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设计案例十篇建筑设计案例十篇

建筑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17

建筑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房屋建筑学》

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而将案例巧妙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而想要真正达到案例教学预想的效果,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房屋建筑学》为例,介绍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步骤以及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由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两大部分组成,该课程是通过对建筑构造理论知识的掌握能使学生具有设计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授说教式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多是枯燥、空洞的,学生吸取知识效果不佳,并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本文针对该课程的特殊性,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地的实践经验,认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通过实验班的试用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本人对于《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做以下几点总结。不足之处望指正。

1《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具体设计

1.1案例情景设计:例如,假设在兰州城市建设学校生活区东北角空地上建设一综合楼,建设场地是一幅中间高,两侧低,高低差达5m,填土深度达十几米的松填地段,东西方向宽约50m,南北方向长约70m。该综合楼完成功能为一层生活区(包括水泵房、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库房及其他生活服务区);二层为活动区(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篮球馆等);三层为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区、学生社团办公区等);屋顶为不上人屋面。

1.2案例问题提出:根据场地情况及建筑功能要求,分析场地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间的平面关系组织场内各种交通流线、布置道路、出入口等合理确定建筑物平面布置;根据各层功能要求进行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环境条件及使用要求,解决建筑物在高度方向的布置问题;从该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美观角度做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根据建筑物功能类型做好抗震、防火等设计。

1.3案例实施方法:首先要让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做到心中有数,再结合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资料,规范,强化感性认识;然后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组织课堂讨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该案例。

1.4案例实施过程:学生通过调研、查阅资料解决以上提出的建筑设计前期难题,并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所作设计方案进行阐述,说明设计观点,以及设计依据,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最终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即可上板作图,审定成图。

1.5案例成果评定:教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最终的设计图情况进行总结评定,结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分析、对比、讲解。对学生的成果不足之处加以指正,合理处给予肯定认可,并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不但理论能很好的联系实际还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6案例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际问题的驱动下,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规范,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初步设计。

2《房屋建筑学》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2.1精选教学案例。精心选编适用于教学的案例这是实施《房屋建筑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并真实有效的工程实例,进一步删加、润色,形成适于教学的案例。

2.2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可以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来展示教学案例,教师对案例做些基本的介绍,并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课堂讲解。学生应人手一份文字资料,便于课下继续探讨。

2.3讨论与分析案例。案例分析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案例中的内容与房屋构造原理、建筑设计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使学生真正参与起来,得到解决问题的启发。

2.4总结和评价案例。教师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讲述自己对该案例的理解与设计想法,并和学生展开讨论。

3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应用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较为枯燥,理论、记忆内容较多,案例教学利用案例为学生制造真实情景形象、生动,改变了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在《房屋建筑学》上应用有一定的效果,通过案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推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绘图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当前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方向。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改革尝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虽然从传统教学法过渡到项目教学法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并且案例教学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

[2]韩雁娟,朱文正.房屋建筑学教学课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01).

建筑设计案例篇2

【关键字】会议中心;可持续;能源;回收;再利用

可持续建筑如今已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但是“可持续”往往被误看作是普通建筑的锦上添花,然而实际上可持续建筑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建筑自身的被动节能,并非普通建筑的基础上施以主动措施。

国外建筑师很早便开始有关可持续建筑设计的探索,试图通过可持续设计的手段使建筑的美观、坚固、实用与建筑的舒适度、能耗量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很多优秀的可持续设计案例相继诞生,它们很好地结合了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下面将要讲述的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位于英国某个生态主题公园中,此公园的原址是两个废弃的煤矿厂。当然生态公园的会议中心也是以绿色节能为主题,大量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可降解的无毒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传统材料的依赖,运用各种被动技术以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实现了在建造、使用、废弃拆毁工程中的可持续。

建筑师在主被动技术的应用方面,着重设计了建筑的自然通风、采暖制冷和自然采光系统,以尽量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并用尽量少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而传统的常规能源只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补充。会议中心是个覆土建筑,一半的体量掩映在山坡中,屋顶的绿植是它与周边的山坡融为一体,建筑自身也变成了园内的自然景观。屋顶的草皮土壤为建筑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层,冬暖夏凉,屋顶顺势山坡形成一定的角度,减少了不利风向的影响;建筑的结构墙构造也是着眼于节能可持续的特殊结构,它是内部填满混凝土块的金属筐,并在中间夹一层300mm厚的隔热层,暴露在外侧的混凝土块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充当保温材料;窗户为三层夹气玻璃窗,内充氪气,玻璃的反射涂层一方面吸收太阳能一方面减少玻璃的热损失;另外建筑还有良好的气密性设计。基于以上的一系列设计措施,会议中心的具有强大的保温隔热系统。

与此同时,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采光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也大大降低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

会议中心采用的热交换自然通风系统,与BedZeD住宅项目的自然通风系统概念相似。建筑实现自然通风,从而避免了主动制冷制热技术的使用,比如空调系统,从而避免了对自然环境和使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热交换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风带来的热量损失,使建筑达到真实的节能效果。

主会议厅的屋顶上安装有大量的太阳能热水器,这是此建筑太阳能采暖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能量,增大太阳光直射的接触面积,主会议厅屋顶向南倾斜,为太阳能集热板提供了吸收入射太阳光线的最佳角度。此处安装有两种不同性能的集热器:晴天时,主要是平板集热器吸收太阳能;阴天时,敏感的真空管集热器起主要作用。建筑的基础则被设计成一个混凝土蓄水池,其上附有400mm厚的隔热层。因为这个超级隔热层的存在,在冬季,夏季储存的热水可以用来采暖。另外,场地上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和屋顶上的太阳能光电板可以提供电能,一部分被水泵用来使水在建筑中循环,一部分用作室内的照明。在冬季极度寒冷时,水的温度往往偏低,不能满足热舒适度的要求,此时安装在休息大厅的高效燃木锅炉将会起作用,继续加热使水温升高以满足室内热舒适的要求。而用作高效燃木锅炉燃料的木材都来自速生林,管理良好,每砍伐一棵树便栽种一颗树来补充,以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及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材料可持续性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是:减少新材料的使用,尽可能使用旧场地中回收的可再生材料,以避免新材料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建造过程中的建筑垃圾。此会议中心的材料约80%是直接回收或者再生后的,因此会议中心也被戏称为垃圾建成的建筑【1】。

作为可持续建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建造及使用过程的耗能外,适当减小建筑废弃拆毁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在建筑设计选择材料时,建筑师对每种材料产品的生产耗能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精细的对比调研,放弃使用含聚氯乙烯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材料,真正意义地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

结语

多功能生态会议中心,本身是生态技术和可持续理念的教育基地,在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它的设计和营造过程,对以后的生态建筑项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a.pearson.thesebuildingsarerubbish.Building.January,2001,pp.40-45.

建筑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草图大师;建筑设计;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作者简介:侍非(1979-),男,汉,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工作。

建筑设计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属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草图大师(SketchUp)的介入,可以为多种修改方案提供更为直观的模型展示,甚至是动态的展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方案修改阶段。反馈到教学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1]。

1草图大师的应用特点

1.1快速建模

草图大师操作界面简洁、易学,通过“拉伸”与“路径跟随”[2]可以快速建模,三维感较强,适合于方案的多次修改与建模。由于草图大师便于操作[3],学生觉得趣味性很强,乐于其中[4]。

1.2实时展示

草图大师不仅建模简单快速,而且通过转动或按住滚轴可以实时旋转,便于对模型的观察。也可以通过视图工具,选择各个视图界面进行观察。学生在建筑设计时需要较强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草图大师的实时展示可以辅助学生对三维空间的把握,实时修改、实时显示、实时交流,优化设计方案和增进学生对建筑知识的理解。

2建筑设计教学中案例的选取

2.1建筑细部案例

学生做建筑设计之前,需要了解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如建筑的出入口,在设计中需要做出入口平台与台阶,保证室内外高差。学生在设计时往往会忽略这个部分,学生在绘制建筑平面图时出入口处,缺少平台与台阶,甚至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有平台与台阶;在绘制立面图与剖面图时,忽略了室内外高差部分,有的甚至将室内地坪低于入口平台的标高。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讲解设计原理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三维空间上的认知,或者说讲课过程中静态的图片略显枯燥,没有对学生的记忆与思维形成冲击,使得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入口平台与台阶遗忘了。草图大师的介入,可以实现在讲课的过程,实时做出入口平台与台阶模型,可以改变视图从各个方向去看建筑的出入口,抽象的设计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三维空间模型,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同样,针对建筑的其它细部,如阳台、楼梯、门窗、雨篷,甚至屋顶,都可以通过草图大师进行建模与实时展示,通过动态变化的三维模型冲击学生的视觉记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使用草图大师制作模型,去体验模型制作与展示,加强设计细节的把握。

2.2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课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建筑方案设计,并绘制出完整的建筑方案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但在绘制正图之前,需要经过反复的交流、讨论,才能实现由草图到正图的转变。交流讨论的过程既是设计思路转变与深化的过程[5],也是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的过程,设计草图的绘制与修改要不断的体现出交流的过程,二维的草图上将出现反复修改的线条,需要学生在三维的想象中及时调整原先的设计方案,二维的草图还无法让学生及时想象出调整后的空间是什么样子。所以需要更为直观的三维空间模型辅助学生对设计草图的修改,草图大师的快速建模与实时展示的功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更好地辅助学生完成设计草图的修改,当然也可以辅助建筑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草图大师视图转换与剖切功能,可以为学生在设计和绘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时提供参考。

3草图大师在建筑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3.1教师提前做好相关模型

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考虑上课内容,提前做好相关模型。讲解设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草图大师,展示相关模型,让理论知识通过三维直观模型表现出来,更易于理解。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节课的时间,通过教师的操作或学生自行建模和修改模型,来达到既讲解了理论知识,也让学生了解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案例教学的互动,营造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氛围。

3.2鼓励学生使用草图大师

通过草图大师,将建设设计教学中的相关案例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空间模型,虽然有利于的学生的理解,但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操作,还需要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学习并使用草图大师进行辅助设计。草图大师的简便操作、易学上手的特点,会使更多的学生乐于其中,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草图大师所建模型以及对模型的修改,更为关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技巧,只不过是借助草图大师作为媒介,比单纯的理论讲解、大量的静态图片举例,更为活动、生动。

3.3精心选择案例,组织讨论,互动教学

案例教学需要精心选择案例[6],围绕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归纳与总结。这是一个环环相接的过程,需要教师预先设定,认真组织,达到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效果。建筑设计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草图大师对相关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展示或通过引导沿着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修改,就是在与学生交流互动,当修改完成时也就意味着将设计原理知识应用到了实践设计中。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点评,引导学生以此为模板,将设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建筑设计方案中。

4结语

建筑设计课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筑方案设计与绘图工作。草图大师(Sketch-up)的介入,不仅让案例模型化,而且让交流的思路、修改的过程更为直观化与有趣化,促进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了案例教学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孙晓璐,赵志刚.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表现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杜洁.SketchUp草图大师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应用的探讨.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40-241.

建筑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建筑设计;基本要求;案例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间隔多样化、户型多样化、良好的绿化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如何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居住环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布局合理、间隔优良、卫生环境好、既有舒适户内空间、又有雅致的室外园林绿化和交往空间,是摆在建筑师面前一个崭新的话题。

1.高层住宅的组合方式

1.1短廊式

短廊式的特征是每层围绕电梯、短廊式住宅四个方向都可开窗、通风条件、采光好。为获得更多的自然采光、通风和朝向,平面上可有不同的形状。组合短廊式是由短廊式住宅拼连而成,建筑体形可分为条式、板式或睹式。

1.2长廊式

长廊式住宅以走廊联系各住户。因为长廊联系的户数可较多,所以电梯的利用率高。内廊式的住户布置在走廊的两侧,因此建筑进深大,有利于节约用地,但采光、通风差,相互干扰大。外廊式住宅的住户仅布置在走廊的一侧,采光、通风条件好,但建筑的进深小,对节约用地不利。

1.3跃廊式

跃廊式住宅是将组合短廊式住宅每隔三、四层用长廊连通,电梯通达各走廊层,以走廊层经各单元的楼梯再通到各住户。跃廊式住宅兼有短廊式与长廊式住宅的优点。在电梯投资较大,而每户平均建筑面积较小的条件下,跃廊式住宅是比较经济的。

1.4跃层式

跃层式住宅的特点是一户占有两层或三层的房间,内部以小楼梯作层间联系。跃层式高层住宅每隔一层或两层设长走廊作为通道,走廊可为内廊或外廊。这种住宅每户都有较好的朝向与通风。

2.住宅建筑面积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面积,要根据使用要求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从当前我国各地现有状况及小康标准要求来看,南方地区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为100~120㎡,华北地区为80~100㎡,北方寒冷地区以70~80㎡为宜。

小康住宅的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的。按照建设部提出的小康住宅要求,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将小康住宅设计的面积标准分成三级。一级为理想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2㎡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8㎡;二级为一般目标,要求人均居住面积10㎡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4㎡;三级为最低标准,要求人均居住面积8㎡以上,人均使用面积12㎡。

3.住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住宅的设计有四条基本原则,即:适用、经济、安全、美观。

“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包括各种房间面积大小、院落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以及采光、通风、防寒、隔热,卫生等设施是否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等。且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需要,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经济’就是住宅建设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础上因材设计。要合理布置平面,充分利用室内、外空间,节约建筑材料,降低住宅造价,节约用地。“安全”是指住宅坚固耐久,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抗震性和稳定性,满足防火规范要求,以保证住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美观”是在适用、经济的原则下,在就地取材的条件下,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形式,力求简洁大方,适当注意住宅室内外装饰和粉刷。

4.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小区总建筑面积为12.3万㎡,总规划建筑面积为147.6㎡。向东设7m小区路临近小区公共汽车总站。向南近30m临近六期一区,该工程己建成多年。向西设l0m小区路近六期五区,该工程正在建设中。向北设7m小区近小区小学。六期四区高层住宅地段平整,用地形象为长条形建筑物,地上5栋32层商住楼,地下一层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并供战时人防使用。首层部分为住宅入口,其余部分均为公共配套设备用房及商铺。五层以上由a、B栋及C、D、e栋两组连体商住楼组成。

4.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城市发展和住宅理念的变化,在自身的资源、经济、政策的有利情况下经反复研究与比较,对新的用地规划根据环境、空间、文化、效益四项原则进行设计。

①环境设计:环境设计要有创新,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因新的建筑出现而得到改善与创新。②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构成建筑的核心,建筑形体是建筑空间组合的结果,要把单纯的平面设计转化为空间的序列组合,这样的建筑空间组合才有理想的效果。③文化设计:文化设计是工程科技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建筑的文化特质要与时代性、民族性及地区历史文化技术传统相关联。④效益设计:效益设计是建筑创新的结果,好的效率与效益往往需要建筑师注重使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六期四区高层住宅楼整项设计及施工,正因为有了以上4要素,整个工程项目尚未完成,就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大部分单元都已认购,为开发商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4.3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讲求以人为本,将平面布置的艺术性和使用性完美结合,在考虑各空间的同时也考虑相互间的联系。平面设计方正,尽量减少斜向、转角空间,客厅、餐厅、卧室相互独立,可不干扰。单元设计每栋设三房一厅、二房一厅、一房一厅等平面组合。户型面积从40㎡到120㎡左右,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空间分布合理,动静空间既分开又能有机融合,采用节能灯具,每个房间都能做到自然通风采光。每户客厅均带有一个观景阳台,客厅设有宽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一览户外景色。卧室采用飘窗台,部分采用转角飘窗。大单元厨房部分附设服务阳台,在阳台中考虑洗衣机位置及晾衣设施,使居室环境更为洁净和舒适。餐厅与客厅连接,在细部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家用电器的位置,特别是空调位置,既要方便安装,又不影响建筑立面效果。

4.4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地块地形特征,做到人车分流。朝南商铺设计了宽敞舒适的临街骑楼,将各种商业人流引入室内。北面为商住楼入口,地下停车场两个出入口分别设于西北端及东北端。为符合消防要求,在首层平面中,设置4.5m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贯穿与规划路连接,用地四周均为道路所围合,形成环形车道。住宅每栋经大堂可进入各层,每栋住宅设3部电梯,其中一部兼消防电梯,另设一部剪刀式疏散楼梯。梯间能直接采光通风,每栋有两个安全疏散口。

4.5立面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力求外观新颖,线条简洁大方。主题颜色主要以白色为主,灵活地加入橙色和黄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墙颜色和谐。因主体建筑的体量比较大和零乱,为做到统一,可以利用阳台、玻璃窗等装饰空调位置等重复韵律,使整体尺度、比例、色彩协调统一,令建筑更有线条美及体态美。

5.结束语

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始终都贯穿着合理性的理念。建筑设计要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要有较好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的平面、立体造型及交通设计,为消费者及住户创造出舒适、满意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易旭.住宅建筑的建筑设计若干问题探讨.大科技,2012(1).

[2]高长军.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

建筑设计案例篇5

[关键词]住宅小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e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92-0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如今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标准。

1.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切实为业主考虑,考虑业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1.2生态环保原则

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概念,把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作为目标,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在局部地带,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结合重整,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条件,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设生态住宅小区,可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生态住宅小区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生态环境,它处于自然生态平衡的系统中,具有实用功能、环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优势。人们对自然的回归离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拥有绿色,一个是拥有水。在生态住宅小区里,绿色意味着环保和生态意识,代表着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而水,则是一种很灵性的东西,不仅能净化空气,而且还总给人们一种很和谐的感觉,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是喜欢玩水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总之,有绿色和水的住宅小区才有可能成为生态住宅小区,才能具有美感和环保的功能,才能使人们处于一种回归自然的环境当中。

1.3合理设计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

1.4整体和谐原则

人类本身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利用大自然各种资源,不断探索发展壮大自己,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极其重要。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并非都是正确的、健康的、可持续的,这将会大大伤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随着伤害的不断积累、酝酿,大自然就会以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报复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因此,提出并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对于人类以及大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2.住宅小区的方案设计

2.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某小区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513m2,总建筑面积162198.1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1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1栋25层住宅、1栋1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2方案构思

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90m2以内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m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

2.3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注重了住宅群体的组合,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另一方面强调等值观念,力求将环境优势与每个院落相结合,规划将高层建筑沿路自由布置,通过底层公建将此空间串联成一个整体,面向中心花园,形成小区环抱聚合的空间形态,符合风水学中”聚气”的概念。建筑多采用新都市主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与欣赏品位,将全方位的建筑形象置于绿树环抱中营造现代都市绿园。其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庄重、简捷、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惟建筑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

3.建筑节能与环保设计

3.1节材措施

节能材料多采用混凝土结构结构体系,采用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高强钢筋;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体等轻质节能材料;建筑选材时优先使用含再循环材料的金属、玻璃、石膏、木材等,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宜占工程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使用利用工业与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制作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等。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其用量宜占同类建筑材料总重量30%以上。

3.2节水措施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用于绿化喷灌、浇洒道路。雨水利用工程的”回用、减污、削洪”三重效果与其它节水方式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调蓄、净化和渗透方面选取的构筑物主要包括:雨水沉淀调节池、地下室储存水池、雨水储存桶、绿地、干草沟、渗管、渗透式雨水口、土壤滤池等。为了对雨水的利用起到展示和示范的目的,拟采取多种雨水收集与利用形式,比如设雨水储水排水板、雨水储存桶、就地入渗等设施。

3.3暖通节能

通风排烟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节能要求,并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的风机。能效值控制房间空调器能效值达到能效等级2级要求。空调室外机遮蔽措施应保证空调设备散热充分,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机组,统一设计分体式房间空调器的安放位置和搁板构造;避免多台相邻室外机吹出气流相互干扰,避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对高区室外机换热效率的影响;室外机安装位置避免对相邻住户造成热污染和噪声污染;空调室外机遮挡隔栅的有效通风面积比不小于80%。

4.结语

随着人们对住宅小区要求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在整体规划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兼顾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从规划设计创作做起,为人们创造一个低能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案例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三星标准以人为本绿色医院

【abstract】Greenbuildingis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theentirearchitecturaldesign,globalwarming,ecologyincreasinglyserious,inordertoprotecttheenvironment,thearchitecturaldesignoftheincreasingdemandforeco-friendly.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affiliatedRuijinHospitalCancer(proton)Center(hereinafterreferredtoas"protonRuijinCenter")isShanghai'sfirsttoachieve"greenbuildingSamsungstandard"ofthehospitalproject.Fromplanning,building,structure,HVaC,plumbing,electrical,intelligentcontrolandotheraspectsofwell-designed,predeterminedcriteria.GreenBuildinggreenisonlypartofthehospital,bettermedicalefficiency,energymanagementinordertoachievetheexactgreenhospital.

【Keywords】Samsunggreenbuildingpeople-orientedstandardgreenhospital

引言

2015年10月20日,家住建部网站公示《关于2015年度第十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获得公共建筑类三星级标识评价。项目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现代华盖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也是上海首个取得“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医院项目。目前,三星标准是国内绿色建筑的最高标准,标准必需达标35项,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项目超额达标39项。

1.绿色建筑的概况

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能源危机的“节能建筑”风潮,进入21世纪后已得到了深入发展并被付诸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国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初见成效,并向着深层次应用发展。建筑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产物,但耗费了地球大量资源,建筑业已成为最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当今世界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污染加剧、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开始更关注自然、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绿色概念,倡导绿色发展、崇尚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城市等得到了广泛重视。

2006年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也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与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2.瑞金质子中心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双丁路以南,合作路路口,地铁11号线嘉定新城站东侧。以绿色三星为目标进行建筑设计,总用地面积26280m2,总建筑面积26075m2,其中地上13415m2,地下12660m2;建筑占地面积10753m2,绿地率35.8%,建筑总高18.8m,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要有质子治疗、光子治疗及其配套检查定位用房,核医学检查,门诊医技,科研,培训交流,后勤管理、能源中心等组成。

地下一层设置质子治疗室和普通诊疗、候诊区并通过中庭、下沉庭院改善地下候诊环境;一层以候诊、诊室、药房等医疗用房为主,设有少量后勤辅助用房;二层除诊室外,设办公、会议、职工培训与阅读等功能;三层主要设置科研用房。

3.瑞金质子中心绿色建筑设计分享

3.1规划与建筑合理化

下沉式绿化空间,多层次屋顶绿化。设置绿化草坡与下沉庭院连接,使空间融合为一体,为室内带来自然采光与通风,使环境与室内空间交融,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结合建筑设置多层次花园式屋顶绿化,调蓄雨水,调节微气候,设置大面积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景观设计,屋顶绿化覆土1.5米,使雨水能充分入渗与调蓄,以涵养水土,改善区域微气候,也便于室内外互动。

建筑采光与遮阳,合理避免矛盾点。采光设计合理考虑大开面玻璃窗,中庭顶部设采光天窗,下沉庭院结合斜坡绿地设置骑楼空间,改善地下空间采光。建筑自遮阳与活动外遮阳设计,对建筑进行阴影关系分析,确定不同立面的遮阳需求,结合室内功能与阴影分析结果在外窗设置活动百叶遮阳,有效减少太阳辐射带来的制冷负荷,改善室内热环境。建筑西侧底层设置外廊,对底层西立面形成自遮阳。

场地合理布局,造舒适风环境。建筑造型方正高度18.8米,风速设计流场均匀,避免死角及明显涡流区域,公共、办公区域采取被动式风优化设计,加强自然通风,充分利用夜间通风。下沉式中庭直通地下一层,下沉式景观连通室外,有效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将自然空气直接引入室内。

满足减噪要求,优化声环境。建筑功能布局尽可能将产生噪声设备机房集中布置,办公、会议、培训等噪声敏感房间远离设备用房,确保区域声环境良好,满足功能区噪声限值要求。在室内科研、办公、生活区大量采用可拆卸灵活隔墙,为可再利用材料组装,可单独拆除,符合灵活隔断材料的要求且降低小区域内噪声。

3.2结构体系技术化

工程基础布置,地下室共一层,基础埋深7.4米,局部基础埋深达14米,桩基采用筏板基础。局部深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以粉砂作为为桩端持力层,并采用抖撕笞⒔的技术措施确保质量。

地下室结构体系框架采用剪力墙结构,覆土达1.5米,且要考虑消防车通行,恒载、活载都很大,因此顶板采用刚度、经济性及结构高度综合较优的井格梁结构,此结构双向受力,承载效率更高,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结构高度,可使得楼层混凝土用量节约10%以上。

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使桩端虚土得到固结挤密,减少了群桩的桩土相对变形,提高了桩周下部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使沉降变形减小而均匀,满足了本工程对沉降的严格控制要求。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二层大量使用,因柱距均较大,且使用荷载较大,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要求,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减小了混凝土和钢筋用量,满足了建筑净空要求,相当于降低建筑层高400mm,从而降低了建筑总高度,减小了围护面积,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

3.4暖通、给排水科学化

高性能冷热源为满足不同区域的医疗要求,使用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变冷媒流量多联机、分体式空调器、风冷式单元式空调机组、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燃气冷凝真空热水锅炉等设备,且经过不同的组合,达到高效节能的要求。室内末端可独立调节,诊室、办公、会议室等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地下室Ct、petCt、SpetCt采用VRV多联机+独立新风系统,均可实现温度的控制。

余热、废热的利用,夏季设置冷凝热回收,选用两台带部分热回收功能的螺杆式冷水机组,冬季进行余热废热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从工艺冷却水二次水系统提取热量,为整个大楼空调系统提供部分热源,以减少锅炉使用时间及台数。排风热回收系统在二层培训阅览区使用,新风机组采用轮转式新、排风全热交换机组,回收排风中部分冷量及热量;热回收焓效率不小于60%。全热交换器设置新风旁通通路,减少过渡季运行阻力。经计算,若热回收机组全年使用,每年可以节约采暖空调费用5529.6元,系统投资回收期为2.53年。

雨水处理利用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后进入雨水储水池,在雨水储水池中进行静沉后通过混凝、过滤,达到城市绿化和道路浇洒的要求。非传统水源利用,考虑建筑为医院类建筑,卫生要求较高,本项目室内用水均不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系统部分采用回用雨水部分由自来水供应,喷灌为主的高效喷灌系统,节水灌溉覆盖面积为75.7%。

按用途设置计量水表,采用多级计量,并根据水质不同,对自来水、雨水分别计量,不同工艺用水分开计量。选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座便器、水嘴、小便器冲水阀、淋浴器等节水评价值均达到1级。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间接加热方式,供应地下室淋浴间热水需求,供医务人员淋浴使用,设计热水水温为60℃,不足时由锅炉房高温热水(85℃)提供。

3.4电气与控制科技化

高效照明系统在医院照明光源中以高效节能显色性高的荧光灯为主,公共场所采用紧凑型荧光灯,设备机房等场所采用吸顶或下吊式荧光灯,各门厅、电梯厅、公共走道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均采用集中分区、分组控制,楼梯间采用声控控制,会议室采用集中多场景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对建筑内的供水、排水设备,空调设备,供电系统及设备等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Ba系统实现设备的优化运行,舒适性控制、节能管理等功能。

智能化系统配置包括通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引导及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门诊、检查排队叫号系统、医用对讲呼叫系统等。

结语

绿色医院建筑是现代化医院评价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项指标系统,是现代化文明医院建设的必然趋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配合,是生态环境的一项平衡工程。绿色医院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生态学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成果,把医院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健康、舒适、环保、高效、美观的医疗环境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设计师应在有限的物资源条件下,采用较为简单的建造技术,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习俗,设计出实用、高效的医院。

绿色医院不仅包括环境优雅、安全可靠、无害化的绿色环境,还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医疗与诊治服务、绿色人文理念、绿色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不难看出,绿色医院建筑是在保障医疗护理与感染控制前提下的绿色建筑,绿色医院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医院建筑领域的结果。绿色医院就是绿色建筑、医疗效率和能效管理的统一体。

因此,不能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与绿色医院评价混为一谈。绿色医院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医院设施,诊疗过程、日常运作、医院信息管理等。而绿色医院建筑可以说是绿色医院的基础,是构成绿色医院的主要要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忠乐云主编医院建设项目管理――政府公共工程管理改革与创新.上海:同济大学,2015

[2]牛主编.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天津:天津大学,2011

[3]徐文辉主编.现代医院人性化设计的初步研究.浙江:浙江大学,2004

[4]胡松主编.对绿色医院的思考.湖北:华中建筑,2011

建筑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持续发展

1.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实践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实现绿色建筑,是摆在中国建筑设计师面前的新问题,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观念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更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着一些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等,这些概念中多少都蕴涵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概念正逐渐被建筑师、特别是业主所接受。与以往的传统建筑相比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在中国,建筑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来自建筑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另一方面恶化了环境,如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实践结果。目前世界上已建成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绿色建筑,不少学者和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策略和方法。虽然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少有项目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的主要目的,但作者还是收集并筛选出85个运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设计的案例,大多数案例为国外的建筑项目。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了解和实践绿色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2.设计案例统计、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建筑设计案例中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以下这些设计方法经常被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中: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尽可能利用自然地貌,如山丘、溪流等

3.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4.利用自然采光;

5.利用自然通风;

6.采用热回收;

7.使用建筑遮阳;

8.使用高性能玻璃;

9.使用太阳能;

10.减少资源的消耗;

11.资源的重复利用;

12.资源的循环利用;

13.使用本地材料。

通过统计上述设计方法的使用频率,我们可以进行排序,进而发现哪种设计概念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下表是对85个建筑设计案例的统计和排序的结果:

表1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结果

案例数量所占比例%排序

利用自然条件31367

利用自然地貌38454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46541

利用自然采光46541

利用自然通风42492

采用热回收技术13159

采用建筑遮阳37445

使用高性能玻璃20248

利用太阳能39463

减少资源消耗91112

资源的重复利用35416

资源的循环利用121410

使用本地材料111311

图1可以更直观地反映相关的排序次序。

图1建筑案例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

从上表1我们发现40%左右的项目采用了以下一些设计方法,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采光

•利用自然通风

•使用太阳能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建筑遮阳

从上述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6项常用方法中有5中与建筑节能有关,如加强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通风、使用太阳能、使用建筑遮阳。这主要是因为世界范围的能源紧缺现状,已引起了各国政府足够的重视,很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建筑节能提出了要求。节能意识的提高带来了节能技术、产品、工艺的发展,从而为降低建筑能耗创造了条件。

2.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我们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

表2:不同种类建筑设计情况的统计

图2:办公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

从上表2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在22个办公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利用自然通风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采光

•使用建筑遮阳

图3居住建筑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

从上表2和图3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太阳能

•资源的回用,特别是水的回用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

对于办公建筑,由于使用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可以考虑利用自然采光来节能。因此设计自然采光是首选和最佳的方案。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在办公建筑中空调耗能所占比重最大,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在22个办公建筑案例中,有15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

因居住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居住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有1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

3.2中外建筑案例的比较

在85个绿色建筑的案例中,我国的案例只有15个。这也表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石油的需求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到总能耗的27.5%,因此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注、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在建筑开发和设计领域尤为重要。

建筑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建筑设计方法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为找出中外在绿色建筑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以下对收集来的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表3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统计

使用的设计方法统计数据

国外的70个案例大都来自发达国家,所以表3也可以看成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情况的比较。

图4中外绿色建筑案例中使用的设计方法的统计情况对比

从表3和图4我们可以发现,中外建筑中运用得最多的前5项设计方法:

Ø在我国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利用自然地貌

•使用建筑遮阳

Ø在国外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使用太阳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资源的回用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外绿色建筑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为我所用、避免走弯路。以下的这些设计方法在中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利用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采光

我们也发现太阳能利用和资源的再利用在发达国家比在我国运用得更为广泛,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产业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德国使用太阳能可以得到优惠政策的鼓励,因而太阳能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在我国缺水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对于缺水城市,不少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住宅生活废水回用,因此我国中水的使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

3.结论:

建筑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城市历史建筑案例研究建筑保护建筑策划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历史街巷被拆迁。当人们幡然醒悟的时候,历史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历史建筑是一部生动的建筑史教科书,然而面对真实而丰富的现实案例,传统的建筑史教学却视而不见,仍专注于抽象的建筑历史知识的讲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重要事件、风土民情、经济活动、技术革新被抽象成几幅图片和几段文字,建筑与生活之间生动的联系被人为割裂。某种建筑形式的产生与消亡似乎只是一个逻辑推演,而不是社会生活与文化形态的体现。这样的建筑史教学很难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经济、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帮助学生建立处理复杂建筑问题的历史观与真实感。

城市的历史建筑不仅包括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还有大量的一般性历史建筑,它们具有过去某一时代的典型特征。这些一般性历史建筑虽然接近或者超过使用年限,但建筑质量良好、结构坚固、形式美观,改造后仍然能够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将城市的历史建筑作为案例引入建筑史教学,通过挖掘过去、分析现状、思考未来,帮助学生进入建筑历史的语境,建立社会生活与建筑型制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科学的建筑历史观。

一、全球化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历史建筑与建筑历史

全球化城市化是当代中国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当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时,当国家大剧院和奥运场馆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时,我国建筑师该如何面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影响?建筑学高等教育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教育市场冲击以及如何实现与全球化的建筑教育的接轨?当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时,发现我们真正亟需理解和面对的并不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在建筑学的教学体系中,建筑史最符合这样的知识架构和研究视角,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和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理解建筑设计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常规的建筑史教学着重于世界几大文明体系中建筑范例的讲解,并已经形成对该建筑同时期的社会背景知识的理论梳理。然而仅从理论上阐述建筑设计思想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如何实现,难以使缺少历史知识积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学生将授课内容转化成自身的经验,难以使他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建筑语言。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建筑史的教学内容,需要将现实案例研究引入理论教学,通过现实案例与历史案例之间的对比学习,产生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效果,使学生能够以历史案例的研究方法分析现实案例,并带着现实案例的问题到历史案例中寻求经验。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唐宋时期有少量遗存,明清时期留有的建筑数量很大且保存较好,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和早期的现代建筑分布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城市。一般省会及大型城市都有历史建筑遗存,而这些城市也是建筑学院集中分布的地方,因此借助周边的历史建筑资源进行建筑史教学是现实可行的。同时,在房地产经济的刺激下,拆除城市历史建筑让地于新的房地产项目的事件层出不穷,城市特色也因为历史建筑的消亡而日益丧失。出于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产生与消亡,和围绕其发生的人情世故,这有助于学生鲜活地理解建筑、理解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二、历史建筑案例教学的程序

历史建筑案例教学首先需要选择易于开展研究活动的案例,然后制定研究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经过讨论和反复论证的过程,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一)确定研究对象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从所在城市的历史建筑中选择便于开展研究活动的案例,这些案例可能包含文物保护建筑和一般性历史建筑。这些建筑类型不同、残破程度不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保护的紧迫性、社会影响力、相关项目的支撑情况确定研究对象。为便于学生了解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需讲解相似案例的研究方法,通过讲解范例帮助学生建立案例研究的框架体系。

(二)文献搜集与现场测绘

历史建筑的过去隐迹于历史文献中,这些文献包罗广泛且内容繁杂,既包括地方志和建筑档案,也包括记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史书、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报纸杂志等。在文献搜集阶段需要进行仔细的甄别与梳理,带着问题搜集文献资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文献搜集同步进行的是现场测绘,现场测绘过程中需要秉持怀疑和追问的态度,多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现场测绘还需要分辨历史建筑哪些部分做了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对原来的形式、功能、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利益相关者调查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来自经济学,指的是“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和目标的人或者团体,或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便于明确历史建筑与其相关群体的关系,以及这些群体的利益诉求。历史建筑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包括居民、公众、学者、房地产商、政府、媒体,他们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般而言,大多数居民关注的是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他们愿意离开老旧而狭小的老房子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公众对历史建筑更多地是投射了怀旧的情感,因为这些老房子承载了他们的记忆;学者关注历史建筑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认为遗存至今的老房子大多设计精美,并维系着稳固的社会网络;房地产商追逐商业利益,希望简单地以拆旧建新换得高额的经济回报;政府既负有管理城市的责任,又有追求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历史建筑的保护需要借助媒体引起公众的关注,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虽然利益相关者具有上述基本态度,但每一个历史建筑的案例中,利益诉求会有变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力量对比也会发生改变。学生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调查,能深入理解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各方群体的利益取向,调查工作也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积累了经验。

(四)案例比较研究

对于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将这些成功案例与所研究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所研究案例的限制性要素,将抽象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转化成具体的经济测量指标、社会影响因子和文化表征。案例比较研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借鉴和实际运用成功案例经验,进一步体会历史建筑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五)改造利用的方案设计

在以上对历史建筑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建筑改造利用的方案。这些方案需要有科学严谨的论证过程,包括历史建筑的文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方案对各方的回应、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方案成果的评价方法等。改造利用方案的论证过程就是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历史建筑改造利用涉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这种训练对学生今后解决建筑项目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三、历史建筑案例教学的方法

将案例研究理念引入建筑史教学,改变了以往的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多方案比较――设计成果”的研究型教育模式。通过研究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进而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与授课相结合

在传统的建筑史教学中,学生缺乏独立进行案例研究的经验,因此在历史建筑案例教学中需要教师讲述案例研究的方法、示范案例研究的过程、监控研究的进展。同时案例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史教学中各时期和各种文化语境中的建筑范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社会现实产生联系。用历史建筑案例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学习建筑史知识,可以将学生搜集与组织的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建筑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建筑史知识体系。

(二)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信息的单面传递方式,促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设计思想的多向交流。讨论式教学不再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而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学生和教师作为平等的研究主体,通过陈述、怀疑、提问、争辩等交流促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度解析和对解决方法的多向思考,进而实现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创造的教学结果。历史建筑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开展多层次的讨论,包括研究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利益相关者讨论等。讨论教学的目的是各抒己见,拓展思路,求同存异,解决问题。

(三)开放式教学

历史建筑案例研究本身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涵盖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内容,这些学科知识为案例研究搭建了跨学科研究的平台。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历史建筑的社会调查,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现象构成了另一个开放的课堂。社会的感性体验与课堂的理性体验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眼界,通过点拨思路、提供建议的方法形成师生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性。

结语

把历史建筑案例研究引入建筑史教学与研究,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建筑学的教学一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通行的假期实习和毕业实习的目的也是强化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然而建筑设计院的工作以实用性为导向,并不能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纵观建筑学的课程体系,建筑史能够很好地担当起将以史为鉴,承前启后,兼济天下的职业道德传继的重任。在当前建筑史教学缺少思想性、缺乏与现实社会联系的情况下,在讲述建筑史的同时研究现存在历史建筑,能够很好地弥补上述不足,校正建筑史教学纸上谈兵的倾向。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优化与整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JC76003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城市文脉中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SC012;南京财经大学预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2012018;南京财经大学教改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GY1539;江苏省教育厅哲社基金成果,课题编号:08SJD76000003)

参考文献:

[1](美)埃文斯,施马兰西.触媒密码[m].陈英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邓庆坦,邓庆尧.中国近代建筑在房地产业主导下的发展演变[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3]杨春蓉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中建筑的原真与模仿之争――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6).

[4](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建筑设计案例篇9

(1)教师的定位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建筑CaD课程是专业与计算机辅助工具的直接结合,那么作为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精通CaD技术本身,又要对建筑专业和建筑绘图相当熟悉。计算机CaD专职教师授课,会将最新的功能介绍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提高作图效率;但是,在侧重技术时,难免会忽略专业的特点。此外,无论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还是课程目标的实现上,都会有一定的偏差。

(2)课程实践脱离专业要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会导致课程实践目标不明确、不够全面,并且不够深入。虽然课程中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往往是连贯性和综合性不够,只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并没有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课程实践与实际脱离,会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和提炼。因此,学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得心应手。

2探索与建议

想摆脱目前这种通过CaD仅仅代替手工计算和绘图的现状,在建筑专业中充分发挥CaD这种辅助设计工具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课程最终的教学目标。

(1)适时开设CaD课程CaD教学过早地介入,会造成学生机械、单一地学习技术,从而达不到建筑专业使用辅助工具绘制建筑图纸的目的,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开设此课程前必须明确《建筑CaD》课程的目标;此课程必须在学生系统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建筑制图课程后开设,也就是说在学生能熟悉制图规范和技巧后学习CaD,有助于他们将已建立的设计图行语言和建筑学基本概念与CaD技术较好地链接,进一步学会建筑方案的分析和建模方法。如果《建筑CaD》和别的专业课程之间有较强的连贯性,如画法几何,可以考虑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穿插讲授两课知识,保持知识整体的连贯性。

(2)改革教学方法,以案例驱动教学专业被辅助工具牵着鼻子走,就会偏离专业方向,达不到实际目标。在分析了CaD技术给教学带来诸多影响的基础上,建议以典型的建筑图纸案例(例如建筑施工图或设计图纸)展开课程教学,即以案例为核心,重新组织CaD教学内容。教师以案例展示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等。既能做到有的放矢,又能让学生预见学习成果,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案例中可以增设附加的任务,任务要确保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合理实施和全部掌握。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提出解决方法。

(3)合理组织、及时更新与深化CaD教学内容以案例驱动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与驱动方式(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教科书上的实例或案例不一定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专业需求选择经典的建筑案例,并且组织实现这些案例的CaD技术内容。此外,专业与技术相结合,任课教师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无论是专职CaD教师,或建筑专业教师,都必须把握课程的立足点。在围绕建筑设计、CaD辅助设计的指导思想下,以案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顺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建筑CaD绘图技巧,绘制出规范、高质量的建筑图纸。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在教学和科研中完善自我。

(4)加强专业设计实践环节课程后的练习或设计周只能巩固课程的基础知识,要想缩短校园与企业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使他们能运用CaD技术完成实际工程的设计任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实践内容最好来自于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工作量。建筑CaD中既包含了传统建筑制图的内容,也涵盖了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知识,是一门融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可以采用校企模式,与建筑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聘请一些建筑行业的专家,请他们现场介绍建筑CaD的实际应用情况和CaD制图规范或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课程的目标。

3结语

建筑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建筑造型;造型设计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constructionindustry,theconstructionprojectconstructionlikearagingfire.asapartofconstruction,architecturaldesignisdecidedinatrain.thebreadthofbuildingsputintouseafterthequality,soasetofgoodarchitecturaldesigneffect.amongthem,architecturalmodelingdesignhasbecomeafocusonarchitecturedesignin.inthispaper,theauthordesignfromthearchitecturalplanoffurtherstudy,architecturaldesign,detailedspatialprocessingandappearanceofarchitecturalmodelingdesign.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architecturaldesign;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是一种包含了美工、材料与技术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一定空间中造出来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建筑造型就将这种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建筑艺术愈加多元化,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成为探讨的一个热点。

1.建筑方案设计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学会对传统的建筑方案设计进行适当改变,将实际操作中的设计需求引入其中,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进而提高建筑方案的整体性、实用性。

首先,在正式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之前,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好,才能积极进行建筑方案设计,避免后期出错。在建筑方案设计前阶段,有必要做好目标分析工作。

其次,在进入了建筑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后需要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在设计初步阶段,建筑方案设计人员要从整体上把握方案设计的脉络,重点考虑环境问题,既需要将外部环境问题纳入总体规划中,也需要将建筑结构内部的相关问题纳入考虑范围。只有采用总体规划法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分析,才能为后期的个体设计甚至细部设计打牢基础。建筑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表现为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这些规划在之后阶段进行个体设计或者细部设计时可以再行完善,从而圆满完成设计目标。

再次,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阶段对整个设计任务进行总体规划后,就开始进行各个群体设计甚至个体设计、细部设计。具体设计进程如下:第一,建筑方案设计人员有必要再对设计任务文件进行研读,将大任务细分为多个互有关联的小任务。在具体进行设计工作时,使用图形思维方法,画出建筑方案的相关图形,并将各个任务的小图形排列组合成大图形。第二,在进行小任务设计时也需要使用图形思维方法。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在对各个小任务进行设计时,可以徒手画草图,对于一些一闪而过的思路和方向画成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图形。尽管这些图形非常模糊甚至可能只是一些线条,但是这些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清思路,产生灵感,深入思考,使他们对设计保持热情。只要设计人员通过图形整理出一个设计方向,那么接下来的设计工作就好事半功倍。在建筑方案设计中间阶段一定要学会使用图形思维的方法,这样有助于理清设计思路,为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再次,在建筑方案设计初步形成阶段,需要秉持着同步思维方法进行方案设计。由于建筑方案设计是一项既复杂又精细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破——立——破的循环过程。在各个设计阶段建筑方案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阶段的这些问题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总体设计与个体设计的双轨制。尽管进行总体规划是其他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但是在进行总体设计时也要兼顾个体设计甚至细部设计。只有在同步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做到整体与个体兼顾、抽象与具体兼顾,才能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建筑。第二,在对某一建筑个体的楼层进行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多个楼层,这是因为现今建筑要考量卫生系统的设置等因素,设计人员在对某一楼层进行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上下楼层情况并作出适当调整。第三,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注重方案设计与选型的同步。现阶段,我国建筑方案设计领域的一些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经常是将房间面积作为跟军进行组合设计,这样的后果就是户型内出现空间大小混乱的情况。因此,建筑方案设计人员一定要端正设计理念,确立结构设计的理念,在大致确定了户型内各个空间的功能布局后,必须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将结构体系与功能布局相结合,最终使得户型内各个空间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最后,在建筑方案设计完善阶段,还需要对设计进行造型设计,这是整个建筑方案设计一大重点。建筑方案设计人员为了使整个建筑外形更加美观与亮丽,有必要在风格表现与颜色表现方面对其进行设计。现笔者就建筑造型设计具体阐述。

2.建筑造型设计

2.1建筑造型的空间设计

建筑造型的空间性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举例而言,在进行建筑造型实际时设计人员可以对各种形体进行围合、穿插和排列组合,同时掌握好有关比例与尺度等设计原则,就可以使整个建筑达到和谐一体的效果,这正好印证了造型艺术中的常见规律。就建筑造型的空间性而言,体型和立面相伴相生。体型表现出了一个建筑的空间效果,更具艺术意义,诸如比例之类,而立面则更为突出表现建筑形状部分。举例而言,巴黎圣母院立面部分更为表现出的是直接的形状,而体型则更让人看到了美感,比例协调,整体和谐。总而言之,建筑的形式美有其独有的特点。在建筑立面方面的造型设计,一般都要在考虑形式美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一般表现为统中有分。在进行立面造型时,设计人员应该以建筑本身的个性出发,再运用相应处理手段,比如对比、韵律等,从而对建筑进行塑造,这样进行设计后的建筑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美。随着各种建筑类型的多元化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建筑物形体也会呈现不同形式。和古代的建筑比较来说,现当代的建筑样式多元,体型组合也非常多变,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建筑对称规则,甚至反而有些设计人员喜欢使用简单的不对称的形体。在有关立面的在造型设计方面,近代以来的建筑比之古代往往呈现出更为轻盈的特点。古代建筑为了追求坚固的实用特点往往会设计厚重的立面,在近当代这种情况则完全不同,反而喜爱轻盈的特点,美国驻印度使馆即为此例,建成之后曾引领潮流。

2.2建筑造型的外观设计

建筑造型设计除了空间设计之外还有外观设计。相比于空间设计偶尔注重实用性,外观设计则更多地是注重美观性,这种美观性有时甚至会体现一定的意识形态,我国紫禁城即是此例,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通过外观艺术效果体现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造型的外观设计方面,为了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将西方建筑外观本土化,勾勒出许多绚丽的色彩。

4.结语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尤其是在造型设计时,应该学会积极吸收优秀的经验和成果,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设计出更多绚丽多姿的建筑造型。

参考文献

[1]姜利勇.高层建筑艺术形式与传统的契合[J].城市问题.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