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十篇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十篇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6:19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治理;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2-0018-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党新时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创新实践。中小学基础教育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总要求,将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教育是整个国家事业的一部分,我国教育事业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提升中小学治理能力和水平理应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要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首先要转变治理理念。作为中小学校领导,一要想清楚为何要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明晰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价值定位;二要弄明白提升学校哪些方面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认清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核心要素;三要落实怎样去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探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路径。

笔者以一个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的身份,就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作如下思考:

一、尊重教育规律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前提

治理作为一种对共同事务的管理和对各种利益的调和,是通过制度并运用制度进行的。治理和管理的不同,根本上是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的不同,是制度的力量或制度产生作用的效果的不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因此,中小学校要提升教育治理的能力水平,首先要尊重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潘懋元先生曾说:“在诸多教育规律中,有两条规律是最基本的: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外部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简称教育内部基本规律。”[1]这一论述对我们今天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是有指导意义的,它告诉我们:基础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规律,必须遵循教育进程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的规律、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相协调发展的规律、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的规律。[2]

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尊重教育规律,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正确认识规律。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办学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比如:“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等等,这些规律性认识是我们搞好基础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二要自觉遵循规律。也就是要“尊重、敬畏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价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幸福人生的获取奠定基础。三要科学驾驭规律。也就是要懂得基础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偶然发现必然、通过原因预知结果,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有创新性,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二、丰富教育民主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基础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之二是教育治理的民主化。因此,中小学校要提升教育治理的能力水平,必须丰富教育民主。民主的诉求,在于让教育治理和教育制度安排,能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张乐天教授认为:治理的完整表达是共同治理,强调的是一种民主性、协调性、公开性与透明性。[3]从基础教育学校的微观层面说,教育民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以下三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推进“教学民主”。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其实是人的现代化,是充分顺应人性,让每位孩子都最大限度地成为他自己;是充分挖掘潜能,让每位孩子都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4]我们将基础教育的使命聚焦在培养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者,就必须为师生创设丰富的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学民主”强调对话教学,师生在真理面前角色平等,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精神对话的过程,让真理在对话中敞现。[5]

二是建构“课程民主”。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6]基础教育的奠基性、复杂性、多样性,必然要求我们的课程俯下身来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应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享有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并改变课程消费者的被动角色,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创生。让学校教育为学习提供全程服务,让学习成为师生个体生命的需求,不单纯局限于认知。

三是实行“治理民主”。一是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由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关系人共同参与学校治理,特别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学校治理,有利于学生在治理学校的体验中强化公民意识、学会责任担当。二是强调治理形式的契约化。学校治理从强制性转向协商式、契约式,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比如发展规划、内涵发展方案、制度建设等都应吸收全体教师参与,这样方案的产生、制度的设计便是教师通过协商达成的契约,而不再是学校领导强制进行管理;强调权力运行的多样化,学校权力的运行不再是由上而下,可以是自下而上,更多的时候还可以是平行的。

三、现代学校制度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之三是教育治理的制度化。治理内在地寓含着一种制度性,离开制度,人们无法想象治理的可能性或可行性。实施教育治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基础教育学校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制度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制度管理既包括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的建立,又包括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全面实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管理机制。我们讲教育治理现代化并不是讲不要学校的制度管理,因为治理是对管理的一种扬弃。在基础教育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制度管理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只不过以往学校的制度建设较多地停留在学校内部的微观领域,着眼于内部管理制度、教学制度、课程制度等等的建构,缺少学校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基础教育学校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必须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而这种改革笔者认为是一种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的相互趋近。在这趋近的过程中,宏观层面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微观层面的基础教育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构建制度创新平台。教育管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教育事业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7]教育管理体系的建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有勇气和智慧,既“破”且“立”,构建好制度创新的平台。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在办学模式、育人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的自,建立多样化的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办法,丰富评估指标体系,突出对办学特色的评价;学校内部要创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开设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建构师生共同参与的选修课程建设和学业成绩评估等一整套考核制度。

二是建构学校治理制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政府实现两个转变:从主要关注教育内部需求向全面关注社会需求转变;从对学校单一的直接管理向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理转变。社会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办学和管理,学校教育要增强办学的社会适应性。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激发社会参与办学的热情,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这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从学校治理制度民主化、人性化的立场出发,让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特别要调动师生积极性,促进学校以人为本的发展。要切实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建立反投诉途径,对投诉有关部门要核实情况后再行处理,严肃处理虚假投诉和恶意投诉,确保教师能管理、肯教育、敢教育。

三是创新治理体制机制。面对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现实,中小学校教育必须通过内部组织环境的改进和各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力。学校工作的推进要建构“政府促动、家校互动、师生联动、社会带动”的动力机制,让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有没有活力,关键要看学校有没有活力。[8]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活力,必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纲要》在确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改革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基本要求是: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会和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和治理的生机和活力。

强化教育督导,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发挥教育督导“监督和检查”、“预警和指导”的功能,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责任督学依法依规,对学校进行经常性、随机性的督察,可以增强办学主体的教育法治意识,实现办学主体从“外控”走向“自治”,从而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治理行为。

四、坚持依法治教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保障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之四是教育治理的法治化。而法治的关键,则在于让宪法和法律成为教育治理的最高权威,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目前,规范中小学校办学并非缺少教育法规,而是令行不止。长期以来,之所以违规收费、挤占课时、题海战术、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是因为学校法治意识淡薄。因此,推进依法办学,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和检查”,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强有力的保障。在具体的教育治理实践中,应将下列几个方面作为抓手:

一是提高依法治理水平。目前教育部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正在研制依法治校的指标体系,形成依法办学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为政府、社会、家长监督评价学校办学行为和管理活动提供依据。[9]中小学校要提高学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坚决杜绝有悖于法治原则的管理手段和规定。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师生的申诉制度,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学校管理中都能直接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学校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聘请法律顾问,为学校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和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是制订学校管理章程。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和社区等的实际,制订学校章程,使学校各项管理和各项工作的推进有章可循。聘请专家学者为学校发展规划把脉,让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师生代表一起参与学校管理章程和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的制订,共同规划学校发展蓝图、构建民主管理渠道、打造学校文化特色。成立新型的学校民主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进一步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得学校治理更多、更好地向服务育人的功能转变。实行校务公开,公示有关大事、制度等学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公示有关评聘、任免等事关教职工利益的“关注点”,公示招生、收费等社会关心的“敏感点”,公示物品采购、财务收支等民主监督的“重难点”,公示干部廉洁自律等廉政建设的“关键点”,增强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度。

三是强化教育评价监测。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方面除建章立制外,强化教育评价监测,对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逐步到位,学校更应重视教育评价监测的导向作用。在自觉进行学校内审的基础上,还可以将教育评价交由社会组织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教育评估监测。客观、科学、公开、公正的评价监测,是增强教育治理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重视评价监测结果的反馈,落实教育问责制,提高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约束力。

提升中小学校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的现实路径是立体的、多维的、整合的,这一实践的过程依然是漫长和艰辛的,这更需要基础教育学校工作者以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去锐意进取,攻坚克难。

参考文献:

[1][2]胡金波.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J].江苏教育,2010(9).

[3]张乐天.对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4(9).

[4]李希贵.教育,何时才能现代化?[J].人民教育,2014(13).

[5]唐江澎.变革者联合起来,携手走向现代高中[J].人民教育,2014(13).

[6][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4.

[7]李帆.潍坊十年:一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洗礼[J].人民教育,2014(5).

[8][9]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人民教育,2014(5).

RealisticpathforpromotingCompetenceandLevelsofSchoolGovernance

GonGHe-fa

(JiangyinSeniorHighSchool,Jiangyin214443,China)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2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素质提升;必要性;提升路径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言语、行为均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成功与否,与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各个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重视考察其专业知识素养,更加注重考察其思想道德水平。可见现阶段内,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一定要全面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是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教育人员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整个社会都将教育作为人生中的大事之一,是否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也是当前评价一个人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持续性的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人才,近年来我国组织召开的各大会议中均明确的要求高校必要注重培养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高尚品德,用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去感染学生。因此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顺应时展潮流的一种表现。 

其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精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完成的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些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为明显的理论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一般对于这种教学内容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完成考试的要求。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但是却导致高校思政课程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高校思政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教师对当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使其对传统的课堂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积极的将各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充分的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其三,当今社会的竞争主要是指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不仅需要其具有高超的专业素养能力,也要求其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近些年来,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的不断发展,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也大量的进入到了我国青少年的视野之中。尤其是文化的交流,是我国的文化氛围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状态。这位许多人带来了新的思想感受的同时,也导致部分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理念产生了误解和质疑。他们亟需一位合格的精神导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思想素质水平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很多教学者也对自身的文化及思想观念存在误解。教育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只有在自身正确认识并掌握思想政治方向的情况下,才能够引导学生们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自身所处社会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直面各种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袭,无论是来自其他的意识形态或者是媒体网络平台等。只有教师自己明确哪些内容是正确的,哪些内容是错误的,才能够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明确究竟哪一种形式才是他们应该选择并坚持的思想政治观念。 

二、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高校思政教学人员个人综合素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主要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来自于教师本身的主观层面的努力,另一方面来自于高校良好思想氛围的熏陶,也就是客观层面。 

(一)思想教师的主观努力 

首先,相关教育教学工作人员需要从主观层面上意识到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一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能力的意识。这种思想层面的觉悟可以被看作是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将其作为自身工作当时和思想方向的指引。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整体性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注意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的各种困难,可谓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作为我国社会主要人才的灵魂导师,一定要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各项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明确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存在的思想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针对性调节自身的教学方案。帮助不同学生了解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的综合性发展。 

其次,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将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内容。比如在生活中多收听新闻联播节目,将其中多包含的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哲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形式的适当装换,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当前国内外的各种复杂形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时掌握各种事件的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也要求教师在不断的提升自身思想素质的同时,对当前所进行的各项思政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改正,确保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可以与当前我国社会的思想政治发展形势相互适应,使学生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上发展的先进特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魅力。

再次,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指主观意识层面理论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因此,思政教师需要明确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的必要联系,将思想水平的提升切实的落到实践过程中。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实践、课堂所应用的技术水平的创新实践、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堂的实践、进行科研成果研究和建设等的实践。 

(二)客观层面 

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充分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教师团队中的重要地位。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思政实践活动,让教师们充分的感受到自身的荣誉和地位。 

对于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问题,高校管理层面可以适当的对思想是政治课程的考察方式进行调节和创新。确保思政教师随时都能够拥有一种教学热情。 

此外,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充分明确目前学校的发展形势,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不断强化思政教学管理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全体思政教学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工作,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中深入的分析了高校思政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其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加以说明和分析,希望与相关教学人员共同交流探讨,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输送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花,孟杨.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18-121. 

[2]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77-79. 

[3]陶新群.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路径思考——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6:94-95. 

[4]蔡中华.基于优秀教师个案研析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提升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147-148.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3

五中全会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选出的中央委员会

召开的第五次

全体会议

(每一届(五年)中央委员会通常要召开七次全体会议)

会期:2020年10月26日-29日

地点:北京

主要议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五年规划

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是引导各项具体经济、社会政策的纲领。

1953年至今,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

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施时间

2021-2025年

五中全会-重要意义

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是在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召开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建议》充分体现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建议》的突出特点,就是紧紧抓住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各个领域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特别是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这些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于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重塑竞争新优势,确保中国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五中全会公报-要点精要

一、1个重要判断

有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10方面决定性成就

1、“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2、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0二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3、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4、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

5、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6、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8、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9、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

10、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

国际

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挑战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国内

机遇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挑战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四、到2035年要实现的9方面远景目标

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4、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5、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6、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8、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9、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6方面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步增强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六、实现奋斗目标的12方面具体举措

1、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2、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3、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4、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10、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11、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2、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七、1个“必须”3个“要”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中全会公报-全文学习

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8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一致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有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这就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会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会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贯彻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4

【关键词】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措施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一直都相对较低,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也没有明显的效果。但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具有高思想道德素养的专业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往往却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这就导致其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方法,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其更好地发展十分重要。

一、目前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学校及学生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

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未认识到,其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现代社会对专业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多,但要求这些人才在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与教育,而普通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学没有普通高校重视。职业院校这种只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职业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其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心理的发展也还未完全成熟,其人生观、价值观与是非观的构建也还不十分稳固。若职业院校的学生未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直接进入社会,就可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职业院校的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职业院校由于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不重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名存实亡。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较为落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但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很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制度也很落后,师生对于思想政治的考核也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检测,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完全失去了其教学目的。

(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职业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忽视,导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与有效的监督,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纯粹是为了应付工作;再加之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较少,思想政治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而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引进较少。因此,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及思想政治水平对于学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近年来,职业院校中暴露出的师德师风问题越来越多,其对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树立是十分不利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树立对事物的认知观念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其思想道德水平及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对于学生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目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二、创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重视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及职业院校学生的更好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加强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首先应该让职业院校的师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从而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十分重要,职业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学部门,并加大对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投入,并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建设与规划,提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此外,教育部门也应该对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监督其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及教学水平,并定期对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与检查,督促职业院校重视其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究其思想政治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措施,以帮助职业院校达到通过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建设优秀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但目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及水平相对较低,这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建设优秀的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对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十分必要。职业院校应该加大投入,积极培养更多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学人才,并加大优秀思想政治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优秀思想政治教学队伍。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组织职业院校的全体思想政治教师进行统一的思想政治交流与探讨,相互分享思想政治教学心得与体会,进而帮助职业院校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及水平。

(三)优化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现代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也应该及积极引进与应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优化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提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有效,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应用于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如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够缓解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氛围,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此外,如情景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都十分有效。总之,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创建一个适合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四)重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还未发育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及是非观还未完全定型,且他们身处校园中,对于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化,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社会中,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大学生有很多,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之低,因此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以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总之,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对社会中的不良影响有一定的抵制能力,从而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更好地发展。

(五)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构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综合发展。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与学生的课余生活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社团活动及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在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社团活动,组织社团学生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还能够通过活动影响更多的学生,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此外,开展社会工艺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社会感受与经历,从而使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对于职业院校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敖卫东.浅谈“师生互动”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12):56.

[2]余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4):56-58.

[3]王含光.论“红色经典剧目”在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01):94-96.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医院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94-01

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建设事业中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医院各项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只有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建设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在工作中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强化医院管理方面的优越性,促使医院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推动医院在当代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在卫生系统中落实精神文明建设

医院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窗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有在医院发展中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使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获得相应的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影响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逐渐产生并对医院工作者的医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冲击[1]。在此社会背景下,只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观念,才能摆脱不正之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能够确保在医院发展中坚持根本工作宗旨不动摇

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服务宗旨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治疗服务,解除患者和家属面对疾病时产生的痛苦。而这一根本宗旨的实现,需要医院在建设中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严格贯彻落实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保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方面,医院应该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关心员工、服务病患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各方面的管理建设工作,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实现医院的根本宗旨。

(三)能够帮助医院逐步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医务工作者是医院投身于现代化建设,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2]。只有医护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够提供可靠的治疗条件,而一旦医护人员存在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情况,就很难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患关系的紧张必然会影响到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医院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引导和帮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四)能够从精神领域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管理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规范医护人员职业行为的有力保证。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本身是僵化的,在实践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则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员工实施相对灵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从本质上提升员工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充分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能够主动自觉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3]。也就是说,只有在医院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切实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促使医院在现代社会得到和谐稳定发展。

二、强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积极树立全面服务的思想理念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和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对传统的好人好事和思想教育方面,而是应该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职能,组织相关医护工作者积极参与到社会医疗卫生志愿服务实践中,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治服务。医护人员应该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但凡有利于提升医院自身服务水平的社会实践方式都可以尝试”的思想,通过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树立积极正面的医院形象。在此过程中,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具体的工作入手,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关心、爱护员工,与基层员工群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针对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特别是在基层员工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都应该引导员工积极面对,必要时联系医院高层管理部门给予其一定的帮助。

(二)转变被动工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思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该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工作中,细致分析和了解医护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流程,掌握最新发展动态,并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掌控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以及对待病患的服务态度和水平等,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对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保证医护服务工作的实际质量。而如果思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对相关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且没有积极探索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则必然会导致思想工作陷入到被动局面,甚至激化医患矛盾,对医院的日常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医院必须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掌控医院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缓解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员工与病患之间的矛盾,为医院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树立超前服务理念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中,相对滞后的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开展,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产生着相应的不良影响。而超前的服务理念则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医院的基层员工思想动态进行预测和洞察,并在经过详细的心理学分析后,针对某些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5]。超前服务理念的树立能够帮助医院转变传统、落后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化解员工潜在的思想错误,逐步引导和教育广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自身服务工作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引导和帮助基层员工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医护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认识,促使医护人员自觉主动的加强医院社会服务建设,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少梅.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廉洁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3(14):351.

[2]李h.探讨思政工作对医院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71-372.

[3]王莉.浅谈现代企业医院思政工作开展新途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8-68.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首先,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因此,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其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当今的时代,大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其次,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发展的理念。发展不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最为关键的元素。第一,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才能不断加强自身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开展相关的工作。第二,高度重视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第三,要对发展的规律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另外,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科学是尤为重要的,只有重视科学,才能够从实际出发开展各项工作。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要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之外,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掌握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首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很多高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忽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在一方面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大学生们逐渐漠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实用价值。这样不但会逐步加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边缘化程度,而且会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其次,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系统的思想教育任务,需要完善的运行机制来加以支持。要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需要学校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不断努力,还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只有将各方的力量进行高度协调统一,才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课程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要想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有强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加以支持。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偏向于理论灌输,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但不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能切实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方法陈旧落后,依然是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这样,不但不能为学生提供切身的体验,而且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职人员以及高校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他们不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力量。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但缺乏明确的分工,还存在工作上的交叉,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下降。另外,大学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在一方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在学习和生活上也经常无所适从,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再加上网络世界的诱惑,导致其现实交流能力的弱化,这些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科学发展观视野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也逐步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但是我国教育方针对各大高校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我国各大高校只有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够使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一味地依靠灌输式的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工作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逐步贴近,结合大学生实际的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来开展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逐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其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不但可以为大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验性。另外,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总而言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最佳选择。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首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结合时代和教育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紧密结合到一起,使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除了要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之外,还要加强对其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7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种各样信息知识的不断增多,整个社会上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多元化、发散化,对于工作的企业、单位的热爱程度越来越低。因此,能够将企业员工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只有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不断的改革进步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本文会重点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切实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这导致许多国有企业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放弃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使得相当一部分国企员工对于企业的热爱程度太低,集体荣誉感不强,时间一长就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降低,最后形成员工凝聚力与企业效益降低的恶性循环。而这一切,基本上都是由于企业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甚至完全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导致的后果。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是国有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1.2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不高

在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综合能力水平就成了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当前,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企业都没有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国有企业,安排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企业中不受重视的人员,这就导致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少,专业技能弱,工作方法单一落后,整体能力水平不够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开展缺乏积极的态度,最后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影响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机制不完善,一个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当前,由于国有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重视,使得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投入不够,大多数时候还是采取传统的工作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不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制定符合时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机制,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状况。

1.4工作开展方式缺乏合理性

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投入也远远不足,使得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远远落后于企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与方法也一直处于比较僵化落后的地步,导致企业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参加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没有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2.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观念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个基本因素,也曾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对于处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现代化环境下的国有企业员工,受形形色色的各类信息的影响,思想很容易产生波动,进而影响企业内部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统一员工思想的基础上,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及时关注和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热爱,达到提升企业凝聚力的效果,进而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2.2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能否有效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整体能力水平不够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选择高学历、有经验的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在选拔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可以筛选出部分学历较高、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

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也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定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一方面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可以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最新的国家政策、党的理论知识等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还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水平。再次,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可以根据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较高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从而激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可以对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甚至是开除,两相结合健全完善奖励机制,进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2.3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机制

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规定。要将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管理层的关注、企业员工的支持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与福利待遇等全部纳入制度规定,做到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第二,健全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进行奖励,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进行处罚甚至解聘。

通过以上工作,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工作制度机制,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才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2.4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要想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结合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充分采取现代化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可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QQ群、微信平台等,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要积极融入员工群体,通过与员工的交流沟通了解员工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思想与精神上的问题,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8

当前,我省形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社会稳定形势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状况没有变。特别是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的压力明显增大,政法工作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多。

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更要看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的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进一步振奋精神,牢固树立克服一切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扎实工作,开拓奋进,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年的维护稳定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政法战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巩固提升平安江苏建设水平,扎实推进法治江苏建设,不断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大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保障促进作用。

积极主动地抓好情报信息搜集和研判。以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为重点,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着力提升情报信息工作水平。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涉及经济领域不安定因素的排查活动。全面深入地排摸掌握各类企业债务纠纷、拖欠工资福利待遇、裁减员工和企业停产歇业等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

积极主动地做好矛盾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针对企业资金链断裂、停产歇业、倒闭破产等可能出现的风险,认真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时掌握党委政府出台重大经济政策后社会面的动态反映,超前做好应对处置突况各项准备。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和社会面防范控制工作,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以及盗窃、破坏、哄抢企业生产物资设备的违法犯罪。高度重视敏感舆情引导控制工作,坚持正面引导,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积极主动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偷税漏税、职务侵占、商业贿赂、侵吞国有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公平公正地调节各类经济关系,依法审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民事行政案件,充分发挥审判工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规范作用。

要积极主动地提供法律服务。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识,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继续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以强化工作质效为核心,巩固提升平安江苏建设水平。

着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水平。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更加重视社情民意。更加重视疏导情绪,更加重视保障民生,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进一步整合调解资源,拓宽调解渠道,落实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制度,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无声无息之中。

着力提升大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以及食品、药品、环境等方面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提升技防建设质效。着力把技防建设由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变到以提升质效上来,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重建设轻使用的倾向。提升巡逻防控质效,总结奥运安保工作经验,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

着力提升农村平安建设水平。针对当前城乡治安问题相互影响、城市治安问题向农村发展的新特点,积极探索维护农村治安的新办法。以开展创建安全村组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深入排查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及辍学、流浪儿童、服刑在教人员子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群防群治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治安防范机制。

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重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在大力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集中”模式的同时,为流动人口提供质优价廉的居住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加快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建立全省联网运行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实时联网和数据共享。

以规范公共权力、强化法制宣传和落实法治惠民为主要内容,推动法治江苏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着力规范公共权力上下功夫。坚持以规范公共权力和规范执法行为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着力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全面推行行政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在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广执法评议活动,推进司法公开,完善执法监督巡视制度和涉法涉诉案件源头倒查整改机制,确保公正司法。

在强化法制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上下功夫。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对公务员在职法律轮训,对广大群众要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抓起,从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起,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法律六进”和“法律人在行动”活动,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解决民生问题、落实法治惠民上下功夫。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突出问题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法治惠民工程的实施。善于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群众权利,从行政执法和司法等环节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加大民生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让群众的衣食住行能够放

心、省心、舒心。加大民生案件的审理力度,切实维护民权、保障民生。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探索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对接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在拓展创建载体、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整体联动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不断深化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法治建设合格乡镇(街道)”、“民主法治村(居)”、“民主法治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等一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法治江苏建设的根基。通过开展基层法治系列创建活动,构筑覆盖全省的法治建设实践载体,整体推进法治江苏建设进程。

以规范化、正规化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整体水平。

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基层建设。一是要着力强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法综治组织网络建设。通过完善机制、配齐配强人员、科学构建工作平台,将全省所有的县乡村政法综治组织建成有机衔接、覆盖严密、功能完善、实战高效的网络,覆盖到村(社区),确保有组织管事、有人员办事。二是要着力强化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对各类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要统一予以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组织形式、统一运作程序、细化工作要求。三是要着力提升基层政法部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日常培训制度,从应知的基本知识、应会的基本技能、应有的基本体能等抓起,通过加强教育、训练和实践磨炼,让所有基层政法综治单位的每一名同志具备胜任岗位、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本领。

以更大的力度夯实基础工作。一是要大力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之善于搜集和处置情报信息,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和治安动态,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多领域的信息网络。同时要认真落实相关衔接措施,确保各类情报信息搜集及时、反馈高效、渠道畅通。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违法犯罪得到迅速打击。二是要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特殊人群的教育管控工作。组织开展对违法犯罪高危人群的排查管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积极推进社工服务,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社区。

以更实的措施提升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组织领导水平。要及时研究解决基层警力配置、力量整合、装备建设和财力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蹲点联系、挂钩帮扶等方式,坚持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基本的要求抓起,扎扎实实地做好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确保各项工作在最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尽量把最有发展潜力的干警配备到基层一线。把最放心的干部放到最难的工作岗位。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地区,上级政法部门要加强督查指导,限期改变面貌。

以落实执法为民要求为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

严格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见》,每年集中一定时间,对政法干警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以及业务骨干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确保广大政法干警始终做到党在心中、人民在心中、法在心中、正义在心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确保政法干警主持正义、秉承公道、维护公平。切实加强和改进政法宣传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政法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人物,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

严格训练,提升执法能力。不断拓展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战斗力。

严格监督,确保公正廉明。要抓住最容易发生徇私枉法、权钱交易以及容易发生违规违法办案、执法不文明的岗位和环节,抓紧健全完善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让干警的各项执法活动、各个执法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严格纪律,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腐败问题,组织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和专项治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健全举报网络,组织专门力量,核查、督查人民群众投诉、涉法涉诉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坚决纠正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9

参加此次全区领导干部学习会,短短3天时间,我们先后系统学习了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业外包、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培训,我感到获益匪浅,既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工作水平,也有利于在广大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领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任何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知识的支撑。通过培训,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城市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最新动态,感悟了国内、国际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也看到了我区、我们街道城市化建设水平与国内领先城市、国际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是拓宽了城市发展的视野。国内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成功的地方不胜枚举,值得借鉴。学习培训是借鉴先进理论、成功经验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举措,提高了战略思维的水平,增强了同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接轨的信心。

三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是一门动态的科学,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要求,才能在动态中体现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在座各位带头学习,就会带动一大批,就会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就能达到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是提升了科学的工作水平。积累理论知识也好,拓宽发展视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工作水平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工作的成效中。相信通过培训,我们对城市发展的思路将更清晰、决策将更科学、举措将更扎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将更高。

学以致用,学习培训的落脚点在于运用。*街道作为锡山主城区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的副中心,理应成为我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全区城市建设的表率。通过学习培训,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创新理念,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工作,以下是初步的构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城乡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竞争力。古人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只有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才能高水平、高品位。当前,我们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进入了以城市现代化为主要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努力,*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已实现了全覆盖,为我们做深做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步伐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高水平的前瞻性的科学规划,只有这样的科学规划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筹划、高层次运作、高水平管理,坚持富规划、强建设,细规划、快建设,为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空间和环境保障。要在深入理解和消化好现有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在更高层次水平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产业规划、次分区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先导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按地块功能策划高质量、高水平的项目,以具体项目对上争取,赢得支持,努力使隐性的发展资源变成显性的发展空间。

二、坚持功能性、服务性,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街道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主攻目标,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重点片区的发展规划。继续完善以*路、*路、*路所合围的主要商业圈为核心的商业中心的规划设计,抓好*社区*地块的功能定位和前期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重点平台载体建设。加快*社区睦邻中心的开工建设,加紧实施*社区商贸中心二期的建设,做好*和*社区睦邻中心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三是着力抓好环境建设。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设良好的地理优势、便利的交通优势、有利的商业优势等;一手抓软件建设,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服务咨询等,营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篇10

今后五年,昆山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对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5%和5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以上,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比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73%以上,pm2.5浓度均值下降至每立方米45微克;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0%以上,法治建设满意率达93%以上。努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国内有地位的先进制造业名城,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与国际规则深度接轨的开放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今后五年,昆山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创新核心动力,牢牢把握稳定首要前提,牢牢把握民生根本目的,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总量质量双提升。一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关键,把稳定外贸出口作为支撑,把促进大众消费作为基础,把优化企业服务作为保障,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二是促进产业高端发展。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进一步做优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不断强化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把智能制造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机器人制造、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三是完善创新产业生态。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推进阳澄湖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院、两岸青年创业园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放大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化品牌效应,不断优化激励创新的综合环境,促进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与高端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四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关停淘汰污染重、能耗高、工艺装备落后、安全隐患多的项目;从用工、用能、用地、融资、交易、管理等方面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通过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二、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功能品质再优化。一是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空间规划的系统性,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加快编制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全面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不断优化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二是统筹功能设施建设。优化完善骨干路网结构和功能,构建立体快速、安全高效、内外通达的现代交通体系。把苏州轨道交通S1线昆山段作为龙头建设项目,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深化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是突出文化引领发展。保护传承江南水乡文化、昆曲文化、先贤文化,着力提升城市人文“识别度”,不断扩大“大美昆曲、大好昆山”影响力。推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国际文化多元融合、和谐共生,充分展示“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四是提升精细治理水平。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深化中心城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社区治理服务和基层解决问题能力,推动城市治理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变。推动社会组织、市民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三、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更宜居。一是协调生产生活生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统筹把握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严格执行生态红线管理制度,优化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四个十万亩”现代农业布局,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二是突出严控严管严惩,强化环境污染治理针对性。严格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着眼于环境治理最根本、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以铁的决心和手腕狠抓整改落实。重点抓好吴淞江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污水处理厂布局优化和提标改造,以及垃圾、固废、污泥处理等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是统筹政府企业社会,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性。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集约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倡导群众绿色生活、出行。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一是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等机遇,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主动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强化“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务上海”意识,全面接受上海辐射。二是强化重点园区特色发展。不断优化重点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昆山开发区要继续保持在部级开发区中的应有领先地位,昆山高新区要实现在部级高新区排名中的争先进位,花桥经济开发区要建设国际商务“卫星城”,旅游度假区要打造江南水乡旅游首选目的地。三是力争重大政策率先突破。充分利用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向上争取一批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改革措施,促进台企就地生根、加快转型、做大做强。推进昆山综保区转型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