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设备市场研究十篇医疗设备市场研究十篇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3:17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医疗器械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120亿元、2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和竞争欲望。而迄今为止,医疗器械产品的不少关键技术仍被跨国巨头们所垄断,除了知名的老牌厂商,韩国企业也大举进入了中国市场。三星携手全中国的社区医院,全面打造“健康产业”;而器械商喜来健已经在中国发展了1200余家体验中心,覆盖了30个省、市。外国公司的进入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培育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我国医院大规模装备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不过十年时间。就整体而言,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其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2007年国内市场容量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新生产企业和新注册产品数量的增长很快,表明境内企业产品被国内医疗市场的接受度在不断增加。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据不完全统计,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广州等地),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等医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疗器械的新技术。

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标志着中国顶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最新技术和人才培养优势都在北京。以北京为中心的环勃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医疗器械发展势头迅猛,一个包括DR、mRi、数字超声、加速器、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和呼吸麻醉机在内的数字诊断治疗设备生产企业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高质量、一次性的医疗器械用品及耗材畅销国内外,小而全是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一个特点。

随着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加剧,医疗器械外包业务正和中国市场形成紧密联系。医疗器械制造的外包与汽车、机电设备、建筑工程的外包生产并无本质区别,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五年内,医疗器械行业有望成为吸引外资的突破口。

2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有了长足进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医疗器械产业占整个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份额在不断上升。其中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产值达7亿元,年产各类助听器93万只,居全国第一,其中耳背机65万只,为全国第一;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值达3亿元,居全国同类企业首位;福州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1.5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80%。

在看到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医疗器械企业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全部解决,行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以厦门市医疗器械企业情况分析,全市共有54个医疗器械企业,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据统计,2005年总产值约11亿元,这11亿产值主要是由“麦克奥迪(显微镜)”、“柯达(数码影像)”、“瑞声达(助听器)”三家外企贡献,其余51家企业的贡献甚微。54家持证生产企业,注册产品128个产品的种类,但能列为仪器设备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除少数几家的产品外,难称高档医疗器械。但我省诊断试剂目前起步较好,其中三大宗产品(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技术较成熟。同时,激光技术及激光器我省也有发展优势。我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必须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融入传统产品促进升级换代,要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

3加快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纪初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政府的战略,要在全球医药产业的格局中进行策略研究:

3.1借鉴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崛起和发展的经验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它们虽然具有的条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产业聚集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它们的崛起和发展,对我省医疗器械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借鉴作用。如: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走国际化道路是该地区的重要特点。显然,这一区域形成与其特殊的政策环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经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策、机制、市场等因素的激励和培植,是使医疗器械产业在深圳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

环渤海湾地区诊断治疗技术引人注目,是由于几年来政府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企业借助政府的关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势头强劲,潜力不可小觑。

长三角地区的特点是产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国际化的生产和销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声望。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福建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同时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给福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应立足于福建产业基础,挖掘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从三大产业集聚区中吸取发展经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新的崛起之路。

3.2加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

影响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产业政策环境改进是最重要的因素,产业政策环境对于行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省内企业,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帮助它们发展;二是对于国内大企业、大科研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它们到福建投资办厂。对于产业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策扶植、组织研发、管理接轨。

3.2.1加大专项投入,搭建公共的技术平台

设立省、市两级政府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强化前瞻性产业技术研发。一是用于搭建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帮助协调我省医疗器械研发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强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企业技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基础性研究、中上游技术创新。三是对于开发国家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和为新医疗器械开发服务的实验室及临床试验,给予一定的扶持。

3.2.2建立医疗器械采购支持制度,激励自主创新

在欧洲和日本,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来扶植的,通过税收、信贷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方式,帮助和促进产业发展。政府采购医疗器械时,同等技术水平的产品,本土的即使比进口的价格更贵,只要在10%以内,政府仍然会选择本土的产品,因为政府采购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应该用来扶植本地的企业。

要通过建立省内企业医院医药见面订货会等形式扶持省内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激励自主创新。对省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且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医疗器械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根据采购制度采购支持。

科技、财政部门要制定有关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管理办法。要优先使用地产产品,将地产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各地药监部门要严格把关,凡符合采购要求的地产医疗器械,必须优先购买。

3.2.3管理职能接轨,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

省医疗器械监管部门要坚持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医疗器械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上对创新产品和重点企业拳头产品的系列开发的新品种上市审批应缩短时限、简化程序,重点扶持已具规模生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促进龙头效应,加快其发展。

工商部门着力打击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容的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合法厂商的市场地位。纪检监察部门则大力整肃有关医疗器械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腐败现象,维护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把政府管理产业的职能转变到规划引导、政策调控、综合协调、公共服务上来。逐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由依靠政府推动向政府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转变。

3.2.4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

当前,我省正努力实现“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优势,通过与海峡对岸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在“构建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上要有作为。如与台湾企业建设“研发―生产”模式,在金融服务上,与台湾企业建立“融资―生产―出口”三角模式。

3.2.5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推进品牌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增强名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以医疗器械名牌企业为主体的大企业集团和以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强势品牌群,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医疗器械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实施名牌梯度培育计划,争创更多的福建籍医疗器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

3.2.6引进嫁接打造医疗器械行业航母

我国的医药工业较早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国际医药工业前25名跨国公司都在我国合资办厂,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整体提升了实力。各级政府应站在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高度,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力争吸引一至两家跨国医疗器械行业巨头在我省进行大规模投资办厂。

3.2.7引导培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一是倡导强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二是鼓励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大胆收购、兼并那些解困无望的企业,利用他们的壳资源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组建大的集团公司,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加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联合。医疗器械行业界开展工商联合,可以使生产企业利用商业企业深层次、广覆盖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作业反馈系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商业企业可以通过与生产企业合作,保证质优、价廉的货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3.2.8依托园区做大做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

以园区为依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进园投资办厂,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要给予孵化器园区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优惠政策,让落户企业生产的新药械优先进入省医保目录,力争使园区很好地体现出自主创新平台对工业集中区的服务和依托,对优势和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培育。

3.3建设福、厦、莆、宁、泉五个产业基地

3.3.1建设福州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具有医疗器械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产业基地,创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创新研发、产业链完善和市场配套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发挥生化、免疫发光、免疫组化、激光技术及激光器、助听器、口腔治疗仪器等六大宗技术,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从源头上提高竞争力。到2009年,成为全国创新研发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2亿元。

3.3.2建设厦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建设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我省重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与电子、光电技术融合的新型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要抓住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的契机,实现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09年,成为全国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之一,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33亿元。

3.3.3建设莆田全国民营医院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莆田在全国民营医院网络优势,建成集医药器械药品研究、开发、销售、应用和服务相配套的医疗产业,成为全国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成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医院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4建设宁德保健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宁德市要立足港口、区位、开放口岸和医疗保健按摩器械产业群体优越,整合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国际医疗保健产品接轨,开发建设保健器械产业园区,建成具有医疗保健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

3.3.5建设泉州传统提升型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给泉州与台湾之间的联络带来了新的空间的契机,依托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和泉州工业产业基础。通过与港台相关科技、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把培育与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到2009年,全市医疗器械行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成为快速成长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4

优化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大力提升卫生事业水平

-赴河北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外地整合和优化区域卫生资源的经验,促进我区卫生事业发展,3月2日至3日由副区长郭景平、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石桂臣带队,区政府办、研究室、卫生局、大港医院、油田医院一行11人,赴河北省保定市、北京市朝阳区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保定市人民医院、保定市第三医院、北京市朝阳医院和垂杨柳医院。虽然考察时间短暂,但是由于考察内容明确,安排周密,考察人员结合我区医疗资源现状去思考和研讨,收获很大。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初步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保定市医疗集团。保定市医疗集团是以保定市第三医院为主体,2001年1月7日经市体改委批准、由25家医院组成的具有完整框架、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医疗集团。第三医院占地面积214.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现在集团拥有职工3978人,硕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42人,副主任医师210人,中级职称86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学科带头人92人,其中医务人员2700人,保定名医17人;总资产2.8亿元,开放床位3160张,年门诊量153万人次,年收住院5.5万人次,手术1.6万人次,是保定市卫生系统阵容较大、实力较强、功能较全的多元化医疗集团。向国际化品牌医院迈进的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地处首都商务中心西区北侧,是一家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03年实现业务收入近7亿元。医院现设病床1030张,年门急诊量120余万人次,有临床、医技科室49个,职工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00余人。该院以呼吸、心脏、泌尿、高压氧、职业病、器官移植、实验医学、急诊医学等学科特色和呼吸衰竭救治、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心脏病介入治疗、脏器移植、中毒救治、试管婴儿、急诊医学、危重症医学等众多特色医疗项目为重点。“北京市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市高压氧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北京市职业病与中毒医学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设于该院,同时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学组、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学所在地。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市护士学校临床教学任务,是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百余项国家、部、市级科研项目,获得科研成果300余项,医学居国家医疗机构先进行列。医院把"博爱诚信"作为立院之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先进精益的科学技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医护团队,为广大患者提供人文优质、可靠诚信的医疗服务并向国际化品牌医院的目标迈进。二、主要做法(一)实行集团化经营战略。保定第三医院和朝阳医院从发挥现有人力、技术、设备优势出发,注重提高集团医院的整体水平,优势互补、资源重组,减少重复购置,降低成本,形成了集团框架和以合作形式共同构建的医疗联合体。保定市医疗集团抓住集团核心医院这一关键,不断增强驾驭能力,在特色门诊建设上成为保定市之首,在占领医疗市场方面收到明显成效。按照医疗集团章程,确定了集团的性质、宗旨、范围、规划、机构及权利和义务,然后按照独立法人、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财务核算形式、收费标准、资金所属关系、人事归属不变的原则,在互惠互利、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集团组合。组建后的保定市医疗集团由25家医院组成,目前发展到35家成员单位,其中核心层一个,即保定市第三医院;以管理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急救中心、保定市中医院;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紧密层两个,即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保定市民族医院;以契约法律关系为纽带的松散层30个。朝阳医院集团于2000年组建,核心医院为朝阳医院,北京朝阳医院集团第二医院、中医医院、八里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里屯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团结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里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左家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朝阳急救分中心为松散层单位,由于没有产权关系,尽管朝阳医院有很强的技术影响力,但目前集团化运营框架已基本名存实亡。(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考察中我们认为保定医疗集团运作比较成功,他们通过核心医院与各成员医院签订协议,建立了专家人才技术、科研教学和医疗设备共享机制。一是人才技术共享。核心医院按协议组织集团内外专家,每月到两个成员单位进行会诊、查房、手术、带教;在成员医院急需的情况下,核心医院做到随叫随到,及时为成员单位排忧解难。去年以来,核心医院为成员单位巡诊46次,解决疑难病症35例,门诊2500人次,手术166人次,收转诊住院病人286人次;并派技术人员,免费为成员单位维修设备。二科研教学共享。集团核心医院多次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科研、教学活动,并组织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习,听部级专家教授对目前出现的疑难重症治疗报告。集团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增加对医疗纠纷的防范能力。多次承担代培任务,学习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知识,大大提高了科研教学水平。三是医疗设备共享。卫生资源得到充分使用,减少了重复购置,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集团核心医院的X-刀、螺旋Ct等大型设备,集团成员单位开单来使用的数百次之多,促进两个效益得到同步提高。通过发挥核心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中小成员单位的发展,尤其是厂矿和乡镇医院,其形象、业务、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三)在抢占医疗市场上下功夫。保定市医疗集团强烈的市场意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在地域上的广泛分布,按照市场化和集团化经营目标,强化集团成员的互补性,努力通过集团知名度,提高各成员单位在群众中的声誉,借此扩大服务群体,在努力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朝阳医院抓住品牌建设这一关键,提出“一二三”发展战略,即确定国际化发展方向,在硬件建设和顶尖技术上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采取开放式办院,积极构建一套适应于国际化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抓住两条主线,一切工作紧紧围绕学术学科和强化经营管理来展开,处理好学术学科为实现两个效益服务,增加效益支持和促进学术学科发展的关系,努力在实现双蠃或多嬴上下功夫;抓住三个市场不放松,努力拓展社会保障市场、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和专科专病市场,创造了主营业务收入数亿元的经营业绩。同时医疗服务对内辐射朝阳区各街道办事处、东风乡所属的行政辖区外,对外逐渐面向全市、全国和国外。通过市场辐射,促进了区域内卫生资源的有效组织,并实现了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的有机结合。三、几点建议我们此次学习考察收获很大,一方面感受到这些医疗单位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这些单位坦诚的介绍中看到由于集团化经营在产权、经济利益等方面不清晰或者不完全到位,对集团化经营带来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明确整合区域卫生资源的思路,以引入市场机制、争取多元投入,实行强强联合为手段,加快医疗资源整合步伐,构建与市场相适应的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化、医疗水平的现代化、医疗服务的人文化、医疗消费的低廉化目标,确保我区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一)搞好调研,认真编制区域卫生资源整合规划。抓住国家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的有利时机,科学做好区域卫生规划,为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提供依据。一是摸清底数。调查摸底要涵盖全区所有的卫生资源,既包括重点医院、厂矿医院,也包括各镇街、各村的卫生所、个体行医点。对于厂办医疗机构,要认真核实年度经营收入、人员结构、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为区委、区政府整合卫生资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立足区情实际。遵循国家和我市要求,立足我区石化基地建设的实际,在区域卫生规划中,以技术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卫生需要。三是明确规划目标。在统筹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特别是“六大经济板块”建设、现代城市发展对卫生资源的需求,控制卫生资源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组织领导,借鉴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尽快拿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卫生资源优化和配置方案。(二)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集团化整合框架。本次外出学习,给我们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些地方在组建集团时,还没有形成具有产权关系的集团,只是以市场划分或者技术合作、支持下的联合。没有产权关系,必然导致在整体运作上,考虑眼前多、思考长远少,特别是在利益上不能形成相互促进机制,人、财、物过度松散,整体合力难以形成。所以在谋划集团化运作时,要创造条件,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经营性集团,在保证满足政府基本公共卫生要求的同时,为医疗机构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在具体操作上,对核心医院可以采取多元投资的方式,增强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强化对外投资功能,尽可能多地收购和整合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形成全资或控股单位,掌握调度卫生资源的权利。同时,根据发展需要,按照集团化运作模式,吸纳一定数量具有协作关系的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单位。只有这样,集团治理结构才会合理,整合目标才能实现。(三)突出特色,在优化新型医疗技术结构上下功夫。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的专科分科越来越细,谁能突出特色,掌握新的专科技术,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我区医院不乏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和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医务工,要把握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专科。这就要求一些较大规模的医院,必须构建新型的医疗技术结构,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趋向整体化,在实行多种综合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应注重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各种诊治中心,如在大港医院建立癌症治疗中心、糖尿病治疗中心,在大港油田医院建立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只有把特色专科建设好,才能在地区甚至在国内外形成病人流,创出自己的牌子,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才能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四)重视人才,培养-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队伍。医院的发展取决于高质量的医疗水平,而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关键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医学技术,而且要具备现代科学技术。因此,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注重医护人员的基本功训练与专业训练,一般培养与重点培养,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培养一支具备开拓型、智力型的专业队伍。由于人才队伍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瞄准高新技术利用人才。高度重视横向联合,特别是充分发挥京津地区名医众多的优势,加快与部级医院高新技术接轨步伐,带动本区医疗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档次;拟定部级专家教授会诊带教计划,聘请一定数量的名医来我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传帮带提高我区医务骨干的技术水平。二是招贤纳士吸引人才。保定市第三医院和北京垂杨柳医院除了为人才搭建一个优越的生活平台外,更注重为这些事业性强、工作热情高的有识之士,创造一个展示才华、施展才干的事业平台。我们可以高薪聘请一些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作为的专家,也可以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充实到业务科室,以发挥余热,传授技术,提高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三是眼睛向内培养人才。加快对医院内部业务骨干的培养和锻炼,是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利用专家会诊的机会,对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加大培训力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的业务尖子送出去进修深造,特别是加大与大专院校挂钩,尽快提升医务工的技术水平。(五)多元投入,努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水平的提高是离不开仪器设备。要利用整合区域卫生资源的机会,除政府的投入外,要广开投入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资和民间资本,改善医疗设备结构,实现医疗设备的精密化、细微化、高效化和无创伤化,使先进设备与高标准的医院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同时利用先进设备,加强医院的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质量评估和医院规章制度、技术质量标准。严格按标准程序办事,强调医院整体功能,达到医院的整体功能与系统层次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在医院建立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保持医院内外环境信息的畅通。(六)改善环境,努力做到医院环境艺术化和园林化。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环境建设不能忽视。虽然我们两天的学习考察主要集中在整合卫生资源上,但所去的每一所医院无不在拓展发展空间,美化医院环境加大投入、大力进行改造建设。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整合卫生资源,环境资源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些现代医院对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为此,我们在医院建筑设施上应在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疾病的转归、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医院高层次的管理水平和长远的目标追求。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5

虽然刁钻棘手,8万家县级和乡镇医院带来的市场需求仍值得Ge医疗这样的巨头从高端市场上俯身。

2012年5月,通用电气(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如此解释它的任务:“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而这一所谓“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直指以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的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Ct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Ge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如此概括其改进原则:“东西再好,价格太贵是不行的。原来我们出售给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大学的产品,到了基层就一定要调整。但如何调整是一门学问,并非把所有的功能加进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减掉功能就最好,我们更愿意‘按需定制’,根据区域情况考虑相应功能的设置。”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经济效益

【abstract】medicalequipmentmanagementmustfirstestablishandimprovescientificmanagementsystem.equipmentpurchaseisnecessarytofullydemonstrateacarefulanalysis,tostrengthentheuseofmaintenanceandincreaseservicelife.Soundfiles,formaintenance,thenprovidethebasisforpurchase.attentiontoenergyconsumption,enhanceeconomicefficiency.

【Keywords】medicalequipment;Scientificmanagement;economicbenefits

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多学科对现代医学的渗透,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步,为临床医学和教学科研提供了及时、准确、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一个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务人员高超的技术,同时也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此.科学合理地购置医疗设备必须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但医疗设备购置前的市场调查、考察其性能、效益、售后服务、购置后的使用、保养、维修、管理等也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中心环节,如何管理好医疗设备,对医院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例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提升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

1.科学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强势的竞争力来自高效的管理,高效的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医院管理者要提高认识,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运用行政手段来实施精细化管理,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医疗设备的固定资产额占医院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很大,肿瘤医院已到达60%以上。如何使这样大的投入转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现代医院管理者和设备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国有资产升值,这就是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内涵。

要提升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为此肿瘤医院由主管院长负责,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包括每年设备购置都需要有预算和计划;大型设备购置要做到充分论证;建立了竞争性谈判制度;院所招投标资格预审办法;廉政承诺制度;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流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制度等。设备处从处长到工人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细化到每一个岗位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度,每一个工种都有安全操作规范。制定了医疗设备管理程序的流程和医用耗材购领的流程。让相关科室和负责人都对此程序进行了解,健全的管理体系,有助于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

2.充分论证科学分析购置设备

医学属于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医院则是医药治疗产业的窗口。新的实用医疗技术不仅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患者。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医疗产品和服务对于消费者(患者)是没有价格弹性的,即使是收入弹性也是在个人所有支出中最小的[2]。因此,医院管理者要在遵循“技术上先进、功能上适用、经济上合理有效”的原则基础上[3],既要考虑医院的人才状况、规模、条件及专科发展方向,又要考虑资金来源;既要认真调查研究,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又要对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与可靠性、配套性与灵活性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即要保证与医院地位相符,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适应的高端设备需求,又要从全局出发,以实为主,防止贪大求全。应根据医院的需要,购置使用效率高、投资回报快、及科研攻关项目急需的设备;根据医院财力状况购置投入产出比、性能价格比高的使用设备;以现有的使用、维修及管理人才状况为标准,使购入设备“物有所值,物尽其用”。

如果从经济管理的视角来认识医疗设备购置的话,我们会发现,招标采购已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重要方式。招标采购可以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客观性及监管力度,防范和堵塞暗箱操作,杜绝人情关系的干扰和腐败行为的滋生,通过最大限度的竞争,获取资金的节约和采购效益的最大化。招标采购不但有利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宏观调控,把握投资方向,促进廉政建设,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厂家新设备研发不断适应医疗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每年肿瘤医院购进2000多台(件),院所级以上通过招标采购的设备金额占全年总购置金额的87%。通过医院自行招标采购的设备中,经过与商家反复谈判,大部分项目采购成交价低于市场价,每年节省资金400多万元。如外科楼选用的日本进口三菱电梯因中标价低,入关时,海关误认为采购方有意低报价逃避关税,以致报关受阻。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招投标过程中的严格监管,达到了竞争报价,择优选用的目的。

3.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中,加强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是提高设备使用率,保证完好率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进行科学有序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设备有高的完好率,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加强维修管理建立高水平队伍

医疗设备的维修是提高设备使用率的一个重要保障,再好的设备也会发生故障,因此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由于现在医疗设备的更新较快,这就要求对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由于医疗设备的维修涉及的学科较多,而我国大部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为非专业学校毕业,所以医院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设备的维修能力,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3.2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肿瘤医院的维修人员认真负责定时巡检,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定期保养,减少故障发生;加强设备使用环境检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强化为临床、科研服务保障意识,及时排除各类机器故障,有效保证临床、科研工作需要,目前医院各方面都充分感受到他们工作的价值。

3.3加强使用管理搞好效益分析

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市场经济要求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以较小的投入,发挥较大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设备购进后,必须加强使用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搞好效益分析,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4]。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医院领导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克服那种只重使用、忽视维修的错误思想,切实抓好维修管理工作,使医疗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事业,为医院增收节支。

4.健全设备档案为再引进提供依据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也是保证医疗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条件。医疗设备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保存是手段,利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它为计划引进提供信息,为分析论证提供证据,为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提供方向,为医疗设备维修提供数据,为医疗设备报废提供依据。

档案的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基础,对医院管理具有深远意义。医院各级领导应重视和关心各级部门设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并要求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和研究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要收集有关医疗设备发展现状、产品动态等信息。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高精尖且价格昂贵的新型仪器日益增多,设备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收集有益杂志、技术资料、展销会资料等,进行分类整理,存入固定档案,为计划引进设备提供依据。应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相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院各项建设的发展。

5.注重节能降耗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为了加快推进科学的节能型医院建设,贯彻落实《中华人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指标精神。肿瘤医院占地面积为8849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8300平方米,供暖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的能源消耗为天然气、电力与自来水。电力方面,共有6台变压器,总负荷9200KVa,还有4台10t蒸汽锅炉。节能减排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的成败。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院后勤能源计量管理小组。对全员职工进行宣传教育。需要长时间照明的区域换成节能灯,淘汰了耗水量大的旧洗衣机,基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节能保温,设备在购置前就考虑到了节能降耗。使医院能源成本百分比由2005年8.74%、06年8.02%、07年6.81%、08年5.4%1降到2009年4.68%。国家要求主要用能状况节能监测目标落实,2005年为基准,2006年达到8%,07年就到达了21%,08年37%,09年升到47%。五年内肿瘤医院远远超额完成节能20%的任务。

总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医院管理要面对现实做好医疗设备的战略管理;要健全管理体系,使卫生资源充分被利用;要充分论证,通过招标采购,使医院利益最大化;要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要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为引进设备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节能降耗,从资本运作中获得效益。

结语

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更好地解决设备引进的科学性和有效动态管理等难题,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改善设备的使用性和技术效益,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值增值,使医院的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还需要各医院的间精诚合作,资源共享,实现医疗设备管理动态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去认识,以提升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惠荣.略论医院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J】.中国卫生人才,2009,132(4):58-59.

[2][美]亚历克斯.米勒著《战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3]金碚等著《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徐玖平黄云歌编著《管理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出镜专家侯惠荣

侯惠荣(1961,04-),女,北京人,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研究生。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基建领导小组和医院总体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专业技术职称为卫生管理副研究员。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特邀委员,朝阳区委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17篇。《医院后勤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卫生部评为2002年优秀论文。

主要社会职务: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编委,《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医用工程》杂志顾问,《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杂志编委,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会员,中国医用工程网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1年参加财政部与卫生部关于国库支付执行程序的研究并建立了一套使用过程可追溯和有效控制的管理体系,被财政部推广到全国,至今仍在延用。2006年参与国家发改委与卫生部关于在京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的论证并编制了前期规划原则,对各个医院发展前景预测进行分析研究。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7

1坚持科学领导,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1.1开放思维,科学筹划疗养院的各级领导要把上级指示和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提高工作效能。疗养院建设与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形成科学方案,尤其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要经过可行性论证、风险度论证和预期效益论证。应用正确的方法,用哲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全局的高度出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抓建设、积极谋发展,把握机遇,筹划未来。

1.2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克服惰性思维,树立“平庸即是过”的观念,充分认清新形势、新任务对疗养院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提高开拓创新的本领,加快开拓创新的步伐,在探索创新中提高施政能力。紧紧围绕疗养工作这个中心,经常分析本单位创新发展的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和克服出现的偏差和不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调整创新思路,改进创新措施。把主要精力用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用在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上,用在如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上。

2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增强内涵建设

2.1以人为本,强化“以疗养员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疗养区内涵建设,首先树立“以疗养员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研究疗养员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努力提供便捷、安全、温馨的“绿色服务通道”,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其次统一全院人员的思想,激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献身使命的内在动力,使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疗养院发展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当前形势要求下,适应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增强疗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疗养康复保障任务。

2.2搭建信息平台,提升疗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条件下的疗养院建设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正确的决策需要以准确可靠的信息为基础,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为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创造了前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坚持科学管理,把规范化体现在每项工作中,使个人、岗位、环节有机地结合,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严格监控机制,强化医务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管理要素的设置上人本化,管理考评上精细化,不断提升疗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

3树立疗养特色理念,实现各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3.1以点带面,重点扶持特色科室以创新的发展思路,紧密联系地处疗养胜地、医疗竞争异常激烈的实际,认真研究探索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性强的专科,根据“适应市场、面向战场”的要求,对特色科室或中心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同时推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部队和社会需要的疗养、康复、保健项目,走出了一条适合本疗养院发展的以重点学科为拳头,以特色疗养为动力,带动各学科同步发展,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

3.2以疗养工作为中心,拓展疗养服务品牌加强自然因子作用机制研究,致力于提高自然资源在医疗方面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健康管理、亚健康防治、疾病康复和康复心理学等学科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大力开展健康宣传、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疗治结合多层面服务,疗养院建成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为一体的健康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品牌,使得健康管理向高端市场转进。

3.3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疗养服务质量全面的质量管理是对全部质量要素、质量过程的严格管理,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它突破了技术与操作的局限,向系统思维、系统管理工程升华,拓展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管理[1]。在日常医疗管理中,加强对医疗过程和要素的管理,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监控,对服务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狠抓科研训练强化科研意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创立疗养院优质服务品牌,使医疗质量管理有新跨越。

4坚持多元并举,构建和谐人文环境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骨干人才更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2]。人才是技术的载体,拥有“高、精、尖”技术的人才队伍,就拥有了未来。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理念,构建人尽其才的环境,是疗养院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请进来”,营造疗养院的文化学术氛围;采取“送出去”,培养年轻的医疗骨干,促进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努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疗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充分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制定具体的培养教育计划,实施全方位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形成“一专多能”人才队伍。在实行非现役文职人员的联勤体制下,采取远期培养和近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

5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5.1引进先进设备,提升硬件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疗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我院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了更新或升级改造,注意引进具有超前性和实用性的设备,来应对新时期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5.2树立全局观念,设备资源共享努力克服本位主义,在医院大力推行实施设备资源共享,减少设备资源浪费,着力提高设备经济效益。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的原则,立足自身条件,选择设备既满足临床要求,又节约科室成本,克服盲目攀比、一味追求高档和软硬件全套配置的做法。

6广开各种资源,深化经济管理

没有经济基础做保障,疗养院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一定要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挖资源,想方设法拓市场,增加创收渠道,节约行政开支,强化效益意识,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增强质量成本意识,以最适宜的成本和最优的资源组合提供最佳服务;对外注重优势品牌经营,打造特色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疗养院的知名度。

部队疗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规范的管理系统,信息化集成环境落后,大部分业务仍停留在单一管理流程上,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因此,探索研究疗养院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经济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在现有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或自主研发新的软件系统,在医疗数据资源与核算之间搭起桥梁,实现信息数据网络化、信息采集自动化和数据处理智能化,保障各级领导关注的各类经济收入每日动态查询需求。

参考文献:

[1]J.m.Juran.Juran'sQualityHandbook[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8

投资者正对这种潜力异常兴奋,数据显示,数字医疗初创公司在2014年吸引到了65亿美元的投资,这相比前一年增长了125%。如果继续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可穿戴设备加上云分析平台将在未来十年构建我们的健康数字化图像。

这里是加速医疗和技术融合最值得关注的五个趋势:

1、医疗设备连接

微小的联网传感器被添加到各种医疗设备,包括健身带,胰岛素泵和心脏起搏器。创新的医疗公司Gartner得出结论,到2020年,推动连接设备的销售将是最大的两个市场其中一个。

例如,高通正在创建手持显示器和诊断工具,这些设备将被设计与现有的基于云计算的平台同步。例如飞利浦的Healthsuite和高通的2net就允许用户储存、传输、显示和共享他们的健康数据。

未来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也许不可能取代医生,但他们会使病人更容易监控自己的健康。一些高科技乐观主义者甚至开始围绕自我运动的积极影响开始量化一些概念,他们认为生理数据的创建和分析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手段。

2、量化健康指标

连医疗设备有望在未来十年无处不在,大的科技公司由于看到它可以成为卓越的数据聚合器,从而展开了一场竞争。不过当下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找到能够容纳数据的平台,传感器和系统。

苹果公司已经推出Healthkit,主要用来测量血压,心脏率和体重,其他一些需要收集的数据则由患者创建,而谷歌也有其Fit平台聚合这些健康数据。

随着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多的分析病人数据,他们已经开始为患者提供许多新的干预和治疗方案。例如,patientsLikeme允许人们与那些具有相同疾病或状况的人进行连接,让他们共享健康记录,症状和经验。这些交互生成的数据,将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制药企业,监管机构,供应商和非营利组织制定更有效的产品,服务和护理。

糖尿病管理创业公司Glooko,使用应用程序和蓝牙技术从一系列的进口血糖仪读取血糖数,与此同时还允许医生远程监控患者。

3、可共享的健康档案

虽然许多电子健康系统仍然需要个人电脑主与服务器保存,但it市场研究公司iDC预测,未来将会出现大规模的结构性转变,网络与生俱来的技术,将使得管理更容易更便宜。

“新的基于云端的电子健康记录将重新设计流程,这将使得病历更好的与分析、大数据、移动和社交工具进行整合,”iDC研究主管JudyHanover解释说。

一旦监管和隐私问题得到解决,这些新功能可能为医生访问病人的整个病史铺平道路,这其中甚至包括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创建的记录。

4、文档随叫随到

远程医疗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很多功能,包括双向视频,电子邮件,移动应用程序和写处方的能力,现在正迎头赶上变得越来越普及。

这是因为,如果每一个由美国雇主发起的健康计划都使用远程医疗,而不是前往医生办公室,急诊室和紧急护理设施,这将为雇主每年节省60亿美元,根据towerswatson的一项研究。

虽然这种广泛使用远程医疗是遥远的事情,但即使一个很低的使用水平,这也将仍然会节约大量资源。

音频和视频会议在医生和消费者之间已经开始被大规模使用,如Healthtap和LiveHealthonline。虽然实际上有些医生现在可能还很犹豫通过这种方式诊断病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设备和数据分析的成熟可能会缓解这些问题。

5、3D生物打印

3D打印技术将可能改造医疗手术,包括关节置换和逼真的器官手术计划。

3D打印预计在2018年的医疗市场将达到40亿美元,定制假体和其他设备的使用将带动市场,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更加雄心勃勃的用途。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打印”复杂的器官的可能行,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利用原型水凝胶,人体细胞和银纳米粒开始打造外耳。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9

这些由市场需求而衍生,由医疗院校带动的集成式医疗中心优势明显,经过数十年的品牌沉淀,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由医学院校提供的充足的后备医疗科研人才也增强了这些医疗机构的可信度,并且提供了这些机构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

然而这些自然形成的集成式医疗中心也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弊端,首先是较为混乱的医院规划布局。由于在集成医疗形成初期,没有人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且由于土地限制,需求较大的机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相互关联性很强的医疗机构由于空间限制,无法紧密衔接,科研机构和临床结合不够密致。这种混乱,在硬件上往往表现为:违章加盖,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在软件上则表现为:效率和人性化程度偏低。更加难以逾越的障碍是由于空间的关系,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医疗中心的未来发展。尽管国内外各大医疗中心都在持续地对现有的机构进行或多或少的整改,但由于诸多原因往往力不从心。

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高水准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城区外发展集成式医疗中心与其说是个决策,不如说是个必然结果。这些新的医疗中心承载的功能有:一是分担中心城区的医疗压力,解决医疗供需矛盾,提供中高端医疗服务的去处;二是通过医疗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当然,对于不少地方政府而言,在经历各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历练后,医疗经济也成为继制造产业、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然而,这种集成式医疗中心,是否需要像“前辈”那样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呢?有一些怎样的理性发展模式呢?从专业角度上,我们应该如何系统化地对集成式医疗中心进行策划和规划呢?我们先从集成式医疗中心的发展模式说起——

一、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模式

(一)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典型模式

不难判断,最典型的集成式医疗中心,是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为一体的医疗中心。在设计北京国际医学中心时,如图所示,医教研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我们确定这个医疗中心的一个主体发展模式。医学教育集中了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医学商学院,在建成后,将会为未来的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医学人才和医疗管理人才。反之,这些医疗机构也将为这些人才提供一流的培训基地。医学科研包含基础和应用科研。尤其是药物的研发机构,与各大医疗临床机构的紧密合作,势必推动药物的研发,以利尽早转化为市场价值。这样的模式,如果规划得当,三者互惠互利,则能迅速在发展初期即形成强势而良性的依存互促关系,其中患者无疑将成为这种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作为地方政府,如何确定这三者的规模和入住条件,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

(二)系列医疗实体叠加而成的模式

完全脱离医教研的体系,由一系列的医疗实体叠加而成的医疗中心,是否具备快速成功的条件?答案是肯定的。但实体叠加,并非简单地把各个实体聚集到一个区域,而是充分考虑到各个实体间的相互关联,在引进医疗机构时,需要避免恶性竞争,增强相互间的互补功能。然而,没有教育和科研作为支撑,如果不能在早期快速形成特色医疗,那么这样的医疗中心势必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道路,这些游离在强势的城区大医院之外的医疗中心,如果需要聚集人气,则必须确定其发展特色。对于这些医疗中心特色的确定,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和人才状况。在充分研究这些条件后,确定特定的服务人群和疾病群。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与城区内医院的人群和医疗项目上进行错位发展,是保证此类医疗中心良性发展的条件。在上面举到的北京国际医学中心的例子,这种模式是医教研模式外的一个辅助模式。在服务人群和特色专科的认定上,这个医疗中心与北京其他各大医院以及姊妹医疗中心都有着明显的区分。

(三)以其他医疗相关产业为重心的模式

如果受条件所限,短期内无法实现以上这两种医疗中心,那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完全放弃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想法呢?其实不然,集成式医疗中心,除了以诊断和治疗作为重心,也可以其他医疗相关的产业作为重心。国际上比较常见的有健康管理、生命科学、养老、康复和医疗旅游。这些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显著特点是,医疗不是单纯的治疗和诊断的手段,而是一个相对比较综合的用以提高健康品质的一种方式。这样的一种医疗中心,对于整个地区的疾病治疗和服务人群的分流往往是次要的,核心的往往是这些与医疗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各种产业。在我们最近接触的几个项目中,业主往往会针对本地的特点提出一些医疗产业设置的观点,这些想法在经过严密的研究分析之后,如果是合理可行的,那么对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条件往往起到很大的确认作用。和另外两种模式一样,各个产业和医疗机构的分配比例,规模和入住条件的确认,对整个医疗中心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建医疗中心往往空间充足,相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医疗中心而言,具备了不可比拟的规划优势。这些新规划的医疗中心,往往可以有充足的地块考虑商业、配套服务、住宅和文娱等辅助设施。尤其是通过对患者流量、从业人数和访客人数等的动态评估,设计师可以科学地规划出陪护酒店,便民设施,普通和高端住宅的数量和面积,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科学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集成式医疗中心。

二、集成式医疗中心策划和规划

(一)结合场地特点,综合考量

集成式医疗中心的策划是一个集经济学、地理学、人文科学、医学和规划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分析的过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包括基本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对于是否适合医疗中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另外,人口条件,民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谱,当地医疗资源的丰简程度等,也是发展医疗中心必须考量的一个内容。经济分析,包含土地开发和房地产,资金平衡,风险评估等,则是保证医疗中心顺利发展的前提。对于人群的行为分析、心理分析和对医疗市场的走向和预测,医学行为的模拟等等,是医疗中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上种种,在设计师的综合考量下,结合场地本身的特点,才能完成对一个集成医疗中心基本的策划。

(二)找准市场定位

从集成式医疗中心的想法形成开始,由各个专家和政府组成的智囊团,需要根据以上收集的信息,找到医疗中心准确的市场定位,并且在这个市场定位下,确定医疗中心的产业模式和经济模型。土地功能和开发策略,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决定,更多的是在集合各个因素和条件下的一个综合考量。设计师的职责,也绝不仅仅是架构各个功能组团和提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规划概念那么简单。因此,在概念设计之初,规划设计师需要和政府、经济分析师等一道,对土地使用和经济平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方案。

(三)内在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随着设计的深入,集成式医疗中心的设计显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设计的一些显著特点。和单体医院设计或者由少许几个医院形成的简单的院落设计不同,它对于如何“集成”来节约用地和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国内外已有的中心,很多是应市场需求自然形成,对于节地和节约资源更多的是教训,少有经验可以借鉴。而设计师们需要根据对每个机构进行深入研究,方能提出可行的方案。同时,这些医疗中心和其他的工业园区或者商业园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商业园区或者住宅,基本每个都可以看作独立的经济实体,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充分。而一个医疗中心,不管以何种模式存在,其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彼此相辅相成,这也正是集成式医疗中心策划和设计的难点所在。

(四)“反规划”

“反规划”是设计这种医疗中心的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招商过程的深入,参与开发的各方对土地功能的规划会提出更多要求。反规划的能力,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某些设计元素和规划概念取舍的能力,是设计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保证各方需求和利益的能力。在反规划过程中,设计师的功力不是单纯的设计表现力,而是对于医疗中心各种功能关系的梳理和平衡。

(五)人性化设计

基于医疗中心的固有特点,相对其他商业或工业中心而言,业主往往对人性化设计会有更高要求。景观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调节身心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成为除土地功能设计之外的另一重点。除此之外,道路交通的设计,中心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对残障人士的安全设计,对噪音的控制,以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布局,使之做到其电磁辐射对重要医疗设备的零干扰等等,都是集成式医疗中心设计所需要考虑的范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成式医疗中心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平衡地区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多元化服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同时,经过对医疗资源和某些设施的整合,可减少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集成式医疗中心发展的模式多种多样,我们不应照搬别国模式,而是应该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经过详细科学系统化的分析,确定市场定位和经济模式。设计师则要摆脱单一追求设计形态的思路,从根本上梳理医疗中心各个组成的功能关系,根据经济模型和项目目标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符合各方利益并且满足医疗中心特殊需求的方案。(编辑王海燕)

参考文献

[1]小北武,中村俊一,等.共享空间共享成果——日本两家医疗中心的建设思路[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1,(3)

医疗设备市场研究篇10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通过研究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行业现状、深入访谈参与医药会展业的相关利益方,了解各方对医药会展的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针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发展内部存在问题及外部面临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文化产业;医药会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b)-0044-02

会展业作为经济与文化的产物,越来越成为服务贸易领域中的一大亮点,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提升等作用。会展业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例如对交通、运输、旅游、商业、餐饮、住宿、广告等行业,其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属于会展经济中的一种专业会展,是医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医药产业发展和实现当地经济新增长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福建医药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旨在系统深入剖析福建医药会展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医药会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根据福建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择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经济特区厦门以及在国内民营医疗机构投资方较多的莆田,作为调查地,从中国会展网、e展网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福建分会、福州经贸委、莆田经贸委、收集医药会展的资料,了解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会展行业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通过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收集,通过网络查阅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现状。

1.2.2深入访谈法通过对参与医药会展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各群体(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对医药会展的存在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1.2.3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系统或机构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2结果

2.1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福建主要医药会展如下所示

2.1.1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在福建医疗界是比较权威的展会,在福州举办,也是福建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全省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而且该展会自1995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通过22届的积累,展览会组委会建立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区以及下属的85个区、市、县的1400家医院、卫生院和8000家门诊部及诊所的资料数据库。2012年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和介绍方向往低成本和环保方向衍生为目标,并且邀请了台湾1000余家医院、卫生机构前来参加订购[1]。

2.1.2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厦门)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是商务部重点支持和评选出的“a级展览会”之一,在厦门举办,是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知名的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其中很多是排名百强的综合大型制药集团。展示范围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等。2012年47届参展商超过1000家,设置标准展位1500个,展出面积40000平方米,吸引了约七万余人次专业观众到会参观洽谈[2]。

2.1.3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福建莆田东庄人在全国经营医院2000多家和各类门诊2万多家,目前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有80%以上为莆田东庄人所有,这些医疗机构正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其固定资产投资约6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20多亿元,年药品器械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顺势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8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展览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内设400多个标准展位,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参展商踊跃参展,展会规模逐年扩大、盛况空前,已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参展范围包括:处方药、各类西药、片剂、新特药等,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非处方药(otC),各种中药、中成药等,各类医疗器械、治疗仪器设备等[3]。

2.2对部分参展商、承办方及会展行业协会人员访谈结果

福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认为,很少参加省内的相关行业展会,主要由总公司参加,因为摊位很贵啊,一平米就要好几千。福建省某生物技术医药有限公司认为参展也不是真期待能签成什么合同生意,就是想去学习,希望展销会获取新的信息。福州某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认为公司都有参加福州的医药会展,成效有但与期望的有差距,相比没有省外的,比如深圳的好。某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认为毕竟省内医药会展业起步晚,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管理方面还急需提高。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某负责人认为,我省关于医药展销会举办情况,目前还不受政府重视,与福建省其他会展如海西饮食交流、旅游会展相比,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

2.3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Swot分析

2.3.1内部环境优势:医药会展为我省相关部门医疗服务行业和行业间进行学习、交流、沟通与政策解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作为福建省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并且通过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提供最新产品和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展规模及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展会经验积累,我省现已拥有作为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拥有每年都有开展的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的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劣势:我省展馆服务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比起一线展会城市(如上海、深圳),我省会展行业起步晚,会展行业管理不健全,服务配套不够完善,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高素质的会展策划、设计与营销人才,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不利的影响,使会展的质量和效益表现不佳。

2.3.2外部环境机遇:我国正进入会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会展业与房地产业、旅游业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烟产业,被誉为“城市名片”,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福建省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推进海峡经贸交流发展,近年来,大批台湾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来闽参展参会十分踊跃,取得较大的成效。展馆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会展展馆建设相对完备。

挑战:国内各省的行业竞争:我国各省会展业竞争激烈,一线会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福建会展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国际性的医疗保健相关行业展会在国内举办的情况:2010年是62个场次,2011年是84个场次,2012年是84个场次,2013年是63个场次。其中,仅2011年,在福建省举办的有2个场次[4]。

3讨论与建议

3.1坚持医药会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福建会展市场,像投洽会、台交会、海交会等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展会多是由政府主导,对一些经市场培育已相对成熟的专业展会,应该有选择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制订医药会展业奖励扶持政策,制定会展奖励,鼓励办展、参展,通过对来本地省市举办医药会展业的展会公司以及参展商提供一定的奖金奖励,提供优惠的配套服务,赠送当地旅游劵、购物劵等。提高展会公司和参展商来本地办展参展的热情,促进本地医药会展业的积极发展。会展业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无烟产业”,对相关行业如住宿、交通、旅游、餐饮等有极大的促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5]。加强医药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闻出版(版权)局、工商局、广电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参展作品、产品的展前知识产权审核和展会现场投诉受理工作,会展项目的主承办单位要建立起会展业侵权投诉机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保护参展作品、产品和参展企业、机构的合法权益。

3.2加大医药会展的宣传力度,打造会展品牌,推动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我省的展馆资源,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媒体宣传、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提高医药会展业认知度,从而扩大医药会展业的影响。针对我省从事医疗行业的目标群体,推出一批有产业支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医疗器械药品展会、论坛和投资洽谈会。如根据我省莆田地区社会资本在全国各地投资民营医疗机构的特点,打造莆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品牌,把莆田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中心,不断扩大会展平台效应。要通过医药会展平台,加快周边城市和台湾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莆田集聚,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和会展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6]。

3.3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展合作

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充分利用我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地位,先行先试。发展医药会展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用好“海峡”资源,利用台湾医疗资源和医药产业优势,吸收台湾办展先进经验,以创建海西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名城为目标,以产业优势、海峡西岸区位特点为依托,以会议、展览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闽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合作。

3.4培植会展主体,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会议展览机构来福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面向全国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塑造一支熟悉医药会展业务、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议政府应重视对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可在本地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科目,培养出一批善策划、知医药、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2012年第23届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3月[eB/oL](2013-04-21)[2013-05-21]maigoo.com/news/303177.html.

[2]第47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eB/oL].(2012-06-06)yuemei.com/20120606/8766.html.

[3]2013第九届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eB/oL].(2012-11-06)[2013-05-21]qgyyzs.net/zhanhui/html/20121106160529.shtml.

[4]医疗保健展位信息[eB/oL].(2013-03-01)[2013-05-21]eshow365.com/zhanhui/26-0-0-0/0/.

[5]唐瑀晗.基于文化视角下会展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