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十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7:00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1

1.诵读文本,积累语言

1.1圈画摘记法。在学习文章之前,先请学生阅读文本,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或短句圈画下来。每篇文章最多画三个词语,或短句,并把它们摘抄在好词佳句的记录本上。上课之前,请两三个学生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请这位学生带领大家朗读找到的词语或佳句。

1.2录音法。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近半时,让学生把教材中读得最好的三篇文章录在“mp3”或磁带上,利用晨读时间每天播放三四个学生的作品,全班学生都是评判者,评出最佳朗诵者。学生为了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在老师与同学面前,录音之前就要反复朗读,甚至在录音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诵读效果,积累语言。

2.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丰富精神生活

冯友兰说过,欲望是人类一切行动的动力源泉。欲望满足时,自然会伴随喜悦和满足,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人就会伴随着痛苦、沮丧、失落的情绪和情感。人作为社会中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种方式传达,前两种更具随意性和通俗性,通过书面语言,是经过大脑对现实生活的见闻和体验的过滤与沉思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书面语言是人思想情感的最充分的载体。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自然会关注内心世界的情绪体验,一旦有情绪反应,他就想通过语言释放出来以排解心绪;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点点小事也可能激起他内心的“波澜”,大自然中变幻莫测的景观可以随意吸引他的眼球,唤起他的情绪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会牵动他的神经末梢,引发他的内心涌动;学校里学习上成败得失会时刻牵引,家庭中生活起居中衣食住行也随时感同身受。习作的源泉源于生活,终于表情达意。对习作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更关注生活,留心生活,其内心思想更丰富。

3.语文教师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必须首先提高文学修养。在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呢?一是多读。要博览群书,各方面的书籍都应当有所涉猎;要广泛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领悟“以儿童发展文本”的教育内涵。二是多记。记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三是多写。教师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4.利用多媒体识字,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识字教学中的重要的部分――形声字识字。如教“青、请、清、情、晴、睛”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这组字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以及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忆的方法:先记住基本字,根据偏旁(学生已掌握了常用偏旁的属性)记忆其他字。逐渐地学生了解、理解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识字。

5.培养小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勤于思考的精神。科学精神鼓励理性质疑,思考是“质疑”精神深层次的体现。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构想、突出的成就源于“质疑”精神?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天上呢?”由此开始“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作为一名创感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首先我们就应当是善于思考的教师。就像《我最好的老师》课文中怀特森老师说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在科学课堂上,怀特森老师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喜欢让学生接受他的挑战,让学生明白“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像怀特森老师那样,故意制造一些“事端”,时不时地出一些错题、读错字音、写错别字、写病句等,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挑战。挑战学生的眼力、听力、思维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相信老师说的话,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2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充分的讨论,在争辩过程中陈述矛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如我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

成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它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础材料,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中智慧的凝聚。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的魅力更加显现出来,现在,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成语的学习,在考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在小学教学中更加重要。为了使小学生在成语的学习中更加快乐,同时达到更高的效率,提出一些成语教学策略。

一、通过趣味性的学习,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让他们反复对教材中的成语进行背诵和默写,这种机械性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烦闷,失去了珍贵的学习兴趣。其实,成语作为长期以来语言的积淀,古人在创造它的时候就非常注重排列的次序和押韵,因此,读起来也比较朗朗上口,有韵味,另外,还有一些成语是由一些典故得来的,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成语的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二、将成语的学习与课文的学习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课文中的成语与课文的学习有密切关系,其中有不少成语是通过故事性的课文来进行讲解和引入的,这些故事一般都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甚至还有历史事件和古代文献等,通过这些趣味性的故事,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比如,“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课文中是通过对叶公的故事引入的,故事是这样的:叶公是一个很喜欢龙的人,他的家中到处都画着龙,他对龙的喜爱被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于是就专门下到人间叶龙的家中来看他,谁知叶龙一看到真龙吓得面如土色,落荒而逃。后来,世人就用这个成语形容表面上对某一个事物非常喜爱,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地爱它。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更容易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且只要提到这个故事,他们就能想起这个成语来。像这类词语还有很多,比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通过这种成语联系课文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对比、联系以及结构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成语中的词汇千变万化,有近义词,也有反义词,还有一些成语由于经受了历史的变迁,其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吃力。比如,在“乳臭未干”这个词语的教学中,“臭”的读音是“xiu”,意思是气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读音发生了改变,变为“chou”,同时意思的范围也缩小了,专门指不好闻的气味。还有在课文《冀中的地道战》中有一个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成语的意思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说明,就是地道里有很窄的孑口,窄到只能让一个人爬过去,将这个成语和这个解释联系起来,学生就很容易能够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形容地势十分险要,容易防守的意思了。另外,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具有一定语法结构的成语的学习。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式、偏正式还有主谓式几种,其中并列式的成语有云蒸霞蔚、高瞻远瞩等,偏正式的成语有面面相觑、得意忘形等,主谓式的成语有群贤毕至、胸有成竹等,在教学中,将这些词语进行总结,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成语的理解,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通过课外阅读以及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成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语文教材中却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成语,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方式了。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搜集和学习成语。比如,规定在某天的课堂上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成语的搜集,在比赛中看哪个小组搜集到的成语比较多,那么就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对于搜集得比较少的小组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成语词义和来源的考查,这对学生记忆和巩固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加强小学生的成语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素质。在成语的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卓.浅谈成语与成语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0).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G623.2

一、口语交际的概念

1.基本概念

口语交际在日常对学生教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口语交际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在沟通方面的能力,还能提升师生之间沟通话题讨论的能力,还能加强平时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口语交际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不只是单一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提升学生听力,使学生能在公共场合有较高的素养,加强学生在和别的同学或者老师对话时说话语气、文明态度,在语言上,口语交际对学生有着很大帮助,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得到提升,在人际交往中,为人处世、现场发挥等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为学生日后能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合作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健康成长。

2.与其他教学存在区别

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让学生不只是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有在人与人沟通时的语言,口语交际的前身是从听和说发展而来的。在听和说中,对学生的要求不会很高,但是,在口语交际中,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会高于听和说的要求。因为,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能充分学习其中的奥妙。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把听、说刻意分开,使学生学习,对学生只是进行单一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消极现象,对学习不积极,在同学或者和老师在沟通中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口语能力。而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将听和说合二为一,对学生教学起到双向信息交流过程,让学生不仅能学会听,还会学会说,这样在和老师沟通时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之后,会有很大进步,提高个人素养。目前,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就是能让学生在听和说中学会基础口头语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在和别人交流、谈话中,养成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积极良好的好习惯,对此可以看出,口语交际覆盖听和说,但是在口语交际中,听和说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二、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进行话题的交际训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1)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方面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话题训练,如果一开始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是学生不喜欢的或者是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就会感到比较得吃力,就没有刚开始的热情,出现厌烦、┰辍⒋糁臀奕さ淖刺,慢慢地就对口语交际训练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始进行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供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产生口语交际方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2)我们可以提供学生这样一些话题,比如,来进行自我的介绍或描述的话题,对其要求是自我介绍时要说明自己的特征,要正确描述自己,在把介绍说完整的情况下,尽量简短一些,也可以限定时间,在其他同学的自我描述时,要注意倾听他们说些什么,最后进行一些评价。

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的话题谈论,就会在不自觉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话题中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对口语交际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此外,通过这一口语交际话题活动,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坦然的面对客观而真实的自我,调动了学生“说”的欲望,学生有话可说了,进一步会大胆的表达出个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的了解。

2.巧设口语交际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口语交际氛围

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形象、生动的情境要比枯燥、苍白的语言解释更有吸引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时,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口语交际内容,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如此,更易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口语交际训练效果也要比传统枯燥、呆板的语言描述方式好得多。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展示法来创设交际情境。如,在让学生对“说说你爱吃的水果”这一话题进行谈论时,我们就可以把橘子、香蕉、菠萝、柚子、柿子等这些水果带到教室,这样,学生的味觉、视觉、知觉等都会被唤醒,进而快速进入到口语交际情境中,进而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和水果的特点。

又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来创设交际情境。小学生好动爱玩,善于表演和模仿,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活动,如,今天我当家、快餐店的故事、生日会等,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尽情地展现自身的表演才能,如此,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作用。

3.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掌握不同的交际方法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神笔马良》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马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神笔马良”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教学只要是涉及到语言这方面,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特别差,所以要从小学开始重视,从学好、用好我们的母语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丹.试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8):69-69.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5

1.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语文的基本教学思想,语文教学运用的意识,语文教学需要的思维方法,合理的评价。

语文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学习,阅读与口语的思想交流以及学生的写作练习。

思维方法主要是学生的单独思考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匹配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中的一点。其中思维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论性、综合性与基础性。

语文教学运用的意识的建立基础就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文字表达意识上一台阶,就需要在学习观念和教学的相互作用与适当转变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同时要探索教学新方式,增设合作性学习。

合理的教学评价主要反映在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体制等方面的评价。其应当有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目标,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较高的关注,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合理的评价。

2.小学语文课程和内容标准

阅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主要的两大模块,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使我国的公民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有较好的语文功底,为了使学生在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中有较好的基本功,促进学生将来学习的顺利进行。而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认知面,为了促进学生的兴趣广泛发展,均衡学生全方位的素质锻炼。小学语文的内容主要有文言文园地、课程案例以及小学语文导语等多方面。

科目课程主要有世界及中国文化遗产、古今中外童话故事、阅读与观察等多方面。其中文化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是整体的、系统的,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课程的学习也是要全面的、系统的,贯穿在课程的各个模块与章节中。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策略

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的主要形式,其是在结合了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中自始至终地贯穿创新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发挥,充分显示教学活动的能效性。

1.更新观念,角色变换

更新观念是创新教育的首要之举,也是创新的第一步。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设置、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引导与开发。

在教师实行教学方式时需要全方位考虑教学的影响因素,不仅要将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考虑在内,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个体个性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另外还要将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考虑在课程教学设置中,促进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调整教师的身份,将自己的高于学生的地位进行适当的变化,这是创新教育的角色变换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理念,创新课堂氛围,将教师的一人一笔一黑板式的授课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提问式的灵活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积极的教学氛围。

2.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要依靠课堂活泼、和谐、欢快的气氛来启发的。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教学的目的已经越来越向全方位教学靠拢,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再局限在教授基础知识,而是要以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勇于创新,勇于表达,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喜欢学习。

3.挖掘素材,激励创新

在当前的语文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是比较多的,例如美育、德育、思维等,这需要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才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创新因素。另外,在挖掘创新因素的同时,教师也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程中,学会的思想教育应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本质,需要教师合理的、科学的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认真地、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合理的、全面地认识语文课程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重视小学语文知识的实践和知识的良好结合,不仅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源.《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材的使用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1]刘明春.《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容落后。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思路及教育策略,切实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单一的教学模式

过于单一化的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非常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远远不够。这就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疏于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缺乏学习的动力。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既缺乏学习动力,又没有学习乐趣的情况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枯燥的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选取得是否科学有趣,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本的积极主动性。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得尚且不够出彩,大多章节都过于枯燥、陈旧,缺少丰富的知识体系,加之匮乏的课外阅读书本,使教材整体缺少创新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小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过于枯燥的教材不仅会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进入疲乏的状态,作为教导者的老师也会逐渐失去教学的激情。

3.错误的教学目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不成熟,学习状态尚且处于学习的入门起步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目的重点放在对小学生能力素质、学习态度的培养上。小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自律性上有所缺失,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学生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效率,除了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还要选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还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一些可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采用适合其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有效提升。

2.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课外阅读

在教育改革这个大趋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不单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教育部门也应为改革作出相应的贡献,为学生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这也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应当适当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这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大量课外阅读的积累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会相应得到大大的提高,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纯熟地理解和运用字、词、句。另外,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书还能够帮助处于学习初级阶段的小学生对语文有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培养其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使其能够积极主拥匮习语文,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素养,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教学目的

想要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就要明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通过实践可知,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的学习素质。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切实保证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教师的课堂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以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育更加深入、有效,教师就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素质与学习习惯上。只有真正做到创新教育理念及方式、增加课内外阅读、明确教学目的,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日新.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B版,2014(2):162.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7

【论文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2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系列方法,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等,教学策略来自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现。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毫无创新可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陈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做出思考和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并把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字词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字词是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认知生字的基础阶段和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好字词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学习字词并注意运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字词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这一点进行字词的教学。小学生都喜欢游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进行猜谜语,识汉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等编成谜语,让学生去猜。如学习“拿”字,可以编成这样的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猜谜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这个字。此外,教师还可以用编故事、联想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增强教学效果。

(二)进行读写运用

识字教学要有灵活性和生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学习字词时,教师要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让学生用字词理解课文,在课文学习中进一步掌握字词,这样能够使学生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转变。识字是为阅读和写作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说话和写作训练,使学生达到认、读、写的统一。另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书写的美观性。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每个字在田字格的占格和笔画顺序等,然后注意对学生进行书写的训练,把字写工整、写美观。

二、在文本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有着鲜明的学科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文本学习中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一)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

营造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对课文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做介绍,并且和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相结合,这样能够营造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做得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

其次,教师可以用提问和设疑的方式,营造具体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白的《古朗月行》,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月亮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可以比作什么?”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设疑和障碍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通过这些问题,能够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让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创设具体情境的原则是情因境生,境为情设,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目的。

(二)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体。首先,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还要善于表达,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够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和形象,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有真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也受到感染。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阅读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并在阅读中感悟和理解,这是与文本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注意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自己的难点,在听课时给予这部分更多的注意。课上要养成积极思考和发言的习惯,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注意监督和督促,逐渐让学生在习惯的引领下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提高策略

1引言

在现代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智能素养,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要摒弃传统只重视成绩的教学模式,倡导现代教学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使得学生增加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烈学生,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受益。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教学

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展开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顺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目标,花更少的时间学习更多的内容,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也要重视,并且围绕学生的疑问,来展开教学,不要认为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没有意义的。

2.2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兴趣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小学生们的心智发展不是很成熟,在学习中,需要老师或者家长的引导,然而,培养小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兴趣,激发小学生们的好奇心,老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或者网络来进行教学,吸引小学生们的关注点,其效果是明显的,小学生们的兴趣更能引导他们的行为。

2.3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偏向生活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掘出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实用性,也能为语文学习内容和课程实践提供丰富的内涵和有效的滋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4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激烈学生

“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学生课堂中犯错或者回答不上问题,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课堂知识技能,对实践技能也要培养。这不仅是对教师责任意识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反映,也是考量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应当为之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神力量。

⒖嘉南祝

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22-01

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多读多思,多悟多写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导入形式和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实现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与提高。

一、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要想充分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功能,语文教师在准备教学课件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思维逻辑,并且明确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目标的教学课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符合素质教育语文课程的编排要求,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是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和实现的现实目标。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匆匆》的时候,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对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其中,“帮助”、“讲解”和“启发”这样的描述表示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来制定教学目标的,既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思维以及对语文阅读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综合参考了这些问题的话,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目标就应该是“通过反复读写练习来认识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研究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和修辞手法。”这样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将教学的中心任务清晰地梳理了出来,也凸显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和关注。

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

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世界上的森罗万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语文教师只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形式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小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从课程导入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然后有目的、有选择地搜集大量和阅读课程教学内容有关且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从中精挑细选出具有兼具文学性和趣味性的阅读资料并将其巧妙地安排在阅读教学课件的开头。在小学语文实际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利用这些有趣的阅读资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学习的内容上,让学生自发性地、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上册课文部分第九课的《影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大量收集一些与影子相关的童话故事、音乐歌曲、趣味游戏或是文学资料并将其巧妙地设计到阅读教学的课件内容中去。开始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影子相关的儿歌或是讲述一个跟影子有关的童话故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种名为“踩影子”的比赛游戏,并且要求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影子的形态变化和方位变化。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对学习影子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导入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工具来播放各种事物影子的幻灯片,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主要分为对学生在课堂上具体表现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素质评价这两种类型。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由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比较、评价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既不能激发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这种刻板而陈旧的评价方式,采用适度且具有激励性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认真倾听学生阅读心得和学习心声的同时,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正确回答了“主人公的梦想是什么”之后,语文教师可以用“洞察力强”和“心思细腻”等词汇来评价该学生。而在学生对“梦想的力量为什么会如此巨大”这一见仁见智的问题提出不同观点时,可以避开直接的评价,转而向其它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某某同学的观点怎么样?你们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就巧妙得把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聆听他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要想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教学策略这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丰富阅读课程的导入形式,同时改革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们营造出轻松愉快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性的阅读过程中熟练掌握语文阅读的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