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十篇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十篇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6:57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1

关键词高职职业化发展创业素质培养

1创业素质培养与学生职业化发展关系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4.1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要素分析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4.2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基本策略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1]姜荀著.职业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245-248.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9).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2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职业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培养意义。职业素质培养则是整个职业稳定发展和忠诚度的核心。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效率和效益,高校和社会都要为职业生涯发展创设优越的条件和环境。职业素质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影响了高职高专学生所获得的职业岗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高专的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生存,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非常重要,在校时应当及时有效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高职高专的学生能在社会立足,逐渐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否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能力的体现。当今社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仅面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所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素质不相符合。要解决这类矛盾,并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职业素质在用人单位招聘标准中的地位。将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对象、性格、事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相融合,让学生想做、可以做、能做、做得好,在这种意识基础上,对高职高专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所期望所拥戴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所以高校教育、就业管理以及就业指导,是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转折点,培养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一、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的素质的含义是指从业人士在心理和生理条件基础上,通过职业培训、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身学习等有效途径发展起来的,在职业生涯中起关键性作用。

通过社会学习和实践培养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决定职场竞争成败的关键,是稳定事业、能否成功的前提;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在校期间,学生已属于半个社会人士,因为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那时起心理上就已经萌发了如何从事职业的意向,并在内心深处勾画了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意向一般仅限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在素质培养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没有培养职业素质的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在于对就业信息的了解不够,很多大学多只是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才会主动(被动)的去接触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致使同学们错过了最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时间。

近几年国家招生的政策显示,本科高校招生人数比列开始下降,高职高专学校招收规模开始扩大。国家教育部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本科人数进行了限制,增加了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数。大学生毕业需要就业人数日渐居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难度。高职高专大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职业素质的培养意义体现在:它是求职成功的关键条件;决定大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更影响职业的稳定发展。所以高职高专大学生必须要具有高质量的职业素质,促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

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

(一)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培养关键从自身出发,增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以及遵循组织纪律意识等内容,这里所讲的就是职业道德。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在职业生涯中影响发展的高度,一般能力是指智力方面,而智力属于人的基本能力,包括了思维方式、记忆强度、想象空间、情感能力四个方面。特殊能力一般是在后天逐渐培养和实践展现出来的,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领导能力等等。

(三)专业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自己喜爱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在激励的社会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掌握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等。

(四)社交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创业,在奋斗过程中,“人脉“的打造是创业的基础,也是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大学生应该与优秀的人多接触、多交流,通过他们学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际能力,促使自己进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讲的这个道理。社交素质体现在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

(五)学习创新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基本态度,而创新的能力、创新灵感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如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学习创新素质包括学习态度、信息掌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增强。

(六)身体健康素质

职业生涯的开始是大学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阶段。身体健康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体会到身体的健康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以前的创业者大多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身体健康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要时时刻刻以身体健康为重要目标。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程度高社会能力低;情绪波动大控制能力低;自我意识高社交能力低,因此,及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是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灌输和谐思想,培养和谐的心态,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合群心理要求,人际交往的过程促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形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职高专学生职业培养的方法和有效途径

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因素、知识因素、社会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情况等,都是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职业理想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的素质得到展现和流露,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就是习惯。所以,在培养职业素质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细节决定成败。

(二)在专业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素质的锻炼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应该把握机会、不要胆怯、不要害羞、不怕丢面子,慢慢做到胆大心细。

(三)通过社会时间体验和改进价值观

大学生可以利用好业余时间去实践,不管是不是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这些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很好机会。只要心理保持着“做一行,爱一行”的观念,就会从每次工作中体验工作的乐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理念、改进之前的不足、逐步培养自己、增强自己,促使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升华。

(四)建立健全稳定的就业教育体系

大学就业教育应该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中,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体系,成为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就业教育体系包括了职业的内容,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分析的过程,职业生涯的计划和设计,就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就业教育阶段分为职业了解期、职业发展期、职业实践完善期。

1.职业了解期

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知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是自我客观的分析,全面了解和认知自己,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等。职业认知是指职业分类、职业特点、职业需求等知识内容,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性格来规划自己喜欢的职业,逐步掌握目前就业信息和尝试分析未来就业趋势。

2.职业发展期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引导下,将职业学习、兴趣和职业岗位相结合。根据学生综合条件做出职业选择,确定其职业类型和发展路线,然后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实践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职业有关的社会活动,考取与职业目标相关的职业证书。全面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设计职业生涯;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学生的情商教育和培养。

3.职业实践完善期

开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实现角色的转换。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的要求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就业心理教育,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打好心理基础,学会心理调适法,能正取的面对社会冲突和内心挫折,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五)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面临就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和工作之间缺乏连接,在目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环境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尽快改变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高职高专专业建设主要存在问题:学习内容缺失;关键能力的培养;完整行动模式环节缺乏。要提高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完善就业体制主要包括:完善人事和户籍管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就业法律的体系。国家为了促进高职高专学生求职者就业,需要完善就业培训、招聘信息、人才市场的规划管理和扶持政策等等。在保障社会体系方面,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促进人才流动和社会保障稳定同步进行。完善就业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在保障就业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制定就业维护权和人才流动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维护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社会在高速发展,社会影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影响了大学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的规划。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应该做到不断的进步。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提高政治素质的修养、就业观念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来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3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1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1.1高职生生源素质现状

众所周知,高职学院录取的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有些中学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计划,没有职业规划,不上课,不参加活动,沉迷游戏,甚至拿不到毕业证。高职生源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难度更高,更需要重视。

1.2高职生在校学习现状基本类型

(1)计划目标型:认真学习,有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2)社会兼职型:平时和假期经常到社会上兼职。(3)在校创业型:有创业项目并得到支持,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创业。(4)游戏放任型:整天玩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5)随波逐流型: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混到毕业。

1.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针对高职生的现状,高职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规划、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着眼点,抽象零散的课程没有形成合力,学生没有感觉。所以如何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这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意义

2.1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有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不仅同亲人有良好的关系,同同事、客户一样可以融洽相处,这样更容易地立足岗位,融入社会,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是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前提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如果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失去信心,甚至崩溃。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心地生活和工作。

2.3有利于尽快适应实习就业岗位

笔者在淘宝大学《电商师资赋能特训营》培训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阿里巴巴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参观阿里巴巴西溪总部时,发现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表面是随意自由,但实现上规矩很严,要求很高,责任很重。去支付宝大厦参观,得知员工经常晚上十点后下班,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为企业未来和自己的职责在努力。企业的这种高要求,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只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相当高的人才能胜任,在获得丰厚报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阿里巴巴的离职员工都被其它互联网企业高薪聘用。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职业技能硬件外,职业素质软件培养也要跟上,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2.4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就会对以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就业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良好的职业收入→进一步的学习提升→更好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3.1家庭教育培养

现在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很少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更不用说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但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光靠大学的努力,可能事倍功半,等孩子将来在工作中碰得头破血流才获得一些感悟,代价太大,也太迟了。

3.2学校教育培养

所谓学校教育培养,不仅仅是指大学,还包括小学中学。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为大学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起源于中小学教育,萌芽于大学,成熟于职业生涯中。

3.3企业实践培养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比较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企业实践,哪怕是寒暑假在企业认真地工作一个星期也会有一定认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企业则要求员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转变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后才会有感受。现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安排顶岗实习,其它时间则没有要求,学生对企业工作没有实际体会,职业素质的培养就难有效果。大学应该把学生企业实践分解到每个寒暑假,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

3.4实习实训锻炼

实习实训是大学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专业都有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很遗憾的是:平时实训和真正的企业环境的岗位联系不紧,学生无法真正感知企业岗位的需要,顶岗实习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如果能把企业引入校园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相信效果会更好。

4“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思维

(1)让学生选修职业素质教学moCS课程。(2)通过网络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3)网上学习成功职场案例,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往届学兄学姐同在校生网上互动,提供职业发展建议。(5)运用智能移动app平台,教师学生互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

5结语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由此可见,注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2实施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宏观层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知识作为一种潜在生产力要素,必须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实现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截然不同。要实现这种转化,不仅需要高层次科研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对发达国家的调查统计,产业模式的不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相同,见下图。在我国,素有“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职业技能人才就占了70%。另据资料显示,我国因劳动者素质不高,导致生产力水平严重滞后,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的损失每年在千亿元以上。可见,提高劳动者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产业模式与人才需求关系

2.2中观层面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职业教育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导致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时,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高职院校在忙于“做大”的同时,又忽视了“做强”,核心便是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如今,随着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势必有一些高职院校因质量不高而要被淘汰;特别是今后如果高职教育全面实行免试入学,那么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胜出,唯有特色,要想发展,唯有质量。特色和质量构成了高职院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综合实力,而实力又有“软”、“硬”之分:“硬实力”如专业特色、实训条件、硬件设施等,“软实力”如人才培养质量等。如果说硬实力是躯体,那么软实力便是灵魂。高职院校唯有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理顺素质教育——“做人”和能力教育——“做事”两者之间的关系,秉承“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理念,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体现自身特色,才能赢得生存空间,获得发展之道。

2.3微观层面是高职学生就业、择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需要

客观方面,小学、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阶段,必须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主观方面,高职学生在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在对高职学生实施富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需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的“职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不致手足无措,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可以从容应对。其实,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就曾指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性的人文教育,其次才是职业的技能教育。我们也可以从企业反馈的信息证实:企业最看重的首先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责任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职业品质,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如果仅从就业、择业的短期目标来说,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助于高职学生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从长远来看,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没有一种专业或是一门技术可以永恒不变。因此,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才能使高职学生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获得自身幸福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

3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3.1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

职业素质培养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一个和谐的人为目标。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见下表。

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

3.2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3.2.1工学结合实现“三级贯通”

所谓“三级贯通”,就是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的贯通,质量标准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之间的贯通,教师主导的教与学生主体的学之间的贯通。“三级贯通”将使高职学生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人才: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论专业技能则优于普通专科和本科学生,尤其是专业知识在生产现场的应用,能将各种构思和设想变成现实。

3.2.2理实一体推进“四个融合”

所谓“四个融合”,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融合,评价标准与岗位要求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就是促进产学深度合作,以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为目标,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呈现螺旋式上升。推进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就是要求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应与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以实现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相应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的一致。推进评价标准与岗位要求相融合,就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反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高”和“职”的双重属性。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就是要求教学与就业对接,实现高职教育“双证并举”,既满足职业性就业,又满足教育性发展;既实现了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又实现了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

3.3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体系

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培养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鉴于职业素质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在设计层面上要具有开放性,在操作层面上要具有联动性。所谓“开放性”,就是教育观念的开放,学校课程的开放,培养环境的开放。所谓“联动性”,就是以学校为枢纽,联动家庭和社会(企业等),构建职业素质教育网络,形成协同教育机制。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需要三者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为此,不妨借鉴协同学理论,分别以这三个因素为核心,构建家庭教育子系统、学校教育子系统以及社会教育子系统,最终形成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体系。三个子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辅相成,联合互动,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协同育人”。

3.3.1家庭教育

相比较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内容方面更加细致具体,在形式方面更加丰富多彩,在感受方面更加细腻敏感。更为重要的是其教育地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其教育功能也是学校和社会无法实现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人生镜子,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的责任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成长是一天一天的,这种影响也是一点一滴的,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引起质变。因此,家庭教育对职业素质的培养所起的作用是最基础的,又是最深刻的,也是最长久的。

3.3.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在这一阶段,学生除继续获得文化知识外,还将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工作能力。同时,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定型,以及思想上、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学校教育要因势利导,通过积极构建职业素质培养的三重载体,最终取得实效性成果: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所谓“三重载体”,就是根据高职院校机构设置,依托学校、学院(系)和班级所组成的三级管理层次。学校层面以学生处(含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以及学生会为主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文体活动、专题讲座、就业指导等活动,构建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实施职业素质培养营造氛围。学院(系)层面,以各学院(系)、实验实训中心为主体,通过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等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班级层面,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3.3.3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通过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如社区义工、青年志愿者、科技下乡等),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学会辨别是非,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承受挫折,学会自立自强。逐步由单一单纯的学校思维过渡到复杂多变的社会思维。

4结束语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招的发展阶段之后,已进入以内涵建设为目标的质量提升阶段,高职院校只有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然而,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要素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集政府、学校、社会各方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2]成丙炎,姜燕.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3]杜建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4]李维维.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5]戴亚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5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2-0041-05

一、职业素养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系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

(二)职业素养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4届毕业生为727万,2015届毕业生为750万,2016届毕业生为756万。当高校应届生与初次未就业的往届生一起面临就业问题,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形势就愈加严峻。高职毕业生仅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只有自身具备综合职业素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心、心理抗压能力等,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养进行有机整合、协同和融会,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功,并保证良好的就业质量。简言之,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与其自身所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有着直接关系,良好职业素养是保证学生就业质量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

(一)就业率及就业数量、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视角下就业质量研究

就业率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如陈韶伟曾以就业率作为大学生就业难度的表征并进行研究,张连绪从大学生就业观念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研究[1]。但是就业率只在特定维度上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生数量的关系,毕竟单一维度表征覆盖有限无法全面体现就业质量。相比较而言,完整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评估途径,基于此的研究也很多,如秦建国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柯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2]。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方面,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付姝兰、陈维对三帽弦瞪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几个指标对就业质量进行了分析,但未实施长期的跟踪调查[3];钱枫提出了要建立长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但是只从理论上进行了设想,王书营提出了就业跟踪模型,但缺少就业质量和专业建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二)职业素养视角下就业质量研究

石红莉从职业素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4],一定程度上探讨了职业素养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但该研究只是针对河北保定地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对就业质量影响的探讨,研究的数据结果受到地域限制,不具有普适性。

三、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的意义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环节

它是整个环节中的重要反馈,在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要素

它可以有效反馈学校职业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使教学、实践与职业素养培养三者结合得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贴近企业社会实际需求,达到真正与企业、社会需求无缝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指出人才培养中专业设置是否合理,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随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取向,为我们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合理参考,还能随时获得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立交桥提供极大的便利。

四、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职业素养视角下对汽车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学生毕业后1~5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运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的方式对调查结果统计整理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间接调查手段,它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材料搜集[5]。本项目在材料收集中采用了此类调查方法,对职业素养能力指标中自我职业发展规划、企业认同感、对企业忠诚度、工作的满意度、心理抗压能力进行调查,该方法有利于对所调查的职业素养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及排序,进而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人员和受访人当面会谈来了解受访人心理和行为的基本调查研究方法[6]。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满意度情况,还可以归纳出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能力方面的基本需求及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三)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通过对试验所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分析推断试验中各个因素所起作用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本项目拟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中自我职业发展规划、企业认同感、对企业忠诚度、工作的满意度、心理抗压能力、收入情况等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四)马尔科夫趋势理论

按照马尔科夫趋势理论,时间序列过去的全部历史所提供的信息都能通过它现在的状态反映出来,而且由现在的信息可以推算将来的状态。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有较大的弹性,在较宽泛的岗位层次中随机流动。本项目在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就业状态及其转移过程分析,建立教学模型,研究职业素养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五、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分析

(一)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满意度

企业满意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影响着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认可程度,图1为企业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

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企业对我校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在调查问卷稻葜新意和非常满意占了86.06%,而不满意程度仅占1.4%,非常不满意的为0%。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企业对我校学生的满意表现在工作中的各种细节,如学生所具有的做事态度端正、认真、具有责任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等,不满意的职业素养能力为心理抗压能力。

(二)企业最看重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

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灵魂在于员工职业素质的程度,图2为企业最看重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调查问卷的结果。

从图2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职业素养,而非专业基础知识。在调查问卷和访谈过程中企业最看重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中前五位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意志力、抗压能力。结合访谈时企业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包含这五个方面。这些能力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知识竞答、技能竞赛等锻炼学生,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所学课程中对学生在工作中最有帮助的课程

经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整理,图3为工作中对学生最有帮助的课程。

从图3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认为最实用的5门课程,是汽车销售实务、汽车客户关系管理、汽车结构认识、汽车商务礼仪、二手车评估交易。课程对应汽车4S店不同部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其中《汽车销售实务》是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居于最高比例73.24%。随着杭州限牌政策的实施,二手车交易市场和4S店的二手车交易部门均呈现良好的景象,所以二手车评估交易这门课程是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能够快速融入到二手车部门岗位中的基础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比例达到53.54%。

(四)在校期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式

经过对企业的访谈和调研,发现企业对学生在校期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式有以下建议,如图4所示。

经过图4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校期间提升职业素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活动、技能竞赛、社团活动等都是较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抗压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职业素养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比较看重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力。

(五)企业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方面

经过在企业的实地调查,企业认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方面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经过对图5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认为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仅占15.49%,而社会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占了84.50%。职业素养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等都是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所以在日常的大学生活中结合课堂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形式融入到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能力。

六、职业素养视角下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汽车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进行调研,综合对最终数据的分析,得出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而现在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课堂环节中没有很好地融入职业素养;课堂之外举办的专业技能活动偏少,范围小,不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专业教师对职业素养定位不明确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具备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能力,给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推行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将直接影响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教师除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外,更应该具备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推行教师企业经历工程,从根本上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能力,教师利用周末、暑假、寒假等业余时间进入到企业一线实践,并及时归纳总结企业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根据实际的企业需求及时更新知识,将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同时把职业指导引入到学科专业教学中去,真正实现大学生职业指导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仿真实际企业场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工作环境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践的情况及岗位需求,在课程理实比例设置上,加大教学实践环节比例,将课堂内外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创建校企合作机制,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与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创建校企合作机制。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企业岗位认识、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均在企业进行,在校期间即可结合自身情况及实习经历对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初步定位,在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习环节中,结合岗位真实需求有意识的强化自己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同时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变化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更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企业实习或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训,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同时在考核评价中加大职业素养的考核比例,落实专业职业素养的考核点。

(三)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课堂内外同步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性的培养,在于为学生毕业后的求职、工作、创业作准备,所以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兼顾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不仅要在课堂环节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外通过开展各项技能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和意志力、心理抗压能力等,还要通过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沙龙专题活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在校学生通常ψ约旱闹耙刀ㄎ缓椭耙捣⒄狗较虿幻魅罚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大学生的整个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增强发展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通过专业组或学院邀请企业人事部门人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沙龙专题活动,为学生就业提供最直接最有利的指导,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力,避免纸上谈兵,举办这样具有针对性的系列沙龙专题活动,对就业将具有真正指导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方案,使教学、实践与职业素养培养三者结合更加紧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还能有效的反馈学校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的效果,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贴近企业社会实际需求,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中心,企业不断参与的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达到真正与企业、社会需求无缝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闫亚林.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能力调研报告[J].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9-22.

[2]龙艳,楼晓春,邱英杰.提升高职汽车类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85-88.

[3]徐亚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76-78.

[4]石红莉.职业素养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以保定高职院校为例[J].科教导刊,2012(34):95.

[5]姚从明,陈桂香.专业教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当代教研论坛,2016(1):123-124.

[6]龙斌.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素养调查和对策研究――以四川省用人单位为例[J].时代教育,2016(13):230.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6

[关键词]职业忠诚;双主体;高技能人才;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82-03

1引言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国家已经制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有了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任务。

面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忠诚度的意识已经成为评价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忠诚意识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学校、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金钱效益日趋明显的背景下,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忠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的利益高就往哪里跑,哪里更能得到发展就到哪里去”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理想信念成了遥不可及的东西,一些人把自己当做待价而沽的商品,一年可以卖出两三次,一些企事业单位在遭受频繁跳槽和“集体叛逃”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人才和未来失去了信心,使得毕业生入行得不到企业的重视。相对于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在本行业本专业内就业,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专业(职业)的不忠诚使得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信心,失去了对学校的信心。这样无论是对企业、对学校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尤为不利。

因此,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做好职业规划,把就业教育与职业忠诚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

(2)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严重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是造成职业忠诚匮乏的重要原因

以往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在侧重点方面以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各项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日趋严重的问题。

素质教育要重视综合性和基础性。高校的素质教育和单纯的专业教育不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所有专业的一种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专门性和应用性,素质教育有着综合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它所教授的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立身处世、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往往既可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价值理性的教育,也忽视对知识的高度综合的适应,它在使专业产生凝聚力的同时,也使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脱离,而且使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狭窄的职业训练,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要避免这种现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夯实人类文明的知识基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也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忠诚度的有效途径。

(3)高标准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单一的、相对落后的人才培养体系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构建适应本校实际情况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专门针对职业忠诚视角与“双主体”的培养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不多。

现在大部分院校都从学校角度构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来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但未能基于学生对于专业的忠诚度视角来深入研究与实践,只研究了如何培养人才,而没有深入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如何忠诚于专业(职业),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影响大学生职业忠诚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表现在社会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因素、专业认识度因素、现有就业政策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五个方面。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是需要整个社会来改变的,有些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解决的,这其中关键就在于高职院校如何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双主体”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也是本项目将要研究与改革的问题。

3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路径研究通过对影响高职院校信息服务类学生职业忠诚的基本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工作性质因素、专业认识度因素、现有就业政策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五个方面)的分析,立足高职院校信息服务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依据“专业教育”培养的主线,充分整合社会现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研究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信息服务类学生职业忠诚意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提升的策略。从“职业情景,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知名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综合实训平台,缩短人才供求距离等方面对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进行培养改革与实践,共同培养忠诚于专业(职业)的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见图1),最终为高职信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措施。

4“双主体”下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忠诚度仅仅靠基本的素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专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心。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才能谈得上热爱这个专业,忠诚于专业,所以专业教育必须与素养教育协同培养。

(1)“职业情景,项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利用浙江省软件产业优势,以杭州高新软件产业园、中国动漫之都、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平台,完善“校企联盟”运行机制,引进企业资源,实施满足高技能it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职业情景,项目主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

“职业情景,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企业产品开发设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素质训练、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图2“职业情景,项目主导”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情景”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特定软、硬环境。硬环境包括校内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和校外企业真实工作场所等;软环境包括仿真或真实的企业环境、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的软件产品开发过程等。“项目主导”是it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技能训练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是以模拟或真实的企业产品和项目为载体,实施基于企业产品开发过程的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管理规范和能力评价,使学生具备规范化的项目开发能力和项目服务能力。

(2)与知名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培养高技能人才

订单式培养人才是高职教育,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订单人才培养是指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按照企业的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和忠诚于企业的劳动力。

传统职业教育由于课程设置与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性,使得在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有相当大差距,从而导致职校毕业生进企业上岗以后仍不能独当一面,还需进行岗位短期培训。

订单式培养为校企合作找到了切合职业教育健康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是带来了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会通过订单式培养在观念上发生一定的转变。订单式培养强化了学校的市场意识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必将更加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订单式培养使企业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信任,关注职业教育的程度会更高。更重要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将更具前瞻性和主动性,带来了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其次,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过去的校企合作大多是表面的、松散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也缺乏约束力,这种合作起不到实际效果。订单式培养则是企业提出需求,培养自己的员工,所以企业非常关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与学校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最后,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或档次相对较低,除了就业大环境的原因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是否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质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的,学生就业有意向协议,就业比较稳定,就业质量较高。因此,订单式培养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职业忠诚度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打造综合实训平台,缩短人才供求距离

与传统教育体系中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综合实训可以实现“准职业人”、准职场环境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职场要求并通过真刀真枪的职业人(模拟)顶岗训练,巧妙实现把大学后端教育与前端教育的有机整合,从而弥补职业技能缺失的短板,把学生从知识型人才转化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通过打造it实践训练与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一个“教·学·做·证·赛·创”于一体的职业训练中心。综合实训平台将依托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it实践训练中心着重硬件的投入,根据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专业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践能力;it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着重硬件升级与软实力提升,根据各专业工作岗位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实战经验。

5结论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如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忠诚度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学校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7

[关键词]中医学美容;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识]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07-0080-03

培养应用犁人才是近年渐必渐起的教育理念,在现今科技全球论、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保证。笔者认真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医学美容专业职业素质的现状,并就高职院校中医学美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1高职院校中医学美容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现状

1.1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不足

1.1.1职业心理素质欠佳:心理素质是人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直接影响人的自身发展、活动效率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求职者面对当前激烈的人才市场,能够客观看待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准确分析就业形势,准确自我定位及确立科学的求职目标。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心理素养方面,多数表现出很强的就业危机感,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客观存在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因大学牛自身知识结构、学历、背景、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其存在着自卑焦虑心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开展职业素质工作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1.1.2.职业目标不明确:设立明确且科学的职业目标是职业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明确职业目标,有利于选择专业的技术发展路线。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牛普遍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生涯无规划,对于毕业后想要获取的工作岗位无明确的方向。

1.1.3对职场现状把握不足:现代职场较相对简单的校园牛活来说,要求大学生应学会自我管理,有效的人际交往及科学的职业规划等。在校大学生,普遍对于现代职场的状态、人际交律、为人处事方法等还比较陌牛,大学生对于现代职场认知上的不足,是职业素质教育中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1.1.4就业形势把握不准确:我国政府在推进人才市场化进程中,为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出台各项就业措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以适应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要求。但因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总数远远大于市场总需求,就业矛盾日益加剧。这就要求大学生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充实完善自身,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才能在客观认识和评价自身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自己,准确分析就业形势,以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和求职策略,在就业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1.2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1.2.1理论内涵把握偏差:部分教育工作者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等同于初中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一般意义的校园学牛活动,未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市场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

1.2.2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缺失:职业素质教育应以开展胜仟岗位需求的教育活动为内容,但不少院校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多以学牛特长和爱好的强化为内容,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实践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失,由此而造成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职业道德培养不足,对学生就业发展贡献度较低。

1.2.3教育形式单调:很多高职院校因师资与场地等条件的制约,职业素质教育形式较单调,仅通过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教学,而忽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达不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特定目标。

1.2.4高职院校对提高大学牛职业素质的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滞后,无法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职业素质教育不是由管理部门或教学组织来实施,而是由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其组织实施者与企业及行业的沟通不足,对市场的敏感度低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校企合作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高职院校医学美容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案

2.1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

2.1.1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德才兼备是我国选用人才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求职者的道德品质,这是职业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牛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我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课,将《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牛必修课程之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三观”是人的品德核心,直接决定着大学牛的个性和信念。具备了较高的“三观”能够有效的促使大学生提升能力,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建设。

2.1.2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是社会历史发展对于职业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并加大对创新犁教育的投入,每年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大赛或技能大赛,设置团体奖项或个人奖项,在高校中形成鼓励实践与创新的氛围,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2.1.3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丰要着眼点在于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院投入资金,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促其健康发展。注重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顺应岗位或专业的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课程及形势各异的丰题活动,如医学美容专业开设美容心理学、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心理学等;我院针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对大学牛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大学生开展丰题活动,以促进其参加入职职场适应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2.1.4加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素质:建立校企文化融合机制,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素质,又可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专家对学校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我院将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制度作为考核对实习学生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充分尊重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制度,并能尽快适应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我院不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对校举行专业认知讲座,且适时举行企业文化推介活动,促进校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1.5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悟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在形态上表现为个人因素、行为方式和环境因素三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三段交互决定论模型,自我效能可影响个体的选择、认知、动机及情绪过程,在职业活动中影响职业的选择、决策、适应与发展。自我效能强的个体对环境中潜在的困难充满信心,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因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而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我院将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有目的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增加应对不同环境挑战的信心,更好地在心理层面上促进大学生就业。

2.2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2.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心理素质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取向。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帅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定期请专家举办教师职业素质相关的讲座,提高师资队伍总体的水平。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交流经验、学习企业的服务、生产、管理方法,以此将自身的实践,融合到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

2.2.2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地位:造成高职院校就业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丰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行业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中居首位。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行业信息,依据实际需求,于2000年开设医学美容教育,课程设置做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并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2.3改善教学设施与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我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先进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设备与实验室设备,改善及优化教学条件与实验室条件。我院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校园技能竞赛,如涵盖美体、化妆、推拿、按摩、营销能力等多个项目的美容技能大赛,将学牛的学习、实训向多样化发展,并借此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使培养创业人才思想深入人心。改善管理模式丰要要求教师严格管理教学过程,明确教师职责,提高教师层次与水平,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牛的求实、严谨、守信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8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yxm83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所谓“职业人”就是参与社会分工,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等,并能够通过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获得其合理报酬,在满足自我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这样的一类群体[1]。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在此背景下,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依据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育部、全国学联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3]等文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内课外学术文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育人功能,在强调作为“准职业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开发上,探索出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系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模式,实现素质教育方法的革新和突破,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作为“准职业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社会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人文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含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基本能力(含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含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心理);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其中社会素质是基础、职业素质是核心。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设计

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从“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培训“人力”的活动,转向“以职业人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活动,职业素质是“职业人”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职业素质培养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共同构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来实现。为此,学院整合院内外的各种资源,将拓展计划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结合起来。构建了由活动项目平台、基地平台、管理平台、认证平台、评价平台、政策保障平台等组成的项目化管理、学分认证、规范化运作的素拓体系。

(一)活动项目平台

活动项目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而设计的工作平台,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中心环节。我们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精心设计了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尚能立业和创意创新四大活动项目。

1.立德树人(品格素养教育)

品格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

2.博学笃行(文化素养教育)

文化素养教育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的最基本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侧重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即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只有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一定的文化素养,拥有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

3.尚能立业(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兴趣以及从业素质。同时建立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不断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等能力,来应对未来就业压力的挑战以及处理职场中遇到的问题,使之成为一个有能力立足于社会的人。

4.创意创新(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学院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团结协作,使之成为一个能促进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二)基地平台

基地平台是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载体,是各种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的落脚点。目前学院建设了二个基地,一是以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与院内38个实训基地一起共同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校内基地;二是以社会信誉优良、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经营管理规范、业绩突出的企业,作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校外基地,发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规范对学生的辐射陶冶作用。

(三)管理平台

1.强化组织领导

素质拓展培养体系的运行涉及学院的各个部门和管理的多个层面,建设上下通畅、分工合作的组织方式尤为重要。学院成立了由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委员会、院素质拓展中心、系素质拓展部、班级素质拓展小组“四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指导委员会由分管副院长任主任,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院团委,由院团委牵头组织实施。系级机构由系负责人任第一负责人,系团总支组织实施。班级机构由辅导员任第一责任人,班级团支部组织实施。形成了党政领导牵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

2.引入学分制管理

为把学生自发的、松散的、缺乏计划的和组织不严密的课外活动,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激励机制的教学实践,学院制订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学分构成细化表》等文件,将素质拓展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记录在非课堂教学形式的素质教育拓展活动正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必须获得足够的综合素质学分(12学分),从而使这种形式的转化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为中介,通过与素质拓展认证同步,按照一定的分值标准,将素质拓展认证的四个项目方面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素质学分。

3.实行网络化管理

学院开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管理系统”,通过学生自行登录系统填报素质拓展项目,班级素质拓展小组、系素质拓展部、学院素质拓展中心依次网上管理和认证,毕业前学院素质拓展中心集中为学生打印、颁发素质拓展合格证书的方式。形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客观透明、科学严谨的网络化管理流程。通过素质拓展管理系统,学生可以登录及时查看自己素拓得分情况;班级、系、学院各部门可以及时上传举办的活动,及时认定学分,并了解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情况,便于学生和各级组织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重心。

(四)认证平台

1.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

由院团委负责协调各有关单位参加的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各系、班级成立相应的认证机构,负责学生参与各类素拓活动的学分认证工作,将素质拓展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计入学生学籍档案。

2.制订认证程序,规范认证

制定了《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学生素质认证程序、要求及相关办法》。该办法就(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填写程序、填写内容、认证方法等项目予以详细规定。同时,在素质拓展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各种统计表,旨在使素质拓展证书的实施系统化、规范化。

(五)评价平台

1.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为配合学院的“三证书制度”,中心设计制作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载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成果,成为向社会介绍学生综合素质的证明,能帮助学生在就业、升学等过程中更好的证明自己,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原则。

2.“四位一体”的工作考评体系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建立学院、系党总支、辅导员、学生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纳入教学培养体系,设置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考评与自我考评结合,考评与反馈结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完善相结合。

3.建立企业介入评价机制

主动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拓展到企业,引进企业介入评价机制,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通过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进一步整合了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项教育活动,建设系统规范的活动性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素质拓展纲要;构建校企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六)政策保障平台

1.组织保障

成立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各系部党总支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策划全校的素质拓展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2.资金保障

学院计划每年划拨20万元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同时积极建设素拓活动基地,把院内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素拓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了素拓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3.技术保障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素质拓展信息的和传递,以及对学生参与的素质拓展项目在网上提交申请、网上公示、网上公布审核确认结果的全流程管理。这样做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增加透明度,便于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也有效地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

4.业务保障

1)专题培训。学院多次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就素拓工作的理念、意义和目的进行专题报告。对系、班级主抓素拓活动的辅导员和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开展素拓活动,如何认证素拓学分等问题进行具体讲解。为素拓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入学教育培训。把大学生素质拓展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讲内容,让每一位学生在入学时都了解素质拓展的意义和参与素拓活动的重要性,取得学生对此项工作的认同,从而做到主动参与。

5.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毕业关联、公选与自选结合、奖励与处罚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毕业关联,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须取得12分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公选与自选结合,指学校在设置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时,既要充分考虑抓住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薄弱环节,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的特点,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结合,指学生只有取得规定学分,才能在评奖、评优等方面具有资格。对综合素质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表彰,对个别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与纪律处分。

三、以实践促完善,成效初显

素拓工作在全院开展以来,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校园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活跃有序,共完成公选项目318项,11544人次;自选项目1352项,58620人次;创新项目102项,6348人次。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社团迅速发展,全院共有文艺类、体育类、科技类、公益类、社会实践类等各类社团25个,目前仅读书会成员就有3000多人;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奉献爱心、互帮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唐聪同学帮助迷路老人的事迹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通过参加素拓活动的锻炼,学生参与省市以上各类比赛活动获奖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参加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铜奖两项,第二次参加即获得银奖一项,铜奖两项,并获集体组织奖,;2012年参加全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2013年获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和四个优秀奖;2014年获得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两项和三个优秀奖;参加全省“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获二等奖两项,一些学生社团和个人也多次获得省市的表彰。目前,学生就业率及用人单位满意率持续居高,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进一步形成。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自信,综合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促使学院不断积极地探索素质教育方法的革新,使得素拓工作不断走向完善。

the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CollegeStudents’QualityexpandingSysteminprivateVocationalColleges

minghuiwang1.Binghuiwu2

(1.SeaetaryofyouthleaguecommitteeinanhuiinternationaleconomyCollege.Hefei230011

Dean`sofficeinanhuiinternationaleconomyCollege.Hefei230011)

【abstract】itisanimportantmeasurefortalentstraininginvocationalcollegestoimplementthestudents’qualityexpansion.thispaperdiscussestheconnotationofthequalitythat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shouldpossessandconstructsaqualityexpandingsystemwhichisappropriateforprivatevocationalcolleges.throughthepracticeofstudents’qualityexpandingsysteminanhuiinternationaleconomyCollege,thispaperexploresthereformandbreakthroughofthewaystocarryoutthequalityeducationinprivate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qualityexpansion;constructionofsystem;explorationandpractice

参考文献:

[1]职业人.360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92343.htm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3).

[4]韩明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深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刨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5]学校部等.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9

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的现代教育体系强调,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产学做一体化,校企无缝衔接的核心枢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坚持以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着重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剖析了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软作用,以期为进一步创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一)夯实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契合企业用人标准,有利于塑造就业敲门砖众观国内外公司发现,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公司,还是创业起步的企业,无不把“人才的道德品质”作为选人的科学标准和用人的金科玉律。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强调,人品在智商、情商、激情和创新等人才所有素质中位居第一位。微软同样表示,职业道德作为公司选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应聘者必须经过严格化笔试和结构化面试的考核,来检验他们是否诚信和正直。由此可见,职业道德是企业单位用人标准中的核心要素,更是职业素质之本。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契合了企业用人标准,与高职教育体系不谋而合。素质教育涵盖了职业道德、法制和人文素质等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第一要素,既要强化学生养成敬业奉献、勤勉好学、求真务实、厚德诚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又要强化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需要。高职院校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不仅符合企业单位的用人标准,而且有利于塑造毕业生的就业敲门砖,从而更好地协助初涉社会的毕业生迅速地完成由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重视职业技能素质教育

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职场竞争力职业技能是指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历程中要掌握的专业技术和岗位能力。职业技能将直接决定学生就业创业能否成功。国务院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既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努力强化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又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主动性,迅速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可见,这一点对职业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在“唯学历而独尊”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日益成为就业竞争的重要筹码。众多高职院校已将“职业道德高尚、行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标准。唯有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齐头并进,高职毕业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企业的青睐,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职业精神素质教育

培养敬业创新精神,有利于提升个人巧实力职业精神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它们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协同促进职业精神的形成,其中职业认识是核心,发挥旗帜引领作用;职业情感是动力,点燃发展引擎功能;职业意志是保障,提供提振职业精神的支撑点。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素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认识,强化职业情感,确立职业理想,历练职业意志,塑造敬业精神,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成就职业人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既有助于燃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所从事职业的崇敬感和自豪感,热情澎湃地树立起神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直面激烈竞争、迎接挑战、客服困难、追求进步、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场巧实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进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人才。

二、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路

(一)坚持一条主线立足岗位与服务社会需要一技之长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需要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通过“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的融合、“教学内容+实践实训+顶岗实习+评价标准+校园生活”的融合,实施一技之长与综合素质互融的教育主线,力求实现人文素质与专业能力,科学素质与方法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相互融合,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达到“乐于做人、善于做事、肯于学习、力争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推动二个抓手高职院校要着力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扎实推进校企双主体渗透式职业素质教育,积极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以有效解决学生职业素质薄弱的问题,具体有以下五种途:第一,校企联合订制人才培养方案。成立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专家资源库,把脉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共同修正打造核心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校企共同开发素质教育课程。结合麦可思对毕业生的跟踪报告,与企业共同开发素质教育课程。第三,校企合作搭建文化讲坛。建立行业专家资源库,创办行业沙龙和企业讲坛,开展“润物细无声”式的企业文化育人模式。第四,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岗位零距离接触,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第五,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启动创业项目,通过KaB俱乐部、项目孵化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三)构建三种体系

1.素质教育课程化体系

素质教育课程化是指专家指导委员会立足企业需求,问诊人才培养目标,把脉职业素质,优化专业课程设计,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特点和素质基础,合理设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科学探究分级模式的素质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化是指在总结长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经验基础上,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必修模块,占两个学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化是指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以师资队伍和素拓基地建设为主线,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和相互协作等能力,并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素质拓展标准化体系

素质拓展标准化是指把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活动的基础上,以省级示范性建设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模板”为运作模式,统筹规划并合理设计校园文化、社实践和多彩课堂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高职院校应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深入开展基于职业发展的思想、职业和身心等三类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挑战杯竞赛、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品牌活动。

3.素质评价多元化体系

素质评价多元化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注重评价过程,采用标准化纸笔测验、网络测评等技术手段和方法途径,对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沟通、道德品质、自主学习、健康审美、行为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突出评价对象的主体性。高职院校可通过素质拓展奖学金和学分对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情况进行校内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评估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跟踪掌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撰写《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用于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

三、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构建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平台

做好“辅导员、班级导师、社团导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可为实施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保驾护航。首先,建立年龄性别比例适中,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辅导员队伍,加强管理,将推进素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和学生工作年终考核;其次,配备“思想素质好、专业素养强”的任课教师作为班级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进行指导,辅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督促学生完成学业;然后,选配责任心强,专业技能高的任课教师作为社团导师,把关活动内容和质量,指导性地开展精彩纷呈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团氛围。最后,选拔“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大三学生作为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

(二)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平台

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为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提供有力依托。第一,多形式搭建德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戒毒所、看守所等基地参观实习,量身开展荣辱观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树立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第二,多渠道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街道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服务地方和社会民生责任意识。第三,多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实习实训渠道,提高学生的岗位素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第四,多样化打造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到地铁站、高铁站等单位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培养其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第五,多角度创建创新创业基地。推进创业园建设,通过校市省国家提供的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实体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搭建素质拓展训练平台

搭建素质拓展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众多锻炼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校级职业技能竞赛,通过加大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聘请企业家等进职业学堂,为学生补充科技信息、企业文化等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成为奋发向上的毕业生。成立兴趣爱好型、理论研究型、志愿服务型和专业学习型等各种学生社团,开展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引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打造校园文化平台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心得篇10

1.1理论内涵把握偏差:部分教育工作者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等同于初中等教育的“素质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一般意义的校园学生活动,未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市场性、职业性的本质特征。

1.2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缺失:职业素质教育应以开展胜任岗位需求的教育活动为内容,但不少院校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多以学生特长和爱好的强化为内容,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职业实践和执行能力的培养普遍缺失[4],由此而造成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差,职业道德培养不足,对学生就业发展贡献度较低。

1.3教育形式单调:很多高职院校因师资与场地等条件的制约,职业素质教育形式较单调,仅通过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教学,而忽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达不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特定目标。

1.4高职院校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滞后,无法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职业素质教育不是由管理部门或教学组织来实施,而是由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其组织实施者与企业及行业的沟通不足,对市场的敏感度低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校企合作的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2高职院校医学美容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方案

2.1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

2.1.1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德才兼备是我国选用人才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求职者的道德品质,这是职业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我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课,将《思想道德修养》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三观”是人的品德核心,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个性和信念。具备了较高的“三观”能够有效的促使大学生提升能力,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爱国主义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建设。

2.1.2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是社会历史发展对于职业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加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并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每年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大赛或技能大赛,设置团体奖项或个人奖项,在高校中形成鼓励实践与创新的氛围,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2.1.3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主要着眼点在于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我院投入资金,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促其健康发展。注重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顺应岗位或专业的需求,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课程及形势各异的主题活动,如医学美容专业开设美容心理学、护理专业开设护理心理学等;我院针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大学生开展主题活动,以促进其参加入职职场适应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2.1.4加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素质:建立校企文化融合机制,既有利于加强大学生职业文化素质,又可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专家对学校讲座,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5]。我院将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制度作为考核对实习学生的重要依据,使学生充分尊重企业和行业的管理制度,并能尽快适应企业和行业的管理。我院不定期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对校举行专业认知讲座,且适时举行企业文化推介活动,促进校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1.5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悟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在形态上表现为个人因素、行为方式和环境因素三部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三段交互决定论模型[6],自我效能可影响个体的选择、认知、动机及情绪过程,在职业活动中影响职业的选择、决策、适应与发展。自我效能强的个体对环境中潜在的困难充满信心,自我效能低的个体则因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而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7]。我院将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有目的培养大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增加应对不同环境挑战的信心,更好地在心理层面上促进大学生就业[8]。

2.2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2.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心理素质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取向。我院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定期请专家举办教师职业素质相关的讲座,提高师资队伍总体的水平。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交流经验、学习企业的服务、生产、管理方法,以此将自身的实践,融合到教学理论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

2.2.2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地位:造成高职院校就业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主导向,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行业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美容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中居首位[9]。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行业信息,依据实际需求,于2000年开设医学美容教育,课程设置做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并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为教学目标。

2.2.3改善教学设施与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我院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先进的、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设备与实验室设备,改善及优化教学条件与实验室条件。我院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校园技能竞赛,如涵盖美体、化妆、推拿、按摩、营销能力等多个项目的美容技能大赛,将学生的学习、实训向多样化发展,并借此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使培养创业人才思想深入人心。改善管理模式主要要求教师严格管理教学过程,明确教师职责,提高教师层次与水平,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守信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