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0:27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1

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不论那一阶段都会进行语文教育,语文不仅是中高考必考科目,更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知识,只有学好语文才能识字、认字、写字。小学语文是学生认字、写字的基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写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熟悉文字书写笔画,培养学生正确写字习惯,使其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的写出优美的汉字。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对写字教学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很少进行板书示范,并且由于现代化教学的融入,课堂上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教师用黑板写字越来越少,因此也渐渐忽视对学生写字的教学,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默写的机会和时间,只让学生形式化的进行课后反复抄写,这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写字教学效果,并且抄写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追求速度,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很多时候书写书序笔画存在错误,书写质量偏差,加之教师没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明确纠正和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将错就错,使得许多学生养成了错误的写字习惯。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写字教学中,更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写字当做任务布置给学生,课堂内容空洞,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不仅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写字热情,甚至让学生对写字产生了排斥情绪,所以很多学生在写字课堂上处于溜号状态,使得小学语文写字教学质量差。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感受和写字兴趣培养,偏离了素质教育初衷。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写字教学对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写字习惯有着重要意义。

二、让“兴趣”为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引导方向

为了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了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科目,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基础内容,然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障写字教学有效性,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积极融入兴趣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写字兴趣,让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语文写字教学有效性差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对写字教学的不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深,教学中没有将认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写字只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不仅将写字作为课外附属任务,更将写字作为处罚学生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写字教学真正意义,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写字兴趣和能力无法得到开发,使学生对写字产生了抵触。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引导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字习惯,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和写字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对写的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对书写有错误的学生给予纠正,多写板书,加强板书示范教学。

(二)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大不相同。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后便会主动探索、学习,来满足自身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手段,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更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不应该采用传统的默写和听写教学模式,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举办写字比赛,评比优秀给予奖励,树立学生写字信心,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积极性。另外,许多文字中蕴含着历史故事和典故,教师在写字教学中,便可以把所写文字中蕴含的历史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好奇和兴趣,调动学生写字热情。由于小学生心理和生态特征精神集中时间较短,这种故事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学会更多文化历史知识,这对学生文化素养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学习兴趣

一、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于美的享受,在课前播放有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情激情。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人的情趣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情趣高昂,以自己的状态带动学生的状态,使两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尺度,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大势的表扬,多加夸奖,让学生明白老师还是把“自己放在心上”还是有那么一回事,学生的心情就没有任何负担,宽松、愉快地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三、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作文兴趣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发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创新方法,开拓题源,保持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不竭动力,教师只有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写作方法,开拓写作题源,才能够使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永不枯竭,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永久的乐趣。丰富多彩的素材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催化剂”,更是激发作文兴趣的物质源泉。而素材的积累最关键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化和语言的积累。提倡并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获得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积累,为快乐作文磨制生花妙笔。一是多读多实践,获得积累。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读、欣赏读等,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四、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3

【关键词】教学活动;小学语文;兴趣培养;语文作业

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论性较强,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学习中,部分小学生却对语文学习无法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改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需要我们深思。

一、理解学生、关爱学生

老师必须要在素质改革的精神的指导下,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始终以一视同仁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的言行,以学生的视角对思考问题,要对他们的言语以及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尊重并保护他们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创建出平等、轻松的教学气氛,进而使小学生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进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老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对每位学生予以足够的关注,只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就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地自信心。特别要对语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以及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进行关注,要使用多种方式对他们的自卑心理进行调整,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此外老师必须要注意,决不可轻易对任何一名学生进行否定,更不能对任何一名学生进行忽视,可以使用眼神以及行动等方式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进而成功带动小学生学习的意愿。

二、使用多样教学活动、增加课堂教学兴趣性

语文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同时还能对小学生的思维品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积极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老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掌握好游戏的插入点以及游戏的开展流程,要确保学生既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同时还能掌握相应的教学知识,进而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

三、要合理对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控制

为了成功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探究性,老师必须要对语文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并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打击,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进而带动他们对解题问题的欲望。而且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储备量水平较低,对问题的发现能力以及解答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所以老师必须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并要带领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同样,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也应对目标设置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的掌控,不然目标过于简单,学生完成难度较低,就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而目标过难,就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降低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四、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质疑

语文学习通常都是由一个个问题组合而成的,学生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最终语文知识学习的目的。但由于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并不敢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质疑,会带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所以老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鼓励,让他们逐渐养成课堂提问的习惯,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老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行培养,应科学使用相应的问题情境,来对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并要对学生的质疑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大力的保护,即使学生的疑问或回答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也不能直接对其否定,要采用委婉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进而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思路。

五、作业样式多元化

课后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还能准确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老师可以以此为根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完善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所以老师不仅要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同时还要正确利用作业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丰富语文作文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不一定要使用纸质的作业形式,而是采用“一日小记者”或者“三分钟演讲”的方式,来达到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进行提高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观分析

小学生是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色彩单一的群体,在他们看来,一本有趣的书一定要带有鲜艳亮丽的插画,要有具体的形象,还要有通俗易懂的故事穿插其中,这样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想去读这本书。书本中多种多样的故事也是吸引小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叙事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抒情类的小散文则是发散小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题材。对于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阅读是开展阅读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小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观。对于语文课本来说,他们认为朗诵几遍有家长的签字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课文问答题部分要求背诵或者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而不是加以理解,让背诵的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外阅读读物来说,小学生往往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有的喜欢记叙型的小故事,有的喜欢描写型的小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小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千字文》《三字经》,这种简单的凭文字就能基本理解大意的古文,如果不是新课标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植入,应该就没有那么多小学生能将《三字经》倒背如流,并能解说得头头是道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形象化

阅读并不单纯地拿着书本照念,应该是边看、边读、边思考。看的是读物上的文字、插画,读的是读本上的故事,思考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什么内容而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最多也只能到读的阶段,太深奥的情感无法直接感知,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辅助培养。讲授课文时,可以将故事形象化。画面感比较强的课文,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教学工具中。

2.增加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的课本其实只是带领他们走进阅读殿堂的初级读物,可以作为初级读本来欣赏。在其中,小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到基础的阅读技巧、语句分析,然后将课外阅读读本作为阅读能力的课外延伸。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基本题材主要是叙事、描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写作题材的书籍,让他们的兴趣不再停留在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插画上,而是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培养。比如,在班级或校园内,可以举办“你的书我来读”的周活动,每周推荐两本书是最合适的,时间规定在周三、周日,这样学生在周末也有事可做,认真阅读自己选择的读物,老师也可以将这作为一项任务,在周末大休时间里,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是改写,可以是丰富内容,可以是重新写一个新故事。那么每次推荐的书籍学生都不需要购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学生自己提供。当然,也可以班委带头,将自己收藏的认为好的图书带到班里跟同学分享,任何形式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都是可以的,然后放在教室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作为消遣。在玩中学到东西,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阅读后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后加以讨论也是提升阅读兴趣不错的一种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了组织贡献读物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同一本书,可能好多学生都读过,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太一样,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不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后不同的收获。比如,周读书活动中的读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开阅读。其实小学生有着一种热衷于分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分享,找机会让他们在人前表现。这样的阅读方式,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阅读兴趣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只是停留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喜欢的读物是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的,增加自身修养之类的教导更是很难理解。因此,对增强自身修养这个观念性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生常认为今天读了一本书,很有成就感,但是让他们讲一下这个故事,讲一下情节就很难讲出了,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深入体会。课本有时候不像一些寓言故事那样,且在结尾处会给出这则故事的启发意义。所以,这样引导性阅读的部分会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做好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其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能力提高问题,也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一、语文教师要提高个人素质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可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就必须变为淙淙溪流,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因为现在的孩子接受知识面也在扩大,而且儿童天生好奇、求知欲强,随时会向教师提出奇怪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拥有新的知识才有足够勇气和资本接受几十双求知眼睛的注视。

二、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兴趣激发

导入是对上一节课的延续,也是对下一节课的开启,导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的关键。在导入是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切忌为了激发兴趣而采用的方式花哨导致知识的连贯性不强;二是不能为了知识的衔接而放弃情境的作用。二者应该做到有机统一。常用的方法有课件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导入方法都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而随时跟新,例如我们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时,采用视频就很好,比如网上中有很多的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结合的认识象形字的视频,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在来引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进行强化,使之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小故事、活泼的语言,甚至是和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开来的一些相关介绍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在教学中巧妙设疑

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但开展质疑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之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在质疑方法上要加以引导启发。开始时教师要提出新的问题,设置一些新悬念,使学生有所疑惑,再通过讲解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如学完《捞月亮》一文后,我提出:如果当时有一只小猴子动一下脑筋,往天上看一看,他们还会办这样的傻事吗?件事说明了什么?以后我们遇到了应该怎么办?有时我还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完爸爸,你知道吗?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保护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这一类的文章,让学生细细的品读,去思考,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境界。通过教师的设疑,激疑,诱发学生释疑是一种培养兴趣的好办法。

五、适时适度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保持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

1、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人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2、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如指导学生尝试编儿歌、猜谜语、编手抄报等。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3、竞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

语文起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会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素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出语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其实就在他们身边,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问题。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这里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教师在上课中的知识点滴,还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与生活联系紧凑,学生乐于融人课堂,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师教学目的。教师使用生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应用中体验,去感受教学与生活,方法与策略,合作与交流,成功与失败,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开发智能,丰富认识,增强学习自信心,促进自我学习和发展。

结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不仅对学生目前的语文学习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葛丽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八字诀[J],湖南教育,2008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6

关键字: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3-01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习越轻松,学习成效越好,反之亦然。小学生年纪较小,控制能力不强,对周围有意义的事物缺乏持久、稳定的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创新教学手段;强化成功体验;拓展学习空间;运用趣味语言等方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出了几点思考。

1.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通过导入深深地吸引到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关注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这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重要途径。如:直观导入法。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对具有直观性的形象可感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将一些比较直观的同语文教学相关的元素融合到教学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地将一些插图、图片、模型或者通过多媒体放映图文音色并茂的短片来展现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形成性和直观性,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语文文化知识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习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锻炼每组小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协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该教学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及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后有成就感,从而喜欢上学习。第二,探究式学习。基于小学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小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问题,使小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教师同时要给予小学生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

3.强化成功体验,发展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学会、弄懂,从成功的学习开始,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成功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的表扬、鼓励等措施,对学生取得的小小的进步,表现出极大热情与及时回应。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戴红花等手段,多用"拇指"启迪学生,少用"食指"教训学生,多给学生些表扬、鼓励,无条件地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这样,学生就能在"聪明的"称赞声中,逐渐变得较聪明起来。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其兴趣。

4.拓展学习空间,保持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了解、去感知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既开阔视野,又能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恐龙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但了解了恐龙,同时也对恐龙的灭绝原因充满了好奇。课前的学习拓展为课堂教学作了绝佳的铺垫。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托文本,让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去体验感受,这样能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兴趣得到保持。一位年轻教师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可恶的蚜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让你感到"可恶"?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对"可恶"一词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

5.运用趣味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清新别致、形象生动的语言,能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尽量声音柔和亲切,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学生。语言要多样化,注重鼓励性,努力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优点,忽略缺点,不能总是平淡无味,多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而不是简单乏味的"好,真棒"等词语。例如,可以从学生的声音方面,表扬学生的声音动听,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或者表扬学生的动作像猴子一样敏捷等,经常和学生开点适当的小玩笑。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使用一些趣味语言来调节气氛,让学生在形象的语言鼓励中集中精力、开心地学知识,这样,便于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学。

参考文献:

[1]刘洋.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几点反思[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2)

[2]叶爱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16(06)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7

一、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才能正确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并不是学生所有的兴趣点都是显性的、易于发现的。对于那些完全隐蔽的或者若明若暗的兴趣点,教师要学会通过教学刺激物来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步步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学生不太喜欢课文《小珊迪》,教师仔细寻找原因之后发现是因为学生不大懂文章大意。寻找到原因之后,教师就要思考如何增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问题的设置也应该注意由浅入深。可以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有谁?学生可以很轻松回答出这两个问题,这就搞清楚了文章中的人物主次关系。然后教师就可以提出更为具体和深入的问题,问学生为什么小珊迪只反复求这位先生买火柴而不去其他地方买。这个问题可能是学生阅读时遇到的难点。如果学生也答不上来,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探讨其中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攻破某一疑点的乐趣,既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所以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交际场景中增长知识,产生兴趣。情景教学中的“情景”二字除包括实际的生活情景之外,还包括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以及想象情景。种类各异的情景教学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情景教学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既像一种游戏,又像一种聊天方式,学生的身心能够处于放松的状态,轻松学习语文知识。

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拼音复习,这本是一项非常无聊的教学内容,但是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和类比向学生提问:“哪个字母的形状跟叉叉差不多?”学生自然就会想到x。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写个9,问学生与这个数字类似的字母是哪个?学生自然就会想到q。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字母的印象,记忆更加牢固,同时也能增强课堂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类比,通过字母的形状,寻找出与之类似的物体、数字等等。

三、通过发挥语言艺术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希望知识成为静止僵化的学问,那么就要想办法把语言变为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工具。对于同一知识点的讲解,一个语言充满表现力、闪烁智慧之光的教师一定会比一个语言毫不生动形象的教师讲解的效果好,学生也会更加专注地听讲。一般来说,教师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源自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力度和语言风采。如果教师的语言比较简洁、严谨、精炼并且抑扬顿挫,那么学生的心弦更容易被波动起来,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加持久,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想象力会更加丰富,这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语言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既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感染学生,也能通过自己充满文采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四、借助直观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观察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发挥小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让他们通过观察来获取语文知识。要激发学生对事物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形象直观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积极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8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个体差异分组教学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作为一种世界性趋势的小班化教学,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小班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依据教育心理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的原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近年来由于农村中学的生源明显减少,农村初中已然成为了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整体水平

农村中学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见识少,视野窄,生源参差不齐。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老师往往以班级学生太多,教学任务太重等理由来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发展,小班化语文教学可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班级的学生全面发展。要想在小班化教学中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

1.1分类要求,杜绝一刀切

语文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学生的性格类型。外向型的学生,由于参与活动的欲望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内向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错,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他们多启发、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分层要求,共同成长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客观地显示知识的梯度,使学困生能接受、能消化。如对于思维性较强的散文阅读练习、综合性学习等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操作,一般的问题如文言文翻译,可由中等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简单的如文言诗词的背诵默写等由学困生来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心理满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兴趣,赏识成功的快乐。

1.3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赏识,切记“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要有“控”有“放”,留足学生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把课堂变成一个小小的舞台,在教师的精心编导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齐心协力,尽情发挥,演出一出不同类型,个性发展,共同进步的戏剧。

2分组教学。合作学习

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根据学生差异、兴趣爱好和需求,可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同质,有利教师重点辅导,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异质,有利于同学相互帮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并可在教案的制定上体现出不同分组和不同要求的特点。

教师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以4-6人为宜,并保证每个组实力均衡。每组由任课教师选定文化成绩较突出、协调能力较强且乐为同学服务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课堂与课后负责监督、检查小组的学习,并适时对学困生予以辅导。另外,组与组之间还可以展开竞争,这种组间竞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时,由于它把学生个体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也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团队精神。

3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师生之间双方情感的交流。学生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情感意志和认知活动。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去做学生的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2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9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较之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所在

传统教育学手段是利用“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传统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工具进行教学。传统教学手段一是课堂容量小,二是形式单调,不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学习效果上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主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够形象的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所以说,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创设生动情境,增加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景,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景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可以一改以往主要依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封闭式一潭死水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它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教学素材,扩大教学容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教学素材,扩大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拓展的思维空间,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材料,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限制,将人、事、物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视觉听觉并用,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篇10

一、创设激疑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有浓厚的兴趣。激疑是进行教学的重要策略,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常常创设激疑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驱使他们全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如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上课开始,我设下悬念问学生:“古时候,人们在战场上打仗,用的最多的武器是矛和盾,到底是矛能穿过盾,还是盾能挡住矛?”有的学生脱口而出:“矛能穿过盾。”有的说:“盾能挡住矛。”两拨学生争论不休,我又问:“如果把矛和盾集合,那将是怎样的武器?学生面面相觑,好奇之余,急于知道其中的奥秘,急忙打开书阅读起来,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组织学生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所以激疑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运用知识效果激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所学知识的效果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取学有所得的满足感,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表现自己。如:听说训练、演讲、读写竞赛,在活动中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开辟专门栏目,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作业,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效果,体会成功的欢乐,产生成就感,强化其学习动机,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一堂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困惑。究其原因,或是知识过于抽象,或是知识过于复杂,或是知识过于陌生。要解决这一难点,由教师单枪匹马、一味讲解,往往适得其反,这时,教师可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准确地展示知识,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实现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厌烦情绪。而电教媒体能活化课文内容情景,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