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教师阅读计划十篇语文教师阅读计划十篇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5:34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1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课本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英语课外阅读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与课内教学有很多契合之处。当下,英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重视,原因主要是:首先,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部分学生缺少阅读氛围和读书的习惯,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突出。其次,缺乏书籍来源。农村地区的条件与城市相距甚远,很多学校没有图书馆,更谈不上英语藏书了。而家长反对给孩子买课外书,觉得浪费钱。再次,英语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进行探析。

一、加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基础较薄弱,认识的?~语不多,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比较难的学习任务。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和书籍,增加阅读机会,拓宽知识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教师在每一节阅读课中都要做到把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动新颖化,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自觉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在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把爱国情感、历史使命、时代责任感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指导学生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英语课外阅读计划。计划要详细得当,要包括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阅读计划。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查看计划实施情况,并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计划,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英语课外阅读环境,使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加英语藏书量,合理高效地使用图书资源。各班要建立英语书报角,设专人保管,供学生借阅,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开放、自主的英语阅读环境。其次,英语教师是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主要指导者、组织者。教师除了要挖掘身边优秀的英语阅读材料外,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加强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同时,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应该从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两方面进行。第三,广泛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保证英语课外阅读时间。可开展学校或班级英语课外阅读的专题活动,如朗诵会、童话节活动等。第四,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家长应多给孩子买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在共同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进而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开阔视野,丰富学识,陶冶情操,提高英语素养。

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当学生掌握了阅读学习的方法,他们的阅读效率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才会增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浏览阅读、快速阅读、细读、研读、精读和泛读等不同技巧和策略。比如,在阅读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如when,where,who,what,How,why等,根据这些词寻找相关信息,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学生才能尽情领略阅读的美好,成为阅读的主人、美的发现者和欣赏者。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英文报刊和网络平台,不断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2

关键词:阅读阅读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90-01

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决心和动力,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教师应收集足够的材料和例子这表明英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商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再次,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应用和练习英语。此外,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果和学习的学生的信心,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因此,日常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欲望,还需要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并促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点和知识。

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高分机械的学生,而是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和他人熟练交谈的能力以至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一旦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他们不会因在意成绩的高低而形成的心理负担,而会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积极地态度认真努力地学习。

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如说明文,记叙文,广告,海报等。阅读不同种类的材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使用一些阅读策略,,如概括和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向,猜词的含义根据内容和预测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书籍,报纸和其他课外书。学生阅读一些关于寓言,人物传记,社会文化和科普类的文章。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的知识和阅读能力。

学生的一些思维模式并不利于他们的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学生应掌握以下的阅读方法和技巧:(1)不要读重复的。反复阅读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和理解,而且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2)学生应养成英语思维模式阅读理解文章信息的习惯。(3)对于新词出现在文章中,学生应努力根据上下文中情景发展去猜测新词的含义。对于不影响文章理解的词语,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跳读,并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以至于使他们能够继续完成阅读任务。

对于某些文章而言,阅读速度可以反映阅读水平,所以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无论是课内或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应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并用跳读,略读等技巧,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在经行阅读训练时,精读和泛读应该相结合。当学生阅读文章,他们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学会思考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寓意。

阅读策略训练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掌握文字信息,获取并审查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预感,优化阅读方法和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英语教师应重视阅读,促进学生理解阅读训练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应该阐明阅读训练的目标。使用元认知策略来管理认知过程,这是实现元认知策略计划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培养目标是具有阶段性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读训练目标。英语教师应明确地掌握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学生做出正_的目标。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准备关于阅读的相关知识。阅读教学的实践表明,语言知识储备水平可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读者应积极储备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这是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方法。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是影响阅读能力和词汇的关键因素。学生应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积极应用元认知策略积累词汇,这样有利于阅读训练。

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应克服困难,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同时教师要监督和指导他们。当学生记忆英语词汇,他们应该更注重词汇的音、形、意。语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英语国家的历史,民族和社会等知识。储备语言和文化知识是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而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尤其是课外阅读计划。制定计划可以保证阅读训练的合理性和可用性。英语阅读训练材料包括课内读物和课外读物。对于课内阅读材料,学生学习阅读材料按照老师的计划;对于课外材料,学生应该自己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应该为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并计划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并仔细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此外,学生应调整阅读过程。调整是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来管理的认知活动的过程。调整可以优化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整计划和阅读训练,阅读行为,阅读材料,阅读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调整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或与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这个过程应该持续监控,并可在任何时候进行调整。最后,学生要学会沟通,共享和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3

关键词:阅读计划;科学规划;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10-01

当下,受“择校热”的影响,家长、教师对学生分数格外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是“讲、听、说、练、写”的高效融合,课后安排习题强化训练,教师唯恐某一个环节疏忽,影响分数排名。在考试中,一些学生面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照样抓耳挠腮,愁眉不展。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只是“技”,不是“道”。只有学生主动爱上语文学习、爱上阅读钻研,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积极探索课外阅读教学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感知人生体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受考试论分数的导向影响,课外阅读被“题海战术”所取代。初中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学生无暇顾及阅读,不愿阅读。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进步慢、成效不明显,不如学习基础性知识获取进步明显,一味追求考试分数上的“短平快”。新课标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知名学者朱永新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英国作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着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静涤心灵、开启智慧,让学生明白“只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一个人成才、成功、成就是早晚的事”的道理。学生端正了态度,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自然就会主动去阅读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还需要教师积极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汲取文化素养。当前,图书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打着“励志”、“正能量”的图书大行其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指导学生区分经典名著与流行快餐读物的区别,品读名人传记、理论读物和精品小说,汲取人生进取奋斗的智慧,锻炼由表及里、直透实质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帮助其心理发育,矫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生坚定意志、陶冶性情。

二、打造书香校园,构筑阅读平台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难题是可阅读书籍少和时间的匮乏。学生手头可供阅读的经典名著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许多学生并不具备大量可供阅读的图书,“题海战术”大量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笔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资源,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积极向教师和学生收集可读性强的书籍,建立图书站,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交换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自习课和辅导课,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适时开展“读书明星”评选,指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

三、科学制定计划,让学生读有所得

1.科学制定阅读计划。古贤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引导学生科学阅读,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量化规定阅读的书籍和数量。可以利用七、八年级两年时间,指导学生在校期间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篇目,寒暑假阅读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

2.指导阅读方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师要把阅读方法及时地教给学生,使他们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益,从对文化名著的随意性、消遣性阅读变成鉴赏性、研究性品读,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读有所用。一是指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在阅读前,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序言、后记和目录,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对时代背景、作者和写作目的有简要的了解,夯实深入阅读的基础。二是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经典名著中有学生未曾接触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查找出处,排除字词的障碍,积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是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对于经典篇章要反复读、吟咏读、做摘要,采撷精华;对于叙述性文字要简明扼要的浏览,节省时间。四是勤做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书不释卷,也要手不离笔。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摘要,抄名言警句,写读书心得,把阅读和思考相统一。

3.科学指导,释疑解惑。教师的科学有效指导,是学生良好阅读的保障。初中生受知识和阅历的影响,无法完全领会文本所蕴含的含义、阐述的思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邀请专家和学者,进行读书讲座,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核心。

四、建立阅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4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案设计阅读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在备课期间对于一节课的书面设计,是一种具体教学方案,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规划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实施教学的设计蓝图,也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案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为了减轻工作量,把教案设计成万能型,无论上哪一课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学参考书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现今的许多教案缺乏阅读教案设计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教学安排随意化,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案设计束缚了师生灵性思维的触发,桎梏了课堂的开放性。科学和合理的教案计划、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和设想,才能在把握课堂教学总方向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而没有计划的开放教学只能是脱了缰绳的野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学。②

以下从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阅读的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五个方面对于漪特级教师阅读课教案《春》进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学后记》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新课改阅读教学理念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认为阅读教学应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学的语文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安排教学程序,让学生直接接触整篇课文。这一理念体现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认为阅读是猜测的游戏,学生通过感知全文,对课文形成整体了解,形成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教案《春》在教学第二个步骤中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同时设置了情境:学生正处于阳春三月。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受的春天与作家笔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认识文章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和歌颂春天。这样的教案设计体现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首先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这一教案整体感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创设了春暖花开的情境,让学生思考现实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天的不同,这样就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进行“自上而下”的猜测,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时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章的猜测,在阅读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雏形,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课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许多教案也会把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设计进来,但只局限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对于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对课文只形成了相当模糊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如吟诵一段类似主题的诗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形成整体感知,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身经历与课文描写,启发学生阅读。

2.重点击破

对课文的重点突破,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局部分析”,使学生从微观上加深理解。这一理念体现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一部分就是在学生形成整体感知之后对于课文中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把握。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突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这一教案中,设置了“讲读体会”这一环节,把课文分成三段,通过教师设问各个击破每个段落中的细节问题。如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让学生体会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体感知中,学生对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没有深切体会词语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要明确课文中哪些修辞、表达方式、词语的运用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引起学生重视。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新课改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重视学生独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时要加强阅读课对于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也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体现了交易阅读模式,教师应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理解和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

于漪在对这篇教案的改进中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即在教案中示范课文如何描写景物,举一两处典型的地方,带领学生分析之后,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及小组互助合作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把握文章重点词语和修辞的运用,形成自己多样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她加强了单元之间的联系,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还对导入课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设计。这样做就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阅读教学理念暗含着语文阅读心理学的知识,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体现。也就是在教案设计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不能忽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对于重点语句和段落的重点击破。并且,教师在教案设计中,设置问题答案并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教师的思想,而是为了通过引导、激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

关于阅读,王小明老师认为可分成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学知识。

二阅读整合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首先,整合过程包括两部分“激活个体头脑中所具有的与所阅读内容有关的原有知识以及将这一原有知识与课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来而理解新信息的意义。”③也就是说阅读需要提取原有的相关知识,如果学生提取不出来就很容易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在《春》这一教案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识,形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于漪在导入部分用学生学过的描绘春天的古诗引入,展开对春天的想象。这样在大方向上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讲“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时,为让学生理解“逼”字的含义,她让学生用学过的诗句来表达。学生回想起了“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诗句,促进了对“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师教案中通过触发学生原有知识中对于“逼”的描写,对课文中的新知识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导入部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不能随意地设置和安排,而是要调动激活学生头脑中与课文相关的原有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新旧知识的整合。

三阅读组织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组织过程就是“把握课文的要点及要点之间的关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结构,不仅要明确每句话的含义还要了解要点形成的结构。阅读教案的设计基于这一点,应该明确列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春》这篇教案中,安排了让学生分层,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这样明确层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带来清晰的思维。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对课文划分层次,但是落实到教案上,有时会忽略,其实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划分层次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同时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结构,促使教学有条理、有逻辑地进行。

四阅读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在精加工这部分中,外国学者认为学生在阅读中会进行推断,有些研究指出给学生设置推理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是对于“自上而下”阅读猜测模式的训练。

《春》这一教案中让学生推断花下是什么情形,哪个字表现出了这样的情形。学生通过“闹”字推断出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当然推断题更多地运用在叙事题材作品上,特别是对于小说、喜剧情节的推断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若干推理题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

五阅读监控在教案《春》中的体现

阅读监控实际上是元认知对于阅读的影响。许多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阅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预设目标,明确阅读任务,带着具体问题阅读。

《春》把课文分解为三大层次,每个层次包含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为学生在本层或者本段中预设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把每个问题分析理解透彻后,就能对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学生阅读的自我监控,不妨规划一份课文预读“自我监控问题单”,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明确阅读的目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于阅读教学理念提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是整体感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要求。教案的设计应该遵循这一理念。整体感知是对全文大体的感悟,学生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对于整体感知这一步进行铺垫和引导,可以通过情境设置。重点击破是对于课文细节的把握,学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案中重点突破,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句子、段落理解的细节内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体现的是教学并不是向学生进行灌输,而是引导、激发学生形成交易阅读,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新旧知识的关联。关于阅读整合、组织、精加工、监控四个部分,在阅读教案设计中也应该体现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段落层次的划分,内容的推断,自我的监控。这样的教案蕴含着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注释

①雷家祥.关于语文教案的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1(19)

②邹小平.刍议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案[J].科学咨询,2012(2)

③⑤王小明.阅读与阅读教学:心理学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语文教学经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张向奎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5

一、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根据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周期不能过短,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挫伤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1周做一次读书活动总结,反思成效,制定下周阅读计划。

2、组员互评。将学生分成四人阅读小组,每周由组长主持互评阅读收获,副组长负责统计,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推荐本组读书笔记佳作在全班展示,共享成果。

3、教师评价。教师要提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采用激励性评价原则,全面评价学生阅读效益,指导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百分制法;也可以采用定性评价,以鼓励、督促为主。

4、家长评价。家长评价是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主要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期记录学生在家阅读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评价不设统一标准,只要求家长参与即可。

二、评价内容

1、阅读数量。《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阅读数量评价是课外阅读的基本评价。主要采用分段评价的方法。新教材每册书都附有课外阅读推荐篇目1-2部,基本能达到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可以建立学生个人阅读档案卡,便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按时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2、阅读情感。兴趣是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动力。阅读情感评价主要为了掌握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以便教师随时调整阅读任务,使学生保持课外阅读的热情。情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笑脸制,阅读兴趣高涨,得三个笑脸;有阅读兴趣,得两个笑脸;阅读兴趣一般,得一个笑脸。通过阅读情感评价,使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阅读,自我成长。

3、阅读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评价。

⑴阅读计划。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规划完成初中课外阅读总量。教师检查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分阶段执行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实施。

⑵阅读速度与效率。经过初中三年的阅读实践,学生默读现代文的速度一般达到每分钟500字。可采取逐学段检测,渐进达标的方法。默读效率的评价可采用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定时、定点解答检测。

⑶正确流畅的朗读。仿照普通话测试方法,根据学段、学生阅读水平选择篇目,计时阅读,按照朗读的流畅程度和读错字音、填字、漏字等情况综合评价。

⑷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活页课外读书笔记本,自行设计目录、插图;每学期末分类整理,教师检查,展示评选。

4、阅读能力。阅读能力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根据阅读材料类别,参照语文检测卷设计课外读物考题,让学生限时作答,以得分为主要依据检测学生阅读能力,以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快乐阅读。

三、评价方式

1、活动评价。活动评价就是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每周按班级、每月按年级、每学期按学校组织一次课外语文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介会”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营造书香校园。

2、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就是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收获,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学习园地开辟“阅读专栏”,设计版面、分类展示;创办班报,成立编委会,按小组轮流值周办报,展示阅读成果;利用黑板报、橱窗栏、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共享阅读收获。

3、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方法,主要搜集能够记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和终结性的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计划、阅读卡片、阅读总结;获奖证书、发表文章、荣誉证书等。每学期结束,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观展览,评选出“最佳记录袋”,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热情,点燃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火把。

自从开展课外快乐阅读以来,我们一边组织课外阅读活动,一边进行行动研究,不断探索课外阅读评价的策略,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互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6

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不仅能丰富语文知识,更能陶冶情操,使人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习创造性地开展读书活动,从而使学生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

那么教师应如何来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呢?

1.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搞好课外阅读首先要制订周详而切实的计划。所以,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学校给我们每周开设的一次阅读课安排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这才能保证学生课文阅读的有效进行。

2.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科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使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运用读书方法阅读优秀课外读物,促进语文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介绍课外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有目的介绍一些课文中人物、以及课文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姑娘》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进行主动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所在。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从而真正达到“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教学目的。

4.开展多种读书活动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课内阅读,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在学习语文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只有阅读的文章多了,才能够培养更好的语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不仅能够激发阅读的兴趣,还有利于思维培养。语文教师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分享出来,在班级的一个角落形成一个小图书角,丰富图书角的图书种类,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自由阅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语文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比较经典或者比较有名的诗歌、名句等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阅读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将集体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下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课外阅读指导,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语文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进行培养。第一方面是选讲故事,学生一般都喜欢听那些比较有趣的故事,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第二方面是树立读书榜样,一个优秀的阅读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多讲述一些热爱阅读的伟人事迹,如毛泽东、冰心以及老舍等,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取一些阅读的榜样,让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方面就是在教室内设计“读书角”,将一些有价值的阅读材料放在阅读角内,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知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知道如何进行课外阅读。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知道应该读什么书,在什么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可长可短,长期阅读计划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而短期阅读计划则是有效地适应阅读时间的安排。学生只有具备一个完善的阅读计划,才能够使得课外阅读更加有效果。其次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摘录与积累。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都比较重视阅读材料的故事情节,不注重语言的积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优秀语句的积累,养成阅读就动笔的良好阅读习惯。其次是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与随想,文章的背诵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进行随想,领悟阅读材料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背诵是学生课外阅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将一些积累的优秀语句背诵下来,对自己以后的写作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精读与略读,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筛选,知道哪些部分应该重点阅读,哪些应该略读。最后是交流与讨论,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进行强化。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在阅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准备一些卡片盒,使用卡片进行优秀文章的摘抄,但是在卡片处还要留有一部分的空白位置,方便以后的补充。语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文章的摘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文摘卡片的制做,通过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其次就是为学生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在口头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信息。最后就是传递“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多动笔。课外阅读不仅是要读,还需要做好相关的笔记,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并且通过阅读培养思维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保障,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08-01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阅读教学正是拓展语文学习外延的途径,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功能、形成高质的语文规范、提高综合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语文品质。然而,在近几年的语文阅读考试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题目中的得分率偏低,究其根源,与学习压力大、阅读书籍少、阅读方法不科学以及阅读目标不明确等原因有关。再者,如今的流行文化冲击力大,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表面,使阅读变的肤浅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并不重要。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1正视阅读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完成“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创造性思维、形成健全人格”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要求,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基本教育任务之一。但是很多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一些课外书是读闲书,会影响学业,忽略了优秀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所以,每一位高中生都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消除对阅读的误解,树立正确的阅读关,从而培养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认识到阅读重要性的下一步就是培养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他们的兴趣点,介绍一些与他们兴趣相关的书籍,以点带面的进行阅读活动。比如,很多高中生对青春文学类小说和武打科幻类作品感兴趣,尽管这些作品良莠不齐,但是教师应该换一种眼光去看待。一位大学中文系在读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初对唐宋诗词对文学的热爱就是从琼瑶小说开始的,她的小说写得美,写得纯情,虽然现在再让我看那些小说,我也看不下去了,可是那时,它就是我的最爱。”[2]因此,适当的进行这些书籍的阅读,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迅速的爱上阅读。

2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活动,规范阅读行为

阅读计划影响着阅读活动的整个过程,没有规范的阅读计划和行为,阅读效率得不到提高,阅读习惯也会有偏失。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主动预习,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辅以工具书和参考书,适当的记录阅读笔记。这些有计划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有规定的数量和时间,如果学生阅读数量大,时间长,本来希望通过阅读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结果却背道而驰,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反之,阅读量小,学生的语文素材得不到积累,阅读效果也奇差无比。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学生每天要坚持阅读15分钟,才能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课外阅读的落到实处[3]。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也是进行有计划阅读的一部分,教师要依据读本的阅读价值、阅读的目标以及学生的阅读背景来进行推荐活动。针对高中生三观尚未定型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有计划的向他们推荐一些完善人类心灵和人格的书籍,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潮流适当介绍课外读物,例如,由话剧《雷雨》介绍小说《雷雨》,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等等。

3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于阅读,光有勤奋是不够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猜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不二法宝。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地读。”所以,在浩瀚的书海中,要有针对的阅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要求来确定阅读方法。在做阅读题时,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适当的运用“精读、略读、快读”这三种技巧进行阅读。在进行课外书籍阅读,学生可以先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读这部作品?从这部作品中想得到什么?”,再选择恰当是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深思熟虑的过程,它要求与读者的听说读写相结合,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阅读笔记本记录下阅读的所感所想,或者对文章划分层次,进行由浅入深的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易于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判断力以及推理能力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4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品质

学生平时的阅读内容和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我们的阅读活动可以适当的延伸至课外。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文章和报刊,督促学生扎实的阅读,指导学生书写观后感,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五个结合,即阅读分别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阅读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了阅读审美。

5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阅读现状,分析个中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指导策略。通过指导与研究,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最终提高了语文鉴赏能力,使得语文教与学、读与写在课内外比翼双飞[4]。

参考文献:

[1]辛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2]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06).

[3]肖文轩.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调查分析及培养策略[D].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文学素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交谈,可以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并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随着课改的深入,扩大课外阅读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者的共识。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数量。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几乎各级考试也把名著作为一项考察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又是阅读中的大工程,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艰巨任务。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采用学生感兴趣课外阅读形式,让他们在愉快中阅读课外名著,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同学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时,教师戛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推荐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或买书。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形式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或家长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结合名著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孩子们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懂方法地去书海中逛一圈,对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写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养,这样的读书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爱读,更好引导他们会读。下面我就谈几种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法和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或喜欢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和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等摘抄,对阅读的喜爱的人物或精彩的情节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在阅读中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更有实效,才更有收获。

速读法和选读法。速读法是对所读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名著无计其数,作为初中生不可能这么多时间把这些著作都读完,也没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读完,所以采用选读法,选自己最喜爱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读到更多的书,了解更多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评述法。阅读了名著后要进行评价(评述),评述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写读后感的形式。另外,现代的学生具有竞争和表现欲特点,所以可以采用课堂争论,故事情节的表演、谈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文学故事等形成进行评述。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名著,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名著;还可以每周划出一、二节正课,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及指导。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名著阅读计划的顺利实行需要时间上的保障,利用课堂时间是不现实的,只用在校时间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进行阅读,大多数学生不住校,主要是在家阅读。

语文教师阅读计划篇10

摘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笔者将结合在校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措施

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议论文、散文还是科普性文章的阅读,都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剂良药。如何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地实施下去,需要语文教师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以领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当中,体验字里行间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挚感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

1.1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材料有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课本和现代文、古诗词、戏剧类三种类型选读课本,而实际的教学计划迫于升学的压力却只涉及必修课本和古诗词课本,这就造成了课堂阅读内容单一的现状,也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读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例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小组的重视。

1.2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受限于提升学生成绩,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受到总的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课堂阅读教学进退两难的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往往也无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服从于语文教学小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学生忽视阅读任务

迫于各科学习的压力和迫切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生往往会将阅读任务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大科和理(文)综的学习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身为人师,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是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数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忽视阅读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阅读教学要创造文章中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创造出与文章相称的文化背景来,用音乐、诗词、设问等,让学生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融入教学情境中。

2.2教师要从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课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现实。“他把眼前这个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较,感到他在这里不必缩头缩脑生活”。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他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业?教师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课,围绕其内容设置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拥奶骄渴窖习,将阅读作为每日任务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作者写作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在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结语

让学生在高中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进行自主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以生为本”,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蒲政伦.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