大量逐渐形成的国际性跨国公司是对国家经济的一种掠夺,在国家经济自主性控制上是一定的干扰。其次,大规模跨国公司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自主经济的控制力逐渐降低。最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刺激,导致发展中国家存在走上不正常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风险。众多隐患在国家及政府控制中的管辖冲突及非管辖冲突体现得十分明确。

2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现状

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经济给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优良影响。随着自由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及服务等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依赖性极强,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多及快速的流通量,致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在不断交易的国际背景下,由于国家及地区的背景不同,所产生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在看似和谐的表面下,不和谐的因素时有发生。但是在国际秩序形式转换下,正造就一个比较成熟的经济秩序,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竞争环境,目前正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此秩序,即规则导向型的经济秩序发展下,有效削弱了国家本身对经济的约束力。但由于对不良后果的规避,该种模式刺激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度,在政治的参与下,国际经济冲突的发生概率逐渐提升,对国际化的自由经济产生一定的干扰,产生了一定的国际经济纷争。目前业界对该种纷争主要分为政府管辖冲突及非管辖冲突两大类。

3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经济冲突的造就点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政府的强烈控制是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原因。由于政府部门的强烈干预,对国内经济的开放力度逐渐减少,因此对自由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干扰,进而对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政府的干涉引起的各种冲突对自由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阻碍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步伐。所谓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以整个世界为背景的,追求国际层面上的自由发展的经济模式,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或者说是对经济上的控制力,而对全球化经济的干涉,是国际经济冲突产生的必要原因之一。在政府的“有力参与”下,对经济的控制是进行一定的经济政策以及一定的经济法律的制定,该政策的制定是在对自己进行保护的同时,在对其他经济的双赢上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在某些利益上是一定的牺牲,对全球化经济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障碍。首先,政府对自由经济控制的最大目的就是对国外经济发展及经济模式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干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避免任何的经济冲击。其次,政府的管辖冲突及非管辖冲突是对国外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控制模式,在政策和法律的双重控制下,对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进行一定的扼杀。最后,经济上的“自由”和“限制”的问题在国际经济冲突中存在良久的话题,在国际、国内背景的不同参考系下,对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存在一定困难。在追逐利益的征程上不是黑白分明的,从两方面说,政府是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他国的不良影响,将风险降到最低,将利益最大化。全球化经济是以自由发展的经济模式、以国际环境为背景存在的,因此为维护利益,来自政府的阻碍自然而然地、合理又不合理地存在着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由化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对政府控制力度合理分析及有效调解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一,政府控制是经济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鉴于此,本着“国家经济上进行合理的放宽,在上进行应有的控制”的原则,进行改革。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不是对各个国家及地区的进行控制,只是为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原则进行有力的改革,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4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控制力

所谓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冲突之间的关系,是指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约束效应具体的程度有多大,国际经济法的适用性及广泛性的力量范围是多少。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冲突的解决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所谓经济是一个国家任何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地位的保证,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保证。所谓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冲突,是国家间的经济冲突和国际间的法律冲突的综合引起的。经济冲突是法律冲突的前提,在目前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下,急需一套成熟的、合理的游戏法则,使各个国家及地区心甘情愿接受,并按照该游戏规则进行合理的经济发展,但目前的经济规则体系不是十分有力。在快速发展的一体化经济以及国际背景的大层面上,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更加明显,经济依靠性更加明显。按照该种趋势的分析,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理应是会向着更加融洽的方向发展,友好的国际关系是会被构建出来的。因此在以国家及地区的自身经济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出一整套合理的适用于各个国家的国际经济法案是规避国家政府对经济实行不合理控制的前提,是减少冲突加快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在国际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下,各方做出相应的牺牲,多赢的经济体制会被建立,最终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国际环境。在某种情况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先进的解决办法,在相互适应中前进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际性的舞台是规避风险的最好基础,在金融危机的形成时国际性的背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使其危害降到最低,使经济回暖更快,因此经济发展必须放在国际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5全球化经济下的经济冲突缓解途径

5.1构建合理的国际经济法制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模式是必然的。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制定合理的国际经济法案是缓解国际经济冲突的最好办法,通过合理的游戏规则令各个国家及地区进行合理的健康参与,是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对于各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虽然目前对于一体化的国际经济法的建设饱受争议,在不同体制的国家中实行共同的法制存在风险,但是无论对象是什么,在国际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一套成熟的法律体系是必要的,是对国际经济冲突问题最小化的最好解决办法之一。对于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体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首先通过国与国,以及地区之间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达成一定的协议,对其法律的适应性进行一定的评估。其次对法律权限的界定,参考国内及国际法共同制定,通过共同商议进行具体安排。最后为避免不合理的冲突发生,对各个国家之间的法律在国内进行一定的教育及普及,令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际良好环境的构建进行的一定的助力。虽然目前这种规则还没有形成,但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会产生一定的良好效果,全球化的经济模式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更快、更好。

5.2正确面对冲突所谓正确面对冲突是指各个国家正确地面对自身以及他国的管辖冲突及非管辖冲突。从如何合理地面对管辖冲突及非管辖冲突做起,进而面对国际经济冲突,是缓解国际经济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冲突解决的应对预案,了解其自身性质,通过合理的国家之间的协商及自我让步,确立管辖权范围及力度进行解决。对管辖权的让步,以及对管辖权的合理分配是国家之间健康解决问题的关键,各种优先原则在商议中进行合理调配,在多个方面进行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是有效规避冲突的解决方法,各个国家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5.3区域一体化经济先行的解决方式所谓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慢慢地、逐渐地进行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由国家间的合作,以及区域性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起来,该过程是必须的,但是要清晰化、透明化,避免国家之间的潜规则发生,避免经济全球化只发生在几个国家之间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在为了规避国际经济冲突时,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合理磋商,进行多元化合作,在各个方面进行双赢性合作,在多个方面进行合理性的让步,是解决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控制的基本方式。在合作中必须制定出具有国际规范性的合作模式,尽量规避风险,使国际经济冲突的出现率极大的降低,抑或通过合理的办法得到解决。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3

摘要:流动性社会背景下,为照顾孙辈和子女生活而迁移的随迁老

>>社会主义全球化及其发展走向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与文化批判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精神生产全球化的生存与发展当代“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震荡全球化让保护主义走开全球化的超级杀手:保护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理性看待民族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前景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前景逆全球化的新小农主义全球化语境中的批判的地域主义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探析浅谈超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范式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影响全球化视野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趋势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中“老漂族”群体扩大需要更多关爱[eB/oL].(2013-10-12)[2016-04-15].http:///politics/2013-10/12/c_117690275.htm.2013.10.12.

[3]黄璜.老年人口迁移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13,(4):27-33.

[4]RavensteineG.thelawsofmigration[J].JournaloftheStatisticalSocietyofLondon,1985,48(2):167-235.

[5]Leeeverett・S.atheoryofmigration[J].Demography1966,3(1):47-57.

[6]wisemanR・F.whyolderpeoplemove:theoreticalissues[J].Researchonaging,1980,2(2):141-154.

[7]孟向京,姜向群,宋健,等.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口特征及成因分析[J].人口研究,2004,(6):53-59.

[8]包蕾萍.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J].社会学研究,2005,(4):121.

[9]Laslettp・a.Freshmapoflife:theemergenceofthethirdage[D].Basingstoke:macuillan,1996.

[10]Litwake.andLonginoC・F.migrationpatternsamongtheelderly:aDevelopmentalperspectiv[J].theDeontologicalSocietyofamerica,1987,27(3):266-272.

[11]李珊.我国移居老年人的居住意识研究[J].西北人口,2011,(5):69-72.

[12]闫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13]贺雪峰.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社会科学研究,2009,(5):84-92.

[14]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82.

[15]高柏.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1):114-138.

[16]景天魁.大力推进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底线公平的福利模式[J].理论前沿,2007,(18):5-9.

[17]吉登斯.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56-57.

[19]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3):21-29.

[20]盛洪.论家庭主义[eB/oL].(2007-12-07)[2016-04-15].http:///cath.asp?id=19834.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背景;国际经济法

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国际市场的融合与统一,是指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及相应生产要素的交换已经扩展到世界范围。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各地区在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开展经贸活动,这就要求市场制定出相对一致的规则,也就使包括国际经济法在内的各项国际法律也要具备一定的全球化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投资逐渐恢复,经济缓慢向好

虽然遭遇了2008年侵袭全球的金融危机,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以wto为代表的各类国际经济及其他组织和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整体已经逐步走出了危机的阴影。随着投资逐渐恢复,全球经济大局势正在呈现出缓慢向好的态势。同时,由于“金砖”国家相对强劲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渐渐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发动机”,国际经济正在步入缓慢上升的通道。

2.自由贸易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出于合作对抗金融危机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紧以国际间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后续发展的步伐。多边化的全球贸易规模与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当前全球最为活跃的经济活动区域,这促使一体化的国际间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超过三百个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已经将全球经济体系“分割”殆尽,当前绝大多数全球贸易均在这些区域内发生。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与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相互作用的同时活跃着全球贸易,但也因为不同国家和区域发展本质上不平衡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摩擦。

二、国际经济法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发展

1.统一化日益明显

在wto引领及其框架之下逐步制定出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约和协定对全球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正在不断加快这些国家与地区调整内部经济战略和立法的速度,尤其是在本世纪首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危机侵袭的范围覆盖全球,因此对抗危机也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加快合作的步伐才能换得一线生机。这样的经济与社会大背景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立法的趋同性日渐加强,尤其是wto代表的国际性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数量更多、作用更强。不仅如此,加入到国际性公约与协定框架内的国家数量也日益增多,这既是这些国家力图通过遵守统一的“游戏规则”获取更多现实利益的内在需求形成的必然,也是造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日趋统一的关键原因之一。

2.不同领域之间的立法联动趋势加强

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行业之间融合与交叉趋势的日渐紧密不仅使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立法与其他领域如环境、社会、卫生等的立法越来越难以分割,也造成国际经济法的制定与执行呈现出不同领域之间立法联动加强的发展态势。一方面,由于wto框架之下涉及经济范畴的国际贸易货物的法律法规均属于多边国际贸易第一层的国际法条文,即使其本质归属的法律领域并不相同,但因wto遵循的“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而使众多国际公约或协定成为了联动机制下的整体。这也正是所谓的“规范性”挂钩。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经济层面或领域中具有的优势特点不尽相同,为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各取所需而达成妥协,各国或各集团之间为取得谈判共识而采取“策略性”挂钩原则,也使不同领域间国际法形成联动。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1.充分研究后加强自我保护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和wto新进成员之一的中国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实力的局限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暂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因此严格遵循国际经济法及其他各项法律规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至关重要。同时,充分研究包括国际经济法在内的各项国际法条款有助于我国利用其中的有益内容维护自身权益、了解其中的不利项目规避损失。与此同时,我方还应密切关注其他国家在利用国际经济法及其他法律条文参与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方法,参考他国有益的经验、吸取其中的深刻教训,以他山之石攻玉,维护我国的切身利益。

2.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取更多话语权

国际市场竞争中没有捷径和坦途,靠的只有硬碰硬的实力。我国之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际经贸活动还会屡遭掣肘和制约,归根到底仍然在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尚存不足。要想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体系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提高自身经济与社会等的综合实力是先决条件。当前的中国必须加快推进各行业的转型升级,在遵循国际经济法的前提下深化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并开展有序竞争,通过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与更多的主动性,在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同时在国际组织和法律体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寻求突破与出路的必然。这样的全球背景使国际经济法及整个国际法体系都需要向统一和融合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需要找到积极应对的策略,在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找到能够为我所用的“游戏”规则,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

作者:潘相宇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5

[关键词]经济增速发达经济体债务货币政策效应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1-0048-04

从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基本走势看,复苏之路布满了阴霾,增速下行风险大于复苏动力,以发达经济体债务与财政为主要特征的危机层出不穷,导致全球经济前景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一、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呈下行态势2012年全球经济的风险和负面因素主要有: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增速明显乏力,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停滞日渐明显,从而使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扩大;发达经济体债务与财政危机继续深化和蔓延,不仅欧债危机依然困扰着欧洲和影响着全球经济的稳定,而且美国“财政悬崖”的浮出水面使全球经济平添了一层风险;全球经济又一次面临着衰退的可能性,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风险因素,有关国际金融机构一方面纷纷下调对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一方面不断发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预警。依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2011年12月的早期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将有2.6%的增长率,但事与愿违,经历一年的坎坷后,受欧债危机加剧和各经济体增速减缓影响,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为此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不断下调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2012年6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的《2012年中期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2.5%,尔后9月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又下调至2_3%,既低于2010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4%,也低于2011年的2.8%。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最新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从美国经济基本面分析,虽然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1.3%,但与其期望值相差甚远,如果一旦坠入“财政悬崖”,恐怕2013年的经济增速还不及2012年,甚至如果经济形势出现进一步恶化,“滞胀”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从欧元区经济和债务危机的现实状况看,深陷债务危机的欧元区依旧徘徊在衰退的边缘,估计2012年的经济将萎缩1.6%,欧元区仍是全球经济面对的最大风险,未来一段时期一旦欧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或出现新的变故,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以债务与财政为形式的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将在所难免。由于日本经济复苏重现疲软态势,估计2012年日本经济增速也只有2.2%,与前期期望值的2.4%有一定的距离。另外,虽然看似在灾后重建和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目前日本经济有所修复,但受发达经济体经济普遍低迷的影响,日本经济则难以独善其身,甚至今后也有可能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一同陷入经济“滞胀”。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受内外因素的拖累和影响,2012年经济增速也相应减缓,并出现了下滑惯性的迹象。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内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2012年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平均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6%,远远低于2011年的6.1%。因此,各经济体增速的集体下滑,自然导致了2012年全球经济整体增速下行态势的形成,使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当然,目前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对2012年全球经济的预测还不算是最终的结论。最终数据有可能会被不断修正和改写,但无论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往上调还是下调,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下行态势已经形成。发达经济体的债务风险

到2012年发达经济体的公共债务已攀升至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不仅阻碍着发达经济体经济的复苏,成为危及全球经济的头等风险要素,也是2012年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imF近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目前欧元区的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爱尔兰等国,以及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债务水平均已超过GDp的100%。因此,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危机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首当其冲的风险,随时有可能成为引爆全球性新一轮金融危机或经济衰退的导火索,尤其是欧、美、日债务与财政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导致2012年市场恐慌情绪持续升温。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反而继续深度恶化,依然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的障碍和困惑欧盟的难点问题。在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的情况下,虽然imF多次表示要“随时准备为欧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欧盟也为挽救欧债危机达成了意向上的共识。但是,由于目前imF和欧盟拥有的资源和潜在的资金并不充足,一旦前期援助资金消耗殆尽,恐怕再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后续的救助。在欧债危机不利因素的渲染和恐慌氛围的烘托下,2012年不仅欧元区的经济与金融形势岌岌可危,而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加剧。

此外,欧债危机发生后欧元区之外英国的债务与财政状况也是风险有加。近年来为应对经济衰退,英国政府不断大量发行国债,在财政上入不敷出,随着债务的日积月累和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英国债务与财政危机随时有可能浮出。据智库――英国政策研究中心(CpS)2012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英国国家实际债务总额达到3.6万亿英镑(约合5.93万亿美元)。另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3年英国公共债务总额与GDp比率将上升到56%,英国的财政和债务状况与欧元区的希腊等国相比虽无近忧但有远虑,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也曾对英国的债券评级敲响了警钟。

从美国的债务与财政状况看,2012年“财政悬崖”(fiscalcliff)不仅再次把美国逼到了债务违约的边缘上,而且即刻成为威胁世界经济的又一突出风险因素,其负面影响甚至不会亚于欧债危机。“财政悬崖”问题的解除不等于美国债务违约风险的解除,美国真正需要小心的是脚下陡峭的“债务悬崖”,一旦坠入其深渊,对美国和全球都将是一场难以想象的危机,或许比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当前的欧债危机影响更为广泛,冲击力更大。虽然,2012年年底,美国最终避免了坠入“财政悬崖”,但美国国会两党围绕财政和债务问题的博弈远远没有结束。从“财政悬崖”与债务违约的相互关系看,到2013年初,美国国债将再次突破2011年国会批准的16.39万亿美元法定上限,届时如果国会不能再度提高国债上限,债务违约将取代“财政悬崖”成为美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因此,目前美国离债务违约已为时不多,解决其问题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已然逼近。

另外,在发达经济体中,日本潜在的债务与财政危机也不可小视。近年来,在税收大降及老龄化所致福利成本激增等背景下,政府试图通过大量举债摆脱经济萧条,从而债务规模与日俱增。据2012年10月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的公共债务总额将升至日本GDp的237%的水平,成为发达经济体债务水平最高的国家。对此,imF对日本不断增多的债务和财政问题提出警告,称其债务和财政恶化程度和脆弱性“相当高”。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和标普也发出警告,称日本信用评级将因政府债务激增而受到威胁,可能进一步下调日本政府债券评级。

欧洲以至美国、日本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加剧,预示着全球面临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如果进一步加剧和扩散,有可能蔓延至抵御风险脆弱的地区和国家,导致国际金融形势再度恶化。

三、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

为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和刺激经济增长,2012年上半年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到了下半年,世界各国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力度加大的趋势明显,导致全球范围货币政策集体全面放宽。然而,2012年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集体行动的效应,却远不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对刺激经济增长和活跃国家金融市场带来明显作用,而且导致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博弈愈演愈烈。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效应的明显减弱或失灵,一方面反映出宽松货币政策并非是刺激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另一方面,反映出宽松货币政策过度的使用也会渐渐失去它的作用,甚至是适得其反,加大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频繁大幅波动和货币贬值的竞相比拼,增大新一轮全球通胀的风险。

2012年下半年在失去利率空间的情况下,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并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在货币政策保持一致,启动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3)。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频繁使用,说明美国目前经济增长和金融运行已找不到更有效的牵引力。Qe3给市场带来的刺激作用并未像市场预期的那样强烈,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刺激作用形成了鲜明的比对,由此表明美联储量化宽松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在渐渐减弱。

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美元在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对亚洲地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亚洲地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压力骤然增大,从而导致亚洲地区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出口严重受阻,并进一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在经济增速减弱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也开始向宽松货币政策倾斜,新兴经济体国内自身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双重压力自然上升,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平衡宏观调节的难度进而增大。另外,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央行的集体量化宽松政策,既加剧了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动荡,也加剧了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全球主要经济体既有陷入所谓“汇率战”的风险,也面临着“贸易战”的威胁。

因此,在经济增速下行回天乏术的情形下,发达经济体恐怕只能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无奈地继续选择刺激经济的量化宽松政策。姑且不论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作用是否有效,但无疑会在全球范围催生新的资产泡沫,使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与通胀矛盾进一步加剧,甚至有可能在2013年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或全球性通胀。

四、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展望

全球经济在发达经济体债务和财政危机以及普遍增长下滑的阴霾下,欧元区能否从债务泥潭中拔出?发达经济体经济颓势是否能扭转?全球经济走势又将如何?这些难题2012年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悬念留给了2013年。

依据联合国以及有关国际机构对2013年全球经济前景的预判和评估,无论是对发达经济体来说还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2013年仍将是黯淡的一年,全球经济下行惯性已显现端倪。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2013年极有可能走上一条经济“滞胀”和债务危机继续恶化的不归之路;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尽管经济下滑惯性还未形成,但同样存在着经济增速减缓的迹象。由此,2012年12月联合国的《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前景》下调了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分别由2.7%和3.9%下调至2.4%和3.2%,虽然略高于2012年,但仍远远低于2010年全球开始复苏的水平,也不及2011年的水平,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下行惯性已经形成。

从基本面看,全球经济能否从增速下行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和风险依然,主要体现在: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旧面临着下行风险。特别是美、欧、日不仅经济经济增速下行难以逆转,而且均处在高额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台高筑的状态,这种财政不断恶化和高负债的复苏,必然导致发达经济体向外不断释放风险,从而使全球经济风险大增。事实也是如此,至今不仅欧盟和imF还没有找到更多的办法使欧元区摆脱债务危机,而且危机仍在深度深化,发达经济体也没能拿出更有效措施来保证其经济会有一个良好的表现,而且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2013年发达国家恐怕只能无奈地继续选择实行刺激经济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无疑会在全球范围将催生新的资产泡沫,带来新的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使2013年全球经济的复苏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或金融危机。

当然,联合国以及有关国际机构对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还会不断调整和修定,目前只是初步的预测,可信度并不高。从近年联合国以及有关国际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规律来看,初期的预测总要高于后期的调整和修定,似乎初期的预测带有一定的“水分”,尔后便是不断下调增长预测,这几乎已成为预测全球经济前景的定式。因此2013年全球经济能否实现高于2012年的增长,还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6

一、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是一种常见的建筑钢材,在制造的过程中使用18号以上的铸造铁水经添加球化剂后,经过离心机高速离心铸造成的管材,主要用于自来水的输送,是自来水管道理想的选择用料。一般而言质量方面要求比较高,在球化等级控制为1-3级(球化率>80%),因而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具有铁的本质、钢的性能。退火后的球墨铸铁管,其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机械性能良好,防腐性能优异、延展性能好,密封效果好,球墨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密闭性,确保水源运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设计中才用了更为先进的防腐蚀处理,有效避免了铸件的老化问题,由于多方面的优势使得其能够用于市政、工矿企业给水、输气,输油建设中等,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球墨铸铁管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经过近30年的实践使用,其安全性、实用性已被供水行业普遍认可,2013年国内年产量已达到300多万吨,是1990年的11倍。由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缺水城市为600多个,严重缺水城市为200多个,供水节水事业方兴未艾,球墨铸铁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了在我国应用之外,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不断增长,我国90年代新兴铸管开始出口铸管,是中国第一个出口铸管的企业,中东作为一个典型的缺水地区,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球墨铸铁管发展环境分析

球墨铸铁管凭借其优越的性能以及行业适应性,决定了其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球墨铸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在对外经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中可以发现,当前球墨铸铁管发展的环境比较稳定,具有很强的优势。1.经济环境。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阶段,而且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进行相应的球墨铸铁管出口业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球墨铸管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国内需求增长的同时,世界经济的缓慢恢复使得球墨铸铁管需求量不断增加,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社会环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中供水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球墨铸铁管作为发展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城市供水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各个城市在供水方面达到95%以上,这就需要大量的球墨铸管最为发展支撑。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都为球墨铸管的使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球墨铸管国际市场现状

球墨铸铁管凭借其性能优越且安装简便的特点,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球墨铸铁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众多的国际市场中可以发现,中东地区是需求量最为旺盛的地区之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饮水供应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原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需求量增长的同时,新兴的经济体对这种材料的需求量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中东、非洲等一些国家,在用水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对球墨铸管的需求度是非常高的。作为经济后起之秀的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未来对铸管产品的需求也将扩大,当地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这种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与我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为球墨铸铁管的出口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变为一个重要的市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印度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比较低,在水源供应方面还达不到标准化要求,随着印度政府对饮用水关注的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用于建设饮水设施,为球墨铸管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个良好的环境。根据全球主要铸管企业在其网站上公开披露的信息以及公司在境外各地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铸管的年产量约900万吨左右,其中离心球墨铸铁管的年产量约850万吨,占据铸管产量的90%以上。在全球范围内,法国圣戈班、新兴铸管和日本久保田是行业内最主要的生产企业,其余大部分企业主要在其所在地当地及周边地区进行生产和销售。在研究中发现自2006年开始至今的铸管产品年产量和销售量的情况,可以知道我国当前的球墨铸管产量在近几年中产能及销售皆呈现稳步增长,且长幅较大,销售量与产量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出现滞销。另外,从2008年和2009年出口销售量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铸管出口量有明显减少,这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加大的缘故所致。球墨铸管的应用得到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认可,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环境中,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只有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在发展中取得更多的优势,实现我国铸管快速发展的目的。

四、球墨铸管中东地区市场发展前景

1.市场广阔。中东和北非是全球球墨铸管需求旺盛的地区。中东地区主要是热带以及亚热带气候,常年以来降水量稀少,为了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需求,要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确保各项产业能够有效运行。今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而中东地区作为主要的产油国,在发展中积累了丰富大的资金,这使得当地在进行相应的水源利用方面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中东地区必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对水源加以综合利用,实质性的需求决定了中东地区的未来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中东地区面积不大,当地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人均GDp非常高,针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相应的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可以在迪拜、南非等布点,就可掌握该地区信息,对当地的市场需求量进行相应的预测,这样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相应的应对管理,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构建合理的产品销售渠道。

在球墨铸管需求方面,中东地区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水源不足的问题,而这些国家在能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在当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随之而来额是这些能源价格的上涨,这就为中东地区的国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益,财政收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发展中拥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当地虽然在能源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受到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运输,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当地铸管生产相对来说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当地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球墨铸铁管作为支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进口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式,这就使得该区域成为铸管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之一。球墨铸铁管在当地水资源应用中具有很强的优势,能够有效保持水源利用率,降低浪费,对当地缺水的现状具有很强的缓和作用,我国的产品类型与服务能够符合当地发展需求。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技术应用以及实际生产方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应对管理体系,多个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一些新兴铸管龙头企业现在能够生产Dn80-Dn2600各种类型的球墨铸铁管,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在铸管模行业,由于生产的企业少,其基本上是属于垄断性的,这就决定了在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而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提升相关的技术水平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在应对国际化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产品体系,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应对策略,坚持“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战略,从中东地区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应对体系。在国际化发展中,我国众多的球墨铸管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未来市场发展的残酷性,为了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应用创新,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众多的企业采用的是降低经营成本的战略体系,使得我国的产品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持续化的竞争优势,能够有效保持产品的质量,这样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形成很强的优势。在发展中还要继续加大科学配置资源的力度,进一步整合提高低碳产业链的集中度和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国内生产成本消耗,集约化生产经营管理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7

论文摘要:本文沿用以往的文献,将当前的企业经济背景划分为工业经济时代和新经济时代,并提出了新经济时代的四个主要特征: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和全球化。本文又分别对这四个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研究了四个特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最后,概括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划分为十大流派,然后再将这十大流派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概念,这其实是用静止的观点来认识战略,因为“战略的本质是人们对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各个流派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战略管理思想本身,也不在于研究者所采取的视角,而在于不同历史时期企业环境的变化”(周三多,2002。)不同的时代背景,战略管理的思想和范式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的外部环境,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从战略发展的纵向、动态的角度出发,才能把握住战略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进行战略管理,就首先要对战略管理的时代背景,“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战略管理的背景,是因为战略管理本质上是企业与变化着的背景与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背景不同,战略管理的观念、理论、范式及其应用都将随之改变。”(周三多,2002)当今的时代背景与以往的时代背景,有着较大的不同。为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当今朝代更多地被描述为“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等,无论使用哪个概念,都说明当今的经济背景已经明显的区别于以往的工业经济时代,为便于区别于工业经济时代凸现时代的变迁特征,在本文中将采用“新经济时代”这一概念。

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

新经济时代背景出现了四个重大的特征,被称为“四化”,也即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李维安,2003)。

信息化。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移的最直接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时空结构,降低了交流沟通成本,企业的组织和工作方式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知识化。知识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知识对价值创造的贡献比例日趋增长。在工业经济时代,以自然资源和资本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方式,也逐渐被新经济时代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新价值创造方式所代替。知识逐渐成为企业所拥有的真正的异质资源,这种资源不能通过外部市场进行交易购买,不易被转移和模仿,因此成为维持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依赖因素。

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要明显区别于从技术层面所指的互联网的狭义网络化。从组织层面理解,主要是指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的网络化。为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满足消费者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网络组织型的企业将逐步取代以往企业科层式的组织结构,网络组织也将打破以往市场、企业的二元资源配置方式,而成为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企业之间的一种新型资源配置体系。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整个社会各个组织间将形成更加紧密的网络,企业网络组织只是嵌入在这个网络组织内的一个“子群”。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社会现实。社会经济活动、生产要素、最终产品和服务,已经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更加高效与合理的配置。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市场已经没有国内外之分,企业的竞争对手来自全球各地,因此企业战略制定一开始就要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

新经济特征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一)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迈克尔·波特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形成竞争优势》中认为,信息技术主要在三个方面改变了企业的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价值链信息技术出现在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改变了价值活动的执行方式与活动之间联结点的本质。它同时影响了竞争范围,并重新塑造产品符合客户需求的方式。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产业结构。笔者从“五种竞争力”的角度,定义产业结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这五种竞争力,而改变整个产业结构。第三,信息技术改变了产品与业务范围。大多数产品都兼具实体和信息两项要素。传统上,产品的实体要素比信息要素更重要,然而在新经济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在提品的同时,也提供更多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只供

应信息而没有实体产品逐渐变得可能。许多产品也在一般功能之下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功能。沿用迈克尔·波特竞争景框的概念,国内学者(陈立敏,谭力文,2003)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景框的影响角度分析认为,信息技术从四个方面改变企业的竞争景框:细分景框缩小,从大规模生产到敏捷制造;地理景框扩大,从区域化到全球化;产业景框缩小,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纵向景框缩小,从纵向整合外包联盟。

(二)知识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知识化是指那些难以编码的知识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核心地位的凸现(周三多,周建,2002)。由于知识要素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占的贡献比例越来越大,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相比,知识要素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资源的开发、转化、运用,将成为未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将成为制定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将导致未来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首先,对于企业内部组织而言,企业的管理重心将下移,企业不仅要实现组织扁平化,而且要求组织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成为具备更大自主决策权的具有半自律或半组织功能的企业微观单位,企业内部根据能力要素的分工更细,同时组织单元间的联络更强,这其实也是企业组织的内部网络化的一种表现。第二,对于企业外部环境而言,为了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要求企业通过股权安排或者契约安排与外部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这其实也是企业的外部网络化过程。通过将企业的内部网络嵌入到更大的外部网络环境中,为企业的知识产生、转移、转化、利用等塑造更好的战略环境。

(三)网络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互赖关系是网络化合作的常态且居于主导地位,正是这种互赖关系使合作各方的经济行为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由此可以认为,网络组织的性质派生出网络组织战略,即“外紧内松”、“厚内薄外”的锁定战略,其特点是对内的吸引力与对外的排斥力并存,表现为成员的准入原则。网络协同效应将成为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互动合作的基本驱动力量,各个节点企业将凭借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参与到网络组织的分工体系当中。未来的企业不再是独立企业问的单打独斗,而是企业大联合体之间的群体竞争,未来市场份额的分割将在企业联合体之间定格,网络组织将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核心一节点”新组织结构中,企业都必须采取更加专业化的战略,才能充当好“部件”的角色,成为企业网络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节点,从而在网络经济时代生存和竞争。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型竞争战略的特点是专业化、全球化和联盟化,他们之间是紧密相关、环环相扣的,新型竞争战略的特征框架可以用图1表示。

(四)全球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根据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对经济全球化内含划分,经济全球化对于企业而言从四个层面产生了影响:第一,是企业需求的全球化。在全球信息化的支持下,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消费自己喜爱的产品,因此出现了跨国界的全球消费需求。第二,竞争的全球化。由于需求的全球化,导致了企业的跨国界经营,进而导致了竞争范围的全球化。第三,供应的全球化。企业的需求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要求企业从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获取,以满足全球需求和竞争的需要。第四,战略全球化。需求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和供应全球化,直接推动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与战略全球化相适应,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全球性的企业边界扩张,从组织能力支持企业的战略全球化,以达到对企业内部资源全球配置的优化状态。在战略全球化的框架下,企业内部要建立和保持三种依存关系,来支持和保障全球化战略的执行。这三种关系分别是:规模的相互依存、企业的运行相互依存和企业的知识相互依存。

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8

前期的国内大事,是中日在归属问题上的分歧更趋激烈,国内出现了普遍性的针对日方的抗议浪潮,a股市场在情绪驱动下,难以对今后一段时间的进出口与国际合作、经济增长前景和战争与和平前景进行准确的判断,随着不确定性的涌现,a股市场出现了上涨后的调整。

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我们认为,要把握不变的基本因素和变动的即期因素。

就基本因素来说,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时代,主要经济体面临各自挑战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周期,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三十年的超高速水平向高速增长水平回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全球经济面临再平衡,各国国际收支、国际分工、储蓄率和汇率水平出现新的趋势性改变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变化,旧的增长点在退出,新的增长点在形成的基本方向没有变化。

即期因素的变化是:a股市场从年初的对经济复苏和政策扶持抱有较高期望的状态,经过持续的经济和政策数据的修正,市场预期已经回复到一个对经济展望负面和对政策放松预期不多的状态,市场估值也回落到了有吸引力的水平,以宝钢股份计划回购股票为代表的事件表明,资本市场与产业资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差显著缩小,部分领域资本市场悲观预期甚至有可能过度。由于市场预期的不断向下修正,经济数据持续向下低于预期的阶段暂告结束,部分经济数据(如房产销售)可能出现高于下调后的市场预期的情况。

另一个即期因素的变化,就是美国Qe3的推出,改善了全球流动性预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挥复杂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9

关键词:资产价格;波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短期诱因是欧洲银行业危机导致市场对雷曼兄弟危机再次爆发的恐慌和主要国家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等。中长期因素则是原有经济增长模式成效殆尽,而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复苏乏力,投资者对经济增长基本面持悲观态度。

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短期因素

短期看,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催化剂是负利率下银行的净息差减少,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欧洲银行业股票重挫。包括德意志、法兴、瑞信以及意大利等主要欧洲国家多个金融机构信用违约掉期CDS大幅上涨,信用风险攀升,导致全球对下一个雷曼时刻到来充满忧虑。

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2015年业绩大幅下滑、股价遭受重创,德银1月末2015年年报,全年合计亏损达创纪录的68亿欧元,大幅超越危机冲击的2008年,导致2016年以来股价加速下跌,2月11日创下今年以来股价最低点,较年初下跌36%,之后虽有反弹但截至3月24日累计跌幅也达27%,超过2015年全年20%的跌幅。据统计,欧洲主要商业银行股价2016年以来下跌幅度曾普遍达20%-40%,延续去年以来的跌势,其中UBS、法国农业信贷、巴克莱、德银、法国兴业以及瑞信跌幅均超过25%。欧洲各国,除瑞士、挪威等少数国家之外,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偏低。2015年欧元区整体不良贷款率高达6.7%,远高于美国1.7%的不良贷款率;而piiGS五国不良贷款率均高于欧元区水平,其中意大利、爱尔兰在17%以上,希腊不良贷款率已经超过34%。欧洲银行业股票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负利率政策的推行导致银行盈利能力下降;油价下跌以及美国高收益债抛售对欧洲银行业的冲击;金融监管环境趋严、以及市场环境不景气;坏账率较高等导致盈利能力下滑等。但总体看,欧洲金融系统尚未出现类似2011-2012年欧债危机时的流动性及国家债务清偿风险。

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加剧投资者担忧。欧洲和日本经济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及目标。据欧洲统计局(eurostat)数据显示,2016年2月份,欧元区2月份通胀率为-0.2%,较1月份的0.3%大幅下降,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欧元区2016年1月的失业率降至10.3%,尽管是2011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然显著高于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6.5%的平均失业率水平。同时,日本2016年12月至2016年2月的核心通胀依然在零附近徘徊。通胀率和失业率不及目标加剧了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济前景不明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为1990年以来最低增速,资本市场同时出现大幅波动。国际市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风险,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进一步的打压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并推测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允许人民币贬值20%以上。虽然美国失业率连创新低,但美联储(FeD)货币政策会议表明,美国经济的复苏还不够强劲,净出口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美元强势拖累,投资受到存货投资低迷的持续影响,2015年4季度以来私人消费需求也在放缓。股市下行、利率提升、美元强势等全球金融状况也会影响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FeD主席耶伦在国会听证会发表的货币政策报告也体现了对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继续给美国经济带来风险的担忧。市场预测今年FeD将有两次加息,相较于去年12月时的预测减少了一半。

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中长期因素

弱美元、流动性过剩及新型市场的超级崛起是支撑近二十年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时至今日,这三大要素都不复存在――新兴市场经济分化、美国货币政策周期调整、弱势美元出现逆转。同时,前沿技术产业创新处于相对沉寂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逐渐颠覆全球经济,但还不足以构成全球经济新一波增长动能。在此背景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结构性改革迟缓,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黯淡,或呈低增长甚至长期停滞特征。

长期看,新兴经济体,俄罗斯、巴西、opeC等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将能源出口型增长模式走到尽头;中国人口红利和追赶红利等逐渐消失,将出口拉动和投资增长模式走到极致。发达经济体,日欧已经实行负利率,美国也已经保持了将近八年的近乎零利率,但是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已经把货币宽松模式走到尽头。

随着过去经济增长模式能量耗尽,全球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或呈低增长甚至长期停滞特征。但各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行动迟缓,仍然寄希望于货币宽松――2008年以来,美中欧日均依赖货币宽松政策,缺少结构性改革。2008年至今已有八年,长期的低利率和货币宽松环境,鼓励了过度投机,吹起了资产价格泡沫,使得全球积累了过度杠杆,大量堆积的过度杠杆像一个火药桶,需要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来将其化解。

三、市场过度解读是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的主观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前景篇10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律;影响

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给国际经济法,革命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经济法究竟什么样的影响?国际经济法律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资本关系如何处理?本文拟作出的初步研究。

一、国家经济的弱化

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得到迅猛的提升。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超越不受到国家体质的束缚。国际经济组织有没有权利要求一个或一些会员国放弃这些原则,反映了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的主要属性,也不干涉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国内管辖之内的任何事宜。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经济组织将利用这个机会,扩展其触角向各会员国管辖的内部事务。全球化跨国公司,以实现的最佳分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运营风险需要投资,需要到采取优势国家的土地和天然资源到其他国家,到一定程度上削弱国家的资源重组的能力和领土管辖权。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跨国公司在金融部门和资本市场的合作伙伴,这并不奇怪。虽然现在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不仅依然存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家经济日益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跨国公司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遗留的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成为经济与球时代的新主人。

二、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意味着所有国家是平等的“双赢”或“多赢”的游戏,而对发达的国家来讲那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对发达国家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在目前的生产要素的活动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从工业时代向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前进,踩在发达国家越来越明显地被“边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的互补性,在全球竞争中的资金,技术往往是很难得到的合作,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求更广泛的经济合作。此外,发展中国家区域组织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改变不合理的规则,全球化正在开发另一种反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入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新的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反映诉求的第三届世界,走向扭转了国际发展的薪酬规则全国的不利局面。

三,规则的国际经济融合过程中继续加快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挤出更多的交易。为了保证风险的最小化,确保达到预期的利益,这就促使一些规则的出台保障公平合理的交易,特别是促进世界统一的规则内跨境交易的需要。事实上,在过往的半个世纪中国际经济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经济运作局面,主要是商人通过自己的机构倡议或统一商法规则,第二通过一些国家的大多数国家通过规范经济和法律。第三,国家出台了相当数量的国际条约,统一的经济法律规则。加快国内经济的国家立法衔接的过程中,是国际经济规则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四,结束语

首先,国际经济法律索要调整的关系就是经济关系而调整的主要对象就是国家。在经济贸易全球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在国家的正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前提下,许多国家得到令人满意的经济发展成果。一个安全有效合理的国际社会大团体正在一步一步的形成。国家利益有限的强调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利益,不符合这种大局面的健康发展。国家参与全球化的国际社会,而不是落后在全球化进程中,以实现更大的国家利益。在国际经济关系在全球化条件下是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行为的约束将是这其中最大的阻碍,只有国家根据国际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在自己方面做出合理的退让。才能使国际件合作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非国家行为,在国际间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主导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要大得多。转移发达的国家经济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状态下大多表现出的是无奈。最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在国际背景下,资本的利益往往是直接和迅速地以国家政策的形式表现。在这过程中的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将越发的明显。(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世痈:《垒球化对国际{圭的影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辩2期.靖2—3厦。

[2]曾令趣:《论砖战后时代的国家).《中圆法学》1998年第1期,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