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经济发展谋划十篇经济发展谋划十篇

经济发展谋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6:47

经济发展谋划篇1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乡统筹;理念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谈到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时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旨在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了实现这一根本要求,我们就要以城乡统筹的理念来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是指县级行政区划内的区域经济,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经济单元,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关键性层次,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们圆满完成中央提出的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之所以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大制约因素:一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体制,造成城市和乡村之间在户籍制度、就业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人为地阻碍了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的流动,农村经济得不到生产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经济只能在低水平上循环发展,原本就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农村经济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二是以往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我国在建国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在发展理念和政策主张上总是只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视农村的发展,甚至用牺牲农业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城市工业经济,土地、项目和政府的各种资源都向大城市配置,没有把更多的资源向农村和县域配置,没有把城市与农村放在同等位置进行资源配置,土地指标等资源大城市都用完了,缺少对小城镇、县城资源配置的设计;三是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我国现在的农村经济还带有很大的自然经济色彩,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要素和资产的市场化程度更低,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市场经济的优势不能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体现。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理念和措施

1、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够就县域说县域,应该用城乡统筹的理念来谋划县域经济的发展。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家都知道,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志作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怎么才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加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是,中央强调要城乡统筹,还有更为直接的原因,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

经济发展谋划篇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的高速增长。1979~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仍然高达9.1%。如果按照各省区市增长速度推算,当年各地区生产总值加总平均增长率则达到11.6%。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3位,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减少到2009年的3597万人(按2009年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内外学术界把它称之为“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

显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各地区经济的繁荣为支撑的。可以说,没有各地区经济的普遍繁荣,就不可能有全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有快有慢,但总体上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各地区经济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我们测算,在1980~2009年间,全国31个省区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其中东部地区为12.1%,东北地区为9.6%,中部地区为10.5%,西部地区为10.2%。这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是相当快的,呈现出典型的高增长特征。各地区经济长达30年的9%以上的高速增长,这是改革开放以前无法比拟的,也是世界上少见的。

可以预见,在今后―二十年内,中国区域经济仍将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首先,受工业用地短缺、要素成本上涨、环保标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速虽有所放慢,但随着其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将会很快进入新一轮的持续快速增长轨道;其次,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较低,劳动力供应充足,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近年来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第三,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走出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对衰退”困局,2006~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13.4%,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第四,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珠三角、长三角等少数地区来推动的,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全国范围掀起了培育和发展城市群的高潮,京津冀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长株潭“3+5”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都有望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新的主导地区,由此形成“群雄并起”的多元化竞争格局。

“代价巨大”的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但是,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这种高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乱开发为代价的。

首先是高消耗。2007年,中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5,9%,而水泥消耗占世界的47.3%(2006年数据),一次能源消耗占16.5%,其中煤炭占41.1%,石油占9.2%,粗钢表观消费量占32.4%,钢产品表观消费量占33.9%。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04年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高达8.33标准油吨,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4倍,高收入国家的5.02倍。尤其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受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以及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特征更为明显。2008年,西部地区万元GDp能耗高达1.6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2.99吨标准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8%和36.5%,比东部地区高81.5%和110.6%。即使是东部较发达地区,单位GDp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具有较大差距。

其次是高排放。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世界总量的21.0%,尽管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只相当于oeCD国家的41.8%,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6倍,oeCD国家的5.37倍。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也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06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012015吨/万元,是美国的59.6倍,日本的19.8倍。分地区看,虽然中国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总量的近50%集中在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三废”排放量远高于东部地区,呈现出典型的高排放特征。2007年,西部地区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分别是东部地区的1.79倍、2.46倍和48倍。由此可见,今后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是不协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盲目追求GDp增长,忽视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不协调;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一直在趋于扩大,这种状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改变。三是城乡发展不协调。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除少数年份外,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3.33:1,远高于1997年的2.48:1和1985年的1.86:1。四是人口与产业分布不协调。近年来,一些城市和大都市圈在大规模集聚产业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大规模集聚人口。由此造成就业岗位与人口分布的严重脱节,全国1.5亿农民工虽然大规模参与了城镇化建设,却没有公平地分享城镇化的成果。2008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集中了全国52%的投资和62%的生产总值,但却只容纳28.3%的人口,人口份额与生产总值份额之比高达1:2.19;同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的15.11%,但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2.18%,二者之比高达1:2.13。相比较而言,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和GDp的份额基本上是相匹配的。2000年,美国核心发达区域人口份额与GDp份额之比为1:1.21,日本东京都、大阪府和神奈川县为1:1.36,英国大伦敦、大曼切斯特和西米特兰为1:1.24。很明显,人口与产业或经济活动分布严重不协调,这是导致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四是乱开发。一是农村地区盲目开发,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农产品供给安全面临挑战;二是生态地区肆意开发,使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退化、越来越多的国土成为不适宜人居住的空间;三是城市地区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沿海一些地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过高,如深圳的开发强度已达到40%,

东莞达到38%,远高于香港、日本三大都市圈、法国巴黎地区和德国斯图加特的水平。乱开发的结果,是导致国土空间开发无序,空间结构严重不合理。从生产与生态看,生产占用空间偏多,留给生态的空间偏少;从生产与生活看,生产占用空间偏多,用于生活的空间偏少;从城市和农村看,农村居住空间偏多,城市居住空间偏少;从城市内部看,工业空间偏多,居住空间偏少。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大建“花园式工厂”,搞“圈地运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用地规模扩张。因此,从空间开发角度看,可以认为,过去不少地方的工业化是以牺牲人的福利为代价的,产业用地规模过大,比重过高,利用效率太低。

“五新”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走势与方向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过去各地区发展大多走的是一条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乱开发、不协调为特征的传统外延式发展道路。在当前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这种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它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尤其是,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这种传统粗放发展模式的终结。在新的形势下,今后各地区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排放“三废”、大量出口廉价产品来谋求发展,而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可以说,区域科学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未来中国区域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经济发展谋划篇3

(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4:70.7:23.9。工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95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超过25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材、铝及铝制品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和以少林景区为龙头、拥有三个4a级景区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特色育龙头,培育了一批像华润电力、登电集团、发祥铝业等主业突出的产业发展龙头,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支撑。围绕特色建群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卢店磨料磨具群区、三里庄高新技术园区、东金店木材加工群区等五个群(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登封市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项目10多个,总投资100亿元。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原煤年产2000万吨,水泥年产250万吨,铝及铝制品年产20万吨。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34%。

(三)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规划与建设并举,管理与促销并进”,加快现代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景区。从2003年开始,对少林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建设,对嵩阳书院、中岳庙景区进行了整治改造。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景区、中岳庙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先后启动了嵩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嵩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十一”前将与观众见面。2005年,全市各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1.4%;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3.3%。今年1—4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3%、70.2%。

经济发展谋划篇4

抓好大项目谋划工作,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事关全县发展大局。今年初,在全县项目建设年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就抓好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实践充分证明,抓好项目谋划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的谋划工作,对于巩固和保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一,谋划好大项目是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项目谋划工作,依靠谋划大项目推动项目开发建设,拉动投资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年以来,我县GDp年平均增幅超过12.5%,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年增幅均超过30%。年初以来,我县经济之所以呈现出企稳向好、逆势上行、跨越赶超的势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的强劲拉动,得益于精心谋划、组织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56.1%,财政收入实现1.2亿元。因此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资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后续项目能不能跟上、新项目能不能及时补充。所以,全县上下要始终咬住大项目不放松,全力以赴抓好大项目谋划工作,确保全县投资力度不减、投资热度不降,确保“三保一促”目标如期实现。

第二,谋划好大项目是支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过日子,老百姓常讲的一句话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这里所讲的算计,固然有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但我觉得更为关键的,还是支撑一个家庭稳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全县来讲,支撑未来发展的稳定财源就是项目,如果我们没有新的项目做支撑,再能“算计”,将来也还是要“受穷”。可以说,在百舸争流、竞先发展的大潮中,谁能在项目谋划上赢得主动,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先机;不谋划项目、不挖掘项目、不储备项目,就是对未来和发展不负责任,就是对群众不负责任。如果一个地方到了上级想给钱没有名目、外商想投资没有项目的地步,这个地方还谈什么发展,还有什么希望?因此,在当前全省、全市都在谋划、储备大项目的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宽视野、高起点、大手笔地谋划一批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从而支撑我县的未来发展。

第三,谋划好大项目是有效对接政策、集聚资源、吸纳资本的基本前提。有位名人说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对接政策,归根结底要靠项目。现在全县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都比较到位,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也很积极主动,但一些领导干部在谈到这项工作的时候,总是感慨招商引资的时候手里缺项目,对上争取的时候还是缺项目。什么原因?就是我们项目谋划工作没有做到位。如果我们不挖掘项目、不谋划项目,无论国家和省市出台多么优惠的政策,无论有多么良好的投资机遇,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甚至是错过重大的发展良机。因此,我们只有高起点、高站位,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切实谋划一批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的重量级大项目,才能使相关联的政策、资金、资源随之跟进,才能引领和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谋划好大项目是实现“十一五”规划和“五年见成效”目标的必然要求。县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换新貌”的战略目标,和坚持“四个战略”、实施“五项工程”、抓好“六大建设”的总体部署,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去年我们较好地完成了“打基础”阶段任务,并将于今年实现“见成效”目标,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已经提前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谋划和实施。20*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300多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特别是今年我县有64个项目进入了全市“六个一百”规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现已开工建设37个、完成投资5.5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县委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主要领导与哈市委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会、全市党政干部大会精神,适应超越发展的要求,对“十一五”规划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原基础上又上调35%左右,其中一些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增加100%以上,并明确了全县“五年换新貌”预期发展目标,具体要在15个方面实现大跨越。对此,我们只有切实谋划好、实施好一批具有较强牵动力的大项目,才能确保这一目标的如期实现。

总之,正是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建设工作,才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保持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年初召开的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结合实施“项目建设年”,把大项目谋划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急事摆上了重要日程,确定了项目建设“4561”工程和项目谋划“十百千”工程。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全县上下迅速行动、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大项目谋划工作呈现出良好局面。一是谋划意识明显增强。各乡镇、各部门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大项目谋划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谋划重点比较突出。注重因地制宜,能够把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谋划生成大项目。特别是围绕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谋划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三是谋划实效初步显现。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工作,目前全县进入项目库项目240个,总投资达38亿元,实现了项目谋划、储备的历史新突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大项目谋划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进展还比较缓慢。目前,全县有大项目谋划任务的单位共82个,目前只有工业园区、发改、国土、劳动、扶贫办、玉河等16个单位上报项目32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7个、超千万元项目48个、超百万元项目272个,还有一多半单位没有谋划出可输入储备库的项目,与年初确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二是质量还不够高。大多数谋划的项目投资在亿元以下,规模较小,对全县投资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不突出;产业链长、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成熟度较低,八成左右的项目停留在创意提出和目录阶段,进入国家、省、市专项发展规划的很少,能够达到开工和建设程度的更少。三是力量还不充足。目前,我县从事项目谋划的专职人员较少,特别是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还限于少数人管、个别人抓的工作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谋划的质量和效果。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一些乡镇和部门对大项目谋划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单位还有等靠的倾向,存在想抓没思路、没招数、没力度的问题,有的部门还停留在干工作派任务的阶段,甚至对要不要谋划项目心存疑虑。这些问题更需要我们警醒,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客观分析全县大项目谋划工作,尽管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但也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一是难得的政策机遇。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新增投资重点向“三农”、向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向生态建设方面倾斜,这些都为做好大项目谋划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二是有利的外部环境。今年以来,省、市对大项目谋划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项目谋划和建设的对策措施。另外,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正在将资本、技术和人才加速向内地转移,这些为我们开展大项目谋划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良好的工作基础。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蕴藏的资源开发潜力正在引起域外客商的认可和重视,一些资源开发型、科技型、环保型项目相继落户我县,并呈现加快合作的良好态势。前些天我们又对工业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些都为推动大项目谋划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县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仍然相对滞后,在产业发展、城镇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还亟需项目支撑;同时我县戴着国贫县、一类革命老区、生态建设示范县“三顶帽子”,加之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这些都为做好大项目谋划、争取、引进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综上所述,我县大项目谋划工作既有问题,更有成绩,既面临着各种困难,也具有许多有利条件,总的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对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项目谋划工作上来,叫齐步伐,团结一致,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不断提升大项目谋划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大项目谋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谋划项目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实践一再证明,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没有项目就谈不上发展,没有大项目就很难实现大发展,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抓项目必须首先抓谋划生成,特别是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项目谋划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大项目谋划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换新貌”战略目标和坚持“四个战略”、实施“五项工程”、抓好“六大建设”的总体部署,立足本地资源特点,立足调整经济结构,立足改善人民生活,准确把握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精神实质,积极顺应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源源不断地谋划生成具有重要牵引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全县重大项目不断档、不掉线,为推动经济社会超越发展、实现“五年换新貌”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发挥优势,深挖潜能,切实增强项目谋划工作实效。做好前期谋划和积累,是大项目建设和实施的基础。要坚持想新的、干大的、抓好的,在吃透政策、把握市场和县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优势,深度挖掘潜能,独辟蹊径,创造亮点,拓展大项目谋划生成的广度和深度,把我县项目库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围绕打造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谋项目。产业集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以实施“工业强县”和“借力发展”战略为着力点,以打造优势产业区域经济核心区为目标,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享受省级开发区特殊政策和作为*“特区”的优势,立足加快“四园两区”建设进程,根据纺织、食品、制药、机加等优势产业特点,引进培育、扶持发展一系列有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实体加工和龙头项目,重点谋划一批规模较大、前景看好、回报率高、上下游配套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围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谋项目。要按照提升种植业、做大养殖业、发展林果业的思路,依托稻米、畜禽、肉鸡、粮豆等优质农产品资源优势,以及作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的有利条件,有效整合区域资源,谋划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大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要立足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谋划和建设一批农业基础性建设大项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大项目。三是围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谋项目。要以推进“三优”创建工作为动力,按照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的原则,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在统筹推进城乡开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乡建设质量、打造城乡特色环境品牌上多做文章,着力谋划一批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公益性大项目,使全县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为群众创造更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围绕发展社会事业、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谋项目。要以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为目标,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和省、市加强民生领域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谋划一批具有重要保障和服务功能的民生大项目,尤其要谋划好涉及科教、文体、卫生、保障等与群众利益关系紧密的重点项目,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程,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五是围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谋项目。虽然我县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投资吸引力,但长期以来限于区位、交通等条件制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对此,我们要立足推动可持续发展,积极谋划一批资源型、环保型、生态型、循环型产业项目,促进自然和生态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六是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城乡市场谋项目。要立足县情实际,在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围绕发展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金融保险、市场信息、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谋划一批大项目,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活力。

第二,统筹规划,勇于突破,促进项目谋划工作提档升级。实践证明,统筹搞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是做好大项目谋划工作的重要保证。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努力在实践中探索项目运作规律,从而掌握项目谋划工作的主动权。具体要做到“四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定位。要坚持求“重”求“大”的原则谋划项目。所谓“重”,即谋划一批对全县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带动和促进作用的骨干项目;所谓“大”,即谋划的项目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尤其是投资规模要达到亿元以上。二是突破行政区划。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敢于打破传统的区域界线,加强与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合作,按照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来谋划项目。要立足实际,着眼全局,上下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把项目谋划好。三是突破封闭思维。要改变过去那种从点、从侧面、从局部谋划项目的思维惯式,拓展思维视野,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用更宽的视野谋划项目。比如,我县一些中心村镇具有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就是好项目。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通盘进行策划,努力打造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四要突破瓶颈制约。人才是项目谋划的关键。我们要重视利用社会智力资源,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搞好对接,聘请专家学者参与项目谋划,重点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县域经济整体布局选定项目,超前建立数量可观、前后接续、重点突出的动态化项目库,全面提升项目谋划的质量和层次。

第三,掌握方法,精细运作,提升项目谋划工作质量和水平。项目谋划是一项前瞻性、系统性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五个梯次”、“二个节点”的项目谋划模式。第一个梯次是创意提出阶段。好的项目必须依靠好的创意支撑,但这仅仅是项目谋划工作的第一步。第二个梯次是初报评审阶段。有了好的创意后,必须做到“四脚着地”,要获得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部门初审同意,同时还要确定项目建设法人。上述第一、第二个梯次,统称为第一个节点。第三个梯次是履行审批程序阶段。就是按照国家、省和市审批部门的具体要求,组织报送要件,争取获得批复。第四个梯次是开工准备阶段。这一阶段要求项目资金、人员、施工等要素必须组织到位,取得开工许可。第五个梯次是建设阶段。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理安排工期,科学组织推进。上述第三、第四和第五个梯次,统称为第二个节点。在“五个梯次”、“二个节点”的项目谋划过程中,我认为,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至关重要。可行性报告至少要涵盖三项内容、解决好五个方面问题:即涵盖市场需求情况和赢利模式、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及技术经济研究等三项内容,重点解决好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项目、资源供给能力、筹融资渠道、工艺技术是否先进可靠和选址是否合理等五个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努力做到“三个进一步”。进一步制定好项目计划书,主要包括年度计划、中长期计划、远景目标计划以及年度投资计划;进一步抓好项目包装,明确细化项目包装工作标准,做好项目可行性论证,不断提高项目包装水平,以高水平的谋划催生高质量的项目;进一步抓好项目管理,根据谋划项目的成熟程度,分别纳入新谋划储备库和重点项目备选库管理系统。要将项目谋划、储备、管理、跟踪、服务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扩充谋划数量,提升项目质量,努力形成“立项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局面,确保为引资者和投资者随时拿出成熟可靠的大项目、好项目。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等公益性项目,以及重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和重大科技攻关等基础性项目,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力加以推进。

三、加强领导,履行职责,推动大项目谋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做好大项目谋划工作首要在精力,关键在能力。为充实大项目谋划力量,近期全县自上而下组建了大项目办,共选调近440人组成了一支新团队,专门从事项目谋划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网络和工作体系。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凸显了大项目谋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在全县树立一个导向,即在经济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使用干部,让大家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磨练,接受考验,施展才干。各级项目办同志要倍加珍惜组织上搭建的舞台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切实增强大项目谋划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创新创业,推进大项目谋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在这里,我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钻研业务,尽快进入角色。大项目谋划工作能否顺利启动,项目能否真正落地,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我们选调的县大项目办和基层项目办同志,有一部分过去很少参与经济工作,大部分没有系统研究过项目工作,或者说对大项目谋划、包装、推介了解掌握不多。这就要求大家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以学习提升把握商机的能力,以学习提高谋划项目的实效。大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时刻牢记不学习就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履行职责,不学习必将落伍、必将落后于时代的观念,真正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系统学习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认真研究大项目谋划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产业定位和信贷金融等方面的动态信息,准确把握社会投资需求,选准项目谋划的主攻点和着力点,努力成为项目谋划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二,要履行职责,提升工作效能。实践证明,谋划项目的过程也是闯市场、求创新的过程,必须时刻遵循市场规律,牢牢把握市场法则,突破条条框框束缚,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走出家门,主动出击。同时,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谋划、引进和落地,过程往往是曲折的、漫长的,也是充满艰辛的,但愈是在困难情况下,愈需要我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和紧盯不放的韧劲。全县各级项目办同志要有一种开拓创新的魄力,一份志在必得的雄心,一股勇于突破的闯劲,咬定目标不放松,攻坚克难不退缩。要讲究技巧,提升沟通和攻关能力,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谋划、储备项目,用战略和长远的眼光寻求合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县里年初确定的项目,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认真执行,抓紧时间组织实施,确保落实到位、达标达效。

经济发展谋划篇5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旅游业。“三沿”即沿北部山区建设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沿江地区建设沿江临港产业带;沿路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集镇群。“四区”即以大胜关山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东山五祖寺景区为主体的4a级景区和以部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

二、以硬举措落实经济发展思路

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成为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惠及社会和人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过硬的举措,确保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以规划规范落实的行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规划先行,只有立足各区域差异化实际,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做到有序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不打乱仗,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质效。同时,科学规划还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项目搭建落实的平台。项目是落实经济发展思路,支撑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经济发展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密切关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龙头带动型、产业关联型、区域布局型、资源支撑型和科技环保型的大企业,引进一批质量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三是脚踏实地建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担保、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以调整提升落实的质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加快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以产业集群为方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构建协作紧密和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以强农惠民为核心,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扶持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引导健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加大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板块基地质效。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之路:按照市场化理念,合理经营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功能为农民进城铺好路。

三、以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用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是市场竞争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黄梅从土地房产、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烟草、餐饮等“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入手,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逐渐涵盖各个市场行业,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和从严打击了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营造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经济发展谋划篇6

一、关于对发改委工作的总体印象。作为市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发改委在池州经济建设中是立了大功的。可以说发改委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工作,立规矩、建机制、铺摊子、上路子,从无到有,慢慢地才有今天这样好的工作局面,这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重视发挥发改委的职能作用,也得益于发改委一班人的主观努力。达人同志打下了比较好的

基础,使发改委的运作走上正轨,在全省的位次、形象大大改善和提高。现在连旺同志主持发改委工作,对情况熟悉比较快,工作也比较主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平稳衔接,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把发改委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市委、市政府是比较满意的。

二、关于新形势下发改委的地位、作用和职能。发改委由计划委员会改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不是简单的名称改换,而是理念的提升。发改委的工作不能延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部门那种工作思路和习惯,在经济转型时期,要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与国际接轨的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搞好工作的方法。用什么手段、什么方式,通过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来运作,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个巨大挑战和考验。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经济运行综合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任务就是搞好公共服务、经济协调和宏观调控,而发改委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间就处在一个宏观调控的地位,党委、政府抓经济工作,首先要抓发改委,许多信息、决策要通过发改委制定和贯彻下去,这是发改委作为推进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职能和作用所决定的。现在讲的发展不是一般意义的发展,而是统筹发展,千万不能把“发展”理解为抓经济、抓项目,要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方位、全面地、协调地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改委处在宏观调控的地位,又担负着统筹发展、推进改革的任务,因此,发改委的工作必须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谋划。要谋大事,谋全局。我常讲参谋参谋,首先是谋,有了谋略,才能去“参”,“参”就是向领导提出一些好的主张、见解和建议,让领导参考。我们要求发改委提供的参谋决不是一般的情况汇总、一般的工作报告,或者一般的操作规程,而是确确实实具有谋划、策划性质的可为决策直接服务的意见和方案。其次是规划。谋划是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是一种创和发挥的过程,但要把它变成一个可以起引导作用、便于操作、成为现实的东西,需要很多中介,其中重要的就是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好的规划、一个符合发展规律的规划,就能指导一个地方较长时间地、健康地、协调地、顺利地发展;没有一个好的科学的规划,肯定要犯决策失误的毛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规划也是生产力,好的规划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同时,要把规划的制定放在战略的位置来操作,这不是做虚功,而是在按规矩办事,按规律办事,这就是求真务实。第三是协调。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矛盾和问题最后都汇集到发改委,因此,需要发改委代表党委、政府对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协调。协调是有讲究的,很多工作协调好了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进程;协调不好就会造成阻碍、造成内耗、造成损失。协调是一门艺术,是要有真功夫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效能的体现。第四是服务。发改委要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做好服务。除了党委、政府以及发改委本身以外的所有机关部门,都是服务对象,而且是直接的服务对象。间接的还有企业、群众,包括县区和基层,都要搞好服务。服务的内容方式很多,有政策服务,有信息服务,把事情干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对象的困难和麻烦,这也是服务,等等。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

一是任何时候都要搞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这一点对于党委、政府驾驭经济发展的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变化非常重要。发改委首要工作就是跟踪宏观经济运行,搞好形势分析。经济形势发展到哪一步,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会有什么影响,周边的发展态势甚至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都要综合分析,提出思路和对策,这样才能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发改委要加强研究,要有很敏锐的触角,随时保持知事的敏锐性,谋事的预见性,干事的主动性,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成果。二要抓好战略规划的编制。发改委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用宏观的、前瞻的视野来统筹发展、推进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就是规划。当前要按照省发改委的部署,抓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把各部门、各县区的意见整合起来,充分考虑全局的统筹的要求,使规划科学合理,符合池州的实际,然后脚踏实地去实施。同时,要突出解决好规划不协调、相互冲突的问题。对我们的“861行动计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

经济发展谋划篇7

树求真务实之风谋科学发展之策——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县政府专门研究部署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刚才,*主任宣读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局长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十一五”规划期内,即2008至2010年,将是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镇空间快速拓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一阶段各项发展建设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从而进一步延续近几年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全面提升我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一)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适应宏观形势变化,为我县提供发展思路与工作保障的需要。“十一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形势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内在因素看,我国的各项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而国内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真分析研究“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对我县的影响,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提出对策和措施,事关我县新阶段的发展大局。

(二)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突破口的需要。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素质较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就业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都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整合资源、人才、环境等优势,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要求、新的举措统筹各方面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指导和政策保障。

(三)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完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我县的“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同时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渠道。编制好这一规划,对于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编制工作的根本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强县富民做规划。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围绕提速发展、追赶发展主题,精心规划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城镇化、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思路举措,整合优势,扬长避短,谋求县域经济实现重大突破。谋划经济增长科学举措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科技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社会进步等内容,要把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注重研究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二)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加人民福利、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等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指标体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密切相关的指标。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在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方面,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三)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目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全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具体在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统筹考虑,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四)制定地区协作、周边带动举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方式。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资本将加速向我国转移,南方发达地区资金向北流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京津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青龙临近京津唐,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有矿产、旅游、农业、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优势,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殊政策优势,有条件、有能力融入周边经济圈。要从规划起步,跳出青龙看青龙,把自己放在全市的总盘子中考虑,放在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去安排,找准定位,取长补短,打造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寻求把握住协作契机,实现借力发展。(五)强化支撑,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没有项目,规划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未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加紧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的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新格局。一是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要根据全县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谋划一些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能够立县、立乡的工业项目。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谋划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三是转变项目谋划方式。要建立政府、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的谋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注重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信息的、组织专家论证咨询、服务方式的改善等形式,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特别强调一点,今后政府项目管理工作向规划管理过渡,国家批准立项或安排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项目是否列入了规划,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不批准立项,不安排投资。对此,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三、以求真务实精神编制规划(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把握“有所侧重”的原则,做好各类规划的定位,明确区分政府能够有效调控的领域和主要应依托市场规律调控的领域,按照不同的领域,确定不同的发展方针。规划方案要着重在强化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对于企业建设、产品生产等主要由市场调节的问题,规划应主要侧重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市场调节力量更加灵敏、顺畅和有效。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什么都点到但都难以解决大问题的弊病。要突出研究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措施、重大政策,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规划也就深入了。

(二)突出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体现战略性,是因为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长远,需要前瞻的眼光、战略的谋划;要有操作性,是因为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发展、指导具体的实路。“十一五”规划编制一方面要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战略眼光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增加操作性的内容,探索建立规划内容向实施任务转化的机制。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操作性或可实施性,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时序安排要合理。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上要兼顾近期、中期、远期,排出相对具体的近期建设重点。二是项目谋划要细致。刚才已经讲到,政府决策建设项目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项目建设要超前研究、超前掌握、超前储备,纳入上级“十一五”规划大的方案。三是配套措施要可行。措施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配套性,具体、可行,真正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三)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专项规划的编制一定要着眼于国内外经济竞争,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体系。在发展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技术体系、销售网络、配套条件、人才资源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

(四)处理好政府编制规划与调动社会资源的关系。一个科学的规划,需要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总体规划在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县里将建立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

四、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要把“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抓好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根据县里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要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同志专门负责规划工作,充实规划队伍,抓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规划编制工作班子。二是要加强衔接协调。这里强调两点,首先规划之间的衔接,其次部门之间的配合。各类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进行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的专项规划之间要进行衔接,城镇规划、土地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县发展计划局是规划编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牵头、组织和协调职能,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好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发展计划局,做好本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形成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经济发展谋划篇8

继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后,围场镇党委、政府组织落实会议精神大讨论活动,参加人员有领导班子成员、各所站办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利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实质,共同谋划2005年重点工作,讨论镇域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通盘谋划,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学习贯彻,深刻领会三级干部会议精神。镇党委于3月7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讨论会,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学习贯彻。同时,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到各村、街了解情况,与村、街干部一起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定中心,谋划今年的各项工作。各村、街和镇内站、所、办也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将学习贯彻活动进行拓展和延伸,深入宣传“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自查自省、互评互议活动。班子成员带头剖析,进行深入谈心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

二、查找工作差距,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为确保“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真正落到实处,全力做好2005年工作,镇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当前全镇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实际,在镇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了“树正气、聚合力、比奉献、谋发展”学教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此次学教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为目标,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学教”活动紧紧围绕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团结型、服务型和创新型队伍这个目标任务开展,分为学习提高、自查自纠、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现正在进行学习提高阶段。

三、谋划发展思路,全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镇委、镇政府研究决定,要以“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突出经济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按照“突出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富民强县”的指导思想,认真谋划,确定举措,努力开创最具镇情特色、最具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新局面。一是改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化发展。首先,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来我镇投资发展的业主在交通、通讯、电力、用水、用地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需要,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其次,在新兴项目上求突破,去年形式建设的莹石粉加工、细木工板厂等新上项目今年全部投入运营。再次,抓好储备项目的谋划工作。在选项、立项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咨询、评估、可研和审批等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城镇化建设。首先,加大投入,搞好9个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和8个街道的街巷治理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其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造旧城形象,主要从河西改造旧城,河东开发新区入手,全面提高城镇档次;再次,丰富社区文化,切实提高人民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道德水准,全面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三是夯实农业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立足壮强薯、牛、菜特色产业,在原有的区域布局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争取在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工业化生产和开拓产品市场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确保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谋划篇9

坚持呼应全局。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善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来抓。一是增强预见性和全局性,更为积极地推进人口战略研究,将人口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使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真正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把农村这个重点和流动人口这个难点抓好,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全局部署之中抓好落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计生家庭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作为造福群众的大事、好事、实事。一是结合当前重大改革,围绕计划生育家庭在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需求,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政策和资源,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优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二是把关心、关爱、关怀群众的生育健康、生殖健康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围绕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狠抓落实。三是充分尊重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实行村民自治等措施,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益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要统筹兼顾好几个关系。一是在工作目标上,要处理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系,在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要充分尊重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并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老龄化等问题上有所突破。二是在工作出发点上,要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群众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注重实现计划生育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同向性。三是在工作标准上,要处理好完成人口计划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系。四是在统筹政策上,要处理好均等与优先的关系,要争取经济社会重大决策尤其是与人民群众戚戚相关的惠民利民政策,都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优先优待,而绝不能与国策抵触,更不能阻碍国策的有效施行。

经济发展谋划篇10

坚持呼应全局。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改善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来抓。一是增强预见性和全局性,更为积极地推进人口战略研究,将人口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使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真正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特别是把农村这个重点和流动人口这个难点抓好,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改善民生的全局部署之中抓好落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计生家庭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真正作为造福群众的大事、好事、实事。一是结合当前重大改革,围绕计划生育家庭在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需求,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政策和资源,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优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二是把关心、关爱、关怀群众的生育健康、生殖健康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围绕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狠抓落实。三是充分尊重群众的计划生育主人翁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全面规范政务公开、实行村民自治等措施,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益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要统筹兼顾好几个关系。一是在工作目标上,要处理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关系,在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要充分尊重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并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老龄化等问题上有所突破。二是在工作出发点上,要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群众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关系,注重实现计划生育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同向性。三是在工作标准上,要处理好完成人口计划与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系。四是在统筹政策上,要处理好均等与优先的关系,要争取经济社会重大决策尤其是与人民群众戚戚相关的惠民利民政策,都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优先优待,而绝不能与国策抵触,更不能阻碍国策的有效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