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十篇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十篇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4:34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双向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它需要在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是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主动认知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并被语文深深吸引,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关键。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我们重要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方法和策略,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小学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语言。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二十一世纪,阅读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有着重大意义。对孩子们而言,书是益友和良师,可以使他们的各种素质逐步发展,因此,阅读的作用可想而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侧重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符合这一要求,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故步自封、停滞不前的状态,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阅读,还停留在为应付考试而读上,被动接受对材料的解读。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

1.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构建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是我们共同参与、有效交流,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勇于质疑的精神,强化积极探究的能力,尝到成功的甜头,不仅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而且参与教学。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或直接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就很难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很难使他们从心里接受。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被有效激发,他们就会永远成为知识的“奴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营造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让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给孩子们布置“读书好点子”的作业,并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对孩子们阅读建议的分析,从中选取好的建议,进行集中讲解,并把它们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支持,又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阅读学习的乐趣。当孩子们发现建议被老师采纳时,会感到万分高兴,这是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动力。我们通过对孩子们“点子”的调查,能够了解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什么方法是他们最易接受的,哪些材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通过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就能够大大提高阅读质量,提高教学实效。

2.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本,阅读的目标是读明白,这里的明白是对阅读对象有一个较准确的认知和体验。它包括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提取,对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准确地概括和分析。文学作品有时需要鉴赏,同时会受孩子们选择不一的干扰,我们要积极引导,把孩子们的疑惑集中到一个焦点上,然后科学有序地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有效解决。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阅读内容和学习方法。阅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这个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体又要考虑到局部。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内容,由初读到鉴赏再到创新,使教学设计体现出梯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挥特长,畅所欲言,积极表现自我;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并最终产生浓郁整合效应。在阅读设计的难度梯度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优势,不同水平的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处于最佳状态,真正做到各有所得,各有进步。

3.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

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按照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循序

渐进,同时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语文阅读能力一般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它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基础。积累主要包括语言材料、文体特点、写作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等方面;还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技巧等知识。我们要结合教科书作必要的介绍,并要求学生有效积累。

(2)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判断、分析和归纳的思维能力,积极发挥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判断力。它是孩子们理解事物的前提,我们可以通过材料中的判断句或限制性词语训练。其次要加强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是孩子们基本的思维过程,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要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有了联想,孩子们就能够把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动化,进而使阅读更高效。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2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1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3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4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三、小结

通过本课题开展的研究与尝试,我们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学有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但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中直观教具的应用。2,借助信息技术能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但不能将信息技术等同于教学方法。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教得更轻松。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学得更扎实。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更加充满创造性、趣味性。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节日;策略

利用小学课堂作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建立起^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节日的意识。客观审视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广泛传播、发展我国流失悠久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个人应当肩负起的重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节日的渗透和策略进行浅析。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的小学生越来越愿意过“洋节”,而逐渐淡忘了传统节日,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节日,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继承、弘扬传统节日的优良品德意义重大。首先,继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蕴含着一个小故事,都与民族优秀人物有关,而民族人物的优秀品质正是在传统节日中得以体现,比如“寒食节”,相传寒食节是为纪念晋国人介子推。介子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立下大功,重耳后来继位,没有忘记介子推,就想请介子推上朝领赏,介子推却不来,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就和母亲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很伤心,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讲解相关节日的历史人物故事,不仅能起到引领学生自我品德塑造的方向,而且还能弘扬民族精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比较传统文化的异同,正确引导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中华民族风俗”为主题展开,从各层面讲解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教师在讲解这一课的时候,也可以设定一个“节日文化知多少”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在网上查阅或者是在社区调查访问,分类整理关于传统节日的各种知识,在班里进行各自的演讲,然后通过调查分组,分为热爱传统节日文化组合喜欢西方文化节日组,让各组成员列出自己知道的、喜欢的节日,对其进行归类,最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传统节日,接下来各小组自由发言对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阐述,在这一过程中,能发掘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很多的故事情节。而西方文化就显得比较形单影只,在讨论的过程中,证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人物魅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弘扬传统节日的荣誉感。再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可以动员学生来一场“端午诗歌大赛”,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搜集一些自己认为是非常出色的相关诗歌,然后动手编写小报在学校的报刊专栏上予以展示,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日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带来的情感体验。

2.挖掘节日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节日中为学生讲解涉及节日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比如,元宵节始于宋朝,主要是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全家团团圆圆。教师可以在元宵节这一天借来灶具等,带学生做元宵,让学生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并对学生讲解元宵节主要吃的食物就是元宵。元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心的,另一种是带馅的,有酸辣甜咸香五种口味,可以煮煎炒炸蒸,让学生感受我国先祖人民的智慧,食物的吃法如此多样,从而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元宵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再比如“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而这天主要会吃腊八粥。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这就告诉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帮助穷苦人民,弘扬乐于助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不断给学生讲解传统节日的历史人物和民俗风情,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继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是每个国人都要担负的重任,教师应利用小学课堂宣讲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充分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扬传统节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4

关键词:内容依托教学;优等生;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学习管理

一、引言

内容依托教学(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是一种二语教学方法,它“围绕学生将要获得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而非围绕语言或其他形式的大纲组织教学”(Richards&Rodgers,2001:204)。与传统单纯注重语言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不同,内容依托教学法将语言和内容融合一体,教师可以以内容为依托进行语言教学,学生也以语言为媒介获得有意义的内容,这对于消除传统语言教学中语言与内容的隔离,在有意义的语境中提高语言能力,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任何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当今国内外语言教学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当今外语教学对学习者作用的重视。本项研究关注的是实施内容依托教学方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策略,特别关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实施内容依托教学过程中优等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希望通过内容依托教学下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研究,深入探索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下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文献回顾

2.1CBi及其相关研究

随着现代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经历了口语法和情境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学习法、自然法、暗示法、能力本位教学、任务型教学、内容依托教学等一系列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内容依托教学法将语言和内容相结合、为二语习得提供最佳条件并取得突出效果而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外二语教学研究逐渐意识到语言技能和学科知识分离的弊端。近几十年来,把学科专业知识引入二语教学的实践已越来越普遍,并逐渐形成“语言与内容的融汇式学习”(CLiL)的教学理念(骆巧丽,2006)。然而CLiL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想,它是eSp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随着eSp的发展,和内容依托教学密切相关的概念。这一教学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沉浸式”教学实验(immersionprogramme)(袁平华俞理明,2008)。

20世纪80年代,内容依托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外语教学和二语教学当中,例如加拿大和美国的沉浸式教学和双语教学。内容依托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语言水平。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成功实验对中国学者有很大启示。

CBi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交际功能理论、第二语言习得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黄娟,2007)。它把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作为学习语言的源泉(蔡坚,2002)。Leaver&Stryker(1989)把CBi归纳为四个显著的特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SubjectmatterCore)、使用真实语料(Useofauthentictexts)、新信息的学习(Learningofnewinformation)、适合学习者特定需求(appropriatetotheSpecificneeds)。met(1991)将CBi细化为五种具体模式:完全和部分沉浸法(totalandpartialimmersion)、用L2教授专业课(SubjectCoursetaughtinL2)、专业课加语言教学(SubjectCourseplusLanguageinstruction)、基于主题的语言课(LanguageClassesBasedonthemes)和经常利用内容进行操练的语言课(LanguageClasseswithFrequentUseofContentforpractice)。

2.2学习策略及其相关研究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期以来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学研究,已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澳大利亚教育学家比格斯(Biggs)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包括了一系列学生可以控制的因素,如动机、方法等(文秋芳,1995)。率先进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和todesco等人。1975年Rubin在teSoLQuarterly上发表了“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在该文中她总结了善学语言者的七条策略。同年,Stern和以naiman为首的研究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和teSL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在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都对策略做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Stern(1983)将策略(strategy)用来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wenstein&mayer(1986)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和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Chamot(1987)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Rubin(1987)认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构建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oxford(199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同时,o’malley&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1998)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1984年(文秋芳王立非,2004)。20多年的研究成果既有对国内外学习策略理论的总结和研究现状的介绍以及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如:吴增生,1994;文秋芳王立非,2004a;文秋芳王立非,2004b;庄智象束定芳,1994),也有对外语学习策略进行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如:蒋祖康,1994;刘津开,2002;刘绍龙,1996;吕长竑,2001;马广惠,1997;秦建华王英杰,2007;苏远连,2003;文秋芳,1995,1996,2001;文秋芳王海啸,1996;张萍,2001;等等),其中既有宏观视角的研究(英语学习者观念和策略的总体),也有微观视角的探讨(如听力策略、阅读策略、词汇策略等);既有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也有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研究;既有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也有个案研究;另外还有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专著(见程晓堂郑敏,2002;文秋芳,1995;肖建壮,1997;严明,2009)。#p#分页标题#e#

同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们也通过观察、调查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优秀学习者使用的一些学习策略。Rubin(1975)在她的研究成果中指出,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很多惊人之处,包括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交策略、认知策略等等。在Rubin的影响下,Stern对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对比,总结出了成功学习者必备的十大学习策略。他还把成功学习者策略分为四类:主动计划策略、“学术性”学习策略、社会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根据Stern的模式,加拿大多伦多oiSe现代语言中心进行了名为“优秀语言学习者工程”(GoodLanguageLearnerproject)的项目。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为,优秀语言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潜在的有利学习环境,或者自己创造学习环境来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Rubin、Stern研究的基础上,naiman等人对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更加全面和详细的研究,包括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的使用、交际活动以及情感因素等方面,并且修正了Stern提出的十大策略,提出成功外语学习者五大策略。ellis(1994)也对优秀学习者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

我国的学者对于成功学习者和不成功者学习策略的使用差异也进行了探索,但是数量有限,主要有文秋芳、马广惠等人的研究。文秋芳(1995)通过对两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个案研究来探索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方法是造成她们英语成绩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马广惠(1997)对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研究。另有夏静、秦晓晴(2005)以22位知名专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成功英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但是这些研究样本都比较小,结果的可推广性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然而这并不能否认对各级各类的学习者展开一定规模的优秀者学习策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这种研究的意义在于,教师可以根据优秀学习者的特点,确定具体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长处和短处,使之互相取长补短,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学习策略,克服使用策略的随意性和无计划性(秦晓晴,1996)。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5

【关键词】学习策略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一、引言

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简单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教育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尤为迫切。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使用程度成正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梳理了学习策略的相关文献,从英语学习策略的角度,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对英语教材分析进行了初步思考。

二、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1)学习策略的定义。在外国对学习策略开始研究时,学者关于什么是学习策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比如,Stern(1983)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偏向于使用的学习路子的宏观整体就是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则是微观的具体的学习方法。Chamot(1987)又提出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而形成的处理学习问题的行为是学习策略。Rubin(1987)进一步深化w习策略的定义,他认为学习者自己创造出的运用于自己学习活动的策略就是学习策略。oxford(1989)从学习策略使用的的目的方面来给出自己的定义,即学习策略是为了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加成功,让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轻松愉快。

(2)学习策略的分类。前文对学习策略定义的讨论中提到学者们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存在分歧。比如oxford(1990)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学习策略,一种是间接学习策略,这是根据该种学习策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直接还是间接。他提出了直接、间接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对后来学习策略的研究影响很大。此外,o’malley还提出了学习者水平不同使用的学习策略就不同,即初级水平学习者使用初级学习策略,中级水平使用中级学习策略,高级水平学习者则使用高级学习策略。我国学者在开始研究学习策略了之后也提出了自己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其中观念就是学习者思想层面的学习策略,而方法就是学习者所做出的具体的学习行动。

(3)教材的定义。在人们眼中教材就是学校里面学生使用的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课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材已不仅仅是那几本课本了,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用到与教学相关的全部材料都是教材,比如学生课后做练习的练习册、听力课使用的磁带、老师教学展示的图片等等。总之,在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材料都可以叫做教材。

目前我国的学校里教材中最重要的就是各科课本,大部分学习活动都是围绕课本而进行的,其他材料是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补充。英语课本也就是英语课最重要的教材。

(4)教材分析的定义。英语教材里面包括不同话题所形成的各个单元,每个单元里面有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语言材料所勾画出的学生将要学习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目标。每个单元、话题都会体现出特定的教学目的,也会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各个单元、话题的不同板块活动的设计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教材分析就是对教材各个单元、话题或部分所体现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教学理念等等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各版本教材的优缺点,以便结合教学与学习的实际进行教材的改进。

(5)教材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可以分为两种:随意的印象性分析和有系统的分析。根据字面就可以理解,随意的印象性分析是靠个人主观决定的,也就是教材的分析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某一教材做出一个分析。

对教材进行有系统的分析比印象性分析可靠很多。这样有系统的分析分为对教材内部、外部分析两部分。其中教材内部分析就是针对于教材本身进行的分析,比如教材本身某一活动设计所体现的教学思想等等。对教材进行外部分析就是分析该教材使用者的情况。

2.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1)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概述。从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学者开始了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Rubin(1975)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他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外语学习中表现很优秀的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使用的学习方法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20世纪80年代后学者逐渐提出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有Krashen的监控理论、anderson的认知语言学习理论学说等等,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学习策略的研究向着更加深入、细致。影响深远的要数oxford对学习策略做的分类。

90年代,学者们把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做了调整,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调查,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许多培训手册随着学者们的研究而相继出版,Rubin和thompson(1994)出版了题为HowtoBeamoreSuccessfulLanguageLearner的语言培训手册,Chamot(1999)等人出版了theLearningStrategiesHandbook等。

(2)国外关于教材分析的研究概述。国外学者对于教材分析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对教材分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Cunningsworth(1984)根据自己的分析提出了评价原则。另外,外国学者对于教材分析的方法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Hutchinson

和waters(1987)提出了教材分析的对照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教材本身,然后对比客观理论上对教材各方面的要求,进而做出对该教材的分析与评价,即主观需求与客观对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英语教材分析取得了新的进展,对英语教材的分析更加系统、全面化。Cunningsworth(1995)对英语教材分析的方法、类型、指导方针、内容方面做了研究,并在ChoosingYourCourseBook一书提出了整体印象与深入分析的方法。

3.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1)国内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概述。我国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对学习策略进行研究。在我国黄小华(1984)是最先开始学习策略研究的,1984年他对中国外语学习者口语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调查并且还将结aninvestigationoflearningstrategiesinoralcommunicationthatChineseeFLlearnersinChinaemploy一文中。随后许多学者都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秋芳(1996)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该书在我国学习策略研究史上非常重要,是我国学者针对学习策略研究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90年代之后我学习策略的研究有了极大的发展,进入了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一阶段我国学习策略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在文秋芳、王立非(2003)的《中国英语学习与实证研究20年》被总结得很详细,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即宏观上对学习者学习观念等的研究和微观上对学习者具体的使用的学习策略如听力、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调查。

(2)国内关于教材分析的研究概述。我国在教材研究方面比国外晚,我国的学者最先是介绍外国学者在教材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王蔷(2000)就提到了tomlinson关于教材分析的观点,并且将这些观点详细描述在《英语教学法教程》一书中。

结合外国学者近年来在教材分析上的研究成果,2011年程晓堂、孙晓慧(2011)提出教材分析的两种分析方法即随意的印象性评价和有系统的评价,并且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对这两种分析评价的方法作了仔细的介绍,其中对教材进行有系统的评价又分为了两类:一是对教材本身如教学设计等进行的教材内部评价,二是对使用该教材的群体如学校的学生、老师等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即教材的外部评价。

三、学习策略与教材的关系

学习策略培训已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引起越来越多关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在教科书中有无学习策略、有哪些具体学习策略及渗透方式,关系到学习策略目标能否实现。

本文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必修1为例,重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教材外显性学习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tips部分,学习策略的体现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教材的这一板块中编者把重点放在了认知策略的学习上而资源、交际、调控策略被忽略得比较严重,这就远远没有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策略的要求,是该教材在学习策略部分编写出现的一个缺点。所以笔者认为该教材以后在tips这一板块的编写上应该加大资源、交际、调控策略的比重,使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就能够学到很多有益的策略。

四、研究的局限

笔者只是通过文献法对英语学习策略与教材分析的相关理论分别进行了大概梳理,发现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和延伸,且研究方向也更细化,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使用对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但对于如何真正把英语学习策略的各项研究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或不成系统。学习策略要怎样在教材中体现以及如何安排所占比重,则需要经过更全面深入的实证研究和调查访谈进行研究,才能得出较全面而科学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郑玉荣.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成就与不足―基于13种外语核心期刊10年(2000-2009)的统计分析.

[2]王立非.大学生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3]文秋芳,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陈淑珍.高中英语教材中学习策略设计的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6

关键词:写作策略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状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90-01

从小学写作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中来分析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状况,是最为直接、客观地了解写作策略教学现状的一种方法。因此梳理写作心理学研究中的写作策略、借鉴国外的课程标准中的写作策略、分析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的状况,揭示小学写作策略教学的总体状况。将写作策略的研究纳入到写作教学内容的视野,以改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写作策略知识教学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将写作知识纳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提出相关的知识策略,同样也可以通过教学目的间接地将其纳入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来。

1.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直接的提出写作知识策略,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写作方式、写作方法。在笔者采用的57个课例中,直接提出的写作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提纲策略、草稿策略、读者意识策略、清单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头脑风暴策略。以头脑风暴策略为例,头脑风暴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提出一个主题,如写“我的学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无论对与错,只要是与“我的学校”有关的想法都提出来并记录,作为进一步思考的材料。另一种是某个人针对某一题目,进行发散思考。一般来说,你浮现在脑海中与某一主题有关的词语、句子、感觉、观点和想法等都可以用词或词组简要列出来,不需要使用完整的句子,也不需要注意标点、拼写、用词等。最重要的是要把任何与题目有关的东西列出来,以作为进一步写作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多数采用第二种方法。

2.间接提到的写作策略。间接提到的知识写作策略主要的内容包括提纲策略、目标设定策略、读者意识策略、心理意象策略、绕过低水平加工策略、自我言辞表达、自我观察、自我判断策略、自我提问策略等相关内容。

写作策略教学状况的具体分析表明,写作策略教学是优秀写作课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纳入常规写作课的教学是写作教学改革的关键。加深对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策略的研究,是改善我国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写作策略知识教学状况的总体分析

1.总体状况。教师在写作的构思阶段教授了提纲策略、头脑风暴策略、角色扮演策略和目标设定策略。教师在转译阶段教授了心理意象策略和绕过低水平加工策略。教师在修改阶段教授了自我言辞表达策略、自我观察和自我判断策略。伴随整个写作过程,教师教授了读者意识策略和草稿策略。这些写作策略教学对小学写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作文教学中,对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观察策略、自我判断策略和自我反应策略的教学几乎没有。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写作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的自主时间比较少。另一方面是从对我国学生性格分析来看,我国的学生一般都比较被动。这几种写作策略主要是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的。教师给予学生自由的

与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对写作策略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2.写作策略教学的必要性。小学生基本上不能自发地使用写作策略,小学生对作文策略的使用是在教师的提示与指导下完成的。在小学阶段,教师在作文课堂中进行写作策略教学是必要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教授写作策略这一写作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作策略,并认识到写作策略应是“我自发使用的一种策略”。小学生对写作策略的学习,是为学生以后能够自发运用写作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接受过写作策略的指导,他们就很难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自发运用写作策略,很少能够高效地自主完成写作任务。在小学阶段,将写作策略作为必要的写作教学

内容来教是非常重要的。

3.写作策略教学对学生写作起到积极作用。在57个课例中,无论是教师直接提出写作策略还是提出具体的写作策略行为的教学,都使该节作文课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写作策略对学生的写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本次作文的写作有帮助,可提高写作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本节作文课中学习到的写作策略可以迁移到以后类似文章的写作中。这与前面梳理出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写作策略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相吻合。

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十分有必要。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药积极使用之一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7

关键词:词汇词块学习策略词块教学

一、引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转引黎建敏:2007-5-20)。”可见,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保障,脱离词汇,任何语言都无法得以传递。因此,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究已经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英语词汇学习缺乏策略,往往拘泥于死记硬背,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等等。鉴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基于对词块理论的研究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改善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对策建议。

上述所谓“词块”是介于传统的语法和词汇之间的特殊的词汇现象,通常是模式化的固定或是半固定的块状结构。当前,随着语言学中语料库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和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英语的写作和表达并不只是靠单词、短语、句子就能完成的。自然言语中的90%的语言都是由一些大于单个单词的半固定的单位构成的。这些模式化的语言结构是语言处理最理想的单位,它们以一个整体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对这些模式化语言结构的掌握缺乏是当今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之一,并造成语言输出的障碍。因此,文章基于重视词块学习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词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英语学习者改善英语学习策略,提升英语学习效率。

二、问卷调查的理论依据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学习者自学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很多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鉴别善学与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oxford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又可以细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也可细化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oxford:1990-58)。malley和Chamot也提出了他们对于学习策略种类的认识。并且将学习策略划分为三部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malley,Chamot:2001-123)。

在对一般的语言学习策略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许多研究直接涉及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和研究。nation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三组(nation:1990-71),分别为计划策略(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和何时学习)、来源策略(寻找词汇信息)和步骤策略(建立词汇知识)。Schmitt在综合有关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及具体的词汇学习策略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两大类词汇学习策略构成的策略系统:发现策略(学习者首次遇到生词时为了确定词的意思而采用的)与巩固策略(学习者用于巩固已经学会的词汇而采取的)。发现策略又包括决定策略和社会策略;巩固策略主要由社会策略、记忆策略(将新的学习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策略)、认知策略(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操作或转换的活动策略)、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的有意识的监督,并进行计划、监控或评价最佳的学习方式的策略)组成(Schmitt:1997-45)。Schmitt首次将词汇学习策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通过自己的这两大分类标准,描绘出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词汇学习策略框架。他的研究为词汇策略分类系统的建立,以及为有计划、有规律地教授词汇学习策略提供了依据。

依据上述理论,本文按照“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三类进行了调查问卷设计。其中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等子策略;认知策略包括记忆、反复、联想、构词法、上下文记忆、猜测、查找、翻译和记笔记等子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包括时常树立信心、培养词汇学习的兴趣和自我鼓励等子策略;交际策略主要包括在合作、自我激励等子策略。

三、调查问卷研究方法的说明

1.调查问卷的目的

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词汇策略使用方面的不足,然后基于词块学习的角度为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为今后笔者的词块教学积累一定的一手资料,不断改善词块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词块教学中的作用,最终更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基于上述研究目,调查问卷的设计可以通过设定如下研究问题来实现:

(1)广州医学院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他们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如何?

(2)在学生中哪些策略为较常使用策略?哪些策略使用频率较低?

(3)针对上述情况,在今后的词块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水平和综合运用水平?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以学生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现状为主题,以oxford对于学习策略总体的分类及Schmitt的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为基础。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调查工具采用为无记名方式。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效果,调查问卷是基于oxford'sSiLL(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问卷由16个题目组成(涵盖理论基础中所提到的16项子策略),每个题目为一个陈述句,均采用五级选项,如:1=“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5=“这种做法完全或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

3.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州医学院20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共169人。调查后,共收回问卷169份,为全部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169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中,认知策略(m=3.2849,SD=0.6768)经常被使用,元认知策略(m=2.8611,SD=0.6254)和社交/情感策略(m=2.4322,SD=0.3973)不常被使用。常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翻译、反复、猜测、记笔记、记忆、上下文记忆、联想、查找、分类、构词法,其他的元认知策略(制定计划、选择性注意、自我监督、自我评估)与社会情感策略(合作、自我激励)不常被使用。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所采取的策略存在如下问题。

1.英语词汇学习中词汇负迁移的现象严重

由调查结果可知,翻译(m=4.2125,SD=0.4562)在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中占据了首位,且为学生普遍应用。然而,通过翻译来学习词汇极易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进而会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母语负迁移情况。当母语表达方式类似于英语时,学生通过翻译记忆词汇可能比较容易和省力,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这种积极作用,我们称之为词汇正迁移;当母语表达方式不同于英语时,学生通过翻译记忆词汇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导致学生延缓了学习进程,甚至在运用词汇时产生误用,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这种消极作用,我们称之为词汇负迁移。词汇负迁移往往导致学生简单地从汉语意思出发寻求对等的英语词汇,例如将“看报纸”翻译为“seenewspaper”,应为“readnewspaper”;将“红茶”翻译为“redtea”,应为“blacktea”;将“大雨”翻译为“bigrain”,应为“heavyrain”等诸多类似这样的简单对应、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讲属于一种弥补知识缺陷的策略,然而,却让语言的接收者不知所云。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2.英语词汇学习中望文生义的现象严重

根据调查结果,猜测(m=4.0379,SD=0.4034)在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中列于第三。然而,猜测往往是导致学生面对词汇望文生义的现象,尤其是对一些“面熟”的词汇(王方:2004-2-112)。例如,单词“greenhouse”,大部分学生望文生义,将其理解成“绿色房子”,实际上这个词义是“温室”;短语“knowathingortwo”,大部分学生将其理解为“略知一二”,殊不知该该短语的真实含义与其是大相径庭的。如“mr.SmithknowsathingortwoaboutChina.”意为“史密斯先生对中国非常熟悉。”

3.英语词汇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

依据调查结果,反复(m=4.1564,SD=0.4169)、记笔记(m=3.4146,SD=0.5037)、记忆(m=3.1975,SD=0.4213)、上下文记忆(m=2.9868,SD=0.3025)等子策略被学生应用的相对较多。其实,应用这些策略来学习词汇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中国大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这些子策略拘泥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样以来,词汇记忆就成为困扰学生的难题,费时费力而效果不良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时学生也大多将问题归咎于自己的记忆能力不好,应知道词汇记忆也是需要一定的学习策略的。

4.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应用的较少

相对于认知策略(m=3.2849,SD=0.6768),元认知策略(m=2.8611,SD=0.6254)和社会/情感策略(m=2.4322,SD=0.3973)应用的较少。但是,有关研究证明,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在词汇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往往比某一项认知子策略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是学生词汇学习的软保障。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只要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监督、自我激励以及与别人的合作,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发现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认知策略的应用上,忽略了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词块教学意识,改善学生词汇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词块教学是比较适合英语学习者积累词汇、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笔者以强化词块教学为切入点,提出如下改善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对策建议。

1.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词块学习意识

大量研究表明本族语者都是程式化的使用语言,他们的大脑中储存着许多可被随时提取的词块(周一书:2007-8-27)。由于这些被提前存储的词块,本族语者在输出语言时几乎不用消耗大脑进行词语组合,他们在语言输出时很轻松的从大脑词库中提取词块。这样他们能节约了大量时间,从而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表达自己的思想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让学生认识词块学习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进行词块学习的意识。

2.教学过程中以多种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词块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组织词块教学,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词块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提醒学生掌握单词的固定搭配,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在一些搭配中有些词才会出现。由于学生在掌握单词的搭配会联系到单词搭配范围和使用的语境,而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者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词块才能被很好消化和吸收。通过类似的词块教学,学生的词块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3.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词块记忆提供条件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输入材料,让学生能接触到,并且吸收符合英语习惯的地道的表达和搭配。让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利用和记忆词块。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适合自己的词块记忆方式。

4.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词块学习策略的指导

从上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出,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习策略作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要经常和同学们讨论问题,增强自信心,充分发挥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从而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赵丹,范佳程:2009-4-23)。采用词块教学法将减轻学习者写作的时间压力和心理压力,使他们产出更地道更流利更接近于目的语言。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有用的固定词组以及一些常用的搭配和惯用句,也就是说多教授一些词块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结语

词汇学习仍然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词块教学的种种策略可有效地对其加以解决。词块教学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对于学习者正确和恰当的输出语言大有裨益。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词块教学方法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英语词块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英语教学方法才能得以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黎健敏.英语词汇的组块记忆和策略教学[J].教学月刊,2007,(5):20-22.

[2]oxford,R.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m].Rowley,mass:newburyHouse,1990.58-69.

[3]malley,J.m.&Chamot,a.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23-157.

[4]nation,i.S.p.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Rowley,ma:newburyHouse,1990.71-99.

[5]Schmitt,n.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inn.Schmitt&m.mcCarthy(e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andpedagog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45-113.

[6]王方.成人英语学习中的望文生义与硬译[J].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112-113.

[7]周一书.提高词块意识的英语教学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27-30.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8

一、英语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而作为学科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英语学习策略即指与英语学习相关联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由于英语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因此英语学习策略体系也大致由这四部分的分支策略构成。在刘电芝等人主编的《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一书中将这几部分的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类,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2]

听力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听力心理调试策略、听力内容预测策略、抓关键词策略、要点记录策略、整体把握策略、巧听策略。

口语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朗读策略、跟读策略、模拟交际情景策略、大胆开口主动交流策略。

阅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关键字词分析策略、句型分析策略、主题归纳策略、精读四步法策略、词义猜测策略、略读策略、速读策略、内容预测策略、文体识别策略。

写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句子书面表达策略、连句成文策略、短文写作策略、常见文体范文临摹策略。

另外,由于词汇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就词汇记忆而言又包含下述策略:词汇联想记忆策略、字词归类记忆策略、词汇对比记忆策略、图形记忆策略、构词法学习策略、词不离句策略、纠正顽固音策略。

二、英语学习策略及教学举隅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对上述策略一一进行解释,只能采用上述分类方法,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举出一些较为典型的策略,并对其教学方式进行简要论述,以期能对教师的策略教学有所启示。

(一)听:内容预测,训练学生的“第六感”

猜测不仅可以运用于词汇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听力训练策略。听前预测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题项,并对题项中渗透出来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加工,在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的同时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听力质量。因此,在每次听力练习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选项、语音、语调、语境等所提供的信息,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养成先读、后想、最后听的习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第六感”。为了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收集一些在听力测试中常出现的词汇、句型、场景,并按照某种特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整理,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把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集中练习,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培养自己迅速捕捉信息和判断的能力。

(二)说:用唱歌训练说话

一直以来,口语教学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其原因在于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任何学习技巧都无法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此,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应该是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学生缺乏练习口语的兴趣,但对于欧美流行的英文歌曲却情有独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教学生听唱英文歌曲的方式来教授口语,培养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经典的英文歌曲(如乡村音乐、蓝调音乐和电影插曲等)不仅曲调优美,而且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教师进行文化导入的绝好材料。因此可利用早读、课前或课后的时间进行歌曲策略教学是比较理想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歌曲曲调和节奏有所熟悉,之后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尤其是那些需要弱读和连读的地方。由于歌曲本身并不很长,因此学生可以在反复练习几次后就能流利地“读”完整首歌曲,最后便可配合曲调进行演唱。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音乐魅力,同时还能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更关键的是,歌曲中的口语技巧和词汇也能在美的熏陶当中轻松地为学生所掌握,其“乐学”的情绪自然也能得到激发。

(三)读:速度和质量一起抓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以信息搜索为特征的泛读已不再是精读的辅助手段,而应是需要学生切实掌握的阅读能力。一般说来,高效且快速的阅读需要把握好文章的“两点一线”。

“两点”分别是指文章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一旦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和信号词,便能把握住作者的整体思路,而其余部分只需一扫而过。值得一提的是,快速阅读并非意味着完全忽略细节,而是要有所侧重和技巧性地对其进行把握,这里提到的“一线”则是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抓住的是句子的主、谓、宾这条长线。在阅读长句时只要将这三者融会贯通便可形成句子的全貌,而对于学生来说这往往是个难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避轻就重”,对学生分析长句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其次,还要抓住“意群”这条短线。一些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单词上,于是只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教师应注意矫正学生这一不良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习惯以意义和句法结构较为密切的一组词或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

(四)写: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反馈被看作是过程写作的本质。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充当着反馈者的角色。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写作者和反馈者总是无法平等地进行交流,再加上班级教学人数过多,使得这种交流也十分有限。采取2~4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作文,通过一系列阅读、评估、讨论来练习写作不失为一个写作训练的好策略。

在写作互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知识接受者,而会对同伴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质疑,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里,教师从反馈者、评价者转变为合作学习的调控者,其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并体会到,由于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知识背景都有所差异,因此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充分交流,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而无论作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其写作水平都能在合作互评中得到提高。已有研究表明,合作互评式写作练习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3]但其有效性是否适宜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学生,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英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以行动研究者的姿态进行策略教学

策略训练不仅是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知识或能力水平以及策略的运用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发现学生在策略认识和运用上存在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如何将学习策略有效地转化为教学策略,或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从“学会”到“会学”等问题也有待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及指导纳入自己日常的教学之中,以策略研究为课题,通过调查、访谈、教学实验等多种方式探索策略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模式。

(二)根据学生已有的策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已有研究发现,影响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4]1.学习者的目标语水平;2.学习者的文化背景;3.学习者的个人特征;4.目标语学习环境;5.学习策略观念;6.目标语学习时间。这些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关联,共同构成影响策略运用的因素,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应从这些因素着手,对学生掌握策略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由于英语学习策略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同阶段、不同个体应有所侧重。

(三)重视对学生交际策略的培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与外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应该在实际语言交往中得到检验,因此交际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中应占有相当地位。交际策略不仅是英语教学采取交际法时的重要辅助手段,它还可以使学习者在课下用外语交流时,不致于因自身语言水平所限而出现交际中断,从而大大提高其外语学习的成就感。另外,从长远看,这些交际策略也有助于学习者走入社会后,能独立运用外语的交际功能,变知识为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交际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许多关于策略训练的研究均已证明,学习策略训练的确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学习策略给予充分重视,积极转变过去仅以传授单纯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琳:《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相关性调查与分析》,《山东教育》2003年第2期。

[2]刘电芝、傅唯泉:《中学英语学习策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内隐学习策略;外显学习策略

从去年开始,国内关于英语高考形式的改革设想,取消高考英语统考,将英语纳入社会性等级考试,引起了广大师生和学者的关注。业内人士发现,改革并未削弱英语成绩对高考总成绩的权重。对于偏科学生而言,英语单科成绩的缺陷不能通过特长科目的高分来弥补,可能会阻碍他们继续求学。改革之后,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重要,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愈显紧迫。可是如何操作才能高效呢?外语学习的“词汇”效率观点认为,只有对单词的再认达到快速自动化的过程,阅读时的效果才最好。也就是说无论听力、阅读、改错还是作文,大量词汇的获得是必要的,而且词汇提取得越快,其他相应任务完成得越好。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英语教学更离不开词汇教学。

2001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词汇学习作了明确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学会使用三千个单词和四五百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能够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记忆英语词汇,提高记忆效率,实现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或发明新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关于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以下四个方面展开:(1)“重复”策略。此类研究包括对重复法有效性的探讨和对最佳重复次数的争论。(2)“编码”策略。最受关注的编码策略是“关键词法”,而且大部分关于“关键词法”的研究都肯定了它的有效性,被研究的其他编码策略有“联系法”和“语义编码”。(3)“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4)“内隐学习”策略。探析和研究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局限性等。上述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种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探讨,试图证明它是否是最佳方法。这些研究所调查对象几乎都是学习另一种印欧语言。教学方法常受环境的影响,随着教学者的不同而改变。

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高中阶段,学生常用的英语词汇学习主要涉及三大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1992年,卜元探讨了影响英文单词记忆效果的三个因素,涉及了学习方法。而对词汇学习方法研究更全面的则是顾永琦,他运用问卷调查了北京师范大学85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对这些学生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进行了粗略描述。但顾永琦的调查对象仅局限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他对记忆策略的归类也不够完善。王文宇1997年运用定量的方法,调查了50名大学生对词汇记忆的看法和他们使用的记忆策略,并就记忆策略和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谢遐均2004年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量”和“质”,尤其是“质”影响学生的词汇成绩和英语学习成绩。深编码策略如活用、词形分析、上下文、联想等对单词记忆起促进作用,善于采用这些词汇记忆策略的学生词汇量较大,英语学习成绩也较好。

解朝文2005的英语词汇记忆研究认为,英语词汇记忆困难是由英汉语系不同、英语词汇内部因素、记忆词汇的策略与方法、记忆词汇的心理因素以及记忆的姿势造成的。词汇记忆过程中应有目标性计划性策略、强化性和高速度策略、精加工策略、实践性和持久性策略、灵活性策略。灵活选用常用的词汇记忆方法,如:协同、联想、构词、分类、卡片、比较、联系、阅读、图表、游戏、歌曲、谐音、歌诀、拆字、循环、软件等记忆。庄玮玮、回超2008开展了心理学记忆特点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实践,建议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运用组合法、综合法、阅读法、反复法等记忆词汇。

田秋香2011年通过实证研究了不同口头任务对初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84名英语水平相当的初中生在阅读完相同的故事后,分组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口头任务:用目标词编故事,用目标词造句和复述阅读材料故事大意。结果显示,与造句组和复述组相比,编故事组附带习得了更多的英语生词。而造句组和复述组对目标词进行了基本相当的词汇附带习得,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陈达芬2011年经实验发现,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理论也适合运用于外语的词汇学习。运用自我参照编码进行词汇学习能有效促进词汇的记忆和提高写作的词汇产出量,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研究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不同策略及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或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英语教学中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影响,或直接给出英语词汇学习建议。

二、我校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词汇量大,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较多,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本身已经很辛苦,好不容易记住了,实际使用中又会遗忘,苦不堪言。郭秀艳在《内隐学习》一书中提出:根据内隐学习规则,学生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地与词汇接触。这样无论是否能够记住并提取,先前的记忆不会徒劳,接触越多,词汇储存越牢固,随着无意识词汇量的增多,学习情境中启动效应出现就越多。另外,多种方式的学习,听、读、写三种方式同时进行,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有利于缄默知识的迁移。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研究证实:遗忘先快后慢,为提高记忆效果要及时、有规律地复习。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

1.早晚读,提倡各班级站立诵读英语课文或其他英语散文、诗歌,对自己喜欢的篇目尝试背诵。

2.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绘制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将新词汇纳入自己的词汇网络中,并与同学交流,加深印象。

3.组建学习小组,分割词汇教学任务,让学生担任教师角色,选用解朝文老师的词汇教学策略去实施教学,组内互助,完成词汇的掌握。

4.定期检测,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日日清由教师组织听写、周周清和月月清由学校组织限时训练来完成。对于不过关的学生,教师加强关注,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词汇学习策略,确保每位学生过词汇关。

5.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校广播台、电视台定期播出适合学生能力的英语节目,班级文化墙开辟英语角,增加英语词汇的“出镜率”。

6.支持学生英语学习小团体的活动。学校专门为有需要的社团提供学习设备、活动场地和优秀师资服务,并号召更多的学生参与英语学习小团体的活动。

近半年的实践显示,学生的英语词汇水平同比有所改善,我们将继续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之路,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篇10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外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外语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使用技巧或有目的的行为,以达到帮助学习及回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信息的目的。它既包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多采取的整体性的策略,也包括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的方法或手段。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地运用的一种外在的促进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是可以教授的。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高层次的行为,对语言习得产生宏观和间接的影响,具体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等;“认知策略”是在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转换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指推理、演绎、组织、总结、预练等;“社会情感策略”主要指合作性策略.用于人际交往或对情感的控制,具体指合作、提问、自言自语等。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目的、动机、情感、学习经历以及学习外语时的客观条件等方面不同,他们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截然不同。正是由于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不同,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也大为不同。一个良好的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外语、不同学习任务、不同的外语课堂类型而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因此,他们可以相对提高语言习得的速度,较快地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言习得水平。

针对学习策略有两种培养方法:一是直接讲授,一是间接训练。直接讲授指教师告诉学生策略训练的目的和意义,然后进行训练;间接训练中.敦师不告诉学生为什么练,练何种策略,但把学习策略安排在学习活动中或练习材料中,学生在练习中无意识地掌握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语言符号层面。即通过一段时期的外语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叭而为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奠定基础。二是文化层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而且要学习陌生的文化,包括各种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因此,外语学习者如何面对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目的语文化,站在什么样的角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看待他们(即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外语教学中的重点在于语言本身。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就其本身的内部结构而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正是通过语言单位、类别及组成的分支系统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联结起来的语言单位可以分为浯素、词、熟语、词的结构模式、词组结构模式和句子结构模式等.不同的语言在这些语言单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首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去理解母语和外语之间在语言单位上的差异,掌握外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而使学生的“语篇水平”“交际能力”“信息传递能力”“文化知识”等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思维能力

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外语教师应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从文化知识重现这一层面上升到文化理解、文化洞察与分析这一更抽象、理性的层面。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使其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思维是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看,语言使思维物质化:另一方面,从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看,思维是构成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大脑的反映活动,语言单位的形式方面才能与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关系发生联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外语教学课程量大,技能操练多,没有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思维空问和拓宽知识的空间。但实质上,合理的外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外语教学过程始终贯穿思维的运用和发展,这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与合理运用。现在,我国现有的外语教材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水平、语言技能的弱项、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任课教师本人的专业基础、语言水平、教学经验、语言技能的强项、教学方法的偏好、对教学效果的期望等选择教材并安排教学内容。同时,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文字材料、语音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可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不同的可能性,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去锻炼学生的思维,并给自己的单元教学规定思维培养方面的具体目标。

其次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不应该固守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对结论的推理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灵活性,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林立,国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2]李绍山,白济伦.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1999(2).

[3]宋艳葵.外语思维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