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十篇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十篇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11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信息资源

就当前情况来讲,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已经初步实现了一体化。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互通有无。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的脚步也在快速前进。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由此可见,将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是十分重要的

一、图书情报档案实现一体化的必然性

(一)计算机发展的需求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同样的图书的相关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由此可见,从当今的环境看,图书管理已经和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了。所以说,只有将图书内情报档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与外界的网络共享,在能在真正意义上推进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前进之路,使全球的经济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资源整合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图书的资源整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内的资源信息必须完整。整个图书信息系统体系要具备参考资料和理论依据的同时,还需要最原始的材料以及最新情报信息。这种相关需求不但要“快,准,稳”,同时也要考虑方便与快捷的相关因素。在此条件下,经过系统性的分析,将一切信息进行深入性研究。在原有的理论上能够获得新的启迪。

(三)教育改革的需要

图书与情报档案本身就是一体的,两者均有相同的学术背景与学术体系。图书情报档案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后进行研究的新兴科学。纵观两者的发展道路,由一体化走向分支,再从分支走向一体。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图书情报档案的深度研究的较为透彻,但缺乏两者关联性的相关研究,图书情报档案的相关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说,当前我国高校将图书专业,情报管理专业以及档案管理专业都汇总成一个大专业的门类下。这样以来,即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给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发展之路加以推进,还能令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容易的适应社会,可谓一举两得。

二、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应采取的相关策略

就当前情况来讲,我国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能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实行,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一)机构与组织

要想建立一个完整的集图书,情报馆和档案馆三者一体的机构,除了要将原来三者的之能进行完整保留之外,还要对相关建库格式与相关服务进行有效调整。要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进行开放化处理,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三者资源整合。新型图书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抽调原来的人员对新型图书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制定出相关检索规则,以方便用户来使用信息资源。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将馆间关系进行积极沟通,利用各种上技术力量,对新型图书相关信息实现有效管理。这样以来,既增加了三中信息之间的互通性,还能为国家节省一笔开销。

(二)网络结构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将原有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而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的信息整合。这个信息整合网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相关产品信息库,用户终端,服务器终端等。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只要在检索处输入自己想要的信息,就能查到。

(三)提高馆内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在当今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中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很难将传统的优秀理论在真正意义上进行发扬光大。也很难实现新的基础和服务体系。因此,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应成为一体,并进行充分的协调。另外,联合体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作为真实导向。按照每个部门的相关特点,应该制作出属于自己部门专属的网页,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为客户服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也由原来的独立式发展变成一体化发展。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三者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应该从网络结构,结构组织,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做起,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程祁慧.信息时代高校的图书情报工作[J].生产力研究,2011(06):225-226.

[2]陆汉荣.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10(06):155-156.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2

关键词: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04-01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在满足于单一的信息资源,而是需要无空间、时间、地域、借阅限制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内容新颖、类型完整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信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图书馆与档案馆如何快捷、准确地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服务,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迫在眉睫。

1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1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时展的产物

每个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各有差异,侧重点不同:有的馆藏量大而全,有的馆藏量少而精,有的侧重单一专业的图书资源,有的面对所有读者,图书范围广。由于空间、时间上的差异,图书资源不能共享,读者只能利用附近的图书资源,造成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解决图书馆、档案馆不同程度的侧重与局限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实现文献档案资源共享,做到相互之间沟通融合共享来弥补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单一的、没有资源流通共享的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建设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对于信息多样化与深层次需求,这种现状使得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必须寻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实现图书馆、档案馆的持续发展,满足读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资源的需求。图书馆、档案馆的网络化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构建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网络,建立一个与互联网对接的平台,快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打通信息交叉服务的隧道,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全球共享,加快信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方便读者快捷地查阅所需的信息。

1.2图书、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信息管理一元化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的走向综合化、一体化。全球互联网广泛普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发展的技术基础。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整体优势凸出,利用信息管理一体化使得图书、档案的管理更加合理,将会发挥更大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学科整合的需要,通过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也是图书馆事业和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图书馆和档案馆馆藏的特点各有不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一使用无法将满足信息时代读者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化的需求,所以只有在图书档案管理上实现一体化,利用网络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才能满足当今相互渗透和交叉极为频繁的学科要求,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对图书档案管理的要求。在现代网络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给学科和信息提供了一个交叉整合的平台。

2制约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因素

2.1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不统一

我国现行的图书、档案系统虽同出一源,但现在却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就形成了图书、档案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沟通协作,形成了独门独院的现象,阻碍了信息的互通、交流和共享,制约了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实施和资源共享的实现。这种管理体制也使得档案图书系统难以进行交流和实现数据共享,在这种无交流的情况下各自进行着自我建设,导致了数据和信息大量重复,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的现象出现,严重制约了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发展和合理利用,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理念。

2.2综合性人才匮乏

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尤为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持,它的实现需要一批具有新型知识结构、掌握多学科知识、熟悉各领域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员队伍。但实际上,由于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精通图书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人并不多,在实践中具有这方面组织能力的人才则更为短缺,这严重制约了图书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影响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2.3信息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基础设施是实施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必须构建的网络环境。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图书馆、档案部门的信息设备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档案管理机构,多是微型计算机单机操作,有些甚至仍然靠人工手工翻阅查找。同时,校园网络带宽较窄、容量有限制约着图书、档案的一体化。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对象仅限于全校师生,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图书管理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另外,由于档案资料的内容和来源与图书资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多是信息资源内容比较专指、明确,保存形式是纸质版,导致对网络结构的存取要求不同,尚需开发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指导、调节和规范信息资源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实现国家对档案图书一体化建设的保障和指导作用。建立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协调中心,确保图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部门整合、人力统筹的必然性有一个宏观全面的意识;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蓝图,转变消极态度,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时,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才能出现成效,才能有发展空间,才能推动体制和政策上的改革,加快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步伐。加强图书、档案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另外,也要对现已在职的图书、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促使他们掌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更好的落实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丽君.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与资源共享[J].兰台世界,2006(6).

[2]江福兰.高校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关晓春.浅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3

关键词:图书档案;新时期;管理一体化;高校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教育与科技不仅得到了量的飞跃,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科技化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模式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也得到了科技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新时期的到来不仅使得人们对于信息量掌握的欲望愈发强烈,使得人们改变了其信息需求方式,还创新了信息存储工作的模式与内容。因此,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在这一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对其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建立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一体化管理工作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更为多样的信息服务,丰富并满足高校学生的现代化信息需求。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工作场所,是高校学生和教师在校园内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促进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是高校提高其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水平的一大重点。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于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校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逐渐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而延缓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是推动我国及整体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一)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

1.高校图书管理定义

高校图书管理是指高校对学校所具有的文献信息、人力资源、资金储备以及其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行为来达到理想管理目标的工作过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十分有效的文献书籍、资料期刊等信息资源,有利于教师提供自身教学素质,优化其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丰富学识视野以及提升学术涵养等一系列素质培养工作。

2.高校档案管理定义

高校档案管理是指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对学校档案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为高校将档案信息科学、合理应用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中提供有效、坚实的保障。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完善整体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服务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工作。

(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

一体化指的是企业或是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实施综合模式的管理,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则是指高校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之间进行相互融合,对其图书档案管理进行综合统一的管理,促进高校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意义

1.一体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有助于高校减少人力与资金成本

我国高校对图书与档案的分散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小范围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但这种小范围内的有效性管理对于高校整体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所需的管理要求却是微乎其微。分散管理模式下的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会产生人力劳动资源、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现象,使高校损失人力劳动资源与财政投入等管理成本。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则是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融合、统一的管理,相较于图书与档案的分散管理模式来说,一体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模式在收集文献、资料信息过程中仅用二分之一的人力资源就可以收集相应信息,实现人才资源共同使用,有助于高校缩减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并在处理信息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图书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有利于高校规范其图书与档案工作制度,统一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检索模式等工作,促进有效信息的共同开发与使用,为高校节约管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网络信息化促进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动力,而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利于其减少图书档案管理的空间管理成本。

2.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科学、有效整合

高校的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有着不同的工作概念与工作要求,但是这两项管理工作模式都是为了对高校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整合与开发,为全校师生与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工作。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着共同的工作环节——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保管以及可供利用四个环节,而我国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即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保障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高校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还有许多相似的点,这些相似点在高校执行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帮助高校实现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

3.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流通

新时期背景下,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使全世界的信息传递速度变快,因为高校所具有的信息资源十分有限,所以多方合作已经成为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高校以档案管理亦是如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将分散式管理的图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进行了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管理系统,将分散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都聚集在一起,以便于开发出新型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还加深了信息资源的流通性,因此,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流通。

二、新时期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所存在问题

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传统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逐渐满足不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科技电子产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及时将图书档案信息反馈于全校师生,但高校在发展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期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管理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首先,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一体化管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概念与工作机制是有效执行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而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还在实行的是传统管理工作模式,相关工作人员仍然持有传统管理思维,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管理一体化工作模式认识不够透彻,只考虑当下情况,缺乏资源整合、综合执行管理工作的意识;其次,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欠缺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的技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新时期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要求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操作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管理知识理论,但对于计算机网络这一新兴技术掌握力度尚未熟练,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同时具备专业图书档案管理知识与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工作人员屈指可数,所以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较低;最后,高校不重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我国多数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改革这一方面,更不用说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置办相应硬件设施,因此,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意识在高校发展中的极低存在感影响了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发展。

三、新时期高校有效实施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途径

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校图书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只有对传统图书档案管理进行相应创新改革,建立健全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才能使我国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共同促进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概念,加强工作人员创新意识。

正确认识管理一体化概念、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是高校将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管理一体化机制的基础,因此,高校需充分理解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的优势所在,主动反思传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开发出有利于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创新思维,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提供思想依据以及创新方案,并将这些思想依据与创新方案观察落实到高校实际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以此来保证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长远性发展。此外,高校还应促进图书管理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进而共同推动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

(二)加强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硬件设施建设。

新时期发展所带来的新型电子技术与信息网络为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推动着管理一体化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引进有利于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硬件设施与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多个管理平台,健全网络平台管理机制,增加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渠道的同时统一管理标准机制,保障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研究;高职院校科研

1.科研档案的含义及作用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高校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凝结了高校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创造的科技成果、经验和思维,其中储藏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明创造、工艺方法等。因此认真做好科研档案管理,合理利用科研档案,能大大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为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档案归档范围

目前,依据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将科研档案大致分为科研项目档案和科研综合档案。

2.1科研项目档案归档内容

2.1.1科研项目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开题报告与课题论证材料,科学基金及重大项目申请报告及批件,任务书、协议书、委托任务书、合同,课题研究计划等。科技材料有:文献调研、综述报告,实验方案,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市场预测、应用前景分析报告,开发工作方案等。

2.1.2研究实验阶段

立项后的项目进入实验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表、进展报告表,计划调整与撤销报告等。科技材料有:重要的实验、测试、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材料,设计文件和图纸、技术说明、使用说明,阶段工作小结,重要的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带等。

2.1.3项目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需要收集的管理文件有:工作总结,科研投资和经费决算材料,鉴定证书或视同鉴定证书,鉴定会材料、验收评价意见,使用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材料等。科技材料有: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论文和专著,工艺技术报告,技术诀窍报告等。

2.1.4成果推广应用阶段

推广应用阶段需要收缴的管理文件有:成果被引用情况材料,成果宣传报到材料,转让合同、协议书,生产定型鉴定材料,成果推广投产后反馈意见,技术展览会的材料等。科技材料有:国内外学术交流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方案及实施情况材料,扩大生产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等。

2.1.5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

成果申报和奖励阶段收集的管理文件有:科技成果登记表、报告表,科技成果奖励申报书及批件,获奖材料(奖章、奖状、证书),专利申请书和证书等。

2.2科研综合档案归档内容

科研综合档案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上级有关部门科研工作的文件及学院的上报材料,学院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关于科研机构设置的请示、批复,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学院科研成果受奖情况,上级下达的科研计划、任务,学院上报的科研计划、总结,学院科研成果登记表及重大科研项目执行情况,学院评选先进科技工作者的文件材料,学院召开科研专项会议的文件材料,学院组织开展的科研经验交流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举办或承办的课题研讨活动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科研活动的交往活动、外事活动的记录材料,学院编印或出版的科研论文集以及反映学院科研动态和成果的报纸、刊物等。

3.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科研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科研人员在完成科研项目后,收集的材料主要是一些结果性和部分依据性材料,项目实施性材料归档较少,这使得科研成果档案在为连续性研究提高参考和使用时,出现一些科研成果档案材料不完整的缺陷。主要是因为科研工作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在收集科研成果档案时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结果性材料,重点是收集科研项目中的研究成果,诸如论文、著作等,而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却很少关注和收集。此外,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许多珍贵材料,如获奖证书、专利证书、论著等材料不愿意上交或推迟上交,有些科研人员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专门用来申报专业职务所用,不愿意将原件归档。这些都导致了科研档案不完整。

3.2科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占主体力量的是兼职人员。一方面,大多没有受过档案工作的相关培训,对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兼作其他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科研档案管理。

3.3行之有效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大多参照、借鉴常规性档案管理办法,缺乏相应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在口头上做一些说明、解释,而不能做硬性要求,监督力度非常小,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手段。

3.4科研档案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科研档案归档后,档案管理部门一般只将科研档案向从事项目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并未将成果应用于教学等环节,使得科研成果利用价值范围比较窄。

4.科研档案管理的建议

4.1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

完善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学院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应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对科研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保管、鉴定等做出明确规定。真正做到科研档案的形成、管理与科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全部过程同步进行,使科研档案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

4.2强化科研档案意识

学院可创造一系列的档案培训、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机会,加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

4.3明确科研档案分工

明确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相关人员,如科研管理部门(包括科研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建立科研档案规定职责,制定科研档案归档范围,及时做好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形成职责明确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丽娟,尹航.基于公共管理的档案管理实践范式研究――以社会变迁为视角.档案学通讯,2012,04:33-35.

[2]倪刘根.我国商业企业诚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档案学通讯,2012,05:86-89.

[3]卞咸杰.探析英国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以谢菲尔德大学为例.档案管理,2012,06:78-80.

[4]王协舟,罗小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综述.档案学通讯,2012,06:56-59.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文档管理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58-01

秘书文档管理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传统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档管理的职业技能,课程讲究理论教授与实训操作并重。如今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文档管理课程在理论讲授中早已融入了诸多信息化技术因素,例如多媒体应用,精美课件的制作,网络图文信息资料的搜集等,这些转变提升了授课内容的前瞻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如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并完善课程实训也成为高职院校文秘教师关注的焦点和课程改革中的难点。基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教育部的政策导向1以及个人的教学经历,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文档管理课程实训模式进行一些简要的探讨。

1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共享平台,更新充实课程网站案例数据库

案例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实训教学法,操作流程通常是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案例。这种传统实训方法虽然可有针对性地辅助巩固知识点,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的传统实训方法带来了新的启示,实训时可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广泛搜集甄选典型性案例,然后对典型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与汇报,最终学生甄选的案例与其评析均上传至课程网站案例数据库。这种融入了信息化因素的实训任务,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其对网络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团队合作、沟通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搜集来的前沿性时效性强的专业案例不断充实本课程的案例数据库,提升了课程网站利用率,使案例分析这种传统实训方法焕发新的生机。

2搜寻剪辑文档管理视频,引入情景讨论实训任务

从沟通角度来讲,以影像和声音为载体的信息沟通其效果比以文字为载体的要好很多。因此,在课程实训中设置以视频为依托的情景讨论任务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当然搜集和剪辑文档管理视频是非常关键的前期工作,专业教师需要以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多渠道搜寻与文档管理相关的视频,比如,学生的模拟情景表演的录像、历届国家秘书证考试用视频、利用会声会影、狸窝视频转换器等软件剪辑电影电视中的部分片段、新闻视频、专题片视频等等。在实训操作中,教师可仿效秘书证考试中视频分析的操作方法,将视频播放三遍,然后要求学生发现并分析视频存在的问题、汇总分析结果。这种以视频为依托的基于信息化技术处理后的情景讨论实训任务以其新颖、可视、直观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的搜集、对比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快节奏的都市工作使很多文档管理软件被开发出来。这些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无疑会提高目前企事业单位文秘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另一个方面由于开发软件的工作人员其文档管理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水平的不同,目前的文档管理软件可谓良莠不齐。因此,通过网络搜集、对比、试用和选择文档管理软件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训任务,这种任务对于敢于挑战的90后学生们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文档管理软件的甄选完成后,紧接着的便是软件的试用,试用地点可设在计算机机房。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公文和档案资料,逐项利用文档管理软件进行录入和保存,这样可起到双向检测的作用,既检查学生对文档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检测软件的适用性。例如本课程的实训任务收发文模拟演练便是采用这种方式完成的。

4重视并引入电子文档归档步骤模拟演练

伴随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电子文档大量产生。电子文档通常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电子文档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及提供利用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在文档教学的实训环节中设置电子文档归档步骤模拟演练,可促使学生认知电子文档这种特殊档案的特点,还能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因此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训相融合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现今文书与档案其载体、特征、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档信息自动化处理也已是目前主流状态,因此,信息时代下的秘书文档管理课程必然要求与时俱进,要求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并完善课程实训模式。当然这种探索也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创新意识等多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手脑并用、思维创新、师生共进。

参考文献

[1]闫冬.电子文档管理的现状、特点以及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3):146-147.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

1概述

《物业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业档案管理素质服务,不仅使其能够胜任现阶段的物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适应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发展和提高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认识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掌握物业档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并能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2任务驱动的目标性教学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使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情景,布置适量的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明确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目的的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理解物业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物业档案管理技术与技巧,为就业与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分析

①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设计上建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②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物业档案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称档案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物业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文件编印与收发;档案的接收与征集;鉴定档案资料价值;档案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立卷;档案数字加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检索调卷与利用;统计分析。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物业档案管理专业抽象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见表1。

4学习情境设计

2007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改革中,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构件、零件、部件、系统、工序、场地、材料、活动、现象、问题、症状、业务领域、客源、……等等。

4.1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档案工作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反馈三个子系统中的八个工作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多样的档案工作系统。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是一个专业性的有序化工作过程。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档案管理职业程序性很强的特点,以物业档案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即以物业档案专业工作的程序进行设计。

4.2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大多数的物业档案管理员都兼做文案,所以,在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的设计档案的工作环节前增加了文件管理,最后增加了现代化管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学习情境③档案鉴定;学习情境④档案整理;学习情境⑤编目与著录;学习情境⑥档案保管;学习情境⑦档案编研;学习情境⑧提供利用;学习情境⑨统计分析;学习情境⑩现代化管理。

4.3学习情境具体设计。每个学习情境由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任务来实现,在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上,也是按照工作过程来排序的,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边学边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理解专业知识,获取档案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合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习情境,是对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中,主要结构有:具体任务,就是要完成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完成任务的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工作;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各个工作任务与过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成果形式,即实施行动完成任务的结果;评价方法,即对每个任务结果的考核评估办法。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以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为例,见表2。

5教学要素分析

除了上文提到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构成要素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评价。

①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不能是本科内容的压缩和模仿。高职院校物业档案管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实际,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情况以及课时等因素,确定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档案管理过程、方法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上,而不是对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有了这样的理念,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文献、教案和讲义、引导文案、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室,档案馆、物业管理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③考核评价。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高职物业档案管理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以一张考卷笔试的一次性考核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让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从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任务的质量、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的方式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多样化,如表2中的自评、互评、口试、教师综合考评。

考核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以此,达到笔试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知识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相结合、课程评价和常规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91-94.

[2]王雅南.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信息检索学习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1(6):16-19.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7

[关键词]医院档案现代化发展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U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28-01

引言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在医院内部设置了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招聘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信息化不足是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也要逐渐信息化,要与医院的发展实现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从而使得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资料存储更加丰富,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

一、医院档案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研究医院档案的管理,首先需要对医院档案现代化的概念有所了解。这里所讲的现代化,不是简单的提高档案数量,而是将档案各自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使得档案管理可以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立事业,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注重档案的管理,但是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医院档案的管理需要结合互联网,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当前很多医院虽然在努力建立专业化的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制定医院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协调,但由于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缺乏医院档案管理知识以及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等现象,对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比如在日常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的工作人员在医院档案的整理过程中,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因此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各种档案信息的缺失。第二,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当前很多医院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认识不到位,因此使得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两者依旧存在分离的现象,使得医院的各种图书与档案资料得不到统一的管理,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料。而且由于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很容易使得档案资料出现丢失。

二、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医院档案管理的认识

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强,各个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档案信息不足,档案管理混乱,因此使得各种信息滞后。为了使得医院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则应该要对医院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信息化时代,应该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档案管理可以与医院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致,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当前很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领导人员对医院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所持有的观念还比较传统,使得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出现了分离,比如医院没有设置档案管理部门,使得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统一和协调。对此,未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信息化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管理体系,将档案部门当做一个独立的部门,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的全面发展工作统一起来,使得各自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同时在两者之间又能够实现统一,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分,确保不同人员的责任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档案事业的发展,应该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国家有一个整体的统筹管理,因此,应该要从国家层面出发,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法规指导、调节和规范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国家层面上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宏观上实现国家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使得医院档案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得到共享,并且能够在医院档案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统一管理,实现体制和政策上的改革,使得全国范围内都能加快医院档案的现代化进程。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以及专业档案管理设施的建设

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是核心,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一批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在高校开展相应的课程,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并且医院要与高校合作,将一些综合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招聘到医院的档案管理队伍中,经过实习合格之后留任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同时,也要从医院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中进行选拔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档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适应医院档案管理环境下的网络相关操作。在不断壮大档案管理队伍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对各种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针对当前医院档案越来越多的情况,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比如为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配备更多的电脑,对电脑的容量进行扩充等,为越来越多的档案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和空间,使得医院的档案可以更加丰富和全面。对此,要加强医院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将档案管理经费用在需要使用的地方。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社会中,医院的发着也必然要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档案管理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为了要加强医院档案的统一管理,需要转变传统的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应用,并且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代英.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05).

[2]符壮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7(01).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8

图书信息资源来源中,一个重要的渠道为图书档案管理,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广泛的重视该项工作。在新形势下,图书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出现融合,且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促使服务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一来,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的显现出不足之处,急需做出改进,以能充分的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促进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一、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的作用

(一)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众所周知,无论是建立图书馆,或是建立档案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均比较多,再加上建成后运营期间的维护工作,属于一项非常大的“工程”,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资源,而且成本也比较高。不过,图书档案协同管理后,通过共享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相关资源的共享程度,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便利读者,既能满足其借阅图书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其查询档案的需求[1]。此外,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后,可以避免单一管理中的重复工作,有效的节约成本。

(二)全面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提升,人们获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此种背景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之后,通过相应平台的建立,读者可以依赖于网络技术及网络平台,按照自身的需求去查询图书或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查询,促使读者需求被充分满足,而且与读者的多样化要求也相适应。

二、新形式下图书档案管理一体化整合的方法

(一)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

开展一体化整合工作过程中,完善管理制度的构建为首要工作,以全局立场作为出发点,对信息时代中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准确掌握,建立顺应其发展的管理制度,整合各部门间的资源,并对资源做出合理的配置。同时,管理层应充分的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正确的、科学的做出各项决策,并保证决策的可实施性,为一体化整合工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时,应将实践结合理论的理念贯穿始终。结合图书馆与档案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出合理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开发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为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该平台建立之后,能够有效的中图书档案管理资源,提升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为逐步的实现一体化管理创造充分的物质条件[2]。

(二)制定图书档案管理统一的标准

对于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形成充分的认识,并在逐步的实现,但由于统一行业标准并未形成,导致实现步伐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与真正的一体化管理也存在差距,基于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范,以能充分的共享图书档案管理资源,并真正的做到统一调节管理图书管理的相关部门资源,达到在互联网基础上管理图书档案共享资源,切实的统一开展图书档案管理工作[2]。统一标准制定后,以其为中心,依托于相关的部门,建立健全的信息集成系统,规范化管理各个相关的部门,提升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果。此外,还应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一体化整合中,在此种技术的作用下,实现检索方式的智能化,以对图书档案资源信息做出丰富,促进一体化整合的早日实现,促进该项事业更为繁荣的发展。

(三)构建共享数据库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建设过程中,重要内容之一即为构建共享数据库,属于根本性的措施。共享数据库构建时,可以购买、引进商业化的数据库,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途径扩充、丰富信息数据库资源。建设图书馆数据时,可以高校图书馆作为参照,建设具有学科特点的数据库,并具备专题性,如职称论文数据库、外国文学数据库等,并尽力建立各种文献资料的全文数据库,便于读者的使用,而建设档案数据库时,因其客户群基本相同于图书馆,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选择具有互补性的信息资源放置在数据库中,提升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以能充分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真正的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工作[3]。

(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网络环境下,图书档案的共享关系着二者的发展,只有横向联系图书管理与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在全面规划下科学的协调这两项管理工作,并使二者的信息资源真正实现融合与共享。归根结底,图书档案管理的一体化整合工作由人来开展,因此,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保障该项工作的稳步前进。应广泛的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复合型人才为要求,科学的设置培训内容,以提升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的目的,真正的提升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水平。除人才培养外,还需要十分注重人才招聘工作,通过招聘的方式,丰富人才队伍,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解决人才单一、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为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扎实的人才支持。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9

一、从事地方文献工作是地方公共馆的责任和义务

1.地方文献工作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涉及到地方文献生产、传播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应纳入地方文献工作的范围。如对于地方文献的考古发掘、编辑制作、出版播放、展览、保管和研究等等,都属于地方文献工作的范围。由此角度看来,地方文献事业是一项跨行业的社会事业,尤其是地方档案馆、博物馆、文物部门以及地方报刊、广播电视部门,都在不同程度地从事着地方文献工作。但是对于图书情报界来说,其狭义范围则只包括地方文献传播过程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或者说是地方文献的情报过程。具体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通过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以及书目索引和参考咨询等工作,向社会各界提供适用的地方信息和地方史料。这实际上和一般图书馆工作的内容是完全相通的。

2.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其他类型地方文献工作的关系

①与地方新闻出版行业的关系

地方新闻出版行业包括地方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等机构,它们从事地方信息的采集、加工与传播,是地方文献的生产源之一。其产品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原材料。在地方文献信息产生和流通的完整流程中,此二者是上下衔接的两道工序。

②与地方档案工作的关系

“档案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归档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材料[2]”。所谓地方档案,不过是在档案的内容方面加以地域的限定,而这一限定与地方文献的地域限定是基本一致的。从地方文献基本概念的角度来看,地方档案当然可以归入地方文献的范畴,而且还应该是地方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档案工作,大体上分为文书档案和技术档案两大部分,与地方文献关系密切的主要是文书档案这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因各地都有专业的档案工作系统,他们以有关档案收缴与管理的法规为行为依据,所以地方档案的收集和保存,主要还是由这些专业档案部门来完成。

然而地方档案部门的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生成于各级政府系统的现时档案,对于全部地方档案的收集,尤其是产生于民间的大批档案材料,和偶见于流通领域中的历史档案,则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因此,地方博物馆和地方图书馆从各自的角度去收集这类地方档案,还是大有必要的。

档案行业与图书馆行业是姊妹行业,它们同样要收集、整理、保管,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地方信息,仅仅是处理的文献形式和具体的工作手法略有不同而已,在地方文献工作的范畴内表现为分工协作的关系。

③与地方文博工作的关系

地方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本地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各类博物馆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质、方针、任务,有系统地陈列文物、模型、标本等展品,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人民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生活,并为促进生产、科研以及艺术创作提供资料和借鉴。

地方考古工作是通过考古发掘去发现本地方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对这些实物史料进行研究,阐明本地方古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

在地方文献工作的范畴内,地方文博机构的任务主要是收集、研究、保管和陈列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地方文献。对于文献内容的传播,只采用实物陈列的方式。其工作内容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种局部交叉的关系。

④与地方社会科学情报工作的关系

广义上的地方社科情报工作需由地方档案工作、图书文献工作、专业情报工作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合力完成。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等社会机构都应是地方社科情报服务系统的子系统,这里所说的地方社会科学情报工作,主要指地方专业情报机构所从事的二次,三次文献的编制与报导。

地方社科研究和党政领导部门决策的需求,决定了地方情报工作必须具有地方特色。“各地区的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各地区党政领导部门所采取的种种对策,无不受本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人口、教育、能源、生态和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决定各地区的社科情报工作必须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3]”。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科情报工作的基础,则是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情报资料。在这一方面,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社科情报实质上是由社会领域和学科领域里产生的两部分情报(社会情报和学术情报)构成的。[4]”。如果说专业社科情报机构是以社会科学情报(或称社科学术情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而图书馆、档案馆等子系统则是以社会情报(或称社科基础资料或社会动态情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二者的关系大部分是交叉的。

⑤与方志编修工作的关系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

综合性著述。按其涉及的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全国性的总志和地区性的通志、州郡府县志和乡镇志;按其涉及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性的志书和专业性的志书。地方志是有关地方的百科全书。它“具有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等特征[5]”。实际上,方志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品种,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但方志这种特殊的著述体材仅仅是地方文献中的一个品种,而不是全部地方文献。

方志的编修是连续的,一部方志修成,若干年后又行续修。修志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完全是地方文献;可以认为,方志是按一定方式纂修起来的地方文献汇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要为方志编修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原材料,然后又将新的方志收入地方文献专藏。地方文献信息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值。

小结:

以上行业的工作内容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密切相关。然而地方文献的情报过程,亦即地方文献的采集、整序、典藏、流通,以及地方文献书目索引和参考咨询等工作,却只能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机构独家承担,因为完成文献的情报过程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3.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和效益前景

在图书馆系统内部,各馆的性质及其在图书馆网络中的层次各不相同,决定了各馆的社会功能不同,用户类型不同,因而信息需求也不相同。借用市场科学的观念来说明,各类型、各层次的图书馆各有其适宜的市场范围。各馆都应研究本馆的用户类型、使用目的、专业分类、情报需求类型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本馆在用户心目中的特殊价值。

在地方领域内,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以外的其他类型图书馆,受其性质与社会职能的局限,没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义务。基于本馆主体用户对文献的使用目的,一般来说,也不具备相关文献资源的积累。

地方公共图书馆则不然。它的常规经费来源于本地方的财政收入;从综合文化的角度服务于本地方是它的基本社会义务;基于本馆常规用户对文献的使用目的,地方公共图书馆具备相关文献资源的积累,而这种资源积累能够相对全面地代表本地的地方文化。因而,从理论上讲,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是顺理成章,无可取代的。反之,地方公共图书馆若没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或开展不力,则可能会被地方社会认为是没有尽到应尽的社会义务。

从现实中看,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效益前景。

①各地的地方文献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内容界限,对地区或国家的文献系统而言,可以各自构成特色鲜明的子系统,基本上不存在业务范围的竞争,也不存在资金的重复投入问题。地方公共馆在普通藏书、古籍、连续出版物诸领域,除具有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读者优势外,并不具有任何文献资源方面的优势,而地方文献资源则是无可竞争的一号拳头产品。

②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具有理想的投入产出比。与母馆需要采购的其他类型文献相比较,地方文献的数量相对较低,其中还包括相当比例的非正式出版物,所需经费只占全馆采购经费中极为有限的比例;而地方文献专藏由于系统内容方面的唯一性,对于地方公共图书馆所产生的效益,是其他类型文献系统所无法替代的。

③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经营,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能够产生多种附带效应,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前景。除可针对本地、国内、国际各类用户开展传统的阅览、借阅服务,和专题咨询、定题服务以外,还可以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文献开发和编辑出版;建设地方信息数据库,定期情报刊物,进而通过专门的地方文献信息网页,在更广大的领域内开展地方文献事业。

④地方公共馆开展地方文献事业的过程中,会逐步培育和造就一批有关地方文献和地方文化的专家。这些人将在各类地方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图书馆的学术形象和社会地位也会得到地方社会的进一步确认和提高。

二、公共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业务格局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水平不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没有把地方文献工作正式列入本馆业务范畴和工作日程。

·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但没有设置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地方文献的采访、分编、典藏和读者服务工作分别由本馆相关业务部门,或者说是地方文献工作融入了其他业务工作。

·没有地方文献工作机构。但地方文献的采访、分编、典藏工作仍由本馆相关业务部门,地方文献机构只从事辅助型(或称被动式)的书目索引工作和一部分参考咨询工作。或者说是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与读者服务分成了两条线运行。

·没有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并没有专职的地方文献业务人员,开展与地方文献事业相关的一切业务。

造成事业水平发展不一的原因,固然有对事业宏观认识上的偏差,但也有对地方文献工作的专业程度认识不足的因素存在。

1.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概念、性质、形式、作用与价值观念,这使得它在采访、分编、书目、咨询等一系列信息处理工作中,与公共图书馆的常规业务之间存在着原则差异。

①地方文献是一个独特的文献群体,它指的是“内容上带有地方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6]。只要文献具备了以上两个特征,则无论其出版地、出版期、文种、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如何,都可纳入地方文献的范畴之内。从地方文献的内容来看,它反映的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事物的客观存在,而不是人类对该事物的主观认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地方特性,而不是该事物超越地域范围的共性。因为一旦上升为共性,也就失去了“地方性”。

②地方文献的内容体系包括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各项地方事业,但这并不等同于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诸般学科。它所容载的内容并不是学科信息,而仅仅是地方事物的客观记录,这就是地方文献的本质。

③地方文献的类型多种多样。依据各不相同的文献编纂方式及其在社会上的传播渠道,地方文献可以分为书籍、报刊、会议录、文件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簿记、票据、证券、画册、印谱、照片、乐谱、文告、传单、商标

、戏剧说明书,以及地方文献专用的参考工具书等形式。从文献载体的类型划分,图书馆地方文献主要包括纸本、光化学制品和磁记录品。几乎包括了当代图书文献的所有载体类型。从文献的生产者或是文献的出版发行方式来划分,地方文献中包括公开出版物、非公开出版物和非书资料三个部分。”[7]2.概念、性质和形式决定了地方文献的作用和地方文献用户需求的特点,从而导致对专业化操作方法的需求。

①读者使用地方文献,其目的在于了解有关某类事物的地方特性,而非此类事物的共性,地方文献用户并非不去使用地方文献以外的文献资源,他尽可以在其他文献资源中获得有关事物共性的信息,而反映事物地方特性的信息却只能在地方文献中获得。

②地方文献的形式和载体多种多样,但其价值并不表现于个别的珍稀版本,而是体现为一种信息的群体优势,即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它是对特定区域内自然、社会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全面系统的综合纪录。由众多的文献共同反映出某一项地方事物的全部发展历史,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现实文献,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种、出版地、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它们的内容都在连绵不断的史料长河中占有固定的位置,上承前,下启后,不可缺少,也不能替换。

③地方文献的藏书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常规的藏书建设之间,在目标与模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公共图书馆要在读者对象的公共性和藏书内容综合性的前提下去合理使用经费,其藏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相对而言,因而漏采和误采的界限也不是十分清晰;而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则应全面反映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藏书建设的水平要具有权威性。在理论上,其采访对象应该是所有存世的相关文献,而不是碰得到或买得到的那部分文献,漏购现象是应该努力避免的;反之,一旦采进了非地方文献,也决不能含浑入藏。在采访方式上,公共馆大部依据征订目录,采用市场订购的方式;而依靠这种方式所能得到的地方文献,却只占地方文献生产总量的较小比例,其余部分不一定存在征订目录,所以要靠采访人员去努力访察文献的生产、流通信息,然后通过订购、采购、征集、交换,复制和纂辑等手段,个别处理。这项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可能要求公共馆的常规采购人员完全掌握并代为处理。

④分编工作中,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的分类思想基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主观认识,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及其读者的使用目的而言,其总体效果显然是利大于弊。然而地方文献的基本性质并非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主观认识,而仅仅是关于地方事物的客观描述。地方文献中不可能有哲学,以及马列主义、思想,不可能有社会科学总论和自然科学技术总论,因为这纯粹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宏观认识,不属于某一特定地方;地方文献中不应该包括大多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论,因为这些内容是不同地域人们的共识,并不具有任何地域特征。使用《中图法》或其他同类的方式来类分地方文献,显然会在读者与文献之间造成明显的沟通障碍,因而是不合适的,反之,以客观存在的地方事物作为地方文献分类依据,编制出专用的地方文献分类表,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⑤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是以文献形式、载体类型和文种等外部特征作为的典藏分布结构的依据。这种方式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需求相适应,有利于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基于地方文献的整体价值和读者的需求方式,其典藏配置应尽可能采用专藏库的形式。

⑥从地方文献藏书建设工作中可以看出,它完全是一个独立于公共图书馆常规业务之外的完整子系统,至于地方文献读者服务工作,如地方文献的研究、整理与开发,专题书目与索引的编制,以及专题咨询和定题服务中所表现出的专业化倾向,就更加明显。所有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包括采访、分编、书目索引、参考咨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应具备一般的图书情报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了解服务对象所从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论,这样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收集和处理文献,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中的地方文献工作更近似于参考图书馆或研究图书馆的性质。因而,将地方文献工作完全融化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部分里,不利于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亦不能完成公共图书馆所应承担的地方文献情报过程这一社会责任和义务。

公共图书馆中的古籍工作要使用独特的分类、排架方式,从事专项工作的人员要接受有关古籍整理的基本训练,多数人已经从习惯的角度接受了这一事实。然而形成这一事实的根本原因却并不在于习惯,而是起因于古籍的独特内容与形式,以及读者的需求角度。从这一点出发,地方文献工作具有同等程度的专业特征,以及更加理想的开发前景。基于以上认识,地方公共图书馆应将地方文献工作作为本馆工作内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其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专业的地方文献工作部室,使其在业务发展上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我国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王锦贵,张春红山西图书馆学报1994(4)

2档案管理学陈兆俣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1

3地方所情报工作的特色黄瑞禄情报资料工作1988(3)

4中国社科学会1988年年会综述

5方志学概论来新夏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8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前景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建设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载体形式的记录材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档案的报送、接收、收集、保管、利用和管理。

第四条城建档案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各级各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城建档案事业列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第五条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六条建设单位应设置城建档案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好城建档案的收集、编制、保管、报送等工作。

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城建档案专业知识,并按规定取得岗位证书后方可上岗。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七条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整理编制、报送移交工作,进行指导、审查、验收和复核;

(二)对城市规划区内的管线工程数据和资料,进行动态更新、维护、管理和利用;

(三)接收、收集和保管需永久或长期保存的城建档案资料。

第八条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管理下列城乡建设工程档案资料:

(一)工业、民用建筑工程;

(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三)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四)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五)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建设工程;

(六)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

(七)城市防洪、抗震、人防等工程;

(八)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前款规定的城乡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于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凡建设工程档案不齐全的,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责令限期补充。

第九条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形成的,有关城乡规划、勘测、设计、建管、质监、造价、招投标、施工、监理、园林、风景名胜、环卫、市政、公用设施、房地产管理、人防等业务管理和专业技术档案,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自形成之日起在本单位保管使用1至5年后,全部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档案,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根据城乡建设的需要选择接收。

第十条有关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科学研究成果和城市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城建档案资料,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收集和管理。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开展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编制工作,并接受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指导、检查。

第十二条本办法规定的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城建档案应为原件或原件微缩片,并符合国家档案案卷质量标准。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请手续前,应当与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签订《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查验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签订的《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未签署《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的,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列入城建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前,申请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省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预验收不合格的,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将整改意见一次性明确告知建设单位,限期补充完善相关资料。

建设单位取得《省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省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将《省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作为核发竣工验收备案证明的依据之一。

属于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竣工验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建设工程档案的验收由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报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后3个月内,将包括工程竣工验收时尚未形成的建设工程备案文件、工程决算书等符合规定的工程竣工档案,报送至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符合报送要求的工程档案出具《省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

未取得《省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受理房屋产权初始登记申请。

第十六条对改建、扩建和重要部位维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到结构和平面布置等改变的工程,应当重新编制建设工程档案,并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

第十七条停建、缓建的建设工程档案,建设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待工程竣工后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

被撤销单位的建设工程档案,应当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

第十八条新建、扩建、改建管线工程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管线专业图进行修改补充,并于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将修改补充后的管线专业图和资料报送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

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管线现状图和资料。

第十九条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编制等情况的指导检查。属国家、省、市重点城建工程的,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定期指导检查,并视情况派专人进驻施工现场。

第二十条市城建档案馆的建设资金按照国家或者地方的有关规定,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市城建档案馆的设计应当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逐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

第二十一条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等文件要求,对收存的档案及时进行登记、整理,合理划分档案密级和保管期限,并定期组织档案鉴定,发现破损的档案,应当及时修补或复制。

第二十二条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城建档案应当有专用库房,库房内应当保持规定的温度、湿度,配置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尘、防光、防磁、防污染、防有害气体和防有害生物等设施,并有相应的抗震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新建或改建档案库房,应当严格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

第二十三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持合法证件可以依法查阅、利用有关城建档案资料。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城建档案目录,开展城建档案资料编研,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平台,积极为全社会提供城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的档案复印件,经加盖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证明专用章后,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在城市道路、道沟、各种管线附近地段进行开挖、爆破、钻探等施工活动,应当先到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该施工地段的管线档案,凭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的《管线技术数据证明书》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城建档案工作人员以及查询、利用城建档案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不得泄漏城建档案中涉及的国家秘密。

第二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利用、管理、编研和理论研究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二)将个人收藏的珍贵城建档案资料捐献给国家的;

(三)抵制和揭露违反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表现突出的。

第二十七条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未按本办法向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故延期或者不按照规定归档、报送的;

(二)城建档案档案工作人员、、、造成档案损失的。

第二十九条损毁、丢失、涂改、伪造、擅自提供、销毁城建档案的,由市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