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十篇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十篇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9:27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1

“护理程序”是1955年由美国的莉迪亚·霍尔(LydiaHall)首次提出,tl〕现已经被整个护理界所接受,(包括我国的护理界)并_}_1.被J“泛地应用到对个体、‘家庭和社l犬的护理实践Ll,。Hall提l}}的护卫l)程序主要由i,g个步骤组成:评估(asses,sment)、计划(planning)、实施(implementat一ion)和评价(evaluation)。按照这个程序,在实行任何护理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被服务对象的状况,通过收集有关的情况,找出需要护理的问题。第二步是根据存在的问题,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第三步依据制定好的方案去实施护理措施。最后一步是评价护理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各国略有不同.如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四步,而美国则执行五步法,即在评估之后,增加了“诊断”这一步,虽然具体分步不同,但基本概念和程序是一致的。护理程序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评价原有问题是否解决的同时又可以发现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整措施,缩小目标差,来达到预定的目标。护理程序是科学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体现。因此,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的出现,被认为是护理领域的一次革命。’已使护理工作成为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控制的行为.是护理工作走上专业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何润“护理诊断”(nursingDiagnosis)

“护理诊断”1953年由美国的V·Fry首先提出,但直到70年代才引起护理界的重视.1973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护理诊断分类组”。此后每两年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制定和修改护理诊断。1982年第五次会议上,由于加拿大代表参加而改名为“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orthamerieannursingDiagnosisassociation简称na一nDa)。至1988年第八次会议已提出了97条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的定义是:“对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幻其特点是:①说明个人当前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护理。②与医疗诊断有所区别.③根据不同的护理范围进行一定的分类。④明确指出所需具备的护理知识。

护理诊断是从护理的角度,提出病人或服务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身各方面同健康有关的问题。它是一系列的诊断性名称或标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护理的范围的。所以常是一组体征和症状的概括性描述。通常由2一3个部分组成。即健康问题(problem)、病因(etiology)、症状或体征(SignsorSymptoms)又称peS公式。实际在临床上常习惯用pSe表示。如:排便异常(p):便秘(S):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引起(e)。目前的趋势是简化为二部分:即p+e或者是S+e.如:焦虑(p):由于医疗诊断不清引起(e)。脱水(S):由于腹泻引起(e)。每一个诊断都有明确的定义。

护理诊断的提出是护理专业化的另一次吃跃。它有利于护理界统一护理问题,便于交流和总结经验及计算机化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护理教育.可以说,护理诊断是80年代以来,护理理论和知识体系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三、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对护理教育的影晌

这些概念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护理模式从单纯的护理疾病向护理整体人的转化。护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医疗诊断的“疾病”的护理.这一变化对护理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对护理教育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影响

从传统上来说,护理教育始终注重培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实用型人才。而护理程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不仅会干,更要会思考。因此,护理程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设置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准确地找出现存的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执行这些措施以及根据目标来评价措施的结果。因此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计划的能力和控制、评价的能力。〔3〕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夯析和处理问题是十分有好处的。目前我国许多护校、护理系也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护理程序的应用,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2.对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使大多数护理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以生物医学知识大主。临床课讲课顺序多是:疾病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原则:愈后和护理.护理不仅在顺序上为最后,内容和时间都最少。这种课程设置很难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使不少学生轻护理、重医疗.而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概念的出现,使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发生了变化。如1986年,美国密苏里州大学护理系开创了以北美护理诊断学会(nanDa)提出的护理诊断目录来设置课程的新模式.t4〕这种模式不再按照各系统疾病来安排课程,而是以护理诊断来组所有的临床课程.如内一外科护理学,以“呼吸功能改变”、“活动无耐力”、“排泄功能改变”等护理诊断组织原来许多疾病的内容。如“气体交换障碍”这一护理诊断中,包含了所有原因造成的缺氧的疾病,介绍了各种可能引起缺氧的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及护理措施.如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胸外伤(包括手术)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因为从医疗的角度来说,许多系统的疾病都会有缺氧的症状,但病因,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是不同的。

而从护理的角度出发,许多不同疾病造成的同样症状却可以有相同的护理措施。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护理单纯依附于医疗的观念,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点,强调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也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虽然出现的时间尚短,但必将会继续影响到护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来设置全部临床课程,但许多护理系,护理大专班以及北京市成人自学高考护理专业都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完成护理病历,并要求提出护理诊断。(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目前也有采用护理问题来替代护理诊断‘)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会出现以护理诊断来安排部分护理课程的尝试。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2

关键词创建控烟医疗机构行政督导

在现代社会,吸烟有害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开始逐步为人们认知和接受。创建无烟医疗机构是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无烟医疗机构是手段,我们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先导作用,积极推进控烟工作,促进全社会减少烟害,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保障控烟顺利进行

领导重视控烟工作是成功控烟的关键,领导班子带头戒烟,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安、保洁坚持巡查,医生能主动询问患者吸烟情况并提供帮助。

做好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各医院成立医院、科室控二级烟领导小组,控烟工作由专人或兼职管理,在单位内部开展一定形式的控烟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培训考核、印发宣传材料、对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等,使职工知晓戒烟目的、意义,知晓率达到100%。控烟项目干预工作要在围产期门诊、孕妇学校、病房等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引导重点干预对象利用宣传信息做好动态控烟和家庭控烟。要树立双赢意识,加大病员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力度,使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培养起健康的生活理念,建立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控烟、戒烟行列中来。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实施方案。制度建设是强化控烟措施,加大控烟力度的重要手段。要在建立控烟监督、巡查督导、考评奖惩等制度措施的基础上,把控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提供戒烟服务等指标纳入各项管理规定之中,从制度层面落实控烟措施,使戒烟干预、控烟能力养成和禁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时间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有序有效积极推进。项目工作干预计划要同步跟进,同步实施。确保全面控烟项目逐步有效推进。

循序渐进,自觉履约,科学实施控烟工作

控制吸烟最终实现戒烟和就医环境全面无烟,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要从开展创建无烟办公室、无烟会议室、无烟病区开始,教育职工,自觉履约,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全院范围,全面落实禁烟工作内容。要实行分级管理模式,做到三个100%(全院职工“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培训率达到100%,对病友及其家属的“吸烟与健康”宣教率达到100%,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发放率达到100%)。要深入开展健康干预,将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作为降低医疗卫生系统吸烟率,控制烟草危害的重要干预措施,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督导评估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控烟知识,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拓展服务,规范创建,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把戒烟服务提上日程。目前,提供戒烟服务是我国医院的薄弱环节。全国医院有戒烟门诊的不足100家,吸烟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且戒烟成功率低,复发率高,很需要专业戒烟医生懂得制定戒烟计划,这是个大问题。烟民要求戒烟,多数“求医无门”。因此,医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一批专、兼职的戒烟医生,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将其纳入病历考核标准,并在门诊部开设戒烟门诊,向吸烟者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咨询、劝阻和指导戒烟工作,并合理使用戒烟药物帮助患者戒烟,并争取将戒烟药物纳入医院基本用药名录和解决医疗报销的问题,将更有利于戒烟工作的开展。

把控烟工作作为医院规范管理。要把控烟履约活动与“管理年”等主题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作为规范医院管理、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落实好禁烟目标任务和责任。创无烟医院已是硬性要求,能不能拿下无烟医院的牌子,就看在座各位的工作的力度、意志力、也体现了工作作风。各单位要在控烟工作上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再立新功。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3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1)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2)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3)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4)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5)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6)家庭教养方式; 

(7)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1、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2、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3、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1、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2、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施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的任务。有时阶段的划分是按任务的难易程度,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如,一位教师在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时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时交作业,做错题、漏做题都不计较;第二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而且要不漏题,但是做错了不计较;第三阶段:不仅要按时交作业、不漏题,作业正确率还要不断提高。有时,阶段的划分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如,一位教师帮助一名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时也将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不随便接下茬;第二阶段:自习课不随便下座位;第三阶段是:自习课不随便说话。 

4、制订教育策略时要调动相关的教育力量,运用多种教育措施。如,解决某一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问题,要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能够帮助和督促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要与相关的科任教师沟通,使科任教师对该生多一些关注;与学生本人沟通,调动其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时,还要考虑多种教育措施的综合运用,如适当地补课、与学生本人建立契约、适时地奖惩等。 

 

步骤五:实施教育策略并进行追踪观察 

 

教育策略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追踪观察伴随其整个过程。研究对象的变化反映着教育策略的可行性,如果实施的教育策略没有引起研究对象相应的变化,就要返回到前一步骤,修改教育策略,甚至返回再前一步骤,重新进行分析诊断。有时在实施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则需要制订新的对策。如,在要求某一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该生数学基础太差,就要和家长商量请家教的问题。再如,在针对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而实施教育策略的过程中,又发现一个新的导致抄作业的原因,即各科教师留的作业量太大,这就需要有新的对策,例如,与科任教师协调,适当减少作业量等。 

研究者在进行追踪观察时不能仅凭自己的直观观察,还要经常与被研究者沟通,了解其感受,有时还要与家长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从而使自己更加客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变化。 

 

步骤六:效果及反思 

 

1、效果是实施教育策略后研究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它和步骤一遥相呼应,也是前五个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实施的必然结果。效果的描述力求要客观,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材料要翔实,可以通过方方面面的反映来说明问题,家长、同学、相关教师的评价,被研究者自身的感受,都可以成为描述效果时的证据。一位地理教师对一个缺乏自信、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他在描述效果时是这样写的:一个学期下来,他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地理考了63分,成为他各门功课中的最高分,也是他惟一及格的一科。这个成绩对于别人来讲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飞跃了。最主要的是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了很大提高,更为可贵的是自信心显著增强。拿到地理试卷,他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满足,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考得更好些!” 

2、反思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整个研究过程有哪些利弊得失?研究中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通过研究有哪些体会、启示?如,一位教师在辅导完一个女生异性交往问题后是这样进行反思的:我对小露的辅导在初级目标的达成上是比较成功的。到辅导结束时小露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她重新评价了自己和那位男生之间的关系,她认为那位男生是曾经帮助过她的好朋友,他们现在并不是恋人之间的“分手”。在终级目标的达成上,我的辅导可能还不够充分。虽然在辅导的结束阶段小露的自信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今后遇到挫折时她是否具有较强的耐受力还很难说,人格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可能出现一些反复。另外,在她与家人的沟通上,母亲的反应对她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我能与她母亲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那么,对她的帮助将更加持久和有效。 

 

步骤七:个案的撰写 

 

如果上述六个步骤扎扎实实做下来并及时加以详细记录,个案的撰写就水到渠成了。个案的表述可以是研究报告的形式,也可以是教育叙事的形式。 

个案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效果怎样?对整个过程怎样认识?与基本思路相匹配的基本结构是: 

1、个案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状况; 

2、分析诊断; 

3、教育策略及实施过程; 

4、效果及反思。 

教育叙事的形式即教育的记叙文,其基本特点是: 

1、一件真实可信的事; 

2、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3、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过程完整; 

4、描写细致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夹叙夹议;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4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热性惊厥;依从性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79-02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状况以及诱发因素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教育方法: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定的的护理诊断,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对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3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和工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口头讲解结合示范操作,使家长掌握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最后对患儿家长采取提问,对不能正确回答的健康教育知识,再讲解1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4教育内容:对照组教育内容:(1)向患儿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减轻家长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热性惊厥好发于病初体温骤升时,通常30~60分钟肢端发凉的过程体温上升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分钟,故应及时测体温或脉搏,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3)掌握常用退热方法,说明退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宣传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好处和方法。(4)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多饮水或喜欢的果汁饮料等。(5)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患儿发冷时予保暖,以减轻寒战。患儿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6)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7)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向家长宣教热性惊厥患儿应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3]。当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应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并按压患儿的人中穴,解开衣领,用软布包裹筷子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一般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停止,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8)教育组除以上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2.5评定方法:(1)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前1天应用自行设计的热性惊厥相关知识(病因、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预防原则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2)依从性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指导内容(即:预防呼吸道感染,退热药和抗惊药的使用办法、掌握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问卷调查,5项都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不依从。(3)复发率统计评定。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2.6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结果(见表1、2、3)

3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5],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宣传转变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能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评价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修订,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程序化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建立护患间互动平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莉,蔡方成.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桂红民.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4]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15.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5

摘要: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了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七个步骤。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个案研究 

 

许多中小学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以自我为中心,厌学、经受不住挫折、不会合作、缺乏责任感、懒惰、逆反等。教师为教育他们磨破了嘴皮,但收效甚微。教师们非常渴望有高人给支招,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千差万别的、变化发展的学生,修炼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力,将有利于破解种种教育难题,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一般是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被研究者的良好发展。 

教师的个案研究能力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炼的。即教师本人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作为研究者,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研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实践者,研究的课题来源于自身实践,研究的成果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修炼自身个案研究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修炼个案研究能力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研究对象 

 

1、个案研究的对象具有单一性,即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团体。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有的问题应付自如,有的问题则难以解决,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人的问题,如,一个学生因为经常上网玩游戏而影响学习,那么,该生上网玩游戏影响学习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有的研究对象是集体中发生的一件事,如,一段时间以来,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那么,班里抄作业现象就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2、确定研究对象要搞清楚研究对象的状况。任何问题和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明确研究对象的状况就要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经过。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事情的背景及经过的:我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Z是我的学生。她由于在低年级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课,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她玩半节课。每堂数学课,我都提醒她几次,可是,她还是老样子。一堂课她得走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转过神儿来听课时,由于没听见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又开始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各科教师都很着急。她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也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步骤二:调查整理个案研究的资料 

 

1、调查是对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为教育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调查时可采用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如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养方式;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其个人成长史及不完成作业的原因;通过查阅该生档案了解其身心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一个人的资料进行搜集的方法,如果是对一个教育事件的研究,方法可能略有不同。如,班主任发现学生早晨到校有相互抄作业的情况,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和原因,可以运用问卷法和谈话法。在实际调查工作中,运用一种调查方法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多方面信息,如通过家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风格,还可以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个人成长史等。也可通过多种调查方法了解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如通过访问法、谈话法、资料阅读法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成长史。 

2、调查后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如果运用的是访问法、谈话法、观察法,事后要及时写成文字材料;如果是阅读档案,可以对档案中的相关材料进行摘抄;如果采用了问卷法,要及时对问卷进行统计。调查得来的资料往往相互交叉,不同性质的资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有必要对其梳理。如果研究对象是个人的话,调查材料可以按资料性

[1] [2] [3] [4]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质进行如下分类: 

()该生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等; 

()家庭情况:家庭构成、家长职业与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居住环境等; 

()健康情况:身高、体重、生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个性特征:性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特长等; 

()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 

()家庭教养方式; 

()重要的既往史及社会生活背景。 

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事件,就要根据调查材料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步骤三:分析诊断 

 

分析是对调查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诊断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性质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分析诊断是制订教育措施的前提,这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只有正确分析诊断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分析诊断的过程是一个确定事物逻辑关系的过程。研究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把各种方式获得的调查资料相互对照印证和比较,筛选出可靠的、真实的资料,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按先后顺序列出,通过这个过程把握事情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应该能够基本上反映事实真相。如我们研究的是一个初二男生经常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不完成作业是该男生现在的表现,通过对与该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逻辑关系是这样的:该生在小学就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忙于做买卖,很少过问其学习情况。到了初中,学习科目多了,作业多了,特别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做作业吃力,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更频繁了。由此做出的诊断是:该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物理、外语学习困难。 

、分析诊断的过程又是一个寻找相关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过程。如果研究的是某个学生的问题,就可以从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因素三方面进行。生物学原因主要从年龄、性别、有无躯体疾病等方面去寻找;社会学原因主要分析该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及学校教育方式与行为表现的联系;心理学原因主要是寻找与行为表现有关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分析诊断的过程还是一个进一步分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班里抄作业现象严重,近一半的学生都有抄作业的行为,为什么要抄别人的作业呢?通过调查发现,抄作业可分为四类情况:第一类是不会做;第二类是懒得做,抄别人的省事;第三类是做得慢,没做完,该交了,抄别人的应付差事;第四类是做完了,但是在和别人对作业时发现自己有错题,照别人的作业改错题。同样是抄作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分类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真相。为了使我们的认识更加逼近事实真相,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类,如第一类是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呢?通过进一步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种原因:上课没注意听讲;听讲了但没听懂;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等。只有建立在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诊断才具有准确性,“上课没注意听讲”可能是学习态度或学习习惯问题,或者是遇到了什么分心的事;“听讲了但没听懂或听懂了但一做题就不会”可能是学习基础或学习方法问题。如果对事实的真相还不够清楚就再问“问什么”,一直到把握事实的真相为止。 

步骤四:制订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的制订是在分析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 

、首先要查阅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了解同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拓展自己的思路。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做到具有科学性。例如,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学生的自卑心理学习了有关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学习认识到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对成人评价的理解及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于是,他制订的教育策略主要是两条:一是通过与家长、同学、教师的沟通,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帮助学生成功。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直接嵌入到教育策略中,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的应用。

、制订教育策略时,可以让有关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一方面可以使教育策略更为周详可行;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各自的任务,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6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一个告知、动员与帮助人们采纳和保持口腔保健实践与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社区居民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并倡导所需的环境改变以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D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7

关键词:遗传病;优生学;措施

【分类号】C923

一、优生学

优生学是1883年英国的高尔顿首次提出的。是研究利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学科,人类要更好的优生必须从遗传学角度进行,为防止和消除遗传因素致畸或死亡。

二、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各个器官,它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和垂直传递等特点。

(一)遗传病的种类

目前,我国每年拥有20-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遗传病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病种,它主要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据遗传浒病学调查,约10%的孕妇流产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中,先天畸形居首位,儿童智力发育不全者约占3%,其中4/5由遗传因素所致。我们常见的遗传病有软骨发育不全、多指(趾)症、先天愚型、性腺发育不全症、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性聋哑、红绿色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无脑儿、神经管畸形;唇裂、颚裂、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5000多种。

(二)遗传病的防治

做好孕前准备,保证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如患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和其它一些

严重器质性疾病的病人不要急于要孩,防止病毒侵袭胎儿造成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避免近亲结婚,因为近亲婚配的子女,先天畸形及死亡率比一般群体高3-4倍;避免高龄产妇生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25-30岁之间。男性生育年龄可放宽到45岁,研究表明小于20岁大于35岁以上的母亲所生的子女,患先天畸形概率要比最佳生育年龄高出16倍之多;怀孕期间不可滥用药;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适当休息,节制性生活,科学饮食;保持愉快心情,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积极进行胎教。

(三)遗传病的治疗

遗传病一般只能改善或矫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没有完全根治的方法。它的治疗方法有

手术治疗,如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外生殖器畸形等;饮食治疗;基因治疗,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药物治疗,如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失糖尿病。

(四)强化公众意识

加公众对遗传病的认识,尽量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宣传的目的,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干预;加强各地区医院卫生保健部门工作。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对生命科学研究也是与日俱进,;因此,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展,为了预防遗传病给人类带来的困扰,我们必须提倡优生,重视遗传,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优生的措施有哪些

优生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预防性(消极性)优生为目的,如遗传咨询、婚前检查、人工流产等。另一类则属优生的措施,如遗传工程、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相对而言,前一类措施出现较早且较易实行。

(一)做好搞好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

遗传咨询是指由咨询医师或从事医学遗传学的专职人员对遗传病患者及亲属所提出的有关其疾病的全部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遗传咨询可分为婚前咨询、产前咨询,或其他方面的咨询,如某些先天性畸形能否遗传后代等。医生进行咨询解答的步骤可分为:明确诊断;分析疾病的遗传方式;向咨询者及其亲属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三个步骤。

遗传咨询时间总的原则是宜早不宜晚。首先是择偶咨询即婚前咨询。知道自己的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应在婚前检查中如实地告诉医生,以便通过双方染色体的检查,来判断婚后是否会生畸形儿。如果双方染色体的重视组合会导致遗传病的延续,那么,是结合还是分手,应该科学地、慎重地考虑。

其次是孕前咨询。夫妇双方中一方有遗传病家族史或已生过一个先天性畸形儿,应在准备怀孕前去咨询。有的遗传病与环境、季节有关系,医生会对何时怀孕有利提出具体意见。另外,有些遗传病需要在孕前做必要的治疗,或服一些药品对胎儿发育有利,因此,孕前先去咨询,遵照医生的嘱咐怀孕是会有利于优生的。

再有孕早期及时咨询,怀孕后应该在一、两个月时去咨询,最晚不超过三个月。孕早期咨询,医生可以通过询问妊娠反映,做必要的检查来判断胎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但仍需要继续观察监护胎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早期引产对孕妇身体的影响会小一些。由此可见,在怀孕四五个月以后再去做遗传咨询是为时太晚了。因为有的检查要待一两个星期后才能做出诊断。诊断后如果需要引产,胎儿大了,对孕妇健康影响就更大了。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8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1.5%,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无痛人流;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以多学科标准计划为导向的健康服务工具,是针对某一病种或某一手术,综合临床、护理、药剂、营养、康复、心理以及医院管理等多学科医学知识,依据诊疗的时间流程,结合治疗的中间结果,建立的一套标准化医疗护理模式,最终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作用[1]。无痛人工流产术是对早孕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麻醉性镇痛药物实施的一种新型人工流产术,使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整个人工流产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促进现代护理模式向着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我们根据无痛人流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心理特点,将Cnp运用于无痛人流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12月400例于我院门诊自愿要求做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年龄为20~41岁,体重45~60kg,停经45~50d。术前常规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确诊宫内妊娠,无慢性疾病者,均可实施此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见表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1制订Cnp图内容包括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离院院计划等。充分了解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查阅相关文献,在科主任,科护长的指导下,与医生合作,结合患者需求(特别是既往患者有突出要求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2]。

1.2.2实施对新收实施Cnp的患者,由经管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按照Cnp图,当班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解释有关内容和作用,如医院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并在Cnp上对已实施的内容及时签名。每日责任护士按照路径上的参考时间,根据患者的需要进一步评估、落实措施,直至达到规范护理目标。患者离院前对Cnp成效指标进行总结评价,检查完成情况并记录偏差。Cnp管理组长(主任或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随时进行督促指导,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表1

无痛人流患者健康教育路径图的部分内容

健康教育参考时间内容

首诊时明确诊断后进行术前谈话,介绍人流手术的种类,向患者讲解无痛流产的原理、副作用、危险性及注意事项,介绍麻醉方式,麻醉的安全性,苏醒后的不良反应,让其对手术的步骤有初步的了解,让患者和家属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介绍环境及设施位置,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意外妊娠,特别是未婚的意外妊娠,患者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加大,通过对患者在人工流产前进行环境、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减轻其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她们心理应激的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约定手术时间。

术前1d电话再次确认手术时间,并强调术前禁食8~12h,防止术中误吸而引起并发症。

手术日术前进行术前查体:了解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体重,如有发热、咳嗽等感冒表现及时治疗,治愈后方能进行人流手术。并了解孕妇既往有无心血管病史、癫痫史及烟酒嗜好等,掌握好手术和麻醉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等。确认术前禁食8~12h,防止术中误吸而引起并发症。做好抢救准备:备好输液设备、氧气及抢救药品等。

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防止摔伤。清醒后给予热牛奶、糖水等一定热量以恢复体力。告知观察生命体征和定向力的意义。

离院讲解常用的避孕方法,以及发生意外的补救措施,讲解避孕的重要性及人工流产手术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损害。将未婚妇女作为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咨询和避孕指导,从而降低妊娠发生率。对患者进行复诊的指导,术后药物使用指导。

1.2.3评价指标Cnp的具体指标包括,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离院前利用问卷调查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健康教育达标率从了解手术环境,规章制度,术前的注意事项,麻醉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常用的避孕方法,发生意外的补救措施,避孕的重要性,人工流产手术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损害和复诊的知识等共10项内容进行调查。满分100分,总分

1.3统计学方法所得资料分别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达标率实验组97.50%,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2.2满意度调查

患者满意度:实验组97.50%,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

组别例数达标例未达标例达标率%χ2值p值

实验组2001831791.5%22.27

对照组2001326866%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组别例数达标例未达标例达标率%χ2值p值

实验组2001931796.5%22.63

对照组2001546877%

3讨论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意外妊娠,特别是未婚的意外妊娠,患者恐惧和紧张的情绪很大,往往会影响流产手术的效果和过程。而避孕知识的缺乏使得部分患者进行多次人流,对患者自身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损害。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内容不全面,不及时,多流于行式[3]。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提供预见性护理,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在人工流产前进行环境、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减轻其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她们心理应激的技巧和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手术顺利完成。这不仅扩大了护理工作的范围,落实了临床健康教育,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优化了患者的住院流程,规范了诊疗护理操作程序,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连贯顺畅,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4]。另外临床护理路径也是低年资护士工作指南,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利于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可形成一个好的良性循环,发展和运用Cnp对临床护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5]。

参考文献

[1]孙玲红,孙琦,龚有红,等.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省略.

[2]张丽,张琳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journal.省略.

[3]胡荣.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9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健康教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1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1.1什么是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1.2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支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

2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2.1社区组织与动员 社区健康教育决策机构应由社区政府承担,这是社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区组织与动员工作中首先要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其次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统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实施健康教育。

2.2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划 是科学管理、规划是行动指南、规划是行动纲领、规划是评价尺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

2.3采取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树立多部门协作的大卫生观,采取多层次干预和多种干预方法选择并用的综合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要根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等特点,综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从而最有效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监测与评价 为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评价规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建立经常性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改进当前规划的不足之处,并可成为今后决策的依据。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应十分重视监测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

3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任务

健康教育诊断的首要步骤篇10

关键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应用

1格林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格林模式又称pReCeDepRoCeeD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学家Green和Kreuter在对社区人群的健康行为变化进行群体干预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和观点,并综合各种心理认知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最终提出,主要用于探索健康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历程[5]。1970年首先提出pReCeDe框架,随着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005年pRoCeeD框架被加入其中,后又重新修订分为pReCeDe和pRoCeeD2个阶段,包含5个计划阶段、1个执行阶段和3个评估阶段[6]。其虽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但为各种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格林模式推广,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是应用格林模式进行疾病预防、认知行为干预以及自我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健康者和病人,研究类型包含实验研究、类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2格林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格林模式具有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特点,即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并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运用政策、组织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实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健康信念模式重视对个体的认知水平及影响个体认知的内外因素进行评估[7];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评估病人和家属知识、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8];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要求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与上述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格林模式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与环境、教育与组织等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对研究对象的知识、能力无严格要求,此外格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故其干预过程更全面、系统、连续,也更易实施。

3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3.1疾病预防

目前促使个体或群体行为改变的模型、模式有很多,例如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系统模式等,而格林模式是其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来自10个国家的多学科研究小组toyBox应用格林模式实施以幼儿园为基础、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计划预防儿童肥胖[9]。Lyons[10]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框架,定性研究俄亥俄州制定的Claire法律对婴儿的摇晃婴儿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aldiabat[11]按照格林模式的9个阶段对加拿大老年病人实施健康干预,探究吸烟与相关疾病风险和死亡率的关系。此外,也有针对妇女心血管疾病[12]、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13]等健康干预内容。虽然上述研究中应用格林模式干预的内容不同,但均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指导整体研究思路,最终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

3.2认知行为干预

格林模式可使人们通过内省重新认识到健康信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而对其信念和行为进行修正并改善自身健康状况。moshki等[14]以格林模式为指导通过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探索其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态度的影响。Hosseini等[15]对伊朗农村卫生中心的40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2个月基于格林模式的教育干预方式,结果显示可增强病人的倾向、促进以及强化因素,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贺成城[16]利用格林模式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手卫生的认知程度、依从性的因素并有侧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最终发现护生手卫生认知、执行率以及正确率均较前明显提高。因此,以格林模式为干预框架指导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研究对象的行为依从性,提高其健康维护意识。

3.3自我管理

目前应用格林模式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教育与组织诊断的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董翠萍等[17]通过对食管癌病人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并给予相应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李玉雪[18]根据病人掌握情况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行为技能实施两周的指导,评价其干预前后病人饮食、运动、认知以及自我监测误区得分。谭敏琪等[19]运用格林管理模式于社区高血压病人,通过建立沟通平台了解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使其对服用药物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管理,提高其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这也与黄雪珠[20]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可知,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4格林模式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格林模式基于多学科视角进行系统评估,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三方面实施干预。pReCeDe阶段即在教育和环境的诊断、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规划[21];pRoCeeD阶段是指在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则及组织的手段,通过有效干预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不断进行过程评价,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阶段共包含9个基本步骤,其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22],使整个干预过程也更加全面、系统。但是格林模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教育者应注意到个体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格林模式的干预步骤是非常系统的,但是个体的行为受经验、环境、社会等因素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动态评估目标对象的需求与状况,适当调整健康干预措施。②教育者应注意个体具有主动性。格林模式属于参与式行为研究,重视目标人群的参与[6]。教育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个体从思想上转变为健康行动者,积极探寻健康促进的方法,发挥自身主动性。③教育者应注意不同文化差异。格林模式虽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但国外对其理解更透彻,模式的应用也更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22],因此如何将其正确、科学地在我国进行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