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管理规章制度十篇图书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8:39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1

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让规章制度更好地为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的运行保驾护航?本文仅从提升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的角度浅作分析。

1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案例[1]

1.1公平与投诉

一直以来,读者投诉的多少是图书馆赖以考核员工服务质量好坏的一项指标,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力措施。但其中的不公平性也比较明显,如存在原本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工作人员始终投诉率比不负责任的员工多,而且年终测评时,其考核结果也没有馆内其他不负责任员工的考核结果高的非理性现象。

1.2遵规与人情

虽然我们在馆内显著位置及利用各种活动宣传、普及使用图书馆知识,但仍有部分来馆读者忘带借书证,是遵守规章制度不借,还是不顾规章借阅藏书,一直是我馆从事图书外借员工所面临的执行制度与照顾人情相困惑的事情。

1.3严禁与可行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绝非是约束人和处罚人,有时也会面临规章制度与人性相冲突现象:前不久,我馆抓到一个不满14周岁偷书的孩子,工作人员依据馆内规章对他实施严厉批评和罚款,但偏偏他不具备负法律责任的条件,也因为家境贫寒,实在无力支付所罚款项。对此,我馆员工在遭遇规章指度与人性相悖的情况下很是尴尬与困顿,不知该依照哪些规章条款处理这件事情。www.133229.Com

2图书馆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2.1制度不严谨,缺规范管理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但有些规章制度缺乏充分论证就仓促出台,结果导致政策变换频繁,制度连续性不够。而部分读者自律意识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图书馆员工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或顾及私利,怕得罪人,使制度完全被束之高阁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工作混乱无序。

2.2自身素质低,缺乏责任心

由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浮、懒、散、粗、虚”等方面的问题,形势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无所作为、消极不为甚至是胡乱作为,在执行中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3机制不健全,少跟踪检查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二是监督的方法和评价导向不对路,没有形成规范的、贴近实际的、准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制度的执行虎头蛇尾或前紧后松,不利于制度监管公平性的形成。

3提升免费开放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措施

3.1规章制度的制订应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2]

规章制度的制订,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程序性;既要有宏观架构,又要有微观措施;既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保持高度一致,局部服从全局;又要使规章制度合乎工作人员的劳动特点和读者的阅读规律,可邀请部分读者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或修订,从而使规章制度更符合现实,也有助于读者知情权的普及和深化,同时也可减少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读者的不满心理,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更好地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

3.2必须坚持树立良好的执行理念和正确至上意识

执行力或执行至上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作为图书馆的员工,有没有树立良好的执行理念,有没有责任心,是衡量其合格、称职的首要标准,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有了责任心,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3.3必须充分认识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重要性

规章制度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约束图书馆员工、读者的行为,需要执行者和被执行者的配合共同完成,在执行中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宣传活动,向图书馆员工及读者反复强调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员工、读者逐渐认同、接受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根据法律规定和图书馆管理需要的、在其权限范围内制定的、必须共同遵守、具有约束力、须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尽可能地让图书馆员工及读者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直到成为习惯。

3.4必须准确把握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规章制度的执行不能仅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执行对象上,对事不对人,要做到同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还应视情形灵活处理;在执行时间上,不要前紧后松或虎头蛇尾,要保证始终如一地执行;在执行空间上,要留心找出制度的漏洞、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修订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3.5管理者要成为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的好典范

一项规章制度一旦执行,就应遵循无例外原则,一方面管理者的带头示范作用可以使员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工的遵章守纪以及优秀的行为举止可以给来馆读者很好的示范作用,引领他们文明利用图书馆。

3.6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在于健全机制

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要通过科学设定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和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管理体系,将岗位职责细化,使每个岗位都能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

转贴于

有考核评估,最终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精细化。

3.7提高馆内员工综合素质是加强执行力的前提基础

执行力是由员工的精神状态、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及协作配合能力等诸要素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的质量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弱。只有具备一流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锻造一流执行力的图书馆管理。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干部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管理者及员工都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艺术和业务技能,才能逐步适应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需要。

3.8树立创新意识是执行力较强持续维持有力保证

创新要成为推进图书馆发展和提高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执行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也才能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3.9实行责任追究机制是贯彻实施执行力有效保障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2

[论文摘要]本文对图书馆部分规章制度是否属于霸王条款进行探讨并对违规现象的产生加以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霸王条款”一词来源于媒体,是2004年3月中消协向全国征集不平等格式条款时,媒体以该词注释。所谓的“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公告或者行业惯例等。图书馆的部分规章制度是否属于“霸王条款”引起了广大图书馆界同仁的争论。

1 所谓的图书馆“霸王条款”

我们在大多数图书馆都可以看到类似这样一些规定:

(1)对于污损图书,视其污损程度,轻者处罚0.5元,重者按书原价赔偿,或者购买相同版本的图书偿还。

(2)偷窃书刊者,一经发现即处以每本200元的罚款或报其所在单位处理,并停止借阅1个月。

(3)外借文献超期者,按每本每天0.1元罚款。

(4)遗失所借文献,又无法赔偿原文献,按原文献价格的3~8倍赔偿。

(5)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一经发现则扣证或停止双方借阅证使用1个月。

(6)对于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者,图书馆有权对其进行停借处理。

2“霸王条款”不霸王

一些人把以上描述称之为“霸王条款”,本人却不以为然。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样道理,在图书馆这个小集体中也应该制定出合适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图书馆有条不紊的运转。这些规章在图书馆是不可缺少的,其理由如下:

2.1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在维护图书馆的秩序

据统计,许多图书馆每天进馆量可达几千人次。这么多人进进出出图书馆,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一个读者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工作有序的进行,读者在这样一个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假如某一读者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拿了别人的借书证借书,受害者证上有书手里却没书,最终书没还,自己就得赔书,对图书馆的工作会产生怨气。再假设如果没有借书超期罚款一说,某读者对自己有用的或喜欢看的图书就是不还,那么这本书就成了他一个人的,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严重违背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2.2限制是相对的,保护利用是绝对的

一个人只有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才能使自己的权利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最终使权利归于实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体都只享有不受限制的权利,而不付出任何义务,即自由不受到任何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会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最终只会使大家的权利丧失保障,整个社会会陷入无序状态。同样道理,读者有权利用图书馆,自然也有义务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犯错误的读者毕竟是少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做出相应的处罚实际上是在维护大多数读者的利益。比如说某一读者对自己喜欢看的书刊乱涂乱画,他的“杰作”严重影响了别的读者利用此书,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2.3规章制度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

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措施之一,并且正在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我们图书馆一直坚持“处罚是手段,教育读者是目的”的原则,灵活掌握有关规章。例如尽管规定超期罚款每天0.1元,但在实际执行中常常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少罚或不罚。再如丢失图书,原来考虑到图书价格上涨等问题,规定按丢书原价的3—8倍赔款,后来改为读者可以赔偿一本同版本的图书,或者根据丢失图书的复本量、出版年限等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霸王条款”主要是指利用不平等条款或行业惯例来谋求和维护自身的收益,而图书馆规章制度是维护广大读者的权利。所以说图书馆规章制度不但不属于“霸王条款”,而且在向着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3违规现象的对策

为什么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偷书、划书时有发生,除了部分读者公德意识差外,图书馆的工作也有欠缺。图书馆应立足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教育,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对读者行为的约束与图书馆强调的“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是相辅相成的。转贴于

3.1“立法”

3.1.1制定规章,有法可依。图书馆应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科学的,可行性的规章制度。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已于2002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应作为新形势下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的基本法则。

3.1.2制定规章,关注平等。规章制度应体现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地位平等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妥善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关系。还要体现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双方责、权、利的统一,条文应避免生硬,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行文语言切忌粗暴与命令方式,应使用委婉的、平等的语气来表达,使读者易于接受和执行。否则,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和反感心理,带来负面效应。

3.1.3制定规章,注重可行性。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图书馆工作的有序运转及工作有章可循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文件草拟后,应广泛征求与文件有利害关系者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员工和读者的自觉遵守和执行,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制度的顺利贯彻落实。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所做出的处罚规定,既不能让读者无法接受,又不能不痛不痒,失去规章制度的意义。

3.2“知法”

通过有效的教育或教化将规章制度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不能忽视预防性的先导性教育,人是行为的主体,“无知”则“无行”,忽视教育的“严格执法”同样不能保证管理的效能。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可能减少违规现象的产生。

3.2.1做好馆前教育、宣传工作。在新生办证进入图书馆之前就告诉他们在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人发放一本《读者手册》,讲讲一旦违规会出现什么后果,给每一位读者打上预防针。

3.2.2定期搞“做文明读者”活动。把一些被污损的图书展出,从侧面教育读者要爱护图书馆的公共财产,增强读者的公德意识。

3.3“守法”

把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美德,不但读者要遵守,作为管理者的图书管理员同样也要遵守。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只禁止读者在图书馆大声喧哗,自己却高谈阔论的行为要严格制止。读者和管理员相互监督,读者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3.4“执法”

对于那些不文明的读者不仅要罚,而且要严厉处罚。如果我们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采取一些无关痛痒的处罚措施,那是对最广大读者合法权益的亵渎,如果我们对种种不良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那么这种现象必然会逐渐蔓延,图书馆的资源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我们最广大读者的利益。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273-02

图书馆文化基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这三个文化层次中,制度文化是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图书馆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制度文化随着独立学院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独立学院办学逐渐从外延向内涵方向发展,再加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图书馆中的普及应用,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时展的缺陷,那么这些缺陷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这些不足之处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缺陷

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根植于图书馆产生、发展的实践之中,并随着图书馆各项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独立学院办学逐渐向内涵方向发展,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不足之处日渐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制定参与面过于狭窄,民主性不强,仅限于图书馆领导及内部职工之间,很少听取读者的意见。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图书馆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展开既离不开图书管理员,更离不开广大的读者。图书馆的很多日常工作如图书借还、书刊阅览、信息咨询等,没有读者的参与就无法进行。而我们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广大读者也该参与到图书馆制度的制定当中,至少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广泛吸纳广大读者的意见。然而长期以来,图书馆制度从制定过程、制定内容以及制度实施过程来看,读者的民主参与意识不强,图书馆制度很少体现广大读者的要求和意愿,这使得图书馆制度文化难以体现民主性和普遍性。

2.图书馆规章制度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连续性欠缺,有时存在制度间互相抵触的现象。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多层次的,有的是正式的,有的是非正式的;有的是全馆性质的,有的是针对各职能部门而制定的,所体现出来的内容不一,系统性欠缺。从体现民主性方面来讲,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馆领导、部门领导、广大员工和读者,但在具体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各项制度几乎是自上而下由管理者来制定,很少征求广大员工和读者的意见,这就导致广大员工和读者对规章制度缺乏认同感,从而降低制度的权威性。由于制度的权威性不高,广大员工和读者在执行过程中难免消极被动,这就使制度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图书馆的制度文化本应该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领导的变更,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有的被修改,有的被重新制定,这导致了各种制度之间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甚至制度之间互相冲突,更缺乏操作性。

3.图书馆制度文化中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图书馆的各项制度应具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表彰优秀、责罚懈怠的作用,充分彰显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但是现行的图书馆制度往往由图书馆领导的个人意志决定其制度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制度的制定过程当中,考虑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大多数领导乐于采用惩罚性的规定。过多采用惩罚性规定的后果是规章制度严格,整个图书馆笼罩在紧张、人人自危的气氛中,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难以彰显。

4.图书馆制度不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开发力度不够。图书馆是一个多层次人员形成的组织,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既然强调制度文化,那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就应当具有文化色彩,各项制度应该体现公平价值、自由价值、秩序价值等;在行文中应该突出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但当前的许多图书馆制度侧重于维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协作关系,也忽视了规章制度应有的公平价值。此外,图书馆对职责分明、全面规范的规章制度开发力度不够。

二、独立学院图书馆制度文化的塑造

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诸多的竞争压力。要提升图书馆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非常必要。而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的保障,就目前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来看,今后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135-003

HumaneLibrarymanagement

LiDeqiong(theLibraryofSchoolaboutCommunistpartofChinainpanzhihuaCity,panzhihua,Sichuan,617000)

abstract:themanagementofalibraryshouldbehumaneandalsobasedonregulations.thepaperinquiresintotheapplicationofhumanemanagementinlibraryregulationsandtheauthorbelievesthathumanemanagementisthemainorientationinlibrary.

Keywords:library;humanemanagement;regulations

CLCnumber:G251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3-6938(2010)04-135-003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健全理性而又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馆员以及读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它涵盖了图书馆工作的每一细节,是图书馆“治馆”的重要依据。若想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就必须从重视“规章制度”的管理转移到重视“人性化”的管理上来,真正体现出管理主体与客体权利与责任的统一。

1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科学的人生观基础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反映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和企业管理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态势。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用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树立管理者的良好形象,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人性化管理能塑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增强组织之间的亲和力,使员工甘愿奉献,恪尽职守,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含义就是在图书馆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精神,即服务人员对服务活动采取富于人情味的服务方式。这里的“人”即指作为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读者,也指作为管理主体的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应依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和馆员的本性特点进行管理,以图书馆资源能被充分、便捷、有效地利用为目的,以馆员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时效和工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目标,满足读者真实信息的客观要求,这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点。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也从以藏书建设为主逐步转变向以服务读者为主。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就是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与读者相互沟通合作并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容的服务关系,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性味的精神家园。

2人性化管理与规章制度管理的有效结合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柔性化管理。而规章制度管理强调的是以“规章制度”为本的管理,管理者依靠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来实施监管。[1]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管理,只强调遵守和服从。而人性化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管理,从而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人性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依靠人性解放和权力平等,从内心深处来激发馆员和读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一种更深化、更高级的管理。在规章制度中渗入人性化管理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

3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3.1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图书馆的功能以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为手段,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存储和流通,从而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化服务。在这种条件下,图书馆工作就必须强调实现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信息产品。在新技术革命和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今天,要建立和巩固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科技进步,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思想的影响,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变革陈旧的重积累轻开放,重投入轻效益的观念。充分利用在知识信息生产、传递、消费方面的优势,加快多元化步伐,加强文献信息的传递效用,使图书馆由“知识宝库”变为“知识资本”。[2]而在此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的就是“人”的因素,以读者为中心,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和层次。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需注意真情对待、爱护读者,尊重读者,维护读者的尊严:一方面图书馆员要自尊自重,自己充分尊重自己。以此赢得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要尊重读者的人格,工作人员上岗时要衣帽整齐,举止得体;言语文明,做到读者有问必答,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对于“范规”读者,如出言不逊,偷书撕刊等等,应注意内部解决,尽量不让事态扩大,努力维护读者尊严。绝对禁止对读者搜身以及体罚、嘲讽。关于读者偷窃图书,要坚持“教育第一,罚款第二”的原则,使读者从正反两方面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育读者时,馆员做到语气柔和、亲切,对这类读者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杜绝动辄罚款,以野蛮的财产剥夺取代思想教育。

目前许多图书馆对读者不按期返还借阅图书问题,采用的办法大多是过期罚款。[3]倘若在“过期罚款”中渗入人性化管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以我馆为例:一是所外借的图书,过期每册每天罚款一元,但当过期罚款金额超过了所借图书价格时,按图书原价付过期的罚款。二是读者因假期或外出学习而出现的“过期”,我馆将免去读者的过期罚款。为了保护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各个图书馆在规章制度中规定的图书遗失赔款大不相同。许多图书馆图书遗失赔款都是按图书出版年代赔偿,我馆则在这些规章制度管理中加入了人性化管理:如读者可以自行购买所遗失的图书。对有些确实因特殊情况遗失图书的读者,根据读者实际情况,让读者只赔遗失图书的原价等等。

3.2人性化的员工管理

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并依靠人进行管理活动的场所。因此作为知识和智力载体的图书馆人才成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当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手段,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促使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树立创新意识,这应当是新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旋律。[4]在管理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需求,在制度制定上,鼓励馆员积极参与,将责、权、利落实到人,形成自觉遵守的准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在新时期的立足点和核心将是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培养。它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起让每一位馆员都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5]在工作中管理者应多了解馆员的意向、要求以及期望到达的目标,让馆员参与制定图书馆改革方案,充分发挥人本身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馆员尽自己最大力量把工作做好。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正确而有效的激励方式,从馆员的内心深处发掘其积极因素,使馆员自愿地发挥其全部才能、智慧和力量。

改革用人制度。坚持“能力为本”的原则,实行能者上,庸者下,择优录用的人才任用机制,促使馆员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氛围和空间。[6]实行定岗、选岗以及聘岗,做到能者居上,注重绩效;加大考核力度,改变人的观念,增强凝聚力。馆长要充分相信员工,尊重员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职工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员工参与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推行民主决策。

实行目标责任制。人性化的“软”管理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激励作用,但还必须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硬”管理相结合,才能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以落实。[6]要以实际需要设置部门岗位,竞争上岗,按优劣取酬。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并从德、勤、能、绩几方面,全面科学地衡量业绩和成果,对创新、获奖、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任务者予以适当奖励。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成功地营造聚集人才的良好环境。

3.3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

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不仅要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更要坚持用养并重,重视培养和造就人才,开发馆员适应本职岗位的能力,使每一个馆员能自觉地精益求精地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素质、兴趣,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根据图书馆的长远目标,图书馆管理者应该给予馆员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馆员能超前掌握未来将会普遍使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增长其才干,接好图书馆事业的班。

为在职馆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要求馆员必须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的需要,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掌握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其适应时展的要求。要让有经验的馆员对新录用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训,其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不同岗位工作的内容及职责,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需要。[7]图书馆可根据需要,选拔和输送骨干力量去继续深造学习,以培养较高层次管理人才,改善现有的人才层次结构。定期组织馆员参观和考察;鼓励馆员多读多看专业刊物,以拓展思路,开阔眼界,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专业文献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是提高馆员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定期给那些中、高级人才下达科研课题任务,并要求提交科研成果。做到尊重人才并且保护人才。

3.4重视对馆员教育和培训

参加培训是广大图书馆馆员适应科学发展形势的需要。在实施图书馆馆员培训战略时,不但要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更要重视素质的培训,采取积极有效的培训措施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培养馆员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目标追求。只有不断加强馆员的培训教育,才能有一批能力过硬的馆员队伍,来实现馆员与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3.5创造人性化环境

图书馆的人性化环境,有利于馆员快速准确地传递文献信息,同时有利于对读者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图书馆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进展。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环境对人的教育潜移默化,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重视图书馆馆舍建设尤为重要。图书馆大门前一般都为开放式广场,以适应进行学术交流、读书学习的需要;其他三面应以草地、树木为主,使图书馆周边环境与附近建筑物以及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图书馆是读者比较集中的地方,馆员应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包括灯光、冷暖、声音、空气流通等都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一般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安静,图书馆室内装饰设计突出静谧感,气氛幽静,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二是阅览室前面安排自动寄包柜,免去读者的后顾之忧,读者可以自由地徜徉于书、报、刊之间。电子阅览室在空间安排上强调在开放之中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侧重于多样化服务和隐私保护。注重人文环境建设。图书馆应当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充分体现图书馆的职能和性质。要激起读者的读书欲望,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上进心愿和务实学风。拉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图书馆便能涌现亲近感和归属感。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排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尽可能增添一些绿色植物和艺术品,使室内环境布局达到协调统一。从人的审美感出发,运用色彩的搭配和形式的对比等方式营造一个宁静、典雅、舒适的整体环境,使读者能切实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亲和力。

4结语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尊重读者和馆员的根本利益和法律地位,尊重读者和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对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多于批评和指责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图书馆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在规章制度中注入人性化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力争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让他们互为主体和客体,成为图书馆决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促进馆员权力、读者追求与图书馆目标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探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2]吴宏亮.高校图书情报系统规章制度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4).

[3]曹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2).

[4]吕建辉.大学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探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

[5]胡向阳.图书馆规章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剖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5,(3).

[6]王保生.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哲学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6).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5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结晶,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生活规律和经验,更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建设是县级图书馆基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文献资源的载体种类不断增多,并逐渐形成了印刷、电子文献以及网上虚拟文献等。而作为地区文献资源中心的县级图书团对于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很多县级图书馆中,经费的保证只是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待遇,而购买费、运输费、业务费以及维护费等必要的经费却严重的不足,因此引发出人吃书的现象。

一、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1.资源短缺

主要表现在:首先,地方文献入藏量偏低,种类比较单一。原因是大部分县级图书馆受购书经费和人员限制,地方文献的来源仅限于征集和个人捐赠;其次,地方文献的揭示和整理开发工作不到位。部分县级图书馆只有卡片目录或是简单登记造册,没有开展地方文献书目数字化工作,不利于资源的共享;最后,地方数字资源建设工作起步缓慢。少数县级图书馆开始建设素材资源库,主要原因是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

2.员工素质偏低

县级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工作清闲、待遇又有保障的单位。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用人的自主权,人员的进出由上级部门决定,长期以来造成了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这样导致县级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首先,文化修养偏低,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县级图书馆的员工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老化,存在整体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照顾调入图书馆的,基本上是学非所用,长期停留在“外行”状态,而图书馆工作所需的图书馆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造成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其次,思想修养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马马虎虎。

二、县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建议

1.成立地区文献资源中心

由省级图书馆牵头成立地区地方文献资源中心,在市、县图书馆分别建立市、县地方文献分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地方文献网络,让各级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各司其职,共建共享。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需要省级图书馆起带动作用,也需要市图书馆和县图书馆进行配合、协同。省级图书馆需要负责全面收集地方文献,突出主题典藏和主题服务的特色,市、县图书馆可以结合历史发展、区域文化和用户需求,进行灵活丰富的特色主题服务的策划和创新。

2.加强地方文献的采集

2.1完善呈缴制度,建立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由政府下发地方文献征集的法规性文件;统一认识,加强协作,建立地区地方文献征集协作网,保证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持续、有效进行。地方文献征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由于地方文献的生产无序和覆盖面广,单靠某个单位的几个人征集必定势单力薄,遗漏也将无法避免。省、市、县各级图书馆之间要互通有无,交流文献;各市、县要以图书馆为中心,做好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协作,图书馆应争取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由图书馆牵头成立吸收政协文史资料办、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社科联、文联、博物馆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地方文献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地方文献交流与信息沟通,使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中心能及时掌握各类地方文献出版编印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征集入藏。

2.2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文献采集

地方文献主要通过呈缴、征集、捐赠、交换和购买等方式获得。呈缴本制度是省级馆获得正式出版的地方文献的重要途径,对学术性强、成本较高的文献以及重要的地情(如方志、年鉴等)、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地方建设战略性研究等正式出版物,如果只能征集到一本或征集难度大的可通过购买来增加复本以保证地方文献的入藏。

3.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1图书馆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行政、业务、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组织制度、职工管理制度、读者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藏书建设制度、图书分编制度、读者服务制度等。组织制度是关于图书馆管理机构、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职工管理制度可以使员工按章办事,还可以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约束松、散、懒的现象。岗位责任制、员工聘任制和员工教育制度是重要的职工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是关于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和奖励办法等方面的规定。员工聘任制是关于员工录用、聘任和解聘等方面的规定。只有建立和完善员工聘任制,对员工定期考核,才能把那些工作有失误、素质有差距的人员排斥在队伍之外,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对图书馆工作有重要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工作就很难正常进行,也很难保证一致。因此,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县级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制定和修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本馆的性质,一切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实际问题制定,同时制定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又要方便读者,还要注意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随着图书馆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应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地修改和完善,以免造成工作混乱。

4.开展有偿服务

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经费、业务经费、管理经费、设备经费和工资等,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经费不足是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也是服务层次较低的重要原因。经费不足对于图书馆来说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县级图书馆。政府拨款是我国县级图书馆主要经费来源,图书馆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拨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多方筹集经费。县级图书馆要解决资源短缺、服务层次较低等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开展有偿服务。开展有偿服务,要正确处理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的关系。图书馆是一种公益事业,不是市场,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也不能推向市场,不能一切向钱看。因此,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有偿服务,不能损害图书馆公益性,不能冲击和代替无偿读者服务,更不能本末倒置,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读者服务质量上。图书馆的声誉提高,又可以为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奠定基础。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处理已经脱离了手工操作,在图书档案管理方面,传统的手工档案存档、归类、整理及查询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校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急待改进。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图书档案管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就行了。轻视档案管理的思想都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管理缺乏了解,忽视档案管理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二)图书馆设备太落后。学校图书馆大多没有实现设施、设备的现代化,图书档案的分类、编目、存档、归类、整理以及读者对文献的检索等等工作还是原始的传统的手工操作,不论是图书档案管理员、还是读者,要完成一项任务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耗费很大的精力。

(三)图书馆制度不健全。中职学校在管理中虽然制定了使用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禄准,缺乏统一管理,很多文件材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归档,管理混乱。中职学校的档案形成于学校日常管理、教研活动和教研成果的开发推广中,档案材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如果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很难保证档案材料收集完整。

(四)图书馆管理不到位。在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应有的仲好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时缺乏专职档案员负责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大难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单薄;三是少数中职学校没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无法集中管理,缺乏保护措施,不利于档案的管理。

(五)利用不充分。图书馆是中职学校的窗口部门,图书馆的工作会产生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为领导决策、业务工作和科研的重要资料。充分利用已收集的档案资料,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落后,许多学校的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基本上都属于重藏轻用,造成了图书馆但当唉资源的浪费。

二、改进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图书馆档案是中职学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一个学校图书馆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因此,学校的档案工作应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既要适应今后管理的基础工作,又要尽快运用现代划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搞好中职学校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一个学校档案工作管理的怎么样,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要做好图书馆档案工作,首先要积极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二)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学校一方面要指定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同志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此外,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关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

(三)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硬件是提高中职学校档案水平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把档案设施建设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可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按需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软件方面,应安装档案管理软件,把档案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极大地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存储、处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以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图书馆应根据国家有关档案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按章办事、按规操作、妥善保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第二,简明实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五)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分成不同类别。一是党群类。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等。二是业务类。包括个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三是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图书馆的档案收集通过科学分类,便于系统地查找利用。

(六)电子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基础,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此,中职学校图书档案管理中,要逐步实现技术现代化,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它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已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七)提高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要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的好坏是衡量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尺度。

中职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一个漫长的从观念到技术再到实际应用的过程,是中职学校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在中职学校的横向比较过程中,除了办学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校园管理方式也是学校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和总体实力是非常重要的做好中职学校图书馆档案工作,对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对学校的教育和科研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7

关键词:图书馆审计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03-01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方式和服务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物质实体”转向兼有“网络信息”多元化发展,通过互联网远距离高速度传输模式使信息传递突破了馆藏和馆舍的界限,同时通过在线的参考咨询服务,服务对象不在局限在个人或本馆而是全球化。

1新时势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要求

在知识经济到来及现代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原有的管理模式已薄弱,已不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运行特点,所以管理模式急需改变。在这里作者认为在原有的管理体制下引入审计方法来改变图书馆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模式,加强组织结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更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2高校图书馆审计方法的引入

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任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和效益型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以判断该经济活动是否合规、合法、公允、有效,其目的在于确定或接触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目前审计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审计在内涵、外延上的长足发展已经突破经济领域扩张到管理范畴。所以新的管理模式呼之欲出。

高校图书馆审计是以改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审查高校图书馆在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和执行管理职能上的表现,达到促进图书馆各部门协调合作,提高各部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期更好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审计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整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资源,找出管理上的漏洞。

3高校图书馆审计工作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审计应从建立内部控制入手,审查内部制度的完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具有五个要素;①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控制环境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则和构架,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和经营风格;权责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会经营的重点和方向。②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以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③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是有助于管理层指令顺利实施的政策和程序。④信息的沟通与交流(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外部报告。⑤对环境的监控(monitoring),监控在经营过程中进行,通过对正常的管理和控制活动以及员工执行职责过程中的活动进行持续性监控,来评价系统运作的质量。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它具有服务上的内向型;审查范围的广泛性;作用的稳定性;微观监督和宏观监督的统一性等特征。体现了适时和全程的控制观念,不仅要求高校图书馆员应照章办事,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原则。我们现在极大的需要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引入审计这一经济手段,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考核制度、奖章激励制度,权责分明、纪律严肃,进而达到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审计的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为各分馆各职能部门领导者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改善经营管理,揭示管理制度上的薄弱环节,促进高校图书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改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高校图书馆的合法经济权益;监控高校图书馆的财产安全,促进高校图书馆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4高校图书馆审计工作内容

4.1对高校图书馆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

加强图书馆各分馆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财产物资是各分馆和各职能部门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通过设备基建、采购图书数据库、财务收支等各项审计工作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及时规避高校图书馆的经济风险,确保审计内容真实可靠,维护高校图书馆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完整性,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2、高校图书馆审计工作具体表现

高校图书馆经济业务必须授权才能执行,授权与不相容职务分工。规定各分馆各职能部门、各级工作人员职能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会计记录程序(见图)的控制。会计记录的基本程序包括分录记录和账户记录。分录记录是指当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会计人员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并将其结果编制会计分录(我国为填制记账凭证)的过程。而账户记录是指按照借贷记账法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过程。经费预算管理控制。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高校图书馆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以及一定时期内的损益表和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表的预计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审计资产安全性。在图书、数据库采购业务后是否立即登记入账,图书的每次借还是否按规则操作;对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是否进行定期盘点,账实是否相符;对图书馆资产的丢失和损失是否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

在21世纪新的经济形势下,依托图书馆馆藏资源培养出专兼职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具有图书情报的相关专业知识,也应具有管理、会计、统计、编程等方面相关的知识,制定出适合该馆实际工作的有关规定。对图书馆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依据、报告等作出具体规定,来保证图书馆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进行。

参考文献

[1]郑斌,宋良荣.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J].2014(5).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措施

目前,我国国内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以下简称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研究方面,大多都侧重于技术,认为信息安全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其所有出现的问题都依赖于先进技术。但信息技术无论多么完善,它都无法回答如下问题:管理主体、制度在信息安全中的责任;技术、人、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解决信息安全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什么在信息技术很发达的情况下,信息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事故依然频繁发生等等。可见,信息安全除了信息技术影响之外必有其他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仅侧重于技术的应用研究,还不能适应信息安全实践发展的需求,信息安全研究仍有继续深化的必要。

网络信息安全分析

网络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安全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两层意思,信息的安全是指保护基础运行信息、服务器信息、用户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信息或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还需要对信息风险和信息控制之间的最优平衡有非凡的理解。机密性要求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要求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和破坏。可用性是指保证访问信息的用户可以在不受干涉和阻碍的情况下对信息进行访问和使用。网络系统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设备中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系统的正常状态和安全运行。概括地讲,网络信息安全就是指采用技术、管理等多种措施,保护网络系统连续正常运行,保护各种资源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非法占用。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许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保障都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像信息安全所用到的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或流量分析技术、认证控制技术、VLan技术、加密技术、Vpn、病毒防护技术、容灾技术等多项安全技术,为确保图书馆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制度和制度执行力。制定严格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使人遵守规则,这是技术涉及不到的层面。而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得以实现,却又是制度所不能解决的。在信息安全实践中,技术与制度二者不能断然分开,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一种硬手段,制度是一种规范性的软手段。目前,国内数字图书馆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缺乏严格、细致、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定与安全技术相配套。二是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常态机制。图书馆馆员以及用户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知识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三是信息安全监督审查机制不健全。监督审查机制不健全,将导致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图书馆无法及时找出安全管理漏洞和不足,无法对安全管理漏洞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四是制度执行不力。从目前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建设来看,不缺少严谨细密的典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的不折不扣地执行。一些图书馆存在有章不循、有规不依,奖惩不严、问责流于形式,安全督查不到位等种种问题。制定的制度是为了执行,因为只有执行才能把制度确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得不到执行的制度是毫无用处的,制度也就名存实亡。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网络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网络信息安全实际上就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物,而物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可言的,它不涉及人及其行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网络信息安全必然涉及到人及其行为和制度问题。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包括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制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防护策略、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规划与应急方案、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等内容。安全技术只有在有效的管理控制之下,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可见,严格的安全管理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保证。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趋凸显。目前,国内过多地强调技术的作用,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技术上,致使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有人对2009年我国30家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已发生的安全事件中,三分之一的安全事件是由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引起的,而事件发生原因中管理因素高达70%以上。可见,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已成为数字图书馆整个网络信息系统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危害远大于其他方面。这里主要讨论对人的管理问题,人的认识和观念问题。著名的前黑客凯文・米蒂尼说过,尽管很多公司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但这些安全措施在网络犯罪面前仍然显得不堪一击,原因是他们忽略了网络安全最为薄弱的环节――人的因素。数字图书馆拥有功能非常强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和最先进的安全技术设施,但却有可能缘于人而产生失误,致使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和不足,从而导致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面临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如引入木马、病毒或其他危害程序;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不正常甚至瘫痪,信息外泄,无法应对新出现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等,这与相关人员特别是一些负责人员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认识不足以及责任感缺失有关。

图书馆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理念的滞后,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层的认识,导致决策上的失误或管理不足,将给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有的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图书馆封闭式内部局域网安全管理模式上,并没有认识到数字图书馆更为开放的环境将面临更趋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致使在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防御方面处于被动状态,有的管理者虽然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但却认为只要加大对安全产品的投入,购买并安装了最先进的安全技术产品,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或误认为到了信息技术特别发达的时候,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管理是管理员的事情,与其他馆员无关。或误认为安全维护与管理都是服务提供商的事,图书馆只管应用就行了。不重视安全责任意识教育与技能培训,导致一些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思想麻痹大意,安全责任意识不强,不知道网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不了解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以及在对付入侵行为方面的责任。

没有安全责任和责任分配机制,对信息安全责任人的责任内容、范围、责任分配不清楚。图书馆管理者制定的员工岗位责任书,责任划分不明、工作内容描述不清,导致馆员不清楚应在什么范围和限度内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有责任,应该承担何种责任和义务。致使出现安全管理问题时,不是相互推诿,就是听之任之。不重视对高素养、高技能安全管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些图书馆的馆内安全管理工作多为业务培训,但缺乏全面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缺少深入和细致的了解和掌握,应付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不够强。由于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欠缺,导致他们无法应对新出现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该清楚地看到,人是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要使人的理于信息安全,必须要借助于制度规范,使人沿着信息安全正确的规定自觉行动。

应该指出,制度只是一种方法,是有边界的,并不是万能的。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被执行也形同一张废纸。同时,制度具有刚性,它不能时刻随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变化而变化,落后的制度有可能阻碍网络信息安全的建设。综上所述,制度、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都有自己的边界,如若单一运行制度、技术,即便是极为负责任的管理人员,也不可能完善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因此,技术、制度、管理主体(人)的责任应三管齐下,才能真正预防和因减少技术、管理等因素所导致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大程度地保护网络,使其安全运行,并最大限度地挽回网络信息系统损失。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需要技术(支撑)和管理(落实)的双重保证。从安全防范技术层面上讲,国内的数字图书馆都有较为成熟的防御体系,但在安全管理方面,数字图书馆还须做诸多努力。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图书馆管理者应改变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树立全新的安全管理理念,针对图书馆馆员以及读者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措施不落实等现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工作。要加大对安全防范措施检查的力度,开展岗前培训、现场网络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倡自主学习,派送技术骨干再深造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讲座,将促使馆员熟知图书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掌握相关设备的正确操作规程,以及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的操作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馆内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执行制度的意识和能力。图书馆要经常派遣馆内重点培养的年轻技术管理骨干参加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及早掌握安全技术与管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的网络及安全产品的功能,了解网络病毒、密码攻击、分组窃听、ip欺骗、拒绝服务、端口攻击等多样化攻击手段。安全管理员要定期对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及时修正安全缺陷、评估缺失,及早采取补救措施。安全维护仅仅依靠馆内为数不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依靠全体馆员、用户(读者)的同心协力。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使全体馆员及用户明确自身权限和义务,严格、自觉地遵守图书馆上网规定,不越权、不随意下载和安装盗版或共享软件,同时保管好自己的密码,经常加固系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的贯彻落实,不但要求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还要求对制度的不折不扣地执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不断创新与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制度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对制度执行力大小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对具有严肃性和不可违反性的包含有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安全条例等项内容的规章制度,数字图书馆要不断根据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修正和补充。制度完善不能盲目跟风,各个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总结制度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建设的内容,力求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建立监督审计机制,强化责任监督,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效能。数字图书馆安全防护体系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在制度上就必须做出预先的安排,以检测危机事件,并做出预警准备,以事前预防和控制替代事后的责任威慑。设立专门的主管部门,通过网络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这一监督主体,加大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审计,通过及时修正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督查检查,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其次,要提高制度主体(人)的执行力。任何制度要达到有效的管理效能,就必须通过制度主体相关人员的具体行为实现。而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态度、素质及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制度执行行为和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制度执行力的高低。主体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制度认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制度的落实。对制度有准确认知,制度才有可能落在实处。为此,数字图书馆要特别组织相关负责人员及馆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他们对制度的实现目标、内容、作用、边界等准确认知。特别是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等的准确认知,如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一位管理人员按照自己的岗位和职权管理使用系统;明确责任,使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懂得他们是技术责任第一人,懂得自己责任边界及范围。使图书馆管理者明确他们是安全管理责任第一人,是安全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安全制度的督察者。主体对制度内容、边界等准确认知,才能对照制度找差距,发现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纠正,才能将责任认识内化为行为准则,最终上升为自觉行为。主体要提高执行力,需增强对制度认同。通过自主学习、教育培训、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制度主体的素质,提高执行制度能力水平,从而增强全体馆员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对管理制度中包含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安全条例等项内容的硬性管理规章制度的认同。如系统安全责任与监管制度;重要软件系统和关键硬件设备的操作制度;系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责任制度;用户权限分配和管理制度;系统灾难应急预案;事故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的认同。主体要提高执行力,还需坚持说服教育与强制执行相结合,综合利用多种执行手段,有效推动制度执行。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9

1、人力资源管理难点

(1)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执行力不足。独立学院因为其快速发展的特性,在人才招聘方面虽然决策速度也很快,但是面临着生源迅速扩大与师资力量储备缺乏的矛盾,尤其是图书馆,缺乏图书馆相关专业如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的专业人员,大部分教师都是临危受命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在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典藏分配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方面执行力明显不足。

(2)馆员岗位固定,上升空间小,动力不足。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馆员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因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独立学院中一个特殊的体系存在,馆员从事的工作与学校的主系统就像两条平行线,工作并行,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转岗、升职方面与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相比缺乏竞争力,长期固定在相同的岗位和相同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丧失工作动力。

(3)对馆员的要求更高。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庭经济情况好,自我意识较强,特性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图书馆员常因为对学生的特性把握不足,无法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要求,容易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对以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制度管理难点

(1)管理制度不完善,队伍稳定性不高。首先,独立学院图书馆员工因为专业化程度不高、上升空间小等因素,使得这个群体缺乏稳定性,而作为一个为成千上万学生提供服务的独立机构应该维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但目前图书馆因为缺乏条件和权限,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很难体现出“激励机制”,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图书馆规模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而扩大,而学校却经常因为资金的考虑,在员工招聘和提高待遇方面有所保留,使师生比不断增大,员工的工作内容远远超过了其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工作职责,造成一岗多责、一岗多能的情况,压力不断增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2)缺乏长效制度保障,难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目前,较多的馆开展的服务主要是图书外借和阅览工作,基本没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读者培训、文献检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虽然有装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但可浏览的学术资源非常少。电子阅览室中的电子文献资源的宣传和读者培训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其利用率也很低。图书资源利用率低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服务单一、图书质量不高或者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原因,缺乏制度保障也是主要原因。图书馆本身在吸引学生入馆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缺乏主动性,在宣传和引导学生入馆方面只重视一些类似“读书月”等单一的、集中的短期活动,没能形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长效制度来巩固和扩大图书馆的宣传成果,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3、学生助理管理难点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成立的时间不长,随在校学生的逐年增加,为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迫切需要,完成年均藏书量、年进书量等规定指标,图书馆必须不断扩大购书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图书流通量增大,阅览座位增加,图书馆工作量也相继成倍增长,而每年新增正式员工名额毕竟有限,这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出现缺口,只能依靠学生助理来完成图书馆部分工作,但在学生助理的管理上有不少难点。

(1)学生助理流动性大,培训难,管理难。一是学生助理因为课程和实习等原因,不可能在图书馆长时间工作,流动性很大;二是由于无法对学生助理进行很好的培训,所以学生助理的工作效率往往不高,容易出错。而图书馆教师一方面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一方面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2)师生交流少,勤工助学角色定位不准。独立院校的学生基本处于“不差钱”的水平,图书馆学生助理微薄的薪水对他们的生活不能产生很大改变,只是出于个人需要或学校强行安排到图书馆工作,因而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对工作也不够热爱,没有把自己放在为老师、为同学服务的位置,这种心态的存在也影响了他们与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解决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难点的对策

(1)依托名校母体优质资源,做好人员培训。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以借助校本部优良资源,如办馆理念、办馆思想、技术力量、管理软件、网络资源等,来推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人员培训方面,通过组织活动加强交流,并开展交叉培训、学习,一方面把校本部图书馆的老教师请来做讲座,培训图书分类、编目技术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人员送到校本部去进行短期的实习和培训;同时,外出培训和实习也是一种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措施,可以增强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2)发挥馆员专业特长,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教师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图书馆应该利用这种不同专业的差异,将人员根据图书馆藏分类编排,提高馆员对书目的熟悉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图书馆一方面应根据馆员的专业或者特长,为馆员提供上选修课的机会,提高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根据馆员特长开设一些新课,通过上课,不仅可以改观学生对图书馆老师的认识度,改变学生认为“图书馆员是阿姨,而不是老师”的错误观念,提高馆员的存在感,提高队伍的稳定性,而且通过上课也可以发挥馆员特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避免了长期在馆内工作单一造成的倦怠感。

(3)将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独立学院具有独特的办学形式,在学生管理体系、培养计划和校园文化塑造等方面也很注重走特色化之路,而图书馆作为独立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内最神圣、最令人肃穆的地方,其特色文化建设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3个主要方面,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两者相互促进,为独立学院特色化建设提供支持。第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图书馆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甚至于馆员的统一服装等细节会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和阅读兴趣,提高入馆率。第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主,通过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相结合调整馆藏结构、文献类型,并通过为专业技能比赛提供支持宣传馆藏知识,通过倡导学生爱护书籍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改变以往对图书馆庄严肃穆的认识,塑造有亲和力、有吸引力、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第三,图书馆制度建设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制度建设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各项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大环境下,制定图书馆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修订学院图书馆的系列规章制度,在“岗位职责”和“操作规则”等相关规章制度中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性”,在“纪律制度”和“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中既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又注视“人性化”制度管理理念,并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机地结合在规章制度的条款之中,激励员工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积极性。

(4)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宽图书利用率渠道。首先,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整合成有效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馆藏所提供的范围,其内容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动态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和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发网上信息,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分类整理,提炼成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资源,并逐步使之成为本馆特色数据库。其次,发挥微博特性,提高图书馆影响力。“微博”作为一个广播式、开放式的平台,在影响力方面已经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目前很多图书馆都通过“微博”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服务广大读者,其中不乏首都图书馆这样的大型图书馆。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微博注册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可以推断在校大学生微博的注册人数也相当庞大。微博不仅可以活动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地收集反馈意见,其强大的社交功能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活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灵活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宣传方式,重新点燃更多的人对图书馆的兴趣。

(5)将公益服务性质的勤工助学岗位与固定岗位相结合。针对独立学院图书馆人手不足、岗位人员流失快的问题,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定岗位学生的培训,了解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减少岗位流失;另一方面要发起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以公益服务的形式来图书馆工作,了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为今后固定岗位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三、结语

图书管理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数字环境;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数字化环境就是人与空间的新界面,将文字、图像、声音等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控制的空间环境,实现信息的传递。当前,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促进图书馆管理效果良好的实现。

1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缺乏创新意识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对信息获取速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资源以及信息的重要场所,就要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图书馆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领导的管理创新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图书馆管理所面临的严峻环境,也没有意识到创新对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影响,依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忽视管理的重要性,严重制约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

1.2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图书馆管理依旧使用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采用集中式的管理管理进行图书资源的管理,在图书馆的内部,依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按资排辈的现象,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在图书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不集中,信息资源重复和浪费的现象严重。而且在建立图书馆数据库时,管理和建设标准不统一,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划分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共享难度比较大,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网络化管理举步维艰。[2]

1.3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严格,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掌握扎实的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然而在实际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并不高,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他们对管理工作了解不够,图书馆管理创新意识不高,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1.4规章制度不完善

图书馆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的,目前的图书馆中,虽然也有各种规章制度约束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但是由于这些规章制度不完善,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经常会因人为因素导致规章制度失去效力,导致图书管理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作保障,图书馆的资源开发与共享也很难得到有效地开展。

2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

2.1实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路来获取信息,利用纸质书籍获取知识的人越来越少,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要实现良好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读者,就必须要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实现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读者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提高图书馆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要树立创新管理意识,更新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竞争力意识,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管理图书馆,促进图书馆实现良好的发展。

2.2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图书馆要实现良好的管理,不仅要创新管理理念,还需要制定全新的图书馆管理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促进图书馆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减少管理人员,降低人力资源的支出,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率的图书管理工作。[3]任何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所以必须努力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破旧体制的束缚和制约,以全新的管理思路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造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且由于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比较缺乏,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严重制约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利用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成本支出的减少,将资金用到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图书馆建设良好的硬件环境以及服务环境。此外,还需要建立数字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在数字化环境下,要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体制,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服务。[4]

2.4创新图书馆的管理服务

在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也应发生,创新服务方式,从手工服务转变为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图书馆应为读者创造一个安静、轻松的阅读环境,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采纳读者的意见,应有计划地进行服务模式的改变,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读者科学的解答问题,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实现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3结束语

数字化环境下,要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完善图书馆管理的理念、模式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的创新,积极主动地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红伟.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8(23):181-182.

[2]李志兵.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9(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