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7:59

低碳经济学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多边外部性;政府规制;碳交易

一、前言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大量化石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为地增加了大自然的二氧化碳浓度,打乱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现象。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nternation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会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的100年(1906年~2005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56℃~0.92℃,由于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ghg)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3℃~0.6℃;预计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与1980年~1999年相比)将继续升高l.8℃~4.0℃,平均地面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ipcc,2007),这种全球的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现象和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退化等。

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制定的《京都议定书》(kyotoprotocol),明确提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的目标。2007年,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各国政府就碳排放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政策,并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一些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externality)及公共品性质

外部性往往是在缺乏相关交易的情况下,当社会成员(包括组织或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其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的福利,却没得到相应补偿或承担相应义务的经济行为。sidgwick(1883)在研究灯塔问题时首次提出这个概念,灯塔之光可以为路过的船只提供方便,却很难向这些过路船只收费。低碳经济中存在着外部性,当一个国家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时,这就是正外部性(即外部经济);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负的外部性,可以明显地表现为消费者或生产厂商向空气中排放温室效应气体(ghg)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英国的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nicolasstern曾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要求世界各国必须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拨出1%,约合1840亿英镑对抗全球变暖,否则全球经济将付出比治理这一问题高5倍~20倍的代价。世界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会造成至少85美元的破坏”(nicolasstern,2006)。这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带来外部性的经济损失,就构成了社会总成本的一部分。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同样存在一些特性:首先,在低碳经济外部性产生前,是无法产生任何交易行为的。例如,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前不会与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进行讨论还价,以确定这种行为的产权形式或者交易方式,对于外部性的范围和补偿支付,双方当事人也没有在事前进行任何的谈判。第二,低碳经济中外部性存在产权的缺失,使事后的补偿和谈判存在困难。在外部性的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的边界的界定是模糊或者至少不明确的(张维迎,2005),环境资源具有某种不可分割性,即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地消费、生产环境资源以及附属污染物(marshall,1890)。因此,当企业将未经严格处理的废气排入空气时,企业所污染的空气是很难定义其产权,而这种产权的缺失却使排污者过度使用这些物品,不考虑其他人的公共权利。第三,存在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或者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负外部性的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高,而产生正外部性的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低(pigou,1920)。当存在外部经济时,边际社会收益高于边际个人收益,社会是最优产量高于产业最优产量,当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会高于边际个人收益。在外部不经济时,存在边际社会成本高于边际私人成本,社会的最优产量低于产业的最优产量。低碳经济中存在的是外部的不经济,当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空气,这种危害形成的成本加上企业的成本就构成社会总成本,环境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将高于碳排放企业的边际个人成本。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属于多边的不可耗竭的外部性,这种不可耗竭的多边外部性具有公共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低碳经济中的碳排放、碳汇、能源安全等都具有公共品的特性:第一,非排他性。在竞争性市场中,商品的使用具有竞争性,当一个经济主体对某种物品使用时会限制其他经济主体对该物品的使用,例如消费者购买了某件牙膏、衣服,其他消费者就不能使用其购买的物品。但是在低碳经济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产生的碳汇、能源安全都具有非排他性,即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增加或减少对该物品的消费和使用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和使用,也不会使它的供给成本增加,第二,非竞争性。在竞争者性市场中,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使用,将会增加其供给成本,无论消费购买的是衣服还是食品都会增加厂商的成本,边际成本不会是零。对于公共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提供额外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例如,每增加一个人使用灯塔,不会再增加成本。清净的空气和能源的安全都具有非竞争性的特性。

由于公共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认为公共品是外部性的一种特殊形式(baumol,1977),公共品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非竞争性使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失去作用,例如,由于公共资源和环境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能会过度地使用公共的资源和清洁的环境,这就产生了“公地悲剧”(hardin,1968)。公共品也会使消费者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和行为,消费者的“搭便车”动机,即理性的个人有降低或隐瞒自己对集体消费品的偏好的动机,依靠分散决策的价格机制无法使集体消费品(公共品)的数量保持在最优水平,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出现了“失灵”(萨缪尔森,1954)。因此,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这就很容易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化石能源的排放引致了气候的变化这样的“公地悲剧”,而且由于“搭便车”动机存在,使减排的国际谈判往往陷入僵局,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要解决低碳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目前做法主要有政府的干预和产权交易。

在《斯特恩报告: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中提出应当把目标设定为将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450ppm~550ppm二氧化碳当量的范围之内,如果目标高于上述范围,就会大幅度地增加带来严重危害的风险,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水平或存量相当于大约430ppm二氧化碳(nicholasstern,2006)。纯粹以市场的方式,不会产生社会的最优解,而且由于外部性的公共特性,对于每个消费者可能存在负效用,在任何一个讨价还讨解中,会存在免费搭便车的问题。因此,当前国际社会已普遍考虑碳交易和政府干预的混合解决办法,同时加强国际的合作与协调也是低碳经济中重要工作。

三、低碳经济中的政府规制政策

政府管制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管理和干预。规制往往发生于以下情况,产生缺乏公平竞争、环境污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投资者被期骗等一些不良产业行为,而且这样的不良产业行为不能被市场机制调整,即就是不能在市场的调整下实现帕累托的改进,当出现这些市场失灵现象时,政府就通过行政干预矫正这些行为,通过政策法规的执行,重新进行制度的安排。规制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消费者和厂商对规制政策及其后果所进行的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政府这种对市场配置机制的干预会改变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消费和分配行为,甚至会影响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圴衡,影响交易的特征和买卖双方的契约关系的条件。

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使得人们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这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管制已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博弈,而是全球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各国利益之间的博弈。当前政府的经济与干预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管制。政府管制大都包括一些激励性的规制政府:规定限额、技术标准、转移支付的补贴等,其也还有处罚、命令等一些强制性的规制方法。例如,欧盟在能源、水泥、造纸、钢铁、电力等行业执行二氧化碳的限排制度,规定这些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限额,超过限额的企业进行罚款,英国还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证策;美国针对供电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rps);日本对高耗能企业制定严格的能耗标准。我国目前的减排政策也主要集中在政府管制政策,包括自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不断实施和完善的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以及目前的各项环保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等。二是征税。征收各种与能源环境有关的税收。欧盟是最先采用税收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区域,1990年芬兰征收碳税,1999年法国征收生态税,2001年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其他挪威、荷兰、瑞典和丹麦也相继征收了与碳有关的税收。2007年日本也就对能源产品中的碳储量征收环境税。三是金融手段。也有许多国家采用金融手段,如英国的碳基金,其来源中英国的气候变化税,该基金用于促进研究与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和投资孵化器。总之,无论政府采用那种规制方式,社会最优的排碳水平是很容易在政府规制的情况下达到,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低碳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会就排碳的问题进行博弈,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到次优的碳排放水平。

四、碳交易中的产权分析

除了政府干预以外,解决外部性问题另一个解决方式是产权交易,使涉及外部性问题的各方就外部性的水平达成一个最优的协议。科斯(coarse,1960)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如果不存在交易成本,在法律权力得到某种安排后,当事人之间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由于考虑到政府干预的成本可能会低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在低碳经济中,如果我们能明确碳排放的产权,是可以通过碳交易实现社会福利的优化。碳交易就是对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可以在约定或规定一个国家或企业排放限额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erpas),排放超过限额的需求方通过交易购买排放低于限额的供给方,获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额度。早在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中就明确环境合理容量是有限的,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是稀缺资源,导致碳资产成为有价资产。

目前,碳交易中存在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联合履行(jointimplementation,ji)和排放交易(emissionstrade,et),根据这三种机制存在两种型态的碳交易,一是配额型交易(allowance-basedtransactions),是指在规定的配额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对超额减排量的交易,是一种现货交易,可以由管制者制定、分配和拍卖减排配额,例如,欧盟排放贸易系统(euets)的“欧盟排放配额”(europeanunionallowances,euas)、《京都议定书》中的分配额度(aau)。二是项目型交易(project-basedtransactions),是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例如,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行机制(ji)下的“排放减量单位”,主要是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

五、结论

低碳经济中存在着多边外部性,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的办法一是政府干预,二是碳交易。在信息完全的假设前提下,无论政府采用哪种规制方式,都可以达到社会最优的排碳水平。而在碳交易中,无论产权如何界定,通过相应的机制设计,碳交易也可以达到低碳经济的福利最优。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碳排放是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或者碳交易的市场机制达到帕累托最优。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低碳经济发展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国际上国与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复杂多变,国内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和博弈也是很难协调,我们可以进一步用不完全信息或者不完全合同的理论来研究低碳经济中排碳量的次优解。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也会加大低碳经济的交易成本,产权界定更加困难,因此低碳经济中存在政府直接干预和产权交易两种机制并存的混合形式。科斯(coarse,1960)也指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由于考虑到政府干预的成本可能会低于社会交易成本,因此,政府选择某个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可能使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改善;并且这种改善可能优于其他初始权利安排下通过交易所实现的福利改善,“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但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企业),因为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因此,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交流与协调加深,碳规制政策与战略构想也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信息透明的碳交易国际市场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alfredmarshall,principlesofeconomics:anintroductoryvolume,1890.

2.baumol,w.j,onthepropercosttestsforn-aturalmonopolyinamultiproductindustry,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7,67(12):809-822.

3.coase,r.h,theproblemofsocialcost,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60.

4.garretthardin.thetragedyofthecommons,science,1968,162(3859).

5.nieholasstern.theeconomiesofclimatec-hange.americaneconomicreview,papers&proc-eedings,2008,98(2):1-37.

6.nicolasstern.thesternreviewontheec-onomicsofclimatechange,2006.

低碳经济学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伦理解读

1低碳经济的提出

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工业文明,人类得以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成果。但工业文明的发展以消耗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能源经济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日益提升,由此而引发了全球的气候变暖,从而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理论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应用、低碳消费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现有的高碳能源模式向低碳能源模式演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

2低碳经济的伦理学解读

低碳经济是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类、资源、环境、经济等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的反思中,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发展思想,包涵了一系列的伦理诉求,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

(1)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意蕴

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模式必然的包括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等的重要内涵。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作用的两各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享受自然界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由此也就产生了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这也是自然中的一切存在物都因其对人类的价值付出而应该获得人类的保护和道德关怀,人类对自然的存在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类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它注意保护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持续性,维护了人类的共同利益,符合了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可以说,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下一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途径。

(2)坚持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人,即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人的幸福美好,为了人的近期和长远的需求。这里所说“人”决不是指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指广大的人民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使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共同进步。

低碳经济提倡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起点,也是最后要达到的终点,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其中。社会发展主要集中并体现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不存在没有脱离人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是每个人的价值体现最大化。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

低碳经济内含的“以人为本”,突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谐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要为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以人为本强调了人是目的、人是中心、一切为了人,又一切依靠人的伦理思想,一直内在于低碳经济发展思想之中。

(3)是规范各个国家的道德规范

低碳经济倡导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向着一个更平等和更完善的方向前进。虽然《哥本哈根协议》会议达成的协议属于无法律约束力协议,但是该协议在规范国际低碳经济生产和消费关系中还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能起到约束作用,是因为它们深嵌于能够在部分地区分哪些是受尊重的团体的社会结构之中。

低碳经济模式的指引作用,是明确规定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特别为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发达国家必须根据规范的指示而行为。

低碳经济模式的评价作用,它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行为的评价作用是指通用的发展模式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济的规则,具有判断、衡量它们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作用。

低碳经济模式的预测作用,是说各个国家和地区事前可以预计到自己或他国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在协议上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低碳经济模式的教育作用,是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的国际强制力的保证下,对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作用。

低碳经济模式的规范作用,是说规范是由一定程度上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这是规范专有的属性。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果违背了,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低碳经济学篇3

一、资源的稀缺性是低碳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产生也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此处资源的稀缺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的稀缺性。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资源。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化石能源资源正在日益被耗尽。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已被采光或即将采光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却丝毫没有减少,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化石能源的稀缺性。二是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在日益耗尽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使用化石燃料这种高碳能源是产生这种生态环境灾难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长此下去,气候将更为反复无常,生态环境灾害范围更大、更频繁和更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却是不断增加的,这就造成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的约束使得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持续大量耗费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支撑原有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如果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企业就难以生存,整个社会就难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以至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不管是从能源稀缺还是环境资源稀缺的角度看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低碳经济。因此,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稀缺就成为低碳经济产生的根源。

二、外部性是低碳经济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外部性往往是在缺乏相关交易的情况下,当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的福利,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或承担相应义务的经济行为。低碳经济中存在着外部性,当一个国家积极植树造林,增加碳汇时,就会产生正的外部性;另外负的外部性可以明显地表现为消费者或生产厂商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效应气体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外部性经济损失构成了社会总成本的一部分。

低碳经济中的外部性同样存在一些特征。首先,在低碳经济外部性产生前,是无法产生任何交易行为的。例如,企业排放温室气体前不会与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受害者进行讨价还价,以确定这种经济行为的产权形式和交易方式,对于外部性的范围和补偿支付,双方当事人也没在事前进行任何的谈判。其次,低碳经济中外部性存在产权缺失,使事后的补偿和谈判存在困难。在外部性的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的界定是模糊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即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排他性消费、生产环境资源以及附属污染物。因此,当企业将未经严格处理的废气排入大气中时,企业污染的空气很难定义其产权,而这种产权的缺失却使排污者过度使用这些物品,不考虑其他人的公共权利。再次,存在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或者是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负外部性的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高;而产生正外部性产业的产量,比社会最优状态下要低。当存在正的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高于边际个人收益,社会的最优产量高于企业最优产量,当植树造林造成的碳汇,其所产生的边际社会收益会高于边际个人收益;然而当存在负的外部性时,存在边际社会成本高于边际私人成本,社会的最优产量低于产业的最优产量。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是负的,当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空气,这种危害形成的成本加上企业的成本就构成社会总成本,环境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高于碳排放企业的边际个人成本。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认为公共物品是外部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共物品不能仅仅依靠市场力量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非竞争性使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失去作用。例如,由于公共资源和环境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能会过度地使用公共的资源和清洁的环境,这就产生了“公地悲剧”。公共品也会使消费者产生“搭便车”动机,即理性的个人降低或隐瞒自己对集体消费品的偏好的动机,依靠分散决策的价格机制无法使集体消费的公共品的数量保持在最优水平,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出现了“失灵”。因此,由于低碳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征,这就很容易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化石能源的排放引起了气候变化如此明显的“公共悲剧”,而且由于“搭便车”的动机存在,使减排的国际谈判往往陷入僵局,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要解决低碳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性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目前要做的主要是政府的干预和产权交易。

低碳经济学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人类在数千年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显著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终于意识到人们在人士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却对整个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新世纪以后,低碳经济的概念被提出,全球范围内对此以一种惊人的一致态度,使其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当前的低碳经济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尽管有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实践活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碳经济概述及理论基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提出,当年,英国的首相布莱尔在白皮书中称英国到21世纪中叶将成为低碳经济国家。联想到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以及伦敦被称之为“雾都”,这一概念又英国首先提出也不例外了。书中称,低碳经济是节能减排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研究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巨大财富之间的平衡,但是却没有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英国的低碳经济理论是片面的、有缺陷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磨灭这个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其并不是凭空创造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一。可持续发展尽管在我国当前处于指导性政策理论的地位,但是其实这种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诞生了。人们在彼时就已经开始思考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其次,循环经济学理论。从某种程度上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类似,但是二者还是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比循环经济的范围要更广,循环经济特别强调物质的流动性。循环经济指的是力图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循环式的流通。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所在

首先,低碳经济能够极大缓解当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有人可能认为,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恰恰相反,其完全可以放置到经济学的范畴内进行考量。例如,利用低碳经济理论,就可以极大限制国与国之间的碳贸易,从而使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其次,低碳经济符合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仅仅为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考虑,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经济发展。高碳经济在当前就已经显现出弊端了,持续下去将会进一步压缩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在很多的领域改变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结构。举例来说,传统的经济使人们在消费时注重物质性的享受,这种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低碳经济是人们开始转向精神领域的享受,极大地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彻彻底底地将低碳经济落实到国家强制力的层面上,以实际行动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相关的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行使落到了实处,真正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国家财政专门设项目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环保企业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和行业进行政策上的限制;再次,在社会建设和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生态环境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后,拘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在短时间内,高碳经济的发展总体趋势暂时无法改变,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现状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低碳经济的任务还比较重。

四、结语

其实在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经提出,我国一直是持支持的态度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是绝大多数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经济的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重要任务。我国当前的低碳经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得以构建,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也已经在落实,但是比较起发达国家,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低碳经济还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去做,未来我们应当做的是不断充实相关理论,并且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和可行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低碳经济学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大学生生活方式

自1997年的12月在日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时首次提出“低碳”理念,到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引入“低碳经济”概念,再到中国政府于2007年正式引进并向国人宣传“低碳思想”,“低碳”俨然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风行世界的“主题词”。而我国政府为积极响应这一时代号召,也采取了诸多相关措施。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低碳世博”,在世博会上,大到5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墙,小到一支“植物环保”笔,都无不彰显“低碳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也提出,2012年应着力推进国内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两会期间,也尽显低碳之风,绿色环保的电动车,代替纸质文件的电子刊物等等。

而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里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能切实的做到“低碳生活”的话,将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重大意义,也必定影响着我国未来环保事业的建设和践行。但就目前情况分析,我国1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建立并没有预期中的顺利,在实际生活中依旧存在许多浪费资源的地方,并且以目前高校或者大学生的经济基础而言,实现高效能的节能减排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

1、低碳经济基本理论研究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完成既定的节能降耗指标;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促进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1]

低碳经济不仅对国家产业结构模式升级,科学技术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它对于转变大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样起着促进作用。“低碳经济”使人们逐渐转变了奢侈的消费行为,发展出一种清心寡欲的消费心理,回归到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以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活态度。而“低碳经济”也正在成为校园热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意到了“低碳经济”理念的重要价值,而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为了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此次调查采取了网络问卷的形式,避免了纸张浪费。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向各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共计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从上述统计中可得出一下几点结论:

2.1大学生对“低碳”等相关知识认识缺乏且认识较为浅层

普遍受访者都无法准确的解释“低碳经济”的含义,对于“低碳”的理解本身不深入,也无法在生活中有效地开展“低碳生活方式”。这将不利于其传播和普及。

2.2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程度有待提高,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就目前的大学生生活方式而言,只有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低碳,能时刻提醒自己节约一切资源。却又有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一点也不低碳,存在较为严重的铺张浪费。从图二中,我们又能发现,在当下,废水循环利用、随手关灯、买旧书循环利用以及出门坐公共交通工具是大学生们在践行“低碳生活”方面做的较好的部分。不过,虽然政府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限塑令,且政府一直在强调一次性物品对资源的破环、浪费和环境的侵害、污染,但是仍然有许多大学生未对这两项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或者在购物时使用环保袋。且在第五题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们仍然存在许多浪费的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浪费饭菜现象。有许多大学生不能做到吃多少买多少,买多少吃多少,而这是绝对不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的。其次,对于纸张的使用比较浪费。在学校,纸张需求量很大,报废也很多,但是对于已用过的废纸回收使用的却很少。再来,还是老生常谈的节水节电问题。许多自习室只有一两个学生,但却开了整个教室的灯和电扇,浪费程度十分严重。且部分学生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离开后关灯关电扇,就造成了浪费的延续。

2.3大学生对低碳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根据第三题的统计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实现高程度低碳生活方式抱有较高的信心和决心。随着“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里,将会出现“低碳行为”常规化,细致化,全面化的现象。另外,可预见的是,伴随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为了履行对世界各国节能减排的承诺,政府会加大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到时也会给校园建设低碳事业带去更多的扶持和鼓励。

3、构建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途径探索

根据调查报告中第六题的汇总结果显示,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修为和外界教育,来建立低碳认识,培养低碳意识,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受访的大学生们提出,宣传教育就是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探索了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更快、更好的建立起一个“低碳校园”。

3.1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形成低碳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自主学习与“低碳文化”,树立低碳意识,构建低碳生活方式。坚持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例如,不使用一次性产品,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循环使用物品,爱惜粮食等等。并且,在自己已形成较好的习惯时,应主动提醒身旁的人,一起加入到低碳的行业中,践行低碳,减少碳排放。

低碳经济学篇6

这就要求必须彻底实现发展思维范式的转变,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建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于是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模式,不仅仅是源于对传统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发展模式直接反思,而且更重要的是源于对导致这些发展弊端人类还原论思维范式及其实践方式的认识,源于人类对还原论思维范式下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诉求。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及其实践方式,才有可能把握低碳经济的内容与本质,并由此真正促进低碳经济的实践。

一、低碳经济的直接思想来源及其科学思维基础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讨论并不是个别现象,数十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1962年卡逊女士的《寂静的春天》、1968年哈丁的《公地的悲剧》、1971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1972年杜波伊斯的《只有一个地球》、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等一系列著作中,专家们都不断地向人类提出了警告,要摆脱贫困和环境的束缚,必须寻求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种更深远、更高级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就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他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2006年,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斯特恩发表《斯特恩报告》,呼吁人类经济发展由传统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大会拟定全球减排协议,虽最终未能达成广泛的共识,但低碳经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被各国普遍认同和接受。随着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提出来的,然而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从更深层的背景来看,低碳经济与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思维方式变革的背景是相切合的。也正是思维方式变革这一大背景,为形成低碳经济思想提供了思维基础。科学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的转变,线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和挑战,其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以20世纪40年代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开拓性工作为起点,随后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论、混沌学等现代系统科学的兴起,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界的变革,而且也日益渗透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些科学的出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从复杂性的视角来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复杂现象,揭示了非线性是复杂性之源。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哲学和方法论方面深刻的变革,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

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来说的。在现实中,按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可把系统区分为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满足加和性原理,即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而非线性系统则不满足于加和性原理。现实世界是非线性的,线性系统是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弱到允许忽略不计时的简化形式。把非线性因素忽略掉,我们就只能生活在线性世界,而线性世界是单一的。线性处理忽略掉的因素,正是系统产生多样性、奇异性、复杂性的根源。这并不是说研究非线性系统不需要简化描述,而是说不要把系统产生的多样性、奇异性、复杂性的根源简化掉。从非线性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我们称之为非线性思维方式。

首先,非线性思维范式要求我们以一种整体思维来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系统之所以为系统,首先必须要有整体性。在系统整体中,部分是构成整体的前提基础,但整体不是相同组成部分之和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部分组成的有序系统。由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的多样性,以及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从而获得的互补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整体思维出发,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复杂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把事物当做整体来对待,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和全局,坚持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其次,非线性思维要求我们从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上、从事物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联上来动态把握和分析。如果说机械论认知图式坚持的是主客二分对立模型,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性;那么,在关系论视野中,则坚持个体只有在与周围环境中才能得以存在,并被定义、描述和认识。在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中,关系者脱离了关系就失去其意义,部分也不能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关系思维反对将事物简单化的思考方法,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侧重于从对象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把握对象,不断优化系统内部各部分和各要素的结构。此外,非线性思维要求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复杂系统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从多维视角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能满足于那种一因一果的简单解释。

二、低碳经济的非线性蕴涵

低碳经济超越了传统发展模式简单的、线性的、叠加的或“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思维模式,以非线性思维为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多重关系中来考察和规范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认为系统的进化不是取决于哪一对矛盾的相互关系,而是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系统与系统,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非线性观点来考察人类走过的历程,不仅可以对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有更深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对社会发展作出更全面的描述,为低碳经济的实施提供新的启示。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低碳经济从整体论原则出发,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从整体性观点出发,人和自然作为统一的世界,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作用于自然,改变自然,使自然人化;另一方面,自然也作用于人,人学习自然界智慧,提高人的素质和本质力量,使人自然化。所以,处于主导地位的人应该更人性化地对待自然,既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对于自然的依赖,又重视自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理性关怀,从而把两者结合起来。传统高碳经济的问题就在于把自然环境和自然排除在经济模式之外,仅仅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力,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掠取了过多的自然物质,并向自然界输入了超出其自身净化能力的污染物(包括温室气体),导致自然界失去平衡、系统功能退化,最终引发灾难性事件。从整体论思维出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有效调控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生态关系,实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统一。一方面,从产生高碳排放的源头入手,通过发展节能减排技术降低传统能源中的碳排放,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并逐步增加其在能源利用中的比重,发展低碳产品,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公众的低碳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人与环境间的整体性,广泛地减少高碳产品的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在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是在维护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原则,通过逐步消除由人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因素,来维护自然界的健康有序发展。

就人与人关系而言,低碳经济以人与环境资源的依赖关系为切入点,倡导公平的发展理念。传统高碳模式从还原论思维方式出发,把社会因素排除在经济模式之外,不惜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增进少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以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扩大,矛盾加剧。随着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加剧,导致社会混乱,危害经济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权和社会公平问题。不同的国家由于发展水平不同,面临的发展潜力和减排空间不同,要设计合理的、能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碳排放方案,必须从社会公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从代际发展公正来看,低碳经济意味着既不要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时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也不要因照顾后代人的需要而消极克制当代人的需要,扼杀当代人在环境开发与利用上的能动性,重新使人沦为环境盲目性的奴隶。从代内发展公正来看,低碳经济就是人与人之间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关系共同履行对地球的责任,而不是单纯从一己私利出发,对生态资源进行破坏性开采和利用,损害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利益。低碳经济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通过协调个体与整体利益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求得人类整体的持续发展,这既体现了当代人之间的发展平等,也体现了当代人与下代人之间的发展平等,从而使公平问题获得了更加宽泛的外延和更加深厚的内涵。

低碳经济学篇7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落后生产技术的淘汰和实现大规模生产在推进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在淘汰了很多落后的生产力,如关停一大批小型火电厂和小型煤矿以及小型炼钢厂等,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单位GDp能耗也大大降低。还有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的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能源消耗的减少。如在我国每年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渣中,钢渣、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磷渣等可以用作建筑材料,从而实现生产建材消耗的减少。

2低碳经济的推进要加快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我们要做到早谋划,加快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首先我们要坚持完善现有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再次要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对有关技术在理论、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创新,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生产利用率。最后我们重视国外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的引进,积极参与国际上有关低碳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技术共享,争取双赢。

3低碳经济的推进要加快消费方式的创新

消费领域节能减排在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也有很大的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在建筑及生活方面用能很大,我们必须重视节能减排问题。例如在建筑采暖方面,我们可以采取分户计量收费、改造窗户双层玻璃、纤维板装修、太阳能地热取暖等方法。把生物质纤维作为保暖材料也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效果。还有在生活方面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用到附近公园慢跑代替在电动跑步机上锻炼,让衣服自然晾干而不是通过机器甩干等

4低碳经济推进要加快管理创新

第一、要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碳足迹”认真核算,建立完善的“碳预算”制度,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来应对国际气候变化对于中国的挑战。第二、政府要把推进低碳经济进行详细规划,制定有关低碳经济的方案和行动路线,使其衔接与国家的“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切实增强其可操作性。第三、明确增加一些主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对我国东部地区以及高耗能产业,重点解决阻碍低碳经济推进的问题。第四、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的形成,充分调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公众等主体的积极性。同时从基层入手,可以在每个企业、部门以及家庭推行简单的碳排放核计每日流程表。

5低碳经济的推动需通过政府、行业指导来影响

低碳经济学篇8

赵晓(以下简称赵):是的。我出生在江西省奉新县一个小镇,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低碳生活”的第一课。母亲勤劳善良,除了每天艰苦劳作外,还能智慧持家。由于父亲在外地上班,一年才回家一次,母亲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母亲已经去世了,但她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植入我的血液。

记:你在择偶方面是否也倾向于“低碳生活”这种类型?

赵:我盼望找一个像母亲那样的女人为妻。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李霞。当时,我问了好多问题,李霞多数都答不上来,但她仍报以温和、平静的微笑,我觉得这个女生有点意思。后来,我和别人聊天时,得知她是一位注册会计师,从山东老家来北京求职,曾经因拒绝做假账而被“炒”过。在北京就业压力很大,为了良心而放弃自己的饭碗,这种人不多见。因此,我对李霞产生了敬意。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发现李霞善良、贤惠、有爱心。我们的爱情也瓜熟蒂落。

记:在生活中,你们的“绿色婚姻”有摩擦吗?

赵:从开始准备婚礼摩擦就不断。订酒席、发请帖、安排婚礼,一切都是李霞一个人操办的。我说:“婚礼只是个形式,结婚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恩爱,花2万元办一场婚礼很不值。”李霞听了就来气:“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怎么能不认真操办?”我没有顾及李霞的情绪,接着又说:“操办婚礼的钱,我们可以捐助给那些贫困的孩子,那些孩子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他们会得到受教育的机会……”我的话还没说完,李霞就把手里的活儿一扔,气呼呼地摔门而去……

记:能举例说说你生活中那些不愉快是怎样解决的吗?

赵:小时候,我家的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留给我的那种勤劳、善良而温暖的记忆,是无论何时都抹不去的。为此,婚后我和李霞商量,让她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她每天像保姆似的忙个不停。我有时还很不客气地批评她,比如衣服皱了没熨平,地板上有没擦净的小污点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发现窗台上有一根头发,便冷冷地对正在打扫卫生的李霞说:“看,这是一根头发!”看着那根头发,李霞气得话都说不出来,扔下手里的活儿,气呼呼地回卧室锁上了门,任我怎样叫都不出来。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话重了,便小心翼翼地向她道歉,可是李霞没反应。我马上提出思考已久的解决方案:“以后我们请个保姆来做家务,你只要做好管理就行了。”李霞听了很感动――原来我并不是把她当成保姆,而且了解她的辛苦。她笑着打开了房门。后来,我得到了“绿色婚姻”的真谛:夫妻间重要的是让对方感觉到爱!

记:你是用什么方式营造“绿色环保”家庭气氛的呢?

赵:我一直都是骑自行车出行,结婚后还一直保持。李霞也跟我一样,乐于既环保又有益于健康的出行方式,远了就坐公交或打车。我们的目的是便捷、实用。对于孩子我要求他们不和别人攀比,与人为善。孩子虽小,可他们做到了,这让我很欣慰。2007年,我岳父母身体不好,我决定把二老接来同住,当时我住在近郊的公寓房,那里楼层高没有电梯,我决定换房。随后,我和李霞看上了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一套乡村花园式别墅,院子里有空地,老人可以种种花草,孩子也可以养小动物,对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可这套房子只有50年的租用权,当时很多朋友劝我不要买,说风险太大,住着不安稳。我的想法是只要有利于老人和孩子,我宁愿承担这个风险。李霞也很支持我的决定,我们有着共同的看法:房子不是第一位的,亲人相爱才是家。

记:作为经济学家,你也会做赔本买卖?

低碳经济学篇9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理论;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作为一个语词,“经济”含有多种意义。“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是指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为根本内容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低碳”是指这类社会活动的特定目的和由其目的所决定的其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由它们所造成的其主体活动的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而言,其中观念性的主体目的是所有其它因素的根本,这个目的就是这类社会活动所要获致的参与其活动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统一的结果。故低碳经济应被理解为以谋求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互相统一为本质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低碳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一定范围①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经济理论。

一般地说,经济理论所涉及的对象包括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的方面,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属的方面,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究竟结成何种形式的关系,是取决于他们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和与之相应的他们应对自然环境的现实能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以至于使人类面临可能失去其永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的危险,并且造成这种严峻的现实状态的主因之一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而导致温室气体过多排放于自然环境。故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很自然地要从探讨下述现实问题着手: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能源的消耗,其依赖于何种能源取决于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其所需能源的技术手段的性质。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直接原因在于:自从人类发明了获取此类能源的技术手段以来,人类除了不断地改进或更新其技术手段以达到更经济、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此类能源的目的,至今尚未发明或发展出比这些技术手段能更加经济、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获取足可替代此类能源来满足人类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另类能源(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新技术手段。因此,假定这种新技术手段能被及时地创造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话,人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必将大为降低并降低到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程度,从而低碳经济就将变成现实。但是,恰恰是这个假定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即它在现实中有了充分的根据并且具备了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关于低碳经济的全部问题就不过是在于人类有否意愿采取行动来促成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从而低碳经济问题在本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关于人类应当选择何种经济形态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样,低碳经济理论也就不成其为一种经济理论,而只是一种文化理论了。

低碳经济理论是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何以达致其互相协同的复杂性经济问题的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其立论的客观依据,这个历史条件就是:获取诸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绿色能源(或曰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到至少人类可以兼用绿色能源和高碳能源来满足其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使高碳能源的消耗足以达到环保标准的程度。正是这个历史条件,使得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成了该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最为紧迫的需要,低碳经济理论在价值上恰恰是应合了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正是该理论的这种价值特性,决定了其理论理所当然要把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作为达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条件,从而关于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就势必成为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二、低碳经济理论的学科归属

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是属于科技范畴的主体活动过程,具体地开展这种科技活动,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事儿;具体地研究这种科技活动,为这种活动提供科学理论、技术发明和工程设计,是该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的任务。低碳经济理论并不直接研究这种科技活动,而是研究这种科技活动所赖以开展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条件、分配条件、流通条件和消费条件,即研究在怎样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流通关系和消费关系中这种科技活动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以及怎样合理地构建这些经济关系的体系等问题。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科学社会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国家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世界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世界经济学范畴。这就是说,低碳经济理论可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开展其研究:科学社会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微观层次上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中观层次上进行研究,世界经济学范畴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也可以被看作是分别研究上述三个不同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对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这一特定科技活动的不同影响,从而把这些研究一并纳入科技经济学范畴。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国别性经济关系的调整,须以全球性经济关系的调整为条件,只有在一种新的合于低碳经济目标要求的国际经济体系或全球经济体系中,合乎同样要求的国别经济体系的建立才是可能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体系是母系统,国别经济体系是子系统,其子系统不能不从属于其母系统;科学共同体内部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所要做出的经济关系的调整,则有待于国别性经济关系的相应调整,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科学共同体,只有从属于本国或本地区而为本国或本地区利益服务的科学共同体。因此,尽管可以在多种层次上来开展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但是应该看到,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具有内在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从其整体来看,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首先从世界经济学高度来研究具有何种结构的国际经济体系才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为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而竞相努力以及构建这种国际经济体系的条件、途径和方式方法。其它层次的研究必须以此作为基础,否则难以有成效。

应该看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其原因也是全球性因素而非局部性因素。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理论问世已久并早已得到世界公认②,而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时与会者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共担”问题上却并未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其本质原因不在意识领域,认识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所控制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不要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就是西方列强之间以及非西方国家之间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种统治全世界的生产方式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所获取的物质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都必须按资本的有无和所拥有的资本的大小来进行分配,由此必然导致人类之间无资本的无产者与有资本的有产者的矛盾和有产者之间及国家之间小资本的拥有者与大资本的拥有者的矛盾,只要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这些矛盾就将永远存在并且不可调和,除非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但是,在什么条件下,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才会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呢?其条件应该是有产者和大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按资担责”的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根本缺陷就在于:这个体系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不以资本责任作为条件的资本权利就是资本霸权。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实行的“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正是不以“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条件的资本霸权原则。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在世界上肆行其霸权主义,正是为维护这种资本霸权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造成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在世界上所肆行的霸权主义则是造成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的政治根源。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就不可能建立起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互相统一和协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只要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仍然是互相分离的,即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它的补充,可持续发展就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不可能转变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从而低碳经济也只能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不可能变成美好的现实。低碳经济是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的。

要而言之,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注释:

低碳经济学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纺织化学品;发展;应用

【分类号】F426.8;X32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技术、制度、产业、能源等方面的创新和整改,推动传统工业模式向可持续模式上转变。其核心就是提升能源的实际使用效率,优化国内经济结构,进而有效推动社会转型。而我国不仅是纺织大国,也是纺织产品的出口大国,然而印染加工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就会使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纺织产业要具有良好的洞察力,有针对性调整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进而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一、节能行染料的发展与应用

(一)活性染料

低碳经济时代的带来,推动了纺织化学品的发展和创新,而活性染料不仅能具有非常良好的性能、适用性,还能充分满足市场对纺织品的实际需求,虽然这种染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但是实际应用范围不高,这是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实际影响,最近几年活性染料得到了有效的开发,进一步满足低碳经济对纺织化学品的需求[1]。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活性染料的上色率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因此就会对其进行良好的控制,进而达到良好的上色率。

图1活性染料上色示意图

例如,在棉针织布进行染色过程中,一吨左右的布进行染色加工需要消耗200吨的水,蒸汽量约6.5立方米,一吨左右的各类型碱剂以及盐剂,同时还会产生200吨左右的污染源,而就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棉针织布染色就达到了150万吨左右,粗略计算可知生产所消耗水资源的量就达到4亿立方米,能源消耗在150万吨以上,染色剂等170多万吨,消耗各类能源和资源的数量是十分巨大的。而随着最近几年活性染料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各类消耗和污染逐渐降低,如低温染色、低盐染色以及冷轧堆染色等等[2]。

分散型染料

现阶段分散型染料是全球范围内,纺织染料市场中最活跃、实际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染料,而这种染料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中,目前该种染料产量已经排在各种染料的首位。随着最近几年纺织行业加快了对这类型染料的研究,使得其中一次性成功染色的染料、高洗涤牢度染色染料、气流染色、超细纤维染色、高光牢度染色、快速染色等分散型染料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进而更好的为节能减排奠定了基础。例如,Dystar公司所研发的分散型染料中还有一些不需要还原清洗就能够达到染色效果的新型染料,同时能够被有效降解的染料也在最近几年被良好应用,这种染料能够减少水体的实际负荷,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酸性染料

众所周知,酸性染料是用来对羊毛纺织品以及聚酰胺纤维进行染色的主要染料,最近两年我国国内这种染料的实际产量已经达到4.5万吨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生产酸性染料最多的国家,随着国内节能减排这一理念的提倡,酸性染料不仅在国内外的纺织产业中逐渐取代了以往所使用的染料,其取代传统染料的范围还在逐步的扩大,例如,逐渐代替了以往用来染色羊毛纺织品的铬媒染料;研发了符合欧盟生态标签标准的具有染色率的金属络合型染料;具有极高吸进性以及良好牢度的弱酸性染料;适合与汽车内饰锦纶制品染色的染料等等,而这部份酸性染料的发展和应用,减少了相应的污染,并实现了满足染色需求的目的[3]。

环保型直接染料

在纺织市场中,混纺织物是纺织品的主流制品,如涤纶和绵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混纺制品的染色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水排放以及减轻环境污染,国内外不仅将活性染料和分散型染料进行组合,还将直接染料以及分散染料结合在一起对深色纺织品进行染料,而直接染料不仅具有极好的稳定性、牢度,还具有非常不错的提升性能以及重现性。在日本化药公司的基础上Clariant公司对这种染料进行了完善,使其具有更好的牢度、染着率以及耐热性,而使用直接染料进行染色时,不会消耗太多的资源,如盐剂、水、能源等。并且缠身废水的颜色较低,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硫化染料

虽然硫化染料为素纤维染料,可它并不具有产生致癌物质的偶氮结构、同时也不含有卤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所以可以用其取代目前一些禁用的染料,特别是黑色,只是在利用其进行染色时应该应用碱或者是硫化钠进行还原处理,废水之中含有硫化物约为15%到23%,且硫化染料会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近几年所研发的DiresulRDL、DiresuleV、optisult等型号的染料则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4]。

还原染料

在纺织行业生产工程中,还原型染料被用户来制作要求较高的棉纺制品,因为这种染料不会对环境产生相应的激素,并且在排放废水时,其色度不高,不会对水体中的鱼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这种染料已经称为众多禁用染料的有效替代品。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研究深入,使得还原染料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如,indanthrenBrowneG.n以及indanthrennavySR等。这些染料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匀染性和耐氯牢度,能够降低对周围环境水体的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二、具有环保性质的助剂发展与实际应用

纺织行业想要进一步达到低碳经济的实际需求,不仅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完善,研发具有节能减排的染料,还要保证有相应良好、健全的助剂来与之配套,从而提升节能减排的实际成效。就我国现阶段纺织生产中所使用的助剂情况来看,还需要有具有节能减排的环保助剂来进行相应的代替,而目前助剂的使用数量是染料整体使用数量的4到5倍,所以研发环保助剂就能够起到一定的减排效果,进而达到低碳经济以及可续发展的切实要求,更好的推动纺织行业发展。

结论:

总之,目前纺织行业所应用的具有节能减排的染料以及助剂早已成为染料与助剂两大工业的发展重点,文章对国外的一些成功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如今我国市场上节能减排染料与助剂和发达国家间存在的差距进行了研究,进而迅速的更新了产品结构,使整染行业节能减排的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从而使我国的防止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杰,张晓琴.适应低碳经济要求的新型纺织化学品的发展和应用[J].印染助剂,2010,27(8):1-13.

[2]顾浩.低碳经济时代的纺织化学品――发展与应用[J].纺织导报,2010(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