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金融危机秘史十篇金融危机秘史十篇

金融危机秘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4:02

金融危机秘史篇1

2008年9月、10月,随着华尔街数家银行倒闭,金融海啸扫荡全球。欧洲、日本市场遭重创,一夜之间坠入经济萧条深渊。俄罗斯几度关闭股市。更早时候,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已风雨飘摇。

中国无法独善其身。股市最悲惨时比2007年高点跌去74%。政府颁布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并大幅降低存贷款利率。

其他国家的“救市”计划更直接:钱,钱,钱!美国拿出了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没听见响儿;欧洲各国扔了2万亿欧元,市场还在跌。

“金融大鳄”索罗斯却在撩拨人们的神经,他说:“这是罕见的危机。”另一位跨国投资大师、66岁的罗杰斯说,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危机的结束了。

一片指责声中,82岁的格林斯潘被拉到美国国会听证。反复追问之下,这位前美联储主席、华尔街的“先知”,破天荒地认错了。他承认,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确有缺陷。

不过,格老扔下一句话还是让人后背发凉。他以其特有的“模糊语言”预测:人们躲过这场“百年一遇”危机的几率小于50%。

这个冬天,世界似乎失去了方向。

华尔街喝醉了

直到华尔街杯盘狼藉,小布什总统才在2008年9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向美国人民讲解“次贷危机”。

事实上,早在这一年7月一次私人募捐活动上,小布什总统就口无遮拦地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谁知道多久它才会醒过来,不再推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他的话被人用手机录了音,放在Youtube网站上。美国的网站到处充斥着“愤青”。他们的言论比总统激动。

一家杂志刊登了倒闭金融公司Ceo带着“金降落伞”(高额离职补偿金)快乐离去的报道。有人嘲讽,“提着皮包的人,总能比持枪劫犯抢到更多的钱。”

中国学者也开始反思“华尔街资本主义”的缺陷。青年经济学家赵晓称,金融危机是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挑战”,美国用了40年时间,把勤劳俭朴的清教徒改造成了寅吃卯粮、不负责任的消费主义者,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只对表象发泄不满,可能会忽略问题的本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认为,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必须要把世界经济放在大历史中解读。

1971年,“美元之船”扔掉“黄金之锚”(美元与黄金脱钩),利用全球对美国国力和信用的信任,美国逐渐走上“只生产美元,而全世界生产用美元购买的产品”这条不归路。多年来,美国实体经济大规模向海外转移,产业空心化,而它的“钱生钱”游戏(金融服务业、虚拟经济)却越玩儿越离谱儿。

据统计,美国两百多年经济积累,到1990年代GDp达到7万亿美元。后来短短10几年就翻了近一倍,达13万亿美元,靠的就是金融行业的超速膨胀。进入21世纪,依托房地产市场花样翻新的金融戏法儿,华尔街制造的泡沫越吹越大。

“华尔街和华盛顿在相同方向上开动‘美元经济’列车,沿着疯狂追逐利润和国家利益的道路迅跑,连刹车都不要了。”乔良甚至认为,美国依靠美元特殊地位,完成了国际金融大分工和国际产业大分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热衷谈论的所谓“全球化”的本质。“华尔街绑架了美国,美国绑架了全世界,这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这位最早提出金融战争将是《超限战》重要战场的空军少将,埋头于金融史研究,“平均每天读200页资料”。本来,他计划在更大危机来临前完成新著,把美国“秘不示人的金融大战略”解剖清楚,不成想还是晚了半拍。

美国学者迈克尔•赫德森在“超级帝国主义”的系列研究中,揭示了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奇妙的回流”:外国人把商品卖给美国换回美元,再用美元去购买美国债券(国债、公司债及“两房”债券),美国可以用这笔“免费的午餐”,支付其社会福利、庞大的军费和企业对外并购资金,没有比这更诱人的生意了。

他的观点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从来不被美国主流学术界认同。在烽火连天的2008年,中文版《金融帝国》(译名)终于出版。赫德森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研究了“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剥削世界的新金融特征”。

谁在危机中发财?

看透美元的把戏后,宋鸿兵(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果断“离场”。他辞职回国了。

不过,一个疑问挥之不去:连我这样一个普通职员,都能看清楚“钱生钱”的游戏玩儿不长久,那些华尔街金融高手会傻到看不明白?格林斯潘先生真会老眼昏花、犯了糊涂?

宋鸿兵研究金融史,他提醒人们注意,躲藏在开曼群岛、泽西岛、百慕大等“离岸金融区”的隐秘账户,那才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黑洞”地带,从不受任何监管。华尔街的大型金融公司可能早就开了“后门”,在泡沫崩溃前把真金白银转移了,倒掉的银行不过是些个“空壳”。

全球经济如果是“大盘”,美国经济就像一只下跌途中的“超级龙头股”。它什么时候才真的到底?而又有多少人会死在“抄底”的路上?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6月〜9月,美元指数一路上扬。这多少让美元的“死空头”感到失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认为,美国当然不会让美元即刻崩盘,那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经济竞争有时是心理博弈,繁荣期看“谁比谁更好”,危机时则要赌“谁比谁更糟”。美元仍被投资者看作危机时“避险货币”,各国、各金融机构清算账目离不开它,华尔街信贷紧缩,流到世界各国的“热钱”回撤母国救急,这些因素都推动美元短期走强。

这也许就是美元的“帝王统治艺术”。繁荣时走弱,危机时走强,在一呼一吸之间,获得世界财富,同时维持着“货币帝国的疆界”。

一年来,乔良,这位《超限战》的作者也把目光聚焦在国际金融领域。他提出,这次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把地球引向“货币战国时代”。“美元这个皇帝露出了败相,他勉力维持,但长期看将不可避免地走下神坛。”

刚结束的G20会议据称要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去,则充满机锋和烟雾。“欧元是革命党,叫嚷着要彻底改革货币体系;日元有点像保皇派,力挺美元王位不倒;其他国家站在一边,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王湘穗说,对中国来讲目前形势不明朗,还得“研究研究,事缓则圆”。

货币变局前景难料,未来更不确定。

黄金,秘密武器?

在宋鸿兵看来,历史上武力再强大的帝国,只要走上滥发货币道路,最终都会烟消云散。这是不可更改的规律,美国以及“美元帝国”会例外吗?

他预言: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美元丧失信用,人类最终会回到黄金这个“天然货币”身上。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他给投资者的建议之一就是储备黄金――只有黄金,才能保护财富。

“人类真正放弃黄金货币,不过几十年,可使用它却几千年了。”宋鸿兵打了个比喻,人类劳动是“做蛋糕”,而货币用来“切蛋糕”,全球货币体系的功能,最根本的是财富分配。因此,1971年以来的美元泡沫经济,本身就是一场信用货币的大实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意味着“纸币的又一次失败”。

股神巴菲特,曾把金融衍生工具比作“投资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晚有一天会把制造者本人炸飞到天上。宋鸿兵则认为,黄金是“被人刻意埋藏的秘密武器”,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掌控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动权。

也许并不是巧合。进入新世纪,世界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00多美元一路攀升,去年一度达到1000美元之上。而这一阶段,正是美元经济靠金融“”和对外战争勉力维系的年头。黄金莫非真有“价值发现”的本事?

过去一年,世界金价大起大落,从1000美元高点回落到700美元。这似乎并不影响国内黄金投资市场的热闹。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开张,各黄金公司及大银行都推出了投资金条业务,购买和关注黄金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

“不过投资者应该小心”,宋鸿兵说,黄金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黄金期货市场“水很深”,很容易陷进去。他的建议是,投资实物黄金,比例控制在10%〜15%,“就当是避险保值”。

很难想象,“美元泡沫”的大力推手格林斯潘先生曾是“金本位”的鼓吹者。1966年,他在《黄金与自由经济》论文中称,一旦失去黄金的保护,大众将成为政府债券滥发的受害者。他后来显然违背了自己40岁时的立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最近说,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统一货币”的推出提供“好机会”。他认为,新货币体系应首先基于“一个国际黄金系统”,并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五大经济体的货币包含进来。

这位欧元创始人,40年来从未放弃“统一货币”的愿望。他建议中国应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1000亿美元的黄金,这才能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

“美元已经恶疾缠身,奥巴马会要求美国人不消费,改储蓄,节衣缩食,过苦日子?美国人民不会答应。结果很可能大印纸币,稀释美元!”宋鸿兵对记者表示担忧,美国政府外汇储备有8000多吨黄金,而中国储备只有600吨。

“如果重新唤回黄金货币,以前的美元烂账就能一笔勾销。”他说,“那时候,谁手里攥着美国债券谁倒霉。”

“过冬”的学问

原本正确的行动,在错误的时间做出,就是一场灾难。在对手首先发起打击的压力下,你必须做出正确的应对。

马上回到“金本位”不现实,以中国有限的一点黄金储备,在那个体系中“吃亏更大”。乔良也不赞同有人提议的“迅速减持美元债券”,“把美元打死,自己不得好处,比它晚死一天,有什么意义?!”

中美经济依然紧密互补,中国人不管愿不愿意,都需同美元“携手往前走”。乔良对记者说:“美元现在倒掉,对我们负面影响更大。”

这就是美元体系的现实。不管你追捧它,还是批判它,都是历史产物。

金融危机的冬天,也许是挑战者积蓄力量的时刻。

货币问题专家向松祚撰文认为,被金融海啸席卷而去的不仅是“投机性金融资本主义”,和“美元霸权的光环”,关键是它打破了“迷信”――凡是美国的就是好的,就代表着人类历史和进步的方向;凡是学习,就要依照美国模式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然而,即便对美元经济持犀利的批判观点,向松祚仍对记者表示,“要以务实态度对待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因为人民币还没能力挑战美元和欧元。

他对人民币的未来角色有如下建议:其一,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体融合,逐步建立“大中华货币区”;其二,制定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其三,加强同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大国的货币合作,共同约束美元泛滥。

“自己动手,自己调查,自己去分析,不能总指望别人开药方”。王湘穗说,在动荡的世界里,盲从和轻信是最危险的敌人。不论国家还是老百姓,都该做好“过冬的准备”,保有充沛现金,保护核心资产,别老想着“抄底”和“发财”了。

乔良认为,中国经济练“内功”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给企业减税,让优质企业在危机中活下去;二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收入不提高,何谈消费?另外,必须提升制造业水平,“不能心甘情愿地当打工仔”。

帕特诺伊在《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的开篇写道:“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

这本书让乔良深受震撼。一个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率,要由6个数学博士计算,得出4种可能结论,“中国人去购买这种东西,不被忽悠才怪!”乔良强调,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去查清楚华尔街的“手段”。

对于这场危机,王湘穗最后的意见是:“要记住,春天还早,冬天刚开始。”

金融危机秘史篇2

亚太经合组织19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建设和谐亚太需要合作与合力,协商与协调。“合”与“协”,是对“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apeC模式”最佳概括。

新的承诺需要新的行动。建设和谐亚太,向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不断迈进,需要各成员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需要积极协商,协调发展。

主席在利马峰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讲话,呼吁凝聚共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强调承担责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希望交流合作,合力抗击自然灾害;主张规范引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倡导协调行动,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这五点主张,无不包含着“合”与“协”的内容,无不体现着“合”与“协”的精神。

apeC成员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实现亚太地区的和谐,需要各成员协调发展,缩小成员间发展水平差距;需要亚太地区各种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发展,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需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保证apeC的成长活力。

在抵御全球金融风暴的行动中,apeC也同样需要合作与协调。利马峰会就全球经济发表声明,强调各成员将密切合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重振经济信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协商合作同样是关键。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apeC21个成员发出的合作之声不断化为切实的合作之举,和谐亚太的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成员积极协商,求同存异,落实各项共识,就能实现apeC成员的协调发展。

(11月24日“新华国际时评”,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寻求化解金融危机之策

apeC部长级会议在11月20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apeC正面临着自1989年成立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局面”,所有的apeC成员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十多年来的地区经济高增长率“很有可能会显著下降”。

面对危机,apeC成员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的紧迫感明显加强。apeC部长们一致认为,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各方作出“快速、协调和有效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地区投资和消费,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通过出口信贷机构支持贸易和投资等。

在外部冲击凸显之时,往往是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不过,从这次apeC系列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扼制保护主义情绪,巩固开放、透明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成为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的共同呼声。apeC政策咨询机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查尔斯・莫里森说,在当前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之时,以稳定市场为借口采取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极其危险的行动”。秘鲁外贸和旅游部长梅塞德丝・阿劳斯更是明确表示,“保护主义只会使本已严峻的经济和金融形势雪上加霜”。

实际上,许多分析人士认为,apeC成员正试图通过加强贸易和投资往来、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寻求危机化解之策。本次apeC会议的主办方秘鲁在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活跃。在日前与中国完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后,秘鲁又宣布将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一起,就自由贸易协定展开新的谈判。

在推动双边和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同时,apeC成员也对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寄予厚望。连日来,澳大利亚、智利和马来西亚等国贸易部长纷纷发表谈话,希望有关各方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提出的在今年年底前就多哈回合谈判的模式达成协议的呼吁。

当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向实体经济蔓延,apeC各成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工商企业界承受的压力将愈发明显。在日前举行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许多工商界人士就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增加企业自身能力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主席恩里克・格宾斯明确表示,企业必须提高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资金管理等能力,才能渡过这场金融危机。

正如秘鲁总统加西亚11月21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面对席卷全球的危机,企业界不应坐等政府采取措施,而应重塑信心,方能走出危机。事实上,政府正确的决策、企业和消费者稳固的信心,各经济体的密切合作,对于apeC成员有效化解危机都不可或缺。(田帆)

(11月22日“新华网”,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中国模式提振信心

近日,与国际金融危机有关的坏消息接二连三: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下16年来新高,美欧日股市大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纷纷大幅裁员……在危机阴云笼罩之下,apeC21个成员的领导人、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人士齐聚秘鲁首都利马,寻求化解危机之策。

中国国家主席率团出席此次峰会并就若干议题阐述中方主张。中国在此次峰会上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分享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及中国对apeC改革的主张成为看点。

再谈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11月2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演讲。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这个关键时刻,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密切合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强调,国际社会应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把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

指出,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模式”受关注

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是,自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日益显现。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及时加强宏观调控。最近,中国政府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介绍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

秘鲁总统加西亚在当天的讲话中说,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经济政策对稳定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利马烙上了“中国印”

当地媒体对的来访表现出浓厚兴趣,予以高度关注。《共和国报》11月19日头版醒目的两个大红汉字“欢迎”表明了秘鲁人民对远道来访的热情。

参与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秘鲁各大媒体以《中国企业家高调亮相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专题,跟踪报道中国企业家代表的活动。许多媒体在报道中都特别关注中国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称其是中国互联网界的“教父”。许多秘鲁企业家把马云当作偶像。矿业公司顾问费尔南说:“秘鲁过去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一打喷嚏我们就感冒,现在不一样了,秘鲁有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动机。”

可以说,此次利马举行的apeC会议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新华社)

apeC“四招”妙计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当天下午,apeC21个成员的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单独发表了一份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并承诺密切协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细读这份不长的声明,可以发现apeC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个招数”。

“第一招”:密切协作。21个成员同意继续采取“紧急而不同寻常的”措施稳定金融领域,促进投资和消费;同意支持出口信贷部门、国际金融机构和私人银行的努力,确保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工商界获得充足资金,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

“第二招”:坚决反对保护主义。21个成员重申坚信自由市场原则,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apeC领导人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

“第三招”: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旨在增加apeC各成员相互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投资往来。

“第四招”:推动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领导人表示,欢迎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发表的声明,支持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金融危机秘史篇3

一国政策和经济指标的变化,立刻对他国产生影响,“金融病毒”的传播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传导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令人担忧世界经济已经患上了金融危机这一经济顽症。

翻开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影相随,尤其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危机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留给了经济学家们无尽的思索。伴随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和金融波动的全球化成为金融危机生成和国际传导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的金融危机,更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尽快地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邢天才教授领衔编著了《20世纪金融大危机》一书。

由2007年4月爆发的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9月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继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大衰退。眼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恐怕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飓风更有广度、深度和威力,几乎每天都有让人震惊的大事发生,频率之快,或许只有1929年的那场大萧条可以类比。

自80年前爆发的美国大萧条以来近1个世纪中,世界先后发生过十几次大的金融危机,近20年尤为频繁。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危机以及1998年的韩国危机、香港危机、俄罗斯危机和巴西危机,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10年前发生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共同构成了20世纪最后的一场金融危机,而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多。因为眼下的这场金融风暴“百年一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进而席卷全球,重创欧洲经济,撼动世界金融体系。那么,为什么全球经济在新世纪伊始的一片繁荣之中爆发了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什么危机会首先爆发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国?为什么各国的救助和刺激政策频出,而危机仍在不断地蔓延、发展?难道当前的危机和上世纪发生的多次危机毫不相干,没有引起各国的警惕?恐怕不能简单地做出回答。我们认为,上世纪的危机多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拯救危机的措施也许为我们应对当前的危机提供“前车之鉴”。

《20世纪金融大危机》一书以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为背景,以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危机与复兴为主线,客观分析了20世纪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爆发的长期和短期原因,深入探讨了危机对社会、经济、金融的伤害以及各国为此而推出的各种救助措施和方案,对拯救危机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读者全面了解两个世纪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和借鉴。

本书内容设计全面,重点突出。对1929―1999年的70年间发生的7次大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20世纪经济金融风暴的核心问题,并在确保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释和分析。因此可以说,不管是作为专业人士、政府决策者,还是普通大众,这本书都为我们了解两个世纪的复杂经济现象,寻找应对策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帮助。

本书的写作风格独特,务实创新,应用价值较高。表现为写作内容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研究的应用性。书中既有名家之言,又有危机时的情景场面,图文并茂,蕴藏内涵。迄今为止,系统研究和分析20世纪数次大危机的著作廖若晨星,而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诸多论述可供参考,这就使得本书在当前这个时候尤为难能可贵。

金融危机秘史篇4

编著:何正斌

审订:钟光荣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皇冠。近代的300年,西方经济学高潮迭起――边际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蒙克莱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凯恩斯、萨缪尔森、西蒙……经济学理论层出不穷和人物辈出。

这300年,是经济学家勇立涛头弄潮的300年。自16世纪蒙克莱田到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越跨300多年约100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不仅已经成功的推动了历史,并将启迪今朝和影响未来。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学任重道远……

在金融危机面前,重温这段经济学历史,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历史,必将帮助我们穿越层层迷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未来的行程。

中国电信运营商融资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编著:韦秀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垄断”的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也需要融资吗?

作者通过实证考察和吸收消化大量的中外理论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中国电信运营商长期存在的融资成本过高、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开展研究,并给出中肯的改进建议。立意颇佳,视野开阔,内容充实,呈现时代要求,对于期望深层次了解电信运营商融资问题的读者来说,是一部值得重点关注的著作。

韦秀长,现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副总经理,管理学博士,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政部(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

编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本书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报告,是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支持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集中了多位专家、学者,在汽车产业资深顾问的指导下,共同撰写的全面论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的权威性著作。在内容编排上,主要由总报告、发展综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2009年汽车产业及市场趋势分析和展望,以及专题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五部分组成。

本书力求突出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紧扣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冲击的脉搏,同时对关系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年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汽车市场景气指数和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量化分析模型,对我国汽车产业近期的发展态势、景气状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国际化趋势进行了总体判断;特别是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问题、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保罗・策兰传

编著:(美)费尔斯坦纳

翻译:李尼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单凭任何一个侧面都不足以解说这位诗人――他是天生的,更是后天选择的。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保罗・策兰的评传。讲述了策兰的生平,提供了其多件诗作的新译,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探索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

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

编著:(美)珀金斯

翻译:曾贤明

中信出版社2009年3月

《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以纪实小说的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经济杀手所用的各种高明手段: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暗杀、敲诈、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他国政治精英和经济命脉,从而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服务。

在这部触目惊心的回忆录中,珀金斯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的腐败内幕和公司欺诈行为:从驻伊美军到印度尼西亚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从非洲的和平队志愿者到委内瑞拉的行动帮凶……该著作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大爆内幕,犹如一部叫座大片,将那些隐秘、鲜为人知的肮脏交易披露无遗。

在作者的眼里,政府机构、知名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光明正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如同肆虐的吸血虫在到处吸吮着新鲜的血液……世界怎么了?

丰田销售方式

编著:(日)石坂芳男

翻译:崔柳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精益生产绝不是丰田的全部,生产与销售毕竟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丰田能够成长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厂商,也是因为生产与销售的珠联璧合。丰田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它的销售方式自然功不可没。在销售方面,丰田公司积累了一整套独特的经营模式及运作方法,本收对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

石坂芳,1964年加入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曾先后负责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及市场工作,有多年的海外任职经验。1996年起开始担任丰田汽车美国分社社长。现在(2005年至今)担任丰田汽车公司顾问,并兼任apeC商务咨询委员会的日本代表委员。

企业架构――价值网络时代企业成功的运营模式

编著:于海澜

东方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成功的企业是“架构”出来的,而不是自由发展而成的。战略决定做正确的事,业务架构决定正确、高效地做事。

企业架构是一个涵盖业务和it的全面的企业蓝图设计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营,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改进。研究表明,it架构的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2%的业务增长;业务架构的优化可以带来8%的增长;而如果业务和it能够相互支持,企业架构达到总体优化的话,则可以带来20%的增长。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业务和it脱节的运营方法,利用总体架构的理念达到1+1>2的效果。企业运营的变革需要系统的方法,而不再仅凭经验和感觉。缓慢的改进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需要把企业当成一张白纸,开始考虑全新的企业架构,大胆地尝试新的业务模式。

相同的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

编著:罗德里克

翻印:张军扩、侯永志

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大多数东亚新兴经济体,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献计献策”,为接受援助的经济体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结果却事与愿违。非洲和拉美国家接纳了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政策处方”,经济依旧陷入困境;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立独行,却大获成功,走上繁荣之路。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是继续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还是让各国对症下药,走出自己的特色?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组织能否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同的经济学原理,就应该让所有的国家都实施相同的政策吗?

丹尼・罗德里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研究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发展中心、国际经济学研究所成员。2007年获得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颁发的首届alberto.Hirschman奖(SSRC的最高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

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编著:田毅,赵旭

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一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三十年间,围绕着政府的钱和老百姓的钱,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国财政的“隐秘性”。

政府财税关乎国计民生,更与每一个公民的权益休戚相关。国家财政的“阳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本书带你走进这座小镇,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揭开鲜为外界所知的隐秘的税收流动真相。作者历时8年,访问上百人,取得众多第一手账本、档案、私人日记等未公开材料,通过乡镇这个小小的窗口,描绘出一幅国家三十年财政史的宏大画卷。

乡土之税,将是我们重新踏上这三十年当代中国道路的一份独特通行证……

田毅,现供职于《第一财经日报》,并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财政机关、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单位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社会公共政策和乡村变迁。曾获美国东西方中心奖学金赴美、韩访问。

中情局罪与罚

编著:(美)韦纳(weiner,t.)

翻译:杜默

海天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世界上没有哪个机构像中情局那样名扬四海,又臭名昭著!

二战期间,美国对纳粹深恶痛绝;可冷战期间,Cia为何又用纳粹当导盲犬?

为了窃听到苏联情报,Cia实施了为时一年的“柏林通道”计划,但为何在快完工时突然穿帮?

Cia吸收的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秀异才俊,可为何却干出了像猪湾登陆这样让中情局遗臭万年的蠢事?

肯尼迪遇刺,到底谁是幕后黑手?FBi与Cia强强联手,也难查出背后真凶?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为何要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中情局背黑锅?在这两难之时,局长又会作何抉择?

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伊朗人见到“名噪一时”的中情局官员,为何感到莫大的羞辱?

朝鲜战争、中东战争、苏联解体、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甚至“9?11”事件,中情局又为何全未料到、败绩累累?

《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将在本书中为你一一揭晓其中内幕。

本书是一本严肃而不失活泼的中情局史,内容引自5万多份中情局、白宫和国务院秘档,2000多份美国情报官员、军人和外交官的口述记录,以及300多份前中情局官员(包括10位前中情局局长)与退休特工的访谈。书中所言斑斑可考,没有匿名消息,没有盲目引述,更没有道听途说,作者钻研情报新闻20多年,调查精辟、笔锋犀利,让中情局60年的罪与罚昭然若揭。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

编著:(美)华莱士,盖茨

翻译:徐琳玲

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一。中国结束后,华莱士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金融危机秘史篇5

今年年初,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对华尔街年终高额分红事件大为光火,指责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无视经济萧条及银行要靠政府纾困,以巨额红利自肥的做法“可耻”!白宫随即公布了一系列金融高管薪酬限制措施,充斥于美国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金融家和美国总统之间的战争再次上演。这次华尔街与白宫的博弈到底谁能棋高一着呢?

薪酬已与业绩脱钩

仅仅用数字来评判华尔街年终红利的合理性没有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红利是否与业绩相连。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高薪酬本身无可厚非,一般高薪酬行业对应着高风险,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更为激烈。

奥巴马之所以怒斥华尔街滥发奖金“可耻”,并拿高管薪酬开刀,是因为薪酬已经与业绩脱钩,成了奖赏错误和贪婪的机制。花旗、美林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花旗的高管在接受政府救助的同时,仍计划购买5000万美元的公司专机,前美林首席执行长塞恩的办公室里装着3.5万美元的马桶。在经历了灾难性的一年后,去年华尔街奖金总额仍达到184亿美元,高居历史第六位,引起民愤和政府关注是在所难免的。奥巴马政府2月公布了一系列薪酬限制措施,规定那些接受政府“特殊救助”的公司,其高管年薪不能超过50万美元。所有银行还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规定,银行在航空服务、办公室装修、娱乐和假日聚会、会议和活动以及离职补偿等方面的支出都将受到限制。

美国这次限薪的企业,是受到政府救助的企业,拿了全体纳税人的钱,白宫要确保金融机构能负责地使用这笔钱。但历史上政府强行插手金融事务、总统与金融家针锋相对的斗争都十分惨烈,甚至不乏殊死搏斗。

历史上的险恶交锋

实际上国际银行家作为“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并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他们只希望国家和政府能为自己服务。

1841年3月4日,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发表了就职演说。演说主张财政独立,深深刺痛了银行家们的神经。就职当天由于天气寒冷哈里森稍染感冒,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奇怪的是他的病却日趋严重,到4月4日竟然不治而亡。历史学家均认为他其实是被毒死的。

建立―个私有中央银行是所有银行家最高的梦想,它意味着银行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第12任美国总统扎卡里・泰勒一面应付银行家,一面私下里明确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任内是不会考虑它的。”结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银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总统自己。1850年7月4日,泰勒总统参加国庆活动时喝了些冰镇牛奶、吃了几个樱桃,有些闹肚子。7月9日,这位健康魁梧的总统竟然神秘地死去了。1991年,在征得泰勒总统后人的同意后,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总统的指甲和头发被化验,结果发现了砒霜。

在美国历史上,共有包括林肯、肯尼迪、里根在内的7位美国总统在与国际银行家们争夺金融制高点的过程中遭遇过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生。这次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虽然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双方针锋相对的势头却足以让人屏息凝神。

总统你错了

限薪措施一出,华尔街人士立刻公开反马爻:总统你错了。新措施公布后的第三天,纽约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即公开表示,美国政府限制接受资产救助计划的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方案不符合纳税人利益。在金融危机之际,让最优秀的人士管理美国的金融机构才最为符合纳税人利益,而奥巴马的限薪措施有可能使那些受到救助的公司无法留住或者吸引优秀人才。

更有部分高管人员纷纷转向自己的薪酬咨询师和律师,找寻奥巴马限制高管薪酬举措中的漏洞,包括改变管理人员头衔或重新设计补偿薪酬方案等做法。这些人警告说,正如政府过去强行插手金融事务却都事与愿违一样,这种拙劣的补救措施只能以灾难性的结果收场。这种做法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发生扭曲。公司雇员和管理人士会很想离开身陷困境的银行,到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实力更强的美国机构那里谋职,让原本就很虚弱的美国公司更加雪上加霜。

华尔街的客户们也会问:究竟谁能让我更富有?是摩根士丹利的股东还是美国政府?没人愿意为政府干活。因此,在保护美国纳税人的名义下,这样的高管薪酬新规定只能降低这些属于纳税人的银行的价值,让那些危机中的失败者更倒霉而已。奥巴马限薪措施带来的麻烦只怕比它解决的问题还多。

根源在于美国文化

纽约州司法部长库莫披露,尽管美林亏损数十亿美元,但仍“秘密地”把2008年奖金发放日期提前,给了高管丰厚的奖金,并向近700名员工每人发放了10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奖金。库莫在给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的信中说,在2009年1月1日被美国银行收购前,美林向3.9万多名员工共发放了36亿美元的奖金,其中有4位高管的奖金超过了1.21亿美元。

其实,有关华尔街红利和高薪的是是非非并不是―个非黑既白的问题。它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作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根源之地,华尔街金融人士拿着政府救市的钱大派花红令人愤慨。但也有专家指出,金融从业人员并非定额支薪,如果不发花红,公司立刻关门大吉。奥巴马把金融业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笼统化成单一的一群金融恶魔,必然招来非议无数,因为大部分地产、按揭经纪、汽车经纪,均与全球金融危机无关。

金融危机秘史篇6

在大清朝之前,出现了很多神秘的预兆,比如老百姓中纷纷传说,有一颗彗星要在中国坠落。“彗星现、朝代变”,中国人真是想象力丰富。当时原本要举行一个万寿盛典给慈禧祝寿,但最后没举行成,因为慈禧死了,接着光绪帝和慈禧相隔一天离开世界,而这对朝廷和整个中国的震撼,是今天的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接下来怎么办呢?选新君。慈禧在临死之前24小时已经安排了自己的接班人,一个3岁的、还在吃奶的小溥仪。小皇帝在太和殿登基的那一刻,大声痛哭,不肯坐上去,说这个龙椅不好玩,不要坐,怎么劝都不行。大臣跪得满地都是,但是皇帝一直在哭闹,所以还没有行礼完毕,太监就把他背走了,背的时候说:“完了,完了,回去吧。”这些事传到了民间,大家纷纷议论说,大清要完蛋了,要回家了;还说“宣统”这两个字有问题,“宣”跟“完”字很接近,而“统”跟“结”很接近,所以小孩子叫皇帝为“完结皇帝”。从1908年到1911年,短短的两三年间,民间到处传言大清要完了。

清朝的覆灭:天灾与人祸

大清朝为何脱轨?第一个因素就是来自这些“神秘预兆”,而这背后是人心的变动,也叫人心浮动。接下来真正导致大清朝脱轨的一个原因是下雨。整个夏天都是雨,不光是辛亥年的夏天下雨,辛亥的前一年和大前年的夏天也一直在下雨,湖北和湖南因水成灾。可以说,一场雨压垮了一个朝代。

因雨成灾,粮食没有丰收,大米价格急剧攀升,长江流域出现四百万以上的饥民,如果仅仅长江流域有问题,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保证安全,大清王朝仍然固若金汤,但是老天爷偏偏要跟爱新觉罗氏作对,1911年的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武汉城可以划船,同时山东巡抚告急山东缺粮,甚至连东三省也因雨成灾。鱼米之乡江浙二省此时也出现粮食危机。所以,饥荒是大清王朝脱轨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当时,反对辛亥革命的保守者辜鸿铭曾写信给上海的英文报纸,说一定要把这场革命压下去。因为武昌起义参与的人受过教育还比较文明,杀人都还能有所节制,但是长江流域几百万饥民如果也革命,最后一定会演变成暴动。辜鸿铭已经洞察到饥荒对于大清朝的威胁了。

第二条史料是有关隆裕太后的。当大清的财政部一点钱都没有的时候,隆裕太后至少有三次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为江苏、四川和湖北赈灾。当革命发生以后,她不但要压制革命,更要赈灾,因为饥民才是对她的政权最大的威胁。

晚清金融危机的致命性

粮食危机带来金融危机。1911年10月11日,武昌兵变的消息传到北京。王公大臣和内阁们竟然没开会,没作出一个决策,直到10月12日凌晨5点,他们才作出了一个决策:派尹昌去镇压。尹昌曾经在德国留学学过军事,也曾经作为清朝的使节出使德国,但最拿手的却是唱京戏、跳舞。就是一个这样的贵族子弟,竟然被提拔担任陆军大臣到前线去镇压革命党人,所以他首先就打退堂鼓了,说“你们先走,我再留两天等后天的火车出发”,结果他就在北京城滞留了三天。

尹昌15日坐火车出发时,铁道部长盛宣怀大人来了,告诉他们打武汉的时候不要把汉阳铁厂打废了,如果在战争当中能保全这个铁厂的安全的话,会奖励十万大洋。当时,盛宣怀对着火车窗户跟尹昌说:“尹大人,我跟你交代的这个事情别忘了。”尹昌说:“盛大人,你放心,只管把大洋准备好就行。”但没想到这句话让外国记者听见了,以为原来朝廷派兵南下时军饷没准备好。第二天,日本的《顺天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了该消息。这个消息一登出来,老百姓都认为清朝没钱了,自己存在银行的钱不安全了,所以,大家都去上街排队取钱。最起劲的是那些内阁总理大臣,包括庆亲王奕粒光他一家就有好几百万的存款,都取出来直接存入英国汇丰银行。只有两天的时间,北京就有好几家银行倒闭了。

接下来,发生金融危机的是上海。一夜之间,昔日富庶繁华的十里洋场的现金就不够了。上海几家大银行也都关了门,门口贴出告示“因现金告急,暂停营运”。再接下来,从南到北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包括最稳定的东三省,像奉天、营口、大连等地,都出现了金融危机。

谣言最终变成了事实

有了金融危机,人们就逃,北京人逃到天津租界去,使得天津租界人满为患。然后,天津全都住满了,房价也急剧攀升,所以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也待不下了,就住在北京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使馆区东郊民巷,一个是六国饭店。还有一个流向,就是纷纷逃亡上海。其实全国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然后上海的房价也贵得不得了,米也贵得不得了,因此,当上海和天津租界人满为患的时候,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地方的金融危机,最后导致整个中国陷入了巨大的逃难潮。金融危机和逃难的背后是人心恐慌,全国各地到处都是谣言。比如说今天写的是“太原沦陷”,明天写的是“西安沦陷”,但一个星期过后就都变成了事实。

节制与妥协:袁世凯、孙中山和隆裕太后

大清朝脱轨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比较节制。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是用妥协的方式来解决重大政治危机的,更别说是解决改朝换代这样重大的社会变动――因为三方的被动而导致三方的妥协,让大清朝和平落幕,接受共和新制度。

金融危机秘史篇7

G20华盛顿峰会的缘起

2008年10月11日(周六)上午,我在赴马里兰州黑山公园参加驻美使馆首届金秋运动会的路上,接到美国财政部执行秘书长泰娅・史密斯紧急打来的电话。史密斯告:布什总统提议在华盛顿召开世界金融峰会,共同研究如何应对当前的危机,该会议最快将于下周举行。美方认为,没有中国的参与,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美方希望主席能出席峰会,希望中方尽快答复。

我赶到黑山公园简短宣布驻美使馆金秋运动会开幕后,随即返回使馆召集会议研究美方建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2007年以来美欧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已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美欧一方面需要联手“救火”,另一方面双方的分歧也开始显现。欧洲国家普遍对美国多有抱怨,要求美国承担责任。在此情况下,布什政府提出召开金融峰会,并恳请中国与会,既是为了“救火”,也有应付来自欧洲压力的考虑。国内很快回复赞成召开世界金融峰会。

但此会并未能按美设想于10月18日召开,而是推到了11月15日。当时美欧斗法的焦点是会议的范围和地点。

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等一度提议在纽约召开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但美方认为,没有中国的参与,这种会议是没有意义的,应举行八国集团和主要经济体领导人峰会,并首先就此征求中方意见。

10月20日,我应邀与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通电话。哈德利表示,美方考虑于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金融市场闭市后召开首次金融峰会,布什总统倾向于11月15日在美华盛顿举行,并希望就此征求主席的意见。哈德利说,首次峰会将讨论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确定解决危机所应遵循的原则,并对下阶段行动做出规划。现在首先要确定峰会的范围。美方认为G8范围太窄,至少应是G14(G8+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埃及)或者G20(G8、欧盟、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布什总统希望在对外宣布前就此征求主席的意见。

10月21日晚,主席应约与布什总统通电话。双方就召开国际金融峰会,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交换看法。

10月22日上午8时许,美国白宫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普赖斯打电话给我说,美方已确定于2008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峰会,峰会的范围是G20成员,全称是“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还拟邀请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金融稳定论坛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等与会。共识和分歧

11月15日,首次G20峰会在华盛顿举行。仓促中美方为峰会挑选了一个不常用的会址,位于华盛顿西北K5街和6街以及G街和F街之间的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

出席G20华盛顿峰会的有:八国集团成员美、日、德、法、英、意、加、俄;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代表欧盟;新兴经济体中的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南非、土耳其;在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争取下,西班牙和荷兰也参加了此次峰会;还有澳大利亚和韩国。此外,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论坛等机构负责人也到会。

主要议题包括: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评估国际社会应对危机取得的进展;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等。

G20华盛顿峰会达成了国际社会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经济增长等共识。分歧有两方面:

一、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欧洲国家强烈指责美“制造”了金融危机。在G20华盛顿峰会前,法国总统萨科齐声称要对这场危机的肇事者“追究责任,绳之以法”,并警告世界将不会继续用20世纪经济的工具来管理21世纪的经济。美方则极力淡化自身的责任。布什总统强调,金融危机“并非一夜发生,也不会一夜解决”。

二、在金融监管改革问题上,欧洲强调要“严厉监管”和加速改革。在G20华盛顿峰会举行前,英国首相布朗高调表示,将推动构建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对各个经济体的监督,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经济预警和金融危机防范机制,以重构二战以后的全球金融格局。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彻底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推动“有序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美则倾向“温和监管”和渐进改革。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构筑一张能覆盖市场所有环节的监管网,美国却避而不谈对冲基金的监管等问题。欧洲主张给国际社会更多的权力,以限制和监督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美国对此态度消极。

2008年11月15日的华盛顿G20峰会开启了一个历史新阶段。11月17日的德国明星国际在线在《20国峰会敲响了转折之钟》一文中写道:“昨天在华盛顿显示了新的同盟,新的权利布置。这个金融峰会意味着大工业国的内部俱乐部八国峰会的终结。这间时意味着:欧洲作为美国外交利益中心的结构将不会持续多久了。”

G20匹兹堡峰会:会场内的共识

2009年5月28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宣布,美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于2009年9月24日至25日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主办第三届G20峰会。

上台以来力推革新政策的奥巴马政府,很需要通过主办一次G20峰会向世界展现其对内对外的新政。2008年11月华盛顿G20峰会召开时,当选总统奥巴马只能派代表列席,奥巴马很需要主办一次能留下自己印记的G20峰会。

G20匹兹堡峰会在确立G20的地位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果。

峰会领导人声明,G20将代替八国集团(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而G8将在国际经济事务上退居次席,转为主要关注国际安全、外交政策等问题。此外,G20峰会也将机制化,自201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英国《金融时报》载文称,G20取代G8使经济合作的体系跟上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G20匹兹堡峰会的另一历史性贡献是提升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代表性。峰会同意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至少提高5%,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至少增加3%。巴西总统卢拉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变化称做“一个相当大的成功”。

G20匹兹堡峰会:会场内的分歧

欧美之间的分歧主要围绕刺激经济政策的退出问题和金融监管改革问题。美方认为还不能退,欧洲国家则认为,应为退出做准备;美英主张金融改革应温和、渐进,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则认为应大刀阔斧地推动金融监管改革。美欧在改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限制高管薪酬问题上也有分歧。

美欧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则主要集中在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上。发达国家认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汇率制度以及高额外汇储备等因素是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则认为,导致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

最后与会各方都做了一定的妥协,G20匹兹堡峰会发表的领导人声明不失为一个求同存异的声明。

对世界经济形势,声明说,经济复苏的进程尚未完成,许多国家的失业率仍然高企,私人消费仍未完全恢复。因此,各方承诺将继续刺激计划,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对于经济刺激方案退出机制问题,声明强调,我们承诺继续强有力的政策反应,直到持久的复苏得以确定。我们将避免过早地取消刺激方案。同时,我们将准备退出战略。一旦时机合适,将以合作和协调的方式撤出我们额外的政策支持。

金融危机秘史篇8

《丰田的金科玉律》

作者:(日)若松义人著 译者:杨剑 赛丽娜译 定价:25.00

本书收录了54条在丰田生产现场人们最常说的话,这些话非常简单,但是切中要害,直击人心,让读者能从简单的话语中明白丰田生产方式的真谛。比如:工作中不要留下后患;丰田喜一郎上班,不仅仅是工作,而是贡献价值;用钱比赚钱难。

每一条都注明是什么人说过的,及其价值,和丰田是如何做的。

《华为研发》

作者:张利华著 定价:39.0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关门倒闭的现象,社会上也出现了经济转型、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呼声。民营企业究竟还有没有发展的前途?适合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在国际金融风暴之后,应该如何去渡过危机?华为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榜样。本书通过对华为自主研发、人才战略、管理结构和竞争策略四个大方面的详细介绍,剖析了华为从初创、发展、壮大直到走向世界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华为的经验教训。对于那些处于初创期和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以及挣扎在金融危机中的广大民营企业,本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作者: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著 定价:33.00

虽然关于SnS的各种新闻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但是市场上至今却没有一本对SnS进行系统化介绍和探讨的书籍,本书有望成为国内第一本全面阐述SnS的专著 。全书以SnS的起源、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开篇,循序渐进地介绍了SnS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对SnS的经营模式和在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最后以丰富而实用的SnS参考资源结束全书。

全书将采用夹叙夹议、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语言生动幽默,实时引经据典,包含大量真实的、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并配以漫画和插图,使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极强。

《巨变时代的管理》(珍藏版)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 朱雁斌译 定价:42.00

本书共分24章,前后相互呼应的两篇专访起到了抛砖引玉和画龙点睛的作用。德鲁克先生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理论,书中大量案例来源于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一针见血的分析总结能力。他分别论述了人们在管理、组织、经济和社会方面遇到的管理问题,其中以大量篇幅讨论了日本面临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珍藏版)

作者:peterF.Drucker 译者:王永贵 定价:46.00

本书围绕经营绩效、服务机构的绩效、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有所成就的员工、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管理者的工作、管理技能与组织管理、高层管理者的任务与组织、战略与结构等,系统探讨和解释了企业使命、企业责任、员工责任、员工资产、知识工作者、目标管理、管理分权、组织设计、规模、多国公司、成长和创新型组织等方面的问题。

《公司的概念》(珍藏版)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 慕凤丽译 定价:39.00

本书是德鲁克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它是第一次将企业视为一种“组织”,首次尝试揭示一个组织实际上是如何运作的,它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它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本书的研究样本是被作者当做现代公司和现代组织样本的通用汽车公司。在书中,作者研究探讨了组织的“管理”功能、工作职责、人力资源,处理内部权力关系和需要使组织有序的基本原则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讨论了社会变化与组织变化等问题。

《管理的实践》(珍藏版)

作者: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 齐若兰译 那国毅审订 定价:49.00

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珍藏版)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著 蔡文燕译 定价:49.00

本书是有关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经典之作,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和解析,探讨了有关创新的观点、行动、规则和警示,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首先通过有关创新实践的讨论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寻找创新机遇。探讨了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需注意的原则和禁忌。之后把机构-创新的载体作为重点,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向来讨论企业家管理。

《理财工具箱》

作者:刘彦斌 定价:24.00元

要想一生富有,工作和理财是我们必须兼顾的。谈理财,你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吗?储蓄、债券、基金、股票、房地产、保险,你对这些理财工具都了如指掌吗?如何运用这些工具,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知名理财专家刘彦斌集多年心血,全新推出《理财工具箱》,详细介绍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教你综合运用这些理财工具,让自己的财富滚起来!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无论是在青年还是中老年,你都需要了解这些理财的基本法则和秘诀,为自己打造生财利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就开始,学习理财工具应用之道,打理出更幸福和富有的生活!

罗斯柴尔德家族系列(1798~1999)

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

它是“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传说它操纵着整个金融市场

它到底有怎样的发家史和真实面目?

一部广受赞誉的里程碑式历史巨著

第一部《金钱的先知》

第二部《金融统治者》

第三部《动荡的年代》

第四部《世界的银行家》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著

尼尔・弗格森揭开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经济成功背后的秘密,同时第一次揭示了这个家族庞大的政治网络。罗斯柴尔德家族创造并主导了现代国际债券市场,开创了高速通讯的先河;他们作为一支政治和金融力量,是绝大多数政府所难以抵制的,它们遭遇危机时,都要向这个家族求助。“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海因里希・海涅写道,“而罗斯柴尔德则是他的导师。”弗格森获得授权可以不受限制地接触现存的3个罗斯柴尔德档案馆――包括克格勃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些文件――并且综合了数万封信件的内容,包括之前从未翻译出来的犹太德文书写的信件。

《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也是一部家族传奇。弗格森探究了家族团结的核心重要性,同时探究了犹太信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生活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他们自身从贫穷的法兰克福犹太人聚居区发迹,后来又利用其巨大的财富帮助欧洲受压迫的犹太人。这是一部没有瑕疵的学术著作,这是一部决定性的传记,它去除了流传两个世纪的神话,将19世纪最具权势和吸引力的王朝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怎样做大国》

作者:薛涌著 定价:39元

薛涌,一个游走在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之中,崇尚精英文化,痴迷文字,并被誉为“中国民间意见领袖”的“超强怪人”。

金融危机秘史篇9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独步天下,正确评估美国实力地位消长对于把握国际格局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走向意义重大。当前,一场发端于美国的世纪“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其冲击波仍然正在继续发酵。这必将带来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引发世界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动。全面评估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的影响,对于我们预测美国的未来政策布局,准确研判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国实力美元霸权

全面客观地评估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和世界格局的影响,对于我们正确审视世界局势的微妙变化,预测美国的未来政策布局,准确研判“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到底对美国的伤害有多大

最近德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曾直言不讳地就此预言:“美国将会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也先在《外交》杂志上撰文,共同断定“美国时代”的结束,并分别用“他者的崛起”和“无极时代”来描绘21世纪的世界格局。然而,也有一些媒体认为,现在的美国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美国经济仍然傲立群雄。那么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能摧毁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的“根基”吗?它能把美国从世界霸主的“神坛”中拉下马吗?

(一)金融危机重挫了美国的硬实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间进行经济竞争的核心,也是一国经济安全的核心。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在所著的《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写道,近现代以来霸权国家的交替都伴随着两大过程:一边是衰落霸权全系统的金融扩张,一边是新兴霸权金融力量的积聚。当新兴霸权获得了足够的“巨额融资”能力,国际金融中心随之改变,霸权地位也随之改变。世界金融中心从阿姆斯特丹转到伦敦再到纽约,世界霸权也从荷兰转到英国再到美国,历史一再证明了这种“巨额融资”能力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关系。显然,这次金融风暴埋葬了华尔街百年的荣耀,加速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权力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二)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

何谓软实力?按照约瑟夫•奈的说法,那是一种感召力和吸引力。金融危机表明,美国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美国的自由经济模式也存在重大弊端,也需要改革和改变。这使得美国制度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今后,美国在世界上要以武力推销美国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恐怕将面临更多障碍。美国随心所欲制定、解释与修改国际金融领域里的规则的能力将不复存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世界资本主义心脏地带,英国《金融时报》毫不掩饰地批评说,美国再也没有资格树立起自由资本主义的大旗号令世界市场了。法国《费加罗报》称,金融危机深深触动了美国,打碎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意识形态,很难想象这些曾引以为豪的标志性特点现在是多么的“不光彩”。金融危机可能会对美国“意识形态霸权”造成的冲击,将是对美国的下一个严峻考验。

二、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估美国国家实力

(一)软、硬实力在当前仍无可匹敌

从力量构成的具体要素来看,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美聚焦了世界最聪明的头脑,人口结构保持了年轻和活力。据统计,过去几十年,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中约有75%在美从事研究或居住在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称,创新精神是美国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是力量的源泉。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软实力有所削弱,原因在于政策上的失误而不是美国信仰和价值观堕落,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政策可以相当快地予以改变和调整。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在不同领域的能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硬实力优势仍存,美国地位下滑主要缘于软实力的急剧下降。而软实力的下降并不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对外政策行为上的失误所致。只要美国善于学习,改变过去单边蛮干的政策取向,依然能在相当时期内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二)绝不能低估美国自我救赎能力和转嫁危机的能力

当前,许多人都在展望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前景,也有不少人在断言美国的衰弱,然而,美国这个国家却在悄然地向人们展示其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它的自我救赎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在美国危机的关键时刻奥巴马“美国需要和解、变革”等理念赢得美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就可以看出美国与历史上其他帝国不同在于,美国这种力量相互制约的决策机制决定了美国政策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使美国具有较强的纠偏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

三、结论:霸权的残阳抑或帝国的挫折

从上面的分析,笔者审慎地认为世界陷入美国衰落的幻象,目前美国依然会牢固或者不那么牢固地居于世界权力的巅峰。强大的经济实力让美国对金融瘟疫更具抵抗力,其总体实力仍然傲立群雄。尽管美国目前陷入了罕见的历史危机重挫了美国的元气和锐气,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美国实力的来源是诸多方面的国衰落,也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场金融危机不可能迅速终结美国独占鳌头的时代,现在就断言美国霸权的终结还为时尚早。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秘史篇10

一、拉丁美洲传统文化资源及旅游产业概况

拉美国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危地马拉、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家至今仍然受到印第安文化的较大影响。(2)欧洲殖民文化。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的前宗主国文化对拉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拉美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19世纪和20世纪的移民文化。意大利、德国及东欧的移民主要影响了阿根廷、乌拉圭、巴西(东南和东北地区)、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文化。(4)中国、韩国、日本的移民文化。主要影响地是巴西、古巴、危地马拉、墨西哥、巴拿马和秘鲁。(5)非洲奴隶输入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舞蹈和宗教方面,受影响国家主要包括多米尼加、巴西、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古巴等。拉美国家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指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拉美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和改造社会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城市遗迹、名人故居、古代建筑、宗教文化古迹、古代墓穴、古代军事工程等历史遗迹,以及民俗、手工艺、艺术(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教育和体育活动等文化资源。拉美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其传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至2011年6月的第35届世界遗产年会之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96项,自然遗产36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3项①,分别占全世界总数的13.2%、19.7%、10.7%,分布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6个国家。遗产数量最多的是墨西哥,其中文化遗产27项,自然遗产4项。其次是巴西,共有18项,其中11项是文化遗产。排名第三位的是秘鲁,共有11处世界遗产,除了7处文化遗产、2处自然遗产外,还有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②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011年国际游客比上年增长4.4%,达到9.8亿人次,旅游业产值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5%③。旅游业也是拉美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2009年,拉美地区旅游业产值占GDp的6.6%,旅游就业(包含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是6.4%,相当于每15.7人就有1人在旅游行业就业,加勒比地区这一比重高达12.6%。拉美地区旅游投资额达45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3%;旅游产品及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9%,加勒比地区的这一比重高达41%。①有些拉美国家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墨西哥旅游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和石油业之后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秘鲁旅游业的外汇收入已经仅次于铜、石油、银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居第5位;危地马拉的旅游外汇收入超过香蕉和咖啡等产业的收入,跃居第1位;古巴的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蔗糖业,旅游业成为古巴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阿根廷的旅游收入已成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巴哈马、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国的经济都严重依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巴西,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业一项年收入就达20多亿美元,占GDp的50%以上,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5万人。近年来,拉美旅游业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加勒比地区经济缓慢恢复,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旅游市场开始复苏,1~8月中美洲的国际游客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7%,南美洲增加了7.4%,墨西哥增加了6.8%,加勒比地区增加了3.4%②。全年到访航空过夜游客2310万人次,比2009年的2210万人次增长4.7%;酒店入住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客房收入增长5%,游轮收入增长6%。在旅游业的强劲拉动下,2010年加勒比地区经济实现了0.5%的增长③。在巴西,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2010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增长了51%,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1年,巴西国际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32%。拉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从国际环境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2010年的经济复苏有很大的关系;从地区内部来讲,则是拉美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结果,尤其是对拉美独特历史所造就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果。即便是在以自然风光作为主要吸引力的加勒比旅游度假区,旅游业也不是完全依赖自然旅游资源,以西班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非洲文化为主的多种文化的融汇也是加勒比国家旅游业生存发展的资源基础,确切地说,是自然资源和文化的融合统一造就了加勒比地区独特的观光和度假魅力。拉美国家开发和利用本地区特色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道路值得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发展中国家借鉴。

二、互动与交融: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整合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日益丰富多样,单一景观的游览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要求,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旅游目的地提供复合型旅游产品,而非单一产品。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在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产生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游客长期停留,增加过夜率,实现旅游价值增值,最大化地发挥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拉美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这个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特点:悠久的拉美文明史给这个地区留下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留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独特的地理位置、奇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又赋予了该地区优美绮丽的自然景观;瀑布、雪山、冰川、原始森林、明媚的阳光和洁净的海滩都是极具魅力的自然旅游资源。拉美国家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注重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的互动与交融,在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墨西哥玛雅文化与坎昆海滨的综合开发是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互动融合产业化的典范。尤卡坦半岛是玛雅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最强大的城邦,9~10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控制着当时的海上贸易和食盐生产,一度成为中部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半岛北部的另一处玛雅文化古城遗址乌斯马尔代表了玛雅人艺术和建筑的顶峰,被称为玛雅古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①在开发利用尤卡坦半岛的传统文化资源问题上,尽管这里的文化资源价值非常高,但墨西哥政府并没有把半岛上的玛雅文化遗址作为一种孤立的旅游资源来对待,而是把古老的文明遗迹与优美的海滨自然风光结合起来综合利用。这一旅游产业发展思路直接导致了新兴城市坎昆的诞生。坎昆原是一座只有300多人的僻静渔村,1972年墨西哥政府在这里投资3.5亿美元建设自由贸易区,重点发展旅游业。1975年开始接待游客,如今坎昆已发展成为每年可以接待200万人次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游客中有1/3以上会到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的玛雅文化遗址考察游览。20世纪80年代坎昆会议中心建成以来,坎昆更是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会议、展览、服务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城市。通过坎昆这一平台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宗教文化交流,璀璨的玛雅文化尤其是玛雅人先进的科学技术、精确的数据计算和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玛雅文化资源与海滨资源、城市资源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说明,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要重视与相关资源的互动和融合,这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最大化地转变成旅游产业资源,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三、引领与推动: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立法、规划、协调和投资四个方面。具体地说,政府职能是在遵循市场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科学立法、规范市场、服务市场、引导市场,必要时宏观调控市场,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等公共产品及服务,保障旅游产业的健康、稳定运行,做到与市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理分工。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经验来看,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企业集团的条件下,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以及加勒比各国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其旅游业都呈现出政府主导的鲜明特征。这些国家在投资、吸引外资、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危机应对等方面制定的政策,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巴西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国有化管理,规定旅游资源全部为国家所有。二是强调政府在旅游规划中的主导地位,国家、省(州)、市三级政府都编制了旅游开发的控制性规划,在土地利用、旅游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政府通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调控开发方向。三是对旅游资源的强力保护。巴西对国有海岸区域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禁止开采、挖掘、农业畜牧业占地等行为,并划出海岸带的建筑界限。阿根廷政府对旅游业的推动在金融政策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08年,阿根廷政府通过银行向旅游部门提供3亿比索(约合872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获得贷款的企业必须承诺不能解雇员工。此外,阿根廷政府旅游部门、银行和旅游行业协会达成协议,消费者在阿根廷国内旅游,可以从银行获得利率优惠的贷款,其中包括3~6个月的无息贷款。拥有固定收入的阿根廷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服装以及外出旅游时,可以一次性获得5000比索以下的优惠贷款,年利率为11%,远低于银行普通贷款的利率②。阿根廷政府此举旨在通过扩大消费信贷来推动居民的旅游消费。为推动墨西哥旅游业发展,墨西哥制定了10项战略措施,其中包括:加大墨西哥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陆空中转建设;建设、维护和改善公路、港口和机场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境内外的有关墨西哥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墨西哥旅游公司的竞争性,保证旅游者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和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推动墨西哥旅游产品生产链的发展,增加国内技术含量高的旅游产品的消费;增加旅游文化并提高全民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可持续性发展、环保、保护历史遗产和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的框架下,推动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③此外,墨西哥政府重视旅游营销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2009年第二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墨西哥旅游业下滑了37%,旅游收入也同比下降40%~45%。为了遏制旅游业的下滑,政府在墨西哥城著名的改革大道举行友好文化节,包括中国在内的56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活动。文化节主要展示了墨西哥传统的民间歌舞表演、照片绘画展览、工艺品展销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等文化活动,对重振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独特性与比较优势:打造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

发挥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整体经济欠发达,市场经济体制欠完善、资金和人才优势不太突出的拉美国家,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格外重要。找准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整合其他的产业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就能把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继而转变成产业优势。巴西狂欢节的产业化打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一“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成为巴西文化的标志之一。2012年,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在5天的时间里为里约赚取6.4亿美元,接待了85万游客,增加了25万人就业。巴西狂欢节始于1641年,当时的殖民统治者为了庆祝葡萄牙国王的寿辰,发动民众举行游行、舞蹈、畅饮娱乐等活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狂欢节成为巴西民间最重要的节日。巴西政府看到了这种独特的民间活动的优势所在,看到了它的独特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对这种缺乏组织、经常发生街头闹事和暴力犯罪的民俗活动给予积极扶持和引导,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狂欢节活动由地方政府旅游局牵头组织实施,医疗、环卫、警察等部门积极配合。(2)增加投入。首先是政府直接投资,例如里约热内卢市政府1984年率先修建了一条长700米、能容纳6.5万名观众的“桑巴大道”,2006年又斥资5000万美元,在里约港区修建了一个用于制作彩车的大棚。其次是引导企业的投资拉动狂欢节产业链的完善。最后是旅游相关企业的赞助,政府要求从狂欢节中受益的旅馆业、餐饮业和娱乐业必须无条件地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3)政府要求各地桑巴舞学校联合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杜绝狂欢节的色情、猥亵或表演,引导狂欢节的健康发展。巴西狂欢节成功实现了从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化优势的转化,为其他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加上政府的强力推动、积极引导、市场机制的引入、传统文化资源的不断创新、新技术的运用、民众的参与等,都是使狂欢节这一单一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五、文化觉醒与财富传承:旅游产业化中的遗产保护

传统文化资源的旅游产业化开发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化资源在开发的同时遭到破坏,二是产业化开发给社会带来的趋利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开发和破坏之间的矛盾贯穿着开发活动的整个过程。拉美国家虽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长期的殖民史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入侵,使得本土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拉美国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的财富效应。大力保护传统文化资源,实现财富的代代传承,不仅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当前拉美国家政府和人民的文化觉醒。阿根廷文化发展的理念是,以社会责任为先,经济效益第二。阿根廷针对不同人群的全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足球”让人们通过公共频道免费收看全国足球联赛,“全民电影”计划把阿根廷电影免费带入全国各地、边陲小镇山村,“书籍与住家计划”为公租房住户每家免费赠送18套书籍,“工厂文化计划”鼓励工人参与文艺创作。阿根廷的国家文化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文化繁荣和保护的觉醒。秘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主要体现在立法层面上,即构建了完备的遗产保护法律体系。20世纪30年代起,秘鲁就通过立法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1930年,实行《文化遗产保护法》。1999年,全国文委起草并提交国会通过了《第27173号法》①。1999年9月,秘鲁政府又在6个文物古迹丰富的城市设立专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特别检察官。90年代中期开始制订涉及多学科、采用多种科技手段的《昌昌考古遗址管理和保护综合计划》。在秘鲁,各种类型文化遗产的管理均由国家专门的文化遗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的责权界限明晰,而且各级文化遗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拥有绝对权威,城乡规划建设一律尊重并服从文化遗产部门的意见。秘鲁的立法保护是非常有效的,在库斯科省,印卡帝国时期的建筑遗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其上叠压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房子,两种文化都得到有效保护。马丘比丘进入遗址核心景区的道路至今还是一条土路,以此保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拉美国家在遗产保护上还重视争取国际组织的支持,并意识到地区合作的重要性,把拉美地区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加以保护和传播,是拉美国家的共识。例如,拉美国家积极加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遗产项目,古巴比尼亚莱斯谷地和咖啡种植园考古景观、墨西哥龙舌兰景观及古代龙舌兰产业设施、秘鲁安第斯高原农业系统、智利岛屿农业系统等已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遗产项目。拉美国家联合保护地区传统文化的意识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05年,由委内瑞拉、乌拉圭、古巴等共同组建的南方电视台正式开播,信号覆盖整个美洲、欧洲和部分非洲地区。电视台在古巴、阿根廷、乌拉圭、巴西、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美国设记者站。节目除新闻外,还有体育、文化、纪录片、拉美国家拍摄的故事片等,旨在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向公众传播拉美自己的思想和文化。2006年,拉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CReSpiaL)在秘鲁古印卡文化遗址所在地库斯科建立,这在世界上是首例。

六、国际支持与合作:开放式的旅游产业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