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十篇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十篇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2:13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1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10月实施手术患者980例,男520例,女460例,年龄7~62岁,平均36岁。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焦虑减轻,以良好的心理适应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⑴术前的心理特征:①焦虑与不安:由于患者对病情的忧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术后有无并发症、意外以及对手术治疗知识缺乏了解等而忧心忡忡,由此产生焦虑与不安。②紧张恐惧:提到手术,部分患者就联想到疼痛、出血,由此产生惧怕,甚至拒绝手术,从而影响食欲与睡眠,还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的患者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⑵术后的心理特征:①渴望知道疾病情况和手术效果:经过手术后,患者颇感侥幸度过手术关,特别想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②焦虑与不安:术后由于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会体验到切口疼痛,加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能正常自主活动,又因排便、排尿困难、惧怕伤口渗血等,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③抑郁反应:术后患者疼痛减轻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等心理反应。

手术患者心理问题根源:手术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①患者对手术不了解或期望过高;②恐惧的心理反应;③患者对手术人员的信任不足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鼓励不够而产生紧张和焦虑。

护理

做好术前访视,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准备:手术室护士术前到病房访视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处境、所面临的困难和主观愿望等,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以估计患者的心理反应、手术动机及应对方式。

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年龄、文化、职业、习惯、个性、心理状况、紧张程度、对手术的顾虑,做出相应的术前心理护理:①热心、诚恳、全面地讲述患者所需要的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及有关术前的注意事项,既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讲解成功病例,让患者知道手术的安全性,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也要让其了解手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告知患者手术成功之保障离不开自身配合。②认真查看病历和各项化验检查结果,并全面仔细的了解病情、家庭情况、有无过敏史以及患者的情绪。③了解患者一般情况、机体状态、周围血管情况。④交待术前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的时间;术前用药的作用,做好个人卫生,更换病员服,不化妆,不戴贵重物品进手术室。⑤提供有关医院规章制度及个人生活料理等需要准备的信息。⑥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师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手术人员,介绍手术方案、预后效果,增加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亲切和信任感,特别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相关的护理工作,并告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访视者将全程陪在身边,有任何问题和不适可以随时提出。⑦介绍麻醉方式及的配合要点,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麻醉的实施。⑧鼓励家属陪伴患者,安慰患者,能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⑨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如听音乐、热水泡脚、做放松训练等能减轻术前焦虑。

术后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指导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心理反应,灵活采取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着重做好反馈手术完成情况;正确处理术后疼痛;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帮助患者做好出院的心理准备。当患者回到病房后,护士应以欣慰的目光注视患者,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非常成功。手术后有的患者可产生新的顾虑,怕切口疼痛、出血、尿潴留、排便困难、切口延迟愈合等。术后疼痛与患者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如果患者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高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如果忽视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就会给疾病的诊治和康复造成影响。护士应理解患者的痛苦,安慰患者,分散其注意力,多与其交流,耐心解释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另外,应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良好的住院环境能为患者创造生理上的与心理上的美感,从而使患者感到舒适愉快。同时应鼓励患者经常变换,做些轻微活动,使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情绪。术后若无禁忌,应早期活动,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合理的饮食指导能帮助患者做好心理适应。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的需要鼓励患者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其不至于感觉脱离正常生活。还要对其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帮助其逐步由“患者角色”过渡到原来的“社会角色”,早日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讨论

心理护理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护士与患者关系的融洽程度。②护士的沟通技巧。③护士熟练的业务技术。④护士应具备丰富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知识。⑤护士在工作重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对980例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手术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前心理疏导,不仅能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减轻心理压力,对促进术后伤口愈合和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要掌握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对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还可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良好心理适应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2

【关键词】手术;心理;患者;护士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患者除了承受疾病带来的疼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积极配合手术治疗,这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

1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90%以上的患者对手术具有恐惧、忧郁等心理障碍,既担心手术经费,又担心疾病愈后的恢复等,使病人情绪低落。因此,护士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因此,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应到病房看眼患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依据不同的病情,用恰如其分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同时介绍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更好地配合次日手术。

2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2.1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是手术全期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进入病房主动与患者谈心,通过细心的观察,了解分析患者的顾虑,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消除顾虑,帮助安慰患者。

2.2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愉悦,放松的心情。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心里紧张恐惧心理下对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

2.3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和即将要进行的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等,一定要充分解释其目的性,取得配合理解。打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但可以减轻手术带来的恐惧、不安、焦虑的心情,更有利血压、心率恢复正常,这对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及老年患者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增加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

2.4患者麻醉时的心理护理,耐心解释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协助指导患者配合麻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告知患者术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腰麻、神经阻滞或局麻时,其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来配合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用简单通熟易懂的语言,来准确描述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配合动作。分散患者注意力,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保持静脉通道畅通。

3术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术中要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增加其信心,消除患者紧张担忧的心理,更好的配合手术。同时保持手术室的环境安静。医护人员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尽量陪伴手术患者左右,严密观察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静脉输液通路是否通畅,更应该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及早发现问题。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4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时,协助医生妥善固定好切口敷料及引流管,擦干术区血迹,帮助患者穿好衣裤注意保暖,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送回病房后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以便做好相依的护理措施。同时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交待的都要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术后1-3天回访患者,询问身体恢复情况,希望患者提出宝贵的意见。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应该注意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同时也是对患者的尊重,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必须暴露时,应对其他身体部位进行遮挡。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学正由传统的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模式转变,护理内涵不断扩大,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待手术的患者,住院后处于新环境,对手术和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疑虑和恐惧心理无论手术大小、轻重,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等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恢复,所以做好围手术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必须在以往单纯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多接触患者,深入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达到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目的。

1术前走访了解患者

手术前相关手术护士应当走访患者,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进入病房后主动热情向患者打招呼,先自我介绍,然后亲切交谈,逐步了解患者社会心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抚,使患者减轻对手术和麻醉的疑虑和恐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护患间的友谊及信任感。

与患者谈话时,要注意仪表端正、态度和蔼、言行规范,这样可以使患者感到可亲可信,对于患者的就医心理起到较好的调节作用。不能向患者和家属泄露医疗秘密,有第三者在场时不要谈论患者的隐私。对患者提出的不合实际的要求进行科学耐心的解释,绝不能对患者做出超出实际的保证,使患者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手术患者若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到其心理状态,这又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如有位风湿性心脏病局麻下做胸部纤维瘤切除术,因局麻效果不好,患者疼痛,产生应激反应,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心衰和肺水肿,只好放弃手术。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护德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方式,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正常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手术当日

2.1病房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床号、患者姓名,认真接收病房护士交付的资料。接收患者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简练。根据术前医嘱细心检查胃管、尿管等是否安置妥当与通畅,然后亲切地协助患者上推车,盖好被子,平稳送到指定手术间。接收患者过程中,不要与患者过多谈论与手术相关的内容。也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内容,这样患者会认为不被重视,缺乏安全感,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2.2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者安全移动于手术台上,根据麻醉要求摆好。对于患者可能存在的口干、嗜睡等药物反应是术前用药的短暂表现,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以解除患者疑虑,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麻醉成功后按手术要求摆好手术,固定患者四肢,以免术中发生意外。

2.3手术完毕后患者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d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对于清醒的患者,要告知手术已结束、现准备护送回病房。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适当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减少患者伤口疼痛和应激反应。

3术后

术后第1天及时访视患者,表示慰问,言谈和蔼,让患者更进一步感到护士的责任心强、素质高,体会到护士如家人,使病房充满家庭般的气氛。通过对100例患者的走访、交谈等全方位护理及医生紧密配合,提高了患者的信任感、安全感,使每位患者均安全顺利渡过手术关,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赞誉。

4体会

4.1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与焦虑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通过心理护理,有效地降低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心,有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患者就会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做好准备。

4.2确保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通过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身心护理,使患者对护士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建立了相互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另外还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渡过围手术期及整个治疗过程。

总之,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用美好的语言温暖患者因疾病而受伤的心,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4

【关键词】 急症手术;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对于病人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创伤的经历,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感到害怕和焦虑,恐惧,抑郁或情绪激动等,此可削弱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影响创伤的愈合和手术的效果。评估外科病人的常见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1]。调整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急症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21例,女63例;儿童2例,青年30例,中年48例,老年4例。通过调查这些患者心理状态发现,有6例对疾病不知情,这些患者多是年龄大或小,文化程度低,或已昏迷的患者。余78例对病情有所了解,这些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如下:害怕,焦虑,恐惧,情绪激动。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心理护理

平素健康的人突然需要手术,会因为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手术无论大小,对于患者而言,都是一种刺激,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与烦躁情绪,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增强,尤其关心自身病情的变化。而病情轻重,年龄大小,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经济条件悬殊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现采用与患者及家属直接交流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从而影响、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发挥医疗效果的最佳作用。

2.1各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

(1)儿童患者情感表露直接单纯,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无自理能力,难以配合临床护理。主要存在着困惑不安和反抗心理。(2)青年患者富有幻想,怀疑,主观感觉异常敏锐。主要有悲观心理和自强心理。(3)中年患者社会角色突出,既是家庭的主导者,社会的中间力量,也是决定个人事业成就关键期和高峰期。主要有忧郁、多疑、回避和忘我心理。(4)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衰退,心理功能也降低,产生各种心理负担,表现出思想顾虑重重,流露出衰老感,严重的可致情绪和性格的改变。主要有否认、不安、焦虑和悲观心理。

2.2护理措施

(1)急症患者病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主要以减轻症状,优先考虑治疗,满足生理需要为重点。热情主动地入院接待,使其尽快适应病人的角色,消除顾虑。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和宗教信仰等特点对其讲解介绍疾病的知识,结合病情进行心理疏导。儿童患者则加强服务,以正面评价为重点;青年患者给予鼓励引导;中年患者则以心理疏导为重点,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增强信心,调节消极情绪状态,消除后顾之忧,配合治疗。老年患者则尊重关心,增加交流,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理念。(2)对于不同的手术患者,工作均要耐心细致,富有关心和爱心,一视同仁,使他们信赖医务人员,解除患者陌生孤独心理。要支持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尽量减轻患者生理上带来的痛苦。态度真诚亲切,有效沟通,着装规范,注意自己言行举止,避免不必要误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个别进行针对性护理,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也可换位思考,根据患者病情及其他各方面情况作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家属及单位也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促使患者建立新的心理平衡,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从而正视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包容患者的情绪反应,理解体贴,了解患者的痛苦,以熟练的操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纠正病人的心理问题,也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危险性减至最低程度。

3体会

通过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到术前准备中的心理护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依据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患者心理障碍的类型,诸如恐惧、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状态,护士根据患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接受能力,对患者采取适当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和姿势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易于接受,逐渐解除心理障碍,促使调整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手术等治疗,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参考文献】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5

[关键词]眼科手术;护士;择期手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118-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日渐显示出他的重要性。[1]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当一个健康人转变为病人,由于角色的转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病理心理活动。有些病人虽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活动,但是其非语言行为已经表达了出来。护理过程中护士在掌握了每位患者的情绪变化,性格及心理特点等因素,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对于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8月选择我科择期手术病人150例。其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12-88岁平均50岁。行双眼手术者68例,单眼手术者82例。患者均能描述心理状态,均采用表面浸润麻醉。

1.2方法采用术前到病房与病人交流,术中进一步沟通,术后指导及随访。

2护理方法

2.1患者术前心理分析恐惧、焦虑和抑郁是患者普遍存在心理状态,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

2.1.1对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其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决定其接受手术的态度。择期手术患者由于医生提前通知其做好手术准备,并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意外情况,按程序要求患者同意手术、谅解意外并签字。此程序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2.1.2缺乏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及生理知识患者对手术、局部麻醉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害怕疼痛而紧张焦虑。

2.1.3

对医疗技术及医护人员责任心的担忧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害怕不是自己所选择的医生主刀及对医生技术水平的怀疑而担忧。

2.1.4亲友及病友的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亲友的紧张,担忧及病房术后病人的感受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有时还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导致患者血压或血糖上升而延误手术。

3护理措施的实施

3.1术前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到病房看望病人。向病人介绍自己,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手术史。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嘱其注意控制病情,遵医嘱按时服药,夜睡眠好。用通俗明确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耐心说明手术方法,麻醉方式。介绍手术医生。并说明眼科手术是精细手术,医生需要在显微镜下完成,需要患者配合以使手术顺利进行。医护人员术中会用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请患者放心。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通过交流使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达到心理健康。

3.2术中的心理护理患者独自进入手术室与家属暂时分开,完全处于陌生的环境,因而会感觉孤单、紧张。手术室护士应使用亲切的语言指导患者更换鞋帽、必要时搀扶患者进入手术间。巡回护士应始终陪伴在患者周围,与患者做进一步的沟通。给患者点表麻药,指导患者向上、下、左、右正中看,告知患者术中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配合。询问患者是否适应室温,必要时给患者保暖。告诉患者手术巾铺好后双手不可再拿到头面部,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尤其是感觉咽喉发痒要咳嗽时一定要提前打招呼。在手术间给患者亲人般的关怀,有利于紧张情绪的消除,使手术顺利进行。

3.3术后护理及随访术后搀扶患者起身,嘱咐避免起床过猛、过于低头,协助患者穿好鞋将其安全护送到病房。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定期随访,评估手术的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体会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关怀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使患者放松紧张、恐惧的情绪,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术后经常观察病情,有些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过高,应鼓励病人耐心大等待,减少不良刺激。[2]通过一系列心理护理,可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合作与信赖关系,同时也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提高医德修养和个人素质,强化自身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切实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6

1患者的心理分析

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手术前有90%以上的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主要是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手术中的疼痛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手术意外、过度恐惧、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忍受,采取自我解嘲的方式,常在推进手术室途中就痛哭流涕。

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2.2认真做好术前访视工作,耐心说明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告知病人术前应如何禁食水、用药和手术的体位。指导术中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嘱病人好好的休息有利于手术,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好麻醉。

2.3说明皮肤准备、术前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

2.4对于接受破坏性手术的病人如截肢、乳腺癌根治术等,我们要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做手术的危害,告知病人要勇于面对现实,战胜病魔,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3.1当手术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态度一定要和葛,动作一定要轻柔,病人进了手术室,由于环境的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3.2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谈话时态度要和葛可亲,必要时做些手势和动作,同时也要做个好听众,认真听病人的谈话,不要随意发言,当病人过度激动哭泣时应给予安慰,也可诱导继续谈些别的话题。在手术中医护人员要用心工作不要闲谈,不要谈易使病人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某些心源性疾病,使语言在心理护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地配合手术。

4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当手术室护士护送患者回病室时,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送回病房后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掌握麻醉期和手术时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交待的都要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7

[关键词]手术患者;护理;心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7901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已日益意识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外科手术患者,良好的情绪、稳定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对术后恢复、疾病的痊愈可起到促进作用。因而做好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过对我院外科2004年6月~2005年12月126例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实施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

1术前患者的心理分析

1.1外科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情绪,满怀焦虑与恐惧。一怕术中疼痛,二怕术后留下后遗症,使自己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三怕手术或麻醉对他们的生命有危险。术前一夜往往更感到恐惧与不安,夜间不能入睡。

1.2等待手术的患者常常会对自己家庭的未来感到忧虑,产生悲观、绝望和内疚等情绪。有些患者可能对手术期望过高,可能过分地应用“否认”机制对付手术的恐惧,而表面上显得异常平静。

1.3术中、术后心理问题。多数患者进入手术间时,恐惧感加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担心手术不成功。头脑清醒者,对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特别敏感。如果医护人员边手术边谈论其他不相干的事,患者会误以为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不够重视而失去安全感,对配合手术进行不利。术后患者担心切口愈合不良、功能恢复情况等。

2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

2.1.1改善护患关系,作好术前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必须诚恳、耐心、认真、负责,对患者的处境表示理解和同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达到思想上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教育,为使其获得安全感,应向患者适当解释如病情、手术目的、复杂性、注意事项、麻醉方式以及手术可能感到不适和术后的各种必要的引流等,使患者做好迎接手术的准备。总之,术前使患者了解正常及异常情况,能减少忧虑,增强医治疾病的自信心,加速机体恢复过程。

2.1.2对家庭做好术前教育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会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一些不便告诉患者的病情,可能已对家属简单介绍过,家属如流露出过分悲观的情绪,则会给患者增加忧虑。护理人员要做好家属教育工作,告诉他们要鼓励患者配合手术。家属的安慰与鼓励有时能起到医务人员难以起到的作用。

2.1.3必要时适当应用药物对手术前情绪紧张、烦躁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稳定情绪,以便使患者有良好的体力迎接手术。

2.2术中心理护理

2.2.1心理指导一般经过术前指导的患者,手术时大多数能和医务人员配合。但仍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的突变而产生紧张、怕痛的心理变化。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2.2.2注意保护医疗制度手术全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语谈吐应小心谨慎,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尤其是非全麻患者,要使患者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2.3术后心理护理

2.3.1减轻疼痛术后患者最迫切的心理需要是减轻疼痛。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心情,以关心、体贴的口吻向患者进行解释,及时解除他们的痛苦和不适。

2.3.2安定患者情绪,及时给予心理援助术后应及时体查患者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科学的解释,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对术后形成躯体缺陷者,应给予心理疏导,尽可能减轻其焦虑、悲观情绪,鼓励患者不要自卑,要勇敢地面对人生。

2.3.3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已有的治疗成效,极力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认真、细致、周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满足患者需要安全的心理。特别是重大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时,患者更需要安全感。

[参考文献]

[1]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2]陈莉,邵春燕.开展病人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0):593.

[3]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5]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2.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8

关键词: 手术 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特点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820例择期手术患者通过系统心理护理对其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42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215例,女205例;年龄15~66岁;平均40.5岁,职业:职员15例,工人22例,农民329例,学生19例,个体劳动者28例,干部12例,其他5例。手术类阑尾切除术 例,胆囊切除术 例,上消化道修补术  例,前列腺摘除术 例,胃大部切除术 例,腹股沟疝修补术  例。               

       2 采取护理措施

       2.1术前宣教 由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新手术的开展、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等。如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因患者病程较长,术后反复膀胱冲洗造成的身体不适,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术前我们就要以诚挚的态度和患者交谈,耐心解答疑问,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效果,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向患者简单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客观认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充分利用患者对手术护士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的心理特征,将术中有关麻醉及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等方面运用恰当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9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在临床中实施心理护理,以有效克服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心理。方法对我院外科82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预期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对于克服患者的心理紧张,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使手术护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关键词: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目的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特点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和保证身心健康的目的。本文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820例择期手术患者通过系统心理护理对其效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420例手术患者,其中,男215例,女205例;年龄15~66岁;平均40.5岁,职业:职员15例,工人22例,农民329例,学生19例,个体劳动者28例,干部12例,其他5例。手术类阑尾切除术例,胆囊切除术例,上消化道修补术例,前列腺摘除术例,胃大部切除术例,腹股沟疝修补术例。2采取护理措施2.1术前宣教由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新手术的开展、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等。如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因患者病程较长,术后反复膀胱冲洗造成的身体不适,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术前我们就要以诚挚的态度和患者交谈,耐心解答疑问,向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效果,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使心理护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从患者入院开始,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向患者简单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客观认识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注意调节患者的情绪,护士尽可能多与患者谈心,充分利用患者对手术护士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的心理特征,将术中有关麻醉及手术过程,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和远期预后等方面运用恰当的语言帮助患者消除恐惧、紧张心理。2.3共性化与个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同一种疾患可以有同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也可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心理反应程度,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应首先从他们的共性着手进行心理疏导,根据专业理论知识,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教给患者必要的技巧。例如:术前禁烟酒、禁食、禁水;自我精神松弛法;术后各个部位放置引流管的时间,更换、保护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减轻切口疼痛方法等。由于患者的性别、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不同,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存在个体差异。对担心手术失败患者向其介绍手术医师的业务水平和以往成功的例子,启发、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陈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愉快接受治疗。3护理效果通过对820例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并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50.5%;忧郁者降至0.7%;担心者降至62.3%;精神紧张者降至42.8%;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9.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升至92.9%。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配合手术治疗,尤其有2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经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给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手术的必要性,权衡手术的利弊,实事求是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了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接受进一步治疗,最后均康复出院。4讨论通过对以上820例患者的术后心里研究,在各方面作耐心细致的解释疏导工作,就可以减轻患者因缺乏手术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降低其紧张度,提高其耐受力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有效地预防围术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见运用合理的解释、善意的疏导、真诚的抚慰、有意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达到了顺利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1]于登

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篇10

【摘要】目的针对骨科的老年手术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方法将68例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自入院后即进行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心理护理能影响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正确、得当的心理护理对引导骨科老年患者配合手术治疗、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骨科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人类身心健康、预防疾病、配合手术治疗、指导康复等护理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骨科创伤后由于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下降,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功能逐渐减退,机体处于超负荷状态;加之老年人机体反应差,常伴有其他疾病,使手术耐受性明显下降,无论施行择期或急症手术,其危险性和病死率都明显增高。因此做好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明显作用。

1临床资料

骨科老年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75.3±7.2岁。摔伤46例,车祸22例;其中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41例,骨盆骨折12例。

2骨科老年手术患者心理特点

2.1恐惧患病后有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术对患者来讲易产生精神压力,出现恐惧心理。

2.2孤独心理老年患者性情较孤僻、固执、易怒、不易合作,同时又害怕孤独,希望有人探视、有人真正地关心他们。

2.3心理需求患者都希望由名望较高的医生为自己做手术,都希望在术中避免或减轻疼痛,并且希望亲属能给予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能尽心尽力地精心照顾和给予帮助。知识层次、经济能力不同,患者的需求也不同:如经济能力差的患者往往除疼痛外最关心的是住院和手术费用问题。而经济能力强的患者,不仅要求用最好的药品,还要求住条件好的单间病房。知识层次高的老年患者除要求有好的治疗条件外,对各方面的条件也要求较高:他们首先要求对自己的治疗和手术有较高的透明度,其次是患病后不愿与他人来往,要求住安静的单人间;再次是要求人性化服务。

3心理护理

3.1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沟通的基础。骨折患者大都求医心切、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希望受到重视,及时得到治疗。这时护土应使自己的衣着、言行、技术水平给患者可信赖和亲切的感觉,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还要尽快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情他们的痛苦,缩短护患之间距离,使患者感到自己处在尊重的位置,感到虽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却得到亲人般关心。这样也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1.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事实上,患者家属面对突发的事件,心理反应可能比患者更复杂。如期待着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对病情的曲解、扩大或隐瞒,对治疗手段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和挑剔等。护士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对家属也要有同情心和爱心。护士和蔼的态度才能稳定家属情绪,并让家属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积极安慰、劝解患者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2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3.2.1积极采取措施缓解患者术后不适,术后患者的紧张不安往往是由术后不适引起的,如术后体温上升、疼痛、尿潴留等,往往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所以要及时、正确、有效地给予对症处理。如行物理降温、留置导尿、给予适当镇痛剂,鼓励患者运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让患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戏曲等;另外,担心康复情况也是引起术后不良心理反应的因素,对此护土要使患者理解健康恢复的渐进性,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病情。

3.2.2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的骨折经过一定的时间愈合,进入康复期,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首先向患者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骨折患者,经过长期的治疗,对于功能锻炼思想负担过重,害怕过早活动会影响骨折愈合或已愈合的骨折再次折断,面对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应多做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不锻炼的危害性,使其打消顾虑,在功能锻炼中,有些人因耐受程度差,害怕疼痛,锻炼强度不够,护理人员应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协助患者一起锻炼。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让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3.2.3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大多数患者伤口折线后就可出院,但其各方面功能仍未完全恢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出院后自我锻炼的方法、时间、饮食等。有些患者预后不佳,不宜太早把真实情况告诉患者,以免对患者心理打击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