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二地理教学小结十篇高二地理教学小结十篇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27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1

结队帮扶:开创教师培训新路子

“培训学习让我有了更多思考,可以说这是我从教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参加完在武南铁二小结队帮扶培训活动,徐睿成老师满怀喜悦地说道。他认为,近年来,虽然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主要还依靠学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杂志和图书室中陈旧的理论书籍,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狭窄。

为保障和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核心区教师综合素质,凉州区教育局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流办法,拉开了对流、结队帮扶和影子培训的大幕。

按照要求,凉州区各结队帮扶学校结合学校和学区实际情况,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学习西湖经验,提升教育质量”及开展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记者在南关小学学习西湖教育经验结队帮扶人员安排表上看到,当时有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和两位教导主任挂职学习,有三位教师接受影子培训。刘国智是松树乡莲花山小学校长,他说:“南关小学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学校不管做什么事都有条不紊,领导班子亲和力强,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像我们乡下学校,随意性大。”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南关小学负责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教师的结队帮扶和影子培训任务,帮扶活动于2012年10月全面启动。结队帮扶、影子培训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教学管理、教师评价机制、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班级管理、养成教育等方方面面。活动形式以管理人员挂职培训、教师结对帮扶和送教下乡为主。

“活动开展后,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有计划地到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挂职学习,积极参与我校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他们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借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对实际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凉州区南关小学桑坚德校长说。

被帮扶的凉州区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每周各选派1名教师到南关小学学习锻炼,进行“影子培训”,实地学习并感受南关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常规科研、班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强指导培训,促使选派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凉州区南关小学根据和平、松树、永丰三个学区的需求,每月安排各学科优秀教师,到其中一个学区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示范交流和评课活动,带动被帮扶学区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负责结队帮扶工作的张福永副校长说:“10月,我校两名骨干教师吴晓玲和芦小亮在和平镇大众小学进行了送教下乡活动,两人就二年级语文和五年级数学进行了示范课教学,然后说课,这一活动给和平镇中小学教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反响很好。”

和平镇新五小学曹菊玲老师即将结束在南关小学的影子培训,她对记者说:“影子培训和送教下乡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让我们感受了城区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带动我们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凉州区利用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选派30名在教科研等方面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质量标兵到农村学校支教,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帮助农村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凉州区还从城区中小学选派5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每年两次到核心区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说课评课、交流互动等形式开展活动,帮助核心区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凉州区城区学校定期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围绕学校常规管理、常规教学、常规教研、班队管理、学校特色、阳光体育等活动,开展常态化的全面开放活动,让前来学习的农村学校教师自由地学习和感受城区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真切感受先进教育理念给课堂带来的变化。

这样的活动,让受训教师受益匪浅。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文化的学校管理、有声有色的教研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无不深深地触动参训教师的心灵,其影响远远胜过形式简单的其他培训。

影子培训: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凉州区教育局把核心区教师对流、结对帮扶和推广西湖教育经验的影子培训紧密结合,当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王泽才校长说。

凉州区和平街小学安排的指导教师和结对帮扶的老师共同学习、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在和平街小学,记者看到最多的情形是,师徒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商讨如何进行备课、上课以及批改作业。

和平街小学要求教师在写教案之前,必须先熟悉教材内容,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确定教法,帮扶教师和受训教师一起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和学生作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编写教案。帮扶过程中,师徒同上一节课,课后,他们坐到一起认真总结教学得失,为下一节有效课堂做铺垫、打基础。对于作业设计和批阅,和平街小学做到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有布置必须有检查和批改,有错误的订正后教师再补批。

除了在教学常规上的相互交流外,在教学管理上也能相互配合、互相学习。课前的实验准备、问题的探究、学生习题的精选、相关资料的收集等,都能密切配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齐心协力,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努力。

和平街小学充分利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带领受训教师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周文平副校长说:“如升旗仪式,三操活动,中心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等,参训教师全程参与,亲身感受我校的教学经验,以及‘西湖教育’在我校所迸发出的活力。”

结队帮扶活动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城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韩春花教师是甘肃省骨干教师,谈到帮扶活动时说:“我虽然是辅导老师,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更多地来自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这样的感受需要对比,更需要强化。结队帮扶、影子培训无疑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提供了最好平台。

融合发展:见证教育幸福

凉州区武南铁二小承担了清源、东河、韩佐和吴家井四个学区的结对培训任务,武南铁二小根据学校实际安排这四个学区的领导和教师就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等方面进行观摩学习,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校浓厚的办学氛围和高效的管理方式。

“面对兄弟学校间的观摩、交流与学习,如何将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先进办学经验展示给各位挂职领导和老师,从而有效提升结对帮扶学校的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是摆在我校面前的首要问题。”武南铁二小唐兴爱校长说。

为了使培训活动扎实有效,武南铁二小明确职责,成立了帮扶联络组,联络组由各学区站长组成,专门负责安排人员培训工作。根据被帮扶学区选派教学人员的具体工作,安排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具体落实,并负责挂职学习人员的安排和接待,结合工作实际,与挂职人员就学校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

武南铁二小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六个班风正、学风浓、养成教育扎实的班级为帮扶结队班级,根据被帮扶学区选派的挂职班主任的具体情况,承担结对帮扶的班主任通过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早读、课间操、纪律、卫生、路队、班干部培养、学生成长记录、班会课、阳光体育活动等各方面的工作,与挂职班主任交流学习,展示学校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学习他人好的做法。

学校确定了各学科、各年级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承担教学。要求承担任务的老师和相关交流老师从常态下的教学入手,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和交流教师一起相互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加深对新课标和教材的认识与理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帮扶活动中,武南铁二小举办了“学习新课标,构建有效课堂”优质课展示活动,通过授课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组织,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在前来学习的教师面前。

武南铁二小的国旗升降仪式、国旗下讲话、队会活动、笑脸征集、德育激励卡、特长激励卡等活动,给受训教师留下以深刻的影响。韩佐学区袁国芳老师说:“来到铁二小,我深深地被一群群聪明活泼、文明礼貌的孩子感动了,我真的很想说:‘当一位老师真好,真好!’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这比我在学校还有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更加鲜活、生动。”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2

此次交流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怎样开展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一、双方关爱,为城乡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校级领导、校委会成员在开始交流一个月内两次到冶北小学探望我们,给我们送去了暖瓶、炊具等生活用品,并每人给予1000元的现金补助,坚定了我们在冶北小学一定干好的决心。

冶源镇及冶北小学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免费提供午餐用菜,教办领导也曾多次到校慰问我们,并每人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解决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把关心落到实处。

二、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有自己灵活、独特、实用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虽然农村教育的师资和工作环境比不上城里,但这里大多数老师不存在一门课教一辈子的经历。来到冶北小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老师个个都是“多面手”,很多老师不只任教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学科,同时还兼任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学科,每位教师每天都上四、五节课,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大都忙于备课,一备就是几个学科,但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多彩的,这种无私奉献、苦干实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增强了危机感和急迫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平日除了搞好自己担任的四至六年级计算机教学之外,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理论层次有所提高,同时加强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及教育科研知识,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每天都想着怎样为冶北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尽自己微薄之力。

三、主动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推进学校教研教改的发展。

1、深入教学。

搞好交流工作,首先就是要搞好教育教学,来到冶北小学,担任四至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整理出了学生微机室,每节课都在微机室上课,给学生充分的上机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搞好教研。

交流之初,在迎接教研室专项教学视导中,主动进行听课、评课,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及教办提交了冶北小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措施及方案等。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平时积极参与到老师们的集体备课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探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为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为搞好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在冶北小学推行了“辩课”制度。辩课是评课的一种发展,在原来的评课中,很多老师只会听课,让他评课,要么批评,要么恭维,很难评出一节真实而又有实际意义的课。而辩课则不同,它转变了观念,端正了心态,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能够热烈地、真诚地、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通过辩论,加深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每周听完课组织教师进行辩课,并有专人随时作好记录,填写辩课记录,辩后老师们再进行反思总结并记录下来。既形成材料,又记录成长足迹,给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正注入了活力。

3、注重管理。

每周参与学校的班子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搞好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迎接市电教馆检查督导,帮助冶北小学策划并组织录制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短片,得到了市领导肯定与支持。

四、发挥自己特长,将交流活动落到实处。

1、把工作做细、做实,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平日工作除了帮助教导处主动做好学校的学生学情检测、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教师学习笔记、反思检查、为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制作课件等工作之外,主要制定和落实学校特色班级建设,包括写字、口算、古诗文诵读等特色班级,每天早、午两次检查、指导,介绍实验二小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力求这几项工作在冶北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在年内见成效。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交流工作实效性。

2010年10月22日在冶北小学进行了全镇中小学校长网上点题公开培训会,并在冶北小学建好服务器,负责管理维护工作,全镇各中小学都能进行访问、上传、点题、问答。实现了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点题公开、校务、党务公开等,为全镇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2010年10月29日,到付家李召小学进行多媒体教室进行维护维修,使得该校闲置了三年的高档设备投入了使用,全校师生受益颇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30日,在冶西小学进行了全镇小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件制作培训辅导,培训结束还安排所有听课教师每人制作一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通过反馈,效果良好。

2010年11月22日,到冶西小学进行学校网络维护与维修,原来学校只有一台电脑能够上网,通过检查、整修使得全校教师微机及多媒体教室全部上网,方便了老师进行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等。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拜师结对,师徒听课”等活动,平时师徒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并及时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法研究。不但在交流中充实了自己,并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所带的徒弟刘慧老师在今年的全县数学优质课评选中成绩优异,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交流工作带队人员,始终坚持与两位交流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怎样搞好各项工作,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和配档表及时创新性地完成并总结,真正将交流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打造教育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交流双方各项工作。

为发挥自己交流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实验二小、冶源教办组织各项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互动,整体推进,双赢共进。

2010年10月28日,组织冶北小学全体校委会成员到实验二小,对二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教师培训、快乐大课间等工作进行了参观、访问及学习。回校后帮助学校制定了冶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快乐大课间计划等并落实实施,使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除了在冶北小学展开以外,现在已经在冶源镇冶西小学、迟家庄小学、付家李召小学等学校都已经展开并实施。

2010年11月19日,邀请实验二小四名名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写字四节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交流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研方式,使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学校双方教育教学的发展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同时,还进行了双方学校的师生书画展,全体冶北小学师生有序地参观、比较,找到了差距,看到了优点,场面空前壮观。冶北小学同时接收了实验二小赠送的两块书画展版面。整个活动教育局领导亲自到校指导,并在临朐电视台临朐教育栏目播出,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一致好评和认可。

为加强学校的写字特色班级建设,12月25日,邀请了实验二小的侯忠彦老师为四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写字课,听课的老师无不赞叹侯老师的“描一对二写三”写字教学法的实效性,当堂就有很多学生写字水平大见成效。

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搞好教学,更要重视管理。2010年11月23日双方校长分别到对方进行了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专题讲座,把自己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带到对方,帮助他们改进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同时也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真正实现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交流工作目的。

2010年12月25日,主动邀请了实验二小的秦素英、赵君娥两位老师针对学生的管理问题,在冶北小学进行了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冶北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参加了交流会,会上,先由实验二小的优秀班主任做了典型发言,然后两校的班主任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出主意、想办法,为切实搞好双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促进交流双方感情,增进交流双方老师的友谊,12月22日,实验二小将100余份自制的元旦贺年卡送至冶北小学,送来了问候,送来了祝福,表达了两校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促进了双方学校在交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促进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活跃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团结凝聚力,增进交流学校双方友谊,2010年12月30日,在实验二小举行了庆元旦乒乓球联谊比赛,冶北小学派出了四名运动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比赛,场面热烈,你推我挡,银球飞舞,赛出了水平,增进了友情。

虽然自己身在冶源交流,但时刻没有忘记原来学校的工作,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进行加班,为老师们整理计算机,制作课件,为迎接上级的各项检查制作汇报课件等,其中有一次,为了让老师们尽快使用上计算机,通宵加班,把原来微机室的教师机全部安装到办公室,使老师们办公桌上一夜之间有了电脑,并能上网,为老师们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

交流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小城镇建设中产生的“六种精神”,以活动促进交流双方学校发展。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决心做到:

1、进一步制定交流工作计划及配档表并注重落实。接受学校监督检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及交流学校双方的教育教学发展。

2、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分批、分学科到实验二小进行听评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实验二小教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传授、切磋自主、互助、优质高效课堂的教法、学法,共同参与教研。加强网上教研,保证教研交流的经常化、实效化。

3、继续发挥自己特长,搞好学校的电化教育工作及双方学校网络建设工作;

4、协助张瑞湘教师将写字特色班级建设、史敬华老师的口算特色班级建设经验继续进行下去,以点带面,在冶源镇多个学校展开。真正体现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主题。

5、邀请负责实验二小教科研的侯忠彦老师再次到冶北小学进行一次专项科研、课题辅导报告,指导各级实验课题的申报、课题实施、课题结题等工作,帮助学校申报二至三项省或市级实验课题。并组织专门人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查看、观摩他们的科研课题开展情况及成果。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3

一、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

一是义务教育发展迅速。县城有公办初中一所(*二中,该校占地60.4亩,校舍建筑面积12600m2,共有教室49间,学生公寓40间,行政、功能等各类辅助用房23间。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职工11人。现有在校学生3181人,50个班,平均班额65.8人,师生比为1:21.6);有民办初中1所(大宇实验学校初中部,在校生106人);有县直小学两所(城关小学和城关三小,城关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174人,77个班,平均班额67.2人;城关三小现有在校学生2654人,45个班,平均班额59人)、村级小学4所,民办小学1所,在校小学生9314人。二是高中规模不断扩大。全县有高中一所(*中学,该校占地25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9616m2,共有教室147间,学生公寓560间,行政、功能等各类辅助用房63间。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486人,职工22人。现有在校学生7262人,119个班,平均班额61人。三是职业教育初具规模。县城有公办职业高中两所(县职校和横溪职校,在校学生2121人),有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教育机构14所,在校生总数达1312人。四是学前教育发展较快。目前,城区有幼儿园1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3977人(其中公办570人,民办340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布局不合理。县城内只有一所高中(*中学),一所公办初中(县二中)。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合二为一,单一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不利于我县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学生聚集在一所学校,差的学生还会影响好的学生,不利于学校管理,加上规模过大,学校管理难度也加大,难免存在管理上的空档。同时,县城内只有一所公办初中,且布局不合理。因其招收的初中生大多是十一、二岁左右,由于学校座落在县城以北,致使赣新大道以南的学生每天都要穿越323国道往返学校数次,既不安全,家长也不放心,群众反饷较大。二是成班率过高。目前,城关小学平均班额达67.2人,城关三小平均班额达59人,县二中平均班额达65.8人,均超过省定50人的标准。尤其是县二中已远远容纳不下每年急剧递增的初中生。2009年秋,预计县城内初一将招生1500人左右,加上现有在校初一、二年级学生2303人,外学区转入学生估算400人左右,预计2009年秋城区初中在校学生规模可达4200人,到2012年,城区初中在校生将达到6000人以上,而县二中按省定标准班额50人计,只可容纳在校学生2450人,现有的教学容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就学需要。三是师资及辅助用房配备不足。城区内学校现有的师生比均未达到国家标准,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少。部分学校由于学生过多,为保证学生正常上课,已将部分辅助用房用来作教室。四是幼儿教育有待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中颁发了办学许可证的有16所,不具备办学条件、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有2所。幼儿园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师资结构不合理,设施和配备不符合国家要求等问题。五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我县公办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教育机构都是租用场地办学,没有办学场所,且办学规模小,办学质量不高,部分专业设置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少特色科类,不具备竞争优势,导致招生难度较大。六是特殊教育尚属空白。目前尚未建设特教学校,县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有差距。

三、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的建议与对策

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调整事关城区教育的长远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

要树立办大教育的理念。聘请有关专家,制订《*城区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城区各类学校的位置、规模、用地,从根本上解决城区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城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二)、坚持合理布局

一是要合理布局小学。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村学生要求从乡镇转入县城小学就读。经调查,*年、*年、*年城区小学转入小学生分别为861人、980人、1100人,预计2009年开始,转入城区的小学生每年不少于1000人。同时,小学学制改革“五改六”到位后,城区小学将增加学生1612人。到2012年,城区小学在校生将达到1.2万人以上。急需增加城区小学容量。因此,要本着科学规划、逐年新(扩)建的原则,2009年按设计容量3000人的规模,改建章贡小学为城关四小,占地面积33.1亩;2010年左右在城南新区(现水科所路)征地新建城关第五小学,占地30亩,规划容量3000人,2011年9月投入使用。

二是要合理布局初中与高中。一要加快三中建设步伐。*三中建成后,总占地将达20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1498m2,共有教室90间,学生公寓360间,行政、功能等各类辅助用房90间,教职工宿舍144间。按国家标准班额50人计,可容纳在校学生4500人左右。当务之急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程监管,确保三中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二要科学定位。三中建成后,要对三中及现有的*中学科学定位。可将在建的*三中办成我县的省级重点高中,只招收高中生,*中学办成完全中学,既招收高中生,也招收初中生,而县二中保持原状,继续招收初中生。主要原因是三中不仅地理位置好,远离闹市区,便于实行全封闭管理,比较适合办全封闭寄宿制高中。而且规划新颖,都是按照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的规划,设有教学区a、B、C三栋教学大楼,综合实验办公区a、B、C三栋大楼,艺术厅、学术报告厅一栋,学生公寓a、B、C、D、e五栋,教工宿舍一栋,食堂等配套生活用房一栋,并有相匹配的运动场等。且起点高,主体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学术交流楼的设计均按照现代化设计理念设计。但考虑到省重点高中的命名需要评估,有个过程等因素,可将在建的三中定为*中学,现在的*中学定为*三中。这样,既省去了评估、命名的麻烦,又能充分利用*中学省重点的优质文化资产和悠久的历史资源,更可以让*中学在新的起点上有个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县高中教育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规划在章贡小学(第四小学)前面征地规划建设*第四中学(初中),占地44.1亩,容量为3000人。逐步形成县城内多所高中、初中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新格局。

三是要合理布局幼儿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办好公办示范幼儿园,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按照《赣州市城市完整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谁开发,谁建园”责任制,在城市改造和居民小区建设过程中,配套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托儿所。尚未建设园所的小区,可采取由原开发单位提供相应设施,或招商建设的办法解决。结合城市建设发展,配套新建一批规范幼儿园,形成合理的幼儿园布局。同时,要加快薄弱园所改造。统筹调整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园舍条件符合标准;幼儿园设备设施配备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盘活区域内教育资源,通过改建扩建、校舍置换、撤并,以及缩小规模、减少班额等方式,扩大生均面积,使薄弱园变成优质园区。

四是要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一要加快*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步伐,有效整合*职校和横溪职校的办学资源,力争在2009年组建新的*职业技术学校,并申报江西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到2011年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二要规划建设职教园区。要创新办学理念,改变办学思路,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校,让职业教育走社会化办学之路。统筹搞好职校规划,选择合适地段,划拔一定的土地,规划建设职教园区,职教园区能容纳3—5所职校左右,每所职校容纳3000人左右。其中校园建设、师资安排、招生与就业均有投资者负责,政府负责出台相关政策,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扶持。对新办或现有的职校要提高办学标准,对那些没有实力、规模小、专业少且不实用的职校要合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有实力的民办职校。力争经过一段时间,建成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与地方产业特色相配套的重点专业,逐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中职教育为骨干、以初等教育为基础、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使职业教育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成我县的一大新兴特色产业。

五是要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步伐。以原二中校址为基础,改建成*特殊教育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尽早拿出学校改建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尽早满足县域内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

(三)、坚持优化配置

一是合理配置教师。城区中学科学定位后,在重新划分学区的基础上,对现有*中学及二中教师进行重新安排。在考虑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的情况下分成若干小组科学确定。同时,要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按照省定配编标准,每年及时补充县城中小学教师,达到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的目标。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4

1、切实加强中考、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高考、中考关系我市的办学声誉,为此,我们把提高高考、中考质量当作重中之重。一是深入高中学校,具体指导备考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各校制定了备考复习方案,并组织了三轮模拟考试。收集了各科考试数据,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高考成绩取得新的突破。二是组织了多次中考研讨会和四次中考模拟考试,有针对性地指导中考备考工作。我市高考、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2、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

一是加强了高中一二年级期末质量过程管理,制定并完善了奖惩方案,同邢台市举办了两次联考,夯实高中段每个环节,为高考成绩持续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初中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的质量检测和评价方案。在全省率先成功组织了初中毕业生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考试和初二地理、生物结业考试,加强了中小学薄弱学科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组织了期末质量检测,夯实质量基础。

3、深入开展综合改革实验

我市被确定为“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实验区”(本项目全省共有11个单位,我市是邯郸市唯一的项目承办单位),对于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启动。我市以“县域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研究”为突破口,全面启动省里确定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与培训”等8个研究项目,先后制定了实验区工作意见,帮助学校修订了48个研究方案,进行了全面规划。二是全员参与。确定了49所实验校和38个学科中心教研组,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教研员、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加强管理,强化领导。三是全程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制度、实施和评价管理制度,先后开展了“全市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活动、召开了“实验校培训会议”以及“工作会议”、编辑了《实验区研究文集》,保障了项目研究的科学、有序实施。省、市专家组先后到我市督查,给予了高度评价。

4、切实开展有效教学研究

半年来,我们坚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先后举办教学研讨活动50多场,参加人员达3000多人次。召开了“高一、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在一中、三中、十中分学科召开了二轮复习研讨会等。在阳邑中学召开了初中有效教学现场会;在进修学校举办了以“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在二中召开了加强初中薄弱学科教学研讨会等。在伯延小学举办了“大成全”语文实验阶段汇报会;在兰村小学召开了小学盟校数学高效课堂观摩会,在康宿小学召开了联盟校教学研讨会等;同时,我们还召开了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工作会,在第二幼儿园召开了盟园教研现场会,在实验小学、南关小学等校召开了科研课题结题鉴定会等;特别是我市承担了“邯郸市课业革命现场交流会”。会议圆满成功,受到与会同行的好评。这些活动在提供交流互动平台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素质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和教学成绩的全面提升,我市8人次在邯郸市公开课教学中获奖,其中孟霞获全国小学高效课堂大赛特等奖。

5、进一步推进“双领”教学改革

今年暑假,先后组织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00人次,利用一周时间,编写、修订了70多个学科“通案”1.2万多节,进一步提高通案的编写质量,促进专业引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6、大力提高校长和教师专业水平

加强校长听、任课管理,健全校长听、任课制度建设,促使校长走进课堂,研究教学,以教学领导教学。开展小学、初中校长论坛,搭建了交流平台,提高校长队伍素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了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评选和管理工作。通过知识考试、说课、讲课、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选拔了126名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120名教坛新秀。

7、大力实施“三名工程”

在教育局领导下,承担了我市首届“三名”评选工作。我们精心制定方案,成立评选小组。通过资格审查、工作陈述、个案演讲、课堂教学、理论答辩等形式,进行量化积分。做到了客观、公正、公平。推动了全市“名师带动”战略的实施,拉动了教学教研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

8、切实加强教育科研课题

我市先后有30多个邯郸市级以上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有27项邯郸市规划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并向省申报课题13项。我市四项课题获省第五届教学成果奖,是全省获奖最多县域;市一中等荣获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先进教育科研单位。通过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利用《武安教育》《教学简报》这些媒体平台,先后宣传报道了市二中、盟校建设等一大批先进经验,《盟校教研破解校际均衡难题》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刊登。

9、深化教学评价改革

建立健全了教学评估长效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了学校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评估,并将学校教学评估结果纳入校长考评体系,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制定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在小学取消全市统考的情况下,基本建立了小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快乐成长;加强了初中学校的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了初中二年级地理、生物结业会考制度,把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加入中考系列,保证了初中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课程,促进了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进一步完善了高中一、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完善了奖惩方案,加强了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10、积极筹备了教学质量分析会

对上学期中、高考的教学质量以及高中一、二年教学质量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各学科进行了质量分析,认真筹备教学质量分析会。

11、积极谋划了下半年工作计划

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认真谋划了下半年工作,确立了8项工作要点。

12、参与了各种行政中心事务性工作

教研室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配合其他科室工作,在职称评审、学初视导、教师培训、校园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研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常规性工作多,开创性工作较少;事务性工作多,本职性工作少;深入重点学校多,深入薄弱学校少;自我封闭工作多,外出交流活动少等,致使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三级课程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简要汇报下一步工作谋划:

1、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研究

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和评价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性管理,计划分别举办一级项目研讨会,总结一部分研究成果,编印《成果文集第二集》,开展项目研究的调度和督查,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先进做法及时推广。

2、认真做好河北省语言文字三类城市达标验收工作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统筹规划,积极协调,精心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好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迎评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依法推进工作,加大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力度,落实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重点领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指标要求,确保顺利通过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

3、进一步推进“课业革命”

切实加强对“课业革命”的领导,推进“备课、课堂、作业”革命,真正的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幸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4、大力实施“三名”为龙头的骨干带动工程

制定“三名”人员帮扶制度和计划,充分发挥“三名”人员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认真总结、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举办名校长、名班主任高层论坛、名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开设专题讲座,下乡支教等活动,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整体提高干部教师素质。

5、认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继续完善我市学校和教师教学评估标准和办法,切实加强学校和教师教学评估工作,在将学校评估结果纳入乡镇教育办、直属学校校长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争取将教师考核结果纳入教师聘任、绩效工资、岗位置换评价体系。召开教学评估工作总结表彰会,推广优秀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迎接邯郸市对我市的教学评估,力争取得优秀等级。

6、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管理、指导和研究

进一步加大国家课程管理力度,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进一步组织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动我市地方课程教学和校本课程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办法,推广经验。通过采用师资培养、教师支教、教研扶弱等多种方式,弥补农村师资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的缺陷,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素质,提高薄弱学科教学效益。

7、教学研究和教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进一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认真调查研究我市农村学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制定促进均衡发展的得力措施;学科教研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市直薄弱学校;加强盟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盟校教研生动、活泼开展,切实解决校际均衡发展难题。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5

一、民族的确小学体育科研的现状

(一)小学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科研工作的认识。有调查发现,85%以上的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的基本任务、要求等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

1、科研意识薄弱,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80%的教师认为:小学教师无需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工作,只满足于上好体育课,带好训练,对科研工作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

2、科研素质薄弱。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薄弱,主要存在问题表现在:

(1)对体育科研工作的程序不解,不知如何结合教学训练工作进行科研,如何进行科研设计缺乏必要的了解,只知道写总结性的文章。

(2)科研前的准备工作不足,选题不精或不切实际,思路不开阔,缺少创新。大多数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论文属于总结性或经验、心得之类的文章,缺乏系统研究和理论深度。调查表明:民族地区95%的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论文属经验、心得、总结性的文章。

(3)由于缺乏逻辑推理和假设论证,不少体育论文缺乏严密性和可靠性。

(4)对如何进行科研课题设计和撰写论文缺乏必要的了解,以及对体育数理统计方法的掌握应用存在畏难情绪。

(二)民族地区小学受条件限制,制约了学校体育科研的开展。一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造成体育科研活动无法开展。二是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高,对科研工作力不从心。三是体育师资与财力紧张,无法让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体育科研中去。四是普遍观念不够重视,认为小学体育科研可有可无,无关紧要,因此,既无正确的导向和有力的保障,也无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要求。

(三)科研流于形式,做不到实处。

(四)科研方法、方式单一。

二、民族地区小学开展体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要的基本能力。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发展。随着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小学体育教育贯彻教育部关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为指导思想方针下,全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将面临迅速发展的局面。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全面推行新课标,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民族地区全体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跨世纪质量、师资队伍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开展民族地区小学体育科研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的认识

体育科研工作旨在发动全体体育教师解决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参与科研和教研工作就被动、盲从。广泛地组织与开展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对全面深入地了解、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各种矛盾和规律,更好地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加速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不断地提高教学、训练质量,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对自身的学识增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事业心、责任感的增强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完善而严格的体育科研制度

各地方(各县)要建立体育教研员(组)的管理机制,由地方教研员(组)监督,各镇、场分管体育的主任负责本镇场的科研选题(结合实际,切实解决教学与训练的选项范围),然后落实到各中小学的体育组具体实施,形成“县一级体育教研组(员)―――各镇场的分管体育的负责人―――学校―――体育组―――体育教师”的五级科研体系。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列为考核、晋级、评优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多出科研成果。体育教师人数少,或较薄弱的学校,由邻近的学校相互联系,加强人力、物力,加强科研的实力。

(三)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素质

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要最终落实到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训练质量上。实践表明,科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论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还是教师的科研、教研意识都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继续管理,通过体育科研、教研活动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科研意识较差的特点,县一级以上的部门应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工作,编写适合其运用的科研方法教程,统计学软件和资料汇编。并采用短时间轮流训练的形式,使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得到实质性培训,结合民族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特点,培训工作主要着眼于科研技能与方法的掌握。“授之以渔”,而不是全书本的知识传授,使培训工作更具实效性。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学能力,通过自学,不断掌握本学科和相关边沿学科的最新动态,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三,组织一些学样研究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总结经验、交流心得,结合教学、训练工作开展学校体育的讨论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6

3月14日,陈副局长和我参加了人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座谈会后我还参加了3月15日全省教育系统人事科会议。两个仁义都在中山市如开。在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文传道作了题为《总结经验扎实工作努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讲话,他讲了四点意见:一是回顾了我省近年来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情况。认为“十五”期间,特别是自2003年全省中小学编制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以来,许多市、县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我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校长任用制改革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例如,在推行教职工聘用制方面,做到科学设置岗位,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合同管理,注意安排好落聘人员等等。又如一些地方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把用人制度改革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地拉开教职工的分配档次,建立与聘用制相适应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师工资分配制度等等。二是要求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要求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他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打好一个基础、抓住一个核心,把握三个环节,完善一个制度,争取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实现聘用制度的正常化、规范化。打好一个基础,就是加强编制管理,打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抓信一个核心,就是以实行聘任制为核心,创新用人制度;把握三个环节,就是把握好人员“进”“管”“出”三个环节;建立一个机制,就是要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一个制度,就是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四是要积极主动,扎实工作,确保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

在座谈会上,中山,广州、江门、深圳市盐田区和清远市等市区教育局介绍了人事改革的经验。

在3月15日的全省教育系统人事科长会议上,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杨开乔作了讲话。他回顾了“十一五”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我省“十一五”期间教育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强师兴校”工程,建设一支数量、质量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三是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活动力的用人机制。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人事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人事工作会议和市普教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钢要》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强师兴教”工程,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为提升我市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市教育人事工作在总体上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人事工作全局,以发展和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为主题,科学规划各项工作,体现以人为本,满足我市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抓教师总量的增加,又要抓教师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高速优化,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坚持以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教育人事工作,促进各项教育人事工作的协调发展,促进各个镇区教育人事工作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人事工作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教育人事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创新教育系统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管理的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干事业、支持教师干成事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利用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人才强校”、“强师兴教”工程,建设一支数量、质量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一是要构建军现代教师体系,重点提高小学、初中教师本科率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研究生率,到2010年,全市小学专任教师大专或以上学历比例要达92%,初中专任教师本科或以上学历比例要达80%以上,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本科或以上学历比例要达97.5%,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本科或以上学历要达92%,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余60%以上,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二是多渠道扩充教师队伍,重点引进一批名校长、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有计划地引进一批专科、本科、硕士毕业生,适度引进紧缺学科小学高级教师,大力引进高中骨干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各级种类学校任教。三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教师“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训,加大“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四是要加强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定教师编制标准和我市课程改革的需要,定期核实和调整学校教职工编制,科学设置学校岗位,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逐步清退监时代课教师。

(二)建立人才交流制度,促进各镇区教师队伍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做好对广西地区教育支援工作和“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市内等级学校教师支援薄弱学校工作,建立健全校级领导和教师在市外地人范围内定期轮换制度,鼓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相对发达镇区与落后镇区、等级学校与非等级学校之间的校级领导、教师交流,充分发挥发达镇区、等级学校中教师与校级领导的辐射效应和带头作用,促使教师队伍和领导队伍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加强学校行政领导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充实我市学校行政领导后备力量。

(三)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实行教职工聘任制为主线,以“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为原则,以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人员能进能了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为目标,积极推行教职工聘任制,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学校管理人员职员制。以推行职位分类管理、全员聘用(聘任)制度为基础,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总量控制、内部搞活的学校分配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理顺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关系,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总之,按照规范管理、分类指导、积极搞活的路子,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2006年教育人工作重点

(一)建立和完善人事工作管理网络系统,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一是加快研究开发我市教育系统人事工作管理系统,完善网上上报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文件、统计文件、统计数据等功能,简化程序,提高教育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二是要加强教育网信息公布的管理,及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招聘、调动、职务评审、资格认定等信息。

(二)积极开展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一是要认真贯彻全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精神,开展以体制管理和劳动分配报酬制度为重点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以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教师聘用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制度,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建立重绩效、重能力、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推动我市中小学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完善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聘任、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离任审计制度,开展校长职级制的探索。我们前段时间已经制定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得到了局领导的同意,下来将按照方案开展工作。从4月18日,我们将到部分镇区开展调研,有关安排已经发给各有关镇区,请大家积极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四是配合省教育厅做好深化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有关工作。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推荐和接收省市在职教师工作,促进镇区间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一是要在充分掌握2006年我市生源师范应届毕业生情况的基础上,加大统筹力度,加强东莞市教育招聘网建设,扩大就业信息渠道,认真指导好毕业生就业,鼓励毕业生跨镇区、跨行业就业,协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就业安置问题,促进本地生源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探索由市和镇区、学校联合,对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实行公开招聘,统筹推荐就业的方法,推荐更多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经济相对落后的镇区任教,提高这些镇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了使我市接收毕业生和招聘教师工作能有计划地进行,同时出使我们的接收和招聘工作更具透明度,符合人事组织部门关于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有关规定,今后各镇区、学校凡要求接收毕业生或招聘教师的,都要在每年的11月份前向我局提交下一年的用人计划,2006年下半年的用人计划要在4月30日前上报。凡没有向我局提交用人计划的学校,我局一律不予审批进人。

(四)加强编制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一是根据省编办的文件精神,积极和市编办、财政部门协商,合理配置学校岗位人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核实和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完善《东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二是在2005年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清退临时代课教师方案,各镇区要通过吸收优秀师范毕业生和调进符合条件的在职教师等途径,有计划地清退临代课教师,本次会议我们下发了一些调查表,请大家以镇区为单位(直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认真做好对本镇区、学校临时代课教师的调查摸底工作,数据要真实准确,为我们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三是要切实落实省关于清理各种形式占用中小学职工编制的文件精神,按照《东莞市全民所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辞退办法》的要求,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进一步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清理在编不再岗人员包括以各种名义借调到非教育部门工作的人员和擅自离开学校又未办手续的人员。清理工作必须在六月底前完成。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7

关键词:“五步三查”地理高效教学

G633.55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笔者从教地理教学“课改课”多年,着力构建“五步三查”地理高效教学,进行了有效尝试和探讨。

一、创建“五步三查”模式结构,引导教师地理教学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运行“五步三查”模式,实施地理高效教学

(一)第一步:独学。“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检点关注学困生,检查内容和检查评价方式要依据具体学生情况,增强针对性。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复习旧知,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地理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1.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管理要求。简言之,教师要做好独学的评价,以评促学,而不是给管理硬性规定。另一项要求就是做好时间管理,结合时间预设和实际进展情况,并对进展较慢的学困生予以一定的指导,尽可能使其不掉队。

(2)问题入学:对照地理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资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独学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导学案中的基础类题目,要求人人过关的题目。这就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分层次设计各类题目。

2.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关注学习状态。在独学阶段,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2)适时点拨指导。教师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3)点评小结。通过巡查把握学情,在独学环节完成时,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二)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序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学习对子”是指学习小组内相邻层次学生相互结成对子,进行学习帮扶,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

(1)先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后群学。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进行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3)深入探究。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群学探究也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例如探究地理教学所需的地图集、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教学软件等地理课程资源。

2.对教师的要求:

基本上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三)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地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

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2.对学生的要求

(1)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

展示绝不是对地理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①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②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证明,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

③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对话、合作表演、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④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3.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四)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1)教师的整理拓展

整理归纳包括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内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的目的要明确、难度要适中、题目要精选、题量要适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辅导。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8

一、教职工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职工队伍总体超编。按照2002年编制标准调研的42所学校,总体超编317名,其中区属初中超编69名,超编比例13.04%;区属小学超编75名,超编比例12.48%;镇中学超编122名,超编比例20.71%;镇小学超编27名,超编比例5.47%。区属中小学和乡镇中学超编严重,其中乡镇初中比区属初中超编严重,区属小学比乡镇小学超编严重,企业移交学校比我区原有学校超编严重。按照鲁政办发[2011]44号文件,中小学教职工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核定,42所学校总体超编123名,按照新标准,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都有所提高,乡镇中小学均不存在超编现象,城区学校仍然存在少量超编,以区属小学为主。

(二)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是男女教师比例失调。男教师占比随着学龄段的提高呈现增长趋势,但初中、小学男教师所占比例均低于女教师所占比例:城区小学、初中、高中男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19.53%、33.11%、52.63%;乡镇小学、初中男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43.76%、40.37%。二是年龄结构初显“老龄化”。近年来,张店区每年都补充部分新教师,教育系统教职工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总体上也更趋于合理。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仍存在部分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低教学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如沣水三小在职教职工25人中,50岁以上的16人,占64%。此外企业移交学校教师出现断层。三是高学历教师分布不均衡,小学段教师学历偏低。总体上看,全区在岗中小学教职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0%以上,但是这些高学历层次的教师基本分布在初中以上教学段,小学阶段教师的本科学历也多数是后续学历,其中农村小学阶段的教师学历偏低,主要表现为“两少一多”:一是专业教师少。有的农村小学虽已开全规定课程,但任课教师大都是非专业教师;二是正规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少;三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多。如南定小学,在职民办教师转正的占现有教师的16%。

(三)专任教师紧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要求,调整各学科专业师资配置,导致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不足,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师剩余的现象。例如马尚二中,音乐教师比较富余,其中有3名音乐教师已经转学科,改教别的学科。而数学、生物、思品等课程教师紧缺,甚至1人兼2个班的班主任。中埠中心校数学教师比较富余,历史、生物教师比较紧缺,其中2名数学教师转学科教历史、生物。铁山小学的小学科(音、体、美)则无专任教师授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专职教师每人一岗,无宽裕人员,如遇病假、外出培训等情况,学校很难进行调配,不能保证正常教学。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师编制未得到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自2002年以来至2010年未再制定,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小学课程开设发生了较大变化,按照省教育厅课程开设要求,各校必须要开全开齐课程,增开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音乐、体育、美术、思品、科学等增加了课时,但未研究提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编制标准,2011年出台的新标准也未能完全满足课程需要。就目前教师资源利用程度来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些教师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已不能适应一线教学的工作,部分教师千方百计努力争取评上高级职称后,对继续承担一线教学工作失去了动力,这些老师却仍占用正式编制。另外,在职教职工还有借调在外的现象,造成了教师编制的缺失。

(二)企业学校移交地方是造成超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厂矿学校一个级部的平行班比较少,学生数量少,而学科相对较多,又需要配备专职学科教师,导致教师数量相对较多。近年来张店区共接受企业学校15所,教师1460人,加之学校划转时又划转了部分校级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导致学校人员超编严重。而现有教职工中,年老体弱比较多,工作上还须给予相应的照顾,不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是工人身份,无法进行教学工作,只能担任传达、文印和花草管理等后勤服务工作,导致教师资源的紧缺。

(三)教师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一是教师工作时间无限延长。除规定课程外,学校的早读、午写、选修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还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小学教师,为看护低年级学生付出了更多的时间。二是学校行政事务繁多。除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学校还要承担很多行政事务和社会责任,如迎接上级各部门的督导检查,法律进校园、卫生城市验收、反等。三是新学校年轻女教师多,都面临结婚生子,每学期都有休产假的教师,致使教学安排紧张。

三、几点建议

(一)合理配置教师编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控制总超编人数逐年递减的前提下,按照“凡进必考”的原则,坚持每年适量招聘一些高学历的急需专业教师,逐渐实现全区教职工队伍总量控制在编制内,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的目标;新招聘的毕业生重点用于充实农村中小学,从制度和待遇等方面引导保障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的稳定性;积极引导教职工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继续完善城镇中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制度,加大城区教师支教力度。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2.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3.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高二地理教学小结篇10

论文摘要: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转型,对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将有新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已由单一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转为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共存发展。教师教育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培养目标的下移,由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转为培养小学教师;其次,小学教师已经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要,必须以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再次,教师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师的培养方式转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新的挑战也为师专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专的教师教育,应该大有作为。

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

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独立升格,或与有关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仅存的师专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级,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顺应师范教育的转型,师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重点转向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小学教师)。

一是源于转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取消原来的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专承担。

二是源于师专大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小学师资兴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从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国高师本科院校有96所,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性非师范院校达到207所。而目前全国仅有97所高等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培养小学教师兴趣不大。“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根本没有兴趣”。这为师专发挥优势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四是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去农村化”非常严重,师专仍是农村师资的培养主体。多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培养农村教师的目标不明,他们普遍缺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相关师资也缺乏农村教育体验,对农村教育教学规律,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培养的学生也极少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而师专所具有的处于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经验,使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树立信心,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农村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是事关学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体现与反映,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师专的教师教育要走好转型发展这步棋,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考虑地方性和市场性。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办学方向定位。师专大多分布在各地级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这是师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教育应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确定办学目标,为农村地区“两基”成果巩固和发展需要,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二是培养目标定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师资奇缺,部分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仍需要师专培养。因此,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先进、师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体魄健全、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优质基础教育师资”比较切合实际;三是服务面向定位。师专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在服务面向上理应发挥地方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品质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四是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对高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其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师范性”和“地方性”两个基本前提。因此,师专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占领农村小学师资市场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三、产学结合,实现校校合作双赢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师专教师教育产学结合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生产冲小学校)、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在“依托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三个不同层次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应紧紧依托农村基础教育对人才的素质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让中小学及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共同培养未来教师。通过选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师专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层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师范生的感性经验;依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桥梁,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便利,为师专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平台。

服务基础教育。这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一项基本职能。因此,师专教师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引导教师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地方,深入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并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其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不仅进行理论培训,还要参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再次,主动与中小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时现用,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领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创新性(提供有效的帮助);示范性(发挥辐射作用);实践性(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高师院校积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员,其学科构成与中小学相对应,并有一定的沟通渠道,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优势。“引领的基础是研究和参与。师专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展开合作对话,在合作对话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并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应避免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一线工作者之间产生“生产——消费”“传授一接受”的单向关系。

在产学有机结合中,中小学校可以获得师专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实现改善。教师可以获得师专的专业人员支援得以发展,师专在人才共育和实践基地共建中达成人才培养日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线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学结合、校校联动、合作共赢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以品牌求发展

师专的教师教育要做强做优,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把教师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师范大学拼学术研究、全国知名度不是师专的长处,坚持打造“精品师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特色、创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独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强建设,完善机制,重视规划,保证投入,确保形成地方品牌。须抓住几个最关键环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国以来,师专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技能。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的适应期长。在新的形势下,师专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实,可采用“l+l+l”的培养模式,即建立“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文理渗透,重视培养艺术修养,学生集中修完公共专业课、专业通修课。第二年学生集中一年时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完成教育实习、自主研习和实践活动训练。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型、多能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简单照搬原来培养初中教师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重点教材、教改项目等建设。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了解,树立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