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十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十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01:03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1

1.1规划布局

我司对该项目的定位是“环境高雅、配套齐全、品味高尚的现代生活区”,因此规划设计从各地块自身及环境的特点出发,力求创造出全新的城市居住空间和形象。a01-1、a01-2及a01-3地块方整,面积适中,根据2006年《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规定的建筑退距要求,可布置3排约18层的住宅。考虑地块的特质,在设计中主要沿南北二侧布置建筑,从而为地块的内部留出大面积的庭院绿地,提升了居住品质。在a01-1地块的西侧靠翔安大道除设3栋25~28层的点式高层,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形象。a01-1、a01-2的北侧及a01-3地块的南、北侧设置底层商业,与北区安置房的底商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a02-1、a02-2地块位于洪前路的两侧,面积较小且周边均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对内部居住空间环境的营造。因此,花园洋房式住宅内敛的居住性格成为此处的首选,其丰富的内部环境也平衡了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a03-1地块是本项目唯一一块面积较大的地块,也是最能形成一定规模居住空间的所在,在规划中此地块内部以多层的花园洋房和高层住宅相结合,提供较多种类的住宅套型。多层的花园洋房结合中心绿地景观布置,具有高品质的居住环境,高层住宅环绕四周,在城市道路一侧形成良好的界面。a03-2地块位于“四馆合一”广场的北侧,北侧和东侧均与a03-1地块相邻,从空间形态上可看作是a03-1地块的一部分,以高层住宅为主,周边沿街设置商业用房。由于此地块用地高差较大,西侧和南侧沿街店面为2层。a03-3地块位于“四馆合一”的东侧,面积较小,布置了2栋点式高层住宅。

1.2交通体系

本项目各地块周边均有城市道路,外部交通便利。设计中除a02-1、a02-2、a03-3地块面积较小只设一个出入口外,为每个地块均考虑了2处以上的出入口,其中将作为一期开发用地的a01-1、a01-2地块的主要出入口设于纵一路,弱化其城市道路的感觉,入口管理用房的相对布置使一期的空间和形象得以整合,同时地块内外空间也形成良好的互动。a02-1和a02-2地块的出入口分别设于纵三路和纵四路。a03-1地块面积较大,设3个出入口。地块内部的道路结合消防和实际使用的需要设置,其中a01-1、a01-2、a01-3、a03-2、a03-3地块内部均设环路。a03-1地块面积较大,内部交通为环路和支路相结合。a02-1、a02-2地块内部以人行道路为主。(本文来自于《福建建材》杂志。《福建建材》杂志简介详见。)

2建筑单体设计

2.1平面设计

我司对大盘住宅的户型设计一贯的主导思想:在充分体现开发的经济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居住的品质。根据基地和本项目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居住习惯提供多种户型可供选择。各户型的设计从居住功能和外部景观出发,注重了“动静分离”和住户私密性的要求,体现了对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的考虑,形成了功能紧凑合理,既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有良好景观的室内生活空间。根据该项目的地域性和建设背景———响应国家90m2小户型的政策,结合市场对户型的需求,对设计公司提出以小户型设计为主导,但户型设计应考虑可分可合的要求,即单套小户型各项功能设计到位,两套小户型又可组合成合理的大户型。同时在销售过程中,我司提供分开独立的户型平面和合并后可使用的户型平面两种平面供购房者选择,从前期销售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户型很受欢迎。大部分购房者同时购买两套小户型,有的为了方便自住,有的方便出租。

2.2立面造型设计

公寓建筑立面造型的设计则以现代的方式重新诠释了欧式风格,并在材料和做法上融入了当地的居住传统中自然和温馨的特质。由建筑底部深暖灰色的石材基座、浅暖灰色面砖的中段和上部跃层的横向线条组成的立面构图,既体现了经典欧式造型的精华又不失现代生活的精致和简约。观景电梯、落地飘窗、入户花园、构架和精心设计的空调室外机位更丰富了立面的效果。花园洋房的造型通过木制百叶、玻璃和实墙面的虚实变化,局部单坡、二坡屋面的色彩变化点缀于屋面造型简洁的高层公寓中,丰富了小区的第五立面。

3景观设计

每个住宅项目,应该是景观与主体建筑巧妙融合与互补的整体。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形象,需要借助周围环境的配合以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而景观则为建筑创造了丰富多变的空间环境,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延伸和呼应。经历了去年房地产的低谷时期,消费者购房更趋于理性,不再是单纯地注重区域、价格、户型,开始对小区景观建设进行比较考量。景观对整个楼盘的观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小区物质外延和精神内涵的窗口,也是业主地位的象征。作为购房者,都希望自己长期居住的小区拥有优美的环境和高档的品位,这也是将来小区景观建设的趋势。

3.1设计原则

对美地雅登的景观设计,结合之前项目的经验,对设计单位提出了四个设计原则:⑴激发活力原则:由于小区的居住者是不同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和爱好的各类人群,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组织复合、多样的功能活动内容,以满足各类使用者的活动要求,使庭院成为具有活力的绿色公共空间。⑵师法自然原则:呼应城市人回归自然的情结,创造自然式的地形、道路、绿化、水体等,彼此交融、巧于因借、因地制宜。⑶提高可达性原则:为了达到公共空间的充分使用,使每个居住者都能分享到绿色文化景观并参与到充满活力的各类活动中,因此各庭院的中心活动场地与中心景观区域要保证最大可能的视觉可达性与路径可达性,使各栋楼的出入口都有便捷的路径通达景观中心及活动场地。⑷增强观赏性的原则:合理组织动观、静观,尤其在强调看与被看的庭院景观效果,并根据重要节点组织视线的收与放、近赏与远观、声景与嗅景等观赏效果。

3.2设计要点

目前美地雅登的景观设计已完成前三个地块,其中a01-1、a01-2已施工完毕,a01-3目前正在施工,下面就先介绍前三个地块的设计要点:a01-1、a01-2、a01-3三个地块形态较为规整,从小区步行主入口处结合商业建筑设计景观水池,成为景观轴线的起点,自东向西以一条水系深入中心景观区,水体的形态由人工规则式向自然曲折式逐步过渡。中心庭院周边结合住宅出入口位置设计了多个进入点,以方便不同楼的居民都能以最便捷的路径进入中心场地。其入口形态各异,以大乔木作为主题。公共开放空间围绕水体两岸,休息区分布在水体边界及开放空间边缘,提供驻足的场所。停车位与开放空间边界布置绿篱、栽植乔木以保证中心景观区的安全,同时成为视觉屏障,减轻周围高层对中心区的压抑感。

3.3后期施工情况

成功的景观效果不是留于施工图纸,景观的设计和施工是景观行业中两个不可分离的子项,景观行业有“三分设计、七分施工”,“三分种、七分养护”的说法,这就需要开发商和景观设计公司的现场控制力要很强。现场控制的关键有两点:第一,要严格控制景观效果;第二,要根据预算,严格控制成本。第一是控制好的效果,比如种植大树,不是挖个坑把一棵大树种下去就可以的,而必须按图纸设计要求在现场严格控制大树的胸径、冠幅、树形、全冠移植、是否截枝、几级分叉、观赏面朝向、成活情况、有无病虫害等。美地雅登景观施工前期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景观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因素就因为材料进场无法得到控制而又受交房压力,后来在公司决策层的旨意下,重新整改了部分景观,后期主要景观点的大树由甲方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到外地苗圃当场比较采购,大的苗木得以控制后,景观效果立即改善。

再说成本控制,景观施工的监督和管理不像建筑施工那样规范和成熟,所以如何在现场控制好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施工图纸的不完善、前期招标的甩项漏项,最低价中标原则,都为后期现场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将来的趋势是开发商会在景观上增加一次性投入,而尽量减少后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应把这一思想融入,施工过程中把每个项目做到位。目前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由于是流水线作业,加上压缩设计周期,图纸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招标之前应先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先对图纸进行内审,提前审核设计标准是否符合公司要求,设计是否有错缺漏。招标过程中应对清单的项目和价格合理性进行审核,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单位不擅自变更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

从最近参观的几个楼盘来看,将来房地产景观设计的趋势还是以绿化配置为重点,不仅绿化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生态化。由于硬质构筑物的材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变形,并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翻修维护,因此硬质构筑物设计量也会逐渐减少。所以在美地雅登后期景观整改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硬景面积,从现场形成的效果来看是正确的。

4结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园林景观无疑是体现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的最基本、与人最贴近的场所,如公园、厂房、街道、居住区、游乐场所等等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场所设计,它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对城市的整体景观形成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建立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摆雕塑,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来达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加注重的是功能的体现。科学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了基础。

2.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2.1科学布局,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景观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城市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不值得绿化景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2.2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驯化的外来树种,以丰富植物品种结构。

2.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景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要考虑通风、光线、日照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活动娱乐融合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4艺术造景,生态优先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运用植物造景的生态艺术手法,营造复合式种植结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设计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和城市市容。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3.1充分认识城市园林内部结构

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顺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是以保护当地生态平衡为目的,以实现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人居住的环境。公共绿地、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等再国民经济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产业体系。

3.2科学合理地做好园林绿地的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是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根据国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着重于建设城市整体的大环境,再结合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园林建设和规划中国始终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对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感受与需求,在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反对不合理的开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3.3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进程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具有社会性和群众参与性。城市景观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和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配套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意识,力争把爱护环境、强化管理宣传工作作为群众的行动路线,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3.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以小型园林,这使得绿化面积较小,因此,在设计中要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长植物运用的原则,以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持续打造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墙体、灯柱、棚架、凉亭等建筑小品打造独特的立体空间。通过立体结构增加园林空间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利用立体景观达到吸附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体现生态,厉行节俭

4.1城市景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生态换环境脆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山头地块为单位,综合应用各种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以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使景观生态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中要把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创造自然生态景观,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各区域资源优势,达到景观区的融合协调。

4.2生态适应技术,城市景观设计要设置各种便民的设施,体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建筑中要有公共配套设施,公园内要设置坐凳、垃圾箱、各种灯具等便民设施。为了克服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施工中可以在绿地内铺设自动喷设施。

总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顺应自然法则合理的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不以机械的力量去征服,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生态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节能型也要有科学合理性,这是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是造景手法成熟、形势和内容比较丰富,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再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又要注重传统的文化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结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都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为人们休闲和工作提供更加富于观赏性的城市园林景观,通过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喜旭芳.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今日科苑.2010-08-2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12-04-10

[3]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01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4

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一览无余的模式,而是要懂得将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原则:“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广场景观文化是一个城市人文、历史文化特色和未来发展趋向的具体体现,是大众聚集和交流的开放性的活动中心。

广场景观体现的就是一个城市大众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风格。但现实中,设计者们对广场景观的设计只重视草坪和硬质景观的设计,而忽略了景观造景的重要要素——具有中国园林特色的树景的造景设计。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树景造景史给民众留下了深刻而广泛的景观印象,也深埋下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因此,我们在今天这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碰撞的时代,一定要结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实际,特别是中国人实际的生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广场景观规划的要求,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设计理念和最新的设计成果的同时,也要技术而艺术地对我国的广场景观中的树景进行具有我国文化特色和符合我国民族心理审美标准的造景设计的探索。树景是我国传统景观造景的中国要素之一,是我国传统景观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最好体现。它在我国传统景观文化和审美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华景观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景在现代景观中的使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扩大,除了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和审美之外,它还要起着绿化和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调节区域气候、增加城市中有限的空中绿化面积、塑造立体绿化景观等作用。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对树景的应用却远远不够,树景只是作为景观的某种添加以填补景观空间的漏缺,当硬质景观出炉之后,树景更是被许多设计者无情抛弃,更别说是要设计者们去探求树景的更深层的景观艺术价值和审美应用了。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上。我国现有的广场景观流行西方广场一览无余的模式,完全没有中国园林式的绿荫婆娑、曲径幽通、一波三折的意境和风貌,更别提树景在广场景观中所起到的一系列的生态、社会意义了。曾有人这样概括现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例如兰州的东方红广场、西安的音乐喷泉广场、成都的天府广场都属于这种情况的典型。这种借鉴于西方模式的无树景的广场景观势必会失却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色,以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保价值,更没起到有效的空中绿化作用。

塑造出一个能在各个季节都能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又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空间,城市的魅力就会倍增,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独具中国园林审美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树景便能达到此种目的。园林在儒、道文化的熏陶演绎之下,讲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要素之一——花木造景就是这种美学原则的重要体现,其中树的造景尤为重要。花木从入土到萌芽、成株、成景,整个发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换的动态景观,是一个春天花开、夏日成荫、秋日落叶、冬天积雪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人与自然交流和和谐相处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加上中国式的树景讲求曲直盘旋的“姿态美”,讲求不同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音韵铿锵的“声响美”,讲求艳阳和冷月下,婆娑的“光影美”,完美地表达着东方审美神韵。

城市广场的立体绿化还尚未提及。所谓的立体绿化,是指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的总称。然而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物一定要附着于某种固体建筑物之上,立体绿化景观或空中绿化景观应该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形式。我国现今的空中绿化还停留在探索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的俯视和平视的初级阶段,仰视的空中绿化或立体绿化景观还很少。这种具有平视、仰视和俯视的多视角效果相结合的广场景观的表现形式应是我们设计者所倡导的。那么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我们又怎样来解决从平视到仰视,再到俯视形式的空中景观的设计呢?树木的造景便能很好地达到这种目的,树景既可俯视,也可仰视,还能平视。树木的空中绿化造景方便易行,效果显著,它完全可以把地面绿化带到三维空间之中,这种绿化格式对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城市闹市区的广场尤为适用。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协调性

discussiononplanninganddesignofurbanlandscapeecolog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qinjun

(shanxijinchengcit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jinchengshanxi048000)

【abstract】moderncityisafragileartificialecosystem,andhowtomaintainandpromotetheircontinueddevelopmenthasbecomeahottopicintoday'ssociety.thispaperaimsmodernnewurbanlandscapeecologicalplanninganddesignconceptstoexplainandcompare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dscapeplanningandecologicalplanning,clarifyingbecoordinatedmodern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ecologicalplanning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etweenandconsistency.

【keywords】urbanlandscape;landscapeplanninganddesign;ecologicalplann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coordination

1.前言

(1)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1)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2)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1)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2)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1)“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vanderryn和stuart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3)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

设计(regenerative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4.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cities,sustainable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

5.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5.4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1)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

性等科学原理。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城市林园;城市规划;林园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现代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园建设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对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园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林园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园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林园意境与风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压力大,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时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林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摆设桌凳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们在有限的空间上看到无限的风光,得到最大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对其的要求可以说是功能性要大于观赏性,林园要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将其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如何在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构造起良好的人文环境,怎样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健康舒适呢?就需要我们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设计。

二、现代林园风格的设计分析

(一)从生态节能角度入手的林园风格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林园空间的科学分割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划分植物生长空间,实现林园的环保性和审美性以及科学性。在林园的草木种植工作中,最好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以免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为了追求林园的观赏效果,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很多外来物种是会对本地生态稳定造成破坏的,比如滇池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引进水葫芦,结果水葫芦疯长,阻隔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个滇池水质下降,哈尔滨在园林建设中就选择了本土的丁香,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得以广为流传,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长期发展选择和淘汰的产物,种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动城市绿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土地,城市林园建设一般以小型林园为主,立体化的绿化林园是不错的选择,它即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又能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长期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保持立体绿化的长期性,同时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绿棚、护栏、路灯、墙柱、凉亭等,可以建设出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还可以将林园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立体的绿化景观也可以更好的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从文化工作建设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为了顺应城市化潮流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设主题或是城市将来的发展方向,园林的主题设计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的建设有在原有场地中改造建设和选择新的地址建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先选择一个符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由此为中心开展园林设计建设工作。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环境、建筑风格作为设计背景,结和当地的地理形态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如果是在原有的场地中进行改造和建设,在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思考怎样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加上适当的元素让其顺应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在园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环节,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从互动性的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将促进林园景观和林园的观景人和谐相处作为发展目标,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处,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舒适,让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所以在林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将景和观相互结合,重视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有研究表明,人们希望林园建设中有更多有趣灵活的设施,这一方面,有一些设计者在林园景观中加入各种立体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观等,也有加入水来增强林园景观的灵动性,有些依山建设的林园景观在山间的沟谷上建起吊桥,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林园景观的娱乐互动效果。

三、现代林园的意境设计分析

(一)林园的形态意境

事物的形态是事物通过眼球和人脑的作用最先给人的映像,事物形态通过人脑的处理和人的思维梳理后,让人长生审美兴趣,因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享受,城市林园景观形态也是林园最直接的表现,以小见大、个体美、群体美是城市林园形境美的核心表现,林园的建设是对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园空间内将自然之景适当的植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大小层次之变,人们在小小的林园空间内体会到山林深处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园林讲究对称,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园内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时要和谐一体,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园林中的植物在给观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学的排列种植,植物配置对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林园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蓝色会让人平静,红色会让人兴奋,是热烈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色彩所营造的意境会让观赏的人在观赏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绿色无疑是大多林园的主色调,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变化也给予了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林园的氛围意境

植物所散发出的气味也会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林园的香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同的,一场春雨过后,春风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夏夜的荷塘边上,蛙鸣渐渐,中秋时节的桂花香气馥郁,你是否能尝到桂花酒四溢的浓香,冬季的红梅傲雪,那点点清冽在寒风中依旧醉人。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林园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要能够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园林的风格意境设计是园林建设成败的核心,打造出观赏性、娱乐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时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岚.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中国园林,2002,05:92-95.

[2]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61-62.

[3]矫克华.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体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2:190-193.

[4]陆娟.论当代中国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出路[J].艺术百家,2007,01:73-76.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城市防洪;景观工程;河流综合治理;生态治河;可持续发展;

1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防洪中景观工程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河流是城市中宝贵的连续空间,因而涉及到其综合治理的防洪景观工程也显得越发重要了。在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附属于城市防洪工程的景观工程,其形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要将城市防洪景观工程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去,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从规划思路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设计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路,不能人为地将水体与人隔开,造成“人水相隔”的障碍,而应将河流与城市,人与自然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工程实例探讨

2.1建设条件

该河全长37.2km,流域面积201k,是该县城的唯一河流,无论对城市的防洪,还是对城关段水面及水景的开发利用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河河道中设置有橡皮坝,距橡皮坝坝址下游110m处,已建有跨河南门大桥;其上游400m左右将另建一座车行跨河大桥。另橡皮坝可使坝址上游(西面)的河道水位抬高近2m,从而形成长约700m,宽约120m的水面;从坝址处看是县城的主城区,建筑造型各异;南望为待开发的南岸住宅文教区,其南有低山丘陵围绕;东眺见原跨河南门大桥和山岭。这些多样的景观,为在坝址附近建设观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选址布局方案的比较与选定

2.2.1选址布局方案

2.2.1.1北岸方岸(以下简称甲方案)

由于北岸用地受水道和已有建筑限制,面积狭小,因此采用向水面上空发展的方案,在橡皮坝坝址上游紧靠北岸的河床内,建造一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水上平台。平台长约80m,宽约16~20m,面积约千余平方米,其台面标高将高于北岸坝顶路面1.5m,这一高差将由踏步解决。平台上布置了水利管理用房、泵房、其它用房等,还根据需要设计了茶室和室外小舞台、休息座位、各种装饰及花台等,并附设了游泳、划船服务用房(如更衣沐浴室、小码头等)。

2.2.1.2南岸方案(以下简称乙方案)

该方案位于两桥之间水道南岸的部分荒地,占地约3h。利用了沿岸防洪墙、原堤顶道路及绿化带,设计布置了沿岸步行景观路;并设置了城市防洪指挥中心,布置了游泳池及附属设施;还设计建造抗洪纪念碑园及地坪标高不同的水利广场;另外,沿场地南侧山脚布置的排洪渠下游因建坝水位抬高,从而可扩展成比较宽阔的景观水面,其沿岸设开放式小游园,并设游船码头以提供游船服务。

2.2.2方案比较与选定

2.2.2.1与防洪工程的关系

考虑到防洪,方案甲设计为架空框架平台,平台高程应高于设计水位,其支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基础及下部结构均在水中,平台附设的游船码头和游泳上岸平台均与水面接近,这些结构对该河的行洪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平台面积较小,防洪指挥中心及各处水利管理用房的功能与面积都受到了限制。

方案乙最大的优点是不影响该河的行洪。此外,还充分利用了防洪工程为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将防洪墙、防洪绿化带等均作为景观因素融入设计中,将防洪工程与景观设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由于用地有较大的自由度,指挥中心等水利管理用房的位置及面积有较大的余地和发展空间。

2.2.2.2场地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方案甲位于北岸,与县城联系方便;但是除河床外,几乎没有可供利用的场地,此方案可以说是在水面上空另造了一个“人工场地”,因此,其面积尺寸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方案乙虽与县城分隔两岸但是有桥相连;随着新桥和道路网络的建设,两岸联系更加方便通畅,而且场地还与杨溪新开发区邻近;特别是场地的现状条件(如面积、地貌等)均较方案甲所在位置更优越,有利于多样化空间环境的组织与设计发挥,且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2.2.2.3休闲娱乐活动内容及场地的提供

两方案均为县城居民提供了进行休闲、运动、娱乐活动的场地和环境,均可开展划船、游泳、观景等休闲娱乐活动;但方案甲受场地大小限制,活动规模小,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参加活动的人数应有一定的限制,各种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影响(如声音、流线、场地等);方案乙则无此缺点,而且由于场地、景观及空间富于变化,使各项活动更富有趣味。

2.2.2.4使用与管理

方案甲的平台在使用时以售票管理为主,从而对平台上的人数加以一定的控制;另外,由于水面面积较大,对游泳、划船的人数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较难实施,且易对橡皮坝造成破坏(如碰撞、划伤等)。方案乙由于场地较大,使用及管理的方式则较为灵活,可以全面开放,也可售票管理,且各项活动场地之间有一定分隔,互相干扰少;特别是游泳活动仅限于游泳池,游船主要在河的南片排洪渠下游及河道中划行,活动、管理均较为方便,尤其是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方案乙在场地、景观、活动内容、施工建造、使用及管理等方面更具优越性,特别是这一方案的建造实施不会对防洪工程造成障碍(如影响行洪等)。因此,我们将城市防洪景观工程定位于该河南岸,并就此进行环境和主要建筑物设计。

2.3景观的总体设计

根据该县对该河南岸地区所作的规划,我们在两座跨河大桥之间的南岸地区选择了一块场地作为城市防洪指挥中心用地。所选场地北面即为南岸的防洪堤及堤顶防洪墙,西、南两面为规划16m的主要道路,并分别与原有及新建跨河大桥相连,总用地面积(不包括道路面积)共约30000,场地南部沿山脚设置排洪渠,并将其下游建设为景观水道。在满足抗洪要求的基础上,指挥中心将为防洪指挥和水利管理工作提供建筑空间;还将以水利为主题,为各界人士提供一个可进行纪念、参观、游览及休闲娱乐等活动的环境优美的建筑空间和场地。

结合抗洪设计和城市规划要求,指挥中心用地呈带状布局。考虑现状及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首期将建设指挥中心及附属设施、抗洪纪念碑、水利主题广场及沿景观水道布置的开放式小游园。指挥中心及广场施工时及建造完成后,原沿杨溪南岸的防洪堤堤顶仍然保留为车行道路,留设指挥中心及广场的主出入口,并设工作人员及服务用出入口,以便指挥中心及广场先期投入使用;待场地西、南两面的新区主要道路建成后,将防洪堤堤顶路面改建为步行景观道,原出入口保留为辅助出入口,而在新区主要河道路边另设指挥中心及广场的主出入口,以便将河、渠、指挥中心、广场和纪念碑园连成整体,保证环境美观、使用方便,并满足规划要求。

场地南面将沿山脚修建排洪渠,其下游将因该河设置橡皮坝而使水位较高。因此,考虑防洪要求,在排洪渠沿岸也布置了防洪堤坝及防洪墙,墙外设计为开放式小游园,布置各种绿化、各种休息设施及游船码头,并在水道内开设划船游览服务。

上述场地为防洪指挥中心的一期用地。在其西南侧,另预留了部分用地作为指挥中心的二期发展用地,以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以人为本景观原则规划原则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工程,是一个城市在积极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的,正确认识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学习、探讨,不断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使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和谐、美丽。

2、规划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现代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的推进,城市的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升,使得人民对城市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景观规划就是解决人民生活与环境关系的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追求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不仅是在人的理性需求上更是在人的感情需求而进行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2城市人文精神原则

一个城市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要遵循的规则,在注重景观规划符合城市发展的进程之外还要注重一个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很多时候是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和认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人文精神,不断加入城市发展的其他元素,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把人文精神的涵义引进规划与设计当中,规划设计出有城市特色的景观环境,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2.3生态性原则

新城市建设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既要满足城市的发展现经济增长,也要满足人民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原则。在生态型原则的指引下,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按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依据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这样一来不仅注重城市的发展,更是把生态性结合于城市的发展中,城市的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就是解决城市发展中景观规划的生态原则,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出更好的环境。

2.4效益协调原则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效益协调原则就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协调可能出现的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因素,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服务。

2.5“人”参与原则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是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的主导,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人民规划设计更好的居住环境,我们在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人参与到规划设计当中,通过人的参与及时吸取人的具体要求,把现在进行时的人们的需求作为景观规划设计良好参照原则,适时吸收一些好的建议,为人的参与和社会的整体规划做好准备。

3、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城市的建设中,大气,水,土地,动物,植物等,这些环境中的要素都是在环境担当着自己的角色,在大的环境中,他们这些要素都是有承受污染物数量的最大容纳量,一旦超过了最大的容纳量,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将遭到破坏,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建设是重要的,一个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更加重要的,只有将城市的发展和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在一起,在考虑到我们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交通条件等,才能把我们城市建设规划好。

4、绿色植物的规划原则:

4.1景观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景观原则,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新城市建设就是现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上,对部分区域或者新规划设定的区域进行建设而设计。而新城市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在城市建设当中引入景观规划的概念,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中国的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遵循景观设计原则来对我们的城市规划进行设计,尊重人的需求,自然地和谐发展,文化的积淀和继承,把景观规划原则用到我们的新城市建设中。

4.2乡土树木

乡土树木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树木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4.3经济适用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运用手段,一般情况下要遵从经济适用原则,在注重城市具体规划设计的前提下,减低应用成本,运用新的科技和材料使得我们的景观规划设计经济化,合理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重复建设,为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做好储备。

5、城市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美丽,城市的特色体现,不仅仅是具有优秀的公共建筑,宽阔的道路,风景秀丽的公园,和谐的小区,更加重要的是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美的体现,它要遵从自己的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城市大的人文景观当中的形式美,注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对比与统一的关系,和谐与韵律的关系,把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当中的道路,公园,小区,公共建筑,公共设施规划成具有美感但又有城市本身的人文特色,这样体现出来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才是有生命的,具体的,是可以让人民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当中去体会生活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易,城市建设中可继续发展理论―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9

(一)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的主要项目,在城市规划与管理设计中,管理辖区与具体的区域划分都要按照道路为标准进行划分,进行交通区域的运输网络项目规划和具体细节的设计,将一系列的城市道路组成部分进行联系,并相互协调,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加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可以帮助城市美化环境,提高城市艺术设计风格,提高城市美化效果,让一个城市展现出其魅力与特点。城市中的道路规划与道路系统设计需要针对城市具有使用和功能组织情况进行细节划分,制定城市发展特殊的规划布局,城市道路系统中,满足城市交通的设计需要,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面貌,对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形象设计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道路规划与设计,提高对城市道路的设计需求也很有必要。加强城市道路规划的秩序,改善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布局,按照一些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标准化建设。其要求为:①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②满足、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③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的用地情况组成不同的道路系统;④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干道路线走向,减少工程量;⑤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⑥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地铁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二)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人文景观设计、创意景观设计等内容。在景观设计与规划道路的过程中,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要满足地理、文化、区域等因素的标准,满足现实需求。在不同学科中研究城市景观设计,要满足城市园林景观的需求,要满足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的要求,在自然景观中,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设计内容,其中有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中,主要的景观设计价值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服务能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考虑将广场、商业街、办公环境等相互结合,将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城市公园规划形成配比,加强城市内公园规划、滨水绿地的相互规划,加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貔貅、双鱼、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采用以上传统符号用抽象或简化的手法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可镶刻于景墙、大门、廊架、景亭、地面铺装、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或与灯饰相结合。(三)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城市道路规划指的是城市交通、休憩道路详细设计、建造、使用、反馈的整体过程,然而城市景观设计包含在城市道路规划的建设项目中,城市景观设计更多的指的是城市公园、绿化带、湖边、河边的一系列绿化景观设计。城市道路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绿化本身与城市建设本身结合在一起,为了帮助城市道路建设更好的完成绿化覆盖,保证城市道路的使用美观效果,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保证持续改进道路规划的细节,改进绿化与休憩带的细节处理,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空间,保证城市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设计和发展。在道路上拥有不同的种植林木、丛林设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的树木景观,灌木丛设计,人行道树木等等,丰富了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二、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策略

(一)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

在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中,需要重视道路规划的前期分析,在注重分析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在设计阶段要了解好施工和城市规划的方向,掌握具体的成本投入以及损失数量,从而对即将施工的道路建设成本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具体的前期规划内容中要注意几个工作内容:第一,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整体状况以及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在其中的定位,这样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全局出发,掌握相关资料与信息,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第二,对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城市进行详细的了解,其中包括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以及建设条件等。城市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就是这一城市形象的展示,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各项因素,并将相关信息融入到设计之中,从而展现出城市特色。

(二)坚持最优化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第二个重要创新,是要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包括对最优化设计和科学设计的重视。要考虑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城市道路规划的新趋势,在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的重点工作中,认识到低碳节能的重要性,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本地的地理风貌和环境因素,考虑到具体城市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考虑到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群落的设计,要符合本地区的要求,还要考虑到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规划,营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方向,在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中根据绿化情况实事求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的设计,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等因素,不然所有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都一样,那么就无法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独特风貌与文化特色,也就失去了设计的意义。坚持最优化设计除了让城市环境达到最美的效果外,还要让城市具有活力,展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风情,改善城市本身的风貌除了在道路傍边的园林设计上进行创新外,还要在人文、历史角度进行本土化改进。

(三)加强关键设计点的监督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准确掌握设计要点,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充分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周围环境,城市道路的设计是离不开城市环境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设计是否与周围的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是否能达到良好的比例关系。要配合之间完整的协调关系,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创新的合理组成,从形式上规划道路的布局,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道路的创新规划要保证车辆和人之间的分流,要完善通行效果。在视觉效果上要让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融合为一体,让城市道路规划成为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第二,确定城市道路规划与景观设计结合生态建设风格,让道路规划与绿色景观设计形式结合在一起,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设计,根据不同城市规划的地域特点,确定绿化形式。

三、结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观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观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