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产管理知识点十篇资产管理知识点十篇

资产管理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4:36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1

关键词:知识经济;资产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新兴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以往的物资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着多种的形式,并且有着不同资产自身的特点。

1.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下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问题是资产账实不符,很多资产已经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却没有体现,例如,通过捐赠取得的资产,及借助改造扩建增值的资产,这类资产也是企业的总体资产的组成部分,如果疏于管理,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由于企业业务比较繁忙,从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流失。

2.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总之,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资产管理应该适应新时期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变化,既要管理好企业能够控制的资产,同时也要加强由于合作的原因,在其他企业使用,但是所有权却是属于本企业的资产。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资产管理把好关,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霞.固定资产会计处理难点及所得税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10.22.

[2]朱红军,张瑞.透过资产清查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监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知识经济不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将知识智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是对21世纪的最佳定义。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大力创新企业内部管理、产品生产,都是摆在每位企业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几个特点:

一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新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而技术的改革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引进利用都必须要依靠知识。换句话说,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掌控未来市场的能力。

二是无形的企业资产投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是将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到企业中,而产生最有性价比的经济效益。有资料显示,美国商业信息部门统计到本国知识资产平均占到了企业资产的60%以上,而英、日等知识资产占比也超过了50%。

三是知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知识经济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实现最低投入和最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所进行的管理。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始到资金回收结束,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与分配,其目标表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部分构成,在知识资本流转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并为其服务。

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依托知识积极进行管理创新,而创新的首要对象在于管理目标的创新。具体来说,企业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主要以成本最节约及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下,企业财务管理势必会将自身利益作为唯一指标,倾向于不良的科技创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员工及周围群众利益的损害,引起员工及社会不满,影响企业的内部和谐。但科技创新也存在消除上述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如何加强企业的良性科技创新,必须首先全面转变财务管理的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摒弃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及生态效应,加强企业高绩效团队的建设,从而在企业内部构建良性的知识经济流。同传统经济模式类似,新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仍然处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中。由于企业大量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和能源供应,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只有在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增加就业,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企业管理经营的所有技能,因此如何挑选优秀人才,组建知识型队伍,形成良性的知识流动秩序,是企业实现社会及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

(二)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应当将知识(技术技能)要素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与人员正是知识要素的实际掌握者与利用者。因此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财务关系仍然并存,但应当将企业内部的部门与员工关系作为重点。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当重点把握部门及人员的激励,通过多种形式的财务福利和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应当重视资本型知识型经济,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将会大幅增加各类知识资本,一是知识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商誉、软硬件开发等,二是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见,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四)做好企业的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在传统工业经济中,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依据资本比例进行的,即资本所有者拥有收益分配权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在收益分配中应当将知识纳入,即知识所有者同时拥有收益分配的权力。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资本所有者、生产劳动人员、管理人员等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应当依据资本投入分配收益;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获得薪酬,不涉及收益分配;管理者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了自身的管理技能,应当依据知识成本参与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应当额外依据其技术资本对企业的贡献,追加分配收益。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是现代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特性。知识经济也是新世纪代表企业创新能力的知识,推动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只有积极做好财务目标和关系的创新,做好财务投资管理和利益分配以及财务指标的创新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宜耀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10).

[2]王世娟.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控制的方式[J].科技资讯,2012,12(27).

[3]罗继德.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06(07).

[4]卢晓玲.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06).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3

对申请企业的知识产权资金投入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维护、诉讼、信息咨询利用、实施、培训、奖励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二)知识产权战略和规划研究、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项目知识产权调查研究、技术标准制订或者修订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三)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上海市著名商标等方面发生的费用。

分两次核定补助资金的金额。第一次核定的金额按照申请企业被认定前三年知识产权资金投入总额的50%确定,金额不超过70万元。第二次核定的金额按照申请企业被认定后至复审合格的两年内知识产权资金投入总额的50%确定,两次累计核定的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本办法自2013年1月2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月28日。

《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园区评定与管理办法》(沪知局〔2013〕80号)申报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以上各类园区。

(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建立园区专利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制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配备1名以上专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有一定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

(三)近三年有效专利拥有量年增幅达3%以上,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数量占园区属地企业数量的8%以上。

(四)建立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的促进机制,专利产品的年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6%以上。

(五)对30%以上的园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建立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联络人制度和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

(六)采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近三年未发生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申报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考核验收合格的市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二)构建了比较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出台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规划或战略;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2名以上专业管理人员;近3年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年增幅不低于8%。

(三)近三年有效专利拥有量增幅达5%以上;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占园区属地企业的10%以上;积极培育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试点和示范企业。

(四)建立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平台,促进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专利产品的年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8%以上。

(五)对50%以上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建立知识产权信息中心或专利专题数据库,通过引入优质中介服务机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商用化、培训、法律等服务。

(六)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和纠纷应对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近五年未发生严重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工作指导及政策支持:(一)被认定为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的,给予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扶持经费。(二)组织园区有关人员参加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业务培训等活动。(三)对园区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运用、制度建设、知识产权评议、专利数据库建设、重点企业专利分析、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给予指导。(四)推荐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项目。

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所在区县知识产权局给予1:1配套工作扶持经费。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9月30日。

《上海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2012年3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2号公布)

著名商标的认定申请条件:

(一)商标注册人是具有本市户籍或持有本市居住证的自然人,或是依法在本市设立的法人、其他组织;

(二)商标权属无争议,在中国境内注册满2年并实际使用满3年,在相关公众中具有较高知名度;

(三)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质量可靠、安全,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

(四)使用该商标的商品近3年销售额、利润、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在本市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

(五)商标注册人和使用人已建立商品质量投诉和纠纷处理制度且运行良好;

(六)商标注册人已建立商标使用和管理制度且运行良好;

(七)商标注册人和使用人近3年未发生严重违法行为。

经认定的著名商标有效期为3年。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2012年修订)专利资助分为一般资助和专项资助。重点支持发明专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工作。

一般资助是指对资助申请人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向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国外有关专利审查机构申请专利的相关费用的资助。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资助申请人,可以申请资助:

(一)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

(二)国内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人;

(三)香港注册标准专利、澳门授权发明专利或台湾授权发明专利专利权人;

(四)依据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向国外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人。

资助申请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资助的项目和金额如下:

(一)申请费在专利申请受理后按实际缴纳金额的80%资助;

(二)实质审查费、授权费,在授权后按实际缴纳的金额资助;

(三)授权后第二年、第三年的年费,按实际缴纳金额的80%资助;

(四)专利费,在授权后按每项不超过人民币2000元资助。

资助申请人申请国内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资助的,申请费和授权费在授权后,实用新型按实际缴纳金额的50%资助,外观设计按实际缴纳金额的60%资助。

资助申请人申请港澳台地区专利资助的,每项专利的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元。

资助申请人申请国外专利资助的,每项发明专利资助不超过5个国家,每个国家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每项外观设计专利资助不超过3个国家,每个国家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000元。

同一个资助申请人每年度获得的国外专利资助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专项资助是指对市知识产权局认定的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单位和专利工作示范企事业单位,在其开展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方面所给予的资助。

资助申请人获得的专项资助应当用于以下工作:

(一)专利管理标准化建设;(二)专利战略制定与实施;(三)专利数据库、预警平台建设;(四)专利托管、质押、转让和许可;(五)专利人才培训;(六)专利维权;(七)其他专利工作。

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单位在两年试点期限内每家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40万元。专利工作示范企事业单位在两年示范期限内每家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60万元。被认定的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单位或示范企事业单位,审核通过的由市财政局预拨不超过资助总额70%的资金。专利工作试点企事业单位或示范企事业单位期满后,市知识产权局组织考核,考核通过的由市财政局拨付专项资助的余额资金。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4

[关键词]顾客资产管理顾客知识数据挖掘

一、引言

顾客资产管理(Customerassetmanagement,Cam)的研究源于美国,距今仅有十余年,该理论的提出源于①企业所处市场环境的剧变(如营销模式的变革、买卖双方关系的演变等。);②企业顾客管理理论面临的挑战(如美国学者Reichheld在顾客满意研究中发现以“服务于所有顾客”为宗旨的企业陷入了“满意的困境”之中,这促使学术界开始思考并探寻能使顾客满意和企业获利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在此背景下,Blattberg和Deighton首先提出“顾客资产”概念,将顾客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认为顾客资产是企业所有顾客的终身价值折现值总和。其后,不同的学者在顾客资产的形成机制、组成、理论来源、计量方面提出不同的见解。顾客资产理念认为企业要真正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应该把顾客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进行经营,使其保值、增值。

顾客资产是企业赖以提升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具有特殊的属性特征,在对顾客资产管理方面,Blattberg和Deighton、Rust,Zeithaml、DavidBell和王永贵等人都做了相应的研究。考察现有的文献,尽管有关顾客资产管理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侧重于顾客资产先行因素的识别(如驱动要素、形成机制、构成与计量,以及顾客终身价值等。),而对顾客知识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对隐藏在顾客行为中的顾客知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模型与工具,以完成对顾客资产的分析和提升。比如,现有的理论和工具强调从顾客的盈利能力角度对顾客资产进行细分,而没有从顾客(消费)行为等视角进行审视;缺乏对顾客资产组合风险和顾客资产状况监控的探讨,以及对顾客心声的有效掌握和应用等。这些不足限制了企业对顾客资产的全面了解和价值提升策略的制定。

二、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顾客知识重要性的日益提升是当今动态竞争环境中的显著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完成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顾客资产管理思想的发展远未成熟,理论和实践都迫切需要简单、实用的管理模型指导企业管理顾客资产。

1.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顾客关系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整合的结果

顾客关系管理属于顾客导向的理念,它通过有效管理顾客信息资源,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强调和所有顾客建立并发展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顾客知识管理则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获取知识与经验,发展与维系有利的顾客组合,并视知识和顾客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本文所提的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延伸了顾客关系管理和顾客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是两者整合的结果。

(1)顾客导向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顾客角色的演化进程看出,对于企业活动,顾客已从被动的产品/服务的接受者逐渐转为积极的参与者,成为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重要资产。

(2)顾客资产管理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应用平台。顾客知识与特定的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顾客资产管理为顾客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平台。

(3)顾客资产管理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在顾客资产管理中,顾客信息的非结构化、海量化与分散化要求企业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挖掘出有用的顾客知识,如顾客的购买习惯、偏好以及顾客资产的变动趋势等,以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

2.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框架

顾客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将顾客纳入企业资产,并以顾客资产为核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顾客忠诚度/满意度和顾客资产。同时,营销中顾客数量,以及描述每个顾客的特征在不断增加,要求企业引入先进的知识发现技术,探寻顾客行为特征、资产变化趋势、分析顾客心声完成产品/服务规划和实施精细化营销。依据系统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本文提出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框架(如图1)。

从企业营销角度出发,本文将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定义为:企业为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通过有效的顾客知识获取和应用,合理分配营销资源以完成顾客资产分类、评估、监控,达到提升顾客资产(顾客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顾客满意/忠诚目的的一种营销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需要企业的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以完成对顾客资产的经营和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层在明确企业的使命基础上,确定企业顾客资产管理目标:顾客满意/忠诚和顾客资产的提升。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服务对象和预期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企业经营管理顾客资产时努力的方向,体现了顾客导向的管理理念。

(2)战术层根据战略层制定的目标,以及对顾客的消费行为和盈利能力的理解,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投资于不同的顾客资产,完成对企业的顾客基础(或顾客组合)的优化(如通过深入开发现有顾客、挽留有价值顾客、引导或放弃无价值顾客,以及获取新的价值顾客等),从而达到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

(3)执行层的工作任务是完成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为达到战术层制定的目标,执行层建立顾客资产管理的支撑体系(虚线矩形框为Cam支撑体系与关键要素),该体系的关键因素包括:Cam数据库,顾客知识获取工具(如数据挖掘2、质量功能展开3等)完成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指导企业完成顾客资产的细分、顾客资产组合分析和监控、顾客心声处理和产品/服务规划以及精细化营销建模和实施,指导企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顾客资产管理是企业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的一种营销管理模式。在执行层,为达到企业-顾客双赢,企业首先应该建立起Cam数据库,用以存储有关顾客的地理、人口统计和消费心理等信息,以及顾客需求、态度、利润贡献和购买行为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将顾客群细分成组内特征相近组间特征差异较大的不同类别。管理者根据细分结果进行顾客资产分析,认识顾客的价值贡献和消费行为特征等。顾客的组合分析可以让管理者了解企业目前的顾客组合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顾客不同的反应直接体现在顾客资产的变化上,通过对顾客资产变动的监控和预测可以识别顾客资产的变动程度和变化趋势,了解目标顾客资产状况。通过顾客调查以及对QFD的应用完成顾客期望与企业产品/服务之间的价值差异的识别,为产品/服务的规划、维持和提高顾客贡献提供了分析基础。精细化营销的实施是企业实现顾客资产提升的营销措施。有关要素的运行和分析资料被存储到Cam数据库,为展开下一轮的顾客资产管理积累更详尽的信息。

3.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特点

顾客资产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过去的理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的地方。从本文给出的定义可以发现,顾客资产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分析顾客资产现状、提升顾客资产和顾客满意/忠诚,实现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图2)。

图2顾客资产管理的实质

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将顾客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来经营,并进一步将对顾客的管理从营销部门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从一个局部的战略发展成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该理论具有以下的特点:①顾客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应用是顾客资产管理的基础。②顾客资产管理的目标是支持企业建立一种持续发展的战略。它以顾客资产为中心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追求顾客资产的最大化和顾客忠诚/满意之间的双赢为目标,将顾客视为自己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关键利益相关者,注重与其建立和发展牢固的长期关系,从而与顾客共同实现价值,是可持续的竞争战略。③顾客资产管理着眼于顾客群的优化。不同的顾客群为企业带来不同的收益,有的顾客具有长远的价值,有的顾客能平衡顾客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所以,顾客资产管理的内容一是监控顾客资产的变化,了解顾客基础变化趋势,发现并稳定优质顾客,引导低价值顾客向高价值顾客发展;二是合理匹配顾客组合的风险和收益。④顾客资产管理强调顾客与企业间的互动。比如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沟通强调对顾客心声的关注,以及对顾客实施交叉销售等,所以,与顾客的交互是不可或缺的。

4.顾客知识的作用

DavidJ.Skyrme和Debram.amidon]认为,在一个企业拥有的所有的知识当中,顾客知识是第一位的,利用顾客知识来处理顾客关系,已经超出了顾客满意所能达到的境界。顾客知识在顾客资产分析和提升中的作用包括:①顾客知识有利于加强企业对顾客的了解,掌握各个层次的顾客需求,为顾客持续不断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提升顾客资产。②通过对顾客知识的应用提高企业在顾客资产管理中的战术决策能力。在以顾客资产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的支持下,实施广义上的顾客知识管理,最终提高企业顾客发展战略的科学性。③顾客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帮助企业拥有更灵活、快速的顾客响应能力。④顾客资产分析和价值提升建立在对顾客数据的分析、知识发现的基础之上。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管理使企业顾客管理建立在定量的分析基础上,支持科学的决策。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务管理面临巨大变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革,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只为公司的股东服务,还必须为公司的相关利益主体服务。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变革。

一、财务管理内容的调整

传统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以物质运动为基础的物质资本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投入、筹集、收回与分配等,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它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

1.财务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从有形资产为主转向无形资产为主工业经济社会发展依靠有形资产,知识经济杜会随着杜会财富生财务与会计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资产要素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与此相联系,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

由规范研究转向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出发点,对经济现象做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实证研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与“为什么”。传统财务管理侧重规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会加大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加剧。因此。加大验证分析的力度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

2.筹集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筹资决策的重点

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筹集资本主要是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知识资本的筹集。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企业资本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本。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消耗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操作人工费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所占有。而美国微软公司更是一个几乎纯粹的经营知识的企业,它在一张材料成本不足一美元的光碟上存储的知识可以卖到上百美元,知识为微软带来了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拥有了知识,也就拥有了财富。因此,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

选择筹资渠道是企业制定筹资决策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把从风险市场筹集资金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而无形资产的投资项目具有的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很难满足商业银行资金经营所要求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需要,这就使得企业很难为这些项目从银行取得贷款,但这些项目往往又能满足风险资本取得高收益、实现资本最大增值的投资目的的需要。因此,风险资本也就可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人力资本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对企业的经济增长和价值增加的贡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资本”就等于“人力资源”加“结构性资本”。人力资源把知识资本二分天下,并且是企业最具有获利的资产,它具有主动性、创造性、适应性、协调性等特征是其他资本所不具有的。

1.无形资产、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不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否获胜。无形资产在软件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重要性使无形资产成为竞争之焦点,而且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素质、计算机软件、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还可以减轻一个企业由于资金等其它生产要素稀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压力,实现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

人作为高新技术的创造者,将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此,人力资本的投资将占据无形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职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收到50美元的收益,美国企业每年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超过500亿美元,其公司内部都有对各层次职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庞大而细致的计划。这表明: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重点。而企业投资于何种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财务决策的核心问题。因此,在21世纪里,财务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专业通才为目标,即培养具有广博知识、能独立或借助相关学科知识或人才的辅助,有效控制和管理财务活动的人才。

2.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成为决定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财务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的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基础将会发生变化,相应的利润的形成和分配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扬言:把我所有的资金、设备和市场全部拿走,只要保留原有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四年之后,我仍成为一名钢铁大王。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对于利润的形成,马克思曾说过,利润是由活劳动形成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活劳动体现为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也将是决定社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这些拥有知识的劳动者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却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与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了以上的重大调整,针对这些变化,企业应树立知识化的理财观念。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信息和技能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其作出最好的决策,最终产生最大的利润。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必将推动财务管理的知识化。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要达到的要求和目的,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方法等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诸多问题有着决定性意义。面对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结合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遵循方向性

就是在确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财务人员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同志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语)

2.遵循前瞻性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管理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管理之惯例。

3.遵循统一性

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要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要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统一,要与专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体现通才与专才相统一。

4.遵循创新性

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方面,确定过程及方法要创新;另一方面,所确定的目标内涵也要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的要求;同时,还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根本。

5.遵循整体性

培养目标要充分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底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鼓励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6.遵守资金运动方向性

财务管理是研究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工作。而资金运动的过程,会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就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而言,资金运动会影响到企业的供、产、销的协调发展,人、财、物的综合利用;就财务管理内容而言,资金运动包含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三大方面,就财务管理方法而言,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又需借助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财务手段;就财务管理环境而言,资金运动又会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评估;完善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增长,特别是知识产权资产更是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的重要构成,近些年主动披绿知识产品资产的上市企业开始增多,另外知识产权资产规模也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13年,已经叨叨了1510529万元,是1999年的12倍。另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也开始逐步确立,这对于科学评估知识产权规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标准。然而由于知识产权资产属于公司资产中的虚拟财产模块,因此在评估方面和规则方面如果存在少许的变化,就会严重影响其结果,而且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刚刚处于发展时期,还有很多不够规范的地方,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这些困难并提出一定的完善建议就显得极为这样,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当前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知识产权评估所面临的问题

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存在漏评现象,因为我国很多上市企业在开始上市之前,往往急需要融资,此时没有很多精力针对企业的专利技术和著作等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有些企业存在故意漏评问题,比如在大小非解禁期间通过增大知识产权资产来拉动股价的目的。第二,部分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披露不够规范。上市企业需要依据会计准则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专业证券信息披露平台进行铺路,但是现在不少企业一方面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知识产权评估,另一方面披露不及时甚至隐瞒。第三,将知识产权评估价格当成了交易价格。知识产权评估是通过专业人员给予相关标准为企业提供相对科学的评估服务,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其知识产权的评估价格和交易价格是两个不同的评估体系,因此简单的对等显然不利于提升知识产权评估的科学性。

2.评估规则及方法还有所欠缺

由于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评估规则和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不够完善。虽然《资产评估规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则性文件出台之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随意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涵盖面相对丰富,这两个规则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涵盖,因此这些规定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外我国对知识产权评估的执业准则的制定也明显落后,从目前来看还是不能够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评估需求。第二,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虚拟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计量本身就非常复杂,资产评估师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再结合具体的知识产权特点,在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当前的市场条件,然后选择科学的方法才能够得出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但是部分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方法的选择往往不能够契合知识产权特点,导致评估结果相差较大。比如在专利资产评估方面,如果还没有通过这个专利技术研发产品,那么就很难通过市场表现来进行专利技术资产价值的评估。

3.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不够完善

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或者具有部门垄断的现象。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主要还是有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通过管理,这自然和我国当前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化深度改革的需求。这种多头管理容易造成不同主管部门构建自己相对独立的评估体系和执业准则,甚至为此形成管理垄断。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也造成了资产评估协会独立性下降,创新动力也会因此下降,从而造成行业自律的缺失。

第二,在行业管理层面,目前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师的个人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另外当前的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自身的管理功能不足,地位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管理能力的下降。在评估师的培养上,虽然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教育资源,但是不少资产评估机构中的评估师知识结构还是不够多元化,而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果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就很难综合分析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从而不利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

三、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几点建议

1.明确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结果的披露方面更多是通过临时公告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就让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更多的灵活性,而这一点则有违上市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化和及时化原则。特别是当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构成占比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往往会对股价构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规避上市企业操控股价的可能性,就需要对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要进行明确,要将披露的规则具体到公告时间和知识产权明细、产权获得方式以及获得时间,到期时间以及评估方法、依据和账面价值,以及调整过后的账面价值以及评估价值,评估机构名称以及知识产权的评估目的等详细内容。

2.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针对知识产权制定相应的评估规范。虽然现在有无形资产评估的规范以及专利资产的评估规范,但是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以及专利资产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随着我国开始向知识经济转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上市企业资产构成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所以针对知识产品这个重要的产权制定专门的评估法律十分必要,对此首先就要出台《资产评估法》,在这部法律中将资产评估的相关细节进行明确,然后再通过财政部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局等部门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制定一部《知识产权评估规范》,然后再由资产评估协会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甚至为了进一步细化知识产品评估,可以指定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资产的评估规范。

第二,要优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目前我国针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相对单一,基本上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来执行。因此我国在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要加大理论研究,从而完善我国针对不同知识产权类型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比如专利池和单个专利权这两个评估对象,都具有市场价值和价值以及价格之别,而且影响这两个被评对象的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此就需要在探究这些不同因素的背景下选择相对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够有效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3.完善行政管理部门对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监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到知识产权评估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尤为必要。但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在于管理的深度和监督的方式上。当前我国行政部门开始从之前的全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性政府方向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清。不过我国上市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多头管理现象。而这一点无疑对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是如果要彻底将行政主管部门放开,完全的市场化,那同样也会造成监管缺失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促进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将过去的管理和主导转变成监督,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而不是一种微观管理。当然这种改革还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4.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行业能力

要想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水平,关键还是在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评估能力。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促进提升:第一,提升我国资产评估协会的独立性。虽然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将会占据上市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单独成立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的浪费,事实上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那么可以基于资产评估协会的基础上,建立辖下的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委员会,从而发挥知识产权评估规则制定和方法创新的功能。但是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减少行政主管部门要降低对产品评估工作的干预,另一方面评估行业协会自身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行业协会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二,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管理监督。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主要采用的独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模式,主要采用归属于某家资产评估事务所,想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水平,关键还是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能力。当前我国涉及到资产评估专业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很多规模都相对较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做大做强,这样也就很难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整体水平。对此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内部建设管理,比如建立良好的事务所文化,倡导同样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行业的全局观念,加强评估行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平等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内部构件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和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的优化来促进评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同行之间的兼并和联合以及整合,促进行业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

第三,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队伍的建设。因为评估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对最终的评估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评估师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从下面两点着手:其一,促进评估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比如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技术以及法律和各种行业的专业技术等,如果评估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那就很难提升评估结构的准确性。所以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关的资质考试制度,不同水平的评估师其福利待遇将会呈现明显变化,这样就能够鼓励评估师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社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交流平台的建设,让评估师能够据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二,要加强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主要是通过评估师完成,如果评估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较高水平的道德,那么在评估结果上就可能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加强道德宣传建设同样非常关键,并要制定严格的有违道德的惩处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就需要加大改革深度,创新管理,激活行业协会的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评估方法的先进性和评估规则的合理性,进而提升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知识产权评估的支撑与研发[J].中国资产评估,2011(01).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7

关键词知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分析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了经济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已经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是且将代替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企业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独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领头羊。

1知识企业及其特点

知识企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广义的知识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品化为利润源泉,具有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对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等特点。

2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首先财务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知识企业应转变传统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而代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故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其二是指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收益与高风险相配比的观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为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规避风险的观念,而应树立在高收益与高风险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担风险的观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其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覆灭。因此在等待死亡与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有选择不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内容。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筹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基本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资本的筹集。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占有。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筹知”与筹资相结合将是一种必然。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只有筹集到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研发无形资产;而人力资本的筹集反过来会有助于货币资本的筹集。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并非决定于实物资产、多少设备,而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杰出的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是否具有专利、技术诀窍、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一个或若干个能够随时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虚拟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不过是组织的“躯体”。所以,组织的筹资能力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任何实物资本,资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货币资本给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所以,企业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为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开通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着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把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并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决策模型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要作较大调整。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如何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变化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对于一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一是时间宜短不宜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宜小不宜大、贴现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为时间间隔单位。而且,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企业中,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必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的大小如何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统帅资本股东、职工以及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都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知识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而应按“资+知”的模式进行分配,即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其贡献大小,并结合各利益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效率也兼顾了公平。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识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权制度等,总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3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除上述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以外,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如下创新之处:

(1)风险管理成为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知识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及其员工如果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可预见性、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改进无形资产价值补偿方式。在知识企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主体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居支配性地位。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大些,其计算方法也无法确定,无规律可循。可考虑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财务管理的对象由“资金”延伸到“信息”,知识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已延伸到“信息资源”。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现有的财务管理面临重大的挑战。知识经济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等物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发展为以人的智能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管理最基本的职能。要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积极地寻求发展与创新。

一、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所进行的管理。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始到资金回收结束,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与分配,其目标表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部分构成,在知识资本流转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并为其服务。

1.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知识管理,由对资金的管理为主转向对知识的管理为主。资金是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主要要素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筹集知识资本将与筹集物资资本并重,并向知识资本倾斜,“筹知”代替“筹资”将是一种必然。同样,“投知”将与“投资”并重。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投资首要的应是智力投资,资金投资必须与智力投资相匹配,并为智力投资服务,否则资金投资越多,效果可能越差;企业所需要的员工是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否则,员工越多,效益越差;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不再是传统的工业技术,而是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海洋、环境和管理新技术体系中技术;需要的管理已不再是工业经济时代严格分工的纪律管理,而是网络组织框架的系统管理。

2.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人的管理,由对物的管理为主转向对人的管理为主。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学家纷纷挣脱把人视为一种资产会贬低人格的传统观念,开始把笔墨伸向人力资源这一广阔而重要的领域。企业财务关系要逐步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在网络时代下的资本结构中,知识资本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不同的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不同。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并协调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才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由以事后的总结为主转向以事前的研究为主。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5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对内,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作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同时,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其随着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价值波动;对外,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交易无地域化和无纸化,这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企业将增加诸如资讯保护风险、内部和外部侵入风险、破坏与舞弊风险、交易完整风险,以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知识积累更新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等风险。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化,网络时代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改革原有的财务收益分配模式,由按“劳”分配转向按经济要素分配。企业的财务收益分配取决于资源的占有关系:在农业经济社会,主要实行按土地分配的分配制度,谁拥有的土地多,谁就能分得更多的财富;在工业经济社会,实行按资本分配的制度,谁拥有的货币资本多,谁就能分得更多的财富;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一种所谓的按劳取酬、按劳分配(这里的“劳”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是指无实质差别的劳动时间)。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最稀缺的资源,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最主要形式,知识化的劳动者创造着更多的价值,知识成为企业成长的第一推动力,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所以,由知识生产力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分配,理应以所投入的知识为依据,按知识或按经济要素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财富,这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传统财务管理的不适应性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远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目标单一,缺乏内外的协调。传统财务管理目标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为代表,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等原因,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时代极其适应。然而,’由于财务目标是通过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来实现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其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当前的企业财务关系,一般主要是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或监督部门的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知识经济时代,这五类关系仍然存在,但首先要侧重于企业内部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如何吸引拥有知识的人并调动其发挥才能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其次,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网络经济下,知识资本占主导地位,知识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的成败更加取决于其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有助于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2.管理时效的滞后,缺乏对风险的预测。企业财务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市场经济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但在我国现实经济中,企业的财务管理还主要是集中于对经济活动事中的控制与事后的核算和反映,很少事前的预测和分析,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前瞻经济的重要性及其收益将远远大于目前收益。前瞻经济是预期企业的成长效益,可以预测未来的收益程度。这一目标体现了企业通过产品销售、风险投资等充分实现其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收益最大化的可能程度,必然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攻方向。

3.管理体制的庞大和僵化。过去,企业缺乏支持集中式管理的技术手段,企业的发展受到物流地域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不得不采取分散管理。由于监管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导致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企业出现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互联网的出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这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尤其是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财务管理走向集中式管理,势必成为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

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体现出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特点、新方法,并实现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的转型。

1.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资本配置最优化,而且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但由于知识的飞速发展,一个人不可能掌握众多的知识,此时,获得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首先,要激发人的创造性。智力资本是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充分发挥企业知识人才的最大潜力是当务之急。其次,要强调凝聚力,“团队精神”是企业克服困难、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再次,从企业激励制度、人事选拔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2.财务管理的组织和方法日趋集中和网络化。在信息技术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界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工业时代的典型特点是企业和岗位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化,而网络时代的要求则是使过细的分工得到不断的综合和集成。因此,网络时代的企业组织管理框架正朝着一个与工业社会相反的方向发展。企业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有多种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中心数据库或称信息中心,它在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致胜作用。

3.无形资产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21世纪,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商誉、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相联系,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甚至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应逐步转移到无形资产管理上来。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9

知识企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广义的知识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品化为利润源泉,具有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对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等特点。

2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首先财务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知识企业应转变传统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而代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故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其二是指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收益与高风险相配比的观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为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规避风险的观念,而应树立在高收益与高风险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担风险的观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其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覆灭。因此在等待死亡与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有选择不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内容。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筹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基本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资本的筹集。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占有。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筹知”与筹资相结合将是一种必然。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只有筹集到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研发无形资产;而人力资本的筹集反过来会有助于货币资本的筹集。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并非决定于实物资产、多少设备,而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杰出的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是否具有专利、技术诀窍、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一个或若干个能够随时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虚拟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不过是组织的“躯体”。所以,组织的筹资能力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任何实物资本,资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货币资本给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所以,企业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为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开通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着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把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并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决策模型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要作较大调整。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如何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变化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对于一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一是时间宜短不宜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宜小不宜大、贴现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为时间间隔单位。而且,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企业中,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必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的大小如何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统帅资本股东、职工以及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都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知识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而应按“资+知”的模式进行分配,即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其贡献大小,并结合各利益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效率也兼顾了公平。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识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权制度等,总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3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除上述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以外,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如下创新之处:

(1)风险管理成为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知识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及其员工如果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可预见性、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改进无形资产价值补偿方式。在知识企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主体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居支配性地位。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大些,其计算方法也无法确定,无规律可循。可考虑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财务管理的对象由“资金”延伸到“信息”,知识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已延伸到“信息资源”。

(3)财务柔性管理更加普遍。知识企业柔性管理包括生产、人员、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是从财务的核算、计划、控制、分析角度,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业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的经营管理。

(4)广泛采用财务虚拟管理。对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知识企业,实施财务虚拟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财务虚拟管理就是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财务管理的中心,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性的财务管理。它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创新的,以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的一种财务管理策略,是财务再生管理和网络财务管理等技术方法的综合。

资产管理知识点篇10

关键词知识企业财务管理比较分析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了经济的增长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知识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已经越来越以知识为基础。正如德鲁克所言“在知识社会中,知识已是且将代替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企业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独领,成为新经济时代的领头羊。

1知识企业及其特点

知识企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企业是以知识为对象,对知识进行直接生产、加工和分配的企业。广义的知识企业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对信息和知识进行生产、存储、作用和传播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与开发、通讯媒介、信息服务等领域。知识企业以员工的知识及其商品化为利润源泉,具有资金更多地投资于知识和信息活动,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为经营目标,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对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高度依赖性等特点。

2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比较分析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首先财务管理服务于知识管理的观念,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知识企业应转变传统企业中流行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而代之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故财务管理要服务于知识管理;其二是指知识管理中知识资产的开发、利用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其次,高收益与高风险相配比的观念。知识企业表现为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须接受高风险的存在。为此知识企业必须突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保守的消极规避风险的观念,而应树立在高收益与高风险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担风险的观念,这也是社会和历史赋予其的使命。知识企业的风险主要源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或反应不够敏捷就会导致企业覆灭。因此在等待死亡与可能获得高收益的高风险技术创新之间,知识企业只有选择不断的技术创新。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通常有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内容。在知识企业中,这些内容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筹资管理方面,筹集足够的资本是企业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管理目标的前提之一。在传统企业中,筹集资本主要指筹集资金;而在知识企业中,知识在企业基本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筹集资本不仅包括筹集资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资本的筹集。在intel公司生产的芯片价格中,原材料与能源只占3%,设备与设施费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价格为知识、专利与技术占有。对企业而言,如何筹集各种能唯我所用的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起点,“筹知”与筹资相结合将是一种必然。事实上,货币资本筹集和人力资本筹集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货币资本的筹集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只有筹集到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才能吸引人力资本,购买或研发无形资产;而人力资本的筹集反过来会有助于货币资本的筹集。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并非决定于实物资产、多少设备,而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杰出的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是否具有专利、技术诀窍、商誉、知名商标等无形资产;是否具有一个或若干个能够随时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的虚拟组织。人力资本是组织的“灵魂”,而物质资本只不过是组织的“躯体”。所以,组织的筹资能力大小,基本上取决于组织拥有上述无形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拥有了优质的人力资本,即使没有任何实物资本,资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货币资本给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实物资本而没有人力资本,那么就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货币资本。所以,企业在筹资阶段,财务管理应实现这样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筹集货币资本为人力资本的筹集创造条件,通过财务管理的其他功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为筹集更多的货币资本!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打开通道。

在投资管理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着重于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模型。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把重点转向无形资产投资管理,并研究无形资产投资可行性的决策模型。固定资产决策模型如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但要作较大调整。特别是无形资产的净现金流量、贴现率和时间长度如何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由于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变化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对于一项无形资产投资价值的计算,一是时间宜短不宜长;二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因素,系数宜小不宜大、贴现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为时间间隔单位。而且,人力资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围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传统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建立在“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利润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资本形成的,利润分配也要按出资者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在知识企业中,这一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本而不是货币资本,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经理人和科技人员手中,高智力的人类劳动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本决定了知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也必将是决定财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点要转向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而不是货币资本的拥有者。人力资本的大小如何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进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知识企业中,知识所有者统帅资本股东、职工以及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但是都向企业投入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才能,同样为企业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产权主体,都有权参与剩余分配。知识企业为适应这种变化,应改变投资分配的收益模式,而应按“资+知”的模式进行分配,即在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其贡献大小,并结合各利益主体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进效率也兼顾了公平。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知识企业在人力资本定价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权制度、员工持股计划、剩余利润分配权制度等,总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

3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除上述财务管理内容的改革以外,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如下创新之处:

(1)风险管理成为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知识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及其员工如果不能及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适应,就会加大企业的风险;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增强可预见性、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搞好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和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2)改进无形资产价值补偿方式。在知识企业中,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主体部分,在企业发展中居支配性地位。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投资收益取得的时间很难准确预测,超额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相对来说,无形资产的投资风险要大些,其计算方法也无法确定,无规律可循。可考虑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摊销。财务管理的对象由“资金”延伸到“信息”,知识企业受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客户、供应商和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的变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联合体,形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的现象极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增高,企业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在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上。因而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不再局限于“资金流动”,已延伸到“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