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十篇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十篇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7:07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1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氛围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这就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评价方法的改革: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情景式教学、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形成特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好。

(5)、课堂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习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师生讨论、交流、评价,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内容选择余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6)、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防止放而不收或收而不放的教学现象出现。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部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部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问题。现在很多体育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注重体育学习,不肯花时间钻研教材教法,体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利于自身和学科的发展。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学教育身心健康

小学健康教育水平关系到中国儿童健康成长水平,理应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可是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小学健康教育严重落后,中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到良好状态,小学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保证他们健康发展。面对我国小学健康教育现状,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了解不同学校、不同地区小学健康教育的真实水平,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真正提高我国小学健康教育水平。

1.社会小学健康教育的现状

1.1应试教育下,健康教育课程地位薄弱

当今社会在应试教育这个长期形成的模式之下,教育的本质已经发生严重变化,教育对人的培养在不断弱化。由于教育不断适应应试模式,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在小学教育中,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同样十分薄弱,本来就较少的课程还经常被文化课剥夺,直接导致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薄弱的健康教育影响了广大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健全的健康观和安全意识,造成了有的小学生玩水、玩火,导致受伤甚至死亡。小学健康教育的薄弱性和重视程度低是导致小学健康教育没有起到真正作用的重要原因。

1.2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由于教育部门对健康教育不重视,导致健康教育实际可用教学资源相当匮乏,正常的教学设施得不到保障。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导致小学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校都是由校医担任健康教育课老师,由于校医缺乏授课技巧,上课中无法正确教学,导致健康教育课效果不佳。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和匮乏的教育资源是导致小学健康无法正常进行的真正原因。

1.3面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差异性,缺乏针对性教育

小学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教育是影响小学健康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不同儿童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教师在针对小学生健康教育时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疏导沟通,导致健康教育没有体现相应的教育价值。由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特殊性,长期匮乏健康教育容易导致有些孩子出现心理失衡,真正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状况差,无法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2.有效进行小学健康教育的方式

2.1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健康教育

要想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就要明确小学生的特点。儿童区别于其他人群,活泼并且想象力丰富、好动好玩,针对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课堂健康教育时要多进行互动。在小学健康教育课堂上,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接纳和了解健康教育,让健康教育深入他们的生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他们在互动中了解相关健康知识,使他们学会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学习与生活。

2.2运用多媒体软件,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健康教育也应如此。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倡采用科技产物进行教育教学,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健康教育。以口腔健康为例,教育技巧和多媒体展示相比就缺乏了真实性,因而运用多媒体直观表现口腔健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健康教育脱离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健康教育更加方便进行,也方便学生的理解运用,因而在小学健康教育中应该更多利用。

2.3丰富课外实践,强化健康教育实效

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只能在课堂进行的课程,合理有效的课外活动更加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课本上讲述的健康知识,可以课外让学生更多体验,从而真正把健康教育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认识。总之,健康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关键。

3.结语

要在小学教育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进行有效的教育资源投入。健康教育中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课程,也可以借助课外实践强化健康教育效果。总之,小学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真正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困境;出路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起步晚,相关的研究文献比较少,所以现有的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先后出台文件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但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实行方案,所以在课程改革中出现诸多问题[2]。

(一)课程重视度不够

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领导和职能部门对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意义,虽然教育部要求以必修课程出现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但这项要求并没有落实到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在课程教学中,根本不关心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技能,只注重教师怎样在学期中考核,所以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其作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由于国内对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短,所以在课程讲授时倾向于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着眼于矫治性与预防性,所以设置的学生发展目标重点偏低。教育部并没有对课程的属性做出规定,所以有些学校直接将其设置为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要求学生背诵心理学相关知识,没有做到完善学生人格和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程学习中没有得到提升,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地位。还有些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交织在一块,模糊了两者的概念。

(三)组织形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心理健康教育授课仍然采用单一传统的讲授制。从课程性质来划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研究不足,所以无法安排有效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情感体验,从而忽视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无法有效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四)课程评价缺乏科学化、专业化

从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考试被认为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背诵,无法评估出学生真实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符合教育部要求开设这种课程的初衷[3]。课程评价是通过信息的采集,针对目前开设课程的实施计划作出有效调整的一种方式,如果其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出科学化、专业化的真实现状,那么这种评价标准就是失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处在没有正确指导的狭隘化评价体系中,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强宣传,提高重视程度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伟大使命,这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不仅具备完善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求有健全完整的人格。所以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设置,真正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心理感受,教会学生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定位准确

从教育学家杜威和罗杰斯教育理论中得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健全的人,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清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区别,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怎么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心态,所以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应该具备完整、独立的课程目标。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教会学生面临困难的解决办法,在人生的发展中保障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遵循个人身心成长规律对课程的设置做出调整,确定正确的目标。

(三)丰富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中可以发现,教学分为五大步骤,即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产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设想假设问题解决的办法、检验方法解决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这些方面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教学[4]。多媒体技术逐渐走入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容易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丰富教学体验,更加关注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未来的发展后劲,才是高校开设这种课程改革的成功,比如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四)创新评价体系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性质的特殊性出发,其评价体系不是依靠传统的纸笔测验做出就可以衡量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课程评估,比如平时课堂中的参与表现、心理测试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师生交流方面考核,主要考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所以在评价体系中需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从科学、客观、全面的角度根据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重视实践课程的拓展,结合课程开设的设定目标,促使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4

摘要:“健康教育化”是近来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流行倾向。就该倾向的成因及利弊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该倾向实质上是对“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一种形而上学的诠释,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663-03

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场声势浩大的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体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改革过程中,新的改革思潮不断涌现,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探讨和尝试,力图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倾向就是诸多改革思路中的一种。

1 “健康教育化”一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流行倾向

近年来,在体育课程改革中诸如“健康教育一学生体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1]、“树立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2]、“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3]之类的观点非常流行,这类论调事实上反映了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倾向,我们称之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观点主要是:过去的体育课程之所以出现种种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健康,忽视了健康教育。因此,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应该是在课程中突出健康教育的目标,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课程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或走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之路才是改革的希望所在。持这种倾向的人主张对现有的体育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化”改造,在实践中其具体做法因程度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1)主张在现有的体育课中更多地融合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这种做法的“健康教育化”程度相对较低;2)主张将现有的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合并成一门新的综合课程;3)主张体育课程归属于健康教育[4],并力图将体育课改造成新的健康教育课,彻底改变体育课程的性质,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做法。尽管做法各不相同,但此倾向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或附和,已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流行倾向之一,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人们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

2 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的原因

2.1 “健康第一”体育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应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程受学科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增强体质”和“传授技能”一直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结果造成严重忽视学生身心健康,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等种种弊端。为此,体育课程改革一直希望能够逾越“体质论”和“竞技论”体育课程观的樊篱。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人们最终选择了“健康”这一概念作为突破口。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健康”这一主题被引人体育课程当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为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促进健康的重要功能和目标被突出,“健康”这一概念成了体育课程的核心主旨。体育课程的这一变革被认为是对我国传统的“体质论”和“竞技论”体育课程观的历史性突破,“体育为健康”这一新的学校体育教育观很快得到诸多课程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认可和响应。体育课程作为一项教育过程,既然它的价值倾向和课程目标都已指向“健康”,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体育课程理所当然地就应该是一项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教育过程了,更有一部分人认为体育课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健康教育。于是对体育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化”改造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举措了。

2.2 “体育卫生模式”惯性思维的结果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就有着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传统,人们习惯于将体育与(卫生)健康教育放在同一层面或内容中考虑,这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经验,同时也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5],人们称之为健康教育的“体育卫生模式”。这种模式反映出人们的一种朴素的体育健康观,突出了体育课程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实践中有着“体卫”并称、“体卫”工作一起抓的习惯。“体育卫生模式”体现了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一种普遍心理定势:人们习惯于将学生的健康问题归因于体育课程,每当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下降时总会去指责体育课程。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传统的体育课程中实际上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健康教育化”萌芽,只是在“体质论”和“竞技论”体育课程思想的束缚下,显露得并不明显而已,但这种传统至今一直体现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许多学校的健康教育课常由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教研组与医务室也常被设置在一起。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一就是基于青少年健康下滑问题,在此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被得以强化,而“体质论”与“竞技论”体育课程的解构以及“健康第一”课程指导思想的树立,更是为这种思维方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于是“健康教育化”倾向开始在体育课程改革中逐渐被张扬。可以说,“健康教育化”倾向与“体育卫生模式”是一脉相承的,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延续,更是一种强化。

2.3 国外体育课程理论迁徙的产物 我国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借签了大量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世界各国对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体育为健康“口号的提出,各国体育课程的改革中都突出了增进健康的目标。将体育课程改造成有明确的健康目标,并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融人体育之中成为当今世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主流趋势“,。新西兰、日本等国将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合设为一门课程的模式更是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在国外体育课程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开始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尝试,基础教育中的体育课程(初中阶段)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体育课程的“健康”目标,而大学体育课程中也开始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化”倾向在改革中逐渐生成发展,成为国外体育课程理论借签和引进的产物之一。

3 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的理性审视

3.1 “健康教育化”改革倾向的长处 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倾向无疑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倾向的优点在于它直观地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理念,突显了体育课程的“健康”目标,拉近了体育与健康的距离,从健康的角度提高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同时这种改革倾向还较充分地体现了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不但纠正了以往的体育课程只注重运动技能的学习,甚至将运动技能的学习当成惟一的内容与目的的不足,强调了健康促进及健康知识的学习同样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同时也克服了以往体育课程仅偏狭于

促进身体健康方面,使体育促进健康的功能朝着三维健康拓展。这对改变几十年来在“体质论”和“竞技论”指导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倾向也比较贴近传统的“体育卫生模式”,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同时又紧扣新世纪人类呼唤健康的时代主题。此外,这种倾向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增加体育课中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理论课的课时和比例等都是容易做到的。因此,此倾向不失为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个富有创意的切人点,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提高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也有着促进作用。

3.2 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3.2.1 “健康教育化”倾向所存在的前提有待商榷体育课程“健康教育化”改革倾向是以“健康”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着眼点的,它所存在的前提假设是:“健康”是体育的根本或终极价值取向。尽管“健康”概念的引入,使得人们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有豁然开朗之感,当前的课程改革也大打“健康”牌,寄希望于体育课程通过“健康”这一主题找到自身发展的突破口。然而,一方面健康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体育对于学生健康的影响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方面,不是学校健康教育的全部。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具有多种价值内涵,“健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体育课程的根本或终极价值取向是否必然就是“健康”,至少在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证。实际上“健康第一”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它对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普适性,而惟独体育课程将其直接作为自己的课程理念,并将自身的根本价值取向定位于“健康”,这种定位是否准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论证。

3.2.2 “健康第一”只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理念 而“健康教育化”倾向则将理念直接演绎成体育课程改革的手段和方法,反映出人们对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简单化理解和机械套用。体育课程提倡“健康第一”的理念与体育课程的“健康教育化”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健康第一”是一种时代的教育思想,一种体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一种包治万能的“药”[7]。“健康第一”的理念虽然揭示了传统体育课程的片面性,但并不能解释造成传统体育课程与教学诸多弊端的所有原因。“我们对‘健康第一’的研究,应当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能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主观随意性。”[7]因为推祟“健康第一”的理念,要突出体育课程的“健康”目标,所以就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健康教育化”改造,使体育课程走健康教育之路,这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这种倾向有可能导致体育课程改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的诸多要素。有了新的改革理念,但却缺乏新的手段和途径,缺乏相关理论成果的支持和推动,也暴露出体育课程自身理论研究上的贫乏。

3.2.3 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面临动摇 体育课程是一门技艺性的学科,这是当前人们对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特征所持的基本共识。体育课程的“技艺性”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认知过程,是一种身体认知,它更为集中地体现了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技艺性”是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本质[8]。体育课之所以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丰富多彩的技艺性学习有关。但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却有可能使体育课程原有的学科性质发生削弱或改变。持这种倾向的人认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既然已经发生改变,那么相应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和内容就应当改变,体育课程的学习就不能再集中在身体认知上,而应当以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主或至少要加强健康知识技能的学习。尽管不同人的“健康教育化”倾向程度有差别,但一致的做法就是在体育课中增加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增加理论课的课时或比例。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减少,这对于受“应试教育”的挤压,课时已很紧张的体育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将体育课看成为“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的合并会严重削弱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而将体育课改造成健康教育课,使之成为一门文化课,则完全丧失了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也就意味着体育课程的消亡。实际上,学科性质与课程理念及目标是不同的概念,体育课程作为一种实现教育目的载体或手段,其学科性质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因理念及目标的不同而随意发生改变。“健康教育化”倾向将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与学科性质和特征混淆起来,不但会使体育课的“技艺性”特性丢失,导致学生对体育课更加不感兴趣,同时也抹杀了体育对于健康促进的独特贡献。

3.2.4 健康教育课面临困境 在我国学校课程体系中,健康教育课是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的核心课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是其现实写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中却没有明确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而是将原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分散、渗透到以新更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的各门课程当中。尽管新课改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没有、不能也不可能包容原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6],没有明确主张以体育课去替代健康教育课。但在实践中,体育与健康课实质上已经替代,更确切地讲是挤掉了原有的健康教育课。体育课程的更名导致很多人误以为健康教育课已经被合并到体育与健康课当中,健康教育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已经在学校中消亡。由于新课程的误导,更由于人们对于“健康第一”理念的误解,一些持“健康教育化”改革倾向的人则更是明确主张体育课应成为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的核心课程。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教育化”倾向导致在学校教育中本来就非常薄弱的健康教育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健康教育化”倾向使得体育课程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被空前夸大,这不仅可能使体育课程自身的改革误人歧途,还可能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消亡,实际上反而弱化了学校健康教育,结果造成与增进健康的改革初衷相悖。

参考文献:

[1]王爱萍.健康教育一学生体育教育的起点和归宿[J].安徽体育科技,2002(4):68-70.

[2]李小英.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宗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84―88.

[3)毕研洁.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70-172.

[4)杨忠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J].体育学院学报,2004(2):33-36.

[5]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5

一、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描述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善的良好状况,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这说明健康不仅是生理的,而且还是心理的、行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才能称得上健康者。

为此,我国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了新的课程目标,实施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拓宽保健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理想效果。

二、重新审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结合

尽管我们现在沿用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发的,但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法规。它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有了法规的依据。1992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规定了每2周1课时和利用其他时间开展专题教育的要求。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1995年参与实验研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纲要》。因此,学校健康教育除了有规定的内容外,还渗透到了各门学科类课程,其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就有健身原理、健身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养生保健、心理与体质健康、交通安全知识等方面,但涉及情感、家庭、社会实践问题处理、适应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实施和推广,2001年到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主线的三个领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同时在课程名称上,小学叫《体育》,初、高中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却是“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体育+健康教育”,并规定了高中学生必修1个学分,一般18学时。因此,课改后的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的教师安排和组织形式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中安排,也可有计划地分散安排,或者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除了专门授课外,还可以健康咨询、健康经验讲座、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等,最好在高一、高二阶段完成。这样就出现了体育教师和保健教师授课安排问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的600名学生一名卫生人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首先要认真梳理和整合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把学校健康教育中涉及的内容和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按照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的原则进行分类,安排教学计划。其次,要根据保健教师和体育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最后,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健康教育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授课安排上,一般情况下保健教师安排上集中式(多个行政班集中)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同时负责日常健康、心理咨询等;而体育教师则根据学科特点以分散式(必修自选系列模块形成的班级)展开健康教育。

四、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中面临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健康体能的重要性;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促进健康的行为;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学习的环境;要客观地评定健康资源并提出一个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

体育教师应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并创造教育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能深入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他们的差异创造适应这些差异的相应教学指导。

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

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如:体育教师应了解和理解体能与个人健康、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心理与情绪健康、酒精、吸烟与其他药物、营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长发育与家庭健康、社会与环境健康、导致艾滋病的、其他性传染疾病和意外怀孕、过度节食、过度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领域的内容。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兼有科学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因此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体伤害。它能使青少年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因此体育教师在工作职责上,要主动关注学生安全,不仅如《课程标准》所言,应当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也应当与社会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维护工作,要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责,成为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护花使者”。

参考文献:

[1]陈华卫、窦丽.《美国爱达荷州健康教师标准研究》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107-04

abstract:inthispaper,usingdocumentstocomparethe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andtrytoclarify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bout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ofChinaandtheUnitedStates,andanalyzethecurrentandhistoriccausesofitandfindthemeritsofUnitedStates’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whichisfittostudytoChinathatattempttoimprovetheConstructionofChina’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

Keywords:contentsstandardofp.eandhealthcurriculum;comparison;enlightenment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了十年,十年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内容与方法、评价与管理等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在改革实践中也碰到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也面临许多的疑虑和困惑。积极探索并努力构建符合我国社会、教育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要有宽阔的胸怀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作比较分析,一定能进一步拓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的思路。

1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发展轨迹探寻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急中》(nationatRisk)的报告,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序幕。1985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nCate)邀请各学科专业协会对教育进行评价,制定改革方案。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学会(aaHpeRD)指定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作为代表,对学校体育进行研究评估。1986年,naSpe组成结果委员会回答“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经过6年研究,1992年结果委员会提出“受过体育教育者”的著名定义。[1]随着结果委员会的工作结束,1994年3月,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把制订国家教育标准写入了联邦法律。该法案第二章对教育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使之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保证这些标准具有国际性;保证他们能够反映关于教育学的最好的知识;保证这些标准的编写是经过了一个广泛的、开放而集思广益的过程。

根据法案,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校体育国家标准,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指出,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要达到以下七条目标: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差异;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的社交的机会。根据这七条目标,按照七个年级水平(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十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制订了每一条目标在各学段的学习重点、具体目标范例和详细的评价范例。[2]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中的第六项规定:建设“安全、有纪律、无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禁止和酒精的综合教育计划。其中有关反和酒精的课程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另外,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3]依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几个州的课程框架和标准。该标准和200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5.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6.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4]标准规定,每学年有至少有50个小时的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为了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围绕酒精、烟草和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

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实际包括身体教育标准和健康教育标准两个方面,以下统称《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美国的体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体育协会组织制定,而不是美国教育部,各州负责实施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各州可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制定符合本州实际的标准,灵活机动地执行和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因此各地区及学校可根据州标准制定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课程内容;纽约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泽西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罗德兰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阿肯色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都是在国家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

2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由来与特征

由于国情的限制,1997年中国开始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正式启动则自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5]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关于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内容标准。《课标》分成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领域的内容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的内容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6]

3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3.1共同点

3.1.1都拓展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特别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我国有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评价并参与到有助于个人健康活动目标的实现,并能激励终身参与运动的个人身体运动计划中;分析有规律的参与运动对自我选择适当大强度身体运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影响成年人身体运动和练习表现的因素;分析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提高与终身身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间的关系;评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学生们要设置运动目标和提高决策的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将循序渐进地了解恰当的运动项目,并展示他们;学会识别并安全地展示多种运动技能。

3.1.2都包含了学生健康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都重视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中国专门设立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影响成年人健康行为的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比较媒体对成年人健康安全积极、消级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发展中检测并运用决策程序;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要求学生获得营造并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新泽西州和罗德兰岛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健康,营养,身体运动,心理健康,个人和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学生们要练习提高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的危险性;心理和情绪预防;损伤预防;和家庭生活;、疾病预防(酒、烟草、其它药物、);恶瘾及预防。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学会使用模板设置与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1.3都包含了发展学生良好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发展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国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评学生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要运用人际关系交流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学生要有交流,决策,领导能力、支持、服务;学生将在身体活动中通过积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来展示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将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

3.1.4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为培养未来良好公民作出努力。如我国在社会适应领域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中有,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定在家、学校、社区中个人不安全行为结果;分析暴力事件对社区环境和社区受害者的影响。纽约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理解并能够管理他们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资源。夏威夷州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包括社会和情绪健康;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评价,学生将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2原因分析

3.2.1中美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共同的难题

我国与美国虽然国情有相当大差异,但是在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的威胁是共同的;终身体育成为两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更多的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美国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已经成为可能,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以美国为蓝本,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3.2.2世界的趋同

世界发展太快而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课程来塑造青年一代清晰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合作、分享、容忍等情感和品质。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因此,中美两国中体育与健康内容标准中有共同关注的内容。

3.3不同点

3.3.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划分不同

中美两国具体的内容不一样,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与损伤预防;身体活动这三个方面。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分为:个人健康和体适能;安全、健康的环境;资源控制(处理、管理)三类。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具体的内容分支包括:健康良好状态;综合技能;与药物;人际关系与性;运动技能与发展;良好体适能六个方面。罗德兰岛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七个内容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紧紧围绕关于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损伤的主题。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两个标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3.2美国更关注和生活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总体来说,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关注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规定的更多更细,如有让学生如何正确用药,如何戒瘾等,有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和媒体的关系。我国的五个领域在强调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很强调,但内容更多的还是学校教育层面的,和学生生活中联系的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美国的不一样,我国的课程内容中健康内容没有美国课程内容中的关注度高。

3.4原因分析

3.4.1社会原因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病症所造成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000万人超体重,占总人口的1/3;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患糖尿病,美国已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亿剂。[7]因而,相对来说,美国的内容标准对健康更为关注。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富贵病正在逐渐增加,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健康内容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增加健康方面的内容。

3.4.2中美两国课程发展的道路不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是:学科改革、注重双基;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好的典型。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效并不理想。

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近年来,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4.3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美国是经济力量雄厚,社会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他们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他们已具备了较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8]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国实施的虽然是国家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全国一个模式,全国一本教材,全国一个教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应该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构筑适合我国地域广、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总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或许是解决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4.4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差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推动整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走向。中美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不会完全相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健全,更关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而态度情感对个人行为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认为,通过促进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开设相关课程,以保证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应对各种重大健康问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HiV病毒/艾滋病和性病、暴力和伤害、意外怀孕和不良生殖卫生、寄生虫病传染、营养不良和饮食安全、不良的公共卫生和水的管理、免疫缺乏、不良的口腔卫生、疟疾、呼吸道感染、心里问题、与缺乏锻炼的有关问题以及烈性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思考

4.1内容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包含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既有对运动中健康的关注,也有学生行为健康的关注,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健康理念。因此,在学校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我国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4.2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同时,运动风格、运动规则、竞技心理等的掌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最终应该获得的能力,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会运动,还应该提高相应的体育能力,如了解相关项目的简单竞赛规则,会做裁判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应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4.3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相关内容

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且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关注度还不够,我国应重视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具备关心周围人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5结束语

杜维明教授指出:“不同文明对话之时,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研习自己所不知的、倾听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敞开心扉接受多种的观点,反思自己的想法,分享不同的洞见,寻求彼此之间的默契,习得最有益于人类繁荣昌盛的最佳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了解其他国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以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比较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期望对其进行“中国化”,借鉴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适合我国国情的部分,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伊向林,张瑞林,陈安,项萍.美国《国家体育标准》与中国《课标》制定、实施和评价状况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6,13(6):88.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编.美国学校体育国家标准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3.

[3][12]王建平,纪湘懿.美国国家标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0)27;26.

[4]Sunmmerfield,Lianem…nationalStandardsforSchoolHealtheducation[J].eRiCDigest,1995,(10).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

[6]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2.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1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初中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也是良好心理习惯形成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而现行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许多学生精神压抑、焦虑不安、情绪失常等。这些现象都与我们教育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咨询室正式向学生开放,在创设咨询室前,我们最担心的是怕开设后太冷淡,没有学生来。出乎意料之外,开放的第一天,咨询室就爆满,有50多位学生前来咨询,我们只好改为预约,分期进行辅导。开设至今的一个多月里,我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是“客”流不断。这事表明我们学生接受心理治疗的勇气可佳,同时也体现了初中生中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和急于治疗的现象。而后,我们在全校700多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占44.7%,基本健康的学生占39.6%,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占16.7%。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记载资料统计,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厌学、缺乏自信、消极悲观、人际关系不好、猜疑嫉妒、家庭影响等。从这些数据和学生的心理问题看出,先行的教育中,很多学生的压力过大,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忽视,学生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知识,大部分学生甚至连是否有心理疾病。

2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提升学生身心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通过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

2.1体育课提高学生认识的变化

作为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初中学生来说,通过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进而提高记忆能力,加快思维活动。通过体育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社会的认识能力。

2.2体育课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能使学生间加强情感的交流,对于思想刚开始成熟发展的初中生来说,同学的情感交流尤其的关键,而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尤其的繁重,空余时间较少,导致学生间的交流偏少,而一星期的三节体育课正是学生加强交流的最好时机。体育活动能带给学生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出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理素质。

2.3体育课锻炼学生意志品质

体育课中有一些艰苦、高难度的项目,主要是耐力训练和体操的技巧,在面对这些项目时,学生往往胆怯害怕,希望逃避。这时体育教师通过示范、引导、鼓励,让学生克服心理,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4体育课发展学生个性成长

体育活动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了解自己的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显现出来,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初中学生的个性还很不稳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把体育教师做为自己的榜样,在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3体育课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提出心理健康需培养的不同方面,特别强调个性心理品质,从不同层面,不同深度,对学生的个性化品质进行塑造,重视学生个性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注重体育课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因素

由于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间段,心理因素极其不稳定,而且由于学生的体质、学习成绩、个性差异等原因,导致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品质。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有的较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害怕完不成任务被学生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有学生总觉得教师给自己的分数不高,怀疑教师不公平、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这样做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面对这些,心理就产生不平衡,难以从正常途径发泄,从而造成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的学生练习时放不开包袱,显得胆小、胆怯、缩手缩脚,导致不能完成动作,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时,体育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2合理安排内容,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健康心态

体育课是大部分学生最喜爱的一门课,教师要抓住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体育课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从内心世界发出支持身体行动的源泉。在活动内容适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激发个体潜在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就能释放出来,这时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就能主动地得到锻炼,那些有自卑感、孤僻的学生就会忘却心理的阴影,加入到集体活动中来。相反,体育课内容使学生厌烦或自身能力达不到运动需求时,学生的烦恼、担忧、急躁的心理就会爆发出来,这样的课只能加深学生的压抑心理。在体育课的设计中,可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同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来加强集体精神,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如:本学期我校教学月活动中,有位体育教师在一堂耐力训练课中,采用定向运动的形式,在400米天径场中安排了9个点,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配不同任务,各组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在活动中非常积极,同组的学生通过相互呐喊助威,促使了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不但有氧运动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促进了学生心理交往的需求。体育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爱好,按照学生的兴趣安排课的内容,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

3.3重视学生的情感目标,营造宽松氛围,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新课程目标把体育教学的情感目标分为四个层次:接受、兴趣、形成立场和观点、自觉表现。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首先,要建立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师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得到同样尊重,学生有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对学生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学生紧张,心情压抑。体育课是学生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天性,每个人都能在体育课中得到成功,树立运动的信心。

3.4运用多形式,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

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是对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证。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明确提出评价目的不是给学生鉴定,也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以发展、促进、激励为其目标。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中去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使学生心理愉悦,并有成功的感受。反面的批评,往往没有正面的赞扬效果好。与其对一种错误现象的指责,不如对正确健康良好现象的赞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但同时教师要注意表扬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如果一味的表扬,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评价要求注重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重自我评价、重过程评价、一切都是为了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成功的体验,在赞许、尊重、平等、团结充满友爱的气氛中成长。

3.5加强课后辅导,矫正个别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外,课后对个别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也是十分必要的。个别辅导针对性强,可以更好地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辅导过程中,可以开门见山,学生有什么问题就问什么问题,但双方的谈话要建立在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课后辅导,着重于课堂上表现异常,脱离集体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地和他们多接触,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等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了解和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对他们有意识地降低目标要求,但不能让其他学生感觉到的,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4个人感悟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并确立了课程学习的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第二,体育教学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体育课中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8

民族地区的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应该考虑到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人格特征。如果把现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施在少数民族地区,则更需要考虑本土化的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这里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依据上文件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笔者认为,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起来,当然,在开设中,要避免出现学科化的倾向。

可以采取生态模式进行教育。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以传统的医学模式和行为模式为主。贴上标签很不利于个体重新融入学校与社会。影响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因素。即有学习方面的因素。也有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有家庭内部矛盾、远离家人等其他因素。因此使用医学或行为模式,单纯地对个体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因素进行干预都将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而应着眼于学生、家庭、教师、社区等组成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服务模式。

二、评估学校的具体实际与现有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校的资源条件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优先考虑的是学校的具体实际,依托的是学校的现有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都有赖于学校的资源条件,包括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师资条件等。

在民族地区由于学校师资、设备相对落后,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评估学校的情况,发现自己的资源与不足,以便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该评估学生心理状况与需求。从而有针对的有效率的提取资源。

三、课程应该汲取丰富、独特的民族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最大特点是立足于本校学生的实际,依托学校的现有资源。我国各少数民族积累形成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传统舞蹈运动、节日活动、宗教活动、民族习俗、风景名胜蕴含着丰富、独特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在课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课程课件的图片选择,教师身穿当地民族服饰,音频、视频等具有民族特色),促使学生能较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本课设置的教学内容简明,学生易于掌握。本课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思、感悟、升华、从而使心理得到发展与成长。

四、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编制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它强调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的课程资源,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一切力量,开发符合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个体性、差异性的要求。

开发课程包括下列六项内容:课程开发依据,政策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等。课程总体目标要有效协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规划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学校发展的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尽量实现三者的统一。

在对小学课程实施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思、感悟、升华,从而使心理得到发展与成长。课程资源安排,充分考查学校资源、环境、师资水平、教学设备、周边社会环境和资源情况,以此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五、注重民族儿童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9

1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发展轨迹探寻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在危急中》(nationatRisk)的报告,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序幕。1985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nCate)邀请各学科专业协会对教育进行评价,制定改革方案。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和舞蹈学会(aaH-peRD)指定美国国家运动与体育协会(naSpe)作为代表,对学校体育进行研宄评估。1986年,naSpe组成结果委员会回答“学生应该知道及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经过6年研宄,1992年结果委员会提出“受过体育教育者”的着名定义。随着结果委员会的工作结束,1994年3月,美国国会颁布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把制订国家教育标准写入了联邦法律。该法案第二章对教育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建立一个改进国家教育标准理事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与适当的组织来决定确认内容标准的指标,使之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保证这些标准具有国际性;保证他们能够反映关于教育学的最好的知识;保证这些标准的编写是经过了一个广泛的、开放而集思广益的过程。

根据法案,美国于1995年出台了第一个从学前班至高中的学校体育国家标准,即《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physi-caleducation)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走向未来一一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中指出,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要达到以下七条目标:1.能够示范多种运动方式并精通几项运动;2.在动作技能的学和发展中能够应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3.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4达到并保持健康的体质;5.在身体活动环境中能够表现出负责任的个人和行为;6.能够理解和尊重人们在身体活动环境中的差异;7.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快乐、挑战、自我展现的社交的机会。根据这七条目标,按照七个年级水平(学前班、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八年级、十年级、十二年级)分别制订了每一条目标在各学段的学习重点、具体目标范例和详细的评价范例。

1991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主要由四部分策略和六项目标组成的纲领性教育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中的第六项规定:建设“安全、有纪律、无毒品的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要求“每个学区都要制定和实施一个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禁止毒品和酒精的综合教育计划.其中有关反毒品和酒精的课程应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另夕卜,各社区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使得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有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依据<〈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几个州的课程框架和标准。该标准和200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按照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学生在健康教育方面必须做到:1.理解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有关的概念;2.能够获得有效的健康信息和有助于健康的产品和服务;3.能够实行增进健康的行为,减少健康危险;能够分析文化、媒体、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能够运用交流的技能来增进健康;5.能够使用目标设定和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能够支持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

标准规定,每学年有至少有50个小时的健康教育内容的课程。为了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围绕酒精、烟草和毒品等问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目标。

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标准实际包括身体教育标准和健康教育标准两个方面,以下统称《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美国的体育标准由美国国家运动体育协会组织制定,而不是美国教育部,各州负责实施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因此各州可根摁(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制定符合本州实际的标准,灵活机动地执行和完成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因此各地区及学校可根据州标准制定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计划。如: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课程内容;纽约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新泽西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罗德兰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阿肯色州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都是在国家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的。

2我国现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由来与特征

由于国情的限制,1997年中国开始着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正式启动则自1999年下半年才开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01年我国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一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是‘关于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即内容标准。《课标》分成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运动参与领域的内容标准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领域的内容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领域的内容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比较

3.1共同点

3.1.1都拓展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特别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我国有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评价并参与到有助于个人健康活动目标的实现,并能激励终身参与运动的个人身体运动计划中;分析有规律的参与运动对自我选择适当大强度身体运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影响成年人身体运动和练习表现的因素;分析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提高与终身身体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间的关系;评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学生们要设置运动目标和提高决策的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将循序渐进地了解恰当的运动项目,并展示他们;学会识别并安全地展示多种运动技能。

3.1.2都包含了学生健康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都重视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如中国专门设立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领域,要求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初步学会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营养食品,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健康领域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影响成年人健康行为的健康护理产品和服务;比较媒体对成年人健康安全积极、消级影响;在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目标发展中检测并运用决策程序;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要求学生获得营造并保持安全、健康的环境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新泽西州和罗德兰岛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包括健康,营养,身体运动,心理健康,个人和健康,社区和环境健康;学生们要练习提高健康的行为和减少健康的危险性;心理和情绪预防;损伤预防;性行为和家庭生活;、疾病预防(酒、烟草、其它药物、毒品)恶瘾及预防。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学会使用模板设置与决策技能来增进健康;分析文化、媒体、技术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1.3都包含了发展学生良好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包含了发展学生生活中需要的沟通能力的相关内容。我国有:在体育活动中尊重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合作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理解不同运动角色的任务,识别体育中的道德行为;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

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要求评学生价运用身体运动中增强成年人团队间相互作用的策略。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要求学生要运用人际关系交流技能来提高健康;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学生要有交流,决策,领导能力、支持、服务;学生将在身体活动中通过积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来展示对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理解与尊重;学生展示增进健康的交流技能;学生将评价健康信息产品和服务。

3.1.4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标准

中美两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都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为培养未来良好公民作出努力。如我国在社会适应领域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关爱及与社区活动的联系。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中有,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定在家、学校、社区中个人不安全行为结果;分析暴力事件对社区环境和社区受害者的影响。纽约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将理解并能够管理他们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资源。夏威夷州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们要倡导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包括社会和情绪健康;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对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评价,学生将开发增加他们健康的策略。

3.2原因分析

3.2.1中美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共同的难题

我国与美国虽然国情有相当大差异,但是在体育与健康方面面临的威胁是共同的;终身体育成为两个国家的共同趋势;更多的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美国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丰富,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己经成为可能,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是以美国为蓝本,所以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3.2.2世界的趋同

世界发展太快而使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体育课程来塑造青年一代清晰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自我理解和人际关系、合作、分享、容忍等情感和品质。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

人类社会出现新的健康问题,己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国家乃至全球问题,它己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如美国在1996年的医疗保健费用高达10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应对人类健康的新挑战。因此,中美两国中体育与健康内容标准中有共同关注的内容。34不同点

3.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领域划分不同

中美两国具体的内容不一样,美国宾夕法尼亚健康、安全、运动教育标准包括:健康的基本概念、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与损伤预防;身体活动这三个方面。纽约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分为:个人健康和体适能;安全、健康的环境;资源控制(处理、管理)三类。新泽西州健康与体育标准具体的内容分支包括:健康良好状态;综合技能;毒品与药物;人际关系与性;运动技能与发展;良好体适能六个方面。罗德兰岛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包括七个内容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紧紧围绕关于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损伤的主题。阿肯色州运动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包括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两个标准。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成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3.2.4美国更关注和生活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总体来说,美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关注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规定的更多更细,如有让学生如何正确用药,如何戒瘾等,有对学生决策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和媒体的关系。我国的五个领域在强调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很强调,但内容更多的还是学校教育层面的,和学生生活中联系的相关内容的关注度和美国的不一样我国的课程内容中健康内容没有美国课程内容中的关注度高。

3.3原因分析

3.3.1社会原因

美国的死亡人数中,有54%是由于心血管病症所造成的;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5~8岁的儿童中,40%存在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问题。二是肥胖症人数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的肥胖症极为普遍,美国有6000万人超体重,占总人口的1/3;美国每年有800万人患糖尿病,美国己有近5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卫生问题,其中,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失常症占人口的10%,焦虑性障碍患者的终身发病率为10—15%,纽约市1/4的人患有神经官能症。美国每年用于消除心理疾病的镇静药剂高达5亿剂,用于放松与睡眠的药物约为5亿剂。因而,相对来说,美国的内容标准对健康更为关注。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富贵病正在逐渐增加,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对健康内容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增加健康方面的内容。

3.3.2中美两国课程发展的道路不同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是:学科改革、注重双基;重视双基、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改革、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尤其是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好的典型。但是,从整体上看,成效并不理想。

自1995年,美国颁布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全国体育教学标准,近年来,美国一些学校体育专家明确提出,要使社区公共健康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对儿童健康的贡献方面;体育在公众健康方面的目的是为儿童终身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追求学校体育的公众健康目标,以及与其他公众健康工作者结合起来增进美国公众健康是适当的,而且是适时的;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3.3.3中美两国教育制度的差异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利属于各州,各州可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美国是经济力量雄厚,社会文明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与他们重视学校健康教育有重要的关系,他们己具备了较健全、完善的教育体系。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我国实施的虽然是国家课程,但并不意味着全国一个模式,全国一本教材,全国一个教法。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也应该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构筑适合我国地域广、差异大、发展不均衡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校本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总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或许是解决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难题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突破口。

3.3.4中美两国培养目标的差异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推动整个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课程目标引领着课程走向。中美课程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不会完全相同。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与策略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由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美国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健全,更关注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而态度情感对个人行为具有广泛的潜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认为,通过促进学校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开设相关课程,以保证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中成功应对各种重大健康问题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HiV病毒/艾滋病和性病、暴力和伤害、意外怀孕和不良生殖卫生、寄生虫病传染、营养不良和饮食安全、不良的公共卫生和水的管理、免疫缺乏、不良的口腔卫生、疟疾、呼吸道感染、心里问题、与缺乏锻炼的有关问题以及烈性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对完善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思考

4.1内容标准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包含精神健康、消费者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健康、成长和发展健康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内容,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既有对运动中健康的关注,也有学生行为健康的关注,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少年通过参与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健康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健康理念。因此,在学校健康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我国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

4.2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运动能力方面的相关内容

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在重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同时,运动风格、运动规则、竞技心理等的掌握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别关注的内容。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最终应该获得的能九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仅会运动,还应该提高相应的体育能力,如了解相关项目的简单竞赛规则,会做裁判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体育运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应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4.3内容标准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相关内容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而且学生将来要走出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美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重视对学生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的培养。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中涉及这方面内容,但关注度还不够,我国应重视学生和社区、家庭之间的关系,具备关心周围人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公民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5结束语

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44-0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基本上都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的目标除了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在体验、分享中共同成长,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新的角度,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找到新途径。

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含义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八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自助助人的过程。[2]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用来协助学生解决发展性问题,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共同问题,由任课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实际需求,运用纸笔练习、团体互动、角色扮演、操作与创造等形式的团体活动,学生在其中体验,形成自己的感受,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验性和实效性。

2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

2.1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内容的设计源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符合修课学生的实际需要,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迫切解决的发展性课题,他们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共同面对这些专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团体心理辅导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每一堂课都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这些心理辅导活动简单可行、操作性强、趣味性浓,符合高职学生灵活性、注重自我感受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2.3团体心理辅导提高课程教育的感染力

调查研究显示,高职学生所处的阶段比较在乎同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愿意接受来自同辈的建议和意见。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除了自我认识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在团体内的互动行为,有机会摩仿他人,学习他人,建立新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在团队互动中形成团队意识,提升团队精神,具有明显的自我成长、团队共同进步的教育效果。

2.4团体心理辅导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学生在团队中的言行往往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在充满信任的团体氛围中,学生可以发现和识别自己的不适应行为,并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适应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正向支持,这种体验会延伸到团体之外的现实生活中,教育的效果就持续巩固到学生生活中。

3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3.1团体心理辅导在课程各章的运用

根据课程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自我意识与培养、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大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性心理及恋爱心理、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每个专题依据教学目标,运用连环自我介绍、或20个我是谁、求职招聘现场模拟、时间馅饼、萨提亚冥想、戴高帽子、心理剧、当恋人离开我、压力面对面、生命如此美丽等团体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体验、分享感受、实践中了解知识、形成共鸣,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能帮助团体成员共同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2教学效果的评估

在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采用课上观察记录、课下作业、个体访谈、心理测评与跟踪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评估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变化。所有学生都认为自己在这门课中有所收获,有97%的学生认为课程有趣、实用。通过心理测试问卷,学生在课前和课程结束的结果显示,在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了解他人、团队意识等到方面有较大提高。

3.3学生对课程的反馈

学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束后,会填写一份反馈表,在学生的反馈中,学生这样评价自己的收获与成长:“这是一次很意外的选课,起初只是想得到学分就可以了,但在和我的同学的互动中,我觉得有趣的同时,我也收获了成长,从原来不敢和人对视讲话,到现在我可以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参加到同学聚会中不再尴尬,这个课程对我的帮助很大;这个课程出乎我们意料,我们当时都以为只是讲讲心理常识和保健方法,但这种学习的方式,是第一次体验,在体验中,我学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接纳他人。我特别喜欢信任之旅这个活动,让我换个视角来看自己、看他人、看帮助和信任;我特别喜欢同学间的互相支持,畅所欲言,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我也愿意和大家一起探索每一个专题,通过一次次的小组活动,我们的关系融洽了,我们也互相理解了,因为我们有着相同的青春故事,我爱我们的团队。”在这些学生反馈中,一方面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真诚的投入、显著的变化,同时也激励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开展学生喜欢且受益终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思政厅[2011]5号,2011-05-2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