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十篇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十篇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1:11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1

目前全国上下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注,就其概念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求。近30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因此对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必要的梳理,加强认识、加以防范,就能较好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1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心理发展的知识,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也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灌输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发展,甚至存在着用知识取代能力的误区。从本质而言,心理健康不等于心理健康知识,决不能用简单的知识传授来替代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中,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赋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校园情景剧,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未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非专业化广大中小学为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配备相应的教师,然而目前我国教师聘任中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因此让一部分教师转岗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失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固然解决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的问题,且这些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的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加之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给予学生帮助时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为是非专业教师,虽然有些地区和学校也对这些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也谈不上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用说知识更新。这就造成教师的知识是死知识,是固定的。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望文生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甚至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但是,如上文所说,授课的教师多是转岗的、非专业,因此,他们的上课热情就大打折扣,上课也就流于形式,多是讲讲课本,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有些时候其他学科的教师要求占用心理健康课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或作业,把心理健康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就造成了上级检查时应付作假的局面,课程表上都有,实际却是学生自习课的别称。对于心理咨询信箱,更是无人问津,即使有了一两封咨询信件,也多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心理咨询室,虽然设施齐备,却无人值守的时候居多,更可笑的是,某些学校为了展示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工作,专门组织教师和学生“假咨询、真拍照”,以备宣传和检查。这样的课程、信箱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而言,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应付检查的工具罢了。

1.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态化、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舶来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已经逐步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并越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孩子表现出问题后才去找老师咨询,平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不闻不问,很少有家长会和孩子谈谈心里话,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吃穿用和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孩子生活好、成绩好,其他就没什么问题。学校里,教师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平时多是关注学生成绩高低、进步退步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的也多是成绩好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多是相对忽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帮助成绩好学生的助推器、对付调皮学生的法宝,其他学生也只是有了问题,才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态化的、片面化的,它关注的只是问题出现的时刻和个别学生,又如何能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儿童期、青春期,顺利成长呢?

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自身问题被忽视正如上文所说,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师都是转岗或兼职教师(如思想政治教师兼任),因此这些教师自身的问题往往会被忽略。学校不会在意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也不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更谈不上和其他各科老师集体教研了。因此,担任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师多是单枪匹马,学校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很少,难免会出现一些力不从心,感到自己精力有限,却没有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加之有些教师是兼职,所以,也会感到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时间却有限。因此,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面对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比其他科教师感到更多的压力,体会到的成就感也更少。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让我们担忧的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忽视、漠视。试想,如果教师带着一种压力或者勉强应付,这样的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面对全国上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2.1思想上落实,从学校到家长,从课程到生活其实,就目前的形势看,可以说我们是很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从思想又存在着轻视的思想,这和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成绩成了唯一衡量的标准,因此,对待心理健康课程,就成了其他科教师的自习课或者作业课,甚至家长也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问题都没什么。因此,我们不仅要口头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在思想上落到实处。就学校而言,要保证心理健康课程顺利实施,不能仅是可有可无的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表,也不能当作学生的自习课或作业课。就家长而言,绝不能只是孩子出现厌学、逃学或者其他问题了,才想着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才想着从心理上关心孩子。课程的设置不是简单的多了一节课,多了一门课,而是有着其科学依据的,因此从学校到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进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把知识用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做到学有所用,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开设课程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任何知识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脱离了实际,知识就只是死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运用。#p#分页标题#e#

2.2观念要更新,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上重视,更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宣传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思想。对于各科教师来说,首先应该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本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有力保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做到教书必要先育人。这样,既能够使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又能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2

关键词:体育教师;健康;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08-02

2016年12月12~15日,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测评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广州举行。尽管只有132名教师参赛,却有数倍于参赛者的指导教师、观摩教师往来于各赛场之间,努力吸取着集全国体育教师精华的教学技能“饕餮盛宴”的养分。“一方面说明体育教师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开阔视野、师人之长已成为更多体育教师的追求。”一位专家这样点评。

一、健康的基本功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成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体育课依然是体育教师们的常规上法,其教学内容仍旧是老一套。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体育与健康课是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的融合,在新课程改革中,原来每周0.5课时的健康教育课与体育课融为一体,变成了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承担起体育健康的相关教学内容。”

据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原则;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总体要求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原则;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做到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7-9年级)、水平五(高中10-12年级)。五个不同水平互相衔接,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

从水平一到水平五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比如水平一目标为: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需要具有相关的基本功,以满足水平一学生的知识需求。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深奥,如水平四(初中阶段)目标为: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意义,养成科学、营养的饮食习惯;了解充足睡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增强卫生防病能力;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熟悉预防基本知识,增强抵御和艾滋病的能力;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学会保持愉快情绪和增进心理健康;进一步了解青春期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什么是害,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掌握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学会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了解网络使用的利弊,合理利用网络。

水平五(高中阶段)目标则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该指导纲要还对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提出要求: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以有一定灵活性,如遇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另外,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需要具有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功将随着学生的年级增长而变得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同时这些目标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将“大健康”的教育观纳入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具备更加全面的“健康”基本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从单纯地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书匠”向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育人者”角色转换,进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

二、具有“健康”的基本功是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加强健康教育需要体育教师和所有全体教师的努力,而将健康理念渗透到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同时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做到这些,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在把体育当作是青少年学生锻炼身体方式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和精神依托,充分发挥健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中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俱佳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三、要从培养的源头抓体育教师的“健康”基本功

在健康中国的“大健康”视野下,体育可以全周期、全人群保障人的身体健康。有规划的定期参与体育锻炼是维护生命张力、降低患病风险、对抗亚健康最有效的方法,持续不断的体育锻炼也是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医生和康复师指导下的体育锻炼也是治疗疾病、加速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育不仅可以促进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还能改善身体的内平衡,为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还可以有效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促进儿童少年早期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其作用不仅是促进身体发育,也是让孩子们在运动游戏中学习社会规则、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竞争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体育教师仅仅只会自己体育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更是只懂知识不会技能,更不要说掌握相关的膳食营养、体育康复保健、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基本功”了。这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同时也凸显出高校教师尤其是教授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健康”基本功匮乏的现状。

笔者曾经对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教师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进行过随机的采访,发现这些高校教师们基本没有公共卫生或膳食营养学习的背景,也很少有康复医学之类背景的毕业生“充斥”到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中。他们所具有的“皮毛”的营养知识与公共卫生或健康教育的知识基本来自于后天的培训和自学,而这些学习根本就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此状况下,如何能指望这些教师所教的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健康”的基本功呢?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知识的匮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软肋,制约着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接轨,也妨碍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形成健康生活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99例为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25.0±5.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3例,中专或高中126例,初中及以下110例。选择2006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86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4.0±5.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0例,中专或高中123例,初中及以下103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本科室年资较高的护师担任。设组长1名,组员3~5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行为方法,并热爱本专业,富有爱心及耐心的护理人员;并要求组长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学习。

1.2.2健康教育小组工作方法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观察组在责任护士完成孕产妇的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实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全科室孕产妇及陪伴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病房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加以重点指导及帮助。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天上午利用8:00~10:00医生查房时间组织病房内所有家属陪护进行集中的讲座,特别对当日新住院、手术、分娩的孕产妇的家属,主要讲解查房陪伴制度的重要性,病房的空气消毒及安全管理,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识别,费用查询等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上午10:00医生查房后,小组成员到病房评价每位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剖宫产术后第1d,评价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新生儿护理的方法,评价其能否按需哺乳,是否掌握腹部伤口自护办法等,如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不全或不到位,孕产妇小组成员将结果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给予个别指导;小组成员在完成每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评价后,填写健康教育反馈卡,并插入孕产妇床头卡上,使责任护士能随时了解此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下午小组成员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所存在的不足或特别需求,进行集体讲座或组织孕产妇进行小范围沟通、示范、交流,如开展新生儿抚触的指导、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及方法演示、新生儿换尿裤的技巧、产妇挤奶的方法、产后健身操等和进行产妇饮食制作方法的交流,或者组织孕产妇进行心得和经验交流等。

1.2.3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孕产妇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的内容包括孕产妇对住院须知、产前产后相关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恢复运动、避孕知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复诊知识和护理10项等内容的掌握情况,每项分别为10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好(>90分)、一般(>80分)、差(>60分)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病房管理、沟通能力4项,每项分别为25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满意(>95分)、基本满意(>85分)、不满意(<75分)3个等级。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2组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Z=-8.3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χ2=6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的必要性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实行病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而病人家属教育尤显重要,且自我护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以往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是以责任护士为主的针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由于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建立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才能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健康行为。因此,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力量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由于产妇住院天数较短,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产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不能保证效果,健康教育小组的成立为孕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创造了平台,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尽快恢复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3.2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可促进护士间的协作精神传统的责任护士负责制是责任护士个人独立完成孕产妇的评估、计划、实施及评价,有时自我评价欠客观,使健康教育效果不能保证。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使结果客观真实,从而促使责任护士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促进了护士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护理团队精神。

3.3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本调查结果显示,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是因为,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的参与,减轻了责任护士的工作量,有效地保证了护士与孕产妇的沟通和护理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家属的督促,保证孕产妇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使孕产妇掌握知识更全面准确,保证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3]。#p#分页标题#e#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模糊、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之外,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持证上岗。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3.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技巧的运用,切忌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因此,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德育化。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专门培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

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径和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和针对性,以心理辅导为例,根据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自我体验、心理测量等等。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00年初,教育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后,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减负”的规定与措施。强调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就应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向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让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摇篮。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组织管理上的混乱,造成了工作中的无序与被动;在教研机构上,各中学、学区设置教研组的少之又少,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的更是难得一见,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了实践工作中的盲目,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3.从实际出发,确定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在国家颁布统一的实施纲要前,各校要借鉴发达地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的瓶颈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目前的情况下看,短时间内对众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不太现实,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可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6.努力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的形式外,还要大胆尝试下列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熏陶;强化团体心理辅导,应对“群发式症候;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宽心理教育手段;聚焦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教育范围等。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与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薄弱的现实,期望短期内大规模地、全面地铺开是不可能的。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与《纲要》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02,(7).

[2]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4.

[3]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4]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5]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8.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渗透

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然而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普遍对素质教育的内容、内涵缺少客观的了解,很多小学也没有完全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依然延续着只看重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德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课程,心理健康的渗透必不可少。

一、小学德育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师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小学生的心理、思想、逻辑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在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可以纠正小学生对生活、对人对事的错误认知,还可以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从学习之外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学生。人的语言、行为一定程度地会映射出内心状态,如果一个学生在和其他同学游戏、交谈的时候,对他人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过于在意、耿耿于怀的话,则说明这个学生内心太敏感,也许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老师在德育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学生会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性格特点形成初步感知,老师也会更加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不会将违反课堂纪律的小问题扩大到道德层面的大问题。2.有利于德育的顺利开展。很多学校的德育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模式向学生讲理论、讲道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被动地接受教育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即使明明知道老师讲得有道理,但是在行为上却表现得完全相反。基于这一点考虑,老师应无形中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到德育中,摒弃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通过疏导、宣泄等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沟通。如此一来,教师的角色很容易发生改变,变成朋友那样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感受到了心理上的平等,自然会放下心理防线,愿意主动地改正自己不好的行为和思想。

二、心理健康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现状

1.德育中心理健康的渗透缺少指导性,两者的学科不同,若想让心理健康在无形中渗透始终,必须逾越学科间的界限,从中寻找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共同之处,用二者的相同之处作为渗透心理健康和德育的衔接点,从而避免让心理健康的渗透显得突兀。2.学校缺少整合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有的小学并没有德育的专科老师,而是让政教处的老师来担任学科教学,但是他们在心理学领域并不专业,平时没有处在教育一线,和学生的相处较少,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关系生疏,仅是德育的开展就受到阻力,心理健康的渗透更是无从谈起。还有的学校让刚刚师范毕业的大学生担任德育教师,他们的确有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基础,但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也无法很好地给予学生心理辅导。3.心理健康的渗透缺少环境支持,小学里只有在一线教育的老师才懂得如何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即使学生的家长或者学校的领导也未必懂得儿童心理学的应用,人力资源的匮乏一定程度让心理健康与德育的融合受到阻碍。

三、德育中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途径

1.在实践中渗透。实践的前提是理论基础,因此一定要在德育课程的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小学德育学科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主流价值观,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将心理健康知识加入进去。比如,在德育学科的某些章节中渗透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内容;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自行设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逐一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学校可配合德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向学生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图册,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大舞台上每天发生的许多事都和学生有关,如果用心体验生活,必定会从中获得思想品德的熏陶。心理健康在德育中的渗透,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的渗透,老师应关心学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中观察他们的心理动向,以此为实践依据来促进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开展。2.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微信、QQ等网络工具,搭建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建议家长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定期召开有关心理健康、德育的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举办亲子活动,在实践中增进家长、老师、学生的感情,让三者相互熟知,和家长共同配合给予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在德育中的渗透,是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只有德育和心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家、校、生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学生才会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韩萍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赭山小学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6

紧密围绕让生活更健康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我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总体目标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县各学校及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内容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摆正为学生服务与为创建服务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师生。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书面报县教育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学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管,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按规定配备好专(兼)职保健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校(园)应逐条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配足教材教具,改进教学卫生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各中小学要有一名学校领导具体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校组织协调关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同时做好各项活动材料的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做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教育局给予表彰、奖励。

五、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为重点,确保每周0、5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开展健康教育。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将体、卫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综合改革方面形成特色。

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年度体检工作,重点做好入园(托)幼儿和中小学新生的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特异体质学生应在学校体育等各项活动中予以照顾。

4、积极开辟宣传阵地,加大健康教育传播力度。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橱窗、广播站、图书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页、电视课堂、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各校应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橱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换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网站上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5、学校应设立咨询室,利用校医(保健教师)或组织专家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含心理咨询)。

6、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契机,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追求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学会自律和自我调节。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等规定,贯彻落实市教委工作意见,切实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人材。

二、管理机制

《体育与保健》等任课老师,各班主任,校医及保健教师等,组成一支健康教育队伍,并与少先队大队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十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减负措施和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要使健康教育工作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2、重视师资培训、通过集中备课,专题讲座,观摩课,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成员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阵地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4、按规定教材开设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并列入日课表、各科按要求制订教育计划,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备课,讲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期末按年段进行有关科目的考查,并记录成绩,与教案一同上交教导处。

5、重视学生卫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市"创建"活动,开展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崇尚文明等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卫生检查组,值日岗等,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政教处,大队部不定期抽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卫生行为习惯检查,值日岗每天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检查、政教处,大队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6、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兴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重,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积极做好"减负"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去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授,消除学生因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而产生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确保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育、加强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班队课,读报课,结合课堂教学,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之成为学校的特色工作。

7、抓好住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对生活指导老师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住校生每天晨检,建立住校生健康档案。

8、开展卫生健康保健活动,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2)做好防近教育,坚持每天二次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根据视力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广播操,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4)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5)开展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宣教工作,继续做好"爱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小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目标

知道个人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了解保护眼睛和牙齿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饮水、饮食习惯;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加入同伴群体的技能,能够与人友好相处;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了解环境卫生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初步树立维护环境卫生意识。

二、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5)安全应急与避险: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行人应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乘车安全知识;不玩危险游戏,注意游戏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电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卫生安全;远离野生动物,不与宠物打闹;家养犬要注射疫苗;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医疗求助电话:120,火警电话:119,匪警电话:110)。

三、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六、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2、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7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2-0004-06

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者应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以及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人员,必须是经过规范严格训练的、具有专门技能、知识和相应素质的人员。[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是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综合心理品质。培养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的理论、方法大多移植于欧美国家,普遍采用咨询辅导模式,以心理咨询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却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因而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功能狭隘化及其工作者职业角色模糊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专业素养的认知,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养措施,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完善的专业素养。

一、方法

(一)研究目的

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施测。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安徽省淮北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等多个城市进行取样,被试主要包括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小学生。对芜湖市、合肥市、蚌埠市的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开放性问卷调查,形成面向中小学生的初试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为85.8%。初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以合肥市、淮北市、蚌埠市等地的中小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正式问卷的数据收集是在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等地共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三)研究材料

本研究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包括开放式问卷、初试问卷和正式问卷三部分。正式问卷采用五级计分制。

(四)研究程序

1.编制问卷

搜集相关文献,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开放式问卷、初试问卷及正式问卷。

2.问卷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分别检验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3.正式施测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调查问卷,对安徽省内的183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

4.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处理,因素分析运用LiSeRL8.7软件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编制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开放式问卷

103名中学校长回答开放性调查问卷问题:“你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结果,提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的假设模型,由三个维度十项内容:专业知识(从业资格、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心理健康素养(包括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人格特征(热爱学生、亲和助人和为人师表)构成,并编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调查问卷》。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中小学生进行施测,回答结构性调查问题:“请说明下列十个题项的重要性: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为了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首先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09,Bartlett球形检验发现p=0.000,表明适宜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并进行正交旋转,结果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在因素1上,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有高负荷,可命名为心理健康素养。在因素2上,从业资格、知识试丰富、学习能力三项有高负荷,可命名为专业知识。在因素3上,热爱学生、亲和助人、为人师表有高负荷,可命名为人格特征。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我们使用LiSReL8.7对中小学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3)表明,初始模型拟合指数十分理想,同时根据各因素所含特征的意义对个别因素命名(见图1)。图1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的研究模型包括:心理健康素养(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从业资格、知识试丰富、学习能力)和人格特征(热爱学生、亲和助人、为人师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3因素模型的各拟合指数见表3,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结构的研究模型拟合指数良好。

(二)问卷信效度检验

1.问卷的信度检验

在先导性研究中信度系数在0.5至0.6之间就可以接受。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表4)表明问卷各项信度指标良好。

2.问卷的效度z验

经过检验,本问卷各因素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5~0.593之间(见表5),表明本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正式施测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描述统计

183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回答问卷调查问题:“请说明下列十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性: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分数越高,表明此项专业素养越重要。对被试在问卷中的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十项专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状况。

可以看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专业素养十项内容的评价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为人师表、观察敏锐、知识丰富、亲和助人、热爱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能力、从业资格、身心健康、协调能力。

对183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否具备以上十项内容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回答问卷调查问题:“请说明您是否具备下列十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题项后面有从是到否四个等级的答案,请选择最适合您的选项”。对被试在问卷中的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自身专业素养认识的总体状况(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通过对183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否具备以上10项基本素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86.3%的人具有从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等等);55.7%的人认为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29.0%的人认为一般;47.1%的人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32.2%的人认为一般;72.7%的人认为自己对学生具有足够的爱心,14.8%的人认为一般;37.7%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为人师表,31.7%的人认为一般;39.3%的人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亲和助人,26.8%认为一般;35.0%的人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42.1%的人认为一般;51.4的人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26.2%的人认为一般;26.8%的人认为自己身心健康,36.1%的人认为一般;48.1%的人认为自己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29.5%的人认为一般。综合看来,近80%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专业知识以及稳定的人格特征。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还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十项内容之间的相关情况(具体结果见表8)。

根据心理测量相关理论,各个题项之间的相关则应在0.10~0.70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各题项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能较好地反映所要测量的内容。经过检验,本问卷各题项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0~0.668之间,表明这十个题项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能较好地测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十项内容进行归类,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被试判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十项内容重要性分数进行因素分析。表8和表9是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素负荷矩阵旋转后的结果。

根据因素分析理论,项目的筛选是根据项目因素负荷值和共同度来确定的。项目负荷表示公共因素与该项目的相关程度,项目在某个因素上的负荷越大,表明该项目与此因素的关系越密切。如果项目因素负荷值大于0.40,则说明该项目与此因素的关系密切,本研究也采用这一临界值作为项目筛选标准。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要根据以下标准确定最终因素数目:(1)因素的特征值大于等于1,即因素的贡献率大于等于l;(2)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3)抽取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总变异;(4)每个因素至少包含三个项目;(5)因素比较好命名。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83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有三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且能解释总变异的62.706%。

最后对十个题项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和正交极大方差旋转,得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心理健康素养(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专业知识(从业资格、知识试丰富、学习能力)和人格特征(热爱学生、亲和助人和为人师表)。

可以看出,最终得到三个因素共十个项目,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62.706%。接下来就要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命名。从结果看,与问卷编制时的提取的因素和题项基本一致,因此三个因素命名如下:因素一命名为心理健康素养(身心健康、自我控制、观察敏锐、协调能力);因素二命名为专业知识(从业资格、知识丰富、学习能力);因素三命名为人格特征(热爱学生、亲和助人和为人师表)。

三、讨论

本研究主要采用Cronbach’sα系数指标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与分析。对该问卷的三个维度和问卷总体分别计算了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88以上,由此可见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在结构效度方面,本研究对问卷结构效度的检验运用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可知,模型的各个拟合指数均符合统计学要求,并且各个因子之间都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相关,达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为了更进一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本研究还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根据心理测量相关理论,问卷各个题项之间的相关应在0.10~0.60之间,这样才能保证问卷各因素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能较好地反映问卷所要测量的内容。经过检验,本问卷各因素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00~0.668之间,表明本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四、结论

(1)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问卷包括十个题项,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心理健康素养、专业知识和人格特征,能较完整地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结构状况,且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其专业素养十项内容的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为人师表、观察敏锐、知识丰富、亲和助人、热爱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能力、从业资格、身心健康、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8

区属各中小学:

2017年4月是自治区第十三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现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交流会

(一)会议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先进经验,推进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

(二)参会人员:自治区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石嘴山市第六中学、石嘴山市锦林小学)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以及申报第三批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校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会议时间、地点:2017年4月21日全天。8:40之前到教育厅101会议室报到。

(四)会议要求:所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都要准备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要体现学校工作特色,突出重点、语言精练,杜绝泛泛而谈,汇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会议采取互动方式进行,参会人员可在现场提出问题,汇报学校要针对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请所有特色学校将汇报材料和ppt,于4月10日前发送至xx邮箱。会议不安排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内容

1.做好弱势儿童心理辅导工作

2.做好初中毕业年级考前心理辅导工作

3.开展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二)活动地点

区属各学校

(三)具体要求

1.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培训活动;

2.深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广大班主任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方法,学会应用;

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4.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开展学生团体辅导或训练活动;

5.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讲座活动;

6.组织师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心理电影;

7.开展心理健康校园剧排演、心理团体游戏辅导活动;

8.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9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合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

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全乡情况

**乡位于**市南部,距**市城区13公里,距**区城区12公里,乡辖面积56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我乡辖22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119人

。耕地面积27199亩,人均耕地1.06亩,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88元。小遂安路、机场干道横跨全乡,八个行政村,全乡交通极为便利。

全乡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共有163名教职工,本科及45人,专科及160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31人,小学高级教师61人,全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资格合格率达100%。初中阶段学生794人,小学阶段学生1058人,学龄前儿童232人。

二、齐心协力促跨越,谱写**教育新篇章

1、为教育工作,乡成立了以乡长杨强为组长,乡分管教育的人大主席冯林和乡教育助理员唐术云为副组长,各校校长、驻村干部、村两委为的教育工作,安排、教育工作。

2、乡党委、教育发展,教育投入,全乡三校一园均衡发展。

**乡中心幼儿园,为全区仅两所独立建制公办幼儿园,占地2亩,绿树成荫,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是集游戏、学习、锻炼、生活为一体的理想保教园地。

**乡同盟小学始建于60年代,距城区3公里,投资160万元,修建了教学楼、教师宿舍楼。添置了设备设施,绿化、美化了校园。

**乡中心小学占地31.6亩,固定资产总值404万元。近年新投资60余万元,添置技术装备,新建净化沼气池、学生食堂,改建学校大门,沿河围上栏杆。

**乡初级中学校占地30亩,投入资金100万元,装修了教学楼,并在全区率先在每个教室安装投影仪、电脑;硬化了操场,添置了有机玻璃的篮球架;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景观路灯;改扩建了食堂;修建了沼气池;在学生公寓里添置了电扇,铁床替换木床;购买了物理实验设备。现投资100万正在新建一座综合楼。

校园硬件建设的,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3、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

各校大兴普教科研之风,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级课题《基于母语环境下英语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经》已结题并获奖励,省级课题《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正在。各校办学规范,无“三乱”,在全区业绩评估中均居全区前列。

全乡上下努力,我乡小学入学率达100%,辍学率0%,“三残”儿童入学率100%,率100%,毕业率达99.63%;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7.2%,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5.17%,辍学率为1.96%,毕业率达99.48%,率达96.37%,初中“三残”入学率达100%。

4、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入学和控流工作。

每年3月,乡党委、都要控辍保学工作会,与村社、与学校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任务,责任。各校都制定了“控辍保学”实施方案,了学生成长档案,九年义务教育。

各校“两免一补”工作,的措施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等的问题和。各校对“学困生”档案,落政人员、教师、学生“多帮一”活动,。对流失学生,行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人、村委会帮助家长的“四包”原则。**中学了贫困学生爱心基金会,**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同盟小学了校外德育基地。乡、学校、村支两委义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控辍保学”。

5、校园,青少年健康成长

乡党委、校园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问题,多次专题会议,制定整治实施方案,成立整治。组织派出所、工商、税务、卫生及学校等,对校园周边地区乱搭乱建、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个体经营户和业主了清理.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三

镇属各学校、村(社区):

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是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实现预防为主、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增强国民体质,镇爱卫办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和《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我镇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教育工作计划范文五

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是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实现预防为主、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增强国民体质,镇爱卫办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和《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我镇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三、加强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心理健康的小知识篇10

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