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十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十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22:5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地理课堂高中地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21-02

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同理,高效地理课堂就是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探索、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促进地理课改、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地理学科的高效课堂呢?根据笔者多年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经验,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感情相融,彼此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时,学生就更乐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习惯等是各不相同的,这在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就必须重视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实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来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的最佳对接点;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而具体地设置教学目标,注重目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尤其要关注弱势学生。这样的话,不同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的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也才能算得上是高效的课堂。如在高中地理海水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分层设置教学目标的:针对后进生,让其掌握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洋流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中等生,在后进生所确定的目标基础上,增加绘制洋流运动模式图、理解寒暖流名称、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目标;对于优等生,在前两个目标基础上,再增加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要求(如最佳航线的选择,航海时间的选定等)。通过这种从学情出发,选择、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分层次实施教学的办法,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课堂教学情境化

要使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较深的感受,教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使教学生动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如讲解热力环流一节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在无风的室内点燃一酒精灯,取少许鹅毛绒置于火焰的上方,然后松手,鹅毛绒不断地向上浮动,一定高度后,向四周移动,然后缓缓下沉,又回到火焰附近,如此循环反复。这个小小的实验,因为情境具体真实,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热力环流原理。所以,当堂学习的效率也较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操作等方法,设计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和探究地理现象及特征,认识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长期以来,“重结论”“轻过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这就更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优化组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重组。在备课时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解成系列探究问题,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发散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验证,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我国的人口这节内容时,我这样来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根据当地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请结合本节内容,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内容有明确的方向,所以,学生能很快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思考和探究。整个课堂有序、和谐、重点突出,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这当中需要处理好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等问题,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效课堂应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教师主要应在这几个环节上下功夫:(1)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提供多种辅教学材料;(3)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地理专题讲座、环境问题演讲会;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参观地理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等。事实证明,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局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课堂小结条理化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2

(一)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自古以来,博学的最高境界即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在今天却恰恰相反,很少有这样的评价体系,人们对于天文地理知识普遍是忽视和陌生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把地理课当作“小课”,多半只是应付了事,毕业后,对于天文地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感官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发现有很多人方向感极差,没有主观的立体的对空间的思维能力。而这正是由于地理知识方面的欠缺所导致的。因此,这种思维能力应从地理教学中得以培养和锻炼,教师通过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的建立,注重地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因时因地制宜,将地理学科中专业的空间立体思维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和理解这种思维形式,建立空间思维感官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和水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也应做出相应的提高,以满足教育发展和学生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高中地理高效课堂,就是要更加强调教师的高效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效课堂的建立,促进了教师在教学素养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建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方法措施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非常强的学科,如果高中地理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构造自己的教学体系,就不能将其更好地言传身教,学生在课堂上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授课前期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估。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为地理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建立科学实践实验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的高效推进。

(二)以兴趣教学方式为主导,建立科学的教学导入模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而学生的自主性的原动力来自于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如果对学科产生兴趣,便会在这方面提高非常快,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长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从形、声、文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并运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加以疏导,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助力学生做到心身具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延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探讨研究精神,以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提问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的结合,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从提问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灵的吸引力,以达到理想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逐步掌握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用之于实践。这种提问式教学,在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地理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实现。

(四)建立完善的师生评价系统教学改进过程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共同推进参与的过程,只有师生的共同参与努力才能实践教学与学习的共同的进步。制定完善的师生评价机制,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学在实践当中必然会出现盲点和不足,而这些教师自身是无法知晓的,他们往往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价才能够认清自己在教学过程存在的瑕疵,才能知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需求。相应地,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估和判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师生评测系统,可以推进实师生之间的有益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和完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的健康推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3

一、教师应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在试用的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这种渗透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环境教育,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了解了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平时的教学过程抓起。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1、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比如我在讲“中图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地球各圈层的插图,把图上的信息逐一找出,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各圈层的文字介绍,两相对比,学生对各圈层的特点、所处的位置就认识得比较深刻了。然后我再布置学生完成画图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同一幅图上把各个圈层都表示出来。这时学生会比较完整地画出地球的圈层图,而之后只要提起地球的各个圈层,学生脑海里就会很快浮现出完整的画面,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

2、养成收集、整理地理笔记和资料的习惯——培养综合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做笔记方面可能会做得比较零乱。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笔记的形式,督促学生课后整理、补充笔记,尤其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要引导学生做好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从中把握主干知识,明确基本知识点,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把书由“厚”读“薄”的同时,还可以在分析问题时知识明确、综合、清晰。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要让学生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例如在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通过整理,将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相关的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的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关的各类问题。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四、结合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

在学生的观念中地理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难懂的又没有什么用的学科。但事实上,地理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的科学,是一门与社会现实关联性很强的学科。一切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乡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政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讲“气象灾害”一节时,我们可用江南丘陵地区在6—7月的梅雨天气或者是7—10月浙东沿海的某一台风为例,讲述暴雨与洪涝灾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区在7—9月的伏旱和某一年冬季该地区柑桔的冻害为例,来讲述干旱与寒潮灾害。所有这些鲜活的乡土地理,都可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我们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地理。

总的来说,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

参考文献:

[1]吴传武《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2.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

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这样的课堂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让学生对地理课堂失去兴趣。而要改变这种教学状态,广大地理教师就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基础知识,广泛接触和学习课外知识,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率上,更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转化教学的主体,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每一次参与课堂活动或问题交流时都能使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提高讲课的效率,改变备课的方式,争取从精从简,减少讲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从而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使师生都感到愉悦和轻松,这样的课堂便是有效的。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1.明确教学主体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仅起指导作用。对于这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被尊重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上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利用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可对不同小组的问题结论给予评比、补充。例如,在对全球气候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气候名称分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把这些气候在全球的地理分布写下来,然后教师给予补充。这样就能够增强课堂中的竞争感,让学生产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愉悦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思考更全面,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师在备课时,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思考的方向,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例如,在学习洋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时明确重点需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在课堂上重点提醒并举相关实例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洋流名称的目的。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学习和记忆的重点,进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合理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

教师要想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就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设计合理的课堂问题来供学生思考。它不仅能保证学生充分地投入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更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每一个课时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来源与扩展。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不同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提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便人人都能学有所获,获得不同的发展。

4.加强与学生交流,善于对学生评价

教师不仅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还要注重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及教师的看法,进而便于教师优化、改进自己的教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这种交流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师内心的想法,了解教师讲课的动向,有利于学生及时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总而言之,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师益友的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具体来说,评价学生能够帮助地理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和意见。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当学生失败时若只是一味地进行批评,就很可能加强学生的挫败感,甚至会使学生一蹶不振,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鼓励学生在学术的高山上不断攀登,不畏失败,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失败中找到自我,在失败中一步步成长,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只有学生的信心得到建立、热情得到激发,课堂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时期教学的必然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魅力,让学生享受知识、接受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应对新知识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相信经过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探索与实践,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变得更加有法可用、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张小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J].新西部(下半月),2010(0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高中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这就要求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境,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4-02

课堂既是凹地,所有课程都要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课堂也是凸地,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是一门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科,教学内容普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高中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及难点较多,需要教师更多的付出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位地理教师应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纲目,是课程实施的准则和指南,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共同素材,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用的好,使学生收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而用好教材,不仅要源于教材,还要高于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把握教材不仅要能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要对教材能整体把握。教师要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更要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高水平的教师要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

2.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多运用发生在当地或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地理过程和原理,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一些相关问题,既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律时,让学生联系我市的工业、商业、住宅的分布位置,并分析原因。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的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

3.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众多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和讲授法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从学生对事物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具体的事例。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教学中,可以引进最近几年的世界气候会议资料片段,并将目前地球上实际出现的问题与会议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能够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用演示法,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在学校这部分内容时比较困难,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地球的自转以及公转,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比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在教师正确指导下,通过认真比较和运用学过的知识、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但能掌握解题方法,而且能提高解题能力。例如:讲美国农业时,让学生比较"美国、东南亚、欧洲西部"农产品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并简要说明原因,通过比较,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是知识系统化了,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有适当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在这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容易的问题让差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好、中、差生都调动起来。

4.精心设计例题,多做典型练习,多给时间学生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高效性主动性参与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性和高效性学习。那么,针对高中地理这个学科而言,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高效性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地理课堂往往是忽视学生的因素,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课堂的互动性。

下面我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切实落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和参与度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上还是在课堂活动参与上都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学生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使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得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收获和能力获取得到最大化体现,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

(一)明确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内在要求就是以使高中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进行创新思维和意识,并将此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高中地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具体做法是:教师依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结合所用教材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可以弄清天体与天体系统之间的区别,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点,并最终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依照教学目标选择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班级或是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

以高一地理中的有关“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抓住“气候的分布、特征、影响及气候类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使用“挂图”来直观展示不同地域或是纬度的气候差异,并配合“比较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记忆,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提供保障。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章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招投标的活动”,使同学们代表自己的地区或是企业来进行招投标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内容,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的具体性应用,最终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和整体性知识素养,激发并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四)采用优化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课堂学习

评价学生,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就应该使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相互结合,取得最大的、最佳的效果。

其一,就教师评价而言,教师不应该只是对于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还需要对不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真正掌握,而教师的鼓励应该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其二,就学生之间的评价而言,教师应该从“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积极参与发言?”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之间的评价成为互相促进和影响的推动性因素。其三,就学生自评而言,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今天课堂上的地理知识你都懂了吗?(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环节的表现感到满意吗?(3)你对那部分的地理知识最为感兴趣?”等。将这三种形式的评价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式”评价,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地理课堂上的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并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我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课堂高效性”话题进行的浅谈,目的是通过自身的实际教学来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教师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曹丽娜.拓展读图思路提高识图能力[J].地理教学,2005(5).

[2]成继龙.行星地球”一章“活动”板块的教学[J].地理教学,2008(3).

[3]唐彧.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地理教学,2007(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一、把握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1、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围绕这个中心不放松,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充满灵性,再内向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魅力四射,人人参与,人人达标。在授课中采用“角色扮演,个性展示”这一做法来充分体验地理环境整体性,同学们精彩的角色扮演,小组间激烈的辩论,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很好地展现,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何启示呢?请各小组内讨论2分钟,随后展示。

小组内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

一组展示:人类在治理大江大河时,必须按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办事,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师:那么,人类如何治理不同河段,才可能使人地关系和谐发展?

三组抢先展示:一条大河的上、中游多流经山区,搞好封山育林非常重要。

二组补充:还要管理好河流沿岸的过度引水问题,以保证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人类活动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对于河流的认识必须考虑到上中下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和过度引水等都会对下游生态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即我们在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同时还

二、教师要处理好几个转变

1、转变教师角色、观念。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2、转变师生关系。教师应真心地走进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

三、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2、紧盯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篇10

[关键词]地理;学习效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还需要学生密切配合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此外,灵活多样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最大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地理课堂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洪华.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J].考试周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