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精神病人护理计划十篇精神病人护理计划十篇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9:52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1

1精神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1.1专业特点对规范化培训的要求: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以及具有一定的精神科专业知识,精通有关业务技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沟通能力.

1.2要求精神科护士具备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除掌握内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精神科护士掌握精神医学和精神科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掌握精神病人的特点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1.3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精神病人常常因受症状的影响,往往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病人有自杀、自伤、伤人或暴力等侵犯行为,甚至在大庭广众面前做出失态、幼稚的行为,任意大小便,或出现突发性攻击行为等。遇到此类事件时,要求护理人员了解病人行为的真正意义,是病态的表现,是属于疾病的一部分,而不应以社会规范中道德标准来衡量病人的一切表现,避免造成病人过分依赖或退缩。当病人行为失控时,护理人员应以冷静、沉着的态度处理,为病员提供必要的保护或适当的限制措施。但必须向病人说明执行制约的目的原因,同时,态度要真诚、坚定,使病人能够感受到护士确实是在帮助他,而不是报复或者惩罚。

2培训内容

2.1医德医风教育:从优质服务入手,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入院接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各个环节都制定标准化服务程序和具体要求,并要求护士熟记在心。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独特性,要求护士从基础护理做起,诚心对待病人及家属。

2.2岗位职责教育:对护士岗位职责进行每日工作职责及阶段工作职责教育。每日职责按工作时间分段为:晨间护理、治疗巡视、午间护理、健康教育、晚间护理等,阶段工作职责教育分段为:每月以科室为单位,根据病种特点制定特色职责教育。

2.3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精神科护理学和三级理论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月都有计划要求,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学习内容,护理部、科室实行逐级考核,理论成绩达到80分,操作考核须达到85分。

2.4整体护理知识:包括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等内容。目的是让护士掌握整体护理的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能熟练地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5医疗法律法规及各科规章制度: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执业管理办法》、《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精神科护理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管理制度》等。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条款,提高法律意识,建立依法施护的观念,严格遵章守法,在工作环境中避免医疗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

3培训与考核方法

3.1专人负责制:科室选派1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专业知识全面的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协同护士长做好护士的知识评估,做好培训计划,按计划内容进行授课、检查、考核,将护士考核情况汇总存档并反馈,做出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报护士长。

3.2制定计划:对所有护士实行月考核,年度综合考评,每年制定培训月计划,以及学分制。

3.3落实计划:实行以自学为主,科室安排授课为辅。授课内容严格按计划实施,保证学员学习时间,并做好学分记录管理制。带教老师、护士长定期抽查学习情况。

3.4考核方法:实行分层考核。护士长负责本科护士考核,护理部不定时抽查考核。考核结果实行奖惩责任连带与科室挂钩。

3.4.1护士长考核:考核护士在临床中运用情况、岗位工作质量、本人意见反馈等。采用晨会提问、病例分析、健康教育、各班工作质量、病人意见反馈、护理文书书写、意外事件防范能力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百分制记分,记录存入个人档案,上报护理部。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参考依据。

3.4.2护理部考核:护士在1年内,每月由护理部考核1次,不定时考核。以业务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医护患满意度考核为主。采用座谈、项目抽考等形式进行。将考核结果与科室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护士续聘、转正、奖惩的重要依据。

4效果评价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2

【关键词】医学科学,健康教育;门诊护理工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精神科护理也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和加强健康教育,将会完善提高精神护理工作。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精神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内容

门诊是体现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医院管理水平的反映[1],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医学和人文学交叉的学科,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列入重要位置。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与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也与其他科有所区别,一般分阶段进行。在入院初期、康复期、出院前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入院初期,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精神症状明显,不能很好的配合教育计划,接受教育的能力差,此时主要以劝导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督促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料理为主;在康复期刊,患者的病情基本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复,有接受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育的目标一般是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能病因、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怎么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以及不同患者需要的具体知识等;而在到出院前期,患者基本康复,这一期的教育目标是让患者掌握如何避免疾病复发、如何调控情绪、如何适应社会的技能等,为出院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在每一阶段要进行效果评价,如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应重复该阶段的教育,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教育计划。精神疾病大多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我国对晋升病患者的治疗模式又是急性期住院治疗,待精神症基本控制后出院回到家中,大多数的照料工作由患者的家属来承担。

由于他们缺乏与精神病有关的知识,常常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照料患者。患者的自杀、服药过量、不按时服药、自行停药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此外家属对患者持有不正确的态度,如歧视,看不起、排斥或者害怕等,也极大的影响了患者回归社会。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

患者和家属在精神科进行健康教育有以下方面意义:(1)对患者的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回复自知力,增加患者回到家庭和社区后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减少在住院的次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按时服用药物,改变烟酒滥用习惯,避免不良刺激,增加人际交往,重归社会(2)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将增加他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更好的照料患者,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关精神病知识的增加可以改变他们对精神病患者的态度,使得他们不再歧视、排斥或害怕患者,从而有利于患者重归社会。

3小结

健康驾驭的基本任务是传播健康信息,要认真分析患者的教育需求,确定教育目标,拟定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其评价。计划―实施―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评价应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始终。评价的目的是随时修正补充发展计划,不断改进和提高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明霞、成翼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2.

[2]黄丽华健康教育在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1998,6(13)63.

[3]殷砚芹;;产科健康教育的护理实践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3

【关键词】临床路径;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3-01临床路径是以病人为中心,围绕康复,以患者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的连贯性,使护理人员依据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而又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2],其效果是显现的。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临床路径对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病例选择标准:(1)诊断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者没有合并躯体疾病;(3)年龄20~60岁;(4)对照组和试验组文化程度均衡,具有可比性。

1.1.2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广西脑科医院一病科收住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为男性;文化程度:文盲1%,小学18%,中学57%,大专以上24%。两组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试验组除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外,应用临床路径制订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表,进行有时间、有步骤、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1.2.2组建临床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进行护理路径知识培训,确定护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在护理部主任的指导下,编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表,(表1)

1.2.3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临床路径表放入护理病历中,入院后值班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并签名。如患者处于急性期暂缓宣教,待病情缓解后责任护士根据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格进行宣教,宣教时语言通俗易懂,让患者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每次健康教育之前先提问上一次的内容,根据患者的需要及掌握内容的情况,进行反复宣教。直至患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行为。

1.2.4检查、督促。护理组长经常与家属联系反映患者住院情况,征求家属意见,了解家属有何健康需求,并指导护士,监督、了解健康教育的进展和效果。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或在晨间护理、护理查房时根据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表格的内容,提问患者,了解患者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的情况,对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责任护士再进行宣教。

1.2.5出院前评价及指导:患者出院前由临床路径小组进行达标、总结、评价,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使患者与家属充分认识休息、适应社会、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禁酒,遵医嘱坚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重要意义。告之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防止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导致复发,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随时观察病情,定期复查,引导患者接受适当的社会刺激,预防复发。

2评价指标

(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达标比较?根据健康教育内容采用自制问卷,内容主要为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等,将复述内容得分在90分以上的患者视为达标。(2)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护理部制订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出院患者和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

3结果

4.1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组疾病。其病情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由于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依从性差,不能很好地认识到长程治疗的重要性,导致复发率高。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当务之急,不仅对患者、对医院,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4.2按照临床路径图表内容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护士知道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具体。按照护理路径循序渐进,分时间、分阶段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克服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情况、保健、康复、自我护理等知识,本文表2的结果表明,试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对照组高。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4.3应用临床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包括家属)的满意度。经统计比较:研究组病人满意度达95%,家属满意度95%。对照组病人满意度86%,家属满意度88%。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护士每天按照路径内容主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增加了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机会,可充分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到人性化的护理,从而增进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参考文献

[1]方立珍.临床路径——全新的临床服务模式.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4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18-02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行为干预与信息传播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地使大众了解和掌握相关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理念,实施健康行为,改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及过程,使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预防、保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精神科患者多具有不同程度行为、思维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多数患者根本不认同自己的病情,可能危害社会及自身安全。如何能够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培养患者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现代精神科护理方面的难题。而精神科患者的健康教育难度较大,如何提高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又是一个问题。

1进行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1.1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认知较差基层医院精神科护士因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接受的教育有限。另外在工作中因知识更新较慢,加上传统护理模式的潜移默化,对自身角色认知模糊,在护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只是每天机械的、被动地做着入院宣教、药物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这种照本宣科、缺乏技巧的宣传导致健康教育效果较差,难以达到评价合格指标。

1.2人员结构及人文环境较差多数医院对护士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对于护士的培训并未给予相应重视,忽视了护士对发展、提高的渴望。而在精神科,因护理工作缺乏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导致这种问题更加严重。再者精神科护士紧缺,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极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分级管理不到位,不同年资护士所做工作无区别,严重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1.3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医院现有护士为经过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导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时缺乏理论基础支持,难以很好的、有针对性地在适当的时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而精神科护士多在求学期间仅对护理专业较为熟悉,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论只是并不了解,对于精神科患者提出的一些问题难以给予专业的、正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指导。

2精神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之余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了相应培训和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2.1转变护理观念,制定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行业为满足患者对于健康的需求而赋予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义务,任何一名护士均应具备相应专业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技巧。关于精神科的健康教育,近年来《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该标准的实施效果显著。我院在进行培训时严格按照本标准制定培训计划:评估――教育内容确定――详细计划(包括培训形式、时间、地点)――具体实施――效果评价。将患者从入院――治疗――康复――出院――回归社会整个过程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同时对于不同层次护士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使其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得到不同提高。

2.2健康教育知识培训通过定期分层次、分阶段的专题讲座形式对全体精神科护士进行包括心理、人文、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精神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整体素质及只是的结构、理论水平。同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使护士加强对健康教育的思想意识,并使之了解健康教育对精神科患者康复、减少复发的满意效果,为护士多元化角色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持,并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长期贯穿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全程。

2.3注重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上级护士带教以及每周的带教查房等方式对护士进行精神科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由学历较高、年资较高、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对低学历、低年资护士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能力带教。可通过电视、录像播放等方式进行机体学习,同时可在查房过程中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提问或由带教护士带领下解答患者或家属疑问,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贯穿于精神科护理工作全过程。

2.4健康教育能力考核实行护士自查、护士长抽查、护理部抽查及定期考核的形式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健康教育能力考核,一方面是对全体护士主动学习和提高的促进,另一方面可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是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效果的一个客观评价。

3应用成效

3.1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了以往护理人员只关心疾病的治疗、护理的完成情况。现在护士已转变为关心病人的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增加护患交流、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3.2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增强护理队伍的综合实力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护士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有的学习心理、有的参加自考,大家都鼓足了干劲,在院内学习蔚然成风,不仅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护理的综合实力。

3.3提高护士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使护理工作有计划性、科学性,明确规定了病人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时间安排,避免了各种原因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了医护之间以及护患之间的互动,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可使医院多学科合作,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5

关键字精神病;病房楼;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是国家卫生部授予的河南省内唯一一家精神病专科“二级甲等”医院,是河南省精神疾病诊疗网络分中心、市精神病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市心理咨询中心、市医疗戒毒中心。在做大做强精神专科的同时,率先在全省精神病专科医院中开设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室,探索出了一条“大专科精综合”的成功发展模式,使医院在豫西地区乃至全省享有盛誉。

一、设计理念

经过对精神病病人心理、行为的认真研究、分析,对国内外精神病治疗方式以及精神病医院合理形式的认真比较、再认识,我们得出了本项设计的出发点—不仅要满足各种精神病建筑特殊的使用要求,布局合理、理念先进,而且要最大程度地考虑病人的心理要求,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心理治疗环境。

围绕此出发点,该工程的设计自始至终饱含了我们赋予的特殊立意—即从外观形象和内部设计上摒弃过去壁垒森严、形似监狱的精神病院固定模式,创造出充满人文关怀、尊重医患双方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新型精神病院形象。

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对活动在医院空间内的所有人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在分区合理、功能科学、造型新颖的前提下进行建筑的单体设计,优化精神病医院与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功能和医疗工艺流程,加强设计的安全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适当引入非医疗空间,增加医疗空间的人性化和人情味,着力营造出温馨的室内外景观环境。

二、建筑平面设计

在病房楼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合理组织各类空间。病房楼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在于找到合适的途径将其划分为若干个规模适宜、功能明确且相互独立的病区。由于精神病种类繁多且涵盖了不同的年龄阶层,因此病房楼通常被划分为一般精神病区、抑郁症病区、老年病区、儿童病区等病区。同时处于提高治疗效率的目的,还十分重视所谓治疗的阶段性,按照治疗阶段把精神病医院的病房楼划分为治疗型和疗养型等不同类型的病区。

为了减少设备用房产生的噪音、振动对病人所使用的空间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出于动静空间划分,将各类设备用房布置在病房楼负一层,通过管道井为病房楼提供各类能源。

一层主要设置出入院大厅、药房、便民服务部、工娱疗室、消防控制室、病理科和中心供应室。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出入口将病人流线、医生流线、洁物流线、污物流线和物品传输流线合理的分流,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交叉感染和。

二层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划分为公共区、meCt、血库、tCU和手术区。其中iCU和手术区又划分为洁净区和污染区。分别设置了针对医生和病人不同的卫生通过方式。例如针对病人设置换床间和病人通过区,医生则设置了一次换鞋、卫生通过、二次换鞋等空间。污染区则由污物走廊、洗消间、处置间、污洗室等空间组成,通过门窗、隔墙等与洁净区隔离。

三层设置为儿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和产房。根据收治患者对象的不同,以电梯厅为界,在该层西部区域布置妇产科病房和产房,在东部区域布置了儿科病房。妇产科病房和产房根据医疗工艺要求又划分为洁净区、污染区、隔离区。

四、五层设置为内科、外科、五官科病房。四层为内科病房,在靠近电梯厅的位置设置了供病人使用的活动室,避免了病房单一、呆板的空间形象,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温馨的休憩环境。

五层设置为外科、五官科病房。以公共交通空间为界在该病区的西部设置了外科病房,在该病区的东部设置了五官科病房。

六层设置为戒毒科病房,此类患者泛指因长期持续服用成瘾而导致的相当程度的身心障碍。此类患者按照患病的症状可分为“渴望期”和“冲突期”两个阶段,故病区内的隔离室及单人室用来收治“渴望期”的患者;多床室用来收治“恢复期”患者,同时在病区内设置一些活动室和谈话室。为了防止患者私自购买或兴奋剂等,解毒科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

七层设置为老年精神科,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征、心理及生理特征,该病区建筑平面布局具有以下特点:护士站位于病区的中心便于观察所有患者的就餐、活动及训练状况;病区以四床室为主,活动室及餐厅能容纳病区全部患者;在病区设置了生活技能康复训练室;在病区中便于医护人员进出的位置设置了观察室及重症监护室,并在附近设有相对独立的活动室;为了保证患者安全采用封闭式管理。

八层设置为儿童精神科,根据儿童及青春期患者的年龄、疾病特征、心理及生理特征,通常设置隔离单元、封闭式单元及开放式单元等3种类型单元来区别不同治疗阶段的患者。病区中设置了儿童学习室、音乐室及阅览室等房间,同时通过色彩运用、空间尺度的设计,为儿童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九层设置为心理科,心理科主要收治抑郁症、神经衰弱等与精神压力有关的疾病的患者。该病区的设计一方面要确保让患者感到安全的私密空间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必须创造出形式各异的交往空间来增进患者与他人的交流。在病区的中间部位设置了重症监护单元,病区的西部设置了封闭式单元,病区的东部设置了开放式单元。全病区除重症监护病室为单床间外,均为多床室,以促进患者间的交流;病室中不仅配备了病床,还通过家具的分隔形成了较为独立的个人空间,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私密性。

十、十一层设置为普通精神科病房,这些病人可控性不强,通常在室内活动,病情较重的则在一级室内活动,有暴力倾向的则单独进入兴奋室。每个精神科护理单元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与病人活动区域设置必要、可靠的隔离措施,病房以二人间、三人间为主,兼有部分四人间和六人间,大部分房间为南向布置,能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大开间的朝南房间能更多接触阳光和室外良好的景观,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十二层设置为康复科,康复科的主要服务对象时急性症状消失后留下后遗症或病情已演变为慢性的患者,此外也包括一部分期望重新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他们安置在不同的单元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位于护士站内侧的单元一般以单人间为主,供需要密切观察的患者或患有躯体合并症的患者使用,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其它单元以4人间为主,通常采用开放式管理。同时设置了活动室、阅览室、音乐室等用作患者康复训练的场所。

十三层设置为疗养科病房,由于此类病人有良好的自控性和稳定性,病房设计以2人间为主,兼顾设置了少量的1人间。出于促进病人的自我调整和病人间的沟通,在该层房间布局上,设置了较大的活动室、室和健身房等文娱空间。

病房楼共设置了六部电梯,其中二部医梯、一部手术专用梯、一部洁梯、一部污梯、一部小货梯。患者通过两部医梯到达各个护理单元,手术患者则通过手术专用梯达到二楼手术中心,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则通过小货梯送达二层的手术中心和iCU,在东北部设置的洁梯则把从后勤保障楼里送达的洁物用品、饭菜等送达各个护理单元。西部的污梯则把各种污物通过就近的污物出口送出。

三、建筑立面设计

医院建筑由于功能复杂,要求严格,外观形象创作的自由度因而受到种种限制。该病房楼建筑立面形象立足于清晰地反映平面布局的逻辑特征及与环境文脉的呼应,通过形体的塑造、色彩的运用、材料的选择,力求在不损害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优质、明快、淡雅、简洁、大方的医院建筑形象。注重细部的精心设计,使建筑既稳重大方又丰富精巧。重复的横向线条形成了鲜明的水平韵律,强化了建筑的整体感。屋顶镂空白色板的运用,为各建筑体量平添了一种轻巧、灵动的视觉感受,既起到了装饰美观的作用又可对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通风管、空调室外机等进行遮挡。图1.病房楼透视图

四、建筑无障碍设计

(1)、室外:

建筑物出入口或室内外高差处用无障碍坡道与广场相接。有完善的盲道系统、残疾人停车位等,形成无障碍出入。

(2)、室内:

盲道到达首层大厅分诊台,设有单独无障碍厕所,无障碍电话等。在病人活动区域设专用靠墙扶手;提示系统色彩明快易于识别;室内设计以颜色区分,易于患者记忆。

(3)、在各主要入口处均设置就医指示牌,使就医顺利到达。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6

关键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heclinicalnursingpathwayinparanoidmentalsplittheapplicationeffectofhealtheducationforpatientswithdiseasewasobservedandanalyzed.methodsRandomlyselectedinourhospital94patientswithparanoidschizophreniapatientsclinicaldata,theaveragescoreforgroupaandgroupB(n=47).afteradmission,allpatientsweretakenconventionalantipsychoticdrugtherapy,onthisbasis,givingpatientsingroupBroutinehealtheducation,giveagroupwithclinicalnursingpathwayofhealtheducation.Resultstheknowledgeofpatient'sconditionina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Bgroup(p

Keywords:Schizophrenia;Healtheducation;Clinicalnursingpathway;Quality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中治疗比较棘手的一类精神性疾病,具有病情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治疗、护理难度较大。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高效能的护理模式,主要根据某一疾病的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等方面制定护理计划,具有高效率、高品质以及低成本的特点[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94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其中,5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在23~80岁,平均年龄(51.3±7.4)岁,平均病程(2.6±0.6)年;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经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三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首先应用常规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患者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疾病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药物注意事项等护理内容;a组患者主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护理措施:

1.2.1住院第1d患者入院后,首先为其介绍住院环境,主要包括病房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规章制度以及探视、作息制度等;对患者详细介绍入院宣教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加大巡视力度,加强安全护理管理,避免患者出现私自出走、冲动、自杀等意外;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准确记录护理事项。

1.2.2住院第2d采集患者血液、尿液、大便等标本,告知患者检查时间、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如有必要,进行辅助检查;了解患者服药、进食、睡眠等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精神症状,加强安全护理,避免发生意外事件;确保正确遵循医嘱;如有必要进行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加强沟通,开展健康教育。

1.2.3住院第3~7d对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精神症状表现,严密观察,加强安全护理,避免意外;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日常饮食、个人卫生以及睡眠等日常生活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1.2.4住院第8~21d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症状,加强安全护理,避免意外事件;监督患者日常生活和文娱活动;患者服用药物或者采取电休克治疗后,观察不良反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对患者辅助检查和复查;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自知力;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讲解出院后监护要点;如有必要,切实做好护理记录。

1.2.5住院第22~28d处理出院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并详细告知患者家属日常注意事项、复诊等事宜;做好出院护理记录工作。

1.3观察指标[3]出院时,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知识掌握程度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其中,病情知识掌握程度应用自制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表进行评定,主要包括6个项目,分别是疾病临床症状表现、治疗与护理(15分)、饮食与健康(15分)、检查注意事项、目的与药物副作用(18分)、药物副作用与注意事项(20分)睡眠与情绪、心理护理知识(17分)以及疾病康复指导(15分)等方面,总分100分。评定标准:掌握:总分≥85分;未掌握:总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算,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p值小于0.05认为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情知识掌握度对比a组患者病情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B组(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a组患者住院时间(21.5±1.5)d,B组患者住院时间(28.7±1.7)d,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

3讨论

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出针对性、计划性以及可视性的护理计划,要求分管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时评价,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系统性的护理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发挥出最佳效果[4]。本组研究中,给予B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给予a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结果表明,a组患者病情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B组(p

综上所述,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改玲.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2):1114-1115.

[2]董锋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10(01):86-87.

[3]那仁高娃.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08):999-1000.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7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病程阶段;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病程治疗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6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治疗进程的不同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三个阶段,采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表实施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患者自知力恢复程度的不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0.66,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程的治疗阶段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程阶段;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自知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往往否认自己有病,不愿意住院治疗。为了使其配合治疗,本文将16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3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为2004年6月~2005年3月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进行健康教育的20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住院时间≥2mo;(3)疗效达临床显著进步;(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5)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药物滥用、妊娠、哺乳妇女及药物过敏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164例。年龄15~64a,其中≤20a者29例,21~30a者66例,31~40a者36例,41~50a者25例,≥51a者8例,平均年龄30.8±9.6a;文化程度:大专以上4例,中专和高中44例,初中69例,小学47例;职业:干部20例,农民99例,工人18例,学生12例,自由职业者15例;住院时间30~116d,平均46.2±24.1d。

1.2方法 (1)按治疗进程分为住院初期、症状控制期和疾病恢复期(入院后至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增加阶段为住院初期;药量维持阶段为症状控制期;药量减少阶段为疾病恢复期)。(2)由护士长制订计划,护理组长负责,护理人员参与。根据不同阶段向患者进行入院、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药物知识、睡眠、检查、饮食、心理治疗、出院等方面的介绍和指导。以计划性教育(群体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个体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语言教育和书面教育等,将与健康有关的知识介绍给患者。(3)让患者复述应知道的健康教育内容,每一大项内容回答正确达到≥50%者为知晓,<50%为不知晓。统计每一大项知晓的总例数,以百分比表示。(4)所有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不同病程阶段健康教育结果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住院初期患者对入院介绍回答正确率最高为21.95%,总知晓率为9.15%;症状控制期患者对用药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心理卫生知识,饮食注意事项4项回答正确率均>50%,总知晓率为41.57%;在疾病恢复期患者对11项健康教育内容的正确回答率均>50%,总知晓率平均为80.15%。3个不同病程阶段对健康教育内容的了解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0.66,p<0.01)。

表1 不同病程阶段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比较(略)

注:3组比较,χ2=40.66,p<0.005

2.2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段健康教育的比较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3个不同病程阶段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分别为132例次(91.67%)和62例次(75.29%),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7.13,p<0.01);在不同年龄段中,≤40a组和≥41a组在3个不同疾病阶段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372%(329例)和65.66%(65例),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6.17,p<0.0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初期,除了认知功能损害外,还伴随着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即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不愿接受治疗。住院初期的患者,除了"入院介绍"一项知晓的比例稍高一些,由于受病态的影响,对其他的健康教育内容的总体知晓率仅达到9.15%。通过治疗,随着疾病的好转,其自知力也逐步恢复,当其处在症状控制期时,患者对用药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和心理卫生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对这部分内容知晓的比例均>50%。当患者处在疾病恢复期时,患者对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总知晓率达到了80.15%,提示患者在疾病恢复阶段,其认知能力、自知力、记忆和注意力等均在逐步恢复,健康教育的力度和频度应重点放在这一时期。

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对病人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适用性,才能提高患者的兴趣[2]。同时,本研究提示: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患者的不同病程阶段,还要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等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群体性教育外,还应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因人因时而宜,随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至于健康教育内容的设置和所需时间的分配等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作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8

危险行为[1,2]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的外走、伤人、毁物、自伤、自杀、兴奋或激越等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不安心住院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常发生危险行为。所以如何预防和尽可能避免发生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病区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3年8月~11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8~42a,平均29.32±8.76a;病程1mo~12a,平均3.33±3.01a;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8例,初中以下22例,有固定职业者27例,无固定职业者23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7~43a,平均29.89±9.06a;病程1mo~18a,平均4.06±3.82a;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5例,初中以下25例;有固定职业者29例,无固定职业者21例。两组以上各项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与医生一起采集病史,或详细听取医生病情介绍,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护理诊断,预见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尤其是对病史中有危险行为者,因为病史中的暴力行为是最主要的预测依据[3]。在住院期间根据每个患者的探视情况预见其可能发生的情绪波动,冲动等,并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根据医嘱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

1.2.2危险行为的评定采用陈彦方等[4]编制的危险行为简易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危险行为。在评定时略作改动,仅按有无危险行为两级分法评定,并记录每1次出现危险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况及姓名等。

1.2.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研究组病史中有危险行为42例,对照组有危险行为45例,两组间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0.69,p>0.05)。两组在住院治疗2mo末,研究组发生危险行为11例次,对照组发生32例次,两组间比较经χ2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χ2=14.72,p<0.01)。

3护理

3.1预见性护理(1)提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的重点是避免发生危险行为,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伤人、自伤、出走及自杀死亡等。(2)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并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3)预见性护理的具体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再根据护理计划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以防危险行为的发生。①作好心理护理[5]。新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缺乏自知力,又对医院环境陌生,故不安心住院治疗,护士应热情,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的情况,使其尽快适应医院这个新环境,主动交流和沟通,使之产生一定的信任感。②努力改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情绪,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掌握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及爱好,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③将有被害妄想、自杀观念及冲动倾向的患者安置在视线范围内,以便于严密观察。④对新入院比较兴奋、冲动吵闹的患者可实施保护性约束,并作好其他患者的安抚工作。⑤严格病区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对不安心住院及病史中有出走行为的患者应多加留意,以防乘机出逃。对病情相对稳定,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而又不能出院者,护士应定期与之交流,作好思想工作。护士应主动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向医生反映,与医生沟通与协商,做到密切配合。

3.2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紊乱,行为常受其精神症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减弱或损失,又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等。因此更易发生危险行为。危险行为的发生又常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随着我国新《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如何防止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问题日趋突出,尤其是精神科的医务人员更是如此,只有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危险行为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尽可能避免发生是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果显示,经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实施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信"防患于未然"更胜于"亡羊补牢"。总之,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志英.住院精神病人发生危险行为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80

[2]谢斌.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预测[J].上海精神医学,1995,7(2):13

[3]王小平,杨德森,李凌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1):20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21-01

责任制护理(primarynursing)是一种临床护理制度,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即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由专人负责全面计划和实施护理。护士不是医嘱的机械执行者,护理也不仅是对病人机体的护理,而是强调心身整体护理,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全面了解,以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之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1方法

综合考虑职称和护理技术,护士长全面负责本病区工作,将病区护士分为4个小组,每组责任组长1名、护士1名,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每组负责6~8名患者,负责患者的全部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结果责任制护理小组,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减少,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明显缩短(均p

2内容

2.1对病人实施计划护理:

计划护理包括了一系列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目的在于满足病人的需要,系统地解决病人的问题。计划护理是从调查研究入手,掌握病人的情况制订工作计划,然后进行护理实施,体现了护士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精神。

2.2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从整体看待病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重视对病人心理的研究,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2.3对病人体现24小时负责:责任护士必须对她所负责的一组病人24小时全面负责。但护士的班次较多,不可能日夜守护着所负责的病人。因此这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3.1责任护士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加强负责精神,如同经治医生一样,他可能会因值班、手术、节假日等原因白天工作时间不在病房,但他并未间断所负责病人的治疗过程。而护士由于多年来按工作内容分工,习惯于8小时上班制,下班后对病人不负什么连续性责任。因此,对病人的24小时负责还需要有一认识上和习惯上的过程。

2.3.2责任护士负责制订护理计划,下班前有责任将计划中必须注意事项向辅助护士(包括同组的或中班、夜班的辅助护士)仔细交待,必要时应交待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时所采取的措施。

2.3.3责任护士有责任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有权指出各辅助护士在本组病人中的工作缺点,并及时予以纠正。

2.3.4责任护士在其他班次中(如中班、夜班)仍应接触并了解本组病人,亦可通过交班接班、阅读病历等来了解其连续过程,掌握与评价护理计划。

2.3.5改进护士的排班方法,应尽量使责任护士能了解所管病人的每日情况,特别在护士人数不多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是一项领导艺术。

3体会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以超强的护理理念,体现了护理价值观,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精神病人护理计划篇10

【关键词】癌症患者;社会支持;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43-01

由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重大变化,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一类疾病。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癌症患者得以长期存活,传统的生物学指标如生存率、病死率等已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癌症病人的社会支持是病人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

1社会支持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从其他个人、团体或社会组织中获得的物质、情感、信息和归属等方面的支持[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出: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有机体,同时还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丰富内心世界、人事社会活动的个体。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病人的身心具有保护作用、缓冲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病人患病后的无助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社会支持虽然不能直接改善病人躯体状况,但能明显改善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人们更愿意把社会支持理解为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个人或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2]。因此,护士本身作为病人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来源,在癌症病人患病诊治过程的社会支持中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2护士在癌症患者不同阶段的社会支持的作用

2.1诊断期

由于癌症尚未被彻底征服,“谈癌色变”仍是不少人的反应,故病人在最初确诊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患者心理反应复杂而强烈。因此,在癌症病人诊断期,更需要有关疾病愈后、治疗等的信息支持。护士要体贴和关心病人,可在适合的时间、恰当的方式向患者讲清病情,讲解治愈的希望。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及早摆脱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卫生知识宣教,消除患者对检查的顾虑。重视家人对病人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家庭支出系统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关爱和物质上的帮助,将对癌症病人的康复起到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3]。

2.2治疗期

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这时的心理治疗也是一切治疗手段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各项治疗前,向患者认真讲解治疗计划应同时给予患者治愈的希望。无论是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中医治疗方法,都应将疗效、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解决方法讲清楚,使患者及家属有思想准备。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在正确应用药物作用的基础上,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指导家属做好病人的饮食调理,遵循少而精、少食多餐的原则,加强营养,修复机理。

2.3康复期

由于癌症患者治疗周期长,在治疗各阶段有间歇期,因此更需要医护人员、家庭以及社会给予支持。护士与患者和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离院后,能按照治疗计划、康复计划进行;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向家属宣传家庭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询问病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康复信心。

2.4临终期

晚期癌症患者身体极度衰竭,患者已经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此时癌症患者更需要情感的支持。护士应当积极主动解决患者疼痛、厌食、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问题,不能对患者表现厌烦、冷漠,满足患者的愿望和需求,尊重个人习惯。对于死亡,由于信仰不同,其态度亦不同,护士应尊重患者的信仰,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护士应在癌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开展社会支持,注意癌症的种类,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对病人心理变化的影响,从专业性角度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应使患者及家属意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支持,从而更好的应对疾病,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丽,杨廷忠。社会支持: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J].中国护理杂志:2002,37(8):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